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蘇魏公文集 > 蘇魏公文集 卷六十七
[067-1a]
欽定四庫全書
 蘇魏公文集巻六十七
             宋 蘇頌 撰
 序
  送郭京評事序
康定二年春西宼犯渭城涇原守以聞天子閔然念邉
民之數被其患思謀永逸之計乃更命近臣往督師律
元戎偏帥奔走率職罔懈其勤居無㡬何又詔吳興守
[067-1b]
滕公爲刑曹副郎直集賢書殿往鎭涇陽維是涇原諸
軍皆𨽻焉滕公奉命馳至闕下進見之際荷聖主知遇
之厚思得竒瑋魁梧之人以助軍旅之畫乃言處士郭
君於上曰斯人博學而多謀重義而輕利一舉進士不
上第而退居九華蓋三十年遂亡仕進心若擢居戎幕
必能出竒吐謀以贊帷幄之論上曰是嘗一二臣爲吾
言之者行用之矣即日制誥池陽郡守給裝錢起生傳
赴京師至則特㫖賜廷對口陳兵家成敗之策邉徼之
[067-2a]
攻戍之得失諸臣所未能言者悉爲之對可不可
皆合當世之務天子恱之乃以廷尉平命生往參謀陜
西軍事于是公卿相贊於朝廷士相慶於閭巷以謂天
子用處士矣自茲下情得以上通矣主恩得以下逹矣
草澤之賢者得以自進而議時政矣如此而不治者未
之有也或有謂生曰天子所以擢滕公滕公所以薦先
生於天子而幸用之而未聞先生所以論報主恩感遇
知巳之意先生曰吁是言也于我何有哉夫滕公自尚
[067-2b]
書散郎陞名曹直書殿職由刺中州而任方鎭要衝兵
屯之地直匈奴之孔道國家倚之猶藩屏焉寵遷之若
是豈天子私其人而授之耶蓋知其才之可任而效之
可責耳天子用公之言而吾自布衣召見不由覆試而
授官蓋國家擇人而委任耳豈私于我一布衣哉彼旣
不以私而荐任豈可以私而言報耶雖然固當早夜思
之籌慮愊億期績用之可成焉某時聞生之言而内喜
且言曰是舉也可謂上下俱適其道耶誠使朝廷爲官
[067-3a]
用人推擇信任皆若是之篤則何云上有曠官而下有
遺才乎使當時公卿百吏修職奉上皆若滕公之感遇
主知郭生之盡心公家則何云政事隳墮國聼壅塞耶
上舉之若彼之得下行之如此之善予將見俘匃渠于
藁街旋凱歌于京城休戈息兵拯人罷勞其斯舉矣不
曰美哉生之行也士大夫多以言贈予獨并敘其所嘗
道者以爲其規
  送施龍圖赴延安序
[067-3b]
自陜以西釐其州郡爲四道以建帥府而延安特據其
要隘日者興師被邉又嘗節制四府故其軍政雄重不
與他鎭侔膺推轂之任者非有文武經緯之才莫得以
處之自夏戎欵歸兵實内郡是四帥者各治一道不復
相權然延安之守猶重于他鎭蓋其封境與畨戎交錯
外距羌邑弗十數郵每羌人來請皆先出于是由帥府
覈其事之當否而拒納之方用兵時内謹戰備講肄師
旅正合竒勝以誅弗順勢甚易也今朝廷方以德綏諸
[067-4a]
戎不欲生事疆外覊縻之䇿專責方任急之則托辭以
生釁弛之則乗間以爲患則夫措置威懐在柅其㣲一
失所御姦萌滋啟是安平之守不亦難于禦侮之將乎
皇祐壬辰嵗六月天子用前帥爲樞貳扞城之寄構
于後選乃以内閣施公頃者更使三邉又嘗秉安化之
鉞皆有能績聲重闗内俾涖厥政僉曰冝之仍受棨㦸
往護諸將復增美秩以寵其行制下之日士大夫咸以
謂邉藩得人西顧益無虞矣先是朝廷進公卿歴選于
[067-4b]
衆多由閫闑之任上意若曰疆隅既寕人復忘戰且慮
夫左右之臣恬于文鋒而怠于武律也是以詳試其能
必先觀以軍旅之事而後付之政柄欲其勞于外而不
廢于内也故公之是行雖抗章懇辭卒不獲請茲所以
見朝廷之于公將有意大任乎惟公莊重淸方剛毅不
撓其臨郡也寛簡而果于斷其刺部也精敏而濟以和
觀是二者可謂周通之賢矣夫以周通之賢加之巳試
之效握節大府坐制一方寓令以治軍師持重以靖邊
[067-5a]
警所務逺畧不徼竒功守于平安在公不爲艱矣一日
上思舊勲使者持急宣召登公輔揔衆職附四裔盖練
達已稔聲名暴聞不時日而功業成于時士大夫又可
以慶廟堂之得人也
  送楊該下第序
取士之柄不專于有司舊矣今天下之爲士而進取者
以萬計爲有司者旣不得素專其任而與察其能否也
一旦當大比間則雜遝羣至有司持尺度糊其名以較
[067-5b]
其一日之藝苟用其言合規矩無甚高論者謂之中程
乃留以充選焉雖其素所弗能有司豈得而知之耶士
或持卓越之才不能委曲以盡一日之試小有疵累則
以尺度去之是昔之所恃者有司亦不得而采之也夫
有司所恃取士之柄不專若是將以罄天下之眞儒實
亷而舉之不亦戾乎雖然任其責者豈不欲進賢者而
退不能者耶而所取者非必盡賢所去者非必盡不能
何耶拘于尺度而不得素專其任以與察其能否之謂
[067-6a]
也夫璠璵璗璆世皆知其爲難得之貨非䂥石瓦礫比
也及混而置之使皆能知其爲寳者辨而異之則眞僞
㡬判焉雖甚疵釁不足爲累也異于是者必求其渾然
無瑕慝乃以爲眞如此物之果眞者鮮不棄矣又不幸
而以璠璆爲瓦石者有之矣幸而以瓦石爲璠璆者有
之矣彼物之精觕瑩然易别也而人之所取者猶若此
之患況乎英豪跅弛之士雜然並進有司不知其素之
能否其所舉者特一日之藝又求其渾然無累則進退
[067-6b]
之間豈無幸不幸乎得明有司焉則于斯亦可幾夫不
失人矣故今士之于進取也不以得失厲于有司蓋知
其得失者係夫幸不幸若然可謂志于道而能自信乎
吾友楊君唐彦豈非斯人之徒歟唐彦前此嘗舉進士
于開封矣是嵗四方之士畢集京師其多不與常比朝
廷選擢有司尤艱其人今紫㣲吳公實任其柄焉而唐
彦與丹楊邵興宗程文初中髙第以疵累不合程式有
司用制格不得留又懼後之弗知者以謂不盡才也于
[067-7a]
是首署二君名揭于道曰試考皆第一以聲病不預奏
名方是時試于公所者㡬数千人仰公之鑒裁若龜鑑
焉以謂奏籍未上而是二人者首被優異雖名不在選
中而衆皆以爲必天下之士也其後興宗應詔科奉延
對又言邉兵得失擢居西州幕非所謂天下之士乎而
唐彦再舉進士復不預名當時之知者往往爲之傷惜
以爲有司之失人唐彦處之獨恬然無芥蔕之意復謂
人曰我之不逮邪有司豈不明邪不然則吾時之未至
[067-7b]
也吾將泛舟而東游于吳㑹以就閒燕而惇勵吾志操
以俟吾時豈當戚戚於一得失哉士於是益知唐彦爲
志於道而自信者也吳公昔爲明有司而善鑒裁者也
而方今取士之制拘以聲病非爲能得人也後之爲有
司者不必爲不失賢也
  東山長老語録序
宣城太守史館刁公景純始闢東山寳惠佛寺爲禪居
䟽召海惠師居實以主之徇衆欲也師東陽右姓雙林
[067-8a]
淨徒少遊諸方遍參知識最後得法於琅琊惠覺禪師
世所謂臨濟宗門而南院後裔者師其流也自涖叢林
宣揚佛道一音旣演四衆畢臻虚谷洪鍾有來斯應量
根器之深淺隨機縁而引導晨咨夕叩虚往實歸如是
累年大振宗㫖雖道本無體非文字談說之可明而人
亦有言故應對酬酢之不一于是有升堂答問洎入郡
揭榜等語録三巻傳焉其說曰庶品萬形同出一性無
古今逺近之别無髙下細大之殊達其指歸則六合内
[067-8b]
外不離乎方寸局於形器則一念起滅巳隔於多生至
人冥觀動與理㑹以爲獨善不若利人以心傳心其來
有自後之學者返本循元一悟眞空無復餘事如深夜
出曉迷塗得歸非敢黙黙不傳此無量善知識所以祖
述於𤣥綱而大資政南陽公所以不吝於言說也公以
文章器業翊亮三朝入輔出藩自蜀移越每經綸制置
之暇教條宣布之餘游心定慧之門得意言象之表於
是禪流輻輳爭望門庭迅機電激動形篇什其在劒南
[067-9a]
則有與峨眉中白洎郡僚府佐徃復抑揚及拈提古語
别爲兩集其在鎭東則有與法雲重喜唱和雜述幕府
紀録鑱於豐碑秀句英辭播在人口叢林駕說之盛不
愧於昔賢宰官倡導之風復見於今日某忝隣對境稔
熟傳聞限有帶水之遥末由丈席之侍䝉寄墨本實㑹
初心未幾令姪先軰東来見過因語及此且曰嚮之兩
集有蜀州吴醇史君祕閣文與可作序印行今茲唱和
石刻之外復盈緗帙亦將鏤版見屬冠篇某游公之藩
[067-9b]
蓋有年矣聆師之譽固無間然不見異人旣得書而啟
發以爲作者宜序事以著明大凢偈頌賡載揔若干首
其餘覿靣髙談隨機縱辯不立於文字者則不在焉昔
莊生之得惠施喜有忘言之對謝安之與支遁將期塵
外之狎賢德相値今古同風況公夙殖德基明見佛性
入游戯三昧超圎頓一乗闢稽山之道場付慧照之適
裔彼上人者難爲酬對得大檀越共爲證明異時揮麈
之間皆契投針之妙人境不奪照用同時賔主歴然言
[067-10a]
語道斷自非渉異境自是巳家消揺以遊造次於是其
於道也不亦廣矣其於言也豈可巳乎門人某等以予
於景純有心照世交之契於實師爲道存目擊之知逺
詣京師見求序述予以謂宣城山水之郡古今故實之
傳賢守髙人往往相値昔唐相裴休爲亷察嘗致黄蘖
運公於開元道場以談性理故有傳心法要休自序之
今景純作鎭又爲實師崇建法席以唱宗風復有茲録
見屬鄙文予師心有年闢道來達披文游目茲見辨才
[067-10b]
之不窮覽今懐昔良嘉名德之相遇姑用讃歎思有激
揚夫至理𤣥㣲見於言者巳爲粗迹一時對問序其事
者豈盡端倪兩皆虚談斯亦奚用然而空有互見語嘿
對持非因事而顯發孰見道之著明厠足致泉無用所
以爲用因蹄得兎忘言而後可言强爲摽題巳慙聲綴
黙識之士願姑忘聴焉
  趙大資與法雲長老唱和集序
見聞覺知出乎性哉而達識之士以之明本心動静語
[067-11a]
黙出乎情哉而知言之人以之觀要道自竺乾調御洎
諸方導師接物應機當人答問標揭新理旣有㑹元敷
暢㣲辭遂成章句或一字至于七字以有言對於無言
指事明心莫辯乎此故仲尼目擊於伯雪淨名杜口於
文殊形雖淵渟聲巳雷震給孤四句之偈等善法百千之
妙頌理有未盡言豈憚繁大用現髙蹈於佛祖孰能探
賾於淵源三復牽珠粗見抽緒所期眞友知覺路之司
南聊書卷端爲寳月之標指云耳
[067-11b]
  明義大師集菩薩戒羯磨文序
繹經證義明義大師淸衍旣修正觀行遂杜門蕭寺依
古懴式建立道場晨夕加持歴十餘年未嘗一日廢也
薰修之外嘗閱藏典至菩薩戒案其科條疑有差舛三
復尋繹得其中文害於義者數事焉大槩以戒有大小
乗之别而行持之人有頓漸之異據其宗㫖皆先佛所
說不離於藏教也行法經云古文惟請五師而今文所
引普賢觀經啟請六師藏典不載瑜伽大論本無次序
[067-12a]
而今羯磨文依次受戒又唱相結界有内外之限受戒
和合失先後之㫖是皆小乗下根之所持不可與上㡬
解悟之人同日道也其所以混淸參錯若是非作者本
意由末學傳授引據非當故失其歸趣耳衍旣依義刋
削捨其細而從其大復集諸經律以訂正其非謬將令
學者開卷披文反本尋原悉見端緒譬夫觀水于海寧
顧於蹄涔逢嵗有秋奚資于蟻粒宜乎大善知識留心
而不已也一日持書相示見屬叙事予嘗謂為佛者始
[067-12b]
于戒而成于慧戒者所以持巳實萬行之本也蓋有能
持巳者外物無以撓其中而純明由是生焉然後逺覽
廣照㧞昏拯迷濟物而不倦此佛之序也今衍之精進
如是吾知其非僻不可入於胷次也讀書求義而能正
數百年之舛訛非純明之效歟不獨明巳又將利於人
使修習之徒䇿入三聚棄凢趨聖共證無生之理蓋迦
文之所存也
 蘇魏公文集巻六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