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古靈集 > 古靈集 卷十二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古靈集巻十二
             宋 陳襄 撰
 禮記講議
  中庸
中庸者治性之書孔子之孫子思之所述也自孔子没
性命之書無傳雖其説間見於六經然詞約義微學者
難曉故子思傳其學於曽子其間多引孔子之言則是
[012-1b]
書祖述聖人理性之學最為詳備使學者求之足以知
道德誠明之本焉中者性之德也庸者性之用也常也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其性莫非善也至中至正以為民
極也其不善者非性也人之欲也故子思曰喜怒哀樂
之未發謂之中中者天下之大本是也中之用有五仁
義禮智信是也循是五者而行則可以為萬世常久不
易之道故曰中庸
天命之謂性
[012-2a]
人生而靜情欲未發其中湛然則有惻隱之心存焉惻
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
智也不欺之心信也惟是五者不待學而後能故曰天
之所命是性也與天地同出於道道者先天地而有易
曰形而上者謂之道是也道有變化故有氣也形也性
也三者竝立而五材各具焉氣升而上以為天故有五
星之明形降而下以為地故有五行之質性命於兩間
以為人故有五常之道乾坤有四德以配五常元者在
[012-2b]
氣為春在形為木在性為仁亨者在氣為夏在形為火
在性為禮利者在氣為秋在形為金在性為義貞者在
氣為冬在形為水在性為信乾坤不言智而獨命之人
故易曰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也又繫詞
曰立天之道曰隂與陽以氣言之也立地之道曰柔與
剛以形言之也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以性言之也兼三
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葢取乎此也則是人之性
與天地同出於道而神於萬物凡有血氣心知之類統
[012-3a]
為之主上自聖人生而知之其次學而知之及其至一
也髙明博厚悠久不息與天地並立可不尊乎
率性之謂道
率循也凡人之性未接於物莫非善也接於物而情生
則有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形焉故情有善有不善以
性行情情則善矣乾卦曰利貞者性情是也以情盗性
情則惡矣記曰人化物者滅天理而窮人欲是也如此
則莫非不善也人能循是五常之性而行不為情欲之
[012-3b]
所遷奪則其道常存故循之謂道離之非道也
脩道之謂教
教傚也聖人知人之性感物而遷因其性之所自有脩
而明之以教天下使人知所則傚而復歸於道夫是之
謂教也然則人之性無以異於聖人之性聖人之性誠
而不動明而不惑故情偽莫能遷焉衆人之性不勝其
情欲動乎内物交乎外不能以自反其道遂亡此所以
異也夫殺一不辜人莫不惻然有所不忍此天下之心
[012-4a]
同仁也有是心而為不仁者彼有以害之也行一不義
人莫不㥏然有所不為此天下之心同義也有是心而
為不義者彼有以賊之也尊君而卑臣隆父而殺子此
天下之心同禮也有是心而為無禮者彼有以慢之也
是是而非非好善而惡惡此天下之心同智也有是心
而為不智者彼有以蔽之也内以欺諸巳外以欺諸人
則怍焉此天下之心同信也有是心而為不信者彼有
以遷之也故有之者性也失之者情也不正其情無以
[012-4b]
反其性如此者必待學而後明脩而後復自致曲至於
能化之謂脩道也脩者人之道故謂之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道者得之天命之正失於人欲之邪正與邪君子小人
之辨故君子須臾之間不可離於正道離正適邪即非
是道故曰可離非道也孔子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顚沛必於是又曰人皆曰予智擇乎中庸
而不能期月守也獨稱顔子其心三月不違仁擇乎中
[012-5a]
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若顔子可謂庻幾然則
君子終身由於道而不失於須臾之間難矣非仁以任
之智以樂之勇以决之則不可能也
是故君子戒愼乎其所不覩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
莫顯乎微故君子愼其獨也
謂夫中庸之學治心養性必自於隱微如隱微之不正
而欲成聖人君子之德難矣故君子之所養在明乎性
情善惡之端方其心之所生性也情也不可不辨焉吾
[012-5b]
所可欲正而公者善也性也吾擇而守之吾所不欲邪
而私者惡也情也吾拒而弗行焉其所不睹謂未形於
行其所不聞謂未形於言心之所生不待形於言行於
其不睹不聞之際常當戒謹恐懼不使須臾之間情害
其性而離於道也聞見之不及隱也言動之未形微也
衆人之離患在於隱微之間謂其不睹不聞而為不善
不知其發而不掩也莫見乎隱者謂隱而必見莫顯乎
微者謂微而必顯故君子閒居愼獨誠心養正不敢以
[012-6a]
自欺然後成其德性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
焉萬物育焉
喜怒哀樂者非情也中者性也人生則有性有性則有
情情之未發莫非性也故謂之中發而本於中莫非道
也故謂之和中之所有仁義禮智信非由外鑠我者也
初是五者之端若甚微而不可明及其擇而守之擴而
[012-6b]
充之則誠且明矣誠至於不息然後能定有以盡天下
之神明至於不惑然後能應有以盡天下之變中至於
如此則大人之事備矣故曰天下之大本也和之所發
喜怒哀樂人情之所不免者也雖聖人不得而絶之惟
其正而不邪公而不私是以動而有節也喜非吾喜也
人喜則喜故賞一善人以為仁焉怒非吾怒也人怒則
怒故刑一惡人以為義焉喜以天下怒以天下此喜怒
之中節也哀非吾哀也人哀則哀故為之喪紀之數人
[012-7a]
以為禮焉樂非吾樂也人樂則樂故為雅頌之音人以
為樂焉哀以天下樂以天下此哀樂之中節也和至於
如此則天下之志得矣故曰天下之達道也凡人之情
皆可以致中和然而不能者以利欲害之也惟聖人能
致之故可以贊天地之化育矣天地之道以正為中以
利為和而萬物生焉聖人之道以性為中以情為和而
萬物遂焉故人和則氣和氣和則天施而生地順而成
皆不失其位矣天地且位而况於萬物乎
[012-7b]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
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人性莫不善故君子小人皆有中庸之性孟子謂惻隱
羞惡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也惟君子為能明性
之善閑邪窒慾擇乎中庸而守之故曰君子中庸小人
性以情遷動而違道徇乎邪欲是以反中庸也君子之
中庸所以能守之者以其道為君子知中庸之不可離
離之非道故庸言庸行時不失其中焉小人之中庸無
[012-8a]
以異乎君子之中庸所以反之而不行者以其道為小
人蔽於情欲之自私而不知戒忌畏難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中庸之性至虛以為體至神以為用操之則存捨之則
亡能操而常存則誠誠則明明則能智矣誠則能聖矣
能聖能智則可以盡人物之性成天下之盛德大業而
與天地為一其德可謂至極矣以其德之至極故中人
以下其性雖有而不能久然則衆人之所不能久者情
[012-8b]
偽之相感穿窬之心害之耳善端不能誠固利欲誘於
外則穿窬之心作是以難久行也孟子曰物交物則引
之而巳是也人知擇乎中庸而固執之終身由之而不
失者聖人之徒歟孔子之門人自顔回而下日親炙於
聖人之教猶且日月至焉而巳况其下者乎故曰民鮮
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
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
[012-9a]
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道者通也天下由之無所不通故謂之道中庸者道之
本也惟聖人能盡之然天下中人之性為多聖人不以
巳之所能強人之所不能道巳隆則愚不肖者有所不
能道巳殺則智與賢者有所不為故聖人本乎中庸謹
是二者之端用其中道於民以為天下之通法使智與
賢者俯而就之而不敢過下文云有餘不敢盡是也使
愚不肖者跂而及之而無不及下文云有所不足不敢
[012-9b]
不勉是也如此然後道可以行可以明也孔子謂道之
不行也我知其然矣夫智者謂其明足以知聖人而無
所不盡故過之過之則難繼矣愚者不足以有明也故
不及不及則有所不勉矣此道之所以不行也道之不
明也我知其然矣夫賢者謂其行足以至聖人而無所
不盡故過之過則難繼矣不肖者不足與有行也故不
及不及則有所不勉矣此道之所以不明也道之不行
以愚智云者言乎性之不能明是以不行也道之不明
[012-10a]
以賢不肖云者言乎行之不能擇是以不明也又以人
鮮知道喻飲食之鮮能知味也夫五常之於心人莫不
同有也然而天下之心獨以知道期於聖人者是知道
者寡矣五味之於口人莫不同嗜也然而天下之口獨
以知味期於易牙者是知味者鮮矣孟子曰易牙先得
我口之所同嗜者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也故
理義之悦我心猶芻豢之悦我口此以飲食喻道同斯
義也
[012-10b]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道之不行有三過與不及言乎其才一也或出或入非
聖人之正言乎其術二也有其德而無其位有其位而
無其教言乎其時三也孔子之才與術盡乎羣聖人之
道當周之衰歴聘列國上無明天子下無賢諸侯能尊
用之因而歎曰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巳矣夫葢傷聖
人之不作天下無復知宗予者故曰吾道窮矣此云道
之不行意在是歟
[012-11a]
 
 
 
 
 
 
 
 
[012-11b]
 
 
 
 
 
 
 
 古靈集巻十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