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蘇魏公文集 > 蘇魏公文集 卷五十一
[051-1a]
欽定四庫全書
 蘇魏公文集巻五十一
             宋 蘇頌 撰
 碑銘
  翰林侍講學士正奉大夫尚書兵部侍郎兼秘書
   監上柱國江陵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
   實封二百户贈太子太師諡文莊楊公神道碑
   銘并序/
[051-1b]
淳化五年冬十月真宗皇帝以壽王出閣尹開封朝廷
慎選府僚輔導明兩於是驛召鎮安軍節度行軍司馬
楊公為左諫議大夫充開封府判官至道元年秋八月
春宫建兼太子左庶子三年三月儲皇踐極由給事中
拜工部侍郎充樞宻直學士兼秘書監再遷禮部踰年
以衰耄求解近職進兵部侍郎未幾特置侍讀學士秩
如内禁公以本官充翰林侍讀學士兼官如故夏侯嶠
邢昺吕文仲實並命也上日賜會秘閣寵以七言御詩
[051-2a]
儒學之官一時為盛以公春宫舊僚眷待尤異每清閒
訪對從容言天下之事多至移刻造辟之論世莫得而
聞也方將圖舊熈功記善惇史屬遘足盭移告家居璽
書銀璫診問旁午仍以御封上藥賜之咸平初郊不及
陪扈特詔賚物如侍祠仍進封江陵郡侯未幾鑾輅北
巡公舁疾辭於苑中上諭以勉進醫藥不久當相見及
駐蹕大名又以手詔問平安好否三年正月二十三日
車駕還都遽遣中使慰諭後二日以疾不起聞上為軫
[051-2b]
惻久之特輟視朝一日贈兵部尚書降内司賔至其第
賻錢五十萬帛五百疋又賜祥符縣之北常村塋地縁
葬所須皆出王家錢内侍任文慶實監護其事詔以其
壻太常丞譙國宋公臯直集賢院外孫常山公綬為太
常寺太祝姪孫偃集並同學究出身蓋聖主所以尊賢
憫舊推徃撫存終始之恩至矣公諱徽之字仲猷胄出
華隂著姓漢太尉震七世孫信安侯嚮之子奢仕晉鬱
林太守永嘉南渡徙籍上饒奢之十五世孫光翼唐上
[051-3a]
元中為信州刺史以劉展亂江左遣其子建安令宣挈
族人歸於閩因家浦城遂占數建安焉子孫累世以財
力擅州里公之曽祖式辟王潮參謀軍事未幾辭歸終
老於家祖郜當唐季盗起率合義徒千餘人保守土境
補閩義軍指揮使累官至本州防禦使考澄生戎馬間
獨業文史嘗以䇿畫干忠懿王王一見竒之表置幕府
俄假緋衣銀魚為本縣令卒官以子貴贈尚書禮部侍
郎公禮部次子也少刻學自立不妄交游邑人江文蔚
[051-3b]
善詞賦江為能歌詩並延置客館切靡友善遂與齊名
聞潯陽之廬山學舍甚盛因徃肄業屬李氏失政不欲
仕其國乃濳服間道逹於汴洛贄文公卿間特為竇儀
王朴所知王公答書以竒士目之周顯徳二年第進士
同奏名者十六人世宗命近臣覆實惟公洎李覃何儼
趙隣幾中選解褐秘書省校書郎集賢校理歴著作佐
郎右拾遺竇儼薦同修禮樂書時相范質尤器待之國
初加朝散大夫出監唐州方城縣商稅值故人奉使亷
[051-4a]
訪謡俗公見之因言主上應天順人海宇寜一宜崇尚
儒術以厚民俗使者還具白其語頗拂上指左降鳯翔
府天興令府帥王彦超籍其名待以賔禮蜀平徙嘉州
峨眉令開寶初復佐著作劉溫叟任御史中丞十二年
屢求解職不許及卒太祖問宰相朝行中誰可繼溫叟
者薛居正對曰楊某即溫叟所放進士節行清白亦相
類也時雖不果用然朝論自此以舊徳處之出知全州
太平興國中再轉右補闕代還陛見日太宗顧左右曰
[051-4b]
朕在藩邸即聞其能詩因盡索公之所著奏御凡数百
篇仍别獻謝章其落句云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皇王
問姓名他日又獻雍熈詞十篇上皆稱善用其韻以和
答焉自是聖藻宸章多得别本之賜嘗屬疾敕上醫視
之賚錢三十萬皆非常比也歴侍御史庫部員外郎更
判刑部南曹同知差遣院賜紫衣金魚太宗留意儒雅
日閱羣書詔翰林學士李昉等采前代文章類為千卷
號文苑英華謂公邃於風什專俾編詩為一百八十巻
[051-5a]
端拱初由兵部郎中拜左諫議出知許州入判史館加
修撰兼判昭文館集賢院因次對上言方今取士多以
文詞罕用經術望詔太學増博士員選通經耑門之學
擢以本官分教胄子用廣風化太宗深嘉納之謂輔臣
曰楊某儒雅之士操履無玷寘之館殿得其宜矣元夕
預召乾元樓觀燈上喜其老而不衰蓋有意於器使也
公性方介疾非道以干進者毎言溫㓂用擊摶取貴仕
使後輩務習趨競禮俗漸薄矣察斯言可以知其趨舍
[051-5b]
之所存也時樞宻副使劉昌言翰林學士張洎錢若水
皆不次進擢而右計使董儼方圖柄任嘗謂公曰上待
二翰林甚厚旦夕且大用矣後公語直史館錢熈旣而
逹於劉張二人指摘以為公構飛語中傷近臣上聞
而惡之不復問狀即日貶山南東道節度行軍司馬未
行易鎮安遂陞王府方公之斥也年過七十矣自以為
没世不復用矣而人亦謂之老且廢也然而斥未数日
而易近鎮又数月而登藩朝之選非上所寵遇而厚信
[051-6a]
者莫得而與焉而公出左官首當斯命非夫文行業履
之素茂豈能取信於人主非上之誠明待下不疑亦不
能排衆毁而獨任卒所以䕶翼儲闈成令聞者由夫知
臣之明而信道之篤也公初拜府僚自坡省至貳卿凡
五命皆與故相畢文簡公同制而公位其上景徳初真
宗登用舊人畢公自兵部預政事踰月遂冠鈞宰而公
以耆年先薨故不及大任然以儒者起逺方值世故涉
險難而逹中朝遄遘龍興薦遇好文之主晚年遭會風
[051-6b]
雲得以行其所學雖不至公卿亦不為不遇也公純厚
清素外無矯飾仕数進黜不為夷險易其守而博聞强
識出於天質善為清言好論典故自唐以來士族人物
風流雅俗悉能詳記聽其言亹亹不絶酷信瞿曇修因
之說居常以五鼔夙興盥潄誦黄巻如是者三十年猶
一日也加之保守名節兢慎不懈故自結髪至於啟手
足未嘗有過事當時論者以謂孔子所云善人吾不得
而見之又曰吾未見好學者公之謂歟平生以風鍳自
[051-7a]
髙而寡合於世前輩惟故相李昉貳卿王祐深相推挹
僕射石熈載參預李穆賈黄中與為文義之友識翰林
王禹偁於布衣時薦戚綸任館閣是二人者卒為名臣
雍熈中從孫南陽公億初以神童召對君相以為異人
間出公猶勉以進修不可巳其後髙名峻節一代宗師
每叙事質疑其言必稱從祖江陵公云爾其取重有識
如此常戒學者當務三多著述看讀持論尤難屬文須
詞理相副不爾同乎案檢無足觀也所為文章髙雅純
[051-7b]
重素好吟詠老而不廢對賔客論詩則終日忘倦言六
義者莫不宗之有集二十巻没後上令夏侯嶠取以留
中公刻意精思以臻乎大成勞形嗇神以嚮乎具福咸
平中王翰林謫黄州未行旬浹之間公三至其家慰勉
開釋情禮備至時人旣服其風義之敦厚又歎其精力
之强固非夫鍾秀之異而純守之固能至是乎初母夫
人章之在娠也夢朝南極見老人拜以為母他日又夢
大星隕於室噏而吞之旣寤嚥中尚熱無幾何而公生
[051-8a]
及薨之前一夕冠帶仰瞻於庭下歸而趣家人治後事
曰吾之星位退矣翼日遂捐館豈儒宗耆英生皆稟精
文象殁則反舍於辰房乎公享年八十室中牟王氏尚
書金部郎中澣之女繼晉江王氏國子博士仁郁之女
號太原郡君後公十三年卒自卒及葬真宗再遣中貴
人以緡帛恤其家公無子一女前夫人所生三嵗而失
所恃繼夫人躬自鞠毓逮於筓字歴選良匹遂歸譙公
累封鄭國太夫人賢明通書治家有法子即常山宣獻
[051-8b]
公也公薨時方十齡而超異夙成克荷後事圖書素業
一以付之惟宣獻公以文章道徳顯赫兩朝佐佑仁皇
再登宰政號令風采為時宗工雖徳業所基本乎世閥
而緒風克紹抑自外門景祐二年冬十二月宣獻公奏
䟽上前曰臣之外祖早事先帝在天府為上介在春坊
為首僚際會龍飛待遇無比徂謝之日恩備始終官應定
謚而故吏失於陳請二夫人配食復闕從子加贈之文
竊惟聖朝敦奬世臣宜䝉襃賁非敢以臣備位輒覬恩
[051-9a]
榮是月制以太子太師禭章文莊公誄䇿告其第又以
京兆太原二郡夫人追命告配室於時鄭國方康寜在
養躬拜綸函承顔顯親事光兩族士大夫以為慶善之
所及也洎宣獻下世嗣子今龍圖閣直學士某終養祖
堂上承適重外曽冢廟繼修常事自禮部以上𦵏浦城
者則其邑有舊構佛祠勅號等覺禪院以為殖福之
地又有施田以飯其淨衆今族孫進士倜主其世祀云
楊氏徙建安且六世至公始顯繼以南陽文公其族仕
[051-9b]
者益衆故尚書駕部郎中致仕贈太常少卿士彦皆公
之兄弟諸孫也龍圖君每惟宣獻之志以謂公之賜塋
宻邇都門安宅兹久而神道弗表非所以稱累朝寵飾
之意顧謂某嘗學舊史前言徃行父祖之所逮聞也見
咨譔述義不得謝又繼之以銘銘曰
惟宋三世章聖初帝奥有真賢以相儲貳儲相謂誰楊
公畢公朝之舊徳時謂儒宗帝旣繼聖乃作畢命公老
而亡不迨共政公之道義天子傅師公之操履朝廷表
[051-10a]
儀仕躐等夷政譏擊摶聞公髙風俗以敦薄學者紛紜
論義交錯得公語言士有規矱公之云亡帝思舊勲宗
無主祀女裕後昆敦恤其家幹以王人孰傳其業付於
外孫憲憲外孫民宗國器京兆家書太史篇記浹洽旁
羅遂用名世佐佑仁宗輔成至治養堂念親欲報之徳
頓首上前上為愴惻儲師小君禭章誄䇿襃厥世臣賁
於宗祏惟祖惟孫有徳有言孝承慈顔恩榮外門永錫
祚嗣流其慶源歿而不朽清風尚存古之盛德必有識
[051-10b]
表窆繂於埏麗牲在廟公塋浚郊木拱周道揭此銘章
來裔是告
  龍圖閣直學士修國史宋公神道碑
叙曰在昔官以世稱而其事著見於後者獨史氏之載
籍存焉司馬遷論著先人所次舊聞班固奉詔續父所
撰前記皆因其緒業卒成大典後之言官守者稱之談
世家者善焉國朝史官無常員惟時撰錄所寄尤艱其
選而宋氏二公載世典領其職起建隆訖天禧述祖宗
[051-11a]
創制致治之美洎真宗一朝實録時則尚書令燕國宣
獻公預焉自乾興至治平叙二帝成功盛德之事洎仁
宗一朝實錄時則貳卿龍圖常山公繼焉五朝正史二
聖編年出於一門父子手筆可謂家世之盛矣傳曰信
哉其能成名也其常山公之謂乎公諱敏求字次道宣
獻公諱綬之長子也世為趙州平棘人曽祖龜符本州
别駕祖臯尚書度支員外郎直集賢院並以宣獻公任
政府追贈太師中書令而集賢公又兼尚書令胙譙國
[051-11b]
公三世業履勲猷見端明殿學士邯鄲李公碑誌詳焉
公生十年而承家學摛辭㨿古早有過人者自經傳所
載師儒所傳靡不旁通而浹洽而於唐世及本朝尤為
練逹禮樂之因革官閥之遷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
百家之畧錄悉能推本其源流而言其歸趣雅為丞相
宋元憲公所知從辟洛陽每訪以故實太師歐陽文忠
公領禮儀修唐史以公嘗僚手書咨事自謂淺陋繄鴻
博之助至於廟堂典故學者疑義莫不從而質之而後
[051-12a]
決初仁宗留意藝文參用名實寘公文館英宗綜核羣
臣閱臺省之久不遷者擢公修記史掌名命今上憲章
百王禮文有所損益其論譔之選公未嘗不在其中晚
嵗付以史事未逾月紀草成與其長屬奏御上特開資
政殿服鞾袍讀之終篇改容而諭之曰兩朝豐功盛德
頼卿等考求而發明之它日移疾告上方臨集英䇿進
士顧公不在列問左右宋某安否即遣中使撫問間数
日又命挾醫診視仍召其子官於外者歸省及以訃聞
[051-12b]
上憫然傷惻制贈尚書禮部侍郎勅府縣應接其葬事
皆特恩非常比也公以文雅被眷累朝才陞器使終始
隆渥諸儒鮮偕最凡歴官起天聖三年乾元節以父任
秘書省正字寶元二年召試學士院賜進士第慶厯三
年以光祿寺丞充館閣校勘坐赴同舍蘇舜欽奏邸飲
會出簽書集慶軍節度判官以祖母鄭國太夫人髙年
請解職留侍京師未幾王文安公刋修唐書表公習唐
舊事為編修官復校勘鄭國棄養服嫡孫重去位仍許
[051-13a]
修書於家稍遷集賢校理歴通判西京知太平州入為
郡牧判官開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墜馬傷足出知
亳州召還充仁宗實錄院檢討官步蹇不任朝謁特㫖
蠲之由京寺七轉至尚書工部郎中兩以慶恩覃霈一
以唐書襃賞四以考課進秩治平元年同修起居注明
年知制誥同修撰實錄今上登極陟兵部於時英宗大
行梓宫在殯上封者請聽宗室嫁娶太常議不可旣踰
年又有言者公曰義服變而練可以嫁娶矣坐前後不
[051-13b]
類奪一官以知制誥知絳州未幾復官召還修撰如故
實錄成拜右諫議大夫熈寜三年四月今樞宻副使吕
公以言事罷御史中丞知潁州公以草制執政指所言
易其詞以進未旬日今御史中丞李公自秀州判官擢
監察御史裏行公言舊制博士以上再歴通判須奏舉
方得入臺去年驟用京官議者以為非今又以幕職超
拜恐弗循官制之舊即上還其制目因自陳目疾蘄解
書命章再上以本官奉朝請歳中兼史館修撰明年加
[051-14a]
集賢院學士八年特拜龍圖閣直學士十年修國史其
别使自校勘至右史兩知太常禮院判登聞鼔院官告
院尚書禮部開封府發解官錫慶院考試官契丹國信
使洎陞從官歴糾察在京刑獄判祕閣祕書省尚書都
省刑部工部吏部流内銓禮部貢院知通進銀臺司兼
門下封駮管勾三班院編修宗正寺修玉牒官提舉醴
泉觀再判太常寺兼禮儀院事洎知審官東院提舉官
告院定奪郊赦命官使臣罪犯編排錄用勲臣子孫一
[051-14b]
為制䇿考試官四為殿後考覆官其專領則永厚山陵
熈寜七年南郊皆為禮儀使館伴契丹使河北祭塞河
口編修閣門儀制蕃國朝貢條例詳定元正朝賀儀注
而省寺所涖多宣獻舊服公嗣修其政有光前烈又掌
均公建公牋記攝鴻臚卿護燕國公主兖王衛王葬事
以疾不果行其論議則為禮官時少師石中立薨四十
日而子從簡又卒無他子承重嫡孫祖仁不知所以服
公曰按司馬操駮徐邈攝祭議是服宜三年鄭康成注
[051-15a]
儀禮期出而虞䘮以三年是服可再制祖仁當解官因
其葬制斬衰時三禮官執㩀不一判寺宋景文公獨是
公議隴西郡王李用和薨輟朝日通在太廟孟享不坐
内公援石保吉故事請補其日徐國公主以駙馬都尉
王師約兄為姪奏官公執非是詔即正其名太常前上
祧廟迭遷禧祖事巳施行旣而再三參定公言巳有前
議不敢預聞遂免連書熈寜初轉對上三事其一曰外
官數易吏民疲於送迎願久其職則考績有實而恪位
[051-15b]
匪懈矣其二曰河陜舉人以文詞登科者鮮望因科詔
令三路與諸郡列薦其行能特恩賜第則朴茂之士遝
進矣其三曰頃年遣使寛恤民力减放役人而事務仍
舊宜酌其閒劇省事増人庶幾民蒙實惠其為修撰言
館閣四部書猥多舛駁請以漢藝文志目購尋衆本委
直官重複校正然後取歴代至唐錄所載第為数等擇
其善者校留之餘置不用則秘書得以完善也其論貢
舉請州郡置學官專職教導三歳科舉取士三分以二
[051-16a]
分待糊名校試如舊式一分依元年赦勅州郡論薦監
司審覈而後奏名太學則主判保薦並赴御試中格者
附牓如此取之數路則羣材不遺矣秘書省論郊廟祝
詞語義有非當請命學士改定使河口還奏河北旱灾
望蠲其夏租罷絳守言本郡嵗伐山梢八十餘萬其役
特重請均三分一於晉澤二州以紓絳人其後官不數
易太學三舍取士州郡置學官三路取百人繄公開陳
其端也熈寜四年議入閣兩制太常以謂此唐日坐朝
[051-16b]
之儀不足為盛禮宜削去之公請如唐坐宣政故事約
閣門舊圖量設儀衛以朝朔望詔可其奏今月朔朝文
徳由此始也舊制臺閣官被命别使即中謝後或廢格
公使永厚陵洎修國史皆奏復之觀所舉可以知其造
次必於義而不失職守也其譔著則有書闈集十二巻
後集六巻西垣制集十巻東觀絶筆集二十卷屬詞謹
嚴似權僕射論事簡切似李司空訓辭兼常楊之溫雅
篇什得元劉之清麗蓋有湛深之思初宣獻公輯唐大
[051-17a]
詔令未次甲乙公用十三類離為一百三十巻唐自大
中世史記放絶載禩不傳公綴集所聞續武宣懿僖昭
哀六朝實錄總一百四十八巻國朝都汴沿舊方鎮府
寺邸第閭里坊巷増易數矣人罕識其故處者公依韋
述類例譔東京記三巻雍洛故京漢唐遺事洊罹殘燬
其迹熄矣公掇方志洎碑記所載撰長安河南志各二
十巻奉詔編緝則有閣門儀制十三巻集例三十巻例
要五巻蕃夷朝貢錄十巻記當官所聞見與其應用則
[051-17b]
有三川下官錄入蕃錄春明退朝錄各二巻韻類宗室
名五巻安南錄三巻元會故事一巻摭唐人物世系遺
事則有諱行後錄五巻纂唐文章之散逸巻部不倫者
有李翰林集三十巻李北海集十五巻顔魯公集十五
巻劉賔客外集十巻孟東野集十巻李衛公别集五巻
百家詩選二十巻復采晉唐人詩歌見於石者作寶刻
叢章三十巻嘗謂司馬遷史記注解䟽牾學者罕通其
義訓悉取音義索隱正義王元感陳伯宣别注將倣顔
[051-18a]
師古西漢為集注及被詔修百官表續本朝會要删定
九域志皆未克就嗚呼可謂博矣公雅以善書稱結字
清勁得其家法前奉詔題濮安懿王王夫人神主書御
製韓忠獻公碑及當時公卿士人匄請題寫被金石刻
者多矣嘗對延和上問宣獻遺蹟翌日奏七軸以獻自
公之亡未有繼其書名者公姿宇渾厚樂易自得與之
交久而益親平居言笑侃侃不為邉幅表襮一遇事則
毅然據正若不可犯者人亦莫窺其尺寸闊狹三為郡
[051-18b]
守皆以修書召去不得滿嵗其去也民益思之喜甄奬
人物前後薦士數百訖不為累鄭國太夫人故太子太
師江陵楊文莊公徽之之女文莊無子宣獻逮公繼主
其祭事嵗時不絶嘗欲勒碑神道病革猶戒其子亟成
之家書數萬巻多文莊宣獻手澤與四朝賜札藏秘惟
謹或繕寫别本以備出入退朝則與子姪繙讐訂正故
其收藏最號精宻平生無他嗜好惟沈酣簡牘以為娱
樂雖甚寒暑未嘗釋巻早與仲弟都官君敏修文章學
[051-19a]
問互相開發子姪輩悉能奉循世範熈寜三年昆弟三
人同年登科士大夫著為衣冠盛事公久在禁垣時歎
榮滯而恬然裕處未嘗以世務嬰慮病中手疏治命止
戒子孫勤約清白以紹世風幼子未官而推遺澤以及
從孫兹又可以見其所存云耳母夫人常山郡太夫人
畢氏故相文簡公之孫公又娶其姪光禄少卿從善之
女號京兆郡君室則姑子家則婦姑慈和靜專濟美圖
訓前四年逝公以世教浸薄禮服簡廢特制杖期以稱
[051-19b]
哀情言禮法者善之子男九人慶曽殿中丞匪躬著作
佐郎二早夭尚賢將作監主簿正功大理評事表微揆
方將作監主簿處仁始名女子二人適贊善大夫王佑
秘書丞吕希純並先亡孫八人焞將作監主簿燔煜爚
㷟煇灼皆未官孫女七人長適太常寺太祝曽說次適
白馬縣丞范祖徳五幼未有行公年六十一以元豐二
年四月甲辰終于春明坊之適寢以其年七月癸酉𦵏
管城縣馬亭郷東城原宣獻公之右次旣𦵏矣諸孤泣
[051-20a]
血奉遺事抵僕曰先人平生相知之在朝者無若翰林
范公洎公之久且深其𦵏也范公銘其壙矣今埏隧所
表宜得公文以載於石二者蓋先志也僕惟三紀交遊
趣舍不異仕宦出處亦畧相等懿文美行尤詳其始末
銜悲紀實故質而不文銘曰
皇世隆儒以文致治士陶其化超然特起荆山瑾瑜喬
林把梓或生遠鄕或出門勢遭時並出蔚為邦器廟堂
彬彬臺閣濟濟如古哲王思皇多士代有名家克濟其
[051-20b]
美彼美常山族茂枝繁風流儒雅奕葉蟬聨鴻都秘館
由祖逮孫言論史經父子演繙惟宣獻公輔翊仁宗議
論閎遠詞藻深雄一時標凖萬事中庸經邦貳政徳爵
偕隆公踐世職徊翔閨掖朝廷典章禮樂沿革祖述源
流貫穿今昔聞其話言士有矜式宣獻之文公實嗣之
宣獻之博公又繼之寵禄方至謀謨未施徒留故事載
在攸司公登史觀天子所選考紀初聞賜對清晏袍服
改容覧書稱善聖言襃賁委成大典公疾不朝集英遣
[051-21a]
使挾醫診治召還其子公之云亡上嗟良史贈官詔𦵏
不以常比馬亭之東父祖有墓豐碑重屋隱然崇阜公
穴其旁不百舉步雙螭相望揭於衢路公之遺風士所
嚮慕公之令子克承厥緒君子之澤何有世數施乎無
窮兹丘以固
 
 
 
[051-21b]
 
 
 
 
 
 
 
 蘇魏公文集巻五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