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范忠宣集 > 范忠宣集 卷十五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范忠宣集巻十五    宋 范純仁 撰
  墓誌銘
   司空康國韓公墓誌銘
公諱絳字子華其先真定人曽祖某某官祖某某官考
某以忠義顯於仁宗朝至參知政事諡忠憲闕/ 生公
於潁昌府之長社今為長社人公以父䕃補太廟齋郎
累遷大理評事公少好學及長益刻苦攻文章知名於
[015-1b]
時慶厯二年進士及第名居第三除太子中允通判陳
州丁忠憲公憂服除召試學士院除太常丞直集賢院
同知太常禮院有事於太廟百官當入廟習儀公曰習
儀有賛唱登降之煩而神主在焉不敬當徙他處詔就
尚書省著為令遷開封府推官賜緋衣銀魚男子泠清
自稱皇子言其母嘗得幸掖庭有娠出而生清都人聚
觀洶洶吏収捕不敢急一府驚疑莫知所決清止流近
郡公上疏引方遂詐稱戻太子事論奏甚切天子遣中
[015-2a]
使獨以問公遂追清伏誅遷三司户部判官江南饑詔
公體量安撫公論衙前役最苦一當其役或竭産破家
民至嫁母析居以求分丁減等公為五則衙前法奏行
之發運司嵗輸信州鹽三十萬漕不以時水涸則寓旁
近郡而州配遣上戸輦取之葢信州上户千三百家坐
鹽事破者八百家矣公迺奏趣發運司以時輸鹽遂絶
其害江南嵗以賤價市繒紙竹箭及他物種種民苦之
公乃令優其直仍以户口多少為差兼并之家私有陂
[015-2b]
池溪湖而錮其利公乃以均所近民使衆共之信州官
庄四百頃以衙前四十人假官牛以耕牛死輸課不已
人至破産公減其課召民願種者予之宣州守廖詢不
法畏民訟其惡館公於深嚴公覺之命駕直入傳舍訴
者果壅門收治詢抵法其所施設興置甚多民皆以為
便使還除右正言是時仁宗春秋髙國嗣未立公上疏
屢言之退而焚其藳詔除内都知王守忠判内侍省事
公言内都知判省本朝所未嘗置卒罷之道士趙清貺
[015-3a]
有罪事連宰相公奏請窮治於是宰相與知開封府者
皆坐謫無㡬何兩人皆遷公復爭之章累上不報家居
待罪仁宗祀南郊道過公第遣使問勞除禮部員外郎
賜三品服紏察在京刑獄同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同脩
起居注召試知制誥選人劉抃改大理寺丞公言抃以
術數游公卿間而改官非士人也願以補天文官從之
内侍押班武繼隆遷官公封還詞頭因發其過惡繼隆
遂出為鄆州鈐轄故事郊祀天子親閲警場公奏致齋
[015-3b]
當專一祀事而臨觀鼓吹非禮也上從之後著為式公
建議請間嵗取士諸郡發解㑹試嚴保任之法減髙科
恩例事皆施行以便私求外官遷吏部員外郎知河陽
公曰便私不當進官固辭不拜召判吏部流内銓河決
商湖李仲昌等開六㙮河功不成河益為患拜公河北
安撫使時執政有是仲昌議者及敗事人無敢言公到
部盡得其狀請致獄劾治於是仲昌等皆坐法使還上
欲公措置河北事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避
[015-4a]
親改知瀛州歐陽文忠公同列言於朝曰韓某宜在朝
廷瀛非所處也遂留知諫院公辭以謂前以言不用罷
諫官今不敢當改知審官院仁宗因上元欲幸奉先寺
宣祖神御溫成后園皆在奉先寺或言上欲臨后園公
上疏切諫明日將駕上使諭㫖曰欲酌獻神御非詣溫
成園也權同知貢舉召拜翰林學士兼羣牧使仁宗嘗
遣使祠茅山祈嗣公當草祝詞因上疏論求嗣之道禱
祝無益願放掖廷宫人之無用者及限内臣養子以重
[015-4b]
絶人之世即日出宫人數百而詔有司申嚴内臣養子
法茶始議通商詔公與包孝肅公陳秀公唐質肅公同
定其法縣官嵗入不甚減而民不復犯法矣又詔公減
冗役以寛民力公奏擇朝臣十餘人廵行天下其所經
制一時便之嘉祐四年廷試進士仁宗預使公進三題
公奏臣有兄子在試中以嫌不敢上固使進既試果取
用之其為人主所信如此遷吏部員外郎俄遷右諫議
大夫權御史中丞時有近臣守藩不奉法且得罪侍臣
[015-5a]
列奏願得少寛假公曰兩制有罪兩制營救則天下之
法常屈於貴者矣遂並劾之時大臣薦舉多不稱公論
罷其尤無狀者十人内外嚴憚掖廷劉氏頗通請謁為
姦公密啟之仁宗曰非卿言無由聞當審驗之不數日
中書召公曰奉詔諭公劉氏及它不謹者悉逐之矣又
請采唐制以正官名差九品以定章服百司常務不關
二府依傚六典以定官令以近臣異議不果行馬軍副
帥張茂實之母乳悼獻太子茂實幼嘗從母入宫中前
[015-5b]
以嫌補外官至是復以茂實主兵公奏論以罪執政及
列前後所陳不見聽者甚衆公遂家居請罪移牒閤門
以言不用不敢稱中丞諫官因詆公中傷宰相擅去官
號罷知蔡州不數月授翰林侍讀學士知慶州屬羌有
據堡劫鎮城殺吏士者公曰是不誅無以肅諸部出兵
討之朝廷聞舉兵疑問狀問至賊已平詔書奨諭加端
明殿學士知成都府英宗即位遷給事中又遷禮部侍
郎始忠憲公守蜀有美政蜀人喜聞公来公為悉力興
[015-6a]
利除惡民大悦張乖崖鎮蜀仲春官糶粟仲秋糶鹽以
惠貧民官為給劵嵗久劵轉歸豪右公一切削除籍貧
民給新劵著令三嵗一易富人遂不得私其利蜀與夷
接邊人伐木境上數起爭又壞障塞公下令禁伐木又
以兵守蠶崖門絶蕃部徃来使轉就威茂交易民疾病
官為給醫藥立僧寺使葬戍兵貧民之死者諸所興建
今皆行之異時中人奉使至蜀州使酒場吏主其貨易
因附益取恱公奏請禁止英宗聞之喜使内侍省著為
[015-6b]
令俄以羣牧使召中途遷尚書户部侍郎權知開封府
浹日除權三司使公請以川陜四路職田榖輸常平倉
而隨其事任道里差次給直可以平物價養亷恥上歎
曰衆方姑息卿能獨不合時耶詔行其言内諸司吏有
干恩澤者詔巳許之矣公執不可上曰朕初不詳知當
為卿改而僥倖者不已公論執益堅而為上言即有飛
語得究治上勞之曰法度日敝正頼卿盡心朕所曉勿
慮也公建言宫中所用財貨悉以合同憑由取之而近
[015-7a]
時賜與亦用合同故嵗常數十百萬而外徒知用物益
廣而不知其有常典也請以其有例者悉付有司上從
之三司始得㑹計矣尋拜樞密副使神宗嘗問天下遺
利而公獨請盡地力因奏言差役之弊害農業傷民財
為多願詔中外極陳利害更定其法上嘉納之詔學士
草詔訪問利害而所述不能盡上意上自具草示公使
損益以進舊制升朝武臣皆選樞密院注受無格吏因
為姦公請置審官西院如文臣格又減兵額併軍營以
[015-7b]
省軍費領制置三司條例司拜參知政事樞密副使闕
神宗問公誰可補者公曰無踰司馬光上即以授之以
夏人擾邊慶州失利天子太息右府有請行者上不許
公請行即拜公陜西安撫使公薦今左僕射吕公大防
為判官以今資政殿學士李清臣掌機密詔公得自除
吏補將校以空名誥敇付公時吕公以直舍人院為判
官使即草制除授公奏攻守策上手詔還之曰此良策
也然西路一委卿安事廷議公增築婁等城使河東
[015-8a]
陜西為掎角遂兼河東安撫使俄拜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昭文館學士公累辭不許其攻討防守既有成策而
慶州卒有叛亡者言事者因指宣撫司以謂數出師煩
勞致怨遂罷相知鄧州時慶州卒纔兩出塞怨自他起
然公以身任咎未嘗自明上諭草制官曰可以其自請
為言者也公西行賜金帛不可計公悉以分將佐無一
毫私之者其後公所遣將校往往有功頗得要害地増
築城守議者惜之明堂禮成遷觀文殿學士是時公年
[015-8b]
六十自言先臣某嘗從容道馬少游之言為父母守墳
墓使鄉里稱善人足矣臣嘗私誓於先墓期以六十守
墳壠章十上乞歸田里如初誓上遣中使諭之曰先臣
有知見卿宣力國事必以為惬公猶不巳遂除知許州
復諭曰可以守墳墓矣公不敢辭明年進大學士知大
名府入覲上曰西邊之寧卿之力也時朝廷方更政事
令下取朝夕辦官吏奉行不給公為上言願寛期㑹簡
節自息煩擾上嘉納之明年復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
[015-9a]
章事監脩國史是時公繼王荆公之後請置局中書攷
計用度以制國用而薦司馬文正數與同列爭論言不
盡用乃歎曰吾知無補於時矣於是一嵗之間三請去
位而三司使發市易官職事無狀且創為賈人出錢免
行法民不為便而詔孫永詳定執政有主市易者將罪
永公極論卒責市易官薄永罪選人鄭俠以上書譏訕
下獄參知政事馮公京故嘗賙俠同列因指以為黨得
罪不測公曰明日京黜我繼去位矣因力為辯解言未
[015-9b]
從乞罷政事上雖不許而京責由此少寛同列欲有所
用公固爭上前未能得公曰請從此辭去即再拜出上
曰此小事爾公曰小且不伸況大者乎俄遣使諭公曰
已罷之矣公乃就職後數月又以疾辭拜觀文殿大學
士禮部尚書知許州移知太原府俄拜建雄軍節度使
知定州以年七十上疏請老不允復知潁昌府過闕力
辭遂以節度使領西太一宫使納節上曰使相領宫使
有近例公固辭乃拜金紫光禄大夫觀文殿大學士而
[015-10a]
宫使納節自公始陪祠南郊遷建雄軍節度使知河南
府夏大雨伊洛水鬭冒城郭民被溺者十五六是時公
方以疾在告迺力疾出率其屬救䕶全活者甚衆物價
騰踴人多不得食公大發倉廩賑之禁止盗賊收葬溺
死者其施設有法人恃以安奏請環城築隄備後患堤
成方數月水復至頼堤而免保甲養馬初令以十五年
足而提舉官邀功期以二年令廹急民以髙價市馬無
所得人不聊生而不敢言者公條奏得依前令裕陵役
[015-10b]
興異時昭陵厚陵官吏營職至夜分出妙擇才者分主
其任視事如平日有妄傳陵下乏水人多暍死者詔益
治運水之具數萬計公以水不乏聞民賴以不擾而妄
言者遂止又料所市物次第緩急榜出之民得預儲而
價不騰踴洛人言裕陵成而不知者公之力也今上即
位恩移鎮江軍節度使檢校太傅進封康國公俄加開
府儀同三司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陛見面諭以河北
水菑之餘非故老大臣莫能安集遣使就第賜告公以
[015-11a]
天子新即位母后共政不敢復辭遂赴鎮嘗問役法利
害公具言頃嵗臣言衙前一役當使人出錢召募而及
它役用錢廣而復取贏餘謂之寛剩者非也時河決小
吴未復議者欲為支川傍大名注故道魏人惴恐公五
上疏獨乞復澶淵故道而朝廷遂寢河役公復告老十
上章除集禧觀使不就拜司空檢校太尉致仕公雖休
居而朝廷大事輒上書盡言恩禮優渥勞問賜予使者
相望俄請還許上敇有司具舟遣内侍問行計詔入辭
[015-11b]
登對給一子扶掖命宰臣晏饌都亭驛是時大雨雪人
有凍死者公曰非臣下宴樂時也得請罷宴將行上書
其大㫖以寛刑罰崇仁厚為本其條陳多當世要務未
行得疾上日遣内侍監國醫診治元祐二年三月二日
薨于第享年七十有七三殿遣尚書致奠翌日賜龍腦
水銀以歛兩宫臨奠哀慟賜賚踰等天子成服于苑中
輟視朝兩日策贈太傅遣使賜告于柩前積勲至上柱
國食邑至若干戸食實封至若干戸公方嚴莊重望其
[015-12a]
容貌知其為大人長者而仁愛愷悌即之益親居家烝
烝友睦親族内外無間言自未達時已嫁娶親戚孤獨
者十餘人既貴所得俸禄悉以分給宗族故舊家常無
餘立朝端方剛毅任重得大臣體遇事果敢臨義勇發
不為後顧樂善疾惡出於天性故其論奏雖一時有行
與不行而讀之皆知其心本出於忠義感激而為之也
當時賢豪多出其門其後往往至公相列侍從其未顯
時而指以為賢者尚多有也雖髙年家居猶與賢士大
[015-12b]
夫終日宴樂不厭忠憲有子八人而三人至丞弼公既
位將相而仲嘗任門下侍郎今知汝州季嘗任尚書右
僕射今以觀文殿學士知永興軍髙年康寧列鎮藩輔
近世未嘗有也其所臨鎮去而民立祠者六郡而定武
大名聞公䘮皆飯僧哭於市有集若干娶范氏魯公質
之曾孫先公二十一年卒追封韓國夫人子若干某官壻
若干某官孫若干某官宗師奉公之喪歸潁昌詔祭都
門外給一品鹵簿某月某日詔葬公潁昌府某縣某鄉
[015-13a]
某原諡某某公之賔客也公之所以知某者至矣某不
自知者公知之而不知某之所以誌公之行事得如公
之知某乎雖然義則不得辭也謹為銘曰
韓望許昌實自陳國於穆忠憲允時有徳顯顯康公再
世聿興不倚不隨奮于休明一我肅心前無險夷直有
未從以身繼之率是以行信于天子結于士夫一徳罔
二遂相神考董齊庶工正色在庭獻異於同弼臣遭讒
中外恟懼公曰我在彼黜我去用是得直善人以安或
[015-13b]
進匪人公爭帝前言不時信再拜避位帝曰俞哉公起
視事國有君子以直在外時無敢言公薦於帝一時我
非邦國卒賴有合非逢有違非憤物懷其誠無我喜慍
堂堂巍巍公衮戎旃不卒我謀有命自天既壽既康受
策歸第如山如淵重我國體徳浮所受人嗇其福有藴
在躬士覬其極嗚呼告凶兩宫震惻厚賻備禮哀榮有
赫潁川之原髙眀而澤生以其神沒安其宅銘石告幽
慰其孫子明明顯庸國則有史
[015-14a]
   朝奉大夫知華州蘇君墓誌銘
君諱澄字道淵河南人也曾祖諱易簡事太宗皇帝為
禮部侍郎參知政事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其先世
爵里族望皆見於國史祖諱耆工部郎中直集賢院贈
禮部侍郎父諱舜賔大理評事贈光禄卿侍郎生三子
舜元舜欽及光禄俱以能文章善草𨽻得名當世光禄
不幸早亡母夫人韓氏參知政事忠憲公之息女今丞
相觀文殿學士南陽公之女兄也生君一子而嫠見其
[015-14b]
神意爽異曰此子吾可託其終也遂自誓不復嫁教養
勤至盡養母之道未成童以外祖參知政事忠憲公䕃
補試秘書省校書郎參知政事康靖李公與忠憲公有
管鮑之契見君於韓氏竒之妻以其子邯鄲公之女後
封仁壽縣君君既冠奏為蔡州觀察支使移曹州二州
皆在錢脩懿公幕下君雖尚少凡參決政務人樂其平
獄訟者多願得蘇君決之故錢脩懿公屢舉君於朝移
信陽軍羅山令採歴代為令者之美政集為一編目曰
[015-15a]
令長故事常法而行之用薦者遷大理寺丞知絳州太
平縣移河南府壽安縣為教條約束簡而中理後令罕
能増損之者初作永昭陵近陵之邑皆供其役部使以
為令者難其人遂檄君攝偃師縣民免驅迫而事不愆
素課為諸邑最使者交薦之以勞加騎都尉拜太子中
舎遷殿中丞秩滿知同州澄城縣改國子博士既去而
民思之以邑與君同名至今猶多稱為比縣通判興元
府遷虞部員外郎又移通判原州未之官丞相吴正獻
[015-15b]
公為三司使薦君勾當京南排岸司㑹朝廷更司農常
平力役之法議欲自西都為始而推行之君被選為通
判河南府以司其事遷比部事就召還除提舉司勾當
公事改三司勾當公事未㡬擢為度支判官出知絳州
賜對上面加慰諭改知真州遷駕部㑹嵗饑民之疲羸
流冗者遍其境君發廩賙貸或餉以糜粥存活者不可
勝計朝廷擢為江東提㸃刑獄公事兼常平農田水利
差役鹽事部占大江公私舟船苦於風濤覆溺而莫知
[015-16a]
避免君奏竝江鑿小河數十以紓其患人皆賴之還朝
出知單州會更官制改朝請郎又請知華州遷朝奉大
夫時朝廷興師西討州當諸路之衝調發供億名數浩
繁期㑹促急君施為應接皆得其宜故先事而邊用畢
集然君亦積勞成疾矣以元豐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卒
於位年五十有二華民為之罷市訃至都君之叔舅今
樞宻韓公因奏事語及君之才不幸早卒而老母在堂
上為之嗟悼君事韓夫人篤於孝謹非公事賔客未嘗
[015-16b]
去左右承顔養志曲盡其方庭闈之間怡怡如也或太
夫人辭氣小異則不敢寢食至復常乃安晩喜禪學深
悟理性雖家人不見其喜愠之色臨終神意不亂君為
人温厚寡言事朋友盡誠久而益恭接物有儀檢見者
皆嗟愛之其家世姻戚雖多公相貴盛而任官升進未
嘗藉以為資皆自以才選所至學校以教養士類為風
化之本有文集三巻奏議二巻男三人長曰之純婺州
觀察推官次曰之才孟州司法參軍次曰之武早卒女
[015-17a]
二人未嫁孫男一人孫女三人尚幼其孤以某年某月
某日𦵏君於河南府河南縣太尉鄉尹樊村萬安山之
原以予與君葭莩之末知君内行為詳来請銘其墓銘

猗嗟道淵公侯之胄學由少成如性故有進匪世資以
才自取處躬以約持心以厚五縣三州課優績茂位不
配能勞而損壽孜孜孝誠養弗克究命也難諶名則不
朽刻辭幽堂以告永久
[015-17b]
   尹判官墓誌銘
君姓尹氏諱構字嗣復師魯之第三子也師魯諱洙師
魯其字也以道徳文章名重天下天下之人識與不識
皆稱曰師魯自大父以上官諱族系韓魏公表師魯之
墓書之詳矣慶厯七年先君文正公守南陽時予侍行
師魯自鄖鄉輿疾而来託先公以後事予得省疾于卧
内見嬰兒扶床方二三嵗眉宇秀爽師魯指謂予曰此
吾兒也予始識君而愛其神俊異常又念師魯之積善
[015-18a]
必謂其逺大不可量也後十二年方見於許昌方十五
嵗舉止談論已如成人予自謂所期果不妄矣又十六
年忽聞君之訃驚歎自失迺知天理人事之難必而心
深痛大賢之失其後也君初以翰林諸公薦名臣之後
特恩補太廟齋郎年未應調魏公奏為相州安陽縣主
簿黠吏易君少而為奸君得其情皆按以法一邑驚服
魏公鎮大名復辟監倉草場秩滿調泗州觀察判官未
行以熈寧八年六月十四日卒於許昌之長葛縣享年
[015-18b]
三十有一君天資英爽讀書一覽輒不忘未冠已與老
成長者游為文章下筆即成不加㸃竄善談論有時揚
㩁古今一坐皆傾聽英宗初即位魏公以顧命元勲求
解機務上不之許魏公未敢堅去君上書於魏公曰功
成身退乃天之道公今眷眷君臣之契不忍訣去而久
持大權讒嫉者衆將有媒孽之巧伺隙而進一旦禍機
潛發令名不終則公將噬臍悔何及也魏公嗟賞之曰
真有父風後魏公得請外鎮蓋用其言性至孝十嵗持
[015-19a]
母喪哀棘如禮見者嗟歎為人真率不事矯飾於財利
爵禄未嘗屑意待人無城府受朋友規切竦然聽從朋
友之過亦必忠告人有厄窮務竭力拯救以是人樂與
之游當官論事直伸其理未嘗少屈相守尚威嚴事有
不便他吏不敢白君曰苟容畏事以遂上官之失豈士
人之行耶獨徃辯正其事守亦納之更為薦舉公卿大
夫薦其才者凡十餘人娶李氏予舅氏司農少卿諱禹
卿之女生一子照尚幼其猶子煥奉君之喪以元豐七
[015-19b]
年正月二十一日葬於河南府壽安縣甘泉鄉龕澗里
先營之次而求銘於予為之銘曰
騏驥為駒骨相不羣豫章發地勢淩青雲嗣復在幼星
眸貝齒爽如秋隼一翥千里未冠能文擺落塵腐大節
可觀不屑細故才長命短器逺位跼欲奮而萎壯年就
木秀而不實聖人有言積善餘慶經豈徒云君躬弗䝉
宜在後昆勒辭于石終古其存
  墓表
[015-20a]
   内殿承制閤門祗候衛君墓表
内殿承制閤門祗候衛君以治平四年八月某日終於
蔡州遂平縣之私第以熈寧二年八月甲子葬於縣之
龍泉鄉時諸孤皆㓜弗克銘諸壙至熈寧乙卯請文於
予將表於墓道予少識君義不得辭且以展予知君之
意焉君諱某字希道其先河東解梁人姓出衛康叔之
後曾祖諱秘祖諱約五代之亂皆避世不仕父諱密以
君登朝贈左清道率府率君少孤從母夫人再適吴氏
[015-20b]
夫人乃章惠太后之從母太后召見君補三班借職監
饒州鹽務時先文正公守饒州君與判官宣城施元長
軍事推官彭城劉牧司法參軍建陽張謨竝為賔僚陪
先公文酒之樂而君與劉牧襟韻最為灑落先公愛而
語人曰此子逺器也不以後生小官待之遷右班殿直
召試弓馬以挽彊轉左班殿直再遷右侍禁徙萬州駐
泊捉賊復徙䕫州峡口闗兵馬監押又改髙陽闗先公
入政府薦君知定州無極縣再與大臣同薦召見權閤
[015-21a]
門祗候益州路走馬承受還朝勾當京東排岸司移江
南東路撥發綱運時大商巨艦載禁物為所獲君止命
沈其貨而釋其人曰吾不忍黥汝以要賞舟卒六十餘
人習妖術君得其罪首送所部詿誤者皆削其名其仁
厚多此類也移徳順軍靜邊寨主君以太平懷逺宜興
文教於是度西堞之外為孔子祠設屋立師課居人子
弟講誦於其間後有應進士者此邊塞昔所無由君而
有也用經畧使薦移鎮戎軍西路都廵檢使㑹鎮戎軍
[015-21b]
有小警以君為前鋒戎人聞君名相語曰此前靜邊戎
將也未嘗侵我曹今不當戰遂引退移京西北路駐泊
都監又移定州路假禮賔使价傅公欽之使契丹陛辭
日英皇以君目疾命所過郡勿彊其酒其被眷如此出
疆專對皆尊朝廷又能推其善於使遷真定路鈐轄請
歸葬其先葬畢而君亦歿矣享年五十有七君為人疎
財好施善與人交所居官必有能稱故多得當世賢公
卿之所推挽如故侍中賈文元公司徒富韓公樞密使
[015-22a]
田公參知政事唐公少師趙公今太保侍中潞國文公
皆其人也娶張氏先君幾年而卒再娶張氏封永安縣
君七男長之美早卒次之純奉禮郎次之劭次之方次
之竒次之彦次之深皆舉進士女三人長適進士王加
次適供奉官梁康叟次適進士司可及孫男七人竝幼
孫女七人長適進士黄好古銘曰
侯起於㣲以才自彰位不究藴中壽而亡侯則命矣後
嗣其昌将諗萬祀勒此名章
[015-22b]
 
 
 
 
 
 
 
 范忠宣集巻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