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武溪集 > 武溪集 卷九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武溪集巻九       宋 余靖 撰
  寺記
   東京左街永興華嚴禪院記
上都華嚴禪院者故崇儀使文州刺史岑君所創也岑
君諱守忠早侍兩宫屢使於外欣慕禪學遂發洪願天
聖五年布金易地於國城之東始建精舎以待什方緇
旅明年上賜錢俾之構堂以安清衆而後架具焉章獻
[009-1b]
皇太后崇其閈閎而鍾梵全焉后以資福院/燒香鍾賜之章惠皇太
后益其度閣而厨庫備焉越明年賜額為永興華嚴禪
院𨽻於左街嵗度僧二人仍令長老住持年逾一紀三易
其人而瓶盂弗駐棟宇弗完康定元年乃請今明悟禪
師主其禪席師名道隆潮州海陽人俗姓黄氏得心印
於汝州璉禪師衆推通悟廼膺僉請輦轂之下領䄂攸
矚道眼既具衆心恱從來者如歸户外之屨滿矣購募
檀信日加營緝演法有堂安像有殿紺宇宏壯寺制恢
[009-2a]
焉接物利人開益既廣藹然徳譽升聞帝聰慶歴二年
上始賜重陽頌師即箋注進呈上覧之大恱特賜紫方
袍以寵之繇是御書偈頌提綱語句動盈巻軸師悉箋
而詶之聖睠益厚後三年復賜大乘頌師亦箋釋和進
上愈嘉之賜號圎明大師初岑君於錢塘雕造廬舍那
佛文殊普賢等像布而漆之工未半而不禄匠氏淪廢
者六年師乃親詣餘杭用錢三百萬命工畢其装繪舟
挽而歸師既還闕上撫問錫賚頗復優厚累賜御頌御
[009-2b]
書金帛香藥等頻詔入化城殿昇座説法咫尺天顔激
揚宗要并賜筆硯令進禪頌仍賜御饍衣物飛帛書等
就大相國寺西廡賜廨院一區以為朝宿之地尋以聖
藻宸翰溢於居室因構閣以藏焉示不敢䙝近也因賜
瑠璃瓦覆之并賜御飛帛書額曰龍奎之閣嵗别度僧
一名恩禮加異緇素榮之凡募縁成者由兩序而鍾臺
經閣峙焉方丈之室謹宴申也㸔經之堂勵勤修也異
其庫司慎㨂請也儼其温浴尚涓潔也僧坊供具罔不
[009-3a]
輯焉其外則敞車院列僦舍資之給衆咸有規畫至和
元年内出水陸畫像五百餘軸賜之廼即西北隅剏造
堂為供設之所冄䝉御飛帛書賜名洪濟之殿宣中使
押左右街僧道威儀教坊鈞容班樂輦卒衞兵奉迎至
院嘉祐二年特勑加賜明悟禪師之號恩無出其右者
師以為信之所起必始於莊嚴故不憚於有為也理之
所通必去其攀縁當遺照而無著也乃具表辭免不入
城闕於今一紀矣叢林之衆至者不下數百所度弟子
[009-3b]
百餘人賜命服摠禪衆者三十餘人於戯非岑君之崇
尚佛事無以創其基非禪師之恢宏宗㫖無以廣其制
自國朝已來以田衣見上者趨皇闈瞻黼扆則有之矣
至若對萬乘昇髙坐談性相之實指佛祖之心無如禪
師之比者其箋解聖作詶繼宸章間發言機直趨覺路
宜乎睠賚之頻煩也而又髙謝紛華超出名相㝠心息
跡歸於無事真佛法之摠持禪門之體用也可記也哉
嘉祐四年十二月日記
[009-4a]
   韶州善化院記
仲尼居魯而儒學之風隆於洙泗秦皇好兵而將帥之
材出於山西六祖開化曹溪而塔廟之興布於曲江盖
聖賢特出熏而炙之故跂髙慕逺者與習俱盛也韶州
生齒登黄籍也三萬一千户削髪𨽻祠曹者三千七百
名建刹為精舎者四百餘區豈非祖風宏扇人心偃順
而欽崇者夥乎郷曰豐樂里曰長容北出州治三十里
而遥有院曰善化唐朝舊額也五代兵火之後其名僅
[009-4b]
存雍熈二年始有草茅之室檀越列名請袁州僧皓隆
主其熏修迄至道中隆師示寂上足紹縁尸承厥位縁
師袁姓亦分宜人弱嵗隨隆來及其卒而嗣焉初院在
山椒垣壝隘陋自景徳初年縁師乃經始寛平而徙其
基掲舊名而署之募資購材斧斤不絶至天禧之末而
考室凡十八年間乃得環合立鴟而名殿以安其像度
筵而築堂以崇其法重樓而撃鍾以庶乎息苦連牀而
會食以示其容衆至於庋閣之司舂炊之所折𠂻豐約
[009-5a]
罔不具焉清溪如帯繚統前左長梁下亘虚亭上覆徙
倚軒檻可以優遊真塵外之嘉致也又嘗於雍熈至道
間悉委瓶盂羡餘市東臯之田以具饘粥於戯能創其
基者父之事也能繼其志者子之力也文王無憂於其
國以王季為之父也臧孫有後於其家以哀伯為之子
也浮屠氏託大義於父子而本非骨肉之愛乃能恢崇
堂構以昭前人之光又能捐其蓄積市易田産以貽後
世之利此其可書以垂勸也彼滔滔然趨走權貴之門
[009-5b]
窺伺常住以圖割削用實私橐者視師之績得無愧乎
以某嘗帖職於修書之殿伻詞其實以示亡窮既嘉之
因不復讓康定元年九月日記
   惠州開元寺記
自漢迄今僅千祀天下郡國之勝遊雲泉之絶境精廬
居之殆且徧矣盖名僧髙士無世無之或?光丘壑洗
心閒曠山林所以棲息或應現度人隨機示化國邑之
所歸仰日聨嵗續人去迹存此乃鍾梵相聞不為多矣
[009-6a]
有唐開元天子號令翔於四海毎為新制以自張大乃
命祠曹州擇一最勝寺易以年名冠之俾後世知聲教
之廣被也故天下寺以開元名者必基爽塏據形便祠
宇最壯像設最嚴綱維最親而不苛制度最古而有序
惠州治城之南二里則所謂最勝之寺也古者邑而未
郡山猶林莾虎狼宅之肆害民里東漢之末有僧曰文
簡掛錫棲此猛獸馴伏因為伏虎臺云郡本百越之地
漢𨽻南海晉為東營郡晉武帝咸寜元年太社青氣屬
[009-6b]
天占者云東營有帝王之祥於是以惠管王伷徙封瑯
琊是嵗明帝始生伷即其祖中興纂紹實啓祥應於此
建刹錫名隆興隋文帝削平江左南北一統因得西域
舎利徧置名山俾築塔而藏之又改曰舍利道場至開
元二十八年乃賜今號奉安睿宗皇帝御容至今存焉
兹寺重崗椱阜隠映巖谷長溪帯盤湖光相照探幽賞
異一郡之絶故累朝詔擇名藍錫以嘉號而常在其選
郡廷精㨂經論名徳署為僧職以摠領䊷衣亦多其人
[009-7a]
乃知其名實不相浮矣咸平三年以鬰攸之災悉為煨
燼不有廢也其何以興於是即其舊基沿同革異或出
自私楮或募於檀信凡為棟宇若干間堂殿若干所扶
土設色肖像而争勤捐金弛具不謀而同力禪徒律學
各有攸居初寺之名舎利道塲也有石刻以誌其本末
崑崗之焚字無完㸃及其冄造四十餘年矣遺緇故老
存亡相半陵谷之變將無紀焉以某嘗登東壁之府倦
遊而歸僉來乞詞以為後觀由是詢邦誌採耆言筆之
[009-7b]
於石以備遺逸康定二年龍集辛已六月日記
   韶州月華山花界寺傳法住持記
人之大倫在乎三本父者生之君者治之師者教之父
子天性至親而不易君臣同體至一而不可擇惟師則
不然去就之分視徳之輕重故無位而尊無賞而歸者
道之所在云耳子夏之居西河康成之處北海傳經著
録不異洙泗豈有督之者哉金仙之教被於中國及心
法西來百年之間傳至大鍳而法斯溥矣月華山者招
[009-8a]
提惠朗禪師演法之地也招提視大鍳猶曾祖父也大
鍳門人髙第者廬陵思衡岳讓讓傳大寂居江西世呼
馬祖是也思傳希遷居南岳之石頭建中正元間方袍
之學心者江衡千里道路如織亦西河北海之風也石
頭之入室者有大小朗招提為大朗以其不出招提三
十年故號招提朗然其門人劉軻為之碑甚詳云朗曲
江人俗姓歐陽氏年十三於州鄧林寺出家二十於岳
寺受戒既而曰戒豈律我哉乃徃龔公謁大寂得佛無
[009-8b]
知見之説遂歸於岳晝操井臼之役夜與其徒發坼齒
鍵石頭即世終䘮乃去正元十一年将遊羅浮途次曲
江之都渚乃曰兹地清氣盤鬰亦足以棲神矣遂駐錫
居之四方學者尋聲而至無虚日矣招提既沒衆散而
寺亦榛廢其後百餘嵗當劉氏稱漢於南海也有實智
禪僧清裔者自範金銅羅漢像十八軀進獻劉主中宗
因得延見引問之際器識髙逺劉主乃於碧玉殿備浮
圖氏威儀俾裔升正座説法其主自處西嚮聼之仍俾
[009-9a]
奉羅漢像自銓勝地以圖熏修乃即招提故基置寺以
國命賜名龕其像至今存焉實以癸亥年來至壬申為
亂兵所害其徒光政繼主其院三十年真宗皇帝即位
改元之嵗賜寺額曰花界四年光政因衆命以院讓道
尋再為什方居傳八世至今長老琳公景祐元年以州
命而尸之自正元十一年至是嵗凡二百四十三年自
招提至琳公凡十二代以其屬自相傳不敢處師座者
五餘則以國命州命衆命凡有所宗者七世焉然而學
[009-9b]
徒或來或不來所謂去就之分視徳之輕重也琳生曲
江都渚鄧姓祥符初寺為外火所延一瓦無完琳公時
在徒弟中與知事輩戮力營竪既而歎曰識心逹本是
謂沙門何泥於有為耶乃優㳺江淮徧叅師席初慱通
内外典攻詩屬文所至推為文章僧尋復悔曰多聞亦
病耳遂諱作詞章洞山自寳禪師見之曰此大乘器也
既印其心又欲以院譲之冄讓皆不受還曲江於方山
結庵而居今所謂白蓮庵也漕使鄭公載䟽名以請之
[009-10a]
再辭不免升座而學人四至完舊創新無物不具植茶
樹果給衆皆餘此又餘力於有為也因書其始末云年
月日記
   韶州光運寺重修證真照寂大師塔銘
世稱佛為浮圖氏盖即其塔而名之釋迦在世説法時
云有過去多寳佛塔從地踊出則知塔之名制尚矣所
以嚴事古佛之道也佛去世後舍利子塔徧於大千祖
師西來全身之塔布在中土且夫氣聚而形全神散而
[009-10b]
體壊有生之同患也佛以自在㝠其心故湛而常寂以
定力持其身故沒而不朽此其所以示至虚無著之性
成金剛堅固之體者歟何其千百年間造化寒暑不能
奪而變之耶光運寺塔者奉安照寂大師坐亡之全身
也大師郴人朱姓諱道廣真性等空大慈利物願力深
廣存亡以之含識䝉其潤澤故歸仰亡替唐天寳二年
禪坐而終門人瘞而異香滿室乃奉其全體覆以香泥
龕而藏之建塔於寺嵗或大旱民徃誠請則獲嘉㴻如
[009-11a]
逺壑之應聲也是寺以隋初建刹故名仁夀臺及大師
居之世呼廣和尚院至廣明中刺史謝公惡其斥賢者
之號遂以年名加之曰廣明院劉氏專制南海謚大師
曰輔聖又命其塔曰寳元寺曰光運每嵗同六祖真容
並以龍舟迎至廣内又益其謚曰證真照寂焉開寳中
王師既克廣州遂遷其卒於京師不樂北遷者相率為
叛寺塔罹鬰攸之禍而睟容獨存厥後雖構緝遺宇力
不足而屋之天禧初寺僧嘗欲募衆興復茲塔始基之
[009-11b]
而不克締構二十餘年風隳雨蠧棟幹斯壊曲江素號
山川竒秀而復熏以南宗之風由是占形勝依邑落而
樹刹構舎為精廬者差倍他境緇衣之徒渡江而來不
之衡廬則之曹溪故其挈瓶錫勤道路探幽深者亦差
衆諸部郡人根性好善者復以談空樂施為勝其緇徒
之守戒行興佛事了宗乘者各以其氣相親今天子以
寳元受冊之明年郡郭耆夀等列名請晉康郡僧徳誠
南康郡僧智潤共主營造之事誠潤二開士遊方十餘
[009-12a]
嵗常以率導喜捨所至開信既允衆誠四方聞義樂出
財貨唯恐在後凡為塔三級藻井黼帳髹柱繪梁層簷
之上響以金鈴綵疏之外周以廡序越一嵗而工畢其
告成也乞飼書之予觀大師石刻行狀云持盂所得同
之一器先飼貧病然始自飡均以精麤等其豐鮮又曰
吾食於人得不同病於是感通致雨以救嵗旱集是二
美推之於仁義之途則古之博施高行君子何以尚之
豈獨以佛事為佞乎因序而銘之不憚煩以示於後人
[009-12b]
 施無貴賤 飯先貧病 慈悲普濟 十地齊聖
 仰食於人 即同其憂 言行相副 千古揚休
 性如虛空 無住無去 睟容儼然 金剛堅固
 黼坐照日 寶鐸鳴風 深誠感衆 開士之功
   韶州南華寺慈濟大師壽塔銘
天下伽藍以夏臘繼承自相統率者盖萬數焉田郡縣
之令選於州鄉以領其徒者且千數其名山福地奉朝
廷之命擇於叢林以闡其教者無數十焉菩提達磨心
[009-13a]
法東傳以衣為證止於大鍳故曹溪之比又加少焉今
皇帝嗣統之初也奉母儀内助之慈尊釋氏西來之教
詔於衡廬擇人紹隆祖席僉曰當今雄辯通識無踰雲
盖禪師者湖南按察使即以名聞詔賜命服師號以寵
之俾擇名僧自佐禪師名寳縁興元人遊方至隨州參
智門禪師祚投針契理得意忘言以心印心不煩機接
遂為之嗣即雲門之嫡也尋領衆居唐興南臺雲盖皆
南岳之名藍也黜空破有不渉名相臨鋒迅發直示宗
[009-13b]
乘諸方稱伏謂之禪窟故詔㫖求人無敢先者駐錫兹
山殆将逾紀一音演說四方流布衆中得法而去者多
為人師其機縁語句門人各著序録此不復記教門崇
建規制鼎新可謂祖堂中興矣既而歎曰嘻止矣佛言
世間出世間法備矣山河大地有時而盡况於人乎雖
性空無着體質當有所歸愚夫以死為諱小乘以涅槃
為樂皆非中道吾其自營夀藏以安時處順可乎旁鑿
竁道上為窣堵在寺之西南二里而遥因僧惠實礱石
[009-14a]
乞銘以誌之其銘曰
 拘士煩思 以身為累 達人静觀 如幻之寄
 花葉盛衰 根性不隳 見聞覺知 豈藏於斯
   筠州洞山普利禪院傳法記
近世分禪律為二學其所居之長禪以徳律以親而授
之以徳者選於衆而歸之者亦衆夫言徳者非世所謂
徳也以其等空妄超漸次出死生可以為天人師者耳
故祖祖孫孫稱佛嗣焉筠之望山曰新豐洞有佛刹曰
[009-14b]
普利禪院唐咸通中悟本大師始翦荆而居之悟本得
心印於藥山儼儼得於雲巖晟晟得於石頭遷遷得於
青原思思得於曹溪能是為六祖自釋迦如來二十九
世而至達摩傳中國五世而至曹溪又五世而至悟本
凡三十九世矣及悟本之即世也得法而去者道全居
中山道䖍居青林相繼來嗣之悟本又傳曹山寂寂傳
道延居鹿頭及道䖍卒鹿頭又續之鹿頭延卒其門人
惠敏襲之惠敏卒嗣和尚自浄業來繼之李氏之稱國
[009-15a]
主也覺海國尊師啓大道埸於金陵之報恩其嫡曰文坦
被黄紙詔書賜號大沙門來統之雲門真禪師之上足
曰清禀亦奉主命來後之禀卒而豫章彦聞因之及彦
聞而衰矣輙以院付其徒檀越不可乃䟽請九峯守詮紹
之九峯亦本境之名藍也移法席至是山五年復為廬
山棲賢所請而去詮傳曲江曉聰聰傳合淝自寳寳又
傳曲江鍳遷繩繩興之寳師得法於黄梅聰與遷皆雲
門之嗣孫自悟本主遷或絶或承凡十三代詮徙棲賢
[009-15b]
寳徙黄蘖自聰已上皆終焉悟本諱俍价越州諸暨人
姓俞氏年十二師事五洩二十一受具於嵩山睿律師
慕南宗之學南遊江湘得雲巖而事之終其身畢䘮而
後去遇武宗之詔遂民服隠於箕州及宣皇御宇乃復
僧儀南至髙安之所豐洞邑豪雷衡之山也見其泉石
幽竒乃曰此大乘所居之地言於雷氏雷氏施之初山
多虵虎師庵居一宿虵虎盡去至今山無虎焉留居十
八年名聲四傳來學者五百餘衆坐談立悟虚來實去
[009-16a]
者不可勝數聞京師天子賜咸通廣福寺額并一鍾焉
尋以咸通十年三月順世先期其日期至而去徒衆環
泣師瞑而復覺曰心無所依是真修行何有悲喜勿驚
吾也復令為齋七日乃具師食訖沐浴安坐歛容而化
葬於山之陽勑謚悟本大師塔曰惠覺之塔師能攻苦
率衆衣無綵卧無褥爐無炭室無燭故後世以簡約相
承焉集大乘經要一巻行於世中山全姓宣氏常州人
以其甞居雋水之中山故號中山和尚中和二年鎮南
[009-16b]
節度使鍾傳實召以來景福二年避㓂於分寜制置戴
尚書迎居龍安院明年坐亡於龍安歸葬寺之東青林
䖍姓陳氏杭州餘杭人初謁悟本悟本曰此子向後走
殺天下人廣初抵南鄭遇賊巢之亂駕幸梁洋時有中
貴人姓第五者見師瞻視良久曰此是法王非同龍象
也自漢東之青林亦鍾鎮南召之天祐元年滅度門人
録其語三百節為玄機示誨集鹿頭延姓劉氏福州長
樂人江南武義二年自鹿頭至凡三年而示寂全身
[009-17a]
瘞於寺南賜謚洪果大師塔曰惠光之塔敏姓李氏蜀
之華陽人從洪果來及其終而代焉保大六年遷化嗣
姓周氏同郡髙安人金陵召見深加信重乾徳二年順
寂塔於惠光之北坦姓呉氏建州建陽人李主以其國
命命之凡四年而終禀姓李氏泉州仙遊人李主召入
澄心堂集諸方語要凡十年又俾來繼坦焉彦聞以疾
而間其位故衰凡三年而卒詮金陵人自九峯來居五
年大壯其棟宇而新之既赴棲賢之請以首座聰囑檀
[009-17b]
那及其衆衆從之請於州州從之聰姓杜氏大中祥符
三年實應是命於山之東北手植松可萬株凡植一株
坐誦金剛經一巻常自稱栽松比丘今號其地為金剛
嶺云聰臨終而讓寳如聰之始聰之終也遺誡於其衆
無服衰絰哭泣弔慰一切絶之其寺之冄興也詮始緝
之聰又能經緯至寳而紀綱大備焉寳姓呉氏開堂十
六年未嘗出院門自江湖之南及嶺之南二十餘州聞
其名者嵗奉錢共數十萬以供其堂其為人信向如此
[009-18a]
亦種杉萬株皆手自培斸同郡有黄蘗山某院唐裴丞
相休之功徳院也歳入豐而主者侵牟之衆食不足思
有徳者為之長景祐泗年自太守而下列名請其行又
俾其自擇人而付之得遷焉居黄蘗未十日四方至者
僅百人盖其道可師者邪遷姓某氏亦能守寳之規而
不敢加焉某上書失職來是郡得其傳法之次叙而記
之景祐五年龍集戊寅正月日記
   惠州羅浮山延祥寺記
[009-18b]
名山大川方域之鎮必藉異人以光其圖牒逹才通識
稠衆之表必託有為以播其績用二羙胥副今為難羅
浮山者越之望也蓬萊一峯堯波所蕩附麗於此水經
之恠録也良常諸洞呉郊之秀岫穴相通真㖟之秘談
也曰浮屠西來蔓延中國塔廟嚴餙徧宅形勝兹山精
藍十餘而延祥之基最古梁朝有頭陁僧景㤗不知何
許人薙草屋之號焉朝遊南海暮宿羅浮大同中始建
寺額以其峯頂二石望之如樓布金所居適在南峯之
[009-19a]
下故以南樓命之唐開元二十六年西域僧乾末多羅
以鐡肖釋迦真像浮海而去番禺天寳二年中貴人何
行成以祠事将命遂迎其像置山歸以珎柑入貢因得
御署其門曰延祥之寺仍開明月戒檀於寺之右凡嶺
之南落髪壊衣者悉受具於此武宗朝例削其籍咸通
恢復而地歸中閣别掲南樓之名於山之西延祥冄造
苦晚故久不競然亦不敢父子私自相傳必擇什方名
徳尸之以俟來學初鐡像之來也扶土以具其四體及
[009-19b]
祥符初住持僧彦課乃購金雇工易之以鐡而像始完
彦課卒州以輿議請今長老雲逹紹隆禪席逹師桂州
陽朔人㓜聰悟師事同郡禠禪師既削髪即遊方至筠
州洞山寳禪師付以大乘之要既而曰生本無物何有
本鄉悟在於心豈須戲論遂優遊南行至於海上有黄
龍洞者山靈絶境人迹罕到可以逃聲名去思慮於是
結茅而居期於自得而已俄而學徒推戴以登師座既
尸其徒則專其憂括囊而來者居於我乎安持盂而求者
[009-20a]
食於我乎仰於是募信心以施其財召匠指以利其器
審髙卑靣平曠鑿户牗陶瓴甓取於堅完不務華麗日
廪嵗資悉得其度康定元年逹公自袖其狀至於曲江
俾予書之歸為福地之識明年予因經途詣山於其南
得張鸑之碑而知其名之始於其側見明月之壇而知
其制之古於其堂聞逹師之問答而知其言之當乃曰
道如是書之無愧詞康定二年六月日記
   循州新脩白雲山普安寺記
[009-20b]
大䧺氏之教也國無中邉俗無同異人無耆㓜士無愚
智聞其名氏率用信向非役而隨非威而濟苟有喝導
亡不響答萬家之都十室之鄙必立塔廟以寄瞻仰誰
其尸之選在賢者稽其類㧞其萃推之於衆無虚授焉
龍川郡者漢之名部越之沃野地近魚鹽之饒士多江
海之樂故其資奉易足而慫慂易勸且浮圖之道也俾
人出貪網斷愛縳守淨黙慎熏染廣方便重懴悔俗所
以聞聲而樂從者以捨惡徑而趣善途也古有蘭若曰
[009-21a]
普安居子城之西隅州人之所崇植也天禧中遇鬰攸之
災煨燼無餘惟老釋曰智珣相土於閑曠之野得白雲
山焉掘地數尺有古石像七十餘軀亦精廬之故墓也
始鳩工而珣即世州将籲衆以今住持僧徳廣承其基
焉䲭其屋以藏像猊其座以存法列鬲而烹以示均撃
鐘而食以来衆皆古之制也尺椽片瓦力所收焉茂材修
幹手所植焉嗚呼今夫士庻百族以天性之篤血食之
重鮮克數世恢隆丕烈者亡他術焉暱於親耳浮圖氏
[009-21b]
則不然邑擇於邑鄉擇於鄉超登其良以紹耿光緜世
而益昌者此其所長也廣師本郡人張姓受業於聖夀
寺受具於南海之祖壇出繼珣師於白雲山擇其良也
嵗在閹茂抨圗踰嶺謁誌攬其實而書之云爾慶歴六
年七月八日記
   袁州仰山齊長老夀塔銘
天下地有形勝境有清曠必建佛刹以為民福盖自漢
明已來像教東被日崇月衍棟宇遂繁及乎心印宻傳
[009-22a]
宗風寖盛通人間出學者雲趨所以名山奥壤必安清
衆又常推擇人譽以崇善繼凡寺之興衰衆之多寡繫
乎師徳之厚薄耳袁州仰山者通智大師之法席也通
智諱慧寂曹溪之裔孫溈山之嫡嗣陸丞相云仰山龍
縱於江西是也躡履來遊者不下千人於是號為小釋
迦學徒之盛諸方莫此迨今長老智齊十五世矣齊師
安州人俗姓某氏徧遊名岳得法於棲賢諟禪師於是
息心居廬阜三十七嵗慶歴中仰山虛坐轉運使齊公
[009-22b]
廓詢於緇素以師應選三空四病示人以要啐喙之機
間不容息或縱或奪至者忘歸住山凡二十年悟而去
者亦多矣乃於集雲峰下自為壽藏而種松千株且示
世間之法無所染著皆如幻住死生之理無所厭苦皆
如夢覺何必語言然後為學惠陽僧智清以其書及其
直來且言師之行也如此因其歸以銘寄之
 聖凡一性 死生一息 悟者一言 頓超凡域
 湛然常存 無喪無得 千株松下 來者之式
[009-23a]
   潭州太平興國寺新建戒壇記
儒之所先曰行釋之所守曰戒行不修則五常無以立
戒不持則萬法無所依故曰行與戒皆所以制惡趨善
防非止過之本也西方之教尤為精嚴佛住世時祗樹
園中既有立壇結界之制摩騰東至儀軌尚簡出俗之
初三歸而已魏正元中始有律師上言戒法宋元嘉已
後揚都乃盛甘露之名方等之義隨處建立流布漸廣
嶽瀆要會南實長沙衡湘之旁緇流剃染白四羯磨咸
[009-23b]
𨽻於兹不得不壯其度也舊有戒壇在明行寺律衆所
居甍宇櫛比故於肘量㣲為隘焉城中寳刹曰太平興
國者占上勝福徳之地有山居閑寂之趨興化長老紹
銑叢林之選四方響信所猖響臻安撫王公俾其新之
由是商𣙜律儀講求教㫖宇量既廣壇塔皆成得五印
經始之規有四天擁衞之相俾夫受圓具者登降之際
知此戒體衆善所生七證嚴肅三業清淨於戲惟善知
識常利世間而作種種饒益不輕末學而示以威儀不
[009-24a]
住無為而長於誘諭非名譽利養之徒所能及也既而
俾蜀僧齊善齎書丐詞嘉其勤修行願増長成就一切
佛事無有休息可記也矣故書其年月焉
 
 
 
 
 
[009-24b]
 
 
 
 
 
 
 
 武溪集巻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