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演山集 > 演山集 卷二十三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演山集卷二十三     宋 黄裳 撰
  書
   上黄學士書
道德之失其弊害法文章之失其弊害道世之為文章
者採摭襲蹈茍致文華文章之所自來者曾不及知之
則其害道也何可勝言哉論文章者謂氣之所寓此固
是也而氣之所以寓乎文章未有能言者嘗謂氣之高
[023-1b]
下自夫學之遠近古人之學由心而見性由性而見天
由天而見道然後其志高明其氣剛大出乎萬物之表
我無物而交之物無我而引之故其氣之來也本乎性
天發乎德機而形見乎聲色聲色不足寓之也一冩于
文辭也與萬物之理相得于無窮與萬事之變相適于
無常有如泉源自山之幽決為長江大河時于平流之
中湧為洪瀾驚湍出人不意開悟其耳目然後滔滔其
東下豈非其志高明其氣剛大世氣俗趣不足以係累
[023-2a]
其靈䑓者耶不然義理之感物何其愈有而不可盡也
向之黙也其氣復為至精今之言也其氣散為太和誦
而思之則育天下之德舉而行之則集天下之事載道
而之後世也雖發于名數中而自得之者其意未始有
盡焉盖文生于性實而性實出乎誠心之虚一故其為
文章也迹方而意圓迹實而意虚非才人之文也有道
者之文耳嘗謂有道者之氣其猶天元也歟當夫杳𡨕
而未發也萬物之理含孕乎其中及其天行也葩華枝
[023-2b]
莖發出于草木好音幽情發出于禽鳥天理自現在人
之視聽使人欣然愛之烏知其造之者耶然而春之華
萬物也豈常用意于其間哉太和之氣其來遠矣性天
高明空空無物隨所感寓發為辭章者無以異乎天元
之華萬物也豈徒華之哉華之所以求其實焉非文其
言也言理而文之耳其文者理則實存焉以之思則育
天下之德以之行則集天下之事無以異乎天元之實
萬物也有是道者其孔子歟性與天道孔子寓乎文章
[023-3a]
者也人之學未能由心而見性由性而見天由天而見
道則聖賢所以言者其誰得之哉是以子貢曰性與天
道不可得而聞也楊子曰子貢得其言矣未得其所以
言也未得其所以言者其性與天道之所在歟聖人所
傳其後子思得之子思所傳其後孟子得之是以中庸
七篇其言身夫性天而寓之中而高約而詳源源其來
不知其得之昜也世習物累不能傷其氣而病其文則
性與天道二子見之矣二子之後學者失其傳焉其性
[023-3b]
無天其心無官其志無君其氣無帥是以物物入而累
之言辭之間狥物而用其氣短于氣者無才以運動之
俗于氣者無德以高明之豪于氣者無道以虛静之且
夫率性而合之則有道充性而長之則有才德而彼方
與物競者未足以見性則其氣特發于胷間耳是以譏
娯調談窮愁憂憤鄙俚陳舊一發于文辭及索其實用
則其言廢矣荀卿司馬遷揚雄王通韓愈當斯文寂寥
中特起而言焉更相著書以見于後世然而荀之文繁
[023-4a]
多豪縱聖人言而盡者荀至譊譊而未之得也文久而
息節奏久而絶荀以殺詩書幽思而無説閉約而無解
荀以非孟子彼不知約者所以為詳無説乃實有説耳
予嘗謂子㳺之學其後荀卿尊之荀卿之後叛而為李
斯聖人所以言者盖自子㳺已不及矣其後為荀卿之
學豈足恠哉雖然荀以一言殺詩書而李斯輙乘其説
而禍之荀所謂暴其氣者也遷之文採摭渉獵上下數
千載間有才而富于學者也無一以貫之疏畧抵牾未
[023-4b]
始有擇焉此其文也其文之理乃至進姦雄以亂正羞
貧賤以害義其志之君不静故也然而文章之休至雄
而少全焉王通曰其思苦其言艱其思不苦亦安得其
所以為雄哉惟其思苦此雄之氣所以從性天之中來
耳道德之意多見于法言及其行也趨蹶于閤下此亦
思苦之不達歟有思焉不必苦而得之則于幽疑之間
感忽之際其理甚明視死生尤覺夢耳安得暴其氣哉
王通之文無道以虚静之故僣聖人無才以運動之故
[023-5a]
剽竊論語無足取者退之有才者之文耳其廢黜也不
知有命其取與也不知有義迹為道之大方喪於此矣
才華之可愛何足尚哉退之曰荀楊大醇而小疵而予
謂大疵而小醇者其退之歟無他世習物累得以傷其
氣而病其文耳數子之聰明其失如此鄙俚陳舊一冩
于文辭者可勝計哉不必議也故予觀人之文章竊知
其為人其人之可愛者嘗曠數百歲而莫之遇也嘗欲
深遠其氣使夫世習物累不能輙然揺動于聲色有物
[023-5b]
感觸其虚一然後肆筆而書之古意瀰漫浩無津涯則
著為議論風思飄逸不可禁止則發為歌思如春盛時
天理之中萬物自動縱筆而書之未嘗私一言焉然後
為得耳雖然不肖者有志于此而未之到者也其氣方
當致養之時而或為事物相感不能自禁遂見于訓解
序記之中雜出于歌詠凢數萬言未敢以望子思孟子
而鄙俚陳舊一發于文辭者僕所不願道也輙書以為

[023-6a]
   見吕叅政書
閩之舉進士自歐陽詹始詹始以才俊先鳴于温陵其
後文學之士起為天子元弼當世名儒至今尤盛于天
下自詹倡之嗚呼南海之濵去中國逺矣士風儒敎久
在寂寥中無振發之者詹于是時特起而鳴焉是可尚
也雖然詹以小才鳴而和詹者知為文辭而已今天有
意于斯文使閤下以道鳴有堂然出于腐儒中者閤下
實相之悟好髙者之空談解好恠者之弊行使之中而
[023-6b]
髙約而詳不至泛然無所之適閤下之力也天下之士
求正其心以養其氣求大其氣以髙其聲韻從公之後
而和之閩之舉進士自詹始而士之學為有道者則自
閤下始矣况其所倡非特閩之人哉裳和公之鳴者懼
其所養之或乖其聲髙下之不齊不能雍然在其後乃
書其言求正于左右裳之學方其進之時昨日以為得
而今日或自非去之其心甚虚而能有所受閤下不以其
不肖一賜德言為之正焉則裳雖疲駑自當鞭其後不
[023-7a]
敢怠也逆旅紙筆不敢致莊茍與其來之意而畧其為
見之禮則庶乎無罪也
   辭州學敎授書
古今之士所受之性所存之心所行之義所尚之志非
昔髙而今下也無有古今所謂大道無有髙下所謂大
法自天子至于庶人自聖人至于愚下無不得者何獨
于今人而疑之哉然而古來之士德至貴物至賤利至
輕義至重方當獨善之時萬鍾之禄不易于簞食百鎰
[023-7b]
之金不易于多文潭潭之居無以異乎蓽門甕牖之自
適也窮而兼善于一鄉達而兼善于天下立吾良貴故
也非為乎貧行吾素志故也非為乎勢孔子之弟子有
志于道無志于仕有如曾晳漆雕開者聖人之所與顔
淵閔子騫者聖人之所尚顔淵閔子騫其德成矣然而
無志于仕何也其意以謂載質而出自有聖人在焉聖
人仕矣吾屬何患于喪乎宰我仕齊子夏仕魏子貢仕
魯子路仕蒲衛寂然無足慕者故天下無行多為家臣
[023-8a]
顔閔之徒下視區區之仕不能賢于㳺夏季路之軰何
必于仕哉嘗恠先王之澤熄權利浸長之世諸子有能
恬守順受以道為樂語黙以時未嘗失言去就在我未
嘗失足豈待聖人為之依歸乃至于是耶所樂雖非窮
通必有資乎窮者盖有受道之質茍無助道之資奚暇
行禮義哉雖聖人無如之何矣故顔子雖貧尚有郭外
之田以備簞食仁者養生之計不死足矣無窮之欲世
之累烏能窘我哉又况先王之盛世自有土田天下學
[023-8b]
士出則耕入則養居則學揚子所謂古之學者耕且養
其以此歟秦廢先王之制天下土田盡入兼并之家士
始為貧所窘自非獨行特立之士見取于世尊之為師
貴之為吏其餘孱弱或屈為屠沽或流為商旅大人之
門投書曵裾自薦其貧賤以道為貨患不得之嘗有戚
戚之態是故去就狥人憂樂逐物志輕而利重揚子所
謂秦之士也賤其以此歟雖然好古之士雖不如此而
為身謀家計所困雖有漆雕開季路公西華之志及其
[023-9a]
成德然後幡然為伊尹者何可得哉此裳所以辭去左
右慨然而西之意也
   代上敎官書
仁智之敎欲其止乎善也其期之甚嚴則曰三年學不
至于榖不易得也欲其進乎善也其責之甚寛則曰四
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嗚呼四十五十而無聞
焉不學之過也三年學不至于榖不就有道而正焉之
過也不就有道而正焉雖幼而學其能賢于四十五十
[023-9b]
而有正者乎雖然四十而無聞聖人未即棄之猶可畏
也至于四十而見惡焉然後棄之不足畏矣故後之廢
學者雖壯且老可以復興始學者急于所止不至汗漫
而無正然則聖人之敎不亦仁且智乎某方少年時從
事于辭賦古人大全未之及知好學之心時為生事奪
去因循至今且四十矣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某之
生也其性有天其心有神可以體太虚物萬類不然廢
天䘮神而與彼萬類同役于化不亦賤乎中夜反側益
[023-10a]
驚無聞好學之心復炎其中是故去家數千里求正于
有道者方當天子建學舍延儒生置道德之師為之導
發其德性而某幸具員外舍以奉閤下之風敎于此數
月矣閤下不棄其愚不肖開道而進之不至于榖非其
所患也雖然眷眷之懷尤有閤下之盛德嘗留私心欲
其矯揉而成就之尚為可畏者皆出于門下此某所以
來之意也
   代上有位書
[023-10b]
窮通晦明者天時之盈虛榮辱成敗者人事之得失然
而楊子以侍君子晦斯光窒斯通則在天時者又何力
之能為哉盖謂天之有意于斯人也不可耳提而進手
援而上亦因乎人而已則君子者其天意之所寓歟有
道而無位不能隂相天時有位而無道不能陽相人事
位與道不相與則天之所寄盖已輕矣而今閤下有道
以應物有位以行道何為而不可此世之學者所以欲
侍下風少聽咳唾之餘以發滯思閤下其可辭而却之
[023-11a]
廢天之所寓哉晦斯光窒斯通非所必也榮其辱使之
不失為不仁成其敗使之不失為不智此其在我者耳
閣下觀其志與之進可也
   答緫長老書
得書示喻所稟中正有常不與世人相為流轉此即清
浄無染雖將迎無窮任縁自若是真有道者之敎也敢不
承聽嘗謂使佛生中國必不强其俗以西方聖人昜地
皆然何則道之本則一故也夫使學佛者知其道果不
[023-11b]
出于吾聖人敎中則其奉佛也何事于怪其論佛也何
事於抵為其不知孔子佛老之用殊途而同歸相悖于
名迹間終日捕影而無所得鬼怪態度自取笑耳故近
來學佛之士自公而趨焉必去其衣冠婦人女子自家
而趨焉必去其首餙被童行服合掌屈膝環列長老坐
側男女渾淆遺外形迹長老亦以為不如是不足以學
佛嗚呼為長老者已行邪道矣尚能為人乎哉雖名尊
佛其實害之也夫佛之徒寓中國猶客之寄主人家耳
[023-12a]
行怪立異其家及鄰里必有忌憚猜疑而攻之者其理
然也使人各忘已分上事迂狥其迹昧者以邀福誕者
以邀名不自求佛於心異則怪怪則駭宻則瀆瀆則亂
相觀之俗亂旁觀之俗駭于是乎毁生毁則排排則逐
其勢必至于此然則今日之事佛者豈得不為佛患哉
夫能正心誠意以為天下則佛之道存焉其徒不知出
此乃屈梁武以幸一時之光耀廢棄典禮遂亡天下而
使後世君子罪梁以齋戒者其徒之過也今日學士大
[023-12b]
夫婦人女子從其徒逰者弊正類此夫佛無乎不在有
道者之敎必能各因其方各覩其分各從其學各隨其
時而引之要之得其所歸而已使佛之敎寓常行道中
不見于立異欲害之者不得其間而攻之使中國之俗
不失其經以心㑹佛然後其道常崇而不可瀆常存而
莫能廢此予有望于廣慧者也
 
 演山集巻二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