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西臺集 > 西臺集 卷十三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西臺集巻十三
            宋 畢仲游 撰
 誌銘
  判西京國子監宋公墓誌銘
公諱慶曽字承甫姓宋氏在真宗皇帝朝有任尚書度
支員外郎直集賢院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譙國公
者諱臯公王父之考也在仁宗皇帝朝有任兵部尚書
[013-1b]
參知政事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燕國公諡宣獻者
諱綬公父之考也在神宗皇帝朝有任龍圗閣直學士
右諌議大夫修國史贈太尉常山公者諱敏求公之考
也公以王父䕃起家守秘書省校書郎十遷至朝請大
夫自監南京糧料院十任而判西京國子監積勲至上
柱國封平棘縣開國男食邑四百戸而某之姑實宣獻
公之夫人所謂常山郡太夫人者也某之姊實常山公
之夫人所謂代國太夫人者也故公之卒𦵏其子焞與
[013-2a]
煇屬余譔集公之行事以誌于墓道曰莫如我先人之
舅氏為知先人之盡也按宋氏出于趙州之平棘宣獻
公以道徳文章名天下藏書萬餘巻其所著述纂錄合
七百餘巻而公嗣常山公著平棘集二十巻河南訪古
錄一巻先公故事一巻愚谷記五巻纂楹中集碎金一
巻嗚呼其有家之遺風矣元豐八年三月哲宗皇帝即
位太皇太后垂簾共政有司討論垂簾之儀未備惟公
家有其書乃詔公上之昔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
[013-2b]
政命為籍氏而籍談為司典之後今宋氏自宣獻公以
儒居位凡郊丘廟祧㑹朝禮文官名制度一皆出之手
至常山公益明習而公繼兩人後巻不釋手者三十年
亦多知古今沿革典故公卿大夫疑于事必咨公而後
乃行本朝之籍氏也是可尚也公娶燕氏右諌議大夫
度之女生兩男子三女子男曰焞與煇也焞今為通直
郎提舉秦鳯路弓箭手煇為通利軍衛縣尉女曰福
和福延福因皆已嫁孫六人曰某郊社齋郎曰圻舉進
[013-3a]
士餘女子也公以崇寜元年十一月某日卒年六十五
至明年二月某日𦵏公鄭州新鄭縣西顔村世墓次或
問公之為人曰仁厚恬安君子也公嘗通判邢州國信
使呉立禮道病卒公領其後事經營悉備雖其家人不
能過立禮非有徳于公也而公非有待于立禮也特哀
其客死而為之盡力吾是以知公之仁且厚也元祐中
以十科取士薦公以文章典麗可備著述者數人而卒
不用以太子太保張公方平故戸部尚書吕公公儒故
[013-3b]
御史中丞李公之純皆號為相知而未嘗倚以進也平
居惟家學之為嗜雖一飲一食未嘗忘其學若不知也
寜老不用葢無慊焉吾是以知公之恬且安也其家
世門生故吏類皆聞人後多至公卿而未嘗一挽手公
亦未嘗以此望之吾是以知公之為君子也既與問者
道其語因併載而銘諸銘曰
公何遊乎仁厚之域以恬為囿以安為宅其安何如手
中有書其恬何乆其書在手孰冕而赫我祖之客孰芾
[013-4a]
而煒我父之士公也逌然惟父是似懿公之銘銘其君

  朝議大夫賈公墓誌銘原注代范/忠宣作
公字仲通姓賈氏其先趙之真定人也五代晉漢之間
有仕至給事中者曰縡為太史以史名其家給事之子
曰琰為太子左贊善大夫太宗皇帝器之由贊善大夫
擢為樞宻直學士諌議大夫于公為曽祖諫議之子諱
汾仕至殿中丞卒𦵏開封更為開封人贈工部侍郎于
[013-4b]
公為祖侍郎之子諱昌齡仕至太常少卿直昭文館贈
開封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于公為考公以尚書遺恩
為郊社齋郎調開封府開封縣主簿移封邱監潁州酒
税移鳯翔府郿縣令改大理寺丞知耀州富平縣遷太
子右贊善大夫殿中丞國子博士賜五品服改虞部比
部二員外郎知青州臨朐縣事遷駕部知渠州今資政
殿大學士韓公維知開封府薦公東明縣㑹行役法初
下民有以令為弗便而自訴于朝者或曰止之不止得
[013-5a]
罪公曰吾非能使民訴亦弗止也行法者果怒諷監司
㣲察公罪過既不得遂中公以他法謫監順安軍酒税
改虞部郎中通判江州判南京國子監官制行改朝奉
大夫知筠州遷朝散大夫賜三品服有使江西行鹽法
者官吏畏罪強售民以自免公曰吾老矣不能為也即
日稱疾遂致仕今天子即位遷朝請大夫用其子公直
明堂恩進朝議大夫居于家元祐四年八月七日卒年
七十公為人好學慨然有志温厚質直其見于外者乃
[013-5b]
似其中也甚介且廉而尤方于事上不肯趨和順意故
雖竟老不用居官治民所至常見稱述初為鳯翔府郿
縣令人以紙為業號紙户嵗輸錢十萬謂之檻錢其後
檻廢不治無以自資而輸不改紙户苦之甚公曰吾請
于轉運司不肯蠲也乃自請于朝蠲其輸耀州富平人
穿地得泉以聖為號曰聖泉逺近争取而調之日數百
人公時為令不信曰昔嘗有聖人今又有聖泉巫皆妖
也遂塞之安邑令劉顗以事掠笞人至死懼罪乃誣吏
[013-6a]
自掠人監司使人薄責顗更數輩不服最後公公謂顗
曰君以事掠人死非故也不過抵罪如誣吏自掠之則
吏又死矣因誤為故且不可況因殺之一人而殺二人
君其安乎顗悟而泣遂服罪渠州人以吏職相高富豪
大姓皆占吏職為婚姻民訟與事至庭為吏所亂不得
伸公至察知之乃逐其豪惡吏參以貧下户為之渠人
大悦及公去畫像祠之以自慰其在東明吏循用雍熈
丁口之籍為奸顧常寛之上户公更之因得羡丁幾萬
[013-6b]
力役均焉始娶范氏封崇徳縣君資政殿學士尚書戸
部侍郎文正公之女再娶裴氏封仁夀縣君國子監博
士士倫之女子三人公直朝奉郎公立不仕公亶蘄州
蘄春縣主簿女四人長適三班借職田昱次適宗室三
班奉職祚之次二女未嫁卜以元祐五年夏四月二十
六日𦵏于鄭州管城縣周張原以二夫人祔賈氏自給
事公下皆有名當世而尚書公之孝友人皆知之凡兄
子姪無逺近不能自養者教養之女貧無以嫁者嫁之
[013-7a]
仕宦可以官其子推與族人者四及其卒六人皆未官
而公視尚書之所為弗敢改既以喪其父兄而弟妹子
之孤者十餘人教養嫁娶無一不得其所故自慶歴以
來士大夫皆以賈氏為孝友之風而公没之日家無餘
資某于崇徳縣君弟也與公遊知公而子又來請銘故
書其實而銘之銘曰
不願于通仕以試兮不疾于艱方以自正兮試而止之
道則類兮克孝而友由厥世兮銘以納諸昧兮是其志
[013-7b]

  朝請大夫孫公墓誌銘
故朝請大夫寳文閣待制提舉江寜府崇禧觀上柱國
華亭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戸賜紫金魚袋孫公以建中
靖國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卒于高郵之私第公江都人
也徙家高郵諱覽字傳師治平中舉進士為河南縣主
簿稍遷至秘書省著作郎知開封府尉氏縣縣多兵屯
而將官與其副以刻治遇之無狀軍士多欲反者謀因
[013-8a]
大閲殺二將潰去及期二將㣲知之不敢往民多避之
郭外洶洶公聞即驚起家人挽止之不可遂疾驅至其
所召在前者謂曰將官以刻治若等固有所負而若等
所為乃負縣官且若世衣食縣官而殺其將以逃去將
安之若等一死固不足惜獨不念父母妻子從若而死
耶在前者感悟率其衆再拜就列二將始至猶𠂻甲公
召二將前面數之顧吏為奏按治遂大閲無敢喧嘩是
日㣲公徑折其謀因譙責二將示以無事尉氏軍幾叛
[013-8b]
神宗皇帝聞之乃召見為司農寺屬官使利州湖南
京西路為監司官制行為尚書左司員外郎使荆湖南
北路自荆公介甫為政始治五溪而蠻徭介荆湘桂管
之間官兵鎮守勢不能相屬數困擄掠公相視要害増
築障塞道荆湘桂管溪峒使相通達兵不留行蠻費大
省而患亦息㑹諌者欲招徠誠州西道胡耳等而辰沅
又欲籍蔣波六州徭人為民公即奏罷之及還見上因
極言徽誠内屬當時從事者官過其望雖趣走給使之
[013-9a]
賤皆欲資蠻以為官未有已期蠻徭散漫山谷勢不能
羣聚説諭招來宜無難者然地不可賦人不可使廣無
賦之地籍不使之民而大農之費累百巨萬願界上之
郡縣羈縻之不以累中國後有言者惟陛下察之上納
用之哲宗皇帝即位累遷為邊帥以直龍圗閣帥桂管
進寳文閣待制帥太原入為戸部侍郎遂以龍圗閣直
學士帥太原太原總四路而嵐石麟府為邊州麟府又
孤居河外冦至輒傅城下自離石絶河而西與秦地延州
[013-9b]
相望而夏人據有横山距河為塞不得與秦合元豐中
嘗攻得葭蘆元祐中棄之及公來議復取葭蘆而其地
峻絶澗谷重阻兵不得前夏人聞之以兵數萬屯境上
公乃下令須兵滿五萬乃行夏人益遣丁壯就屯而公
兵終不出夏人屯既乆涉冬月飢寒皸疾公益修戰備
猶不出兵或告敵騎數萬攻嵐石之屯垂敗乞濟師軍
吏夜請計事公卧不起及明乃復曰官軍已據便地寇
未嘗來也公曰吾固知之矣幕府問公何以知之曰離
[013-10a]
石塞外無敵帳就欲為寇非一月不集豈能遽至而不
聞乎殆諸將以吾未出兵恐不見冦軍賞輕矣幕府退
乃下令具糗糧嚴兵械曰冦將至矣居數日夏人兵十
餘萬冦至神堂公厚集其陣以待之兵方接斬數百級
獲其酋長數人夏師度不能支遂遁去公曰可矣乃遣
王愍折克行將兵出麟府張某王舜臣出嵐石遂城故
葭蘆未就寇數萬猝至公按兵不動而使張世永將輕
騎由麟州道出其後擊之敵前不能進而後為世永所
[013-10b]
擊遂大敗卒城葭蘆而還既退乃使折克行于津慶州
斬二千級驅馬牛羊數十萬使張世永與克行復出龍
横川斬千級城寜川王文振張某城榆木而榆木無水
泉有虵出于南隅人至虵所視之泉如瀵湧遂城榆木
而折可大以兵三千四百踰河入斬千四百級㓂兵不
敢出乃使世永克行城端正平文振城烏龍川烏龍距
延安之泉山二十五里而榆木與米脂直于是秦晉始
合而冦不得至麟府矣是時章惇子厚為宰相曽布子
[013-11a]
宣知樞宻院欲遂合兵以取靈武公曰靈武未可取也
及移書二府具言靈武非餘力可下且曰靈武之事曩
嘗聞餘議于相君矣要使陜西不知用兵而以嵗月下
之今返欲速何也二府不聽公乃上疏論其事子宣怒
乃曰葭蘆之役嘗使支郡市馬僦畜是擾也即以功進
樞宻直學士而以擾奪二職為寳文閣待制猶守太原
公上表謝又曰謝語不䖍可謫也復禠待制提舉江寜
府崇禧觀自是數復數奪數年最後以龍圗閣直學士
[013-11b]
知渭州涇原路經畧安撫使時上益厭兵諸帥稍内徙
子宣欲先事制人使不言即為詔約束諸路固守慎無
以私見撓前功且令畫知以聞公方趣州在道因奏言
臣去渭乆願至渭徐度所宜即所建築城堡居要害地
屯戍糧餉可以乆矣則臣固無私見屯戍糧饟不可以
乆而建築之城非其要則臣不敢同衆人而敗國事子
宣怒徙公知永興軍又徙成都辭不行奪學士以待制
仍知永興軍遂謝病請宫觀得崇禧歸高郵以疾卒年
[013-12a]
五十九公有兄莘老仕至龍圗閣直學士以文學行義
為時儒宗而公亦以文行進通達世務長于吏治與兄
莘老並莘老平生仕宦多推所得之恩于族中而公亦
以任子恩官其從父兄弟三人及姨之子呉觀故歴仁
英神哲四朝皆至大官得名于天下天下稱賢弟兄者
必曰莘老傳師焉然公少以功名自器遇事輒前無所
凝滯至辨是非明當否可進而退不可以功名屈神宗
皇帝時書凡五六上皆指切事情究極利害其言直而
[013-12b]
不忤婉而不同懇至而不迫直有味之言也如胡耳蔣
波之議靈武之疏涇原在道之奏雅不為好事者所喜
而子宣病公時子宣在右府邊事悉從中制人莫敢校
公獨與之辨嘗移書子宣曰二府之居大臣之傳舍爾
去來其常也而公欲不去可乎雖丞相子厚與公稍厚
善至是亦不善焉為戸部侍郎以事至丞相府謂子厚
曰公之行事公乎私乎子厚作色曰何謂也公曰好惡
出于他人而公為刑賞以循之是人嫁怨于公而又賣
[013-13a]
公也獨何利乎子厚不懌及公駮靈武之議疏書交上
由是子厚子宣皆以公為病此其所以謫而終廢也曽
祖諱公誠祖諱再忻父諱億太常寺奉禮郎贈銀青光
祿大夫母元氏贈河東郡太君李氏贈真寜縣君王氏
封齊安郡君子竢潁昌府觀察判官竢以崇寕元年正
月十七日𦵏公于揚州某縣某原實世墓之次公之去
太原也端明殿學士林希繼之以公所取之葭蘆建之
為晉寜軍而榆木之泉以虵異賜名神泉因使榆木之
[013-13b]
號置廟祠于其上將吏嘗刻石子廟以頌公之烈云銘

智及之勇能行之其行不遲故人以尉氏之事為竒智
及之力能舉之其舉也時故人以晉寜之功為希謂公
不武晉寜以城謂公尚武靈州不行誠豈為同秦晉以
通不行豈異兵家之貴以是而庸以是而廢以是而功
以是而罪終焉而無愧嗚呼吾傳師之不可不銘也亦
以是
[013-14a]
  左朝請大夫致仕王公墓誌銘
宋故左朝請大夫致仕王公諱兢字彦履其先曹州乘
氏人也慶歴中徙家鄧州之穰縣因𦵏其上世于穰更
為鄧人嘉祐中及進士第調峽州司戸參軍移洛州曲
周縣令未行丁外艱繼又丁内艱思慕哭泣築室于墓
次終三年之䘮服除調延州膚施縣令滿當代去守臣
以公治膚施狀請于朝廷改著作佐郎再知膚施縣事
故樞宻直學士李公承之為中書撿正官察訪河東陜
[013-14b]
西辟公為屬用故端明殿學士趙公卨及今集賢殿修
撰章公楶交薦簽書觀察判官改簽書節度判官轉秘
書丞今觀文殿學士呂公惠卿帥鄜延辟公管勾機宜
文字轉太常博士團結鄜州路五將軍馬并為條約皆
施行以功遷屯田員外郎李公承之為三司使辟公管
勾度支帳司軍興從陜西轉運司辟都太監䕶陜虢華
耀邠寜環慶八州糧運入界至靈州官制行昜所居官
為朝奉郎罷帳司轉朝散郎知宿州入為倉部員外
[013-15a]
郎遷郎中賜五品服今上即位遷朝請郎轉朝奉大夫元
祐初出提㸃荆湖南路刑獄改京西南路嵗大饑隨州之
南有剽掠于野以為食者多至數百人朝廷患之遣公
同轉運使按捕類皆得棄市罪公為分别輕重所當活
者甚衆轉運初不聽公公曰嵗饑民無食就有粟者食
爾豈與攻刦㫁道椎埋為姦者同耶轉運使曲聽公奏
當論死者才二人改提㸃秦鳯路刑獄未至入為祠部
郎中改金部遷司農少卿又遷將作監轉左朝散大夫
[013-15b]
累勲至上䕶軍出為京西轉運使㑹宣仁聖烈皇后宴
駕山陵應奉猝起公謹出納損僥倖均力役蠲末費陵
事因以取辦人多稱之亦有怨之者期年召還知曹州
轉左朝請大夫公舊知曹風俗而曹人亦知公之能既
入境盜賊不除而自止猾民狡吏斂手曹遂稱治明年
公以疾病請致仕得請未行而卒于曹實紹聖二年二
月六日也夀六十有四公長八尺二寸語音如鐘居官
治民以嚴稱若不用法者而取舍擊㫁實皆在法中尤
[013-16a]
能察盜賊初辟鄜延為機宜從帥吕公巡邊至禮萬谷
遇盜未得公言盜可捕狀使人如公言捕之盜果得後
在京師奉朝請宿州徐一起為盜抄掠旁數縣神宗皇
帝問孰可為宿州守者近臣以公對上即命公知宿州
因詔問治宿如何以止盜公上言朝廷法令明具民物
安樂然盜賊不止者州縣但行罰而不行賞賞之不明
猶不行也賞不可以徒行願特賜錢五十萬以待可賞
者則不憂盜矣神宗皇帝許其半至宿傳示有人告盜
[013-16b]
者知其實而賞之居數月宿州盜賊解散而徐一獨未
得公奏罷朝廷先所遣捕盜之官自請期年必得又數
月果得徐一及其黨數十人以告徐一者聞諸朝上特
官之及為京西南路提㸃刑獄有盜管三起蔡州轉刦
諸屬縣熾甚朝廷為遣使督捕莫敢近因詔公至蔡州
捕之公曰蔡非我路也我往而得盜有嫌不往則盜不
可得非朝廷所以遣我意也遂往至則盡更為前約束
設方畧自使人捕之管三又得故凡有名盜未得人皆
[013-17a]
曰何不使王彦履所至厲風采不以徼倖貸人吏民側
足畏之服其施設不犯然不純任刑罸好為條教拯拔
成就有徳于人者甚衆從軍靈州時軍中病死者類多
棄之不收轉運司有帳下督王慶病死將棄之公曰慶
有所乗馬可以載其尸何為棄之因收斂縳其尸馬上
與並行數百里得入塞送其家𦵏之初至宿州廷中有
桎梏而立者數百人問之曰負錢無以償官公盡解脱
遣之曰與若等期一嵗善為生力作以所有來償無累
[013-17b]
我幕中吏争以為不可公不聽後果如期而至盡償所
負無一人亡去其告徐一者符離牧羊兒也既得官無
知得其告賞緡錢不能為生公召教之親為區處使買
田求士人為師學書計令益有知能仕宦故公雖以嚴
用而人稱為君子多愛之者以知吏治本末故也曽祖
諱文素大理司直祖諱朏不仕父諱餘慶光化軍錄事
參軍贈左中散大夫自司直至中散或仕或不仕而皆
有以得稱于曹妣朝氏贈南陽郡太君妻陳氏封夀安
[013-18a]
縣君生子七人確早夭公立鳯翔府法曹參軍公亶公
奭皆太廟齋郎碩磧公亮先卒孫男五人琮璹球珪瑀
孫女九人以紹聖二年十月十七日𦵏公于鄧州穰縣
鄧邱之南原以夀安縣君陳夫人祔有文集十巻邊防
議一巻銘曰
王氏在曹不顯而徳及大夫公卿士是則百城是式忠
孝是力不棘不求有聞于世大盜屢夷惟公所之孰嚴
其聲惠實在下殁猶及之況乎生者介然其中挺然其
[013-18b]
質慨然其為較然其實何必銘公公自不沒
  吏部郎中劉公墓誌銘
公諱昱姓劉氏晦叔字也家世居曹為曹人有名有古
者以官治葉三年葉人宜之遂留不去因家焉更為葉
人晦叔之考諱惟新祖諱從一曽祖諱文顯而考以晦
叔贈官至正議大夫由正議而上間三世不仕至晦叔
始以仕行其志雖不至通顯而操節治行號當時聞人
葉城劉氏遂為令族矣晦叔嘉祐中以讀治五經得高
[013-19a]
第歴真定尉上元縣主簿博平令改大理寺丞簽書永
寜軍判官有能名擢知開封府襄邑縣為京西轉運司
屬召對提舉秦鳯等路常平自是為河北淮南轉運判
官京西成都陜西河東轉運副使間為戸部吏部員外
郎郎中使大遼國押伴夏國泛使江淮荆浙發運使知
晉州涇州滄州太平州亳州應天府凡二十八任五十
六年未嘗有瑕謫為人樂昜温厚而明于事其治民也
視公家如視私家而為之政隨其長短有無而用心焉
[013-19b]
故所至稱治而行之乆見于事者衆故人以為有古循
吏之風在涇州時本道數被寇邊吏多為守計不出公
曰攻守豈有常哉乃總計内外屯營鳩材峙糧若將繕
治而有所待者期年而辦居無何詔進築平夏發涇以
奔命樓櫓之材以間計者三百四十有九他州倉猝一
切取于臨時而公獨辦以繕治諸營材附調夫以行無
一物取于民者平夏之後漕臣下令為驢運驢至生地
無芻菽多斃踣于道糧亦屑越希有達者公獨教民
[013-20a]
以小輈饋邊用二人輓致之既益多而入生地無芻菽
之患小輈行速獨先他州至平夏帥本道者乃下令諸
州視公所為而法之平夏既城士卒罷歸者數萬人邊
塞蚤寒公乃預飭屬縣為衣裘宻室備糗糧以待又移
文旁郡相與撫其歸者旁郡如公之教因緣所活無慮
百數萬在滄州時河北嵗大饑朝廷遣使者督視所在
賑給州縣大為俵發人人而給之以給多為功公曰給
其所當無多少也務為給多則後無繼矣秋雖饑而在
[013-20b]
少壯者尚可以自養乃先廩給其老弱疾病而徐及壯
者他州厚其初至春果無以繼率多飢死而公之境内
歴三時無有飢者兹非治公家如治私家之明驗耶兹
非隨其長短有無而用心之效耶雖行今之道而有古
循吏之風信矣公累官至奉直大夫娶楊氏韓氏卒皆
贈恭人長子曰民質次曰民師朝奉郎次民瞻朝散郎
次民則宣教郎次民獻通直郎未名而夭凡六人孫曰
璞曰琢曰瓖曰璪曰琚曰璟曰玿曰珦琢通仕郎瓖將
[013-21a]
仕郎璪與琚皆天凡八人女長適宣徳郎張忱次適朝
奉大夫崔獻次適文林郎王本許許嫁未行而亡次在
室凡五人孫女長適將仕郎王頥次適將仕郎張安老
次適承奉郎范直清次適承務郎時謙牧餘在室凡十
一人曽孫男曰鐸曰鏜曰鎮曰釗曰鈞凡五人曽孫女
一人嗚呼可謂衆且盛哉公守應天後倦于吏治乃請
宫祠于朝得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宫居許下日與許下
諸老及賢士大夫以詩書琴奕自娱凡九年至政和四
[013-21b]
年八月請老于朝以其月七日卒于家年八十一嗚呼
其夀考康寜而善終哉公既卒諸子卜地于陽翟縣晉
臺鄉紫雲原將以政和六年七月庚申𦵏公于所卜
之原而再拜泣血謂銘其墓于東平畢某惟某雅與公
遊乃網羅公之行事與其所踐履及官封卒𦵏而為之
誌誌成以示沛國朱光裔公逺公逺曰是皆公之大節
也抑有餘事可以益諸仲游曰可哉公逺曰公在襄邑
時有疑訟更數令不决公曰何訟之疑而不決如是第
[013-22a]
未察爾乃深探其事指授而決之不在意也後二十年
公守亳社舟次泗上有焚薌再拜正直公之舟者問其
故曰公在襄邑所決疑訟之人也指其薌曰懷此二十
年矣今得見公于此故焚之一事也公之子若孫既衆
多而其待兄之子偲與民章猶己子也自偲孩提即教
使為學舉進士及長與其子民師皆以進士得第而偲
仕至宣徳郎而卒公哀之㑹大禮當任其孫璞為官公
輟薦璞之恩䕃補民章之子瑗瑗仕至宣徳郎又卒公
[013-22b]
又輟薦瓖之恩䕃補偲之子璹則晦叔處兄弟間亦至
矣二事也公性恬安守正而不肯與物忤荆公介甫父
子愛公為人數稱之公以官居洛故相高平范公與當
時諸老亦愛公為人稱之如出一口元豐中神宗皇帝
聞其能召對面賜諭甚渥其後出入内外與搢紳士大
夫游無不得其心者是宜取大官美祿以鍾其金玉于
家然官止奉直大夫任不過發運所居之廬纔足蔽風
雨而田園卒嵗之外無有餘者以此知公仕宦出入中
[013-23a]
自有義志在奉公如私以愛民為本要之稱職無所負
而已則良心尤可知矣三事也雖非大節亦可以益諸
某曰嘻孰謂小哉是亦公之大節也因併載而為之銘
銘曰
凡今在公治不為昜厥惟其家願言則治趣公如私昧
者不為嗚呼公乎獨能為之涇水之陽滄海之涘公為
民父民為公子孰有孰無如家亹亹惟其亹亹是以煒
煒有子蒸蒸有孫繩繩孫復有子兄子兄孫兄子兄孫
[013-23b]
再振以恩何斯銘斯公半古人
  陳水部墓誌銘
君諱知雄字守柔陳氏故右正議大夫致仕述古之子
故太子太師致仕鄭國文惠公堯佐之孫故左諌議大
夫贈太師尚書令秦國公省華之曽孫也世為蜀郡閬
中人後徙鄭今為鄭人君年十五以文惠公恩守將作
監主簿累遷光祿寺丞為人博文強記倜儻任氣節喜
賙人之急其仕官不畏強禦日與上官辨是非必得當
[013-24a]
而後止上官多不悦者人或告之君自若初監河南府
酒税次監信州鹽酒税竟以與上官辨事為所中傷而
廢其年未三十也君一廢四十年治平中以神宗皇帝
即位恩授檢校水部員外郎濮州團練副使可以復仕
矣而遂不仕其居閭里日飲酒為詩篇治宅種田油然
自得出入游縱恢諧笑謔雖老不衰嘗大病幾死人以
為自此衰矣而病已如故人問之君曰他人病者憂死
病而有憂所以益病且衰也我病即待死爾不憂故不
[013-24b]
衰知者以為名言君年六十有九正議公尚無恙往來
蔡鄭之間白首問安人皆嘆息焉其後正議公卒君持
喪居鄭里至元祐八年君年七十有一平居無事遂卒
實七月一日也娶張氏故翰林院學士復之女孫故内
殿崇班成之女男三人長曰復前河南府永寜縣尉次
曰某次曰某女三人長適右通直郎辛友直次適進士
介瑜次未嫁卜以某年日月𦵏公于懷忠鄉某里某原
其子復乞銘于東平畢某某之外祖贈金紫光祿大夫
[013-25a]
陳師古即正議公之從兄君于某母黨也其可不銘銘

噫守柔公相孫強其志屯其身仕一跌不復論年雖老
氣益振所好義且多聞人從游日諄諄今已矣嗟外門
猶有待觀後昆
  倉部郎中王公墓誌銘
元豐二年四月河大決澶州濮陽北流注于海故寳文
閣待制呉居昜方在都水領使者議欲滙為東流隄故
[013-25b]
道而復之人多言其非是而直居昜者亦衆故東流北
流之辨累嵗不決是時故朝奉大夫王公茂之為都水
丞上言傳稱鯀障洪水而河北有鯀隄則是隄而障之
與水争道者鯀也書稱禹隨山濬川而孟子稱禹疏九
河決汝漢排淮泗瀹濟漯而無一言及于隄障者禹是
也今折大河之勢而回之則積蒭茭科人力築隄以居
與水争道小淤則小増其隄大淤則大増其隄水非徒
行于地上也而又行隄上則終不免決溢之患願因水
[013-26a]
之行善導之釃二渠疏孫口鑿狼村塞竇潫以順水之
性無與水争道書再上各數百言下之有司不省後竟
隄其河而回之至元符中河卒決内黄北去泛濫十餘
郡朝廷治主回河議者之罪而有司反置公名于主議
者中曰是不切事情論北而意欲東也罷公所居倉部
郎中職事或謂公宜辨公曰我言在也可求不必辨及
公之亡𦵏且有日其孤師覺持公言上之遺藁與宣徳
郎王叔堪狀抵公同年進士畢某泣血再拜而求為銘
[013-26b]
余固以辭不獲又視公之遺藁良信因雜取叔堪所載
而銘之葢公自瀛州防禦推官五遷至朝散郎賜五品
服又兩遷至朝奉大夫致仕歴商州洛縣主簿知同州
馮翊縣監同州阜民錢監權京兆府觀察推官知孟州
汜水縣事知南外丞公事行都水監丞䕫州路轉運判
官提舉利州常平等事權知兗州守尚書倉部員外郎
遷郎中積勲至騎都尉曽大父諱某為起居郎贈吏部
侍郎大父諱元一為職方員外郎贈刑部郎中父諱規
[013-27a]
為晉州冀氏縣令贈朝請大夫公以元符三年四月十
有三日卒于京師以其年七月二十日𦵏公于河南府
洛陽縣金谷鄉金谷原上銘曰
王氏居孟徙家河清諱森者誰大夫公名公在場屋當
先衆鳴決科如掇益振厥聲試吏洛南攝商洛令公田
所入車數十乗睨而返之歸若懸磬其在京兆從事以
時陳囚三人謂死不疑公猶懇請讞而生之既生其囚
復念厥士有勞靡論但救其死李馮二猾並暴汜水公
[013-27b]
往為縣猾不少止李敢大言我實唐裔公曰欺余創其
非是并馮治之屏不出氣元祐己巳公始奉使為南外
丞河洶不制公趣原武拏舟夜濟奮以居前人恐如綴
有子共行旁立不避公曰歸哉我乃王事從決濮陽遂
徙北去或曰隄之可使東騖公實有言築隄而處豈不
遽回後艱孰禦公言不售更使劍外嵗饑嗷嗷民靡所
戾公先下貧以及一切廩而蠲之否則吾罪既言而行
公遂還矣東魯巖巖其政甚美考公舊言入朝為郎為
[013-28a]
郎三載河決内黄謂公議北厥意不臧遂去郎位匹馬
兩童不趨而跌固義之中或俾公辨公曰何哉得之匪
求失亦自來雖有詔之吾口不開入莫與直謂天或假
所宜百年以永居下胡以嗇之一疾而謝公配張氏繼
者二室曰江曰賈皆祚大邑有六男子足侈公後希道
師覺居長而茂女實半之厥孫則倍六十有六中夀之
次知公有人匪時之宗潞公太師丞相汲公凡厥高位
我引我庸欲行而柅以放于終伊洛之北有原隆隆有
[013-28b]
水瀰瀰有山崇崇窆而銘之以諗無窮
 
 
 
 
 
 
 西臺集巻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