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西臺集 > 西臺集 卷五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西臺集巻五
            宋 畢仲游 撰
 議
  學校議
天下之事有至近且狹偶得其道而行之則雖累百世
而不倦有甚大極重不得其道而行之則終無補于天
下今所謂律令臯陶之刑也増損隆殺近所以為治之
[005-1b]
道遂成不刋之書學校之設欲以進賢養士為太平之
具不得其道至今設為虚器而已葢甚可嘆也古者家
有塾黨有序國有學而養老習射讀書合樂行禮于其
中者葢欲使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長幼之節明是非
一好惡積道藝以為天下之用顔子不遷怒不貳過孔
子謂之好學而後世始治賦廩督課業嚴禁令以從事
豈古人所以為學之道耶其君臣之義父子之親長幼
之序所以明是非一好惡積道藝者猶未備也而又欲
[005-2a]
麗師堂廣生舍衆徒弟以為盛其去道愈遠葢聞熙寧
之初變詩賦為經義以取士増太學郡國學官設三舍
改定式令以布行之四方之人至京師者幾數千而是
非不明好惡不一道藝進取未有異也今復欲變經義
為詩賦退學官更定式令以從事則學士大夫之所以
自得者果安在耶試略言之三代鄉舉里選之法雖難
卒行宜亦倣其大者使學士大夫有以自得而後詔先
生博士卒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長幼之序與夫是非
[005-2b]
好惡道藝之正而詩賦經義則如古以射取士之法行
同能偶然後序之别為貢舉以待科舉之士存之而勿
論要使優游和昜而不廹化其心而勿强復其迹則庶
乎先王所以為學之道而乆以嵗月則遂將適于實用
不為虚器而徒設天下幸甚
  經術詩賦取士議
事有求厚而得薄欲與益期而損至者熙寕之初患詩
賦聲病偶儷為學而破碎乎道也故以經術取士使人
[005-3a]
治一經而立其説庶幾有補于道而十餘年間道之破
碎益甚治經者不問經㫖之何如而先為附㑹之巧一
章之中有十意一意之中有十説至掇昔人之語言以
經相配取其諧而不問其理義反甚于聲病偶儷之文
有足嘆者楊墨之亂儒也其人則亂其書不亂楊自為
楊墨自為墨儒自為儒强相異而不相使也萬世之下
猶得聖人之全經今熙寧之舉子經旨不足以為竒反
破五經之正論而强納以佛老之説聖人之經旨幾蕪
[005-3b]
没而不見是徒為經術以取士而不如詩賦之時聖人
之全經未破碎也則求厚而得薄欲與益期而損至者
可驗于此為今之策莫若復詩賦以取士而不累于科
舉以進治經之人復詩賦以取士則髙才識達功名道
藝或可以兼至不累于科舉以進治經之人則聖人之
經旨庶不為科舉之所亂復之必得其術進之必得其
道析詩賦經義為兩科學詩賦者舉進士治經者舉明
經取明經常少取進士常多十數年間將自化而為詩
[005-4a]
賦不以法制而漸復其舊術之善者也夫以經義取士
實雖不至而名近于古以詩賦取士實其至矣而名不
及于經義今區區者徒見朝廷罷經義復詩賦則以為
可復而已矣而不知經義之不可以累科舉也旣罷之
後當詔天下求窮經謀道不累科舉之人如仁宗之朝
孫復石介者置以為博士使傳道于諸生則今日之所
尚纔得經術之正而無破碎之患道之美者也葢舊政
已廢而復之者戒于暴其名近古而昜之則民疑然則
[005-4b]
設為兩科以取士使漸復于詩賦又詔天下求窮經謀
道不累科舉之人任之為師儒亦以為不暴而釋民疑

  文議
世之謂文者不繫于徳謂徳者不繫于文夫文章之士
雖不繫于有徳無徳而無徳者不能為有徳之文有文
之人不皆有徳有徳之人不皆有文而有文者無徳則
不盡其善奚以知其然耶今人之言文者其任葢小矣
[005-5a]
希名幸世取合當時而古之人言文者其任不小善惡
欲明是非欲辨乆遠欲傳勸戒欲信非獨名位而已也
故雖有精金良帛沈器重物非車輿則無以輸遠雖有
竒功偉徳元凶大惡非文章則無以取信車輿不壯則
雖載而必敗文章不著則雖傳而必惑故文章葢美惡
之車輿也自六國以前孔子所定不敢輕議嘗竊觀六
國以後西漢之前號綴文之士者類皆過人而過人之
遠者賈誼董仲舒司馬遷相如劉向揚雄此數子之文
[005-5b]
也葢善惡能明是非能辨乆遠可傳勸戒足信雖有議
論間未合于聖人然詞采條貫如親聼其談説而精神
意氣可以想見其為人使後世識者心知其所異而口
不能亟喻其何如此數子之文也然此數子者豈特文
而已事君必忠修身必正趨嚮必厚議論必公其所存
之徳旣已過人則其發見于文章者豈不過人哉在唐
三百年韓愈號為文師而忠厚公正之徳亦著于天下
自韓愈以來文章之徳散科場之弊生使夫英雄俊才
[005-6a]
老死不顯而寡聞淺識之徒乃始支離攘臂自奮于其
間私取近世之陳説而公為儌倖之論善惡不能明是
非不能辨乆遠不可傳勸戒無足信言今則近陋議古
則近愚而其甚者鑿是為非飾惡成善借平常之昜事
為紜紛之轉詞以熒惑天下天下之人莫知其非故公
則見信于有司退則受知于朋友而彼也遂直以為能
此有志之士所以扼腕而太息也
  青苖議
[005-6b]
青苖之法本為民間不足而貸之則所謂下户者理合
先貸而下户憔悴茍活昜于結請難于輸納州縣之吏
阨以詔條與曩日監司之威既不敢不散又慮㪚而難
納故少俵下户多與上等利其昜于催取州縣之吏人
人惰于散斂茍以塞責葢散錢之理散而不斂則不問
等第高下散而斂之則必别其等差度其可以還官然
後敢與乃天下之人情稱貸之理不足怪者也故立法
則欲濟下户散錢則多與上等下户貧窮義當周恤而
[005-7a]
勢不敢遍上户自足無假官錢而强與之使出息若以
法禁之使不與上等而貸下户則官錢十出九將不歸
又非散斂之理名欲厚民事乃剝下名為惠政實有利
心此青苖不便之大略也葢古者四民不相昜業而農
為甚管子曰農羣萃而州處盡其四肢之力以從事于
田野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故父兄之
教不肅而成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後世之治民者雖不
盡如管子之説至于耕田力作而禁追擾徭役之外稀
[005-7b]
使至于城郭則近日之政尚或有之自散青苖以來非
請即納非納即請農民憧憧來徃于州縣捨攻苦食淡
之志而漸起甘美之願辭耕田力作之業而習為游惰
之態亡淳朴寡欲之性而増長嗜好之事田野之民棄
南畝而就城市者舉皆有焉而縣令丞尉不復以條教
法令詞訟刑獄為意惟知散青苖而已坐而簽書者青
苖之行遣也起而議者青苖之本息也日中而授者青
苖之契劵也日暮而入者青苖之筦庫也夜半而銷算
[005-8a]
者青苖之簿籍也錢穀縱横文書紛亂者青苖出納之
所也雖今日罷其官司廢其賞罰去其年額而抑取民
之情願然旣存青苖之名與本息散斂之法則異日縁
青苖之名而復建官司縁本息而復為賞罰縁散斂而
復為年額縁年額而復不取民之情願其勢甚昜孔子
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要之聖人在上賢者當位如放于
利之事非所以示子孫遺後世則不當行爾故為天下
國家當論其體而後計利害之何如茍不論其體而單
[005-8b]
計其利害則雖名為利必有害焉故曰畜馬乘不察于
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夫察雞豚畜牛羊未害也而
非畜馬伐冰之體則古人羞之而不為故為天子則有
天子之體為卿大夫則有卿大夫之體為士庶人則有
士庶人之體今有一郎官未甚貴也而食禄之外貸人
錢而取息則臣僚必言朝廷必逐之夫為郎官貸人錢
而取息未必害人也而臣僚必言朝廷必逐之者謂旣
已食禄為郎官矣又貸人錢而取其息則傷體故也為
[005-9a]
一郎官尚有體況兼天下之廣有天下之富民旣已輸
税賦供徭役皆數十倍于古而又貸人錢而取息無乃
失為天下之體乎如不問失體不失體而惟息錢之是
務則人户流亡盜賊興起乃馴致之事所謂必有害焉
者此也
  役局議
役書之所未定者非無定法也無定心也熙寧之初改
差為募天下之人言不便者幾千萬數至元豐之初欲
[005-9b]
復耆長户長之役士大夫之聞者喜見于顔色及其卒
不能復也莫不咨嗟慨嘆如有求而不得則願差法之
復者豈一日也今朝廷鑒成敗攬是非為萬世之慮修
復差法而士大夫反有議差法之未善者豈未復之時
則為善而旣復之後則不善耶葢嘉祐之間固嘗謂其
法有可更者矣輸將繁重而勞費不均貨賂公行而貧
富無别熙寧之初得其可更之論而并其不可更者更
之顧令人出緡錢以私其贏餘是以言不便者千萬數
[005-10a]
今差法雖復而所謂可更者猶在則亦主嘉祐之書増
損之則差法定矣而十人十議百人百議以旬浹之功
爭至于期年之外既不知主嘉祐之舊書又不敢論熙
寧之新法泛泛然如人游于江湖未有歸宿不知其後
將如何耶故曰役書之未定者非無定法也無定心也
  役錢議
古之為政雖隨時適變間有損益至于推强扶弱抑富
恤貧而惡兼并則不可昜之理也自商鞅變田即有兼
[005-10b]
并之家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自古及今痛
心疾首同以為患者也限田之法旣不行于天下而富
家大姓終無亷恥厭足之心惟有祖宗差役能裁制兼
并雖其立法本不為兼并設而推數循理觀之乃有可
以裁制兼并之道葢舊法雖分等差而實以田産富貧
定為上下有千金之産者支千金可任之徭役有五百
金之産者支五百金可任之徭役今有千金之産與五
百金者訟其役之先後輕重則千金者居其先五百金
[005-11a]
者居其後或千金者任其重五百金者任其輕既有千
金産而又欲兼五百金則憚徭役之加重欲取而中已
者多矣其心非不欲兼并懼加重而不敢進也甚至有
隠寓田産于他人以避徭役而朝廷亦有隠寓田産之
禁則是祖宗差法雖不為兼并設而裁制兼并之道寄
在其間自改差為募富家大姓不知徭役而但輸緡錢
則兼并其下貧以為利何者募役之法下貧不利而大
姓不以為患今有一邑上者輸緡錢十萬中者輸七萬
[005-11b]
下者輸五萬旣以等級輸緡錢蠲其徭役則斥廣田産
兼并下貧惟恐力之不逮自中户斥廣田産兼并下貧
數十家至升而在上不過加緡錢三二萬爾而富家大
姓其等旣已在上則雖増半邑之田猶不加緡錢也故
治平以前大姓有破家之患而天下之人不至窮困熙
寧以來大姓無破家之患而天下之人往往窮困不能
自立葢治平以前大姓破家者雖為不幸而破一大姓
則變為十中民或百下户于損上益下之道未有害也
[005-12a]
熙寧以來雖無破家不幸之人而大姓輸緡錢之外無
復徭役斥廣田産兼并下貧曽無忌憚故大姓兼中民
中民兼下户流離散亡轉徙于四方所以然者斥廣田
産恣其兼并大姓之家所必至而嵗損一萬二萬或三
五萬緡錢則大姓之家所昜為也
  熙河蘭㑹議
天之生民初無中外之别以其不可以禮義治也然後
屏而遠之自漢以來爭取其不可治之地而治之是以
[005-12b]
府庫空虚人民死亡僅能得之而還為外裔之地者多
矣昔太王之治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玉帛皮弊而皆不
免乃曰狄人之所欲者土地也君子不以養人者害人
因去之岐山之下夫以中國之地至于不可有者則猶
不欲强治之況欲强取外域之地而治之乎雖常為中
國之郡縣而本屬外地者則亦無所用之雖欲用之而
多不能有故武帝不能有輪臺元帝不能有朱厓光武
不能有西域而本朝亦棄靈武則今日熙河蘭㑹之計
[005-13a]
議足以斷矣然事有旣得之復棄之而與未得同者有
旣得之復棄之而與未得不同者武帝棄輪臺則不耕
而已矣元帝棄朱厓則勿擊而已矣光武棄西域則謝
其質子而已矣本朝棄靈武則置之度外而已矣所謂
與未得同者至今日棄熙河蘭㑹則與未得不同徹舊
障而為新障棄之則新障已没而舊障未完一不同也
伐其山林平其道路棄之則無險阻而敵人將牧馬于
階城之境外二不同也立城郭置倉廩實以榖粟錢幣
[005-13b]
而棄之則瘠中國而肥寇讎三不同也然此猶小小者
爾葢熙河蘭㑹雖羈屬夏人猶非夏人之所有故尚足
以分中國之宼今舉熙河蘭㑹而棄之則將為夏人之
所有是以中國之力而為西夏驅除此大不同者也而
不棄之則嵗運府庫之財以填黄河之磧又非中國長
乆安寧之䇿昔西羌反叛如趙充國者可謂知兵矣而
曰難于遥度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其後烏孫圍都護
而陳湯于數千里之外逆知利害期以五日而四日至
[005-14a]
非充國之拙而陳湯之巧也葢烏合之兵昜為料而長
乆之計難為功今熙河蘭㑹制之于未取之前則固無
事今已取之而復棄之棄之之利如彼其害如此守之
之利如此其害如彼則殆非遥度之所能盡必有馳至
河隴圖上方略者然後可決
  禦契丹議
好文者論和親尚武者議攻伐處于文武之間者則為
羈縻之計自兩漢以來千二百餘年雖或盛或衰或得
[005-14b]
或失禦戎之䇿不出此三者而皆非今日禦契丹之政
也葢中國之待外域也必有可以禦之之道今有好辨
者將與人為辨則必陰自省曰我于義無傷乎我于法
無不直乎我之家室安我之子孫無累乎我之智力過
之乎凡我之所以與辨者皆有備乎力能加之也智能
過之也子孫無累也家室安也于法無不直也于義無
傷也然後與人辨則勝矣今中國之與契丹戰亦無異
于與人辨則不識中國陰自省者何事乎其名正乎其
[005-15a]
于義理合乎其國富乎其民安乎其將可任乎其廟算
定乎凡我之所以待之者亦皆有備乎廟算定也其將
可任也其民安也其國富也其于義理合也其名正也
然後出而與之戰則勝矣以本朝之事言之太宗皇帝
乘太原之勝一舉而下易順薊三州范陽之民爭以牛
酒犒師而不遂取者餉道不繼也至雍涿之間選十八
將三道並入一出雍州飛狐一出鴈門兵渉其地而寰
朔應雲涿五州開門爭下而不遂取者諸將知勝而不
[005-15b]
知敗也以祖宗取天下之兵用諸將定天下之智欲復
區區燕薊一事不應則未足以成功況今日之兵非祖
宗之兵今日之將非祖宗之將而所以待之者非直一
事之不應故欲為羈縻之計則嵗絹五十萬雖厚于漢
之錦袍繡袷赤綈緑繒而比漢猶未敢有尚宗室之請
則羈縻之計亦未為全失如欲遠舉大功復周宣漢武
之事則願敕在位之臣先正其名使合于義理國富民
安而將可任五者備矣而後廟算定廟算定而後可以
[005-16a]
進征討之計
  兩漢可用之言議
事莫貴于適宜而言莫重于必用以必用之言為適宜
之事則天下之利無不興天下之害無不去也然以當
世之人言當世之事患在不信其言而以其事為不足
用以前世之言救當世之事患在信其言而以其事為
不可用不足用者不賢其人而謂無所補也不可用者
聖其人而以其言不適宜也故善為言者取于時則使
[005-16b]
之信已取于古則明其適宜𫝊曰信而後諌又曰雖無
老成人尚有典刑是取于時取于古之道也今若䇿舉
兩漢能言之徒而問以適宜之説則仲舒鼂錯公孫宏
皆嘗䇿于天子之朝而梅福稚圭谷永亦數進其言至
于仲長統朱穆崔寔王符則雖立其言而不敢進然皆
有可取有不可取也故謂以郡守二千石宜嵗貢吏民
之賢受禄之家不得與民爭業者是仲舒之言可用者
也謂政本于人情而天子宜躬親于上是錯之言可用
[005-17a]
者也謂因能任官去無用之言不作無用之器廣推治
民之本有八者是公孫之言可用者也若曰聼言不求
其能舉功不攷其素天子之都宜先正因民之意減宮
室省靡麗謂酷暴之吏廢錮勿用者是梅福稚圭之言
可用者至于仲長統欲明版籍審什伍限夫田定五刑
之罪崔寔欲重賞深罰以存霸政王符欲省費役使之
愛日謂數赦贖則傷善人者亦皆適宜可用之一端也
然若賈山推人主求諫之意而大臣不得預遊宴則非
[005-17b]
當今之有也朱穆稱世之厚簿而小人守正君子為邪
之驗則非便時之術也方朔欲燔甲乙之帳郤走馬而
不復用則非朝廷之弊也故鼂董公孫梅谷稚圭仲長
崔王之説善于古而合于今者也賈山朱穆方朔之説
善于古而未合于今者也合于今者可用也未合于今
者未可用也故以今言古者能取于為用可否之間而
不繫于言之輕重則可謂善言古者也
 西䑓集巻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