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淨德集 > 淨德集 卷二十
[020-1a]
欽定四庫全書
 淨德集巻二十
             宋 吕陶 撰
 䇿
  究治上
臣伏思國家享有天下百餘年矣吾君吾相同心合德
日夜孜孜營治之勤過於前古而太平未見其實者弊
果安在哉好靜而惡動喜無事憚有爲而然也夫靜出
[020-1b]
於動無事本於有爲天地之生萬物其先莫不旋斡運
變周流不息以極其神而後乃收功於靜聖人之經綸
斯世其始必剗除蕩滌無所不施以平天下之多難而
終乃底於無事此物化之先後治道之始終其致一也
今惡動而憚有爲則所謂靜與無事者終不可得而猶
好之喜之不亦異乎世俗之論曰動不若靜循仍易而
興作難是不究利害之深淺理勢之宜如何也是執一
隅之說不知適變之道也是苟一朝之樂不議千日之
[020-2a]
憂也夫人之受疾有輕重故醫之爲術有速緩或一寒
一暑之侵爍發於膚腠此其淺而易去也則治之之術
不過安神靜氣而自固可計日以起至於腹心難治之
疴則不然彼其所感者深故所苦者甚異既將鄰於悴
亡而吾猶使之自養以待抑亦迁矣是必力攻急逐於
死生之際而決其一勝何瞑眩之足惜哉大厦之居莫
不欲便安而重創建藩籬缺漏補葺之可也榱桷敝壞
完治之可也若乃基構頽圮梁腐棟橈一大風雨㡬有
[020-2b]
摧覆之患則又豈補葺完治之可救哉勢至於此而猶
重創建之勞則無以享便安之逸矣天下之事固有不
可已者而已之非所以振起治功而恢明國體也方今
之弊豈非天下有不可已之事而朝廷有不欲爲之心
乎持不欲爲之心當不可已之事則取適目前而未暇
於長乆之計臣恐國家之政日苟一日歳苟一歳而可
憂之漸有甚於此時者矣夫二敵盛彊窺侮王室兄弟
之好既結於北而王爵之封已加於西歳出金繒數十
[020-3a]
萬分命賜與以爲固盟之具可謂厚矣諸邊要地夙昔
經意城守攻戰非無傋矣介使屢至謾書數上出無厭
之語啟難塞之求以摇動吾君吾相之聽亦已乆矣此
朝廷之公患而天下之深不平也然猶以勞民爲說以
好戰爲戒未嘗一議誅伐之䇿而與之正中外之分惟
黙然貸忍百計應接而幸其不爲南牧之舉臣竊以爲
未安也大河爲患歳歳決溢朔方諸郡衝潰不常生民
之死于墊溺者爲不少幸得保其餘生而力困於河者
[020-3b]
亦多矣蒸薪之積隄防之勞無時而已也大扺壅之於
東則奔於南障之於西則注於北而不見其素所謂河
者果安在也洪流之害可謂極矣此朝廷之所共憂而
天下之所熟聞也然猶以開疏爲功以遏塞爲利募富
人度釋子以給其費欲息尋丈之奔衝乃致千里之漂
潰而未聞建定大議觀水所向徙民避患而徐爲之謀
臣雖甚愚亦不敢有取也舉今之務莫大於此兩端皆
其勢之不可已者猶已而不爲推此而下則庶政之苟
[020-4a]
簡臣不得而悉數矣是以天下之人激昂奮厲之氣少
偷且怠惰之心多事勞而治功不立政發而王道不隆
由此其故也惟吾君吾相深窮利害之本而權之以時
乘聖賢之㑹而相與講磨淬濯於廟堂之上不惑於一
偏之說而斷之以力行善動而不懈大有爲而無所憚
以起天下柔弱不振之態而完其堅壯全盛之體可也
古所謂日中必熭操刀必割則機㑹之至其可失乎
  究治下
[020-4b]
臣聞人主欲有爲於天下而無所憚則天下之事不足
爲也然而名實之辨不可不察也舉天下之事而皆可
以爲則天下莫不知其善治也後世莫不稱其難能也
天下之事舉皆爲之者實也莫不知其善治稱其難能
者名也事有本末名實有先後本近於實末近於名實
居其先而名處其後也好實則所務者本也無意於名
而名隨之好名則所逐者末也未必有其實也此名實
之辨也昔之聖人施爲於天下者蓋非有求於名而行
[020-5a]
之及其成功事立而名自傳舜舉十六相誅四凶所以
去天下之害而興其利也然後有進善黜惡之名禹舉
四載決九川導九河驅洪流而放之海所以保斯民之
命而粒其生也然後有捍災禦患之名三代君天下耕
以井田稅以什一教以學校罰以肉刑所以援斯人而
納之仁壽也然後有至治之名然則名者豈在好而求
之哉王政之弊莫大於好名而不爲其實好名而不爲
其實則事失本始而所逐者末也後世不知聖人有得
[020-5b]
名之實徒見其名之甚美竊好而欲求之乃獵取其近
似者而行焉及索其實蓋闕如也今日之弊信有類此
矣國家嘗詔司農條三歳之出納命執政議其入計者
豈非古所謂冢宰以通法制用於歳杪乎然而取之過
藝極而横歛數下積之非有餘而浮費無窮不可量入
以爲出也耕三年者未有一年之畜也旱乾水溢則多
菜色之民也又嘗詔羣吏勉修厥職毋以簿書期會畢
事者豈非古所謂興教化以厚風俗乎然而朝廷所擬
[020-6a]
議制令所布告者類多賦役獄訟米鹽貨幣之情乃俗
吏之為而未見其可使天下回心嚮道之具也又嘗詔
中外臣屬以密封論時政者豈非古所謂明主好道而
求諫百官箴王闕乎然而公車不召對尚書不問言未
聞燕見紬繹而覽章引咎也凡為此者得非先名而後
實歟誠能均節財用寛裕黎元矣可以命計司制國之
經費也誠能導民以德動民以行矣可以責羣吏於薄
書之外也誠能求善無厭改過不吝矣可以來天下之
[020-6b]
上封論政也凡為此者為先實而後名也天下方患名
之浮而不見朝廷勤治之效苟人主一旦奮然揭其實
而示之以聳動天下之耳目則德日起而大有功若雷
霆之震日月之臨照威聲光耀窮極天地之表而著見
萬世矣所得之名豈若向之近似者哉臣敢遂道前世
有為之君殊勲懿烈已驗于徃者以取必於睿斷昔漢
宣帝勵精親政綜核真偽信必刑賞樞機周密品式傋
具上下無苟且之意於是生民安業而單于慕義來享
[020-7a]
議者以為效優於孝文而德侔於商周之賢主唐憲宗
決䇿定議明抗國威以平數十百年方鎮僭叛之勢則
亂階逆本誅削㡬盡而唐之紀律復振齊威王小國之
諸侯也委政不治彊鄰交侵及其封即墨大夫烹阿大
夫發兵四出則趙魏衛之君請和國人震懼無敢飾非
者此皆為之有其實也况以國家大定乆安之勢究其
實而不奪於名則何施而不可何為而不立豈特漢唐
之比耶惟陛下留神攷察
[020-7b]
  明任上
古之聖人制為君臣以立於朝廷者豈獨辨上下之體
全人主之尊而已乎其勢必相須其義必相濟将以辨
天下之事也然而君臣之際常患乎責之非其任待之
失其心無相與之情以固相須之勢無相信之實以伸
相濟之義是以賢智才能之士不獲自盡於上而治道
有未至焉此其故非他蓋人主以細務為先而不留神
於天下之大計以猜疑為術而不思憂患之誰與處也
[020-8a]
夫天下之事固有大小矣治亂安危之機政教威福之
具所謂大者也舉而責之大臣則當矣大臣之責既重
而天子待之又深不以崇髙富貴自處而薄其顧遇之
禮不以盈成閒暇為足恃而與之計及存亡休戚之外
相接以情相交以道上無疑貳之隙而下無猜嫌之端
則固能竭忠致力盡其得為之分而天下之事不足辦
矣此易所謂泰而劉向以為通而治也永惟堯舜之盛
九官分職禮樂刑政任得其人而朝廷之上咨嗟都俞
[020-8b]
君有以諭於臣而臣有以告於君其言皆出於懇誠而
其道各務於訓戒昌明之化基於此歟漢髙帝唐太宗
皆以英豪蓋世之才經營天下竒謀密計則責之蕭張
典章禮樂則求之房杜其君臣之間相與論議則丁寧
反覆切究事情密如朋友此聖君賢主善任大臣而能
盡其心以崇王道之大畧也二府者所謂經邦論道之
官與天子維持天下而圖安危者其智慮之所存其才
業之所及豈止於除吏斷獄之間而不出金榖律令之
[020-9a]
外乎生民未乂必有以安也四方未寧必有以禦也教
化未至必有以導也紀綱未傋必有以完也朝廷之所
責者其重如此則所待宜何如哉昔我祖宗皆深明大
臣之任而明職任以待當時之輔相可謂至矣或諭以
撫中外和隂陽為效或戒以進賢退不肖為職或命以
簿書之外極言時務或賜以詔㫖問扞圉之䇿或給以
筆札俾疏陳利病其於君臣之義豈不篤哉此真忠大
節之所以感奮而嘉猷至計之所以不可黙也天下之
[020-9b]
務不患其不能盡矣今埀拱坐朝邇英召對奏白之餘
清閒燕處其亦暇及於此乎其未暇及乎臣實疎賤莫
得而知也及于此矣則聖賢之交萬政畢舉天下之大
福也若猶未也則上下之情疎而君臣之義有未至朝
廷庶務失於講之無素重貽他日之悔矣固非臣之私
憂過計也然好議者竊謂陛下嗣政之始天威赫然睿
畧雄斷如髙明之不可窺而度左右大臣雖有逺謀竒
策可以盡天下之利害猶深思極慮而不敢輙發則亦
[020-10a]
非朝廷之光懿伏惟明主以社稷生民為心敦厚恩義
八大臣耳方其天下無事朝廷清明刑訟衰少財用富
積禮樂大傋兵戈不試則大臣無與彼事而享成功可
也若乃法令不一而刑罰濫國費不給而民力困禮荒
樂滛而教化流弊軍旅不足用而四方未寧則安可無
與其施為興作之間哉今天下號為治安然非無事之
時也元勲舊德謀議廟堂非無致君援世之術也而天
下之人有未喻者三臣是以不敢黙也夫是非異論成
[020-10b]
敗異勢則處之以與奪乃可以成天下之利然而功過
隨之行有得失政有可否則補之以獻替乃可以全人
主之美然而榮辱繼之賢不肖混淆升黜謬戾則辨之
以進退乃可以用天下之君子然而毁譽應之不處以
與奪則不能息天下之謗而何以成其利不補以獻替
則不能救人主之失而何以全其美不辨以進退則不
能除天下之小人而何以用其君子是故大臣之於君
必息天下之謗而不計其功過必救人主之失而不慮
[020-11a]
其榮辱必除天下之小人而不恤其毁譽此所以成其
利全其美而用其君子也漢欲擊匃奴右地魏相以為
不可報怨於逺夷願罷其兵既而三世稱藩無敢入寇
於君臣之際示之以至誠結之以不隱降意垂聽從容
終日以咨訪詢求於二府之臣使之言當世大務而與
之圖其取舍則處無遺䇿舉無過事治道日隆而盛德
新矣
  明任下
[020-11b]
天子待大臣以不疑則上下之情相通此治化之所由
起也而大臣之報於天子豈可少愧於心三公之官不
以一職而名者蓋天下之事靡所不統而未嘗專於一
也是故與天子論道於朝廷而参六官之政與六卿之
教焉且論道經邦而六官六卿之政教皆有所與則天
下之事安有不責於已乎然而理勢有本末體用有大
小務其本不務其末為其大不為其小此所以持其宏
綱聽其治要而不若百官之瑣屑也古謂宰相不親小
[020-12a]
事者如此而已後世惑陳平一時之言而為之説曰決
獄以廷尉治財以司農禮樂有奉常軍旅有将帥宰相
者任人授職享其成功而已至於施為興作皆莫得而
與也為是説者知末務而不知本可襲常而未可應變
矣何則天子容保四海臨制萬事而與之其政者乃七
唐欲赦呉元濟以恱方鎮裴度謂不與賊俱全請自督
諸將以討乃能平蔡之亂此處以與奪者也今天下之
事或急於邊或切於國或未宜於民而羣臣有以更張
[020-12b]
廢置之議聞於廟堂則少為之裁決而多委之有司且
要以不可有失上指者何也王嘉在位數務諌諍陳蕃
楊震疏佞邪列災異語皆切直魏徴指陳善否多至數
十萬言此補以獻替者也今朝廷之政未必無失或繫
於睿德或関於聖教或動於天變惟諌官御史敢語其
端而未聞謀猷入告彌縫衮闕者何也傅遷訐政則孔
光勇於罷黜楊肜在朝則王商為之奏免此辨以進退
者也今天下之士上自朝廷之吏而下至山林之匹夫
[020-13a]
修潔操行苟有所立則大臣嘗收其器而用之矣至於
宿惡巨愆足以殘民黷化幸而未投於罪罟則未聞顯
白其狀而廢放之以激清下流而感起昏俗而猶使之
貪爵冐位以居人上者何也凡為此者豈非以人君之
權不敢侵而功名貴其全歟惟明主深察夫為臣之難
與得君之不易既待之不疑以通其情又亮其不侵以
責所報則庶乎能釋天下之所未喻矣
  議官上
[020-13b]
天下承平既乆任官之弊極於今日矣仕路益寛紛紜
坌塞而朝多倖位也吏員愈衆國費益廣而生民困窮
也郡縣之重牧以匪人而徳澤不宣也日月為勞職業
不厲而萬事墮廢也人人競進茍覬禄利而亷耻銷亡
也積數十年之弊而欲一朝革之不窮其源而決之於
横法未見其可以澄清也弊固有源矣入仕之法不精
用人之制不愼也臣不敢逺摭古訓立為迂疏之論以
取髙於衆惟列述祖宗成憲参以近事願朝廷揆酌其
[020-14a]
宜而用焉可也貢舉之數雜流之選昔歳議之熟矣獨
任子之恩雖加裁節而猶或疏焉臣故曰入仕之法不
精也建隆之制歳補有定員而重以試覆試不如奏書
坐之也祥符之詔入學習經限年課試對於廷而授之
職公卿子弟有以術業不明而罷歸也夫定員入學之
制固未易復於今而習經試覆可少倣而行矣臣愚以
為凡廕奏書可著藉而未命詔以一藝為能若經史若
兵刑惟習之聽嚴其科格而覈其能否能者官之而未
[020-14b]
能者使之退而復習要其成而復命之則上有考實之
功下無増年之詐恩補之數頗損於舊而不患於濫矣
夫州縣之吏為攷六七舉者一二人則亦可以治縣治
縣者攷六七舉者五六人則可以為京秩而治京縣門
資而京秩者攷六七舉者一二人則亦可以治京縣治
京縣者六歳舉者又二人則可以為治中為治中者五
歳舉者又三人則可以為郡守以國家斂才旌善之深
術使人樂為之用而不已也然而法制一定循襲既乆
[020-15a]
泥不知變則進退在下而與奪不出于上反為用人之
大弊甚可歎也且天子之尊人皆畏信而不敢慢者惟
取舍在我而不狥於衆人也今責攷其任如此限其舉
者又如此苟有合於式度則選吏而上至郡守皆可計
日而得是下有必取之勢而上無必不與之理安敢議
其賢愚而進退哉所謂人主之威柄者猶不得而持之
也夫不議賢愚而惟式度之從則黒白雜糅而官政壊
不足怪矣臣故曰用人之制不慎也臣聞祖宗之時州
[020-15b]
縣之吏陛見而改秩其陞黜可否一出於人主之意而
無必得者也凡以私弊被坐於決獄而失於深故者屢
對而不遷矣自擇能吏分治方州而責以秦彭之效矣
選治中以佐武人之為牧者也録外官功過而閲於禁
中矣以名召對而旌擢者二十四人矣凡此者皆以明
威斷而示奨勸也今陛見之吏未嘗不遷向之不遷者
惟増歳攷而益薦員也郡守治中之舉歳無常數而塞
詔者衆惟有司第具先後而授之也外官之功過天子
[020-16a]
未嘗盡知也召對而旌擢者未見其人也為法如此而
求任使之當將可得乎臣愚以為凡吏有陞見而改秩
者莫若就按故事差次功過而特可否之増攷益薦之
令輙廢而不用凡京秩而上素所謂舉而升者自今以
徃悉宜罷去時召大臣部使者二千石慎擇良吏而薦
如近日尤異之比歳不過幾人命有司與左右之臣詳
攷行能倣用資格如比歳政府除選之類任以守宰郡
承之職明主周詢廣采而寵榮其卓然者則與奪在式
[020-16b]
度之外而進退出於威柄天下之吏孰不淬濯奮厲而
求聞於朝廷哉其衰懦猥闇自知不能有立於斯世者
必亦退避縮藏而不敢覬幸矣任官之大弊庶㡬可以
革也
  議官中
救弊之術如治水既澄其源而不䟽其流以就潔清則
必散漫四出漸潰汙濁之地而復為向時之患臣前所
論者宜為之先可以澄其源矣繼而有潔流之議則安
[020-17a]
敢黙哉夫精其入仕慎其用人者所以進天下之賢而
退不肖也以一日之法制施於十萬人之間而救數十
年之弊則天下之賢豈能盡進而不肖者豈能盡退耶
蓋亦大為之防而徐導之磨以嵗月而期於成也夫天
下之吏非盡賢而亦非皆不肖其勢相雜而未一則導
之之術莫若明趣尚嚴責任使天下之人曉然知君子
小人之分不可少亂而朝廷懲勸之道詳審别白則賢
者安其勢而不肖者易其非何弊之不可去哉今日之
[020-17b]
患蓋趣尚不明責任不嚴君子小人之分亂而所導非
所勸故也趣尚者義利之辨責任者勤怠之分也厲之
趨義而不誘之以就利所以明趣尚也而趨義者多矣
督之勤勞而不開之以怠惰所以嚴責任也而怠惰者
少矣趨義則亷就利則貪勤勞則稱職怠惰則廢事此
人情之所同而天下之所共知也朝廷之於百官貴其
亷而賤其貪者欲天下之吏皆亷也而或誘之以就利
則安能勸天下之亷乎樂其稱職而惡其廢事者欲天
[020-18a]
下之吏皆稱職也而或開之以怠惰則安能勸天下之
稱職乎且仕而受田者所以旌圭潔之行而養之非計
其歳入之豐而設為髙爵重位也守以長千里丞以佐
郡而令以治縣名器之辨在此而不在彼也今圭田之
任皆躐而授之不復議名器而為歳入之辨守或俛而
為丞丞或詘而為令矣為之者豈皆妄庸而無知哉世
所謂善人能吏者徃徃流入其中而無甚愧之色謂法
令許我以然也趣尚之不明如此則仕者何利而不就
[020-18b]
乎此貪冒之風所以起也夫張官置吏而分以職者欲
舉吾事也事而不舉則職廢雖罪之亦無憾矣生民之
疾苦未蠲賦税之事輕未壹監司守宰之過也可責之
矣朝廷嘗欲恤其疾苦均其重輕而不貴於可責之官
乃特遣吏以辦之臣不知髙爵厚禄而素養之命曰與
我共理者將安用耶責任之不嚴如此則居官者何事
而不怠乎此廢弛之患所以成也二者非獨吏之不肖
皆朝廷有以導之而不勸矣臣故曰所導非所勸也嗟
[020-19a]
夫圭田之躐授足以起天下之貪冒矣况姦贓有復用
而無永黜哉祖宗之禁不如是之疎開寳以來有棄世
者也恤民均稅之特遣吏臣以容天下之廢弛矣况不
職聞于上而無失舊物者哉祖宗之恩不如是之濫淳
化中有處以州佐者哉臣故曰莫若明趣尚嚴責任趣
尚明責任嚴則吏勸而政舉也
  議官下
夫古之循吏布宣徳澤設為條教使民宜之深而信之
[020-19b]
篤所居稱治所去見思風迹炳然垂休千載而後世莫
能及之者何也非古之人皆賢而後世之吏多不肖也
非風俗之醇漓代變而治體不可復也意者朝廷之於
君子待之不適其分用之不盡其材而遂有所不為乎
尊賢而退不肖者人倫之大别也尊賢所以勸不肖退
不肖所以任賢此乃使天下之士求為之用而務有所
立也今智愚混亂而失其别用舍重輕惟式度之聽是
故雖有卓然之才雜處其中而無所辨異則其心必亦
[020-20a]
自惰而不欲有為矣此所謂待之不適其分也法令者
禁非防過之具為小人而設也君子不幸而過猶議賢
能而釋之則用之於君子可疎而不可密也可疎而不
可密者使才勝於法而足以適用不使法勝於才而無
能施也舉今之法蓋密於君子而使之不能施其才矣
科條詳悉網羅傋具大至於生殺與奪之間小及於出
入起居之際一不可離於法是故雖有傑然之士願發
所存以盡行已之道回環四顧而皆為法之所䋲則其
[020-20b]
心憤懣沮法而不敢復議安肯觸罪冒禁以求驚世駭
俗之名乎是以其勤勞止於簿書刀筆其思慮不出於
規矩䋲墨矣此所謂用之不盡其材也夫君子始仕則
未嘗不以濟時及物為先務安有不欲不甘之心哉及
乎既從事於其間觀其勢之如此而與志願相違也於
是抑而不振晦而不彰滀而不流藏而不試惟明主思
致天下之力而輔成治道豈不惜於此乎昔之賢君待
循吏者可見矣拜刺史守相輙親問觀其所由不數變
[020-21a]
易使民服從教化有治效者勉以璽書賜金増秩公卿
缺則以次選用今皆不可得而有也民政之重宜莫如
守宰一官而共之者三人羣趨於有司閲籍而聽命計
以歳月輙復代去雖百職曠惰而未至於受任則澄按
所不及其治尤無状則碌碌罷退而合為一又羣趨而
聽命矣其所得之分則分毫無損益也昔之賢臣為循
吏者亦可見矣使郵亭鄉官養鰥寡貧窮而又為之制
喪祭之具也擅發倉廪以賑餘縣流民而得全活也減
[020-21b]
少府用度齎刀布遣諸生詣學京師也以守相賦斂違
法而遽解印綬也以孝婦寃獄不理而謝病求去也今
皆不可得而有也於法無有而人不可以行也一郡之
廣坐斯民民将斃而不能輙濟者朝廷有未報也一邑
之大熟察斯民之所勞而不能輙革者州郡有未從也
不慮乎此而遽為之則姗笑其近名貶駮其興事甚者
至於罪廢而不録也昔之人恢閎曠闊多出於䋲檢之
外以望其成功今之吏委曲遜避以趨於法禁之中而
[020-22a]
求其無過也嗟夫上之所任者既如彼之輕下之所畏
者又如此之重則尤異之效循良之政何時而及於古
哉待之有别而使進退出於威柄則臣嘗議其略於前
矣嘉祐之詔有察守宰治行而命以乆安者何中道而
止也惟明主既先之以擇才授任而不取必於式度又
繼之以循率先憲而戒其屢易褒賞其不欲之節而使
之磨礪凡天下之吏有以宜民便國而抵罪可特議其
過而時亦宥之勿拘深文遂至廢斥以振動不敢之氣
[020-22b]
而使之馳騁則賢者無自惰而有所施古之循吏出矣
昔漢臣有言二千石部刺史三輔縣令有財任職者人
情不能不過差宜可闊略俾盡力者有所勸可為今日
道也
  䇿問
問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也觀其時窮其變賾之以
吉凶推之以進退天道人事其相參乎何以周公履而
不處仲尼需而不進明夷之六五利箕子之貞既濟之
[020-23a]
九三見髙宗之伐文王之徳居升之四仲尼之志當革
之初索求義象而質以聖賢之迹兹有望於彊博也
問六月宣王北伐之詩也歴序小雅廢缺為變之始則
厲王之詩不列於小雅明矣十月之交雨無正小旻小
宛皆刺幽王鄭康成以為刺厲王之詩學者惑焉夫康
成之於詩造其藴奥也其説非妄也諸君宜辯之
問三代之政各有所尚故忠質文循環為用以求其弊
推其損益而百世可知矣然則聖王之垂統御極必鑒
[020-23b]
觀物理參驗勢數量揆敘以建治體使元元之生歸於
中和之域而後已也豈可泥於循仍而昧於適變哉國
家剗五季亂本造四海大業百餘年間號安平矣教化
所漸摩法度所處治其所尚者何也逺稽三王之道近
撫當世之務則所損益者又宜何如而可以濟於時耶
諸儒固嘗極慮於此也敢問其略無讓焉
問經者所以載道而道者適治之路也士之窮經探道
而有志於從政者豈區區章句而已乎必能推明聖奥
[020-24a]
而適於用也且禮有九經書有八政皆治道之要務施
之於今無不可也請條其目而陳其效焉
問堯湯水旱必推之數也洪範休咎必歸之數也推之
數則災異生於自然也歸之數則精祲兆於有象也國
家仁厚之化䝉被動植太和之氣充塞方外然而水旱
有時而作豈數之然耶抑体咎亦有其象也却衆沴而
來諸福得無術乎昔董仲舒劉向父子夏侯勝谷永李
尋之徒皆以經術推隂陽為儒宗今之經明行修者豈
[020-24b]
宜自謝古人而不言也
問四裔為中國患難三代之盛亦所不免故禦外傋邊
之策興焉議者必曰重任将勤訓兵厚其儲蓄此其大
畧也然則将以何道而任使之必勝兵以何術而訓使
之不驕儲蓄以何法而積使之不困於民願畢其説可

 
 淨德集巻二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