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范文正集 > 范文正公集 50
地之業於斯述也委而不論亦吾道之志歟時
天聖五年正月日高平范仲淹序
   竇諫議録
竇禹鈞范陽人為左諌議大夫致仕諸子進士登第義
[024-5b]
風家法為一時標表馮道贈禹鈞詩云燕山竇十郎敎
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人多傳誦禹鈞生
五子長曰儀次曰儼侃偁僖儀至禮部尚書儼禮部侍
郎皆為翰林學士侃左補闕偁左諌議大夫參知政事
僖起居郎初父禹鈞家甚豐年三十無子夜夢亡祖亡
父聚謂之曰汝早脩行緣汝無子又夀算不永禹鈞唯
諾禹鈞為人素長者先家有僕者盗用過房廊錢二百千僕慮事覺有一女年十二三自寫券繫於臂上云永
[024-6a]
賣此女與本宅償所負錢自是逺逃禹鈞見女子券甚
哀憐之即時焚券收留此女祝付妻曰養育此女及事
日當求良匹嫁之及女筓以二百千擇良匹得所歸後
舊僕聞之歸感泣訴以前罪禹鈞不問由是父子圖禹
鈞像日夕供養晨興祝夀公嘗因元夕往延慶寺燒香
像前忽於後殿階側拾得銀二百兩金三十兩遂持歸
明旦侵晨詣寺守候失物主須臾見一人泣涕至公問
所因其人具以實告曰父犯刑至大辟徧懇至親貸得
[024-6b]
金銀若干將贖父罪昨暮以一相知置酒酒昬忽失去
今父罪巳不復贖矣公騐其實遂與同歸以舊物還之
加以惻憫復有贈賂其同宗及外姻甚多貧困者有喪
能自舉公為出金𦵏之由公𦵏者凡二十七喪親戚
故舊孤遺有女未能嫁者公為出金嫁之由公嫁者孤
女凡二十八人故舊相知與公有一日之雅遇其窘困
則必擇其子弟可委以財者隨多寡貸以金帛俾之興
販自後由公而活族者數十家以至四方賢士賴公舉
[024-7a]
火者不可勝數公毎量嵗之所入除伏臘供給外皆以
濟人之急家惟素儉器無金玉之飾室無衣帛之妾於
宅南搆一書院四十間聚書數千巻禮文行之儒延置
師席凡四方孤寒之士貧無供須者公咸為出之無問
識不識有志於學者聼其自至故其子見聞益博凡四
方之士由公之門登貴顯者前後接踵來拜公之門必
命左右扶公坐受其禮及公之亡䝉恩深者有持心喪
年以報其遺徳先是公之亡祖亡父夢中告以無子
[024-7b]
及夀數不永後十年復夢其亡祖亡父告之曰汝三十
年前實無子分又夀促我嘗告汝今汝自數年以來名
掛天曺隂府以汝有隂徳延算三紀賜五子各榮顯仍
以福夀而終死後當留洞天充真人位言訖復祝禹鈞
曰隂陽之理大抵不異善惡之報或發於見世或報於
來世天網恢恢疎而不漏此無疑也禹鈞愈積隂功年
八十二沐浴别親戚談笑而卒五子八孫皆貴顯於朝
廷後之稱敎子者必曰燕山竇十郎云
[024-8a]
 某祖與竇公故人祖嘗録於書冊以示子孫為法惜
 其不傳天下故録以示好善者始見隂陽報應之理
 使惡者知所戒焉參知政事范仲淹述  啟
   上張侍郎啟
某啟聞漢相出守遽彰集鳳之仁蜀客寓言適起攀鴻
之志是則感深者惠來而熟間希逺者景附以誠宜矧
嘗赫赫之瞻敢昧菁菁之樂恭惟留守侍郎崇宣古道
[024-8b]
茂冠人彝濬雅量於玉淵耀華勲於金冊經緯抗魯雲
之作論思傾丹石之衷仁助南薰下解吾民之愠道侔
東易旁洗庶物之心由是仙貫日升天姿晝接皇墳帝
典奉國府之諮詢周紀漢綱振憲司之風議臺霜載厲
心水彌清故得穆穆顧懐師師屬望參萬微之景業升
九序之康歌象先以清浄加人元崇以應變成務梓人
之政大斵於周邦金鑑之功景鏘於唐室翊宣帝問欽
敘疇倫羲鼎載羮既觀於烹養魯巵在廟俄鍳於敧盈
[024-9a]
不盡君子之餘迺起達人之觀劇言黼扆牢讓台衡天
章開均逸之慈國論仰知榮之躅今則倚毘載重名敎
荐登鳴玉北門實奉觀書之座分珪南闕崇司受籙之
都彌重國威益嚴廟寄蕭侯闗内鬱隆炎漢之基旦相
陜東雅布崇周之化一人為之安撫四國為之承流莫
不凝養粹靈惠綏美俗東陽之扇動揖清風武昌之樓
静延明月儀刑乎仁夀之域嘯歌乎逍遥之墟浩氣載
盈仁聲允塞然而三輔之隩適賀帶安庶邦之懐未忘
[024-9b]
高仰佇見日圍迅命星駕嚴㱕兔苑風移愛甘棠而益
茂龍池天近著温樹之重芳浹麗澤於百靈藹英聲於
億載如某者藝疎芳潤行愧直清蜉蝣之術未充蝘蜓
之嘲奚解依經敏學恥讀非聖之書約史徇名勉附青雲之士實偶登三之盛獲從旅百之先洽呦呦之鳴誤
膺於宸選循婉婉之書謬廁於賔榮詎興沈後之嗟尚
冀騰夷之遇伏遇留守侍郎燕金募秀蔡屣延才鐸宣
百世之文旌集四方之善逺者近者鼔之舞之某顒若
[024-10a]
望風惠然入國六經之敎郁郁成文三月之韶洋洋在
耳而况某將趨列鎮實附宏都弗違雞犬之音密奉馬
牛之境小國之仰大國亹亹誠敦先知之覺後知循循
豈倦竊效封人之請顧觀魏相之威雖才異唐英未入
晉公之幕而時同漢秀庶登梁孝之園如此則慕孤飛
之雲或為霖而有助效百年之榦幸構厦以無遺跡預
洪鈞惠聞函夏某卑情無任俟恩激切知歸之至
   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啟
[024-10b]
某啟聞樂府宏開金石有發揮之望靈臺峻立風雲無
隐晦之姿延羣奏以咸宣俯多祥而益辯其况當具瞻
之際凝真覽之明激揚駕説之音妍醜思皇之俊咸歌
樂育熟議密藏恭惟知府侍郎聲盈天湍道潤金璧儼
神鋒而不耀藴寳器以難名禀自誠之徳之純賦將聖
之才之美明明詔下諸候脩北海之書穆穆賔來天子
得平津之䇿自是蹈揚仙室遷歴帝闈青簡婉微謹周
孔之垂法王書雅奥含虞夏之遺風故能輔翊天家參
[024-11a]
脩皇極沃心必符於舜好論思豈止於曺隨萬化景彰
諸華砥屬一元是問屬博陽之有憂六府既瞻異延平
之不懼密辭岩座遜請藩庭周人詎有於流言魯哲曾
無於愠色今則屏臨三輔岳鎮萬封輟妙算於廟中抗雅歌於閫外束兵之伍樂夀域以何長含哺之氓賞春
臺之不足佇見下從僉論上迪宸謀金堤啟途黄樞正
位大明禮樂不貽唐相之慚盡養聖賢更廣周文之意
神明百揆舞蹈萬邦如某者善逺芝蘭言疎黼黻静忘
[024-11b]
窺圃顧玉器之未成進異括囊愧金聲之不振景高山
而詎至騰夷路以何稽幸以亨㑹景炎賁捜寒俊方領
矩歩入拜侍郎之庭載纚垂纓出預將軍之幕當𤓰期
之未及猶蓬累之斯行伏遇侍郎啟闢聖門儀刑俊域
實斯文之東道乃吾黨之南車是興請見之辭稍露盍
歸之志雖拳拳希聖曾無日月之階而肅肅景賢當有
神仙之歎庶乎韓宣此日得言在魯之文吉甫異時願
上維嵩之頌冀親黄閣永戴洪鈞下情無任
[024-12a]
   賀胡侍郎致仕啟
伏審侍郎進清崇之爵諧髙尚之風耆徳尊隆睿恩深
厚榮映之下慶仰居多恭以侍郎誠明自天進退由道
宣三徳於夙夜被四紀於龍光赫有華名密多隂施囏
難險阻盡力乎三朝富貴崇高致身乎五福而乃起達
人之觀引大夫之年聰明不衰止足自處國家興廉讓
之節疏渙汗之仁寵數優賢休聲載路耀錦南國邑子
榮太守之歸掛冠東門都人藹丈夫之歎為儒及此其
[024-12b]
樂何涯伏惟上為聖朝倍保崇重舜好清問方體貌於
宿賢國有老成尚彌縫於顯道某久荷鈞録卑情無任
榮觀景仰之至
   知杭州謝兩地啟
某啟三月二十一日敕差知杭州軍州事東南得請夙
夕趨程地重寄優感深愧集竊念某生禀迂拙進當盛
明述不臻於聖門跡久塵於榮路領出師之重任曽莫
有功參論道之近司亦惟無状清光旋逺晦昧所宜爰
[024-13a]
假㑹藩即從便道過于桑梓見故老以相榮處兹江湖
與嘉魚而共樂允為天幸出自陶成兹蓋集賢相公權
衡以誠神明其照俾蒲桞之微質被霖雨之大私惟寅
奉於官箴庶欽崇於鈞造感懼激切依歸之至   移蘓州謝兩府啟
罪布四方大不可掩寵分千騎得之若驚仰雷霆之霽
威加霖雨而䝉潤報君何道殺身有宜竊念某生於唐
虞學於鄒魯一簞之樂素伏於丘園四庫之遊濫升於
[024-13b]
臺閣而自踐揚諫列對越清光允出遭逢誠當感槩事
君無隐必罄狂夫之言渉道未深終乖智者之慮俟竄
居於楚澤尚假守於桐廬風俗未殊足張條敎江山為
助寜慕笑歌鶴在隂而亦鳴魚相忘而還樂優遊吏隐
謝絶人倫豈謂䝉而克亨幽而致顯屢改劇藩之寄莫
非名部之行宗族相榮搢紳改觀此蓋相公仁鈞大播
量澤兼包示噩噩之公朝存坦坦之言路道兹優渥屈
彼典彝茂楊天子之休純被幽人之吉某敢不黽勉王
[024-14a]
事寤寐政經佩黄裳之文庶揚於易敎詠朱繩之直無
忝於詩人上酬乃聖之知旁荅具瞻之造過此以往不
知所裁
   謝夏太尉啟
某䝉恩授前件官者金石之言方形於清舉絲綸之命
遽被於鴻私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薦斯蓋某官
棟梁王室篁鼓天聲痛么麽之戎夷敢䖍劉於封鄙是
求參贊將賜殄夷謂某經術粗通可以識國家之體謂
[024-14b]
某愚衷素慤可以盡兵民之心奏達九清増輝多士敢
不竭其素藴輔之至誠震耀我國威張皇我帝算晉公
之幕力希唐士之謀能虞帝之庭誓獻有苗之俘馘英
儀所激狂言不誣   謝賀正啟
某啟伏以青祗布職珠緯窮天授嵗律以端時建斗杓
而首序賀牘未馳於便置繁文遽枉於圜封荷勤懇之
相先輒佩藏而無斁履兹令旦倍納殊休
[024-15a]
  劄子
   論西亊劄子
臣聞兵家之用在先觀虚實之勢實則避之虚則攻之
今縁邊城寨有五七分之備而闗中之備無三二分若
昊賊知我虚實必先脅邊城不出戰則深入乗闗中之
虚小城可破大城可圍或東阻潼闗隔兩川貢賦縁邊
懦將不能堅守則朝廷不得高枕矣為今之計莫若且
嚴邊城使之久可守實闗内使無虚可乗西則邠州鳳
[024-15b]
翔為環慶儀渭之聲援北則同州河中府扼鄜延之要害東則陜府華州據黄河潼闗之險中則永興為都㑹
之府各須屯兵三二萬人若寇至使邊城清野不與大
戰闗中稍實豈敢深入復命五路脩攻取之備張其軍
聲分彼賊勢使弓馬之勁無所施牛羊之貨無所集三
二年間彼自困弱待其衆心離叛自有間隙則行天討
此朝廷之上䇿也又聞邊臣多請五路入討臣竊計之
恐未可以輕舉也太宗朝以宿將精兵北伐西討艱難
[024-16a]
嵗月終未收復縁大軍之行糧車甲乗動彌百里敵騎
輕㨗邀擊前後乗風揚砂一日數出進不可前退不可
息水泉不得飲沙漠無所獲此所以無功而有患也况
今承平嵗久中原無宿將精兵一旦興深入之謀係難
制之虜臣以謂國之安危未可知也然則唐漢之時能拓疆萬里者蓋當時授任與今不同既委之以兵又與
之税賦而不求速效故養猛士延謀客日練月計以待
其隙進不俟朝廷之命退不闗有司之責觀變乗勝如
[024-16b]
李牧之守邊可謂善破虜矣惟陛下深計而緩圖之
  贊
   道服贊
平海書記許兄製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潔其身也同年
范仲淹請為贊云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與虛白之室可
以居處華胥之庭可以步武豈無青紫寵為辱主豈無
狐貉驕為禍府重此數師畏彼如虎旌陽之孫無忝於
[024-17a]

 
 
 
 
 
 
 
[024-17b]
 
 
 
 
 
 
 
 范文正别集巻四

[025-1a]
欽定四庫全書
 范文正集補編巻一
              宋 范仲淹 撰  奏議
   論職田不可罷天聖/八年
眞宗初賜職田實遵古制蓋大賚於多士俾無蠧於生民
無厭之徒或冒典憲由濫官之咎非職田之過若從而廢罷則
吏困於廉収而均給則民受其弊天下幕職州縣官三班使臣
[025-1b]
俸微禄薄全藉職田濟贍其無職田處持廉之人例皆貧
窘曩時士員尚少凡得一任必五六年方有交替到闕即日差
除復便請給當時條例未宻士寡廉隅雖無職田自可優足今物貴與昔不同替罷之後守選待闕動踰二年官
吏衣食不足廉者復濁何以治化天下受弊必如臣言
乞深加詳軫不以一時之論廢經逺之制天下幸甚
   奏減郡邑以平差役天聖八/年七月
天下郡縣至宻吏役至繁奪其農時遺彼地利是以邊
[025-2a]
廩或窘民財未豐臣觀漢光武朝倂合四百餘縣吏職
減損十置其一今欲去煩苛之吏致富壽之俗當施此
令以寛兆民如河中府倚郭二縣惟河東縣主戸四千
不致逼迫河西縣主户一千九百内八百餘户屬鄉村
本縣尚差公吏三百四十人内一百九十五人於鄉村
差到緣鄉村中等户只有一百三十户更於以下抽差
是使堪役之家無所休息以臣管見其河西縣冝倂入
河東及大名府縣分極多甚可省去或謂縣邑之中有
[025-2b]
𣙜酤關征之利臣謂所廢之縣止可為鎭而坊市仍舊
所貴吏役稍減農時不奪地利無遺民財可阜也
   封進草子乞抑奢侈明道二年七月公時爲/右司諫江淮體量安撫
臣昨到太平州界體量安撫本處檢㑹廣德軍判官錢
中孚當塗縣主簿兼嘉祥縣尉溫宗賢等状稱往諸鄉
檢旱竊見貧民多食草子名曰烏昧幷取蝗蟲曝乾摘
去翅足和野菜合煑食别無虗妄者臣竊思之東南上
供糧米每嵗六百萬石至於府庫物帛皆出於民民於
[025-3a]
饑年艱食如此國家若不節儉生靈何以昭蘇臣今取
前件草子封進伏望宣示六宫藩戚庶抑奢侈以濟艱
難仍乞密下裁造務後苑文思院糧料院檢祖宗之朝
每嵗用度之費數目比於今時則奢儉自見伏望聖慈
降進止則天下幸甚
   奏乞督責管軍臣寮舉智勇之人康定元年九/月公時知延
    州/
臣竊見邊上將帥常患少人今髙繼嵩纔亡人情頗駭
[025-3b]
恐鎭戎不能守禦却須藉朱觀徃彼朱觀既去則鄜延
路又闕勇敢之將國家奄有四海未必乏才豈天地生
人厚於古而薄於今蓋選之未精用之未至今諸軍諸
班必有勇智之人多被管軍臣寮人員等遞互彈壓不
得進用坐至衰老只如朱觀元是軍班出身因歴邊任
方得將名伏望聖慈專督管軍臣寮等於諸班中摉羅
智勇之人各舉一名不以將校長行或試以武藝或觀
其膽畧出衆便可遷轉於邊上任使如將来頗立戰功
[025-4a]
則明賞舉主或屢敗軍事亦當連坐所貴諸路漸次得
人不致頻有那移免使戎狄謂大國乏才愈増驕氣况
西北二方將帥之闕實非細事乞國家常為預備早加
遷擢
   論夏賊未宜進討慶厯元年正月公時為陜/西經畧副使知延州先是
    康定元年閏十一月朝廷詔鄜延涇原兩/路取正月上旬進兵入討西賊故公上此
    奏/
臣聞昨賊界投来山遇嘗在西界掌兵言其精兵纔及
[025-4b]
八萬餘皆老弱不任戰鬭始賊衆深入蓋為官軍以分
地自守既不能獨禦賊鋒又不能併力掩殺彼得其便
繼爲邊患其虜劫生口牛羊亦不曽追奪故安然徃來
如蹈無人之境今延州東路合堤防之處已令朱吉與
東路廵檢駐軍延安寨其西路亦委王信張建侯狄青
黄世寧在保安軍每日訓練及令西路廵檢劉政在德
青寨張宗武在政縣密令分布兵馬候賊奔衝放令入
界㑹合掩擊若數路竝入且併衆力禦敵或破得一處
[025-5a]
即便邀擊别路其環慶路已遣通判馬端往報總管司
令一如鄜延路設備如此則可以乘勝而破賊也今須
令正月内起兵則軍馬糧草動踰萬計入山川險阻之
地塞外雨雪暴露僵仆使賊乘之所傷必衆况鄜延路
已有㑹合次第不患賊先至也賊界春暖則馬痩人飢
其勢則易制及可擾其耕種之務縱出師無大獲亦不
至有他虞自劉平陷没之後脩城壘運兵甲積糧草移
士馬大爲攻守全勝之䇿非爲小利而動如重兵輕舉
[025-5b]
萬一有失將何繼之則必闗朝廷安危之憂非止邊患
之謂也苟自今賊至不擊是臣之罪也兵法曰戰道必
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不戰可也
臣昨於九月未至鄜延路便遣葛懷敏朱觀入界掩襲
族帳蓋與今来時月不同非前勇而後怯今若承順朝
㫖不能持重王師爲後大患雖加重責不足以謝天下
苟俟春暖舉兵尤未爲失䇿且元昊稔惡以来欲自尊
大必被奸人所誤謂國家太平日乆不知戰鬭之事又
[025-6a]
謂邊臣無備所向必破所以恣桀慢之心侵擾不已今
邊鄙漸飭度其已失本望况已下敕招攜族帳首領臣
亦遣人探問其情欲通朝廷柔逺之意使其不僭中國
之號而脩時貢之禮亦可俯從今鄜延是舊日進貢之
路蕃漢之人頗相接近願朝廷廣天地包荒之量存此
一路令諸將勒兵嚴備賊至則擊但未行討伐容臣示
以恩意嵗時之間或可招納如先行攻掠恐未能擒其
聚落如白豹之功官軍既退戎類復居狼心重報増其
[025-6b]
怨毒邊患愈滋無時敢暇若天兵屢動不立大功必爲
夷狄所輕臣又近召張亢到延州熟議亦稱願與戎人
相見於界上臣所以乞存此一路者一則懼春初盛寒
士氣愈怯二則恐隔絶情意偃兵未期若施臣之鄙計
恐是平定之一端苟嵗月無效遂舉重兵取綏宥二州
擇其要害而舉之屯田營田作持乆之計如此則横山
一帯蕃漢人戸去昊賊相逺懼漢兵威迫可以招降或
即奔竄則是去西賊之一臂拓疆制寇無輕舉之失也
[025-7a]
   乞先脩諸寨未宜進討慶厯元/年二月
臣近准陜西都招討使夏竦牒連到朝廷指揮所有行
軍所須令三司與韓琦等商量疾速擘畫應副者臣今
據鄜延路部管葛懐敏等申所要軍須糧草共四状繳
連進呈臣相度前項軍須糧草萬數不少必是一兩月
辦集未得如令辦搬運上項隨軍輜重糧草又須用廂
軍二三萬人必慮諸處廂軍數少起發不得或使駱駝
騾子一二萬頭即山路險隘與兵馬三二百里轉難主
[025-7b]
管若多差人夫即恐有雨雪之變﨑嶇暴露稍有驚危
便多逃散抛棄糧草為賊之資臣竊見延州廢却承平
南安長寧安遠塞門栲栳六寨之後自延州去賊界三
程斥堠漸遠賊馬動息卒不可知又退却疆界賊轉深
入又况延州東路廢却諸寨歸明弓箭手盡皆流移著
業未得又諸寨側近蕃部亦多驚起在近裏與漢户雜
居今春未有土田耕種若不修復舊寨其蕃部既無活
路恐糾率打劫近邉人户走入横山賊界則其患不細
[025-8a]
臣又聞得横山蕃部散入岩谷多設堡塞控扼險處入
界之時兵少則難近多則難行假使主將智勇能奪其
險彼則逺遁我無所獲須過横山後方到平沙却無族
帳可取其討伐之計須是將帥出奇兵從天落則有非
常之功似今重累而行實憂不利臣雖密奏朝廷留此
一路未速討伐以示招来之意其邊界舊塞不可不謀
乞作聖意指揮遣近上使命急至鄜延路令與臣催促
諸將於二月半後出兵萬餘人於廢寨中㨂有利處先
[025-8b]
次脩復未須大段軍須只以隨軍運糧兵夫因便興工
候著次序選驍㨗將兵以守之既逼近蕃界彼或㸃集
人馬朝夕便知大至則閉壘以待隙小至則扼險以制
勝彼或放散人馬亦朝夕便知我則運致糧草以實其
備彼若歸順我已先復舊疆彼未歸順我已壓於賊境
横山一帯在我目中强者可襲弱者思附此亦禦邊之
一事然脩復諸寨亦動軍民煩費不少比之入界勞敝
則有經乆之利而無倉卒之患且安存得東路熟户蕃
[025-9a]
部幷歸明弓箭手乞聖慈裁酌
 公繼此又言臣所以不敢更執前議乞擇廢寨中有/利者先次脩復一則安存得上項熟户弓箭手各著
 農畞無畔離之患二則遮障漢户且爲籬落三則耕/作地廣糧草易爲四則城寨逼近蕃界之後賊爲聚
 散朝夕便知易爲設備五則將来委諸將在彼就近/爲謀大至則守小至則擊有間則攻使居不得安耕
 不得時然後可以降集可使逃遁此固撓賊之一䇿/庶幾畏懼早思欵伏前後凡六奏事城承平等十二
 寨蕃漢之民/相踵復集
   冄議攻守疏先是慶厯元年十一月公知慶州/上攻守二䇿詔答曰將帥累次挫
    衂未甚勇果若幸於獲勝恐未爲良籌假令/克獲又須守備若且勤訓練嚴加捍禦逺設
[025-9b]
    探候制其奔衝見利而進觀釁而動庶可養/鋭持乆即宜深體此意與隣路互相應援叶
    心畢力有便宜密具以聞/至二年正月公再上此奏
臣竊惟國家太平日久而一旦西戎背德陵犯邊鄙公
卿大夫争進計䇿而未能副陛下憂邊之心且議攻者
謂守則示弱議守者謂攻必速禍是二議卒不能合也
臣前至延安所謂復諸寨爲守禦之備次則幸其休兵
輒遣一介示招納之意朝廷以羣言之異未垂采納今
臣領慶州日夜思之乃知攻有利害守有安危何則蓋
[025-10a]
攻其逺者則害必至攻其近者則利必隨守以土兵則
安守以東兵則危臣謂攻逺而害者如諸路深入則將
無素謀士無素勇或風沙失道或雨雪彌旬進則困大
河絶漠之限退則有乘危扼險之憂臣謂攻近而利者
在延安慶陽之間有金湯白豹之阻本皆漢寨陷爲賊
境隔延慶兵馬之援爲蕃漢交易之市姦商往来物貨
叢聚此誠要害之地如别路入寇數百里外應接不及
則當逺爲牽制金湯白豹等寨可乘虗取之因險設陣
[025-10b]
布車横塹不與馳突擇其要地作爲城壘則我無不利
之虞至於合水華池鳳州一作/鳳川平戎柔逺德靖一作/靜
寨兵甲糧斛可就屯泊固非守備之煩也環州定邊寨
鎭戎軍乾興寨相望八十餘里二寨之間有胡蘆泉今
屬賊泉爲義渠朝那二郡之交其南有明珠滅臧之族
若進兵據胡蘆泉爲軍壁北斷賊路則二族自安宜無
異志又朝那之西秦亭之東有水洛城一作/永洛亦爲之限今
䇿應之兵由儀隴二州十驛始至如進脩水洛斷賊入秦
[025-11a]
亭之路其利甚大非徒通四路之勢因以張三軍之威
也臣謂守以土兵則安者以其習山川道路之利懐父
母妻子之戀無乆戍之苦無數易之弊臣謂守以東兵
則危者蓋費厚則困於財戍乆則聚其怨財困則難用
怨聚則難保民力日窮士心日離他變之生出於不測
臣所謂攻宜取其近而兵勢不危守冝圖其久而民力
不匱招納之䇿可行於其間今奉詔冝令嚴加捍禦觀
釁而動與隣道協心而共圖之又覩赦文謂彼無驕動
[025-11b]
則我不侵掠臣恐賊寇一隅逺在數百里外應援不及
須爲牽制之䇿以沮賊氣至時諸路重兵豈能安坐如
無素定之畫又無行營之備恐當牽制之時茫然無措
雖見利而莫敢進觀釁而莫敢動寇至愈盛邊患愈深
叛亡之人日助賊算不可不大爲之謀也願朝廷於守
䇿之外更備攻術彼寇其西我圖其東彼寇其東我圖
其西寧有備而不行豈當行而無備也所謂備者必先
得密㫖許抽將帥便冝從事并先降空名宣勅之類恐
[025-12a]
可行之日奏請不及臣前曽遣人入界通往来之問或
更有人至不可不答如朝廷先降密㫖令往復議論嵗
年之間當有成事若謂邊將之恥未雪而不欲俯就臣
恐諸路更有不支其恥益大賊或潛結諸蕃并勢合謀
則禦之必難且兵馬精勁西戎之所長也金帛豐富中
國之所有也禮義不可化干戈不可取則當任其所有
勝其所長此霸王之道也臣前知越州每嵗納税絹十
二萬和買絹二十萬一郡之入凡三十萬儻以啖戎是
[025-12b]
費一郡之入而息天下之敝也
   答詔諭以文彥博涇原對徙慶厯二年時文彥/博經畧涇原帝以
    涇原傷夷欲對徙公遣王懐德/諭之公上此奏帝采用其言
涇原地重第恐臣不足當此路與韓琦同經畧涇原竝
駐涇州琦兼秦鳳臣兼環慶涇原有警臣與韓琦合秦
鳳環慶之兵掎角而進若秦鳳環慶有警亦可率涇原
之師爲援臣當與琦練兵選將漸復横山以斷賊臂不
數年間可期平定矣願詔龎籍兼領環慶以成首尾之
[025-13a]
勢秦州委文彥博慶州用滕宗諒總之孫沔亦可辦集
渭州一武臣足矣
   論元昊請和不可許者三大可防者三慶厯三/年正月
    元昊遣僞六宅使伊州刺史賀從勉來納欵/持書至保安軍知延州龎籍令保安軍簽書
    判官公事邵良佐視其書元昊自稱號邦尼/定國烏珠曩霄上書父大宋皇帝從勉又言
    契丹使人至本國稱南朝遣梁適侍郎来言/南北修好已如舊而西界未寕知此界與彼
    爲婚姻請喻令早議通和故本國遣從勉上/書縁夲國自有國號無奉表體式其稱烏珠
    蓋如古單于可汗之類從勉亦請詣闕籍具/以聞二月始許從勉赴闕公等上此疏時爲
[025-13b]
    陜西西路/安撫使
臣等久分戎寄未議䇿勲上玷朝廷俯慙鄙懐心究利
害目擊勝負三年於兹備詳本末今元昊遣人赴闕將
議納和其来人已稱六宅使伊州刺史觀其命官之意
欲與朝廷抗禮臣恐不改僭號意朝廷開許爲鼎峙之
國又慮尚懐隂謀卑辭厚禮請稱烏珠以緩國家之計
臣等敢不爲朝廷思經久之䇿防生靈之患哉臣等謂
繼遷當時用計脱身竊弄凶噐德明外示納欵内實養
[025-14a]
謀至元昊則悖慢侮常大爲邊患以累世奸雄之志而
屢戰屢勝未有挫屈何故乞和雖朝廷示納欵之意契
丹邀通好之功以臣等料之實因累年用兵蕃界勞擾
交鋒之下傷折亦多所獲噐械鞍馬皆歸元昊其下胥
怨無所厚獲其横山蕃部㸃集最苦但漢兵未勝戎人
重土不敢背賊勉爲驅馳爾今元昊知衆之疲聞下之
怨乃求息肩養鋭以逞兇志非心服中國而来也臣等
謂元昊如大言過望爲不改僭號之請則有不可許者
[025-14b]
三如卑辭厚禮從烏珠之稱亦有大可防者三何謂不
可許者三自古四夷在荒服之外聖帝明王恤其邊患
柔而格之不吝賜與未有假天王之號者也何則與之
金帛可節儉而補也鴻名大號天下之神噐豈私假於
人哉惟石晉藉契丹援立之功又中國逼小纔數十州
偷生一時無卜世卜年之意故薦號於彼壊中國大法
而終不能厭其心遂爲呑噬遽成亡國一代君臣為千
古之罪人自契丹稱帝滅晉之後參用漢之禮樂故事
[025-15a]
勢强盛常有輕中國之心我國家富有四海非石晉逼
小偷生之時元昊世受朝廷爵命非有契丹開晉之功
此不可許者一也又諸處公家文字并軍民語言皆呼
昊賊人知逆順去就之分尚或逋亡莫由禁止今元昊
於天都山營造所居巳逼漢界如更許以大號此後公
家文字幷軍民語言當有西帝西朝之稱天都山必有
建都郊祀之僭其陜西戎兵邊人負過必逃其地蓋有
歸矣至於四方豪士稍不得志則攘臂而去無有逆順
[025-15b]
去就之分彼多得漢人則禮樂事勢與契丹竝立夾困
中國豈復有太平之望耶此不可許者二也又議者皆
謂元昊胡人也無居中國之心欲自尊於諸蕃爾臣等
謂拓拔珪石勒劉聰苻堅赫連勃勃之徒皆胡人也竝
居中原近則李克用父子沙陁人也進據太原後都西
洛皆漢人進謀誘而致之昨定川事後元昊有僞詔諭
鎭戎兵民有定關輔之言此其騐蓋漢家之叛人不樂
處夷狄中心謀侵據漢地所得城壘必使漢人守之如
[025-16a]
契丹得山後諸州皆令漢人為之官守或朝廷假元昊
僭號是將啟之斯爲叛人之助甚矣此不可許者三也
何為大可防者三元昊以累世奸雄之資一旦僭逆初
遣人至猶稱臣奉表及劉平之陷賊氣乃驕再遣賀九
言至上書朝廷便不稱臣其辭頓慢而復屢勝當有大
言過望乃人情之常也若卑辭厚禮便肯從烏珠之稱
皆隂謀也是果以山界之困暫求息肩使中國解兵三
四年間將帥懈慢士卒驕惰邊備不嚴戎政漸弛却如
[025-16b]
前暴發則中國不能支梧此大可防者一也又從德明
納欵之後經謀不息西擊土蕃回鶻拓疆數千里至
昊事勢稍盛乃稱尊悖禮背負朝廷結連北人情跡盡
見大為邊患偶未深入今復起詐端以欵我兵而休息
其衆又欲倂力專志倂吞烏勒斯賚等諸蕃去秦州一帯
籬落為將来再舉之利縁元昊初叛之時親攻延州是
本有侵陷郡國之志今復强盛豈便息心且朝廷四十
年恩信所被一朝反側豈有發既畔之謀蓄未挫之鋭
[025-17a]
而能久守盟信者乎此大可防者二也又從德明納欵
後來使蕃漢之人入京師賈販憧憧道路百貨所歸獲
中國之利充乎窟穴賊因其事力乃興兵為亂今兹五
年用度必困乃卑辭厚禮迎合我意欲復圖中國之利
待其給用既畢却求釁興兵以快本意狼子野心固難
馴伏今若通和或再許靈夏蕃漢之人依前出入京師
深為不便緣自前往来叛状未彰情無蠧害今既爲强
敵之虜稔禍未已必窺伺國家及夾帯亡命入蕃或與
[025-17b]
姦人别有結連或使刺客竊發驚擾朝廷又此類必所
在恣縱甚於昔時有事何以處置此大可防者三也臣
等乞朝廷俟元昊所遣人至觀其所請彼如大言過望
堅求僭稱則乞朝廷答云上畏天地宗廟不可私許大
號壊中國之法彼卑辭厚禮止是求烏珠之稱則按唐
單于可汗故事有許之之理亦預防其陰謀嚴飭邊臣
脩葺城寨訓練軍馬儲蓄糧草以備虚詐俟一二年間
見其表裏及邊備牢固方可那減戍兵於近裏屯泊緣
[025-18a]
西戎自古翻覆朝廷不可休兵以啟不虞之變如求割
熟戸則乞答云靈夏甚有漢戸能割歸朝廷否况横山
蕃部安於内附一旦驅之則驚擾生事必不爲西界之
用彼如求至京師依前来出入賈販則乞答云昨来戰
鬭之後甚有軍民沒陣其子孫骨肉銜怨至深必恐道
塗之中多有讐殺致西界相疑更却生事只於邊上建
置𣙜場交易有無各得其所彼如邀我自今而後罷脩
城寨則乞答云邊界熟户生有讎怨常相侵害須藉城
[025-18b]
寨駐兵方能鎭静使各安居爾若自餘更有非禮之求
朝廷或難應副即且拒之不必從也但厚遣来人善詞
回答使遷延往来即逾四月賊不能舉矣至秋則無足
畏也何以言之臣等觀朝廷信賞必罰今已明白帥臣
奉詔得以便冝又舊將漸升前弊稍除將責實效約束
將佐不令輕出訓練軍馬率多變法但今極邊城寨或
未堅全新集之兵未可大戰若賊今春便来以臣等計
之尚可憂慮然大軍持重奇兵襲擊宜無定川之負也
[025-19a]
如候秋而来則城寨多固軍馬已練或堅壁而守或據
險而戰無足畏矣臣等已議一二年間訓兵三四萬使
號令齊一陣伍精熟又能使熟户蕃兵與正軍参用則
横山一帯族帳可以圖之降我者使之納質厚其官賞
各令安居籍爲熟戸拒我者以精兵加之不從則戰我
軍鼓行山界不爲朝去暮還之計元昊聞之若舉國而
来則我退守邊寨足以困彼之衆若遣偏師而来我則
據險以待之蕃兵無糧不能久聚退散之後我兵復進
[025-19b]
使彼復集毎嵗三五出元昊諸廂之兵多在河外頻來
應敵疲於奔命則山界蕃部勢窮援弱且近於我自求
内附内選酋豪以鎭之足以斷元昊之手足矣然乞朝
廷以平定大計爲意當軍行之時不以小勝小衂黜陟
將帥則三五年間可集大功仍詔中國臣寮不得諱言
邊事以沮永圖我太祖太宗統闢四海創萬世之基業
今以三五年之勞再定西陲豈為晚耶契丹聞國家深
長之謀必懼而保盟不復輕動然後中國有太平之期
[025-20a]
矣臣等所以言彼賊非禮之求不必從者蓋有此議也
或曰今王師不利者數四而未思戢兵何也臣等謂不
然國家太平日久將不知兵兵不習戰以致不利非中
國事力不敵四夷非今之軍士不逮古昔蓋太平忘戰
之弊爾今邊臣中有心力之人鑒其覆轍各思更張將
有勝賊之計昔漢楚之戰不以多負罷兵而終有天下
安禄山之亂所向無前郭子儀日夜謀慮王師復振而
終滅大盜今國家以天下全盛之勢豈有偶勝偶負而
[025-20b]
自謂中國不可振而夷狄不可禦耶斯惑之甚矣或曰
兵不可久久則民困而財匱臣等謂不然爭勝逐利之
師則有巧遲拙速之異如其外禦四夷則自古未甞廢
兵是以山海之利皆歸邊用抑為此也况即日邊上城
壘經今春脩葺漸以險固兵民力役自當減罷又毎嵗
春夏之交軍馬甚可抽退於數百里間就食芻糧亦足
省入中之費減饋運之勞庶乎民不困而財不匱非如
西事之初人人畏懼未測虜情所屯軍馬不敢少退臣
[025-21a]
等更思興利減費之算以為之助臣等早䝉聖奨擢貳
清班西事以來供國麄使三年塞下日勞月憂豈不願
聞納和少圖休息非樂職矢石之間蓋見西賊强梗未
衰挾以變詐若朝廷處置失冝它時悖亂為中原大禍
豈止今日邊患哉臣等是以不敢念身世之安忘國家
之憂須罄芻蕘少期補助其元昊來人到闕伏望聖慈
於納和禦侮之間審其處置為聖朝長乆之慮天下幸

[025-21b]
   論轉運得人許自擇知州慶厯三年二月/公時参知政事
臣竊見古者内置公卿士大夫助天子司察天下之政
外置岳牧方伯刺史觀察使採訪使統領諸侯守宰以
分理之内外皆得人未有不大治者也今轉運按察使
古之岳牧方伯刺史觀察採訪使之職也知州知縣古
之諸侯守宰之任也内官雖多然與陛下共理天下者
惟守宰最要耳比年以来不知選擇非才貪濁老懦者
一切以例除之以一縣觀一州一州觀一路一路觀天
[025-22a]
下則率皆如此其間縱有良吏百無一二是使天下賦
税不得均獄訟不得平水旱不得救盜賊不得除民既
無所告訴必生愁怨而不思叛者未之有也民既怨叛
姦雄起而収攬之則天下必將危矣今民方怨而未甚
叛去宜急救之救之之術莫若守宰得人欲守宰得人
請詔二府通選轉運使如不足許權擢知州人既得人
即委逐路自擇知州不任事者奏罷之仍令權擢幕職
官如是行之必舉皆得人凡權入者必俟政績有聞一
[025-22b]
二年方眞授之雖以精擇尚慮有不稱職者必有降黜
直俟人稱職而後已仍令久其官守勿復數易其有異
政者宜就與升擢之若然官脩政舉則天下自無事矣
朝廷惟總其大綱而振舉之可也
   奏乞出内帑物帛收贖陷蕃漢戸劄子慶厯三/年公為
    參知/政事
臣聞淳化中太宗皇帝以邊戸饑荒多賣人口入蕃頗
憫惻之特遣使以物貨收贖各還父母此人君之盛德
[025-23a]
也近年緣邊漢戸被西戎虜不少今既通人使乞出聖
意以内帑物帛委邊臣漸次收贖陷蕃漢戶人口各還
其家使父母子孫冄得完聚則不惟邊上生民恩淪骨
髓必也至德動天降祐王室書之史冊光於後代乞不
降出
  序
   續家譜序
吾祖唐相履冰之後舊有家譜咸通十一年庚寅一枝
[025-23b]
渡江為處州麗水縣丞諱隋中原亂離不克歸子孫為
中呉人皇宋太平興國三年曽孫堅坰墉塤埴昌言/
人從錢氏歸朝仕宦四方終於他邦子孫流離遺失前
譜至仲淹/蒙竊國恩皇祐中來守錢塘遂過姑蘇與親
族㑹追思祖宗既失前譜未獲復懼後来昭穆不明乃
於族中索所藏誥書家集攷之自麗水府君而下四代
祖考及今子孫支泒盡在乃創義田計族人口數而月
給之又理祖第使復其居以永依庇故作續家譜而次
[025-24a]
序之皇祐二年正月人日資政殿學士金紫光禄
大夫行尚書户部侍郎知青州軍事兼管内勸農
事充青州淄濰登萊沂密徐州淮陽軍安撫使䕶
仲淹/
  尺牘
   蔡欽聖殿丞皇祐元年三/月十一日
今日相國筵㑹不暇子細保愛保愛或有書入京逓中
即易逹也
[025-24b]
   蘇才翁轉運皇祐三年/十一月
示諭冩黄素爲乾卦字多眼力不逮且冩伯夷頌上呈
此中寒甚前靣筆凍欲重寫又恐因循書札亦要切磋
未是處無惜見教書伯夷/頌後
  詩餘
   憶王孫
    秋思
颼颼風冷荻花秋明月斜侵獨倚樓十二珠簾不上鈎
[025-25a]
黯凝眸一㸃漁燈古渡頭
   蘇幙遮
    懐舊
碧雲天黄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陽天接
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髙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漁家傲
    秋思
[025-25b]
塞下秋来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靣邊聲連角起
千嶂裏長烟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
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髪征夫淚
   御街行
    秋日懐舊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静寒聲碎眞珠簾捲玉樓空天
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
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攲諳盡孤
[025-26a]
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逥避
 
 
 
 
 
 
 
[025-26b]
 
 
 
 
 
 
 
 范文正集補編巻一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范文正集補編巻二
  制詞
   除參知政事勅
勅曰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言人君樂得賢者兹為
邦家之本肆朕夙夜疇咨峻德共圖大政以綏四方具
官范仲淹挺然卿材居為國噐敷爾謨猷可以光贊大
業惟厥職守可以裁成萬務入更要近出領藩垣蹇蹇
[026-1b]
匪躬彰彰有跡向以戎人失馭疆堠多虞得於僉諧付
之帥節輯和卒乘懋著恩威登爾樞廷屬之機柄佇矢陳
於逺畧期允迪於大猷副予倚毗無俟煩訓端聽徽命
往惟欽哉
   復除參知政事知諫院勅
勅曰帝舜嘗命禹曰隣哉臣哉臣哉隣哉蓋歎君臣道
合相須而濟今夫與我守祖宗之業成天下之務者大
柄所付不在貳府兹其用命惟厥艱哉具官范仲淹道
[026-2a]
匪一方材周諸用近雅不流合清廟之琴瑟任重無撓
中明堂之柱石景祐初載子始親政懼明敏之不至求
畯良而自助得爾疎逺之地非由左右之先擢置諫垣
彌縫衮職庶政得失皆我家事凡爾感憤豈躬之故風
雨如晦不爽先晨之期雪霜既零益見後凋之節比戎
羌不若疆堠為虞斧鉞在前罔知攸付思集吾事無易
汝者三年鄙上一心勞止卒乘輯睦物械繕完居不暇
於雅歌退不寧於蓐寢雖閫外之事賴其臨䕶而幄中
[026-2b]
之要先乎密勿故馳召傳舍命登樞廷兹屬宰司
則有虚位俾爾旬浹踐歴兩地夫大恩之下難於
報大名之下難為處矧兼此二者可無勉哉爾尚
朝夕以交修予允迪前人勤教邦其允孚於休無
俾多方議爾於始終之際也慶厯三年八月
日下
   拜資政殿學士知邠州兼陜西四路沿邊安撫
    使勅
[026-3a]
勅曰夏寇之為邊患七年於兹矣朕為生靈之思庶幾
堯舜湯文之事懐之以德綏之斯和乃眷疆陲方兹安
輯當得重任以稱此行具官范仲淹早富藝文素著名
節敭歴通顯周旋委遇比當閫寄實立事功召還本朝
更踐柄府兹昆戎之初附顧西土之粗安深練機冝揣
無爾比惟是新平之路居當四路之衝為吾撫綏抑爾
誠請増華秘殿以寵於藩祗服恩榮無易忠義慶厯五
年正月  日下
[026-3b]
   贈太師楚國公衛國太夫人誥
誥曰昔我皇祖仁宗博求多士以綏靖四方天惟眷佑
賚之正人既已克和羌戎又以爕治區夏出入中外實
兼文武之烈今予嗣守丕業選任大吏亦拔西帥以臨
中樞匪伊異人惟父惟子得人之盛朕無愧焉具官范
純仁父范仲淹秉德不貳好謀而成始任諫諍知無不
言中為將帥靖而能勇卒以功業股肱先聖兹予懐想
風烈用建爾仲子嘉其緇衣之德錫以召祖之命惟師
[026-4a]
保之貴既無以加故河漳之封益大其寵可特贈太師
追封楚國公
誥曰士大夫義隆於顯親恩深於念母追劬勞之罔極
悼寵禄之無施兹予毖祀於總章大霈龎恩於海宇思
廣吾孝以慰爾心具官范純仁母李氏山河之容江海
其行其君子正直有羔羊之德其後世信厚有麟趾之
風宜錫褒榮以慰存殁乃祖唐相實啟衛國之封眷我
樞臣願為密章之贈賁於幽壤尚克嘉之元祐元年三
[026-4b]
月  日下
   追封魏國公誥
誥曰庇民尊主繄賢哲之逺猷崇德報功實帝王之先
務昭掲羣倫之丕範逺旌希世之偉人爰錫恤章式孚
衆聽故具官范仲淹清明而直諒博大而剛方早以名
世之才出贊寖昌之運危言警世髙義薄乎天地直道
立朝勁氣貫乎金石入議大政有功斯人需膏澤之下
民繄嘉猷之告后山有伏猛則藜藿至於不採朝知强
[026-5a]
本則精神為之折衝當夏賊之跳梁總師干而捍禦料
敵制勝智機若神弭變消萌酋渠褫魄聲名暴於夷貊
功烈著於鼎彝故斂衽朝堂奮庸乎帝載運籌帷幄震
張乎天威文武惟憲萬邦風采想見天下泰山北斗學
者仰其髙明景星鳳凰人皆快於瞻覩當規皇基億載
之業首建金城萬雉之謀功成於元豐效見於今日屬
纂臨於初政彌難想於宏模思有褒揚聳兹遐邇命圭
華衮已位上公之槐胙土分茅載賜全魏之履豈特賞
[026-5b]
當賢而臣下勸庶幾褒有徳而萬方懐英爽如存
寵靈斯享可特追封魏國公靖康元年 月
日下
  朝廷優崇
   給賜祠堂扁額
康熈四十四年四月十六日
御書
濟時良相
[026-6a]
賜前宋推誠保徳功臣資政殿學士金紫光禄大夫尚
書户部侍郎護軍汝南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三百户食
實封六百户累贈兵部尚書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歴
追封楚國魏國公諡文正臣/范仲淹
   御書亭記
康熈四十有四年乙酉仲春
天子南廵閲河臨幸江浙
翠華所至問俗省方樂育賢材嘉恵臣民優恤淹滯布
[026-6b]
徳施仁㒺弗周至萬姓歡恱四月十二日乙亥自杭回
蘇駐蹕於時淑景清和湖山明麗
萬幾休暇鄉農野老羣懐望幸之思
皇上軫念麥隴方秋恐
車駕所歴有妨東作惟静息
行宫從容翰墨之樂
聖學淵深揚莫及
龍章揮灑恩賚有差而尤加意前賢表章往哲十五日
[026-7a]
戊寅
賜呉泰伯祠言子祠二扁額次蒙
天語垂詢有翰林臣/查昇臣/蔣廷錫鴻臚寺卿臣/宋駿
業等以宋先臣/仲淹文正祠對
上俞允翼日已夘
親書濟時良相四大字與錢唐朱子祠晉陵東坡書院
各祠扁六軸
命南書房翰林臣/查昇臣/陳壮履臣/勵廷儀臣/張廷玉
[026-7b]
臣/錢名世臣/蔣廷錫捧出首宣
賜先臣/祠傳
諭云
皇上崇重先代名臣
特賜扁額
御書墨本當給與嫡𣲖長房子孫藏守如後裔不在蘇
州者交與地方官有江寧廵撫臣/宋犖啟奏范氏本家
相傳設有義莊主奉係長房嫡裔范濬臣/所素識隨捧
[026-8a]
臣/祗受臣/率同宗族
行在户部侍郎臣/承烈原任東平州知州臣/溥吳縣學
訓導臣/旦勳監生臣/臣/興禾等跪接
恩㫖恭開瞻仰四字褒揚八法古勁書盈二尺大踰他
幅衆目聳觀無不驚羡以為臣/家榮遇臣/跪承之下感
恩無地謹附奏云臣/祖祠建在鄉邦數百年來未邀
玉音旌顯臣/父必英係丁酉科舉人已未
召試博學鴻詞
[026-8b]
欽授翰林院檢討忝列侍從恭覩
御書精妙以微員供職未久不敢請給欲求扁對以為
祖祠光榮因向無此例亦不敢瀆奏有志未伸今䝉煥

奎章輝祠宇眞亘古未有之曠典臣/家子孫散處四
方者甚多
皇上追奨先臣正所以勉勵後嗣臣/一介儒生需次選
人之末於
[026-9a]
國家未有尺寸報効乃荷
聖慈賜臣祖祠扁額頃分頒諸臣
御書臣/臣/溥俱得與賜一日之間叠膺榮寵雖捐糜
頂踵何以仰答
隆恩此不獨臣/一家感戴凡厥臣庶觀瞻者仰見我
皇上推恩及數百年前之臣子念其成績
錫以芳名自莫不踊躍奮興砥礪臣節敎忠敎孝
聖德之生成無量所有
[026-9b]
賜給墨寳除一靣臨榜祠楣臣/原有先世誥勅手澤及
前人題跋相傳法守謹當装潢珍藏昭示子孫永沐
皇仁於萬世侍郎臣/承烈奏云臣/瀋陽分支系同出先
臣之後上叨遺䕃一家父子兄弟先後屢受
國恩拔置大僚今臣/
駕至蘇得拜先臣/祠下私心方為慶幸今奉
欽賜先祠扁額臣/適躬逢異數
恩出非常喜溢望外敢不益矢恪恭勉圖報稱臣/謹隨
[026-10a]
蘇屬子孫恭同接
㫖理合奏謝奏畢翰林臣/昇等隨引至
宫門前入内一一代為傳奏出云爾等所奏
皇上俱知道了當即謝恩而出臣/等齎捧
御扁至文正書院祖像前恭設香案拜告望
闕叩謝訖伏念先臣/自筮仕至執政四十年中歴知州
郡恵澤幾半天下所在祠祀不啻百計吳中為父母之
邦昭揭
[026-10b]
璇題未能遍及謹擬建立碑亭夀諸貞珉摹奉直省各
祠俾處處子孫咸得恭瞻
宸翰庻不負
皇上優崇先臣/之至意因出義田儲粟臣/承勲臣/承烈
臣/時崇臣/臣/旦勲等復捐金以助其役於是市材製
榜丹黄金碧藻繪兼施擇吉懸掛蘇城文正書院天平
山忠烈賜廟郡學祠支硎寺祠滸墅關書院等處别選
石摹勒供寘亭中倂將頒賜臣/臣/
[026-11a]
御書列樹於壁
天文璀璨榮光上燭於先祠睿藻繽紛鳳彩分輝於下
臣/不揣荒陋援筆恭紀以彰
聖世之殊恩小臣/之竒遇臣/不勝感激悚惶之至
  傳
   宋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魏國公文正公傳
公諱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氷十世孫其先邠州人也
濬按唐宰相懐州河内人麗水丞幽州人今/云邠州人當是麗水丞之先世復遷居於此髙祖隋唐
[026-11b]
懿宗時調官處州麗水縣丞因徙家江南遂世爲蘇州
呉縣人曽祖夢齡祖贊時父墉俱仕呉越後父隨錢俶
歸宋終徐州節度掌書記後以公及諸孫貴皆贈太師
以徐唐周三大國追封三代祖考父爲周國第三子太
宗端拱二年已丑生於徐州官舍二嵗而孤母謝夫人
貧無依更適池州長山朱氏濬按周國公卒時時中舍/最長方六嵗次鎡亦不過
四五齡考宋官制掌書記秩列三班之末周國從錢氏/歸朝十餘年間自冀而蜀而徐匍匐以就微禄一旦捐
館去鄉千里三稚幼弱此太夫人所以貧而無依也厥/後中舍二兄歸呉而文正未離襁褓遂隨育於朱氏
[026-12a]
從其姓名説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今/河
南歸/德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靣食不
給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公不苦也眞宗大中祥符五年
禮部舉第一八年登蔡齊榜進士第為廣德軍司李參軍
迎其母歸養改集慶軍節度推官始還姓更今名監泰
州西溪鹽税仁宗天聖元年徙監楚州糧料院遷大理
寺丞以母喪去官晏殊知應天府聞公名召寘府學上
書請擇郡守舉縣令斥游惰去冗僭愼選舉撫將帥凡
[026-12b]
萬餘言服除以殊薦為秘閣校理公汎通六經長於易
學者多從質問爲執經講解亡所倦嘗推其俸以食四
方遊士諸子至易衣而出公宴如也毎感激論天下事
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公倡之天聖七
年章獻太后將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壽公極言
之且曰奉親於内自有家人禮顧與百官同列北面而
朝之不可為後世法且上疏請太后還政不報尋通判
河中府徙陳州時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陜西
[026-13a]
公言昭應壽寧天戒不逺今又侈土木破民產非所
順人心合天意也宜罷脩寺觀減常嵗市木之數以蠲
除積負又言恩倖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事雖不
行仁宗以為忠太后崩召為右司諫言事者多暴太后
時事公曰太后受遺先帝調䕶陛下者十餘年冝掩其
小過以全后徳帝爲詔中外母輒論太后時事初太后
遺誥以太妃楊氏爲皇太后参决軍國事公曰太后母
號也自古無因保育而代立者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
[026-13b]
后天下且疑陛下不可一日無母后之助矣嵗大蝗旱
江淮京東滋甚公請遣使循行未報乃請間曰宫掖中
半日不食當何如帝惻然乃命公安撫江淮所至開倉
賑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廬舒折役茶江東丁口鹽錢且
條上救弊十亊㑹郭皇后廢率諫官御史伏閣爭之不
能得明日將留百官揖宰相廷爭方至待漏院有詔出
知睦州嵗餘徙蘇州首興學校延安定胡瑗爲之師州
大水民田不得耕公疏五河導太湖注之海募人興作
[026-14a]
未就尋徙明州轉運使奏留公以畢其役許之拜尚書
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召還判國子監遷吏部員外
郎權知開封府時吕夷簡執政進用者多出其門公上
百官圖指其次第曰如此爲序遷如此爲不次如此則
公如此則私况進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冝全委之宰相
夷簡不恱他日論建都之事公曰洛陽險固而汴爲四
戰之地太平冝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陽當漸廣儲蓄繕
宫室帝問夷簡夷簡曰此仲淹迂濶之論也公乃爲四
[026-14b]
論以獻大抵譏切時政且曰漢成帝信張禹不疑舅家
故有新莽之禍臣恐今日亦有張禹壊陛下家法夷簡
怒訴曰仲淹離間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黨也公對益
切由是罷知饒州殿中侍御史韓瀆希宰相㫖請書仲
淹朋黨揭之朝堂於是秘書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
言忤宰相遽加貶竄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婦之
間乎陛下既優容之矣臣請追改前命太子中允尹洙
自訟與仲淹師友且嘗薦已願從降黜館閣校勘歐陽
[026-15a]
脩以髙若訥在諫官坐視而不言移書責之由是三人
者偕坐貶明年夷簡亦罷自是朋黨之論興矣公既去
士大夫爲論薦者不已仁宗謂宰相張士遜曰向貶仲
淹爲其密請立皇太弟故也今朋黨稱薦如此奈何再
下詔戒敕公在饒州嵗餘徙潤州又徙越州元昊反召
爲天章閣待制知永興軍改陜西都轉運使㑹夏竦爲
陜西經畧安撫招討使進公龍圖閣直學士以副之夷
簡冄入相帝諭公使釋前憾公頓首謝曰臣鄉論蓋國
[026-15b]
家事與夷簡無憾也延州諸砦多失守公自請行遷戸
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詔分邊兵總管領萬人鈐轄領
五千人都監領三千人寇至禦之則官卑者先出公曰
將不擇人以官爲先後取敗之道也於是大閲州兵得
萬八千人分爲六各將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賊衆寡使
更出禦賊時塞門承平諸砦既廢种世衡䇿城青澗以
據賊衝大興營田且聽民得互市以通有無又以民逺
輸勞苦請建鄜城為軍以河中同華中下户税租就輸
[026-16a]
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糴十之三他所减不與詔以為
康定軍明年正月詔諸路入討公曰正月塞外大寒我
師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賊馬瘦人飢勢易制也况邊備
漸脩師出有紀賊雖猖獗固巳懾其氣矣鄜延密邇靈
夏西羌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動以觀其釁許臣稍以
恩信招来之不然情意阻絶臣恐偃兵無期矣若臣策
不效當舉兵先取綏宥據要害屯兵營田爲持久計則
茶山横山之民必挈族来歸矣拓疆禦寇䇿之上也帝
[026-16b]
皆用其議公又請脩承平永平等砦稍招還流亡定保
障通斥堠城十二砦於是羌漢之民相踵歸業久之元
昊歸陷將髙延德因與公約和公爲書戒諭之㑹任福
敗於好水川元昊答書語不遜公對来使焚之大臣以
爲不當輒通書又不當輒焚之宋庠請斬公帝不聽降
本曹員外郎知耀州徙慶州遷左司郎中爲環慶路經
畧安撫縁招討使初元昊反陰誘屬羌爲助而環慶
酋長六百餘人約為鄉導公以其反覆不常也至部即
[026-17a]
奏行邊以詔書犒賞諸羌閲其人馬爲立條約若讎已
和斷輒私報之及傷人者罰羊百馬二已殺者斬負債
爭訟聽告官爲理輒質縛平人者罰羊五十馬一賊馬
入界追集不赴隨本族毎戸罰羊二質其首領賊大入
老幼入保本砦官爲給食即不入砦本家罰羊二全族
不至質其首領諸羌皆受命自是始爲漢用矣改邠州
觀察使公表言觀察使班待制下臣守邊數年羌人頗
親愛臣呼臣爲龍圖老子今退而與王興朱觀為伍第
[026-17b]
恐爲賊輕矣辭不拜慶之西北馬鋪砦當後橋川口在
賊腹中公欲城之度賊必爭密遣子純佑與蕃將趙明
先據其地引兵隨之諸將不知所向行至柔逺始號令
之版築皆具旬日而城成大順城是也賊覺以騎三
萬来戰佯北公戒勿追巳而果有伏大順既城而白豹
金湯皆不環慶自此寇明珠滅臧勁兵數萬
公聞涇原欲襲討之上言曰二族道險不可攻前日髙
繼嵩巳喪師平時且懐反側今討之必與賊表裏南
[026-18a]
原州西擾鎭戎東侵環州邊患未艾也若北取細腰胡
蘆衆泉為保障以斷賊路則二族安而環州鎮戎徑道
通徹可無憂矣其後遂築細腰胡蘆諸砦葛懐敏敗於
定川賊大掠至潘原闗中震恐民多竄山谷間公率衆
六千由邠涇援之聞賊已出塞乃還始定川事聞帝按
圖謂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無憂矣奏至帝大喜曰吾
固知仲淹可用也進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公以軍
出無功辭不敢受命詔不聽時已命文彥博經畧涇原
[026-18b]
帝以涇原傷夷欲對徙公遣王懐德諭之公謝曰涇原
地重第恐臣不足當此路與韓琦同經畧涇原並駐涇
州琦兼秦鳳臣兼環慶涇原有警臣與韓琦合秦鳳環
慶之兵掎角而進若秦鳳環慶有警亦可率涇原之師
為援臣當與琦練兵選將漸復横山以斷賊臂不數年
間可期平定矣願詔龎籍兼領環慶以成首尾之勢秦
州委文彥博慶州用滕宗諒總之孫沔亦可辦集渭州
一武臣足矣帝采用其言復置陜西路安撫經畧招討
[026-19a]
使以公與韓琦龎籍分領之公與琦開府涇州而徙彥
博帥秦宗諒帥慶張亢帥渭公爲將號令明白愛撫士
卒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元
昊請和召拜樞密副使王舉正懦黙不任事諫官歐陽
修等言仲淹有相才請罷舉正用仲淹遂改參知政事
公曰執政可由諌官而得乎固辭不拜願與韓琦出行
邊命為陜西宣撫使未行除參知政事㑹王倫寇淮南
州縣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誅之公曰平時諱言武
[026-19b]
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誅帝方鋭
意太平數問當世事公語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後
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冄賜手詔又爲之開天章
閣召二府條對公皇恐退而上十事一曰明黜陟二府
非有大功大善者不遷内外須在職滿三年在京百司
非選舉而授須通滿五年乃得磨勘庶幾考績之法矣
二曰抑僥倖罷少卿監以上乾元節恩澤正郎以下若
監司邊任須在職滿三年始得蔭子大臣不得薦子弟
[026-20a]
任館閣職任子之法無冗濫矣三曰精貢舉進士諸科
請罷糊名法參考履行無闕者以名聞進士先䇿論詩
賦諸科取兼通經義者賜第以上皆取詔裁餘優等免
選注官次第人守本科選進士之法可以循名而責實
矣四曰擇長官委中書樞密院先選轉運使提㸃刑獄
大藩知州次委兩制三司御史臺開封府官諸路監司
舉知州通判知州通判舉知縣令限其人數以舉主多
者從中書選除刺史縣令可以得人矣五曰均公田外
[026-20b]
官廩給不均何以求其為善耶請均其入第給之使有
以自養然後可以責㢘節而不法者可誅廢矣六曰厚
農桑每嵗預下諸路風吏民言農田利害堤堰渠塘州
縣選官治之定勸課之法以興農利减漕運江南之圩
田浙西之河塘隳廢者可興矣七曰修武備約府兵法
募畿輔强壯為衛士以助正兵三時務農一時教戰省
給贍之費畿輔有成法則諸道皆可舉行矣八曰推恩
信赦令有所施行主司稽違者重寘於法别遣使按視
[026-21a]
其所當行者所在無廢格上恩者矣九曰重命令法度
所以示信也行之未幾旋即釐改請政事之臣參議可
以乆行者刪去煩冗裁為制勅行下命令不至於數變
更矣十曰減徭役户口耗少而供億滋多省縣邑户少
者為鎮併使州兩院為一職官白直給以州兵其不應
受役者悉歸之農民無重困之憂矣天子方信嚮公悉
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詔書畫一頒下獨府兵法衆以
為不可而止又建言周制三公分兼六官之職漢以三
[026-21b]
公分部六卿唐以宰相分判六曹今中書古天官冢宰
也樞密院古夏官司馬也四官散於羣有司無三公兼
領之重而二府惟進擢差除循資級議賞罰檢用條例
而已上非三公論道之任下無六卿佐王之職非治法
也臣請倣前代以三司司農審官流内銓三班院國子
監太常刑部審刑大理羣牧殿前馬步軍司各委輔臣
兼判其事凡官吏黜陟刑罰重輕事有利害者竝從輔
臣予奪其體大者二府僉議奏裁臣請自領兵賦之職
[026-22a]
如其無補請先黜降章得象等皆曰不可乆之乃命參知政事賈昌朝領農田公領刑法然卒不果行初公以
忤吕夷簡放逐者數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為朋
黨及陜西用兵天子以公士望所屬拔用之及夷簡罷
召還倚以為治中外想望其功業而公以天下為己任
裁削倖濫考覈官吏日夜謀慮興致太平然更張無漸
規模濶大論者以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舉劾人
心不恱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僥倖者不便於是
[026-22b]
謗毁稍行而朋黨之論浸聞上矣㑹邊陲有警因與樞
密副使富弼請行邊於是以公為河東陜西宣撫使賜
黄金百兩悉分遺邊將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請棄之
公為修故砦招還流亡三千餘户蠲其稅罷𣙜酤予民
又奏免府州商稅河外遂安比去攻者益急公亦自請
罷政事乃以為資政殿學士陜西四路宣撫使知邠州
其在中書所施為亦稍稍沮罷以疾請鄧州進給事中
徙荆南鄧人遮使者請留公亦願留鄧許之尋徙杭州
[026-23a]
冄遷户部侍郎徙知青州㑹病甚請潁州肩輿至徐州
而薨年六十有四時皇祐四年壬辰五月二十日甲子
也贈兵部尚書諡文正初公病帝嘗遣賜藥存問既卒
嗟悼乆之又遣使就問其家既葬帝親書其碑曰褒賢
之碑公内剛外和其於富貴貧賤毁譽歡戚一不動其
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嘗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
天下之樂而樂初仁宗以前天下州縣未嘗立學公自
始筮仕以迄參大政其間歴守諸州郡所在必開設學
[026-23b]
校率先訓督教育多士首以吳郡所卜居之宅奏請立
郡學至慶厯四年詔州縣皆立學從公請也康定用兵
時鳳翔張載方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許上書謁公
知其逺器乃抑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因
勸其讀中庸又授太山孫明復以春秋其後皆成名儒
公之好明經術有功理學者如此性至孝以母在時方
貧後雖貴非賔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身歿之
後諸子家貧無歸日借官屋以居僅蔽風雨而獨好施
[026-24a]
子置義荘里中以贍族人創立規法以垂永久汎愛樂
善士多出其門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卒之日四
方聞者皆為歎息為西帥時所得朝廷賜賚悉以給將
士故人樂為用又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諸蕃質子縱
其出入無一人逃者蕃酋來見召之卧内徹衛與語邠
慶二州之民與屬羌皆畫像立生祠事之及卒羌酋數
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元祐中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封楚國公靖康初復追封魏國公後賜廟號
[026-24b]
曰忠烈有文集二十巻奏議十七巻政府論事三
巻别集五巻行於世四子純佑純仁純禮純粹别有傳
史臣論曰自古一代帝王之興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
有仲淹諸賢無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遺宰相書極論
天下事他日為政盡行其言諸葛孔明草廬始見昭烈
數語生平事業備見於是豪傑自知之審類如是乎攷
其當朝雖不能久然先憂後樂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
𢎞毅之噐足任斯責使究其所欲為豈讓古人哉
[026-25a]
 
 
 
 
 
 
 
 
[026-25b]
 
  
 
 
 
 
 范文正集補編巻二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范文正集補編巻三
  題跋
   跋文正公手書伯夷頌墨蹟
書從北海寄西豪開巻裁窺竦髮毛范墨韓文傳不朽
首陽風節轉孤高 戊申後三十有七日許昌郡齊中
題平陽文彦博寛夫手書伯夷頌係皇祐三/年庚寅十一月戊申日
夷清韓頌古皆無更得高平小楷書舊相嘉篇題巻後
[027-1b]
蘇家能事復何如 壬辰嵗正月才翁按察富弼題
 青州資政寄示小楷伯夷頌許昌相公以詩跋尾因
 作詩謝二公兼呈永興觀文相公 舜元上
法書遙逐使車還嘉句新從相府頒牢落二賢天地外
孤竹之/二賢風流三絶古今間台文競耀高逾麗化筆交揮
老更閒不用悲吟恐飛去豈無神物護重關
 轉運度支得青州資政黄素書韓吏部伯夷頌許昌
 相公以詩跋尾遂為七言因而寄及謹用拙篇紀咏
[027-2a]
  殊上
首陽範逺吏部屬辭深染翰著嘉尚系言光徳音襃
崇亘千禩精妙極雙金題詠益珍秘用昭賢彦心
 逺蒙運使度支以資政范公所寄黄素小字韓文公
 伯夷頌請許昌文公淮西富公題詩於後才翁復綴
 雅什兼寄長安晏公公亦有作衍久兹休退人事僅
 廢不意雅故未移悉以副本為貺俾愚繼之對此怔
 忪既感且愧輒爾率强課成拙句奉呈敢言亦驥之
[027-2b]
 乘聊為續貂之比耳 衍上
希文健筆鈔韓文文為首陽山下人寧止一言旌義士
欲教萬古勸忠臣頌聲益與英聲逺事跡還隨墨跡新
當世宗工復題咏尤宜率土盡書紳
壬辰嵗孟春月使車按部獲一觀焉 執中題
范希文好談古賢人節義老而彌篤書此頌時六十有
三矣癸已嵗夏四月 昌朝書
此書皆謗毁艱難者讀之益以自信故退之希文尤慇
[027-3a]
懃耳治平二年五月六日 襄題
河東薛嗣昌亢宗觀
丹楊邵亢獲觀熈寧庚戌二月庚寅記時領滎陽/舟次泗上
 覽才翁家希文手筆伯夷頌輒書短篇於紙尾熈寧
 庚戌嵗初伏日潁川韓絳子華題
高賢忠義古今同手筆遺篇法甚工寳軸傳家當不朽
追懷餘思凜生風
許昌題後及今二紀乃熈寧甲寅之嵗仲冬中澣之日
[027-3b]
念往懷賢不覺悢悢 伊川逸老再題
番陽劉定金陵陳祐甫同觀元豐四年三月廿八日
辛酉季冬九日 當世題
潁昌韓縝玉汝屢嘗觀之元豐甲子嵗仲秋社日又從
安國借看西府東㕔書今墨/蹟佚
元祐二年臈日靖恭楊傑京兆慎宗同觀今墨/蹟佚
皇祐三年侍行於青社時先公書此頌以寄京西轉運
使蘇公今再見手澤不勝悲慕元祐三年六月七日嗣
[027-4a]
子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純仁謹題
林种賈公望獲觀戊寅冬十月廿九日記
汾陽郭彭年建安陳昱同觀宣和壬寅夏六月二十有
六日
崇寧五年純粹得見先公先兄遺墨於潁昌伏讀久之
涕落紙上七月八日謹題
范文正高風表表文采云為天下後世之仰服蓋不獨
其書也此巻皆元老真儒翰墨使人竦然欽賞政和四
[027-4b]
年正月六日濮陽李孝彦跋今墨/蹟佚
政和丙申孟秋二十八日趙子琥王孝迪同觀於高平
三瑞堂
清江李開晉陵胡唐老同觀
髙賢邈已逺凜凜生氣存韓范不時有此心誰與論
紹興甲寅八月望建康秦檜謹題
伯夷古賢人昌黎追作頌文正小楷書尊仰世所共李
侯吾故人收藏萬金重適来尹平江范氏暫陪從一日
[027-5a]
拜祠下歸諸子孫用三賢固自佳侯徳亦堪誦再拜書
五賢心薌辦清供 大徳已亥四月十五日曹南馬紹
書於平江旅次舟中子卿/右丞
皇祐三年十有一月文正范公在青社用黄素小楷書
韓子伯夷頌遺京西轉運使蘇公舜元蓋天下萬世大
綱常大議論扶植天地不可一日以無者昔文王三分
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伯夷固知其將終身西伯故辟
紂而歸之其心豈遂忘殷哉一旦武王之師載木主而
[027-5b]
以王號於其衆非文王意也兄弟奮然以身為天下萬
世争綱常繼之以死其事誠卓絶然人乃或非之至孔
子時猶有以為怨者而孔子獨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至唐時猶有以為偏而不通者而韓子獨曰伯夷者特
立獨行窮天地亘萬世而不顧韓子之言上繼孔子而
公乎天下萬世有功於綱常甚大時無韓子議論廢則
綱常泯吾為此懼而幸獲睹范公之所書義士仁人壯
顔毅色凜在心目間使頑者懦者一見且泚汗破膽知畏
[027-6a]
議論是范公亦與有功於綱常也公平生自許忠義
前後縁論諫得罪至被以誣謗目以朋黨擯斥逺外而
公信道之篤躓而愈奮老而愈厲伯夷頌固其中素所
蓄積者嗚呼皇祐盛眀時公之書此猶義形於色設不
幸處綱常之變當何如若公者真可畏而仰哉大興李
侯戡丁丑嵗得此本於燕朅來守姑蘇偕濟南陳君祥
汴梁焦君徳眀首詣公祠下訪問其子孫而以畀之尊
賢尚義有如此公之孫邦瑞士貴敬受而藏不啻珙璧
[027-6b]
始其家嘗以摹本刻於義莊嵗寒堂至是乃得真跡於
二百四十八年之後若有神物護持以待其子孫而後
付殆匪偶然二君議勒石傳不朽輒具論顛末俾以刻
晏元獻杜正獻文忠烈富文忠蔡忠恵諸賢與公忠義
相期各有題賦而蘇公詞翰氣槩又公所重宜併刻於
後若昌朝執中輩雖素有牴牾亦不以人廢焉抑予觀
忠宣公兄弟有感手澤言泯意外志念深矣尤後人所
當取節二君皆有典刑文學能亢其宗族黨所共推尚
[027-7a]
帥其族之人與其子弟謹守此寳圖繼前志用衍忠義
之傳其永永無斁大徳四年二月初吉陵陽牟巘識
長白山中名相出首陽山下若人賢古今如此能多少
嵗月相望越二千遺墨來從新畫㦸故家復取舊青氊
偉哉君子無窮澤留得餘芳奕世傳 嘉興張伯淳敬
師道/學士
班固人表吾嘗疑第一武王二伯夷我謂伯夷可第一
武未盡美宜二之退之第一唐文人希文第一宋輔臣
[027-7b]
韓為夷頌范為寫三絶誰歟什襲珍星奎運餘三百年
皇祐慶厯諸鉅賢逮至渡江乾淳後珠題玉跋盈長編
名士題/跋不一范氏衮衮饒公侯丞相忠宣公/純仁以下幽州栝州至蘇
范氏本幽州良鄉人遷栝蒼今江湘/提學君澤居處州是文正始居姑蘇行軍元昊驚破
膽義莊睦族春復秋子子孫孫居吳中族長主祭今八/世孫邦瑞也
指李後人今黄龔謂平江使君李/公信之逸齋錦囊偶貯此三絶燕
香夜寒吐長虹衮衣繡衣觀且誇衮衣謂右丞馬公性/齋繡衣謂陳亷訪君
祥完顔亷/訪正卿故國喬木興咨嗟大尹不吝歸趙璧祠以少
[027-8a]
牢復其家提學翰林索我詩謂君澤自/玉堂外補肯捐此寳真復
竒授者良難受者易即此可刋遺愛碑 大徳庚子春
上丁之眀日紫陽方回萬里虚谷/先生
企清風兮薇山之陽寳芳帖兮薇露之香意人世不可
以久留兮雷霆下而取將幸鄴侯之巾襲兮儼墨蹟之
未亡把一麾而東來兮文正之鄉喬木蒼蒼兮蘭菲菲
其彌芳嘉先正之有後兮偉徳澤之長出此帖而歸之
兮甚魏笏之輝煌時不可兮再得勉世世兮珍藏 天
[027-8b]
台柯謙山齋/先生
小楷青州三絶碑復還范氏事尤竒不知百世聞風者
更有何人似伯夷
古今一理是綱常范筆韓文妙發揚公餓首陽元不死
春風嵗嵗蕨薇香 錢塘仇逺再拜山村/先生
退之常作伯夷頌綱常更為文章重小范老子翰墨香
喚醒首陽千古夢爾来宇宙三百年劫灰不壞寧非天
姑蘇李侯賢太守為將手澤歸雲𤣥因憶右軍脩禊敘
[027-9a]
智永藏之固其所今比蕭翼誰賢愚豪奪何如能樂與
君子於物不留意好徳終然勝好古劍許徐君自有心
書還孔子非無故粟可不食國可辭較之一紙真豪釐
聞風亷立遽如許信哉聖人百世師西山之薇何獨美
向㣲二子一草耳東海魯連死猶生中書馮道生猶死
承平文獻傳至今品題先後如盍簮就中何人合愧死
九錫不是夷齊心 楚北村民湯炳龍題北村/先生
 逸齋總管相公以所藏文正公書伯夷頌歸於范氏
[027-9b]
 懷賢尚徳之心士大夫皆樂道之為詩若文盈軸甚
 盛事也不揣蕪陋僭賦小詩髙沙龔璛拜手
一時端合拯斯民萬世寧無啓不臣此意聖賢非二致
誰令今古共彝倫墨胎事逺頌聲在青社人鈔楷法新
尺素郡侯還范氏先天下亦同仁 大徳庚子二
廿一日書於義宅之西序
吳興趙孟頫子昻高郵龔璛子敬同觀
海濵二老本同歸末路殊途孰是非叩馬匆匆扶義士
[027-10a]
憐渠未識首陽薇
韓辭范筆照千齡扶植綱常似六經日月争光宜下拜
莫將此眼對蘭亭 眉山史孝祥葯房/先生
豫章先生集有此帖跋云范文正公書伯夷頌極得前
人筆意蓋正書易為俗而小楷難於清勁有精神如斯
人不必以書立名於來世然翰墨乃工如此蓋喜多能
雖大賢不免焉志仁伏讀諸名公所題大篇短章於伯夷之清風昌黎之偉詞文正公之寳墨賢侯歸帖之美
[027-10b]
聞孫承家之懿藻繪盡矣尚何辭之措敬書山谷此跋
以補闕遺又山谷嘗跋公真蹟云范文正公書落筆痛快沈著極近晉宋人書法往時蘇才翁筆法妙天下不
肯一世人惟稱文正公書與樂毅論同法老年觀此書
乃知用筆實處是其最工想其鉤指回腕皆優入古人
法度中此跋首述才翁所云於冩伯夷頌亦相關渉因
牽聨書以歸之竹趣先生晚學清江羅志仁拜手壺秋/先生
文正公所以師表百世者固不在書然筆法之妙自足
[027-11a]
追嫓古人故蘇公號稱能書者亦從公求之以為珍玩
焉書此頌時已六十有三距公薨財一年耳而楷法謹
嚴一筆不苟如此真可敬而仰哉夫書雖細事而最足
以觀人公書如是中之所存可知已同時如文富韓歐
諸公書之工拙雖或不同而其渾厚端莊則亡以異此
四五公者坐廟堂邦其有弗乂俗其有弗醇者乎世稱
王荆公書如斜風急雨其胸中躁擾可以想見一旦當
國遂盡取成憲而紛更之天下騷然而風俗亦一變而
[027-11b]
趨於薄矣厥後温公復古而國再安章蔡崇新而世遂
亂其正與邪皆莫逃於筆墨之間益信心畫之説不誣
然究其大歸則熈寧以前之書多重厚而少輕浮熈寧
以後之書多輕浮而少重厚兹蓋世道之所以升降者
予嘗從故家盡得宋南渡前墨蹟觀之而竊為之説如
此故并識之俾來者有考焉大徳庚子六月乙已朔陵
陽牟應龍敬書成甫/先生
文正公為蘇舜元書伯夷頌名公題贊甚富二百年間
[027-12a]
不知凡幾傳至於賈秋壑宋亡北流於燕逸齋李侯時
為部侍郎得之寳藏文府大徳戊戌侯自兩淮都轉運
使來守是邦謁公祠下求公之後人以與之侯盛徳也
衎奉檄來姑蘇理海舟之獄范氏之族長竹趣先生出
示幸獲觀焉大徳庚子秋七月小子李衎再拜謹識息/齋
同/知
 文正范公細書昌黎公伯夷頌石刻在建業玉麟堂
 墨跡傳流大徳已亥復歸於范氏庚子嵗九月過吳
[027-12b]
 中獲觀拜手敬贊餘杭盛彪虎林/先生
百世之師維孤竹氏六經之文維子韓子不有斯文孰
繪厥媺維高平公髙山仰止素書銛鋒羲獻是似匪翰
匪墨為綱為紀去珠斯逺良玉不燬有物護持復歸於
是庶幾寳之有永千祀
夷齊之論至夫子而定或謂得夫子而名益彰二子求
仁得仁名之彰與否不暇為身後計也退之之頌賢於
司馬遷附青雲之見逺矣按文正公在青社皇祐三年
[027-13a]
十一月書此未幾以病請汝隂眀年五月薨於徐其平
生特立獨行之志夷險一節老且死不變而見於心畫
者如此與守桐廬日祠嚴子陵祠同意清風凜乎其相
劘也時文潞公罷相知許昌杜祁公為賈昌朝所抑致
仕去富鄭公淮西晏元獻京兆諸賢在外詞翰往返蕭
灑高潔語出意表視夷齊異世同調所恨者公方向用
而即世矣後三年文富竝相使公而無死天章一疏盡
行豈有熈寕之禍哉蔡忠恵治平二年五月之題謂此
[027-13b]
書皆謗毁艱難者讀之益以自信是年忠恵為三司使
給事以讒出守杭故云爾意謂公屢遭擯沮蓋夷齊其
行而世或有非之者遂借此以自見然公知有直道而
行而已豈自必於夷齊哉自必於夷齊亦未免有所利
而為之矣天荒地老崑玉不燼宛其復歸與義田竝傳
君子之澤通乎盈虚之運幽眀之故正不偶然也片紙
三百年承平碩輔姓字皦皦如日月見之束衽盤辟若
檜若似道亦蝨其間使人指畫唾罵然則士不以夷齊
[027-14a]
自厲其不為文正公之罪人者幾希雖然亦豈願其為
夷齊哉大徳庚子日長至長樂郭隚拜手謹書梅西/先生
伯夷之行昌黎頌之文正書之真三絶也子孫其寳之
哉真定董章小山/郡侠
汲郡王簡漢東孟淳同觀大徳乙已夏五十日王敬夫/御史孟
能静/總管
文正范公手澤獲見於二百六十三年之後扶植綱常
流傳是寳濟南王文羽保定孫杲同觀時皇慶二年嵗
[027-14b]
在癸丑暮春大名王亢宗識王伯儀郡推官孫缺/吳縣尹王仲常郡侯
翰墨嘗託文章傳文章益重節義全使無節義照今古
文章翰墨空嬋娟特立獨行不顧衆萬世標凖權亦用
吏部雄文破鬼膽為渠喚醒西山夢范公相望餘千齡
人物自與臯夔并黄素細書伯夷頌白頭不草太𤣥經
一字千金價無讓虹光夜徹星斗上夷清韓頌髙平書
再拜莫作文翰想奸臣襲藏猶畏仰面無生色泚流顙
珠還氊復子孫賢我信斯文天未喪佳辭善書常有餘
[027-15a]
嗚呼節義不可一日無 致和元年中秋日金華後學
胡助再拜謹書古愚/編修
先正范公文武忠孝親親仁民之徳充周穹壤是以尺
素寸楮觀者斂衽墨妙曹操王敦桓温未嘗書不佳也
至今見者唾之公所書伯夷頌流入秦檜賈似道家繇
賈遂沒入官宋亡出於燕趙間復歸吳范氏世所共貴
重者有在也熈寧以來見者必著姓名豈欲託以不朽
耶苟不知觀感興起之㣲求公之心希公之徳徒珍玩
[027-15b]
是誇亦秦賈耳不幾於狎大人乎凡我同志相與勉焉
定丙寅七月十九日天台後學楊敬徳書仲禮/提學
古人尚友以其類也伯夷之心惟孔子為知之千載
而下惟文正范公有以似之文正之心惟朱文公為能
知之千載而下其亦有似之者乎嗚呼希矣至順壬申
夏五月宛平曹鑑拜手謹書克眀/太常
文正公以寳元元年赴潤道謁狄梁公廟為之作記立
碑又十三年皇祐三年鎮青社用黄素小楷書伯夷頌
[027-16a]
寄蘇才翁蓋去公薨半嵗耳於是公屢以言事忤㫖出
殿外服知其道之莫可行也將以仰睎古人而於伯夷
之清風梁公之大節竊深慕焉攬公之迹可以諒公之
心矣所謂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兹非其徴乎東陽
柳貫謹題道傳/博士
右宋推誠保徳功臣贈太師中書令魏國范文正公書
唐韓子伯夷頌真蹟筆意精嚴動合法度有晉人之遺
風熈寧以後名公題識具存誠寳玩也按公書此頌遺
[027-16b]
武功蘇舜元南渡後歸秦檜氏又歸賈似道氏宋亡流
入北方李侯戡得之京師來守吳實魏公之郷因謁公
遺像以其書歸其後之人今藏於范氏義莊子孫世守
之竊嘗謂時有代謝世有盛衰至於天理民彝則越萬
世而不可泯者必有人焉王侯之貴晉楚之富死生之
大舉不能以動其心始足與有為也太史公纂史傳思
可以厲節義維綱常者許由務光之倫其事不經得孤
竹之子遂為數千載人物稱首遷之志念深矣唐韓子
[027-17a]
探其微旨著伯夷頌文正公復得韓子之㫖而為之書
蓋公屢以忠讜不容於時遭誣擯斥守道彌篤所謂不
動心以有為者其在斯人歟其在斯人歟夫聖賢所遭
之時雖異至於厲節義維綱常而天理民彝賴之而不
泯者則一而已故觀此書者莫不興起書云乎哉贊曰
於昭民彝不億而泯肅肅元夫厥徳孔純弗移弗屈執
中允固思皇九有克寧無斁民不可乏主我不隕厥清
匪兹元夫日離亂争此何人斯孤竹之子非其君不事
[027-17b]
非其民不使韓侯作頌郁郁其章魏公書之翼翼其相
死生弗渝是式是似曠代同心惟予與爾人獲遺書如
圭如璠懷徳不替來歸其孫維魏公孫子永保勿失惇
我風化尚胙皇國 後學柯九思拜手謹書敬仲/博士
 伏承主奉范君出示先世書詔及文正公手書伯夷
 頌令集題識仰惟前賢争光日月不敢妄有贊述輒
 以鄙句奉謝用表惓惓景慕之意云耳蜀郡虞集頓
 首伯生/待制
[027-18a]
慶厯元臣細字書清風真與伯夷俱潞韓竝識何舂應
秦賈争藏實衊汙神物護持天愛寳子孫驚喜海還珠
敢以微塵賛喬岳願推餘論砭頑夫
企仰前賢嵗月深阿衡事業伯夷心義田猶是當時祿
遺像能令百世欽竊頌詩書求仿彿黙嗟人物轉銷沈
誰人浪漫矜家世看取天平萬石林
 敬題文正公所書伯夷頌巻尾長沙湯彌昌頓首再
 拜碧山/先生
[027-18b]
頌文遙附青雲傳楷法獨推黄素書百世清風元不泯
兩公髙志更誰如珠遺舊入權臣槖璧返今逢刺史車
一巻寳藏同魏笏虹光清夜燭寒虚
文正千年士精忠凜不亡勲名山嶽重翰墨日星光喬
木參天古幽蘭叠砌芳我來拜祠下端欲濯滄浪 髙
昌偰玉立再拜別/駕
孤竹身為百世師范公手染退之辭不知青社揮毫日
得似天章論道時
[027-19a]
鐵畫銀鉤黄素帖珠還璧返嵗寒堂須知此事關風教
子子孫孫盍寳藏 吳後學干文傳載拜壽道/州尹
青青首陽薇皎皎孤竹子求仁亦何怨清風千萬祀昌
黎述𤣥聖雄文劇頌美偉哉青社書感激有深旨列宿
麗寒旻羣鴻戲秋水李侯信卓犖不惜百金市分符守
吳㑹開緘授雲耳故物傳衛公遺璧歸孔氏一玩三歎
息當思繼前軌 元統乙亥三月壬寅新安汪澤民冄
叔志郡/推官
[027-19b]
古之君子之於學也至於成已成物其於天下國家則
曰功成治定所謂言之必可行也行之必可言也蓋物
格知至而至於國治天下平者如此非苟以為言而已
世之君子何其言之詳而卒不見其成功耶若文正范
公則所謂能言之而能行之者也觀其所書韓子伯夷
頌豈特筆墨之妙其為萬世之慮也深矣後學京兆杜
本敬觀白原/先生
文正范公在宋朝為名臣稱首當時論者或直以
[027-20a]
為聖人或方之以夔卨是豈泛然而為之言哉觀魏國
出處始終大節一合乎道其豐功盛徳煥乎簡䇿若日
星之不可掩山嶽之不可齊與天地相為悠久其窮理
盡性以至於命者與今觀魏國所書伯夷頌筆法森嚴
直可與黄庭樂毅等書相頡頏是則魏公非特於徳行
功業超然傑出其於書法亦造乎其極者也然公不他
書而書韓子伯夷頌者尤見公切切於綱常世教未嘗
一日而忘也披玩再三令人斂衽起敬至元三年後丁
[027-20b]
丑嵗秋九月望後學台哈巴哈謹書
首陽髙節退之頌之吏部文章文正書之時稱為三絶
趙宋諸賢及有元之材大夫士題咏之不少置其八世
孫静翁裝潢而珍襲之求名筆以發其光華信可寳已
余嘗私竊論之伯夷以特立獨行之節不待退之頌之
而始顯惟得退之頌之則其節為益顯吏部以日光玉
潔之文不待文正書之而可傳惟得文正書之則其文
為益傳故伯夷之節唯知適於義而已初不計後之頌
[027-21a]
與否也退之之頌深以為亂臣賊子不守名節者之戒
初不計後之書與否也三者無心㑹而為一虹光渥彩
昭如日星之垂天使世之亂臣賊子未為者而觀此書
此頌則神駭心悸而不敢肆其惡已為者而觀此書此
頌則膽落魄喪而無所逃其罪其有功於世教大矣且
文正以清才茂行為時名臣先哲稱其事業滿邊陲忠
義滿朝廷聲名滿天下則字畫其餘事然猶莊楷遒
麗過人如此真趙宋第一流人物也余適以事過吳伏
[027-21b]
謁祠下静翁持成巻示余故欣然書之以俟夫知言者
得焉薊丘韓璵載拜庭玉秘/書黄簿
伯夷頌首云士之特立獨行適於義而已不顧人之是
非皆豪傑之士信道篤而自知眀者也此數語已足盡
伯夷之心文正公親書此頌匪惟知之亦久蹈之觀其
立身大節亦不顧人之是非信道篤而自知眀者豈非
豪傑之士哉其裔孫静翁先生恬愉樂道獨能保有斯
文而珍藏之觀此者千載清風俱凛然矣後學永嘉鄭
[027-22a]
僖再拜書天趣/先生
范文正公所書伯夷頌後有秦㑹之太師賈師憲太傅
兩人圖記宋南渡後此巻必流落江左而嘗入其家至
李侯戡得之於燕則宋亡之眀年也范氏所居近在吳
中兩人不能舉而歸之卒有待於李侯而公之子孫乃
獲敬受寳藏焉豈偶然哉蓋自西方兵寢不用公歸而
均逸外藩因得以暇日游心於藝事才翁善書而深服
公楷法之妙求公冩乾卦而公以字數多眼力不逮故
[027-22b]
為寫此頌巻末第云書法亦要切磋未是處無惜賜教
而已後來一二大老又推廣其說謂公書此實為天下
萬世綱常計至哉言乎不容復賛一辭也至正七年春
正月甲子後學黄溍敬觀
韓文稱頌伯夷賢黄素真書慶厯年月照眀珠還合浦
春風長共義莊田 至正甲申六月辛未燕山呼勒圖
再拜
宋范文正公書唐韓文公殷伯夷頌想其清風勁節徳
[027-23a]
行文章真希世之三絶也元初平江太守李侯戡得之
中原歸之范氏子孫可謂劍出豐城珠還合浦李侯其
亦仁人之心歟展玩之頃頓覺忠義之氣凜然在天地
間令人毛髮竦立宋朝十相景仰之忱藹然見於言辭
之表秦賈二公猶加企敬而珍藏之度其心寕無所愧
大眀兵至義莊祠宇俱為灰燼此巻同罹此患覬必不
存大宗孫廷珍十世孫天倪復覯之於軍砦中嗚呼公
之靈在天天佑其忠俾公之手澤不泯於世是知公之
[027-23b]
遺澤未艾也雝生二百載後而獲觀覽猶天青白日覩
景星鳯皇快平生之心目也河東後學王雝拜書
文正公文章政事載諸簡册者竊嘗觀誦感仰至於遺
墨罕獲見焉癸未秋予督餉至東吳憩公書院其十代
孫天倪持公手澤一軸示予盥手拜閲且羨且慄何也
蓋所書者非他文乃韓吏部伯夷頌伯夷特立獨行聖
之清者也後世孰加焉公書其頌所以寓儆者深矣矧
公之書法遒勁嚴整妙絶前代而予也敢不起敬起慕
[027-24a]
永樂癸未仲秋資善大夫户部尚書夏原吉拜手書於
姑蘇文正書院
右魏國文正公書韓昌黎伯夷頌一通筆意精妙清古
入神雖鍾王顔柳不過也余聞書藝也君子貴之藝之
美也况大賢之手澤傳於後與世俱存公之在盛宋而
其名天下重之不特文章翰墨也而學問淵源立朝大
節世未必盡知之當時公之書與蘇才翁范氏子孫復
得而珍惜之十一世孫主奉元理出以相示余生也晚
[027-24b]
恭覩遺墨肅然起敬悚然在下凜然如公之在前也其
真有感發也夫其真有興起也夫時宣徳戊申仲春上
澣奉政大夫戸部郎中零陵劉良拜手謹書
伯夷聖之清者也韓昌黎頌之范文正書之頌之者固
尚其節義之清書之者亦尚其節義之清書之以遺蘇
才翁豈惟欲尚書法之古亦欲其尚節義之清也是書
也曽幾何年復歸范氏非世有賢子孫惡能珍藏之若
是耶巡按劉同年葺文正祠堂偕余往觀焉頃見主奉
[027-25a]
從規能善言厥祖不謂之賢矣乎且見其二子其幼者
岐嶷不凡而知范氏又將有興者矣然則公之遺墨不
亦留芳於千古不磨者乎成化辛丑秋八月八日句曲
戴仁敬題
拜觀是巻以韓富諸公之詞翰以秦賈二人之圖書一
善一惡而勸戒具焉有志者得不凜然而敬慕惕然而
警懼乎時成化甲辰二月朔旦天台楊澤書
垔評訂宋之名臣謂范希文質性氣局可比伊尹當有
[027-25b]
真知垔者信斯言矣兹拜觀所書伯夷頌因用識此大
眀成化甲辰九月蘭亭司馬垔書於鶴山書院
𢎞治元年夏四月廿四日掌宗人府事駙馬都尉相人
周景同兄蘇州府同知周冕拜觀
廣庭端拜一塵無門外清谿㸃緑蕪三代偉人生慶厯
千年遺廟託姑蘇淺夫敢竊先憂號盛徳還徴後樂圖
徽國陋儒空仰止海峯高絶倚雲孤右/一
范家園脚步春風皎日英標在眼中銀杏十圍家廟古
[027-26a]
玉粳千頃義莊豐身當文正無雙士手授中庸第一功
却走畫廊看翠碣朱絃三歎憶歐公右/二 走奉詔北上
道吳門伏謁文正祠下得閲忠宣恭獻諸遺像緬想髙
風敬賦二律寫貽公世孫從規用致鄉仰之萬一云時
𢎞治六年嵗次癸丑春二月廿七日新安後學程敏政
謹志
西望天平萬笏林凜然生氣到於今名文有託幽光顯
餘事能傳楷法深義士若微真接跡髙賢雖有莫論心
[027-26b]
嵗寒堂裏千年物敢作尋常翰墨臨 先正范魏公楷
書韓子伯夷頌宋元以來題詠甚多然奸檜亦厠其間
有韓范不時有此心誰與論之句是可笑也舊嘗獲觀
此巻今再從公裔孫從規主奉借觀焚香再拜謹題其
後鄉學生吳寛
右宋范文正公書唐韓文公伯夷頌以貽西京轉運使
蘇舜元蘇之後不知何代失之而畢竟歸於文正公之
子孫豈偶然哉豈偶然哉今其嗣孫從規持以示予且
[027-27a]
請題古今人題咏多矣予何容贅嗟夫文正公宋名臣
也道徳功業烺烺炳炳當以三代以上人物論之其片
紙隻字流落人間者雖三尺之童皆知寳之况其子孫
乎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安得復見斯
人也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又當於書法之外求之若
檜與似道乃宋之賊臣公視之宜不啻犬彘其墨蹟豈
可厠於其間當削去勿為此巻之汙大眀宏治乙卯嵗
春二月之吉後學淳安徐貫謹識
[027-27b]
此巻首乃宋魏國范文正公遺墨也後世珍襲或咏歎
之無間善惡豈真所謂柳骨顔筋而作祖書法耶抑惟
其人而已矣况其所書又韓昌黎之文頌伯夷之清哉
於乎觀其書而究其心誦其文而論其世千載之下流
風猶襲人襟懷范氏子姓其永寳之勿替賤子以𢎞治
丁已來按吳謁公祠而主奉汝轝出此巻徵題遂忘其
僭陋而贅此於末簡云長至日古閩王鼎書於蘇臺之
冰玉堂
[027-28a]
君臣大經猶天高地下非可以人力移易者是以武王
八百國精兵可以滅商家六百年社稷而不可滅二子
扶植綱常違衆自是之論觀吾夫子謂武未盡善可見
矣世降戰國生民塗炭已極孟軻氏始以仁義之師諷
諭當時蓋不得已而救世之大權耳後世以争戰定天
下往往援以自濟遂至篡竊相仍衆亦視以為常不復
以為變二子之論幾滅此昌黎韓公又違衆自是特為
之頌文正范公又違衆自是特為之書今考韓公入淮
[027-28b]
蔡范公在西夏君臣之義死生以之是二公者附美於
二子不止於頌與書也二公既逺頌與書存范氏子孫
世守若大訓然得之復失失之復得若有以㝠護之者
人得而閲之如商彝周鼎大為竒遇輒有題識用從不
朽是又欲附美於公者也嗚呼附公之美謂可止於斯
耶正徳七年壬申三月朔旦賜進士吳縣知縣山隂胡
文静題
文正公筆蹟之重重人也觀者輒有題跋以識景仰之
[027-29a]
私且欲託名於不朽耳檜何人斯亦有詠焉斯亦可見
秉彝好徳之心無間於忠佞矣嗚呼韓范之不同時於
檜亦幸耳使不幸而同焉抑豈為檜所容哉檜為此言
又將舉天下後世而欺之矣愚欲其子孫割去之使無
汚此巻可也雖然若檜者世亦有之毀程朱之道以立
異議廟祀之禮以阿世得無似耶范氏之象賢者其韜
此巻使無重汚哉嘉靖七年乙酉季冬髙安鶴坡朱彦
昌書
[027-29b]
 鳳梧以巡撫之暇謁范文正公書院捧閲公手書伯
 夷頌真蹟肅然起敬因奉次宋諸名公題韻以致景
 仰之私云
范公千載一人豪小楷精分穎上毛真蹟至今傳不朽
泰山北斗竝争高右次文/潞公韻
首陽特立古今無韓頌還兼范老書三絶世間真罕見
商彝周鼎可能如右次富/鄭公韻
昌黎辭爾雅文正字精深峻節清風頌髙山流水音聲
[027-30a]
華尊北斗詞翰重南金千載神交地先憂後樂心右次/晏公
殊/韻
青天白日仰希文自是先朝第一人西賊膽寒真大將
東垣望重此名臣青編已載聲華舊黄素猶傳手澤新
應有鬼神為拱護雲仍百世尚冠紳右次杜/公衍韻 嘉靖丙
戌春三月中旬後學廬陵陳鳯梧謹書於鶴山書院
范文正手書伯夷頌端雅有好致第不能作開天章帥
延慶風骨耳書家者流以為得樂毅論遺意吾不識樂
[027-30b]
毅論未敢附和然伯夷聖清與昌黎高平皆斯道楩梓
不應於翰墨中論輕重也跋内文富晏杜四名相與文
正相伯仲純仁昆玉不忝象賢而君謨才翁輩皆臨池
老手尤可寳愛别一巻皆元人跋盖元有平江路李總
管者嘗得之以歸於范氏之子孫一時諸公高其誼争
為其詩歌題識其間極多名筆不佞獲一寓目焉不勝
高山仰止之感乃至秦繆醜欲與韓范論心為之失笑
庚午春日鄉後學王世貞頓首書
[027-31a]
此帖與忠宣公告身跋之月餘而其後人主奉者不能
守作余質庫中物者十年矣余聞之數責其以原價取
贖不得今年初夏悉理散帙分授兒輩因舉此二巻以
歸主奉且不取價嗟夫余豈敢以百金市義名顧滿吾
甘棠勿剪之願云耳為范氏後者時時念文正之手澤
為他人者逺則念伯夷近則念李總管庶幾其常為魏
公家有哉庚辰初夏世貞又題
先正文公手書伯夷頌自李總管戡歸吾范氏迄今將
[027-31b]
三百年而復得王大理世貞不索質鏹而歸之誠是義
事夫當吾世而為不肖子孫所質且久而不知其事何
能無罪因識數語巻尾以歸掌守者併示後人世寳藏
焉倘後有不肖子孫仍以質人請其人勿與質質而如
王大理之捐鏹以還無益也即子孫不能贖而竟留不
歸或因而貨有之則又為大理君之罪人矣吾不能保
後之子孫而所可信者好徳尚義如大理君士君子孰
無是心乎萬厯庚辰六月十六世孫南京太僕寺卿致
[027-32a]
仕惟一謹識時年七十有一
曩時於弇州王先生所獲覩先賢范文正公手書伯夷
頌字畫楷秀令人肅然起髙山之仰巻後題跋甚富多
名賢擅臨池者即秦繆醜論心一語不妨竝存以備勸
戒真范氏世寳也後人弗能守并忠宣告身質弇州庫
鏹後捐以歸與范與李總管先後一轍稱盛徳事萬厯
庚戌不佞叨貳雲間其主奉者不戒二巻并元祐間所
賜忠宣御詩落拾遺手諸搢紳謂可同裴丞相失印事
[027-32b]
處分虞投水火不佞竊計印以用用訖無所復用故可
緩得此巻無論用不用人人共珍緩將流匿旁邑無復
出理竟以急追得之乃知緩急隨宜顧用之何如耳為
識諸巻末授公十八世孫必溶什襲藏之毋再落他人
手詭冀李總管王弇州復遇也甬東朱勲謹識
先生曽為吾鄉守遺澤在人甘棠猶思矧惟奕世也百
花洲雖復凌墟而過化贔屭之石屹屹矣五六百年間
桐鄉裔氓得覩手澤愴然先世之感何如眀後學彭而
[027-33a]
述觀於姑蘇廿世孫之安柱鳳來堂
世有兵火而古物之遭其劫者不獨名人遺蹟而名人
遺蹟尤易消毁其獲存於世者皆神物也然世存之而
未有子孫世守之者其世存之而即為子孫世守之者
則惟范文正公之後而已文正徳業文章為有宋以來
第一人書法其小技也而為世所寳愛余從公二十世
孫安柱者備觀於其鳳來堂并諸名公手跋洞心刮目
應接不暇内有伯夷頌巻書獨精楷當時秦賈二賊皆
[027-33b]
有題識故論者恨之余謂白璧眀珠知其寳者奚分善
惡古來遺蹟不有藏者何以能存造化自不得不有所
借以護持神物而與其人原不相掩也嗟嗟滄桑逓變
一消一息宇宙間何物長為人有此之筆墨淋漓六百
年來聚散得失不知幾經人手獨見超然劫外至今日
而范氏之物還歸於范家藏無恙余因幸見先賢典型
斯竒遇矣後學王心一謹題
余冄宦遊吳獲謁范公祠屢矣毎瞻拜文正忠宣遺像
[027-34a]
令人肅然起敬今年春從公十九世孫主奉能濬得觀
祠中所藏墨跡九種其一乃文正公楷書伯夷頌貽京
西轉運使蘇公舜元者文正公為有宋第一流人固不
以書名而此書謹嚴有法度一筆不苟世之善書者或
莫及焉虞道園有云仰惟前賢争光日月不敢妄有賛
述良然按跋中文富晏杜四名相實與文正相伯仲忠
宣晜弟不忝象賢君謨才翁及元眀諸鉅公一一具在
真巨觀也秦繆醜題句欲與韓范論心得毋顙有泚耶
[027-34b]
此巻南渡後歸繆醜又歸賈似道宋亡流入北方元李
侯戡得之因來守吳舉而歸之范氏義莊眀神宗時曽
入王弇州質庫後仍歸范氏不取直未久主奉者不戒
復失去為雲間貳守朱勲追得復歸祠中今巋然無恙
信有神物呵護其間也其餘八種一為唐懿宗賜文正
公四世祖柱國誥一為宋哲宗賜恭獻公拜給事中誥
恭獻公純禮也一為哲宗賜忠宣公御書一為文正公與尹師魯二帖文正公道服賛一為忠宣公劄子
[027-35a]
一為忠烈傳芳巻忠烈徽宗賜文正祠額巻中載詩文
甚夥一為東溪書舎巻東溪為唐以安氏讀書處唐正
統間人因其地隣范祠不知何時歸祠中展閲諸巻定
當以伯夷頌為第一余承乏此地幸覩鴻寳敬綴不文
之辭於巻末尚有忠宣誥未及見今兩江制府蘇公先
生即忠宣二十世孫也康熈丙子花朝後二日商丘後
學宋犖識 男至敬書
承勲於甲戌嵗荷䝉
[027-35b]
聖恩自滇黔
召總臺綱甫就道又䝉調制兩江季秋履任金陵即受
命閲視太湖暨吳淞水利以孟冬扺姑蘇公事既竣因
得謁祀先祠翌日往天平省視賜廟不勝水木霜露之
感因念先文肅公平生毎心憶東吳冀一親到而縁㑹
未偶厥志莫遂先兄忠貞公撫越制閩三過吳門數行
祭告之禮又為捐俸葺祠至今賴弗圯墜兄之力也因
思我父兄徳業事功幾與文正忠宣争光嫓美承勲無
[027-36a]
似雖忝竊是土其於祖功宗徳何能増益毫末但矢志
斤斤恪守先訓不敢遺羞於我列祖父兄之靈斯為幸
矣主奉能濬出文正諸手澤見示真吾宗世寳也巻帙
零落因請歸署内命工裝潢新之還納祠中附語巻末
以誌嵗月且鈐記制篆以示鄭重俾子孫葆藏世世勿
替毋再歸他氏庶先澤藉以長存是所望於吾族之賢
後人云
大清康熈嵗次乙亥清和月榖旦兩江制使忠宣房第
[027-36b]
二十代裔孫承勲謹題時年五十有五
文正公忠貞貫日月事功炳史册其正書伯夷頌筆力
清挺世所罕覯又有文富杜晏諸公及忠宣昆仲跋尾
聿為巨觀康熈庚辰三月廿有六日舟至中吳擬拜公
祠下天雨未果曉過芝蘭堂請觀墨本展閲再四想見
公之丰神其源流賛頌宋元以來衆君子言之詳矣士
竒後學無文何敢多述謹附名巻末誠為厚幸錢塘高
士竒拜書
[027-37a]
  芝蘭堂為余同年友秋濤讀書處其叔子能濂孫
  興校在家應接足慰故人之思是日同觀者顧上
  舎崧暨余從子不騫并記之
   跋文正公手書道服賛墨蹟
希道比部借示文正詞筆觀之若侍其人之左右令人
既喜而且凜然也熈寜壬子孟夏丙寅陵陽守居平雲
閣題石室文同與可
竊觀文正公道服賛文醇筆勁既美且箴以盡眀契之
[027-37b]
義有以見高陽公之徳矣傳曰不知其人視其友諒哉
熈寧壬子年十一月甲子吳興戴䝉正仲題
范文正公當時文武第一人至今文經武畧衣被諸儒
譬如蓍龜而吉凶成敗不可變更也故片紙隻字士大
夫家藏之世以為寳至其小楷筆精而瘦勁自得古法
未易言也黄庭堅書
獲觀文正公之詞翰淳重清勁如其為人毎展巻諷誦
未嘗不想見風采何名徳之重使人愛慕如此其深也
[027-38a]
富川吳立禮題
文正公為同年友許書記作道服賛言皆至理書特清
勁至今觀之悚然増敬所謂寵為辱主驕為禍府重此
如師畏彼如虎是又美不忘規益可玩味乃知異時丞
相堯夫布衾銘實權輿於此歟然是賛不載文正集中
則公之文之遺者有矣抑亦盛年之作而或失於編次
也耶因綴廿字以寓景行之意云
文正道服賛忠宣布衾銘家乘揆一徳名言符六經
[027-38b]
至正癸未春正月廿日金華胡助書
范文正公道服賛其書有法而詞有氣前人題跋盡之
矣余復何言敢僭用公韻敬作遺墨賛欲范氏後裔益
知所寳重云
式觀遺墨端嚴濟楚柳骨顔筋㣲公孰與龜文龍鱗或
翔或處烈士忠臣兼文兼武畫見諸形曰心為主詞發
諸口曰學為府石抉怒猊章成繡虎百世彌藏弗替厥
祖 成化辛丑八月八日句曲戴仁題賛
[027-39a]
右范文正公為同年許書記作道服賛真跡道服之制
不可考許公為此其意蕭然物外必非不臧之服也不
然文正公豈率易為人下筆者哉此賛今藏范氏義莊賛
後又有文與可諸賢跋語亦不可得者也延陵吳寛謹

萬厯已酉夏漢陽守華亭孫克𢎞獲觀
范必溶秀才出文正忠宣宋板集示余余請之郡司理
毛公孺初捐俸梓藏松之郡閣天下士大夫得覩范氏
[027-39b]
一家言至是必溶重裝道服贊真蹟能護世寳如護頭
目不愧義澤子孫矣是可重也陳繼孺謹題
崇禎二年已已春正太常卿長水姚士慎同弟進士士
恒文學士恪拜觀於文正公十八世孫主奉必謨家支
硎山之暉發堂
崇禎十有七年春二月十日盛王賛陳宗之同張采拜
展於鳳來堂
丙戌中秋十九日王心一拜觀於文正二十世孫安柱
[027-40a]
即公柱之鳳來堂
先魏國所書道服賛結搆謹嚴有龍跳虎卧之勢筆力
之最勁者搢笏垂裳徳容如可想見康熈甲戌嵗清和
六日雨中觀二十世裔孫承勲謹題
   跋文正公與蔡欽聖手啓墨蹟
尺楮逾二百載魏公手筆如新語不繁而意足可以想
見其人矣湯彌昌敬題
右文正公聞子弟過省荅友人書若固有之視利達為
[027-40b]
何如哉與常人外飾遜避之辭中懷僥倖之意不可同
日語覽者黙識於辭意之表亦足以感發矣天台楊敬
惪拜觀謹識時至順壬申人日
此行次許下荅欽聖帖中云示及省牓兒子與謝家兄
弟俱過省兒子即忠宣忠宣皇祐元年進士公以慶厯
八年由鄧州求守杭眀年三月十一日次許得書正南
省放進士時也欽聖不著姓今亦莫可考而籖題蔡欽
聖必有據哉東陽後學柳貫書
[027-41a]
祁留吳郡城中毎從范静翁先生閲其家藏文正公手
帖凡若干巻今又得許下帖讀之富哉范氏之藏也静
翁先生力承宗緒至老彌篤凡遇其先公片紙隻字即
購藏之以為家寳嗟乎公之翰墨留天地間如精金美
玉人咸知愛重而况公之子孫孫子哉是宜先生之寳
之也使子孫之來者皆如先生之用心焉則公之遺澤
將百世不泯矣盍相與懋戒之至正十年嵗在庚寅夏
五月後學荼陵李祁謹題
[027-41b]
   跋文正公與尹師魯手啓墨蹟
方范文正因與吕文靖争論上前貶饒州時尹舎人實
上書願得俱貶監郢州酒税此一巻帙情義諄諄不啻
兄弟蓋二公愛君憂國道合志同其相與之厚自應爾
耳淳熈乙已清眀日梁谿尤袤敬觀
范公二帖皆是師魯謫漢東時書後一帖却當在前或
是自均過鄧託范公以死時問訊之書與衆云云之戒
可見也賢者困厄至此人到於今傷之藏之深固之密
[027-42a]
石可朽名不滅歐公銘文盡之矣淳熈丙午四月洪邁

佳客千山得得來主人雙眼為渠開逢人莫説當時事
且泊南亭把一杯 右第二紙當是尹自均來訪范於
南陽時也范戒尹以不須與衆云云此意最深淳熈戊
申三月廿八日廬陵楊萬里敬書
師魯自均州輿疾至南陽託范公以死蓋平日之相與
者如此四眀樓鑰書紹熈三年十月晦
[027-42b]
静翁近又收得此二帖乃文正公與尹師魯書也交情
古誼百世之下尚可想見視他帖尤當珍愛學士大夫
所願見而不可得者况尤樓洪楊四公之題識亦豈復
可得哉賢子孫永宜寳之至順四年五月五日後學東
陽胡助謹書
范公與尹舎人往還書一巻當有與衆云云帖而逸之
觀洪楊二公跋語可知也後人不見此帖乃改跋中三
字作二字耳覽者當能辨之元統乙亥春三月壬寅新
[027-43a]
安後學汪澤民謹書
祐二年公上論遷都事與呂文靖異議黜知饒州秘
書丞集賢校理余靖言加罪言者太平之政坐落職
監筠州酒税而太子中允館閣校勘尹洙又言范某義
兼師友乞從降黜亦坐貶崇信軍節度掌書記監郢州
酒税此二帖皆尹公在郢時所遣問若曰日給外月月
有横費家家如之至於收檢邠酒候送鄧醖合花蛇散
和方送上見朋友有救卹通財之義而惟君子樂道為
[027-43b]
能盡之也其後公鎮鄧尹公再貶監均州酒税舁疾來
鄧以存歿託公則公於尹公可謂生死不易其諒矣然
楊洪二公跋語以第二帖是自均來南陽時且有不
與衆云云之戒今帖中乃無此語然以動止休佳及報
他貧且安也等言證之則非疾矣恐此跋非此帖也前
帖銜縫有王厚之順伯隂文十六字印知為順伯所藏
順伯臨川王和之孫好古博物為中興第一徽文公與
之友善集中載其書問可考也田元均諱况蓋諡宣簡
[027-44a]
云東陽後學柳貫謹識
尹師魯何如人而克范文正公之敬愛若是耶余嘗
考之師魯以静退為樂以古文矯俗其行髙學古可知
已及觀文正黜知饒州師魯請同降黜其臣節友誼又
可知已宜其為文正之所敬愛帖簡往還契之若金蘭
而友之若兄弟也噫觀文正遺翰留芳千載一日師魯
之名得與同不朽亦何幸哉成化辛丑秋八月八日
句曲戴仁敬題
[027-44b]
宋盛時有西夏之擾范公與尹師魯合謀戮力以抗之
相得甚深蓋以道義事功為友者也此二帖公與師魯
者其一帖已刻於文正尺牘中寛嘗閲之何幸今日復
獲見此真跡哉然二帖不藏於尹氏顧歸於文正子孫
則其後世之盛衰亦可知矣鄉後學吳寛謹書
師魯貧公語以樂道惟樂道則貧安此絶難問恒人則
又得曰先天下之樂而樂矣公生平極辨朋黨與師魯
患難交且屬生死其密劄一言近勢利否及投贈僅邠
[027-45a]
酒四瓶花蛇散若此誠安得有黨觀者念之哉時崇禎
十有七年春二月十日鄉後學張采敬沐手拜題題意
與盛子王賛陳子宗之商語也
 
 
 
 
 
[027-45b]
 
 
 
 
 
 
 
 范文正集補編巻三

[028-1a]
欽定四庫全
 范文正集補編巻四
  碑記祭文附/
   蘇州郡范文正公祠記
    承徳郎平江總管郡推官汪澤民為文并
    書 中奉大夫江南諸道行御史臺經歴台
    哈巴哈篆額
吳學之興始於文正范公此所以専祠公也宋景祐初
[028-1b]
天下郡縣未有學公守吳請而建焉吳為公父母之邦
向得錢氏南園地將居之或謂是必世生公卿即以其
地為學宫公之子恭獻公持節過郡益新學給田由是
立祠禮殿後忠宣公恭獻公從祀髙賢報本典禮宜備至元再元春正月鬱攸及祠屋幾燬眀年文學掾蔣君
伯昇至顧瞻摧圯懼神弗居告諸郡守掄材木陶甓瓦
撤故朽完補缺棟宇隆敞像設儼肅秋九月始
二月工迺告成工為日凡若干錢為緡若干郡守通
[028-2a]
議道童公乃為署祠之扁蔣君偕公八世孫文英來言
曰公之祠於是也乆矣若稽歲月紀載闕焉不書之石
曷詒永圗願記之澤民惟間氣哲人問學本乎六經蹈
履合乎仁義元勳鉅德蔑以形容方慶厯中召對天章
閣列奏十事三曰精貢舉既用其説學校徧天下矣嘗
聘安定胡先生幸教吳士嗟乎興學立師羽翼斯道豈
淺淺哉祭法禦大菑捍大患於一時猶得祀之若公之
功施於天下後世豈惟吳學宜祀之凡有學者皆可祠
[028-2b]
也夫奉常固以致嚮往隆報效士之朝夕仰瞻又豈無
感發希賢之心者乎澤民夙仰公之髙風隨牒公之鄉
屢常拜公之像今復以文字寓名祠下何其幸耶遂不
辭而為之記又明年嵗在丁丑正月壬子記
   文正書院記
    遂昌鄭元祐撰
至正五年龍集乙酉夏六月吉亷訪僉事趙公承僖分
廵中吳至則首謁范文正公祠下拜瞻廟貌起敬起慕
[028-3a]
作而言曰文正公以德以功既無忝伊傅之為輔相以
學以識則有功於洙泗道統之傳故其具文武全才出
將則安邊却敵入相則尊主庇民其先憂後樂與先知
覺覺後知覺者何以異豈非聖之任者乎其平生論諫
直道正言剴切人主至上百官圗詆宰執為張禹觸犯
盛怒雖坐摧抑曽弗少阻詎不猶木從繩則正而欲后
之克聖者乎當時天下郡縣未嘗皆置學公至吳首以
已地建學故學校徧天下者自公始識泰山孫明復於
[028-3b]
貧賤中授以春秋遂大鳴聖道於時延安定胡公入太
學為學者師而河南程叔子實遇奬拔其後横渠張子
以盛氣自負公折之而授以中庸卒之關陜之教與伊
洛相表裏盖自六經堙晦聖人之道不傳為治者貿貿
焉罔知適從以至於公而後開學校隆師儒造就士類
作成忠義之風以致道統之傳則公之學識於名教豈
小補哉公之薨也所在廟食一以忠烈賜名顧兹中吳
公父母之邦所宜大建祠廟萬世血食如之何僅享之
[028-4a]
於私第况今國朝崇德報功在在有書院以祠先賢豈
有豐功偉德正學卓識如文正公而書院莫之建則是
缺典豈有大於此者乎公八世孫文英具辭於趙公以
為先公之功德學識誠如公所言顧惟范宗仰食於義
廩食指幾千餘使建書院則官除山長有山長則有廩
稍之奉矣今藐焉義廩不自給使但建書院以祀公慎
選族人之賢者充主奉斯足矣官除山長則乞免焉於
是公從其言時總管古燕吳侯秉彞聞公之所建明即
[028-4b]
叙公所言請於行省上之中書議有關世道且不設教
官而以居嫡者世主祠而行教於事便由是二公商出
公帑羡餘命工益址而崇制既宏且固甫完屬元祐記
之祐以蕞爾膚謭烏敢厠一喙於大賢之門雖然公之
功德學識憲僉公知而言之則凡天下之士皆知道之
也知其人而不思效之可乎子朱子謂人之立志必當
以公自期待况遊於公之門乎况郡人乎若然庶於公
可無負所謂尚友者此也元祐言不腆謹用復諸憲僉
[028-5a]
公俾書之石焉康熈十七年閏三月九日從友人太倉/顧伊人湄借得元鄭明徳先生僑吳集
録之應俱李提舉文並存家/乘中不可失也世孫必英識
   重脩文正書院記
    翰林院脩撰承務郎郡人張益譔文 奉政
    大夫脩正庶尹吏部郎中兼翰林侍書廣平
    程南雲篆額 郡人鄒𦙍書丹
肆惟我國家敦崇教化尊尚儒賢其於前代良臣誼弼
功德及人而廟祀於郡邑者必命守臣嚴祀事葺祀宇
[028-5b]
示勸之意不既深乎顧在守臣之賢乃克視此為重而
盡心焉蘇郡實宋太師魏國文正范公桑梓之里而其
先隴義莊義宅義田義學咸在故公之祠堂乆建於此
事詳舊刻西江况侯伯律以奉政大夫禮部郎中奉敕
來守兹郡政敷民安百廢並舉嘗有事於祠下顧瞻棟
宇有圯橈者因喟然曰兹責在我弗急所圗曷稱上意
即請於朝用加脩治於是卜日鳩工度材築基撤舊易
新拓小以大為祠堂前後各五楹後以奉公神像前置
[028-6a]
累朝碑刻東西有廊廡東祠宋郡守潛公咸淳中始建
是祠者也堂東偏為書院搆用舊材以其尚堅好也院
亦有堂前後各三楹掲以忠厚舊扁東西有廡齋宿閲
牲以及庖湢莫不有所其西偏則范氏家廟嵗寒堂在
焉子孫嵗祀公父子於其中外為門屋三間亦仍以文
正書院舊額掲之垣墉周繚規制宏壯視昔有加凡所
用度一皆出粟之羡貯於官者經始於宣德甲寅六月
三日畢工於九月十日况侯謹率僚屬暨學官諸生合
[028-6b]
范氏子孫以落其成主奉元理及提管希賔爰與族人
謀曰祠宇再新既賴郡守盍礱石鐫辭用著不忘遂以
屬余余忝為公郡人於斯盛事在所當述故不敢辭以
蕪陋惟公間氣所生心與學術俱正毅然有為於世奈
何周旋中外政府方登讒慝已搆雖其才不盡展乃若
功徳之及人者尚多節義足以厲俗進退綽綽非古之
所謂大臣者何能與於此乎當時苟能盡用必將成就
大業以濟天下此盖君子所深惜也然而公之自立於
[028-7a]
天地間者百世不泯祠當百世愈新况侯為郡賢守克
承上意亟致脩治宜乎在郡多善政也詩云伐柯伐柯
其則不逺斯之謂歟故余特為之書正統五年嵗在庚
申夏四月吉日裔孫提管元英掌計子惠子寧元靖希
歐照磨子易教諭從文知縣希正希瑊義學師希鳳立
石何淵鐫
   重脩忠烈廟記
    資善大夫吏部尚書兼經筵官前國史縂裁
[028-7b]
    泰和王直譔 奉政大夫脩正庶尹吏部郎
    中賜食三品祿直文淵閣永嘉黄養正書
    中憲大夫太常寺少卿兼經筵侍書廣平程
    南雲篆
正統八年十一月蘇州府重脩范文正公忠烈廟成其
十一世孫都察院照磨子易具事始末屬直為之記盖
公蘇人也曽祖徐國公祖唐國公考周國公皆塟蘇之
天平山公嘗請於朝改天平山白雲庵為白雲禪寺世
[028-8a]
度僧守焉作祠於寺之右以奉祀事至公之子孫又作
祠於是寺之南以祀公然忠烈之名未有也宋自元昊
反西鄙騷動師出無功仁宗乃命公經畧公選將練兵
築城寨墾屯田據其要害示以形勢招徠屬羌恩信大
洽決䇿取横山復靈武元昊勢屈乃請降西人仰公之
徳服公之化皆為公置生祠公薨相與哭於祠下者累
日不絶宣和間宇文虗中為慶帥言公忠於朝廷其功
烈顯於西土至今猶廟祀益䖍然廟未有額徽宗命以
[028-8b]
忠烈名之且為題其榜凡廟之在西者皆易以新名然
蘇猶未有也紹興以來西土皆陷忠烈之廟越在異邦
蘇之守令與其士大夫謀曰蘇公故郡也而天平山則
公祠墳在焉公之精神必往來乎此乃更作新廟掲忠
烈之榜於廟門由是蘇始有忠烈廟每嵗上已郡縣長
吏率其屬致祭嵗乆廟壊元至元乙酉嗣孫邦瑞士貴
復新之末世兵亂毁焉踰八十年未有能復之者至是
工部侍郎廬陵周公忱廵撫至於蘇而監察御史壽光
[028-9a]
劉君甄武昌劉君仕昌錢塘鄭君顒皆以事蒞焉郡守
李侯從智來㑹政事之暇語及兹廟因相與歎曰公之
徳業著於當時傳於天下後世不繋乎廟之有無也然
表先生以儀來今使後生小子得瞻其廟貌想其精忠
偉烈而興企慕之心則廟亦不可無也乃各出貲俾吳
縣令永嘉葉錫圗其成錫毅然以身任之殫心盡力規
畫處置凡隣邑之令佐皆以貲來助市良材命衆工為
堂前後各三間以奉公及三世先公像東西廂如其數
[028-9b]
以藏祭器而齋宿寓焉壯麗嚴整有加於昔中作石橋
橋南左右為碑亭前作大門榜曰勅賜范文正公忠烈
廟經始於是年九月初九日閲兩月而廟成直聞之士
之能任天下之重者必以天下為心心之欣戚主乎人
而不私於已是以天下為心者也以天下為心則人庶
乎有濟矣初公未顯時已欲任天下之重嘗曰士當先
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夫憂人之憂而欲免
其憂使人皆樂然後與之同其樂此豈小丈夫然哉孟
[028-10a]
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已溺之稷思天下有飢者猶
已飢之公之心猶是也故其徳業之盛不愧乎古人豈
特著於西土也哉嗚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者多矣
不以天下之重自任則其所行一主於為已人之利害
不少槩於其心而又悻悻然自以為得功烈之卑無足
怪也而所以為士者固當如是耶然則公之孫與邦之
人士及四方之來者拜公之廟慕公之功業必當思公
之心充之以仁義而力行之於公其殆庶幾乎故為之
[028-10b]
記而道愚之所聞使刻之石以告焉凡以貲來助者其
姓氏皆載之碑隂正統十年秋八月癸丑日立 郡人
何淵鐫
   重建文正書院記
    詔賜章服閒居前太史中執法經筵講官翰
    林學士知制誥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
    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武功伯兵部尚書兼
    華盖殿大學士東海徐有貞撰并書賜進
[028-11a]
    士及第翰林國史脩譔儒林郎文華殿講讀
    官長洲陳鑑篆額
宋有天下三百載視漢唐疆域之廣不及而人才之盛
過之此宋之所以為宋者也盖自太祖而後十有五君
君徳莫盛於仁宗前後輔政之臣幾百數十人人才亦
莫盛於仁宗之朝就仁宗朝之人才論之盖莫盛於范
文正公公之為人剛大清純天資忠孝而為學得聖賢
之心庶乎所謂極髙明而道中庸者故其為臣表裏一
[028-11b]
誠始終一正而文武經緯備焉公事仁宗自秘閣登諫
垣出入侍從守郡帥邊多所渉歴而不得乆處於朝及
參大政方將拯時復古權倖間之曽不期月而去凡所
建明旋亦更革公之所存十不施其四五然而勳業徳
望之盛視彼乆於其位者猶倍蓰焉使其乆且盡施則
宋之為宋當不止是矣於乎甚矣直道之難行也有君
如仁宗有臣如文正公其猶若此此有志於世者所深
惜也公之同時名臣莫如韓魏公富鄭公魏公於公每
[028-12a]
事推重而鄭公因事感歎至擬公於聖異時大儒莫如
朱文公文公謂公傑出之才為天下第一流而吳澂氏
亦謂公為百代殊絶人物之數公者豈無所見而言哉
是以後之君子聞風而起者未嘗不稱公之為盛也凡
公所嘗過化之地皆有祠吳中公之故鄉而文正書院
故義莊也其祀事自宋元暨國朝列於嘗典春秋享之
而其祠宇因故嵗寒堂為之屢毁屢葺規制未宏迺者
今大司寇萬安劉公顯孜以都憲奉璽書廵撫南圻而
[028-12b]
臨是邦因謁公祠顧瞻興懐爰諮所司撤舊為新闢而
宏焉協議以贊其圖者前郡守黄巖林侯一鶚前郡守
瓊臺邢侯克寛承命以董其工者吳邑主簿南昌李榮
也於是公之十二世孫主奉祠事從規來以記請有貞
聞之君子之於道也其有所立也必有所宗也求乎今
而不足則尚友乎古之人所謂世異而道同者也今夫
都憲公之廵撫於斯也猶文正之經制於陜右河東也
兩郡侯之繼守於斯也亦猶文正之為治於蘇潤饒越
[028-13a]
也事文正之事也心文正之心也是亦文正而已矣然
則三君子之於公豈非所謂世異而道同者歟有貞於
公幸為鄉之後學固嘗寤寐乎公而思所企及者其能
自已乎哉雖不文也願執筆焉附名於三君子之後以
庶幾夫髙山景行之意云成化二年嵗次丙戌春三月
望日立石
   重脩文正書院記
書院在蘇城中吳縣西隅通衢之上祀宋大賢范公之
[028-13b]
祠也按范之先世自北徙南而居於吳公生於武寧官
舍長仕中朝而薨於徐子孫奉其柩塟河南萬安山而
祠於是者以公父母之邦且其地本范氏舊業公嘗經
理作義莊以贍宗族者也當宋咸淳丙戌太守潛説友
始請於朝立專祠祀公元末至正甲戌郡守吳秉彝又
奏改為書院而以公之贈諡表其門閭舉其族之嫡嗣
主奉祀事義莊田宅悉附天平山三太師墓所逮際昌
朝大新禮制遂以書院登諸祀典春秋祭享郡之官屬
[028-14a]
師生與其族之子姓咸集祠下行禮著為定規彰彰詳
備可謂盛矣然自國初至今百有餘年而祠宇室堂日
入於壊時雖脩治而功費浩穰率未能完美如舊今主
奉從規與其族人屢欲經營顧力弗逮所頼郡守劉侯
為之規畫又值嵗祲公私多故未克就緒適監察御史
劉公持節按臨爰自下車洞燭幽隐發姦摘伏而下無
遁情洗寃滌滯而犴無留獄且不翕翕希同矯矯附異
數加延訪以革猜防故政不迷而廢墜畢舉於是郡守
[028-14b]
得以祠事白公公曰事神治民敦崇風化郡邑首務有
或不然非憲體所當究乎夫事有經權時有可否貴在
變通使無偏廢可也矧先賢祠宇風化所關宜亟行之
勿怠吾亦為之處焉用是親詣祠中纎悉畢視黙運㝠
思酌量措置悉付長洲令劉輝典史張灝董之而責其
成令亷慎老成謹於趨事曽未踰時凡祠之敝者一撤
而新之言言赫赫加於舊觀邦之士庶來瞻來仰靡不
驚歎莫究所繇盖是圖也材給於上而官不知費力役
[028-15a]
於下而民不告勞神享其成而族頼以芘一舉而衆美
悉具非善於謀敏於事而公於心者未易臻此衆方落
成㑹監察御史戴公廵歴至郡詣祠見之極加稱賞曰
盛事也不可無紀於是令與主奉數過丘園以記為請
予惟文正公之髙風大節彌兩間而冠百世者登諸國
史載諸郡乘而雜出於譜傳紛播於品題者不可勝書
至今庸人孺子一聞公名皆知敬仰故其平生所至存
有生祠没有廟祀者不約而同於以見秉彝好徳之誠
[028-15b]
不以古今彼此而有間也况公父母之邦精神手澤所
在則凡生於斯仕於斯者有不加之意乎是宜賢監司
良守令之用情於是也第顥晚生末學淺見寡聞不能
加豪末以光盛事為慊然嘗聞之記者取記其事實信
今傳後不失其真乃可故敢原其始末畧其彌文而為
之直書云侍御公名魁字士元髙唐人戴公名仁字以
徳句容人郡侯名瑀字汝器蠡吾人皆以進士歴顯融
所至有聲不係諸此不書 成化十七年嵗次辛丑九
[028-16a]
月既望大中大夫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太
原祝顥著 奉訓大夫南京兵部武選清吏司員外郎
長洲李應禎書篆 邑人陳俊刻
   滸墅鎮宋文正公范先生書院記
先生蘇人也滸墅蘇地也原非居里書院祀焉矯俗也
蘇之往哲多矣獨䖍者就人所知耳前乎先生固有其
人後乎先生亦未嘗無人先生去今四五百年卓然之
風青天白日滸墅談者了了如見先生何所待而興其
[028-16b]
豪傑之士歟予觀所為之事皆今人所當為者兹滸墅
出風氣之表躅遺芳而著聞者幾人耶使先生所為矯
情媚世以大其美則不可為矣惑於一時隨後攻之矣
欺於無知者難逃於具目矣今猶能大理於口耶使先
生所為戾於人情之常亦不必為矣根乎天理之正不
奪於私順乎人心之同不牽於怪今何憚而不為耶使
先生所為優入聖域非衆人一蹴可到而為之不及猶
可諉也人皆可以為堯舜奚先生之有哉人自絶之先
[028-17a]
生始孤髙於前矣能自奮者肯曰我之形骸欲役倫羣
類聚靈於萬物造化賦予無少虧欠其志行獨不肖人
道誰其厄之寧不負所生哉企其懿去其不懿務去其
媿求至其企企之弗至弗措焉業儒也豫天下事於胷
中擴良心以有為義理所在礌礌落落舉而措之篤近
舉逺毋顧忌毋退遜毋戾毋比毋襲毋俟毋已有隨所
處而惠澤流衍不逐逐於虚聲而寡實效窮逹一致泰
如也先生之矩歩的矣身雖齊民不死其良心推平旦
[028-17b]
之好惡逹於膠擾之際由家庭而宗族隣里鄉黨交與
勉為忠厚而狡詐是恥老窮不遺强不犯弱衆不暴寡
自拔鄙陋而惇爽矣今滸墅也誰其人歟盖有之矣苦
傅畏咻莫孑其歸也安得懿其俗哉予固設義塾敦教
事矣見廣福菴右畔别墅一所幽邃軒豁林木蓊樾日
惟藂族賭博蠧俗尤甚令顧澤輩推餘工葺頽益新玲
瓏户牖堅甓屏壁創重門拓院落充廣翼宇完潔堦砌
暨雘煥然邪塑盡徹設先生木主於中堂嵗時特牲祀
[028-18a]
之掲扁樹碑以昭不朽屏浮蕩之迹寓諸生肄業昕夕
仰瞻而企慕脩為誘之孔易矣有來於堂均得觀感則
勸𢎞矣競力全好則先生之懿不擅於一身不止於一
時不拘於一方受賜衍賜沛然無既矣猶或有無自待
焉得謂之學哉得謂之人哉唯肄業諸生脱落自强為
民之先可也或有過其齊民之望不知予之初意也風
俗所以難振鈞是人也睎驥驥乘睎顔顔徒存乎其人
不甘自誣何難哉或謂非後學之極致予恐作輟相勝
[028-18b]
户庭難跂足也行逺登髙此莫非發軔之地尋向上去
自莫可禦但戒自足耳先生事迹六一碑悉今人莫不
知不複具仲尹之事有投杼之疑當闕之書院成仍令
守於僧毋仍傾圯焉 嘉靖辛卯嵗仲夏賜進士第奉
訓大夫户部員外郎懐寧後學天池方鵬撰
   建三公堂記
三公堂者祀大師徐國公夢齡唐國公贊時周國公墉
也周為文正公之考而唐為王考徐為皇考云按祭法
[028-19a]
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迪殷周更立
而不變三公堂所由始也粤若我世宗嗣位之初尊師
重道稽古禮文首勅天下建啓聖祠於學宫上祀孔子
父叔梁紇大哉聖人之制作炳越千古矣夫為子者居
以王者之庭享以王者之祭為其父者曽不得妥以專
祠薦以一牢豈人情乎禮曰天尊而不親然人思事之
者以其有生物之功也况毓靈蒼際誕生𤣥聖與斯民
立命者乎范乘載三公者或仕為節度判官或檢校少
[028-19b]
府或掌管書記皆著有勞績以曽孫之貴追膺封典文
正功徳𢎞茂獨盛當時而宋室湛恩汪濊報亦隆矣范
氏忠烈廟在吳縣徳鄉讓原笏林之陽墟墓在焉而三
公祔諸寢室郡城義澤莊亦止及文正而三公故缺也
迨侍御史洛陽温公如璋持節按吳周爰展視仁率義
起令於祠後創建三公之堂檄下郡丞茶陵龍公慶雲
經理其事亡何以瓜代去繼為董公堯封亦洛陽人也
至則亟覈祠工更議坊制矣先是邑司以時詘財殫頗
[028-20a]
艱厥任適鉅家徐姓者誤扞憲網恥受汙名請以金贖
聽輸工所官第籍記之梓材既集匠作斯興驅運之勞
不擾於鄉呀呷之聲無驚於市地素窪塹墄而平者肅
坻數級筵堂三楹峻而垣墉翼而廊序巍而綽楔飾以
丹堊圖以雲藻蜿蟺飛革煌煌奕奕工若浩繁再期而
畢兩侍御之令迅於風霆丞一人之力神於不日矣三
公者肖像於中旁以將作監簿純佑許國忠宣公純仁
恭獻公資政學士純禮龍圗直學士純粹配焉濟美五
[028-20b]
世禋祀一堂由是衣冠之賔䖍奔式路來躋其堂為父
祖者詒謀是思為子孫者繩武是媿過其門者雖或細
流釋負弛擔徘徊顧瞻咨嗟歎息乃知憂樂之遺忠貞
之報百世不斬若此范公可為而人顧不為哉此觀風
者之績也司勲氏曰余觀兹堂之成而有感於大道之
公懿徳之好矣夫闡崇先賢佑啓後人激世範俗非御
史不能仰承徳意恪供厥職非有司不能上或宣令下
或怠事有舉之而中廢者矣前人美意後人惡其不出
[028-21a]
於已也將有其始而多不克終者矣堂之成亦幸而遇
其人雖文正功徳之感人協恭同好而𤣥貺黙啓其三
公在天之靈哉范氏乃更立主堂右以祀温董及龍不
忘報徳亦禮也為是舉者公十六世守祠孫縣學生以
益偕其兄主奉惟立請於當路移書太僕卿惟一祠部
郎惟丕從外交贊云落成之日告於廵撫都御史莆陽
林公潤公嘉樂之亦為捐金以畢餘工時兵憲為南皮
湯公賔郡守為廣平蔡公國熈郡丞為上虞金公柱涇
[028-21b]
陽張公雲鸑浮梁吳公宗吉節推長沙龍公光吳邑令
漳浦魏公體明繼至者郡尉番禺招公夢賢孝豐吳公
維京長洲令新昌吕公若愚也敏以從事者蘇衛經歴
虞興舜長洲縣丞楊榮也並勒於石用戢恩私昭示來
裔 隆慶二年戊辰春二月望日賜進士第奉政大夫
雲南按察僉事前吏刑工三部郎官國子五經博士長
洲皇甫汸撰 賜進士第前吏部文選清吏司員外郎
翰林院庶吉士太原王榖祥篆 蘇州府學生沈庭訓
[028-22a]
謹書 提管世孫善耘 主計世孫惟新督鐫
   重脩河南范文正公祠堂記
    賜進士第文林郎河南府推官臨清周易譔
     賜進士第中憲大夫山東按察使司副使
    郡人劉贄書 賜進士第大中大夫浙江布
    政使司左參政郡人劉衍祚篆
洛中舊有文正公祠其建置沿革誌悉之矣余戊辰登
第初授河南府理刑冬仲月朔蒞任越六日宿汴城公
[028-22b]
署中夜分時夢戴幞頭著紅袍者來詣余詰守門者而
問焉其吏應曰范文正公也余忽覺而異之已已春西
塘後峯二公祖枉駕寅賔館告余曰文正祠之欲脩乆
矣昔余輩未第時曽共董李村攜曹生滋蔡生承珮張
生謳肄業於中往嵗呈守道澐泉董公祖府中新所張
公祖俱有捐特因循未舉也幸卒成之何如余一聞其
言黙然自驚曰前日之夢不偶哉文正公其諒余之可
寄以興斯役也而來歟迺首捐俸金數星卜日飭材委
[028-23a]
主簿董子鳩工而肯構焉其令尹復新鮑子雅有同志
亦捐俸補助之堂宇圯壊者隨即改築後起仰止亭俯
睇龍門遥瞻嵩少河山形勝畢収一覧之中祠遂煥然
一新矣祠前有井昔冲菴翁做秀才時所鑿以便一方
之用鄉民日食寒泉之利翁之隂徳泯然無聞余復搆
亭於上題其扁曰劉公井俾知享其利者知所自云工
俱告竣西塘後峯二公命余言記之余辱舊治門下知
二公之家世獨詳敢以不文辭乎竊惟士君子立身於
[028-23b]
天地間其建功樹業當垂無疆之休故天之報施善人
奕世顯榮必有無窮之澤冲菴公振鐸平順雲巖公出
宰真定二公雖詘於下位其學問淵源行誼卓越素推
重於鄉評視文正公何媿焉故西塘後峯聫登甲第並
司樞要况二公之弟衍疇辛酉鶚薦慎庚午發解諸子
之在黌宫者蜚英馳譽詵詵然綿昌大之祚膺福祉之
慶者猶未艾也視忠宣兄弟之貴顯又何讓焉天人福
善之機余於二劉氏信之深矣鄉人升斯堂而登斯亭
[028-24a]
者寧不感發而興起乎故兹舉也在二公謂之顯其親
在小民謂之樂其利在余謂之尚其賢固一時之盛事
也若文正之徳業文章著在史册者尤詳余奚容贅特
紀今日之事以見公之精神感召流行於宇宙者不朽
而祀之興廢恢𢎞顧有所待而然也故姑為之記云
隆慶五年辛未孟春吉日立石
   重脩文正書院記
    賜進士通議大夫南京太常寺卿前禮科給
[028-24b]
    事中山東提學副使太僕寺少卿南京鴻臚
    太僕光祿三寺卿奏准致仕奉詔進階正議
    大夫資治尹長洲袁洪愈謹譔 鄉後學陳
    爾見謹書并篆額
文正公祠故義宅也范氏自唐以來世居此矣公既置
義田義莊以贍其族之人又葺故居而拓之以出納其
莊之所収以居族之無家者名曰義宅推先世之徳詒
永乆之謀焉子孫嗣守不廢雖中更散亂遺澤依然咸
[028-25a]
淳間潛説友守平江以公徳業之盛宜百世祀請建專
祠於宅之東至正間守吳秉彝奏改為書院迨我皇朝
開大明神大化勸學脩禮崇古上賢以風四方祀典既
定又即書院為祠而公私時祭子孫㑹食因以為常祠
乆不無頽敝敝則葺葺者凡幾而壯麗為難今皇上萬
厯二年御史餘姚邵公選自館閣代廵江南所至咨諏
政務攸先民何以格心俗何以返古謁公祠下慨焉廟
貌之弗稱無以樹之風聲若痌瘝厥躬乃謀之藩臬檄
[028-25b]
郡庀工一大脩治資以罰鍰郡守成安吳公承休毖事
命吳邑魏丞正參董厥工經始迄落成凡五閲月先是
御史温公如璋按吳議建三太師堂於公祠之北樹綽
楔於祠南温公復命奉行者急於苟完地未堅平材多
觕瘠無幾何時臲卼陊剝䵝昧弗莊羣情靡寧至是重
檻巨棟髙扉邃龕神靈攸妥罔不尊嚴前後堂宇門廡
周垣暨茨丹雘罔不精整徹舊而増新則坊石堅貞宫
牆赫奕建先憂閣於祠左與嵗寒堂對峙蒼白相凖神
[028-26a]
氣固完不煩府庫不疲民力而績效倍常矣三年七月
癸卯御史率司屬陳牲䖍祀告於祠文辭深厚燦如也
洪愈密邇公祠樂聞盛典秉誠晨詣佇公之門怡然髙
望而逺志焉拜公之像黯然沈思而内愧焉作而歎曰
嗟乎自古傑士名流豈少哉當時則榮没則已焉偉烈
休聲震耀千古直與泰伯子游相等埓惟公一人而已
豈非禮義之宗盟道學之師範邪盖嘗以先憂後樂揣
公之心公何好憂而惡樂如此哉伊尹曰予弗克俾厥
[028-26b]
后惟堯舜其心愧恥若撻於市一夫不獲時予之辜夫
曰愧恥曰予辜其能勿憂乎公之心事固如此或以公
當盛世而常不忘憂此不知公者也世必時雍迓衡然
後可以言盛真仁時可遽許乎即公所為不合於時者
皆不得已也公所見惟理所存惟理所言所行惟理公
故不得大用於時然當時君臣固已愧悔恨惜矣後人
之思慕景仰而崇奉乆且益篤豈不以理根於心其天
有不死者乎吾儕讀聖賢書餐君之粟藉慶於前人而
[028-27a]
樂利憂窮懵然於理者皆公之罪人也公嘗有言吾儒
之職舍先王之經則茫乎無從矣奚暇學人之巧失其
故歩但惟精惟一死生以之此公之學術生平所以自
立也學不通經無以致用而立志者學之基也讀書刻
厲數年長山數年學舍不解衣不嘗肉不窺寳藏不觀
法駕大通六經而後出而有為學者之志能有如公者
乎希賢在我可以深省矣夫善治者繩人以法不若化
人以道喻人以言不若感人以心執樞要揚芳風因人
[028-27b]
心之自然而鼔舞之不待户説以𦕈論而天下化此知
治之本者也邵公此舉得之矣時藩參臨川舒公督儲
憲副永嘉王公飭兵協心同徳樂觀厥成吳公奉職循
理治平稱最夙辦於此無難也魏丞雅敬先賢奉公竣
事亦可嘉矣文正公十六世孫太僕卿惟一念祖紹烈
創謨傑構主奉御醫惟立守祠庠生以益十七世孫鄉
進士允謙皆殫慮蕆材共底厥績不可以弗識也邵公
名陛舒公名化王公名叔杲吳公名善言皆以進士髙
[028-28a]
第為聖朝名臣亦一時之隆際也洪愈淺聞不能究宣
受命吳公辭之弗獲謹書此以為記
   又
    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浙江提學副使文正
    十六世孫惟一謹撰
先文正公在當時凡宦遊所至各有祠而吳為公鄉郡
宋咸淳甲戌潛公説友守郡請於朝即公義宅之左建
祠祀公而撥田以供祀事至正丙戌郡守吳公秉彝以
[028-28b]
書院易祠額而承務郎李祁記之大都謂公功被當年
澤流後世未易殫舉惟是首請天下郡縣建學捐已地
建郡學授横渠中庸延安定太學有功名教啓宋道學
之源盖祖紫陽之論云入我明宣徳甲寅郡守况公鍾
成化丙戌廵撫劉公孜辛丑廵按劉公魁先後葺脩之
嵗乆漸圯且祠南岸地昂林木聳鬱堪輿家每言祠庳
不稱法宜加崇以昌後𦙍嘉靖甲子侍御洛陽温公如
璋按吳是年冬惟一以浙臬使入覲謁公郡臺言之公
[028-29a]
忻然諾行郡於祠後築坁數級建三公堂五楹祠公皇
考徐國王考唐國考周國視公祠特峻起以應堪輿家
之言而郡丞龍君慶雲經理其事請以公四子將作監
簿純佑許國忠宣公純仁資政殿學士恭獻公純禮龍
圗閣學士純粹配享左右皆所謂禮以義起者也已董
公堯封代按至與温公同邑合志復樹綽楔於祠前題
曰世濟忠貞丹堊赫奕益増舊觀矣方三公堂之初議
建也今兵憲永嘉王公叔杲時以海虞令治行髙被召
[028-29b]
未行温院檄公覈之公議工直若干㑹吳尹秦君崢議
與公不合故縮其直以苟完塞命堂既崇敞而梓材不
勝任以故不三四年堂且就傾惟一與諸宗人方憂皇
之顧計未能舉也今侍御餘姚邵公陛奉天子命代廵
江南謁公祠而歎曰予責哉迺謀諸糧道大參舒公化
兵憲王公郡守吳公善言委吳邑丞魏正參督脩之自
祠徂堂自門及廡工材並飭堂加四壁鞏以陶埴轉傾
為堅易故以新先年武功伯徐公有貞所題祠左右文
[028-30a]
正義澤二坊亦咸整治采繪炳然又於祠左建先憂閣
三楹森出雲漢之上祠前臨河圍以石闌南岸列之照
屏以障林木盖自有祠以來歴四五百年而祠之制乃
大備於今日魏丞祗命恒宿祠中兩道暨郡侯時程省
之工凡四閲月而竣直取贖金工從傭役㕓市無驚氓
黎不擾侍御之威令道府之襄勞豈非交相贊者哉七
月癸卯侍御自製文祭文正公以告成事畧曰陛也踐
公之鄉景公懿軌新公之祠敬陳奠饋期與百僚凖公
[028-30b]
為標各脩職業以翊聖朝嗟乎侍御固抱先憂之志與
文正曠世而相感者哉乃惟一讀是文不覺感而泣下
因對宗人諸長老言惟一向列士林回翔且乆無所建
立竟免以歸慚負先憂之訓多矣今侍御功徳我范甚
大當為立主與潛况温董諸公並祀祠中以無忘報徳
且以詔後之子孫庶幾聞而興起不致如惟一之徒貽
悔於噬臍也諸長老曰是是因命叙記以鑱於石
   祭范文正公文
[028-31a]
    賜進士第廵按直𨽻監察御史邵陛撰
范公之祠於吳盖四百餘禩矣今萬厯三年乙亥餘姚
邵陛以監察御史代天子按吳中得拜公祠而見其有
頽圮者謀諸參政舒化副使王叔杲知府吳善言等亟
命工葺之事竣乃諏得七月七日癸卯寅率司屬以清
酌少牢之奠而昭祭於公之神位曰昔聞在宋多賢大
臣厥賢伊何公其一人於惟范公秉道踔卓天下自任
先憂後樂始居校理風裁獨持蘇州再徙越有名師四
[028-31b]
論迕時三臣坐竄為國當然於公奚憾延中失守忼慷
廵行纍纍羌漢公有其城經略中原軍雄一范富哉胷
中真時宰相天章十事咸仰徽猷台星弗耀遂隕徐州
於惟范公學本忠孝誠信所孚焉往不造矜賢嘉善士
多及門義田之創族有餘恩公雖兼才若無能耳公位
不盡公徳至矣公之存也屢擯殊方朋黨之議抑而彌
揚公之没也碧騢狂訕白璧之輝乆而無間遺範孔嚴
廟食萬年以專奉公法有合焉陛也踐公之鄉髙山伊
[028-32a]
邇懿軌㬭然於今猶古顧斯簡命期我百僚盡法於公
以翊聖朝棟宇重新拜公廡下先於蒸嘗陛其奠者一
以自罄仰止之私一以相朂儀刑在兹時代有遷祀公
無斁尚使雲仍沾其世澤南睇遺封迢迢洛陽靈其不
爽來乎故鄉尚饗 鄉後學周天球謹書
   重脩文正書院記
    賜進士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翰
    林院學士予告三賜存問華亭陸樹聲撰時/年
[028-32b]
    九十/六 皇明任子中憲大夫知漢陽府華亭
    孫克𢎞書并篆
萬厯甲辰御史馬君奉命按視吳中興賢軌俗率先風
化乃首謁范文正公先生於故祠仰視榱棟旁周門廡
咸摧圮不治乃喟然慨歎與郡守李侯謀所以新公祠
者於是陶甓度材不半期而告成公十七代孫主奉太
學生允觀十八代孫諸生必溶率族之子姓再拜徴予
文為記用副御史馬君表章先賢鉅典予惟公事蹟載
[028-33a]
在宋史若歐陽公神道碑考亭名臣錄不啻詳矣予耄
謝筆研乆則烏能記公獨念公少而孤貧塊處一室饘
粥不贍進士釋褐鬻馬徒歩而歸及為執政焚黄姑蘇
僅摉庫絹以散親戚閭里知舊小有俸餘捐置義田南
園數畝地又推之以建郡學度公平生殆未嘗享有一
日士大夫之奉者夫同一吳耳當時士大夫良田美宅
與其人轉盼俱盡即其人亡其姓名存誰復為之禮一
瓣香薦一杯水者而公之祠至今獨存百世而後御史
[028-33b]
又相與撤蠧而更新之則士大夫不當以此易彼明矣
公為將相時邠慶二州之民與屬羌皆畫像生祠祀公
及卒羌酋數百哭如父齋三日而去祠滿海内一祠又
何足為公重輕特以吳故鄉父老丘隴所在子孫旅食
於義田者歌哭祠下公其賁然而來思乎未可知也吳
中祀典最著者泰伯子游暨公而三公遜田贍族舍宅
建學有泰伯之心以春秋授孫明復以中庸授張横渠
又延胡安定入太學為諸生師濬發道脈於濓洛關陜
[028-34a]
之前其功又與子游學道相表裏豈若鄉先生没而祭
於社者等乎御史特新公祠盖推本公為宋儒理學淵
源之祖使吳人以公重吳俗亦以公厚凡士大夫有意
収恤其族人而加禮於學校者過公之祠或尚有興起
焉是不可以無記御史名從聘靈壽人郡侯名右諫豐
城人並已丑進士而贊成其事者公十七代孫乙未進
士今滇中學憲允臨也例得附書萬厯甲辰八月吉立
   金山建范文正公祠記
[028-34b]
    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知常熟縣事長水譚昌
    言撰文 十七世孫允臨篆并書
嘗稽往牘若越王之念蠡文公之念子推伍子胥之念
江上丈人彼非有血脈淵源之𣲖則銜徳慕義精相注
而神相馳也以今睹於揮使范公允夫念其先祖文正
公於數百年之後乃首倡議而創祠以祀此其精神所
嚮往至深逺已古今人豈不相及哉公之𦙍子揮使君
必忠以治兵與余共事海虞恂恂惟謹且誠不敢自戾
[028-35a]
於度以速官謗以辱我先文正以負家大人之明訓迺
從容述尊君揮使公祠文正之始末而祈余記盖公文
正公十七代孫國朝有髙祖廷玉以吳縣廪生教諭密
雲故於宦次子天祐獲軍功擢指揮同知世官永清左
衛迄天順已卯始調金山金山去蘇郡三百里而遙文
正祠堂向建於蘇郡學宫左羣族之子弟崇祠之至今
獨公以道阻故每不得展謁奉蒸嘗心實惻然曰報本
反始自昔重之髙山仰止情何能已遂具專祠之議請
[028-35b]
於當路當路以為可於是度廣基聚材鳩工始於癸卯
嵗孟秋成於甲辰年季夏廣霤延蔭衡闌擁衛堂宇翔
矯牖户通潔翼翼然寢廟聿新矣事既竣公率其子暨
族人拜而祭焉海濵之人圜集而觀焉斯時也念先憂
後樂之懐則恢狹小為廣大可以勸志念青天白日之
心則變闇沕為光明可以勸徳念破膽寒心之頌則振
巽懦為威武可以勸忠章縫念之而檢不渝編甿念之
而樸不鑿萃渙合離移風易俗厚之道也教之始也豈
[028-36a]
直脩祀禮伸孝思云哉嗟乎維水有源其流斯逺維木
有本其枝斯蕃乃所以培植而疏瀹之者人也周公肇
封東魯一以親親為亟遄遄追念文王且上而追念后
稷無忘本始以故開業傳世侯封千載視他國獨緜長
不已輓近士大夫紆朱懐金勢雄閭里以輿馬宅第相
矜耀而尊祖敬宗周黨睦族之禮闕焉弗講以希保世
滋大庸可冀乎若公者篤水木之忱敦親愛之誼迹邁
流俗躬持古道其為子孫衍餘慶可知也固樂為之記
[028-36b]
俾勒於石以俟後之人有所鏡而念焉萬厯三十二年
六月日
   重脩滸墅文正書院記
    馮夢禎撰
宋范文正公學術則為純儒立朝事業則為純臣垂範
子孫則為賢祖宗而師表百世則為殊絶人物公故吳
人也少遭閔凶流移轉徙以致顯逹故京雒齊魯間皆
有公名迹既貴復歸吳故公廟祀遍於南北吳中尤盛
[028-37a]
公之一言一行遺風餘烈無論士大夫争為傳述即婦
人女子具能言之故其廟祀所在即至衰歇化為荒烟
野火而士大夫好古嗜義者輒能飾而新之以樹世教
盖不獨愛人思樹秉彝好徳之心不可泯沒而公之風
烈精神實有以鼓之矣公嘗讀書濟南之長白山中其
卧起游歴處至今遺踪彷彿可睹民部郎𣙜關王公者
濟南之新城人也少嘗挈子弟讀書其處禀仰風流追
玩遺跡依依不能釋去既貴宦游又得蒞公之里其於
[028-37b]
公似有夙緣以故樂新公祠滸墅隔水廣福菴之左故
有文正公祠王公初至脩謁見其堂宇頽然階下雜沓
心動而未敢言㑹學使范長倩相見語及祠之所以頽
紊狀詞色慘然而以重脩為託王公唯唯其明年乙已
乃偕承祀范生允恒按行其處則知為守祠宗人彦倫
者挈其内姻沈某同居沈又挈其姻黨擅造私房横塞
神路其他匹居羣處者尚纍纍也王公繩以三尺逐之
他徙選耆民二董役始新正堂添造兩廡繪公遺跡又
[028-38a]
添儀門以分内外杜塞旁竇外為大門門左右以居奉
香火者餘俱嚴禁凡以工計者若干為費若干祠既成
當樹之碑以識成功詔不朽而范生允恒者故嘗與余
有筆硯之舊乃令為介以記請夫古之君子先成民而
後致力於神以余所聞王公初至念近嵗取民無藝所
征科額外例溢加一亟令損之及額而止關南蘇松杭
嘉湖五郡興販小商船叩關者向入科税今一切蠲除
商民咸徳之積有羡餘以待公用報之兩臺使者不入
[028-38b]
私槖盖王公之所以成民者至矣而後斥其餘力以飾
先賢祠宇合萬姓之驩以申馨香之薦文正公在天之
靈寧不亟享之故吾謂惟有王公之稱職而其崇祀先
賢為可稱也若其職業之隳棄民力之不存私槖之是
營而欲以媚神瀆祀託先賢以文其短神之聰明正直
寧不吐之何以稱焉又嘗論之君子之澤及子孫者雖
至逺不過五世十世而其風之被於天下及後世者每
至於無窮即如文正之祠圮之毁之乃其典香火之子
[028-39a]
孫而脩復飭新者則風馬牛不相及之齊魯縉紳也是
故君子之脩身善世亦慎所以風之者而已至以先祠
為急白之當道以綿其世澤如長倩學使及允恒者亦
范氏之賢子孫也因並記之若長白山祠堂則今少師
申相國記之其文髙古典則足光盛舉又逺非鄙陋所
及姑以承王公雅意云爾
 
 
[028-39b]
 
 
 
 
 
 
 
 范文正集補編巻四

[029-1a]
欽定四庫全書
 范文正集補編巻五
  碑記
   新建河南范文正公祠記
    賜進士第知洛陽縣事太原古交武攀龍撰
宋魏國范文正公葬伊闕萬安山下其子忠宣公置祭
田八百畝熈寧開創褒賢顯忠寺以奉香火然而祀事
未備也自元守臣郭文鼐始請舉祀遂循為常典云厥
[029-1b]
後修祠墓禁牧樵者代不乏人而兵革相尋荒頽日甚
求其故蹟胥委之寒烟蕪草之間余既建程夫子之祠
於中邵先生之祠於左復闢西偏之地為公之祠堂使
天下知公之忠義在朝廷勲猷在竹帛世濟厥美在累
朝而祀事孔眀在萬禩也祠既成長平同年龎子太樸
適過余顧謂余曰公之建兹三祠也其以表宋之大儒
與宋之名臣也固矣第四人者時地既不同出處亦各
異胡鼎峙而為三胡珠聨而若一其有意為之耶抑無
[029-2a]
心合之耶豈非道徳事功可一以貫之耶亦豈繼往開
來高譚名理之人出將入相固不難耶又豈非先憂後
樂慨然以天下為已任者其於聖學淵源顧未嘗無所
得耶噫是其作祠之意寧無是耶余俛而笑抵掌而應
曰有是哉相與酹酒祠側舉而記之石上時順治八年
六月吉日 縣丞傅夢祖 督工鄉約曹俊傑
   重脩先文正魏國公墓道饗堂碑記
先文正宋太師魏國公薨於徐從母氏謝太夫人兆葬
[029-2b]
於洛陽萬安山并其子監簿公純佑忠宣公純仁恭獻
公純禮龍圖學士公純粹以下三世皆附焉公做秀才
時即以天下為已任大通六經之旨文章必本於仁義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名世之才致位
將相正色立朝亟意尊主庇民歴官過化靡不繪像立
祠故有泰山北斗景星鳳皇之詔第一流人物之稱世
濟忠直有功名教因與天下之名山大川前代之聖帝
眀王並登祀典毎嵗上已有司奉中牢祗祭及世代沿
[029-3a]
革子孫散處望白雲而仰止芳草萋萋至大中八年世
孫國雋履其中得同知徐公景儒為復侵地至正七年
國俊從弟文英命其子廷方致命李君公平時分憲於
洛率所屬奉牲帛致祭服豪猾以歸化而復徐君所封
之故土繚以周垣樹以松楸又築室六楹俾趙氏隣民
廬其上以守熈寧間創褒賢顯忠寺為立香火正統戊
午都御史陳公鎰訪公墓於郡守袁公錠按褒賢寺碑
求其規制遺規偕十三世孫曹縣令希正㑹祭葺脩既
[029-3b]
而憲副尹公禮按部率官僚奠拜墓下新其牆垣饗堂
立門植柏令洛人一户免徭役守之成化乙未十三世
孫從規詣都憲洛陽畢公移檄河南都憲張公下令正
其塋域禁其樵牧而一時大參孫公伯少參蔡公克存
副憲王公廷秀僉憲馮公景陽協力從脩盱江何喬書
其事兼製迎饗送神之歌遺子孫以侑牲醪𢎞治四年
都御史徐公恪巡撫兹土慨然太息而藩臬守令封築
一新第文章事業炳後世之景行故誦詩讀書勤千秋
[029-4a]
之向慕惟是一坏之土無嫡裔守丘毎致斧斤芻牧相
尋不無水源木本之痛審處其間乃復蒙公遺文召取
吳中後裔迨眀季鹿奔潢池弄警石麟卧於宿莽松韻
泣乎秋風
大清定鼎詔凡古昔帝王先聖前賢忠臣祠墓毋得毁
棄適余姪承祖特奉簡書分巡河洛未幾余姪承祖復
膺寵命出鎮兩河掃墓登山殷思先祧時余掌事秘書
院輟政居家調苓煎术念先人體魄弓履瘞藏之地乃
[029-4b]
走書千里督諭兩比兒曰汝謂承祖承宗矣顧名思義
其亦何居伊洛瀍澗之濵祖宗之宅兆在焉荆蓁草蕪
得無芟與牛羊樵牧得無禁與斷橋破壁得毋飭與供
祭土田得毋清與守丘支庶得毋盻與於是乎革眀堂
之隘陋祛斷水之湫汙擴大厦而就濃隂開繚垣而成
直道添設耳廡昂軒星門甃兩岸以駕虹墾荒烟而培
樹更買六尺之花蹄給八家之蘘薛命勤於耜庸潔蘋
蘩遙望蒼雲鬰嶺眀月印溪依希夜雨青山矣而分府
[029-5a]
大參朱公衣助河南太守甯公之鳳汝州刺史秦公耀
名洛陽令葉公琪各捐金助役謀建華表擎天石柱以
公無忝於雙槐華衮標題眀徳允馨於百世亦既賁泉
扃之光而錫雲仍之福矣家書報竣喜溢滋惶切余不
肖叨承顧命參政中書未克繼先憂後樂之遺志實自
愧出將入相之家聲乘六龍以御天慢謂經綸天下躋
三公而嫓位甘粥之餘休惟敦睦宗支彌縫衮職罔
敢渝越為家法羞或亦山靈之所鑒而宗祊之所格也
[029-5b]
極睇牛眠蓊蔥松柏曷勝焄蒿之想至其經濟文行俱
載文忠公勒石非所敢及惟記萬安山先後脩葺之由
以示子若孫世守之而并誌諸君子之懿好如斯云順
治十有三年嵗次丙申吉旦内院掌内翰林祕書院事
纂脩大總裁太傅兼太子太師許陳國家重務大學士
瀋陽後裔文程頓首撰文
欽差整飭河南等處分巡兵備道按察司僉事陞山東
布政司分守東兖兵備道左參議後裔承祖薰沐書丹
[029-6a]
欽差經理河南等處軍務鎮守河南開封歸徳三府等
處地方總兵官都督府都督僉事後裔承宗薰沐篆額
   重建天平山忠烈廟前堂及儀門記
    徵仕郎翰林院檢討充纂脩眀史官文正公
    十八世孫文正書院主奉必英敬撰
康熈二十有四年孟夏賜山忠烈廟前堂及儀門告成
蓋庀材鳩工已六年所甚矣兹堂與門之成之難也粤
自慶陽廟貌移建於天平之麓宋宣和迄今將六百載
[029-6b]
考之家乘重建者再矣其始也在元始祖之二十二年
主斯役者為主奉諱邦瑞提管諱士貴而司計諱邦翰
宗遜等佐之土木丹漆之費咸取具於義學餘粟廟成
而前朝奉大夫牟公巘為之記經營者固勞矣未聞其
難也其繼也在眀英宗正統之八年是時巡撫侍郎為
廬陵周公忱巡按御史為壽昌劉公甄武昌劉公仕昌
錢塘鄭公顒知府為李公從智以及隣封之長四方之
人先後佽助且責成於吳縣知縣葉公錫閲三載而廟
[029-7a]
成而吏部尚書王公直為之記斯役也出於衆力尤知
其非難也夫前者值元代輕賦之時義學方興舉不墜
後者又當眀盛時宦兹土者崇重儒先百廢具舉宜乎
其廟之易成也今則義學久廢安從取粟異代賜廟亦
何關於國事况乎空山逺道車騎罕有至焉則兹一堂
一門之成也不較難於前人哉必英自十年前主祠事
時郡城書院門燬於火且為守祠者斥賣幾盡浙江巡
撫忠貞公諱承謨者蠲金贖之復為修整其什之五書
[029-7b]
院麤具規模後英繫官京師山祠復告將厭焉於是以
義田贍族之粟委之提管可詢主計彌隆安上及子能
洪能濬等令其鉤校畸贏積絫錙銖次第興工猶苦不
足逮英請急歸里為㑹計稔知其難復令監簿房世孫
興巖監收新租以充其費先後五載凡以粟易值得白
金五百有竒遂撤前堂而新之惟石柱仍其舊較前為
樸壯又以形家言移儀門於石橋之南建為五楹以兩
夾室庥舊碑而池北周以石欄子孫瞻拜之地尤宏敞
[029-8a]
為費復百餘金許是雖一堂與門其成之之難如此烏
可以不記乎或曰記當及於廟之成是舉不已遽乎英
應之曰五年間義田再遘凶荒子孫共蠲升斗以襄厥
成且董之者興巖勞苦為多尤不可没也若夫竭其心
力以竣厥工實英之責他日廟成自有當代名公鉅卿
豐碑深刻如牟王二公者英也何足言記乎惟是後人
之覩斯堂者勿視為元眀兩代之易而忘今日經營之
苦是則英之志也夫
[029-8b]
 賜山舊葬文正公高祖麗水府君曽祖考徐國公祖
 考唐國公考周國公及孫子儀公并諸子姓有功義
 莊者其墓道嵗久漸淪於莽因令興巖培土立石以
 識之㑹與廟工同時竝舉附勒於此乙丑夏四月必
 英再記
   文正書院世徳源流碑記
康熈甲戌之春承勲以滇黔制使
召為御史大夫未幾改制兩江
[029-9a]
特敕馳郵之鎮其秋涖止金陵即奉
命與浙江㑹視震澤暨吳淞水利孟冬來吳公務既竣
乃展謁在城先祠及省視諸墓道族之父老子孫長幼
畢集獻酬飲畢僉以修祠請承勲作而言曰是固先文
肅公之志而仲兄忠貞公未竟之事也微父老言固將
竭蹷以從今又以為請敢不敬諾謹按譜牒我遼瀋一
支出自忠宣公子子儀公諱正國累官荆湖漕運使宋
末扈從隆祐太后至江西卜居臨川三傳至恂儒公諱
[029-9b]
良儻者仕為迪功郎自臨川遷樂平因世為樂平人恂
儒公傳六世至景申公諱岳者眀洪武時以通經授雲
夢縣丞失火延焚巻籍謫戍遼東瀋陽中衛後所建文
初遇赦還家子匡十七公諱孝文者留瀋陽匡十七公
三傳而至瀋溪公諱鏓者登正徳丁未進士至兵部尚
書瀋溪公又三傳而至我父先文肅公諱文程官至内
秘書院大學士溯厥源流則文肅公為文正公十九世
孫而實忠宣房之嫡裔也先是瀋溪公筮仕水部筦𣙜
[029-10a]
武林始得詳樂平謫戍本末後乃建大司馬坊於其邑
示不忘本云至先文肅公又得詳姑蘇至江西原委自
是水木本源洞然眀白順治年予告後擬請
命南歸謁祠上冢初志未遂諄諄以屬承勲兄弟而仲
兄忠貞公隨撫越制閩凡三過吳門必展祭先祠見其
摧圯幾盡祖像不蔽風雨亟捐貲度材陶甓鳩工改作
先葺正寢以恪其典禮嗣葺三公堂以安三太師之神
鼎新嵗寒堂俾子孫報享有所復建先憂閣於祠之左
[029-10b]
門廡垣牆方欲一切興舉而逆藩告變公遂殉節海疆
於是乎遺其責於後人嗟夫非承勲之任而誰任哉然
又不敢先私而後公以故甫履任即出俸緡倡脩
聖宫之在省㑹者工既成乃從事於家祠遵忠貞公之
規畫而加毖焉世濟忠直及文正義澤之坊一郡之觀
瞻也工最急宜首河以南大垣一祠之屏蔽也工亦亟
宜次然後建後樂樓於祠之右與先憂閣竝峙稱雄工
又次之又於巽地廢基特創新祠以奉文肅公主而以
[029-11a]
先兄忠貞公從祀焉工又次之忠宣公舊有官祭特祠
鞠為茂草春秋權祀於先憂閣下心竊恫焉乃重葺舊
諸賢祠改為忠宣公祠以為専祠地而以文肅公舊祠
改為諸賢祠以報先賢之有功於義莊者復於東南隅
建祠以祀土地之神而眀禋於是乎咸秩矣嵗寒堂饗
亭廢久陪祀子孫曝日承霤無所庇乃復建立如其舊
又作門加扃鑰焉於是乎旅進趨蹌而不失其度矣至
於四隅隙地有鬻於他姓者盡償其直而還諸莊於是
[029-11b]
乎經界正而侵牟無所容矣凡此固承勲之所以述忠
貞之事而皆所以繼文肅公之志者也夫以我文正公
之徳澤而又承以忠宣公之忠孝父子事業照耀天壤
似難乎其為子若孫矣今其苗裔散處四方者多有唯
我遼瀋當有眀中葉風㑹未開乃篤生我瀋溪公其歴
官立朝樹績不朽相傳有洛陽水月及范青天之謠士
民謳思至今又數傳而及我文肅公為開國翊運功臣
凡此皆祖宗積累深厚是以代有偉人應昌期而挺出
[029-12a]
為宇宙扶綱常植名教非特一家之俊傑也今承勲待
罪兹土不能於祖功宗徳有加毫髮而但淵冰自懍上

皇上眷顧寄托之深恩下副祖宗父兄期望責難之厚
意故於祭告時矢諸几筵之前苟玷宗風有如皦日唯
欲令後人指而目之曰此真不愧清白吏子孫者也他
何求焉癸酉之冬承勲自滇來
朝奏對留浹月辭還
[029-12b]
皇上親灑奎章
賜臣承勲四字曰世濟其美乙亥之嵗閩撫臣請特祀
臣兄於閩
皇上宸翰重褒
賜臣承謨四字曰忠貞炳日凡此皆萬世難遇之恩榮
而可為祖宗光寵者也祗勒
御額恭掲祠楣以昭示子孫於勿替云後之觀者步范
家之園撫十圍之樹俯仰今古前人之流風餘韻有宛
[029-13a]
然如在者乎儻由此醖釀栽培元氣愈固則根本愈深
而暢茂條達自不期然而然矣安知不又篤生偉人如
上數公乎所望我後之感發而興起者無窮也工始於
乙亥七月以丙子五月落成謹識其實於麗牲之石如
右所云勷其事者則有文正十九世孫監簿房孫主奉
能濬例得附書康熈嵗在丙子夏五月吉日總督江南
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兵部尚書兼都察
院右都御史加三級文正二十世忠宣房孫承勲拜手
[029-13b]
謹記兼書
   文正書院世徳源流碑隂記
祠始建於宋咸淳甲戌蓋四百二十餘年於兹矣其中
堂寢廊廡樓閣垣屏坊亭綽楔之屬則皆賴當時諸賢
卿大夫涖兹土者相繼葺脩日有以益其闕至嘉靖間
凡歴三百餘年而其制始備其成之難如此然規度既
宏繕完不繼百餘年來日即於圯已酉之嵗瀋陽相國
文肅公中子忠貞公撫浙道吳謁祠下慨然興水木之
[029-14a]
感乃為捐俸以營之庀材鳩工什居六七未幾而公以
制閩殉節遂弗克潰於成又越二十餘年而今制府駐
節兩江始得以竣其事凡而祀飲寢食教肄庖湢之所
無不畢具前後所費不下數千緡而祠之制復備於今
其成之難又如此昔文正公置義莊立義學以教養羣
族而監簿忠宣右丞侍郎諸公為之詳眀規式指揮盡
善請於朝而勒之堅䂥俾子孫世守至今不廢今制府
紹文肅之志續忠貞之業父子弟昆殫心祖澤篤成烈
[029-14b]
而衍餘慶何其盛也此世徳源流制府述之詳矣竊念
先大父少參公當義澤中落為割膏腴田十頃助入之
以供脩祠贍族之費蓋文正公當日義田至有眀中葉
僅存三之一田故最下而又困於賦不足以支而貧族
仰給者且數千百指實藉是而少沾升斗之恵也暨先
父檢討公早嵗登賢書即以清理義田為已任前後四
十餘年間凡三主祠事興復舉廢脩定規矩凡族之貧
且老者嫠而處者喪而無以為葬者子弟之能讀書者
[029-15a]
必加意優恤嘉矜激勸無不曲至先是天平山有忠烈
祖廟建於宋紹興中於吳中祠為最先嵗久頽廢益甚
乃倡勸子孫共捐義米更為斥其制而新之今閈閎階
序嚴整合度皆先君子之力也當忠貞公之修復先祠
也先君子實經理之既以未竟厥工為憂而今制府方
開府粤西旋擢制滇黔乃萬里家書往復惟以修祠相
屬今制府能踐其言而先君子已不獲覩其成亦可悲
已能濬濫主祠事得挂名碑尾藉以不朽敢為序而綴
[029-15b]
之以誌徳於不忘且以諗吾族之父老子弟共相維持
思所以善其後則尤能濬之所厚望也已康熈丙子八
月文正書院主奉文正十九世監簿房孫能濬拜手謹

   重建滸墅文正書院記
先文正公祠宇遍海内而吳中為公鄉邦得奉朝㫖建
専祠立書院載入國家祀典者尤非一所滸墅關武丘
鄉文正書院其一也祠始建於眀嘉靖中懷寧方公鵬
[029-16a]
以户部員外郎來𣙜關設義塾敦教化掲祀公以示諸
生典型即古鄉先生沒而祭於社之義詳華鑰義學記
與陳大咸諸賢祠記中又於廣福菴之左特建書院以
奉公祀毎嵗春秋部使者具牲牢謁祠下祭典具編關
志其來久矣先是彭華鄉官署傍故有祠相傳公嘗降
靈為土人舊祀既廢而方公乃建於此其後分司張公
立愛葺修之而榜其門繼為族人佔居毁頓既而户部
王公之都與先大夫參議公同年相友善屬之興復馮
[029-16b]
夢禎為之記世孫守祠生可維復増建三太師祠規制
畧備
興朝以來二十餘年又盡頽廢滸墅為南北莊馗名賢
往來輻輳前賢建祠祀公風厲來學立意深逺顧以去
郡三十里而遥子孫又復散處其平日之繕完灑掃責
在奉祀之人守祠者賢否不等既居其中不一再傳遂
有視同私産分析授受姻黨雜處甚或僦居取直聴其
傾圯而不惜祠之廢壞大率由此康熈癸丑瀋陽族孫
[029-17a]
忠貞公承謨制閩來吳既捐資修建城莊書院及郡學
祠時滸關僅存儀門一椽以棲神主庳逼破露不堪屬
目㑹主事陳公於忠貞為年家子先君子檢討公因乞
其一言為勸遂得倡助市木五十緡未幾陳公瓜代去
而海疆不靖忠貞殉節工弗克舉祠木久貯河干復為
族人廢去族孫生員安度與子君揆相繼為義莊提管
矢志興建提學賛善許公督關馬公巡撫宋公咸分清
俸以助其役於是首申理所售之木為賈若干繼請撤
[029-17b]
郡庠舊祠五楹得木瓦之材若干積諸當事及族人所
助金若干不足益之以義莊所存舊租餘粟若干經始
於壬申之夏至壬午秋乃成中建文正公祠旁兩夾室
左崇徳報功祠右衣徳象賢祠後三太師祠舊祗一室
今規而廣之一如前堂之制以及大門儀門凡若干楹
周垣照屏廣袤共計若干丈若干尺門序正位輪奐堅
壯逺過於昔蓋工力艱鉅時㑹有需累三十年而始克
告竣實為關中賢祠之冠龍在旃䝉
[029-18a]
天子南巡至吳
特賜文正公祠
御書扁額因摹奉各祠擇吉懸掛於時子姓咸集奉祀
生安炎歴叙前此廢興之始末而屬濬記之濬忝主祠
事義不獲辭竊念書院之成皆賴當世賢公卿大夫優
崇賛襄之力而尤念先君子與安度提管實始其事今
君揆善能繼述經理督治以迄於成其功未可泯也因
括其大畧而書之石自兹以往尤願關居附近子孫交
[029-18b]
相保護母使隳廢復蹈前轍濬之志也陳公名常夏陜
西富平人遷蘇州郡守許公名汝霖浙江海寧人歴官
禮部侍郎馬公名逸姿陜西武功人今任蘇松糧儲道
參議宋公名犖河南商丘人今任江南巡撫皆以治行
著聲於吳士民食徳而在吾族之生祠而尸祝者尤不
容已此崇徳報功之祠所由立也謹竝識其名以著不
朽云康熈四十有四年乙酉仲秋榖旦文正十九世孫
主奉能濬拜手謹記并篆額二十世孫興禾書丹
[029-19a]
   重建支硎山文正公祠記
支硎山觀音寺者天平白雲功徳寺子院也宋制凡大
臣塋所恩許置寺度僧追福祖先先文正公葬河南哲
宗朝勅置功德寺以舊法㑹院改賜額褒賢顯忠禪院
以奉香火今公祠及仁宗御篆墓碑俱在寺中而蘇州
天平山白雲寺則公參知政事時以髙曽祖考四世松
楸所在藉此寺照管准先降條貫奏賜今額為功徳寺
間嵗聴度一僧以嚴崇奉至公仲子忠宣公登相位乞
[029-19b]
兩處遇節各添剃度行者毎嵗一名申尚書省禮部施
行蓋前代優恤大臣以緜孝思於不匱恩意周渥此功
徳香火院之所自來也先是勅建忠烈廟在白雲寺之
右眀正徳中知吳縣事劉公恒以寺本為公奏請而祠
反在旁於義弗稱乃於寺中復建堂祀公名曰正本俾
守於僧欲其不忘厥主焉後寺經兵燬而正本堂亦廢
支硎為天平支隴兩山聨亘相望眀初歸併天下寺觀
其屬於白雲者凡六而支硎之觀音寺與焉遂為功徳
[029-20a]
寺子院信施所入分供白雲常住率以為常寺中亦崇
祀公以為山主故皆為范氏香火院祠嵗久圯不治神
主移供僧舎與釋像列坐族姓聚處山下者不下數十
家嵗時瞻拜無所蓋兩寺香火僅有空名久矣先君子
檢討公主奉祠事振興衰緒謀重建祠以存香火壬申
秋以謝世不果濬仰承先志與掌莊執事房長彌隆彌
勲彌熹興平興似興俊君訥君揆儀則儀秩等分董其
役材用一取於義莊儲粟不以纎悉累僧人重建文正
[029-20b]
公祠三楹像塐如忠烈廟製外為大門堂階欄楯樸堅
如度自相基㑹作凡閲八載而卒事祠門南向憑髙靣
山蒼翠異狀逺而村墟藂落樹隂晻曖遊客箯輿隠見
絶續者皆出於几席之下以嵗之春秋躬率子孫至祠
下修報祀之禮凡族人借端侵擾常住者依祖規欺詐
白雲功徳寺例有罸復上請於學院批襲奉祀生一人
以司兩山祠廟奔走豆籩之職而香火院始克復其舊
以落成之眀年
[029-21a]
皇上南巡駐蹕蘇州念先公為宋室名臣
特賜
親書濟時良相扁額四大字懸之祠宇以墨本給濬藏
守因摹勒奉於兩山祖祠以示寵榮焉方濬之從事斯
舉也客有詰之者曰白雲功徳之始也捨彼圗此毋亦
以兩寺香火盛衰異勢將與寺僧規尺寸之利與濬應
之曰非敢然也白雲之為功徳寺載之史冊人皆知之
今頽廢殆盡用艱力鉅未克輕復且前此已鼎新忠烈
[029-21b]
廟矣去寺不數武報享有堂登降有序規制完善正本
堂雖未建而香火固不患其湮滅也支硎去闤闠甚近
惟藉春間匝月香火以供終嵗齋薰諷唄而觀者朶頥蠶食
僧人空乏今祠既建俾子孫入寺慤然思祖宗式憑在
是相與維持而保護之亦欲使見之者念先賢香火所
留或生甘棠之愛不至盡剪伐之而後已在寺僧當亦
不忘厥主體劉公昔日立正本堂於白雲之遺意則是
役也上有以妥先靈下有以馭族姓守僧䝉其休遊人
[029-22a]
致其敬蓋先君子之志而濬之所樂觀厥成也客曰善
夫是不可以不記也遂書而刻之於石康熈四十有四
年嵗次乙酉仲秋吉旦文正書院主奉十九世孫能濬
謹記并篆額二十世孫興禾書丹
 
 
 
 
[029-22b]
 
 
 
 
 
 
 
 范文正集補編巻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