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無爲集 > 無為集 卷十五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無為集巻十五     宋 楊傑 撰
  奏議
   奏請四皇后廟升祔狀
右臣先曽上言伏為皇后廟四室第一室孝惠皇后賀
氏第二室孝章皇后宋氏第三室淑德皇后尹氏第四
室章懷皇后潘氏孝惠皇后太祖首納之后也淑徳皇
后太宗首納之后也章懷皇后真宗首納之后也並遇
[015-1b]
初潛嬪於帝室正位乎内王化所基生享禮封後行追
冊孝章皇后在太祖之朝已母儀天下及太宗即位號
曰開寶皇后以上四后順德徽音見於彤史奉安别廟
薦享有常升祔之儀久而未講每遇禘祫則遷神主設
席於太廟本位帝主后主之次雖云合食其實異牢禮
意人情有所未盡或者以謂孝惠淑德章懷三后生無
尊稱没加盛禮難以升祔太廟臣謹按國朝㑹要禮閣
新編所載懿德皇后符氏開寶八年崩亦在太宗登極
[015-2a]
之前至太平興國三年方行追冊今已升祔太宗廟室
况又孝章皇后在太祖之朝已正中壼而母儀天下乎
伏請比用懿德皇后禮例升孝惠皇后孝章皇后祔於
太祖皇帝廟室升章懷皇后祔於真宗皇帝廟室所貴
嚴升配正始人倫推廣孝思風化天下奏入已久未䝉
付外施行今伏見慈聖光獻太皇太后上僊山陵有日
陛下以嫡孫號慕過哀外示易月之文而實遵三年之
制謂園陵有所謙抑故隆以因山謂諡法未足形容故
[015-2b]
増以四字權宜祥禫之服却而不御公卿羣臣表章七
上而始得瞻望更朝又表章五上然後勉從正殿之請
每降手詔發揚太皇太后仁聖功業莫不出於至誠感
動天地自載籍以來天子孝德未有過今日也將來九
虞禮畢則崇配於仁宗廟室臣愚不避誅殛再敢上凂
天聽伏乞陛下擴充不匱之心等而上之至於祖宗后
廟因慈聖光獻崇配之日升孝惠孝章淑德章懷四后
神主祔於太祖太宗真宗祏室斷天下之大疑正宗廟
[015-3a]
之大法以垂永久不勝至願其升祔昭穆准淳化元年
勑宜依舊懿德皇后在淑德皇后之上又咸平三年勑
孝章皇后宜在孝惠皇后之下又祥符五年勑禘祫之
日孝惠孝章淑德三皇后神主祔饗於太祖太宗本室
次於正室又祥符六年言者請以元德皇后神主升祔
在懿德皇后之上真宗詔曰載念尊親蓋惟極致在乎
陟降非敢措辭惟以祔廟之歲時用為合享之次序宜
恭以元德皇后神主祔於明德皇后之次至慶厯元
[015-3b]
年言者請以章懿皇后序於章穆章獻皇后之上仁宗
詔曰祗覽祥符之詔深原文考之㫖極意尊親之際重
形陟降之辭故以祔廟之歲時用為合享之次序義無
差别情無重輕恭依禮官所議奉章獻皇后章懿皇后
序於章穆之次是致慶厯祀儀凡行禘祫皇后廟神主
並設席於太廟本位帝主后主之次永萬世不易之典
也如䝉允臣所請其升祔昭穆即乞依三朝詔㫖及慶
厯祀儀熈寧祀儀施行謹具奏聞伏候勑㫖
[015-4a]
   禘祫合正位序議
右本院先准中書劄子奉聖㫖修定太廟祀儀續准近
制奉僖祖為太廟始祖所有禘祫神主合正位序檢㑹
禘祫舊儀於殿室外設昭穆之位僖祖翼祖太祖太宗
仁宗及諸室后主共十四位俱南嚮順祖宣祖真宗英
宗及諸室后主共十位俱北嚮所有禮樂之器多陳設
於堂之上下而皆在北嚮神主之後質之典禮參以人
情竊恐未順謹按禮記周禮經傳及爾雅通典禘祫志
[015-4b]
三禮義宗所載禘祫昭穆蓋有室中堂上之别古者宗
廟異宫各有堂室户近東祏主在西其在始祖后稷廟
室則后稷東向其為昭者皆南向其為穆者皆北向在
太祖文王廟室文王東向以率先王之穆穆皆北向在
太宗武王廟室則武王東向以率先王之昭昭皆南向
各就其室祼酌饋獻此所謂室中之位也及其迎之出
户射牲燔燎朝事朝踐則后稷文王武王皆南向先王
先公其為昭者皆西向其為穆者皆東向此所謂堂上
[015-5a]
之位也遇祫祭則先王先公合食於后稷之廟
   明堂配上帝議
謹按周禮掌次職曰王大旅上帝則張氈案祀五帝則
設大次小次又司服職曰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
祀五帝亦如之明上帝與五帝異矣則孝經所謂宗祀
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者非可兼五帝也考之易詩書
所稱上帝非一易曰先王作樂崇徳殷薦之上帝以配祖
考詩曰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又曰上帝是祗書曰以昭
[015-5b]
受上帝天其申命又曰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如此類
者豈可皆以五帝而言之自鄭氏之學興乃有六天之
説而事非經見至晉泰始初論者始以為非遂於明堂
惟設昊天上帝一坐而已唐顯慶禮亦止祀昊天上帝
於明堂今大饗在近議者猶以為上帝可以及五帝臣
等請如聖詔祀英宗皇帝於明堂惟以配上帝至誠精
禋以稱皇帝嚴父之意
   奏請罷文德殿常朝官狀
[015-6a]
儒林郎守秘書省著作佐郎充太常禮院主簿臣楊某
奏謹按周禮宰夫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
夫羣吏之位王眡治朝則太宰賛聽治又按禮記曰視
朝於内朝臣辨色始入内朝及路寢門之外朝羣臣治
事王者日於此以聽視之故亦謂之治朝也唐六典曰
凡京師文武職事九品以上聽每朔望朝參五品以上
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參謂之常
參官斯皆文武之有職事趨於朝天子御宣政或御紫
[015-6b]
宸以視朝聽治蓋沿周制也其無聽職事則無常參班
次故㑹要所載如本官不是常參官并憲官是攝者惟
聽於御史班中辭見乃知辭見之日即入朝自餘不入
朝矣今乘輿常日御紫宸或御埀拱見内朝之臣聽天
下之治遵用周唐故事無不協於典禮而其文德常朝
官考之載籍似未為得於周則非公卿大夫羣吏治事
者之比於唐則異京師文武職事之官竊聞其間多是
待次之人久在旅𤨏日趨闕廷勞乏可惻加之累歲以
[015-7a]
來常候宰臣奏事退赴押班或遇辰正牌上方得放班
近者伏聞德音令今後御史臺候垂拱殿坐即一面放
班中外相傳莫不稱頌嚮非陛下至仁盛德矜察㣲隱
何以及此以臣愚見其文德殿常朝官在京未有職事
於禮可免常參伏乞朝廷特與放罷或祗令赴朔望起
居其賀謝辭見及京司百官五日一赴起居者自依定
制如此則於周唐舊儀兩以為得臣雖賤愚備員禮局
有所聞見不敢不言謹具狀奏聞伏候勑㫖
[015-7b]
   上辛祈穀議
謹按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穀於上
帝注謂以上辛郊祭天也公羊曰郊用正月上辛注三
王之郊一用夏正言正月者春秋之制也正月歲首上
辛猶始新皆取其首先之意又穀梁曰我以十二月下
辛卜正月上辛又左氏曰啓蟄而郊注啓蟄夏正建寅
之月也陸淳曰啟蟄為建寅之月百蟄驚出爾略舉時
候非必取厯驚蟄之節也此蓋用正月上旬辛日以祈
[015-8a]
穀即不繫立春節氣之前後假令十二月中旬下旬立
春因擇辛而祈穀則是用中辛下辛即非元日之義本
部今參詳合依天禧元年勑㫖上辛不拘立春先後所
有王少卿所議及天禧以來太史所定上辛之日委得
允當太常所議立春後祈穀難以依從
   奏請太廟殿上鐘磬狀
右臣伏聞聲音之道與政通堂上之樂所以象宗廟朝
廷之治堂下之樂所以象萬物之治堂上堂下用樂雖
[015-8b]
殊八音克諧各不可闕其實一也今太廟之樂堂下具
八音萬物之治可謂周矣堂上之樂則闕鐘磬在宗廟
朝廷之治八音有所未備焉臣職在禮樂不敢不言謹
按禮曰鐘聲鏗鏗以立號詩曰既和且平依我磬聲是
知樂之號令自鐘聲而立樂之和平依乎磬聲則鐘磬
安可闕哉臣昨䝉睿㫖提轄修製朝㑹殿上玉磬曽於
去年具奏乞依虞書戛擊鳴球之義候玉磬成日先用
之於太廟殿上以稱陛下稽古奉先之志尋䝉付外未
[015-9a]
奉朝㫖施行今雖玉磬未成伏遇春陽發生之時太廟
孟享之日欲乞出自聖斷依古復用殿上鐘磬所貴發
揚至音號令衆樂以格祖考以致和平上自朝廷下及
萬物咸被福祐臣某不勝大願謹具狀奏聞伏候勑㫖
元豐八年正月二十五日
   堂上鐘磬議
一准中書劄子節文詳定郊廟禮文所詳定伏請每遇
親祠宗廟歌者在堂更不兼設鐘磬宫架在庭更不兼
[015-9b]
設琴瑟匏竹更不寘之於牀其郊壇上下之樂亦乞依
此正之有司攝事准此謹按虞書曰戛擊鳴球搏拊琴
瑟以詠此有虞堂上之樂也下管鼗鼔合止柷敔笙鏞
以間簫韶九成擊石拊石此有虞堂下之樂也正義曰
球為玉磬商頌云依我磬聲亦玉磬也大射禮鐘磬在
庭今鳴球於廟堂之上者按郊特牲云歌者在上貴人
聲也左傳曰歌鐘二肆則堂上有鐘明磬亦在堂上故
漢魏以來登歌皆有鐘磬燕禮無鐘磬者諸侯樂不備
[015-10a]
也是知堂上象朝廷之治堂下象萬物之治堂上堂下
八音各備而互見之不可闕也又按禮曰升歌清廟詩
序清廟祀文王此有周堂上之歌也大司樂路鼔路鼗
隂竹之管龍門之琴瑟九德之歌九㲈之舞於宗廟
之中奏之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此有周廟中
降神之樂也降神之樂既有獻以琴瑟則宫架内琴瑟
不可去矣所有祀郊及有司攝事伏乞壇殿之上依舊
設鐘磬其宫架下降神之樂亦乞依舊設琴瑟其匏竹
[015-10b]
不寘於牀即乞依禮文所奏請
   上言大樂七事
    一曰歌不永言聲不依永律不和聲
謹按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
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蓋歌以永詩之言五聲以依歌之
詠陽律陰吕以和其聲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克諧
無相奪倫然後神人以和也若夫歌不永言聲不依永
律不和聲八音不諧而更相奪則神人安得和哉且金
[015-11a]
聲舂容失之則重石聲温潤失之則輕土聲函胡失之
則下竹聲清越失之則高絲聲纎㣲失之則細革聲隆
大失之則洪匏聲叢聚失之則長木聲無餘失之則短
惟人禀中和之氣而有中和之聲足以權量八音使無
重輕高下洪細長短之失故古者升歌貴人聲八音律
吕皆以人聲歌為度以一聲歌一言言雖永不可以逾
其聲如大善曲肅肅藝祖一句以仲南/黄仲四聲歌之聲律最為和協今夫歌者或詠
一言而濫及數律如正安曲至神感神/夷黄一字兼四聲或章句已闋而
[015-11b]
樂聲未終如正安曲已終尚有黄/無夷夾大五聲之類兹所謂歌不永言也
伏請節裁煩聲以一聲歌一言遵用永言之法且詩言
人志詠以為歌五聲隨歌故曰依永律吕協奏故曰和
聲先儒云依人音而制樂託樂器以寫音樂本效人非
人效樂此之謂也今祭祀樂章並隨月律聲不依詠
以詠依聲律不和聲以聲和律非古制也伏請詳定使
樂以歌為本律必和聲也
    二曰八音不諧鐘磬簫闕四清聲事
[015-12a]
謹按虞書曰簫韶九成鳯凰來儀蓋虞樂之成以簫為
主也商頌曰既和且平依我磬聲葢商樂和平以磬為
依也周官鐘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葢周樂
合奏以金為首也是鐘磬簫者衆樂之所宗為聖帝明
王之所貴數十有六其所由來尚矣漢得古磬十六於
犍為郡鄭氏注周禮編鐘編磬及大周正樂三禮圖編
鐘編磬簫並以十六為數示天子之樂用八鐘磬簫倍
之以為十六矣且十二者律之本聲也四者律之應聲
[015-12b]
也本聲重濁應聲輕清本聲為君父應聲為臣子故其
四聲或曰清聲又曰子聲也自景祐中李照議樂以來
鐘磬簫始不用四聲是有本而無應有倡而無和者四
十餘年矣八音何從而諧耶今巢笙其管皆十有九以
十二管發律吕之本聲以七管為律吕之應聲用之已
久而聲至和協伏請參考古制依巢笙例用編鐘編磬
簫之四子聲以諧八音
    三曰金石奪倫事
[015-13a]
謹按大司樂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八音雖異其所
以應律則一也故樂奏一聲諸器皆以其聲應也既不
可以不及又不可以有餘八音克諧無相奪倫此之謂
也今大樂之作琴瑟塤篪笛簫笙管筝筑奏一聲則鎛
鐘特磬編鐘編磬連擊三聲戾於衆樂中聲最煩數而
掩壓衆器求其所謂無相奪倫不亦難哉伏請詳定大
樂其鎛鐘特磬編鐘編磬並依衆器節奏不可連擊三
聲所貴八音無相奪倫
[015-13b]
    四曰舞不象成
謹按樂記曰夫樂象成者也搃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
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又曰武
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
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天子是大武之
舞象周德之成矣國朝以謙德受禅郊廟之樂先奏文
舞次奏武舞其於武舞也容節六變一變象六師初舉
所向宜北矣二變象上黨克平所向宜北矣三變象維
[015-14a]
揚底定所向宜東南矣四變象荆湖來歸所向宜南矣
五變象卭蜀納欵所向宜西矣六變象兵還振旅所向
宜北而南矣今夫舞者非止發揚蹈厲進退俯仰不稱
成功盛德差失其所向而又文舞容節殊無法度故曰
舞不象成也伏乞考樂記象成之文詳定二舞容節及改
正所向以稱成功盛德
    五曰樂失節奏
謹按孔子語魯太師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
[015-14b]
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始作翕如也始作翕然如衆
羽之合從之純純如也節奏明白皦如也繹如其緒之
不窮也夫然後成今大樂之作聲不齊一節奏混殽往
來無叙曷聞所謂翕如純如皦如繹如者乎伏請稽考
孔子之言詳定大樂節奏
    六曰祭祀享無分樂之序
謹按大司樂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鐘
歌大吕舞雲門以祀天神乃奏太蔟歌應鐘舞咸池以
[015-15a]
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乃奏㽔賓
歌函鐘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則歌小吕舞大濩以
享先妣乃奏無射歌夾鐘舞大武以享先祖夫金石衆
作之謂奏詠以人聲之謂歌陽律必奏陰吕必歌陰陽
之合也順陰陽之合所以交神明致精意也今冬至祀
天不歌大吕夏至祭地不歌太蔟春享祖廟不奏無射
秋享后廟不歌小吕既不能奏律歌吕順陰陽之合以
格上神而又無專祀四望山川用樂之制則何以贊導
[015-15b]
宣發陰陽之氣而生成萬物哉故曰祭祀享無分樂之
序也伏請依周禮分樂之序以奉祠事
    七曰鄭聲亂雅
謹按孔子曰惡紫之奪朱惡鄭聲之亂雅樂然朱紫有
色而易别雅鄭無象而難知聖人懼其難知也故定律
吕中正之音以示萬世揚雄曰中正則雅多哇則鄭又
曰黄鐘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確乎鄭衛不能入也今雅
樂古器非不存也太常律吕非不備也而學士大夫置
[015-16a]
而不講考擊奏作委之賤工如之何不使雅鄭之雜耶
伏請審調太常鐘琯依典禮用十二律還宫均法令上
下曉知十二律音則鄭聲無由亂於雅也今著大樂十
二均圖一巻備載律吕宫調又各取本宫樂章一首附
於篇以圖考聲則雅鄭昭然别矣
 右元豐二年八月一日上言二日宣取大樂十二均
 圖并序上進至三年八月十五日中書門下進呈奉
 聖㫖送議樂劉几等據几等奏若依楊傑所請其大
[015-16b]
 樂律吕委得和諧伏候勑㫖九月十五日奉聖㫖依
 奏
   申明誣告官員罪犯
 具位臣楊本司近准淮南轉運司牒勘斷潤州百姓
 翟忠盛因分擘伯父翟日榮家財累經官司依公勘
 證其人輒更罔昧朝廷進狀指論官司干謗臺省行
 遣不當致煩朝㫖下淮南路勘鞫委不合再分伯父
 財産又檢㑹昨有秀州華亭縣户陸華經省部誣告
[015-17a]
 本縣知縣承議郎陶鎔取受捕魚人等銀錢僅千餘
 貫又有常州裴宗元止因爭理姓産於進狀誣毁本
 路轉運副使孫昌齡曽有干渉行遣不公其妄陳詞
 之人各巳引用赦恩原罪竊謂此風不宜滋長須至
 申請者
右臣勘㑹人户理訴公事已經州縣依公定勘結絶其
間却有頑狡之人隱匿情犯别經監司臺省或詣朝廷
陳狀事涉誣謗或稱所勘官員受贓請託行遣不公欲
[015-17b]
得信憑受理自知虛妄即多近大禮年分或於大寒盛
暑之際指望在京非次恩宥欲其幸免誣告之罪前後
興起大獄禁繫良民不少兼又被論之官未顯虛實若
稍涉嫌疑須當權移差遣或申奏朝廷令先罷職事伺
候辯對動經歲月方得了當其被告官員若果如所論
即係入已贓遇赦不該原免得罪非輕或雖無贓賄稍
涉用情亦當終身廢黜洎至勘證委無贓私其誣告之
人應得反坐之罪又却該赦全原遂致豪猾姦惡之人
[015-18a]
教唆鼓扇自謂得計官司易以摇動公然誣告無所畏
惮至有亷吏遭此謗毁逺近傳聞難以自明雖不獲罪
而陰䧟清議曖昧不申有傷風教臣今起請欲乞今後
應有詞訟指論當職官員取受錢物受人請囑行遣不
公等事約法合得免官除名不原赦之罪者如勘證得
委是誣告即下狀并借詞之人斷本罪外亦乞申取朝
廷指揮量情輕重編管刺配或遇赦宥亦乞特不以赦
原所貴狡獪頑惡之徒稍有畏惮不敢輒以虛詐干臺
[015-18b]
省誣罔監司州縣承勘官員謹録奏聞伏乞朝廷特賜
詳酌指揮下刑部立法施行
 
 
 
 
 
 無為集巻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