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范太史集 > 范太史集 卷十七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范太史集巻十七    宋 范祖禹 撰
  奏議
   乞罷囘河劄子元祐五年十月五日/
臣竊聞巳有㫖除臣試給事中臣䝉陛下擢任言職未
有毫分禆補今遽䝉遷擢實懐愧懼雖捐軀隕首無以
上報然臣有愚懇不敢不陳臣自九月以來聞朝廷復
置修河司實見人情訩訩不安皆言囘河不便臣因經
[017-1b]
筵每與傅堯俞相見講求利害皆以為此事至大不可
不言至二十八日臣方進入文字今纔數日聞堯俞改
授吏部尚書臣除左省之職臣非不知給事中職髙而
責輕諫議大夫班下而責重人情誰不以升進為榮以
免憂責為喜然臣竊以囘河之役最為當今大患又聞
差使臣五十九員往五十九州剗刷差兵赴役又差内
臣大使臣四員團結興發次第如此天下豈不騷動且
河北百姓未嘗吿訴乞朝廷囘河而無故興此大役逆
[017-2a]
天地之埋易山川之位以國財民命填無窮之壑而取
不測之憂此實安危所繫臣豈敢不力争夫河不可囘
臣論之已詳朝廷若以臣言為然即乞罷囘河之役以
免河北將來倒垂之急息數十州困擾之患臣願以一
身救數路生民之命雖死無憾若河不可不囘以臣言
為不然則當顯行黜責不當却得優遷此乃執政大臣
欲以美職塞臣等之口使人貪利而不言耳朝廷若使
執政得以官職誘人則畏威者無不鉗口貪利者亦皆
[017-2b]
結舌天下利害之實人主何由得知此非陛下之福也
恭惟大皇太后陛下方垂簾聽斷皇帝陛下未親政事
正當明目逹聰之時而大臣乃以陛下官爵為蔽言之
具臣雖至愚所不敢當臣若黽勉就職是與執政同為
欺君若陛下一日覺悟以臣為如何人也伏望陛下詰
問大臣臣所引先帝詔書可用與不可用陛下昨降罷
修河司指揮可行與不可行今來復置修河司是與不
是中外人言便與不便然後考核臣言之是非若臣言
[017-3a]
是乞賜施行若臣言非乞加黜責免至叨冒恩命再三
辭避煩瀆天聽臣無任懇激之至取進止
   又乞罷囘河劄子七日/
臣聞周靈王之時榖洛鬬将毁王宫太子晉諫以為不
可夫榖洛二水小川也王宫天子所居也小川水鬬而
妨王宫太子晉猶深陳禍福之戒言川不可壅壅必有
禍以其違天地之性也今大河豈榖洛之比又無王宫
之害以何理而欲塞之也六國之時鄰敵相傾則勸人
[017-3b]
以動衆役民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疲之無令東伐乃使
水工鄭國為間以説秦令鑿涇水為渠溉田夫以一渠
猶能疲秦使無東伐今囘河之役不知幾渠而自困民
力自竭國用又多殺人命有不可勝言之害此乃西北
二虜所幸也是以臣與傅堯俞極言論列實以河北數
路生民休戚國家安危朝廷輕重所繫天地血脈巳北
向九年必非人力所能遏絶今之河流方稍復大禹舊
迹入界河趨海初無壅底萬壑所聚其來逺大必無可
[017-4a]
囘之理自古亦無容易塞河之事欲望陛下與執政大
臣考臣等言之是非若臣等所言為是即乞以數路生
民為念以國家安危輕重為急速賜指揮停罷修河今
將大冬盛寒宜早降徳澤免生民飢凍死亡正李偉等
欺罔之罪如以臣等言為不然方册中語皆不可信而
河有必囘之理不扵他處決溢為州縣大患不至苦虐
數路兵民力役以致逃亡起為羣盜及不至火急收買
數千萬物料致非時斬伐林木殘害天地之所生科擾
[017-4b]
州縣鄉村坊郭人民鞭笞枷錮星火督責致百姓驚搔
流離之苦又免枉費國家不貲之計以致公私匱乏倉
庫空竭内則姦狡窺伺别致生事外則四夷傳聞萌心
作過但令大臣保得必無上件數事囘河必有成功則
臣言顯為謬妄豈可但隱忍而巳須當正臣等所言不
當之罪黜責以勵後來乃可以示朝廷典法今不試驗
臣等所言是否以救朝廷過舉而章奏纔下未及累日
即䝉優加美遷臣不知大臣此謀為國耶為身耶若為
[017-5a]
國則當公天下之言盡河事之利害不當以官職姑息
使人不言若為身則是唯欲人之同巳而不欲人之異
巳豈唯國事不當如此為大臣身計亦未為得也人臣
官愈進則當憂國愈深寵益加則當愛君愈切臣若聞
命遂緘嘿不言不唯臣心實有所愧有識之士必指臣
為貪利無恥忘國不忠之人伏望聖慈宣問大臣等所
言回河是否如上所陳數件事理必有必無别白是非
明辨可否使如臣輩不得緘嘿取進止
[017-5b]
  貼黄昨開第三第四鋪而第七鋪潰決已非人意
  所料恐將來閉塞必有不測之患
   乞罷河役狀十一月六日/
臣所領工房伏見朝廷應副修河司所司如支河隂汜
水等處綱米五萬石及差裝卸兵士二千人洛口䧺武
埽鍬手各三百人支在京箔塲蘆蕟四萬領修役兵營
寨之類日有行下文字臣昨為諫官極論回河不便未
䝉施行今河役不息功費漸大恐修河司須索不止扵
[017-6a]
此朝廷若不罷河役則無不應副之理門下亦無由不
行下臣稽之扵古考之扵今質之中外人言竊謂此功
必不可成恐雖應副枉費國財民力有害無利謹具所
聞見回河不便畫一如後
 一水性趨下自祖宗以來河決以次向西此則地勢
  東髙西下其理不疑商胡故道已行三十餘年隄
  防日増如築垣居水淤填積乆其地必髙此不待
  見而可知今北流千餘里欲使復為平陸故道千
[017-6b]
  餘里欲使復為洪流恐非人力之所能也
 一四瀆者天地所以節宣其氣如人之血脈不可壅
  遏今北流巳九年豈非天意有定就不趨海乃是
  地形順便今來回河上違天意下逆地理騷動數
  路幾半天下枉害兵民性命空竭公私財力投之
  洪流不知紀極非徒無益更取患害
   巳上是河不可回之理
 一北流水行地中已是見成河道只須修立隄防便
[017-7a]
  為永乆之利若歲歲増修一尺一寸皆是所得不
  為枉費東流已廢九年聞故隄穿穴一萬餘處陵
  谷遷變況於埽岸人力所為今若修完便同創置
  恐非人功國力所能供億譬如朽爛水槽多年不
  使一旦盛水豈不疎漏況水之性必不捨下就髙
  設使能以人力蹙向故道必為大患
 一北流毎年不免決溢自是隄防未理水政不修埽
  岸怯薄全無備禦當夏秋之際小川猶漲自古未
[017-7b]
  有無患之河豈可因漲水噎凌決潰便欲全河回
  改設使能回向東不知可保無決溢之患否
 一南宫上下埽連年決潰皆緣隄岸卑薄深冬噎凌
  衝破臣不知去冬以來曽與不曽増葺隄防如其
  不然則今冬噎凌之際豈可保其無虞訪聞北流
  西隄自信都以南三百里許一例卑薄昨南宫埽
  止髙二尺濶五尺瀕河長老無不寒心又官中累
  年不調春夫埽岸使臣皆有免責罰指揮河清兵
[017-8a]
  士為修河司諸處抽使所存無幾水政如此豈得
  為河不為患及有決潰則歸咎北流便欲回河豈
  為實論
 一議者謂北流横絶御河失漕運之利及西山諸水
  壅蹙為患且大河向北自可漕運何必御河西山
  諸水自上古以來有之非獨今日大禹舊迹循西
  山而行與今北流正相符合西山諸水入河無疑
  但築隄防空留西山水道使之入河何為不可
[017-8b]
 一李偉元奏欲以閉宗城決口及遷深州之費回奪
  大河夫宗城決口雖大必不至費一千八百萬物
  料竊意元初檢計官故作情弊大數檢計意欲朝
  廷見其費大不若用以回河然後李偉却索此數
  自謂能了朝廷若遣可信之人别行檢計的確合
  用物料當見欺㒺且塞全河與宗城一決口大小
  不同可坐而知臣竊計一千八百萬物料塞宗城
  則必多塞北流則不足李偉必是且索此數將來
[017-9a]
  一千八百萬必了不得朝廷既已興工不可中輟
  必須接續應副大抵興事之人無不如此范子淵
  武濟之役巳用此計及至敗事又無窮須索朝廷
  知其不可方罷而子淵猶以此藉口歸過朝廷以
  為不應副非是功不成今李偉與子淵正同而河
  役浩大又非武濟之比奈何信偉此言
 一熈寧初巳議移深州至今不能移者人情重遷故
  也今欲回河雖免深州之患而不顧北京可乎昨
[017-9b]
  沙河第七鋪潰決已逼北京可為寒心今欲移一
  深州二十年猶不能也況北京之大豈比深州將
  來河不可測萬一北京被患如何可移
 一李偉稱北流破放省税近一百萬臣以為此是隄
  防未理水政不修今若理隄防修水政則河不決
  溢不占民田河灘可耕省税可復而又東流故道
  多為膏壤彌數百里皆出省税今為失税而欲回
  河不知先費用幾百料税
[017-10a]
 一閉塞北流蹙水既髙則上流必深諸處隄埽豈可
  不慮大抵河患常出入人意外如昨來開第三第
  四而第七鋪決將來閉合未知為患所在豈可保
  上流諸埽必無決溢
 一昨吳安持奏第七鋪危急調過急夫七千人而役
  兵不在其數用梢芟一百餘萬聞其實數不止扵
  此下七緷埽皆被吹墊勢如漏巵經二十日用功
  終扵棄捨任其決潰此乃救䕶積年壯隄上一決
[017-10b]
  口猶不能為力而況兩㟁漸進馬頭扵急流巨浪
  中旋下梢草客土欲合龍門此必不可為明矣
 一北流雖有決溢乃是天災非人所為瀕河之民雖
  被水害然亦有填淤肥羙及漁採之利不聞失業
  愁苦之嘆今回河向東若有潰決乃是引河水以
  灌注州縣百姓豈得不歸怨扵朝廷譬如天火人
  火天火自是災孽人火必有歸咎且自古未有無
  患之河利多害少即不須改作今北流實有大利
[017-11a]
  豈可以有小害便妨大計
 一塘濼淤淺非因河決所致熈寧中先帝以塘水多
  堙廢嘗遣監司以廵歴為名案行檢視此乃積年
  不修然先帝亦未遑疏濬也且朝廷與契丹通好
  幾及百年豈是塘水能限敵兵乃朝廷恩信深結
  其心毎歲饋遺金帛敵貪厚利所以不動若其棄
  好背盟何路不可入冦豈塘濼所能捍禦朝廷亦
  何嘗恃此以為險固
[017-11b]
 一河入界河幾二百里乃入海此最為天險實中國
  大利議者曽不計此乃憂河入北界若入北界當
  扵初決時一直北注不應却東入海又西隄屢決
  水還北流此可知向北地形髙仰設使河入北界
  乃是契丹之災況必無此理
 一竊聞欲用沙囊以合龍門自古唯韓信用沙囊壅
  濉水以敗楚兵未聞大河可用沙囊壅合此與范
  子淵用鐵龍爪濬河無異河水所向土山亦摧豈
[017-12a]
  有布袋盛沙土可禦洪流也
 一臣見傅堯俞言有人自河北來言北京地無横草
  石炭非常踊貴此乃九月中所聞未知今更如何
  聞往年六塔河役民間費錢五百文方了納梢草
  一束審如此則生靈何辜朝廷聞之豈得不動心
  也
 一近依修河司所請降朝㫖下河北轉運司并修河
  司曉諭州縣民户向去别無科配物料臣竊恐此
[017-12b]
  止是空文物料不出扵民何從而得興動大役豈
  有不騷擾者但恐朝廷雖降此指揮民間困苦亦
  無由盡知如役兵死未免只作逃亡申報民夫死
  則官中更不知數此尤可哀憫也
 一修東流故道是一大役閉塞北流又一大役此二
  大役其害已不可勝言非民力所能堪今西戎未
  欵服萬一更有邉事將何以枝梧
 一天聖初朝廷遣参知政事魯宗道往滑州相度塞
[017-13a]
  河口功料其後欲塞商河亦下學士院集兩省臺
  議官議先朝慎重河事如此今倚仗一李偉即興
  舉大事臣前上言士大夫言不可塞者十有九今
  采扵中外之論無小無大皆言不可非止十有九
  而已自古未有違衆作事而能成功者也
 一修河司奏打量第四鋪已下至孫村口大河水靣
  即目髙如孫村口二丈五尺九寸者臣聞前年顧
  臨謝卿材王孝先唐義問陳祐之張景先等衆官
[017-13b]
  講議躬親相視據孫勍等開㙭井筒衆定得有二
  丈一尺有餘取引不過難以還復故道後來再遣
  使案視與前所驗無異今修河司所奏巳是河水
  伏槽之時猶髙二丈五尺已上則昨來夏秋之際
  漲水必更倍髙何以回奪不過且京師去北京不
  逺河水深淺地形髙下皆可案驗而二年之間前
  後所定如此不同豈可不考核虚實坐受欺㒺就
  使孫村口實為低下要是東行故道大勢已髙流
[017-14a]
  河不快所以就下昔漢成帝時河決平原遣王延
  世塞之杜欽説大將軍王鳳言延世前受楊焉術
  以塞河而蔽匿不言不若遣焉與延世雜作延世
  與焉必相破壊深論便宜更相難極足以分别是
  非擇其善者而從之鳳如欽言奏遣焉等作治六
  月乃成古者欲舉大事故欲人為異同反覆詰難
  至扵窮極然後利害可見朝廷擇而從之昨謝卿
  材以議不合先罷范子奇至河北纔兩月又以異
[017-14b]
  議罷而専信李偉偏説此中外所以未服也
 一臣案歐陽修言慶歴中横壠之水自下流先淤是
  時修為河北轉運使海口巳淤一百四十餘里其
  後下流既梗乃扵商胡口決據此則先是上流不
  快上流乃決小吳之決恐亦無異商胡今修河司
  専閉塞北流而不管故道可行與不可行海口快
  與不快若海口出泄不快將如之何今只打量孫
  村口髙下便望成功亦恐利害未盡
[017-15a]
 一李偉稱北流河道動濶三五十里至七八十里然
  大河行流謂之一一迭豈能必使之攤平徧滿
  故每𦂳溜走移或東或西所向即決葢無隄防扼
  束之弊者臣觀古人唯不欲與水争地故逺為隄
  防使㳺波寛緩而不廹正以隄防扼束為水之害
  則多決溢若兩隄相去數十里其河自有中流豈
  有攤平徧滿之理水退則人皆種麥比及水至麥
  巳倍收且先帝宣諭唯欲遷州縣以避水而李偉
[017-15b]
  乃欲以隄防束水不唯極非先帝聖意亦正與古
  人治河相反
   巳上是河不可回及不須回之事
右臣竊以論議之臣止言其理至扵知河事者則言其
事今其理巳極為不可而其事又如前之所陳先帝所
謂以道治水者言其理而已至扵以人事治水乃後世
之弊先帝之所不取也昔堯知鯀不可使治水然而四
岳請試鯀者豈固欲違堯意而害天下哉葢當時治水
[017-16a]
之人未有以易鯀而鯀必執其説以為水可堙塞而治
故也仁宗時李仲昌欲塞商胡復横壠歐陽修極言不
可執政不聽修而聽仲昌仲昌終以敗事得罪以仁宗
之明豈不知修可信而仲昌功必無成然而用仲昌者
亦堯試鯀之意也熈寧初張鞏宋昌言欲塞二股河北
流神宗遣司馬光等往案視光亦極言不可而鞏等急
扵有功纔塞而復決汎濫大名恩徳滄永静五州軍之
境以神宗之明豈不知光可信而鞏等功必無成然而
[017-16b]
用鞏等者亦堯試鯀之意也夫前事不逺後事之師方
今四方無虞西北宴然年穀稍稔民力稍紓若更休養
數年庶幾有太平之望唯息河役則中外無復一事豈
可試一李偉必待如鯀及仲昌而後止也臣考之方册
自古壅塞川瀆必有禍敗共工隳髙堙卑以致滅亡鯀
堙洪水上帝震怒績用弗成殛扵羽山周靈王欲壅榖
洛太子晉深陳禍福以共鯀為戒梁武帝伐魏作浮山
堰壅淮水以灌夀陽窮竭境内之力以争一州四月堰
[017-17a]
成而九月堰壊緣淮城戍村落十餘萬口皆漂入海怨
毒盈扵逺邇古今以為無道今塞北流與堰淮何異且
梁武以灌敵國今乃自困吾民而河之大又不比淮以
此較之尤為不可凡論河役正如邉事搢紳之儒則言
和戎介胄之士則言征伐今問儒者必欲息民若問水
官必欲興事欲塞河者是用兵之說也欲不塞者是息
兵之説也彼水官之欲興役如將士但知攻戰而已朝
廷豈可不審擇利害而興天下大役止以為此輩進身
[017-17b]
之資臣今雖無言責而有官守職在出納通逹上下之
情聞見如此不敢不言伏望陛下與大臣平章若審如
衆論有害無利即乞早罷河役以幸天下以福生民其
修河司兵夫物料可就用修塞諸處決口委外都水使
者漸理北流隄防如此則數路人心必安此乃管仲相
齊桓公轉禍為福之計也臣言狂愚伏乞少賜裁擇
 
 范太史集巻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