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演山集 > 演山集 卷四十二
[042-1a]
欽定四庫全書
 演山集巻四十二     宋 黃裳 撰
  論
   知予為取政之寳
有莫大之勢而資之以守者民之心也有不測之變而
資之以用者民之命也資之以立事者民之財也資之
以從事者民之力也難得者民之心難致者民之命惡
貧而恡費者民之財也惡勞而怯使者民之力也民不
[042-1b]
棄斯四者不可以為民政不得斯四者不足以為政然
而取之之術亦安在哉吾將取之以權謀則恐并天下
之智有能窮我者矣吾將取之以勢力則恐合天下之
怒有能弱我者矣去權謀忘勢力求諸天理人事而後
諭焉易感者群心難忘者盛徳報施者天道往來者人
禮往之有恩矣而人之情必使之來施之有仁矣而天
之理必使之報人情天理蓋自生民以來未有能廢之
者則吾務與民可以無惑矣然而非因其所利而惠之
[042-2a]
惠有所不均非因其所欲而予之予有所不恊惠有所
不均予有所不恊則人情天理有莫之使者然則取彼
所惡奉吾所欲豈可得哉君子以謂憂勞貧賤危墜絶
滅四者人心之所惡佚樂富貴安行生育四者人心之
所欲惡欲之大無出斯數者則夫為政之術亦順其心
而已用民之力嵗不過三日則一人之力有餘凡起役
徒無過家一人則一家之力有餘秋使之夷冬使之隩
此佚之矣所以去其勞或飲酒於序以舒其勤或從獸
[042-2b]
於野以寫其憂其鼓樂也使之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之能鼔樂也其田獵也使之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曰吾王之能田獵也國無三勤塗有九歌此樂之矣所
以去其憂百畆之田以備其饑五畆之宅以計其寒南
畆之饁北堂之饋不失乎所供山澤之餘雞彘之飼不
乏乎所用此富之矣所以去其貧倉廩實知禮節衣食
足知榮辱然後有賢者可任有能者可使尊之有人徒
益之有稍秩隆之有軒車莊之有冕服此貴之矣所以
[042-3a]
去其賤人危於登渉也安之以舟車人危於戰鬬也安
之以城池人危於疾患也安之以醫藥人危於鰥寡也
安之以夫家人危於孤窮也安之以委積危而不已則
有墜之之患安之不足則有存之之政危墜而不已則
有滅絶之患安存之不足則有生育之害惡其人之絶
滅也則吾牧之以宗惡其物産之絶滅也則吾任之以
土養之以保息聚之以荒政生者斯長育者斯成吾之
子庶民可謂至矣樂以天下而民與之同其憂憂以天
[042-3b]
下而民與之同其樂斯民以謂四欲以樂吾心以富吾
財以裕吾力以考吾命則君有事焉安得恝然而不為
之累哉視吾之先無足以報其徳者還以四惡荅君之
惠而已是故為之憂也所以致吾心為之勞也所以致
吾力為之貧也非敢有吾財也為之賤也非敢有吾身
也為之危墜絶滅也非敢有吾命也民以君為心君以
民為體中國一人四海一家然知予之為取亦利仁哉
知孟子所謂寳故其國有政知老子所謂寳故其政有
[042-4a]
徳知管子所謂寳故其政有術孟子曰諸侯之寳三土
地人民政事土地吾與生財人民吾與守邦茍廢政事
則夫土地不辟人民弗聚雖有三寳亦烏用哉老子曰
吾有三寳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
順民儉故能愛民不敢為天下先故能因其所欲而予
之因其所惡而去之政事國之寳也予之之取又其政
事之所寳者知用孟子所謂寳以為國而不知用管子
所謂寳以為術知用管子所謂寳以為術而不知用老
[042-4b]
子所謂寳以為徳豈能盡政之善哉戰國之君於關為
暴於民猶禦管仲之為齊其智足以及為政之術乃其
所以霸乎然而三王之本人情無異於仲而仲之於齊
卒於區區之霸者何其異也仲知因俗而已不知所以
制俗夫周之施十有二教以禮教者四則其制俗者也
以俗教者一則其因俗者也不及制俗則不能馭民之
好私不及因俗則不能馭民之好異故周以八則治都
鄙有以禮俗馭其民者其以此歟任俗則其入人也淺
[042-5a]
其為効速故齊五月而報政任禮則近道則入人也深
其為効遲故魯三年而後報政因俗而與之同制俗而
與之異然後可以語道焉齊變其所任而從禮然後至
於魯魯變其所任而從周然後至於道惜夫仲之才為
志所屈仲之志為才所屈茍求近功以副其欲其為徳
也利仁而已不知安仁其為政也因俗而已不知制俗
雖有太公之遺風而不知有先王之大道卒為霸者之
佐固無所恨焉
[042-5b]
   樂記
有天地之樂有人之樂天地之和所謂天地之樂也由
人心生所謂人之樂也圓方之相研剛柔之相干雷霆
日月風雨四時之相為用太和之中萬物並育而不相
害並行而不相悖有情者和有氣者順飛者翔驟者伏
潛者㳺蟄者昭胎生者不殰卵生者不殈各遂其生各
適其性是所謂天地之樂也一生二在人之性則為仁
義之實二生三在人之性則為樂之實仁義者隂陽也
[042-6a]
樂者仁義之沖氣也仁義以成而後樂之實生焉方其
在心之時未有感也虚静而已然而天理在其中不能
與物絶及物感觸之始有言有嗟嘆有歌有舞蹈仁義
之情形見於聲氣其猶籟歟飄風則大鳴泠風則小鳴
激謞叱吸叶譹宎咬其聲之不同也是所謂人之樂也
雖然樂之實豈能遽然樂夫仁義哉亦成乎禮之實而
已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
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
[042-6b]
樂斯二者是也夫仁義之實發於天性之自然知吾仁
之實不止於事親自其親而達之無所往而不為仁知
義之實不止於從兄自其兄而達之無所往而不為義
貴賤莫不然也天下之愚衆習矣而不察行之而不著
天資之茂見伐於外物且不知其實可以至此極也蓋
惟子弟之賢者不失乎智之實遂能擴而充之弗去斯
二者則其本少固矣然而墨子之徒至此又失禮之所
在泛然之仁無所疑正使夫父兄之間不能全得以望
[042-7a]
我而恩義一齊於天下乃至役有涯之生私憂天下之
不足勞苦頓瘁於百姓相夷又失樂之所在或見其樂
不生也以為人之心未始有樂焉豈其性之罪哉墨子
實自伐去之耳仁義之實殘缺散漫又甚乎由之不知
其道者夫天地尊卑之位小大之分性命不同之禮墨
子輕以智故而廢之是何率天下而禍仁義耶君子以
謂天之生物使之一本我之有身乃親之支屬安得齊
於人乎故庸敬於兄則不同於鄉人長吾之長則與楚
[042-7b]
人之長異仁不失之泛義不失之刻此禮之實所以節
斯二者也父之攘羊可以隠徐行而後長者遂為弟此
禮之實所以文斯二者也文之其介不為仲子節之其
泛不為墨子申韓之徒天下之大可以違而去之莫能
傷其恩而人可以望其餘恩莫能齊其愛於此得性矣
始初盡其心所以求知其性今得性矣心寜有不樂者
邪故不獨睟於色盎於背乃至手足舞蹈而後已此樂
之實所以樂斯二者也人之心有樂而後萬物以存其
[042-8a]
猶天地之中有沖氣而後萬物以生故先王知人有禮
樂之實乃為之感發其徳性故制禮以道其志作樂以
和其聲知天地有禮樂之道乃為之贊其化育故大禮
與天地同節大樂與天地同和其内有情有質其外有
文有器其度數嚴而通不違天下之情者以禮之有樂
也其聲氣和而正不流天下之性者以樂之有禮也其
近者合於民其大者合於天地其妙者合於道與道合
則行乎隂陽通乎鬼神而萬物莫能間之禮樂之用何
[042-8b]
至於此極也耶先王亦原天地之美達萬物之理而已
   中庸
貴賤之位窮達之時脩短之數此命之在外者自誠而
明自明而誠或困而知之或勉强而行之此命之在我
者命之在我者性之分也命之在外者身之分也在外
之物來不可却去不可禦君子置之未嘗欲齊其分此
固然也在我者或誠而明或明而誠或困而知之或勉
强而行之者特其才性之有多寡徳性之有厚薄耳何
[042-9a]
傷其本哉人之性一本而兩端又有三品兩端之説自
有善惡而異之三品之説自其才之多寡徳之厚薄而
異之及言其本末有異者才徳所至雖先後不同及其
知之一耳即心之地莫不有性即性之天莫不有道由
心之静而之焉均有性天由性之善而之焉均有聖神
夫誰不可為者中下之流類為性分所蔽遂至自棄又
或自其不善之端而達之始有狥私而智鑿正道者増
以所無損其固有尚竒行驚愚衆是故天下嘗有淫性
[042-9b]
而不及正或為嗜慾所屈脂韋疲潰汝畫而不自振或
相倍蓰或相什伯而無算是故天下嘗有殘性而不及
盡楊墨之失中子莫之失庸各引其所蔽者或蕩或執
以害乎道又有過於髙者遽欲歛道之散還淳反樸仁
義禮法一切棄絶之不復用也任其自然夫欲引天下
而為道又先廢其聖人所以引之者是令天下舉首而
望聖人其後又從而引其足也是故聖賢愚衆之間相
望甚勤而反相絶此好髙者所以虚其言歟夫道有樸
[042-10a]
有器有器也人為有樸也自為而器特樸之不得已焉
者故道之有仁義其猶天之有春秋歟天時不春秋則
絶物聖人無仁義則絶人彼將失此乃期天下於道然
則天時之序亦可廢歟有者無之用老子之徒不以仁
義為無之用而棄絶之仁義何其不幸也聖人君子知
世之人有係於性分始有過與不及者自又不敢遽然
立我髙明以招天下乃有中焉中之為道髙者可俯而
就而不足者可企而及者也節其泛以正其有餘充其
[042-10b]
固有以補其不及中下之流俯仰而之焉其性正矣既
獲正性其心自悟焉聖人不必老子之徒髙言以矯之
然後喻也雖然孟子曰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夫執
一者為其賊道也執一而廢百也則是中之為道計者
猶其弊焉執有常之中遇無止之時則其賊道尤可患
者乃有庸焉夫庸豈君子之私情哉中也君子所以循理庸
也君子所以行義莊子曰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者用
也用者通也通者得也君子而時中為其有庸在焉有
[042-11a]
建極之中而後道無所偏有適用之庸而後中無所執
是則子思號其書之意歟嗚呼天下之人均有是性天
下之性均有是道君子以是性道而教之非外鑠我也
則其成位乎天地之中為萬物極不亦至乎天之命君
子固使之為萬物極也君子豈敢不為哉
 
 
 
[042-11b]
 
 
 
 
 
 
 
 演山集巻四十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