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演山集 > 演山集 卷五十七
[057-1a]
欽定四庫全書
 演山集巻五十七    宋 黃裳 撰
  雜説
人籟自人之氣而聲生地籟自大塊之噫氣而聲生地
籟之形聲雖不能使其自巳而齊之然而比人籟則自
然耳故顔成子㳺聞人籟而未聞地籟聞地籟而未聞
天籟吹萬不同使其自巳則不同之萬烏能與吾辨哉
然而吹萬不同本為天籟而人籟地籟則其末耳其末
[057-1b]
有聲會歸於太虚其天籟歟
人性之善充之足以保四海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先
王引而充之慮其不充而害其本也故貴貴為其近於
君也貴老為其近於親也敬長為其近於兄也慈幼為
其近於子也
商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會而民始疑然而盟誓果
非先王之事乎先王以輔徳信者也後世徳信廢而盟
誓獨行於天下此民所以畔
[057-2a]
失其義陳其數祝史之事也後世之言禮者猶陳其數

有徳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財
用自有其徳而致之其取也有義非悖而入也其用也
有禮非悖而出也
巢窟之後有宫室羽皮之後有布帛血腥之後有爓熟
非作而致其情者也
以能問於不能則有若無也以多問於寡則實若虚也
[057-2b]
有諸已之謂信充實之謂美顔子美矣未嘗以為美猶
即寡者而問之則我忘矣犯而不校不以已之是校彼
之非我必不仁也我必不忠也待其至於禽獸然後棄
之則物忘矣
孔子曰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我忘則不止乎形中
物忘則不止乎域中形域之上顔子志於進焉自善而
進於信自信而進於美自美而進於大未達一間耳所
以具體而㣲自大而進於聖未達一間耳所以屢空若
[057-3a]
夫自有其所能自實其所多而我累之與此之是奪彼
之非而物累之形域之中其一化矣非有非無不多不
寡之地彼烏乎至哉
合而言之道也無善無惡無動無静方是時也一旦不
得而命之奚有二哉中下之流不能反本惟求之從此
道所以降下於性端有仁之端有不仁之端自其兩端
而充之仁不仁著矣堯舜充仁之端者也故曰欲為君
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幽厲充不
[057-3b]
仁之端者也故曰暴其民甚則身弑國亡不甚則身危
國削孟子之於諸侯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幽厲之暴不
法堯之為君自其不仁之端而充之近則不足以保一
身逺則孝子慈孫不能改與堯之保天下為君臣者法
不亦異乎然而堯舜亦豈異乎人哉充其仁之端而已
如有王者起必能取法孟子嘗為文公言之然則此言
幽厲之暴不法堯之為君乃至危削而後已當時之君
孟子有以警之商鑒不逺在夏后之世周鑒不逺在商
[057-4a]
之世而周之諸侯未離乎周耳幽厲之暴不法堯之為
君乃至於此奚不悟哉然而孟子之警諸侯不以不敬
其君者言之蓋方是時天下無王久矣孟子之於民當
被髪纓冠而救之教之為王可也事王則未暇教也
道二仁與不仁而已入聞夫子之道而樂仁之端也出
見紛華盛麗而悦不仁之端也自其兩端而充之一為
君子一為小人為則充之而已
勿視勿聽勿言勿動克已以之仁者也毋意毋必毋固
[057-4b]
毋我克巳以之道者也
妄念在物曲臆在事所謂意也有意則無徳莫之為而
為者天也而人或欲為之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而力或
欲致之所謂必也有必則無命能止而不能行而或能
行而已能取而不能捨而或能捨而已所謂固也有固
則無義即彼之是非叅吾之愛惡所謂我也有我則無

毋者禁戒之辭也毋意以至無意無無意毋必以至無
[057-5a]
必無無必母我克巳者也無我忘巳者也無我有我之
對無無我然後莫之對焉子絶四聖人之於天道矣無
事乎禁戒不惑故不能動孟子曰我四十不動心不惑
故能定不動故能應荀子曰能定然後能應古之人四
十强而仕能應故也道合則服從不可則去不惑故也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五十而知天命均是命也五十而
知天命知之至者耳孟子曰盡其心則知其性知其性
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俟天也夭夀不貳修身
[057-5b]
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夭夀不貳修身以俟之故能存其
心養其性存其心養其性故能盡其心則知其性知其
性則知天矣所謂夭夀不貳修身以俟之則不惑之時
也所謂知其性則知天矣則知命之時也孔子曰四十
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矣四十而不惑則立人之
道五十而知天命則立天之道五十而無聞焉斯亦已
矣何足畏哉
耳擇克巳復禮之時三十而立者也耳順則已忘矣無
[057-6a]
所不聽實無所聽巧言淫聲不必勿聽而後仁焉耳者
心之官也耳之所得善則心有所養耳之所得非則心
有所累五官皆然心為甚
其心虚矣未嘗有也非即乎法故能從心而得天下之
至圓未嘗無也非離乎法故能不踰矩而得天下之至
方自志於學及七十而從心為已至矣不可棄物則不
踰矩為物而已
志於學之後非必三十而後能立耳順之後非必七十
[057-6b]
而後從心不踰矩古之悟道者在乎少頃之間奚必此
哉聖人為中下者言相去十年為之約耳三十而不立
七十而不從心則女畫矣非善致道者也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當是時以吾為内
視反聽者矣不獲其身故無物交不見其人故無人交
及其出之域中見其人矣能無交乎身者吾之累也人
者身之累也故人能輔仁亦能敗仁人能與吾為歡亦
能與吾為怨吾之有身身之有人學道者不可不慎也
[057-7a]
出之域中不能無交而亦不可忘交有身則人為之對
焉奚能無交其徳未至乎大成奚可忘交天下善人少
惡人多不可者與之其如累吾仁何不可者拒之其如
遺吾怨何不可者之為交或交以勢或交以利勢利不
可為常勢窮則乖利窮則散勢利之間一或不適其意
則怨望傾覆在其中焉然則不可者之為交不可拒之
亦不可不拒也以義交我者吾以心與之以利交我者
吾以迹與之
[057-7b]
獻子用上敬下者也故獻子與此五人者友也無獻子
之家者也則獻子有尊賢之義焉故其與樂正裘牧仲
友也下交不瀆樂正裘牧仲用下敬上者也故此五人
者亦有獻子之家則不與之友矣則五人者有貴貴之
義焉故其與獻子友也上交不諂獻子不驕五人者不驕
獻子以徳各有義焉
子思之於惠公有道者也故惠公師之顔般之於惠公
有徳者也故惠公友之王順長息之於惠公有才者也
[057-8a]
故惠公使之雖然不挾而友茍無其實君子不可以虚
拘堯之友舜與之共天位也則尊其徳與之治天職也
則尊其才與之食天禄也則尊其功而舜之有二女百
官牛羊倉廩若固有之綽綽然有餘裕蓋無所挾故爾
晉平公之於亥唐也入云則入坐云則坐食云則食雖
蔬食菜羮不敢不飽也敬之而已不及用焉繆公之於
子思也亟問亟餽鼎肉使已僕僕爾亟拜也受之而已
不及敬焉
[057-8b]
大樂所樂者性也故易大禮所履者理也故簡先王之
制禮樂也豈其私意哉禮致其性之中樂致其情之和
而已由性之中制禮以致其中由情之和作樂以致其
和然後天位乎上以生地位乎下以成而人位乎其中
以贊之大樂之易大禮之簡天下之理存乎先王以禮
樂合天地之化百物之産則成位乎其中矣
至於義也行止在我至於命也死生在我
樂者樂也德也故由中出而外設者其文也禮者履也
[057-9a]
行也故自外作而中立者其本也外作於貌故文内出
於性故静形則著誠之者也故誠者不見而章動則變
誠之者也故誠者不動而變不見而章博厚之道也不
動而變髙明之道也無為而成悠久之道也同出於至
誠自其見者而命之所薄者厚所厚者薄末在所先本
在所後未能格物者也量其薄厚度其本末然後格物
誠意正心在其所先治國齊家在其所後然後知至由
家齊至天下平出於身修由意誠至身修出於知至中
[057-9b]
庸曰知風之自知逺之近知㣲之顯風之自在意誠逺
之近在齊家㣲之顯在天下平
動物天産也以作隂徳天之化也植物地産也以作陽
徳地之化也天之化動物之産能内養其精矣不以外
作之禮而防之則類為情所流嘗至於過地之化植物
之産能外養其形矣不以中出之樂而防之則類為形
所踐嘗至於不及然則天地之道百物之功未之至也
有俟於先王焉先王之於兩間以道成能以仁成位者
[057-10a]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則血氣之物不能致其滋味以亂
天一之所生者非禮勿視以去其亂色非禮勿動以去
其淫志男女之别媒而後合幣而後見祭則交爵坐則
異席此以禮合天之化動物之産而防之故其所作不
為淫邪
以樂侑食動血脉通精神使人倫清而聽聦心虚而氣
和則尺寸之膚不能茍得安佚以昏其性焉堂有琴瑟
[057-10b]
車有鸞和樂章之奏以趨以行玉佩之音于左于右弦
誦之聲舞蹈之容遣去滯思形見天性之真樂耳目口
鼻心智百體皆由順正此以樂合地之化植物之産而
防之故其所作不為倦怠
樂陽也配地之隂禮隂也配天之陽兹其所以為合歟
目之於色耳之於聲口之於味鼻之於臭四肢之於安
佚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之性天下之人豈能皆為君
子然而天産作隂徳而或能不以色肆視不以味肆口
[057-11a]
地産作陽德而或能不以安佚肆於四肢狥性之欲喪
性之善其得欲也則勝之有禮樂其失欲也則處之有
命故天下之趨於君子之途罔或自棄者先王之防亦
已至矣
以樂合天之神動物之産使隂徳無淫邪與天地同節
者也以禮合地之化植物之産使陽徳無倦怠與天地
同和者也
義理之在人心久矣其心莫不尊善而疾惡為善者嘗
[057-11b]
畏而尊之為惡者嘗畏而疾之人心之所同也然而善
惡之所在其智不足以知之其勢不足以去之天下皆
是也無足以相畏者有能取人所畏而疾焉者刑之引
人所畏而尊焉者賞之人斯服之矣此刑賞所以馭其
威歟蓋民之畏為善者而尊之畏為惡者而疾之畏之
未至也仁義禮智足以炤見天下之是非報天下之善
惡吾之喜怒無與焉天下之公義人心之所同兼収在
我則天下之所畏者捨我其誰哉
[057-12a]
以怨報怨以徳報徳而髙祖之殺丁公也不亦異乎曰
髙祖不私仁我之私恩而害後世為臣之公義殺之可
也尹公之他不為其君殺子濯孺子孟子賢之蓋以夫
子之道反害夫子為甚於君事丁公見殺得布而卒用
之則髙祖宏矣
 
 
 
[057-12b]
 
 
 
 
 
 
 
 演山集巻五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