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武溪集 > 武溪集 卷七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武溪集巻七       宋 余靖 撰
  寺記
   筠州新砌街記
予至筠州之明年道者僧體謙䄂謁及門既坐遂言本
永嘉人寓筠二年去居廬山筠之崇善者曰吳太元命
之復來募衆得錢一千萬召工鑿山陶土得石與磚若
干千萬砌成大道北斷於江其南西繚於闤闠凡若干
[007-1b]
萬尺横渠暗竇為橋以通之凡若干所喜捨之士以道
計者自五百尺至百尺凡若干人以錢計者自三十萬
至一萬凡若干人一萬而下不可勝計所得錢不以簮
毫自私皆寄某氏之帑朱出墨入悉某氏主之麻衣草
屩以董衆役暮宿甄舍饑食於施者家凡若干年而工
畢乞書其事而誌之吁今夫地征物賦官司列榜笞謹
期㑹上監下督民猶有靳固而逋負者至以西方之教
一呼於衆則發畜積割珍愛欣然無所惜其故何哉盖
[007-2a]
儒以禮法御當世使人遷善而去惡佛以因果誨未來
使人脩福而避禍然世有積善而遇禍積惡而䝉福者
雖有仁智無如之何釋之徒則曰彼前世之所為今獲
其報耳今世之脩報在來世又言沒有天堂地獄苦樂
之趣次序纎悉故無刑而威無爵而勸歸之者如川之
流壅之不停去之不竭其為教大抵若是其有竊佛之
權愚弄於衆財未入手先營其私衣華暖居宏麗噉甘
脆極力肆意無畏憚者十六七焉彼上人者獨弊衣糲
[007-2b]
食苦其行而外其利又能得開信同心成此利益使夫
趨官曹遊旅肆者出滓泥入清凈之境真奉佛事勵戒
行而好方便者也誌之無愧詞
   韶州翁源縣凈源山躭石院記
古之學佛者内樂空寂以照自性外作饒益以濟群動
故行脩於已而功施於物雖巖居穴處草衣木食委去
浮累超然獨徃而萬家之城十室之聚率有信嚮仰為
開導由是攀蘿躡靄棧險梁深異人所居必立精舍躭
[007-3a]
石院者翁川之列刹也山川葱鬰杳絶紛囂泉石幽竒
足以躭翫唐大中三年有僧法光爰此剪茅衆為築室
去華摭實遂以躭石為名劉氏𤓰剖亂離斯瘼鍾唄之
聲幾乎息矣開寳初因其故號遷於上潭香火僅在風
幡無託不有廢也其何以興天聖中今住持慧周同檀
越巢廸等相與謀曰佛之示權也大矣人之起信也久
矣察榮悴者知其果視禍福者存乎應崇善者有精進以
篤其脩畏罪者有懴悔以寡其過多藏者有布施以破
[007-3b]
其惑念往者有追奉以廣其孝是知民之閭井不可一
日而違塔廟也既而同焉者募異焉者勸富焉者資巧
焉者力其相土也則疊岫賔挹澄溪帯附其度材也則
百堵雲搆四阿翬飛其設像也則金璧睟容天龍善衞
其據境也則珍木彌望佳氣襲人真崇福之秘宇絶塵
之幽致也苟非智者創謀善人恊規孰能與於此哉巨
石如屏泉淙於下可以爽精靈可以滌塵慮命名之始
其在兹乎就崖礱琢傳之不朽皇祐元年八月日記
[007-4a]
   廬山承天歸宗禪寺重脩寺記
佛氏之權大矣三乘十二分之教雖所説不同同歸於
化人為善人天龍鬼無不歸仰故一一城邑一一聚落
一一川原一一巖岫未嘗無刹也俗無華裔土無沃塉
十室之居萬里之逺鍾梵之聲相聞世人不厭其多夫
惟羣動外誘則其智昏一念内息則其心寂習浮圖者
定慧發光以戒為本故居城廓之憒吏不若山林之閑
曠也天下溪山之秀江國為最塔廟之嚴廬阜為勝近
[007-4b]
不接於塵坌逺弗託於巖嶮曉叅夕問無非佛事歸宗
田焉本晉右將軍王逸少之宅也壇宇雖改墨池猶存
天竺耶舍尊者振錫來居遂作布金之所江左六代至
於隋唐揔以律儀莫窮譜系正元中江州刺史李渤與
智常禪師為雲霞之交兼師友之契爰開法席革以禪
規常禪師馬祖之嗣風韻殊特初有日者言師相有異
表師聞之曰吾學佛者異欲何求遂以沙眯其目輙有
流星之應時人因其瞼赤呼為赤眼道人四方來學不
[007-5a]
下千衆自是燈燈相繼於今二十三世矣皇朝景徳三
年以誕聖節名承天賜為寺額仍冠歸宗之號叢林之
盛少能比擬棟幹之隆幾及千間皇祐初譆出之災鬰
為煨燼長老慧南既痛已身逄此壊相又思成性莊嚴
當由我興於是精勤再造同於經始未終厥志奄先歸
寂妙圓禪師自寳昔嘗衆請在十八世矣諸方道目推
為禪伯苐以雲居久隳綱領徙猊座而振之及是緇黄
共議還師故處人之求舊羣情胥恱智者獻謀匠者獻
[007-5b]
藝富者獻財壯者獻力土毛所入日用所資衆竭其誠
簮毫無隠逺者伐山近者陶土而紺宇巍然巧思鋪金
寓形設色而寳像儼然惜其能事未終倐亦避去道宜
紹之亦才數稔今長老慧通嗣揔清衆極力興脩凡陂
而未平基而未構噐之未具像之未完月綴嵗葺工無
暫捨期於大備又加飾焉素不至樸嚴不及麗香火所
䖍賔主所止經行作務羣居獨息各為區域莫非僧儀
愚嘗謂臣庻之家雖五世相韓七貂仕漢子孫能保故
[007-6a]
居者鮮矣至於禪宗佛宇或時遷代易而鐘唄巾盖不
絶者何哉選於衆擇其能而授之乃克起弊補廢而永
厥世也必因夫大患難大災害然後見哲匠之才謀菩
提之願力古今已然之勢也故十三年之間繼擇開士
而見寺制周焉監寺僧松思寳師之門人也遣价馳書
數千里匃詞為記不獲讓而志之嘉祐八年十月日記
   廣州南海縣羅漢院記
孔子曰可與適道未可與權則知道者聖人之中正也
[007-6b]
守常而不可變權者聖人之輕重也應變而隣於譎權
之時用大矣哉佛氏生於西域與諸華土壤斷絶殆將
萬里其滅度後且千嵗摩騰竺法蘭始持其書踰葱嶺
東土當時未之識也廼繹漢明秘夣以肖其像復築鴻
臚外館以居其徒紬其梵音以通華言諷誦講説日漸
月漬自是迄今又且千嵗天下之俗雲蒸波委秀眉之
老毁齒之童服役其事惟恐在後百户之邑十家之鄊
鐃皷梵唄未嘗可闕其故何哉盖佛以大權寵萬化歸
[007-7a]
於至理而已其為教也禁殺伐斷淫妄崇布施重懴悔
性命之説付之通博之士因果之論精入鬼神之域使
賢者務脩愚者生怖同歸於善也且夫蠉飛蠕動含生
之倫莫不畏苦而趨樂圓手方足最靈之品莫不跂髙
而好勝而况血氣充於内嗜欲誘於外不足而後爭有
餘而後肆欺誣巧偽皆欲勿為而不能已也非權曷以
誘之哉嗚呼人羊相噉生死循環一念作惡流入胎卵
有知之所同懼也髙貲厚産逐利不休暫持所愛則獲
[007-7b]
福報常情之所樂為也欺天㒺上造惡者衆攝心自悔
罪即消滅衆人之所願聞也死喪之哀五情潰亂聞有
遺教俾其熏脩能餉亡者往生善處則雖捐軀破産無
所靳吝孝子之不忘其親也廼知浮屠塔廟相望於野
不為過矣南海諸越之冠邑也畨禺大府節制五嶺秦
漢以來號為都㑹邑即郡治俗雜五方史牒誌之此無
預焉邑之南有里曰豐衍村曰平洲山曰莠羅院曰羅
漢自劉氏歸命里落荒榛院之餘基鬰為茂草然而名
[007-8a]
在郡圖未削也至天禧中聖化翔洽踰五十載國無横
賦民有常業生聚既衆倉廩既實亡者必有悼也而不
知其所之存者必有脩也而不知其所嚮耋艾同議香
火為歸爾時檀越麥延紹等五十餘人列名請今住持
僧法宗建刹奠居以奉西方之教繇是相山林視原隰
基爽塏宅閑曠令元龜而恊謀仰定星而考室罄已所
有惟力是視募衆所得一簮不私餙土以寄䖍故斵礱
縹碧以極尊崇之數倚席以待衆故節梲輪奐以開討
[007-8b]
論之地一飯之約擊鐘而示嚴四方之來折床而忽拒
茂松嘉樹莫非手植締構繕完其亦勤矣却視城闕塵
囂不來前瞻海潮法音如在真物外之幽絶也人地相
髙衆所推擇遂選為縣僧首凡僧之董領教門者國曰
統曰録郡曰正縣曰首苟非才出輩類孰能得之法宗
師本郡人姓陳氏㓜以經業自進長以戒行自守遂能
闡揚佛事化其聚落咸使信嚮稱為一邑之首噫彼上
人者僻居海嶼不求聞達至於志有所立行有可取人
[007-9a]
則戴之以為領䄂自脩者可以勸人其信矣乎康定辛
已嵗予以縞冠南來得其狀而書之既誌佛之權且警
夫怠者云耳
   韶州樂昌縣寳林禪院記
上士冥心而履道其次崇善以濟物道充於内而迹彰
於外物應於邇而名聞於逺所以諮事而察其言尋聲
而索其實一家之譽必用之於鄉一鄉之秀必升之於
國盖善惡起諸已毁譽成諸衆擇賢採異用此術也今
[007-9b]
夫推自稠人之中陞於髙座之上巍然當室之白以師
道自處使同袍濟濟北面就列拜起趨揖如事君父若
非深識懸觧領悟性相舂容一音發矇去惑者衆多之
心豈易伏哉越人右鬼而劉氏尤佞於佛故曲江名山
秀水膏田沃野率歸於浮屠氏郡之屬邑曰樂昌去縣
郛四十里有院曰寳林地靈境勝一邑之冠逺郊近落率
來瞻仰故嘗登延開士主其熏脩於戲棲山林以遂其
髙遁江海以安其閑幽人竒士所以擊節而爭往也又
[007-10a]
况有棟宇以資其偃息有菑畬以奉其饘粥果能擇得
聞人以付之俾其發揚佛事開導氓俗奉行諸善共避
衆惡此乃因髙閒之適成兼濟之利者也今長老圓祐
師福州懐徳人姓陳氏學頓放於黄梅山顯宗禪師服
勤二十年晝問夕叅遂探幽揵乃曰未脱自縳安能度
人即謀南歸以卜終焉之計惟兹寳林之衆屡易師長
而莫能興葺以延四方於是計使鄒公覃逺聽博採得
師於䖍之慈雲遂迎以來俾尸其衆時景祐三年也先
[007-10b]
是院制度狹小不克稱於其名殿陛庳下堂奥淺仄居
才數畝面臨廻照影過亭午則暑氣鬰勃坐者揮汗至
於末光師以日廩之餘悉付營造易其堂殿負隂向陽
増築厥基殆逾百堵伐山陶土剞劂圩墁之工百役自具
不假外狥居者執畚而同力來者掛錫而如歸夏開南
榮冬塞墐户無復往時之陋也乃知擇得其人為利自
博但無意侵漁能守厥舊已足佳矣矧能指無脩之要
以悟自性精有為之勤以勵後學此而不記將孰記哉
[007-11a]
康定二年九月日記
   韶州淨源山定慧禪院思長老自造壽塔銘
夫鴻鵠翔於青雲之上魚龍潛於深泉之下安其性也
人之處林野樂閑曠棲神養和保終性命得其適也古
之達士者皆自為秘噐壽室以卜返其之宅周官有冡
人墓大夫掌其禁令與其位數然世人尚以死為諱獨
䝉莊氏昌言矯俗云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盡用
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不若死者無君於上無臣於
[007-11b]
下雖南面王之樂不能過也莊生之言盖猶佛氏所云
厭生死苦樂涅槃樂者歟佛之去世天下之國分其齒
骨爪髮舍利而藏之為塔於其上奉之如其存後之學
佛而終者皆塔而不墳從象教也今淨源長老名邵思
姓李氏曲江都渚人於曹溪南華寺出家受具既而歎
曰身居曹溪漫不知其門域當自愧其名遂起遊方之
念天台南岳無不之也最後見洞山聰和尚得悟入之
要以歸焉州以近郭名藍宜擇知宗乘者統領其衆遂
[007-12a]
召師居之晝登師座夕啓虚室以延學徒各以其儀寺
之西數百歩有崗蜿蜒盤屈左右峯巒擁抱其前平敞
可愛乃即崗之南麓為竁穴陶甓以田系其傍上而側
設𡑞道以入又於其上屋之為塔之形曰吾將歸骨於
此前搆草堂數楹署曰寳福之庵日自䇿杖往來其間
又熂其西北原樹以松柏仍得土之可墾者數十畝墾
之取其苗子為香火之用屢登吾門乞詞將伐石而鑱
之以自誌云嘗與朋友私議今夫㗖聲利爭尋常者桑
[007-12b]
榆末光彯撇其氣然尚身戀珪組手握牙籌計生興利
不知止息苟能觧擿外累以死為歸而休其心者亦足
嘉矣孟堅書臝葬有為為之也自漢以來文士或自誌
以掩幽室今思師不攻外典且畏予之去而固求先銘
其側某亡叔葬其西原故嘗登是崗乃為銘曰
 生滅無本 是為佛性 心境皆遣 同歸於靜
 不諱其死 是逹真理 性同虚空 體魄歸此
   韶州開元寺新建浴室記
[007-13a]
釋氏之為道也兼濟於人不待乎逹獨善之樂不專於
窮以悲智為脩者也悲之為言仁之端也能與衆多作
大饒益去大患難獲大安穏視物之累如身之憂建功
而不祈賞益善而不祈報此悲者之為也智之為言介
之徒也守靜黙捨欣厭居市朝而非顯宅山林而非晦
身同夣幻性等空虚離五藴超三有此智者之為也韶
於嶺外為望州盧祖印心之域故寺最衆僧最多然郛
郭之居初無衆浴開元寺者精藍之甲也比蒭延吉以頭
[007-13b]
陁苦行勸募依信量力出貨聿圖勝果乃於寺東南之
外壝相善地市材購梓人售陶工積勤營構用成温
室八桂僧道䕫勾稽其簿矢謨於康定落成於慶歴之
某年五日為期一具湯沐熏脩者得以涓潔塵垢者得
以滌蕩至者欣欣真兼濟之事也先是州跨二江通以
浮梁夏潦暴怒嵗苦漂泆人用艱渉户煩科督吉師居
河之湄極力紏率伐材以横大航冶鐡以絡連鏁新而
維之衆獲其便方輈並轡如履康莊積霖漲波不能衝
[007-14a]
齧非悲智所樂何以及此月華琳禪師叢林之宗工也
以書來抵廬陵謁詞為誌吉師曹溪人姓侯氏十六受
具徧遊名山禪學通悟琳師稱之今受衆請為住持主
云慶歴六年六月日記
   韶州重建東平山正覺寺記
詩人之詠曰鳶飛戻天魚躍于淵盖言上下至也翔極
于髙?極于深則性之適矣山林之士豈不樂夫曠逺
哉湘之南峽之北山莽連屬而韶居其交東平為其望
[007-14b]
山富乎髙深者也剪荆構宇靡詳厥初舊傳韋宙大夫
碑云劉總尚書出家於此賜號大覺較其年名地域乃
與本傳不同㑹昌之世例䝉擯毁咸通中知宗大師慧
寂再肅僧儀恢復兹地四方來學緇褐千人寂師前住
仰山時號小釋迦者是也門人道圓扣閽奏牘以東平
勝地知宗名流興復靈境願頒𠡠額乾符二年錫名𢎞
祖禪院改賜澄虚太師并紫方袍以寵之及其委蛻謚
曰智通塔曰妙光劉主因之嘗割曲江之豐樂乳源龍
[007-15a]
歸三鄊民租以贍堂衆國家題期五緯敷佑四海出日
入月罔不率服野無屯師里無暴征吏良政清人用休
息故攝心奉佛者沛然有餘力矣然而作大饒益興大
功利建造崇立顯揚佛事苟非戒行涓潔衆所欽矚者
其成之固亦難矣開寳中刺史潘公懐裕嘗擇名徳而
績用弗成至道中火禁弗嚴鬰攸為患尺椽寸瓦煨燼
無餘本寺徒弟徙厥基而新之咸平元年𠡠賜正覺寺
額然綱領不振膏膄之土侵牟者大半矣天聖初州命
[007-15b]
禮僧紹登恢隆祖席緝復未完而順寂焉提㸃刑獄林
公升酷好禪學遂請今禪師得彬開堂續燈景祐五年
也彬師化州石龍人兒童戲玩即好經梵之聲少年遊
方徧叅尊宿得法要於廬山羅漢院祖印大師侍執巾
瓶十有八載屢齎山儀中闈進貢朝士稱其機㨗既受
衆請居山也到山食訖即召田客具畚挿尋知宗故基
斷茆結庵以聞於州符報從之明年盡復嚚人侵地籍
所餘以募梓人瓬人伐材埏埴不煩而備噫佛氏之制
[007-16a]
閎矣像有䲭屋堂有猊座人不以為忲畫楹而居擊鐘
而食人不以為侈天為兠率山為補陁人不以為誕施
者惟恐不得豐其用匠者惟恐不能肆其巧金仙之權
何其盛哉先是山去民居三十里指四峯以為境東名
靈隠南曰大䧺西號月輪北為獅子且知宗嘗聚學徒
千餘故其制度得以閎肆窮毫溢楮所不能既若乃禪
機祖學緇素所推名木竒樹方俗所異非關興構闕而
不録第誌嵗月而已皇祐元年四月日記
[007-16b]
   廬山歸宗禪院妙圓大師塔銘
禪師諱自寳廬州合肥人姓吳氏生有竒相㓜不同俗
弱齡出家壽州普寜禪院智柔大師授以經律初具戒
臘已抱出羣之見躡履遊方遍叅知識蘄州五祖山戒
禪師駙馬都尉李公遵朂素所友善叢林匠石禪流所
宗見師之來則曰大乘器也許其入室置水投針理存
黙識得彼心要聲問翕然尋至筠州洞山自唐而來謂
之洞上長老曉聰有名江左韙師通悟堪囑後事乃白
[007-17a]
於州願以法席傳之四方禪學聞風逺至户外待次毎
至宵分擅施委積庫司常餘百萬黄檗山者唐相裴休
所施莊田舊贍五百餘衆近嵗僧纔數十而饘粥弗充
移師揔之清衆日増而資用豐足其為人信向如此江
南號為江山佳麗甲於天下其巖岫峻㧞磅礴千里者
廬阜為最梵刹相照其間名古佛道場者山之陽則曰
歸宗據雲水之都要山之西則有雲居覧泉石之幽邃
皆學佛者之所輻凑統領苟非其人則去者半矣今麗
[007-17b]
正直院祖君無擇河東部憲程君師孟並著好賢樂善
之名繼守南康軍祖召師臨歸宗程徙師主雲居咸率
羣官列名而邀之所至選擇名僧自隨為其羽翼故學
徒加衆厨廩加豐提唱宗乘言出意表啐喙之機不渉
名相或縱或奪遂至無言嗣其法而居師席處名山者
不可勝數其服人心如此厥後以舟楫往來衣冠之士
至星子者咸欲見之故再蒞歸宗從衆願也其在峒山
時嘗自甓壽藏為終焉之計矣後二十嵗凡四徙禪席
[007-18a]
而終於歸宗乃知有才徳者無意於隠顯而人自歸之
名自從之觀師之出處真無求於人古之有道者也初
以駙馬李公薦其名而賜紫方袍皇祐中特恩賜號妙
圓大師至和元年十月二十八日示疾十一月一日齋
畢辭衆端坐示寂十八日全身入塔俗壽七十七僧臘
五十一既没六年門人松思以狀來乞銘乃銘曰
 彼上人者 叢林獨歩 激揚宗㫖 慈心廣度
 言發其機 俾之自悟 人得其要 直趨覺路
[007-18b]
 横杖而來 捨筏而去 吁嗟妙圓 人天仰慕
   廣州烏龍山覺性禪院草堂記
伽藍之制寢室曰方丈十方皆然也番禺之東去郡郛
十里而近有山曰烏龍院曰覺性長老僧曰法持剪髮
為頭陁題其寢曰草堂視其迹似好異者察其所為則
禪心而戒行衲中之雋也不遊聚落將十稔矣語必誠
願人多信向不祈甘美而鼎餁常豐不尚華侈而丹素
無廢夫道充諸已伏之必衆行敦於内而聞之必逺曰
[007-19a]
緇曰素未有不始於脩者也或者謂無脩無證乃欲屏
去因果混同善惡則與夫愚暗貪恚者何以異哉殊不
知無散亂心是無思也無染著心是無為也故雖智空
境寂而不捨方便嚴餙佛刹納人於善兹所以為衆所
歸也迹之同異可畧矣嘉祐八年正月丙寅行春至此
既歸而筆之
 
 
[007-19b]
 
 
 
 
 
 
 
 武溪集巻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