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景文集 > 景文集 卷四十二
[042-1a]
欽定四庫全書
 景文集巻四十二
             宋 宋祁 撰
 議
  明堂路寢議案厯代名臣奏議祁議禮諸奏皆/係皇祐二年為侍讀學士時上
凡明堂路寢其名雖異其制一也昔神農氏祀於明堂
有其葢而無四方至黄帝謂明堂為合宫唐虞謂明堂
為五府夏后氏謂明堂為世室商人謂路寢為重屋周
[042-1b]
人謂五府為明堂黄帝合宫義猶唐虞五府府聚也言
五帝之神聚祭乎此夏后氏名世室者取世世不毁也
商人名重屋者商于虞夏稍文加以重檐四阿之制故
取名焉周人為明堂者以其明政教之法常于此堂也
天子布十二月政令每月就其時之堂而聽朔焉若閏
月則闔門左扉而施其政故于文王在門為閏又曰在
國之陽居離之地有明義焉故謂之明堂夏之世室深
盖八丈四尺廣十丈五尺匠人職所謂堂脩一者也基
[042-2a]
高一尺夏氏堂上五室以法五行木室處東北火室處
東南金室處西南水室處西北每室深丈八尺廣二丈
一尺土室處中深二丈四尺廣二丈八尺然五室居堂
之上深六丈廣七丈又匠人職所謂堂上五室三四歩
四三尺也有九階三面二階南面三階法陽數也五室
有四户八牕户法四時牕法八節一堂者法地載五行
云商人曰重屋者正寢也正寢則路寢也其制堂深五
丈六尺廣七丈二尺堂上亦為五室室方一丈六尺基
[042-2b]
高三尺重屋四阿四阿者霤也周人明堂如寢廟法九
尺為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基高一筵上亦五室室深
廣二筵或曰宮葢方三百歩在近郊三十里或曰七里
之郊鄭康成曰此三者或舉宗廟或舉正寢或舉明堂
互言之明其同制也漢馬宫曰夏后氏世室室顯于堂故
命以室商人重屋屋顯于堂故命以屋周人明堂大於
夏室故命以堂夏氏益其堂之廣百四十四尺周人明
堂以為兩序間大夏氏七十二尺云漢武帝始以公玉
[042-3a]
帶所上黄帝時明堂圖作之汶上其圖中一殿四面無
壁以茅葢通水水環室垣為複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名
曰崑崙帝始祀太一五帝于上坐至後漢光武帝又營
明堂上圓下方八窻四闥九室十二坐室四户凡三十
六八牖凡七十二沿周制也晉議營明堂裴頠曰尊
祖配天其議明著廟宇之制禮據未分宜可直為一殿以
崇嚴父之祀其餘雜碎一皆除之由是宋齊以後咸率
茲禮故宋作明堂止為大殿十二楹無古户牖但文飾
[042-3b]
雕畫而已梁仍宋制以中六楹安六天帝坐悉南向五
人帝位阼階上堂後為小殿五楹為五佐室焉唐明皇
帝始以東都乾元殿為明堂參用周法開元二十年以
行享祖臣按明堂天子布政之所因得祀上帝者盖以
地非䙝近可以交饗人神歟至三代彌文故制為户牖
有所法象所以尊大而神明之也要之在講禮事神布
揚法度而巳後之王者所以班大政朝羣臣何嘗無其
所哉其謂之宣室謂之太極皆明堂比也沿革稱謂有
[042-4a]
不同耳而諸儒限局聞見抱殘册爭空言據已是之槩
見抗必信之實論以為一事一物不如古制則為非禮
推尊上古殆不可及然殊不知聖人便世制宜興至治
安天下通靈心雖無明堂猶無損于有道嫌于行禮者
也今之大慶則古之路寢卽明堂也以之奉天以之布
政何不可耶國朝以來非朝㑹齋宿未嘗臨御故其棟
宇閎邃廷唐華敞與燕寢自不相連固非常幸䙝近者
也今有請卽為明堂于禮便甚
[042-4b]
  五室議
明堂所以有五室者何尚書帝命驗曰帝者承天立五
府赤曰文祖黄曰神升白曰顯紀黑曰無矩蒼曰靈府
鄭康成曰五府與周明堂同自夏以来五室之制不改
周家以木室在東北象木生于寅火室在東南象火生
于已金室在西南象金起于申水室在西北象水起于
亥土室居中者象土總御五行寄治四方不專一隅之
義也其名木室曰青陽火室曰明堂土室曰太室金室
[042-5a]
曰總章水室曰元堂青陽者言春之色與陽之氣明堂
者夏為朱明是其體之明也太室者太大也土功最大
餘行比之為小以其含容廣大也總章者總法也章
明也至秋萬物已成光明潔鮮云元堂者元黑也冬殺
為隂故取黑義秦更制九室其法不傳後漢之營明堂
遂改周制張衡所謂複廟重屋八逹九房者或曰九室
十二坐以象九州十二月宋營明堂止為十二大屋無
户牖之制齊從王儉議更複五室梁武帝欲有述作乃
[042-5b]
下制與羣臣議曰堂准大戴禮九室八牖三十六户以
茅盖屋上圓下方鄭康成據援神契亦曰上圓下方曰
八牕四闥明堂之義本是祭五帝神而九室之數未見
其禮若以五堂而言雖當五帝之數面南則背叶光紀
面北則背赤熛怒東面西面又亦如之于事殊未可安
且明堂之祭議五帝則是總議在郊之祭五帝則别宗
祀所配復應有室若專配一室則是義非配五若皆配
五則便成五位以理而言明堂本無有室朱异以為月
[042-6a]
令天子居明堂左个右个聴朔之禮旣在明堂今若無
室則于義誠闕制曰若如鄭義聴朔必在明堂于此則
人神混淆恭嚴之道有廢春秋云个居二大國之間此
言明堂左右个者謂所祀五帝堂之南又有小室亦號
明堂分為三處聴朔旣三處則有左右之義在營域之
内明堂之外則有个名故曰明堂左右个也以此而言
聴朔之處自在五帝堂之外神旣有别理無相干議遂
不能定天監十二年虞㬭建言周禮明堂九尺之筵以
[042-6b]
為高下脩廣之數堂崇一筵故階高九尺漢家制度猶
遵此禮故張衡引度堂以筵者也鄭康成以廟寢三制
旣同俱應以九尺為度制曰可于是毁宋太極殿以其
材構明堂十二楹基准太廟以中央六楹安六座悉南
向由東第一青帝第二赤帝第三黄帝第四白帝第
五黑帝配帝總配享五帝在阼階東上西向大殿後又
為小殿五楹以為五佐室焉後周採三輔黄圖欲建九
室不能成隋牛里仁建言三代相沿咸有損益至于五室
[042-7a]
確然不變夫室以祭天天實有五若立九室四廡所用
布政視朔自依其辰鄭司農謂十二月分在十二月
青陽等左右之位不云居室康成亦言每月于其時
之堂而聴政焉禮圖畫个皆在堂偏是以須為五室唐
高宗與羣臣雜議以五室為宜故設昊天上帝于太室
中央南向配帝于東南西向青帝于木室西向赤帝于
火室北向黄帝于太室南户之西北向白帝于金室東
向黑帝于水室南向其太昊炎帝軒轅少昊高辛之
[042-7b]
坐各于五方帝之左内向差退勾芒祝融后土蓐収元
冥坐于明堂廷中各于其方俱内向故國朝從唐制儀
存通禮臣按古謂明堂為五府似五室之制權輿于此
上世圖籍淪闇不得搢紳先生所能道者又皆大較而
言不能纎細推處故夏周止云大享帝明堂不言帝别
一室後世諸儒推而合之分主五行遂設神位有其興
之莫可廢也然漢制本為九室薛綜曰堂後有九室所
以異周制云若然室在堂後不為享帝之位明矣故向
[042-8a]
背之間梁武致疑筵几之度逺而難質今有司請以大
慶殿卽為明堂倣古宜今最為合禮周禮書曰清廟明
堂與路寢同制此其驗也其五室權以幔幄為之以明
六天五帝蕝位于禮無嫌
  規蔡邕明堂議
蔡邕曰明堂者天子太廟所以崇禮其祖以配上帝者
也夏曰世室商曰重屋周曰明堂東為青陽南為明堂
西為總章北為元堂中為太室易曰離也者明也南方
[042-8b]
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聴天下嚮明而治人君之位莫正于
此故雖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其正中焉皆曰太廟謹承
天隨時之令昭令徳宗祀之禮明前功百辟之勞起
尊老敬長之義顯教幼誨稚之學朝諸侯選造士于其
中以度制生者乘其能而至死者論其功而祭故為
大教之宫而四學具焉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萬象翼之教之所由生專受作之所自来明一統也故
言明堂事之大義之深也取其宗祀之清貌則曰清廟
[042-9a]
取其正室之貌則曰太廟取其尊崇則曰太室取其堂
則曰明堂取其四門之學則曰太學取其四面周水圓
如璧則曰辟雍異名而同事其實一也春秋因魯取宋
之奸賂則顯之太廟以明聖王建清廟明堂之義經曰
取郜大鼎于宋納于太廟非禮也君人者將昭徳塞違
故昭令徳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屋昭其儉也夫徳儉
而有度升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臨照百官
百官于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所以大明敎也周清
[042-9b]
廟魯太廟皆明堂也魯禘祀周公于太廟明堂猶周宗
祀文王于清廟明堂也禮記檀弓曰王齋禘于清廟明
堂也孝經曰宗祀文王于明堂禮記明堂位曰太廟天
子明堂又曰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位以治天下朝諸
侯于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成王以周公為
有勲勞于天下命魯公世世禘祀周公于太廟以天子
禮樂升歌清廟下管象舞所以異魯于天下取周清
廟之歌歌于魯太廟明堂魯之廟猶周清廟也皆所以昭
[042-10a]
文王周公之徳以示子孫者也易傳大初篇曰天子旦
入東學晝入南學暮入西學夕入北學在中央曰太學
天子之所自學也禮記保傅篇曰帝入東學上親而貴
仁入西學上賢而貴徳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入北學上
貴而尊爵入太學承師而問道與易傳同魏文帝孝經
傳曰太學者中學明堂之位也禮記古大明堂之禮曰
膳夫是相禮日中出南闈見九侯門子日昃出西闈視
五國之事日闇出北闈視帝節爾雅曰宫中之門謂之
[042-10b]
闈王居明堂之禮又别陰陽門南門稱門西門稱闈故
周官有門闈之學師氏教以三徳守王門保氏教以六
藝守王闈然則師氏居東門南門保氏居西門北門也
知掌教國子與易傳保傅王居明堂之禮參相發明為
四學焉文王世子篇曰凡大合樂必遂養老天子至乃
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始之養也適東序
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位焉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
皆於東序凡祭與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
[042-11a]
於東序又曰大司成論説在東序然則詔學皆在東序
東序東之堂也學者詔焉故稱太學仲冬之月令祀百
辟卿士之有徳於民者禮記太學志曰禮士大夫學於
聖人善人祭於明堂其無位者祭於太學禮記昭穆篇
曰祀先賢於四學所以教諸侯之徳也即以顯行國禮
之處也太學明堂之東序也皆在明堂辟雍之内月令
記曰明堂者所以明天氣統萬物明堂上通於天象日
辰故下十二宫象日辰也水環四周言王者動作法天
[042-11b]
地廣徳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王制曰天子出征
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樂記曰武王代商為俘
馘于京太室詩魯頌云矯矯虎臣在泮獻馘京太室辟
雍之中明堂太室也與諸侯泮宫俱獻馘焉即王制所
謂以訊馘首者也禮記曰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
也食三老五更於太學所以教諸侯之弟也孝經曰孝
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云自西自東
自南自北無思不服言行孝者則曰明堂行悌者則曰
[042-12a]
太學故孝經合為一義而稱鎬京之詩以明之凡此皆
明堂太室辟雍太學通合之義也其制度數合有所法
堂方百四十四尺坤之䇿也屋圓徑二百一十六尺乾
之䇿也太廟明堂方三十六丈通天屋徑九丈陰陽九
六之變其圓葢方載六九之道也八闈以象八卦九室
以象九州十二宫以應辰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四户
八牖乗九室之數也戶皆外設而不閉示天下不藏也
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鐘九九之實也二十八柱列於
[042-12b]
四方七宿之象也堂高三丈亦應三統四鄉五色以象
五行外廣二十四丈應一歲二十四氣四周以水象四
海王者之大禮也晉袁准著論非之曰明堂太廟太學
三者事義不同各有所施而論者合為一體取詩書放
逸之文經典相似之語推而同之其失逺矣夫宗廟之
中人所致敬幽隠清靜鬼神所居而使衆學處焉饗射
其中人鬼慢黷死生交錯囚俘截耳創痍流血以干鬼
神非其理也又茅茨采椽至質之物建日月乗玉輅以
[042-13a]
處其中非其類也禮記先孺曰明堂四面東西八丈南
北六丈與七廟非一體也夫宗廟鬼神所居祭天而於
人鬼之室非其處也王者五門宗廟在一門之内若射
在於廟而張三侯又辟雍在内非宗廟之中所能容也
周人立三代之學非立三代宗廟者也周養老於東膠
非三老也文王世子養老乞言于東序又皆於學也靈
臺以望氣清廟以訓儉既非一體安有宗廟之中而以
之燕射戲謔乎明堂在國之陽而宗廟在左又宗廟不
[042-13b]
應在外也齊宣王問孟子曰可毁明堂乎若明堂是廟
豈容有此問哉諸儒言明堂各未有證蔡邕等遂言異
名同實方之北辰居所取其處中不移旁運三光非是
一物而備其體以悟人意耳臣按蔡邕為漢大儒當時
去聖人未逺然而以明堂清廟辟雍靈臺合為一物不
知何據寧其博見異藝有所述乎將以獨識取髙當世
也自孔子殁諸儒蜂奮或言魯禮或論周制或道夏商
家自為書決不相通又緯讖詭異附經造説誼無足據
[042-14a]
而邕信其所疑是愚謂不可行而言是誣合誣與愚邕
必有一焉宜為後人之嗤詆也故魏晉而下邕説不復
施行
  上帝五帝議
鄭康成以上天之神凡六昊天者天皇大帝五帝者太
微五帝王肅曰昊天惟一神以五帝為次神而諸儒附
鄭者多故據而為説云凡合祭五帝一歳有二祀龍見
之月祭於南郊謂之大雩一也九月大饗於明堂宗祀
[042-14b]
文王以配二也祭明堂者諸儒之言不同或説周家祭
五天帝皆明堂中以五人帝及文王配五官神坐廷中
以武王配號曰祖宗禮所謂祖文王而宗武王者也施
設神位凖五行相向以為法威仰在卯西面熛怒在午
北面樞紐在未北面招拒在酉東面汁光紀在子南面
太皥炎帝黄帝少皥髙辛各在其位少退勾芒祝融后
土蓐收元𠖇皆在人帝下少後文王坐太皥之南位如
主人武王少退或曰合祭之日五精之帝皆西面其牲
[042-15a]
則天帝各一犢合用十牲文王之牲用太牢以詩我將
篇曰我將我享維羊維牛文王武王而用太牢者以五
人帝各配一天為之主足為外神依止則文王汎配五
帝矣以不專配則所用牲得從盡物之享云漢武帝祠
太一五帝於明堂上坐牲以太牢禮畢燎堂下晉武帝
初議明堂羣臣曰五帝即天也王氣時異故殊其號雖
名有五其實一明堂南郊宜除五帝坐五郊改五精之
號皆同稱昊天上帝各設一位而已詔可時韓陽建言
[042-15b]
古建明堂咸秩五帝無祭一天者帝下詔曰往者衆議
除明堂五帝位攷之禮文不正其復之虞摯議以為漢
魏故事明堂祀五帝之神新禮五帝即上帝上帝即天
也明堂除五帝之位惟祭上帝按仲尼稱郊祀后稷以
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周禮祀天旅上帝祀
地旅四望四望非地則上帝非天斷可識矣郊丘之祀
埽地而祭牲用繭栗器用陶匏事反其始故配以逺祖
明堂之祭備物以薦三牲並陳籩豆成列禮同人理故
[042-16a]
配以近考郊堂兆位居然異體牲牢品物質文殊趣且
祖考同配非謂尊嚴之美三日再祀非謂不黷之義其
非一神亦足明矣昔在上古生為明王没配五行故太
昊配木神農配火少昊配金高辛配水黄帝配土此五
帝者配天之神同兆之於四郊報之於明堂祀天大裘
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或以為五精之帝佐天育物者也
前代相因莫之或廢前韓陽上書宜如舊祀五帝詔已
施用請改定新禮從之唐禮部尚書許敬宗議祠令新
[042-16b]
禮並用鄭氏六天之説圜丘祀昊天上帝大郊祀太微
感帝明堂祠太微五帝按鄭氏惟據讖緯以説六天皆
謂星象而昊天上帝不屬穹蒼其注月令周官以昊天
上帝為北辰曜魄寳注孝經明堂為太微五帝按易日
月麗於天百榖草木麗於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足明
辰象非天草木非地毛萇傳曰元氣浩大則稱昊天逺
視蒼蒼則稱蒼天此則蒼昊為體不入星例且天地各
一是曰兩儀天尚無二帝焉有六是以王肅羣儒咸非
[042-17a]
其義起居舍人王仲邱又以貞觀禮季秋祀五帝明堂
顯慶禮祀昊天上帝於明堂准孝經説先以為天是感
精之帝上帝即太微五帝且上帝之號本屬昊天周禮
王將旅上帝張氈案設皇邸祀五帝張大次小次由此
言之上帝之於五帝自有差等不可混而為一鄭注孝
經上帝者天之别名神無二主故異其處以避后稷孔
安國曰帝亦天也然則禋享上帝有合經義而五方皆
祀行之已久請二禮並行以成月令大享帝之義詔可
[042-17b]
自是不改國朝因之臣按諸儒之説上帝及五帝紛然
不一王肅以為上帝即昊天鄭康成謂昊天為皇大帝
五帝為太微五帝王鄭二説既顯學者爭為執辨雖天
子亦不能果定其文然臣以為就經言之仲尼之意儻
可見也孝經曰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又曰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周頌我
將篇曰祀文王也我將我享維羊維牛惟天其右之伊
嘏文王既右享之孝經言配天而後言上帝詩當言帝
[042-18a]
右而云天右是天為上帝上帝為天互文以見義也天
之所以為五帝者先儒之議多矣近大儒孫奭建言天
雖一神以其至尊故有多名亦猶人君稱皇王后辟天
王天子皇帝縣官臣民曰陛下史臣曰上服用曰乗輿
出入曰車駕各隨徳義而稱亦以至尊故也以天帝之
神迭王五時故聖人制禮謂之五帝非五帝各一神也
竊謂先儒不怪詩傳天有五名而獨怪帝有五號奭又
以歲九祭皆主於天至日圜丘正月祈穀五時迎氣孟
[042-18b]
夏雩季秋享凡九惟至日其禮最大故稱曰昊天上帝
昊天者以體稱上帝者以徳兼舉禮大故也其餘則否
至於大雩祈百穀之雨大享報百穀之成以五帝者有
生成之功祈報之禮闕一不可雖止一神並陳五位不
知神之於彼乎於此乎奭言如是其得也然而欲去昊
天上帝一位止設五帝臣以為禮有未然號昊天者以
其元氣魁然乗五行王氣普臨萬物因時顯功人强以
名故春曰青帝夏曰赤帝猶春為蒼天冬為上天耳唐
[042-19a]
以來二家之説兼行故今享禮有六帝位雖然奭許於
彼於此而求之矣何獨是五而非六乎故兼存之則示
聖人尊天奉神不敢有所裁臆云
 
 
 
 
 
[042-19b]
 
 
 
 
 
 
 
 景文集巻四十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