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范太史集 > 范太史集 卷四十三
[043-1a]
欽定四庫全書
 范太史集巻四十三   宋 范祖禹 撰
  墓誌銘
   寶文閣待制鄭公墓誌銘
元祐六年五月寳文閣待制國子祭酒鄭公穆三上表
乞骸骨天子以提舉杭州洞霄宫禄之而不煩以政敕
過門下給事中范祖禹奏疏曰穆雖年過七十精力尚
彊自為布衣閩中士人稱四先生穆其一也平生歴官
[043-1b]
多掌學校在王府十餘年持身清謹未嘗有過擢居左
省論議不茍復為祭酒多士矜式旋觀其人終始無缺
年耆徳茂力求引去在穆進退誠為可榮而為朝廷計
則可惜也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人君未闕/許之故有
不得謝者則賜之几杖安車自虞夏商周皆然也祭酒
為國子師非藉其筋力趣辦職事正宜用老者為之不
必拘以年願留穆舊職以示朝廷貴老貪賢之美不報
太學諸生千餘人以狀詣司業又詣丞相府請留公亦
[043-2a]
不報公將行公卿大夫多為詩以贈之三學之士皆為
詩空學出祖供張汴東門外三獻酒再拜堂下學官拜
堂上辭訣而去都人觀之嘆息曰所未見也公至杭州
明年正月告終于皇華館年七十有五將葬子璆使人
来請銘祖禹接公於館閣又為僚於左省實知公者其
何以辭乃序而銘之公字閎中其先光州固始人唐末
髙祖為王潮所虜入閩遂死之子孫家福州今為候官
人曾祖諱某祖諱某皆不仕考諱某以公貴累贈正議
[043-2b]
大夫妣曹夫人以賢孝稱於鄉黨生公及一兄一妹嘗
教之曰汝曹當各為世人矩範乃足吾志追封文城郡
太君公醇懿端謹出於天資始志學閉門讀書或累月
不出至忘櫛沐進退容止必以禮與鄉人陳襄陳烈周
希孟為友皆力古人閩中號為四先生天下聞其名鄉
閭及四方之士稱弟子者以千數舉進士廷試不第居
正議喪哀毁盡禮既葬將廬於墓而終焉門人族屬敦
勉且告以正議遺命乃復有仕進志皇祐中再至京師
[043-3a]
六試於有司四為第一登進士末科初仕為河南府夀
安主簿詔任滿以為國子學官至夀安不數月西京留
守王舉正奏為西監直講久之闕/前詔召為國子監直
講除編校集賢院書籍歲滿闕/館閣校勘累遷太常博
士乞納一官先南郊追封考妣許之改集賢校理求外
補得通判汾州神宗熈寧三年召為岐王侍講嘉王出
閣改諸王侍講時王府官猶缺員陳襄為御史知雜事
因進對言府僚不可不慎擇人神宗曰如鄭穆徳行乃
[043-3b]
宜左右王也公居館閤三十年非公事不及執政之門
在王府一紀每講説可為勸戒者必反覆極陳之二王
深敬禮焉元豐三年請外任知越州特遷朝散大夫至
則修校舍飾先聖像帥厲學者先是鑑湖以旱乾民多
田於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連年水溢民逋
官租積至萬緡公悉奏免之未滿秩告老差管勾杭州
洞霄宫上即位元祐元年入為國子祭酒三年揚王荆
王請為侍講罷祭酒除直集賢院復入王府荆王薨為
[043-4a]
揚王翊善太學諸生上書乞公為師復除祭酒兼徐王
翊善四年拜給事中兼祭酒人曰鄭公長者居門下必
簡静公遇事抗直無所避士論益多之請解祭酒許之
五年除寶文閤待制復為祭酒公自為直講及祭酒諸
生請問祁寒大暑必朝服接之童子進見亦以禮迎送
諸生尊其經術安其教訓心悦而誠服之其成就人才
為多都官郎中張景晟公妻兄也將死遺公白金五百
託其孤公曰託孤吾所願金豈宜有哉歸金而恤孤皆
[043-4b]
得其所先妻陳氏樞密直學士襄之妹早卒追封永福
縣君繼室張氏太常丞師雄之女封同安縣君陳夫人
生一男三女男曰璆通州軍事推官女長適楊子令張
溥次幼亡次適左宣徳郎林敷先公卒孫男二人畯畛
女一人公之東歸也過廣陵愛其土風淳厚復邇先世
之居曰即此亦吾之故鄉也買地築室於州之積善坊
及公殁璆遵遺命以其年八月某日葬公於江都蜀岡
之原銘曰
[043-5a]
有宋醇儒曰鄭先生幼壯及老惟一以誠鄉黨髙其風
天下仰其名王府求傅學者求師天子不違皆以畀之
惟其道徳衆之所資有始有終無愧幽顯銘公之蹟以
勸為善
   集賢院學士致仕髙公墓誌銘
公諱賦字正臣唐申國公士廉之後五代祖官於中山
因為中山人曽祖整不仕祖柔贈左神武將軍考尹右
衛將軍累贈太尉母某氏某郡太君所生母楊氏累贈
[043-5b]
遂平郡太君公以太尉䕃補右班殿直景祐中登進士
乙科改授奉禮郎四遷太常博士累太常少卿神宗即
位遷光禄卿特拜祕書監賜三品服加直龍圗閣進集
賢院學士元豐官制易中大夫今上即位遷太中大夫
以通議大夫致仕公初為武爵非其所好力學中第乃
仕知真定府真定縣通判劒州成徳軍邢州石州知慶
成軍衢唐滄潞蔡廬郢七州提㸃陜西河東兩路刑獄
判尚書司封太常寺提舉萬夀觀最後守郢求閒局再
[043-6a]
提舉崇福宫遂請老公在成徳永寧軍雲翼兵謀作亂
公密知之以白主帥主帥委公平其事人遂以安先是
保州軍亂掠公私金帛萬計檄公往受而復散之皆得
均一以其事聞朝廷旌賞焉慶成地狹民困於役殆無
虚嵗多破産者公言於朝十減六七民力遂寛城東嵗
被水患募民築堤禦之軍城獲安衢民好巫鬼毛氏柴
氏二十餘家世畜蠱毒有小忿即毒之每閏嵗殺人尤
多公命擒捕伏辜者數人蠱毒遂絶饒州有寃獄更累
[043-6b]
守不能決公奉制推鞫不數旬而辦人皆服之婺州民
相率詣轉運使請徙公易其守唐州土曠民寡嵗入至
薄公以治平元年至郡取圖籍考之自唐乾元時領縣
七户四萬二千六百四十有四歴五代亂及本朝承平
今領縣四户六千一百五十有五公相其川原曰是皆
沃壤可闢而人力不至與棄之無異募兩河饑民計口
與田比公罷歸増民萬一千三百八十户給田三萬一
千三百二十八頃而山林榛莽之地皆為良田嵗益税
[043-7a]
二萬二千二百五十七作陂堰四十有四詔書奨之曰
召杜南陽世稱循吏其亡久矣朕尚思之卿招懐饑流
墾闢荒梗繕修陂堨績效具昭前人之良何以逺此公
再治唐凡五嵗與前守趙尚寛皆䝉褒賞天子諭執政
曰尚寛等在唐闢土疏水招輯民戶殆無曠土已有成
效宜宣布治狀加職以勸天下公自直龍圖閣至集賢
院學士皆朝廷嘉其墾闢之功也中人程昉以帶御器
械領都水外監丞奏請於滄州境開西流河口引水河
[043-7b]
卣州城西入北流河灌三塘洎公時守滄州執政先以
書抵公意其協力公以謂大河廹州城嵗増隄防猶恐
奔溢不可妄引不從昉議然昉卒開西流河費工鉅萬
而功亦不成昉方以貴近用事執政者主之公力排其
説後昉數以事捃公而卒不能得公上言二府大臣或
僦舍委巷散處京城間有第宅亦公私非便宜倣前代
丞相府於端門前列置大第俾執政居之又言仁宗時
兗國公主下嫁一第之費緍錢數十萬它物稱是臣聞
[043-8a]
禁中今有大長主長主凡五人若皆以兗國為比則其
費無極乞講求前代及祖宗時典故取中制為定式俾
有司守之又言國家置提㸃刑獄司蓋欲平反獄訟使
民不寃自罷武臣以来多止一員兼河渠農政常平盗
賊兵甲而刑書繁多省閲不給若委之吏則為大弊請
逐路置檢法官以専平讞疏駁又言漢有雲臺唐有凌
煙閣皆圖功臣祖宗有天下以来文武之臣有大功者
不為少而繪像之制未聞宜於禁中建閣圖寫命詞臣
[043-8b]
為贊事多見施行公雖歴顯仕家無餘貲退居襄陽元
祐七年冬十月戊寅以疾終享年八十有四有白雲集
十巻雜文十巻奏議五巻刀筆二十巻事類書抄一百
巻娶某氏封闕/ 郡君三子曰興嗣未仕曰興仁闕/
副使皆先公卒曰興禮北京畱守推官一女適進士李
齊孫五人傳正三班借職傳式傳行皆郊社齋郎傳慶
傳道未仕孫女六人公歴内外官幾六十年天資强力
無一日少懈為人剛嚴内實平恕所居皆有善政吏民
[043-9a]
紀之衢唐二郡民為立生祠云八年九月丙申𦵏襄州
襄陽縣順徳保檀溪之隂夫人某氏祔余從祖父奉議
郎嘗為公掾屬公深知之公既殁其孤因奉議以狀求
銘於太史氏余不得辭銘曰
余觀熈寧中天子方留意民事興農田水利遣使者四
出冠葢相望當此之時士大夫爭言功利然考其實未
能如所言也唯髙公自治平中孜孜民政招懐流亡戶
口歲増發於誠心勞来不怠與夫希世而為之者異矣
[043-9b]
故詔書最先褒賞數進職秩以風天下之吏比之召杜
豈虚乎哉嗚呼髙公施實徳於民而見知於人主生有
顯榮没有遺愛名垂後世為宋循吏凛凛古人之風烈

   長夀縣太君聶氏墓誌銘
夫人聶氏其先太原人曾祖遵美贈大理評事徙居陳
祖詠右補闕贈尚書刑部員外郎父震太常博士祕閣
校理母吕氏永樂縣君校理以徳行文學名一世生五
[043-10a]
女皆適士大夫之賢者夫人其季也年十七歸郝氏郝
公諱戭蔡人也夫人之歸諸姊之夫皆已官逹郝公家
世清白篤行若節夫人安於淡泊若將終身郝公晩登
進士第為通山令年五十以父耋老上書辭禄守太子
中允致仕請䕃授父官未及命而丁憂居喪毁瘠負土
起墳廬墓三年乃還家詔賜粟帛大臣交薦朝廷累降
告命起之郝公志不可奪所親或勸夫人公方年踰知
命盍勉以仕乎夫人曰吾不徳無以助君子矧敢强其
[043-10b]
所不欲以累其髙哉郝公終辭不受由是得贈父大理
寺丞母斛斯氏繼母顧氏冉氏田氏皆追封縣太君夫
人事舅歴事皇姑前後如一皆以孝聞聚族衆多接之
禮意得宜郝公三妹在室夫人愛養過於已子夫族有
甚貧者日周其急斥奩具以繼之嘗飭家人曰事能忍
則何所不利至於妾御亦不加以聲色中外未嘗有間
言教諸子涖官守法廉慎平恕勿為苛察故諸子從政
所居稱治所去見思夫人從夫封長安縣君以長子升
[043-11a]
朝進封長夀縣太君元祐八年九月戊戌終於河南府
福昌縣季子之官舍享年七十有九四子皆力學長闢
之及進士第累官左朝奉郎大宗正丞闡之右宣徳郎
知汝州郟城縣事皆先卒問之河南府永安主簿閲之
鄉舉經明行修為福昌尉二女長適進士董詵早卒次
適鄉貢進士李祐孫男女二十九人曾孫一人夫人之
没福昌吏民往往聚哭盡哀喪歸蔡過郟城次子舊治
邑人輟耕罷市弔酹而哭皆曰此善教其子者也夫人
[043-11b]
不出閨闥而仁心所感如此其年十一月甲申祔於西
平縣明化鄉徳化里郝公之墓初夫人伯姊嫁天章閣
待制司馬公池是生太師温國文正公夫人既葬季氏
以左朝請郎元某之狀来請曰先君之葬文正公銘其
墓惟吾母之行不可以隠晦不聞願為之銘余諾而銘

惟古君子必有賢配敬修於家由内及外猗歟郝公孝
感神明實惟夫人輔以至誠克成其夫又訓其子立朝
[043-12a]
居官是有是似天錫之報夀考令終子孫振振不墜素
風黔婁之妻孟氏之母夷考夫人無愧于古
   集賢院學士知潞州朱公墓誌銘
公諱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師人曾祖琪贈衛尉少卿妣
寗氏安陵縣太君祖文郁尚書主客郎中贈工部尚書
妣孔氏河南郡太君髙氏許昌郡太君考景光禄卿贈
太尉妣宗氏崇國太夫人李氏㑹昌縣太君公太尉長
子幼好學十嵗能屬文賦詩有警句尚書拊其背曰大
[043-12b]
吾門者汝也得任子恩辭以與其弟尚書益竒之嘉祐
二年登進士第調萬年主簿數假邑事邑人謂之明鏡
時程伯淳主鄠縣簿張山甫主武功簿與公皆以才名
稱闗中號為三傑遷臨晉令以太尉疾解官侍養太師
文潞公舉公應制科㑹仁宗登遐罷試丁李夫人憂服
除為虢略令又丁太尉憂終喪為修武令邑有牧地民
久侵冒轉易皆為税籍朝廷遣使案畝加租總四萬餘
石公爭之得減萬餘石修武廢為鎮民以為不便公力
[043-13a]
爭不能得察訪官欲奏留公領鎮事公辭之改垣曲令
他邑斂青苖錢類以嚴督取辦公不笞一人而輸以時
足代還改著作佐郎今范丞相帥慶州辟簽書判官樞
臣薦公得召對神宗問所治何經公對以少從孫復受
春秋又問中外有所聞乎公對曰陛下即位以来更張
法度臣下行之或非聖意故有便有不便誠能去其不
便則天下均被福矣用上殿恩得簽事河陽判官今吕
丞相守長安辟簽書判官朝廷伐西夏五路出師雍為
[043-13b]
都㑹事多倚公以辦調發有非朝廷意而急於期㑹者
公每執白不從部使者怒宣言將加以乏軍興罪公請
督治嶽祠以避之亦賴吕公力䕶獲免官制行改奉議
郎代還簽書湖州判官遷承議郎今上即位遷朝奉郎
賜五品服神宗山陵韓獻肅公守洛奏公勾當山陵事
事以時集洛人不知有大役用司馬文正公薦召為左
正言首以辨大臣忠邪為言又請天子燕閒與儒臣講
習罷提舉常平司官不散青苗錢廣儲蓄備水旱太學
[043-14a]
置明師以養人材論奏無虚日多所薦逹人無知者太
皇太后嘉公正直問公民已蘇息未愛民當如赤子朝
廷自非臺諫公正執政得人一人耳目何由盡天下事
又諭公薦賢不當避親避親則有遺賢朝政闕失當安
心言之勿畏避公自以遇二聖之知夙夜竭力知無不
言時進退大臣損益政事公密勿啓沃多見施行遷左
司諌請罷遣使髙麗褒崇先聖增錫土田别異世襲論
急務十事一議官制二罷保甲三糾合宗室四省浮費
[043-14b]
五罷京師倉法六汰冗官七議河患八慎數易吏以省
送迎九懲獄官慘酷十禁淫祠河北饑遣公賑濟大發
倉廪所全活甚衆改左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除侍御
史議明堂請天神悉從祀諸陵薦新復祖宗之舊西戎
疆場不可許以城寨拜右諫議大夫賜三品服請召講
官便殿訪以治道是歲旱論救災十事遷給事中有詔
幸後苑賞花釣魚燕羣臣㑹春寒公請罷燕以祗天戒
其夏日食上疏論修徳應變乞戒諸州讞獄毋得為疑
[043-15a]
似之言以論事求補外除集賢殿修撰知亳州數月復
召為給事中劉丞相罷政守鄆公封還麻制坐落職復
知亳州嵗餘復修撰知潞州遷集賢院學士紹聖元年
三月辛丑晦以疾終于官年五十有八公天性純孝居
太尉喪廬墓側三年事叔父盡其道教諸弟以友愛上
下惇睦靡有間言為人端厚方重望之可畏即之謙恭
虚已常若不足修身治家居官立朝與朋友交一以至
誠再守亳亳人懐其徳為之立祠亳大饑公開倉賑濟
[043-15b]
量口給粟五月而止民無菜色在潞以鄰境荒歉流民
至者相踵公勞来安定日為食以食之一日食饑者至
暮不暇食遂感疾猶强視事未終前二日親禱雨拜不
能興憂民之心瞑而後已初受學於安定胡先生告以
為學之本主於忠信公終身力行之後又從程伯淳正
叔二先生於洛陽其所聞以致知格物為進道之門正
心誠意為入徳之方公服行之造次不忘見善勇若賁
育唯恐不及見不善如避水火嘗謂百世以俟聖人而
[043-16a]
不惑者唯孔孟為然故力排異端以扶聖道家資素厚
所取甚薄仕至朝列猶糲食不足後歴清顯其自奉如
故時娶王氏衛尉寺丞恕之女封夀仁縣君子男三人
純之假承務郎二早夭四女長適洛陽尉范鎬次適三
班奉職時操先公卒次適河中府教授程頴次許嫁假
承務郎王康民孫男二人完假承務郎宏幼有諫疏文
集若干巻其年五月壬寅葬河南偃師祁村北原先塋
之次弟左朝奉大夫光逢與孤純之請銘余昔友公于
[043-16b]
洛又為僚于左省公余之所畏也銘其可辭銘曰
嗚呼公掞誠明篤實行直而方居則慎獨靡有作輟道
學之强正色於朝見義能勇志氣之剛我思古人庶見
来者今也則亡其名在人其事在史愈久而光祁村之
原前洛後邙永固其藏
 
 
 范太史集巻四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