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古靈集 > 古靈集 卷十六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古靈集巻十六
             宋 陳襄 撰
 啓
  謝丁觀文啓
某聞能以名器公天下而不爲一身之私者曠千五百
年一人而已天之生大聖大賢而錫之聰明神智非苟
利之將使代天牧民而爲之父母其勢不得而私也古
[016-1b]
之爲人君者必知之曰天之付畀予廣土衆民得而治
之吾之位天位也祿天祿也不敢以自私必推而與大
臣之賢者而共之爲人臣者必知之曰君之與吾位天
位也祿天祿也不敢以自私又推而與天下之賢者而
共之故君惟恐一日不得大臣於其側以爲已憂無以
䘏吾民臣惟恐一日不得士于天下以爲已憂無以安
吾君君臣上下舉知如是其相濟之急故其取于人也
無貴賤無疎戚無遠邇或於山林於海濱於耕稼陶漁
[016-2a]
於胥靡於囚於盗於筦庫惟其人而已矣可知而知焉
不待試而後知也可舉而舉焉不待試而後舉也夫如
是日孳孳於交相求而惟恐不獲豈能以天命爵祿安
而自私哉嗚呼斯道廢久豪傑之不作民之顦顇於無
聊也甚矣世無是人無是心某不得而見焉不圖明公
奮百世之上舉而行其事及某小子某竊懼焉夫以古
人特逹之知不由於因緣不挾於勢利舉一士而先天
下非魁傑不世之人莫能當之某其可乎雖然某之愚
[016-2b]
不足以辱公命所喜者世有是人有是心推而廣之可
以有焉方今天下之政莫大於舉賢拔才爲急士之藏
於山林汩於下位王公莫之知者幸而有人公其心夙
夜不寧敷求於四方一日將大有爲推是舉某之心盡
拔而取之於朝以敎天下之大公使四方有道之士與
夫蔽賢自私者咸知依歸焉是天下之福也生民之願
也曠世之事也某雖愚不敏尚能爲公抽毫以頌其事
肩公於古人致公於無窮以爲報答效也
[016-3a]
  答王景山啓
某謂今聖天子在位不當有豪傑之士尚在山野心常
憂焉近者竊不自揆思欲攟拾天下遺逸之士而書其
所謂德行道藝者一日天子相大臣有可言之時帥天
下之賢士大夫與其衆庶類聚而爲一書以獻于王庻
幾吾王收用之鄙心安焉如足下者固某夙夜所欲致
誠盡禮惟恐求而弗得者又敢辱足下書辭爲先
  答徐融啓
[016-3b]
吾友季甫嘗語某曰烈不幸父母早喪古人欲報之德
昊天罔極烈誠如是也㓜而不知養長而能知父母則
亡矣烈惟是没身不足今者無意于世使烈一日得富
貴尊榮無見父母不足以爲樂也平居必思二人不忘
乎前又嘗夢衰絰哭其母于中庭號哭發聲家人聞之
季甫可謂天性孝友矣古之孝者惟舜爲然固謂世無
是人亦復有斯人者以有愛父母之心不得養其父母
無所能盡是故終身不樂如是也今子明有親在堂足
[016-4a]
可盡其致得乎仕歸而爲其親之榮不得乎仕歸而爲
其親之安是未有不足者爾徒區區一旅人於彼何益
無因小物而失大事也子明其圖之
  答周秀才啓
某辱書見敎以潘子死無所傳欲求哀辭南歸以遺其
父兄不忍其冺滅于世某讀而悲之不覺泫然涕泗交
頤吾子失志還家數千里臨分有可憐之色復以是區
區爲請令予悲也昔聞潘子死如喪其友然無一辭以
[016-4b]
著明其善於世乃辱吾子命之得無愧乎去年道浦城
夜宿學舍中思念一至即欲徃弔潘子之墓以文哀之
竟以事廢不果居常恨焉今日吾子所命乃吾心也近
嘗病文詞未至不足以傳道人之善重以臥疾愁憂無
聊思欲不言又慮官守日益遠役役多事後時無繇是
終無一言以遺潘子也可寧勉爲之雖然惟恐所聞未
得詳悉其傳之非是其行之不遠昔聞吳道眞常語其
事更將質之不知其能盡知否尚若未可將俟吾子歸
[016-5a]
采其始末亟以書來然後爲之未晚也今姑爲余告其
父兄春秋以時上其墓祭享以禮使之不忘若常有吾
潘子存焉則吾無憂也病書不得一一
  答楊倜秀才啓
某鍳裁亡狀獨遺賢者發封之際良自驚嗟前日辱不
擯遺尚惠手誨足稔愛藏之多屬在病中未遑馳答適
又辱惠詩深悉雅㫖憂悲之意葢不自安雖然士之窮
逹葢亦有命似非人力所能取捨惟賢者爲能以道自
[016-5b]
信益勤而無懈也病體倦瘠須數日方可奉見以謝不
敏也先此候問
  又答楊倜秀才啓
至日病中得雍丘所遺書并鵝梨之惠欽荷雅意適當
所苦不暇奉詢來介無由修答今日縣皂至再捧手誨
深承䘏問仍審看書之暇所履萬休至慰傾系也老成
之士久兹濡滯在于朋游尚所弗堪况自處哉所期窮
理之明信道之篤有以遣之也易曰自强不息尚在勉
[016-6a]
之耳令嗣知且遣吳中相聚講學甚善前時謝伊留書
深可嘉尚也車騎必且盤桓至花木末由清晤因風無
吝好音
  答劉太博啓
某聞諸經傳士葬禮柩至于窆實土三主人乃反哭柩
車斂服載卒窆而歸三虞卒哭明日祔于皇祖某甫之
廟主人居中門之東方剪屏柱楣塗廬改戸西鄉朝夕
哭于阼階下以親反也古之人事死者如生者是故有
[016-6b]
終身之喪而無一日離其親𦵏則欲其反虞則欲其安
祔則欲其存而不忘哭之有倚廬事之有祖廟此之謂
至孝廬於墓非古也
  與江通判啓
某嘗恨古之賢大夫士不得而見之無所師法其人則
死問焉而毋與言揖焉而毋與行中夜而坐讀其書思
其人之所爲而不見嗚呼日月逝矣憂心劬勞不得古
人而與之得見今之似古人者斯已矣執事之至是邦
[016-7a]
也某得而事之其心洒然若得所欲既而有遠行役不
得以請其心憂焉以某年益加壯而學不長犬馬之生
無所見聞思得賢大夫士盡心以事之少有所法庶幾
四十五十猶能成身以是竊竊有求於君子歲將晏未
知還否某之望也
  答余京秀才啓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吾於三者不可得
而兼取之願與於直者人莫自知其惡既知之亦莫不
[016-7b]
惡聞而憚改之也惟直者爲能告人之惡而發人之匿
使人知過焉是友之義無先於直者某之困於䝉昩久
矣足下既誨之以朋友講習之説亦在直焉而已矣
  答劉太博啓
文者載道之舟事之在文如舟之載物必將以利乎濟
也有工人者善作舟其材力足以勝其任矣又能致人
之載以渉河海不善作者其材力不足勝其任矣又以
汩人之載文亦如之善作者其材力足以勝其任矣又
[016-8a]
能致人之事業以見後世不善作者其材力不足勝其
任矣又以覆人之事業古之人有大畜者始有文辭發
乎身而名揚後世必先知之確乎不憂其不傳也孔子
自謂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但其徒弟子因得附于言辭
之末猶且名見後世况有所作耶其次作者雖其材不
若孔子抑其發之小大其應之遠近各有在焉若魯之
論語檀弓之二篇司馬遷之紀傳韓愈之碑誌至於今
所載人事昭如日月名聲不朽夫善人君子之事業若
[016-8b]
得附于作者之手庶幾不忘某之文未足以載先大夫
之盛德請求諸賢者
  與京西運使陳學士啓
夫士有異世而相慕有接膝而不相知者古之人歎知
已之難遇爲此也某南方之人少師聖人之學積二十
年區區千里不見知已其存心其爲道未始一陳於人
而人亦無能信者曩者獲稱贄于下執事一誠之未通
一辭之未接而公遽然知之曾不踰時繼命以俟公何
[016-9a]
知人之明而特逹於古也某雖愚辱公之知豈無所以
爲受而徒飽食黙黙而遽止耶故自守邑以來不能無
憂視此一方之民政煩役重百里蕭然靡有家室夙興
夜處不寧以究以思故民之有疾苦政之大蠧敝未始
不存諸心常欲有王事之行一奔走于門下告其一二
大者尚公行之矧遇旌麾之來樹政兹府豈不喜哉不
圖天奪之幸有負薪之疾又不克進所願焉道之窮也
雖然公之所舍無數驛之遠又富公賢明留神聽納儻
[016-9b]
信一言之賤敢不夙夜以聞惟公洎蘇公合而倡之俾
有攸濟則百里之民子孫䝉福也嚮以宣徽張公入朝
言事嘗以河右之役爲民重困託於疏奏之末未知其
言否謹寫錄一本上呈如其不言幸公留意餘未敢一
一聞公遽行以疾不克躬辭於道側塗中暑雨伏望爲
國愛重
  與蔡舍人啓
某伏自河堤拜别俯及二年師慕盛德不忘寤寐去年
[016-10a]
秋九月䝉抵京師即日走伏門下時聞公與宴廹於昏
不克候見左右請一言之誨洎至官所不幸連蹇有負
薪之疾又不獲時修啓問怠慢之罪實無所逃雖然其
心之歸其誠之通實不俟言飾而後明也某昔年嘗聞
朝廷羣公之賢願得而見之其先惟際遇於明公前年
道南都始識丞相杜公龍圖歐陽公今又獲事富公於
河陽其不幸者范公薨杜公還政於朝今日之望惟諸
公耳伏惟明公名世有道其高材鉅識比之時賢倍蓰
[016-10b]
四方士儒有識議望將爲生民之福居斯時也方當進
德修業尊賢下士廣求箴補務益高厚以身行道爲法
於世小子不勝願望之至邑守有拘未遑請見炎暑伏
望頤神養氣爲君民壽考
  又與蔡舍人啓
即日伏惟舍人榮侍懽慶起居百福門牆甚邇限以邑
守不克時問安否無任瞻戀盛德之至友人鄭穆積學
艱勤將老而無遇惟明公高識遠見特能收采置之多
[016-11a]
士之上人神之心莫不懽喜愚弟君章凉薄無取亦䝉
攟拾出於過望不敢致私謝以累大公自餘四方英材
稍以藝業名者莫不盡得噓潤未有如此得人之盛天
下幸甚幸甚大資富公此月十日到府上訖仁政精明
民已歌樂况此一方政煩役重生民顦顇之日巳久事
之利害可行可革豈無一二大者儻信一言之賤斯民
其福也太學直講胡瑗有材識經術知政教體要之大
惜其老而無用幸時召見非無小補盛德之萬一進士
[016-11b]
吳孜管師常倪天隱伍原張京明經顧臨皆南方英才
養而成之可以有爲者或進見門下幸賜教育友人陳
烈必時通啓聞有仕進之心但無其路公有可言之時
能致之吾君有所用於天下亦公功德於民不小也不
勝禱望之至
 
 
 古靈集巻十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