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武溪集 > 武溪集 卷四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武溪集巻四       宋 余靖 撰
  論
   堯舜非諡論
跡驟五帝徳規百王者有堯舜焉言常道尼父首之於
書大一統馬遷列之為紀釋者云堯舜諡也翼善傳聖
曰堯仁聖盛明曰舜後之學者罔不宗焉愚嘗考世系
之端辨質文之變頗疑是說請試明之粤自邃古聖人
[004-1b]
迭興真淳乍散制度未備尊廬赫胥以前未有氏姓皆
以教民之事而名之鑚燧改火則曰燧人穴處巢居則
曰有巢是也迨及三皇頗推五勝乗火徳者曰炎帝應
土運者曰黄帝少昊金天亦襲其故迭觀興廢漸有兵
戰自顓頊以來天下之號則因其名顓頊與嚳則其名
也帝摯帝堯帝舜亦其名也以國言之則顓頊稱髙陽
氏帝嚳稱髙辛氏帝堯稱陶唐氏帝舜稱有虞氏皆以
所興之地為國號也帝摯非改姓易代之主故不稱氏
[004-2a]
以名言之則顓頊嚳摯堯舜皆名也頊正也嚳極也摯
大也堯髙也舜華也古雖敦朴知以美字為稱固不疑
矣夫諡法者著於周公盖三代之際世有僻王嗜音酣
酒者有之荒禽冒色者有之飾非愎諫者有之剖忠害
賢者有之欲使聞羙號而知勸見惡諡而思懼垂易名
之典為觀行之則此周公之制也豈以周制而逆觀堯
舜之世耶且堯之典曰有鰥在下曰虞舜當羣臣舉善
之初釐降試難之善未顯賓門納麓之功未著安有對
[004-2b]
萬乗而不稱其名在側陋而先定其諡哉斯固知其不
然也明矣釋者又云受禪成功曰禹豈舜受堯禪而不
能成功乎夏商之王以名為號者多矣仲康太甲之類
是也禹之保邦莫非堯舜之制而加以繁文縟禮烏有
捨誡勸而就質略哉若以夏道尚質則禹非夏耶愚謂
周公之著諡法也特取堯舜禹湯之名以為訓解将後
之下武守文者慕其名而襲其行也周人以諱事神諱
其名而稱其諡者周道也諡興於周為得彌文之實
[004-3a]
   漢武不冝稱宗論
創帝基革天命濟率土於塗炭者祖之盛恢聲敎同文
軌納蒸民於富壽者宗之最存則詠其徳没則觀其諡
所以叙昭穆於百世之下配禘郊於羣廟之上親雖盡
而不毁者祖宗之隆也昔武皇之撫運紹炎漢之重熙
拓蠻夷之境則衛青去病之勲立而民疲於干戈矣惑
神仙之談則少翁欒大之寵崇而吏煩於祠祀矣恱韓
嫣之佞而處以副車則君臣之位失矣信江充之譛而
[004-3b]
誅及戾園則父子之恩絶矣舉其大槩何昬如之至于
即世之日羣臣加諡曽不為靈若厲而反壮其武廟為
世宗虧周公之法敗三王之制當時洪儒碩生如夏侯
勝黄次公議其樂章遽抵詔獄不亦甚乎且祖有功宗
有徳若夏之少康商之太戊武丁皆廢而復興不失舊
物然後始謂之宗也周人自文武而下雖徳如成康刑
措不用宣王中興姬道再盛廟在迭毁亦無異號暨乎
漢室髙帝以英武特起紲嬰刃籍戴之曰祖斯固冝矣
[004-4a]
孝文崇仁義省刑罰弭兵革服節儉而囹圄空虚㝢内
太平廟稱太宗斯又冝矣孝武雖廓地斥境而亡徳及
民不加惡諡固亦幸矣尊之為宗無乃失其正乎或曰
孝武雄才逺略髙出百王西開夜郎之境東建朝鮮之
郡匈奴徙庭甌越請吏脩典禮嚮儒學登封告成而漢
之制度於是乎備若如所論不亦過乎曰邦土雖闢兵
已黷矣逺夷雖服民已耗矣樂府雖盛雅亦亂矣泰山
雖封制亦侈矣文景之俗由是而憊可勝道哉末年下
[004-4b]
哀痛之詔進筦𣙜之術有富民之心而不能得其道也
世謂漢家雜以霸道愚於武帝觀之曽霸者之不及代
廟弗毁後嗣何以觀乎西漢稱宗者四而東漢無復區
别至于安桓亦有廟號其失自武帝始故著論云
   秦論上
前世髙論咸以河山之險秦得百二遂并天下者地勢
便利使之然也所以奉春進計田肯建言著之史牘千
古稱善愚謂秦人之興有由然矣自伯翳至於秦仲率
[004-5a]
以立功克守其業而僻在岐雍諸侯以夷狄畜之穆公
之世得人而昌廣地開國悉由任賢之勲矣百里奚亡
虞之臣也而授以國政孟明奔軍之将也而委以師律
引咎自責卒復河西之地由余在戎公以為憂當其來
聘也降千乗之尊接以殊禮坐則曲席食則傳器及其
來歸以客卿待之故能益國十二闢地千里遂霸西戎
而抗衡中國矣暨乎即世之日三良殉葬國人哀之賦
以黄鳥秦人不復東征數世不競者奪其善人故也及
[004-5b]
孝公嗣守宗祊七雄並立當是時齊威楚宣魏惠燕悼
悉已稱王韓哀趙成亦復强大諸侯力政而周室卑矣
孝公増脩穆公之徳寤寐賢者列爵而尊之分土而與
之衛鞅以孽公子求見遂用其謀開阡陌急耕戰法行
民便亦以稱霸後世遵用先軌范雎蔡澤離蔬釋蹻而
取卿相任賢之術速於置郵卒能滅二周呑六國而并
天下者用此術也且蘇秦反復之臣燕王一聴其言合
從山東秦人不敢窺函谷者十五年以此思之一賢之
[004-6a]
功堅於山河逺矣在用與不用耳湯以亳武王以鎬而
王天下其政何如哉百二之説於是為負
   秦論下
世言秦所以亡者趙髙讒邪胡亥蔽愚毒痡齊民四海
瓦解而宗社墟矣愚嘗以為亡秦而賊天下者李斯也
秦人據形便之國氣凌山東穆公任由余孝公用商鞅
而覇業基矣蠶食虎視累世横騖有起剪括驁握其兵
穰魏睢澤執其政斥地滅敵日加其强李斯始以儒學
[004-6b]
西㳺於秦乃進一六合兼諸侯之説秦人除逐客之令以
從其計破縱擅横卒并天下以斯為相且斯以布衣徒
歩㳺說數年而取宰相不為不遇也海内既一屬心於
斯六國厭戰争之苦兵待我乎偃秦人困廬井之廢土
待我乎闢父子薄櫌鋤之異民待我乎教斯學帝王之
術居輔弼之地脫或戴其君於成康之列躋其民於仁
夀之域如反掌耳而乃背戾古始㧞本塞源燔棄詩書
愚弄黔首絶尺寸之封以孤其勢侈封禪之制以驕其
[004-7a]
心築宫彌山川勒銘徧海内戮誹謗禁偶語刑繁令淫
國紀隳矣紀綱既隳四國不危者未之有也世子者所
以接統而著代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古之制也故曰太
子天下之本本根一揺天下必蕩安有著名儲貳而握兵
邊徼廢弦誦之大業習皷旂之末節衣裳顛倒莫甚於
兹黙而不言焉用彼相及沙邱之變趙髙以䙝近之資
啓亡國之言丞相當於此時正人臣無将之誅以視天
下召扶蘇而立之從先帝之約扶蘇仁明備嘗險阻輔
[004-7b]
以治道可致太平若剗去嚴刑罷遣謫戍民無怨讟則
秦之社稷未可量也斯惑趙髙之詞越録而㧞胡亥小
人在位兵徭並起使四海之人血膏邊城骨填驪山比
屋嗸嗸半為盗賊尚乃建言督責以固恩寵豈不愚哉
賊屠三川卒被髙譛黄犬之歎得無晚乎使胡亥得位
趙髙得權皆斯之由也倒持太阿授人以柄斯之謂乎
故曰亡秦而賊天下者斯之罪也卒被五刑非不幸矣
   漢論上
[004-8a]
史氏以孝成委政外家禄去王室哀平二帝享年不永
賊莽乗之盗竊神器漢祚中絶者孝成始之也竊謂漢
家之禍不始於孝成盖孝恵源之陳平者决而泄之使
其横流不已瀰漫于景武宣元之際孝成復敗其隄防
而極於昬墊也昔者髙皇帝逐秦鹿而得之英雄樂推
遂正宸極后族吕氏侯者三人奉朝請食租賦而巳賞
刑大議未嘗及之孝惠即祚植性仁弱吕后殺三趙王
號令自出惠帝不能以新造之漢正亡窮之法定君臣
[004-8b]
之分専生殺之柄而乃感人彘之酷意不久生自促夀
命以成髙后之勢不曰孝惠源之乎髙祖之約非劉氏
不王非功臣不侯彼陳平者用辟疆率爾之辯尊王諸
吕分将南北軍中宫稱制以臨天下當是之時向無周
勃朱虚之謀齊楚諸侯之兵使禄産體不近下一有羿浞
之材則漢之社稷㡬為他姓所得矣不曰决而泄之使
其横流不已乎厥後魏其侯以竇后兄子武安侯以王
后異父同母之弟並託肺腑繼為丞相孝武最稱英明
[004-9a]
而田蚡為相權移主上上曰君除吏盡未吾亦欲除吏
此盖近中宫之勢而用之内積憤懣而宣於言也衛青
霍去病雖以軍功取大位然亦因椒房之重孝昭之時
上官桀父子霍媪之謀㡬傾漢室皆帷廧之親也許史
丁傅之家印纍纍綬若若分茅土握符節秉鈞軸乗朱
輪華轂而朝者不可勝數不曰瀰漫於景武宣元之際
乎漢之鼎所以不移者頼忠賢之士間而持之耳及孝
成之在位也趙氏姊弟専寵賊害皇子王氏五将世權
[004-9b]
外擅國命故莽因元后之勢席諸父之基肆其姦險以
取名器復縁哀平短祚國統三絶張禹師丹之軰諂諛
邪佞故取宗室幼稚未能持國者授之以令天下使漢
祚中缺者職此之由也不曰敗其隄防而極於昬墊乎
西漢之禍於是乎在
   漢論下
前史稱光武中興再造漢室戮新都驅赤眉應四七之
生賞謀臣酬戰功得萬世之利以為胙土錫壤不侈其
[004-10a]
封域帶河礪山克保其胄嗣因謂髙祖創漢基剗秦制
封宗子王異姓或連城數十或裂地千里兵足以張其
威權賦足以充其嗜欲故韓彭英盧身䧟葅醢後世史
學㒺不推論咸曰髙帝之封也地廣力强所以速叛光
武之封也國小勢弱所以易寧於是謂髙帝之策為非
而光武之謀為得愚雖不敏嘗謂不然何則賞元勲誅
大憝者法也順世機息民患者時也聖人立法先乎順
時堯授舜舜授禹湯放桀武王伐紂時也秦并六國蠶
[004-10b]
食天下尺土寸戈不在他姓一夫奮臂四方瓦解豈封
建之罪乎髙祖以巴蜀僻左返攻三秦東戰滎陽與項
為敵當此之時叛王驕将争逐秦鹿者衆矣陔下之役
子房請捐山東之地以與功臣楚乃可滅夫言捐之者
非漢之有也且陳餘於項氏無纎芥之勞環封三縣尚
怨項籍况韓彭者名雖君臣勢等隣敵不設重餌其誰
肯來豈能以區區侯爵制其去就哉安可比吴鄧軰强
邑數四而已耶及世祖之興也出自宗室翦除凶醜以
[004-11a]
順制逆以仁抑亂因思漢之民成復漢之業先帝馭臣
之與奪得以増損前世建侯之利病得以沿革於是限
其土守削其兵衛足以奉其身而酬其勲杜震主之權
大使指之臂終能全其首領不陷刑戮者斯亦可制之
時矣使髙光易地而居勢不可奪禮曰時為大順次之
其此之謂乎必若美世祖之權則可矣若又短髙帝之
失策則非觀時之術也
   正瑞論
[004-11b]
夫上古明王言為天下法動為後世則猶恐怠惰故立
左右史以規之是則史之設所以謹言行於一人正褒
貶于千古不獨紀嵗月辦赴告而已矣三皇墳五帝典
記言之史也楚檮杌魯春秋記事之史也訓誥誓命之
詞得失存亡之跡發簡可見未聞祥瑞之言焉迨於兩
漢則有赤芝白鴈醴泉甘露卿雲寶鼎之應豈古史闕
畧而後世該備乎盖有司失為史之本意也何也國之
興也在乎徳不在乎瑞國之亡也在乎亂不在乎妖故
[004-12a]
堯以敦九族和萬邦而興舜以舉十六相去四凶則又
興禹以平水土興湯以行仁政興周人以積徳累仁興
夫是者雖無祥瑞可不謂聖且治乎癸以侈奢亡辛以
暴虐亡厲王以聚歛亡幽王以女色亡夫是者雖無妖
異可不謂昏且亂乎桑穀生朝髙宗復商熒惑守心景
公安宋此則明君在上妖不為害矣魯獲麒麟哀公出
奔漢鳴鳳凰平帝失國此則闇主在上瑞不為美矣仲
尼筆削春秋書日蝕星隕地震山隤蝝生鶂飛之變者
[004-12b]
非廣乎異聞也盖欲人君責躬修徳見災思懼而臻於
治也特於篇末因麟之無應以明述作之意耳其他瑞
則無聞焉寉舞晉庭龍見洊水不由徳至斥而弗書若
是之比求名而亡則聖人㣲㫖可見矣子長孟堅推論
恠諜其啟國也以斬蛇大澤為受命之符而英雄之畧
棄矣其定制度也以龍見成紀為易服之感而古人之
象隳矣及乎蔚宗患其失實則云某郡上言某瑞以示
微意與其疑而列之曷若正而削之之為愈乎今之郡
[004-13a]
縣時報祥瑞以為紀事之瑞累謂非良直之法也必若
徳施於民效易其俗賞不僭刑不濫則四靈為畜日遊
於君之宫沼郊藪矣又何用索異傳恠惑天下之耳目
哉苟薦紳者黙而不言則示之後嗣得無懼乎
   姚疇論
古者天子之立史官也不獨紀嵗月逺近辨朝㑹同異
而已矣盖以王者居億兆之上喜似陽春怒如雷霆予
奪生殺無不從也故立史以謹其言行動則左史書之
[004-13b]
言則右史書之以示後嗣欲其畏後世之名而不敢過
舉者也竊見兩漢而下唐制度最為近古而史官廢置
未臻大中敢試論之唐之修史其術有二武徳故事小
省之官更直近陛執筆對仗隨而撰録書之方册謂之
起居注姚疇建議秉鈞之臣訏謨便殿嘉猷善經退必
編次送之史館謂之時政記於是周官六史之職不復
甄敘矣累代著作之局不復刋修矣疇議既行而起居
之官立於外朝仗退之後跡便疎逺雖延英數刻之對
[004-14a]
聖人雖有泣辜解網之言應機成務之謀不可得而聞
也若非宰臣撰述則軍國政要何由知之繇是而言有
不可者三焉古者帝王不得見當代之史何則史之為
書不隐惡不虚美謂之實録史而可見則其臣不敢以
實書書而不實為已録矣實而不諱為已戮矣不得見
史者以此也宰臣監修是使自司其過也其不可者一
也昔者成王尚幼與唐叔戱剪桐葉而與之曰以是封
汝明日太史上輿地圖請封唐叔自是成王終身無戯
[004-14b]
言夫是則史官常在左右也今史臣隨仗出入則是用
史臣于頃刻之間耳戲言過行尚奚史之畏哉其不可
者二也古者大臣不掌註記故董狐得以直筆於晉庭
南史氏得以執簡于齊設有史官外朝既罷則目不見
帝王之容耳不聞帝王之聲近臣奏對孰邪孰正孰諛
孰諍咸莫之辨也用他人注記為已之筆削夫是則史
官失職莫甚如此其不可者三也語曰使廉士守藏不
如扄鑰之固也使義士分財不如投鈞之平也何則有
[004-15a]
情之與無情也夫以廣淵之謀居弼亮之位緝熙庶績
裁成萬機而復代史臣之撰述固亦勞矣向使房杜姚
宋擊軌轂而自序策畧人猶疑之脱不幸而有元載盧
杞當其任則安所取信哉太宗文皇帝貞觀中所論政
體皆可冠冕古今粉澤王度著在方册照然可覩者史
臣得侍於内朝故也姚疇雖知註記之詳未知先王立
史之義一失其源而莫之敢議惜哉
   三統論
[004-15b]
夫王者受命必先改正朔易服色者盖示民之有初也
故三統之義於是彰焉然而先儒論止及三王之世是
以夏之寅而黒商之丑而白周之子而赤可得而述也
至于堯舜而上則雖仲尼之說亦無聞焉豈非㫖深而
意逺乎而漢鄭康成之徒則據此而逆推以為舜與周
同堯與商同髙辛氏乃與夏同正朔三而止文質再而
復自古而然也非但不經抑亦于帝王之道有所昧焉
嘗試論之夫帝王歩驟不同文質亦異三皇正歴嵗准
[004-16a]
攝提古之為君因民而治故唐虞以上無變易逮夏后
之繼統也自以徳衰不及二帝又知夫時将醨矣必示
之以制度故其㳂革頗漸於文是以小正之說尚黒之
義於是著焉然而服色有所尚而正朔不必改也但紀
之於政令而已故仲尼稱述三代則曰行夏之時盖以
其合於古而得天數也禮因於虞而不言其所損益者
盖謂此乎及湯武之革命既以兵勝俗又䆮弊欲示民
以改作而新其耳目俾知夫令出諸已故有服色之變
[004-16b]
又以服色之制本象於正朔商人以建丑而易寅新其
令也尚白而變黒象其朔也周之尚赤而建子由是興
然三王之易服改正必取三微之月盖以君之出令象
嵗功陽氣之始也足以垂訓於百王文質制度於斯備
矣後王雖興制作不出於此也故仲尼曰其或繼周者
百世可知其此之謂矣夫謂正朔三而止者月過三㣲
不可以垂法也斯亦王者之制耳安可及於上古哉且
五帝之書二典存焉其堯之書則曰敬授人時順歴數
[004-17a]
也又曰日中星鳥以正仲春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此則
分至之候正在四仲契古歴而符夏正也又烏聞建丑
之説乎舜在璿璣以齊七政審已之徳當天心與不爾
至於歴數亦不異於堯又曷覩建子之言乎及其制服
則曰觀古人之象故山龍日月之數較然可知也又何
服色之改乎然則五帝之徳淳三王之俗薄徳淳則制
簡俗薄則政備故三統之義起於三代而自太吴或推
五徳之運者盖順天之數也正朔則無所更焉至三王
[004-17b]
則政有偏矣夫有偏則有弊故後之興者必舉其偏而
救其弊也若謂文質可推於上古是則夏尚忠商尚質
周尚文此三正者又何行於帝王之代乎斯見其不然
也自秦漢以下服色但依於五勝此又不可推於三王
亦明矣康成既已失之而杜祐孔頴逹之徒復引為證
貽誤後學甚矣夫
   禘郊論
先儒之所以解經者盖欲導前聖之淵源啟後學之鈐
[004-18a]
鍵也援古有據垂世不惑者也祭祀之儀國之大典今
之禮經以鄭注為正而康成釋禘祭之文前後駁雜大
傳曰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鄭云謂祭感
生帝於南郊也祭法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
而宗堯鄭云禘謂祭昊天於圜丘也祭上帝於南郊曰
郊祭五帝五神於明堂曰祖宗皆謂祭祀以配食也觀
鄭所釋似有未悟嘗試論之夫禘者宗廟大祭之名也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謂虞氏之祖出自黄帝不立廟
[004-18b]
祧故五年盛祭則及之夏亦禘黄帝商周禘嚳盖姓氏
所出是為逺祖也諸侯之禘則降於王者止祭始封之
君不得禘姓氏所出之祖故曰諸侯及其太祖是也而
鄭謂太㣲五帝遞王而王者之興必感其一因其所感
别祭以尊之故以感生之帝祭於圜丘而祀上帝於南
郊唯據緯書以釋經義太微亦為星象昊天亦謂北辰
蒼穹之號遂有六天郊丘之名分為二祀斯皆舛謬深
用軫惜何則郊與圜丘俱是祭天之所王肅所謂猶王
[004-19a]
城之内與京師異名而同處也豈可郊丘分為二祀祖
宗合為一祭乎康成俱以禘文在郊祭之前其祀必尊
當為圜丘皆罔研經意肆其臆説耳又以祖宗五帝五
神於明堂小徳配寡大徳配衆鄭之此説殊為失㫖誤
取孝經宗祀之名以解祖宗之義乃以二主泛配五帝
若謂太㣲五帝耶則鄭説太㣲與昊天上帝為六天矣
天尚無二安得有六按天官書太㣲宫有五帝者自是
五精之神不在穹蒼之例若以為太昊炎帝之属耶則
[004-19b]
又非仲尼配天之意也周禮曰王将旅上帝張氈案設
皇邸祀五帝張大次由此言之上帝之與五帝自有差
殊豈可混而為一乎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徳盖若周人
尊文武之功不毁其廟非謂配食明堂者也鄭引孝經
而反違其㫖惜哉漢承秦滅學之後遂使儒者進無經
據康成最為明禮而於禘郊之義不能盡之故其釋祭
法即云祀感生帝解大傳即云祭昊天箋周頌又云大
於四時之祭而小於袷注左傳稱郊配靈威仰箋商頌
[004-20a]
又稱郊為祭天首尾紛拏自相矛盾孰為辨之哉
 
 
 
 
 
 
 
[004-20b]
 
 
 
 
 
 
 
 武溪集巻四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