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范忠宣集 > 范忠宣集 附恭獻遺文
[022-1a]
欽定四庫全書
 范忠宣遺文     宋 范純仁 撰
  附恭獻遺文
   侍郎遺文
  文正忠宣父子諸公道德充積於中著於勲業見
  于文章其片言隻字皆有禆於治道世教非若世
  之文士徒枝詞琢句務為工而已故今於諸公之
  文雖有數語亦必記録使人知范氏之不朽者蓋
[022-1b]
  在於穆叔之所謂立言而非宣子之所謂世禄云
   王氏語録序
先生名伋字孔章希逸子其號也自唐中葉世司天文
能先見藝祖祚厯之象者先生之世祖也族居京師有
年矣以議金雞厯出江西故先生為江西人明經取青
紫佐雍熈者先生之志也不幸試南宫偶遺乃藴所學
以紹箕裘交遊中有以功名勉之者則曰植黨蔽賢象
數已著吾人苟獲漏網亦幸矣未幾王介甫出焉朝野
[022-2a]
咸服其明嘗病卜相之術雖可與醫同試見效然於人
事不加損益醫與營居送死雖皆為通世之術然禍福
詭誕非若卜相者之有稽騐因考諸左傳著書五篇折
𠂻陰陽使與儒家不相角立曉迷釋惑愈為有力異乎
太史公所謂流者逺矣又有醫書二十四巻行于世此
又可以見先生之博物也一日葉叔亮集其語録以示
丹陽叟嘉其純正不爽時譽出處之節無愧古人因援
筆以書左界焉叟謂誰范其姓純仁名堯夫字先生故
[022-2b]
人也
   議太廟増室事
書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則禮記謂天子七廟三昭三
穆與太祖之廟而七也蓋七世定於廟數之中不縁所
事之人所謂有天下者事七世云者特因廣數以經禮
言之也國朝自禧祖而下至仁宗始備七世故英宗祔
廟則遷順祖神宗祔廟則遷翼祖三昭三穆合於典禮
今來大行皇帝於神宗父子也如禮官所議更増一室
[022-3a]
則廟中當有八世四昭三穆考於典禮未有合者况唐
文宗即位則遷肅宗以敬宗為一世故事不逺在後無
違將來大行皇帝祔廟當以神宗為昭上遷宣祖以合
古三昭三穆之義
   論除吕公著文字不經書讀元祐元年閏二月/公時為給事中上
    此奏詔令别出畫黄送門下省仍今後急速/不係利害文字不過門下省竝闗門下省照
    㑹施/行
臣伏以近除門下侍郎吕公著文字不經臣書讀尚書
[022-3b]
吏部亦將不經門下省文字直行慮别有被受按門下
省繳覆中書省録黄樞密院録白有與侍郎妨礙或係
親戚竝貼黄奏知欲今後侍郎兩員皆合避親或妨礙
及獨員除依舊奏知外許令給事中繫書繳覆
   上宣仁皇后論文德殿受冊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三省同奉聖
    旨將來太皇太后受冊依章獻明肅之事皇/太后受冊依熈寧二年故事皇太妃與皇太
    后同日受冊皇帝於殿上發冊令尚書禮部/太常寺詳定儀注聞奏公時同知樞密院遂
    上此/奏
[022-4a]
臣近聞將來太皇太后冊禮竝依明肅太后故事於文
德殿受冊縁明肅太后當時禮官議定合於崇政殿受
冊仁宗皇帝特降詔書移于前殿蓋是人主尊奉母儀
出於一時之詔非有司所定常行之禮今恐三省取旨
之際不曽詳悉奏聞遂降敇命直依明肅故事更不用
皇帝降詔便御文德殿受冊不唯不顯皇帝尊奉之意
兼不稱太皇太后謙沖之德縁自太皇太后同政以來
至仁盛德高掩前古所行典禮為萬世尊仰不必專稽
[022-4b]
明肅伏望特自太皇太后聖旨指揮更令禮官子細詳
定務合中制以副聖意
  貼黄易謙卦稱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
  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一謙而四
  益從之又曰謙尊而光尚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此
  皆經典之法言在聖明正所當務臣不勝區區犬
  馬之誠乞賜采録
   繳進明道詔書紹聖元年四月時/公為尚書右僕射
[022-5a]
 明道二年五月癸酉詔曰莊獻皇太后夙承先顧保
 佑沖人一紀于兹恩勤備至凡號令之所出或聽斷
 之從宜日雖機務之繁竝用祖宗之憲永惟慈訓居
 極孝思而上封之人罔識大體務為詆訐有怫聽聞
 其埀簾日除改及所行詔命不得輒有上言咨爾中
 外體朕意焉時上躬攬庶政而言者多譏斥垂簾日
 事惡其持情近薄故降是詔
臣近曽録明道二年詔書進呈望陛下稽倣降詔以誡
[022-5b]
薄俗至今未蒙施行近聞有狂人傳播擬策自云嘗已
進御又臺官章疏或已取用其說甚非陛下尊奉先太
皇太后勤勞公正保佑聖躬之意此詔書不頒行薄俗
恐難禁止臣今再録明道詔書繳連上進伏望聖慈遵
本朝之舊典法仁祖之聖孝特降明詔以信萬方天下
幸甚
  貼黄今妄為詆訐者巳聞多矣陛下容之則妨聖
  孝懲之則恐不忍不若以詔禁約事得兩全伏望
[022-6a]
  聖明早降指揮
   議南郊合祭附恭獻遺文/
南郊合祭天地不見於經神宗皇帝攷援古誼詔罷合
祭元豐六年止祀昊天上帝於圜丘唯是北郊先帝未
及躬行然詔旨明甚所宜遵守者也又言春為陽故以
正月迎於東郊秋為陰故以七月迎於西郊聖人有作
莫之能改也今使迎春則在西郊而用秋之時迎秋則
在東郊而用春之時樵夫野叟猶怪以駭而况於鬼神
[022-6b]
乎天之與人非有異也今應祭方澤也而合於圜丘用
夏至也而用冬至益何以異此合祭肇於漢末其言不
經朝廷近制考之方策告之宗廟行之天地布之天下
以憲萬世或委聖言而從不經不可也
   奏請察譏論之臣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公為尚書右丞
邇者朝廷命令莫不是元豐而非元祐以臣觀之神宗
立法之意固善吏推行之或有失當以致病民宣仁聽
斷一時小有潤色蓋大臣識見異同非必盡懐奸為私
[022-7a]
也今譏論之臣有不得志故挾此開口以元豐為是則
欲賢元豐之人以元祐為非則欲斥元祐之士其心豈
恤國事直欲快私忿以售其奸不可不深察也
又曰自古天下治亂繫於用人祖宗於此最得其要太
祖用吕餘慶太宗用王禹偁眞宗用張知白皆從下列
寘諸要塗人君欲得英傑之心故當不次飭㧞必待薦
而後用則守正特立之士將終身晦迹矣
   論西事當改圖附侍郎遺文/
[022-7b]
元祐六年九月奏准樞密院劄子夏國既失恭順又復
已絶恩必須輕忿日以擾邊為計更須别圖方畧元祐
以來朝廷之所以御夏人處邊畫者莫匪以禮義為本
以恩信為先一切容貸期于息兵然六七年間戍兵之
卒未嘗減罷金榖之費未嘗省羡備禦之計未嘗簡弛
耳且彼所求我必與之不知眞足以厭其所欲不為他
日之患乎失要害之地濟無厭之求虧國體勢墮賊計
謀養虎開端不可不謹臣願竝以元頒詔書從事如其
[022-8a]
偃蹇置而不問戒飭將吏嚴備如昔希功造事固所不
可護邊待敵宜無甚難以區區内亂之小羌尚能與中
國久抗乎以嵗月決可竟事在朝廷不惑而已
   論熈延與夏國所畫封疆事前段全文具詳増/編論息兵疏今兩
    存/
臣聞熈延兩路與夏國所畫封疆至今未決外議謂朝
廷務在息兵失于欲速故强寇要索日益滋彰雖聖朝
懐來四夷固為上策若邊臣不究利害但務委隨則國
[022-8b]
體事機不無虧失自二聖臨御之始夏人來朝繼秉常
訃至乾順自立使者係道往返五六賈販貿易隨已豐
富雖脩好甚恭亦為自資之計耳朝廷即遣使往加封
冊欲速之意為賊所窺果聞侮慢使人不即稱謝興兵
入宼延渭破殘反覆不恭宜在誅絶後日復有所請但
可只委邊臣謂之要約示以閒暇使之望望然惟恐拒
而不納則輕重之權在我事既審決邊臣始以謝罪請
盟之狀聞于朝廷然後明詔中外貸彼既往之罪聽其
[022-9a]
乞盟之請歸吾陷賊之人賜汝既許之地如是則朝廷
之體豈不甚尊而制寇之策豈不甚簡歟昨不為此計
聞其有請即許造朝使人既至朝廷酬對寧不知皆廟
堂謀臣之言乎是顧接太重許可太輕既許以陷虜之
衆易新造之壘人有品色多寡之異地有形勢逺邇之
差約當素明謀當素定皆著于書然後受人割地交相
付與則彼尚何所能為乎今謀約不素明定彼以疲殘
百餘人塞責而來我乃不復較問亟以四壘付之四壘
[022-9b]
既付即以平轍熈延二境始議畫疆顧不晚乎夫已然
者固不可追今可為者審究徐圖尚未晚也如聞夏賊
於塞門金城之城重有邀求又聲言與西隣有合從之
謀將以重我外議謂朝廷不以為重而輕棄之信如是
則欲速已甚矣朝廷所以謂金城塞門為不可棄者非
以兩孤壘之為利也謂其形勢險阻足以藩籬邊徼土
田沃壤足以贍給邊兵也故不在賜給之限今乃欲局
目前之小休棄形勢之要地舍數千戸已耕之土斷數
[022-10a]
百里斥候之衝屏蔽無餘出門遇敵道路梗澀運餉艱
虞孤壘僅存我將安用詔旨不與之地徒虗名耳彼乃
愈益猖狂邉患滋甚固宜朝廷之改圖也聞梁乙逋用
事之久元祐二年三寇涇原而漢兵十一將拱手城中
不出一騎使席巻而歸後乃悉得前後所積嵗賜金帛
毎語人曰嵬名家人管國事有此功否我之所以連年
㸃兵者欲使朝廷憚我而為國人求罷兵耳昔元昊叛
時雖數遣人求和而故為悖慢難從之議朝廷既不從
[022-10b]
則語衆曰我求罷兵而南朝不許用此以歸怨激衆衆
戰咸力乙逋今乃効之今朝廷既議貶絶宜作邊帥草
檄以淺近易曉之言具道乙逋無厭犯順之詳朝廷用
兵于不得已之意令諸路多作木印棄于賊疆不惟可
以伐狃衆怨之謀又足以激怒其衆使知禍自梁氏始
庶有衆怨親叛之理朝旨但欲使近邊之人不能著業
臣已謂未足繫彼國之要害使一國之衆奔命不暇而
莫知所備斯可矣欲如是當令諸路帥臣公心叶力謀
[022-11a]
議相闗一路將有所舉則諸路陽為㸃集出兵之勢以
留對境之備則實出路分賊無併兵拒敵之患諸路更
守迭出則彼所備者勢分而力勞矣又自來諸路多招
納降人自元豐以來諸路所納不為不多若謂可以耗
彼力戰之人則夏賊舉必數十萬豈招降之可耗也若
謂可以助戰縁降人出入將帥豈敢全然倚仗計口給
食坐耗邊榖借有地土可給亦妨占弓箭手請射之田
其間仍多姦細緩急漢界有所舉動則猝然逸去致漏
[022-11b]
機事有害無益將來漢兵迭出宜悉止絶以清久弊朝
廷如果令諸路互出銳兵撓賊當密戒諸路帥臣毎有
所舉不用過為秘密畧使兵聲先出勢若大舉使彼衆
得以逺避我鋒然後出偏師以信其聲則其誰敢當要
使數百里野無得耕之土衆無休息之期而已又申嚴
博易之法以絶市貨則困賊之策在其中矣是不待多
殺而為利也
   奏乞脩明元頒戰守約束
[022-12a]
國之所以前坐制西夏者誠由連城北帥竝統重兵利
害相同左右相援首尾相副聲勢相接心一而力同氣
逺而勢重如一身之有手足上下交相為用而無有偏
廢此我之所長而彼之所畏者也昔寶元康定用武之
時先臣仲淹嘗統兵往援隣道破元昊長驅深入之謀
救涇原屢衂可憂之患見於已試理勢灼然朝廷後來
叅定戰守約束頒降諸路實用其策昨因徐禧計議邊
事輕有改張遵行之初自罹其害蓋兵家張耀聲勢左
[022-12b]
牽右制古所不廢固未聞兵寡兵乏不假聲援而能獨
勝者也今邊事未平虜情難測伏望朝廷深賜詳度撿
㑹臣前奏及元頒戰守約束再加脩明
   奏乞那差將兵
紹聖二年吕大忠乞赴闕願早降指揮始朝廷劄下熈
河范純粹預行措置建汝遮堡有如脩建定逺城之類
乘機便行以伺間隙脩建之時即趂時併功興役伏奉
指揮昨脩定逺城下除本路將兵盡數調發照應防托
[022-13a]
外更䝉朝廷指揮下秦鳳路那將兵三二萬於通渭砦
側近擇利駐劄照應萬一西賊犯境於本路將兵共力
枝梧及下涇原環慶路各於本差定兵將領及萬人已
上沿邊擇利駐劄大張聲勢使賊疑懼不敢併於一路
徑過將來萬一遂舉汝遮之役除本路兵馬斟量調發
防托外乞朝廷預降指揮下秦鳳涇原環慶路經畧司
各令密切依昨來脩定逺城例差那將兵預作准備候
見本司闗報即於逐處沿邊駐劄照應
[022-13b]
  貼黄稱仍乞下逐路帥臣别以他事為名密切為
  備雖弟子官屬竝不得預聞庶無漏落
   奏蕃官李忠傑等事
准樞密院劄子蕃官包順包誠李忠傑趙懐義趙永壽
許時暫赴闕臣赴任之初准朝旨體探招納邈川河南
人戸等蓋自范育在本路日曽有遣納趙嗣忠之議又
种誼還自京師昌言被㫖招納縁日有鄂特凌古般次買
賣向者謀議不容不知今嗣忠之子被召恐多猜疑於
[022-14a]
臣所訪機事有害兼懐義永壽資才無可取未敢遣赴
闕并免與功多蕃官别有形迹及李忠傑見體量將入
界捉來首領却送過天都等事臣輒從宜將行出文字
節去李忠傑趙懐義趙永壽姓名止將包順包誠差使
臣押伴赴闕其包順包誠今來朝見如欲示旌勸只乞
賜與金帛願留官爵差遣以責來效及乞不以邈川河
南情偽詢訪逐人恐有漏泄語鄂特凌古見差般次赴闕
進貢所有前後經營青唐指揮更不施行李忠傑三人
[022-14b]
别聽朝旨其體量李忠傑事狀如無顯迹即不得少有
枝蔓漏落致使危疑不安
   奏牽制西夏事
牽制之要當於平日先探知彼界人戸團聚虚實之所
遇事決策前去指其巢穴攻其必救則解圍制寇不致
虛發縁諸路帥司所出牽制之兵止於一路而賊之大
衆勢必十倍既衆寡不敵則牽制兵馬所行分須與賊
兵聲勢相逺彼犯我東我出彼西進退之際不相逢迎
[022-15a]
庶無取困之慮今熈河秦鳳路地如犬牙兼秦鳳一路
止有雞川兩寨之地係有邊面受敵之處若西賊舉衆
欲秦鳳兩寨須經由看都川淺井川羅和市一帯山谷
分頭南來此外更無他路如此則賊兵未至秦鳳已先
逼近本路通逺軍通渭砦一帯邊面地形道路披圖可
見除通逺軍蕃漢兩將人馬自須戒嚴以防侵軼不惟
難以内自空虛引兵它出外所有熈河蘭岷等處漢兵
蕃馬雖是可用縁本路對境惟東北天都山南牟㑹打
[022-15b]
繩川剉子一帯方是西界人戸團聚住坐之所指此而
進即行兵之路却須自看都川淺井川羅和市或石硤
子等處結陣前去乃在賊兵歸路之外聲勢甚逼彼雖
已犯秦鳳若探知本路兵行不逺必是引衆而還遂出
我師之後即見我之歸路立見梗絶甚非安全之計蓋
本路在夏國西南極盡之處除天都等處路與賊迫近
不可經畫外捨天都而西即全無人戸住坐如蘭州正
北屢經漢兵討蕩具見的實決然無利可乘恐徒有塞
[022-16a]
命之名枉致勞弊以此推較蓋諸路地形逺近不同而
夏人團聚居止疎密有異故攻取便利理難一體本司
今相度除賊寇河東鄜延環慶如探得天都一帯别無
大叚人馬㑹聚本路可以出兵牽制外如西賊併兵寇
犯秦鳳路即本路兵馬止可於白城谷災竿堡左右照
應相度賊勢覓便攻擊或㑹合秦鳳之兵共力掩殺如
此則兩路兵勢相合賊必不敢為深入持久之計所貴
不失機便伏縁今降朝旨定本路不許策應只令牽制
[022-16b]
有此利害深慮緩急申請不及伏乞朝廷更賜詳酌指

  貼黄熈秦兩路既相隣接則形勢一同今秦鳳之
  於熈河既不可牽制只可策應即熈河之於秦鳳
  利害不殊竝乞驗㑹本路前後所供對境圖籍即
  見逐地名道路形勢利害牽制策應之法中間久
  廢因臣在環慶累曽論列方蒙朝旨下諸路頒行
  臣等曽預先探知西界人戸團聚之所後因賊犯
[022-17a]
  鎮戎係在涇原西北與環慶相去三百餘里臣曽
  搗虛破賊於曲六律掌俘馘甚多遂解鎮戎之圍
  比其歸護巢穴則我師還塞方纔一日僅免阻扼
  轉戰之患是時若賊勢稍相附近即歸師難保伏
  乞朝廷更賜照察
   奏分兵守汝遮
樞密院檢㑹已降朝旨下熈河蘭岷路乘機㑹脩築汝
遮去訖近節次據本司奏乞脩展蘭州西城及定西定
[022-17b]
逺城雖已各降指揮依奏三處所用功役萬數不少慮
本路於脩建汝遮有所窺避將來以此為名致失機㑹
昨者本以三處城圍全闕増展或見今人馬暴露或緩
急矢石交逼無計保民日憂招寇念汝遮大役既須候
可乘之機則廂兵數千不當廢他壘之用兼汝遮役所
地里非遥候其進築有期立可移兵前去愚慮偶爾及
此於理合具奏心實無他事屬兩便臣所以且以脩築
蘭州定西定逺為名分擘役兵前去使衆人明見逐處
[022-18a]
興作庶解夏人之疑比至汝遮有機可乘則役兵皆在
隣近委實安便
   奏乞不許蕃官私自改姓
臣契勘本路蕃官自來有因歸順或立戰功朝廷特賜
姓名以示旌寵如嵬名山為趙懐順朱令唆為朱保忠
是也後來有蕃官無故自陳乞改姓名經畧司不為止
遏據狀申陳省部亦無問難遂改作漢姓如乙格為白
守忠兀乞為羅信是也亦有不曽陳乞衷私擅自改作
[022-18b]
漢姓如盧唆之子為周俊明是也見今更有蕃官攀援
陳乞蓋是自來未有禁約致蕃部無故自以衷私撰改
漢姓竊詳古者賜姓命氏皆朝廷所以酬功德别忠勤
也今反使夷狄醜類無故自易姓名混雜華人若年嵗
稍逺則本源汩亂無由考究漢蕃弗辨非所以尊中國
而别異類也須至奏陳乞立法止絶者欲乞諸路蕃族
除係朝廷特旌寵賜與姓名外即不許陳乞改作漢姓
所有今日以前不因朝廷賜姓之人竝行追改各令依
[022-19a]
舊如允所奏只乞作朝廷訪聞立法行下
   論交換生口事
 樞密院言環慶路將兵與夏人戰俘馘老幼婦女范
 純粹選留仍掲榜喻其親族以舊掠漢人對易其引
 導者人賞以絹三匹十嵗已下二匹
交換生口若施之於講和罷兵之時則名體俱順無所
不可縁夏國方爾悖慢興師盜邊在朝廷宜明示棄絶
戒諸路邊臣整兵聽命或間出竒兵使其應敵不暇或
[022-19b]
擾彼農事使其地不得耕或反間用權或旁行招納必
使彼衆勞厭人意摇動則其凶酋必使改轍然後邊釁
可期於止息也若於此時便議將生口與之交換即恐
體勢不重有害事機廉訪聞得西界凡是捉虜到漢界
人口竝一一赴衙頭呈納多是於近裏去處監防羈管
今來本路所獲老小人口止是横山一帯人戸縱有逐
家骨肉丁壯願遵朝命亦何縁於近裏取得羈管之人
前來交易以此推之恐徒有輕動必無實利
[022-20a]
   論治平兵馬與今不同
 元祐三年癸亥詔以治平臣僚所上互進方畧授逐
 路帥臣講求困賊之策
切詳治平年兵馬數目以至將佐頭領遣應次第即與
目今全然不同臣仰悉朝旨大意而已使西賊於逐路
山界各有所畏分兵待敵不敢併兵一路則我計方行
邊機難以預定貴在臨時處決即先事無可預陳所有
准備西賊互有酬賽防庇邊民一節即不異見今備寇
[022-20b]
之策
   奏乞訪問州縣闕食去處
臣訪聞得本路州縣民間甚有闕食去處及逃過主客
人戸數目不少蓋縁累年不熟又自軍興以後調發僱
卒凋弊為甚而保結團教之法方此推行兼民間以邊
事未平妄意私憂加之向春闕食遂此流散深慮闗陜
根本益致殘弊所繫不輕如蒙施行只乞作朝廷訪聞
内賜指揮
[022-21a]
   奏乞勞賞曲珍
昔年雖有隣路牽制應援之法多是兵將官不務公心
不以隣路被寇為己職或量以少少軍馬或故為迂逺
備禮塞命遂致永樂之禍臣自領漕闗中至忝今任累
累論列三年間方蒙朝廷定議再立牽援之制昨來九
月初五日晚得涇原路報賊公牒臣於是特遣委曲珍
已下㸃兵束裝翌日長驅出境外三百餘里大破賊巢
賊衆到漢界三數日解而去者珍之功也今來受指揮
[022-21b]
臣竝未敢輒以語人欲望聖慈只遣近下使臣依涇原
例就慶州勞問出界將官曲珍已下支押賜合得銀合
茶藥見朝廷勸賞不忘功之意在朝廷無所増費而於
本路士氣足以激勵稍厭人情不為小補
   奏論西師不可再舉元豐五年五月時/為陜西路轉運使
臣伏見朝廷聚兵一道以俟西討將脩積堡寨聚積芻
糧為進攻必取之計臣以非才職專餽餉雖前後累與
同職官條具事狀仰煩聖聽然其所論皆區區餽運職
[022-22a]
事之所當言者至於攻討得失之勢城堡利害之實師
期之緩急民情之戚休所以繫朝廷天下之體者則非
臣之職而前此未之言也臣愚以謂畎畞不忘君者蓋
臣子之常守况臣世荷國恩久叨器使今事有所覩而
心有所懐詎當以非職為間而隱黙自欺此臣所以自
信不疑而欲言者也臣竊聞去年邊事之初議者謂夏
人惽亂囚辱其長衆怨親叛席捲可平朝廷大治兵師
諸道竝進所向力戰而賊巢不㧞則是與夫議者之言
[022-22b]
有間矣今朝廷㑹兵涇原欲為且城且戰之計臣以謂
精騎二十萬聚於一方聲勢重大彼必請朝以避我鋒
決於他路犯邊以為牽制萬一乘虛入寇則事可憂兼
涇原進築之衆所食糧米日將萬斛所築城堡不過一
二而地里漸逺餽運無可繼之策時日漸久丁夫有奔
潰之虞當此之時勢必中罷豈不負陛下興舉之意而
繫夷狄觀望乎矧所城堡障深在賊疆存守久長豈敢
自保此又不可不慮者也朝廷休養民力充實府庫久
[022-23a]
矣去嵗兵師一出而公私困弊若此其甚今者再議大
舉人氣事力大非去嵗之比若今嵗事功不就即來嵗
又將如何國財民力將何以繼此臣所謂攻討得失之
勢城堡利害之實者也臣准制置司牒坐到調發時諸
路兵馬之期皆在六月竊計出兵之日決是初秋去嵗
涇原環慶兩路各以九月出兵比至仲冬漸以還塞然
猶士卒疾凍十亡四五今七月行師方是苦暑以二十
萬之衆冒犯炎日或被堅禦寇或負重力役渇飲難周
[022-23b]
瘧痢多有復當大雨時行之月豈無霖潦之虞臣恐疾
病傷殘有甚前日内外重兵上繫國體此臣所謂師期
之緩急者也臣竊見去年調夫出界其上等人戸有至
獨出數十夫之家其貧下人口亦須數戸共出一夫毎
夫雇直至百貫文又諸路轉運司接續調發至於再三
其間凍餒艱辛若遇賊被害死亡凋弊久未可復今兹
再籍百姓已諳事勢人必駭畏頗有逃散麰麥在隴秋
禾將耘妨奪農時適於此日縁軍興未計動須人力臣
[022-24a]
等蒙朝廷誡以軍法責令趣辦若人戸大叚流移闗内
騷動根本之地事有可憂異日言者必以臣等為歸咎
之地一身之責無足自愛其如國事何此臣所謂民情
之戚休者也臣竊謂朝廷興計當萬全而不當幸一時
之無事發而無成前車可鑒臣竊與老於邊事之人曲
折講議事可寒心而中外之臣妄意朝廷謀身畏禍無
有為陛下言者臣獨何人特以忠義所激不復以職事
為間寧受盡言之罪於今日而不忍被不言之罪於它
[022-24b]
時故敢以所得衆人之論昧死以聞
  貼黄臣非不知危言横議自速罪悔竊以謂今日
  盡言蓋無負於陛下雖即鼎鑊何所愧心若雷同
  衆人公肆欺罔苟幸目前之無事使昭昭公議壅
  塞不聞貽朝廷他日無窮之患非臣所知也今日
  之論誠若迂誕陛下異日當以為忠言
   乞以棄地易被虜之人元祐元年三月時公守/慶州先是司馬光建議
    還夏人侵地忠宣公同知樞密院請以地易/陷蕃生口公上此奏七月二府議定詔夏人
[022-25a]
    以永樂城陷沒將吏兵士送歸中國當議除/元俘中國舊寨及順漢西蕃土境外委邊臣
    商量分畫給賜至四年六月夏國遣使入貢/又詔永樂陷沒人口經隔嵗久慮其間實有
    死亡如將來送還到日依數交割支與賞絹/仍將葭蘆米脂浮圖安疆四寨給賜十月公
    奏夏人以永樂人口百五十五人欲以十一/月十日至界首交還却用同日受領四寨乞
    許令將棄地内人戸官物遷移般運/於交送生口日前畢事並依所乞
臣自元豐元年在陜西路備員監司適當軍興之時至
七年乃得還朝故於陜西邊事粗知始末昨蒙除授今
任赴官過闕雖蒙特許朝覲累狀乞上殿奏稟職事尋
[022-25b]
准樞密院劄子催發出門故欲敷奏職事了不獲陳今
既到任身逺朝廷須至披露論析仰黷聖聽竊以西夏
之國効順嵗久邊隅無事夷夏晏然祗因种諤沈括數
輩希功造事欺罔朝廷以謂夏國失勢衆怨親叛無甚
勞費席巻可平或請覆巢長驅或請進築開拓致朝廷
大舉戈甲諸路竝興固嘗長驅而無功亦已進築而失
利衆說竝試一無所成徒致闗輔瘡痍公私困弊百姓
流徙國兵殘耗雖諸路各有收復故砦廢州多非中國
[022-26a]
所利之地深在虜境剏為興脩横添兵屯倍置器械加
費金幣益耗芻糧盡闗輔公私之力曽不足以自支故
日煩朝廷自内應副而邊防釁隙日在可憂彼夏國者
深沈自居未即報應蓋亦以頻年應敵部族疲勞横山
之人失業良久勢力未復舉動良難故但比時以來數
數遣使跡如効順實乃有謀外則不議土疆内則不脩
常貢既形欵我之計又為自資之謀臣聞累番使人貨
販滋廣通約所得不減三數百萬其自資之謀亦可見
[022-26b]
矣諸路軍兵經累次凋瘵之餘雖將招塡畧充舊數而
新人𣺌小未堪戰鬭朝廷但知兵籍數目而未知士卒
之氣全未振奮臣未測朝廷謀畫所向但見近降朝旨
應因軍興増置兵將官吏及添戍軍兵並已抽還外議
以謂朝廷晏然自以為無事人竊憂之則其欵我之計
亦已行矣常貢未脩彼所以言邊事之未竟也疆土不
議彼所以為將來舉事之端也理勢灼然無可疑者然
則邊防大事未見成畫臣恐嵗月滋久彼力漸全待草
[022-27a]
豐榖實之秋當弓勁馬肥之際稱兵有請暴肆跳梁倉
卒之間何以遣應若臨時欲議許可則國體有傷若至
期復舉干戈則生靈被害唯編戸之方困豈再籍之能
堪臣心之憂言有不忍臣昨者既不得奏稟聖算尋曽
往見執政大臣語此邊事雖所慮亦或切至而為謀未
知所從如臣之愚亦何敢以此自任唯是思慮所得參
訪羣言不敢内有所懐願陳其說臣切以謂諸路所取
夏人之地固未足繫彼國存亡之機而彼之所以乘困
[022-27b]
而必争者蓋以謂日侵月削而不敢校則小國之勢在
所可憂故自保之計不得不然一國共謀豈不及此由
是推之乃知必爭之地未棄則邊釁無時而可除也夫
中國者禮義之所自出也今彼之與我必爭者顧禮義
當如何耳臣竊觀近時之論邊事者獨以謂彼既困怠
無所能為加以數年可以柔服臣竊以謂不然彼所以
嘿嘿自處未有所請但為自全之計者乃所以養銳待
時也是豈終困之理哉謂新地自興復以來糜耗鉅萬
[022-28a]
斥棄為難殊不思前日之已費者不足復追而他日之
未費者尚可救也臣伏覩陛下即位以來累降德音凡
聚歛掊積之令有害民生者悉行蠲除四海兆民懽呼
愛戴蒙被聖澤可謂盛矣臣竊思念天下之費莫大於
饋邊若邊事未有措置他日一有調度帑藏空虛無以
取濟則聚歛傷民之令恐不能輒已此又不可不慮者
也臣願陛下静占往鑒斷自聖心因彼遣使再三而未
有所請之時乘彼辭理恭順而姦謀未露之日特降詔
[022-28b]
旨概述先帝所以問罪之意具道秉常所以復國之由
嘉其忠藎之誠諭以逆順之理趣令先以前後戰陣虜
陷官員使臣將吏丁夫悉歸朝廷其所削之地並從給
賜如此則邊釁可期於止息生靈有望於安全亦足使
四夷知朝廷前日興師之意在于拯患問罪而不在乎
疆土之利也中國陷寇之人又知朝廷愛人而不愛地
也神功偉績可謂難名臣非不知危言異議自速禍悔
伏念不獨守邊之職理當建明重以事君之方義無可
[022-29a]
避臣於先帝臨御之日數論邊事屢竭迂淺伏蒙先帝
曲賜優容每有稱可非敢獨於此日驟為首尾異同之
論古人有言曰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取予之間正
在今日伏望陛下察臣誠在憂國志切愛君以臣今言
少闗聖慮如其粗有可采即乞宣付三省樞密院令大
臣共議事貴機速伏乞早賜處決庶不為朝廷異時之
患則天下幸甚傳曰事君有犯無隱臣則無隱矣其如
位卑言髙妄議朝廷機政實犯天憲不敢以誅竄自逃
[022-29b]
  貼黄臣頃者或聞北敵曽有文字到朝廷請勾下
  西邊兵馬臣昨充北朝國信使日其接伴遼使嘗
  語及夏國之事亦云曽有文字教南朝罷兵臣是
  時隨宜應對㝷具奏聞臣以謂西北脣齒之國萬
  一北敵狡慢或一日又以夏國所失疆土為言即
  朝廷至時却已難為處決今日機㑹恐不可忽此
  臣所謂事貴機速者也
  貼黄臣竊見所得西夏舊城堡砦如河東路葭蘆
[022-30a]
  吳堡鄜延路米脂義合浮圖環慶路安疆等寨皆
  係深在賊疆於漢界地利形勢畧無所利而所費
  芻糧皆是倍價計置及嵗嵗勞煩稅戸逺入輸納
  至於運置錢帛器械置官遣戍一一艱苦今日若
  行斥棄委是並無闕害唯是鄜延路塞門一寨係
  當中路之衝平川廣闊去帥府地里甚近别無地
  利控扼之險自得塞門増逺四十餘里可為中路
  屏蔽粗為邊防之利兼此塞門一寨舊是漢城棄
[022-30b]
  陷以來年嵗未逺似與其餘城寨利害有殊朝廷
  若議存守則理或有名更係朝廷裁決所有蘭㑹
  之地耗蠧尤深如聞朝廷已遣使相視勘㑹更不
  敢縷細開陳
   荅詔論邊情乞不妄動以觀成敗之變元祐元/年十月
    時公以直龍/圖閣判慶州
 准樞密院劄子諸路探報自秉常身死梁氏族人侵
 擅國事遂致諸部酋豪往往不伏變亂交攻日相屠
[022-31a]
 害雖不住據逐處奏報終未見的確事情縁自來賊
 中事宜多是歸順人口通說事必眞實慮兩界近上
 酋首因此變亂離析各懐去就或欲據元有州城自
 守遥託朝廷應援或欲率其部族直謀歸漢願為近
 塞籓籬若從而開納即慮展轉生事難保成功若一
 切拒之又慮反為他國所有為國患轉甚未審於當
 今邊情合如何處置致不失事機右三司同奉聖旨
 令河東鄜延環慶涇原秦鳳熈河蘭㑹路帥臣密切
[022-31b]
 指揮沿邊官吏若有投來西人如審驗得委知次第
 即仰相度可否收留仍更切厚與賞物募人逺探所
 有西界首領若謀歸嚮中國仰詳前項所問各以目
 今邊情向去利害縷細詳究措置條畫實封入急遞
 聞奏親自收掌不得下司今劄付臣准此
右臣除已依朝命施行外伏詳詔旨所問蓋邊防機事
而繫中外安危之本者如臣之愚顧何足以語此然臣
早膺任使久在邊陲採摭審料粗若有得伏見陜西諸
[022-32a]
路邊防自元豐用兵之後未即解嚴迺者秉常失職諸
酋並奮相與吞噬未有寧日方其自顧之不暇尚能為
中國患耶在朝廷正宜安不妄動用觀成敗之變今詔
旨以謂近上酋首或欲據元有州城自守遥託朝廷應
援夫夷狄蟻聚鳥散盛衰無常先王列於荒服之外棄
而不擾縻而弗絶御戎之策無以過此今彼酋豪于變
亂艱危之時欲以内附為名而請朝廷為應援苟可而
許之臣不知一日急難有請則朝廷將眞應而援之乎
[022-32b]
應援之舉名正而理勝乎邊兵之衆樂援而恱行乎不
為之援則害大信乎凡此數者皆不可不慮也聖朝方
以安静治天下息兵止殺重農務本太平之迹始於今
日尚何此策之議哉又詔旨以謂或欲率其部族直謀
歸漢願為藩籬昔漢武帝時降胡數萬仰給縣官天子
出御府禁藏以贍之後日之害大不可救是知夷狄為
欵附之名則中國受勞弊之實也今沿邊諸路自元豐
以來所納降羌無慮二萬口而老稚無用者十有七八
[022-33a]
増耗邊廩為害已大其心之向背未可知故平日間有
引而去者則警急之際安知其非謀也然則降羌之無
益中國亦已明矣况彼之存亡興衰有未可知者異時
彼事既定復有君長必曰前日某部某族某人之亡歸
中國者我國叛人也奈何受之我今請之則朝廷將若
為處乎豈不理屈而勢沮乎此又不可不慮也或謂彼
既附我奈何不受何辭以却之臣以謂不然彼之部酋
若有以梁氏之禍來告者若請兵于朝廷者若據地而
[022-33b]
願附者若挺身以降者朝廷當使邊臣諭之曰若主不
幸爾乃臣子當盡死節之義善為若主討賊而已尚何
來告耶何但欲脫身而内附耶我之邊兵方備他盜而
不為爾捕寇也夫如是則中國豈不甚尊而名體豈不
甚正乎如此則彼於異時必曰我變亂患禍之中朝廷
不乘我之不幸而存我有德接我有道尚得志而負之
乎夫如是則朝廷之義豈不甚勝而彼之德我豈不甚
重歟又詔旨以謂若一切拒之慮為他國所有臣觀戎
[022-34a]
狄之性以種族為貴賤故部酋之死其後世之繼襲者
雖雛稚之子亦足以服老長之衆何哉風俗然也唯秉
常父子有國緜久國人歸心焉今諸路諜者之言雖曰
秉常之死不明梁氏之族侵擅國事此特自今之勢然
耳若謂遂能滅李氏之宗而有其國則臣未之信也蓋
一國之衆豈無豪傑推李氏族子以繼後者乎豈遂甘
心為梁氏屬乎臣以謂借使李氏遂有絶滅之禍尚當
爭奪反覆屠戮相仍曠日持久然後定也夫困獸猶鬭
[022-34b]
者冀其或生也彼有力者方互為爭奪各將以衆自守
乘隙而奮觀釁而動大必并小强必吞弱縱未敢統一
諸部豈不據一隅以自全固願束手為他國虜乎臣知
他國未能遽有者斷可識也借有亡命避患而他附者
不過逋逃之餘種耳顧何足道哉夫夷狄相吞并者中
國之利也若天祐聖世遂使此羌卒至離析凡力等而
勢均者各據土地自為一部則於時庶幾有思附大國
者矣雖然大河之南横山之地必附於中國大河之北
[022-35a]
賀蘭之封必附於契丹酒泉武威之地必牽於西域蓋
勢力逺邇之異也昔呼韓裂為五單于匈奴分南北庭
自是漢之邊候遂無匹馬之蹤我之所利正願如此故
臣所謂在朝廷今日唯安不妄動用觀成敗之變者蓋
謂此也夫中國者禮義之所由出也臣願朝廷静占往
鑒處以理義叅稽古昔無蹈後患深敇諸邊將吏使積
粟養士勵兵戒嚴從容無為坐觀其變應夏國酋領及
部族生口有欲歸漢者並依前降詔旨一切約回決無
[022-35b]
收受以全中國尊大之體以破夷狄反覆之謀如此則
詔旨所謂目今邊情向去利害者臣愚妄意切以為盡
之矣若夫一得一失小利小權私已喜功為國生事者
非臣所知也伏惟聖慈特賜省察
   論息兵失於欲速元祐五年七月公時/為環慶路安撫使
臣伏見熈延兩路與夏國所劃封疆至今未決外議謂
朝廷務在息兵失於欲速故狂寇要索日益滋彰雖聖
朝懐來四夷固為上䇿若邊臣不究利害但務委隨則
[022-36a]
國體事機不無虧失何以言之自二聖臨御之始夏人
來朝繼而秉常訃哀乾順嗣立使者往返五六賈販貿
易隨已豐富雖脩好甚恭蓋亦為自資之計耳在朝廷
固宜開納容彼自新然或處畫土疆未經決議當徐觀
向背以察姦謀而朝廷即遣使人往加封冊欲速之意
為賊所窺果致侮慢使人不即稱謝起兵入寇延渭被
殘反覆不恭宜在誅絶後日復有所請但可一委邊臣
與之要約示以閒暇使望望焉唯恐朝廷之拒而不納
[022-36b]
也則輕重之權豈不在我乎所謂要約者凡疆界之地
與夫後日之可慮者皆當條畫具盡必使異日莫得而
變也事既審決邊臣始以謝罪請盟之狀聞於朝廷然
後明詔中外貸其既往之罪聽其乞盟之請歸吾陷賊
之人賜汝既許之地如是則朝廷之體豈不甚尊而制
寇之策豈不甚簡歟昨不為此計而聞其有請即許造
朝此又欲速之意為賊所窺者也使人既至朝廷凡朝
夕議論往復酬對寧不知皆廟堂謀臣之言乎是顧接
[022-37a]
太重而許可太輕此又欲速之意為賊所窺者也朝廷
既許以陷虜之衆易新造之壘人有品色多寡之異地
有形勢逺邇之差約當素明謀當素定必皆著見於書
然後受人割地兩相付與而彼尚何能為乎今謀不素
定約不素明彼以疲殘百餘人塞命而已我乃不復較
問亟以四壘付之則彼計固已行矣聞四壘付之即已
平徹而熈延二境始議畫疆固不晚乎欲速至是其理
固然外議但見朝廷旌賞邊臣切意朝廷謂事已平無
[022-37b]
足慮者豈以其目今貢奉不爽謂其無事乎彼貢奉不
爽者是復為賈販計耳恐不足恃也前日事之已然者
固不可追今日事之可為者若審計而徐圖之未晚也
如聞夏賊於塞門金城之地重有邀求之請聲言與西
隣為合從之謀將以動我外議恐朝廷不以為重而輕
棄之信如是則欲速亦已甚矣朝廷所以謂金城塞門
為不可棄者非以兩孤壘之為利也謂其形勢險阻足
以藩籬邊徼土田沃壤足以贍給邊兵也利害所係他
[022-38a]
壘莫比故獨不在給賜之限今畫疆之議乃欲苟目前
之小休棄形勢之要地舍數千戸已耕之土斷數百里
斥堠之衝屏蔽無餘出門遇敵道路梗塞運餉艱虞孤
壘僅存我將安用譬猶欲保一身而捐去四體是大不
可也然則前日詔旨所不予之地徒虚名耳且彼之所
求我必與之臣不知眞足以厭其所欲而不為他日之
患乎失要害之地濟無厭之求虧國體勢墮賊計謀養
虎開端不可不謹臣伏思邊隅設誓迨今十有餘年不
[022-38b]
為不久也朝廷不惜十年之費不憚十年之勞而務為
堅守者何哉為形勢人民惜也今日之議信如所傳是
能久而不能近也前日諸路大舉雖覆巢之計尚能為
之今安以待敵而屑就如此是能大而不能小也能大
而不能小能久而不能近棄前功於埀成開後艱於不
測臣切為朝廷惜之臣願朝廷舍其淺近計於久長其
所取予並以元降詔書從事如其偃蹇置而不問但飭
邊吏嚴備如昔希功造事則固所不可護邊待敵則宜
[022-39a]
無甚難以區區内亂之小羌尚能與中國久抗乎期以
嵗年決可竟事在朝廷不惑而已臣聞自陜以西議者
靡不知此而莫有為朝廷言者是亦以出位為誡耳雖
朝廷前此議論邊事專委鄜延他路邊臣無得干預而
臣任忝帥寄職在論思今以所得衆人之論妄進狂說
則亦未為出位也伏惟聖心採擇不勝大幸
   乞令蕃官不得換授漢官差遣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二月時公
    以龍圖閣學/士再知延州
[022-39b]
臣久忝帥任殆遍諸邊竊見諸路蕃官近年以來志意
驕滿習於惰慢縁數有立功之人叙述祖父曽任漢官
或帥臣姑息特為陳乞遂得輕授漢官差遣致互相攀
援不安守分訪聞各有觀望不肯專意訓習軍馬管幹
部族以至遣使探諜講論邊事無復留心倣傚成風事
有未便竊縁屬羌部族既始祖元是羌人即雖緜隔世
代因功授官不論髙卑要之終是蕃種豈容輒有變易
雜亂華人况自來應蕃官首領侵刻部族或犯餘罪罪
[022-40a]
雖至死止是罰納羊馬以至婚姻亂倫喪葬異制皆與
漢戸禮法不同兼條禁不得與漢官㛰姻亦不許置買
産業固有深意今昔不殊雖功大官髙不過充蕃將享
厚禄而已而其位著久來不以官品髙卑竝叙在漢官
之下所以尊中國而賤蕃部也故毎遇差㸃驅使並聽
漢官統馭指呼命無不伏今則輒容僥倖改授漢官差
遣不惟上下姑息之風既已増熾而於漢蕃區别之體
遂致陵夷因此又多與漢人婚姻敗亂中國禮法各自
[022-40b]
置買田産廢格朝廷典刑東晉之事不可不戒兼逐人
皆是近上使額或至遥郡防團一旦既叙漢官多在舊
統轄官之上事屬倒置人情不甘犬羊之徒豈可如此
積弊在後無有已時若不别作申明來者未易止息兼
誘致諸路蕃官子弟儇衣豐食驕恣相尚不肯伏從若
復緩急之際更無可使之人雖有得力蕃兵亦無舊人
統領臣恐積久之後部族減耗籬落凋殘逺畫長謀為
損不細輒有短見謹具下項
[022-41a]
  一乞朝廷明降指揮今後帥臣不得奏乞與蕃官
   換授漢官差遣其蕃官亦不得輒有陳乞
  一乞朝廷契勘諸路蕃官已換漢官差遣之人竝
   與改換就差充元舊部族都廵檢或官職甚髙
   者即與某路蕃兵統領兼本地方沿邊都廵檢
   名目竝在將副之下仍明降指揮並令久任不
   限資考
  一乞立法應蕃官雖已換授漢官如遇舊曽統轄
[022-41b]
   將副城寨官不以官職髙下依舊在舊統轄官
   之下
  一乞立法應蕃官已換授漢官差遣之人竝止終
   其身其弟姪子孫雖因薦奏得官並只得充舊
   管本族蕃官各依蕃官條貫施行
  一乞立法應蕃官已換授漢官差遣之家婚姻及
   置買産業並依蕃部舊條施行
右伏乞朝廷更賜詳酌如臣言可採即乞以臣今奏潤
[022-42a]
色立法速賜施行仍乞不坐臣所奏行下
   議進築非便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五月時公以/龍圖閣學士知延安府㝷移知永
    興軍十月坐朝廷方選將治邊而不能飭兵/務穀克謹邊備數於章奏有沮壊之議落職
    知金/州
臣伏見陜西河東沿邊諸路拓地深逺城守増多凡邊
臣始議經營利害之實與夫朝廷處決之計臣固不得
與聞而他路形勢之狀保明之計臣所未嘗親見者亦
不敢輕議唯是河東一路臣忝領帥任雖止百有餘日
[022-42b]
而承乏鄜延亦既累月耳目聞見畧已詳熟誠心所得
義不敢欺竊惟兩路凋殘困於進築在公則所費金帛
緡錢不知其幾千萬内外之力既已匱竭此朝廷固亦
究見不待臣言而後知在私則大兵之後洊有凶年雖
去嵗夏秋兩經豐穰而物價未甚減少如鄜延路新城
堡砦今春糴買米斗猶有至一貫四百文者則一方艱
食可以概見春冬苦雪饑殍縱横士卒疲羸鶉服過半
其月得料錢不足充一飽之費民之窮弊從此可推唯
[022-43a]
是浮游贓貪之人欺天罔上盜竊名器大得所欲賤者
既貴貧者既富閭閻小子畧遂封侯之望而掉臂散去
者又不知其幾千百人也所拓之地疆界遼絶由是封
堠有去城砦一百五六十里去處必欲責廵捉人馬頻
至境上則裹糧露宿曠月不返奔走疲弊衆情厭苦若
欲休養士卒則新地之内無復人迹將士觀望不敢有
言朝廷欲墾闢新疆毎路置提舉官招剌弓箭手以資
兵備而所得多浮浪闕食之人唯幸借貸種糧牛具等
[022-43b]
錢而隨即逃亡臣在河東路勘㑹得一季之内逃亡至
四分今至鄜延考究得提舉弓箭手官石杏所招人計
六千九百五十一人内已逃亡過二千八十八人地未
加闢而所失財用亦已多矣是未見得地之為利也鄜
延一路前此頗以招納為事臣今契勘自紹聖三年後
來計招到夏國人口共一萬一千五百餘人其中丁壯
纔及三千自餘皆婦女老小之數竝計日給食内已得
班行名目人皆給料錢驛劵嵗費極廣錢糧浩博若謂
[022-44a]
可以分彼兵力則一國之衆豈以三千為重輕若謂使
可以致彼離叛則前後招納甚久而未嘗小驗平日莫
測心腹間輒叛去不唯出入之時決不敢保其為用而
緩急之際内變可虞邊防幾事靡不傳洩由是推之安
知其非謀也哉是未見得人之為利也新地之内既有
城堡之備莫非先計兵力今計鄜延一路新舊城砦二
十七處合用守兵六萬三千然秪是依守禦之法計地
步排立之人而出竒禦敵番休固守者未在此數新壘
[022-44b]
守人既不可闕餘雖舊壘亦當足兵有如金明最是近
裏迺者賊至屠戮無遺則知不問城堡之新舊舉不可
乏人而後可以責其固守也自夏人納欵以來朝廷已
將戍兵將吏十減六七今諸城堡砦守禦人數未及合
用十分之四若將來稍有警急則兵備何以自全若萬
一再遇凶年則嵗用何以取濟是城守之計為甚可憂
也議者以謂夏人力屈情見既極恭順請命率職誠服
不渝邊患封疆自此大定臣愚不善料敵未敢信然而
[022-45a]
日夜區區私憂國計何者在彼國勢恐尚惜諸路所取
之地在人常情恐未忘積年所結之隙今雖脩貢而未
及疆議者良有以也乃養力待時聊以自欵耳蓋嵗額
賜予至於來朝商販所得甚厚而又諸路塞上博易公
行度彼三二年間事定力全則必先以畫疆為請一語
不契決復盜邊臣恐朝廷未可以今日之迹遂為奠枕
之安虜情深狡為甚可憂也臣以謂開邊之初昔固神
速善後之計今實艱為雖得地得人未見稍利而虜備
[022-45b]
實可寒心臣不敢苟無事於目前乃所願圖安於永久
若一路城守朝廷可以増足戍兵増戍之兵朝廷可以
長足嵗費則臣雖疲懦敢不竭心庶幾上遵廟謀聊可
居職今守計不備而無兵可増縱有兵可増而財用方
窘以此禦寇豈臣敢當他路事宜度不殊此措置宜先
於機㑹豐凶難測於天時伏望聖慈曲賜軫惻内量國
力外察邊情深詔大臣更為逺慮明降畫畧以杜艱虞
臣於神宗皇帝在御之時數陳兵議後於哲宗皇帝臨
[022-46a]
朝之日復論土疆或賜優容或因而坐廢有干典憲實
出狂愚今者再被使令未忍便為緘黙不唯身任憂責
况復職在論思雖置散投閒固重覆車之戒而納忠叙
事詎忘體國之心
 
 
 
 
[022-46b]
 
 
 
 
 
 
 
 范忠宣遺文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