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雲溪居士集 > 雲溪居士集 卷十九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雲溪居士集巻十九   宋 華鎮 撰
  論四首/
   渾天論
漢興言天體者三家宣夜雅無師説其狀靡考自洛下
閎營渾天而妄人度其數夀昌儀其象則周髀之術遂
寢不用至于今千百嵗矣其間通逹精博之士作必稽
焉未有能外之者是其術果得天之體而不可以外歟
[019-1b]
抑亦後人之智皆出其下而未足以窺其缺歟請試論
之言渾天者必曰舜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璣衡則渾
天儀也今考之于書而有之孔安國曰璣衡王者正天
文之器也日月五星謂之七政然其制不傳當是時舜
相堯攝其事因堯之器而察用之不言舜之作也則璣
衡之法尚矣而經傳無述夏商之際亦未有聞焉至于
成周建六官典三事而地官大司徒有土圭測景以求
地中春官太史職抱天時以從大師馮相氏掌星辰以
[019-2a]
㑹天位致日月以辨時叙保章氏志變動以察吉凶辨
封域以觀妖祥夫土圭之所測必有度數太史之所抱
必有儀式馮相之所掌致必有常次保章之所辨觀必
有名物由是言之舜之璿璣玉衡理亦當然為渾天者
言周天之數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地平天中
平之上下各一百八十二度有半而强南北有極北極
出于上三十有六度南極没于下亦如之北極之南五
十有五度而當嵩高之上嵩高天地之中也北至之日
[019-2b]
去極六十有七度二分之日去極九十有一度南至之
日去極一百一十有五度天道西轉日月五星東行一
晦一明天行一周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七用以度天體辨星位定辰次考七政之進退而知其
躔離盈縮謂璣衡之法若此故漢世為璣以象天為衡
以望之謂之渾天儀宋在江表錢樂之製八尺之衡于
元嘉唐有天下淳風造三重之儀于貞觀至明皇時浮
屠一行與梁令瓉始作經緯四環赤黄白三道設櫃象
[019-3a]
地藏機于中引水轉輪遲速成序模象詳簡機思精粗
雖或殊途至于度數星次則同歸一致雖然言璣衡者
謂璿亦玉也聖人貴天象故皆以玉為之或云美珠為
璿至陰生珠至陽生玉以璿為璣以玉為衡用陰陽之
精也用其精以察其象制作之意理或當然以珠為璣
則漢世八尺之法殆未合唐虞之器謂渾儀足以齊七
政可也如直以為璣衡則未之敢聞鄭氏言日景於地
千里而差一寸潁川陽城謂夏至之景尺有五寸則南
[019-3b]
戴日下為萬五千里日與星辰四遊升降于三萬里之
内半之得地中宋元嘉中五月立表于交州日在表北
表南之景三寸開元測之復加三分而交州去洛水陸
回折止于九千里則三萬里之說非矣或言八月海中
望老人星下列星粲然明大者甚衆乃渾家以為常没
地中者也大率去南極二十度已上之星則見鐵勒之
地極高五十度則二極出没三十六度之言脱矣故議
者疑焉以謂古之人步圭景將以節宣和氣輔相物宜
[019-4a]
不在于辰次之周徑重歴數將以恭授人時欽若天象
不在于渾盖之是非殆或不然夫辰次不分則無以正
圭景渾盖不察則無以定歴數圭景不正歴數未定而
能欽若天象恭授人時節宣和氣輔相物宜者未之有
也通天地人一氣也一氣相應如桴鼓影響陰陽不調
雨暘失序人物感之則饑饉癘疫夭閼失性人物不和
乖氣上逹陰陽感之則日月星辰罔有攸序人物之氣
繫于政事陰陽之變應于人物聖人謹察其變所以騐
[019-4b]
人物之和否而知政事之得失也陰陽消長而變化成
五行迭用而萬物生日月者陰陽之精也五星者五行
之榮也二十八星經其體而七政緯之以致用日月進
退有時五星躔離有度遲為不足疾為有餘盈縮疾徐
皆其變也不知其常無以知其變考其常者舍度數何
以哉天道緜邈非耳目之所及思慮之所盡渾盖是非
辰次周徑未昜輕議亦考之于經騐之以事而已考之
于經而無違騐之以事而不爽則不刋之良法利用之
[019-5a]
善器也書曰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
嵗則度數有定矣斗以時移昏建月辰則天行可知矣
四星迭南皆以昏見則日行可知矣朔不東見晦不西
明則月行可知矣夏至之後景日以北冬至之後景日
以南則三道可知矣此渾天之説合于經而騐于事者
也合于經則不妄騐于事則有功聖人制作要之有功
而已矣夫憑虚而望無蔽于前則天體四垂與地相際
空中物近髙而逺卑者自然之勢也十里百里千里萬
[019-5b]
里皆然而地昜則差故近北則極漸高近南則見未識
之星不識日月星辰果依天而行耶抑亦自運于空中
而無所附綴耶皆不可得而知也古之善言天者謂無
所至極如盖如卵悉非確論雖然天體之大不可測知
日月星辰四游升降則不出于三百六十五度之内經
渾天者據中國之土中極目力之所至盡占騐之所用
以為法故北極在三十六度南極没于地中因南北以
瞻四維故渾儀之狀如鳥卵矣後世據朔南之偏方用
[019-6a]
土中之定法執運動之大體求不測之儀形因天體之
差殊忘日星之不忒乃以渾盖一貫善否不分何不通
之甚耶盖天者謂天形如覆盆中高四下日月旁行遶
之交州去洛九千里近于鐡勒之地夏至日在交州之
北而夜不見于鐡勒之南則是日月星辰出没于地之
上下非遶天旁行明矣此渾盖之尤辨者也孔子没後
之儒者精極象數通天人之藴者楊子一人而已矣或
問渾天揚子曰洛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
[019-6b]
之幾乎幾乎莫之能違也又曰盖哉盖哉應難未幾也
渾天之術其殆密乎哉又云通天地人一氣也天氣不
和雨暘失序人物感之則飢饉扎瘥夭閼失性人氣不
和憤怒愁怨陰陽感之則日月錯行星辰離次故聖人
善政事以和人物燮陰陽以弭災變觀天道之順否以
察人事之得失故聖人重焉昔在有虞用堯之道在璣
衡以齊七政所以正天文也成周之隆太史職之馮相
保章分典其事制作法度雖不見于載籍漢世以來鴻
[019-7a]
碩之論範銅之儀有可言者蔡中郎曰言天體者三家
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宣夜有名而無説周髀
有説而無騐近得其情可以施用者惟渾天為善候臺
銅儀渾天之法也言渾天者謂天包地外地居其中周
天之數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居地之上下者皆
半其兩端北極出于上南極入于下自北徂南為度一
百八十二有半而强北極之南五十五度當嵩高之上
嵩高天下之中也去極六十有七度夏至之日所行也
[019-7b]
九十有一度二分之日所行也一百一十有五度冬至
之日所行也三道既正日月交運晦朔弦望進退離合
序有常時時有常次星辰因之流行伏見有數有度縮
為不足盈為有餘遲速滿虚不失其故則陰陽和風雨
時寒暑平生化序而黎民康寧百穀用成草木鳥獸莫
不得其所于是可以見政事之修矣故揚子曰洛下閎
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幾乎幾乎莫之能違
也故平子作靈憲以紀其狀蔡鄭王陸著義論以明其
[019-8a]
善宋元嘉中太史丞錢樂之鑄銅為儀至唐猶在其法
衡長八尺璣圍二十有五尺盖為璣以象天而衡以望
之轉璣窺衡以知星宿若乃建南北之極計周天之度
定日月之行正星辰之紀則渾天之説也職本羲和太
史典之聖人在上百度修舉考齊七政合騐庶事究天
人之際而通乎幽明之故此二帝三王之用心也豈不
偉哉
   列子天瑞論
[019-8b]
夫燧映日而生火方諸遡月而生水日與燧未嘗生火
也而火自燃月與方諸未嘗生水也而水自逹其所以
映而遡之者人也然不得夫燧方諸與日月之末光則
雖有祝融𤣥㝠亦末如之何也已矣大道之于萬物其
猶日月之于水火乎萬物之于大道其猶水火之于日
月乎道者虚無之强名至無也故萬有由之以生至虚
也故萬類由之以化生者自生爾而生生者未嘗生之
化者自化爾而化化者未嘗化之如其物而生之物而
[019-9a]
化之則力有所不給而道熄矣雖然生者不能不生化
者不能不化由之以生而不可違生理盡則不得不死
由之以化而不可已化道極則不得不生生也化也有
數存焉而無能外之者也既已有生化之理矣果可以
謂之無乎既已謂生化自爾矣果可以謂之有乎言無
非道也言有非道也立乎有無之間者其去道之逺不
可勝算也故曰不生者疑獨直謂之獨則有所離矣本
無有也亦無無有也孰為獨乎孰為不獨疑乎獨而已
[019-9b]
矣此大道之體也知大道之體生化之理則知流俗之
所好流俗之所惡者適然而來其來也莫之禦適然而
去其去也莫之止去來之間或徐或疾或乆或近皆有
制之者也我無増損也因其所遇亦直寄焉耳復何所
去取于其間哉人事之大莫大于生死也猶將以為夜
旦之常而不知悦生不知惡死況其細者乎夫世之所
以至性彫于人偽至真奪于外物放而不知返者蔽乎
末流而䘮其大原也掇拾榮華已去根本又況認其翦
[019-10a]
綵者不亦悲夫故是篇先明大道之體次述生化之理
道體既明生化既形申之以逹人之篤論資之以昧者
之疑義皆所以既其文而究其實也夫不生不化者大
道也太極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質質到而
三才列位者生化之見于大者也青寧生程程生馬馬
生人生化之見于小者也夫逢生之運天地雖大不能
不生㑹其化時蟲魚之微不能不化則生化之數孰逃
之哉彼小大修短動殖氣識皆生之一物無好醜之辨
[019-10b]
也故榮啟期誦林類之言而不以貧富生死昜其樂子
貢晏子逹至人之論而不以死生為兩途彼昧乎順適
之理而安于流傳之常者一有所遇則切切然認而有
之曰此我之身此我之名至乎夜半大澤䘮山大
舟而弗知也故我非天地也天地之壊與不壊非我之
所能知也寄乎天地之間者亦委之而已吾何用心哉
而杞國之人無故而憂之憂其憂者無故而曉之彼二
子固已大失矣而長廬子又從而笑之夫天地之與人逺
[019-11a]
矣愚者猶槩乎胸次得䘮予奪貴賤窮逹之在人非天
地之比也遇之而能洗然者幾希是皆未覩乎大方之
家者也若夫逹觀之士乗而流行無所抵滯槌也斯鈍
錐也斯鋭化其左臂以為雞則因以求時夜化其右臂
以為彈則因以求鴞炙物無不可理無趣舍故丞之語
舜曰汝身非汝有汝何得有夫道夫身者我之所體以
生者也今不得認而有之則天地之間是固無可有者
知萬物之非其所有故取乎天地之時利雲雨之滂潤
[019-11b]
而皆為之盗向氏認已而有之故踰垣鑿室探其所及
以陷于罪雖然彼已之分辨而公私殊途公私之名立
而罪富異效有公私者固出盗無公私者理亦未㝠故
天地之徳則不然公者自公而吾不知其為公私者自
私而吾不知其為私公私兩忘同乎㝠一孰為盗耶孰
為不盗耶此道之極耶夫道存乎太極之上則生天生
地行乎開闢之後則無為而自然者屬之于天有為而
或使者屬之于人故莊生言九變之序曰先明乎天而
[019-12a]
道徳次之是篇明大道之體而謂之天瑞盖道不可見
言之所及者自然之符而已明乎自然之符則大道得
矣彼孫叔敖三為令尹復三去之而憂喜之容不見于
面者此覺乎天瑞之理譬之去九牛之毛而始得其一
毫而天下畏其賢百世高其風是乃人皆百嵗而以彭
祖為夀
   聰明論
網目雖衆提綱則畢舉衣體非一攝領則咸㑹盛徳之
[019-12b]
美不啻綱目衣體之多也難徧以具舉必有為之綱領
者提攝其大而衆美不遺故善言者得以約其辭而不
失其詳矣聰明徳之綱領也冠域中之大妙萬物而神
者莫盛大于天言天之徳亦曰惟天聰明惟聖時憲又
曰天聰明自我民聰明而已蕩蕩乎難名巍巍乎有功
立乎百王之上者莫盛于堯舜言堯舜之徳亦曰昔在
帝堯聰明文思又曰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而已非獨
言堯舜者之為然下及三代之令君凡有見稱于書傳
[019-13a]
者莫不以聰明為首故昜曰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
殺者夫聰明誠聖人之徳者試粗論之昔之所謂有徳
不失夫已之性與物之理者也泊然無感則彼已兩寂
而性理之美無成與虧感之則得失是非吉凶禍福擾
擾萬緒交構並起而無所不有雖然攝是衆有者兩端
而已發乎情斯見乎聲形于物必麗于色彼已之用性
理之真無能外乎聲音采色之間君子聴其聲不失其
情視其色斯得其物以無䘮我之存而虧物之成則盛
[019-13b]
徳之事已天下之有聲有耳者之所同聴聲之情惟聰
者聞之天下之有色有目者之所同視色之物惟明者
見之聞其聲而察其情者謂之聰見其色而識其物者
謂之明故聰明者聖人徳之盛者也是故冠九思之首
列五事之終君子進徳以成已莫不由是而入施徳以
接物莫不由是以出伊尹資之以訓太甲之不類孔子
舉之以語顔淵之為仁夫聰者聴之善耳之徳也明者
視之善目之徳也耳目之官所以司視聴而致聰明之
[019-14a]
用以能窮彼已之情盡性理之真也水火之所生而精
明所在也水之在人其物為精腎者精之所舍而水之
所藏者也其竅為耳故耳司聴而其用可以為聰火之
在人其物為神心者神之所舍而火之所藏者也其竅
在目故目司視而其用可以為明夫水火之徳所以為
精神而形耳目以逹視聴之用致聰明之美者何也天
地之至粹陰陽之大本也立天之道曰陰與陽氣之陰
陽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材之陰陽也立人之道曰仁
[019-14b]
與義性之陰陽也即散殊而定之則萬物之微莫不有
陰而有陽而況于三才乎然而非陰陽之至也即始判
而言之則至陽為天至陰為地沖氣為人數始于一一
為奇奇者陽也其類屬于天天一生水則水者天之至粹
而陽之大本也一生二二為耦耦者陰也其類屬于地
地二生火則火者地之至粹而陰之大本也水火二物
得天地之至粹為陰陽之大本故水王于北以司天正
其位在子子者一陽之所自生也其時為冬其音為吕
[019-15a]
其律為黄鍾皆陽類也火王于南以首地用其位在未
未者二陰之所自生也其時為夏其音為徴其律為林
鍾皆陰類也故日月之行有冬有夏五聲之變惟宫與
徴取之則息舍之則消雖與金木同為五材合為六府
獨有氣而無生有以成金木之材而無成于全金木之
材者也非天地之至粹陰陽之大本何以至此哉嗚呼
得天者生得地者形得陽者熙得陰者凝天地陰陽者
萬物之所入出而無能外之意者也資天地之至粹散
[019-15b]
陰陽之大本以盡性理之實而窮彼已之真何所徃而
不得哉
   西漢論按鎮上章待制書自言作兩漢三國晉/唐論六篇今僅存西漢三國唐三篇
昔有虞氏明哲自天行義高世致誠以服孝友誠至而
頑嚚允諧潔修耕漁之地名聞天日之上歴試有績言
用無爽進㧞元凱翦夷凶人雲龍相凴濡澤四海二十
有餘載然後天人並與而得其位夏后氏䟽導九州荒
度三壤建皇極以叙彞倫使形載不虧而生覆無息鱗
[019-16a]
游羽翥之類雕題交趾之倫皆受其賜功徳楙矣加以
戮力在庭嗇用自牧都公相之地而無徳色兼天下之
善而不自有輔君澤民幾二十年然後當歴數而成王
業契為司徒承堯事舜敬敷五教美成人倫以啟茅土
傳十餘世至扵成湯布徳施仁誅㬥拯墜然後臣妾萬國
光有大寶后稷思天下之有飢者如其自已服勤播種
粒食生民公劉篤之匪居匪康務以厚下古公亶父忘
皮幣犬馬珠玉土地之利事戎狄以全生齒王季因心
[019-16b]
為善服勞世業干天禄而篤其慶文王乗積累之緒昭
明徳以濟鴻烈憂勤岐周之地化行汝漢之域三分天
下有其二而大統末集武王周公繼之然後復受天命
而成厥志三王四代神功聖徳皆積年累世而後興何
其艱哉漢高帝豐沛之地阡陌之間耕芸樵採之人跌
宕不羈之士也提挈一劍奮起徒步三載而滅暴秦建
王國五載而平强楚成帝業徳茂當世善美兼盡未若
諧頑嚚遜萬國之盛也道濟四表澤流後世未若平水
[019-17a]
土叙九功之大也承祧繼統豐梁之緒業無天乙次國
之土西伯専征之勢世徳流慶固結人心范氏以來至
于太公無公劉篤勤亶父仁厚季歴保乂文王徽懿之
美也蕭曹平勃之才未賢於伊吕之疇雲合響應之師
不武於一心之士然而八年之内麾斥蕩滌天下大定
英雄豪傑稽顙頓足北面請命奄有禹跡以傳子孫又
何昜邪盖周道衰而天下亂幽王之後聖人不作析為
十二合為六七三百有餘載狼奔虎逐鷹鸇四擊奮鉤
[019-17b]
鋸以攫噬決裂横目之民淋漓披靡於爪吻之上其幸
存者顦顇顛仆於荆榛之下秦人合而有之拯承嫗撫
之徳不加而鞭笞甚力呻吟匍匐以從事而殘骸餘息
殱矣項氏横決鴻流烈熾炎火焚蕩玉石而獵四海燾
載之内鞠為墟莽濯濯然無萌肄之意髙帝為之條逹
天經緝續地維挈簞盎振裘裳飲食而衣被之使宇宙
再造斯民復生炎劉之徳於是為盛夫飢渴裸露之甚
者則藜藿有餘甘而敝緼温美又況飽芻豢而襲裘罽
[019-18a]
哉彼弔民誅罪秋毫無犯約法三章屏除苛撓未多湯
武而媿文王故謳歌懐歸天命允集席巻雍塞朽拉趙
魏平齊翦楚而九有敉寧矣昔孟軻氏之時去王者之
迹未逺也戰國之暴非若秦項之甚也且曰事半古人
則功倍前烈又況百年之後乎以高帝之功徳明茂斯
所以應眷顧而有天下也前史專以斬虵聚星符瑞之
言稱述受命偏矣
   東漢論闕/
[019-18b]
   西晉論闕/
   東晉論闕/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