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無爲集 > 無為集 卷十三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無爲集巻十三     宋 楊傑 撰
  墓誌
   故劉之道狀元墓誌銘
之道諱輝信州鉛山人也少䘮父母耻家世湮汨慷慨
去鄉里卓然有自立之志從師學問八年有成一試冠
國胄再試冠天府士天下以是知名嘉祐四年春仁宗
皇帝試禮部貢士於崇政殿又擢之道爲第一先是皇
[013-1b]
祐至和間場屋文章以搜竒抉怪雕鏤相尚廬陵歐陽
公深所疾之及嘉祐二年知貢舉則力革其弊時之道
亦嘗被黜至是歐陽公預殿廷考校官得程文一篇更
相激賞以奏天子天子稱善迺啓其封即之道之所爲
也由是場屋傳誦辭格一變議者既推歐陽公有力於
斯文而又服之道能精敏於變也釋褐授大理評事簽
書河中府節度判官事迎侍祖夫人赴官夫人以生於
南方不習風土間或不懌之道曰迺某自立志在顯親
[013-2a]
不幸少失怙恃追養不迨尚幸祖母康寧得以承其志
今反志意不懌豈子孫之心也哉遽白府請解官侍親
府爲具奏詔移建康簽書節度判官事所以便其養也
未㡬改著作佐郎七年夫人卒之道號慕盡哀以適孫
自陳乞解官承重服時府尹龍圖王公贄重惜其去而
固留之之道固不從公即遣使者謂之道曰按著令凡
適孫爲祖父母承重者蓋其適子無同母弟以承其重
者也今君雖於祖父爲適孫而聞先君有同母二弟已
[013-2b]
自服䘮奈何遽以解官而承重服乎使者及門之道方
伏廬哀號徐扶杖而起謂使曰輝聞支子不祭祭必告
於宗子所以重正適而尊祖考也後雖未能盡蹈典禮
而䘮事敢不勉乎况國朝封爵令文諸王公侯伯子男
皆子孫承適者傳襲若無適子及有罪疾則立適孫無
適孫則立次適子之同母弟且貴賤雖殊正適之義則
一也豈有處貴者之後則封爵先於適孫在凶䘮之際
則重服止諸叔父耶爲我重謝龍圖公毋固留也公以
[013-3a]
其事奏朝廷朝廷下禮官議以爲然乃聽其去有國以
來適孫有諸叔而承重者自之道始也扶靈歸𦵏於鄉
里哀慕盡節州閭稱其孝㑹數世族人有貧而不能為
生者乃買田數百畝以聚之晨昏歲月饗給周足縣大
夫爲易其地名曰義榮社之道居䘮未嘗一造郡縣四
方士人從學者甚衆乃擇山溪勝處建舘舍以處之日
講誦乎其間縣大夫又名其館舍曰義榮齋皆所以厚
風俗也服除赴闕道繇真州以治平二年春三月十有
[013-3b]
三日感疾而卒享年三十有六祖諱某父諱某皆隱徳
不仕之道性和易接人必盡誠不尚矯飾士樂與之交
供備庫使白君文質以其子妻之男一人女三人皆幼
夏四月其季父自鉛山來當塗且曰吾家猶子與子有
年籍之契而校誠尤厚昔以先伯氏之銘託於子矣吾
家猶子亦嘗為濡須府君之銘矣今將卜某月某日𦵏
於義榮齋之右子其爲我銘之迺泣以再拜傑再拜以
泣曰敢不從命迺為銘曰
[013-4a]
琢玉為璧璧成而缺琢玉爲圭圭成而折厥寶至重不
獲其用嗚呼之道不得壽考
   故朝散郎致仕朱君墓誌銘
君諱定國字興仲姓朱氏其先成都人世仕偽蜀高祖
贇僉預吏選從曽祖某典宫門之禁随孟氏入皇朝終
京西轉運使自是族人東徙曽祖詢祖益皆自晦不仕
父杲故任孟州河陰縣令累贈銀青光禄大夫母傅氏
累封清河郡夫人銀青蚤世清河夫人挈諸孤寓無為
[013-4b]
郡之廬江君方八歲家貧借書讀兄弟自相傳授敦尚
節操不妄與人交慶厯二年中進士第授池州貴州主
簿以平反死獄遷饒州軍事判官時太守暗酷政出其
子官吏多憚之君曰公則從不公則不從何憚之有守
屢欲害君君方正自持終不能屈浮梁邑劇訟多吏貪
令弱部使者委君攝令事君至而鋤其姦境内稱治於
今稱之官滿當改秩銓吏曲為沮抑剡薦不如令君詣
銓長求直長固執如吏議且曰在官曷不多求薦君曰
[013-5a]
平生未嘗有所求必以爲不可則已乃調梓州觀察推
官改著作佐郎知廣德縣民有訴旱郡遣官按驗民乃
聚衆持梃千餘來覘勢若脅官吏太守戒捕盗官具甲
兵以衛之君曰愚民無知妄意蠲賦爾若過計張皇恐
因縁生事縣令請自行於是輕騎從者數人以往衆聞
乃潰去時按田官尚匿僧舍不敢出君擒首謀數輩送
郡黥𨽻之餘不問也人服其識境内有靈濟王祠江左
人欽事歲殺牛數百以祀之君至且戒止民未甚信父
[013-5b]
老告於廷曰神禍福影響苟易其牲何以逃咎君曰牛
者稼穡之資殺有常禁神以庇民為惠將䧟民有罪而
享其牲神必不然父老益懇懼君曰民欲殺牛而享不
聽者令也神之福宜歸民譴宜歸令必欲用牛當生致
於廟廷官為貿錢以備祠費父老欣然從命廣德不殺
牛以享神自君始也未及代丁清河憂服除改秘書丞
知廬州合肥縣神宗登極改太常博士賜五品服改尚
書屯田員外郎知六合縣時朝廷方興水利有建議開
[013-6a]
馬昌河通滁州者提舉官從之君以為壞民田廬甚衆
工費亦大而所為利無㡬固以為不可乃移君他局屢
委官覆視之不能變君議使者以君首沮所論數移他
局以困之君因請於朝願得管庫以便其私而他使者
知君奏留不行君嘆曰居可以仰禄而不知我者數見
困去可以逺害而知我者反見留吾命其窮哉直道以
利民殆不可為枉道以全身非我志也因請致其政而
歸時年六十有一齒髪未衰筋力猶壯士大夫高之元
[013-6b]
豐四年官制行改朝奉郎今上即位覃恩改朝散郎賜
三品服著令京朝官致仕歴任有勞績則以全俸寵之
公以貴池雪活之故可應格或勸君自陳君曰吾勤勞
事夙夜匪懈猶懼無以報廩禄之賜今竊半俸老田
里又得一子禄養恩已厚矣敢較其他乎竟不言以元
祐四年七月初一日終於私第之正寢享年七十有九
娶王氏封太原縣君子男三人長曰裒壽州壽春縣令
先公一年卒其二人皆早䘮女三人長適鄉貢進士建
[013-7a]
安張思次適通直郎延平葉唐懿次適陽武主簿太原
王嵤孫男三人長曰耆次曰某次曰某女孫二人尚幼
以是年九月乙酉𦵏於臨潜鄉申家山之西近先塋也
君質直信道篤於孝友所至以公亷稱言行莊重非義
者憚之至老手不釋巻凡論漢魏以下至國朝人物賢
愚忠佞言行之迹歴歴可聽尤好為詩喜愠悲憂一於
詩發之格尚平淡在編軸者數百首著歸田後録皆耳
目所接朝野可載事以備史氏之遺士大夫多傳之又
[013-7b]
取近世禍福之應其理可推者百餘事次之以警俗謂
之幽明雜警云君初與其兄巢門先生某及其弟秘書
丞某皆以文行清節著聞至致政時巢門先生尚康强
兄弟白首文酒相從於鄉里者二十年搢紳慕焉銘曰
賢哉興仲諒直自守篤學從仕材不命偶聽獄求生宜
其有後祠牛不烹利溥且久知止不辱勇於解綬浩歌
歸來兄弟耆壽燕樂田里益敦孝友道有通塞名也不

[013-8a]
   故桂州司法趙君墓誌銘
君諱隆字夷仲河南洛陽人曽祖考諱孚皇任殿中侍
御史贈太師中書令祖考諱安仁皇任御史中丞尚書
右丞兼宗正卿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魏國公諡文
定考諱温瑜皇任少府監贈吏部尚書家世以忠孝德
義相傳薦紳推以為法君葢尚書公之第三子也慶厯
元年用奏補太廟齋郎皇祐三年調江陵府户曹參軍
秩滿丁尚書公憂嘉祐四年再調曹州司法參軍治平
[013-8b]
元年移絳州稷山令未之官丁母賛皇郡太君李氏憂
四年以三司户部判官張徽舉監泗州在城清酒務熈
寧五年任婺州浦江令爲政明恕不務苛細邑人便之
時浙右大歉君賑恤有方而民頼其賜元豐元年以兄
大夫公領憲湖外疆境近於桂管迺調桂州司法參軍
二年十一月十二日無疾卒於官享年五十有五君幼
而聰敏長而好學其愷悌孝恭葢出天性内外親友無
不愛之平居宴然不妄喜愠家雖貧而亷於求官雖卑
[013-9a]
而恬於進人或勉之君曰富與貴人所欲也不有義命
歟議者稱之君雅愛篆學樂於吟咏然未嘗輙以示人
故知之者鮮嘗謂弟曰吾平生不敢為惡得免疾苦而
終幸矣後果如所言娶吳氏大理評事諒之女男五人
濤淳源淮濛舉進士濤淮皆先君而卒女三人長適進
士李峒次適進士劉載用一在室元豐四年冬十有一
月某日𦵏於洛陽龍門某原祔尚書公之塋禮也諸孤
託彭澤令張在述君行狀求予銘其墓予忝葭莩知君
[013-9b]
懿行為最詳義不得辭銘曰
孰不欲富吾亷於求孰不願進吾敏厥修有義有命誠
心所存吉士夷仲文定公孫
   故臨淮隱者贈大理評事杜君墓誌銘
某年月日臨淮隱者杜君卒有德而不自顯之謂隱孝
以事其親順以事其長正以率其家義以教其子惠以
及其鄉君所有之德也淮水之南淮山之北喬松脩竹
白雲寒泉君之隱居也既有是德而不自顯矣則朝廷
[013-10a]
曷得而官之以其子而顯也君諱某字某其先君卿在
唐為濠泗等州觀察使因家於臨淮後遂為臨淮人君
之曽祖某官諱某祖某官諱某父某官諱某皆積德行
義有聞於時君壽六十有二夫人朱氏賢和而孝能輔
成君子之徳贈某縣太君壽八十有六而終子二人曰
某曰昺昺舉明經中第清慎賢明為薦紳推重以太子
中舍辭知彭山而為金陵庾官所以便㐮事也嘉祐五
年得告歸以冬十月某日卜𦵏君及夫人於臨淮郡之
[013-10b]
某鄉某原且以銘誌見託不獲譲云銘曰
淮山峻極君德之積淮水湯湯君慶之長山水之間以
固以藏
   故鄒君墓誌銘
君諱澥字深之其先東魯人源深派逺後有徙居臨江
郡之新淦者大理評事諱顯曽祖考也府君諱衮祖考
也袁州助教諱夏考也信義相傳閭里以為令族君幼
業文長益精博為流輩所稱屢舉進士不為有司知既
[013-11a]
孤以至孝事其母晨夕不敢離左右一日謂人曰士不
可以不求進進而不為人所知命也安能捨予采衣之
樂而汲汲求知於人哉乃罷進取一志於養就所居之
西臨水面山為采真閣每侍親登覽燕集其上佳木繁
翠野芳幽芬煙雲巻舒魚鳥上下真得天下之至樂與
夫奔趨禄利汩没塵土不得朝夕在於親側者葢有間
矣平生介潔屛耳目玩好唯樂聚書力教諸子以大其
門熈寧元豐中天子興太學長育天下英才君敦遣其
[013-11b]
子以就教喜謂族人曰此吾兒亨進之時也及其子自
太學登第歸聞者莫不服其高識君謹厚寡言寛恕容
物未嘗矜已所能揚人之短親戚交舊賙給不匱人有
患難則力以濟之唯恐不逮鄉閭以長者稱之人有勸
多營田園以厚子孫計君曰田園之利孰若義之益耶
人以為摯論元祐元年正月一日感疾終於家享年六
十有八娶廖氏生男子三人曰洵仁洵武洵美皆舉進
士有學行洵武先登第任鄂州司户參軍女一人適鄉
[013-12a]
貢進士吳游宗廖氏亡繼室陳氏孫一人女孫二人尚
幼以某年月日𦵏於某鄉某里某山之原其子具書以
江夏謝令岐叙君行實自江東走介來京求予銘其墓
云銘曰
仕不可必退以修身孝以見志篤於事親詩禮之訓肅
雍閨門善積之慶以貽子孫
   故西頭供奉官監無為軍𣙜貨務兼兵馬監押
    郭君墓誌銘
[013-12b]
君諱元方字天益唐尚父汾陽王之後今為京師人曽
祖考諱彦欽謹厚有器量藝祖少時善遇之而有通財
之義及藝祖龍興故人多暴貴而獨隱遁不自耀特詔
起之後任慶州刺史𣙜鹽使逮事太宗防邊屢有功所
至稱治祖考諱勲補都使不樂仕宦老於家考諱坦知
寧州不禄贈大將軍妣劉氏封彭城郡太君繼母向氏
封鉅鹿郡太君君好學多能少而有立初舉進士未第
而將軍没於嶺外朝廷推恩補殿侍景祐中改三班借
[013-13a]
職董役河上有績效寶元中任蘄黄按轄馬遞及州界
巡檢權本州兵馬事屢獲强寇改奉職為制置使奏辟
監潭州船場權本州兵馬事本路使者舉充橋口水陸
都巡檢慶厯中蠻獠宼境荆湖南路安撫使選用君於
衡州耒陽山下分領援兵䇿應擒捕君靖深有謀上下
頼之及凱旋授右班殿直續改左班朝廷選送遼國人
皇祐中任宿州蘄澤兵馬監押獲盜及逋卒百人境内
肅然種榆栁三十萬河堤為之完固薦者稱君之勞首
[013-13b]
冠諸邑被㫖陞優最嘉祐中三司奏辟監無為軍𣙜貨務
兼兵馬監押時茶法久弊課額大虧及君赴官究思弊
源招徠商賈未周歲常數大増其溢額者五十八萬緍
賊盗屛迹邦人安堵㑹茶法通商罷𣙜貨務邦人投牒
本部願留君專領兵馬事官滿將去邦人又請留之本
部為具奏朝廷皆見允連任十年改左右侍禁西頭供
奉官生平薦者自丞相劉公而下三十餘人皆當時名
公也治平元年三月六日感疾終於無為官舍享年若
[013-14a]
干夫人李氏賢淑有法度親族稱之男子二人長曰昪
次曰曦皆應進士舉二女長適左侍禁張宏次適供奉
官戴招信君性和易臨事精敏奉親篤孝兄弟友愛其
擒兇禦宼則有過人之智遇人急難則力以濟之蓄書
數千巻以教其子弟好藏古今名書畫及珍異之玩每
延嘉賔客則出之燕間喜於丹青遇物能寫曲盡飛動
之意信天下之絶筆也宣徽王公洎諸文士多以序引
歌詩紀其妙君所至有勞效而不得盡其施設知者惜
[013-14b]
之元豐三年某月某日卜𦵏於泗州盱眙之三角山其
子昪以銘來請銘曰
汾陽裔孫鎮寧嗣子慎以行已敏於立事㓂盗屛畏民
以之頼職業允修去有遺愛盱眙之山下有流水以固
以藏百千萬祀
   故朝奉郎守殿中丞梅君墓誌銘
君諱正臣字君平南唐末曽祖逺為宣州掾祖邈贈尚
書刑部侍郎父譲贈尚書職方郎中從父詢景祐間任
[013-15a]
翰林侍讀學士給事中遇郊祀恩奏試將作監主簿時
方力學鋭進累預鄉舉以親長之命不敢辭也始調舒
州懷寧縣尉次歙州績溪尉秀州嘉興尉以勞遷和州
防禦判官君所至以公忠自信慷慨敢為於舒修完吳
塘陂灌溉民田數千頃人以為利秀之華亭有鹽數十
年積若山阜不能發君請疏漕渠因海潮運載至城下
公私便之軍賊王倫聚黨數百自青沂至淮楚長驅㓂
掠州縣為之騷動時歴陽守倅未到任君獨當郡事迎
[013-15b]
送之餘疲卒纔數百輩計不足以禦賊君乃募土著丁
壯相與誓死守城力戰於是倫及其黨皆就擒伏誅若
其脅從者並從寛宥時文忠歐陽公守滁聞之顧謂僚
佐曰倫長驅郡縣梅君平於談笑中擒之其材智豈易
得哉因辟充幕官郡事多得其助官滿以文忠公威敏
孫公樞宻直學士王公洎部使者十餘人交薦於朝廷
遷秘書省著作佐郎知廣徳軍廣徳縣事未㡬丁職方
公憂服除知宣州南陵縣事南陵素號多訟田制不明
[013-16a]
君至先爲造版圖正經界吏畏民服囹圄為空改太子
左賛善大夫還朝改殿中丞至和初京師久雨畿内諸
縣水潦為害朝廷擇官分治之君首被選用乃自陳留
以東晝夜冒雨行數百里相視決泄人無墊溺之患比
它治為最優出知泗州臨淮縣事至則修教令立威信
盗不入境明年榖不登未及賑濟而汚吏欲以惡濕麥
數萬石散之民間約一歲而斂之君以其實白於部使
者願無以此麥撓民且惠姦使者以為然乃按受納之
[013-16b]
弊其不悦君之言者陰使人訟君催科苛酷遂被劾去
官時母夫人年餘七十自侍奉還鄉里日與諸親戚相
見志意愉懌勝在它郡時君乃謂所知曰我從仕以來
多承命出入不得在親之側常不足於所懷今親且老
矣安敢以游宦為意哉於是緝治先構鑿池種竹手植
花果百餘品日引兒孫奉版輿嬉樂於其間不知外物
之可欲也比終母夫人䘮即年及從心矣遂不再仕識
者稱之君性沖淡學問贍博少時與伯氏聖俞唱和詩
[013-17a]
章為前輩所推自退居以來杜門燕閒唯以㫖甘爲事
未嘗以纎毫干於人其所為文詞亦未嘗輕示不知者
其耿介如此君雖高年不倦探討因其子得書數百巻
歸而喜過於獲珍且繼晝夜以讀之不踰月而終篇其
好學如此元豐五年中元日終於家享年七十有九先
娶衛氏再娶王氏得輔君子之道男子二人長曰宰任
承事郎知江寧府江寧縣事次曰衆累舉進士有司
優第其文女子五人長適淩湛次適朝奉郎通判杭州
[013-17b]
李孝先次適江寧府溧水縣尉王良肱次適曲孜次適
杜煒孫男七人京充端雍亢章㐮方幼學以元豐六年
正月丙午𦵏於宣城縣長安鄉惠照之東原是月遣其
外孫前知南陵縣事王鑑具行狀來求銘銘曰
梅氏之興盛於宛陵自金華公世以文稱嗟嗟君平慷
慨敏明交薦於朝鉅公名卿誅滅㓂黨脅從罔治分决
積潦首稱其利完陂灌田人䝉其惠乘潮䟽漕運以之
濟晨昏庭闈承順志意輕禄重養孝子之事心無所
[013-18a]
欺退亦何愧刻石墓門昭示來裔
 
 
 
 
 
 
 
[013-18b]
 
 
 
 
 
 
 
 無爲集巻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