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禹貢長箋 > 禹貢長箋 卷九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禹貢長箋卷九      呉江朱鶴齡撰
黑水西河惟雍州雍去/聲
 爾雅河西曰雝州應劭曰四面積髙曰雍東二崤西/隴山南商
 山北甘泉/九嵏諸山王肅曰西據黑水東距西河古注誤作西/距黑水東據
 河王肅/始正之正義禹治豫及梁自東向西故先華陽而後
 黑水從梁適雍自南向北故先黑水而後西河河在
 雍州之東而曰西河者龍門之河在冀州西界故謂
[009-1b]
 之西河王制云自東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是河相
 對為東西也愚按雍州之境阻以函谷二崤表以終
 南太華山最髙而不言者以不勝紀也黑水在雍州
 西北鄭端簡謂是鎮夷黑水與經導黑水不同且與
 註據字合鄭意以梁雍二州各有黑水故前云叠溪
 此云鎮夷今考鎮夷所在陜西行都司城西北三百
 里即漢張掖地與三危相近此政導黑水之黑水也
 水經注白水出臨洮西傾山東南流與黑水合黑水
[009-2a]
 出羌中西南經黑水城西在隂平西北臨洮西南古
 沓中之地意此即從張掖來者乎若漢中黑水源出
 太白山山在慶陽府城/北百五十里南流入漢雍大記黑水在城/固縣西北諸葛亮
 牋朝𤼵南鄭暮/宿黑水是也又非雍州所表識又按爾雅無梁州
 李巡云雍州兼得梁州之地則商制與周職方同漢
 改雍為凉以西方常寒凉也地勢西北斜出在南山之
 間南隔西羌西通西域獻帝時凉州數有亂河西五
 郡去州隔逺于是乃别為雍州末又合關右為雍州
[009-2b]
  熊氏禾曰雍州秦地婁敬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
 合天下形勢言之所謂秦得百二者實以據地勢之
 上游當天下之要脊四塞為固全一面之險以東制
 諸侯故言定都者必先焉但其地迫近西戎周秦漢
 唐世有羌胡之患必盡隂山與唐三受降城及靈夏
 河西五郡為塞地乃可耳又常考之古今地志雍州
 之地即無黑水所謂導黑水至於三危者三危山或
 云在燉煌郡則今瓜州也曷嘗有此水踰跨諸山以
[009-3a]
 至於南海哉若以河源崑崙推之崑崙山脊以西人
 跡所未到其東中一支則重岡積嶺直至終南太華
 皆是雍之南山而𤓰州乃在河西五郡實當西北界
 上漢人所謂斷匈奴右臂者以其不與西戎相接也
 史當有錯
 班固配十二次自東井十六度至柳八度為鶉首之
 次費直起井十二度/蔡邕起井十度于辰在未秦之分野屬雍州張/衡
 曰雍州乃金水之位河漢之源春秋緯文耀鈎華岐/以西龍門積石至三危之野雍州屬魁星陜西志柳
[009-3b]
 星及張雖豫州分野而雍州分野亦得柳之七度至/張十七度寖及鶉火之次焉故唐志謂柳在鬼東接
 于漢源當/商洛之陽晉天文志東井輿鬼秦雍州雲中入東井
 一度定襄入東井八度雁門入東井十六度代郡入
 東井二十八度太原入東井二十九度上黨入輿鬼
 二十度𡊮黄曰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各有分星左傳熒惑守心宋景禳其
 咎實沈為祟晉侯受其殃是也然其間相配者少相/反者多并在北而娵訾在北荆在南而鶉尾在南此
 其躔次相配可考也青在東𤣥枵在北雍在西鶉首/在南揚在東南而星紀在北冀在北而大梁在西此
 其躔次相反可疑也唐一行謂分星有山河脈絡之/兩戒雲漢升沉之四維認而識之可以見其相配鄭
[009-4a]
 漁仲深取其説近世蘇平仲又指為疏逺而謂分野/分星古不謂地又引有分星而無分野之言以証其
 不必盡泥然以史册觀之四星聚牛女而晉元王呉/四星聚觜參而齊祖王魏彗星掃東井而苻堅亡秦
 景星見箕尾而慕容徳復燕此豈非分野之驗而不/容誣者耶陳子龍曰分野之説自古有之然中國之
 于天下數分之一耳奈何以周天之星而分配之止/以辰星廟為蠻夷之星乎且兖青徐千餘里之地而
 占角亢氐虚危奎婁胃八星呉越以南瀕海荆楚以/南包嶺何啻萬餘里而皆在牛女翼軫之分乎此皆
 不可解者也或封國之始實主此星/或分陰陽若街南北之説當近是
 周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其澤藪曰弦
 蒲其川涇汭其浸渭洛通典雍州秦其分野兼得魏
[009-4b]
 趙之交始皇置郡此為内史上郡北地九原隴西及
 雲中之西南境項羽分秦地為三曰雍塞翟章邯雍/王都廢
 丘今興平縣司馬欣塞王都櫟陽今/咸寧縣董翳翟王都髙奴今安塞縣謂之三秦漢武
 帝置十三州以其地西偏為凉州又置司隷領三輔
 京兆左馮/翊右扶風漢地理志秦地其界自𢎞農故關以西京
 兆扶風故城在今永/壽縣東南馮翊故城在今髙/陵縣西南北地上郡故/城
 在今綏徳/州城北西河安定天水隴西西有金城武威張掖
 酒泉燉煌秦之先栢益佐禹治水至非子為周孝王
[009-5a]
 養馬汧渭之間乃封諸秦今隴西秦亭秦谷在今/秦州
 也平王東遷以襄公將兵有功賜以岐豐之地秦遂/横有
 宗周畿内八/百里之地後穆公稱伯惠公稱王其地於禹貢跨
 雍梁二州詩風兼秦豳兩國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
 之饒稱陸海為九州膏腴天水隴西民以板為屋及
 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上氣力修習戰備
 漢興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期門名將多出焉自武
 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音/除王地武帝時攘之初
[009-5b]
 置河西四郡以通西域隔絶南羌匈奴内西河郡/應入冀州
 漢郡國志凉州刺史台隴今/隴西縣部郡國十二隴西漢陽
 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張掖酒泉燉煌張掖屬國
 居延屬國通考漢時為𢎞農安定北地上郡朔方五
 原本秦九原武帝改故城/在今延安府神木縣天水隴西金城武威張掖
 酒泉燉煌凡十三郡而西河雲中二郡之西南境亦
 隷焉唐地理志關内道採訪使以/京官領之古雍州域京兆本/雍
 州/華隂析/京兆置馮/翊鳳翔扶風本/岐州新平析/北地置汧陽析/扶風安
[009-6a]
 定二/郡置安/定平/凉隴西析原州/平凉縣置析原州/蕭關置彭原本/北地郡
 慶順/化洛交本/上郡中部析/鄜州置咸寧析/延州置延/安靈/武析/靈
 州故鳴/沙縣置故城在/今寧夏㑹寧析/平凉置五/原上郡本/雕隂郡寧/翔
 鶉首分麟新秦析/騰州置九/原榆/林銀川析/綏州置朔/方為實沈
 分商上/洛為鶉火分府二京兆/鳳翔都䕶府二單于安北岐/内雍華同
 邠通典入京畿道渭州通/典十道圖俱入隴右道隴右道則凉武/威天/水晉/昌
 析沙/州置西/平燉/煌酒泉析甘/瓜二州置金/城安昌本/枹䍐郡寧/塞
 臨/洮張/掖伊/吾西交/河亦鶉首分都䕶府二北庭西安吾/杜佑曰伊
[009-6b]
 以西並雍州封/域外羌胡之地自禄山之亂没于吐蕃至貞元間隴
 右州縣盡矣初學記關内道東自同華畧河而北西/自岐隴原㑹極于北垂隴右道自隴而
 西盡其地也并得/禹貢梁州之北境宋史雍州為陜西路慶厯初仁/宗
 陜西沿邊為秦鳳涇原環慶鄜延四路熈寧五年神/宗
 以熈河洮岷州通逺軍為一路五路共三十四州軍
 後分京兆本永/興軍河中二府陜商鮮同華耀虢鄜延丹
 坊環慶邠寧等州清平保安綏徳定邊等軍為永興
 路鳳翔府秦階本武/州隴鳳成涇原渭熈河洮岷等州
[009-7a]
 鎮戎徳順通逺等軍為秦鳳路仍以永興鄜延環慶
 秦鳳涇原熈河分六路各置經畧安撫司宋陜西路/南得利州
 路興元府之城固褒城廉水三縣及洋文沔金房階/西和鳳七州大安一軍東得河東路之麟府二州及
 石州之葭蘆/呉堡二砦地通考宋陜西夏寧綏宥静靈鹽諸郡為
 西夏所據甘凉瓜沙肅西伊安北安西北庭亦沒於
 西夏及諸蕃後以五路三十四州軍分為兩路見/上
 平之敗五路俱陷僅守鳳翔之和尚原和議成歸陜
 西地尋背盟再取止餘階成岷鳳四州屬四川之利
[009-7b]
 州路云大明一統志古雍州域今陜西省西安秦置/内史
 郡漢為三輔長安以東為京兆以北為左馮翊渭城/以西為右扶風東漢曰雍州周秦漢晉西魏後周隋
 唐並都焉宋陞大都督府領永興軍路其地左/崤函右隴蜀南有巴漢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鳯翔
 周岐雍地秦屬内史漢屬右扶風隋曰岐州唐為鳳/翔府號西京其地厚田肥美汧渭岐漆雍五水所㑹
 平凉春秋朝那地秦屬北地郡漢分置安定郡唐置/原州宋為涇原路其地左控五原右帶蘭㑹黄
 流在其北崆/峒阻其南鞏昌春秋羌戎地秦置隴西郡漢分置/天水郡東漢更名漢陽三國魏為
 重鎮晉分置南安郡唐置渭州宋改鞏/州其地接壤羌戎通道隴蜀用武要地臨洮古西羌/地秦屬
 隴西漢置金城郡晉析置狄道郡唐置洮州宋為/鎮洮軍改熈州其地接巴嶲控邊陲長城始於此
[009-8a]
 陽周之先不窋所居號北豳春秋義渠戎地秦置北/地郡漢因之東漢至晉復為戎有元魏置朔州唐
 宋為慶州其地原阜列峙溝澗輻輳為關/輔保障府城北白豹城宋與西夏分界處延安春秋/白翟
 所居秦置上郡漢因之東漢時郡廢晉陷于戎元魏/置東夏州改延州宋陞延安府其地因河為塞五路
 襟/喉各府寧夏秦屬上郡漢屬朔方郡元魏置夏州唐/末以拓跋思恭鎮之其後元昊叛宋為
 西夏其地西北有賀蘭之固東南/有黄河之險寧夏中衞即唐靈州洮州秦漢諸戎地/晉為吐谷渾
 所據後周置洮陽郡唐宋曰洮/州其地西控番戎東蔽湟隴岷州秦漢屬隴西隋/屬臨洮唐置岷
 州其地東連熈/鞏西並洮疊河州秦屬隴西漢屬金城隴西隋置/枹䍐郡唐宋曰河州其地環山
 距河華/夷分壤靖虜秦屬隴西漢屬金城安定唐置/㑹州宋因之其地面山背河榆林秦/屬
[009-8b]
 雲中九原漢置五原郡隋唐曰勝/州其地西北邊河套朔方要關各衞及陜西行都
 司古月氐國地武帝置酒泉武威張掖西平四郡晉/置凉州後分五凉入拓跋魏為甘州宋金時西夏
 所據其地河山襟帶/為羌戎通驛之路其漢中府戰國屬秦楚之北境/始皇置漢中郡漢因
 之晉置梁州唐宋為興元府其地前控三秦後據/兩蜀左通襄沔右走隂平崖谷峻絶十里百折
 雍二州域南鄭褒城城固洋縣西鄉鳳縣/畧陽屬雍州鳳縣是梁雍之交
 朱子曰前代都關中以黄河左右旋繞所謂臨不測
 之淵也近東獨有函谷關一路通山東故可據以為
 險又關中之山皆自西而東若横山之險今名横嶺/在慶陽府
[009-9a]
 寧州東一百里/蓋子午山别阜乃山之極髙處本朝則自横山以北
 盡為西夏所有據髙以臨我是以不可都也神宗鋭
 意欲取横山夏人以死爭之 章俊卿曰河北江南
 皆天下制勝之地而挈南北之輕重者又在川陜夫
 江南所恃以為固者長江也而四川據長江上游下
 臨呉楚其𫝑足以奪長江之險河北所恃以為固者
 黄河也而陜西據黄河上游下臨趙代其勢足以奪
 黄河之險是川陜二地常制南北之命也 鄭曉曰
[009-9b]
 雍州今全陜之地據岷嶓既藝則鞏昌府半當屬梁
 州據西傾因桓是來則臨洮府州縣亦當有屬梁者
 按一統志四川松潘指揮使司北至陜西洮州/衞界八百六十里大抵洮州以南屬梁州境夫雍
 州四面山迴而東面臨中原險處正在華岳與黄河
 交㑹雖在潼關在西安府華/州華隂縣然河之南若無新安河/南
 府新安縣有函谷新/關漢武時楊僕所徙則由沙澗可渡河至蒲州屬山/西平
 陽/府河之北若無平陽則由烏嶺冷泉平陽南有東烏/嶺北有冷泉關
 入平陽至蒲州自蒲州至龍門兩岸平廣可渡者百
[009-10a]
 里秦據函關陜西統平陽也夫守河北者當守陜西
 守陜西者當極力守平陽河南府無陜西則河之南
 江之南皆不可守六朝以迄宋元皆炯鑒也又曰東
 距西河者今西安府同州朝邑縣及臨河諸縣是也
 據職方豫州其山鎮曰華山則西安府東境華隂華
 州當屬豫按華山宜入雍州/周禮與禹貢不同而臨河諸邑皆當為冀
 州地一統志俱作雍州豈别有據乎 愚按從古入
 秦之道由河北為正道由河南為要道由南陽為間
[009-10b]
 道由漢中為險道其從河北入者必渡河津經臨晉
 歴代以來若東漢鄧禹唐髙祖及金洛索皆由之餘
 多由河南道戰國時秦兼有河東之地故六國攻秦
 必叩函谷雖項羽戰勝河北仍從新安攻破函谷至
 咸陽以後劉裕滅姚泓安禄山犯長安皆自潼關入
 所謂要道也武關路通南陽西即嶢關漢書注武/關在商洛
 皇南巡衡山自南郡由武關歸知此是間道當山東
 兵起秦必以重戍守函谷故漢髙從宛城南攻武關
[009-11a]
 入藍田所以搗其虛也劉裕之伐秦檀道濟攻潼關
 沈田子入武關所以分其備也至漢中道險實為窺
 三秦之要徑項羽王漢髙巴蜀而張良力請漢中地
 其意已在關中故漢髙從武都故道今鞏昌府/兩當縣入巴
 蜀已而又從此路出襲雍王章邯諸葛亮亦從此攻
 魏進窺闗洛然陳倉箕谷之間山谷陡峻轉運極艱
 此亮之屢出而無成也歟
弱水既西
[009-11b]
 漢地理志弱水在張掖郡刪丹縣今陜西行都司甘/州山丹衞一統志
 弱水在甘/州衞城西薛氏肇明曰源出吐谷渾界窮石山自山
 丹西至合黎山詳導/山與張掖河合雍大記張掖河俗/名黑河北入亦集
 乃海子即/古居延海弱水去雍州甚逺初必壅遏而東欲治主
 水先治客水禹因其性導之西流使不復入中國
 林氏之竒曰衆水皆東而弱水獨西黑水獨南此其
 性與勢然也必欲東之則逆其自然非行所無事矣
  蔡傳通鑑魏太武擊柔然循栗水西行至菟音/徒
[009-12a]
 水在燕然山南去平/城三千七百餘里又循弱水西行至涿邪音/耶山則
 弱水在菟園水之西涿邪山之東矣北史載太武至
 莵園水分軍搜討東至瀚海西接張掖水北渡燕然
 山與通鑑小異豈瀚海張掖水于弱水為近乎程氏
 據西域傳以弱水為在條支漢書西域傳條支臨西/海傳聞條支有弱水西
 王母亦未嘗見自條支乘水西行可百餘日近日/所入也按條支一名大秦魏畧云弱水在大秦西
 引甚悉然長安西行一萬二千二百里又百餘日方
 至條支去雍州如此之逺禹豈應窮荒而導其流也
[009-12b]
 哉其説非是唐書小勃律王居孽多城臨娑夷水娑/夷水即弱水也不能勝草芥去長安九
 千里/而贏愚按郭璞云弱水不勝鴻毛柳宗元謂弱水渙
 散無力不能負芥而舊唐書又云東女國王居康延
 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為船以渡夫牛皮船可渡
 則前説為誣矣王樵亦云宗元愚溪對近於寓言未
 可深信
涇屬渭汭
 山海經涇谷之山涇水出焉郡縣志涇水源出原/州百泉縣西南涇谷
[009-13a]
 地理志涇水出安定郡涇陽縣今平凉府/平凉縣西开音/牽
 山淮南子涇水出薄洛山髙誘註一名笄頭山顔師/古曰山在今靈州東南雍大記笄頭山今在平凉
 府城西十里山/如婦人笄頭狀東南至馮翊陽陵縣今西安府/髙陵縣入渭
 過郡三安定扶/風京兆行千六十里雍大記涇水自平凉府
 城西南𤼵源至涇州又東南至邠州界屬西/安府又東北
 至涇陽縣界屬西/安府又東至髙陵㑹于渭漢地理志渭
 水出隴西郡首陽縣今臨洮府/渭原縣西南鳥䑕同穴山東
 至京兆北船司空縣三輔黄圖有船庫官後為縣水/經注春秋之渭汭也水㑹即船
[009-13b]
 司空所在蔡傳/今華州華隂縣入河過郡四隴西天水/扶風京兆行千八百七
 十里一統志渭河在渭源縣北二里自鳥䑕山東流/經岐山扶風盩厔興平咸陽渭南至華隂界入
 黄/河孔傳屬連也水北曰汭言治涇水入于渭正義毛
 詩傳汭水涯也鄭云汭之為言内也人皆南面望水
 則北為汭涇水南入渭名為渭汭知是水北蔡傳汭
 水地理志作芮出扶風郡汧縣今鳳翔/府隴州弦蒲藪西北
 東入涇陜西志汭水在/隴州南七十里職方雍州其川涇汭詩芮鞫之
 即是也蔡説是謂涇水上屬/于汭而下屬于渭鄒氏季友曰若涇水先
[009-14a]
 合汭後入渭則經當言汭渭不當先渭而後汭况下
 文即有渭汭不可異説黄震曰古注水内為汭如古
 説涇入於渭水之内而漆沮灃水皆主渭言文意俱
 協若以汭為一水而入涇則涇屬渭汭者是涇既入
 渭汭又入涇下文漆沮之從灃水之同孰從孰同耶
 職方氏其川涇汭易氏解云汭非禹貢之汭禹貢言
 汭皆水内此川名蔡氏解媯汭云水北解洛汭云洛
 水交流之内此却自背其説當為職方所誤由未覩
[009-14b]
 易氏解耳况導渭止言灃涇漆沮絶不及汭愚按涇
 渭合流三百里涇未屬渭之時雖濁而未甚見二水
 既合而清濁益分詩所謂涇以渭濁也夏書以洛表
 對洛汭汭是水北之曲此與同義當從傳疏無疑
 夏允彞曰涇渭灞滻灃鎬澇潏為闗中八水而溉田
 之利得之涇水為多秦時鄭國鑿涇渠並北山東注
 洛三百里溉田四萬餘頃収皆畝一鍾漢兒寛穿六
 輔渠益溉鄭渠旁髙仰之田白公復穿渠引涇水首
[009-15a]
 起谷口漢谷口縣故城在/今醴泉縣東北尾入櫟陽故城在今/臨潼縣北注渭
 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頃唐長孫無忌言白渠
 水帶泥淤灌田極肥美又渠水𤼵源本髙向下支分
 極衆若得流至同州則水饒足比為碾磑用水洩渠
 水隨入渭加以壅遏耗竭所以失利於是盡毁水上
 碾磑自宋迄今屢修鄭白二渠項忠余子俊阮勤並
 鑿石通水乃得引涇入渠水分為三名上白中白下
 白立陡門以均水夫秦漢時涇河平淺計古溝澮猶
[009-15b]
 有存者故引河作渠易耳年久河益深水勢與渠口
 相懸益就上流然後能引水而疏鑿非故渠且多石
 故其用力益難然欲變潟鹵為沃壤亦存乎人若髙
 涇渭之渠杜入河之口如李氷壅江作堋法即髙陵
 櫟陽以北不讓江南諸郡矣
漆沮既從
 漢地理志漆水出扶風漆縣今西安府/永壽縣西闞駰十三/州志出漆
 縣西北/岐山水經漆水出扶風杜陽縣今鳳翔府/麟遊縣俞山東
[009-16a]
 北入于渭括地志漆水出富平縣今耀州/富平縣入渭寰宇
 記漆水自耀州同官縣今屬西/安府東北界來一統志同/官水即漆
 水水經/作銅官經華原縣今省入/耀州合沮水水經沮水出北地
 郡直路縣今延安府/宜君縣東過馮翊祋祤縣今耀州同官/漢祋祤地祋
 丁活反/祤音詡北東入於洛此非冢嶺之/洛詳下文蔡傳沮水自坊州
 昇平縣故城在今延安/府宜君縣西北北子午嶺出俗號子午水下
 合榆谷慈馬等川遂為沮水至耀州華原縣合漆水
 至同州朝邑縣今屬西/安府東南入渭疏云沮不知所出/葢東入渭時已與
[009-16b]
 漆合雍大記沮河在臨潼縣東三十里自華原富平/來入縣界合渭水王世懋曰沮水自耀州城後折而
 東漆水自石城右至考圖/經是從扶風武功來者蘇傳從如少之從長渭大
 而漆沮小故言從 程大昌曰雍地四漆沮而實三
 派富平新/平普潤禹貢漆沮惟富平石川河正當其地何以
 知其然也曰禹貢叙導渭自渭源以至入河漆沮僅
 一見而其水行之序又在灃涇之下則自灃涇而上
 凡後世名為漆沮者皆非也今以漢唐郡言之灃之
 入渭在盩厔縣今屬西/安府境縣葢咸陽西南涇之入渭
[009-17a]
 在陽陵則在咸陽之東矣漆沮入渭在漢馮翊之懷
 徳縣即唐同州之朝邑縣也括地志懷徳故城在朝/邑縣西南四十三里
 朝邑又在陽陵東北三四百里故石川之漆沮其派
 序入渭在灃涇之東全與經應也缺/
 
 
 
 
[009-17b]
 
 
 
 
 
 
 漢志扶風漆縣有漆水此漆縣疆境甚濶唐鳳翔之
 普潤普潤廢縣在今麟遊縣西一/百二十里本漢杜陽縣地暨邠州之新平新/平
[009-18a]
 縣今并入邠州邠/在岐北二百里其地本皆屬漆今從唐郡縣以求
 古地則公劉之邠在邠州新平太王之岐在鳳翔普
 潤岐之與邠固皆同隷漢世漆縣然而漢志漆水特
 一出無兩漆也李吉甫元和志遂分漢志一漆為兩
 故普潤新平皆有漆水仍于新平明立之説曰漆水
 在縣西九里西流注于涇今鳳翔麟遊即普潤/上流亦有
 漆水與此異也據志此言政謂邠州漆水合經於綿
 詩自土沮漆而岐下漆水不與綿應也按一統志不
[009-18b]
 言邠州有漆水至秦漢以後皆言洛即漆沮所謂洛
 水者地理志源出北地郡歸徳縣北蠻夷中山海經/白於之
 山洛水出于其陽而東流注于渭/括地志白於山在慶州洛源縣其水自入塞後經
 鄜坊同三州乃始入渭孔安國輩謂自馮翊懷徳縣
 入渭者是也水經注渭水過華隂縣北洛/水入焉闞駰以為即漆沮所謂沮水
 者長安志曰自邠州東北來涇水向陽陵入渭在邠/之南面沮水在邠之東
 北/面至華原縣南流乃合漆水入富平縣石川河石川
 河者沮水正派也所謂漆水者長安志曰漆水自華
[009-19a]
 原縣東北同官縣界來南流入富平縣石川河是為
 合漆之地也此三水分合之詳也漆在沮東至華原
 而西乃始合沮沮在漆西既已受漆則遂南東而合
 乎洛洛又在漆沮之東至同州白水縣與漆沮合而
 相與南流以入于渭三水雖分至白水遂混為一流
 故自孔安國班固以後論著皆指懷徳入渭之水為
 洛水而云洛即漆沮言其本同也若鄭白二渠亦分
 漆沮之名者二渠自雲陽谷口東入石川河石川河
[009-19b]
 既為漆沮故世亦誤以二渠為漆沮也 韓邦竒曰
 漆水蔡傳云自同官縣來他更無証而鳳翔有漆出/鳳
 翔府/隴州鞏昌有沮出鞏昌府/潛州境皆自本境入渭源派甚明
 但其地在灃水入渭之上與經文不合考洛水出慶
 陽府環縣即古洛源縣也經延安府甘泉縣鄜州宜
 君縣子午嶺至中部縣入西安府界經耀州及同官
 縣至富平合沮水歴蒲城同州至朝邑縣東南入渭
 至今人皆呼為洛河顔師古曰漆沮即洛水也豈洛
[009-20a]
 亦名漆歟沮水出宜君縣至子午嶺合子午水逕中
 部縣東南流至富平合漆水即洛也子午嶺乃子午
 山一支其山歴延安慶陽西安三府綿亘八百里蔡
 傳榆谷川非也榆谷在臨洮去渭源近合榆谷者乃
 鞏昌沮水也延安沮水何由西行數百里至臨洮既
 至臨洮又何由至西安之耀州又曰作記者以二漆
 為一水而莫究其源但云自同官縣界來而不知自
 同官來者洛也一統志遂言同官之漆出自鳳翔而
[009-20b]
 不知漆水為涇汭所間其能飛渡涇汭而來同官耶
 同官有漆潭三面山如壁立水流出東壑間正所謂
 自同官縣界來者至富平不百里即入洛但其水甚
 小禹何故舍洛而取漆豈無施勞者雖大亦略歟或
 漆沮實鳳鞏之水而經文有錯簡漆沮既從當在灃
 水攸同之前歟雍大記曰漆水在武功縣東門外康/子武功志曰漆水今謬為武水者也
 自豳岐之間來縣北受洛水南受湋水入渭鄭漁仲/信漆由富平入渭之説葢括地志未審邠岐涇渭脈
 絡富平在涇東漆在涇西安有岐梁之水越涇而東/再至富平始入渭也按何仲黙此辨止据入渭上流
[009-21a]
 者言之與韓苑洛合但武水/一統志不云即漆水當更考愚按漆沮雖名三派實
 止二派段氏謂詩漆沮入渭上流在岐周/之間此漆沮入
 渭下流在灃涇/之下故惟富平石川河足當之据韓氏所
 疑程氏又未為定説
灃水攸同灃漢書/作酆
 漢地理志酆水出扶風鄠縣今屬西/安府東南雍大記出/長安縣西
 南五十里終/南山灃谷北過上林苑在今西安/府渭南縣入渭詩傳灃水
 東北流經豐邑之東鄭氏詩箋豐邑在灃水之西鎬/京在灃水之東三輔決録相去
[009-21b]
 二十/五里入渭而注于河水經注渭水又東與/灃水㑹于短隂山蔡傳東至
 咸陽縣入渭蘇傳灃渭相若故曰同西魏取灃水攸/同名州今西安
 府同州/是也程大昌曰漆沮下流既已附從則上流不壅
 灃水亦遂東行也 徐常吉曰涇漆沮皆在渭水之
 北涇水自北來注于渭漆沮自東北來注于渭惟灃
 水在渭之南自南來注于渭
荆岐既旅終南惇物至于鳥鼠
 孔傳此荆在岐東非荆州之荆此北條/荆山漢地理志荆
[009-22a]
 山在馮翊懷徳縣註見/前郡縣志荆山在京兆府/富平縣西南三十五里
 傳即耀州富平縣掘陵源馬理曰此原乃唐之獻陵
 非山也四夷郡縣圖記謂黄帝鑄鼎于荆山在今三
 原縣屬西安/府耀州嵯峨山葢嵯峨即荆山也郡國志嵯峨/山在三原山
 顛雲起則雨一名慈峨山按一統志荆山在富平縣/西南十里嵯峨山在涇陽縣北五十里此又云嵯峨
 在三原豈一山而連/跨三邑遂異名歟其山髙出雲表登其巔則涇渭
 黄河俱在目前其别嶺有西原中原東原縣所由名
 按帝王世紀禹鑄九鼎于荆山即此富平之荆山也/山下有荆渠相傳禹鑄鼎處黄帝鑄鼎之荆山一統
[009-22b]
 志云在河南閿鄉縣然馬谿田乃/三原人其言又當不誣俟更考漢地理志岐山在
 扶風美陽縣今鳳翔府/岐山縣西北郡縣志岐山在岐山縣/東北十里皇甫謐云今
 美陽西北有/岐城舊址説文山有兩岐故名文王時鳳鳴岐山
 即此俗呼鳳凰堆又名天柱山險詩譜周自太王居/岐之陽地形 固而原田肥美雍
 録邠州南一百三十里為奉天縣有梁山焉是太王/去邠所踰也岐水之北有岐山焉是太王所邑也其
 南為周原葢太王元都渭北而兼跨周原以廣其聚/故合兩地而稱岐周也岐周在唐都西三百六十里
 正義禹治水從下自東而西故先荆後岐漢地理志
 扶風武功縣東有太一山古文以為終南一統志終/南山在西
[009-23a]
 安府城南五十里東西連亙/藍田咸寜長安盩厔四縣境水經注終南杜預以為
 中南言居地絡/隂陽之中亦名太白太白山在武功縣南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一統
 志太白山在武/功縣南九十里三秦記南山深處髙而長大無異名
 者曰秦嶺嶺水北流入渭/號八百秦川舊陜志秦嶺南為地絡之
 陽山為南列南條水則為江州則為梁北為地絡之
 隂山為北列北條水則為河州則為雍星野亦於此
 分焉是地之脊也漢地理志扶風武功縣東有垂山
 古文以為惇物一統志惇物山在武功縣東南二百/里 按水經注華山右之惇物也觀
[009-23b]
 經文所舉諸山皆自東而西華山隷華/隂在終南東二百餘里其説謬妄甚明鳥鼠在隴西
 郡首陽縣今臨洮府/渭源縣西南蔡傳俗呼為青雀山詳導/水
 孔傳終南惇物鳥鼠三山名言相望正義至于為首
 尾之詞故言相望也惇物在終南之西/鳥鼠在惇物西北蔡傳舉三山
 而不言所治者蒙上既旅之文鄭曉曰荆山漆沮所
 經岐山涇汭所經終南灃水所出惇物灃水所經按/惇
 物非灃所/經近解誤鳥鼠渭水所出 程大昌曰終南山横亙
 闗中南面凡雍岐郿鄠長安萬年即咸/陽縣相去且八百
[009-24a]
 里而連綿峙據其南者皆此一山既髙且廣多出物
 産故禹貢曰終南惇物惇物者即東方朔傳所記謂
 出玉石金銀銅鐵豫章檀柘百工可以取給萬民可
 以仰足者也秦詩終南何有有條有梅條梅其物也
 兼有此者明其富舉一以見餘也是自堯禹以至周
 漢皆言終南之饒物産不當别有一山自名惇物也
 漢志引古文而曰太一者終南也垂山者惇物也不
 知何本按惇物辨甚/核而疑其鑿又曰太一之名先秦無之漢武
[009-24b]
 帝始用方士言尊太一以配天帝則凡言太一者皆
 當在武帝後也水經注于武功終南引杜預為據而
 曰此山亦名太白其曰終南則無間乎武功之與萬
 年此山皆在矣至曰太白則實𨽻武功東距萬年葢
 不啻三百里古圖經無言太白即為太一者也長安
 志萬年縣炭谷有太一祠焉始可命為太一而非武
 功之太白矣古文謂武功之終南即為太一是殆誤
 認武功之太白而世莫之正耳闗中記曰終南南山
[009-25a]
 之總稱太一山之别號元和志亦曰終南太一非一
 山此其説是也又三秦記曰太一在驪山西去長安
 二百里一名地肺山一統志太一山在/終南山南二十里則凡指終南
 以為太一者當在萬年不當在武功此又可審也至
 于南山首末不止近在闗中而已西域傳曰于闐南
 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則自于闐南山以至長
 安之南山數千里相屬未嘗間斷合其本末于闐南
 山為南山𤼵跡之始而闗中南山為南山東出之終
[009-25b]
 秦詩作于周時固已指闗中南山為終南矣知非班
 固臆説
原隰厎績至于豬野
 説文隰阪下濕也王樵曰原隰泛言則廣平下濕之
 地此對豬野則有定指故鄭𤣥引詩度其隰原以為
 説而曰其地在豳郡縣志邠州新平縣有五龍原永/壽有永壽原宜禄縣有淺水原
 朱子詩傳亦曰豳在岐山之北原隰之野禹之厎績
 公劉之徹田為糧一也漢地理志武威縣東北有休
[009-26a]
 屠音/除本匈奴休屠王所居漢/武置武威郡因以名澤古文以為豬野澤陜/西
 志在今涼州/衞城東北水經注谷水出姑臧南山北至武威分
 為二一水北入休屠澤俗謂/西海一水又東逕一百五十
 里入豬野世通謂之都野矣蔡傳治水成功自髙而
 下故先言山次原隰次陂澤也 愚按原隰在豳岐
 之間豬野在甘涼之境相去凡三千里而皆厎績葢
 豳地務農桑好稼穡其本業也而涼州澤草茂盛自
 魏太武北伐謂姑臧城外姑臧漢武威郡治故城/在今涼州衞城東北
[009-26b]
 泉如河自餘溝渠流入澤中其間乃無燥地又漢書
 稱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吏民相親穀糴常賤誠沃土
 也是故諸涼以一郡而雄視西河西夏以一隅而抗
 衡中國張軌為前凉吕光為後涼李暠遷酒泉為西/涼沮渠蒙遜據張掖為北涼秃髮烏孤據姑
 臧為南涼宋元昊并/五涼之地兼有靈夏
三危既宅三苗丕叙
 山海經三危山在積石山西一千二百里廣圓百里
 郭璞註今在燉煌郡括地志在沙州燉煌縣東南三/十里一統志在陜西行都司沙州衞城東南二十里
[009-27a]
 其山三峰峭絶因名/雍大記俗名昇兩山正義左傳先王居檮杌于四裔故
 允姓之姦居于瓜州杜預曰允姓之祖與三苗同放
 于三危𤓰州今燉煌也鄭𤣥引地記云三危在鳥鼠西
 南當岷山則在積石之西南地記未必可信要知三
 危必在河之南也當作/河西愚按舜流三苗于三危其後
 子孫為羌戎黄榦曰羌本姜姓三苗之後居/三危今疊宕松諸州皆羌地代有其
 地謂之瓜州漢書註其/地多生瓜秦及漢初為月氐匈奴境水/經
 注瓜州之戎/并于月氐武帝後元分酒泉置燉煌郡即古瓜州
[009-27b]
 南七里有鳴沙山故亦曰沙州唐置故城在今肅州/衞城西八百餘里
 禹治水至此使三苗亦可安居大得其叙聖人之仁
 不以投之四裔而棄之也杜佑曰三苗本有苗氏之/族今長沙衡陽間是徙居
 三危分/而為三 三苗之國左洞庭右彭蠡負固衡湘之間
 舜竄其首惡而立其次者于舊都及竄者既丕叙而
 留者猶不即工故命禹徂征至來格後乃考其善惡
 而分背之今自巴蜀以東歴湖南北桂嶺雲貴數千
 里谿峒山箐之中蠻獠數種曰犵曰狑曰獠曰猺曰
[009-28a]
 獞其間最輕捷者曰苗依山以居若猿猱然説者謂
 即古三苗之後陳子龍曰三凶皆一人可遷三苗則
 舉國西徙亦猶漢武之遷歐越成周之遷殷頑也
厥土惟黄壤
 林氏之竒曰物得其常性者最貴雍之土黄壤故其
 田非他州所及
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
 田第一賦第六王氏炎曰東方朔云豐鎬之間號為
[009-28b]
 土膏賈畆一金田上上可知孔傳賦第六人功少蔡/傳
 地狹而人功少也按雍州之境首言/弱水終言三危不得為狹從孔傳是
厥貢惟球琳琅玕
 正義球琳美玉名琅玕石似珠者釋地云西北之美
 者有崑崙虚之球琳琅玕焉蔡傳今南海有青琅玕
 珊瑚屬愚按古崑岡出玉見之經志又漢書藍田縣
 出美玉三秦記藍田有川三/十里其水北流出玉括地志驪山之陽多美
 玉驪山在今西/安府臨潼縣今皆不復産矣琅玕孔傳訓石似玉
[009-29a]
 而説文云琅玕似珠孔疏及蔡傳從之葢古人謂石
 之美者多曰珠廣雅謂瑠璃珊瑚皆為珠是也 林
 駉曰三品琅玕之貢幾如漢人之誅酎音/宙金矣熊羆
 狐狸之貢幾如漢人之求天馬矣海錯橘柚之貢幾
 如唐人之茘枝驛騎矣然古者以貢為賦政什一便
 民之法球琳之屬皆入土貢以償田賦之輕也聖人
 初何心過求哉
 丘濬曰漢時闗中之藍田幽州之玉田皆出玉其時
[009-29b]
 西域未通也今闗中所用之玉皆來自于闐其國有
 白玉緑玉𤣥玉河源皆出崑崙山西流千三百里至/國界每嵗五六月水暴漲玉随流
 至多寡由水細大水退乃可取/國人視月光盛處必得美玉抑土石之精其生有
 限而取之易盡古人比徳于玉用為器用雜佩之屬
 不一而足是玉在古為用甚多今世小民有不識玉
 者由是推之漢之金以斤計每以萬言唐漸少宋與
 今益少無乃千嵗之後中國之金將與玉同耶不可
 不為之限節也
[009-30a]
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㑹于渭汭
 漢地理志曰積石山在金城河闗縣西南羌中水經/注積
 石在西羌之中燒當所居鄭樵曰積石在鄯州鄯州/古湟中一統志今陜西行都司西寧衞唐鄯州地積
 石山在西寧衞廢龍支縣之南/又曰在河州衞城西北七十里龍門山兩山如削黄
 河中流西臨蕃界正義河行塞外東北入塞内積石
 非河源河從西來至此北行故沿河順流而北釋水
 云河千里一曲一直故千里而東千里而南至于龍
 門西河也漢地理志龍門在馮翊夏陽縣故城在今/西安府郃
[009-30b]
 陽縣東/四十里孔傳在河東之西界三秦記龍門去長安/九百里一統志龍門在西安府韓城縣東
 北八十里又云在平陽/府河津縣西北三十里正義此山當河之道禹鑿以
 通河魏地記梁山北有龍門山大禹所鑿通/孟津河口廣八十步岩際鐫迹猶存一統志
 兩厓絶壁相對如門惟神龍可越故曰龍門鄭曉曰/河自積
 石至龍門三千里繞雍州西北東三面之地/龍門在雍東冀西二州之間河流最險隘處蔡傳西
 河冀之西河也雍之貢道有二其東北境則自積石
 至于西河其西南境則㑹於渭汭言渭汭不言河者
 蒙梁州之文也他州貢賦亦當不止一道𤼵此例以
[009-31a]
 互見耳鄭曉曰渭汭渭之北也貢物之來或由漆沮
 或由灃涇皆㑹渭水之北而入河汭字甚當今渭水
 舟楫入蒲州必經渭北岸蒲州即冀州也惟往陜州
 者屬河/南府由南岸或中流耳愚按河在渭北渭水入河
 之後為渭汭况上文已出西河則不必更言入河矣
 蔡謂蒙梁州之文非是王樵曰蔡傳雍之東北境則
 自積石至于西河東北當云西北葢雍東距河若東
 北境則直浮西河不須從積石也蔡氏所以知其為
[009-31b]
 兩道者以龍門非可越而渭自鳥鼠而東中貫雍境
 取漕莫徑焉使内地之漕則當徑達西河更無用經
 涉龍門以此知其西北一道西南一道也 熊氏禾
 曰正道皆從渭達河惟山脊以西之地道不可通者
 必由積石龍門 愚按導河始于積石而即以為貢
 道治河兼治漕不獨今然也春秋時秦輸粟于晉自
 雍及絳相繼命曰汎舟之役秦都雍今鳳翔府/鳳翔縣雍臨
 渭晉都絳今平陽/府絳州絳臨汾由渭入河渭水至華隂/入河是順流
[009-32a]
 河溯汾汾水至汾隂/入河是逆流疑即雍州之西南貢道
 漢嵗漕闗東粟以給中都官從渭水而上初止數十
 萬石武帝增至六百萬石從鄭當時議𤼵卒引渭穿
 渠以漕起長安並南山下至河三百里溉民田萬頃
 于慎行曰漢漕山東粟百萬更砥柱之險以達于渭/呉寛曰漢初穿渠引渭以漕關東之粟其後又引汾
 引河以漕又其/後通褒斜道唐初府兵未廢漕甚省開元中裴耀
 卿主運凡三嵗運至七百餘萬石沿河置倉于三門/東西置
 倉開山十八里為陸運以避/水險自河套西至太原倉隨地轉輸天寶三載韋
[009-32b]
 堅修漢運渠乃占咸陽壅渭為堰絶灞滻並渭而東
 注永豐倉下永豐倉在渭水入黄/河處漢之船司空也復與渭合是嵗漕
 粟四百餘萬石其後劉晏遵耀卿之路隨江汴河渭
 所宜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
 運積河隂河船之運積渭口渭船之運入太倉嵗運
 一百十萬石無升斗溺者吕東萊曰唐時漕運極迢/遞自江入淮自淮入汴自
 汴入洛自洛入黄河自黄河入渭方至闗中耀卿之/法雖稍紓民力當時民丁約四百萬使丁出錢一百
 為漕運費亦大擾民矣章潢曰漕莫善于/轉般莫不善于直達直達自宋徽宗始 王樵曰
[009-33a]
 河從積石北流入北狄界中折而東流凡二千餘里
 漢人謂之北河其内今謂之河套即秦始皇斥奪匈
 奴河南地也在古已為通舟轉漕之道葢唐虞聲教
 暨于朔南冀之北垂逺出河外猶在荒服此其所以
 不可及也三代之季北狄入居河内始皇逐出之劉
 項之際復為匈奴所據武帝開朔方復取之宋時為
 西夏所據者幾三百年凡據河内外州/郡二十有二葢其地肥饒
 其人勁悍又産健馬乃闗中之屏蔽得之則强失之
[009-33b]
 則弱厯代知其為邊境之要害而不知其為唐虞之
 故疆也蔡傳引李復駁邢恕之説恕奏乞下熙河路/造船五百于黄河
 順流藏㑹州西小河内去取興州熙河路漕使李復/駁之謂㑹州西小河鹹水淺狹豈能藏舟黄河過渭
 州石峽險窄垂流直下髙數十丈船豈/可過此聲若出必為夏國侮笑事遂寢疑積石至龍
 門三千里通舟無阻于後世之跡多所不合然神禹
 導川通貢著其道路所經明若指掌此曰浮于積石
 至于龍門西河後曰導河積石至于龍門曰導曰至
 非河通流至于龍門之騐耶曰浮曰至非舟通行至
[009-34a]
 于龍門之騐耶邢恕所奏㑹州小河等當非積石龍
 門故道李復所言亦或出吏民之託辭不必引也抑
 不特此北河之外隂山綿亙中外大限當以此分敵
 得之則據以窺中國中國得之則據以窺敵乗髙而
 望出没踪跡皆見其外皆大磧南北數千里東西數
 千里無水草不可駐牧敵不得隂山必踰大磧而居
 其北北即漠北也漢武長驅于隂山之外而漠南無
 王庭後過之未嘗不哭也漠南即隂山之南黄河之
[009-34b]
 北敵所利以飽其力而内犯者也奈之何北河之内
 復使得為巢窟哉程大昌曰漢朔方之北代郡之西/髙闕之東有隂山焉在豐勝河之
 北漢書音義謂為河南誤也鄭曉曰隂山在今陜西/山西之北西出賀蘭東抵醫無閭重山連阜隔絶北
 狄唐三受降城正在隂山按史西城南直靈武今寧/夏地中城南直朔方今河套地東城南直榆林在今
 綏雲/之間
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搜漢書/作叟
 山海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
 大丘名曰崑崙漢地理志崑崙山在金城郡臨羌縣
[009-35a]
 西括地志在肅州酒泉縣南八十里熊氏曰崑崙唐/書以為在吐蕃
 界一統志在肅州衞城西南二百五十里與甘州山/連經夏積雪不消世呼雪山又云在西畨朶甘衞東
 北蕃名伊喇瑪博囉山極髙峻/綿亙五百餘里黄河經其南後漢書羌地在金城
 郡河闗縣之西南濱乎賜支至乎河首綿地千里應/劭
 曰析支在河/關西千餘里賜支者禹貢所謂析支也司馬彪曰西/羌居析支水
 西河水屈而東北流經于其地是為河曲舊唐書党/項羌在古析支之地漢西羌别種其地東距松州北
 接吐谷澤一統志/析支水在西蕃漢地理志朔方郡有渠搜縣中部
 都尉治武帝紀北/𤼵渠搜水經河自朔方東轉經渠搜縣故
[009-35b]
 城北異物志古渠搜/國當大宛北界孔傳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羌
 髳之屬皆就次序美禹之功及戎狄也蔡傳三國皆
 貢皮衣故以織皮冠之皆西方戎落故以西戎總之
 金氏曰雍州西界黑水此諸國又在黑水之外故附/于後 孔傳四國皆衣皮毛疏分渠搜為二國鄭𤣥
 并為一蔡/傳從之 蘇傳三國篚織皮其文當在厥貢球琳
 琅玕之下浮于積石之上簡編脱誤不可不正王樵曰
 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正記崑崙析支渠搜三國
 貢道所由也梁州織皮之貢則曰西傾因桓是來雍
[009-36a]
 州織皮之貢則曰浮于積石至龍門西河此與冀州
 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于河書法相𩔖特古文詳略
 變化有不同耳蔡傳亦取蘇説當從之但云三國篚
 織皮則非是葢梁雍二州本無入篚之貢㑹于渭汭
 與梁州浮于潛四句對乃是通州貢道西戎織皮當
 亦由此也又曰雍州崑崙蔡傳謂即河源所出鄭端
 簡非之是也此崑崙今在西畨界近甘肅若河源崑
 崙去中國極逺水經崑崙虚在西北去嵩髙五萬里
[009-36b]
 山海經自崑崙至積石一千七百四十里穆天子傳
 天子自宗周至崑崙合八千一百里數説逺近不同
 難以詳究近世焦竑又謂崑崙近山在西涼酒泉之
 地穆王見西王母之所晉酒泉太守馬岌所言石室
 玉堂珠璣鏤飾尚在者也崑崙逺山則博物志所言
 在大秦西海之濱成光子云在香山南雪山北山頂
 上池周八百里河源出焉佛經謂之蘇迷山也其言
 祖崑崙為地中之説雖未可深信要之導河不及崑
[009-37a]
 崙亦以九域而外荒逺宜畧聖人所以别華壤限絶
 域也使在雍州外徼必為禹跡所經何以張騫甘英
 輩久歴西域諸國而卒不得其詳哉觀禹貢崑崙與
 析支渠搜並誌則其地不越玉門在故瓜州西/北十八里嘉峪
 在今肅州衞/城西六十里之間其國亦在嵗見終王之列而非即
 河源所出之崑崙明矣析支渠搜馬理謂即今河套
 直寧夏東北考唐書吐蕃之先本羌屬散處河湟洮
 岷間其酋唐旄等居析支水西一統志云即/禹貢析支後有樊
[009-37b]
 尼者西濟河逾積石居䟝布川或邏沙川據此則析
 支又在積石之東為河套以西地惟渠搜在今河套
 内耳熊氏謂析川即隂山河南等處恐非又曰雍州
 迫近戎狄西周末戎偪諸夏自隴山以東及乎伊洛
 往往有戎渭北有翟䝠邽冀之戎涇北有義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冇驪戎西漢
 先零東漢燒當晉氐羌唐吐蕃歴代侵軼為患皆西
 戎也漢武圖制匈奴患其兼從西國結黨南羌乃表
 河曲列四郡開玉門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絶南
[009-38a]
 羌月氐單于失援由是逺遁漢通西域南道從蜀北/道從金城酒泉南道險
 逺卒不通而北道通/焉葢匈奴逺遁故也然賂遺萬里師旅之費不可勝
 計卒致輪臺之悔且通西域有龍堆葱嶺之險有身
 熱首痛風災鬼難繩行懸度之阨班固所謂與漢隔
 絶道路又逺得之不為益失之不為損也明初下河
 西棄燉煌漢燉煌郡今為/赤斤蒙古衞畫嘉峪闗為界葢亦用班
 固之説云
 後世號闗中為沃野謂之天府然就其間較之亦
[009-38b]
 惟涇渭灃漆之區最為膏壤西北二邊偪于戎狄故
 禹于雍州自終南至鳥鼠則自東而西自原隰至豬
 野三危則自内而外賦出六等生聚葢不同也戰國
 秦漢時富庶甲天下自唐至今雍冀悉非古矣雖闗
 中亦仰東南之粟昔鄭白二渠之饒衣食京師億萬
 口唐杜佑以為大厯初所溉田比于漢減三萬八千
 頃是時長安尚為京都而佑言已如此然則古今地
 利之不同豈無其由哉輯金仁山/諸家説 王樵曰九邊陜
[009-39a]
 居其四延綏寧夏固原甘肅也延綏鎮城舊在綏徳/成化中徙榆林在种
 世衡所城青澗外二百餘里横絶河套/之口固原地近鞏漢與寧夏稱唇齒自河套棄而
 敵據西海鳴鏑日驕甘凉以西即哈密地雖内附無
 係中國重輕蘇子由云戎强則臣狄狄强則臣戎戎
 狄皆弱而後中國可得而臣戎狄皆强而後侵略不
 至于中國一强一弱中國之憂也斯言豈不信哉
 鄭曉曰夾右碣石入于河今遮洋運道也浮于汶達
 于濟浮于濟漯達于河今㑹通河也浮于淮泗達于
[009-39b]
 河淮安至徐邳也沿于江海達于淮泗國初海運及
 永樂初中灤之運也浮于江沱潛漢江西湖廣之道
 也未必盡同大勢若此劍閣雲棧通于秦始皇時故
 梁州故道必因桓浮潛逾沔入渭視他州為逺且難
 也浮于積石至龍門西河今蘭州北折而東為河套
 轉入中國山西之西陜西之東之河道是也
 羅泌曰堯之水河患為甚濟次之淮次之江漢次之
 濁河所被冀兖重而雍輕濟之所被徐輕而豫兖重
[009-40a]
 又曰揚不言南梁雍不言北則以境接蠻狄提封叛
 服不常故也 許氏謙曰冀梁雍言山獨詳者天下
 之勢西北髙而多山故也徐雖言山乃蒙羽之小者
 又止言藝則不専主于導山冀青梁不言澤者冀梁
 多山而地峻青邊海而水易洩故三州無澤也雍雖
 多山而豬野在其西北之偏黄河之外地形稍下故
 有之也揚荆豫梁不言原隰者諸州有澤者無原隰
 有原隰者無澤揚州彭蠡震澤其浸甚大荆州雲夢
[009-40b]
 濶數百里豫之滎波菏澤孟豬皆巨浸則原隰之地
 固少矣兖徐雍二者皆有者兖止言宜桑之土耳而
 雍則豬野在河外原隰在河内相去甚逺徐之東原
 地甚卑嘗有水患雖曰原其實下濕謂居濟之東而
 稍髙爾梁州二者皆無為多山而下不足豬水且無
 曠平之地也梁雍無篚者多山之地惟出獸皮而所
 織為罽不假于篚也兖荆豫不言夷者凡地接山海
 邊陲之地則有夷豫居天下之中荆雖居南而禹貢
[009-41a]
 之地不踰嶺兖雖在東北而東南接青徐西北皆冀
 境故三州無夷也兖徐揚獨言草木者三州在東方
 為河濟江淮下流被水特甚草木不生今水去而生
 草木故特志之也
 
 
 
 
[009-41b]
 
 
 
 
 
 
 
 禹貢長箋卷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