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白氏長慶集 > 白氏文集 69
 半格詩律詩附凢/九十五首
   立秋夕涼風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州
    節度使李二十尚書
嫋嫋簷樹動好風西南来紅缸霏微滅碧幌飄颻開披
襟有餘涼拂簟無纎埃但喜煩暑退不惜光隂催河秋
[035-1b]
稍清淺月午方徘徊或行或坐卧體適心悠哉美人在
浚都旌旗繞樓臺雖非滄溟阻難見如蓬莱蟬迎節又
換鴈送書未迴君位日寵重我年日摧頽無因風月下
一舉平生盃
   開成二年夏聞新蟬贈夢得十年来常與夢得/索居同在洛下毎
    聞蟬多有寄答今/喜以此篇唱之
十載與君别常感新蟬鳴今年共君聽同在洛陽城噪
處知林静聞時覺景清涼風忽嫋嫋秋思先秋生殘槿
[035-2a]
花邊立老槐隂下行雖無索居恨還動長年情且喜未
聾耳年年聞此聲
   題牛相公歸仁里宅新成小灘
平生見流水見此轉留連况此朱門内君家新引泉伊
流決一帶洛石砌千拳與君三伏月滿耳作潺湲深處
碧磷磷淺處清濺濺碕岸束嗚咽沙汀散淪漣翻浪雪
不盡澄波空共鮮兩崖灔澦口一泊瀟湘天曾作天南
客漂流六七年何山不𠋣杖何水不停船巴峡聲心裏
[035-2b]
松江色眼前今朝小灘上能不思悠然
   春日閒居三首
陶云愛吾廬吾亦愛吾屋屋中有琴書聊以慰幽獨是
時三月半花落庭蕪緑舎上晨鳩鳴窗間春睡足睡足
起閒坐景晏方櫛沐今日非十齋庖童饋魚肉饑来恣
飡歠冷熱隨所欲飽竟快搔筋骸無檢束豈徒暢肢
體兼欲遺耳目便可傲松喬何假盃中渌
廣池春水平羣魚恣遊泳新林緑隂成衆鳥欣相鳴時
[035-3a]
我亦瀟洒適無累與病魚鳥人則殊同歸於遂性
山梁雉時哉感孔聖聖人不得所慨然歎時命我今對
鱗羽取樂成謡詠得所仍得時吾生一何幸
勞者不覺歌歌其勞苦事逸者不覺歌歌其逸樂意問
我逸如何閒居多興味問我樂如何閒官少憂累又問
俸厚薄百千隨月至又問年㡬何七十行欠二所得皆
過望省躬良可媿馬閒無羈絆鶴老有禄位設自為化
工優饒只如是安得不歌詠黙黙受天賜
[035-3b]
   小閣閒坐
閣前竹蕭蕭閣下水潺潺拂簟巻簾坐清風生其閒静
聞新蟬鳴逺見飛鳥還但有巾掛壁而無客叩關二疎
返故里四老歸舊山吾亦適所願求閒而得閒
   遊平泉宴浥澗宿香山石樓贈座客
逸少集蘭亭季倫宴金谷金谷太繁華蘭亭闕絲竹何
如今日㑹浥澗平泉曲盃酒與管絃貧中隨分足紫鮮
林笋嫩紅潤園桃熟採摘助盤筵芳滋盈口腹閒吟暮
[035-4a]
雲碧醉藉春草緑舞妙艶流風歌清叩寒玉古詩惜晝
短勸我令秉燭是夜勿言歸相携石樓宿
   池上幽境
裊裊過水橋㣲㣲入林路幽境深誰知老身閒獨歩行
行何所愛遇物自成趣平滑青盤石低密緑隂樹石上
一素琴樹下雙草屨此是榮先生坐禪三樂處
   夏日閒放
時暑不出門亦無賔客至静室深下簾小庭新掃地褰
[035-4b]
裳復岸幘閒傲得自恣朝景枕簟清乗涼一覺睡午飡
何所有魚肉一兩味夏服亦無多蕉紗三五事資身既
給足長物徒煩費若比簞瓢人吾今太富貴
   和思黯居守獨飲偶醉見示六韻時夢得和篇
    先成頗為麗絶因添兩韻繼而美之
宮漏滴漸䦨城烏啼復歇此時若不醉争奈千門月主
人中夜起妓燭前羅列歌袂黙收聲舞鬟低赴節絃吟
玉柱品酒透金盃熱朱顔忽已清奏猶未闋妍詞黯
[035-5a]
先唱逸韻劉繼發鏗然雙雅音金石相磨戞
   和夢得洛中早春見贈七韻
衆皆賞春色君獨憐春意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燭
餘減夜漏衾暖添朝睡恬和臺上風虚潤池邊地開遲
花飬艶語懶鸎含思似訝隔年齋如勸迎春醉何日同
宴遊心期二月二此日出/齋故云
   櫻桃花下有感而作開成三年春季美/周賔客南池者
藹藹美周宅櫻繁春日斜一為洛下客十見池上花爛
[035-5b]
漫豈無意為君占年華風光饒此樹歌舞勝諸家失盡
白頭伴長成紅粉娃停盃兩相顧堪喜亦堪嗟白頭伴/紅粉娃
皆有/所屬
   洗竹
布裘寒擁頸氊履温承足獨立氷池前久看洗霜竹先
除老且病次去纎而曲剪棄猶可憐琅玕十餘束青青
復籊籊頗異凡草木依然若有情迴頭語僮僕小者截
魚竿大者編茅屋勿作篲與箕而令糞土辱
[035-6a]
   新沐浴
形適外無恙心恬内無憂夜来新沐浴肌髮舒且柔寛
裁夹烏帽厚絮長白裘裘温裹我足帽暖覆我頭先進
酒一盃次舉粥一甌半酣半飽時四體春悠悠是月歳
隂暮慘冽天地愁白日冷無光黄河凍不流何處征戍
行何人羈旅遊窮途絶粮客寒獄無燈囚勞生彼何苦
遂性我何優撫心但自愧孰知其所由
   三年除夜
[035-6b]
晰晰燎火光氲氲臈酒香嗤嗤童稚戲迢迢歳夜長堂
上書帳前長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長次第来稱觴七十
期漸近萬縁心已忘不唯少歡樂兼亦無悲傷素屏應
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對各坐一繩牀顧虎頭畫/維摩居士
圖白衣/素屏也
   自題小園
不鬬門館華不鬬林園大但鬬為主人一坐十餘載迴
看甲乙第列在都城内素垣夹朱門藹藹遥相對主人
[035-7a]
安在哉富貴去不迴池乃為魚鑿林乃為禽栽何如小
園主拄杖閒即来親賔有時會琴酒連夜開以此聊自
足不羨大池臺
   病中宴坐
有酒病不飲有詩慵不吟頭眩平/聲罷垂鈎手痺休援琴
竟日悄無事所居閒且深外安支離體中飬希夷心牕
户納秋景竹木澄夕隂宴坐小池畔清風時動襟
   戒藥
[035-7b]
促促急景中蠢蠢㣲塵裏生涯有分限愛戀無終巳早
夭羨中年中年羨暮齒暮齒又貪生服食求不死朝呑
太陽精夕吸秋石髓徼福反成災藥誤者多矣以之資
嗜慾又望延甲子天人隂隲間亦恐無此理域中有真
道所說不如此後身始身存吾聞諸老氏
   贈夢得
前日君家飲昨日王家宴今日過我廬三日三會靣當
歌聊自放對酒交相勸為我盡一盃與君發三願一願
[035-8a]
世清平二願身强健三願臨老頭數與君相見
   逸老莊子云勞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也
白日下駸駸青天髙浩浩人生在其中適時即為好勞
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順之多吉夀違之或凶夭我初
五十八息老雖非早一閒十三年所得亦不少况加禄
仕後衣食常温飽又從風疾来女嫁男婚了胷中一無
事浩氣凝襟抱飄若雲信風樂於魚在藻桑榆坐巳暮
鐘漏行將曉皤然七十翁亦足稱夀考筋骸本非實一
[035-8b]
束芭蕉草眷屬偶相依一夕同棲鳥去何有顧戀住亦
無憂惱生死尚復然其餘安足道是故臨老心㝠然合
𤣥造
   遇物感興因示子弟
聖擇狂夫言俗信老人語我有老狂詞聽之吾語汝吾
觀器用中劒銳鋒多傷吾觀形骸内骨勁齒先亡寄言
處世者不可苦剛强龜性愚且善鳩心鈍無惡人賤拾
支牀鶻欺擒暖脚寄言立身者不得全柔弱彼固罹禍
[035-9a]
難此未免憂患于何保終吉强弱剛柔間上遵周孔訓
旁鑒老莊言不唯鞭其後亦要軛其先
   首夏南池獨酌
春盡雜英歇夏初芳草深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緑
蘋散還合赬鯉跳復沉新葉有佳色殘鸎猶好音依然
謝家物池酌對風琴慙無康樂作秉筆思沉吟境勝才
思劣詩成不稱心
   官俸初罷親故見憂以詩諭之
[035-9b]
七年為少傅品髙俸不薄乗軒巳多慙况是一病鶴又
及懸車歳筋力轉衰弱豈以貧是憂尚為名所縛今春
始病免纓組初擺落蜩甲有何知雲心無所著囷中殘
舊糓可備歳饑惡園中多新蔬未至食藜藿不求安師
卜不問陳生藥但對丘中琴時開池上酌信風舟不繫
掉尾魚方樂親友不我知而憂我寂寞安與陳皆洛/下藝術精者
   閒居偶吟招鄭庶子皇甫郎中
自哂此迂叟少迂老更迂家計不一問園林聊自娱竹
[035-10a]
間琴一張池上酒一壺更無俗物到但與秋光俱古石
蒼錯落新泉碧縈紆焉用車馬客即此是吾徒猶有所
思人各在城一隅杳然愛不見搔首方踟蹰𤣥晏風韻
逺子真雲貌孤誠知厭朝市何必憶江湖能来小澗上
一聽潺湲無
   亭西牆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韻頗有
    幽趣以詩記之
嵌巉嵩石峭皎潔伊流清立為逺峯勢激作寒玉聲夹
[035-10b]
岸羅宻樹靣灘開小亭忽疑嚴子瀨流入洛陽城是時
羣動息風静㣲月明髙枕夜悄悄滿耳秋泠泠終日臨
大道何人知此情此情苟自惬亦不要人聽
   閒題家池寄王屋張道士
有石白磷磷有水清潺潺有叟頭似雪婆娑乎其間進
不趨要路退不入深山深山太濩落要路多險艱不如
家池上樂逸無憂患有食適吾口有酒吾顔恍惚遊
醉鄉希夷造𤣥關五千言下悟十二年来閒富者我不
[035-11a]
顧貴者我不攀唯有天壇子時来一往還
   李盧二中丞各創山居俱誇勝絶然去城稍逺
    来往頗勞弊居新泉實在宇下偶題十五韻
    聊戲二君
龍門蒼石壁李所/有也浥澗碧潭水盧所/有也各在一山隅迢遥
㡬十里清鏡碧屏風惜哉信為美愛而不得見亦與無
相似聞君毎来去矻矻事行李脂轄復裹糧心力頗勞
止未如我舎下石與泉甚邇鑿鑿復濺濺晝夜流不巳
[035-11b]
洛石千萬拳襯波鋪錦綺海珉一兩片激瀨含宮徵緑
宜春濯足浄可朝漱齒遶砌紫鱗遊拂簾白鳥起何言
履道叟便是滄浪子君若趂歸程請君先到此願以潺
湲聲洗君塵土耳
   北牕竹石
一片瑟瑟石數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况
臨北牕下復近西塘曲筠風散餘清苔雨含㣲緑有妻
亦衰老無子方㷀獨莫掩夜牕扉共渠相伴宿
[035-12a]
   飲後戲示弟子
吾為爾先生爾為吾弟子孔門有遺訓復坐吾告爾先
生饌酒食弟子服勞止孝敬不在他在兹而巳矣欲我
少憂愁欲我多歡喜無如醖好酒酒須多且㫖㫖即賔
可留多即罍不耻吾更有一言爾宜聽入耳人老多憂
貧人病多憂死我今雖老病所憂不在此憂在半酣時
樽空坐客起
   閒坐看書貽諸少年
[035-12b]
雨砌長寒蕪風庭落秋果牕閒有閒叟盡日看書坐書
中見往事歴歴知福禍多取終厚亡疾驅必先墮勸君
少干名名為錮身鏁勸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我心知
巳久吾道無不可所以雀羅門不能寂寞我
   夢上山時足疾/未平
夜夢上嵩山獨携藜杖出千巖與萬壑遊覽皆周畢夢
中足不病健似少年日既悟神返初依然舊形質始知
形神内形病神無疾形神兩是幻夢悟俱非實晝行雖
[035-13a]
蹇澁夜歩頗安逸晝夜既平分其間何得失
   對酒閒吟贈同老者
人生七十稀我年幸過之逺行將盡路春夢欲覺時家
事口不問世名心不思老既不足歎病亦不能治扶持
仰奴僕將飬信妻兒饑飽進退食寒暄加減衣聲妓放
鄭衛裘馬脫輕肥百事盡除去尚餘酒與詩興来吟一
篇吟罷酒一巵不獨適情性兼用扶衰羸雲液洒六腑
陽和生四肢於中我自樂此外吾不知寄問同老者捨
[035-13b]
此將安歸莫學蓬心叟胷中殘是非
   晚起閒行
皤然一老子擁裘仍隱几坐稳夜忘眠卧安朝不起起
来無可作閉目時叩齒静對銅爐香暖漱銀瓶水午齋
何儉潔餅與蔬而已西寺講楞伽閒行一隨喜
   香山居士寫真詩并序/
元和五年予為左拾遺翰林學士奉詔寫真於集賢殿
御書院時年三十七會昌二年罷太子少傅為白衣居
[035-14a]
士又寫真於香山寺藏經堂時年七十一前後相望殆
將三紀觀今照昔慨然自歎者久之形容非一世事幾
變因題六十字以寫所懷
昔作少學士圖形入集賢今為老居士寫貌寄香山鶴
毳變𤣥髮雞膚換朱顔前形與後貌相去三十年勿歎
韶華子俄成皤叟仙請看東海水亦變作桑田
   二年三月五日齋畢開素當食偶吟贈妻𢎞農
    郡君
[035-14b]
睡足肢體暢晨起開中堂初旭泛簾幕㣲風拂衣裳二
婢扶盥櫛䨇童舁簟牀庭東有茂樹其下多隂涼前月
事齋戒昨日散道塲以我久蔬素加籩仍異糧魴鱗白
如雪蒸炙加桂薑稻飯紅似花調沃新酪漿佐以脯醢
味間之椒薤芳老憐口尚美病喜鼻聞香嬌騃三四孫
索哺遶我傍山妻未舉案饞叟巳先嘗憶同牢𢀿初家
貧共糟糠今食且如此何必烹猪羊况觀姻族閒夫妻
半存亡偕老不易得白頭何足傷食罷酒一盃醉飽吟
[035-15a]
又狂緬想梁髙士樂道喜文章徒誇五噫作不解贈孟

   不出門
彌月不出門永日無来賔食飽更拂牀睡起一嚬伸輕
箑白鳥羽新簟青箭筠方寸方丈室空然兩無塵披衣
腰不帶散髮頭不巾袒跣北牕下葛天之遺民一日亦
自足况得以終身不知天壤内目我為何人
   感舊并序/
[035-15b]
故李侍郎杓直長慶元年春薨元相公㣲之太和六年
秋薨崔侍郎晦叔太和七年夏薨劉尚書夢得會昌二
年秋薨四君子子之執友也二十年間凋零共盡唯予
衰病至今獨存因詠悲懐題為感舊
晦叔墳荒草巳陳夢得墓濕土猶新㣲之捐館將一紀
杓直歸丘二十春城中雖有故第宅庭蕪園廢生荆榛
箧中亦有舊書札紙穿字蠧成灰塵平生定交取人窄
屈指相知唯五人四人先去我在後一枝蒲栁衰殘身
[035-16a]
豈無晚歳新相識相識靣親心不親人生莫羨苦長命
長命感舊多悲辛
   送毛仙翁江州司/馬時作
仙翁巳得道混迹尋巖泉肌膚氷雪瑩衣服雲霞鮮紺
髮絲並緻齠容花共妍方瞳㸃𤣥漆髙歩凌飛煙㡬見
桑海變莫知龜鶴年所憩九清外所遊五嶽巔軒昊舊
為侶松喬難比肩毎嗟人世人役役如狂顛孰能脫羈
鞅盡遭名利牽貌隨歳律換神逐光隂遷惟余負憂譴
[035-16b]
憔悴湓江壖衰鬢忽霜白愁腸如火煎羇旅坐多感徘
徊私自憐晴眺五老峯玉洞多神仙何當憫湮厄授道
安虚孱我師惠然来論道窮重𤣥浩蕩八溟闊志泰心
超然形骸既無束得喪亦都捐豈識椿菌異那知鵬鷃
懸丹華既相付促景定當延𤣥功曷可報感極惟勤拳
霓旌不肯駐又歸武夷川語罷倐然别孤鶴昇遥天賦
詩叙眀徳永續歩虚篇
   達哉樂天行
[035-17a]
達哉達哉白樂天分司東都十三年七旬纔滿冠巳挂
半禄未及車先懸或伴遊客春行樂或隨山僧夜坐禪
二年忘却問家事門庭多草厨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
侍婢暮訴衣裳穿妻孥不恱甥姪悶而我醉卧方陶然
起来與爾畫生計薄産處置有後先先賣南坊十畆園
次賣東郭五頃田然後兼賣所居宅髣髴獲緡二三千
半與爾充衣食費半與吾供酒肉錢吾今巳年七十一
眼昬鬚白頭風眩但恐此錢用不盡即先朝露歸夜泉
[035-17b]
未歸且住亦不惡饑飡樂飲安穩眠死生無可無不可
達哉達哉白樂天
   春池閒汎巳下律詩/
緑塘新水平紅檻小舟輕解纜隨風去開襟信意行淺
憐清演漾深愛緑澄泓白撲栁飛絮紅浮桃落英古文
科斗出新葉剪刀生樹集鸎朋友雲行鴈弟兄飛沉皆
適性酣詠自怡情花助銀盃氣松添玉軫聲魚跳何事
樂鷗起復誰驚莫唱滄浪曲無塵可濯纓
[035-18a]
   池上寓興二絶
濠梁莊惠謾相爭未必人情知物情獺捕魚来魚躍出
此非魚樂是魚驚
水淺魚稀白鷺飢勞心瞪目待魚時外容閒暇中心苦
似是而非誰得知
   宴後題府中水堂贈盧尹中丞昔予為尹/日創造之
水齋歳久漸荒蕪自愧甘棠無一株新酒客来方宴飲
舊堂主在重歡娱莫言楊栁枝空老府妓有歌楊栁枝/曲者因以名焉
[035-18b]
直致櫻桃樹巳枯府西有櫻桃㕔因樹/為名今樹亦枯也從我到君十一
尹相看自置府来無自予罷後至中/丞凢十一尹也
   和敏中洛下即事時敏中為/殿中分司
昨日池塘春草生阿連新有好詩成花園到處鸎呼入
驄馬遊時客避行水暖魚多似南國人稀塵少勝西京
洛中佳境應無限若欲諳知問老兄
   送敏中新授户部員外郎西歸
千里歸程三伏天官新身健馬翩翩行衝赤日加飡飯
[035-19a]
上到青雲穩著鞭長慶老郎唯我在客曺故事望君傳
前鴻後鴈行難續相去迢迢二十年長慶初予為主客/郎中知制誥遷中
書舍人去今/二十一年也
   南侍御以石相贈助成水聲因以絶句謝之
泉石磷磷聲似琴閒眠静聽洗塵心莫輕兩片青苔石
一夜潺湲直萬金
   閒居自題戲招宿客
水畔竹林邊閒居二十年健常携酒出病即掩門眠解
[035-19b]
綬收朝佩褰裳出野船屏除身外物擺落世閒縁報曙
牕何早知秋簟最先㣲風深樹裏斜日小樓前渠口添
新石籬根寫亂泉欲招同宿客誰解愛潺湲西亭墻下/泉石有聲
   李留守相公見過池上汎舟舉酒話及翰林舊
    事因成四韻以獻之
引棹尋池岸移樽就菊叢何言濟川後相訪釣船中白
首故情在青雲往事空同時六學士五相一漁翁
   閏九月九日獨飲
[035-20a]
黄花叢畔緑樽前猶有些些舊管絃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覽盧子䝉侍御舊詩多與㣲之唱和感今傷昔
    因贈子䝉題於卷後
早聞元九詠君詩恨與盧君相識遲今日逢君開舊巻
巻中多道贈㣲之相看掩淚情難說别有傷心事豈知
聞道咸陽墳上樹巳抽三丈白楊枝
   寒亭留客
[035-20b]
今朝閒坐石亭中爐火銷殘樽又空冷落若為留客住
氷池霜竹雪髯翁
   新小灘
石淺沙平流水寒水邊斜挿一漁竿江南客見生鄉思
道似嚴陵七里灘
   和李中丞與李給事山居雪夜同宿小酌
憲府觸邪峩豸角璅闈駮正犯龍鱗二人當官盛事/為時所稱也
知近地齋居客忽作深山同宿人一盞寒燈雲外夜數
[035-21a]
盃温酎雪中春林泉莫作多時計諌獵登封憶舊臣
   履道西門二首
履道西門有弊居池塘竹樹遶吾廬豪華肥壮雖無分
飽暖安閒即有餘行竈朝香炊早飯小園春暖掇新蔬
夷齊黄綺誇芝蕨比我盤飱恐不如
履道西門獨掩扉官休病退客来稀亦知軒冕榮堪戀
其奈田園老合歸跛鼈難隨騏驥足傷禽莫趂鳳凰飛
世間認得身人少今我雖愚亦庶幾
[035-21b]
   偶吟
人生變改故無窮昔是朝官今野翁久寄形於朱紫内
漸抽身入蕙荷中荷衣蕙帶/皆楚詞也無情水任方圓器不繫舟
隨去住風猶有鱸魚蓴菜興来春或擬往江東
   雪夜小飲贈夢得
同為懶慢園林客共對蕭條雨雪天小酌酒廵銷永夜
大開口笑送殘年久将時背成遺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應有以曽看東海變桑田
[035-22a]
   歳暮夜長病中燈下聞盧尹夜宴以詩戲之且
    為来日張本也
榮閙興多嫌晝短衰閒睡少覺明遲當君秉燭銜盃夜
是我停飡服藥時枕上愁吟堪發病府中歡笑勝尋醫
眀朝强出須謀樂不擬車公更擬誰
   病中數會張道士見譏以此荅之
亦知數出妨将息不可端居守寂寥病即藥牕眠盡日
興来酒席坐通宵賢人易狎須勤飲姹音/妬女難禁莫慢
[035-22b]
燒張道士輸白道士一盃沆下朗/切下戒/切便逍遥
   卯飲
短屏風掩卧牀頭烏帽青氊白㲲音/牒裘夘飲一盃眠一
覺世間何事不悠悠
   寄題餘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官歴二十政宦遊三十秋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北
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緑觴春送客紅燭夜迴舟不敢
言遺愛空知念舊遊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
[035-23a]
   楊六尚書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對舉
    盃寄贈絶句
借君片石意何如置向庭中慰索居毎就玉山傾一酌
興来如對醉尚書
   喜入新年自詠時年七/十一
白鬚如雪五朝臣又值新正第七旬老過占他藍尾酒
病餘收得到頭身銷磨歳月成髙位比類時流是幸人
大厯年中騎竹馬幾人得見會昌春
[035-23b]
   灘聲
碧玉斑斑沙歴歴清流决决響泠泠自從造得灘聲後
玉管朱絃可要聽
   題石泉
殷勤傍石遶泉行不說何人知我情漸恐耳聾兼眼闇
聽泉看石不分明
   送王卿使君赴任蘇州因思花迎新使感舊遊
    寄題郡中木蘭西院一别
[035-24a]
一别蘇州十八載時光人事隨年改不論竹馬盡成人
亦恐桑田半為海鶯入故宮含意思花迎新使生光彩
為報江山風月知至今白使君猶在
   出齋日喜皇甫十早訪
三旬齋滿欲銜盃平旦敲門門未開除却朗之携一榼
的應不是别人来
   㑹昌二年春題池西小樓
花邊春水水邊樓一坐經今四十秋望月橋傾三遍換
[035-24b]
採蓮船破五迴修園林一半成喬木鄰里三分作白頭
蘇李㝠䝉隨燭滅陳樊漂泊逐萍流蘇庶子𢎞李中丞/道樞及陳樊二妓
十餘年皆樓中歌酒中/伴或歿或散獨子在焉雖貧眼下無妨樂縱病心中不
與愁自笑靈光巋缺規/反然在春来遊得且須遊
   酬南洛陽早春見贈
物華春意尚遲迴賴有東風晝夜催寒縋栁腰收未得
暖熏花口噤初開古詩云口/噤不能開欲披雲霧聨襟去先喜瓊
琚入袖来久病長齋詩老退争禁年少洛陽才
[035-25a]
   對新家醖翫自種花
香麴親看造芳叢手自栽迎春報酒熟垂老看花開紅
蠟半含蕚緑油新醱醅玲瓏五六樹㶑灔兩三盃恐有
狂風起愁無好客来獨酣還獨語待取月眀迴
   携酒往朗之莊居同飲
慵中又少經過處别後都無勸酒人不挈一壺相就醉
若為將老度殘春
   以詩代書酬慕巢尚書見寄慕巢書中頗切歸/休結侶之意故以
[035-25b]
    此/荅
書意詩情不偶然若云夢想在林泉願為愚谷煙霞侶
思結空門香火縁毎愧尚書情眷眷自憐居士病綿綿
不知待得心期否老校於君六七年
   春盡日
芳景銷殘暑氣生感時思事坐含情無人開口共誰語
有酒迴頭還自傾醉對數叢紅芍藥渇嘗一盌緑昌眀
蜀茶之/名也春歸自遣鶯留語好住林園三兩聲
[035-26a]
   招山僧
能入城中乞食否莫辭塵土汚袈裟欲知住處東城下
遶竹泉聲是白家
   夏日與閒禪師林下避暑
洛景墻西塵土紅伴僧閒坐竹泉東緑蘿潭上不見日
白石灘邊長有風熱閙漸知隨念盡清凉常願與人同
毎因毒暑悲親故多在炎方瘴海中是歳潮韶等郡/皆有親友謫居
   題新澗亭兼酬寄朝中親故見贈
[035-26b]
何處披襟風快哉一亭臨澗四門開金章紫綬辭腰去
白石清泉就眼来自得所宜還獨樂各行其志莫相咍
禽魚出得池籠後縱有人呼可更迴
   病中看經贈諸道侶
右眼昬花左足風金篦石水用無功金篦刮眼病見湼/槃經磁石水治風
見外/臺方不如迴念三乗樂便得浮生百病空無子同居草
庵下見法/華經有妻偕老道塲中何煩更請僧為侶月上新
歸侍病翁時適談氏女子自太原初/歸維摩詰有女名月上也
[035-27a]
   遊豐樂招提佛光三寺
竹鞋葵扇白綃巾林野為家雲是身山寺毎遊多寄宿
都城暫出即經旬漢容黄綺為逋客堯放巢由作外臣
昨日制書臨郡縣不談愚谷醉鄉人
   醉中得上都親友書以予停俸多時憂問貧乏
    偶乗酒興詠而報之
頭白醉昬昬狂歌秋復春一生耽酒客五度棄官人蘇/州
刑部侍郎河南尹同州刺/史太子少傅皆以病免也異世陶元亮前生劉伯倫卧
[035-27b]
將琴作枕行以鍤隨身歳要衣三對年支糓一囷園葵
烹佐飯秋葉掃添薪沒齒甘蔬食揺頭謝縉紳自能抛
爵禄終不惱交親但得盃中渌從生甑上塵煩君問生
計憂醒不憂貧
   池畔逐涼
風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涼似秋黄犬引迎騎馬客
青衣扶下釣魚舟衰容自覺宜閒坐蹇歩誰能更逺遊
料得此身終老處只應林下與灘頭
[035-28a]
   池鶴八絶句
池上有鶴介然不羣烏鳶雞鵝次第嘲噪諸禽似有所
誚鶴亦時復一鳴予非冶長不通其意因戲與贈答以
意斟酌之聊亦自取笑耳
    雞贈鶴
一聲警露君能薄五徳司晨我用多不會悠悠時俗士
重君輕我意如何
    鶴答雞
[035-28b]
爾争伉儷泥中鬬吾整羽儀松上棲不可遣他天下眼
却輕野鶴重家雞
    烏贈鶴
與君白黒太分明縱不相親莫見輕我毎夜啼君怨别
玉徽琴裏忝同聲琴曲有烏夜/啼別鶴怨
    鶴答烏
吾愛棲雲上華表汝多攫肉下田中吾音中羽汝中角
琴曲雖同調不同别鶴怨在羽調/烏夜啼在角調
[035-29a]
    鳶贈鶴
君誇名鶴我名鳶君呌聞天我戾天更有與君相似處
飢来一種啄腥羶
    鶴答鳶
無妨自是莫相非清濁髙低各有歸鸞鶴羣中彩雲裏
㡬時曽見喘鳶飛
    鵝贈鶴
君因風送入青雲我被人驅向鴨羣雪頸霜毛紅網掌
[035-29b]
請看何處不如君
    鶴答鵝
右軍歿後欲何依只合隨雞逐鴨飛未必犧牲及吾輩
大都我痩勝君肥
   談氏小外孫玉童
外翁七十孫三歳笑指琴書欲遣傳自念老夫今耄矣
因思稚子更茫然中郎餘祚鍾羊祜子幼能文似馬遷
才與不才争料得東牀空後且嬌憐談氏/初逝
[035-30a]
   送後集往廬山東林寺兼寄雲臯上人
後集寄将何處去故山迢遞在匡廬舊僧獨有雲臯在
三二年来不得書別後道情添㡬許老来筋力又何如
来生縁會應非逺彼此年過七十餘
   客有說客即李浙東也所/說不能具録其事
近有人從海上迴海山深處見樓臺中有仙龕虚一室
多傳此待樂天来
   答客說
[035-30b]
我學空門非學仙恐君此說是虚傳海山不是吾歸處
歸即應歸兠率天予晚年結彌勒/上生業故云
   哭劉尚書夢得二首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同貧同病退閒日
一死一生臨老頭盃酒英雄君與操曺公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文章㣲婉我知丘仲尼云後世知丘者春秋/又云春秋之㫖㣲而婉也賢豪雖歿
精靈在應共㣲之地下遊
今日哭君吾道孤寢門淚滿白髭鬚不知箭折弓何用
[035-31a]
兼恐脣亡齒亦枯窅窅窮泉埋寳玉駸駸落景掛桑榆
夜臺暮齒期非逺但問前頭相見無
 
 
 
 
 
 
[035-31b]
 
 
 
 
 
 
 
 白氏長慶集巻三十六

[036-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三十七
            唐 白居易 撰
  律詩五言七言/凢一百首
   昨日復今辰
昨日復今辰悠悠七十春所經多故處却想似前身散
秩優游老閒居清浄貧螺盃中有物鶴氅上無塵解佩
收朝帶抽簪換野巾風儀與名號別是一生人
[036-1b]
   病瘡
門有醫来往庭無客送迎病銷談笑興老足歎嗟聲鶴
伴臨池立人扶下砌行脚瘡春斷酒那得有心情
   遊趙村杏花
趙村紅杏毎年開十五年来看㡬迴七十三人難再到
今春来是别花来
   刑部尚書致仕
十五年来洛下居道縁俗累兩何如迷路心迴因向佛
[036-2a]
宦途事了是懸車全家遯世曽無悶半俸資身亦有餘
唯是名銜人不會毗耶長者白尚書
   初致仕後戲詶留守牛相公并呈分司/諸寮友
南北東西無所羈挂冠自在勝分司探花嘗酒多先到
拜表行香盡不知炮笋烹魚飽飡後擁袍枕臂醉眠時
報君一語君應笑兼亦無心羨保釐
   問諸親友
七十人難到過三更較稀占花租野寺定酒典朝衣趂
[036-2b]
醉春多出貪歡夜未歸不知親故口道我是耶非
   戲問牛司徒
抖擻塵纓捋白鬚半酣扶起問司徒不知詔下懸車後
醉舞狂歌有例無
   不與老為期
不與老為期因何兩鬢絲纔應免夭促便巳及衰羸昨
夜夢何在明朝身不知百憂非我所三樂是吾師閉目
常閒坐低頭毎静思存神機慮息飬氣語言遲行亦携
[036-3a]
詩箧眠多枕酒巵自慙無一事少有不安時
   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并序/
東都龍門潭之南有八節灘九峭石船筏過此例及破
傷舟人檝師推挽束縳大寒之月躶跣水中飢凍有聲
聞於終夜予嘗有願力及則救之會昌四年有悲智僧
道遇適同發心經營開鑿貧者出力仁者施財於戲從
古有礙之險未来無窮之苦忽乎一旦盡除去之兹吾
所用適願快心拔苦施樂者耳豈獨以功徳福報為意
[036-3b]
哉因作二詩刻題石上以其地屬寺事因僧故多引僧
言見志
鐵鑿金鎚殷若雷八灘九石劒稜摧竹篙桂檝飛如箭
百筏千艘魚貫来振錫導師憑衆力揮金退傅施家財
他時相逐西方去莫慮塵沙路不開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開險路作通津夜舟過此無傾覆
朝脛從今免苦辛十里叱灘變河漢八寒隂獄化陽春
八寒地獄見佛名及湼/槃經故以八節灘為比我身雖歿心長在闇施慈悲與
[036-4a]
後人
   閒坐
婆娑放雞犬嬉戲任兒童閒坐槐隂下開襟向晚風漚
麻池水裏㬠棗日陽中人物何相稱居然田舎翁
   酬寄牛相公同宿話舊勸酒見贈
毎来政事堂中宿共憶華陽觀裏時日暮獨歸愁米盡
泥深同出借驢騎交游今日唯殘我富貴當年更有誰
彼此相看頭雪白一杯可合重推辭
[036-4b]
   道塲獨坐
整頓衣巾拂浄牀一瓶秋水一鑪香不論煩惱先須去
直到菩提亦擬忘朝謁久停收劒珮宴遊漸罷廢壺觴
世間無用殘年處只合逍遥坐道塲
   偶作寄朗之
歴想為官日無如刺史時歡娱接賔客飽暖及妻兒自
到東都後安閒更得宜分司勝刺史致仕勝分司何况
園林下欣然得朗之仰名同舊識為樂即新知有雪先
[036-5a]
相訪無花不作期鬬醲乾釀酒誇妙細吟詩里巷千来
往都門五别離岐分兩迴首書到一開眉葉落槐亭院
氷生竹閣池雀羅誰問訊鶴氅罷追隨身與心俱病容
將力共衰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狂吟七言十四韻
亦知世是休明世自想身非富貴身但恐人間為長物
不如林下作遺民遊依二室成三友住近雙林當四鄰
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灑掃浄無塵香山閒宿一千夜
[036-5b]
梓澤連遊十六春是客相逢皆故舊無僧毎見不殷勤
藥停有喜閒銷疾金盡無憂醉忘貧補綻衣裳愧妻女
支持酒肉賴交親俸隨日計錢盈貫禄逐年支粟滿囷
尚書致仕請半俸百斛錢五/十千歳給禄粟二千石焉洛堰魚鮮供取足游村果
熟饋争新詩章人與傳千首夀命天教過七旬㸃檢一
生徼倖事東都除我更無人
   喜裴濤使君携詩見訪醉中戲贈
忽聞扣户醉吟聲不覺停盃倒屣迎共放詩狂同酒癖
[036-6a]
與君別是一親情
   得潮州楊相公繼之書并詩以此寄之
詩情書意兩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濵初覩銀鈎還啟齒
細唫瓊什欲沾巾鳳池隔絶三千里蝸舍沉㝠十五春
唯有新昌故園月至今分照兩鄉人鳳池屬楊相也/蝸舍自謂也
   宿府池西亭
池上平橋橋下亭夜深睡覺上橋行白頭老尹重来宿
十五年前舊月眀
[036-6b]
   閒眠
暖牀斜卧日曛腰一覺閒眠百病銷盡日一餐茶兩碗
更無所要到明朝
   楊柳枝詞
    雲溪友議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年既髙邁
    而小蠻方豐豔因/楊柳詞以託意云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裏
盡日無人屬阿誰
[036-7a]
   詔取永豐柳植禁苑感賦
    又云宣宗朝國樂唱前詞上問誰作永豐在/何處左右具以對遂因東使命取永豐柳兩
    枝植於禁中居易感上知其/名且好尚風雅又為詩一章
一樹衰殘委泥土雙枝榮耀植天庭定知𤣥象今春後
柳宿光中添兩星
    附河南尹盧貞和
一樹依依在永豐兩枝飛去杳無蹤玉皇曽採人間曲
應逐歌聲入九重
[036-7b]
   齋居春久感事遣懷
齋戒坐三旬笙歌發四鄰月明停酒夜眼暗看花人賴
學空為觀深知念是塵猶思閒語笑未忘舊交親久作
龍門主多為兎苑賔水嬉歌盡日雪宴燭通晨事事皆
過分時時自問身風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
   毎見呂南二郎中新文輒竊有所歎惜因成長
    句以詠所懷
雙金百錬少人知縱我知君徒爾為望梅閣老無妨渇
[036-8a]
二賢詞藻瞻麗衆多以/予曾忝制誥故呼閣老畫餅尚書不救飢自喻戲/無益也
白日迴頭看又晚青雲舉足躡何遲壯年可惜虚銷擲
遣把閒杯吟詠詩
   胡吉鄭劉盧張等六賢皆多年夀予亦次焉偶
    於弊居合成尚齒之會七老相顧既醉甚歡
    静而思之此會稀有因成七言六韻以紀之
    傳好事者
七人五百七十歳拖紫紆朱垂白鬚手裏無金莫嗟歎
[036-8b]
樽中有酒且歡娱詩吟兩句神猶王酒飲三杯氣尚麄
嵬峩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孫扶天年髙過二疎傅
人數多於四皓圖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間此會更應無
三仙山五天竺/國多有夀者
   前懷州司馬安定胡杲年八十九
   衛尉卿致仕馮翊吉皎年八十六
   前右龍武軍長史滎陽鄭據年八十四
   前磁州刺史廣平劉真年八十二
[036-9a]
   前侍御史内供奉官范陽盧真年八十一
   前永州刺史清河張渾年七十四
   刑部尚書致仕太原白居易年七十四
    巳上七人合五百七十歳會昌五年三月二
    十一日於白家履道宅同宴宴罷賦詩時秘
    書監狄兼謩河南尹盧貞以年未七十雖與
    會而不及列
   歡喜二偈
[036-9b]
得老加年誠可喜當春對酒亦宜歡心中别有歡喜事
開得龍門八節灘
眼闇頭旋耳重聽平/聲唯餘心口尚醒醒今朝歡喜縁何
事禮徹佛名百部經
   閒居貧活計
冠葢閒居少簞瓢陋巷深稱家開户牖量力置園林儉
薄身都慣營為力不任飢烹一斤肉暖卧兩重衾樽有
陶濳酒囊無陸賈金莫嫌貧活計更富即勞心
[036-10a]
   贈諸少年
少年莫笑我蹉跎聽我狂翁一曲歌入手榮名取雖少
關心穩事得還多老慙退馬霑芻秣謂致仕/半俸也髙喜歸鴻
脫弋羅官給俸錢天與夀些些貧病柰吾何
   感所見
巧者焦勞智者愁愚翁何喜復何憂莫嫌山木無人用
大勝籠禽不自由網外老雞因斷尾盤中鮮膾為呑鈎
誰人會我心中事冷笑時時一掉頭
[036-10b]
   寄黔州馬常侍
閒看雙節信為貴樂飲一杯誰與同可惜風情與心力
五年抛擲在黔中
   和李相公留守題漕上新橋六韻同用/黎字
選石鋪新路安橋壓古堤似從銀漢下落傍玉川西影
定欄杆倒標髙華表齊煙開虹半見月冷鶴雙棲材映
䕫龍小功嫌元凱低從容濟世後餘力及黔黎
   閒居
[036-11a]
風雨蕭條秋少客門庭冷静晝多關金羈絡馬近賣却
羅袖栁枝尋放還書巻畧尋聊取睡酒杯淺把粗開顔
眼昬入夜休看月脚重經春不上山心静無妨喧處寂
機忘兼覺夢中閒是非愛惡銷停盡唯寄空身在世間
   新秋夜雨
蟋蟀暮啾啾光隂不少留松簷半夜雨風幌滿牀秋曙
早燈猶在凉初簟未收新晴好天氣誰伴老人遊
   春眠
[036-11b]
枕低被暖身安穩日照房門帳未開還有少年春氣味
時時蹔到夢中来
   喜老自嘲
靣黒頭雪白自嫌還自憐毛龜蓍下老蝙蝠䑕中仙名
籍同逋客衣装類古賢裘輕被白㲲徒協/切靴暖蹋烏氊
周易休開卦陶琴不上絃任從人棄擲自與我周旋鐵
馬因疲退鉛刀以鈍全行開第八秩可謂盡天年時俗/謂七
十巳上為/開第八秩
[036-12a]
   能無愧
十兩新綿褐披行暖似春一圑香絮枕倚坐穩於人婢
僕遣他嘗藥草兒孫與我拂衣巾迴看左右能無愧飬
活枯殘廢退身
   河陽石尚書破回鶻迎貴主過上黨射鷺
    畫為圖猥䝉見示稱歎不足以詩美之
塞北虜郊隨手破山東賊壘掉鞭收烏孫公主歸秦地
白馬将軍入潞州劒㧞青鱗蛇尾活弦抨赤羽火星流
[036-12b]
須知鳥目猶難漏尚書将入潞府偶逢水鳥鷺引弓/射之一發中目三軍踴躍其事上聞
詔下/美之縱有天狼豈足憂畫角三聲刁斗暁清商一部管
絃秋他時麟閣圖勲業更合何人居上頭
   自詠老身示諸家屬
夀及七十五俸霑五十千夫妻偕老日甥姪聚居年粥
美嘗新米袍温換故綿家居雖濩落眷屬幸團圎置榻
素屏下移爐青帳前書聽孫子讀湯看侍兒煎走筆還
債抽衣當藥錢支分閒事了爬背向陽眠
[036-13a]
   自問此心呈諸老伴
朝問此心何所思暮問此心何所為不入公門慵斂手
不看人靣免低眉居士室閒眠得所少年塲上飲非宜
閒談亹亹留諸老美醖徐徐進一巵心未曽求過分事
身常少有不安時此心除自謀身外更問其餘盡不知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二日立春人七日盤蔬餅餌逐時新年方吉鄭猶為少
家比劉韓未是貧鄉園節歳應堪重親故歡遊莫厭頻
[036-13b]
試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見洛陽春分司致仕官中吉/傅鄭諮議最老韓
庶子劉員外尤貧循潮封/三郡遷客皆洛下舊遊也
   齋居偶作
童子装爐火行添一炷香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張牀巻
縵看天色移齋近日陽甘鮮新餅果穩暖舊衣裳止足
安生理優閒樂性塲是非一以遣動静百無妨豈有物
相累兼無情可忘不須憂老病心是自醫王
   詠身
[036-14a]
自中風来三歴閏病風八年/凢三閏矣從懸車後幾逢春周南留
滯稱遺老見太史/公傳漢上羸殘號半人見習鑿/齒傳薄有文章
傳子弟斷無書札答交親餘年自問将何用恐是人間
䞉長身
   予與山南王僕射起淮南李僕射紳事歴五
    朝踰三紀海内年輩今唯三人榮路雖殊交
    情不替聊題長句寄舉之公垂二相公
故交海内只三人二坐巖廊一卧雲老愛詩書還似我
[036-14b]
榮兼将相不如君百年膠漆初心在萬里煙霄中路分
阿閣鸞凰野田鶴何人信道舊同羣
   讀道徳經
𤣥元皇帝著遺文烏角先生仰後塵金玉滿堂非已物
子孫委蛻是他人世間盡不關吾事天下無親於我身
只有一身宜愛䕶少敎氷炭逼心神
   禽蟲十二章并序/
莊列寓言風騷比興多假蟲鳥以為筌蹄故詩義始於
[036-15a]
關雎鵲巢道說先乎鯤鵬蜩鷃之類是也予閒居乗興
偶作一十二章頗類志怪放言毎章可致一哂一哂之
外亦有以自警其衰耄封執之惑焉頃如此作多與故
人㣲之夢得共之㣲之夢得嘗云此乃九奏中新聲八
珍中異味也有㫖哉有㫖哉今則獨吟想二君在目能
無恨乎
鷰違戊巳鵲避歳兹事因何羽族知疑有鳯凰頒鳥厯
一時一日不參差不知其然也鷰衘泥常避戊巳/日鵲巢口常避太歳驗之皆信
[036-15b]
水中科斗長成蛙林下桑蟲老作蛾蛙跳蛾舞仰頭笑
焉用鯤鵬鱗羽多齊物/也
江魚羣從稱妻妾塞鴈聨行號弟兄但恐世閒真眷屬
親疎亦是强為名故名也江沱閒有魚毎游輒三如媵/隨妻一先二後土人號為婢妾魚禮
云鴈兄/弟行
蠶老繭成不庇身蜂飢蜜熟屬他人須知年老憂家者
恐是二蟲虚苦辛自警/也
阿閣鵷鸞田舍烏妍蚩貴賤兩懸殊如何閉向深籠裏
[036-16a]
一種摧頽觸四隅有所/感也
獸中刀鎗多怒吼鳥遭羅弋盡哀鳴羔羊口在縁何事
闇死屠門無一聲有所/悲也
蟭螟殺敵蚊巢上蠻觸交争蝸角中應似諸天觀下界
一㣲塵内鬬英雄自照/也
蠨蛸網上罥蜉蝣反覆相持死始休何異浮生臨老日
一彈指頃報恩讎誡報/也
蟻王化飯為臣妾螺母偷蟲作子孫彼此假名非本物
[036-16b]
其閒何怨復何恩
豆苖鹿嚼解烏毒艾葉雀銜奪鷰巢鳥獸不曽看本草
諳知藥性是誰敎嘗獵者說云鹿若中箭發即嚼豆葉/食之多消解箭毒多用烏頭故云烏
毒又鷰惡艾雀欲奪其巢先採/一艾致其巢輒避去因而有之
一䑕得仙生羽翼衆䑕相看有羨色豈知飛上未半空
巳作烏鳶口中食
鵝乳飬雛遺在水魚心想子變成鱗細㣲幽隱何窮事
知者唯應是聖人鵝放乳水中不能離羣雛從而食之/皆飽而去之又如魚想子子成魚並
[036-17a]
是佛經/中說
 
 
 
 
 
 
 
[036-17b]
 
 
 
 
 
 
 
 白氏長慶集巻三十

[037-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三十八
            唐 白居易 撰
  詩賦凢十/五首
   動静交相飬賦并序/居易常見今之立身從事者有失於動有失於静由斯
動静俱不得其時與理也因述其所以然用自儆導命
曰動静交相飬賦云
[037-1b]
天地有常道萬物有常性道不可以終静濟之以動性
不可以終動濟之以静飬之則兩全而交利不飬之則
兩傷而交病故聖人取諸震以發身受諸復而知命所
以莊子曰智飬恬易曰䝉飬正吾觀天文其中有程日
明則月晦日晦則月明明晦交飬晝夜乃成吾觀歳功
其中有信陽進則隂退陽退則隂進進退交飬寒暑乃
順且躁者本於静也斯則躁為民静為君以民飬君敎
化之根則動飬静之道斯存且有者生於無也斯則無
[037-2a]
為母有為子以母飬子生成之理則静飬動之理明矣
所以動之為用在氣為春在鳥為飛在舟為楫在弩為
機不有動也静将疇依所以静之為用在蟲為蟄在水
為止在門為楗在輪為柅不有静也動奚資始則知動
兮静所伏静兮動所倚吾何以知交飬之然哉以此有
以見人之生於世出處相濟必有時而行非匏𤓰不可
以長繫人之善其身枉直相循必有時而屈故尺蠖不
可以長伸嗟夫今之人知動之可以成功不知非其時
[037-2b]
動必為㐫知静之可以立徳不知非其理静亦為賊大
矣哉動静之際聖人其難之先之則過時後之則不及
時交飬之間不容毫釐故老氏觀妙顔氏知㡬噫非二
君子吾誰與歸
   汎渭賦并序/
右丞相高公之掌貢舉也予以鄉貢進士舉及第左丞
相鄭公之領選部也予以書判㧞萃選登科十九年天
子並命二公對掌鈞軸朝野無事人物甚安明年春予
[037-3a]
為校書郎始徙家秦中卜居於渭上上樂時和歳稔萬
物得其宜下樂名遂官閒一身得其所既美二公佐清
朝之理又荷二公垂特達之恩發於嗟歎流於詠謌予
時汎舟于渭因為汎渭賦以導其意詞曰
亭亭華山下有人跂兮望兮愛彼三峯之白雲汎汎渭
水上有舟沿兮泝兮愛彼百里之清流以我為太平之
人兮得於斯而優游又感陽春之氣熈熈兮樂天和而
不憂曰予生之年兮時哉時哉當皇唐受命之九葉兮
[037-3b]
華與夷而無氛埃及帝纘位之二紀兮命髙與鄭為鹽
梅二賢兮爰立四門兮大開凡讀儒書與履儒行者率
充賦而四来雖片藝而必收兮故不棄予之小才感再
遇於知巳必慙怍以徘徊登予名於太常署予職於蘭
臺臺有蘭兮閣有芸芳菲菲其可襲備一官而無一事
又不維而不縶家去省兮百里毎三旬而一入川有渭
兮山有華澹悠悠其可賞目白雲兮潄清泉其或偃而
或仰門去渭兮百歩常一日而三往夜分兮叩舷天無
[037-4a]
雲兮水無煙遲遲兮明月波澹灔兮棹寅縁日暮兮舟
泊草萋萋兮沙漠漠習習兮春風岸栁動兮渚花落發
浩歌以長引舉濁醪而緩酌春冉冉其将盡予何為乎
不樂鳥樂兮雲際嗚嚶嚶兮飛以智切/羣行貌魚樂兮泉
底鬐撥撥兮尾潎潎我樂兮聖代心融融兮神泄泄伊
萬物各樂其樂者由聖賢之相契賢致聖於無為聖致
賢於既濟凝為和兮聚五福發為春兮消六沴不我後
兮不我先適當我兮生之代彼鱗蟲兮與羽族咸知樂
[037-4b]
而不知惠我為人兮最靈所以媿賢相而荷聖帝樂乎
樂乎汎于渭兮詠而歸聊逍遥以卒歳
   傷逺行賦
貞元十五年春吾兄吏於浮梁分㣲禄以歸飬命予負
米而還鄉出郊野兮愁予夫何道路之茫茫茫茫兮二
千五百自鄱陽而歸洛陽朝濟乎大江暮登乎髙岡山
有險兮路屈曲甚孟門與太行楓林欎其百尋涵瘴煙
之蒼蒼其中閴其無人唯鷓鴣之飛翔水有含沙之毒
[037-5a]
蟲山有當路之虎狼况乎雲雷作而風雨晦忽烏感/切
靄兮不見日陽渉泥濘兮僕夫重膇陟崔嵬兮征馬𤣥
黄歩一歩兮不可進獨中路兮傍徨噫昔我往兮春草
始芳今我来兮秋風其凉獨行踽踽兮惜晝短孤宿㷀
㷀兮愁夜長况太夫人抱疾而在堂自我行役諒夙夜
而憂傷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測而可量雖割慈而不言
終藴結乎中膓曰有弟兮侍左右固就飬而無方雖温
凊之靡𨶔詎當我之在傍無羽翼以輕舉羡歸雲之飛
[037-5b]
揚惟晝夜與寝食之心曷其弭忘投山館以寓宿夜緜
緜而未央獨展轉而不寐候東方之晨光雖則驅征車
而遵歸路猶自流鄉淚之浪浪
   宣州試射中正鵠賦以諸侯立誡衆士知訓為/韻任不依次用韻限三百
    五十字/巳上成
聖人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唯弧矢之用也中正鵠而巳
矣是謂武之經禮之紀故王者務以選諸侯諸侯用而
貢多士将俾乎禮無秕稗位有䧏殺廣塲闢而堵墻開
[037-6a]
射夫同而鐘鼓誡有以致國用充歳貢使技癢者出於
羣藝成者推於衆在乎矢不虚發弓不再控射繹志也
信念兹而在兹鵠小鳥焉取難中而能中乃設五正張
三侯叶吉日於清晝順殺氣於素秋禮事展樂容修既
五善而斯備将百中而是求於是誠心内藴荘容外奮
升降揖讓合君子之令儀進退周旋伸先生之彛訓故
禮舉而義得且無聲而有問及夫觀者坌歩悶/切入射者
挺立矢既挟弓既執抗大侯佽決拾指正則掌内必取
[037-6b]
料鵠乃彀中所及雕弧乍滿當晝而明月彎彎銀鏑急
飛不夜而流星熠熠其一發也騞若徹札其再中也
普伯/切如貫笠玉霜降而弓力調金風勁而弦聲急惬羣
心而踴躍駭衆目而翕習若然者安知不能空彎而鴈
驚虚引而猿泣者也矧乃正其色温如栗如游於藝匪
疾匪徐妙能曲盡勇可賈餘豈不以志正形直心荘體
舒不出範兮信得禮之大者無失鵠也豈反身而求諸
斯葢弓矢合規容止有儀必氣盈而神王寧心讋而力
[037-7a]
疲則知善射者在乎合禮合樂不必乎飲羽在乎和容
和志不必乎主皮夫如是則射之禮射之義雖百世而
可知
   窗中列逺岫詩題中以平/聲為韻
天静秋山好窗開曉翠通遥憐峯窈窕不隔竹朦朧萬
㸃當虚室千重疊逺空列簷攢秀氣縁隙助清風碧愛
新晴後明宜反照中宣城郡齋在望與古時同
   省試性習相逺近賦以君子之所慎焉為韻依/次用限三百五十字巳上
[037-7b]
    成中書侍郎髙郢下試貞元十/六年二月十四日及第第四人
噫下自人上達君徳以慎立而性由習分習則生常将
俾夫善惡區別慎之在始必辯乎是非糾紛原夫性相
近者豈不以有敎無類其歸於一揆習相逺者豈不以
殊途異致乃差於千里昬眀波注導為愚智之源邪正
岐分開成理亂之軌安得不稽其本謀其始觀所恒察
所以考成敗而取捨審臧否而行止俾流遁者返迷塗
於騷人積習者遵要道於君子且夫徳莫徳於老氏乃
[037-8a]
曰道是從矣聖莫聖於宣尼亦曰非生知之則知徳在
修身将見素而抱樸聖由志學必切問而近思在乎積
藝業於黍累慎言行於毫釐故得其門志彌篤兮性彌
近矣由其徑習愈精兮道愈逺而其㫖可顯其義可舉
勿謂習之近徇迹而相背重阻勿謂性之逺反真而相
去幾許亦猶一源𣲖別隨混澄而或濁或清一氣脉分
任吹煦而為寒為暑是以君子稽古於時習之初辯惑
於成性之所然則性者中之和習者外之徇中和思於
[037-8b]
馴致外徇戒於妄進非所習而習則性傷得所習而習
則性順故聖與狂由乎念與罔念福與禍在乎慎與不
慎慎之義莫匪乎率道為本見善而遷觀誠偽於既往
審進退於未然故得之則至性大同若水濟水也失之
則衆心不等猶靣隔靣焉誠哉性習之說吾将以為敎

   玉水記方流詩以流字為韻/六十字成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矩浮光灔灔方折浪悠悠凌
[037-9a]
亂波紋異縈迴水性柔似風揺淺瀨疑月落清流濳潁
應傍達藏真豈上浮玉人如不記淪棄即千秋   求𤣥珠賦以𤣥非智求珠/以真得為韻
至乎哉𤣥珠之為物也淵淵緜緜不知其然存乎視聼
之表生乎天地之先其中有象與道相全求之者刳其
心俾損之又損得之者反其性乃𤣥之又𤣥𤣥無音聽
之則希珠無體摶之則㣲故以音而求之者妄以體而
得之者非倐爾去焉将窅㝠而齊往忽乎来矣與罔象
[037-9b]
而同歸是以聖人之求𤣥珠也損眀聖薄仁義索之惟
艱失之孔易莫不以心忘心以智去智其難得也劇乎
剖巨蚌之胎其難求也甚乎待驪龍之睡夫惟不皦不
昧至明至幽必致之於馴致豈求之於躁求性失則遺
若合浦之徙去心虚潛至同夜光之闇投斯乃動為道
樞静為心符至光不耀至真不渝察之無形謂其有而
非有應之有信謂其無而非無故立喻比夫至寳强名
謂之𤣥珠名不徒爾喻必有以以不凝滯為圓以無
[037-10a]
疵為美葢外明者不若内明之理純白者不若虚白之
㫖藏於身不藏於川在乎心不在乎水然則頥其神保
其真雖無脛求之必臻役其識徇其惑雖沒齒求之不
得則知珠者無形之形𤣥者無色之色亦何必遊赤水
之上造崑丘之側苟悟漆園之言可臻𤣥珠之極
   漢髙皇帝親斬白蛇賦以題為韻/依次用
髙皇帝将欲戡時難撥禍亂乃耀聖武奮英斷提神劒
於手中斬靈蛇於澤畔何精誠之潛發信天地之幽贊
[037-10b]
卒能滅强楚降暴秦創王業於炎漢於時𤓰割區宇蜂
起英豪以堅甲利兵相視以壮圖銳氣相髙皆欲定四
海之洶洶救萬姓之嗷嗷帝既心闚咸陽氣王芒碭率
卒晨往縱徒夜亡有大蛇兮出山穴亘路傍凝白虹之
精彩被素龍之文章鱗甲晶以雪色睛眸赩其電光聳
其身形蜿蜿而莫犯舉其首勢矯矯而靡亢勇夫聞之
而挫銳壮士覩之而摧剛於是行者告于髙皇帝乃奮
布衣挺干将攘臂直進瞋目髙驤一呼而猛氣咆
[037-11a]
叱而䧺姿抑揚觀其将斬未斬之際虵方欲縱毒螫肆
猛噬我則審其計度其勢口譟雷霆手操鋒銳凛龍顔
而色作振虎威而聲厲荷天之靈啓神之契舉刃一揮
溘然而斃不知我者謂我斬白蛇知我者謂我斬白帝
於是灑雨血摧霜鱗塗野草濺路塵嗟乎神化将窮不
能保其命首尾雖在不能衛其身盛矣哉聖人之草昧
經綸應乎天順乎人制勍敵必示以乃武乃文静災禍
不可以弗躬弗親若夫龍泉黯黯秋水湛湛苟非斯劒
[037-11b]
虵不可斬天威煌煌神武洸洸苟非我主虵不可當是
知人在威不在衆我王也萬夫之防器在利不在大斯
劒也三尺之長于以讋萬物于以威八方㻺數既終闇
素靈之夜哭嗜欲将至知赤帝之道昌繇是氣呑豪傑
威振幽遐素車降而三秦歸徳朱旗建而六合為家彼
戮鯨鯢與截犀兕未若我提青劍而斬白蛇
   大巧若拙賦以隨物成器巧在/乎中為韻依次用
巧之小者有為可得而闚巧之大者無迹不可得而知
[037-12a]
葢取之於巽授之以隨動而有度舉必合規故曰大巧
若拙其義在斯爾乃掄材於山木審器於軌物将務乎
匠之忖度不在乎手澤之翦拂故為棟者資其自天
之端為輪者取其因地之屈其公也於物無情其正也
依法有程既游藝而功立亦居肆而事成大小存乎目
擊材無所棄取捨資乎指顧物莫能争然後任道𢎞用
隨形制器信無為而為因所利而利不凝滯於物必簡
易於事亦猶善從政者物得其宜能官人者才適其位
[037-12b]
嘉其尺度有則繩墨無撓工非剞劂自得不矜之能器
靡雕䤹誰識無心之巧衆謂之拙以其因物不改我為
之巧以其成功不不改故物全不故功倍遇以神
也郢人之術攸同合乎道焉老氏之言斯在噫舟車器
異杞梓材殊罔枉枘以鑿罔破圎為觚必将考廣狭以
分寸審刓方以規模則物不能以長短隱材不能以曲
直誣是謂心之術也豈慮手之傷乎且夫大盈若冲大
眀若䝉是以大巧棄其末工則知巧在乎不違天真非
[037-13a]
勞形於木人之内巧在乎無枉物情非役神於棘刺之
中豈徒與班倕之輩騁技而校功哉情一/作性
   雞距筆賦以中山兎毫作之尤/妙為韻任不依次用
足之健兮有雞足毛之勁兮有兎毛就足之中奮發者
利距在毛之内秀出者長毫合為手筆正得其要象彼
足距曲盡其妙圎而直始造意於䝉恬利而銛終騁能
於逸少斯則創因智士傳在良工㧞毫為鋒截竹為筒
視其端若武安君之頭銳窺其管如𤣥元氏之心空豈
[037-13b]
不以中山之明視勁而迅汝隂之翰音勇而䧺一毛不
成採衆毫於三穴之内四者可棄取銳武於五徳之中
雙美是合兩揆而同故不得兎毫無以成起草之用不
名雞距無以表入木之功及夫親手澤隨指顧秉以律
動有度染松煙之墨灑鵝毛之素莫不畫為屈鐵㸃成
垂露若用之交戰則摧敵而先鳴若用之草聖則擅塲
而獨歩察所以稽其故雖云任物以用長亦在假名而
善喻向使但隨物棄不與人遇則距蓄縮於晨雞毫摧
[037-14a]
殘於寒兎又安得取名於彼移用在兹映赤筦状紺趾
乍舉對紅箋疑錦臆初披輟翰停毫既象乎翹足就棲
之夕揮芒拂銳又似乎奮拳引鬬之時苟名實之相副
信動静而似之其用不困其美無儔因草為號者質陋
折蒲而書者體柔彼皆𤨏細此實殊尤是以搦之而變
成金距書之而化作銀鈎夫然則董狐操可以修為良
史宣尼握可以刪定春秋其不象雞之羽者鄙其輕薄
不取雞之冠者惡其軟弱斯距也如劍如㦸可擊可搏
[037-14b]
将壮我之毫芒必假爾之鋒鍔遂使見之者書狂發秉
之者筆力作挫萬物而人文成草八行而鳥迹落縹囊
盛處類藏錐之沈潛圑扇或書同舞鏡之揮霍儒有學
書臨水負笈登山含毫既至握管迴還過兎園而易感
望雞樹以難攀願争雄於爪距之下冀得雋於筆硯之

   黒龍飲渭賦以出為漢祥下/飲渭水為韻
龍為四靈之長渭居八水之一飲亹亹之清流落彬彬
[037-15a]
之𤣥質忽兮下降賁然躍出首蜿蜒以涌煙鱗錯落而
㸃漆動而無悔爰作瑞於秦川應必有徵乃效靈於漢
日觀其攸止察其所為行藏不忒動静有儀睛眸炫耀
文彩陸離躍於泉於焉表異守其黒所以標竒或隱或
見時行時止順冬夏而無乖應昬明而有以於是稽大
易按前史符聖人之昌運飛而在天表王者之休徵下
而飲水爾乃降長川俯髙岸氣黙黙以黯黯光璨璨而
爛爛聞之者心駭而屏息覩之者目而改觀一呼一
[037-15b]
吸而聲起風雷或躍或騰而勢超雲漢觀夫莫智匪常
莫黒至祥契昌期於南靣合正色於北方拖尾迴翔擘
波騰驤飲清瀾之浩浩動素浪之湯湯頓頷而碎珠迸
落奮髯而細雨飛揚警水府兮鱣鮪奔走駭泉室兮蛟
鼉伏藏𤣥雲從而淺深一色白日照而左右交光且彼
候時出處憑虚上下度弱水而斯馭去鼎湖而是駕聞
茂先之劍飛見長房之杖化豈若此炎精𠖇契水徳潛
禀𤣥甲黯以凝黛文章斐兮摛錦逼而察也類天馬出
[037-16a]
水而遊逺而望之疑晴虹截澗而飲巳而負蒼天去清
渭排㝠㝠之寥廓反浩浩之元氣則知水物之靈鱗蟲
之貴盛矣哉抑斯龍之所謂
   敢諌鼓賦以聖人来諌/諍之道為韻
鼓者工所制諌者君所命鼔因諌設發為治世之音諌
以鼓来懸作經邦之柄納其臣於忠直致其君於眀聖
将使内外必聞上下交正於是乎唐堯得以為盛治者
也至矣哉君至公而滅私臣有犯而無欺諷諌者於焉
[037-16b]
盡節獻納者由是正辭言之者無罪擊之者有時故謇
謇匪躬道之行也鼘鼘音/淵不巳聲以發之始也土鼓増
華蕢桴改造外揚音以應物中含虚而體道不窕不摦
胡掛/切由巧者之作為大鳴小鳴隨直臣之擊考有若坎
其缶於宛丘之下又如殷其雷在南山之隈音鏘鏘以
音/湯鞳響容與以徘徊儆於帝心四聰之耳必達納諸
人聽七諍之臣乃来故用於朝朝無靣從之患行於國
國無居下之訕洋洋盈耳幽賛逆耳之言坎坎動心眀
[037-17a]
啓沃心之諌且夫鼔之為用也或備於樂懸或施於戎
政以諧八音節奏以明三軍號令未若備察朝闕發揮
庭諍聲聞於外以彰我主聖臣良道在其中以表我上
忠下敬然則義之與比徳必有隣将善旌而並建與謗
木而俱陳是必聞其聲則知有獻替之士聆其響不獨
思将帥之臣嗟乎捨之則聲寝用之則氣振雖聲氣之
在鼓終用捨之由人
   君子不器賦以用之則行無/施不可為韻
[037-17b]
君子哉道本生知徳唯天縱抱乎不器之器成乎有用
之用不器者通理而黄中有用者致逺而任重葢由識
包權變理藴通明業非學致器異琢成審其時有道舒
而無道巻慎其徳捨之藏而用之行語其小能立誠以
修辭論其大能救物而濟時以之理心則一身獨善以
之從政則庶績咸熈既居家而必達亦在邦而允釐彼
子貢雖賢唯稱瑚璉之器彦輔信美空標水鏡之姿是
謂非求偹者有何足以多之豈如我順乎通塞含乎語
[037-18a]
黙何用不臧何響不克施之乃伊呂事業蓄之則荘老
道徳雖應物而不滯終餙躬而有則若止水之在器任
器方圎如良工之用材隨材曲直原夫根淳精於妙有
完元和於虚受内𢎞道而惟新外濟用而可久鄙斗筲
之奚算哂挈瓶之固守何器量之差殊在性情之能否
豈不以神為𤣥樞智為心符全其神則為而勿有虚其
心則用當其無故動與時合静與道俱時或用之必開
臧武之智道不行也則守寗子之愚至乎哉㝠心無我
[037-18b]
無可而無不可應用不疲無為而無不為信大成而大
受非小恵而小知故庶類曲從則輪轅適用若一隅偏
執則鑿枘難施是以易尚隨時禮貴從宜盛矣哉君子
焉取斯
   賦賦以賦者古詩/之流為韻
賦者古詩之流也始草創於荀宋漸恢張於賈馬氷生
乎水初變本於典墳青出於藍復増華於風雅而後諧
四聲祛八病信斯文之美者我國家恐文道寖衰頌聲
[037-19a]
凌遲乃舉多士命有司酌遺風於三代眀變雅於一時
全取其名則號之為賦雜用其體亦不出乎詩四始盡
在六義無遺是謂藝文之儆筞述作之元龜觀夫義類
錯綜詞采舒布文諧宮律言中章句華而不艶美而有
度雅音瀏亮必先體物以成章逸思飄颻不獨登髙而
能賦其工者究筆精窮指趣何慙兩京於班固其妙者
抽祕思騁妍詞豈謝三都於左思掩黄絹之麗藻吐白
鳳之竒姿振金聲於寰海増紙價於京師則長揚羽獵
[037-19b]
之徒胡為比也景福靈光之作未足多之所謂立意為
先能文為主炳如繢一作/繪素鏗若鐘鼓郁郁哉溢目之
黼黻洋洋乎盈耳之韶頀信可以鑠風騷超軼今古
者也今吾君網羅六藝淘汰九流㣲才無忽片善是求
况賦者雅之列頌之儔可以潤色鴻業可以發揮皇猷
客有自謂握靈虵之珠者豈可棄之而不收 
 白氏長慶集巻三十八

[038-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三十九
            唐 白居易 撰
  銘贊箴謡偈凡二十/一首
   續座右銘并序/
崔子玉座右銘余竊慕之雖未能盡行常書屋壁然其
間似有未盡者因續為座右銘云勿慕貴與富勿憂賤與貧自問道何如貴賤安足云聞
[038-1b]
毁勿戚戚聞譽勿欣欣自顧行何如毁譽安足論無以
意傲物以逺辱於人無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遊與邪
分岐居與正為隣於中有取捨此外無疎親修外以及
内静飬和與真飬内不遺外動率義與仁千里始足下
髙山起微塵吾道亦如此行之貴日新不敢規他人聊
自書諸紳終身且自朂身歿貽後昆後昆苟反是非我
之子孫
   騶虞畫贊并序/
[038-2a]
騶虞仁瑞之獸也其所感所食暨形状質文孫氏瑞應
圖具載其事元和元年夏有以騶虞圖贈予者予愛其
外猛而威内仁而信又嗟曠代不覿引筆贊之詞云爾
孟山有獸仁心毛質不踐生芻不食生物有道則見非
時不出三季巳還退藏於宻我聞其名徵之於書不識
其形得之於圖白質黒文猊首虎軀是耶非耶孰知之
乎巳矣夫已矣夫前不見往者後不見来者吁嗟乎騶

[038-2b]
   貘屏贊并序貘讀陌白豹也/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南方山谷中寝其皮辟瘟
圖其形辟邪予舊病頭風毎寝息常以小屏衛其首適
遇畫工偶令寫之按山海經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
因有所感遂為贊曰邈哉竒獸生于南國其名曰貘非鐵不食昔在上古人
心忠質征伐敎令自天子出劍㦸省用銅鐵羨溢貘當
是時飽食終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鑠鐵為兵範銅為
[038-3a]
佛佛像日益兵刃日滋何山不剗何谷不隳銖銅寸鐵
罔有孑遺悲哉彼貘無乃餒而嗚呼非貘之悲惟時之

   畫鵰贊并序/
夀安令白昊予宗兄也得丹青之妙傳寫之要毛羣羽
族尤是所長長慶元年以畫鵰貺予予愛之因題贊云
鷙禽之英黒鵰丁丁鉤綴八爪劒挿六翎想入心匠寫
從筆精不卵不雛一日而成軒然将飛戞然欲鳴毛動
[038-3b]
骨活神来著形始知造物不必杳㝠但獲天機則與化
争韓幹之馬籍籍知名薛稷之鶴翩翩有聲研工覈能
較真鬬靈豈無他人不如我兄
   續虞人箴元和十五年/唐受天命十有二聖業業惕惕咸勤於政鳥生深林獸
在豐草春蒐冬狩取之以道鳥獸蟲魚各遂其生君民
朝野亦克用寧在昔𤣥祖厥訓孔彰馳騁畋獵俾心發
狂何以驗之曰羿與康曽不是誡終然覆亡故我列聖
[038-4a]
鑑彼前王雖有畋遊樂不至荒髙祖方獵蘇長進言不
滿十旬未足為歡上心忽悟為之輟畋故武徳業垂二
百年降及宋璟亦諌𤣥宗温顔聽納獻替從容及璟趨
出鷂死懐中故開元事播於無窮噫逐獸于野走馬于
路豈不快哉銜橛可懼噫夜歸禁苑朝出皇都豈不樂
哉冦戎可虞臣非獸臣不當獻箴輒思出位敢諌從禽
螻蟻命小安危計深苟禆萬一臣死甘心
   三謡并序/
[038-4b]
予廬山草堂中有朱藤杖一蟠木几一素屏風二時多
杖藤而行隱几而坐掩屏而卧宴息之暇筆硯在前偶
為三謡各導其意亦猶座右陋室銘之類爾
    蟠木謡
蟠木蟠木有似我身不中乎器無用於人下擁腫而上
轔菌桷不桷兮輪不輪天子建明堂兮既非梁棟諸侯
斵大輅兮材又不中唯我病夫或有所用用爾為几承
吾臂支吾頥而巳矣不傷爾性不枉爾理爾怏怏為几
[038-5a]
之外無所用爾爾既不材吾亦不材胡為乎人間徘徊
蟠木蟠木吾與汝歸草堂去来
    素屏謡
素屏素屏胡為乎不文不餙不丹不青當世豈無李陽
氷之篆字張旭之筆迹邊鸞之花鳥張藻之松石吾不
令加一㸃一畫於其上欲爾保真而全白吾於香爐峯
下置草堂二屏倚在東西墻夜如明月入我室一作/懐
如白雲圍我牀我心久飬浩然氣亦欲與爾表裏相輝
[038-5b]
光爾不見當今甲第與王宮織成歩障錦屏風綴珠䧟
鈿貼雲母五金七寳相玲瓏貴豪待此方恱目晏然寝
卧乎其中素屏素屏物各有所宜用各有所施爾今木
為骨兮紙為靣捨吾草堂欲何之
    朱藤謡
朱藤朱藤温如紅玉直如朱繩自我得爾以為杖大有
禆於股肱前年左遷東南萬里交遊別我於國門親友
送我於滻水登髙山兮車倒輪摧渡漢水兮馬跙蹄開
[038-6a]
中途不進部曲多迴唯此朱藤實隨我来瘴癘之鄉無
人之地扶衛衰病驅呵魑魅吾獨一身賴爾為二或水
或陸自北徂南泥黏泥占/切雪滑足力不堪吾本兩足得
爾為三紫霄峯頭黄石巖下松門石磴不通輿馬吾與
爾披雲撥水環山繞野二年蹋遍匡廬間未嘗一歩而
相捨雖有佳子弟良友朋扶危助蹇不如朱藤嗟乎窮
既若是通復何如吾不以常杖待爾爾勿以常人望吾
朱藤朱藤吾雖青雲之上黄泥之下誓不棄爾於斯須
[038-6b]
   無可奈何歌
無可奈何兮白日走而朱顔頽少日往而老日催生者
不住兮死者不迴况乎寵辱豐顇之外物又何常不十
去而一来去不可挽兮来不可推無可奈何兮巳焉哉
天長而地久前無始兮後無終嗟吾生之幾何寄瞬
息乎其中又如太倉之稊米委一粒於萬鍾何不與道
逍遥委化從容縱心放志洩洩融融胡為乎分愛惡於
生死繋憂喜於窮通倔强其骨髓齟齬其心胷合氷炭
[038-7a]
以交戰秪自苦兮厥躬彼造物者云何不為此與化者
云何不隨或煦或吹或盛或衰雖千變與萬化委一順
以貫之為彼何非為此何是誰㝠此心夢蝶之子何
非福何吉非㐫誰達此觀喪馬之翁俾吾為秋毫之杪
吾亦自足不見其小俾吾為泰山之阿吾亦無餘不見
其多是以達人静則脗然與隂合迹動則浩然與陽同
波委順而巳孰知其他時耶命耶吾其無奈彼何委耶
順耶彼亦無奈吾何夫兩無奈何然後能㝠至順而合
[038-7b]
太和故吾所以飲太和扣至順而為無可奈何之歌
   自誨樂天樂天来與汝言汝宜拳拳終身行焉物有萬類錮
人如鎻事有萬感熱人如火萬類逓来鎻汝形骸使汝
未老形枯如柴萬感逓至火汝心懐使汝未死心化為
灰樂天樂天可不大哀汝胡不懲往而念来人生百歳
七十稀設使與汝七十期汝今年已四十四却後二十
六年能幾時汝不思二十五六年来事疾速倐忽如一
[038-8a]
寐往日来日皆瞥然胡為自苦於其間樂天樂天可不
大哀而今而後汝宜饑而食渇而飲晝而興夜而寝無
浪喜無妄憂病則卧死則休此中是汝家此中是汝鄉
汝何捨此而去自取其遑遑遑遑兮欲安往哉樂天樂
天歸去来
   八漸偈并序/
唐貞元十九年秋八月有大師曰凝公遷化於東都聖
善寺鉢塔院越明年二月有東来客白居易作八漸偈
[038-8b]
偈六句四言以讃之初居易常求心要於師師賜我八
言焉曰觀曰覺曰定曰慧曰眀曰通曰濟曰捨繇是入
於耳貫於心達於性於兹三四年矣嗚呼今師之報身
則化師之八言不化至哉八言實無生忍觀之漸門也
故自觀至捨次而讃之廣一言為一偈謂之八漸偈葢
欲以發揮師之心教且明居易不敢失墜也既而升於
堂禮於床跪而唱泣而去偈曰    觀偈
[038-9a]
以心中眼觀心外相從何而有從何而䘮觀之又觀則
辨真妄
    覺偈
惟真常在為妄所䝉真妄苟辯覺生其中不離妄有而
得真空
    定偈
真若不滅妄即不起六根之源湛如止水是為禪定乃
脫生死
[038-9b]
    慧偈
慧之以定定猶有繋濟之以慧慧則無滯如珠在盤盤
定珠慧
    明偈
定慧相合合而後明照彼萬物物無遯形如大圓鏡有
應無情
    通偈
慧至乃明明則不寐明至乃通通則無碍無碍者何變
[038-10a]
化自在    濟偈
通力不常應念而變變相非有隨求而見是大慈悲以
一濟萬
    捨偈
衆苦既濟大悲亦捨苦既非真悲亦是假是故衆生實
無度者
   繡阿彌陀佛贊并序/
[038-10b]
繡西方阿彌陀佛一軀女弟子京兆杜氏奉為妣范陽
縣太君盧夫人八月十一日忌辰所造也五綵莊嚴一
心恭敬願追𠖇福誓報慈恩贊曰
善始一念千念相屬繡始一縷萬縷相續功績成就相
好具足金身螺髻玉毫紺目報罔極恩薦無量福
   繡觀音菩薩贊并序/
故尚書膳部郎中太原白府君諱行簡妻京兆杜氏奉
為府君祥齋敬繡救苦觀音菩薩一軀長五尺二寸濶
[038-11a]
一尺八寸紉針縷綵絡金綴珠衆色彰施諸相具足發
𢎞願於哀懇薦景福於幽靈稽首焚香跪而讚曰
集萬縷兮積千針勤十指兮䖍一心嗚呼鑑悲誠而介
㝠福實有望於觀音
   畫水月菩薩贊
浄緑水上虚白光中一覩其相萬緣皆空弟子居易誓
心歸依生生刼刼長為我師
 
[038-11b]
 
 
 
 
 
 
 
 白氏長慶集巻三十九
[039-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
            唐 白居易 撰
  哀祭文凡十/四首
   哀二良文并序/
丞相隴西公出鎮于汴州軍司馬御史大夫陸長源實
左右之二年而軍用寧司空南陽公作藩于徐州軍副
使祠部貟外郎鄭通誠實先後之三年而民用康暨十
[039-1b]
五年春隴西薨浹辰而師亂大夫以直道及禍十六年
夏南陽薨翌日而難作貟外以危行遇害惜乎大夫人
之望也貟外國之良也咸克潔于身儉于家勤于邦又
申之以言行文學智謀政事故其歴要官㕘劇務如刀
劒發鉶割而無滯如鐘磬在懸動而有聲識者以為異
時登天子股肱耳目之任必能經德秉哲紹復隴西南
陽之事業以藩輔王家鳴呼善人宜將鍾奕葉之慶而
不免及身之禍天乎報施之朕何其昩歟昔詩人有黄
[039-2a]
鳥之章以哀三良不得其死今斯文亦以哀二良名其
篇云
伊大化之無形兮浩浩而茫茫中有禍身兮若機之張
梁之亂兮陸受其毒徐之難兮鄭羅其殃惟善人兮邦
之紀綱邦之瘁兮而人先亡謂天之惡下民兮胡為生
此忠良謂天之愛下民兮胡為生此豺狼我欲階㝠㝠
問蒼蒼蒼蒼之不可問兮俾我心之衋迄力/切傷悲夫而
今而後吾知夫天難忱而命靡常
[039-2b]
   祭城北門文為濠州刺史作/
某年月日某官某敬以醴幣祭于外城北門某聞北鄘
四門之神有水旱之灾於是乎禜之今年春天作滛雨
將害于農墊于民惟城積隂之氣惟北太隂之位是用
昭告于城之北門惟門有神裁之某以天子休命殿于
是邦大懼天厲之不時俾黎民阻飢敢以正辭告神神
若之何不聽敢以至誠感神神若之何不弔尚克隂沴
不作時陽咸若百糓用成庶民用寧實惟鄘之神門之
[039-3a]
靈於戯北鄘北門之神明聽斯言罔俾雨水昏墊以作
某之憂神之羞
   祭符離六兄文維貞元十七年某月某日從祖弟居易等謹祭于符離
主簿六兄之靈鳴呼聖忘情愚不及情情所鍾者唯居
易與兄豈不以親莫愛於弟兄别莫痛於死生斯親也
而有斯别也孰能不哀從中來而失聲去年春居易南
遊兄亦東適黟歙之間欣然一覿相顧笑語相勉行役
[039-3b]
中路遽别情甚感激孰知此别為生死隔矧兄遇疾于
路路無藥石歸全于家家無金帛環堵之室不容弔客
稚齒之子未知哀戚自古孔懐之痛亦莫我之與劇古
人有言神福仁天福敬又曰惡有餘殃善有餘慶惟兄
道源乎太和德根乎至性以孝友肥其身以仁信羶其
行而位不登於再命年不及於知命何報施之我欺俾
吾兄之不幸鳴呼已焉哉既卜逺日既宅新阡春草之
中畫為墓田濉水南岸符離東偏其地則邇其别終天
[039-4a]
惟弟與家人儼拜哭於車前魂兮有知鑑斯文歆斯筵
知居易之心煢煢然
   祭楊夫人文
維元和二年歲次戊子八月辛亥朔十九日已已將仕
郎守左拾遺翰林學士太原白居易謹以清酌庶羞之
奠敬祭于陳氏楊夫人之靈惟夫人柔明治性溫惠保
身靜修言容動中規度洎承訓師氏作嬪良人茂四德
而蘭幽有香潔百行而玉立無玷發為淑問著為芳猷
[039-4b]
姻族有輝閨闈是式噫福仁何昩積慶無徴宜享永年
遽歸長夜浮生若此永痛如何嗚呼生必有涯人誰不
没所甚感者其唯情乎故事劇者情易鍾感深者理難
遣夫人雖宜其室竟未辭家蓄和順之誡不得施於娣
姒蘊孝敬之德不得展於舅姑有志莫伸何恨過此况
一嬰沈痼自夏徂秋伏枕七旬姊妹視疾歸櫬千里弟
兄主䘮凋桃李之花夫逺不見失乳哺之愛女小未知
乃使哀情倍鍾血屬洛川迢逓秦野蒼茫日慘不光雲
[039-5a]
愁無色姊妹且病親老尤慈哭别一聲聞者膓斷居易
早聆懿範近接嘉姻維私之眷每深有慟之情何已敬
陳薄奠庶鑒悲誠尚饗
   祭小弟文
維元和八年歲次癸巳二月某朔二十五日仲兄居易
季兄行簡以清酌之奠致祭于亡弟金剛奴嗚呼川水
一逝不復再還手足一斷無因重連惟吾與爾其苦亦
然黄墟白日相見無縁每一念至膓熱骨酸如以刀火
[039-5b]
刺灼心肝况爾之生生也不天苗而不秀九歲夭焉昔
權殯爾濉南古原今改塟爾渭北新阡祔先塋之北次
就卑位於東偏兾神魂之不孤庶窀穸之永安嗚呼自
爾捨我歸於下泉日來月往二十二年吾等罪逆不孝
殃罰所延一别爾後再罹凶艱灰心垢靣泣血漣漣松
檟之下其生尚殘昔爾孤於地下今我孤於人間與其
偷生而孤苦不若就死而團圎欲自决以毁滅又傷孝
於歸全進退不可中心煩寃仰天一號痛苦萬端嗚呼
[039-6a]
爾魂在几爾骨在棺吾親奠酹於爾牀前苟神理之有
知豈不聞吾此言尚饗
   祭烏江十五兄文時在宣城/
維貞元十五年七月七日從祖弟居易謹以清酌庶羞
之奠敬祭于故烏江主簿十五兄之靈易云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書曰非天夭人人中絶命則冉牛斯疾顔囘
不幸何繆舛之若斯諒聖賢之同病惟兄之生生而不
辰孩失其怙㓜䘮所親旁無弟兄藐然一身自强自立
[039-6b]
以致成人葢以孤子靡託孝友彌敦自居易與兄及髙
九行簡雖從祖之昆弟甚同氣之天倫故雖百里信宿
之别曷常不惻然而悲辛矧終天之永訣知後期而無
因徒撫膺而隕涕諒沈痛之難伸追思乎早歲離阻各
悲零俜中年集㑹共喜長成同叅選於東都俱署吏於
西京居則共被而卧出則連騎而行友于四人同年成
名優遊笑敖怡怡弟兄雖不侔八龍三虎亦自謂當家
一時之榮及兄辭滿淮南薄遊江東居易亦以行邁忽
[039-7a]
逆旅而逄或酒或歌宴衎從容何朝不遊何夕不同常
以兄仁信根于心孝悌積于躬謂至行之有荅必景福
以來從嗚呼位始及一命祿未遇數鍾年又不得四十
而殁於道途之中鬱壯志而不展結幽憤於無窮况舊
業東洛先塋北邙三千里外身殁陵陽有妹出嫁無男
主䘮悠悠孤旐未辦還鄉宣城之西荒草道傍旅殯於
此行路悲凉秋風蕭蕭白日無光聚今晨之弟姪對前
日之盃觴稽首再拜魂兮來享進三奠而退一慟孰不
[039-7b]
神酸而骨傷哀哉伏惟尚饗   祭浮梁大兄文時在九江/
維元和十三年歳在丁酉閠五月已亥居易等謹以清
酌庶羞之奠再拜跪奠大哥于座前伏惟哥孝友慈惠
和易謙恭發自修身施於為政行成門内信及朋僚亷
幹露於官方溫重形於酒德兾資福履保受康寧不謂
纔及中年始登下位辭家未踰數月疾未及兩旬皇
天無知降此㐫酷交游行路尚為興歎骨肉親愛豈可
[039-8a]
勝哀舉聲一號心骨俱碎今屬日時叶吉窀穸有期下
邽南原永附松檟居易負憂繫職身不自由伏枕之初
旣闕在左右執紼之際又不獲躬親痛恨所鍾倍百常
理嗚呼追思曩昔同氣四人泉壤九重剛奴早逝巴蜀
萬里行簡未歸煢然一身漂棄在此自哥至止形影相
依死灰之心重有生意豈料避弓之日毛羽摧頽垂白
之年手足斷落誰無兄弟孰不死生酌痛量悲莫如
日宅相癡小居易無男撫視之間過於猶子其餘情禮
[039-8b]
非此能伸伏兾慈靈俯鑒悲懇哀纒痛結言不成文嗚
呼哀哉伏維尚饗
   祭匡山文
維元和十二年歳次丁酉二月辛酉朔二十一日將仕
郎守江州司馬白居易謹以清酌之奠敢昭告于匡山
神之靈恭惟神正直聰明扶持匡廬福利動植居易賦
蹇連與時叅差願於靈山棲此陋質遺愛寺側旣置
草堂欲居其中㕘禪飬素而開構池宇在神域中徃來
[039-9a]
道途由神門外輙用酒脯告䖍于神神其聴之歆此薄
奠非敢徼福所期薦誠尚饗
   祭廬山文
維元和十二年歳次丁酉二月二十五日乙酉將仕郎
守江州司馬白居易以香火酒脯告于廬山遺愛寺四
旁上下大小諸神居易夙聞匡廬天下神秀幸因佐宦
得造兹山又聞永逺宗雷同居于是道俗並處古之遺
風而遺愛西偏鄭氏舊隱三寺長老招予此居創新堂
[039-9b]
宇疏舊泉沼或來或往棲遲其間不唯躭翫水石以樂
野性亦欲擺去煩惱漸歸空門儻秩滿以來得以自遂
餘生終老願託於斯今葺構既成遊息方始爰以潔敬
薦兹馨香不敢媚神不敢禳福但使疫厲不作魑魅不
逄猛獸毒蟲各安其所苟人居之靜謐則神道之光明
齋心露誠庶㡬冇荅尚饗
   祭李侍郎文
維長慶元年歳在辛丑五月丙申朔十日乙巳中散大
[039-10a]
夫守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元稹朝
議郎守尚書主客郎中白居易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敬
祭于故刑部侍郎贈工部尚書隴西李公杓直之靈於
戯代重名義公能佩服徳潤行羶溫溫郁郁凡嚮善者
如螘慕肉時重爵位公負楨幹春秋天官是攝是賛尚
書六職公理其半朝重文翰公掌詔令西閣絲言内庭
宻命公實出入迭操二柄家重隆盛公既陳許兩掖中
臺差肩接武青幢赤茀叔出季處門重婚嗣公娶令族
[039-10b]
鏘鏘振振和鳴似續男女七人五珠二玉年重夀考公
亦云老心雖壯徤髮已華皓五十加八亦不為夭人重
康寧公體豐盈迨乎奄忽不失和平啟手足夜無呻吟
聲古稱五福公有七福凡人得一死猶瞑目矧公兼之
豈有不足所不足者不在其身怏怏惻惻其在他人為
門户惜主為骨肉惜親為吾儕惜良友為朝廷惜賢臣
况稹也不才居易無似辱與公游十九年矣昔貞元歳
俱初筮仕並命同官蘭臺令史以公明逹以我頑鄙度
[039-11a]
長絜能信非倫擬一言脗合不知所以莫逆之交實從
茲始清問登近遞罹䜛毁江灃通州左遷萬里或合或
散一伏一倚浩浩世途是非同軌齒牙相軋波瀾四起
公獨何人心如止水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不因紛阻孰
辨君子以膠投漆如弧有矢所以綢繆見于生死前年
去年次第徵還或先或後俱到長安水流火就松茂栢
堅置酒欲飲握手何言初論瘴癘次叙艱難三心六眼
同一潸然稹與居易旋登禁掖公領銓衡職勤務劇私
[039-11b]
室多故公門少隙歡㑹實稀光隂虚擲不相勸勉急務
歡適且曰朱顔已去白日可惜花寺春朝松園月夕大
開口笑滿酌口喫言約則然心期未獲嗚呼杓直而忍
遺我棄我何處捨我何之豈反真歸㝠漠然而無所為
將精多魂强的然而有所知怳如聞兮倐如覩未甘心
於永辭彼有靈兮此有夢胡不一來兮質我疑逝川渺
其不廻日月忽乎有時指岐下以歸祔備大塟之威儀
有進而無退祖於庭而送之畿旌竿舉兮輀輪動遂
[039-12a]
不得少留乎京師嗚呼杓直其鑒于兹爵盈不飲豆乾
不食如之何勿思公兒號我公馬嘶我如之何勿悲嗚
呼杓直已而已而哀哉尚饗
   禱仇王神文
維長慶二年歳次癸卯八月癸未朔十七日已亥朝議
大夫使持節杭州諸軍事守杭州刺史上柱國白居易
謹遣朝議郎行餘杭縣令常師儒以清酌之奠敬祭于
仇王神嘗聞神者所以司土地守山川禽獸福生人也
[039-12b]
餘杭縣自去年冬逮今秋虎暴者非一神其知之乎人
死者非一神其知之乎居易與師儒猥居牧宰慙無政
化不能使渡江出境是用䖍告于神惟神廟居血食非
人不立則人神之主也獸神之屬也今縱其屬殘其主
於神何利焉於人何辜焉若一告之後神其有知即能
揮靈申威服猛禁暴是人之福幸亦神之昭昭若人告
不聞獸害不去是無神也人何望哉嗚呼正直聰眀盍
鑒於此尚饗
[039-13a]
   祝臯亭神文今杭州臯亭山神在城東北/
維長慶二年歳次癸卯七月癸丑朔十六日戊辰朝議
大夫使持節杭州諸軍事守杭州刺史上柱國白居易
以酒乳香果昭告于臯亭廟神去秋愆陽今夏少雨實
憂灾沴重困杭人居易忝奉詔條愧無政術既逄愆序
不敢寧居一昨禱伍相神祈城隍祠靈雖應期雨未霑
足是用擇日祗事改請于神恭聞明神禀靈於隂祗資
善於釋氏聰眀正直㓗靖慈仁無幽不通有感必應今
[039-13b]
請齋心䖍告神其鑑之若四封之間五日之内雨澤霈
足稼穡滋稔敢不増修像設重薦馨香歌舞鼓鐘備物
以報如此則不獨人之福亦惟神之光若寂寥自居肸
饗無應長吏䖍誠而不荅下民顒望而不知坐觀田農
使至枯悴如此則不獨人之困亦唯神之羞惟神裁之
敬以俟命尚饗
   祭龍文
維長慶二年歳次癸卯八月癸未朔二日甲申朝議大
[039-14a]
夫使持節杭州諸軍事守杭州刺史上柱國白居易率
寮吏薦香火拜告于北方黒龍惟龍其色𤣥其位坎其
神壬癸與水通靈昨者歴禱四方寂然無應今故䖍誠
㓗意改命於黑龍龍無水欲何依神無靈將恐竭澤能
救物我實有望於龍物不自神龍豈無求於我若三日
之内一雨霶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聽
之急急如律令
   祭浙江文
[039-14b]
維長慶四年歳次甲辰五月已酉朔四日壬子朝議大
夫使持節杭州諸軍事守杭州刺史上柱國白居易謹
以清酌少牢之奠敢昭告于浙江神㴞滔大江南國之
安波則為利洚流則為害故我上帝命神司之今屬
潮濤失常奔激西北水無知也如有憑焉浸滛郊𨞬壊
敗廬舍人墜墊溺龥天無辜居易祗奉璽書興利除害
守土守水職與神同是用備物致誠躬自䖍禱庶俾水
反歸壑谷遷為陵土不騫崩人無蕩析敢以醴幣羊豕
[039-15a]
沉奠于江惟神裁之無忝祀典尚饗 
 
 
 
 
 
 
[039-15b]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

[040-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一
            唐 白居易 撰
  碑碣凡六/首
   有唐善人墓碑
唐有善人曰李公公名建字杓直隴西人魏將軍申公
發公十五代祖也周柱國楊平公逺六代祖也綏州刺
史明髙祖也太子中允進徳曾祖也緜州昌明令珍玉
[040-1b]
大父也雅州别駕贈禮部尚書震考也贈博陵郡太君
崔氏妣也陳許節度禮部尚書遜兄也渭源縣君房氏
妻也容管招討使濟外舅也長慶元年二月二十三日
夜無疾即世于長安修行里第是歳五月二十五日歸
祔于鳳翔某縣某鄉某原之先塋春秋五十八有二女
五男曰納朴恪慤碩公官歴校書郎左拾遺詹府司直
殿中侍御史比部兵部吏部貟外郎兵部吏部郎中京
兆少尹灃州刺史太常少卿禮部刑部侍郎工部尚書
[040-2a]
職歴容州招討判官翰林學士鄜州防禦副使轉運判
官知制誥吏部選事階中大夫勲上柱國爵隴西縣開
國男有史官起居郎渤海髙錢作行狀翰林學士中書
舍人河南元稹作墓誌有尚書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原
白居易作墓碑大署其碑曰善人墓善人者何公幼孤
孝養太君太君老疾常曰㹻烏禾切/犬子子勸吾食吾輒飽
勸吾藥吾意其疾瘳㹻子公小字也及長居荆州石首
縣其居數百家凡爭鬬稍稍就公决公隨而評之寖及
[040-2b]
郷人不詣府縣皆相率曰請問李君公養有餘力讀書
屬文業成與兄遜起應進士俱中第為校書時以文行
聞故德宗皇帝擢居翰林翰林時以視草不詭隨退官
詹府詹府時以貞恬自處不出户輒逾月鄜帥路恕髙
之拜請為副在鄜時有非類者至以病去為御史時上
任有遏其行事者作謬官詩以諷為吏部郎時調文學
科暨吏課髙者得無停年又省成勞急成狀限繇是吏
莗無縁為姦迄今選部用其法知制誥時筆削間有
[040-3a]
以自是不屈者因請告改少尹少尹時與大議歳减府
稅錢十三萬在灃時不鞭人不名吏居歳餘人人自化
在禮部時由文取士不聴譽不信毁公為人質良寛大
體與用綽然有餘裕為政亷平易簡不求赫赫名與人
交外淡中堅接士多可而有别稱賢薦能未嘗倦好議
論而無口過逺邪䛕而不忤物其居家菲衣食厚賓
敬兄嫂禮妻子愛甥姪初先太君好善佛書不食肉公
不忍違其志亦終身蔬食自八九歳時始諷畢盡得其
[040-3b]
義善理王氏易左氏春秋前後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
皆義理撮要詞無枝葉其卓然者有詹事府司直比部
貟外郎㕔記請雙日坐疏與梁肅書上宰相論選事狀
秉筆者許之薨之日不識者惜識者歎交遊出涕執友
慟哭夫如是其善人乎傳曰善人國之紀也語曰善人
吾不得而見之矣噫善人之稱難乎哉獨加於公無愧

銘曰古者墓有表表有云顯其行省其文故季札死仲
[040-4a]
尼表其墓曰君子今吾䘮李君署其碑曰善人嗚呼李
君有知乎無知乎君之名與此石俱
   唐故通議大夫和州刺史吳郡張公神道碑銘
張之為著姓尚矣自漢太傅良侍中肱晉司空華丞相
嘉以降勲賢軒冕歴代不乏肱避地渡江始居于吳故
其子孫稱吳郡人嘉以孝悌聞于郡故其所居號孝張
里嘉之曾孫裕在宋為司徒即公五代祖也司徒之孫
儔在隋為吳郡都督即公曾王父也台州臨海令諱鵾
[040-4b]
即公王大父也袁州司馬諱孝績即公王考也或以人
物著或以閲閥稱迄今為江南右族公諱無擇字無擇
未冠丁袁州府君憂廬于墓晝號而夜泣者三年矣有
靈芝醴泉出焉既冠好學能屬文從鄉試登明經第應
制舉中精通經史科補𢎞文舘校書郎調左金吾錄事
換杭州錄事參軍在杭州前後詰偽制補吏者三十八
人駁假年侍老者二十人舉而正之人服其明㑹劉幽
求來為刺史舉課聞詔授絳州録事參軍絳之郡有主
[040-5a]
胥者怙寵侮法豪奪人利公數其罪露章奏之章下丞
相姚元崇奇之致書褒美尋改太原府功曹參軍給事
中張昶為江淮安撫使表公正直奏置部從事吏部尚
書陸象先為河東按察使狀公清白奏授懐州獲嘉令
在獲嘉以不茹柔得人心以不吐剛得罪繇是左遷鄂
州司馬移深州司馬轉虢州長史時上方思理詔求二
千石之良者時宰以公塞詔擢拜和州刺史公在郡奉
詔條䘏人隱而已不知其他無何水潦害農公請蠲榖
[040-5b]
籍之損者什七八時李知柔為本道採訪使素不快公
之剛直密疏誣奏以附下為名遂貶蘇州别駕老幼攀
泣而遮道者數百人信宿方得去移曹州别駕歳餘謝
病歸老于家天寶十三載正月二十一日終于東都利
仁里私第其年二月十二日塟于河南府伊闕縣中李
原享年八十三噫公生天地間八十有三年可謂夀矣
其間當明皇帝馭天下四十有五年可謂時矣有其才
得其夀逢其時然職不過陪臣秩僅至郡守凡所貯蓄
[040-6a]
鬱而不舒嗚呼其命也夫公之文學常為賀知章賈彦
璿許之公之諒直常為李邕張庭珪稱之公之政事又
為劉姚張陸推之夫以八君子之力援之而不足以一
知柔之力排之而有餘厄窮不振以至沒齒嗚呼其命
也夫古人云道不虚行又云其後必有逹者故公之子
大理評事誠以節行聞于時公之孫户部侍郎平叔以
才位光于國報施之道信昭昭矣不在其身則在子孫
相去㡬何哉長慶二年某月某日平叔奉祖徳碣之居
[040-6b]
易據家狀序而銘之其詞曰
有木有木碩大而長破為桷杙夷益/切不作棟梁有驥有
驥規行矩歩辱在短轅不駕大輅嗚呼噫嘻公亦如之
何時不遇我而我不遇時勿謂已矣天錫多祉既賢其
子以濟其美又才其孫以大其門苟無先徳孰啟後昆
   唐贈尚書工部侍郎吴郡張公神道碑銘并序
有唐嶺南觀察推官試大理評事吳郡張公大歴三年
十一月八日終于伊川别墅五年八月七日塟于伊闕
[040-7a]
縣中李原春秋五十五元和十三年詔贈主客貟外郎
明年贈太常少卿又明年贈尚書工部侍郎夫人吳郡
陸氏貞元二年某月某日終于某所春秋六十六追封
嘉興縣太君又封吳郡太夫人嗣子通議大夫守尚書
户部侍郎判度支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平叔以長慶二
年某月某日立神道碑太原白居易文其碑云
公諱誠字老萊吳郡人父諱無擇和州刺史祖諱孝績
袁州司馬由髙曾而上世德世祿載在和州府君碑内
[040-7b]
此不書公年十八以通經中第及調判入髙等授蘇州
長洲尉秩滿丁先府君憂既禫又丁先太夫人憂泣血
六年哀毁過制以方寸再亂殆無宦情既除䘮退居不
調者累年而親友以大義敦責不得已而復起選授左
武衛騎曹參軍分司東都屬安祿山陷覆洛京以偽職
滛刑脅刦士庶公與同官范陽盧巽濳遁于陸渾山食
木實飲泉水者二年訖不為逆命所汙及肅宗嗣位詔
河南尹薛伯連捜訪不仕賊庭隱藏山谷者伯連得六
[040-8a]
人以應詔而公與巽在焉繇是名節聞于朝野君子以
為知道優詔褒美特授密縣主簿未周歳遷宋州碭
縣令時睢陽當大兵後野無草里無人公撫之一年襁
負至二年汙萊闢三年衣食足及解印去縣民相率泣
而餞之君子以為知政嶺南節度觀察使李勉偉人也
既髙公陸渾之節又美公碭山之政欲以名職禮命起
而大之遂奏授試大理評事充觀察推官及除書簡牒
到門即公捐舘舍之明日也才如是命如是嗚呼哀哉
[040-8b]
公常自負其才不後於人自疑其命不偶於世及將去
碭山而反伊川也頓駕搦女角/切管沈嘆久之因賦詠懐
詩云論成方辯命賦罷即歸田竟如是言終于衡茅之
下君子以為知命公有三子曰平仲平叔平季夫人陸
氏即國子司業集賢殿學士善經之女賢明有法度初
公既殁諸子尚幼夫人勤求衣食親執詩書諷而導之
咸為令子又常以公遺志擇其子而付之故平叔卒能
振才業致名位追爵命碣碑表繼父志揚祖徳此誠孝
[040-9a]
子順孫之道也亦由夫人慈善教誘之徳浸漬而成就
之不其然乎居易常辱與户部遊而知其家事故見託
譔述庶傳信焉銘曰
猗嗟碭山以文行保家聲以義節振時名以惠政撫縣
民而職不登諸侯卿秩不及廷尉評悲哉猗嗟碭山前
有和州名徳如彼後有户部才位若此才子之父名父
之子賢者兼之可謂具美休哉   傳法堂碑
[040-9b]
王城離域有佛寺號興善寺之次也有僧舍名傳法堂
先是大徹禪師宴居于是寺說法于是堂因名焉有問
師之名迹曰號惟寛姓祝氏衢州信安人祖曰安父曰
皎生十三歳出家二十四具戒僧臘三十九報年六十
三終興善寺塟㶚陵西原詔諡曰大徹禪師元和正直
之塔云有問師之傳授曰釋迦如來欲湼槃時以正法
密印付摩訶迦葉傳至馬鳴又十二葉傳至師子比丘
及二十四葉傳至佛䭾先那先那傳圎覺逹摩逹摩傳
[040-10a]
大𢎞可可傳鏡智璨璨傳大醫信信傳圎滿忍忍傳大
鑒能是為六祖能傳南嶽讓讓傳洪州道一一諡曰大
寂寂即師之師貫而次之其傳授可知矣有問師之道
屬曰由四祖以降雖嗣正法有家嫡而支𣲖者猶大宗
小宗焉以世族譬之即師與西堂藏甘泉賢勒潭海
巖暉俱父事大寂若兄弟然章敬澄若從父兄弟徑山
欽若從祖兄弟鶴林素華嚴寂若伯叔然當山忠東京
㑹若伯叔祖嵩山秀牛頭融若曾祖伯叔推而序之其
[040-10b]
道屬可知矣有問師之化縁曰師為童男時見殺生者
盡然不忍食退而發出家心遂求落髮於僧曇徒含/切
尸羅於僧崇學毗尼於僧如證大乘法於天台止觀成
最上乘道於大寂道一貞元六年始行於閩越間歳餘
而廻心改服者百數七年馴猛虎於㑹稽作滕家道塲
八日與山神受八戒於鄱陽作廻嚮道塲十三年感非
人於少林寺二十一年作有為功徳於衛國寺明年施
無為功徳於天宫寺元和四年憲宗章武皇帝召見於
[040-11a]
安國寺五年問法於麟徳殿其年復靈泉於不空三藏
也十二年二月晦大說法於是堂說訖說化其化縁云
爾有問師之心要曰師行禪演法垂三十年度白黑衆
殆百千萬億應病授藥安可以一說盡其心要乎然居
易為贊善大夫時嘗四詣師四問道第一問云既曰禪
師何故說法師曰無上菩提者被於身為律說於口為
法行於心為禪應用有三其實一也如江湖河漢在處
立名名雖不一水性無二律即是法法不離禪云何於
[040-11b]
中妄起分别第二問云既無分别何以修心師曰心本
無損傷云何要修理無論垢與淨一切勿起念第三問
云垢即不可念淨無念可乎師曰如人眼晴上一物不
可住金屑雖珍寶在眼亦為病第四問云無修無念亦
何異於凡夫耶師曰凡夫無明二乘執著離此二病是
名貞修貞修者不得勤不得妄勤即近執著妄即落無
明其心要云爾師之徒殆千餘達者三十九人其入室
受道者有義崇有圎鏡以先師常辱與予言知予嘗醍
[040-12a]
杜兮/切洪孤/切嗅薝覩敢/切歩黒/切者有日矣師既殁後予出守南賔郡逺託譔述迨今而成嗚呼斯文豈直起師
教慰門弟子心哉抑且志吾受然燈記記靈山㑹於將
來世故其文不避繁銘曰
佛以一印付迦葉至師五十有九葉故名師堂為傳法
   唐撫州景雲寺故律大徳上𢎞和尚石塔碑銘
    并/序
元和十一年春廬山東林寺僧道深懐縱如建冲契宗
[040-12b]
一至柔以言語智則智明雲皋太易等凡二十輩與白
黑衆千餘人俱實持故景雲大徳𢎞公行狀一通執錢
十萬來詣潯陽府請司馬白居易作先師碑㑹有故不
果十二年夏作石墳成復來請㑹有病不果十三年夏
作石塔成又來請始從之既而僧反山衆反聚落錢反
寺府翌日而文就明年而碑立其詞云爾
我聞竺乾古先生出世法法要有三曰戒定惠戒生定
定生惠惠生八萬四千法門是三者迭為用若次第言
[040-13a]
則定為惠因戒為定根定根植則苖茂因樹成則果滿
無因求滿猶夢果也無根求茂猶揠苖也雖佛以一切
種智攝三界必先用戒菩薩以六波羅密化四生不能
捨律律之用可思量不可思量如來十弟子中稱優波
離善持律波離滅有南山大師得之南山滅有景雲大
師得之師諱上𢎞姓饒氏曾祖君雅祖公怳父知恭臨
川南城人童而有知故生十五歳發出家心始從舅氏
剃落壯而有立故生二十五歳立菩提願從南嶽大圎
[040-13b]
大師具戒樂所由生故大歴中不去父母之邦請𨽻于
本州景雲寺修道應無所住故貞元初離我我所徙居
洪州龍興寺說法親近善知識故與匡山法貞天台靈
裕荆門法裔暨興果神凑建昌惠進五長老交遊佛法
屬王臣故與姜相國公輔太師顔真卿暨本道亷使楊
君憑韋君丹四君子友善提振禁戒故講四分律而從
善逺罪者無其數隨順化縁故坐甘露壇而誓衆主盟
者二十年荷擔大事故前後登方等施尸羅者十有八
[040-14a]
人㑹救㧞羣生故挲婆男女由我得度者萬五千七十
二人示生無常故元和十年十月已亥遷化于東林精
舍示滅有所故是月丙寅歸于南岡石墳住世七十七
歲安居六十五夏自生至滅隨迹示教行止語嘿無非
佛事夫施於人也博則反諸已也厚故門人鄉人報如
不及繇是藝松成林琢石為塔塔有碑碑有銘銘曰
佛滅度後薝蔔香衰醍醐味醨鄰溪/切誰反是香誰反是
味景雲大師景雲之生一匡苾覔筆/切蒭中興毗尼景雲
[040-14b]
之滅衆將安仰法將疇依昔景雲來行道者隨踐迹者
今景雲去升堂者思入室者悲鑪峯之西虎谿之南
石塔巍巍有記事者以實眞辭書于塔碑
   唐江州興果寺律大徳凑公塔碣銘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見性者曰興果律師師姓
成號神凑京兆藍田人既出家具戒於南嶽希操大師
叅禪於鍾陵大寂大師志在首楞嚴經行在四分毗尼
其他典論以有餘力通大歴八年制懸經論律三科
[040-15a]
策試天下僧師中等得度詔配江州興果寺後從僧望
移𨽻東林寺即鴈門逺大師舊道塲有甘露壇白蓮池
在焉師既居是寺興佛事元和十二年九月七日遘疾
二十六日及其十月十九日遷全身于寺道北祔鴈門
墳左春秋七十四夏臘五十一日至乎哉師本行也以
精進心脂不退輪以勇健力撾無畏鼓故登壇進律鬱
為法將者垂三十年領羯磨㑹十三化大衆萬數儀範
所攝惠用所誘貴高憎慢罔不降伏其威重如是自興
[040-15b]
果起東林一盂齋一榻居衣麻寢菅如坐漆室繇是名
聞檀施來無虚月盡歸寺藏與大衆共之迨啟手足目
前無長物其簡儉如是師心行禪身持律起居動息皆
有常節雖沍何故/切寒隆暑風雨黒夜捧一鑪秉一燭行
道禮佛者四十五年凡十二時未嘗闕一其精勤如是
師既疾亟四大將壞無戀著念無厭離想郡太守門弟
子進醫饋藥者數四師頷之云報身非病焉用是為言
訖趺坐恬然就化其了悟如是門人道建利辯元審元
[040-16a]
總等封墳建塔思有以識之以先師嘗辱與予游託為
銘碣初予與師相遇如他生舊識一見欣合不知其然
及遷化時予又題四句詩為别葢欲㑹前心集後縁也
不能改作因取為銘曰結菩提香火社共嫌煩惱電泡身不須戀戀從師去
先請西方作主人
 
 
[040-16b]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一

[041-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二
            唐 白居易 撰
  墓誌銘凡七/首
   大唐故賢妃京兆韋氏墓誌銘
徳宗聖文神武皇帝元妃韋氏諱某字某京兆人也曾
祖某某官祖某某官父某某官妃即某官府君第某女
也母曰永穆公主元和四年四月某日妃薨于某所以
[041-1b]
年四月某日詔葬于萬年縣上好里洪平原上悼焉
哀榮之禮有以加焉嗚呼惟韋氏代徳官業族系婚戚
有國史家諜存焉今奉詔但書地及時與妃之所以曰
賢之義而已貞元中沙鹿上仙長秋虚位凡六十九御
之政多聽於妃妃先以采蘩之誠奉于上故能致霜露
之感薦于九廟次以樛木之德逮于下故能分雲雨之
澤洽于六宫其餘坐論婦道行贊内理服用必中度
惣五/切詳倫/切有常訓言動必中節故環珮有常聲七
[041-2a]
十二年禮無違者冊命曰賢不亦宜哉貞元中號奉宫
車誓留園寢麻衣告朔蓬首致哀執匪懈之心視奠於
靈坐修無上之道薦福于崇陵殆兹殁身不衰其志故
𦵏之日掌文之臣白居易得以無媿之詞誌于墓而銘

京兆阡兮洪平原兮歲已丑兮日丁酉兮惟土田兮與
時日龜兮蓍兮偕言吉峨峨新墳兮𦵏者誰徳宗皇帝
韋賢妃
[041-2b]
   唐故㑹王墓誌銘并/序
唐元和五年冬十一月四日㑹王寢疾薨于内邸大小
斂之日上皆不舉樂不坐朝恩也越十二月十八日詔
京兆尹潘監視葬事于萬年縣崇道鄉西趙原禮也
是日又詔翰林學士白居易為之銘誌故事也王諱纁
字某徳宗之孫順宗之子陛下之弟㓜有令徳早承寵
章未冠而王受封曰㑹夫以祖功宗徳之慶父天兄日
之貴胙土列藩之寵好徳樂善之賢宜乎夀考福延為
[041-3a]
王室輔嗚呼降年不永二十一而終哀哉皇帝厚惇睦
之恩深友悌之愛故王之薨也軫悼之念有加於常情
王之葬也遣奠之儀有加於常數哀榮兼備斯其謂乎
銘曰
歲在寅月窮紀萬年縣崇道里㑹王薨葬於此   故滁州刺史贈刑部尚書滎陽鄭公墓誌銘
周宣王封母弟桓公于鄭厥後因封命氏為滎陽人鄭
自桓公而下平簡公而上世家婚嗣咸詳于史牒故不
[041-3b]
書公諱某字某五代祖諱某北齊尚書令是為平簡公
曾祖諱某下邽郡太守王父諱某衛州刺史王考諱某
祕書郎贈鄭州刺史公即祕書第三子好學工詞賦進
士中第判入髙等始授郾城尉無何本郡守移他鄉州
民有暴悖者相率遮道麾訶不去公忿其犯上立斃六
七人採訪使奇之奏署支使改浚儀主簿轉大理評事
兼佐漕務彭果領五府奏公為節度判官㑹果坐贓連
累僚佐貶光化尉移向城尉歴北海時安祿山始亂傳
[041-4a]
檄郡邑邑民孫俊鄧犀伽敺市人刧廪藏以應公時已
去秩因奮呼率僚吏子弟急擊之殺俊犀伽盡殱其黨
繇是一邑用寧朝廷美之擢授登州司馬尋轉長史累
加朝散大夫入為太子左贊善大夫尚書屯田貟外郎
太子中允出攝淄州刺史俄換萊州連有善最詔授檢
校司勲郎中兼侍御史充青萊登海宻五州租庸使太
尉李公光弼鎮徐州奏公為徐州刺史充海宻沂三州
招討使加正議大夫賜紫金魚袋公威惠舊著比至部
[041-4b]
而蒼山賊帥李浩與其徒五千來降繇是三郡底定復
入為衛尉少卿相國王公縉統河南奏公為副元帥判
官未㡬除祕書少監兼滁州刺史本州團練使居八載
政績大成大歴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薨于揚州權
某所享年七十有八公凡七佐軍四領郡祿俸不積滯
衣食無常主常嘆曰以飽暖活孀㓜以清白貽子孫是
吾心也逮啓手足卒如其志先是太夫人常寢疾公衣
不解髮不櫛者彌年侍疾執䘮憂毁過禮公尤善五言
[041-5a]
詩與王昌齡王之煥崔國輔軰聨唱迭和名動一時逮
今著樂詞播人口非一晩賦思舊遊詩百篇亦傳於代
前夫人清河崔氏贈清河郡太君後夫人博陵崔氏贈
博陵郡君生子七人女七人長子雲逵有才名官至刑
部侍郎京兆尹公由京兆累贈至散騎常侍刑部尚書
次子微終潤州司馬次子公逵有至行初公年髙就飬
不仕及居憂廬墓泣血三年淮南節度使本道黜陟使
朝賢袁髙髙叅等累以孝悌稱薦嚮名教者慕之今
[041-5b]
為侍御史上柱國滄景節度叅謀次子方逵衡州司士
叅軍次子震當陽丞次子文弼幽州叅軍次子安逵率
府倉曹叅軍公自捐館舍殆逾三紀家國多故未克反
塟至元和二年月日始遷兆於鄭州新鄭縣某原祔先
祕書塋二夫人從焉時京兆已即世諸弟在下位獨侍
御史䘖恤襄事孝備始終見託述譔銘于墓石銘曰世祿德門斯之謂可久懿文茂績斯之謂不朽二千石
之祿七十八之年斯之謂貴夀内史之顯揚柱史之孝
[041-6a]
行斯之謂有後嗚呼鄭公榮如是哀如是又何不足之

   唐河南元府君夫人滎陽鄭氏墓誌銘
有唐元和元年九月十六日故中散大夫尚書比部郎
中舒王府長史河南元府君諱寛夫人滎陽縣太君鄭
氏年六十寢疾殁于萬年縣靖安里私第越明年二月
十五日權祔于咸陽縣奉賢鄉洪瀆原從先姑之塋也
夫人曾祖諱逺思官至鄭州刺史贈太常卿王父諱
[041-6b]
於盖/切朝散大夫易州司馬父諱濟睦州刺史夫人睦州
次女也其出范陽盧氏外祖諱平子京兆府涇陽縣令
夫人有四子二女長曰沂蔡州汝陽尉次曰秬京兆府
萬年縣尉次曰積同州韋城尉次曰稹河南縣尉長女
適吳郡陸翰翰為監察御史次為比丘尼名真一二女
不幸皆先夫人殁府君之為比部也夫人始封滎陽縣
君從夫貴也稹之為拾遺也夫人進封滎陽縣太君從
子貴也天下有五甲姓滎陽鄭氏居其一鄭之勲徳官
[041-7a]
爵有國史在鄭之源流婚媾有家牒在比部府君世祿
官政文行有故京兆尹鄭雲逵之誌在今所叙者但書
夫人之事而已初夫人為女時事父母以孝聞友兄姊
睦弟妺以悌聞發自生知不由師訓其淑性有如此者
夫人為婦時元氏世食貧然以豐㓗家祀傳為詒燕之
訓夫人每及時祭則終夜不寢煎和滌濯必躬親之雖
隆暑沍寒之時而服勤親饋靣無怠色其誠敬有如此
者元鄭皆大族好合而姻表滋多凡中外吉㐫之禮有
[041-7b]
疑議者皆質於夫人夫人從而酌之靡不中禮其明逹
有如此者夫人為母時府君既没積與稹方齠齓家貧
無師以授業夫人親執書誨而不倦四五年間二子皆
以通經入仕稹既第判入等授祕書省校書郎屬今天
子始踐祚策三科以㧞天下賢俊中第者凡十八人稹
冠其首焉由校書郎拜左拾遺不數月讜言直聲動於
朝廷以是出為河南尉長女既適陸氏陸氏有舅姑多
姻族於是以順奉上以惠逮下二紀而殁婦道不衰内
[041-8a]
外六姻仰為儀範非夫人恂恂孜孜善誘所至則曷能使子逹於邦女宜其家哉其教誨有如此者既而諸子
雖迭仕祿賜甚薄每至月給食時給衣皆始自孤弱者
次及踈賤者由是衣無常主㕑無異膳親者恱踈者來
故傭保乳母之類有凍餒垂白不忍去元氏之門者而
况臧獲軰乎其仁愛有如此者自夫人母其家殆二十
五年專用訓誡除去鞭扑常以正顔色訓諸女婦諸女
婦其心戰兢如履於氷常以正辭氣誡諸子孫諸子孫
[041-8b]
其心愧恥若撻于市由是納下於少過致家於大和婢
僕終歲不聞忿争童孺成人不識檟楚閨門之内熈熈
然如太古時人也其慈訓有如此者噫昔漆室緹縈之
徒烈女也及為婦則無聞伯宗梁鴻之妻哲婦也及為
母則無聞文伯孟氏之親賢母也為女為婦時亦無聞
今夫人女美如此婦徳又如此母儀又如此三者具美
可謂冠古今矣嗚呼惟夫人道移於他則何用而不臧
乎若引而伸之可以肥一國焉則闗睢鵲巢之化斯不
[041-9a]
逺矣若推而廣之可以肥天下焉則姜嫄文母之風斯
不逺矣豈止於訓四子以聖善化一家於仁厚者哉居
易不佞辱與夫人㓜子稹為執友故聆夫人美最熟稹
泣血號慕哀動他人託為譔述書于墓石斯古孝子顯
父母之志也嗚呼斯文之作豈直若是而已哉亦欲百
代之下聞夫人之風過夫人之墓者使悍妻和嚚母慈
不遜之女順云爾銘曰
元和歲丁亥春咸陽道渭水濵云誰之墓鄭夫人
[041-9b]
   唐揚州倉曹參軍王府君墓誌銘代裴頲/舍人作
公諱某字士寛其先出自周靈王太子晉凡二十一代
而生翦翦為將軍又三世而生珣珣居太原故今為太
原人又十九代而生瓊瓊為後魏僕射諡孝簡公又二
代而生曾祖諱滿官為河南府王屋縣令王父諱大璡
為嘉州司馬父諱昇為京兆府咸陽令河南府伊闕令
有文行學術應制舉對沈謀祕略策登科詩入正聲集
公即伊闕第三子好學善屬文天寶中應明經舉及第
[041-10a]
選授婺州義烏尉以清幹稱刺史韋之晉知之署本州
防禦判官無何租庸轉運使元載又知之假本州司倉
專掌運務歲終課績居多遂奏聞真授永泰中勑遷越
府户曹屬邑有不理者公假領之所至必理大歴中本
道觀察使薛兼訓以公清白尤異表奏之有詔權知餘
姚縣令時海㓂初殄邑焚田荒公乃營邑室創器用復
流庸闢菑畬凡江南列邑之政公冠其首其制邑闢田
增户之績則㑹稽之諜地官之籍載焉建中初選授揚
[041-10b]
州倉曹參軍至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疾殁于江陽縣之
第春秋六十二夫人清河崔氏鳳閤舍人融之姪孫
鄭州司户法昻之女婦順母訓中外師之貞元二十年
十一月十三日疾終于三原縣之官舍享年六十二有
子曰播曰炎曰起咸以進士舉及第播應制舉對直言
極諌策授集賢殿校書郎累遷監察殿中侍御史三原
令炎既第未仕起應博學宏詞科選授集賢殿校書郎
昆弟三人不十年而五登甲第時論者榮之一女適
[041-11a]
陽盧仲通播等號護靈輿以永貞元年十月二十五日
遷祔于京兆府富平縣淳化鄉之某原從吉兆也嗚呼
夫懋言行蓄事業俾道積於躬者在人也踐大官贊元
化俾功加于民者由命也有其人無其命雖聖與賢無
可奈何維公受天地之和積為行發為文宣為用故在
家以孝友聞行已以清㢘聞蒞事以幹蠱聞如金玉在
珮動而有聲其大者又常以經德秉哲致君濟人為已
任有識者深知之宜乎作王者心膂耳目之官以經緯
[041-11b]
其邦家而才為時生道為命屈名雖聞於天子位不過
於陪臣鬰鬰然殁而不展其用者命矣夫古人云有明
徳大智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餘慶今其將在後嗣乎
不然何乃徳行政事文學之具美聚乎公之三子乎天
其或者殆將肥王氏之家大王氏之門以甚明報施之
道者也某不佞頃對策於王廷也與炎同升諸科焉祗
命於憲府也與播聨執其簡焉及為考文之官也又起
在選中焉辱與公之三子游而聆公之遺風甚熟故作
[041-12a]
斯文無隱情無愧辭焉銘曰
淮山道光淮水靈長䋲䋲子孫代有賢良將軍輔秦武
功抑揚孝簡翊魏天徳闇彰降及於公實生于唐大智
全才應用無方作掾於郡三語有章承乏於邑一同載
康展矣之人何用不臧宜登大位俾紹前芳嗚呼百鍊
之金不鑄千將十圍之材不作棟梁公亦如之與世不
當道不虚行後嗣其昌
   唐故坊州鄜城縣尉陳府君夫人白氏墓誌銘
[041-12b]
夫人太原白氏其出昌黎韓氏其適潁川陳氏享年七
十唐和州都督諱士通之曾孫尚衣奉御諱志善之𤣥
孫都官郎中諱温之孫延安令諱鍠之第某女韓城令
欽之外孫故鄜城尉諱潤之夫人故潁川縣君之母
故大理少卿襄州别駕諱季庾之姑前京兆府户曹參
軍翰林學士白居易前秘書省校書郎行簡之外祖母
也惟夫人在家以和順奉父母故延安府君視之如子
既筓以柔正從人故鄜城府君敬之如賔自延安終夫
[041-13a]
人哀毁過禮為孝女洎鄜城殁夫人撫訓㓜女為節婦
及居易行簡生夫人鞠養成人為慈祖母迨乎潔蒸嘗
敬賔客睦娣姒工刀尺善琴書皆出於餘力焉貞元十
六年夏四月一日疾殁于徐州古豐縣官舍其年冬十
一月權于符離縣之南偏至元和八年春二月二十
五日改卜宅兆于華州下邽縣義津鄉北原即潁川縣
君新塋之西坎從存殁之志居易等號慕慈徳敬譔銘
誌泣血秉筆言不成文銘曰
[041-13b]
恭惟夫人女孝而純婦節而温母慈而勤嗚呼謹揚三
徳銘于墓門恭惟夫人實生我親實撫我身欲養不待
仰號蒼旻嗚呼豈寸魚之心能報東海之恩
   唐太原白氏之殤墓誌銘
白氏下殤曰㓜美小字金剛奴其先太原人髙祖諱志
善尚衣奉御曾祖諱温都官郎中王父諱鍠河南府鞏
縣令先府君諱季庾大理少卿山東别駕先太夫人潁
川陳氏封潁川縣君㓜美即第四子也既生而惠既孩
[041-14a]
而敏七歳能誦詩賦八歳能讀書鼓琴九歳不幸遇疾
夭徐州符離縣私第貞元八年九月權于縣南原元
和九年春二月二十五日改𦵏于華州下邽縣義津鄉
北岡祔于先府君宅兆之東三十歩其兄居易行簡藐
然已孤撫哀臨穴斷手足之痛其心如初且號且銘誌
于墓曰
嗚呼剛奴痛矣哉念爾九歳逝不廻埋魂閟骨長夜䑓
二十年後復一開昔𦵏符離今下邽魂兮魂兮隨骨來
[041-14b]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二
[042-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三
            唐 白居易 撰
  記序凡一十/二首
   江州司馬㕔記
自武徳以來庶官以便宜制事大攝小重侵輕郡守之
職總於諸侯帥郡佐之職移於部從事故自五大都督
府至于上中下郡司馬之事盡去唯員與俸在凡内外
[042-1b]
文武官左遷右移者第居之凡執伎事上與給事於省
寺軍府者遥署之凡仕久資髙耄昏軟弱不任事而時
不忍棄者實莅之莅之者進不課其能退不殿其不能
才不才一也若有人畜器貯用急於兼濟者居之雖一
日不樂若有人養志忘名安於獨善者處之雖終身無
悶官不官繫乎時也適不適在乎人也江州左匡廬右
江湖土髙氣清富有佳境刺史守土臣不可逺觀遊羣
吏執事官不敢自暇佚惟司馬綽綽可以從容於山水
[042-2a]
詩酒間由是郡南樓山北樓水湓亭百花亭風篁石巖
瀑布廬宫源潭洞東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馬盡有之
矣苟有志於吏隱者捨此官何求焉案唐典上州司馬
秩五品歲廪數百石月俸六七萬官足以庇身食足以
給家州民康非司馬功郡政壞非司馬罪無言責無事憂噫為國謀則尸素之尤蠧者為身謀則祿仕之優穩
者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如一日二日何哉識
時知命而已又安知後之司馬不有與吾同志者乎因
[042-2b]
書所得以告來者時元和十三年七月八日記
   草堂記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
介峰寺間其境勝絶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
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逺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靣
峰腋寺作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間兩柱二室四牖
廣袤豐殺一稱心力洞北户來隂風防徂暑也敞南甍
納陽日虞祁寒也木斵而已不加丹牆圬而已不加白
[042-3a]
七計/切階用石羃牕用紙竹簾紵幃率稱是焉堂中設
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三兩巻樂天既
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雲石自辰及酉應接
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内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
宿後頽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問其故荅曰是居也
前有平地輪廣十丈中有平䑓半平地䑓南有方池倍
平䑓環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又南石澗
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髙不知㡬百尺修柯戞
[042-3b]
雲低枝拂潭如幢竪如葢張如龍虵走松下多灌叢蘿
蔦葉蔓駢織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風氣如八九月
時下鋪白石為出入道堂北五歩據層崖積石嵌空垤
塊雜木異草葢覆其上綠隂䝉䝉朱實離離不識其名
四時一色又有飛泉植茗就以烹燀齒善/切好事者見可
以永日堂東有布水懸三尺㵼階隅落石渠昏曉如
練色夜中如環珮琴筑聲堂西倚北崕右趾以剖竹架
空引崕上泉脉分綫懸自簷注砌纍纍如貫珠霏微如
[042-4a]
雨露滳瀝飄灑隨風逺去其四傍耳目杖屨可及者春
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雲秋有虎谿月冬有鑪峰雪
隂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紀覼縷而言故
云甲廬山者噫凡人豐一屋華一簣而起居其間尚不
免有驕矜之態今我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類至又
安得不外適内和體寧心恬哉昔永逺宗雷軰十八人
同入此山老死不反去我千載我知其心以是哉矧予
自思從㓜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
[042-4b]
覆簣土為䑓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其喜山水病癖
如此一旦蹇剝來佐江郡郡守以優容而撫我廬山以
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
焉尚以冗貟所羈餘累未盡或徃或來未遑寧處待予
異時弟妹婚嫁畢司馬歲秩滿出處行止得以自遂則
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書終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
志清泉白石實聞此言時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
四月九日與河南元集虚范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東
[042-5a]
西二林寺長老湊朗滿晦堅等凡二十有二人具齋施
茶果以落之因為草堂記
   許昌縣令新㕔壁記
民非政不乂政非官不舉官非署不立是三者相為用
故古君子有雖一日必葺其墻屋者以是哉許昌縣居
梁鄭陳蔡間要路由於斯當建中貞元之際大軍聚於
斯兵殘其民火焚其邑大田生荆棘官舍為煨燼乗其
弊而為政作事者其難乎去年春叔父自徐州士曹掾
[042-5b]
選署厥邑令於是約已以清白納人以簡直立事以强
毅以清白故官吏不敢侵于民以簡直故獄訟不得留
于庭以强毅故軍鎮不能干于縣由是居二年民用康
政用暇乃曰儲蓄邦之本命先營囷倉又曰公署吏所
寕命次圖㕔事取材於土物取工於子來取時於農隙
然後豐約量其力廣狹稱其位儉不至陋壯不至驕庇
身無燥濕之憂視事有朝夕之利官由是而立政由是
而舉民由是而乂建一物而三事成其孰不韙之哉嗚
[042-6a]
呼吾家世以清簡垂為貽燕之訓叔父奉而行之不敢
失墜小子舉而書之亦無愧辭若其官邑之省置風物
之有亡田賦之上下葢存乎圖諜此略而不書今但記新㕔之時制與叔父作為之所由也先是邑居不修屋
壁無紀前賢姓字湮泯無聞而今而後請居厥位者編
其年月名氏自叔父始時貞元十九年冬十月一日記
   養竹記
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徳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
[042-6b]
不㧞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
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虚受者竹
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
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貞元十九年春
居易以㧞萃選及第授校書郎始於長安求假居處得
常樂里故闗相國私第之東亭而處之明日履及于亭
之東南隅見叢竹於斯枝葉殄瘁無聲無色詢于闗氏
之老則曰此相國之手植者自相國捐館他人假居繇
[042-7a]
是筐篚者斬焉篲箒者刈焉刑餘之材長無尋焉數無
百焉又有凡草木雜生其中菶邉九/切茸薈鬱有無竹之
心焉居易惜其嘗經長者之手而見賤俗人之目翦棄
若是本性猶存乃芟蘙薈除糞壤䟽其間封其下不終
日而畢於是日出有清隂風來有清聲依依然欣欣然
若有情於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於人何有哉以其有
似於賢而人愛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賢者乎然則竹之
於草木猶賢之於衆庶嗚呼竹不能自異惟人異之賢
[042-7b]
不能自異惟用賢者異之故作養竹記書于亭之壁以
貽其後之居斯者亦欲以聞於今之用賢者云
   記畫
張氏子得天之和心之術積為行發為藝藝尤者其畫
歟畫無常工以似為工學無常師以真為師故其措一
意狀一物往往運思中與神㑹髣髴焉若歐和役靈於
其間者時予在長安中居甚閒聞甚熟乃請觀於張張
為予盡出之厥有山水松石雲霓鳥獸暨四夷六畜妓
[042-8a]
樂華蟲咸在焉凡十餘軸無動植無小大皆曲盡其能
莫不向背無遺勢洪纎無遁形廹而視之有似乎水中
了然分其影者然後知學在骨髓者自心術得工侔造
化者由天和來張但得於心傳於手亦不自知其然而
然也至若筆精之英華指趣之律度予非畫之流也不
可得而知之今所得者但覺其形真而圎神和而全炳
然儼然如出於圖之前而已耳張始年二十餘致功甚
近予意其生知之藝與年而長則畫必為希代寶人必
[042-8b]
為後學師恐將來者失其傳故以年月名氏記于圖軸
之末云時貞元十九年清河張敦簡畫六月十日太原
白居易記
   記異
華州下邽縣東南三十餘里曰延平里里西南有故蘭
若而無僧居元和八年秋七月予從祖兄曰皥自華州
來訪予途出於蘭若前及門見婦女十許人服黄綠色
衣少長雜坐㑹語於佛屋聲聞于門兄熱行方渴將就
[042-9a]
憩且求飲望其從者蕭士清未至因下馬自縶韁於門
柱舉首忽不見意其退藏於牕闥之間從之不見又意
其退藏於屋壁之後從之又不見周視其四旁則堵墻
環然無隟缺覆視其聚談之所則塵壤罨於檢/切然無足
迹繇是知其非人悸具位/切然大異之不敢留上馬疾驅
來告予予亦異之因訊其所聞兄曰云云甚多不能殫
記大抵多云王𦙍老於此觀其辭意若相與數相過者
厥所去予舍八九里因同往訪焉果有王𦙍者年老即
[042-9b]
其里人也方徙居於蘭若東百餘歩葺墻屋築塲蓺樹
僅畢明日而入既入不浹辰而𦙍死不越明而妻死不
逾時而𦙍之二子與二婦一孫死餘一子曰明進大恐
懼不知所為意新居不祥乃撤屋㧞樹夜徙去遂獲全
焉嘻推而徴之則衆君子謀於社以亡曹婦人來焚糜
竺之室信不虚矣眀年秋予與兄出遊因復至是視𦙍
之居則井湮竈夷閴然唯環墻在里人無敢居者異乎
哉若然者命數耶偶然耶將所徙之居非吉土耶抑王
[042-10a]
氏有隠慝鬼得謀而誅之耶茫乎不識其由且志於佛
室之壁以俟辨惑者九月七日樂天云   東林寺經藏西廊記
元和初江西觀察使韋君丹於廬山東林寺神運殿左
甘露壇右建修多羅藏一所土木丹漆之外餙以多寶
相好嚴麗鄰諸鬼功雖兩都四方或未前見一切經典
盡在於内葢釋宫之天祿石渠也初藏既成南東北廊
亦具獨西未作而韋君薨迨今十餘年風日所飄燥雪
[042-10b]
雨所霑濕西南一隅壞有日矣僧坊衆惜之予亦惜之
非不是圖才力不足暨十三年予作景雲律師塔碑成
景雲弟子饋絹百匹予以法施淨財義不已有即日移
用作藏西廊因請寺長老演公滿公琳公等經之寺綱
維令杲靈逹等成之葢欲護前功償始願非任於布施
相功徳心也其集經名數與創藏由縁詳于李肇碑文
此但書新作西廊而已十四年月日忠州刺史白居易

[042-11a]
   三遊洞序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
通州司馬授虢州長史又眀年春各祗命之郡與知退
偕行三月十日叅㑹於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
牢戍又翌日將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聞石間
泉聲因捨棹進策歩入𡙇㟁初見石如疊如削其恠者
如引臂如垂幢次見泉如㵼如灑其奇者如懸練如不
絶綫遂相與維舟巖下率僕夫芟蕪刈翳梯危縋滑休
[042-11b]
而復上者凡四焉仰睇俯察絶無人迹但水石相薄磷
磷鑿鑿跳珠濺玉驚動耳目自未訖戍愛不能去俄而
峽山昏黑雲破月出光氣含吐互相明滅晶熒玲瓏象
生其中雖有敏口不能名狀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將去
憐奇惜别且嘆且言知退曰斯境勝絶天地間其有㡬
乎如之何俯通津緜歲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予曰借
此喻彼可為長太息豈獨是哉豈獨是哉微之曰誠哉
是言矧吾人難相逄斯境不易得今兩偶於是得無述
[042-12a]
乎請各賦古調詩二十韻書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紀之
又以吾三人始遊故因為三遊洞洞在峽州上二十里
北峰下兩崕相廞間欲將來好事者知故備書其事
   遊大林寺
余與河南元集虚范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廣平宋郁
安定梁必復范陽張時東林寺沙門法演智滿士堅利
辨道建神照雲臯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遺愛草堂歴
東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頂登香爐峰宿大林寺大林窮
[042-12b]
逺人迹罕到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
木器其僧皆海東人山髙地深時節絶晩于時孟夏月
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華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
落不同初到怳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號絶句云人
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覔處不
知轉入此中來既而周覽屋壁見蕭郎中存魏郎中𢎞
簡李補闕渤三人姓名詩句因與集虚軰嘆且曰此地
實匡廬間第一境由驛路至山門曽無半日程自蕭魏
[042-13a]
李遊迨今垂二十年寂寥無繼來者嗟乎名利之誘人
也如此時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樂天序
   代書廬山自陶謝洎十八賢已還儒風緜緜相續不絶貞元
初有符載楊衡軰隠焉亦出為文人今其讀書屬文結
草廬於巖谷間者猶一二十人即其中秀出者有彭城
人劉軻軻開巻慕孟軻為人秉筆慕揚雄司馬遷為文
故著翼孟三巻豢龍子十巻雜文百餘篇而聖人之㫖
[042-13b]
作者之風雖未臻極往往而得予佐潯陽三年軻每著
文輒來示予予知軻志不息異日必能跨符楊而攀陶
謝軻一旦盡賫所著書及所為文訪予告行欲舉進士
予方淪落江海不足以發軻事業又羸病無心力不能
徧致書於臺省故人因援紙引筆寫胷中事授軻且曰
子到長安持此札為予謁集賢庾三十二補闕翰林杜
十四拾遺金部元八貟外監察牛二侍御祕省蕭正字
藍田楊主簿兄弟彼七八君子皆予文友以予愚直嘗
[042-14a]
信其言苟于今不我欺則子之道庶㡬光明矣又欲使
平生故人知我形體已悴志氣已憊獨好善喜才之心
未死去矣持此代書三月三日樂天白
   送侯權秀才序
貞元十五年秋予始舉進士與侯生俱為宣城守所貢
明年春予中春官第既入仕凡歴四朝才朽命剥蹇躓
不暇去年冬䝉不次恩遷尚書郎掌誥西掖然青衫未
解白髮已多矣時子尚為京師旅人見除書走來賀予
[042-14b]
因從容問其官名則曰無得矣問其生業則曰無加矣
問其僕乗囊資則曰日消月朘子全/切矣問别來㡬何時
則曰二十有三年矣嗟乎侯生當宣城别時才文志氣
我爾不相下今予猶小得遇子卒無成由子而言予不
為不遇矣嗟乎侯生命實為之謂之何哉言未竟又有行
色且曰欲謁東諸侯恐不知我者多請一言以寵别予
方直閣慨然竊書命筆以序之爾   冷泉亭記
[042-15a]
東南山水餘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隠寺為尤由寺觀冷
泉亭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髙不倍尋廣不
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勝槩物無遁形春之日吾愛其
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導和納粹暢人血氣夏之夜吾愛
其泉渟渟風泠泠可以蠲煩析酲起人心情山樹為葢
巖石為屏雲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翫之者可濯足於
牀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釣於枕上矧又潺湲潔澈粹冷
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
[042-15b]
輙除去濳利隂益可勝言哉斯所以最餘杭而甲靈隠
也杭自郡城抵四封叢山複湖易為形勝先是領郡者
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韓僕射臯作候仙亭有裵庶子
棠棣作觀風亭有盧給事元輔作見山亭及右司郎中
河南元藇最後作此亭於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
佳境殫矣能事畢矣後來者雖有敏心巧目無所加焉
故吾繼之述而不作長慶三年八月十三日記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三

[043-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四
            唐 白居易 撰
  書凡三/首
   與楊虞卿書
師臯足下自僕再來京師足下守官鄠縣吏職拘絆相
見甚稀凡半年餘與足下開口而笑者不過三四及僕
左降詔下明日而東足下從城西來抵昭國坊已不及
[043-1b]
矣走馬至涯水才及一執手憫然而訣言不及他邇來
雖手札三往來亦不過問道途報健否而已鬱結之志
曠然未舒思欲一陳左右者久矣去年六月盗殺右丞
相於通衢中迸血髓磔髪肉所不忍道合朝震慄不知
所云僕以為書籍以來未有此事國辱臣死此其時耶
苟有所見雖畎畝皁𨽻之臣不當黙黙况在班列而能
勝其痛憤耶故武相之氣平明絶僕之書奏日午入兩
日之内滿城知之其不與者或誣以偽言或搆以非語
[043-2a]
且浩浩者不酌時事大小與僕言當否皆曰丞郎給舍
諫官御史尚未論請而贊善大夫何反憂國之甚也僕
聞此語退而思之贊善大夫誠賤冗耳朝廷有非常事
即日獨進封章謂之忠謂之憤亦無媿矣謂之妄謂之
狂又敢逃乎且以此獲辜顧何如耳况又不以此為
名乎此足下與崔李元庾軰十餘人為我悒悒鬱鬱長
太息者也然僕始得罪於人也竊自知矣當其在近職
時自惟賤陋非次寵擢夙夜腆愧思有以稱之性又愚
[043-2b]
昧不識時之忌諱凡直奏宻啓外有合方便聞於上者
稍以歌詩導之意者欲其易入而深誡也不我同者得
以為計媒蘖之辭一發又安可君臣之道間自明白其
心乎加以握兵於外者以僕潔慎不受賂而憎秉權於
内者以僕介獨不附已而忌其餘附麗之者惡僕獨異
又信狺狺吠聲唯恐中傷之不獲以此得罪可不悲乎
然而寮友益相重交游益相信信於近而不信於逺亦
何恨哉近者少逺者多多者勝少者不勝又其宜矣師
[043-3a]
臯是之故言不發於他人獨發於師臯師臯知我者豈
有愧於其間哉苟有愧於師臯固是言不發矣且與師
臯始於宣城相識迨于今十七八年可謂故矣又㒒之
妻即足下從父妹可謂親矣親如是故如是人之情又
何加焉然㒒與足下相知則不在此何者夫士大夫家
閨門之内朋友不能知也閨門之外姻族不能知也必
待友且姻者然後周知之足下視㒒莅官事擇交友接
賓客何如哉又視㒒撫骨肉待妻子馭僮僕又何如哉
[043-3b]
小者近者尚不敢不盡其心况大者逺者乎所謂斯言
無愧而後發矣亦猶僕之知師臯也師臯孝敬友愛之
外可略而言足下未應舉時嘗充賢良直言之賦其所
對問志磊磊而詞諤諤雖不得第僕始愛之及與獨孤
補闕書讓不論事與盧侍郎書請不就職與髙相書諷
成致仕之志志益大而言益逺而僕愛重之心繇是加
焉近者足下與李𢎞慶友善𢎞慶客長安中貧甚而病
亟足下為逆致其母安慰其心自損衣食以續其醫藥
[043-4a]
甘㫖之費有年歲矣又足下與崔行儉游行儉非罪下
獄足下意其不幸及於流竄勑下之日躬俟於御史府
門而行李之具養活之物崔生顧其旁一無闕者其餘
奉寡姊親護其夫䘮撫孤甥誓畢其婚嫁取貴人子為
婦而禮法行於家由甲乙科入官而吏聲聞於邑凡此
者皆可以激揚穨俗表正士林斯㒒所以嚮慕勤勤豈
敢以骨肉之姻形骸之舊為意哉然足下之美如此而
僕側聞蚩蚩之徒不恱足下者已不少矣但恐道日長
[043-4b]
而毁日至位益顯而謗益多此伯寮所以愬仲由季孫
所以毁夫子者也昔衛玠有云人之不逮可以情恕非
意相加可以理遣故至終身無喜愠色㒒雖不敏常佩
此言師臯人生未死見千變萬化若不情恕於外理遣
於中欲何為哉欲何為哉㒒之是行也知之久矣自度
命數亦其宜然凡人情通逹則謂由人窮塞而後信命
㒒則不然十年前以固陋之姿𤨏屑之藝與敏手利足
者齊驅豈合有所獲哉然而求名而得名求祿而得祿
[043-5a]
人皆以為能㒒獨以為命命通則事偶事偶則幸來幸
之來尚歸之於命不幸之來也捨命復何歸哉所以上
不怨天下不尤人者寔如此也又常照鏡或觀寫真自
相形骨非富貴者必矣以此自决益不復疑故寵辱之
來不至驚怪亦足下素所知也今且安時順命用遣
月或免罷之後得以自由浩然江湖從此長往死則塟
魚鼈之腹生則同鳥獸之羣必不能與掊聲攫利者㩁
量其分寸矣足下軰無復見僕之光塵於人寰間也多
[043-5b]
謝故人勉樹令徳粗寫鄙志兼以為别居易頓首
   與陳給事書
正月日鄉貢進士白居易謹遣家僮奉書獻於給事閣
下伏以給事門屏間請謁者如林獻書者如雲多則多
矣然聽其辭一辭也觀其意一意也何者率不過有望
於吹嘘翦拂耳居易則不然今所以不請謁而奉書者
但欲貢所誠質所疑而已非如衆士有求於吹嘘翦拂
也給事得不獨為之少留意乎大凡自號為進士者無
[043-6a]
賢不肖皆欲求一第成一名非居易之獨慕耳既慕之
所以切不自察嘗勤苦學文迨今十年始獲一貢每見
進士之中有一舉而中第者則欲勉狂簡而進焉又見
有十舉而不第者則欲引駑鈍而退焉進退之宜固昭
昭矣而遇者自惑於趣舍何哉夫蘊奇挺之才亦不自
保其必勝而一上得第者非他也是主司之明也抱𤨏
細之才亦不自知共妄動而十上下第者亦非他也是
主司之明也豈非知人易而自知難耶伏以給事天下
[043-6b]
文宗當代精鑒故不揆淺陋敢布腹心居易鄙人也上
無朝廷附離之援次無鄉曲吹煦之譽然則孰為而來
哉葢所仗者文章耳所望者主司至公耳今禮部髙侍
郎為主司則至公矣而居易之文章可進也可退也切
不自知之欲以進退之疑取决於給事給事其能捨之
乎居易聞神蓍靈龜者無常心苟叩之者不以誠則已
若以誠叩之必以信告之無貴賤無大小而不之應也
今給事鑒如水鏡言為蓍龜邦家大事咸取决於給事
[043-7a]
豈獨遺其微小乎謹獻雜文二十首詩一百首伏願俯
察悃誠不遺賤小退公之暇賜精鑒之一加焉可與進
也乞諸一言小子則磨鈆策蹇騁力於進取矣不可進
也亦乞諸一言小子則息機斂迹甘心於退藏矣進退
之心交争於胸中者有日矣幸一言以蔽之旬日之間
敢佇報命塵穢聽覽若奪氣禠魄之為者不宣居易謹
再拜
   為人上宰相書
[043-7b]
二月十九日某官某乙謹拜手奉書獻於相公執事書
曰古人云以水投石至難也某以為未甚難也以卑干
尊以賤合貴斯為難矣何者夫尊貴人之心堅也强也
不轉也甚於石焉卑賤人之心柔也弱也自下也甚於
水焉則合之難也豈不甚於水投石哉然則自古及今
往往有合者又何哉此葢以心遇心以道濟道故也苟
心相見道相通則水反為石石反為水則其合之易也
又甚乎以石投水焉何者石之投水也猶觸之有聲受
[043-8a]
之有波心道之相得也則貴者不知其貴也賤者不知
其賤也當其冥同訢合之際但脗武粉/切然而已矣其合
之易也豈不甚於石投水哉噫厥道廢墜不行於代久
矣故貴者自貴耳賤者自賤耳維同心同道不求相合
也今某之心與相公之心愚智不侔也今某之道與相
公之道小大不倫也矧又尊卑貴賤之勢相懸如石焉
如水焉而欲强至難為至易無乃不可乎然則知其不
可而為之者抑有由伏以相公方今佐裁成之道當具
[043-8b]
瞻之初竊希變天下水石之心自相公始也通天下貴
賤之道自某始也不然者夫豈不自知其狂進妄動哉
伏少留聽而畢辭焉幸甚幸甚某伏觀先皇帝之知遇
相公也雖古君臣道合者無以加也然竟不與大位不
授大權不盡行相公之道者何哉識者以為先皇父子
孝慈之閒亦古未有也葢先皇所以輟巳知人之明用
賢之功致理之徳以留賜今上也亦猶太宗黜李勣而
使髙宗寵用之也故今上在諒隂而特用也相公自郎
[043-9a]
官而特拜也推此二者有以見識者之言信矣斯則先
皇知遇之恩貽燕之念今上速用之㫖倚頼之誠相公
寵擢之榮託寄之重自國朝以來三者兼之甚鮮矣故
某竊惟相公自拜命以來八九日得食不暇飽寢不暇
安行則然居則惕然思所以答先皇之知副今上之
用先天下之望哉某竊以為必然矣况今主上肇撫蒼
生初嗣洪業雖物不改舊而令宜布新是以百辟傾心
慺慺盧侯/切然以待主上之政也萬姓注目專專然以望
[043-9b]
主上之令也四夷側耳顒顒然以聽主上之風也豈直
若此而已哉葢待其政者勤惰邪正繫其中焉望其令
者憂喜親疎生其中焉聽其風者畏侮動静出其中焉
而將來理亂之根安危之源盡在於三者之中矣如此
則相公得不匡輔其政緝熈其令宣和其風乎然則匡
輔緝熈宣和之道某雖不敏嘗聞於師焉曰天子之耳
待宰相之耳而後聰也天子之目待宰相之目而後明
也天子之心識待宰相之心識而後聖神也宰相之耳
[043-10a]
待天下之耳而後聰也宰相之目待天下之目而後明
也宰相之心識待天下之心識而後能啓發聖神也然
則下取天下耳目心識上以為天子聰明神聖者此宰
相之本職也而為匡輔緝熈宣和之道也若宰相唯以
兩耳聽之兩目視之一心思之則朝廷之得失豈盡知
見乎必不盡也而况于天下之得失乎宰相之耳目得
聰明乎必未也而况于上以為天子聰明聖神乎然則
天下聰明心識取之豈無其道耶必有也在乎知與不
[043-10b]
知行與不行耳噫自開元已來斯道寖衰鮮能行者自
貞元以來斯道寖微鮮能知者豈唯不知乎不行乎又
將背古道而馳者也何者古者宰相以危言危行扶危
持顚為心今則敏行遜言全身逺害而已矣古者宰相
以接士為務今則不接賓客而已矣古者宰相以開閤
為名今則鏁其第門而已矣致使天下之聰明盡委棄
於草木中焉天下之心識盡沈沒於泥土間焉則天下
聰明心識萬分之中宰相何嘗取得其一分哉是故寵
[043-11a]
益崇而謗益厚歲彌久而愧彌深至乃上負主恩下斂
人怨行止寢食自有慙色者夫豈非不得天下聰明心
識之所致耶然則為宰相者得不思易其轍乎是以聰
明損於上則正直銷於下畏忌愼黙之道長公議忠讜
之路塞朝無敢言之士庭無執咎之臣自國及家寖以
成弊故父訓其子曰無介直以立仇敵兄教其弟曰無
方正以賈悔尤先逹者用以養身後進者資而取仕日
引月長熾然成風識者腹非而不言愚者心兢而是效
[043-11b]
至使天下有目者如瞽也有耳者如聾也有口者如含
鋒刄也如此則上之得失下之利病雖欲匡救何由知
之嗟乎自古以來斯道之弊恐未甚於今日也然則為
宰相者得不思變其風乎是以愼忌積於中則政事廢
於表因循苟且之心作强毅久大之性虧反謂率職而
舉者不逹於時宜當官而行者不通於事變故殿最之
書雖具而不實黜陟之法雖備而不行欲望惡者懲善
者勸或恐難矣古之善為宰相者豈盡得賢而用之乎
[043-12a]
豈盡知不肖而去之乎葢在於秉鈞軸之樞握刀尺之
要剗邪為正削觚為圎能使善之必遷不謂善之盡有
能使惡之必改不謂惡之盡無成此功者無他懲勸之
所致耳然則為宰相者得不思提其綱使羣目皆自張
乎是以懲勸息於此則賢能乏於彼故岳鎮闕而不知
所取臺省空而不知所求今則尚書六司之官暨于百
執事者大凡要劇者多虚其位閒散者咸備其官或曰
所以難其人重其祿也嗟乎徒知難其人而闕之不知
[043-12b]
邦政日歸於下吏也徒知重其祿而愛之不知稍食日
費於冗貟也損益利害豈不明哉古之善為宰相者虚
其懐直其氣苟有舉一言者必從而索之苟有薦一善
者必隨而用之然後明察否臧精考真偽得人者行進
賢之賞謬舉者坐不當之辜自然審輪轅以相求謹闗
梁以相保故才無乏用國無廢官豈可疑所舉之未精
而反失其善重所任而不苟而反廢其官與其廢官寧
其虚授與其失善寧其謬升但在乎明覈是非必行賞
[043-13a]
罰則謬升虚授當自辨焉然則為宰相者得不思振其
領使衆毛皆舉乎是以庶政闕於内則庶事斁於外至
使天下之户口日耗天下之士馬日滋游手於道途市
井者不知歸託足於軍籍釋流者不知反計數之吏日
進聚斂之法日興田疇不闢而麥禾之賦日增桑麻不
加而布帛之價日賤吏部則士人多而官貟少姦濫日
生諸使則課利少而羨餘多侵削日甚舉一知十可勝
哉况今方域未甚安邉陲未甚静水旱之災不戒兵
[043-13b]
戎之動無期然則為宰相者得不圗將來之安補既往
之敗乎若相公用天下之目觀而救之夫豈無最逺之
見乎用天下之心圖而濟之夫豈無最長之策乎策之
最長者見之最逺者在相公鑒而取之誠而行之而已
取之也行之也今其時乎為時之用大矣哉古者聖賢
有其才無其位不能行其道也有其才有其位無其時
亦不能行其道也必待有其才有其位有其時然後能
行其道焉某竊見相公曩時制策對中論風化澆淳之
[043-14a]
源明天人交感之道陳兵災救療之術可謂有其才矣
又伏見今月十一日制詞云其代予言允屬良弼必能
形四方之風成天下之務可謂有其時矣今相公有其
才有其位有其時則行道由已而由道乎哉某又聞一
往而不可追者時也故聖賢甚惜焉方今拭天下之目
以觀主上之作為也側天下之耳以聽相公之舉措也
如此則相公出一言不終日而必聞於朝野主上發一
令不浹辰而必逹於華夷葢主上輯百辟和萬姓服四
[043-14b]
夷之時在於此時矣相公充人望代天工報國之恩正
在於今日矣或者曰君臣之道至大也可以漸合不可
以速合也天下之化至大也可以漸行不可以速行也
賢人之事業至大也行之可以枉尺而直尋也某以為
殆不然矣夫時之變事之宜其間不容息也先之太過
後之則不及故時未至聖賢不進而求時既來聖賢不
退而讓葢得之則不啻乎事半而功倍也失之則不啻
乎事倍而功半也嗟乎或者徒知漸合其道而不知啓
[043-15a]
沃之時失於漸中矣徒知漸行其化而不知燮理之時
失於漸中矣徒知枉尺而直尋而不知易失於時則難
生於漸中雖枉㝷不能直尺矣近者宰相道不行化不
成事業不光明率由乎有志於漸矣請以前事明之某
嘗聞太宗顧謂羣臣曰善人為邦百年然後能勝殘去
殺當今大亂之後將求致理寧可造次而望乎魏文貞
曰不然夫亂後易理猶饑人易食也若聖哲施化人應
如響期月而可信不為難三年成功猶謂其晚太宗深
[043-15b]
納其言時封徳彛軰共非之曰不可三代以後人漸澆
訛皆欲理而不能豈能理而不欲魏徴書生不識時務
信其虚説必亂國家於是太宗卒從文貞之言力行不
倦三數年間天下大安戎狄内附太宗曰惜哉不得使
封徳彛見之斯則得其時行其道不取於漸之明効也
况今日之天下豈弊於武徳之天下乎相公之事業豈
後於文貞之事業乎在於疾行而已矣所以主上踐祚
未及十日而寵命加於相公者惜國家之時也相公受
[043-16a]
命未及十日而某獻於執事者惜相公之時也夫欲行
大道樹大功貴其速也葢明年不如今年明日不如今
日矣故孔子曰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此言時之難得而
易失也伏惟相公惜其時之易也而不失焉慮其漸之
難也而不取焉抑又聞濟時者道也行道者權也扶權
者寵也故得其位不可一日無其權得其權不可一日
無其寵然則取權有術也求寵有方也葢竭其力以舉
而權必自歸忘其身以狥公而寵必自至權歸寵至
[043-16b]
然後能行其道焉伏惟相公詳之而不忽也抑又聞不
棄死馬之骨者然後良驥可得也不棄狂夫之言者然
後嘉謨可聞也苟某管見之中有可取者俯而取之苟
蒭言之中有可採者俛而採之則知之者必曰如某之
見猶且不棄况愈於某之徒歟則天下通情逹識之士
得不比肩而至乎聞之者必曰如某之言猶且不棄况
愈於某之徒歟則天下謇諤敢言之士得不繼踵而來
乎伏惟相公試垂意焉則天下之士幸甚某遊長安僅
[043-17a]
十年矣足不踐相公之門目不識相公之名不聞相
公之耳相公視某何為者哉豈非介者耶狷者耶今一
旦卒然以數千言塵瀆執事者又何為哉實不自揆欲
以區區之聞見禆相公聰明萬分之一分也又欲以濟
天下顦顇之人死命萬分之一分也相公以為如何 
 
 
[043-17b]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四

[044-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五
            唐 白居易 撰
  書序凡五/首
   與元九書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於今凡所贈
答詩僅百篇每詩来或辱序或辱書冠於巻首皆所以
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叙為文因縁與年月之逺近也
[044-1b]
僕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㫖麤論歌
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累嵗已
来牽故少暇間有容隙或欲為之又自思所陳亦無足
下之見臨紙復罷者數四率不能成就其志以至於今
今俟罪潯陽除盥櫛食寢外無餘事因覽足下去通州
日所留新舊文二十六軸開巻得意忽如會面心所畜
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萬里也既而憤悱之
氣思有所洩遂追就前志勉為此書足下幸試為僕留
[044-2a]
意一省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
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經首之就六經言詩又首之何
者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
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上
自賢聖下至愚騃微及豚魚幽及鬼神羣分而氣同形
異而情一未有聲入而不應情交而不感者聖人知其
然因其言經之以六義緣其聲緯之以五音音有韻義
有類韻協則言順言順則聲易入類舉則情見情見則
[044-2b]
感易交於是乎孕大含深貫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氣泰
憂樂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
者揭此以為大柄決此以為大寳也故聞元首明股肱
良之歌則知虞道昌矣聞五子洛汭之歌則知夏政荒
矣言者無罪聞者作戒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洎
周衰秦興採詩官廢上不以詩補察時政下不以歌洩
導人情乃至於謟成之風動救失之道𡙇丘月/切于時六
義始刓五官/切矣國風變為騷辭五言始於蘇李蘇李騷
[044-3a]
人皆不遇者各繫其志發而為文故河梁之句止於傷
别澤畔之吟歸於怨思彷徨抑鬱不暇及他耳然去詩
未遠梗槩尚存故興離别則引雙鳧一雁為喻諷君子
小人則引香艸惡鳥為比雖義類不具猶得風人之什
二三焉于時六義始𡙇矣晉宋已還得者蓋寡以康樂
之奥博多溺於山水以淵明之高古偏放於田園江鮑
之流又狹於此如梁鴻五噫之例者百無一二焉于時
六義寖微矣陵夷至於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艸
[044-3b]
而已噫風雪花艸之物三百篇中豈捨之乎顧所用何
如耳設如北風其涼假風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以愍
征役也常棣之華感華以諷兄弟也采采芣苢美艸以
樂有子也皆興發於此而義歸於彼反是者可乎哉然
則餘霞㪚成綺澄江淨如練離花先委露别葉乍辭風
之什麗則麗矣吾不知其所諷焉故僕所謂嘲風雪弄
花艸而已于時六義盡去矣唐興二百年其間詩人不
可勝數所可舉者陳子昂有感遇詩二十首鮑魴有感
[044-4a]
興詩十五首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已竒矣人
不逮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
餘篇至於貫穿今古覼郎何/切兩舉/切㮞律盡工盡善又
過於李然撮其新安吏石濠吏潼闗吏塞蘆子留花門
之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亦不過三四十首
杜尚如此況不逮杜者乎僕嘗痛詩道崩壞忽忽憤發
或食輟哺夜輟寢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謬
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麤陳於左右僕始生
[044-4b]
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
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
試而指之不差則僕宿習之縁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
嵗便學為詩九嵗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
讀書二十已来晝課賦夜課書閒又課詩不遑寢息矣
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㫖而/切既壯而膚革不豐盈
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瞥瞥匹蔑/切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
中也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所致又自悲矣家貧多
[044-5a]
故二十七方從鄉賦既第之後雖專於科試亦不廢詩
及授校書郎時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輩
見皆謂之工其實未窺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齒漸
長閲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
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時皇帝初
即位宰府有正人屢降璽書訪人急病僕當此日擢在
翰林身是諌官手請諫紙啓奏之外有可以救濟人病
裨補時闕而難於指言者輒詠歌之欲稍稍遞進聞於
[044-5b]
上上以廣宸聰副憂勤次以酬恩奬塞言責下以復吾
平生之志豈圖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聞而謗已成矣
請為左右終言之凡聞僕賀雨詩而衆口籍籍已謂
非宜矣聞僕哭孔戡詩衆面脉脉盡不悦矣聞秦中吟
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聞樂逰園寄足下詩則
執政柄者扼腕矣聞宿紫閣村詩則握軍要者切齒矣
大率如此不可徧舉不相與者號為沽名號為詆訐號
為訕謗苟相與者則如牛僧孺之戒焉乃至骨肉妻孥
[044-6a]
皆以我為非也其不我非者舉不過三兩人有鄧魴者
見僕詩而喜無何而魴死有唐衢者見僕詩而泣未幾
而衢死其餘則足下又十年来困躓若此嗚呼豈六義
四始之風天將破壞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之意不
欲使下人之病苦聞於上耶不然何有志於詩者不利
若此之甚也然僕又自思闗東一男子耳除讀書屬文
外其他懵然無知乃至書畫棊博可以接羣居之歡者
一無通曉即其愚拙可知矣初應進士時中朝無緦麻
[044-6b]
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策蹇步於利足之途張空拳於
戰文之場十年之間三登科第名入衆耳迹升清貫出
交賢俊入侍冕旒始得名於文章終得罪於文章亦其
宜也日者又聞親友閒説禮吏部舉選人多以僕私試
賦判傳為準的其餘詩句亦往往在人口中僕恧女六/切
然自愧不之信也及再来長安又聞有軍使高霞寓者
欲聘娼妓妓大誇曰我誦得白學士長恨歌豈同他妓
哉由是增價又足下書云到通州日見江館柱間有題
[044-7a]
僕詩者復何人哉又昨過漢南日適遇主人集衆樂娛
他賓諸妓見僕来指而相顧曰此是秦中吟長恨歌主
耳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
中往往有題僕詩者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每有
詠僕詩者此誠雕蟲之戲不足為多然今時俗所重正
在此耳雖前賢如淵雲者前輩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
於其間哉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僕是何者竊
時之名已多既竊時名又欲竊時之富貴使已為造物
[044-7b]
者肯兼與之乎今之迍窮理固然也況詩人多蹇如陳
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遺而迍剝至死李白孟浩然輩不
及一命窮悴終身近日孟郊六十終試協律張籍五十
未離一太祝彼何人哉彼何人哉況僕之才又不逮彼
今雖謫在遠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萬寒有衣饑
有食給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謂不負白氏之子矣微
之微之勿念我哉僕數月来檢討囊篋中得新舊詩各
以類分分為巻首自拾遺来凡所適所感闗於美刺興
[044-8a]
比者又自武徳訖元和因事立題題為新樂府者共一
百五十首謂之諷諭詩又或退公獨處或移病閒居知
足保和吟翫情性者一百首謂之閒適詩又有事物牽
於外情理動於内隨感遇而形於歎詠者一百首謂之
感傷詩又有五言七言長句絶句自一百韻至兩韻者
四百餘首謂之雜律詩凡為十五巻約八百首異時相
見當盡致於執事微之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
濟天下僕雖不肖常師此語大大夫所守者道所待者
[044-8b]
時時之来也為雲龍為風鵬勃然突然陳力以出時之
不来也為霧豹為冥鴻寂兮寥兮奉身而退進退出處何往而不自得哉故僕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
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
也謂之閒適詩獨善之義也故覽僕詩知僕之道焉其
餘雜律詩或誘於一時一物發於一笑一吟率然成章
非平生所尚者但以親朋合散之際取其釋恨佐懽今
銓次之間未能刪去他時有為我編集斯文者畧之可
[044-9a]
也微之夫貴耳賤目榮古陋今人之大情也僕不能遠
徵古舊如近嵗韋蘇州歌行清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
言詩又高雅閒澹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誰能及之
然當蘇州在時人亦未甚愛重必待身後然後人貴之
今僕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襍律詩與長恨歌已下耳
時之所重僕之所輕至於諷諭者意激而言質閒適者
思澹而詞迂以質合迂宜人之不愛也今所愛者並世
而生獨足下耳然千百年後安知復無如足下者出而
[044-9b]
知愛我詩哉故自八九年来與足下小通則以詩相戒
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
知吾最要率以詩也如今年春逰城南時與足下馬上
相戲因各誦新艷小律不襍他篇自皇子陂歸昭國里
迭吟遞唱不絶聲者二十里餘樊李在旁無所措口知
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何則勞心靈役聲
氣連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當美景或
花時宴罷或月夜酒酣一咏一吟不知老之將至雖驂
[044-10a]
鸞鶴逰蓬瀛者之適無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微之
微之此吾所以與足下外形骸脱蹤蹟傲軒鼎輕人寰
者又以此也當此之時足下興有餘力且與僕悉索還
往中詩取其尤長者如張十八古樂府李二十新歌行
盧楊二祕書律詩竇七元八絶句博搜精掇編而次之
號元白往還詩集衆君子得擬議於此者莫不踊躍欣
喜以為盛事嗟乎言未終而足下左轉不數月而僕又
繼行心期索然何日成就又可為之歎息矣又僕嘗語
[044-10b]
足下凡人為文私於自是不忍於割截或失於繁多其
間妍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鑒無姑息者討論而
削奪之然後繁簡當無不得其中矣況僕與足下為文
尤患其多已尚病之況他人乎今且各纂詩筆麤為巻
第待與足下相見日各出所有終前志焉又不知相遇
是何年相見在何地溘苦盍/切然而至則如之何微之微
之知我心哉潯陽臘月江風苦寒嵗暮鮮歡夜長無睡
引筆鋪紙悄然燈前有念則書言無次第勿以繁雜為
[044-11a]
倦且以代一夕之話也微之知我心哉樂天再拜
   答户部崔侍郎書
侍郎院長閣下戸部牒中奉八月十七日書具承康寜
喜與抃會并别觀手翰訪叙綢繆何眷好勤勤若此之
不替也幸甚幸甚首垂問以鄙況不足云蓋默默兀兀
委順任化而已次垂問以體氣除舊目疾外雖不甚健
亦幸無急病矣次垂問以月俸月俸雖不多然量入以
為用亦不至凍餒矣又垂問以舍弟渠從事東川近得
[044-11b]
書且知無恙矣終垂問以心地此最要者輒梗槩言之
頃與閣下在禁中日每視艸之暇匡牀接枕言不及他
常以南宗心要互相誇導别来閒獨隨分增修比於曩
時亦似有得得中無得無可寄言来書云麤示可乎斯
不可也又知兵部李尚書同在南宫錢蕭二舍人移官
閒秩退朝之暇數獲晤言每話舊逰輒蒙見念此蓋君
子久要之心不為榮顇合㪚增減耳而不佞者又何幸
焉然自到潯陽忽已周嵗外物盡遣中心甚虛雖賦命
[044-12a]
之間則有厚薄而忘懷之後亦無窮通用此道推頽然
自足又或杜門隠几塊然自居木形灰心動逾旬月當
此之際又不知居在何地身是何人雖鵩鳥集於前枯
栁生於肘不能動其心也而況進退榮辱之累耶又思
頃者接確論時走嘗有言薦於執事云心與迹多相戾
道與名不兩立苟有志於道者若不幸於外是幸於内
猥蒙歎賞猶憶之乎今之身心或近是矣退思此語撫
省初心求仁得仁又何不足之有也前月中長兄從宿
[044-12b]
州来又孤㓜弟姪六七人皆自遠至日有糲郎達/切食嵗
有麤食胡/切衣饑寒獲同骨肉相保此亦默默委順之外
益自安也況廬山在前九江在左出門是滄浪水舉頭
見香爐峰東西二林時時一往至如瀑水怪石桂風杉
月平生所愛者盡在其中此又兀兀任化之外益自適
也今日之心誠不待此而後安適況兼之者乎此鄙人
所以安又安適又適而不知命之窮老之至也院長公
望日重啓沃非遙仰惟勉樹勲名勿以鄙劣為念
[044-13a]
   與濟法師書
月日弟子太原白居易白濟上人侍右昨者頂謁時不
以愚蒙言及佛法或未了者許重討論今經典間未諭
者其義有二欲面問答恐彼此卒卒語言不盡故粗形
於文字願詳覽之敬佇報章以開未悟所望所望佛以
無上大慧觀一切衆生知其根性大小不等而以方便
智説方便法故為闡提説十善法為小乗説四諦法為
中乗説十二因縁法為大乗説六波羅密法皆對病根
[044-13b]
救以良藥此盡方便教中不易之典也何以若為小乗
人説大乗法心則狂亂狐疑不信所謂無以大海内於
牛迹也若為大乗人説小乗法是以穢食置於寳器所
謂彼自無創勿傷之也故維摩經總其義云為大醫王
應病與藥又首楞嚴三昧經云不先思量而説何法隨
其所應而為説法正是此義耳猶恐説法者不隨人之
根性也故又法華經戒云若但讃佛乗衆生沒在罪苦
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如此非獨慮説者不能救病
[044-14a]
亦懼聞者不信沒入罪苦也則佛之付囑豈不丁寜也
何則法王經云若定根基為小乗人説小乗法為大乗
人説大乗法為闡提人説闡提法是㫁佛性是滅佛身
是説法人當歴百千萬刧墮諸地獄縱佛出世猶未得
出若生人中缺脣無舌獲如是報何以故衆生之性即
是法性從本已来無有增減云何於中分别病藥又云
於諸法中若説高下即名邪説其口當破其舌當裂何
以故一切衆生心垢同一垢心淨同一淨衆生若病應
[044-14b]
同一病衆生須藥應同一藥若説多法即名顛倒何以
故為妄分别拆善惡法破一切法故隨機説法㫁佛道
故此又了然不壞之義也又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
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金剛三昧經云皆
以一味道終不以小乗無有諸襍味猶如一雨潤據此
後三經則與前三經義甚相戾也其故何哉若云依維
摩詰謂富樓那云先當入定觀此人心然後説法又云
不觀人根不應説法夫以富樓那之通慧又親奉如来
[044-15a]
為大弟子尚未能觀知人心況復五百嵗末法中弟子
豈盡能觀知人心而後説法乎設使觀知人心若彼發
小乗心而為説大乗法可乎若未能觀彼心而率已意
説又可乎既未能觀與默然不説又可乎若云依義又
依語則上六經之義互相違反其將孰依乎若云依了
義經則三世諸佛一切善法皆從此六經出孰名為不
了義經乎況諸經中與維摩法華首楞嚴之説同者非
一也與法王金剛金剛三昧之説同者亦非一也不可
[044-15b]
遍舉故於二義中各舉三經此六經皆上人常所講
者今故引以為問必有甚深之㫖焉今且有人忽問法
於上人上人或能觀知其心或未能觀知其心將應病
與藥而為説耶將同一病一藥而為説耶若應病與藥
是有高下是有襍味即反法王等三經之義豈徒反其
義又獲如上所説之罪報矣若同一病一藥為説必當
説大乗大乗即佛乗也若讃佛乗且不隨應心且不救
病即反維摩等三經之義豈徒反其義又使衆生沒在
[044-16a]
罪苦矣六者皆如来説如来是真語實語不誑語不異
語者今隨此則反彼順彼則逆此設有問者上人其將
何法以對焉此其未諭者一也又五藴者色受想行識
是也十二因縁者無明縁行行縁識識縁名名縁色色
縁六入六入縁觸觸縁受受縁愛愛縁取取縁有有縁
生生縁老死病苦憂悲苦惱是也夫五藴十二因縁蓋
一法也蓋一義也畧言之則為五詳言之則為十二雖
名數多少或殊其於倫次轉遷合同條貫今五藴中則
[044-16b]
色受想行識相次而十二縁中則行識色入觸受相縁
一則色在行前一則色次行後正序之既不類逆倫之
又不同若謂佛次第而言則不應有此雜亂若謂佛偶
然而説則不當名為因縁前後不倫其義安在此其未
諭者二也上人耆年大徳後學宗師就出家中又以説
法而作佛事必能研精二義合而通之仍望指陳著於
翰墨蓋欲藏於篋笥永永不忘也其餘疑義亦續咨問
居易稽首
[044-17a]
   與微之書
四月十日夜樂天白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
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濶如此況以膠漆
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得相忘牽攣乖
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僕初到潯陽時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時一札
上報疾狀次序病心終論平生交分且云危惙朱劣/切
際不暇及他唯收數帙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白
[044-17b]
二十二郎便請以代書悲哉微之於我也其若是乎又
睹所寄聞僕左降詩云殘燈無焰影憧憧此夕聞君謫
九江垂死病中驚起坐闇風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
不可聞況僕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且置是事畧叙
近懷僕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
家人幸皆無恙長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諸院孤小弟
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頃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
寒煖饑飽此一泰也江州風候稍涼地少瘴癘乃至虵
[044-18a]
虺蚊蚋雖有甚稀湓魚頗肥江酒極美其餘食物多類
北地僕門内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
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僕去年秋始
逰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鑪峰下見雲水泉石勝絶第
一愛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數株修竹千餘竿
青蘿為牆垣白石為橋道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
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往
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
[044-18b]
此三泰也計足下久不得僕書必加憂望今故録三泰
以先奉報其餘事況條寫如後云云微之微之作此書
夜正在艸堂中山忩下信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
不覺欲曙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臥又聞山猿
谷鳥哀鳴啾啾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蹔
生餘習所牽便成三韻云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
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菴裏曉燈前籠鳥檻猿
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
[044-19a]
乎樂天頓首   茘枝圖序
茘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橘
春榮實如丹夏熟紫如蒲萄核如枇杷殻如紅繒膜如
紫綃瓤女良切又/如羊切肉瑩白如氷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
畧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
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元和十五年夏
南賓守樂天命工史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
[044-19b]
及一二三日者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五
[045-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六
            唐 白居易 撰
  書頌議論狀凡七/首
   補遺書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征之作湯征
葛伯荒怠敗禮廢祀湯專征諸侯肇徂征之湯若曰格
爾三事之人逮于有衆啓乃心正乃容明聴余言咨先
[045-1b]
格王有彜訓曰禄無常荷荷于仁福無常享享于敬惠
乃道保厥邦覆乃徳殄厥世惟葛伯反易天道怠棄邦
本虐于民慢于神惟社稷宗廟罔克尊奉暨山川鬼神
亦靡禋祀告曰罔犧牲以供俎羞予畀厥牛羊乃既於
盜食曰罔黍稷以奉粢盛予佑厥稼穡乃困於仇餉今
爾衆曰葛罪其如予聞曰為邦者祗奉明神撫綏烝民
二者克備尚克保厥家邦吁廢于祀神震怒肆于虐民
離心頃繩契以降暨于百代神怒亟一無/亟字民叛而不顛
[045-2a]
隮者匪我攸聞小子履以涼徳欽奉天威肇征有葛咨
爾有衆克濟厥功其有儆師徒戒車乗敬君事者有明
賞其有罔率職罔戮力不恭命者有常刑明賞不僭常
無赦嗚呼朕告汝衆君子監于兹欽哉懋哉罰及乃
躬不可悔
   箴言
貞元十有五年天子命中書舍人渤海公領禮部貢舉
事越明年春居易以進士舉一上登第洎翌日至於旬
[045-2b]
時伏念固陋懼不克副公之選充王之賓乃自陳戒于
徳作箴言
曰我聞古君子人疾沒世名不稱恥邦有道貧且賤今
我生休明代二十有六年乃策名名既聞於君乃干禄
禄將及于親升聞逮養繄公之徳公之徳之死矢報之
報之之義靡他惟勵乃志遠乃猷俾徳日修道日就是
報于公匪報于公是光于躬匪光于躬是華于邦吁其
念哉其勗哉庶俾行中規文中倫學惟時習罔怠棄位
[045-3a]
惟馴致罔躁求惟一徳五常陶甄于内惟四科六藝斧
藻于外若御輿既勒銜䇿乃克駿奔若治金既砥淬厲
乃克利用無曰擢甲科名既立而自廣自滿尚念山九
仞虧于一簣無曰登一第位其達而自欺自卑尚念行
千里始於足下嗚呼我無監于止水當監于斯文庶克
欽厥止慎厥終自顧于箴言無作身之羞公之羞
   中和節頌并序未此已下文/並是 及第前作
乾清而四時行坤寧而萬物生聖人則之無為而無不
[045-3b]
為神唐御宇之九葉皇帝握符之十載夷夏咸寜君臣
交欣有詔始以二月上已日為中和節自上而下雷解
風動翌日而頒乎四嶽浹辰而達乎八荒於戲中和之
時義遠矣哉惟唐之興我神堯子兆民而基皇徳太宗
家六合而開帝功𤣥宗執象而薰仁壽之風代宗垂拱
而阜富庶之俗舄奕乎赫赫煌煌八聖重光以至於我
皇我皇運𤣥樞陶淳精治定而化成嗣皇極於穆清納
黔首於升平于時數惟上元嵗惟仲春皇帝穆然居青
[045-4a]
陽太廟命有司考時令以為安萌芽養㓜小緩刑獄布
慶賜蓋百王常行之道未足以啓迪天地之化發揮祖
宗之徳乃命初吉肇為中和中者揆三陽之中和者酌
仁氣之和其為稱也大矣非至聖疇能建之於是謀始
要終循義討源于以九八節七六氣排重陽而拉上已
煦元氣于厚壤則幽蟄蘇而勾萌達噫和風于窮荒則
桀驁化而獷古猛/切俗淳垂萬祀以攄無窮被四表以示
大同于時兩儀三辰貞明絪緼千品萬彚熙熙忻忻繇
[045-4b]
是文武百辟僉拜手稽首而颺言曰大哉睿徳合于𤣥
造又曰昔在唐堯敬授人時垂于典謨降及周文在鎬
飲酒列于雅頌斯蓋欽若四序凱樂一方而已未若肇
建令節混同天下澤鋪動植慶浹華夷若斯之盛歟蓋
聖人之作事必導達交泰幽賛亭毒與元化合其運與
真宰同其功丕休哉其至矣夫賤臣居易忝濡文明之
化就賓貢之列輒敢美盛徳頌成功獻中和頌一章附
于唐雅之末頌曰
[045-5a]
權輿肧渾𤣥黄既分煦嫗絪緼肇生蒸民天命聖神是
為大人大人淳淳為天下君巍巍我唐穆穆我皇纂承
九葉照臨八方四維載張兩曜重光齷齪唐虞趢盧谷/切
千木切/小步也羲皇乗時有作煥乎文章乃建貞元以正乾
乃紀吉辰以殷仲春吉辰伊何號為中和和維大和
中維大中以暢中氣以播和風萌芽昆蟲昭蘇有融如
斡𤣥化如運神功於戲徳洽道豐萬邦来同微臣作頌
垂裕無窮
[045-5b]
   晉諡恭世子議
晉侯以驪姬之惑殺太子申生或謂申生得殺身成仁
之道是以晉人諡為恭世子載在方冊古今以為然居
易獨以為不然也大凡恭之義有三以孝保身子之恭
以正承命臣之恭以道守嗣君之恭若棄嗣以非禮不
可謂道受命於非義不可謂正殺身以非罪不可謂孝
三者率非恭也申生有焉而諡曰恭不知其可若垂末
代以為訓戒居易懼後之臣子有失大義守小節者將
[045-6a]
奔走之將欲商㩁敢徵義類在昔虞舜父頑母嚚舜既
克諧瞽亦允若申生父之昏姬之惡誠宜率子道以幾
諌感君心以至誠雖申生之孝不侔於舜而獻公之頑
亦不逮於瞽盍以蒸蒸之乂俾不格於姦乎故咎之始
形則齋栗祗載為虞舜可也若不能及禍之將兆則讓
位去國為吳太伯可也若又不能及難之既作則全身
遠害為公子重耳可也三失無一得於是乎致身於不
義不祗陷父於不徳不慈負罪被名以至於死臣子之
[045-6b]
道不其惑歟夫以堯之聖書美曰允恭舜之孝書美曰温恭今以申生之失道亦謂曰恭庸可稱乎周之衰也
楚子以霸王之器奄有荆蠻光啓土宇赫赫楚國由之
而興諡之為恭猶曰薄徳今申生徇其死不顧其義輕
其身不圖其義俾死之後弑三君奚齊卓/子懷公殺十有五臣
荀息里克丕鄭祁舉共華賈華叔堅錐/歂纍虎特官山祀慶鄭狐突瑕生郤芮實啓禍先大亂
晉國則楚恭之得也如彼申生之失也若此異徳同諡
無乃不可乎左氏修魯史受經於仲尼蓋仲尼之志丘
[045-7a]
明從而明之無善惡無大小莫不微婉而發揮焉至於
申生之死也之諡也畧而無譏何其謬哉何以覈諸且
仲尼修春秋明則有凡例幽則有微㫖其有君不君臣
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者率書名以貶之故書曰晉侯殺
其太子申生不言晉人而書晉侯且名太子者蓋明晉
侯不道且罪申生陷君父於不義也以微㫖考之則仲
尼明貶可知矣以凡例推之則左氏之闕文可知矣嗚
呼先王之制謚豈容易哉蓋善惡始終必褒貶於一字
[045-7b]
所以彰明往者勸沮来者故君子於其諡無所苟而已
矣繇是而言則恭世子之諡不亦誣乎不亦誣乎
   漢將李陵論
論曰忠孝智勇四者為臣為子之大寶也故古之君子
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漢李陵䇿名上
將出討匈奴竊謂不死於王事非忠生降於戎虜非勇
棄前功非智召後禍非孝四者無一可而遂亡其宗哀
哉予覽史記漢書皆無明譏竊甚惑之司馬遷雖以陵
[045-8a]
獲罪而無譏可乎班孟堅亦從而無譏又可乎按禮云
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故敗而死者是其所也春秋所
以美狼曋者為能獲其死所而陵獲所不死得無譏焉
觀其始以步卒深入虜庭而能以寡擊衆以勞破逸再
接再㨗功孰大焉及乎兵盡力殫摧鋒敗績不能死戰
卒就生降噫墜君命挫國威不可以言忠屈身於夷狄
束手為俘虜不可以言勇喪戰勲於前墜家聲於後不
可以言智罪逭於躬禍移於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
[045-8b]
曹沫為比又何謬歟且會稽之恥蠡非其罪魯國之羞
沬必能報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其微軀受制於
彊虜雖有區區之意亦奚為哉夫吳齊者越魯之敵國
匈奴者漢之外臣俾大漢之將為單于之擒是長冦讎
辱國家甚矣況二子雖不死無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
降無陵及親之禍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竊慕之是
大失臣子之義也觀陵答子卿之書意但患漢之不知
已而不自内省其始終焉何者與其欲刺心自明刎頸
[045-9a]
見志曷若効節致命取信於君與其痛母悼妻尤君怨
國曷若忘身守死而紓禍於親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
苟聴流言遽加厚誅豈非負徳答曰設使陵不苟其生
能繼以死則必賞延於世刑不加親戰功足以冠當時
壯節足以垂後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
流言之能及哉嗚呼予聞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
重於泰山生或輕於鴻毛若死重於義則視之如泰山
也若義重於死則視之如鴻毛也故非其義君子不輕
[045-9b]
其生得其所君子不愛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
之道焉故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
   太原白氏家狀二道元和六年兵部郎中知制/誥李建按此二撰銘誌
    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
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鄭建之子勝居
於吳楚間號白公因氏焉楚殺白公其子奔秦代為名
將乙丙已降是也裔孫白起有大功於秦封武安君後
[045-10a]
非其罪賜死杜郵秦人憐之立祠廟于咸陽至今存焉
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於太原子孫因家焉故
令為太原人自武安以下凡二十七代至府君高祖諱
建北齊五兵尚書贈司空曾祖諱士通皇朝利州都督
祖諱志善朝㪚大夫尚衣奉御父諱温朝請大夫檢校
都官郎中公諱鍠字確鍾都官郎中第六子㓜好學善
屬文尤工五言詩有集十巻年十七明經及第解褐授
鹿邑縣尉洛陽縣主簿酸棗縣令理酸棗有善政本道
[045-10b]
節度使令狐章知而重之秩滿奏授殿中侍御史内供
奉賜緋魚袋充滑臺節度叅謀軍府之要多咨度焉居
嵗餘公嘗規章之失章不聴公因留一書遺章不辭而
去明年選授河南府鞏縣令在任三考自鹿邑至鞏縣
皆以清直靜理聞於一時公為人沈厚和易寡言多可
至於涉是非闗邪正者辨而守之則確乎其不可拔也
大厯八年五月三日遇疾歿於長安春秋六十八以其
年權厝於下邽縣邑里夫人河東薛氏夫人之父諱俶
[045-11a]
南縣尉大厯十二年六月十九日歿於新鄭縣私第
享年七十以其年權窆厝於新鄭縣臨洧里公有子五
人長子諱季庚襄州别駕事具後狀次諱季般徐州沛
縣令次諱季軫許州許昌縣令次諱季寧河南府參軍
次諱季平鄉貢進士元和六年十月八日孫居易等始
發䕶靈櫬遷葬於下邽縣北義津鄉北原而合祔焉謹

   襄州别駕府君事狀
[045-11b]
公諱季庚字某鞏縣府君之長子天寶末明經出身解
褐授蕭山縣尉厯左武衞兵曹叅軍宋州司戸參軍建
中元年授彭城縣令時徐州為東平所管屬本道節度
使反反之狀先以勝兵屯埇委勇/切口絶汴河運路然後
謀東闚江淮朝廷憂虞計未有出公與本州刺史李洧
潛謀以徐州及埇口城歸國反拒東平遣驍將信都崇
敬石隠金等率勁卒二萬攻徐州徐州無兵公收合吏
民得千餘人與李洧堅守城池親當矢石晝夜攻拒凡
[045-12a]
四十二日而諸道救兵方至既而賊徒潰運路通首挫
逆謀不敢東顧繇是徐州一郡七邑及埇口等三城到
於今訖不隷東平者實李洧與公之力也徳宗嘉之命
公自朝散郎超授朝散大夫自彭城令擢拜本州别駕
賜緋魚袋仍充徐泗觀察判官故其制云令州將忠謀
翻然効順叶其誠美共賛良圖我懸爵賞俟兹而授宜
加左郡之命仍寵殊階之序貞元初朝廷念公前功加
檢校大理少卿依前徐州别駕當道團練判官仍知州
[045-12b]
事故其制云嘗宰彭城挈而歸國舊勲若此新寵蔑如
或不延厚於忠臣將何勸於義士宜從亞列再貳徐方
秩滿又除檢校大理少卿兼衢州别駕秩滿本道觀察
使皇甫政以公政績聞薦又除檢校大理少卿兼襄州
别駕貞元十年五月二十八日終於襄陽官舍享年六
十六其年權窆於襄陽縣東津鄉南原至元和六年十
月八日嗣子居易等遷䕶於下邽縣義津鄉北原從鞏
縣府君宅兆而合祔焉夫人潁川陳氏陳朝宜都之後
[045-13a]
祖諱璋利州刺史考諱潤坊州鄜城縣令妣太原白氏
夫人無兄姊弟妹八嵗丁鄜城府君之憂居喪致哀主
祭盡敬其情禮有過成人者中外姻族咸稱異之十五
嵗事舅姑服勤婦道夙夜九年迨於奉蒸嘗睦娣姒待
賓客撫家人又三十三年禮無違者故中外凡為冢婦
者皆景慕而儀刑焉又别駕府君即世諸子尚㓜未就
師學夫人親執詩書晝夜教導恂恂善誘未嘗以一棒
一杖加之十餘年間諸子皆以文學仕進官至清近實
[045-13b]
夫人慈訓所致也夫人為女孝如是為婦順如是為母
慈如是舉三者而百行可知矣建中初以府君彭城之
功封潁川縣君元和六年四月三日歿於長安宣平里
第享年五十七其年十月八日從先府君祔於皇姑焉
有子四人長曰㓜文前饒州浮梁縣主簿次曰居易前
京兆府戸曹參軍翰林學士次曰行簡前祕書省校書
郎㓜子金剛奴無禄早世初高祖贈司空有功於北齊
詔賜莊宅各一區在同州同城縣至今存焉故自司空
[045-14a]
而下都官郎中而上皆𦵏於韓城縣今以卜歸不便遂
改卜靳縣府君及襄州别駕府君兩塋於下邽縣義津
鄉北原其兩塋同兆域而異封樹蓋從時宜且叶吉也
謹狀
 
 
 
 
[045-14b]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六
[046-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七
            唐 白居易 撰
  試䇿問制誥凡十/六首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策一道元和元年/四月登第
 問皇帝若曰朕觀古之王者受命君人兢兢業業承
 天順地靡不思賢能以濟其理求讜直以聞其過故
 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漢徵極諌而文學稍進匡時
[046-1b]
 濟俗罔不率由厥後相循有名無實而又設以科條
 增求茂異捨斥已之至言進無用之虛文指切著明
 罕稱於代兹朕所以歎息鬱悼思索其真是用發懇
 惻之誠咨體用之要庶乎言之可行行之不倦上獲
 其益下輸其情君臣之間確然相與子大夫得不勉
 思朕言而茂明之我國家光宅四海年將二百十聖
 𢎞化萬邦懷仁三王之禮靡不講六代之樂罔不舉
 浸澤於下昇中於天周漢以還莫斯為盛自禍階漏
[046-2a]
 壤兵宿中原生人困竭耗其大半農戰非古衣食罕
 儲念兹疲甿遠富庶督耕植之業而人無戀本之
 心峻榷酤之科而下有重斂之困舉何方而可以復
 其盛用何道而可以濟其艱既往之失何者宜懲將
 來之虞何者當戒昔主父懲患於晁錯而用推恩夷 吾致霸於齊桓而行寓令清求古人之意啓迪来哲
 之懷眷兹洽聞固所詳究又執契之道垂衣不言委
 之於下則人用其私專之於上則下無其効漢元優
[046-2b]
 㳺於儒學盛業竟衰光武責課於公卿峻政非美二
 途取捨未獲所從余心浩然益所疑惑子大夫熟究
 其㫖屬之於篇興自朕躬無悼後害
對臣聞漢文帝時賈誼上疏云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
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三是時漢興四十載萬方大理
四海大和而賈誼非不見之所以過言者以為詞不切
志不激則不能迴君聴感君心而發憤於至理也是以
雖盛時也賈誼過言而無愧雖過言也文帝容之而不
[046-3a]
非故臣不失忠君不失聖書之史策以為美談然臣觀
自兹以来天下之理未曾有髣髴於漢文帝時者激切
之言又未有髣髴於賈誼疏者豈非君之明聖不侔於
文帝乎臣之忠讜不逮於賈誼乎不然何衰亂之時愈
多而切直之言愈少也今陛下思禹之昌言而拜之念
漢之極諌而徵之廢芳未/切虛文之無用者奬至言之斥
已者詢臣以可行之策諭臣以不倦之意懇惻鬱悼發
於至誠此真聖王思至理求過言之明㫖也斯則陛下
[046-3b]
之道已𢎞於前代臣之才識劣於古人輒欲過言以裨
陛下明徳萬分之一也裨之者非敢謂言之必可行也
體用之必可明也且欲使後代知陛下踐祚之後有樸
直敢言之臣出焉無俾文帝賈誼專美於漢代然後退
而俯伏以待罪戾焉臣誠所甘心也謹以過言昧死上
對伏蒙陛下賜臣之策有思興禮樂之道念救疲甿之
方辨懲往戒来之宜審推恩寓令之要至矣哉陛下之
念及此實萬葉之福也豈惟一代之人受其賜而已哉
[046-4a]
臣聞疲病之作有因縁焉救療之方有次第焉臣請為
陛下究因縁陳次第而言之臣聞太宗以神武之姿撥
天下之亂𤣥宗以聖文之徳致天下之肥當二宗之時
利無不興弊無不革遠無不服近無不和貞觀之功既
成而大樂作焉雖六代之盡美無不舉也開元之理既
定而盛禮興焉雖三王之明備無不講也理行故上下
輯睦樂達故内外和平所以兵偃而萬邦懷仁刑清而
兆民自化動植之類咸煦熙而自遂焉雖成康文景之
[046-4b]
理無以出於此矣洎天寶以降政教寖微宼既薦興兵
亦繼起兵以遏㓂㓂生於兵兵㓂相仍迨五十載財征
由是而重人力由是而罷下無安心雖曰督農桑之課
而生業不固上無定費雖曰峻管𣙜之法而嵗計不充
日削月朘以至於耗竭其半矣此臣所謂疲病之因縁
者也豈不然乎由是觀之蓋人疲由乎税重税重由乎
軍興軍興由乎冦生㓂生由乎政缺然則未修政教而
望宼戎之銷未銷㓂戎而望兵革之息雖太宗不能也
[046-5a]
未銷兵革而求征徭之省未省征徭而求黎庶之安雖
𤣥宗不能也何則事有以必然雖常人足以致勢有所
不可雖聖哲不能為伏惟陛下將欲安黎庶先念省征
徭將欲省征徭先念息兵革將欲息兵革先念銷㓂戎
將欲銷冦戎先念修政教何者若政教修則下無詐偽暴悖之心而冦戎所由銷矣㓂戎銷則民無興發攻守之
役而兵革所由息矣兵革息則國無餽餉飛輓之費而
征徭所由省矣征徭省則人無流亡轉徙之憂而黎庶
[046-5b]
所由安矣臣竊觀今天下之冦雖已盡銷伏願陛下不
以易銷而自怠今天下之兵雖未盡散伏願陛下不以
難㪚而自疑無自怠之心則政教日肅無自疑之意則
誠信日明故政教肅則暴亂革心誠信明則獷鷙歸命
革心則天下將萌之宼不遏而自銷歸命則天下已聚
之兵不㪚而自息然後重斂可日減疲甿可日安富庶
可日滋困竭可日補日安則和悦之氣積日富則㢘讓
之風形因其㢘譲而示之以理則禮易行矣乗其和悦
[046-6a]
而鼓之以樂則樂易達矣舉斯方而可以復其盛用斯
道而可以濟其艱懲既往之失莫先於誠不明而政不
修戒將来之虞莫先於冦不銷而兵不息此臣所謂救
療之次第者也豈不然乎若齊行寓令之法以霸諸侯
漢用推恩之謀以懲亡國施之今日臣恐非宜何者目
今萬方一統四海一家無隣國可傾非夷吾用權之秋
也雖欲寓令令將何所寓耶今除國建郡置守罷侯無
爵土可疏非主父矯弊之日也雖欲推恩恩將何所推
[046-6b]
耶但陛下嗣貞觀之功𢎞開元之理必將光二宗而福
萬葉矣何區區齊漢之法而足為陛下所慕哉精究之
端實在於此矣又蒙陛下賜臣之問有執契垂衣之道
委下專上之宜敦儒學而業衰責課實而政失者此皆
政化之所急古今之所宜陛下幸念之臣有以見天下
之理興矣夫執契之道垂衣不言者蓋言已成之化非
謀始之課也委之於下者言王者之理庀其司分其務
而已非謂政無小大悉委之於下也專之於上者言王
[046-7a]
者之道秉其樞執其要而已非謂事無巨細悉專之於
上也漢元優㳺於儒學而盛業竟衰者非儒學之過也
學之不得其道也光武責課於公卿而峻政非美者非
考課之累也責之不得其要也臣請重為陛下别白而
明之夫垂衣不言者豈不謂無為之道乎臣聞無為而
理者其舜也歟舜之理道臣粗知之矣始則懋於修已
勞於求賢明察其刑明慎其賞外序百揆内勤萬樞昃
食宵衣念其不息之道夫如是豈非大有為者終則安
[046-7b]
於恭已逸於得賢明刑至於無刑明賞至於無賞百職
不戒而舉萬事不勞而成端拱凝旒立於無過之地夫
如是豈非真有為者乎故臣以為無為者非無所為也
必先有為而後至於無為也老子曰無為而無不為蓋
是謂矣夫委下而用私專上而無効者此由非所宜委
而委之也非所宜專而專之也臣請以君臣之道明之
臣聞上下異位君臣殊道蓋大者簡者君道也小者繁
者臣道也臣道者百職小而衆萬事細而繁誠非人君
[046-8a]
一聰所能徧察一明所能周覽也故人君之道但擇其
人而任之舉其要而執之而已矣昔九臣各掌其事而
唐堯乗其功以帝天下十亂各効其能而周武總其理
以王天下三傑各宣其力而漢兼其用以取天下此三
君者不能為一焉但執要任人而已亦猶心之於四肢
九竅百骸也不能為一焉然而寢食起居言語視聴皆
以心為主也故臣以為君得君之道雖專之於上而下
自有以展其効矣臣得臣之道雖委之於下而人亦無
[046-8b]
以用其私矣由此而言光武督責而政未甚美者非他
昧君臣之道於小大繁簡之際也漢元優㳺而業以寖
衰者非他昧無為之道於始終勞逸之間也二途得失
較然可知陛下但舉中而行之則無所惑矣臣伏以聖
䇿首言曰思賢能以濟其理求讜直以聞其過又曰上
獲其益下輸其情其末章則又曰興自朕躬無悼後害
此誠陛下思酌下言欲聞上失勤勤懇懇慮臣輩有所
隠情者也臣敢不再竭狂直以副天心之萬一焉臣聞
[046-9a]
古先聖王之理也制欲於未萌除害於未兆故靜無敗
事動有成功自非聖王則異於是莫不欲逞於始悔追
於終政失於前功補於後利害之効可畧而言且如軍
暴而後戢之兵亂而後遏之善則善矣不若防其微杜
其漸使不至於暴亂也官邪而後責之吏姦而後誅之
懲則懲矣不若審其才得其人使不至於姦邪也人餒
而後食之人凍而後衣之惠則惠矣不若輕其徭薄其
稅使不至於凍餒也舉一知十不其然乎今陛下初嗣
[046-9b]
祖宗新臨蒸庶承多虞之運當鼎盛之年此誠制欲於
未萌除害於未兆之時也伏惟陛下敬惜其時重慎於
事既往者且追救於弊後將来者宜早防於事先夫然
則保邦恒在於未危恭已常居於無過三五之道夫豈
逺哉臣生也得為唐人當陛下臨御之時觀陛下昇平
之始斯則臣朝聞而夕死足矣而況充才識之貢承體
用之問者乎今所以極千慮昧萬死當盛時獻過言者
此誠微臣喜朝聞甘夕死之志也不然何輕肆狂瞽不
[046-10a]
避斧鑕若此之容易焉伏惟少垂意而覽之則臣生死
幸甚生死幸甚謹對
   禮部試䇿五道貞元十六年二月/高侍郎試及第
    第一道
 問周禮庶人不畜者祭無牲不耕者祭無盛不蠶者
 不帛不績者不縗皆所以恥不勉抑㳺惰欲人務衣
 食之源也然為政之道當因人所利而利之故修其
 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由是農商工賈咸遂
[046-10b]
 生業若驅彼齊人强以周索牲盛布帛必由已出無
 乃物力有限地宜不然而匱神廢禮誰曰非闕且使
 日中為市懋遷有無者更何事焉
對利用厚生教之本也從宜隨俗政之要也周禮云不
畜無牲不田無盛不蠶不帛不績不縗蓋勸厚生之道
也論語云因人所利而利之蓋明從宜之義也夫田畜
蠶績四者土之所宜者多人之所務者衆故周禮舉而
為條目且使居之者無㳺惰無墮業焉其餘非四者雖
[046-11a]
不具舉則隨土物生業而勸導之可知矣非謂使物易
業土易宜也夫先王酌教本提政要莫先乎任土辨物
簡能易從然後立為大中垂之不朽也若謂其驅天下
之人責其所無强其所不能則何異夫求萍於中逵植
橘於江北反地利違物性孰甚焉豈直易俗失宜匱神
廢禮而已且聖人辨九土之宜别四人之業使各利其
利焉各適其適焉猶懼生生之物不均也故日中為市
交易而退所以通貨食遷有無而後各得其所矣由是
[046-11b]
言之則大易致人之制周官勸人之典論語利人之利
三科具舉有條而不紊矣謹對
    第二道
 問書曰𤯝災肆赦又曰宥過無大而禮云執禁以齊
 衆不赦過若然豈為政以徳不足恥格峻文必罰斯
 為禮乎詩稱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易稱利用安身以
 崇徳也而語云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若然
 則明哲者不成仁歟殺身者非崇徳歟
[046-12a]
對聖王以刑禮為大憂理亂繫焉君子以仁徳為大寶
死生一焉故邦有用禮而大理者有用刑而小康者古
人有崇徳而遠害者有蹈仁而守死者其指歸之義可
得而知焉在乎聖王乗時君子行道也何者當其王道
融人心質善者衆而不善者鮮一人不善衆人惡之故
赦之可也所以表好生惡殺且臻乎仁壽之域矣而肆
赦宥過之典由兹作焉及夫大道隠至徳衰善者鮮而
不善者衆一人不善衆人効之故赦之不可也所以明
[046-12b]
懲惡勸善且革澆漓之俗矣而執禁不赦之文由兹興
焉此聖王所以隨時以立制順變而致理非謂徳政之
不若刑罰也然則君子之為君子者為能先其道後其
身守其常則以道善乎身罹其變則不以身害乎道故
明哲保身亦道也巢許得之求仁殺身亦道也夷齊得
之雖殊時異政同歸於一揆矣何以覈諸觀乎古聖賢
之用心也苟守道而死死且不朽是非死也苟失道而
生生而不仁是非生也向使夷齊生於唐虞之代安知
[046-13a]
不明哲保身歟巢許生於殷周之際安知不求仁殺身
歟蓋否與泰各繫於時也生與死同歸於道也由斯而
觀則非謂崇徳者不為成仁殺身者不為明哲矣嗚呼
聖王立教同出而異名君子行道百慮而一致亦猶水
火之相戾同根於冥數共濟於人用也亦猶寒暑之相
反同本於元氣共濟於嵗功也則用刑措刑之道保身
殺身之義昭昭然可知矣謹對
    第三道
[046-13b]
 問聖哲垂訓言微㫖遠至於禮樂之同天地易簡之
 在乾坤考以何文徵於何象絶學無憂原伯魯豈其
 將落仁者不富公子荆曷云苟美朝陽之桐聿来鳳
 羽泮林之椹克變鴞音勝乃俟乎木雞巧必資於瓦
 注咸所未悟庶聞其説
對古先哲王之立彜訓也雖言微㫖遠而學者苟能研
精鉤深優柔而求之則壼奥指趣將焉廀哉然則禮樂
之同天地者其文可得而考也豈不以樂作於郊而天
[046-14a]
和焉禮定於社而地祗同焉上下之大同大和由禮
樂之馴致也易簡之在乾坤者其象可得而徵也豈不
以乾以柔克而運四時不言而善應坤以隂騭而生萬
物不爭而善勝柔克不言之謂易陰騭不爭之謂簡簡
易之道不其然乎老氏絶學無憂儆其溺於時俗之習
也原伯魯不學將落戒其廢聖哲之道也孟子不富之
説慮藴利而生孽也公子荆苟美之言嘉安人而豐財
也鳯鳴朝陽非梧桐而不棲擇木而集也鴞止泮林食
[046-14b]
桑椹而好音感物而變也事有躁而失靜而得者故木
雞勝焉有貴而失賤而得者故瓦注巧焉雖去聖逾遠
而大義斯存是故遠㫖微言可明徵矣謹對
    第四道
 問天地有常道日月有常度水火草木有常性皆不
 易之理也乃至鄒衍吹律而寒谷暖魯陽揮戈而暮
 景迴吕梁有出入之㳺周原變堇荼之味不測此何
 故也將以傳信乎抑亦傳疑乎
[046-15a]
對原夫元氣運而至精分三才立而萬物作惟天地日
月暨水火草木度數情性各有其常其隨事應物而遷
變者斯人之所感也何哉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
之靈蓋天地無常心以人心為心苟能以最靈之心感
善應之天地至誠之誠感無私之日月則必如影隨形
響隨聲矣而況於水火草木乎故有吹律於寒谷和氣
生焉揮戈於曜靈暮晷迴焉神合於水㳺吕梁而出入
不溺化被於草木周原而堇荼變味蓋品彚之生則守
[046-15b]
其常性也精誠之至則感而常通也靜守常性動隨常
通是道可於物而非常一於道也故如是則兩儀之道
七曜之度萬物之性可察矣可信矣夫何疑焉謹對    第五道
 問紡績之弊出於女工桑麻不甚加而布泉日已賤
 蠶織者勞焉公議者知之欲乎價平其術安在又倉
 廩之實生於農畝人有餘則輕之不足則重之故嵗
 一不登則種食多竭往年時雨愆候宸慈軫懷遣使
[046-16a]
 振廩分官賤糶故得餒殍載活麥禾載登思我王度
 金玉至矣竊聞壽昌常平今古稱便國朝典制亦有
 斯倉開元之二十四年又於京城大置賤則加價收
 糴貴則終年出糶所以時無艱食亦無傷農今者若
 官司上聞追葺舊制以時歛㪚以均貴賤其於美利
 不亦多乎
對人者邦之本也衣食者人之所由生也古者聖人在
上而下不凍餒者非家衣而戸食之蓋能為之開衣食
[046-16b]
之源均財用之節也方今食廩虛而農夫困布帛賤而
女工勞以愚所闚粗知其本何者夫天地之數無常故
嵗一豐必一儉也衣食之生有限故物有盈則有縮也
古人知其必然也故敦儉嗇以足衣務儲蓄以足食是
以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野無青草人無菜色
者無他焉蓋勤儉儲蓄之所致耳故曰前事之不忘後
事之元龜也當今將欲開美利利天下以厚生生蒸人
返貞觀之升平復開元之富壽莫善乎實倉廩均豐凶
[046-17a]
則耿壽昌之常平得其要矣今若升聞率修舊制上自
京邑下及郡縣謹豆區以出納督官吏以監臨嵗豐則
貴糴以利農嵗歉則賤糶以䘏下若水旱作沴則資為
九年之蓄若兵革或動則餽為三軍之糧可以均天時
之豐儉權生物之盈縮修而行之實百代不易之道也
虞災救弊利物寜邦莫斯甚焉然則布帛之賤者由錐
刀之壅也苟粟麥足用泉貨通流則布帛之價輕重平
矣抑居易聞短綆不可以汲深曲士不可以語道小子
[046-17b]
狂簡不知所以裁之莫究微言空慙下問謹對
   進士䇿問五道元和三年/為府試官
    第一道
問禮記曰事君有犯無隠又曰為人臣者不顯諌然則
不顯諌者有隠也無乃失事君之道乎無隠者顯諌也
無乃失為臣之節乎語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易曰樂
知命故不憂又語曰君子憂道不憂貧斯又憂道者
非知命乎樂天不憂者非君子乎夫聖人立言皆有倫
[046-18a]
理雖前後上下若貫珠然今離之則可以旁行合之則
不能同貫豈精義有二耶抑學者未達其微㫖耶
    第二道
問大時不齊大信不約大白若辱大直若屈此四者先
聖之格言後學之彜訓有國者酌之以行化也立身者
踐之以修已也然則雷一發而蟄蟲蘇勾萌達霜一降
而天地肅草木衰其為時也大矣斯豈不齊者乎日月
代明而晝夜分刻漏者準之無杪忽之失焉春秋代謝
[046-18b]
而寒暑節律吕者候之無黍累之差焉其為信也大矣
斯豈不約者乎堯讓天下而許由遁周有天下而伯夷
餓其為白也大矣斯亦不辱者乎桀不道龍逢諌而死
紂不道比干諌而死其為直也大矣斯豈不屈已者乎
由是而觀有國者立身者惑之久矣衆君子試為辨之
    第三道
問大凡人之感於事則必動於情發於歎興於詠而後
形於歌詩焉故聞蓼蕭之詠則知徳澤被物也聞北風
[046-19a]
之刺則知威虐及人也聞廣袖高髻之謠則知風俗之
奢蕩也古之君人者採之以補察其政經緯其人焉夫
然則人情通而王澤流矣今有司欲請於上遣觀風之
使復採詩之官俾無遠邇無美刺日採於下嵗聞於上
以副我一人憂萬人之㫖識者以為何如
    第四道
問百官職田蓋古之稍食也國朝之制懸在有司兵興
已還吏鮮克舉今稽其地籍則田亦具存計以户租則
[046-19b]
數多散失至使内外官中有品秩等局署同而厚薄相
不啻乎十倍斯者積弊之甚也得不思革之乎請陳
所宜以救其失
    第五道
問穀帛者生於下也泉貨者操於上也必由均節以致
厚生今田疇不加闢而菽粟之價日賤桑麻不加植而
布帛之估日輕懋力者輕用而愈貧射利者賤收而愈
富至使農人益困㳺手益繁矣然豈穀帛歛散之節失
[046-20a]
其宜乎將泉貨輕重之權不得其要乎今天子方䇿天
下賢良政術之士親訪利病以活元元吾子若待問於
王庭其將何辭以對
   奉敕試制書詔批答詩等五首元和二年十一/月四日自集賢
    院召赴銀臺候進㫖五日召入翰林奉敕試/制詔等五首翰林院使梁守謙奉宣宜授翰
    林學士數月/除左拾遺
    將仕郎守京兆府盩厔縣尉集賢殿校理臣
     白居易進
[046-20b]
    奉敕試邉鎮節度使加僕射制
門下鎮寜三邊左右百揆兼兹重任必授全材某鎮節
度使某乙天與忠貞日彰名節徳温以肅氣直而和明
畧足以佐時英姿足以遏冦累經事任厯著勲庸中權
之令風行外鎮之威山立戎夷懾服漢兵無西擊之勞
疆埸底寜胡馬絶南牧之患禁暴而三軍輯睦除害而
百姓阜安千里長城一方内地實嘉乃績爰簡朕心夫
竭力輸誠為臣之大節念功懋賞有國之恒規顧兹忠
[046-21a]
勤宜進爵秩爾有統戎之畧已授旌旄爾有宣賛之猷
特加端揆往踐厥職其惟有終可尚書左僕射餘如故
主者施行
    與金陵立功將士等敕書
敕浙西立功將士等朕自臨寰宇已再逾年以忠恕牧
萬人以恩信馭百辟動必思於䘏隠靜無忘於泣辜庶
乎馴致小康寖興大道也李錡因縁屬籍踐厯官常苞
藏禍心素懷梟獍之性彰露凶徳忽發豺狼之聲朕念
[046-21b]
以宗枝務於容貸諭以迷復卒無悛心而乃保界重江
竊弄凶器抗拒朝命驅脅師人背徳欺天亂常干紀蜂
蠆之毒流於郡縣犬彘之行肆于閨門惡稔禍盈親離
衆叛人神共棄天地不容卿等忠憤闇彰義勇潛發變
疾風雨謀先鬼神中推赤心前蹈白刃率其膂力死命
於軍前擒其兇魁生致於闕下廓千里之沴氣濟一方
之生人誠感君親義激臣子臨危見不奪之節因事立
非常之功予嘉乃誠一念三歎至於圖勞懋賞詢事䇿
[046-22a]
勲各有等差續當處分故先宣慰宜並悉之冬寒卿等
各得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與崇文詔時崇文為西/川節度使
敕崇文卿忠㢘立身簡直成性董戎長武邊候乂安授
律西川兇徒蕩滅是以寵崇外閫秩進上公而能省事
安人多方撫俗諭朕念功之㫖勉其師徒宣朕䘏隠之
心慰彼黎庶威立無暴功成不居累陳表章懇請朝覲
雖殿邦之寄重誠欲藉才而望闕之戀深固難奪志且
[046-22b]
嘉且歎彌感於懷屬時候嚴凝山川修阻永言跋涉當
甚勤勞佇卿来思副朕誠望想宜知悉冬寒卿比平安
好遣書指不多及    批河中進嘉禾圖表
上天降休下土効祉將表豐年之兆故生同穎之祥顧
慚寡徳受此嘉瑞披圖省表閲視久之卿發誠自中歸
美於上亦宜勉勤匡賛馴致雍熙庶洽升平之風以叶
和同之慶所賀知
[046-23a]
    太社觀獻捷詩以功字為/韻四韻成
淮海妖氛滅乾坤嘉氣通班師郊社内操袂凱歌中廟
筭無遺䇿天兵不戰功小臣同鳥獸率舞向皇風
 
 
 
 
 
[046-23b]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七

[047-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八
            唐 白居易 撰
  中書制誥一舊體七凡/二十 道
   張徹宋申錫可並監察御史制
勅舊制副丞相缺中執憲得岀入御史缺則於内外史
中考覈其實封奏其名以補之今御史中丞僧孺奏某
官張徹某官宋申錫皆方直强毅可監察御史章下丞
[047-1b]
相府丞相亦曰可朕其從之並可監察御史
   楊子留後殷彪授金州刺史兼侍御史河隂令
   韋同憲授南鄭令韋弁授絳州長史三人同
   制
勅某官殷彪等今之郡守古侯伯也今之邑令古子男
也於吏有君臣之道焉於人有父母之道焉郡邑之間
承上率下者州長史也凡此之官與吾共理使吾人安
無怨者其在吏良而政平乎金秦之郡也奏告專達
[047-2a]
得行異政以彪清平信惠臨事能守大小之職率著名
績故仍憲簡俾往牧之南鄭梁之邑也上有賢師無憂
掣肘以同憲河陰有政可以移用故換銅印俾往宰之
而絳為名藩弁實良士命之賛貳亦叶其宜宜各悉心
修舉三職可依前件
   馮宿除兵部郎中知制誥制
勅吾聞武徳暨開元中有顔師古陳叔達蘇頲稱大手
筆掌書王命故一朝言語煥成文章朕承祖宗思濟其
[047-2b]
美凡選一才補一職皆不敢輕易其庶幾前事乎刑部
郎中馮宿為文甚正立意甚明筆力雄健不浮不鄙況
立身守事端方精敏而我誥命忽思潤色之聴諸人言
曰宿也可宿立朝厯御史博士郡守尚書郎在仕進途
不為不遇然不登兹選未足其心故吾於今歸汝職業
仍遷秩為五兵郎中勉繼顔陳無辱吾舉可尚書兵部
郎中知制誥
   鄭覃可給事中制
[047-3a]
勅給事中之職凡制勅有不便於時者得封奏之刑獄
有未合於理者得駁正之天下寃滯無告者得與御史
紏理之有司選補不當者得與侍中裁退之率是而行
號為稱職固不專於掌侍奉讃詔令而已中大夫行諌
議大夫雲騎尉滎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鄭覃清節
直行正色寡言先臣之風藹然猶在自居首諌益勵謇
諤擢領是職必有可觀亦欲天下聞之知吾奬骨鯁之
臣来諌諍之道也可給事中㪚官勲如故
[047-3b]
   韋審規可西川節度副使御史中丞李虞仲崔
    戎姚向温會等並西川判官皆賜緋各檢校
    省官兼御史制
勅西川曰益部地有險府有兵礙戎屏華號為難理故
吾命文昌為帥長俾鎮撫焉次命審規為上介俾左右
焉又命虞仲戎向會等為庶僚俾咨度焉進言者謂文
昌賢而審規輩才以才佐賢蜀必理矣輟三署吏賛丞
相府假憲官職加臺郎暨一命再命之服以遣之其於
[047-4a]
張大光榮與四方征鎮之賓寮不侔矣爾等苟佐吾丞
相以善政聞使吾無一方之憂吾寜久遺汝於諸侯乎
爾其勉之可依前件
   魏博軍將吕晃等從𢎞正到鎮州各加御史大
    夫賓客制
勅去年冬命侍中𢎞正建大將軍旗鼓移鎮於成徳軍
而晃以下四十有一人實從魏來或驅或殿被堅執鋭
可謂有勞宜以官坊之寮憲府之職隨其名秩序而寵
[047-4b]
之可依前件
   張平叔可户部侍郎判度支制時長慶二/年三月制
勅故事君使臣其道不一或先勞而後受賞或先加寵
而後責功蓋宜便有後先時事有緩急故耳朝議大夫
守鴻臚卿兼御史大夫判度支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張
平叔國之才臣也計能析秋毫吏畏如夏日司會逾月
綱條甚張況師旅未息調食方急倚成取濟非爾而誰
故自大鴻臚換居人部造膝而授不時而遷其要無他
[047-5a]
是欲急吾事而望倚爾功也公卿以降羣有司盈庭然
問曰與吾坐而決事丞相以下不過四五而主計之臣
在焉非智能則事不可成非諒直則吾難近噫職局之
外得不思稱官望而厭我心乎可守尚書戸部侍郎判
度支㪚官勲賜如故
   李虞仲可兵部員外郎崔戎可户部員外郎制
勅劍南西川節度判官朝㪚大夫檢校尚書戸部郎中
兼侍御史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李虞仲西川觀察判官
[047-5b]
朝議郎檢校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雲騎尉賜緋魚袋
戎等去年春朕憂西南事授丞相文昌鉞鎮撫之次
選郎吏有才實如虞仲輩者往賛理之故其制云苟佐
吾丞相以善政聞寜久遺汝於諸侯乎今蜀政成矣蜀
人安矣是汝輩職修事舉而奉吾詔書甚謹也前言在
耳安可弭忘並命為郎主吾信賞虞仲可行尚書兵部
員外郎戎可尚書户部員外郎㪚官勲如故
   牛僧孺可戸部侍郎制
[047-6a]
勅户部侍郎周之地官小司徒也掌天下田戸之圖生
齒之籍賦役貨弊之政令以待國用而質嵗成元和以
還日益寵重善其職者多登大任中兹選者莫匪正人
誰其稱之我有邦彦朝議郎守御史中丞上柱國賜紫
金魚袋牛僧孺自舉賢良踐臺閣秉潤色筆提紏繆綱
而書命無繁詞決事無留獄受寵有憂色納忠多苦言
朕心知之何用不可夫以人會之重如彼僧孺之賢若
此俾居是職不亦宜乎可守尚書户部侍郎㪚官勲如
[047-6b]

   庾承宣可尚書右丞制
勅朝議大夫守尚書刑部侍郎驍騎尉庾承宣昔我太
宗文皇帝嘗謂尚書丞百職綱維事一失中則天下有
受其弊者因命戴胄魏徵及杜正倫劉洎輩繼領是職
分居左右官修事理人到於今稱之故吾前命崔戎持
左綱今命承宣操右轄衆口籍籍頗為得人況承宣端
諒勤敏周知典故必能為我紐有條之綱柅妄動之輪
[047-7a]
坐曹得出入郎官立朝得奏彈御史會政決要扶樹理
本無俾戴魏劉杜專美於貞觀中可守尚書右丞㪚官
勲如故
   張聿可衢州刺史制
勅中㪚大夫行尚書工部員外郎上柱國吳縣開國男
食邑三百户張聿内外庶官同歸共理牧守之任最親
吾人蓋施張舉措由其心賞罰威福懸其手若一日失
其職一郡非其人而名未達於朝聴之間為害已甚矣
[047-7b]
選授之際得不慎夫以爾聿前領建溪有理行次臨沔
郡著能名用爾所長副吾所急宜輟郎署往頒詔條来
暮之聲佇入吾耳可使持節衢州刺史㪚官勲如故   辛丘度可工部員外郎李石可左補闕李仍叔
    可右補闕三人同制
勅朝㪚大夫右補闕内供奉飛騎尉辛丘度等朕詔丞
相求方畧忠讜之士置於左右而播等以石暨仍叔應
詔言其為人厚實謇直嘗以文行謀畫容於幕府之間
[047-8a]
臨事敢言當官能守可使束帶同升諸朝又言丘度介
潔靜專不交勢利宜加推奬以勸其徒況久次者轉遷
後来者登進皆適所用平章可之可依前件
   魏博軍將薛之縱等十四人各授官爵制
勅薛之縱等去年冬授愬鉞俾自徐鎮潞而愬與其麾
下同徳食不求飽席不暇煖節鎮殿定一如所委此誠
愬之忠畧然所賴之縱等焦心戮力同濟厥功而頒賞
已逾時秩宜加等我有爵禄分而命之知吾不遺細大
[047-8b]
之功可依前件
   裴度李夷簡王播鄭絪楊於陵等各賜爵并迴
    授爵制
勅禮云臣下竭力盡忠以立功於國者必報之以爵禄
此言上之不虛取於下也而司空度等咸以忠力作股
肱心膂之臣大節大勞書在甲令然則功如是忠如是
高爵重秩予何愛焉故能統御之初先行信賞詔主爵
者合為奏書或加寵進封或延恩任子次勒第品咸按
[047-9a]
舊章行乎敬之無忝予一人之嘉命可依前件
   鄭餘慶楊同懸等十人亡母追贈郡國夫人制
勅餘慶亡母某氏等夫徳不旌則勸善之典缺矣親不
顯則揚名之道廢矣凡今公卿大夫至於元士濟濟然
抱忠履信立我朝者皆聖善之教燕翼之方所致也自
家刑國有所從来不大封崇是忘報施朕去年仲月統
御之初發號推恩先降是命豈直光前慰後而已哉亦
欲使天下為母者聞庶幾乎善統其家慈訓其子厚人
[047-9b]
倫而美教化也可不務乎
   李寘授咸陽令制
勅某官李寘近者西夷犯塞詔諸將出師司計臣俊言
寘有應辨才可司饋餉故自京府掾假臺郎憲職以命
之屬㓂遁師旋未展其用況在公族推有器幹今授銅
印俾宰咸陽夫庶官之任為急西郊咫尺佇爾能聲可
京兆府咸陽縣令
   劉縱授祕書郎制
[047-10a]
勅某官劉縱徒步詣闕上獻封章又自叙其先臣陳許
間事皆厯厯可聴公侯子弟多溺於驕邪爾能讀書學
文自可嘉奬圖籍之府命爾為郎豈唯振滯求能且不
欲使勲勞之後棲棲於塵土中可祕書省祕書郎
   程羣授坊州司馬制
勅程羣嘗從事於鎮冀之間病免所職垂老之嵗棄為
窮人倀倀無歸有足傷者夫一夫不獲若納諸隍此聖
王用心推已及物今宜與羣禄食使飽暖其身亦猶晉
[047-10b]
君不能忘情於絳老也往佐中部爾其念哉可坊州司

   海州刺史王元輔加中丞制
勅海州刺史王元輔漢制二千石有政績者就中加命
秩不即改移蓋欲使吏久於官而人安於化也今元輔
為郡頗有理名㢘使上聞奏課居最宜加中憲旌而寵
焉庶使與君共理者聞而知勸可兼御史中丞
   楊潛可洋州刺史李繁可遂州刺史史備可濠
[047-11a]
    州刺史制
勅朝㪚大夫守尚書金部郎中上柱國楊潛温厚靜專
有端士之操朝議大夫前使持節吉州諸軍事吉州刺
史上柱國李繁精强博敏有才子之稱將仕郎前使持
節光州諸軍事守光州刺史雲騎尉史備變通健決有
良吏之用而能本於文學輔以政事為郎見其行為郡
聞其聲夫洋更梁之險遂居蜀之腴濠控淮之要三者
皆名郡而委之三吏得不思勤儉教導勞來安輯膏雨
[047-11b]
吾土襦袴吾人者乎潛可使持節洋州諸軍事守洋州
刺史㪚官勲如故繁可使持節都督遂州諸軍事守遂
州刺史備可使持節濠州諸軍事守濠州刺史充團練
渦口西城等使官勲如故
   張洪相里友畧並山南東道判官同制
勅朝議郎守太常博士上柱國張洪前瀛漢等州都團
練判官朝議郎侍御史内供奉上柱國賜緋魚袋相里
友畧等元翼以大節大忠綽聞朝野授鉞開府殿我漢
[047-12a]
南而又求賢乞能以自參貳則其賓宷宜有以稱之故
求吾俊造之英勲烈之胄達朝儀而練戎事者與焉今
以洪之知國禮奉家聲以友畧之富藝文飽軍旅兩中
是選合而命之優秩寵章無所愛惜時無今古代有忠
賢苟致吾元翼於羊杜間别有陟明之典在洪可檢校
尚書職方員外郎兼侍御史充山南東道節度判官仍
賜緋魚袋㪚官勲如故友畧可檢校尚書屯田員外郎
兼侍御史充山南東道觀察判官㪚官勲如故
[047-12b]
   姚成節右神䇿將軍知軍事制
勅朝議郎前使持節成州諸軍事守成州刺史充本州
守捉使賜紫魚袋姚成節嘗為天平軍裨將當劉悟之
立忠勲也謀成事集爾有助焉雖授一城未足酬奬況
聞信厚勤恪宜於爪牙肘腋間居之昔漢文帝以宋昌
忠勞擢拜將軍掌宿衞今吾用汝猶前志也環拱之職
得不勉歟可毅果校尉守右神䇿將軍知軍事賜如故
   高鉞等一十人亡母鄭氏等太君制
[047-13a]
勅起居郎高鉞亡母滎陽郡太君鄭氏等予有侍臣咸
士之秀者或左右以書吾言動前後以補吾闕遺森然
在庭各舉其職爰思乃教知所從来豈非善稟於親行
成於内徙鄰㫁織訓使然耶不追封邑之榮曷顯統家
之慶可依前件
   栁公綽可吏部侍郎制
勅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栁公綽長吏數易為害甚多邇
来都畿未免斯弊或苛急而人重困或軟弱而姦不息
[047-13b]
得其中者其公綽乎細大必躬親剛柔不吐茹甚稱厥
惜而不遷然智者常憂忠者常勞亦非吾以平施御
天下之道也尚書六職天官首之辯論官材澄汰流品
比諸内史選妙秩清詢衆用能無易公綽爾宜飭躬承
命以裴王崔毛為心苟副吾言用稱乃職而今而後亦
何往而不適哉可尚書吏部侍郎
   孔戣可㪚騎常侍制
勅昔齊桓公心體懈怠則隰朋侍漢成帝親重儒術則
[047-14a]
劉向從今之常侍是其選矣稱其任者唯正人乎吏部
侍郎孔戣言行謹直風操端莊肅然禮容清廟之器始
自筮仕迄於天官虛舟為心利刃在手全才具美時論
多之可使珥貂立吾左右從容侍從以備顧問隰朋劉
向豈遠乎哉可右㪚騎常侍
   王公亮可商州刺史制
勅尚書司門郎中王公亮茂於學精於文文學之外有
思積/切毫刜符佛/切鐘之用自佐戎律領郡符持憲為郎
[047-14b]
皆稱厥職吾前命劉遵古張平叔為商州刺史繼有善
政人用乂安今爾代之守而勿失況商土瘠商人貧可
以靜理而阜安不宜改張而易轍以爾精敏當自得中
可商州刺史
   韋覬可給事中庾敬休可兵部郎中知制誥同
    制
勅職之要莫先乎駮正文之選莫難於司言將使朝綱
有條朕命惟允在二者得人而已中大夫使持節蘇州
[047-15a]
諸軍事守蘇州刺史上都騎尉韋覬精微專直通乎事
典可使平奏議而坐左曹朝㪚大夫尚書禮部郎中上
柱國庾敬休温裕端明飾以辭藻可使書誥命而專右
席而輪轅鑿枘各適所宜夫惟刺史守列城郎官應列
宿選任倚注非不榮重然吾左右前後方求正人如覬
敬休不宜疎遠亦猶有聲之玉無類之珠不置於珮服
掌握之間皆非其所也宜自敬謹無忝吾言覬可行給
事中㪚官勲如故敬休可尚書兵部郎中知制誥㪚官
[047-15b]
勲如故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八
[048-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九
            唐 白居易 撰
  中書制誥二舊體道凡/三十
   李愬贈太尉制
勅故特進行太子太保上柱國涼國公食邑三千户食
實封五百户李愬在建中嵗泚賊叛逆惟太師晟實仗
大順翦而誅之在元和朝蔡冦充斥惟爾愬實奮竒䇿
[048-1b]
虜而戮之父子之功書于甲令俱為第一焯職畧/切呼/回
切/當時矧爾一登將壇六換鈇鉞坐論巖廊之道臥理
保傅之事方深倚望奄忽淪謝是用當食累歎視朝三
輟豈不以爪牙之威𡙇立月/切於外股肱之痛軫於中者
乎而弔奠之命六鳳/切符過/切之數雖加常等未表殊
恩宜以太尉之秩贈上公之衮斂俾爾被哀榮服忠孝
從先太師於九原也不其盛歟嗚呼美終必復禮無不
答昔爾之勤勞如彼今吾之寵飾如此君臣報施可謂
[048-2a]
兩臻其極焉爾靈有知欽我追命可贈太尉仍令所司
備禮冊命賜絹二千匹布七百端米粟一千石委度支

   田布贈右僕射制
勅朕聞古之臣子有忍死効節為忠者有不傷髮膚全
歸為孝者有不顧性命引決為忠者但問所操所蹈何
如耳豈繫去就生死之間耶噫今有重義如泰山輕生
如鴻毛死而不朽者安得不褒揚寵飾使天下聞之所
[048-2b]
以勸孝心激忠腸然後薄者敦懦者立幸生者耻格也
故魏博等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起復寜遠將軍守右
金吾大將軍員外置同正員檢校工部尚書兼魏州大
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賜紫金魚袋田布其父太尉甚
賢此子鎮陽之亂𢎞正歿焉而布枕戈嘗膽誓報寃恥
故吾以大將軍之旗鼓鈇鉞先臣之土壤士卒盡用委
付親加勉諭人鬼之憤期一洩而甘心焉既而激發魏
師出疆臨敵事有不得已者布亦末如之何卒至於刳
[048-3a]
心自明遺疏自列謝君於天上報父於地下可謂田氏
有孝子國家有烈臣則吾之知臣𢎞正之知子明矣聳
動人聴䀌迄力/切傷我懷故廢臨朝所以示哀也加禮命
所以示榮也哀榮恩禮至則至矣嗚呼曾未足以顯爾
之節不厭吾之心乎可贈尚書右僕射賜布帛三百段
米粟二千石委度支逐便支遣
   韋貫之可工部尚書制
勅河南尹韋貫之善馭者齊六轡善理者正六官六官
[048-3b]
成則百事舉故吾選賢任舊以次第補之而六卿材吾
已得五闕一不可待汝而成貫之以正行明誠為先朝
輔始以直進終以直退道有消長徳無緇磷及帥湘潭
尹河洛而㢘平清一之政繼聞於京師名簡吾心善入
我耳宜置朝右以之厚時風況今之尚書漢公卿也言
動可否屬人耳目焉固不專率四屬程百工備位於冬
官而已可工部尚書
   太子詹事劉元鼎可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充西
[048-4a]
    畨盟會使右司郎中劉師老可守本官充盟
    會副使通事舍人太僕丞李武可守本官兼
    監察御史充盟會判官三人同制
勅太子詹事劉元鼎等夫選可任而任之則用無不適
擇可勞而勞之則事無不成蓋君使臣臣事君之大端
也屬西夷乞盟求可以莅之者歴選多士吾得三人今
以元鼎之博通師老之誠諒武之恭敏合而為用不亦
可乎爾宜臨之以莊示之以信儀形辭氣皆有可觀必
[048-4b]
能率服彼戎不獨益敬吾使法卿憲秩寵之以遣可依
前件   許季同可祕書監制
勅大理卿許季同國朝以来有劉得威張文瓘唐臨為
大理卿有魏徵虞世南顔師古為祕書監設官之重得
賢之盛人到於今稱之今季同以明慎欽恤理刑獄以
文學博雅長圖籍由廷尉而長祕府論者榮之宜自重
其官自遠其道又思與劉張唐魏虞顔為比不亦自多
[048-5a]
乎可祕書監
   張元夫可禮部員外郎制勅殿中侍御史張元夫官有秩清而選妙者其儀曹員
外郎之謂乎凡殿内御史雖文才秀出功課高等者滿
嵗而授猶曰美遷有如元夫連膺二選歴彼踐此僉以
為宜況怒飛青冥翔集禁陛由兹去者十八九焉汝知
之乎思有以稱可尚書禮部員外郎
   楊嗣復可庫部郎中知制誥制
[048-5b]
勅權知兵部郎中楊嗣復朕聞前代制誥中書令侍郎
舍人通掌之國朝以来或以他官兼領惟其人是用不
限於資秩職署焉予以為然多繇是選前所命者時稱
得人研實覈名次第及汝汝嗣復根於義訓播為令器
文煥發而才秀出不當汨没於郎吏間況貞元中汝父
為中書舍人甚稱厥職今使汝繼書吾命成一家言堂
況遠/切國華在於此舉爾宜兢兢祗勵無隕其名可庫
部郎中知制誥
[048-6a]
   張平叔可京兆少尹知府事制
勑商州刺史張平叔為人㢘直為政簡惠前後歴掾邑
宰郡守而去思来暮之謠繼聞於人聴焉及副鹽鐵官
刺商雒郡會課報政亦甲於他官自貞元以来用三科
取士奉詳明政術可以理人之詔而得其名有其實者
幾何人哉平叔居其一也能効若是何用不臧故事内
史𡙇未補閒亞尹得行大京兆事試可而即真者往往
有之故其選任日益難重爾宜稱所舉慎厥職無墮大
[048-6b]
以勤小無急弱以緩强夕念朝行遵吾約束可京兆少
尹知府事
   康日華贈坊州刺史
勅漢令軍中士有不幸死者得以棺斂傳送若是而已
猶四方歸心焉矧吾褒贈以榮之惻隱以將之顯其忠
撫其後亦所以激生者節豈獨慰逝者魂乎左神䇿軍
赴行營正將試太常卿康日華領王師死王事軍書置
奏朕甚悼焉可贈坊州刺史
[048-7a]
   張籍可水部員外郎制
勅登仕郎守國子博士張籍文教興則儒行顯王澤流
則歌詩作若上以張教流澤為意則服儒業詩者宜稍
進之頃籍自校祕文而訓國胄今又覆名揣稱以水曹
郎處焉前年以来凡歴文雅之選三矣然人皆以爾為
宜豈非篤於學敏於行而貞退之道勝邪不與之寵名
何以奬夫不汲汲於時者可守尚書水部員外郎㪚官
勲如故
[048-7b]
   何士乂可河南縣令制
勅漢朝郎官出宰百里故今京邑令𡙇多命尚書郎補
焉朝議郎尚書水部員外郎何士乂慎檢和易介然有
常守而勿失可使從政然能佩弦以自導帶星以自勤
則緩急勞逸之間必使適宜而會理矣以爾舒退故吾
進之可守河南縣令㪚官如故   崔植一子官迴授姪某制
勅丞相植典職樞務亦既逾嵗而能明我目達我聰左
[048-8a]
右我躬以底于道況屬郊祀攝賛大儀寵錫之間植宜
加等而念其猶子乞用推恩既叶舊章允膺新命其姪
某可某官
   王起等賜勲制
勅中書舍人王起等朕臨御之始慶賞遂行卿士大夫
遞加勲秩自武騎尉以上十有二轉自起以下十有四
人咸賜以勲舉書於籍可依前件
   蕭俛除吏部尚書制
[048-8b]
勅古者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季代已還鮮由兹道
先皇帝創於是故在位十五載凡解相印者殆二十人
多寵為大僚或付以兵柄矧予小子宜有加焉而輔弼
之臣嘗經一日造吾膝沃吾心則思與之始終厚申恩
禮不唯感勸来者且不敢失墜先志也尚書右僕射蕭
俛忠肅孝敬佐吾為理以勤事國以疾退身本末初終
不失其道既免樞務倚為右揆加恩超等復吾前言而
俛繼上讓章至於三四敦諭煩切陳乞彌堅是用正命
[048-9a]
為選部尚書而冠六卿統百職尚可以表吾寵重亦所
以成爾謙光爾宜欽厥止慎厥終無忝我褒揚之命可
吏部尚書
   温堯卿等授官賜緋充滄景江陵判官制
勅温堯卿等今之俊乂先辟于征鎮次升於朝廷故幕
府之選下臺閣一等異日入為大夫公卿者十八九焉
荆門景域南北大府而堯卿等或已參軍要或方受兵
書各命以官分試其事名秩章綬分而寵之夫千里之
[048-9b]
行始於足下苟自强不息亦何遠而不屆哉可依前件
   神策軍及諸道將士某等一千九百人各賜上
    柱國勲制
勅古之善為國者勞不忘而賞不濫有賞一人而為僭
者有千百人而不為費者其要在當否而已不繫於衆
寡也朕自統御已来忽忽有念念天下材力之將勇敢
之士進有征討之苦退有守捍之勤藏之中心何嘗暫
忘而亟因大慶思洽普恩某等若干人咸進勲級並可
[048-10a]
上柱國
   李彤授檢校工部郎中充鄭滑節度副使王源
    中授檢校刑部員外郎充觀察判官各兼侍
    御史賜緋紫制
勅萬年令李彤徒紅/切侍御史王源中等舜以五長綏四
國若今之節制也周以十聨率諸侯若今之㢘察也國
家合為一柄付有功諸侯故其陪臣選任益重或輟朝
籍授簡書者往往而有況承元有大忠于國受重任于
[048-10b]
外使其承上莅下敬始善終實在庶寮叶力以濟今以
彤宰京邑有理劇之用如水在器撓之不濁以源中立
憲府有糾正之能如刃發硎割之無滯一可以倅匕醉/切
戎事一可以佐軺余招/切車二職交修在此一舉臺郎憲
吏金印銀章加乎爾身無忝我命可依前件
   栁公綽父子温贈尚書右僕射竇侔父叔向贈
    工部尚書薛伯高父懌贈尚書司封郎中元
    宗簡父鋸贈尚書刑部侍郎皇甫鏞父愉贈
[048-11a]
    尚書右僕射韋文恪父漸贈太子少保王正
    雅父翃贈太子太師范季睦父彦贈禮部郎
    中八人亡父同制
勅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向無
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徳慰後嗣心乎故朕每
施大恩行大慶而哀榮之命未嘗闕焉銀青光禄大夫
行尚書吏部侍郎上䕶軍河東縣開國子栁公綽父温
等咸有令子集於中朝資父事君移忠自孝本於嚴訓
[048-11b]
酬以寵名賜命追榮各高其等嗚呼存者不匱往者有
知斯可以載揚蘭陔居亥/切之光輟風樹之歎耳可依前

   李宗河可渭南令李玘可京兆府户曹制
勅李宗河等夫綱一提則羣目舉源一澄則衆流清故
朝廷命官師選寮屬亦得其人矣按内史公綽奏宗河
學古修已練達道理乃乞為甸縣令玘勵節徇公通詳
典故乞為天府掾況渭南封圻之首邑户曹賦籍之要
[048-12a]
司位雖未高職亦不細宜乎以三語自試以一同自効
無俾爾長貽失舉之責焉可依前件
   兵部郎中知制誥馮宿侍御史裴注義武軍行
    軍司馬御史中丞蕭籍饒州刺史齊照鄧州
    刺史渾鐬呼對/切並可朝㪚大夫同制勅某官馮宿等凡品秩之制有九自五而上謂之貴階
而宿司吾言注持吾憲籍照以降皆著勤由朝議郎一
進而及此此之所以為貴者䕃及子命及妻豈唯腰白
[048-12b]
金服赤茀敷勿/切從大夫之後而已寵數既重思有以稱
之並可朝散大夫
   太常博士王申伯可侍御史鹽鐵推官監察御
    史裏行高諧河東節度叅謀兼監察御史崔
    植並可監察御史三人同制
勅某官王申伯學優行茂飾以詞藻執禮定議多得其
中某官高諧温莊潔白不交勢力某官崔植外和内直
通知政典在倫輩内而人皆謂之滯淹唯是三子之才
[048-13a]
吾得於御史中丞僧孺御史吾耳目官也非清明勁正
不泥不撓者安可使辨淑慝振紀律廣吾之聰明焉並
命同升無忝是舉可依前件   温造可起居舍人充鎮州四面宣尉使制
勅殿中侍御史温造嘗紏天府不曠官馳軺車不辱命
況為人外和内決以兼濟為心拔居殿中以備時使會
吾憂兩河間事求可諭朝㫖慰人心者使焉揆効酌能
汝中吾選故不待滿嵗擢為右史出則銜吾命入則記
[048-13b]
吾言奬任不輕思有所立可依前件   高芳穎等四人各贈刺史制
勅故某官高芳穎等昔文王葬枯骨之無知也但惻隠
之心不忍棄也故天下皆歸仁焉況捐軀之魂死節之
骨見危授命朕甚憫之深州故小將高某等四人皆從
戰陣連歿王事褒贈之數宜其有加並命追榮以光地
下可依前件
   崔咸可洛陽縣令制
[048-14a]
勅度支員外郎崔咸漢以四科辟士求多畧不惑强明
決㫁者任三輔令故今兩京令𡙇亦擇尚書郎有才理
者補之而咸在郎署中推為利用加以詞學縁飾吏能
操割洛陽必有餘力然宰大邑如烹小鮮人擾則疲魚
擾則餒寛猛吐茹其鑒于兹可洛陽令
   周愿可衡州刺史尉遲鋭可漢州刺史薛鯤可
    河中少尹三人同制
勅前復州刺史周愿等夫勞者之思休息病者之思救
[048-14b]
療人之本情也今兵戈甫定物力未豐如聞湘衡巴漢
之間人猶疲困宜擇良二千石俾休息而救療之而愿
鋭鯤等前以符竹分鎮三郡皆有善政達乎朝廷舉課
考能無愧是選息勞救病其有望於汝乎河中吾之股
肱郡也貳尹職而佐府事者亦在得人命鯤處之無荒
厥職可依前件
   楊景復可檢校膳部員外郎鄆州觀察判官李
    綬可監察御史天平軍判官盧載可協律郎
[048-15a]
    天平軍巡官獨孤涇可監察御史壽州團練
    副使馬植可試校書郎涇源掌書記程昔範
    可試正字涇源判官六人同制
勅某官楊景復等士子不患無位患已不立苟有所立
人必知之惟爾等六人藴才業文咸士之秀者果為賢
侯交辟俾朕得聞其姓名是用各進其秩分授其職若
飾不已籌謀有聞則鴻漸之資當從此始而景復稟
訓祗命頗著令稱故因滿嵗特假臺郎古者公臣之良
[048-15b]
入補王職朝奬非遠爾其勉之可依前件
   前廬州刺史殷祐可鄭州刺史制
勅某官殷祐夫吏寛信則人人不偷吏㢘明則人人盡
力吾觀祐之為政其近之乎前守廬江能率是道嵗會
課第甲於他州俾精前功且佇来効宜換符竹移牧鄭
在春秋時鄭為侯國武公善於其職子産遺愛於人
人無古今吏有能否聴吾用汝汝其嗣之可鄭州刺史
   李徳循除膳部員外郎制
[048-16a]
勅尚書郎自奏議彌綸外凡邦之牲豆之品醴膳之數
實紏理之命文昌長佐春官卿以朝㪚大夫守祕書丞
上柱國李徳循籍訓于台庭業官于書府揆才考第得
補為郎司膳𡙇員爾宜專掌可尚書膳部員外郎餘如

   張正甫可同州刺史制
勅馮翊吾左輔也分理浩穰汝兩/切率先風化故其選次
任内史一等而冠四方岳牧之首焉宜求吏課高位望
[048-16b]
重者分部共理以夾輔京師尚書右丞賜紫金魚袋張
正甫自登臺閣為人讜直物論時望敬而重之及領藩
部為政寛簡將吏黎庶信而愛之所謂朝廷正臣郡國
良吏常有惠政加於是邦迨兹五年去思猶在故輟臺
轄再委郡符宜敬服新命増修舊政俾吏畏如夏日人
歸如流水慎於終始典於厥官可持節同州諸軍事守
同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散官勲如故
   崔琯可職方郎中侍御史知雜制
[048-17a]
勅近嵗以来副相多𡙇朝綱國紀專委中憲而侍御史
一人得總臺事以左右之今御史中丞徳裕以中散大
夫行尚書吏部員外郎上柱國崔琯守文無害莅事惟
精在郎署中推其才理奏補是職請觀其能因而可之
仍加寵秩操執舉措爾無自輕可行尚書職方郎中兼
侍御史知雜㪚官勲如故 
 
[048-17b]
 
 
 
 
 
 
 
 白氏長慶集巻四十九

[049-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
            唐 白居易 撰
  中書制誥三舊體八凡/二十 道
   冊新迴鶻可汗文
維長慶元年嵗次辛丑四月庚寅朔二十一日庚戌皇
帝若曰唐有天下垂二百載列聖垂拱八荒即敘舟車
之所及日月之所照威綏仁董罔不嚮化惟北之氣積
[049-1b]
厚而靈靈發象生生為豪傑義信武烈代為名王南西
東方亦有君長較雄鬬智莫之與京國朝已来寖漬風
澤或効功伐或申婚媾同和協比以託於今今朕不徳
祗嗣大統推義布信以初為常矧乎柔遠申恩睦隣展
禮兹惟舊典垂自祖宗䖍奉恭行安敢失墜咨爾九姓
迴鶻君登里羅羽録沒密施句主録毗伽可汗地生竒
特天賜勇智英姿所莅雄略所加諸戎雜虜愛畏柔服
風靡山立清寜一方宜人有土受天百禄時推代嗣實
[049-2a]
来告予曰予一人實隣冊命是用遣使朝議大夫檢校
左散騎常侍兼少府監御史大夫雲騎尉賜紫金魚袋
裴通副使朝議大夫守少府少監兼御史中丞襲魏國
公食邑三千户賜紫金魚袋賈疄離珍/切等持節備物冊
為登里羅羽録沒密施句主録毗伽可汗於戲善必有
鄰徳無不答此崇恩禮則彼竭信誠克保大義永藩中
夏昭昭天地實聞斯言
   冊迴鶻可汗加號文
[049-2b]
維長慶元年嵗次辛丑某月朔某日皇帝若曰北方之
强代有君長作殿𤣥朔賓於皇唐粤我祖宗錫乃婚媾
五聖六紀二邦一家此無北伐之師彼無南牧之馬兵
匣鋒刃使長子孫叶徳保和以至今日咨爾迴鶻君登
里羅羽録沒密施句主録毗伽可汗義智忠肅武決勇
健天之所授時而後生故東漸海夷西亘山狄惠寜威
制鱗帖草偃聲有聞於天下氣無敵於荒外而能事大
圖遠納忠貢誠請仍舊姻誓嗣前好朕惟睦鄰是務柔
[049-3a]
遠為心既降和親之命遂申飾配之禮禮物大備寵章
有加喜動隂山光增昴宿夫以迴鶻雄傑如彼慶榮若
此雖自貴曰天驕子未稱其盛雖自尊曰天可汗未稱
其美宜賜嘉號以大誇將来今遣使某官某副使某官
某等持節加冊為信義勇智雄重貴壽天親可汗於戲
釐降展親大徳也進冊加號大名也宜乎思大徳稱大
名懋哉始終欽若唐之休命
   韋綬從右丞授禮部尚書薛放從工部侍郎授
[049-3b]
    刑部侍郎丁公著從給事中授工部侍郎三
    人同制勅尚書右丞韋綬等朕在東宫時先皇帝垂慈聖之徳
念予沖蒙選端士通儒使講貫今古自禮樂刑政暨君
臣父子之道博我約我日就月將俾予今不至牆面克
何丕訓大揚耿光實綬放公著之力也故朕嗣位未逾
時月或自郡邸或自省署徵擢寵用為丞郎給事官雖
超拜職亦俱舉師道光而心愈讓人爵貴而心益恭宜
[049-4a]
更褒升重酬輔導以綬精粹辯博有先儒之風可作秩
宗以放端明慎重行君子之道可居憲部以公著檢敬
規度得有司之體可貳冬官於戲貞百工平五刑典三
禮皆重任清秩予無愛焉蓋欲表三子道不虛行而明
予一人徳無不報也綬可禮部尚書放可刑部侍郎公
著可工部侍郎餘並如故
   李諒除泗州刺史兼團練使當道兵馬留後兼
    侍御史賜紫金魚袋張愉可岳州刺史同制
[049-4b]
勅扼淮壓湘之列城曰泗與岳舟車會焉軍戎屯焉是
二郡守則易為政先是分領者多會有政嵗時罷去長
吏數易人必重困宜擇良二千石救而養之以諒自澄
城長訖尚書郎中間又再為州牧三宰劇縣皆苦心䘏
隠煦嫗及物操刃決滯蠧騞霍號/切有聲而愉亦學古入
仕甚自修飾河西有政次於諒焉故命愉守岳命諒守
泗仍以戎職留事憲簡章綬一加於諒諒其聴之哉異
日吾將以重官劇職處爾爾安得不副吾所急用爾所
[049-5a]
長更宜以難理之郡自試爾各依前件
   裴廙授殿中侍御史制
勅某官裴廙夷益/切貞觀初張行成為殿中侍御史紏劾
巡察時以為能朕思𢎞貞觀之風故選御史府官亦先
其精敏剛正者以爾廙動循道理語必信直勵其志節
有類行成因授厥官無忝吾舉可殿中侍御史
   裴通除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充迴鶻
    弔祭冊立使制
[049-5b]
勑語曰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況馳輶軒奉璽
書稱天子之使以燿焜絶域者豈容易其選哉少府監
裴通温敬忠實加之謹敏有言語可任以專對有辯識
可委以便宜屬北方君長来告代嗣求可以將命展禮
申吾哀榮之恩者其任不細頗難其人擇臣者君而通
可使命為副丞相而加金貂之貴授冊與節臨軒遣之
庶乎遠而有光華且欲使絶俗殊鄰益敬吾使也可依
前件
[049-6a]
   元稹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賜紫金魚袋制
勅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言之無文行而
不遠故吾精求雄文達識之士掌密命立内廷甚難其
人爾中吾選尚書祠部郎中知制誥賜緋魚袋元稹去
年夏拔自祠曹員外試知制誥而能芟師銜/切繁詞剗楚/簡
切/弊句使吾文章言語與三代同風引之而成綸綍敷/勿
切/垂之而為典訓凡秉筆者莫敢與汝爭能是用命爾
為中書舍人以司詔令嘗因暇日前席與語語及時政
[049-6b]
甚開朕心是用命爾為翰林學士以備訪問仍以章綬
寵榮其身一日之中三加新命爾宜率素履思永圖敬
終如初足以報我可中書舍人翰林學士賜紫金魚袋
   孔戣渠為/切授尚書左丞制
勅漢詔丞相嵗舉質直忠厚遜讓者蓋所以急賢俊扶
政教厚風俗也然則退藏疎賤之士苟有一善尚搜而
揚之況任久位崇才全望重而不致於急官要職者安
可以紀綱庶政而羽儀朝廷焉正議大夫守右㪚騎常
[049-7a]
侍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孔戣自十年来厯中臺左曹國
庠卿寺洎藩守近侍之職各以其任皆有可稱矧又貞
白端莊淡然自立進無矜滿之色居無墮替之容求之
周行不可多得若戣者宜尚扶政教厚風俗之選也尚
書丞掌決百事樞轄六曹晉魏已還右卑於左惟有立
者可以紏吏惟無瑕者可以律人無以易戣往恭乃位
可尚書左丞㪚官勲賜如故
   授栁傑等四人官充鄭滑節度推巡制
[049-7b]
勅試太子司議郎栁傑等古者公府得自選吏屬今仍
古制亦命領征鎮者必先禮聘而後升聞矧鄭滑帥承
元輸忠仗順炳焉有大節於國奉上莅下實藉寮寀以
左右之而傑等或縁飾詞華或貯蓄才行揣摩思誠以
待已知宜展籌謀用光慰薦傑可某官充鄭滑節度推

   韓愈等二十九人亡母追贈國郡太夫人制勅王者有褒贈之典所以旌往而勸来也其有淑順之
[049-8a]
徳標表母儀者聖善之訓照燭子道者又有名高秩尊
禄養之不逮者霜降露濡孝思之罔極者非是典也則
何以顯其教而慰其心焉國子祭酒韓愈母某氏等藴
徳累行積中發外歸於華族生此哲人為我藎臣率由
兹訓教有所自恩不可忘是用啓郡國之封極哀榮之
飾嗚呼歿而無知則已苟有知者則顯揚之孝追寵之
榮可以達昊天而貫幽穸矣往者来者監予心焉可依
前件
[049-8b]
   授駱峻太子司議郎梧州刺史賜緋魚袋兼改
    名𤣥休制
勅某官駱峻桂林守土臣式方言梧為要郡兵後人困
乞㢘貞吏以撫之又言峻守道抱器可以起用朕方思
良吏以活元元適副所求即可其奏官寮郡印命服嘉
名四者與之足為優異峻宜副所舉慎所為無以滋章
為聰明無以鹵莽為高簡勉率中道往安梧人可梧州
刺史
[049-9a]
   劉總弟約等五人並除刺史賜紫男及姪六人
    除賛善洗馬衞佐賜緋同制
勅某官劉約等惟爾先人太師濟經武秉哲為國元臣
鎮陽之役實歿王事茂勲大節書於旂常惟爾兄司空
總象賢纂戎以續名業納忠於王室振耀其家聲而爾
等亦能稟守其風忠恭孝友念義方之訓而不墮居
貴介之地而不驕況兼器能皆可任用授郡符而加命
服者五升朝序而佐環衞者六朱轓孚艱/切紫綬煥赫相
[049-9b]
望勲徳之家於斯為盛嗚呼昔武子有遺愛晉人憐其
子趙季有篤行漢朝寵其弟今以濟之仗順積善宜鍾
慶於子孫以總之輸忠立愛可延賞於弟姪多與爵禄
予無惜焉欲使天下知爾父兄忠順之若彼而國家報施之如此可依前件
   王元輔可左羽林衞將軍知軍事制
勅國家設十二衞猶漢之有南北軍而左右羽林尤稱
親重自諸衞而移鎮者謂之美遷左神武將軍王元輔
[049-10a]
生勲伐之家通吏理之事佐戎臨郡率著能名以掌勾
陳而䕶建章備巡警而嚴羽衞大將軍事假而行之宜
勵初終副兹寵任可依前件
   尚書工部侍郎集賢殿學士丁公著可檢校左
    散騎常侍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制
勅古者通守守土刺史按部從宜務簡今則合之故任
日崇而選日重非㢘平簡直兼愷悌之徳者曾不足中
吾選焉某官丁公著嘗以學行禮法誨予一人報徳圖
[049-10b]
勞連加寵擢起曹書殿兼而委之二職増修三命益敬
朕以浙河之左抵於海隅全越奥區延袤千里宜得良
帥俾之澄清往分吾憂無出爾右假左貂而帖中憲操
郡印而握兵符勉哉是行佇聞報政可依前件
   鄭絪伊真/切可吏部尚書制
勅天官太宰秩序常尊自昔迄今冠諸卿首非位望崇
盛者不可以處之而朕即位以來凡命故相領者三矣
迨此而四可不重乎東都留守防禦使檢校刑部尚書
[049-11a]
兼御史大夫榮陽縣開國公鄭絪有丙吉之寛裕子産
之恭惠合而為用藩輔四朝故事遺愛留於官次國之
都府半在東周委以保釐人安吏肅重煩耆徳入領冢
卿昔魏用崔琰毛玠典吏曹一時之士以㢘節自勵國
朝以宋璟李乂掌選部亦能遏絶訛偽振張紀綱官無
古今得人則理吾言及此欲爾繼之可吏部尚書
   重授李晟時征/切通事舍人制
勅李晟昔管仲云升降揖讓進退閑習臣不如隰朋今
[049-11b]
之通事舍人近此選也而晟常中此選善於其職故相
導通奏之節宣揚拜起之儀引而賛之不聞失禮既終
喪紀宜服官常可使束帶曳裾為吾謁者可通事舍人
   徐登授醴泉令制
勅徐登京兆尹言登前為涇陽令清㢘簡直奉法愛人
請補醴泉再考其績昔子路理蒲仲尼誨曰愛而恕可
以容困温而㫁可以抑姦今醴泉人與蒲相類宜用此
往訓養之嵗時之間期於報政可醴泉縣令
[049-12a]
   王汶加朝㪚大夫授左贊善大夫致仕制
勅王汶善修其身為時良士善訓其子為國憲臣況以
時制之年知終請老不加優秩何厚吾風禮大夫七十
而致仕故我以朝散賛善二大夫之爵加乎爾身惟秩
與年兩皆得禮以兹退去亦足為榮可依前
   元公度授華隂令制
勅元公度吾欲理化萬方故自近始前授大宗正䎖咨/登
切/印綬使牧華人䎖能副吾此心選吏責課言公度廉
[049-12b]
明有守乞宰華隂當道東西往来先是為邑者多飾㕑
傳舍奉賓客以沽名譽而不親吾人爾能革之足為良
宰敬長畏法無慢乃官可華隂縣令
   唐州刺史韋彪授王府長史楊歸厚授唐州刺
    史劉旻授雅州刺史制
勅韋彪等善官人者先考其能然後授以事使輪轅鑿
枘各適其用則羣職庶政得以交修今以彪宦久年高
勤於為政俾從優逸入補王官以歸厚文行器能辱在
[049-13a]
巴峡勵精為理績茂課高區區萬州豈盡所用且移大
郡稍展竒才以旻早著戎功通詳吏事西南物土罔不
周知習俗從宜宜守嚴道分命以職各用所長庶乎咸
修乃官同底於理可依前件
   鄭絪烏重𦙍馬總劉悟李佑田布薛平等亡母
    追封國郡太夫人制
勅經曰立身揚名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而絪等學文武
之道以飭厥躬可謂善立身矣居將相之位以光大其
[049-13b]
門可謂能揚名矣夫自家所以刑國本立而後道生必
待我哀榮之恩方成爾始終之孝是用啓封追號各顯
乃親慰後光前孝道備矣可依前件
   奉議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飛騎尉賜緋魚袋
    盧商可劎南西川雲南安撫判官朝㪚大夫
    行開州開江縣令楊汝士可殿中侍御史内
    供奉充劎南西川節度叅謀二人同制
勅劍南西川雲南安撫判官奉議郎殿中侍御史内供
[049-14a]
奉飛騎尉賜緋魚袋盧商等士之束髮立身為知已用
也無遠近無勞逸但問所務者何從者誰耳今蜀之帥
潞之長皆勤於述職妙於㨂賢多得其儁材樂告以善
道故以叅其選焉或從事有勞或即戎奔命輟𤣥黄之
著述振銅墨之滯淹以良士而賛賢侯宜乎多成功而
鮮敗事矣勉思所立各服乃官
   李演贈太子少保制
勅夫生立勲勤下以忠事上也歿加褒飾上以義答下
[049-14b]
也忠義臻其分哀榮極其恩而君臣之道全矣故奉天
定難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兵部尚書兼左衞上將
軍御史大夫李演忠信以為幹義勇以為器器與幹合
鬱成將材故出長諸侯入統七萃拊循警衞朕甚賴之
方深倚仗遽此淪謝兹予所以當宁興念廢朝軫懷聞
鼙鼓而長太息者也追崇之命宜有加焉可贈太子少

   李諒授壽州刺史薛公幹授泗州刺史制
[049-15a]
勅泗州刺史李諒等詩云愷悌君子人之父母朕三復
斯言往往興歎安得循吏俾父母吾人乎吾前命諒為
泗守未即路會壽守植卒因改諒守壽命公幹守泗諒
之理課前詔詳矣公幹自尚書郎連領二郡政平法一
甚便於人加以有理戎之材可付留事故輟軍保仍憲
秩而兼寵之夫壽與泗皆郡之大者也諒與公幹皆二
千石之良者也以大郡委良吏不亦宜乎噫諒無忘澄
城之理公幹無替毫城之政則愷悌之化吾有望於二
[049-15b]
郡焉諒可壽州刺史公幹可泗州刺史
   栁公綽罷鹽鐵守本官兵部侍郎制
勅某官栁某昔先皇帝知爾有材元和已来應用不暇
及領𣙜管漕運之務屬陵寢郊丘之禮財給事集時乃
之功宜有轉移以均勞逸況聞牢籠無遺利課督有常
今詔刑部尚書播代之亦令守而勿失朕將興理化
先務根本凡百職事悉歸有司惟兹夏官實掌戎政簡
稽調補今方其時司馬貳卿佐平邦國是爾本職無忘
[049-16a]
增修可守兵部侍郎
   崔元備張惟素鄭覃陸瀍韋𢎞景賜爵制
勅崔元備等禮莫重於復土事莫大於慎終使朕以孝
敬之誠獲貢于先帝實賴左右侍從之臣服勤祗事展
四體而竭一心誠俾予無悔賞不敢忘爵不敢愛爾宜
疏封服命而揚之可依前件
   劉約授棣州刺史制
勅前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劉約故太保濟之子太尉
[049-16b]
總之弟也吾常思濟之功總之忠而嘉約之謹厚累遷
至齊州刺史在官無敗事罷秩有去思念舊録能宜當
寵用況公侯之後約有通才封域之間棣為要郡委之
共理誰曰不然可使持節棣州諸軍事棣州刺史依前
御史中丞㪚官勲如故
   李肇可中㪚大夫郢州刺史王鎰可郎州刺史
    温造可朝㪚大夫三人同制
勅朝請大夫使持節澧州諸軍事澧州刺史上柱國賜
[049-17a]
紫金魚袋李肇等乃者李景儉使酒獲戾而肇等與之
會飲失於檢慎宜有所懲由是左遷分為郡守今首坐者既復班列縁累者亦當徵還但以長吏數易其弊頗
甚況聞三郡皆有政能人方便安不宜遷換故吾以采
章階級並命而就加之蓋漢制進爵秩降璽書慰勞良
二千石之㫖也爾當是命得不勉哉 
 
[049-17b]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

[050-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一
            唐 白居易 撰
  中書制誥四新體凡祭文冊/文附 五十道
   贈劉總太尉冊文
維長慶元年四月某日皇帝若曰朕聞古有履忠仗順
生而大有為者又有功成身退歿而永不朽者非正氣
令徳間生挺出則高名大節孰能兼之哉故天平軍節
[050-1b]
度使檢校司徒兼侍中楚國公劉總降自天和生為人
傑得君於先帝叶運於昌時纂戎弓裘守土燕薊迨此
一紀北方晏然有開必先納欵於我沈㫁大事奮揚竒
謀捧幽都四封之圖挈盧龍三軍之籍盡獻闕下高謝
人間感動君臣驚激忠義顧妻子若脱屣視富貴如浮
雲惟道是從奉身以退仲連事成而蹈滄海子房名遂
而追赤松賢明所歸今古一致朕方改授兵柄移鎮鄆
郊命作司徒倚為左相期奮乃志將沃朕心而天不憖
[050-2a]
遺邦失柱石夫臣戴君如元首則君視臣如股肱股肱
或虧何痛如是兹朕所以廢朝軫念備禮加恩庸建爾
於上公蓋褒贈之崇重者也嗚呼爾總尚知之乎今遣
使某官某副使某官某持節冊贈爾為太尉
   傅良弼可鄭州刺史制
勅金紫光禄大夫使持節沂州諸軍事行沂州刺史兼
御史中丞騎都尉傅良弼燕冀之間紛擾之際多壘失
守孤城保全介于險中率乃麾下轉戰郊野来覲闕廷
[050-2b]
徇義滅親亡家喪子忠勤勇烈人所難能若不褒陞何
勸来者海沂剖竹未足報功溱洧頒條可兼觀政敬承
後命無替前勞可使持節鄭州諸軍事行鄭州刺史兼
御史大夫㪚官勲如故
   河北𣙜鹽使檢校刑部郎中裴𢎞泰可權知貝
    州刺史依前榷鹽使制
勅某官裴𢎞泰以幹蠱之才領鹽鹵之務管𣙜條制動
皆得宜觀其所能若有餘地可假兼職俾之牧人而河
[050-3a]
北列城久乏良吏俗多思理政不難施亦猶凍餒之人
易為衣食今予命爾煦而飫之襦袴之謠佇入吾耳可
兼知貝州刺史
   崔陵可河南尹制
勅河洛千里都畿在焉俾之乂安屬在尹正鳳翔隴州
節度觀察處置等使正議大夫檢校禮部尚書兼鳳翔
尹御史大夫上柱國開國男食邑三百戸賜紫金魚袋
崔陵有精敏之用潔直之操施于有政由是知名始資
[050-3b]
州縣之勞卒致公卿之位況刺部有理行主計無苦/堅
切/違尹右輔而鎮西郊蓋奬能報勤之㫖也昔吳公為
河南守謹身㢘平人服教化袁安為河南尹政令清肅
號為嚴明誰其嗣之無易陵者往為表則勿替能名可
檢校禮部尚書兼河南尹㪚官勲封賜如故   侯丕可霍丘縣尉制
勅賜太常寺奉禮郎翰林待詔上䕶軍侯丕夫執藝以
事上奉詔而處中其於出入謹身夙夜祗命比他局署
[050-4a]
實倍恭勤既寵之以職名又優之以禄俸蓋先勞後食
之義也汝其承之可守壽州霍丘縣尉依前翰林待詔
勲如故
   崔楚臣可兼殿中侍御史制
勅成徳軍節度押衙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
監察御史崔楚臣材膺爪士職在牙旗每祗命以奉辭
必竭誠而得禮既嘉詳敏亦念恭勤式示寵名宜遷憲
秩可殿中侍御史餘如故
[050-4b]
   王庭湊曾祖五哥之可贈越州都督祖未怛活
    可贈左㪚騎常侍父昇朝可贈禮部尚書制
勅成徳節度鎮冀深趙等州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禄
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兼鎮州大督府長史大夫上柱國
太原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王庭湊曾祖故忠武將守
左武衞大將軍員外置同正員兼試太常卿五哥之等
鬼神有知履孝敬者福禄至王侯無種仗忠信者富貴
来我有列臣本於良𦙍奮發而勵節許國感激而揚名
[050-5a]
顯親夫教必有初徳無不報安有收其材而遺其本愛
其後而忘其先乎是用褒崇以𢎞寵澤庶使聞者起孝
作忠可依前件   崔羣可祕書監分司東都制
勅前武寜軍節度徐泗濠等觀察處置等使正議大夫
檢校兵部尚書使持節徐州諸軍事兼徐州刺史御史
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崔羣天受至寶為國重器始
自修己移於事君輔弼藩宣不失其道及離征鎮召赴
[050-5b]
闕廷方登道途遂遘疾恙正在頤養之際豈任朝謁之
勞誠宜許以便安不可闕其禄食而移秩外史分曹東
周加寵優賢無易於此且有後命俟其有瘳可祕書監
分司東都㪚官勲賜如故
   董昌齡可許州長史制
勅將仕郎權知泗州長史兼殿中侍御史賜緋魚袋董
昌齡頃為邑宰今賛郡符皆聞約已之名每展在公之
節稽其器局允謂㢘能議以稍遷用彰勤効可許州長
[050-6a]
史兼侍御史㪚官勲如故
   栁經李褒並泗州判官制勅徵事郎前河南縣尉栁經儒林郎試太子通事舍人
李褒等瀕淮列城泗州為要控轉輸之路屯式遏之師
故府有寮軍有倅選擇補署得聞於朝廷而經等皆有
所長宜當是選守臣置奏因而可之仍加秩命用示優
寵經可監察御史充泗州團練副使㪚官如故褒可試
太常寺協律郎充武寜軍節度泗州兵馬留後判官仍
[050-6b]
改名銜㪚官勲如故   張諷等四人可兼御史中丞侍御史監察御史
    同制
勅義成軍節度馬歩都知兵馬使光禄大夫檢校太子
詹事兼侍御史上柱國張諷等御史府自中執憲暨察
視之官皆顯秩也唯懷材而展効者可以授焉爾等昨
領偏師出疆赴難指蹤而去摩壘而還忠勇勤勞宜有
加奬故以憲職第而寵之可依前件
[050-7a]
   啖異可滁州長史許志雍可永州司户崔行儉
    可隋州司户並准赦量移制
勅守袁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啖異等有司奉新制明
舊章凡負疵瑕必霑慶澤況爾等各有才用多淹嵗時
譴累重輕遞從恩貸班資遠邇率以例遷如聞進修豈
忘牽復可依前件
   程執撫亡父懷信贈太保李佑亡父景畧贈太
    子少傅柏耆亡父良器贈太子少保白餘盛
[050-7b]
    亡父孝徳贈太保同制
勅中㪚大夫檢校右㪚騎常侍兼右神武軍大將軍知
軍事御史大夫上柱國河東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戸賜
紫金魚袋程執撫父贈太子太保懷信等咸有忠勲播
為先徳悉承義訓垂在後昆故吾令臣皆乃愛子襲弓
裘而稟詩禮猶水木之有本源將使天下之為人子者
感恩天下之為人父者知勸宜加寵贈以表顯揚可依
前件
[050-8a]
   嚴謨可桂管觀察使制
勅漢置部刺史掌奉詔條紏吏理蓋今觀察使職耳桂
林秦郡也東控海嶺右扼蠻荒自隋迄今不改戎府地
遠則權重俗殊則理難馭而化之非才不可朝議大夫
前守祕書監驍騎尉賜紫金魚袋嚴謨嘗守商洛刺黔
巫州部縣道謐然安理是能用寛猛相濟之政撫夷夏
雜居之人故也跡其往効式是南邦況爾操行端和文
學精茂賓寺書府善於其官勉副前言俟申後命可使
[050-8b]
持節都督桂林諸軍事守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桂州
本管都防禦觀察處置等使㪚官勲如故
   杜式方可贈禮部尚書制
勅生有寵禄歿有褒崇此王者所以明終始之恩厚君
臣之道也故桂州本管都防禦觀察等使正議大夫使
持節都督桂州諸軍事守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
國南陽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杜式方慶襲台庭任當
垣翰服名教乃保家之子樹風聲為守土之臣盡禮事
[050-9a]
君勞心奉職奄忽淪逝念之惻然況近屬連姻遠藩捐
館聞訃之命實悼中心贈飾之恩宜加常等俾趨榮於
八座用賁寵於九原可贈禮部尚書仍賻符過/切布帛二
百段米粟二百石委度支逐便支遣
   武昭除石州刺史制
勅某官武昭王師伐蔡爾在行間致命奮身挑戰當㓂
忠憤所感卒獲生全求之軍中不可多得司馬以爾信
直謹厚可領邊城爾宜酬乃已知副我朝奬撫獯戎雜
[050-9b]
居之俗安離石重困之人勉而莅之其任不細可石州
刺史
   梁希逸除蔚州刺史制勅某官梁希逸頃為蔡將陷在賊庭知有君臣不顧妻
子率其所屬當戰陣前反斾倒戈翻然歸我忘家之士
希逸有之間從司空再平淮右指蹤銜命皆稱所使可
以移用俾之守疆北邊列城蔚為衝要雄右軍號務兼
錢刀醻時流/切勤選能俾乃兼領宜思来効以續前勞可
[050-10a]
蔚州刺史兼横野軍使并知本州鑄錢事
   盧元勲除隰州刺史制勅盧元勲乃者鎮帥身喪正承元納款之際柏耆將命
之初軍情洶然未知嚮化而元勲挺身奮臂出於衆中
指明安危分别逆順顔色不撓聲氣甚勵言行事立朕
甚多之雖有優升未酬義烈宜以一郡寵而旌之用勸
四方聞其風者可隰州刺史
   揚孝直除滑州長史制
[050-10b]
勅揚孝直早以材力從戎冀方專習武經通知吏事承
元移鎮孝直實来詢謀驅馳有所裨助軍郡之佐寵秩
非輕用答忠勞以明勸奬可滑州長史
   張嘉泰可延州長史制
勅前丹州司馬張嘉泰一從戎旅多歴嵗時奉職有勞
率身無過軍部長佐資秩不卑自丹轉延頗為優豫題
輿便道往守乃官可延州長史
   魏𤣥通除深王府司馬制
[050-11a]
勅魏𤣥通有禦侮之才扞城之畧服勤戎職善守邊州
訓旅牧人有可稱者夫文武迭用出入序遷所以闗才
能而均勞逸也爾宜解綬郡邸曳裾王門飭躬慎儀以
奉朝謁可依前件
   楊造等亡母追贈太君制
勅通事舍人楊造翰林待詔某亡母等生播徽華歿留
儀範訓保家之子為有國之臣或相禮彤庭或待詔金
馬咸居禁近率有忠勤風樹之心必憂深而思遠蓼蕭
[050-11b]
澤宜自葉而流根並啓邑封各從子貴揚名之孝與
汝成之可依前件
   張值李翺等二十人亡母追贈郡縣夫人制
勅壽州刺史張植亡母某氏等夫忠於上者教有所自
仁於下者恩有所延孝理之風實繇此作當今良二千
石皆與朕共理雖禄不逮養而名可顯親將慰匪莪之
心宜流自葉之澤俾從子貴咸贈邑封   陳中師除太常少卿制
[050-12a]
勅尚書吏部郎中兼侍御史陳中師早以體物之文待
問之學中鄉里選第甲乙科及筮仕立身皆有本末不
背俗以矯迹不趍時以沽名從容中道自致聞望累踐
郎署再叅憲司官無卑崇事無簡劇如玉在佩動必有
聲為時所稱何用不可朕以立國之本禮樂為先今之
太常兼掌其事貳兹職者不亦重乎厯代迄今謂之清
選往服是命佇觀有成予方急才爾寜久次可太常少

[050-12b]
   衢州刺史鄭羣可庫部郎中齊州刺史張士階
    可祠部郎中同制
勅某官鄭羣等今之正郎班望頗重中外要職多繇是
選故其所選不得不慎必循名實而後命之羣與士階
久典名郡謹身化下有循吏之風會課陟明宜當是選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一掌祠曹一司武庫各領其要爾
宜敬之羣可庫部郎中士階可祠部郎中
   元稹可太子左諭徳依前入蕃使制
[050-13a]
勅通事舍人元稹東宫之有諭徳猶上臺之有騎省也
清班優秩所選非輕朕前遣使臣往修戎好以稹言信
行敬命為介焉揚旌出疆反駕奔命有所啓奏多叶便
宜乃知得人可以卒事故加是命以寵勸之可太子左
諭徳依前入蕃使   盧昂量移虢州司戸長孫鉉量移遂州司戸同
    制
勅萬州司戸參軍盧昂等頃負疵瑕各從譴謫或遠竄
[050-13b]
荒裔或未復班資既逢蕩滌之恩俾及轉遷之命況聞
修省以克已固將校試而用能吾無棄人汝宜自効可
依前件
   李石楊縠張殷衡等並授官充涇原判官同制勅李石等用武之地曰涇與原合為一鎮控扼夷虜朕
授布鉞責其成功布乃祗惕受命思有以自輔者因上
言石縠殷衡等學業才畫堪置幄中分務列官咸可其
請而布憂邊甚切選士必精爾宜各竭所能為知已用
[050-14a]
可依前件
   李演除左衞上將軍制
勅王者法勾陳設環列非勲勤之將信近之臣則何以
久張爪牙轉置肘腋者也某官李演嘗從徳宗皇帝南
蒐于梁籍名功臣謂之定難洎出分戎律入拱宸居内
外周旋不懈於位交㦸之下周廬肅然今之轉遷示益
親信移領左廣仍叅夏卿夫八屯之警巡七萃之勤惰
爾為其正盡得察之宜惜前勞無隳乃力可依前件
[050-14b]
   康昇讓可試太子司議郎知欽州事兼充本州
    鎮遏使陳倓徒監/切可試太子舍人知巒州事
    兼充本州鎮遏使李顒可試太子通事舍人
    知賓州事兼賓澄巒横貴等五州都逰奕使
    馮緒可試太子通事舍人知田州事充左江
    都知兵馬使滕殷晉可試右衞率府長史知
    瀼州事兼充左江都知兵馬使五人同制
勅容州本貫經畧招討左押衙兼右廂兵馬使康昇讓
[050-15a]
等有奉職徇公之勤有理戎殄㓂之効其帥公素上章
以聞吾方念勞爾宜受賞況容之諸郡有大小郡之兼
職有重輕量能第功分命而往噫方藩雖遠朝聴甚卑
有善必聞無功不録吾言及此欲爾知之可依前件
   西川大將賀若岑等一十二人授御史中丞殿
    中監察及諸州司馬同制
勅丞相鎮蜀志在憂邉俾靜蕃蠻實資將校故加寵任
以責成功某官某等若干人類例勲勞進登班秩憲官
[050-15b]
名重郡佐禄優叅以命之足為榮奬爾宜恭承主帥慎
守封疆戮力一心無落戎事可依前件
   前右羽林將軍李彦佐服闋重除本官兼御史
    中丞知軍事制
勅軍有羽林用法星象統之爪士以拱宸居某官某前
以忠勞選登戎衞而能訓勇力之士以備時使申誰何
之令以奉徼巡夙夜祗嚴不懈於位既終喪紀宜復官
常假中執憲之名行上將軍之事勉修舊職用副新恩
[050-16a]
可依前件
   奉天縣令崔鄯可倉部員外郎判度支案制
勅奉天縣令崔鄯大凡南宫郎無非慎選者也況地官之
屬有堆案盈几之文有月計嵗會之課故員外郎不可
逾時缺不待滿嵗遷事劇才難㫁可知矣而鄯自操白
簡宰赤縣繩舉違謬惠養鰥惸皆有善聲著於官次豈
能於彼而不能於此乎爾宜率廩人佐計務決繁析滯
期有可觀可依前件
[050-16b]
   翰林待詔李景亮授左司禦率府長史依前待
    詔制
勅某官李景亮夫執藝事上者必揆日時計勞績而後
進爵秩以旌服勤況待詔宫闈飭躬晨夜比於他職宜
有加恩宫坊衞官以示優奬可依前件
   故鹽州防狄兵馬使康太崇贈鄧州刺史制勅故某官康太崇嘗習韜鈐夙稱拳勇使之訓旅能叶
武經使之守疆能著戎績永言殂謝宜及褒榮俾追寵
[050-17a]
於朱轓庶知恩於黄壤可贈鄧州刺史
   劉總外祖故瀛州刺史盧龍軍兵馬使張懿贈
    工部尚書制
勅故某官張懿徳善者將啓後人忠孝者克揚前烈有
美必復宜其然乎而懿仗忠履義體仁養勇學究韜畧
藝窮騎射負幽燕之勁氣雖振其名有將相之長才不
得其位命屈當代慶流後昆有外孝孫為吾賢帥以忠
許國以順克家揚名顯親自義率祖推恩外族歸美前
[050-17b]
修俾追八座之榮以輟九原之歎可依前件
   劉總外祖母李氏贈趙國夫人制
勅李氏族茂本枝行光内則柔明繕性和淑保身輔佐
良人克諧家道訓成賢女作相令門善積於中福延於
後段公威徳當流慶於外孫令伯孝心願推恩於祖母
式遵贈典用賛徳芬宜從大國之封追正小君之命可
贈趙國夫人
   蕭俛一子迴授三從弟制
[050-18a]
勅吏部尚書蕭俛頃在台庭時逢郊禮大行慶澤先及
輔臣當延賞於𦙍嗣願推恩於友愛厥有典例因而從
之咨爾弟伸可恭成命可河中府參軍
   賈疄離吟/切入迴鶻副使授兼御史中丞賜紫金
    魚袋制
勅少府少監賈疄行人之官官必有介所以敬王事而
重國命也以爾疄稟訓台鼎飭躬搢紳自登班行多厯
年祀恪勤官次保守令名斯可以卒貳使臣諭申朝㫖
[050-18b]
宜假憲秩仍加命服以示兼寵俾之出疆況繼好二邦
奉辭萬里副車之任選亦不輕兹吾使能期爾復命可
依前件
   張屺授廬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制勅盧龍軍節度判官檢校刑部郎中張屺司徒總言爾
從事於幽薊之間有年嵗矣嘗委事任備觀器用務叢
而益辦職久而彌勤頗出輩流宜加奬擢況公侯之嗣
幕府之英餘慶所鍾有才如是今以名郡寵而任之旌
[050-19a]
善勸能仍兼中憲可廬州刺史
   韓公武授左驍衞上將軍制
勅朝㪚大夫檢校左㪚騎常侍兼右金吾衞將軍御史
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韓公武我元老之令子也孝
於家忠於國故出則秉旄鉞入為執金吾寵任益崇謙
敬彌著而勤於夙夜疾癘所侵上陳表章乞就頤養夫
環衞之列心膂之臣雖親信之寄則同而勞逸之間或
異宜輟繁重俾從便安可檢校左㪚騎常侍兼左驍衞
[050-19b]
上將軍御史大夫㪚官勲如故
   姚元康等授官充推官掌書記制
勅朝㪚郎行祕書省祕書郎姚元康儒林郎試太常寺
協律郎鄭懿等益部浮陽皆大征鎮也文昌全畧皆賢
將相也而能以禮聘士以職任才多聞得人咸樂為用
況爾等籌謀文藻各負所長苟能賛察兼掌奏記孜孜
不怠翩翩有聲慰薦褒升其則不遠元康可試左武衞
倉曹參軍充劎南西川觀察推官㪚官如故懿可試左
[050-20a]
金吾衞兵曹參軍充横海軍節度掌書記㪚官如故   楊𤣥諒等三十人加官制
勅右神䇿軍忻州行營兵馬使試太常卿楊𤣥諒等夫
才不録則勸善之道廢勤不賞則念功之典缺而𤣥諒
輩凡三十人咸列禁戎遠從征討臨難有身先之勇奔
命無道弊之勞宜以禄秩酬其忠効所謂材不失選賞
不逾時亦欲使為善者不疑有功者速勸也可依前件
   李益王起杜元穎等賜爵制
[050-20b]
勅李益等去年春朕以陵寢事大哀惶疚心而益等齋
慄奔走各率其職俾予孝道刑于四海何嘗一日而忘
之即命有司舉常典凡爵之高下視執事之重輕有司
亦能遵我成命第而次之進給益封無有不當由益而
下爾宜欽承可依前件
   王計除萊州刺史吳暐于鬼/切除蓬州刺史制
勅王訃等咸以材畧載筆從軍藝學智謀霈然足用多
歴年祀備嘗艱危進退周旋不聞失道司徒𢎞正詳奏
[050-21a]
以聞因以竹符分命試吏而萊蓬二郡各介一方牧人
者但不擾其心不奪其力則雖華夷南北土物不同皆
可以自足自遂矣宜用此道往安養之可依前件
   義武軍奏事官虞候衞紹則可檢校祕書監職
    如故制
勅某官衞紹則服勤藩鎮敷奏闕廷奉主帥之表章達
軍府之情狀嘉其忠効宜可褒升俾洽新恩用充舊職
可依前件
[050-21b]
   深州奏事官衞推試原王友韓季重可兼監察
    御史充職制
勅某官韓季重上將臨戎陪臣將命詳其奏報頗盡事
情特加寵章用奬勞効王官憲職以示兼榮可依前件
   袁幹可封州刺史兼侍御史制
勅安南兵馬使封州刺史兼監察御史袁幹委質藩方
穏知戎旅嘗驅㓂盜累著功勞故命遷領郡符超升憲
簡足以安荒俗耀遠人敬而承之無替前効可封州刺
[050-22a]

   華州及陜府將士吉少華二千三百三十五人
    各賜勲五轉制
勅某官吉少華等距河重鎮分陜近藩俾遏冦虞實資
士旅勞既同力賞宜徧行次第其名書於勲籍可各賜
勲五轉
   祭迴鶻可汗文維長慶元年嵗次辛丑月日皇帝遣使朝議大夫檢校
[050-22b]
右㪚騎常侍兼少府監御史大夫雲騎尉賜紫金魚袋
裴通致祭於故愛登羅汨沒密施毗伽保義可汗之靈
粤以英武之姿雄竒之䇿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
戎名播上國況能嚮風納款繼好息人代為親隣嵗入
職貢方賴威略共清寰瀛倚為長城永固中夏而天殱
驕子國喪名王奪氣色於隂山霣精光於昴宿凶訃云
至悲懷用深故遣使臣往將國命展弔奠之禮申哀榮
之恩猶有明靈當鑒誠意尚饗
[050-23a]
 
 
 
 
 
 
 
 
[050-23b]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一

[051-1a]
欽定四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二
            唐 白居易 撰
  中書制誥五新體道凡/五十
   京兆尹盧士玫除檢校左㪚騎常侍兼中丞瀛
    漢二州觀察等使制
勅夫疆理天下壤制四方乗時省置何常之有故方隅
未寜務先經畧則專委方伯以總統之及兵革甫定思
[051-1b]
𢎞風化則並命連帥以分理之朕常以幽薊一方環封
千里延袤廣莫專制實難屬元戎改轅新帥進律因而
置制以叶便宜蓋王者施張變通之要也京兆尹盧士
玫為人端和為政寛簡自尹京輦人甚便安今司徒總
籍甚爾名叶從人望河間列郡乞委士玫因而可之必
易為理況新造之府經始之政勞來安輯是爾所能俾
珥左貂兼執中憲寵任不細勉哉是行可依前件
   武寜軍軍將郭暈等五十八人加大夫賓客詹
[051-2a]
    事太常卿殿中監制
勅某官某頃以齊冦發狂王師致討武寜裨將五十八
人雖有元戎指蹤制勝實由衆校同心許國合力成功
宜以憲秩儲寮寺卿府監舉申賞典用益勲庸可依前

   贈僕射蘇兆男三人妻兄一人並被蔡州誅戮
    各贈太子賛善大夫等制勅故某官男等淮㓂之起爾陷其中能守父訓不失臣
[051-2b]
節竟遇蠭蠆並為鯨鯢葵將死而心傾劍雖埋而氣在
毒延禦侮禍及維私將賁幽魂宜追寵命俾贈青宫之
秩用伸赤族之寃可依前件
   王士則除右羽林大將軍制
勅羽林所設上法星文軍衞之中號為雄重稱兹選任
不易其人左驍衞將軍王士則勲戚之家義方之子發
身學劍餘力知書早踐班榮累叅環列職近而身彌檢
慎任久而心益恭勤卑以自居勞而不伐況一備禁衞
[051-3a]
四為偏將滯於久次宜有超升俾領上軍仍遷右廣統
良家之騎士訓期門之材官寵任不輕無墮於事可右
羽林軍大將軍
   前穀熟縣令李季立授奉天丞兼監察御史充
    迴鶻使判官制
勅某官李季立蕃國通聘使臣告行上請屬寮同役王
命以爾常為令長頗有幹能加之恪恭可備選擇假威
憲職兼命邑丞足示優榮勉勤任使可依前件
[051-3b]
   李懷金等各授官制
勅博野鎮都虞候殿中監李懷金等戮力戎行叶謀王
事既展扞城之効彌章奉國之心不加寵榮何勸忠勇
敬授爵命勉思令圖可依前件
   王日簡可朝㪚大夫徳州刺史制勅前代州刺史代北軍使王日簡吾聞任有才則事集
奬有勞則功勸以日簡嘗為代守軍睦人安旌効所能
可居要地是用超登階級遷領郡符勵精壹意其聴吾
[051-4a]
言夫主憂則臣勞時危則節見今㓂戎暴起封域未寜
是忠臣奮竒謀烈士展殊効之日也朝立功而夕受賞
汝其念之哉可徳州刺史
   薛元賞可華原縣令制勅前大理丞薛元賞甸服之制也樹以尹正承以令長
上下有統而理化行焉以元賞前為廷尉丞察獄評刑
頗聞敬慎寺卿奏課邑宰缺員故移欽恤之心使布惠
和之化上承爾長下字吾人無或越思而乖統理可華
[051-4b]
原縣令
   王承林可安州刺史制
勅安陸古鄖國也介荆漢之間承軍旅之後宜得謹良
長吏以養理之也前相州刺史王承林比刺安陽勤修
其職録勞奬善故申命焉況爾生勲伐之家早階寵禄
宜自修立以光大其門爾當思勤儉以檢身務㢘平以
臨下率吏用禮勸人歸農勿偵丑正/切勿佻一遵吾之約
束可安州刺史
[051-5a]
   嚴綬可太子少傅制
勅東朝保傅厯代尊崇漢擇名儒任先疎廣晉求耆徳
選在山濤實資六傅之賢用𢎞三善之道檢校司徒兼
太子少保嚴綬文雅成器恭謙致用出領重鎮以帥諸
侯入為具寮以長卿士厯踐中外備嘗艱虞殆三十年
勤亦至矣況理心以體道知命而安時是謂教誨之人
可領調䕶之任由保遷傅爾其敬之可太子少傅
   源寂可安王府長史
[051-5b]
勅義成軍節度判官檢校兵部員外源寂早膺慰薦累
展才能謀畫有終恭勤無怠守臣推善列狀升聞可使
束帶立朝廷曳裾逰藩邸俾從賓佐入補王官
   鄭枋可河中府河西主簿制
勅鄭滑觀察推官試太子通事舍人鄭枋名列士林職
參軍府修身無闕從事有勞既展効於即戎宜試能而
補吏俾之糾邑庶有可觀可依前件
   喬弁可巴州刺史制
[051-6a]
勅權知巴州刺史喬弁前假竹符俾臨巴郡一意為理
三年有成州人借留㢘使置奏既因會課宜及陟明九
仞之功無虧一簣無忸真授而怠初心可巴州刺史
   薛戎贈左㪚騎常侍制
勅夫有名於時有功於國盡忠以事上遺愛而及下則
必生享寵禄歿加褒崇所以旌善人而勸来者故浙東
觀察使越州都督兼御史中丞薛戎挺英於冠族擢秀
於士林凡踐官榮皆著政績及授符節委之察㢘自江
[051-6b]
而東政成人乂老而將智病且知終方覲闕廷忽捐館
舍是用廢朝軫念加賻申恩俾増九原之光追備八貂
之列可依前件
   辛弁文可淄州長山縣令制
勅趙州臨城縣令辛弁文既有英材又知臣節遁逃㓂
難奔走道途言念忠勞宜加恩奬俾換銅墨移宰長山
可依前件
   知汴州院官侍御史盧蒙可檢校倉部員外郎
[051-7a]
    陕府院官盧台可兼侍御史鄭滑院官李克
    恭可試大理評事獨孤操可衞佐並依前知
    院事同制
勅鹽鐵官漕運職小大遠邇羅布於四方自丞相播兼
領以来而撮大綱覆羣吏職以能進秩由課遷法無僭
差人有懲勸今台蒙克恭操等咸當自舉分命以官勉
副已知無忝成命可依前件
   王智興可檢校右㪚騎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武
[051-7b]
    寜軍節度副使領本道兵馬赴行營制
勅沂州刺史御史大夫王智興李愿李愬之鎮武寜也
汝為裨將勵節忘身濟成大功汝實有力奬其誠効擢
授郡符海沂之間又著聲績宜加新命以寵舊勞仍提
鋭師往副戎律夫將之撫衆如子弟則衆之視將如父
兄苟推赤心而無疑必蹈白刃而不悔勉親士卒佇翦
㓂戎可依前件
   田羣可起復守左金吾衞將軍員外置兼澶州
[051-8a]
    刺史制
勅前左武衞將軍田羣忠謹立身韜鈐嗣業自叅戎衞
尤見恭勤而燕薊之間澶為要郡公侯之後羣有令名
俾分符竹之榮佇濟弓裘之美宜奪情禮起而用之
   楊於陵母亡祖母崔氏等贈郡夫人制
勅大孝存乎始終殊恩被於幽顯追榮之命安可廢耶
戸部尚書楊於陵亡祖母崔氏等風範有初光塵未昧
發揮婦道標表母儀施及孝孫陟于高位夫藴徳者垂
[051-8b]
裕於後揚名者光昭其先俾彰積慶於中故許推恩而
上各從寵贈用顯貽謀可依前件
   邵同貶連州司馬制
勅朝議大夫守衞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邵同寵在專城
職當守土不承制命擅赴闕廷違越詔條叛離官次將
懲慢易宜舉憲章可連州司馬仍馳驛發遣
   鄭公逵可陜州司馬制
勅朝議郎守原王府長史上柱國賜緋魚袋鄭公逵衆
[051-9a]
推士行時許吏才自列班榮尤彰恭恪夙夜匪懈春秋
已高宜罷曳裾之勤往賛坐棠之理是為優秩用答令
名可守陜州大都督府右司馬㪚官勲賜如故
   劉泰倫可起復謁者監制勅朝議郎前行内侍省内謁者監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劉泰倫古者有中涓謁者皆侍奉親近之臣也今之寵
秩亦由舊焉況泰倫有行藝可以飾身才幹可以掌務
監臨内署朝請中闈謹密端和甚宜厥職久於其事兼
[051-9b]
之實難宜加進秩之恩仍舉奪情之典勉承奬任勿替
初終可起復朝議大夫行内侍省内謁者監
   王師閔可檢校水部員外郎徐泗濠等州觀察
    判官制
勅前徐泗濠等州觀察支候朝議郎殿中侍御史内供
奉上騎都尉賜緋魚袋王師閔朕以師律授智興智興
以軍書辟師閔才既為知已用官不俟滿嵗遷所以使
能而責理也然則賛㢘察安戎旅既命之後吾有望於
[051-10a]
爾焉勉副所從佇展来効可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兼
殿中侍御史充徐泗濠等州觀察判官勲賜如故   薛從可右清道率府倉曹制
勅三品子薛從惟汝父平守吾藩鎮能以忠力殄冦安
人疇庸既以啓封延賞亦宜及嗣勉承義訓無忝寵章
可朝㪚郎行右清道率府倉曹叅軍
   義武軍行營兵馬使高從政等五人河東節度
    行營兵馬使傅義等二十四人並破賊可御
[051-10b]
    史大夫中丞侍御史制勅古者賞不逾時所以勸勲庸也爵有加等所以激忠
勇也而某官高從政等以義武之師統晉陽之甲前蹈
白刃中推赤心大摧賊徒連告戎捷超榮速賞爾實當
之故視軍功遞遷憲秩破竹之勢其思有終可依前件
   故奉天定難功臣試殿中監陳日榮等一十二
    人可贈商鄧唐隋等州刺史制勅春秋崇褒善之義國家厚追榮之寵其身歿而名不
[051-11a]
殞時去而恩未及者大司馬得稽勲籍舉而行之故某
官某等凡十二人按狀徵書宜加寵命飾終之典其可
廢乎可依前件
   段斌宗惟明等除檢校大理太僕卿制
勅義武軍節度都押衙兼侍御史段斌衙前虞候檢校
太子賓客宗惟明等㓂虞未平將校方用宜以爵賞勸
其忠勞而斌奔命獻俘惟明奉章告捷各勤乃事咸造
於庭並加寵榮以示優奬斌可試太僕卿依前兼侍御
[051-11b]
史惟明可檢校大理卿餘各如故
   戸部尚書楊於陵祖故奉先縣主簿楊冠俗可
    贈吏部郎中於陵奏請迴贈制
勅故某官楊冠俗貽厥孫謀垂裕後世揚其祖美不忘
先也以冠俗之棲遲下位道屈於時以於陵之光大其
門慶鍾於後生不逮事歿有追榮宜加義率之心用舉
飾終之典可贈吏部郎中
   故光禄卿致仕李恕贈右㪚騎常侍制
[051-12a]
勅故某官某國老之子藩臣之兄嘗列棘以承家竟懸
車而捐館生加爵寵沒及褒榮兹惟舊章用慰幽穸   劉悟妻馮氏可封長樂郡夫人制
勅古者有䇿名命婦賜號夫人蓋積善於閨門而受封
於國邑也澤潞節度使劉悟妻馮氏傳芳茂族作合良
臣成此忠貞之功因於輔佐之力禮從夫貴慶叶家肥
俾開大郡之封以正小君之命可封長樂郡夫人
   夏州軍將二人授侍御史制
[051-12b]
勅某官某等早稱武藝久隷軍麾稟命元戎服勤王事
或千里移鎮從為紀綱或十乗啓行倚為肘腋緜厯年
月積成勤勞不加寵榮何勸忠効並命憲職宜敬承之
並可兼侍御史餘如故
   日試詩百首田夷吾曹璠等授魏州兗州縣尉
    制
勅乃者魏兖二帥以田夷吾曹璠善屬文貢置闕下有
司奏報明試以詩五言百篇終日而畢藻思甚敏文理
[051-13a]
多通賢侯薦延宜有升奬因其所貢郡縣各命以官而
倚馬爰来衣錦歸去以文得禄亦足為榮可依前件
   衞佐崔蕃授樓煩監牧使判官校書郎李景讓
    授東畿防禦巡官制
勅某官崔蕃等咸因文行自致班序或佐衞蘭錡或典
校蓬山各從所之將展其用夫司牧坰野備禦都畿所
以班馬政而遏冦虞也兹皆重務爾勉賛之可依前件   李愬李愿薛平王潛馬總孔戢崔能李翺李文
[051-13b]
    悦咸賜爵一級并迴授男同制
勅封爵之設在乎賞勸有以褒徳有以序勤聳善興功
實由兹道而某官李愬等或望崇台鼎或委重旌旄爰
及藩條共分憂寄有勞於事無怠於心宜疏爵以啓封
許推恩而及嗣祗受厥命永孚于休可依前件   故工部尚書致仕杜羔贈右僕射制
勅故某官杜羔生於仁族發為公器敦厚孝友本乎天
性文學政事出於餘力自立朝右藹然素風司諫平刑
[051-14a]
駮議㢘問凡所踐厯不懈於位以年致政以疾就第出
處進退皆叶時中遽此淪謝惻惻興念夫生有榮禄歿
有寵贈所以極君道厚時風亦聖人有始卒之義也宜
追端揆以申褒飾猶有精爽知吾不忘可贈尚書右僕
   幽州兵馬使劉悚除左驍衞將軍制以兄劉/悟奏請
勅某官劉悚夙負氣槩早習騎射才推燕趙之士學究
孫吳之書加以忠厚可當任用況有令弟為吾信臣節
[051-14b]
著艱貞情鍾友愛夫寵寄於外莫重於藩垣委任於中
莫親於禁衞加此一職寵示二人豈不為榮季出叔處
可左驍衞將軍
   前幽州押衙瀛州刺史劉令璆除工部尚書致
    仕制勅某官劉令璆渠尤/切勲伐之家弓裘之嗣嘗修戎職亦
領郡符迨此遲暮知有止足夫壯而奮發以忠事國老
而知退以道安身人所難能理宜嘉尚俾超崇秩以寵
[051-15a]
高年可工部尚書致仕
   盧衆等除御史評事制
勅幽州節度判官盧衆等幽薊重鎮盧龍舊軍是吾北
門委在上將實資寮佐以濟謀猷爾等或叅務戎旃或
專司奏記俱因事任各展才能而御史府官廷尉寺吏
用申褒奬以勸忠勤勉奉元戎佇成嘉績
   張偉等一百九十人除常侍中丞賓客詹事等
    制
[051-15b]
勅盧龍軍押衙兵馬使什將隨軍某等夫爵賞行於上
則忠勞勸於下有國之典其可廢乎吾思薊北首將及
吏合衆聚力鎮寜一方緜以嵗年積成勤效今以朝右
貴秩言坊清班舉為寵章用申酬奬   梁璲徐醉/切等六人除范陽管内州判司縣尉制
勅盧龍軍節度要籍梁璲等咸以幹能早膺任使各叅
軍要同濟戎功言念恭勤宜加優奬郡掾邑佐分而命
之仍兼舊職勉申來効可依前件
[051-16a]
   渤海王子加官制
勅渤海王子舉國内屬遣子來朝祗命奉章禮無違者
夫入修職貢出錫爵秩兹惟舊典舉而行之
   石士儉授龍州刺史制
勅石士儉東川帥涯上言士儉久習武藝兼通吏事可
使為郡責成其功吾聞江油巴夷雜處勿以遐陋而忘
緝綏奉法愛人無負知已可龍州刺史
   韓萇授尚輦奉御制
[051-16b]
勅韓萇局分六尚職奉七輦兹惟優秩列在通班以爾
立身頗恭守事甚謹宜有所奬可升於朝可尚輦奉御
   孟存授成都府少尹制
勅孟存嘗叅劇務亦牧疲人咸有能名得於主帥三蜀
征鎮屯於成都雖有忠賢委為尹正至於賛修庶務通
統諸曹承而貳之實資亞理勉勤厥職無累所知可成
都府少尹
   杜元穎等賜勲制
[051-17a]
勅中書舍人杜元穎等有位於朝有勞於事不加慶賜
何勸恪勤宜各策名列於勲籍可依前件
   商州壽州將士等賜勲制
勅某官某等夫勲者所以馭貴敘勞亢身庇族非因大
慶不降殊恩爾皆委質從軍服勤事國宜按勲籍分而
賜之可依前件
   内侍楊志和等授朝㪚大夫制
勅楊志和等咸分要職列在内司慎靜檢身恭勤守事
[051-17b]
宜以章綬命為大夫佩服寵光爾無失墜可依前件
   内常侍趙𢎞亮加勲制
勅内常侍趙𢎞亮等列名禁籍祗命宫闈多厯嵗時積
成勞効宜加勲賞以洽恩榮可依前件
   烏行初授衞佐制
勅烏行初重𦙍之子早稟義方詩禮弓裘式聞不墜賞
延之典本勸忠勲環衞之官兼資慎擇非唯父任亦以
才升可佐衞曹參軍
[051-18a]
   烏重𦙍妻張氏封鄧國夫人制
勅古者夫為大夫則妻為命婦況在小君之位未加大
國之封豈唯有廢徽章抑亦無勸忠力也烏重𦙍妻張
氏以鳲鳩之徳作合邦君輔成勲猷馴致爵位雖從夫
貴未授國封今以南陽本邦善地錫為湯沐加號夫人
兹乃殊榮足光閨閫可封鄧國夫人 
 
[051-18b]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二

[052-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三
            唐 白居易 撰
  中書制誥六新體凡四十八道/
   鎮州軍將王怡判官李序先被賊中誅囚並死
    各贈官及優䘏子孫制敕朕常思鎮冀之間弔伐之際有仗順死義不吾聞者
因命𢎞正列狀以聞而某官王怡等頃陷艱虞思伸忠
[052-1b]
効或名節将立併命于幽憂或義烈臨奮失身于戮辱
履危如虎尾視死如鴻毛若無褒揚何勸天下既降飾
終之命仍加身後之禮追崇延寵有越常倫冀使死節
之魂忠憤之骨知我憐憫殁無恨焉怡可贈左僕射序
可贈給事中   武寜軍陣亡大將軍李自明贈濠州刺史制
敇王師之討蔡平鄆也自明為武寜裨將𨽻于元戎凡
所指蹤必先致命三軍之士于今稱之有勞未圖無禄
[052-2a]
早代生不及賞殁而加恩庶使猛將義夫聞而相勸曰
死而不忘况生者乎可贈濠州刺史
   裴𢎞泰可太府少卿知左藏庫出納制敇前度支河北𣙜鹽使朝議郎撿挍尚書刑部郎中使
持節貝州諸軍事兼權知貝州刺史侍御史充本州防
禦使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裴𢎞泰九土之貢百品之貨
辨其名物謹其出納常在外府統以上卿宜求幹敏之
才以為之貳而𢎞泰頃分𣙜務兼撫郡民當軍興之時
[052-2b]
法行政立則受藏之府事繁物殷量其器能可以專委
勉膺是任無替前勞可守太府少卿知左藏庫出納散
官勲賜如故
   李昌元可兼御史大夫制
敇通議大夫使持節儀州諸軍事儀州刺史兼御史中
丞上柱國李昌元弓裘令子疆塲勞臣能讀父書甚識
戎事每在戰陣未甞無功及委藩條亦聞有政而知臣
者君也賞勞者爵也亞相之秩威重寵崇加乎爾身以
[052-3a]
勸能者可兼御史大夫
   田頴可亳州刺史制敇正議大夫前撿挍右散騎常侍使持節洺州諸軍事
兼洺州刺史御史大夫充本州團練使上柱國賜紫金
魚袋田頴自别屯將壘專領郡城而能勤恤師人與之
勞逸故臨戎則士樂為用撫下而衆知嚮方忠勲既彰
能政亦著牧守之選吾所重之譙鄼之間人亦勞止授
爾印綬往勞來之宜推前心佇立後効可撿挍右散騎
[052-3b]
常侍使持節亳州諸軍事兼亳州刺史御史大夫本州
團練使鎮遏使散官勲賜如故
   薛伯髙等亡母追贈郡夫人制
敇某夫人某氏等始播婦儀終垂母道教其令子為我
良臣而皆茂著才名榮居爵位永言聖善冝及顯揚俾
追唘邑之封式表統家之訓可依前件
   李佑授晋州刺史制
敇郡守之官與吾共理下之安否繫乎其人必稽前功
[052-4a]
方降是命某官李佑夙負材器累經任用常領軍郡頗
著政聲而平陽舊都近罷征鎮上疆事物既廣且殷藉
爾良能為予撫字夫均其征役簡其科繇謹身省事以
臨其人而人不安未之有也往𢎞是道以康晉人可依
前件
   武寜軍將王昌渉等授官制
敇王昌渉等早以材力召募從軍元和以來南征北伐
咸有勞績著于一時主帥上聞乞加褒賞故以寺卿憲
[052-4b]
職序而寵之無棄前功在申後効可依前件
   馬摠亡祖母韋氏贈夫人制
敇某官馬摠亡祖母韋氏播兹懿範貽厥嘉謀施及孝
孫實居貴仕將明餘慶其在追榮不唯垂裕後昆抑亦
光昭幽壌宜降封丘之命以慰令伯之心可贈某夫人
   路貫等授桂州判官制
敇藩隅之重委以侯伯軍府之要掌在賓寮貫等以文
行修身以智謀從事佐亷問澄清之務撫華夷錯雜之
[052-5a]
人俾其乂安實在㕘贊宜及寵命以光所從可依前件
   駙馬都尉鄭何除右衛將軍制
敕周設七萃漢列八屯皆以拱將王宫肅嚴徼道統兹
騎吏其屬親賢某官鄭何擢秀士林挺質公器以貞和
陶其性以禮樂文其身善積德門慶連戚里况久踐名
職累著聲猷念舊奨能宜加榮寵環列之尹不易其人
俾宣力于爪牙不失親于肺腑可右衛將軍餘如故
   封太和長公主制
[052-5b]
敇公主之封號也或以善地或以嘉名立愛展親兹惟
舊典第四女端眀成性和順禀教靜無違禮故組紃詳/倫
切/有常訓動必中節故環珮有常聲歳茂穠華日新淑
問乃眷肅雍之德俾開湯沐之封可封某公主
   宋朝榮加常侍制
敕河東節度都押衙試太子賓客兼御史中丞宋朝榮
甞因戰功擢領邉郡揆能適用故有轉遷龍樓上寮衙
門右職雖有兼命未表殊恩宜加騎省之榮不改憲臺
[052-6a]
之重以兹寵任足報忠勲爾其敬承無隳乃力可撿挍
左散騎常侍餘如故
   贈陣亡軍將等刺史制
敇故某官某等王師問罪至于淄青爾等同執干戈親
當矢石忠而盡瘁勇而亡身或退卒于師或進殁于戰
俱死王事深惻朕心念捐軀于軍前宜追念于泉下郡
守之貴以示褒榮可依前件
   諸道軍將等授官制
[052-6b]
敇平齊之役也諸軍指期衆校合戰某官等各輸戮勇
同樹勲勤永思積日之勞頗愧踰時之賞故於奬授有
所超遷朝右貴班宫坊清秩或㕘憲職分以命之庶知
我心不忘忠力可依前件
   裴度韓𢎞等各賜一子官并授姪女壻等制
敇某官某等謁廟郊天改元肆眚是為大慶與衆共之
矧股肱心膂之臣與吾同體延賞任子其可廢乎爾等
或以文華或以吏職有所修立禀于義方自當褒升况
[052-7a]
霑慶澤俾舉展親之典用叶推恩之道猶子愛壻各命
以官爾其敬承無忝朝奬可依前件
   入囘紇使下軍將官吏夏侯仕戡等四十人授
    卿監賓客諮議衛佐同制
敇某官夏侯仕戡等前命鄭懽之入囘紇也爾等㕘護
使車用祗王命悉心盡力有恪恭䟦涉之勤焉宜以省
寺軍衛之班宫坊府邸之列舉為賓典分以寵之辨等
旌勞于是乎在可依前件
[052-7b]
   盧昂可監察御史裏行知轉運永豐院制時王/播奏
    請/
敇虢州司戸㕘軍盧昂前負瑕疵事多曖昧今聞修省
善亦昭彰况有大僚同知情狀且明非罪仍舉有才吾
信人言遂可其奏爾思自効無辱所知可依前件
   張惟素亡祖紘贈戸部郎中制
敇右散騎常侍張惟素亡祖某縣令某德合上𤣥才終
下位命屈于當代慶流于後昆故其孝孫實登貴仕經
[052-8a]
曰無念爾祖詩曰貽厥孫謀此言孫之謀能顯揚其先
祖之德能垂裕于後也不追榮于列宿曷旌德于太丘
可贈戸部郎中
   興州刺史鄭公逵授王府長史李循授興州刺
    史同制
敇鄭公逵等或以行稱或以才舉進修所致班秩不卑
改命序遷各適其用且乗朱輪于郡邸曳長裾于王門
士子名宦至斯亦不為不遇也立朝案部各敬爾官可
[052-8b]
依前件
   權知陵州刺史李正卿正除刺史制敇審材之要考察為先吾之于人試可乃用李正卿頗
闚吏道因假郡符畏法愛人善于其職夫速旌其能則
吏勸久于其政則化成未可轉遷就加真秩副吾知奬
無怠始終可陵州刺史
   知渭橋院官蘇浰授員外郎依前職前進士王
    績授校書郎江西廵官制
[052-9a]
敇某官蘇浰良以/切甞以幹良分領劇務受任稱職主者
上聞績既有成賞安可闕前進士王績亦以藝學籍名
太常著其令聞及此慰薦一以課進一以才升咸加班
榮同以褒奬臺官校職爾各欽承可依前件
   湖南都押衙監察御史王璀可柳州司馬依舊
    職制
敇某官王璀取猥/切郡司馬之官秩禄頗厚凡在戎行有
軍課者多兼命以優寵焉而璀以鞭弭櫜姑勞/切經天/切
[052-9b]
從事征鎮前後主帥咸稱有功宜加新命仍率舊職蓋
欲旌往勞而責來効也爾其勉之可兼柳州司馬
   安南告捷軍將黄士傪授銀青光禄大夫試殿
    中監制
敇某官黄士傪倉含/切戎首來降陪臣告捷服勤靡盬將
命無違宜以恩榮奬其勞効貴階崇秩兼而寵之可依
前件
   王鎰可刑部員外郎制
[052-10a]
敇刑曹郎闕朕詔執事擇可以善于其職者而殿中侍
御史王鎰自居殿中能察非法連鞠庶獄多協平允加
以温敏靜專可當是選一歳之獄決在秋冬今方其時
宜敬乃職
   京兆府司録㕘軍孫簡可撿挍禮部員外郎荆
    南節度判官浙東判官試大理評事韓佽七/四
    切/可殿中侍御史廵官試正字晁朴可試協
    律郎充推官同制
[052-10b]
敕某官孫簡等凡使府之制量職之輕重以命官揆時
之逺近以進秩俾等殺有常序遷次有常程勞均而名
分定矣簡自登憲司佐相幕府暨紏天府皆有可稱而
佽等亦以文學發身謀畫効用荆揚浙右實籍賓僚况
今之公卿大夫皆由此塗出慎爾職事爾無自輕可依
前件
   冀州奏事官田練可冀州司馬兼殿中侍御史
    制
[052-11a]
敇某官田練幹敏立身公勤濟事奉州將之手疏達軍
人之血誠念其忠勞宜有寵擢假憲名于殿内遷郡秩
於治中兹謂兼榮爾其敬受可依前件
   薛常翽可邢州刺史本州團練使制
敇新授深州刺史薛常翽呼對/切平蔡之役常領偏師實
立勲勞遂膺寵任今屬方隅多故將守用能且以翽之
長材居邢之要地故命魚符換郡熊軾移轅夫事至而
功成時來而節見此忠良之事業也爾其念之哉可依
[052-11b]
前件
   牛元翼可撿挍左散騎常侍深州刺史御史大
    夫制
敇某官兼御史中丞權知深州事牛元翼命官之要凡
試吏者必俟成効然後即真而元翼有理戎之才扞城
之畧權領軍郡能修武經士樂人安厥有成績是用假
威臺憲真拜郡符仍以金貂示其兼寵吾聞忠臣立節
烈士垂名其要無他得時而巳勉竭才力副予斯言可
[052-12a]
依前件
   王衆仲可衡州刺史制
敇前䖍州刺史王衆仲聚學修身由文飾吏累經任使
頗著良能前牧南康亦聞有政宜新印綬載領藩條而
衡湘之間蠻越雜處無以俗陋不慎乃事無以地逺而
怠厥心副吾陟明俟汝奏課可依前件
   田盛可金吾將軍勾當左衛事制
敇右金吾衛將軍田盛夫仕官至執金吾古今所榮重
[052-12b]
也而盛生勲德門有文武略居貴介而無佚領誰何而
有勞言念徼廵之功宜及轉遷之命處左攝事以表使
能可依前件
   陳楚男王府諮議㕘軍君賞可定州長史兼御
    史軍中驅使制
敇某官陳君賞夙承義訓幼有令聞專繼弓裘之名通
知軍旅之事因仍憲職兼佐郡符敬服寵章勉從任使   崔承寵可集州刺史制
[052-13a]
敇太子左諭德崔承寵早登班級亟換星霜自陳力於
貴朝屢奉辭於外國職因事博績以勞成就列宫坊既
申贊諭之美分符郡底佇聞刺舉之能宜勵公心祗承
寵命
   前貝州刺史崔鴻可重授貝州刺史制
敇前貝州刺史崔鴻嘗牧貝丘能修其職及辭印綬頗
有去思相時之宜從人之望俾換新命再臨舊邦况聞
貯蓄時材諳詳物務而方州思理侯伯薦能勉勤為政
[052-13b]
之心勿忝知人之舉
   前吉州刺史李繁可依前吉州刺史制
敇前吉州刺史李繁累奉藩條皆奏課第故移縉雲之
政俾牧廬陵之人雖降璽書未臨郡邸屬魚章改造熊
軾追還事既謀新職宜仍舊勉率分憂之任庶成來暮
之謡
   灜漢州都虞候萬重皓可坊州司馬制
敇某官萬重皓甞資武力早備戎行頗厯艱虞亦聞勤
[052-14a]
効而洛隅未靖遷轉從宜言念前勞宜加優秩可坊州
司馬
   崔墉可河南府法曹參軍制
敇鄆曹觀察判官監察御史裏行崔墉文行餙躬公清
奉職士林推美藩府薦能軍旅之間久資其用忠勤之
後不殞其名宜拔才于功臣俾試吏于府掾可依前件
   前河陽節度使魏義通授右龍武軍統軍前泗
    州刺史李進賢授右驍衛將軍並撿挍常侍
[052-14b]
    兼御史大夫制
敇文武之才内外迭用軍國之任出入遞遷斯所以優
勲賢而均勞逸也某官魏義通以戎功積久榮委旌旄
某官李進賢以軍課居多寵分符竹各勤其職咸用所
長是以河陽三城鎮靜而不擾泗濱一郡緝理而有勞
我有禁軍爾宜分領親信則倚為心膂動用則張為爪
牙苟非其人不付此任咸假貂蟬之貴仍兼憲職之榮
勉哉二臣無替一志可依前件
[052-15a]
   李𤣥成等授官制
敇黔州觀察使兼度支使李𤣥成等或蘊蓄能才咨謀
是藉或分領劇務課績有成並可奏書各遷憲職勉勤
乃事無忝所知可依前件
   馬摠凖制追贈亡父請廻贈亡祖制
敇夫積善者慶鍾于後顯揚者光昭于先而摠貴為邦
君賢為國士荷貽謀之訓用率義之文上獻表章有所
陳乞朕念其祖徳褒以臺郎所以復陳實必興之言慰
[052-15b]
范喬泣涕之思庶使幽顯両無恨焉可贈某官   權知朔州刺史樂璘正授兼御史中丞制
敇樂璘專習武經旁通吏道試補郡守以觀其能連帥
上聞果副所舉夫審官之要在因其所長而任之則政
速成而化易就也才既試可官宜即真何以寵之就加
憲職可朔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神策軍推官田疇加官制
敇田疇官列環衛職㕘禁軍慎撿有聞恭勤無怠顧是
[052-16a]
勞効例當轉遷郡佐官寮以示兼寵
   裴敞授昭義軍判官裴侔授義成軍判官各轉
    官制
敇裴敞等昭義義成今之重鎮實藉賓介以㕘謀猷而
二帥皆勤于奉公精于辟士度才而授職循序而請官
頗合所宜咸可其奏可依前件
   雲州刺史髙榮朝除太子賔客河東都押衙制
敇髙榮朝常領銳師入攻堅冦因累奬賞位至專城才
[052-16b]
有所長宜遷戎職功不可忘兼進榮班勉事元戎無替
勞効
   韋綬等賜爵制
敇韋綬等去年春夏同奉寢園事集禮成副吾哀敬宜
加封爵以報恪勤可依前件
   烏重明等贈官制
敇故某官烏重明等夫生樹功勤殁加褒飾有國之常
典也重明等在興元初常執勤于奉天策勲為定難無
[052-17a]
禄即代有勞未圖星嵗屢遷光塵不昧聞鞞蒲麋/切之念
予心曷忘俾慰幽泉各追顯秩可依前件
   羽林龍武等軍將士各加改轉制
敇夫軍衛警則内外嚴爵賞明則忠勤勸爾等咸以材
力列于禁營屬去年以來屢陳儀仗雖加賜與未荅勤
勞因詔有司舉行賞典吾匪虚授爾宜敬承文武班資
從序進可依前件
   新羅賀正使金良忠授官歸國制
[052-17b]
敇新羅使倉部郎中金良忠等朕以文明御時以仁信
柔逺聲教所及駿奔而來况溟漲一隅舟航萬里爾慕
我化我圖爾勞隨其等倫命以寵秩無替前効永為外
臣可依前件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三

[053-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四
            唐 白居易 撰
  翰林制誥一擬制附/ 凡三十四道/
   除裴垍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制
門下朕聞后德惟哲臣德惟良在太宗時實有房杜贊
貞觀之業在𤣥宗時實有姚宋輔開元之化咸克佑我
烈祖格于皇天朕祗奉丕圖懋繼前烈思欲貞百度和
[053-1b]
萬邦建中于人垂拱而理永惟房宋之化寤寐求思至
誠感通上帝眷祐果頼良弼輔予一人正議大夫行尚
書戸部侍郎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裴垍器得天爵文為
國華行有根源詞無枝葉忠敬恭順貫之以誠心方潔
貞亷輔之以通識玉立不倚金扣有聲洎内掌綸言宻
㕘樞務嚴重有大臣之體溫雅秉君子之文每獻納之
時動有直氣當顧問之際言無隠情逺圖是經大事能
斷匡予不逮時乃之功及領地官且司邦賦㑹計務劇
[053-2a]
出納事殷投利刃而皆虚委棼絲而必理厯試已久全
才益彰宜登中樞以副僉望夫宰輔者下執邦柄上代
天工為國蓍龜注人耳目爾尚降乃德以親百姓廣乃
志以序九流匡朕心以清化源從人欲以致和氣予欲
宣力汝為股肱予欲詢謀汝為心膂予違望于汝弼勿
謂不從汝言逆于朕心必求諸道獨立勿懼直躬而行
明聽斯言敬踐乃位嗚呼罔俾房宋專美于前可中書
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散官勲賜如故主者施行
[053-2b]
   除段祐撿挍兵部尚書右神策軍大將軍制
門下為君之心惟功勞是念有國之典以賞勸為先其
有輯睦師徒保綏黎庶盡勤王之節建護塞之勲則宜
進以官常委之軍要兼文武之秩㕘内外之榮斯所以
彰念功而眀懋賞也四鎮北庭行軍兼涇原等州節度
支度營田觀察處置等使光禄大夫撿挍工部尚書使
持節涇州諸軍事涇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鴈門
郡開國公段祐早膺事任累著公忠名因義聞位以勤
[053-3a]
致自分戎閫實控塞門眀舉武經大修邉務士卒有勇
保障無虞虜不近邉農皆狎野展執珪之勤禮瀝戀闕
之深誠方圖爾勞且遂其志夫六官庀普弭/切職大司馬
列于前二翼分師上將軍處其右長夏官以率屬領環
衛而拱宸苟非信臣安可兼委嘉乃實効副予虚求將
慎重其腹心宜進登于喉舌敬服休命勉揚令圖可撿
挍兵部尚書右神策軍大將軍知軍事散官勲封如故
主者施行
[053-3b]
   除趙昌撿挍吏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制
門下王者以尚齒尊賢為禮以念功任舊為心况文武
之才有以兼備則中外之職所宜迭居所以寵舊勲而
優耆德者也前荆南節度管内支度營田觀察處置等
使金紫光禄大夫撿挍兵部尚書兼江陵尹上柱國天
水郡開國公趙昌聚學飾身修誠致用久膺事任累著
勲猷統護交州威惠之聲克振鎮臨南海撫循之政有
經自移部荆門馳心魏闕增修職貢益勵忠勤爰舉寵
[053-4a]
章用旌茂績夫望優四皓然後能調䕶春闈才冠六卿
然後能紀綱㑹府惟爾年德足尚可以周旋其間宜增
喉舌之榮以崇羽翼之任服我休命其惟懋哉可撿挍
吏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散官勲封如故主者施行
   除鄭絪太子賓客制
門下王者重輔弼之任明進退之宜見可即升知否則
捨兹朕所以推誠不惑與物無私者也銀青光禄大夫
守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𢎞文舘大學士上
[053-4b]
柱國陽武縣開國侯鄭絪早以令聞入㕘禁署永惟勤
績出授台司期爾有終匡予不逮歳月滋久謀猷寖㣲
㒺清浄以慎身毎因循而保位既乖素履且鬱皇猷宜
副羣情罷兹樞務朕以其久居内職累事先朝思厚大
臣貴全終始俾就優閒之秩用申寛大之恩可太子賓
客散官勲封如故主者施行
   加程執恭撿挍尚書右僕射制
門下職㕘揆務權摠戎麾必惟其人乃授斯柄自非望
[053-5a]
崇垣翰功著旂常則何以副儀形之求稱節制之任我
有休命爾其敬承銀青光禄大夫撿挍兵部尚書使持
節滄州諸軍事兼滄州刺史御史大夫横海軍節度支
度營田滄景等州管内觀察處置等使上柱國邢國公
食邑三千戸程執恭義勇立身忠慤成性聚為事業發
為勲猷厯事先朝久專外閫殿邦而山岳比鎮奉國而
金石為心動修武經居有循化洎執珪入覲班瑞言旋
忠懇内激于心誠恭順外形于詞氣爰舉疇庸之典稍
[053-5b]
增命秩之榮方圖前勞且有後命朕思安封域望在勲
賢任既切于腹心位猶輕於喉舌以守土勤王之効雖
進官封念來朝述職之忠未加寵數特升右揆俾在中
樞勉終永圖無替成績可撿挍右僕射餘並如故
   除王佖薄宻/切撿挍戸部尚書充靈鹽節度使制
    四年六月/十三日進
門下靜邉之要選將為先夫有統馭之才然後授以節
制之任有撫備之略然後鎮以夷夏之衝期乎攘遏寇
[053-6a]
虞慎固封域今予命爾時謂得人開府儀同三司撿挍
刑部尚書兼右衛上將軍寜塞郡王食實封二百五十
戸王佖忠厚立誠果㫁効用慎始終而行有根本踐夷
險而道無磷緇早練武經果從軍職頃逢多壘實佐元
戎節著臨危功㕘定難位由勞致名以忠聞自列六卿
且司七萃星霜屢變金石彌堅宜申命于北轅俾遏戎
于南牧進地官以崇新命極勲秩以褒舊功中簡朕心
外諧僉議况五原重鎮諸夏長城修戎政莫先于威聲
[053-6b]
牧邉民莫尚于惠實師雜昆夷之悍訓必在和地為獯
虜之隣撫宜以信勉率是道往分朕憂嵗時之間期於
報政委望斯在爾其聼之可撿挍戸部尚書兼靈州大
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充朔方靈鹽定逺城節度使知
節度事管内支度營田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仍賜上
柱國散官實封並如故主者施行
   除閻巨源充邠寜節度使制四年十月/十一日進
門下華夷要地實為蕃漢鈇鉞重柄必授忠賢况乎掎
[053-7a]
角諸軍金湯中夏有坐甲護邉之旅任切于拊循有引
弓犯塞之虞寄深于備禦内作心腹外張爪牙苟非信
臣不在兹選奉天定難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撿挍尚書
右僕射兼羽林軍統軍御史大夫上柱國定襄郡王食
邑一千三百戸閻巨源備知虜態明練兵符永惟頗牧
之能宜授郇須倫/切邠之寄長南宫而遷左揆壯西郊而
委中權既圗前勞且佇來効於戲千練之師可以觀政
萬夫之長可以樹勲勉𢎞令猷副我休命可撿挍尚書
[053-7b]
左僕射使持節邠州諸軍事兼邠州刺史御史大夫充
邠寜慶等州節度管内支度營田觀察處置等使功臣
散官勲封並如故主者施行   授吳少陽淮西節度留後制三月十/九日
門下議事以制擇善而行是適變通庶臻康濟此王者
所以𢎞德而息人也况閫外重寄淮右成師建有德以
統藩方擢有才以領留府仰惟令典今舉行之彰義軍
馬軍先鋒兵馬使正議大夫撿挍右散騎常侍使持節
[053-8a]
角諸軍金湯中夏有坐甲護邉之旅任切于拊循有引
弓犯塞之虞寄深于備禦内作心腹外張爪牙苟非信
臣不在兹選奉天定難功臣開府儀同三司撿挍尚書
右僕射兼羽林軍統軍御史大夫上柱國定襄郡王食
邑一千三百戸閻巨源備知虜態明練兵符永惟頗牧
之能宜授郇須倫/切邠之寄長南宫而遷左揆壯西郊而
委中權既圗前勞且佇來効於戲千練之師可以觀政
萬夫之長可以樹勲勉𢎞令猷副我休命可撿挍尚書
[053-8b]
左僕射使持節邠州諸軍事兼邠州刺史御史大夫充
邠寜慶等州節度管内支度營田觀察處置等使功臣
散官勲封並如故主者施行
   授吳少陽淮西節度留後制三月十/九日
門下議事以制擇善而行是適變通庶臻康濟此王者
所以𢎞德而息人也况閫外重寄淮右成師建有德以
統藩方擢有才以領留府仰惟令典今舉行之彰義軍
馬軍先鋒兵馬使正議大夫撿挍右散騎常侍使持節
[053-9a]
申州諸軍事申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會稽郡王吳少陽
忠勞許國貴介成家蓄武畧于韜鈐宣吏能于符竹屬
元戎既歿謀帥其難朕將選衆以升試可而用推掌戎
務已逾嵗時而能和輯師人勤修土貢布寛簡有恒之
政動悦人情守恭順不踰之心靜俟君命有嘉大節可
假中權宜進列于貂蟬俾增威于貔武仍加勲秩式茂
寵章嗚呼重觀其能我故委之留事載佇其効爾宜勉
于後圗敬思是言往率乃職可銀青光禄大夫撿挍左
[053-9b]
散騎常侍依前兼御史大夫使持節蔡州諸軍事權
蔡州刺史充彰義軍節度管内支度營田申光蔡等州
觀察處置等使留後仍賜上柱國封如故主者施行
   除程執恭撿挍右僕射制七月十二/日夜進
門下臣之節極乎忠功君之柄先乎爵賞欲忠者之克
懋也故爵有加等欲功者之速勸也故賞不逾時古先
哲王實用兹道今我命爾因其舊章横海軍節度支度
營田滄景等州觀察處置等使起復冠軍大將軍左金
[053-10a]
吾衛大將軍員外置同正員撿挍兵部尚書使持節滄
州諸軍事兼滄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國邢國公程執
恭業傳將畧名在勲籍藴天爵以修已忠孝兩全竭臣
節而事君夷險一致紀綱我列郡節制我成師動揚休
聲靜著茂實自合符徵旅奔命出彊暴露厯于三時供
億出于二郡整衆而身作師律伐謀而心為戰鋒服金
革而無辭當矢石而有勇雨晦識雞鳴之信風髙見隼
擊之威逺略既申茂勲方集朕以恒陽之衆蠢爾無知
[053-10b]
敺彼生人致之死地每一念至惻然久之與其傷和而
濟功曷若含垢而修德既罷師旅爰圗勤勞効且居多
賞宜從重俾自夏官之長特升右揆之崇奬忠勸功於
是乎在承我休命爾其欽哉可撿挍尚書右僕射餘並
如故主者施行
   除郎官分散諸州制漢宣帝云與我共理者其惟良二千石乎誠哉是言朕
毎三復安得循吏副吾此心今之臺郎一時妙選甞經
[053-11a]
任厯率有才用雖典曹庀普弭/切事其務非輕而䘏隱分
憂所寄尤重是用並命分牧吾人嵗時之間期于報政
戸部郎中某可某州刺史兵部員外郎某可某州刺史
云云/朕髙懸爵賞佇期酬効咨爾夙夜其念之哉無俾
龔黄專美前代
   除張𢎞靖門下侍郎平章事制夫佐佑天子燮理陰陽平章法度登進賢哲外撫夷狄
内安元元使百官修其職一物不失其所此宰相之任
[053-11b]
也朕思得良弼馴致此道咨予命汝其殆庶乎某官張
𢎞靖惟乃祖乃父代居相位咸有成績書于旂常爾有
忠正恭肅文以禮樂日濟其美振揚家聲一時之人謂
之才子亟登清貫益著令聞洎出刺陜部移鎮蒲坂政
不苛細甚得人心寮吏將卒皆樂為用清簡之化聞于
京師由是鄭風緇衣之好漢庭𤣥成之美朝望時議翕
然與之人謀既同朕志亦定乃用登爾于佐輔授爾以
大政尚克欽乃嘉命業乃代官竭其股肱服我前訓嗚
[053-12a]
呼三代為相邦家之光爾其念哉無替乃前人之徽烈
   授范希朝京西都統制
閶闔風至太白星髙謀帥護邉國之大計某官范希朝
忠貞勤儉以為質惠和智勇以為用一代名將三朝信
臣朕以西邉列鎮三四若有摠統則易成功思得良帥
有威名者并護諸將歳一廵邉乗秋順令揚其威武則
南牧之馬引弓之人知我有備不戰而去誰可任者無
如希朝以爾有朔方之勞有振武之効功在疆埸刑狄/切
[053-12b]
名聞羌戎惟實與聲皆副是選今拜爾為大將尊爾為
司徒節制進退一令諮禀倚望如右可不慎與可充京
西都統   贈吉甫先父官并與一子官制
敇某官李吉甫出入將相迨今七載而能修庶職叙彞
倫毗予一人以底于道夙夜不怠厥功茂焉夫忠于君
者教本于親寵其身者賞延于嗣于是乎有飾終之命
有任子之恩所以感人心而勸臣節也惟兹舊典可舉
[053-13a]
而行
   除李綘平章事制
昔在堯舜聰眀文思尚頼良臣實相以濟况朕薄德不
逮先王是用急疾于求賢置之於左右俾承弼納誨以
匡不逮言雖逆耳必求諸道事苟利人咸可其奏兹足
以宣股肱之力成天下之務厯選多士爰得良輔乃降
厥命其聽之哉某官李絳齋莊嚴重内眀外直進退舉
措有大臣體自㕘内職毎備顧問忠讜之操終然不渝
[053-13b]
及貳地官專領財賦未逾周月亦有成績厯試多可人
望攸歸俾登中樞無易綘者於戲爾以文學入仕以正
直奉上才膺大用職亦屢遷十年之間位至丞相可以
報國在乎匪躬欽哉懋哉無忝朕命
   授韓𢎞許國公實封制
梁宋之交水陸合㑹人雜難理軍暴難戢因變肆亂往
往有焉唯此一方朕常憂慮今有良帥鎮而撫之政立
功成宜舉賞典某官韓𢎞以長材大略作我藩臣本於
[053-14a]
忠力輔以政理自分閫寄在浚之郊嚴貞師律恭守朝
憲訓兵積粟眀罰信賞軍和食足禮節並行河南晏如
于兹一紀是則有大勲于國有大惠於人㑹課議功無
出其右夫有過人之効則有加等之命古之王者所以
賞一人而天下勸者用此道也可不務乎是用建于上
公授之眞食以示殊寵以旌殊績欽我休命子孫其保

   除裴度中書舎人制
[053-14b]
司勲郎中知制誥裴度以茂學懿文潤色訓誥體要典
麗甚得其宜施之四方朕命惟允况中立不倚道直氣
平介然風規有光近侍臺郎滿嵗班列當遷綸閣之職
所宜眞授
   除蕭俛起居舍人制
左補闕翰林學士蕭俛頃居諫列職同其憂夙夜孜孜
拾遺左右朕嘉乃志選在内庭自叅宻近益見忠讜始
終不替尤足多之記事之官一時清選俾膺是命以𢎞
[053-15a]

   除崔羣中書舎人制
庫部郎中知制誥翰林學士崔羣端厚和敏飾以文學
温温忠敬得侍臣之風自列内朝兼司誥命事煩而益
宻職久而彌精六年于兹勤亦至矣况小大之事常所
訪問盡規極慮𢎞益居多所宜寵以正名式光禁職敬
乃嘉命其惟有終
   獨孤郁守本官知制誥制
[053-15b]
考功員外郎史館修撰獨孤郁為人沈實敏行寡言粲
然文藻秀出于衆累升諫列再秉史筆洎掌功論率以
直聞求之周行不可多得而掖垣近職綸閣重選俯詢
時議爾宜居之
   授沈傅師左拾遺史館修撰制
京兆府鄠縣尉沈傅師庶職之重者其史氏歟厯代以
來甚難其選非雄文博學輔之以通識者則無以稱命
今兹命爾其有㫖哉昔談之書遷能修之彪之史固能
[053-16a]
終之惟爾先父嘗撰建中實録文質詳略頗得其中爾
宜繼前志率前修無忝爾父之官之職可左拾遺史館
修撰
   除許孟容河南尹兼常侍制
昔吳公袁安為河南尹守皆能以㢘平清肅馭吏教人
孰能繼之我有良吏某官許孟容才志甚大言論甚高
在臺閣間藹然公望甞尹京邑觀其器用臨事能守當
敢言不吐剛以茹柔不附上以急下政無煩碎甚合
[053-16b]
衆心及是轉遷頗有遺愛河洛千里都畿在焉凡所選
任必歸望實考言詢事非爾而誰不忘舊政可立新績
仍以騎省申而寵之
   除李程郎中制
隋州刺史李程頃以詞學入㕘訓命旋以才用出領詔
條漢東大郡委之共理勵精為政三年有成中外序遷
朝之彞典尚書郎缺爾宜補之
   裴克諒權知華隂縣令制
[053-17a]
華隂令卒非選補時調租勉農政不可𡙇前鎮國軍判
官試大理評事裴克諒久佐本府頗有勤績屬邑利病
爾必周知宜假銅墨試其才理待有所立方議正名
   贈髙郢官制
故尚書右僕射髙郢立身從事皆有本末在亂不汙可
以言忠守官不撓可以言直以道佐主可以言正以年
致仕可以言禮有一於此人鮮克舉况備四者不亦君
子乎天不憖遺深用軫悼宜加褒贈以旌其風仍俾善
[053-17b]
人聞而知勸可贈某官
   貶于尹躬洋州刺史制
中書舎人于尹躬其弟臯謨贓汙狼藉雖無從坐之法
合當失教之責然以典職詔命恭勤五年我即念勞爾
宜思過俾居近郡兹謂得中   贈裴垍官制
故太子賔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為理事君盡禮徇國
忘身積憂與勞構成疾恙以至淪逝念之惻然頃屬多
[053-18a]
故未申禮典永惟褒飾寜忘于心今則命數之間宜從
加等庶使忠於君者有以勸焉可贈某官
   除軍使邠寜節度使制
金方之氣凝為將星王者法天選命豪傑授之以鉞拜
為将軍以威西戎以䕶中夏而倚望若是安可非其人
哉某官某出忠入孝仗信抱義行有餘力學劍讀書鬱
然将材用兼文武自領軍衛為我爪牙夙夜警巡不懈
于位材官知訓環列增勲服勤五年兹為成績可以移
[053-18b]
用使之守疆郇須倫/切邠大藩控扼胡虜若得良将則無
外虞知臣者君非爾不可仍加副相以重是行勉樹勤
勞式光寵擢
   除韋貫之平章事制周宣漢宣繼體之主一得申甫一得魏丙咸克致理號
為中興朕嗣位以來永監前烈惟是賢俊寤寐求思厯
選周行乃獲時彥宜以政柄舉而授之某官韋貫之温
重眀正國之公器當官必守臨事能㫁簡在朕志迨今
[053-19a]
累年乃者擢居諫司以觀其直出領符竹以觀其理煩
之劇務以觀其用訪之大政以觀其體厯試必中衆望
允屬倚之為相僉曰宜哉可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夫臣事君以忠后從諫則聖靡不有始鮮克有終
理化不成恒由於此今我與爾永終是圖雖休勿休以
臻其極嗚呼二宣之業吾有望焉
   除拾遺監察等制
渭南縣尉庾敬休等咸文行清茂士之秀者官從吏列
[053-19b]
擢在朝行各隨才用分命以職司諫執憲佇有可稱
   除范傳正宣歙觀察使制古之諸侯三載考績選其賢者命為長率所以勸功行
而興理化也蘓州刺史范傳正文學政事二美具焉選
自郎署出分符竹江南列郡連領者三所至之部悉心
為理眀諭朝旨恭守詔條謹身省事以臨其下政簡而
速意誠而眀吏不能欺人是以息而去思之歎來暮之
謠往復有政聞於人聽雖古循吏蔑以加之朕以陵陽
[053-20a]
奥壤土廣人庶其地有險所寄非輕跡其前効可當此
選况黟於宜/切歙之遺愛尚在吳興之新政方播升車便
道足慰人心固當望風自安計日而理倚注于爾往宜
欽哉
   邉鎮節度使起復制
執親之䘮三年禮也聖人不得已而奪之金革之事無
避權也忠臣不得已而從之某官某握我兵要守在塞
門忠勇威惠合以為用師人恱附戎虜畏服迨彼諸部
[053-20b]
聞其姓名况嵗廣屯田日討軍實載陳逺略方集大勲
自罹家艱遽致公政茹荼銜恤已過旬時而軍旅不可
以無帥疆塲不可以無主且慮人慢或生戎心蓋臣節
大於孝思王事急于情禮捨輕從重徇公滅私變而通
之正在於此俾加戎秩用護邉封往服舊職無違朕命
   除任廸簡撿挍右僕射制
書曰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此先王所以匡飾天下也其
有忠勞輸于國惠澤及于人高位厚賞朕無所愛某官
[053-21a]
任廸簡頃以本鎮元戎來朝俾佐師律實掌留務屬偏
禆不軌誘動軍部亂行忤命至于再三而迪簡冒白刃
於戎首置赤心于人腹挺身誓衆㒺不率迎羣情既歸
因命為帥况閭閻蕩析思積/切倉廪匱竭野有餓殍軍無
見糧又能推恩信以結衆心率勤儉以勸生業士旅恱
附流庸思歸周月之間秦然安堵開置幕府叶和親鄰
俾予無憂時乃之力夫為将守立功如斯不加爵賞何
勸來者建官惟百端揆長之自非勲賢不在此選以是
[053-21b]
加等之命寵乃殊常之績俾增威于閫外仍就拜于軍
中爾其欽哉無替厥命
   除常侍制
某官某往以強毅剛正見稱於時擢在左曹俾之駮議
旋以言動小有過差左遷逺藩亦聞有政雖經三黜僅
厯二紀而堅直之氣終然不渝人之所難亦足嘉尚宜
束帯立之于朝正色讜言時有所取俾登西掖仍珥
右貂從容前後以備顧問
[053-22a]
   除裴武太府卿制
聚九州之賦辯百貨之名按其度程謹其出納孰為主
者外府上卿務殷秩崇不易其選某官裴武有通敏之
識有倚辯之才以兹器用早膺任使小大之務㒺不勵
精累有勤績存乎官次而受藏之府國用所資若非使
能何以集事俾陞顯列仍委劇務爾宜率其官屬欽乃
職司㑹帑藏出入之要修權量平校之法以遵成式無
使改易謹而守之斯為稱職
[053-22b]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四
[054-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五
            唐 白居易 撰
  翰林制誥凡四十三道/
   杜佑致仕制
敇盡悴事君眀哲保身進退終始不失其道自非賢達
孰能兼之司徒同平章事杜佑以長才名略為國元臣
厯事四朝殆逾三紀出專征鎮為諸侯帥入賛台衮為
[054-1b]
王室輔嘉猷茂績中外洽聞寵任既崇勤勞亦至頃以
年登致仕退請懸車方深倚注久未得謝勉就牽率迨
兹累年今抗䟽披誠至于數四敦諭頗切陳乞彌堅期
于必遂理不可奪守冲知止佑實有焉賢哉大夫今古
同道宜從優異之命式表褒崇之禮尚資耆望俾傅東
朝可太子太師致仕如天氣晴和亦任朝謁昔祁奚申
叔皆就請老國有大事入議否臧忠臣愛君豈必在位
永觀前事期副兹懐
[054-2a]
   鄭涵等太常博士制
某官鄭涵等並早以文行久從吏職輩流之間頗為淹
滯况雅有學識進修不已禮官方缺宜當此選凡朝廷
禮制或損益有宜中外謚議或褒貶不決爾為博士皆
得正之所任非輕各敬乃事並可太常博士
   除韓臯東都留守制
國之都府半在東州未遑時巡方委留鎮非位望崇盛
加之勤舊者則不足以允僉屬而副重寄也刑部尚書
[054-2b]
韓臯名徳之後鬱然公才正行通規貫于終始累遷臺
連鎭藩維入修職業出樹風聲故多遺愛著聞中外
况一登朝序殆三十年舊徳耆望無居其右俾乂東夏
僉以為然乃加冡卿以示崇寵敬服嘉命永孚于休可
撿挍吏部尚書東都留守
   中書舎人韋貫之授禮部侍郎制
典郊祀之禮獻賢能之書今小宗伯實兼二事非直清
眀正者不足以處之中書舎人韋貫之沈實賢峻文以
[054-3a]
禮樂行成於内移用於官公直之聲滿於臺閣頃以詞
藻選登禁掖秉筆書命時稱得人久積勤勞宜有遷轉
可使典禮以和神人可使考文以第俊秀儀曹之選僉
議所歸往修乃官無替厥問可禮部侍郎餘如故
   薛存誠除御史中丞制
庶官之政得人則舉况中執憲準䋲之司所以提振紀
綱端肅内外蓋一職修者其斯任之謂歟給事中薛存
誠選自郎署列于左曹居必靜專言皆讜正章䟽駮議
[054-3b]
多所忠益可以執憲立于朝端况副相方缺臺綱是領
糾正百官爾得專之夫直而不絞威而不猛不附上以
急下不犯弱以違强率是而行號為稱職敬服斯命往
其懋哉可御史中丞餘如故
   前長安縣令許季同除刑部郎中前萬年縣令
    杜羔除戸部郎中制
前長安縣令許季同前萬年縣令杜羔等頃自郎署分
宰京邑而長吏待之小乖常禮雖同辭託故動未得中
[054-4a]
然逺恥以退道不失正各従免職亦既踰時况文行政
能皆推於衆詢諸時議宜有遷授尚書郎缺方選才良
憲部人曹俾膺並命季同可刑部郎中羔可戸部郎中
   京兆少尹辛祕可汝州刺史制
京兆少尹辛祕頃守吳興時逢擾亂安人殄冦節効可
稱出倅戎車入貳京尹亦有政績著于官常今以汝邠
軍郡之大方求良吏委之分憂詢事考能爾當其選往
即乃土以舒吾人可汝州刺史
[054-4b]
   除李遜京兆尹制
近嵗京兆長吏數遷誠不便時抑有其故或鈐其廉/切
巨展/切不謹吏縁為姦或鉤距大煩人受其弊既非中道
皆不得已而罷之宜求恬智寛猛相濟者親諭斯㫖使
久於其職以息吾人浙江東道觀察使御史中丞李遜十年以来連守四郡或紛擾之際或荒饉之餘威惠所
加㒺不和輯賞其殊績擢在大藩自臨㑹稽一如舊政
况省科禁以便俗通津梁以息征動遵詔條深副朝㫖
[054-5a]
江南列鎮良帥則多集課程功爾為稱首而内史之選
久難其人今予所求唯爾可使雖表率州部其委非輕
然尹正京師所資尤急宜輟材於浩壤佇觀政於輦轂
望爾有成無替厥命可權知京兆尹   除孔戣等官制戣渠/為切
渾金璞玉方圭圓珠雖性異質殊皆國寳也是故能官
人者亦辯而用之諫議大夫孔戣靜專貞白不渉聲利
執言守事無所依違駕部郎中薛存誠㢘潔直方飾以
[054-5b]
詞藻中立不倚介然風䂓吏部員外郎王涯端眀精實
加之以敏懿文茂學尤推於時並厯踐朝行恪勤官次
諫垣郎署藹其休聲宜加公奨擢在近侍左右禁闥可
以同升必能評奏臺議發揚綸誥臨事有立屬詞可觀
各随所長分命以職祗奉乃事無替厥猷戣存誠並可
給事中涯可兵部員外郎知制誥
   除李建吏部員外郎制
六官之屬選部郎首之厯代以来諸曹郎之中擇其踐
[054-6a]
厯久考第高加以有器局律度者遷焉今之選任亦由
是矣兵部員外郎李建文行才理公勤課績可謂具美
居厥官嵗調方殷勉勤爾事可吏部員外郎
   除劉伯芻虢州刺史制
給事中劉伯芻以文雅才名給事左闥實掌駮議再逾
歳時亦謂恪勤宜従遷轉而虢略近郡黎人未康藉爾
良能為予撫字懸賞佇効勉哉是行可授虢州刺史
   除周懐義豐州刺史天德軍使制
[054-6b]
西受降城尤居邉要西戎北虜介乎其間委之郡符建
以戎號将守之選宜乎得人前汝州刺史周懐義久列
禁衛甞従征伐又領軍郡率著勤功宜加奨用可屬憂
寄况兹要鎮實扼戎吭掎角諸軍扃鐍右地牧人訓旅
兼領非輕無替前勞在申後効可豐州刺史天德軍使
   除某官王某魏博節度使制
師長之選重難其人况河上列城鄴中雄鎮初䘮良帥
思安衆心若親與仁方膺是命某官王某出忠入孝根
[054-7a]
乎至性好學樂善出於餘力發自修已施于為政可以
守土可以長人今兩河之間三軍乏帥是用命爾領兹
大藩澄清魏風輯理相土為我垣翰永孚于休往其欽
哉無替厥職可魏博等州節度觀察使
   除某節度留後起復制
懋勲德者慶鍾于嗣襲忠順者教本於親于是乎有代
及之恩有賞延之命所以光子道而激臣節也兹惟舊
典可舉而行某官某惟乃祖父勤勞王家咸有忠功書
[054-7b]
于申令降及于爾亦克負荷早承義訓久倅戎麾自罹
憫凶能著成敬恭俟朝命靖安人心雖在幼冲足可嘉
奨今屬元戎初䘮衆望顒然宜選親賢以為統帥留府
之事俾爾專之加戎秩以奪哀遷冬卿以示寵奉揚新
命無忘前修爾宜懋哉懸賞佇効可節度留後撿挍工
部尚書   除薛平鄭滑節度制
武牢以東至于白馬形勢之地水陸之㑹宜擇文武兼
[054-8a]
備者以為守臣右衛將軍薛平自司禁旅為我爪牙訓
整警巡能宣其力甞使于絶國可謂有勞甞牧于大郡
亦聞有政况忠厚為質通眀為用秉吏道之刀尺襲将
門之弓裘可以為三軍之帥可以理千乗之賦俾輟才
於北落往節制於東方爾宜式遏四封輯寜百衆眀簡
稽以實軍旅信賞罰以勸吏人勉率乃職無忝厥命仍
以冬卿副相兼而寵之可撿挍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除盧士玫劉從周等官制
[054-8b]
君有舉左史得書之政有闕諌官得補之二職者厯朝
之清選也前侍御盧士玫甞在西川時為従事亂危濳
伏能潔其身前監察御史劉從周頃佐宣城奉公守政
端士之操終然不渝時所稱論並宜甄奨况學術詞藻
見推於衆並命清貫僉以為宜記事盡規各佇能効士
玫可起居郎従周可右補闕
   張正一致仕制
前諫議大夫張正一學行器用為時所稱擢居諌官冀
[054-9a]
効忠讜雖年齒未暮而衰疾有加所宜頥養不可牽率
俾移優秩以從致政可國子司業致仕
   張正甫蘇州刺史制浙右列城吳郡為大地廣人庶舊稱難理多選他郡二
千石之良者轉而遷焉鄧州刺史張正甫自領南陽僅
經三載亷平清簡以臨其人人安政和理行第一宜以
大郡推而廣之用旌前勞且佇來効可蘇州刺史
   崔清晉州刺史制
[054-9b]
左司郎中崔清以才良行敏補尚書郎頗積公勤宜加
奨任頃甞為郡亦聞有政平陽舊壤時謂名藩得才與
能方可共理安人訓俗佇有成績可晉州刺史
   除柳公綽御史中丞制
中憲之設糾謬懲違一引其綱百職具舉非清與直不
稱厥官諫議大夫柳公綽忠實有常文以詞學介然端
直有古之遺風頃居臺憲累次郎位持平守正人頗稱
之擢首諌司器望益重今副相缺位中司專席惟有守
[054-10a]
者可以執憲惟無私者可以閑邪詢事審官爾當是選
光昭新命振起舊章宜一乃心以揚其職可御史中丞
   除田興工部尚書魏博節度使制
馭下安人其道不一或序能以次用或因效以㧞才所
命雖殊同歸共理某職某官田興時屬本軍初䘮戎帥
亂政咸啓羣心不寜而興列在偏禆奮其義勇謀成必
中事至能㫁智略所及指麾所加一軍獲安百衆附恱
連獻章䟽恭俟制命有節有禮朕用嘉之夫以將材如
[054-10b]
彼軍情若此允膺不次之舉可貴非常之功是用寵之
冬卿擢為大將仍以印綬就拜軍中其敬之哉無墮乃
力可撿挍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魏博等州節度觀察
等使
   除鄭餘慶太子少傅制
東朝三少厯代重選不必偹位在乎得人吏部尚書鄭
餘慶貞眀儉素有古人風發自修身施于為政出入中
外多厯要重咸有勤績存于官次况動中禮法學綜儒
[054-11a]
𤣥是謂羽儀之臣可居師傅之任輔我元子爾其勉歟
可太子少傅
   除裴堪江西觀察使制
江西七郡列邑數十土沃人庶今之奥區財賦孔殷國
用所繋兹為重寄宜付長才同州刺史裴堪素蓄器幹
久經任遇日者資其忠諒入為諫議大夫藉其良能出
為左馮翊曾未周嵗政立績成區區一郡未盡其用鍾
陵要鎮可以委之夫簡其條章平其賦役徇公率正以
[054-11b]
臨其人而人不安未之有也祗服厥命往修乃官仍兼
中憲以示優寵可江西觀察使兼御史中丞
   贈杜佑太尉制
生有爵禄殁有褒贈此王者所以崇哀榮之禮厚君臣
之恩况有輔臣所宜加等某官致仕佑以通濟之才公
忠之節逢時入用為國大臣外領藩鎮内㕘台鉉積勤
悴迨過三紀左右于位亦既八年天不憗遺奪我元
老憫然興歎實軫于懐永言褒榮俾峻禮命上公之秩
[054-12a]
用賁幽靈嗚呼録舊旌勞知予不忘可贈太尉
   除孔戢萬年縣令制
京邑令𡙇多擇尚書郎有才理者補之兵部員外郎孔
戢自御史府遷夏官之屬凡所涖職一心奉公在郎署
間稱有名實加以文學縁飾吏能俾宰京劇佇有成効   除裴向同州刺史制
馮翊之地宻邇郊畿分内史之政㕘京師之化俾善所
職其在得人京兆少尹裴向器藴利用學通政事久試
[054-12b]
吏治頗著良能累守大郡入亞天府奉上撫下皆有可
稱左輔之重爾膺其選况征賦猶重人庶未康實望良
才與之共治勉副所舉往修厥官可同州刺史
   除武元衡門下侍郎平章事制朕嗣守丕業迨将十年實頼一二輔臣與之共治故外
鎮方域則仗以為将有絳侯厚重之質有邴吉寛大之
風自登台司克厭人望頃屬巴蜀軍後人殘權委節旄
俾往鎮撫信及夷貊恩加疲瘵每因利以施惠不易俗
[054-13a]
而修教政無苟得人用便安惠兹一方時乃之績報政
既久屬望益深宜歸左輔以㕘大政夫坦然公道可以
叙衆才曠然虚懐可以應羣務弼違救失不以尤悔為
慮進善懲惡不以親讎自嫌用此輔君足為名相欽率
是道往復乃官可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除李夷簡西川節度使制
征鎮之大實惟蜀川西距於戎南漸於海有重江複山
之險有長轂堅甲之旅水陸交㑹華夷雜居疇能治之
[054-13b]
我有良帥山南東道節度使某官李夷簡以正事上以
簡臨下仗兹器用累當任遇執憲之難也爾為臺丞其
職甚舉司計之重也爾調邦賦其効可稱爰資長才出
領重鎮自摠符鉞于漢之南專奉詔條削去敝政均榖
籍不一之賦罷舟車無名之征近恱逺来歸如流水俗
用丕變人迄小康三載考功爾為稱首進其右秩遷于
大藩以均惠乎四方以旌勸乎羣吏昔文翁明于教化
持中/切暠優於政能巴蜀之間遺美猶在不替前効可
[054-14a]
以副之佇聞有成用光厥命可撿挍吏部尚書劒南西
川節度等使
   除袁滋襄陽節度使制
漢以二千石之良者入為公卿周以六官之賢者出兼
侯伯内外之任所命則殊至於治軍國寵忠賢其致一
也户部尚書袁滋奉上甚勤臨下甚簡安人附衆尤是
所長須資其能移鎮東郡略其科禁緩其征徭政不滋
彰人用休息在部七載績成課髙璽書徴還益聞遺愛
[054-14b]
老㓜遮道事隣古人朕方勤䘏疲民褒奨循吏累月再
命其有㫖哉舉鄭滑之政也故旌武公之美寵以司徒
憂襄漢之人也故仗叔子之才委兹征鎮類能而使其
在此乎勉揚厥聲無替前効可某官山南東道節度等
使
   歸登右常侍制
近侍之列騎省為貴厯代迄今選任頗重必詢望實而
後命之工部侍郎歸登朴忠沈厚心無詭詐介圭不飾
[054-15a]
止水無波澹然自居以致名稱抱此素行厯踐清貫掌
議左掖貳職冬官嵗時滋深體望益茂可以備顧問應
對之選列言語侍従之臣冠附貂蟬立之于右訪諸時
論僉以為然可右散騎常侍
   李程行軍司馬制
隋州刺史李程頃自周行出分憂寄漢南大郡守之五
年頗著良能宜當選奨况專習文學通知兵事西南重
鎮初委元戎慎選副車爾當此舉三軍之重俾往貳之
[054-15b]
仍加憲職以示優寵可御史中丞劍南西川行軍司馬
   李甑虞部郎中制
金州刺史李甑雅有文藝飾以政事早從吏職久領郡
符謹慎亷平頗副所任虞曹郎缺命以序遷敬兹寵名
勉守厥位可尚書虞部郎中
   牛僧孺監察御史制河南縣尉牛僧孺志行修飾詞學優長頃對策于庭其
言甚直累從吏職頗謂滯淹訪諸時論宜當朝選俾升
[054-16a]
憲府以觀其才可監察御史
   裴克諒量留制
華州刺史奏華陰令裴克諒在官清白奉法考秩向滿
其政如初借留三年用觀成績朕方旌求良吏俾養黎
元適副所懐宜可其奏   張聿都水使者制
前湖州長史張聿頃以藝文擢升朝列甞求禄養出署
外官名不為身志亦可尚䘮期既畢班序當遷俾領水
[054-16b]
衡以従優秩可都水使者
   薛伾鋪杯/切芳無/切坊觀察使制
鄜畤延安抵于中部羌夷種落散在其間戎夏雜居易
擾難理宜選寛眀之使通知邉事者委以符節而紏綏
之右金吾將軍薛伾服勤戎職練達吏道出入中外緜
厯嵗年能一乃心以宣其力自加寵遇再執金吾徼巡
有嚴夙夜匪懈在公若是何用不臧况為人沉靜内肅
外和按俗守封是其所善宜輟務於誰何俾宣風於㢘
[054-17a]
察庶乎勞徕諸部綱紀列城奉詔條以安人㕘戎索以
訓旅欽承厥命往復乃官仍踐冬卿式光重寄可撿挍
工部尚書充鄜坊等州觀察使   韓愈比部郎中史館修撰制
太學博士韓愈學術精博文力雄健立詞措意有班馬
之風求之一時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
交勢利自致名望可使執簡列為史官記事書法必無
所苟仍遷郎位用示褒升可依前件
[054-17b]
   李暈安州刺史制
宿州刺史李暈勲閥之門嗣生才略久㕘戎衛頗著勤
勞試守列城觀其為政屬汴泗之右創畫州居府署城
池委之經始一日必葺三年有成且聞公勤宜有遷轉
重分憂寄再佇良能往安吾人無忝厥命可安州刺史
   竇易直給事中制
前御史中丞竇易直器質識智厚重閒敏文合法要學
通政經累踐臺郎擢司邦憲寛猛舉措甚得其中官不
[054-18a]
易方府無留事前因病免今以才遷俾升瑣闈以備顧
夫制令奏議官獄典章苟有依違皆得駮正所任不
細宜敬乃官可給事中
   孟簡賜紫金魚袋制
漢制二千石有政績者就加寵命不即改移蓋欲使吏
久於官人安其化也常州刺史孟簡簡易勤儉以養其
人政不至嚴心未甞怠曾未再稔績立風行歳課郡政
毗陵為最方求共理實獲我心宜加命服以示旌寵庶
[054-18b]
俾羣吏聞而勸焉宜賜紫金魚
   盧元輔杭州刺史制
河南縣令盧元輔早以學藝列在周行甞守商都頗聞
有政再領京縣益見其才江南列郡餘杭為大征賦猶
重疲人未康藉爾登車往分憂矚勞徠安緝稱朕意焉
懸賞旌能以佇報政可杭州刺史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五
[055-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六
            唐 白居易 撰
  翰林制誥敇書批答祭文贊/文附凡五十五首
   與王承宗詔
敇王承宗朕臨馭天下及此五年三叛誅夷四方清泰
不以功武自負常推恩信為先爾父云亡即欲命卿受
詔而逺近方鎮内外人情紛然奏陳皆云不可朕以卿
[055-1b]
累代積勲賢之業一門有忠義之風功著艱危恩連姻
戚雖中心是念而衆請難違可否之間久不能决然亦
欲觀卿進退之禮察卿忠孝之心卿自罹憫凶屬經時
月待使臣而動皆得禮奉章䟽而言必由𠂻請獻官員
願輸貢賦而又上陳宻欵逺達深誠潔身而謀出三軍
損巳而讓推二郡斯有以得臣子之大節知君親之大
恩卿心既然朕意已定特加新命仍撫舊封今授卿起
復左金吾衛大將軍撿挍工部尚書充成徳軍節度使
[055-2a]
恒州刺史恒冀深趙等州觀察等使兼御史大夫仍賜
上柱國并賜告身旌節等往想卿忠孝哀感兼深其徳
棣兩州以卿進譲尤欲於卿親屬之内選授一人在法
雖有推恩相時亦恐非便今所以除薛昌朝徳棣両州
觀察使昌朝昔甞事卿先父今又與卿親鄰卿宜具以
誠懐令報昌朝知委卿今授命之後足得節制三軍使
其不失事宜方見卿之忠藎昨者衆情易惑非卿不能
効此誠羣議難排非朕不能㫁此意所宜保持大義勉
[055-2b]
勵逺圗深念斯言永副予望其當軍大将已下各宜特
與改轉卿即條録聞奏其官健等亦宜量加優賞想宜
知悉   答李遜等謝恩令附入屬籍表
卿先父頃逢多難甞立大功每想忠勞豈忘存殁念先
臣之績雖書名于太常推同姓之恩更附籍于宗正俾
增榮於一族兼延寵于九原卿等或詩禮承家或弓裘
奉業咸鍾新命慶屬本枝省所謝陳深嘉誠懇
[055-3a]
   祭盧䖍文
維元和四年歳次已丑七月日皇帝遣某官某以清酌
庶羞之奠致祭于故祕書監贈兵部尚書盧䖍之靈惟
爾質性端和風猷茂逺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秉大節而
事君始終一致陳義方而訓子忠孝两全甲族推華士
林增美久在貂蝉之列近遷圗籍之司方延寵光遽閟
幽穸祥亦/切褒奬之命雖已表于哀榮遣奠之恩宜再申
於軫悼魂兮不昧鑒此誠懐尚饗
[055-3b]
   批李夷簡賀御撰君臣事跡屏風表朕思求理化親閲典墳至於去邪納諫之規勤政慎兵
之誡取而作鑒書以為屏與其散在圗書心存而景慕
不若列之繪素目覩而躬行庶將為後事之師不獨觀
古人之象卿詞彰恭順義見忠規省覽再三深叶朕意
所賀知
   批百寮嚴綬等賀御撰屏風表
朕烈祖太宗以古為鏡用輔明聖實臻理平垂作孫謀
[055-4a]
每懼乎失墜取為殷鑒遂飾丹青至若眀君直臣前言
往事森然在目如見其人論列是非既庶幾為座隅之
誡發揮獻納亦足以開臣下之心况卿等職在儀刑政
當補察各勤所任共副兹懐所賀知
   答杜兼謝授河南尹表
卿文通吏道學達政源凡厯官常輒聞績効觀能以授
俾亞理于三川見可而遷宜專臨其一府盡委封畿之
政仍兼運漕之權嵗時之間佇有勤効勉恭爾職重副
[055-4b]
予懐所謝知
   與茂昭詔
敇茂昭盧校等至省所奏恒州事宜并别論情陳獻者
具悉卿望重勲賢寄崇藩鎮謀㕘廟筭寵接國姻累上
表章繼陳誠欵永言智略已見匡濟之才載念公忠益
表感知之志若非勞瘁憂國義勇忘家則丹赤之心不
能至此想風興歎至于再三所縁恒州事宜朕亦思之
甚熟但以武俊率身仗順於國有功忠勲所延宜及俊
[055-5a]
嗣承宗又宻陳深欵逺獻忠誠既念舊勞已降成命計
其奉詔必合感恩如或乖違續有商議卿宜以睦隣為
事體國為心想卿誠懐當悉朕意
   與師道詔
敇師道省表具悉卿業重相門位崇戎閫忠輸于國行
著于家久而益彰嘉歎無已所奏亡兄師古請列于私
廟昭穆者此乃心推孝友誠切恭敬覽表見情深足嘉
尚但以祠廟所見貴於禮成師古雖則始營至卿方行
[055-5b]
祔禮即卿為廟主固合其宜况師古爵位尊崇宏選自
合祔廟别立祠宇使其主之奉以蒸甞亦非乏祀也已
令有司重議如此頗謂得中且叶禮經卿宜知悉
   與於陵詔敇於陵省所賀安南破環王國賊帥李樂山等三萬人
者具悉卿蠻夷犯疆方鎮致討兇徒喪敗荒徼清平卿
素藴忠誠又連封壤疾既同于山藪勢益壯于輔車想
聞捷書當倍慰惬載省所賀深見乃懐
[055-6a]
   答段祐等賀册皇太子禮畢表
朕祗膺統序恭守典常爰推至公乃命長子使主國鬯
用貞邦家冊畢禮成良增感慶卿等各司軍衛同奉表
章備見忠誠益深嘉歎所賀知
   答李詞賀處分王士則等徳音表
朕臨馭天下以懲勸為先有惡必誅無功不念顧承宗
之罪誠合討除思武俊之勲宜令嗣襲况墳墓禁其剪
伐將校許以歸降庶明用師蓋非獲已卿職修卿寺誠
[055-6b]
奉本枝省兹賀章備見忠藎
   與吐蕃宰相鉢闡布敇書
敇吐蕃宰相沙門鉢闡布論與勃藏至省表及進奉具
悉卿器識通明藻行精潔以為真實合性忠信立誠故
能輔贊大蕃叶和上國𢎞清淨之教思安邉陲廣慈悲
之心令息兵甲既表卿之逺略亦得國之良圗况朕與
彼蕃代為甥舅兩推誠信共保始終覽卿奏章逺叶朕
意披閲嘉歎至于再三所議割還安樂秦原等三州事
[055-7a]
宜已具前書非不周細及省来表似未指眀將期事無
後艱必在言有先定今信使往來無壅疆埸音/亦彼此不
侵雖未申以㑹盟亦足稱為和好必欲復修信誓即須
重畫封疆雖兩國盟約之言積年未定但三州交割之
後尅日可期朕之衷情卿之志願俱在於此豈不勉歟
又縁自議三州已來此亦未發専使今者贊普来意欲
以再審此言故遣信臣往諭誠意即不假别使更到東
軍此使以後應縁盟約之事如其間節目未盡更要商
[055-7b]
量卿但與鳳翔節度使計㑹此已處分令其奏聞則道
路非遥往來甚易頗為便近亦冀速成更待要約之言
皆已指定封疆之事保無改移即蕃漢俱遣重臣然後
各將成命事闗久逺理貴分眀想卿通才當稱朕意曩
者鄭叔矩路泌因平凉盟㑹没蕃落中比知叔矩巳亡
路泌見在念兹存没每用惻然今既約以通和路泌合
令歸國叔矩體骨亦合送還表明信誠兼亦在此其論
與勃藏等尋到鳳翔舊例未進表函節度不敢聞奏自
[055-8a]
取停滯非此稽留昨者方進表函旋令召對今便發遣
更不遲廻仍令與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徐復及中使
劉文璨等同往其餘事宜已具與贊普書内卿宜審於
謀議速副誠懐兼有少信物賜卿具如别録至宜領也
冬寒卿比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與希朝詔
敇希朝省所奏請自部領當道兵馬一萬五千人取蔚
州路赴行營并奏土門及承天軍各添兵士備禦者具
[055-8b]
悉卿武毅雄才忠貞大節出為良將倚作信臣約已徇
公忘身許國忿違命不恭之冦激勤王自効之心親統
銳師率先羣帥况又周知要害備設防虞計其威聲已
振兇醜有臣如此朕復何憂佇建殊功以副深重所有
動靜宜數奏聞想當知悉
   與師道詔敇師道朱何至省所奏當道赴行營兵馬取正月過渡
河逐便攻討并奏兵馬出界後請自供一月糧料又奏
[055-9a]
待收下城邑若有軍糧一月已後續更支計并陳謝慰
問者具悉卿文武間生忠貞特立動有所効知無不為
昨獻帛助軍極盈數于萬疋今又齎糧出境減經費于
三旬此乃力之所任無不罄竭慮之所及不無經營因
時見憂國之心臨事識忠臣之節詔書慰諭未盡朕懐
章䟽謝陳益嘉乃志再三興歎寤寐難忘其所奏聞並
依来表想宜知悉
   與劉濟詔
[055-9b]
敇劉濟李臯至省表及露布十二月十七日劉緄部領
當道行營兵馬収下饒陽縣城破賊衆三千人并擒斬
将校収獲馬畜器械等兼送賊將朝履清等四人又進
所収饒陽縣等者具悉卿盡忠伐叛發漁陽精鋭之師
緄仗順臨戎討冀方昬狂之冦詔下而父子戮力鼓行
而將卒齊心先羣帥以啟行首諸軍而告捷連擒逆将
併下賊城歸獻罪之俘囚進已収之縣邑可謂忘身徇
國盡禮事君疾風知偃草之心大雪見貞松之節况表
[055-10a]
章之内益歎恭勤而眷想之間如覩風采計兹兇醜當
已震驚破竹之勢可乗覆巢之期匪逺佇清大憝重副
深懐其饒陽縣卿宜且令鎮守稍加存撫用勸將来宋
常春卿所宻奏具委事情且宜叶和以體朕意故令宣
慰想當知悉
   祭吳少誠文
維元和五年嵗次庚寅二月辛未朔二日壬申皇帝遣
内侍省内府局丞賜緋魚袋孫士政以清酌庶羞之奠
[055-10b]
致祭於故彰義軍節度使贈司徒吳少誠之靈曰惟爾
武毅挺質韜鈐㧞身負勇果之雄才蓄變通之眀識自
察亷列郡節制成師貞且有為勤而不擾軍戎輯睦封
域底寜從義而致誠仗順而保福既延寵渥方茂輝榮
遽此幽淪深用傷悼逝波不捨去日苦多想松檟以軫
懐聞鼓鼙而興歎恩加遣奠禮舉褒崇念爾有靈知予
此意尚饗
   與季安詔
[055-11a]
敕季安省所奏當道行營兵馬今月十七日已收棗强
縣其賊棄城夜走者具悉卿輸忠報國嫉惡忘家遣無
敵之師伐不襲之冦軍聲逺届先路以風行逆黨潛知
棄城而宵遁已収縣邑益振兵威此皆卿訓練所加指
麾有素永言眀効實屬深懐固可乗勢應機逐便進討
以卿忠藎當副朕心
   與希朝詔
敇希朝張嘉和至省初奏前月二十六日破逆賊河湟
[055-11b]
鎮六千餘人具悉卿親領統師誓誅逆黨張軍心以吞
敵奮士力而指蹤濳戒偏裨先攻險阻伐謀而事有成
筭剋日而動不愆期果敗兇徒遂據要地况殺傷既重
收獲頗多益壮軍威可奪虜氣佇聞掃蕩以慰𠂻懐
   與從史詔
敇從史曹公乂至省所奏今月三日柏鄉縣南破賊衆
約三萬人并擒斬首級收獲器械及馬等又奏當軍所
傷士馬數并量事優䘏事宜具悉卿外揚武略内竭忠
[055-12a]
率有名之師深入其阻遇無狀之冦大挫其鋒兵刃
屢加捷書頻至殺傷數廣績効居多非卿悉力摧兇誓
心報國則何能指麾之下動必成功表奏之間事皆審
實既光重委益副深懐嘉歎再三不忘寤寐所奏承璀
出軍合陣并續發露布事宜具委所陳想當知悉
   與季安詔
敇季安許峯至省所奏具悉卿勲親重徳台輔元臣竭
誠信以戴君𢎞識度而體國謀能極慮言必盡忠周覽
[055-12b]
表章益増寤歎吳少陽自㕘軍務頗効恭勤豈待奏陳
已有䖏分想宜知悉
   與昭義軍將士詔
敇昭義軍節度下將士等卿等當軍將士與諸道不同
自經艱難多易将帥而忠順之節未甞有虧朕毎思之
無時暫忘盧從史為卿主將作朕藩臣權位尊崇恩寵
厚而乃外示恭順内懐姦邪刻削軍中暴殄境内朕
以君臣之道未忍發明為之含容頗有年月近又苟求
[055-13a]
起復請討恒州與賊通謀為國生患自領士馬久屯行
營收當軍賞設之資加本道芻粟之估不為公用盡入
私家此則主將之恩於卿何有臣子之分負朕日深卿
等辨邪正之両端識逆順之大義抱忠勇者恥居其下
守名節者憤發於中失三軍之心已聞大去犯衆人之
怒果見不容逺察事宜備知誠欵興言嘉歎至于再三
其當軍將士等賞設已有䖏分上自将校下及士卒各
勵爾志再思朕言卿等承前以來常保忠貞之節自今
[055-13b]
以後永為心腹之軍宜念始終副兹矚望故令宣慰宜
並悉之夏熱卿等各得平安
   與承璀詔
敇承璀取猥/切卿摠領禁軍控臨戎境見敵每彰其勇敢
因事益表其忠勤言念在懐發於寤歎昭義軍将士等
去邪逺惡仗義保忠統其成師宜得良帥孟元陽夙懐
武毅累著功庸威名甚彰人望所屬以之為帥必惬軍
情以之討賊必有勲績今授元陽撿挍尚書右僕射充
[055-14a]
昭義軍節度等使未到行營間其昭義軍卿宜切加宣
撫務使安寜烏重𦙍職在偏裨保於忠正宜從奨擢以
表殊恩今授烏重𦙍河陽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卿亦宜
諭此恩意令知朕心兼恐河陽無人速宜進發想當知

   與元陽詔
敇元陽澤潞全軍方討恒冀盧從史虧失大節包藏二
心姦迹邪謀日已自露軍情物議俱所不容尋追赴朝
[055-14b]
今已在道朕以昭義將士忠順成風况在行營久勤戎
事今欲使其戰者奮發居者悅安共成大功必在良帥
以卿有澱水之勲効有河陽之政令思之甚熟無以易
卿宜領重藩仍遷宗秩今授卿撿挍尚書右僕射充澤
潞節度等使并賜旌節告身等徃卿宜速發先到潞府
上訖便赴行營慰安軍心宣諭朕意烏重𦙍徇忠守節
宜加奨用今便授重𦙍河陽節度使兼御史大夫想宜
知悉
[055-15a]
   與昭義軍將士詔
敇昭義軍節度下將士等卿等久在行營乍無主將而
士旅輯睦軍壘安寜足彰守正之心尤見盡忠之節以
此歎矚勞於寢興孟元陽是朕信臣為國良將威略可
以攝兇孽慈和可以牧師人累著忠勤克諧朕命為其
主帥必副羣情况卿等同嫉姦邪久困貪暴宜以仁賢
之帥撫卿忠義之軍靖思元陽無出其右今授元陽撿
挍尚書右僕射充卿等當道節度使勉同王事以慰朕
[055-15b]
懐烏重𦙍特効忠誠深宜奨擢今便授河陽節度使兼
御史大夫故令宣慰並宜知悉
   與師道詔
敇師道林英至省所陳奏并進王承宗與卿書者具悉
王承宗童騃無知兇囂有素雖籍祖父之寵曾微分寸
之勞但以武俊勲在冊書姻連戚屬朕獨排羣議特降
殊私未卒父䘮使承祖業即加新命仍撫舊封則朕於
承宗恩亦至矣而偽陳誠欵欺誑使臣假託軍情拒違
[055-16a]
詔命則承宗於朕罪莫大焉悖禮亂心暴於天下此乃
承宗干國家之紀非朕忘武俊之功遂至用師蓋非獲
已仍開生路許以自新而梟音不悛鴟張益熾人情共
棄國典不容在于朕心安敢捨卿既膺注意義感酬
恩所獻表章具已詳覽慮深逺計詞切讜言在忠謀而
則然於事體而未可誠嘉勤至難允懇懐今諸道将帥
親領士馬深入冦境頻奏捷書四靣合圍一心旅進窮
廹已甚覆滅非遥况卿同遣師徒已収縣邑冀清氛孽
[055-16b]
佇見功名勉於令圖副此矚望
   與師道詔
敇師道任文質至省表具悉盧從史頃者請率全師誓
清妖孽推誠待物許之不疑而背恩於上結怨於下邪
謀貳志日以彰聞虧大節而自絶於君積羣怒而不容
於衆因以邀命幸而脱身屈法申恩已有處分昨者詔
㫖已明示卿卿體國為心事君盡力固宜有聞必薦有
見必陳竭其忠諒之誠濟其獻替之美省閲章奏嘉歎
[055-17a]
良多
   與茂昭書
敇茂昭王日興至省所奏今月十八日大破賊衆一萬
七千人并擒斬収獲訖者具悉卿親率勁兵誓平妖冦
竭股肱之力中有竒謀勵父子之軍前無强敵故能深
入賊境大破兇徒殺傷既多俘獲亦廣具詳奏報備見
忠勞眷屬之懐發於寤歎將士等各懷勇烈同忿冦讎
激於衆心致此殊効况荷戈於炎暑之際奮身於鋒刃
[055-17b]
之間永念於兹未甞暫忘故令宣慰宜並悉之
   與昭義節度親事將士等書
敇昭義軍節度下親事將士等盧從史受恩至重負國
至多衆所不容追令赴闕朕以誤曾任使貴全始終今
則止於貶官此蓋曲從寛典卿等抱忠懷義朕所素知
以詣營同事從史三軍一體俱是王臣既不相干又
能自効朕方優賞以酬功勲何至不安有此疑懼必
從史已追之後元陽未到之間卿等當營乍無主将或
[055-18a]
被外人扇誘令衆意憂疑勢使之然事非獲已朕雖在
此逺有軍情料卿本心必無此意况元陽勤儉恤下寛
厚愛人久在河陽甚近澤潞元陽臧否卿等合諳以卿
忠義之軍故擇仁賢為帥已有詔示宣諭元陽若到行
營一無所問乃至將士家口亦令優䘏安存卿復何憂
必得其所况昭義將士艱難以來保守忠貞未甞虧失
天下稱歎卿亦自知又卿父母妻兒家田墳墓一物以
上並在潞州頃刻之間豈忍便棄朕之此語卿宜細思
[055-18b]
各相勉諭同保忠順計元陽巳合到彼卿等便取元陽
指麾想卿等心必副朕意故令宣慰並宜知悉
   與執恭詔敇執恭王克謹至省所奏今月八日進収平昌縣巳令
鎮守并奏劉濟欲與卿約義事者具悉卿奉辭伐罪仗
節啓行指顧偏裨收復城邑已令鎮偹兼務緝綏威惠
之方既眀弔伐之義斯在永言倚任彌注𠂻情劉濟将
相大臣與卿先父同列欲求契約固合允從豈惟繼好
[055-19a]
私情亦足叶心王事載省來奏深鑒乃誠至於寝興不
忘嘉矚   與恒州節度下將士書
敇成德軍節度下將士等朕以王者之道與物無私若
違命執迷則罔有容捨若知非改悔則無不含宏不窮
無告之人不塞自新之路頃屬姦臣從史謀構異端致
使恒陽隔于恩外六郡之地皆廢農桑三軍之人並懼
鋒鏑每一念至中心憫然今卿等繼獻表章逺輸誠欵
[055-19b]
省承宗之勤懇難阻其情思武俊之功勞不能無念况
事因詿誤而理可哀矜今已降制書各從洗雪承宗仍
復舊官爵充恒冀深趙徳棣六州觀察使成徳軍節度
使將士等官爵實封並宜仍舊待之如初卿等各宜協
力同心知恩感徳共保終始稱朕意焉故令宣慰宜並
知悉
   與承宗詔
敇承宗頃者盧從史包藏姦詐矯示公忠下誣物情上
[055-20a]
惑朝聴使卿陷於違命使朕至於用兵交亂君臣罪有
所在今從史已正刑典逺棄驩州已搆亂者既就屏除
誘陷者自宜明白况卿代連戚朕豈不思祖有功勞
朕豈不念事不得已勢至如斯棄絶以來常懐憫惻卿
今既陳章䟽懇獻𠂻誠請進官員願修貢賦誓心以納
欵歸罪而責躬情可哀憐法存開釋朕託于人上及兹
六載體天地含𢎞之徳厚君臣終始之恩常以人安為
心豈欲物失其所今所以開獨見之路降非常之恩卿
[055-20b]
及將士等已具制書並從洗滌卿仍復舊官爵便充恒
冀深趙徳棣等州節度觀察等使并賜旌節告身等往
爵土仍舊君臣如初想卿中懐當自知感所宜追補前
悔勉勤後圗夙夜思之永副朕意想當知悉
   批宰相賀赦王承宗表
先臣武俊功不可忘後嗣承宗過而能改朕所以捨其
罪悔議以勲親垂宥過之恩尚宜及爾十代引泣辜之
責誠合在予一人與其黷武而取威不若匿瑕而務德
[055-21a]
卿等重居台輔宻贊謀猷發於𠂻誠有此稱賀省閲章
奏嘉歎久之
   與劉濟詔
敇劉濟省所謝男紹及孫景震等授官并謝賜器仗弓
甲刀斧等者具悉卿文武全才将相重任本於忠諒成
此勲勞尚徳尊賢位已極於台輔念功懋賞寵宜及於
孫時論允歸朝章斯舉至於出兹戎器賜我元臣但
可以申朕恩私未足以表卿功績載覽來表備見乃誠
[055-21b]
併此謝陳益嘉勤藎
   代王佖荅吐蕃北道節度論贊勃藏書奉勅/撰
大唐朔方靈鹽豐等州節度使撿挍户部尚書寜塞郡
王王佖薄宻/切致書大蕃河西北道節度使論公麾下逺
辱来書兼蒙厚貺慰悚之至難述所懐國家與彼蕃代
為舅甥日洽恩信雖云両國實若一家遂令疆塲之臣
得以書信相問况麾下以公忠之節雄勇之才翊佐大
畧北道佖近䝉制命守在邉陲慰望之情一二難
[055-22a]
盡皇帝以贊普頻遣和使懇求通好凡此邉鎮皆奉朝
章但令慎守封陲不許輒令侵軼至於事理彼此宜然
且如党都項/切項久居漢界曾無征税既感恩德未甞動
搖然雖懐此撫循亦聞闚缺規/切彼財貨忘命而去獲利
而歸但彼蕃不知大為党項所賣其中亦聞誘致事
甚分明不能縷盧舉/切陳計已深悉今請去而勿誘来而
勿容不失両境之歡不傷二國之好在此誠為小事於
彼即是逺謀幸履坦途勿遵邪徑今聖上徳柔四海威
[055-22b]
及萬方雖外國蠻夷尚皆率伏况中華臣妾敢有不恭
豈假彼蕃欲相借助誠愧厚意終訝過言承去年出師
討逐囘紇其間勝負此亦備知不勞来書逺相示及所
䝉寄贈並已撿到佖為邉須守常規馬及胡瓶依命已
受其囘紇生口縁比無此例未奉進止不敢便留今却
分付来人至彼望垂撿領有少荅信具如别數幸恕寡
薄也初秋尚熱帷所履珍和謹因譯語官馬屈林恭迴
不具佖白
[055-23a]
   與吉甫詔
敇吉甫韓用政至省所奏陳謝具悉卿忠貞立身文武
為徳志惟經國謀不忘君才可以雄鎮方隅故委之外
閫智可以宻㕘帷幄故任以中樞而能一其𠂻心再有
冲讓雖勞謙彌切每陳丹府之誠而憂寄方深難輟紫
垣之務勉諭已伸于前詔忠勸載露於来章今征討已
停方隅稍㤗克清之日雖則不遥難奪之心亦宜且抑
重此宣慰當體朕懐是推至公煩有陳謝
[055-23b]
   與吐蕃宰相尚綺心兒等書敇吐蕃宰相尚綺心兒等論思諾悉至省表并進奉具
悉卿等才器特茂識略甚明仗義立身資忠事主上佐
贊普下康黎元以尋盟納欵為謀繼好息人為請是卿
上策叶朕中心每覽表章輙用嘉歎朕與彼蕃國代為
舅甥日結恩信自論盟㑹頗厯歳時常欲速成以為永
好雖誠眀之内彼此無疑而言約之間往復未盡今故
略収来意重示所懐想卿通明當所鑒悉河隴之地國
[055-24a]
家舊封論州郡則其數頗多計年歳則沿来甚近既通
和好悉合歸還今者捨而不言豈是無心愛惜但務早
成盟約所以唯言三州則没于彼者甚多歸於此者至
少猶合推於禮讓豈假形于言詞来表云此三州非創
侵襲不可割屬大唐来且此本不屬蕃豈非侵襲所得
今是却歸舊管何引割屬為詞去年論與勃藏来即云
覆取進㫖贊普便請為定今両般使至又云比之小務
未合首而論之前後既有異同信使徒煩来去雖欲速
[055-24b]
為盟㑹其如無所適從静言二三固不在此若論和好
即今各無侵軼已同一家若議修盟即須重定封疆先
歸三郡若三郡未復两界未分即是未定封疆憑何以
為要約彼若吝惜小事輕易逺圗未能修盟且務通好
至於信使一往一来但令踈數得中足表情意不絶彼
有要事即令使来此有要事亦令使往若封境之上小
小事意但令邉頭節度両䖏計㑹商量則勞費之間彼
此省便前般蕃使論悉吉贊至縁盟約事大湏審商量
[055-25a]
未及發遣後使雖是両般所論只縁一事故令相待今
遣同歸在於日時亦未淹久所送鄭叔矩及路泌神柩
及男女等並已到此良用惻然厚贈逺歸深嘉来意其
劉成師原非劉闢子侄本是成都郡人已令送還本貫
其餘事目並在贊普書中卿等宜審㕘量以副朕意使
廻之日可備奏聞今遣兼御史中丞李銛及中使與廻
使同往各有少信物具如别數至宜領之秋涼卿等各
得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055-25b]
   荅王承宗謝洗雪及復官爵表
帝者之道蕩然無私唯推赤心以牧黔首故一夫不獲
若納之於隍一物歸誠則容之如地况卿家聮懿戚寵
自先朝祖立茂功賞延後嗣因人詿誤不染疵瑕滌以
波煦之寵澤撫舊封而亷察六郡進新律而統制三
軍蕩穢加恩何以過此及覩来表乃見深誠言必由𠂻
事皆知感承家襲慶誓繼力於前修補過酬恩願指期
於後効永言爾志甚叶朕懐勉思始終用副眷矚所謝
[055-26a]

   與鄭絪詔
敇鄭絪省所奏邕管黄少卿及子弟等事宜具悉卿望
重中朝寄深南服誓敷恵政佇化逺人言念忠勤不忘
監寤山洞夷落易擾難安此来撫之未及其道覽卿所
奏頗合其宜嵗時之間當革前弊勉于招諭以副朕心
   荅高郢請致仕第二表
卿有忠貞之節立於險中有清重之名鎮於朝右而能
[055-26b]
始終有道進退有常援禮引年遺榮致政人鮮知止卿
獨能行不唯振起古風亦足激揚時俗於卿則確然難
在朕則情豈易忘誠鑒乃懷未允来表
   與劉總詔
敇劉總卿業繼將門才兼武略累臨軍郡悉著良能襲
以弓裘宜加旌鉞仍舉奪情之典以昭延賞之恩今授
卿起復雲麾將軍撿挍工部尚書充范陽節度等使并
賜旌節官告往想宜知悉
[055-27a]
   荅裴垍讓中書侍郎平章事表
卿自登台輔每竭忠貞一身秉彞百度惟序致君盡力
久積股肱之勤憂國勞心微生腠理之疾暫從休告遽
獻表章所陳雖是卿心所請殊非朕意宜加調攝速就
平和以副虚懐無為固讓
   荅劉總謝撿挍工部尚書范陽節度使表
卿㓜承義訓長有令聞能遵忠孝之風不墜弓裘之業
朕所以命加異等寵冠常倫特授雙旌超登八座豈唯
[055-27b]
延賞亦在任能將懋前修勉申後効載省章䟽深鑒誠
懷所謝知
   與茂昭詔
敇茂昭王日興至省表陳讓撿挍太尉者具悉卿文武
大僚勲戚重望累展朝宗之禮足表恭敬之心况多戰
伐立功彌彰勤藎言念及此每用嘉焉宜加寵榮巳降
新命何至謙讓仍辭舊官眷倚之懐並具前詔想宜知

[055-28a]
   荅任廸簡讓易定節度使表
卿修文立身經武致用每誓心於忠勇常濟事以智謀
自副戎車已屬時望及分旌鉞果愜軍情况武義之師
輸忠仗順所期慰撫以就輯寜何至撝謙有兹陳讓所
進官告今却賜卿宜體朕懐即㫁来表
   荅裴垍讓宰相第三表
卿疾病已来表䟽相繼雖辭乞之誠頗切而注望之意
方深所以来章久而未報然念卿勤懇之請至於再三
[055-28b]
若心不甚安即疾難速愈是用輟樞劇之務加崇重之
官稍遂優閒佇期痊復勉從爾志深抑予懐
   荅裴垍謝銀青光禄大夫兵部尚書表
卿自居鈞軸日獻謀猷戴君常竭其股肱憂國每形於
顔色及嬰疾病益不遑安未踰四旬以至三讓撝謙秉
易退之道堅懇陳難奪之詞遂抑朕心俯從卿請而七
印綬五兵尚書官秩甚崇事務稍簡就以優養冀乎
和平載省表章深見誠意
[055-29a]
   與劉總詔
敇劉總康志安至省所謝陳具悉卿之先父為朕元臣
大節殊功殁而不朽宜加恩禮俾洽哀榮故命宰臣為
之撰錄卿義深報國孝重承家既感顯親之恩願竭戴
君之節逺有奏謝益用嘉之想宜知悉
   與房式詔敇房式卿以良才尹兹東洛公忠無怠聲績有聞嘉歎
之深寜忘寤寐宣城重寄深在得人藉卿政能往就綏
[055-29b]
撫今授卿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宣歙等州都團練
觀察處置等使并賜告身往卿宜便起赴本道勉修所
任以稱朕懷想當知悉
   與盧恒卿詔
敇盧恒卿累登朝序皆著公方自領藩條益彰理行恪
恭而奉上勤儉以牧人不加寵榮何勸来者朕以擢管
漕運軍國所資其務甚殷所寄尤重以卿有忠勞之前
効幹濟之長才常簡朕心宜授此職今除卿尚書刑部
[055-30a]
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并賜告身往宜即赴闕庭想
當知悉
   與新羅王金重熈等書
敇新羅王金重熈金獻章及僧冲虚等至省表兼進獻
及進功徳并陳謝者具悉卿一方貴族累葉雄材仗忠
孝以立身資信義而為國代承爵命日慕華風師旅叶
和邉疆寜㤗况又時修職貢嵗奉表章進獻精珍忠勤
並至功徳成就恭敬彌彰載覽謝陳益用嘉歎滄波萬
[055-30b]
里雖隔於海東丹慊一心毎馳于闕下以兹嘉尚常屬
寢興勉宏始終用副朕意今遣金獻章等歸國并有少
信物見如别録卿母及妃笄副王宰相已下各有賜物
至宜領之冬寒卿比平安好卿母比得和宜官吏僧道
将士百姓等各加存問遣書指不多及
   荅文武百寮嚴綬等賀御製新譯大乗本生心
    地觀經序表
朕勤求道本廣挹教源以真如不二之宗助清淨得一
[055-31a]
之化况斯經典時為大乗名理精微翻譯成就雖契心
則離於文字而得意亦假於筌蹄庶使發揮因為述序
卿等精通外學懇竭忠誠引經賛揚奉表稱賀再三省
覽嘉歎久之   荅孟簡蕭俛等賀御製新譯大乗本生心地觀
    經序狀
大仙經典最上法乘來自西方閟于中禁将期利益必
在闡揚遂命僧徒譯其句偈兼詔卿等潤以文言昨因
[055-31b]
披尋深得眞諦悟本生不滅之義證心地無相之宗方
勤護持聊著序引永言述作猶愧聖眀卿等賀陳良深
嘉尚
   荅元應授岳鄂觀察使謝上表夏口重鎮屬在時賢非明肅不能理其軍非簡儉不能
阜其俗以卿有仁厚之質謇直之風累踐班行皆著名
節遂輟中憲往臨外藩知已下車深慰人望佇兹報政
用副朕懐所謝知
[055-32a]
   荅李授淮南節度使謝上表
卿抱兼人之才秉徇公之節毎登要職悉著能名若刃
發硎投而不滯如玉在佩動必有聲朕以距淮而南人
物繁㑹非亷眀何以貞師察俗非簡恵何以通商綏農
前勞既彰後効何逺載省来表知已下車勉副虚懐佇
觀新政所謝知
   畫大羅天尊贊
嵗正月十九日順宗仙駕上昇之日月也皇帝嗣位六
[055-32b]
載毎及兹晨齋居孝思眀發不寐以為𤣥祖之教本乎
道先帝之神在乎天故畫大羅天尊像者欲以最上勝
因而成本功徳也然則知之者不如念之者念之者不
如仰之者是用諦念真力䖍仰尊儀命設色之工圗其
儀形命掌文之臣贊其功徳達孝誠于天上致孝理於
域中斯蓋宏願發於我皇景福薦於先后稽首奉詔跪
稱賛云
維大羅兮天上天維天尊兮仙上仙高真之鑒照下界
[055-33a]
孝敬之心達上𤣥毎一念兮以一仰感罔極兮福無壥
 
 
 
 
 
 
 
[055-33b]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六
[056-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七
            唐 白居易 撰
  翰林制誥四凡六十八首/
   荅元義請上尊號表
朕自君臨運逄休㤗時嵗豐稔兇醜殄夷此皆宗社降
靈忠賢宣力顧惟寡徳敢受鴻名卿中發懇誠上尊美
號雖屬人望難貪天功宜悉所懐勿固為請
[056-1b]
   荅薛萃賀生擒李錡表
朕自嗣耿光毎多惕厲念必先于除害志無忘於安人
李錡大負國恩自貽天罰師徒未動于疆埸音/亦父子俱
肆於市朝信上天之禍淫與率土而同慶省視來表深
鑒乃誠所賀知
   與薛萃詔
勅薛萃楊君靖至省所陳謝具悉卿勤王之節徇公滅
私事主之誠移忠資孝苟非褒贈何以顯揚且清白之
[056-2a]
風既自家而刑國則寵旌之澤宜因葉以流根式遵追
之經用表教忠之訓是為禮典煩致謝章
   與嚴礪詔
勑嚴礪薛光朝至所陳謝具悉卿徇公竭誠臣節克著
揚名濟美子道有光教忠既本于義方追逺宜崇於禮
命俾優褒贈爰慰孝思秩貴冬官以表過庭之訓封榮
石窌居效/切用旌徙宅之賢雖示新恩允符舊典逺煩陳
謝深見懇誠
[056-2b]
   與餘慶詔勅餘慶省所謝陳具悉卿累居衮職時謂盡忠自尹洛
師日聞報政臣節既彰於宣力子道莫大扵揚名俾光
孝思爰舉禮命榮褒冢宰寵賁幽靈式是彞章豈為私
渥有煩陳謝深見誠懐
   荅黄裳請上尊號表
朕以薄徳嗣守丕圖不敢荒寜以宏理道幸屬嵗時豐
稔兇冦梟夷風兩不愆禮圓丘而報本雷霆未震舋許/刃
[056-3a]
切與/釁同太社而服刑斯皆十聖降靈幽賛寡昧百辟叶徳
馴致和平永惟宏名實懼虛美卿上稽祖訓下酌羣情
陳獻表章請加徽號暨于王公卿士降及耆艾緇黄咸
一乃心各三其請朕甞以宰元化者曲成於物法天道
者從欲於人雖恤隠泣辜未臻三五之化而樂推欣戴
難違億兆之心徳非稱焉讓不獲已勉從所請深愧于

   與從史詔
[056-3b]
勅從史楊幹至省所奏今月七日到潞城縣降雪尺餘
兼奏耆老等詣闕請欲立碑并手䟽通和劉濟本末事
宜者具悉卿分朕之憂求人之瘼時降大雪豐年表祥
豈惟澤及土田將使物無疵厲休慶斯在慰望良深耆
老等逺詣闕庭請立碑記尋已允許當體誠懐以旌政
能無至陳讓知卿協比其鄰翼戴為意陳此手䟽發於
血誠忠懇彌彰嘉嘆不已永言臣節何日忘之想當知

[056-4a]
   與韓臯詔
勅韓臯省所陳賀具悉卿朕自守睿圖毎思寛政慮先
禁暴念在措刑李錡負國反常阻兵干紀未勞師旅已
就誅夷卿宣力納忠秉心嫉惡逺陳慶賀深見懇誠想
宜知悉
   與元衡詔
勅元衡卿立身許國竭力匡君人之具瞻予所嘉頼凋
殘是恤逺藉宣風之能利澤所資暫輟為霖之用慈和
[056-4b]
既敷于兵後恵信當洽于言前永念忠勤豈忘寤想計
卿行邁已到西川涉逺冐寒固甚勞頓勉加綏撫以副
朕懐想宜知悉
   荅李扞等謝許上尊號表
朕自臨萬邦僅經三載位雖託於人上化未洽於域中
永念眇身敢當大號卿等義深宗室忠盡君親一其情
誠三有陳獻迫以人望厭于天心遂抑所懐勉從其請
固辭而事非獲巳撫徳而何以堪之再省謝章彌增愓
[056-5a]

   荅馮伉請上尊號表
朕統承大寳時屬小康代謀而吴蜀克清示信而華夷
有截斯皆宗社垂祐天地降和非予沖人所能馴致卿
上稽十聖之訓下酌萬人之心以為不讓强名未傷於
體道屈已循物何爽于至公遂抑素懐俯從衆望雖鴻
名未稱每勞蹐地之心而人欲下從即爽法天之徳勉
依勤請良用愧懐
[056-5b]
   荅長安萬年両縣百姓耆夀等謝許上尊號表
朕每念雍熈慙未及於億兆永言徽號讓已至于二三
而文武具寮緇黄庶老懇陳誠欵眀引訓謨開予以天
地無私之心起予以聖宗不易之訓以大道者無求於
物物尊而不辭至公者非欲其名名立而不讓迫於固
然之禮不得已而許之卿等誠至感通義深欣戴再煩
陳謝益用愧懐
   荅元素謝上表
[056-6a]
卿用兼文武識合變通輟綱領于中朝授麾幢於外閫
吏能足以惠物將略足以董戎人望所歸予心是頼知
卿已到本鎮當慰疲人深藉撫綏之方以安凋弊之俗
日期報政嵗望成功勉勤所圖用副朕意
   荅韓臯請上尊號表銷沴致和幸逄昌運加名建號豈稱眇身而文武具寮
獻庶老引古今之明訓陳億兆之懇誠謂徳有所歸
謳謌不可以苟讓謂功有所獻徽號不可以固辭遂抑
[056-6b]
中懐俯從衆望庶增修乎茂實兾克副於鴻名卿發誠
自中歸美于上勉依所請彌愧于心
   荅馮伉謝許上尊號表
朕以𦕈身嗣于丕業心雖勞於惕厲化未及於雍熈永
惟强名實懼虚美上自一二元老下及億兆人大洽
詢謀眀徴典訓增予以巍巍之號感予以顒顒之誠既
迫所懐俯從其請卿義深奉上志切戴君再省謝陳彌
増愧惕
[056-7a]
   與顔証詔
勅顔証戴岌至省所賀及謝王國清充五嶺監軍具悉
卿職在撫綏任兼備禦公勤夙著聞望日彰言念于懐
豈忘寤寐乾象昭感夀星垂文與時相膺有道則見顧
慙菲徳何以當之卿戎旅事殷宜有監領葢為常例煩
至謝陳想宜知悉
   與從史詔
勅從史省所陳謝追贈亡母并舉薦韋悦具悉卿推誠
[056-7b]
奉國積慶成家既彰盡節之忠宜洽流根之澤雖禄難
逮養巳閟靈于九原而孝在顯親宜旌賢於三徙俾崇
封贈以極哀榮韋悦既有才能又所諳委卿即發遣令
赴闕庭卿之忠誠朕所識察豈待陳露然後知之載覽
來章益嘉懇切想宜知悉
   與季安詔
勅季安省所陳請具悉卿朕纂承鴻業司牧蒼生僅致
小康未臻大化實慙薄德未稱崇名而華夷兆人内外
[056-8a]
羣后屢有勤請難於固違卿逺獻表章眀徴典訓納忠
於上歸美於君勉從懇誠良用愧悵儲貳者上繼宗祖
下貞邦家心豈暫忘事或未暇尚阻来請當體所懐
   與高固詔
勅高固卿奉國戴君必竭忠節統戎護塞克著勲勞自
領藩垣委之心膂忠慤之志久而益彰欽歎在懐何甞
暫忘以卿一從軍旅多在邉陲嵗月積深勤勞滋久所
宜出入中外周旋寵光今授卿檢校尚書右僕射御史
[056-8b]
大夫兼右羽林軍統軍以端揆之崇兼環衛之帥遂卿
望闕之戀表朕念功之心仍賜卿官告卿宜即赴闕庭
想宜知悉
   祭故贈婕妤孟氏文
維元和二年歳次丁亥十二月甲寅朔十九日壬申皇
帝遣某官某以庶羞之奠致祭于故婕妤之靈曰惟爾
和順積中柔明奉上動静合肅雝之體進退得婉孌之
儀選自良家備兹内職修令顔以顧徳蘭幽有香守明
[056-9a]
節而保身玊潔無玷方資懿範以茂嘉猷彼美有聞于
何不淑兹淪逝深用惻傷既卜日晨爰申奠酹以爾
有班氏之明智故贈以婕妤以爾有宓妃之容姿故塟
于洛浦魂兮不昧歆此誠懐尚饗洛浦原在/長安界
   季冬薦獻太清宫詞文
維元和二年歳次丁亥十二月甲寅朔二十六日已卯
嗣皇帝臣稽首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𤣥天元皇大帝
伏以今年司天臺奏正月三日祀上帝于南郊佳氣充
[056-9b]
塞四方温潤祥風微起廬州申連理樹一株彰義軍節
度使進白烏一鄭滑觀察使奏瑞麥五科司天臺奏六
月五日夜鎮星見河陽節度使進白雀一荆南節度使
申連理樹一本山南西道觀察使申嘉𤓰一枚司天臺
奏六月十三日夜老人星見河南府申芝草両莖司天
臺奏冬至日佳氣充塞瑞雪祁寒者臣嗣承丕圖肅恭
寅畏祖宗垂慶佳瑞薦臻䖍奉禎祥伏深祗惕今時惟
𤣥律節及季冬仰薦眀誠敬率恒典謹遣攝太尉司徒
[056-10a]
平章事杜佑薦獻以聞謹詞
   與茂昭詔
勅茂昭盧校至省所奏請上尊號及建儲闈賀誅李錡
并進馬者具悉卿朕以寡徳祗嗣丕圖雖致小康豈稱
大號廹於人望遂抑予懐永惟强名實愧虚受儲貳者
繼宗祖下貞邦家心非蹔忘事或未暇尚阻來請宜
體所懐李錡包藏亂心奮發兇徳不勞征討自就誅夷
想卿忠誠倍以為慰所進馬馴良可尚服御且閑取其
[056-10b]
戀主之心足表為臣之節再三省覽嘉歎久之想宜知

   荅百寮謝許追逰集宴表
在昔哲王居于人上推其憂樂與衆共之頃屬三兇薦
興二載連獲凡百有位咸一其心誠念嘉謀共致昭㤗
今四表無事三農有年思與羣情同其具慶是宜削苛
察之前弊煦寛裕之新恩仁及下而啓廸歡心澤先奏
而導迎和氣昨逄多故主憂且使臣勞今致小康上安
[056-11a]
則宜下樂庶欲解人之愠粗伸推己之恩豈曰殊私煩
於陳謝
   荅李扞謝許逰宴表
朕自御萬方僅經三載運逄休泰俗漸和平當朝野無
虞之時見君臣相遇之樂是故去滋彰之化宏優貸之
恩近自宗親下及士庶賜其宴衎遂以優逰葢以已之
所安思與人之共樂雖夕惕而若厲毎戒志於無荒賜
春逰以發生宜助時而有慶卿等榮崇宗寺恩重本枝
[056-11b]
省所謝陳彌嘉誠懇
   荅劉濟詔
勅劉濟省所奏茂昭送卿管内百姓殷進能等七人奏
前後事由具悉卿為國大臣與君同體寡而得衆忠以
忘身毎循公而滅私能虚懐以容物與茂昭疆埸音/亦
事小有違言曲直是非朕已眀辨卿外崇藩翰内賛謨
猷念屈已以為心或難容忍思戴君而是力宜務叶和
勉卿寛裕之懐助朕含𢎞之化想宜知悉
[056-12a]
   與柳晟詔
勅柳晟卜英琦至省所奏慶雲并進圖者具悉昌運將
開祥符先見發自和氣聚為卿雲捧日而五色相宣垂
天而萬物咸覩斯為嘉瑞宜契昇平朕方致小康未臻
大化受兹方貺祗惕良深卿以誠事君推美奉上獻輪
囷於圖畫陳懇欵於表章披閱再三彌增嘉嘆
   荅薛萃謝授浙東觀察使表
卿久踐吏途累聞能政及居藩鎮尤見忠勤訓導而羣
[056-12b]
黎向方亷察而列郡承式實嘉乃績每簡予心宜遷雄
劇之藩以廣循良之化勉於為理副朕所懐所謝知
   上元日嘆道文
道本無象功成强名生一氣之先為萬物之母吹煦寒
暑隂陽節而嵗功成輔相乾坤上下交而生物遂故能
阜蕃動植唘廸雍熈邦家保安夷夏咸若今以時殷獻
嵗節及上元女道士某等奉為皇帝焚香行道敬修功
徳伏願聲聞紫極丕降𤣥休大庇羣生永康四海流光
[056-13a]
垂慶億萬斯年
   畫大羅天尊讃文
道用無窮統之者大聖神化不測感之者至誠非圖像
無以示儀刑非供養無以展嚴敬故一念一禮而福隨
之畫大羅天尊者奉為順宗至徳大聖大安孝皇帝忌
辰之所造也皇帝祖𤣥元之風嗣清淨之理志在善繼
心維孝思申命工人彰施繪事粹容儼若真相炳焉憑
志誠而上通垂景福而下濟詞臣奉詔恭為讃云
[056-13b]
真通之象孝感之心率土瞻仰在天照臨蓄為精誠發
為圖畫如從大羅應念而下
   荅朱仕眀賀册尊號及恩赦表
朕以寡徳嗣承睿圖俯從衆誠勉受鴻稱慶之大者豈
在予一人推而廣之宜及爾萬姓爰因受册之禮遂施
作解之恩俾與羣生同斯大慶卿盡忠訓旅推美奉君
兹賀陳深見誠至
   祭咸安公主文
[056-14a]
維元和三年歳次戊子三月癸未某日皇帝遣某官某
以庶羞之奠致祭于故咸安大長公主覩濬毗伽可敦
之靈曰惟姑柔明立性温恵保身靜修徳容動中䂓度
揔五/切詳倫/切之訓既習於公宫湯沐之封遂開於國
邑及禮從出降義重和親承渥澤於三朝播芳猷於九
姓逺修好信既申協比之姻殊俗保和實頼肅雍之徳
方憑福履以茂輝榮宜降永年遽歸長夜悲深訃告寵
極哀榮爰命使臣往申奠禮故鄉不返烏孫之曲空傳
[056-14b]
歸路雖遥青塚之魂可復逺陳薄酹庶鑒悲懐嗚呼尚

   與仕明詔
卿久鎮邉防初膺閫寄式旌勤効俾洽恩榮褒徳念功
故進封以示寵忠誠亮節宜因實而錫名既表新恩亦
惟舊典今改封卿丹陽郡王仍改名忠亮勉勤乃事以
副所懐想宜知悉
   與崇文詔
[056-15a]
勅崇文段良玭至省所謝亡妻邑號具悉卿有濟時之
勲寵居衮職士政承積善之慶列在王官俾洽恩光故
加褒贈念梧桐之早落不及夫榮追芣苡之遺芳宜從
子貴式崇寵命以賁幽靈省兹謝章良用嘉歎   祭張敬則文
維元和三年嵗次戊子七月辛巳朔二十七日丁未皇
帝遣某官某以清酌之奠致祭于故鳳翔節度使贈某
官張敬則之靈惟爾挺武毅之質負将帥之才名以忠
[056-15b]
聞位由勤致自膺閫職益茂勲猷恵葺疲氓威吞黠虜
一方膏雨千里長城繼博望之功勞能恢代業傳子房
之籌略不墜家聲方誓山河遽捐舘舎逝川無捨逺日
有時徽績空存書旗常而播美音容不見聴鼙𡔷而増
思永念忠勤彌深軫悼往陳遣奠庶鑒悲懐嗚呼尚饗
   與希朝詔
勅希朝劉忠謹至省所奏沙陀突厥共一千八百七十
人并駝馬器械歸投事宜具悉卿以将帥之才鎮華夷
[056-16a]
之要憂勞為國忠勇忘家聲動冦戎塵清封略突厥等
嚮風輸欵率屬来賔雖慕我懐柔逺無不至亦因卿威
恵導之使來念其歸投宜有優賜今賜衣服及匹段等
自首領已下卿宜等第給付其部落家口等逺經跋渉
宜稍安存以勸歸心用副注意
   與元衡詔
勅元衡省所奏當管南界外生蠻東凌六部落大鬼主
苴春等以所管子弟百姓等二千餘戸請内屬黎州并
[056-16b]
奏南路蕃界消息者具悉卿以文武之才兼将相之任
和下布黎庶獲安威恵旁流蠻夷率附勲勤斯著倚
頼彌深欽矚之懐豈忘寤寐生蠻部落苴春等久阻聲
教遂此歸投願屬黎州請通縣道勉於撫慰以勸將来
所奏蕃界事宜具已知悉戎虜雖聞䘮敗封疆不可無
虞亦宜隄防用副憂矚
   與陸庶詔
勅陸庶省所奏當管新開福建陸路四百餘里者具悉
[056-17a]
卿望重周行寄分越徼嘉聞素著茂政累彰况勤可使
人智能創物廢驚波之路開砥石之途捨舊謀新以夷
易險財力不費商旅斯通恵既及人動非擾下績用可
尚欽嘆良深
   荅盧䖍謝賜男從史德政碑文并移貫屬京兆
    表
卿男從史為國重臣自領大藩厥有成績公忠茂著政
理殊尤勒石所以表勲賜文所以褒徳惟功是念有善
[056-17b]
必旌是國舊章非予私渥昨又請移鄉貫願𨽻京邑家
聲益振臣節逾章雖清望標門崇冠山東之族而丹心
戀闕恥為闗外之人載省懇誠彌深嘉嘆所謝知
   與宗儒詔
敇宗儒卿邦家楨幹班列羽儀甞作股肱弼諧無怠及
司管籥鎮靜有方欽重之懐寢興不捨春宫之長非賢
不居既簡朕心亦符人望今授卿禮部尚書并賜官誥
除餘慶東都留守卿宜便與交割即赴上都想宜知
[056-18a]

   與希朝詔
勅希朝省所奏党項歸投事具悉卿邉隅寄重閫外事
繁威行而軍聲外揚信及而戎心内附動皆展效進必
盡忠勞績彌彰倚望尤切党項拓跋忠敬等頃雖為盜
今已經恩懼而歸投情可容恕許其後効以補前非卿
宜安存無使疑懼其磨梅部落等尚能繼至亦許自新
宜加招諭令知朕意
[056-18b]
   與韓𢎞詔
勅韓𢎞任光輔至省所陳請具悉卿文武全畧邦家重
臣自居大藩厥有成績輯寜百姓嚴整三軍使予無憂
惟爾之力省兹章奏懇願朝宗誠嘉深𠂻難遂勤請朕
以梁宋之地水陸要衝運路咽喉王室藩屏人疲易散
非卿之恵不能安師衆難和非卿之威不能戢今衆方
悦附人又知歸鎮撫之間事難暫輟雖戀深雙闕積十
年而頗勞然倚為長城捨一日而不可勉卿忠力布朕
[056-19a]
腹心宜體所懐即㫁來表
   荅杜佑謝男師損除工部郎中表
卿道賛謨猷功成輔弼師損克承訓義雅有令名豈惟
賞延兼以能選班行久次頗積功勤郎署稍遷未為渥
澤省兹章奏深見懇誠所謝知   與嚴礪詔
勅嚴礪省所奏進蒼角鷹六聫具悉卿任重列藩寄兼
外閫事皆奉上動必竭誠時屬勁秋致兹鷙鳥調習成
[056-19b]
性進獻及時取其効用之能足表盡忠之節
   與韓𢎞詔
勅韓𢎞卿苦心奉國極慮撫人恵彼一方于兹十載厯
展勤王之効累陳戀闕之誠才以任彰節因事著不加
殊寵何表成功夫外擁旌旄爪牙之任重内㕘台衮股
肱之寄深以爾一心授兹二柄永言倚頼當副誠懐今
除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依前宣武軍節度等使餘並
如故并賜官告往想宜知悉
[056-20a]
   荅王鍔陳讓淮南節度使表
卿自領大藩累彰殊効恵安百姓表正一方雖戀闕誠
深然殿邦寄切既執圭而肆覲宜返斾而勞旋况淮海
要衝旌旄重任永言共理已有成功方注意于撫綏何
瀝誠而陳讓難允來請宜體所懐
   荅韓𢎞讓同平章事表
致理之道審官為先以卿有文武之才故授卿以將相
之任所冀外為藩翰張爪牙之威内贊謨猷宣股肱之
[056-20b]
力僉諧允屬衆望攸歸方注意於安危何執謙而陳讓
所進官告今却賜卿無或再辭即㫁来表
   畫大羅天尊讃文唐元和已丑歳四月十四日畫大羅天尊一軀成奉為
睿聖文武皇帝降誕之辰所造惟嵗之春惟月之望誕
千年一聖之始降百祥萬夀之初電繞樞而夜明雷出
震而時泰皇帝孝敬寅畏憂勤勞謙以謂無疆之休雖
肇自于元聖莫大之慶思廣被于羣生爰命國工俾陳
[056-21a]
繪事真相儼若𤣥風穆如疑從大羅感聖而降至誠上
通於一徳景福旁濟於萬靈休命耿光自茲無極詞臣
承詔恭為贊曰
大羅天兮髙不測浩無倪兮杳無極中有聖兮無上尊
惟𤣥徳兮可升聞圖相好兮仰髙真誠上感兮福下臻
俾百祥兮與萬夀配聖日兮而長新
   荅韓𢎞再讓平章事表
將相兼委實難其人非其徳不可謬承當其才不在懇
[056-21b]
讓朕非虚授卿勿固辭宜㫁来章即奉成命巳具前詔
當體朕懐   畫元始天尊讃并序/
元者諸天之先始者萬靈之母混而成一强以為名至
哉無上尊得以是為號正月二十有三日徳宗神武孝
文皇帝在九仙之月遏八音之日也皇帝教𢎞𤣥訓業
奉真宗承文祖之貽謀申孝孫之誠敬以謂元始天尊
者真儀不逺隨相而生神用無方應念而至故命設繪
[056-22a]
素展儀刑五彩彰施七寳嚴飾所以表當宁之瞻仰感
在天之聖神通𤣥應於希夷集靈祐于許両/切詞臣
承命跪唱讃云
𤣥聖何在天上天欲往從之窅無縁命工設色五彩宣
忽如真相見于前聖應聖兮𤣥又𤣥薦百福兮垂萬年
   北齊驃騎大将軍髙敖曺讃并序奉/勅撰
髙昂字敖曺渤海蓨他厯/切人也姿體甚異膽力過人累
經戰伐皆著功績官至驃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冀州刺
[056-22b]
史其勇敢忠壯冠于一時時稱為名将後竟以攻戰死
于王事年四十八贈太尉謚曰忠武贊曰
敖曺之容好配子羽生揚勲烈死謚忠武武不顧身忠
不忘主誠哉選士無以貎取
   與驃國王雍羌書
勅驃國王雍羌卿性𢎞毅勇代濟貞良訓撫師徒鎮寜
邦部欽承王化思奉朝章得睦隣之善謀秉事大之眀
義又令愛子逺赴闕庭萬里納忠一心禀命誠信彌著
[056-23a]
嘉想益深今授卿撿挍太常卿并卿男舒難陀那及元
佐摩訶思那等二人亦各授官告往至宜領之此所以
表卿勲勤申朕恩禮敬受新命永為外臣勉𢎞令圖以
副遐矚今有少信物具如别錄想宜知悉也冬寒卿比
平安官吏百姓等並存問之遣書指不多及   與季安詔
勅季安劉清潭至省所奏貝州宗城縣百姓劉宏為母
病割股充祭事宜具悉卿任重弼諧寄深鎭守勤撫綏
[056-23b]
之政贊爕理之功至使部人忘身展孝雖因心有感誠
化我之時風而率下可知足表卿之理行省茲陳奏欽
嘆良深
   荅杜兼謝上河南少尹知府事表
三川封畿實重其任貳職綱紀亦難其人卿素懐噐能
累著聲績亞理以眀慎選専領以展長才知已下車當
親撫綏佇聞報政用副憂勤所謝知
   代忠亮荅吐蕃東道節度使論結都離等書奉/勑
[056-24a]
    撰/
大唐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等州節度使撿校工部尚書
兼御史大夫丹陽郡王朱忠亮致書大藩東道節度使
論公都監軍使論公麾下專使辱問悚慰良深國家與
蕃代為舅甥日修鄰好雖曰兩國有同一家至于封
疆尤貴和叶忽枉来問稍素誠雖有過言敢以𠂻告
来書云頻見燒草何使如然者至如時警邉防嵗焚宿
草葢是毎年常事何忽今日形言况牛馬因風猶出疆
[056-24b]
以相及草木延火縱近境而何傷遽懐異端未敢聞命
又云去年忽生異見近界築城者且國雖通好軍不徹
警近邉修緝彼此尋常况城是漢城地非蕃地豈
理何致深疑靜言思之誰生異見頃當報牒彼已息訟
今又再言寜無慙徳又云皇天無親有徳即輔者皇帝
君臨萬方迨及四載道光日月徳動乾坤南北東西化
無不及若非皇天輔徳明神福仁西域何為歸誠南蠻
何為慕化風雨何因大順嵗時何因屢豐則神助天親
[056-25a]
可眀驗矣彼若無故生疑無端結怨但思小利不務逺
圖則咎孽之生不在此永言取笑却請三思又云漢
之臣下頻有叛逆者近以吳蜀小冦暫肆猖狂未及討
除尋以殄滅皇威不露妖沴自清豈假彼蕃逺思傍助
忠亮謬䝉恩渥叨在藩垣恭守邉隅幸鄰封壤縱未能
為漢名将亦不可謂秦無人輒獻直言以袪深惑願推
誠信同保始終各勉令圖以求多福嵗暮嚴冬惟所履
安勝逺垂恵貺愧佩殊深今因押衙廻亦有少荅信具
[056-25b]
如别紙恕輕尠也不具忠亮敬白   與南詔清平官書
勅南詔清平官叚諾突李附覽㸑何棟尹輔首段谷普
李异傍鄭蠻利等段史倚至知異牟尋䘮逝朕以義重
君臣情深軫悼卿等哀慕所切當何可任又知閤勸繼
業撫人輸誠奉教蒸黎咸乂封部獲安皆是卿等同竭
忠謀佐成休績永言及此嘉慰良深勉終令圖以嗣遐
矚今遣諫議大夫兼御史中丞段平仲持節册命閤勸
[056-26a]
想當悉之卿等各有少信物具如别録至宜領也春寒
卿等各得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荅王鍔賀賑恤江淮徳音表
水旱流行江淮艱食朕眀申詔㫖親遣使臣蠲其逋租
賑以公廪爰與利物之利用表憂人之憂庶俾疲民均
霑恵澤卿克勤乃職共理為心省茲賀陳深見誠意
   與茂昭詔
勅茂昭盧校至省所陳奏具悉卿翼戴君親出入将相
[056-26b]
久專戎閫累覲王庭忠勞必竭其智謀誠懇每形於章
表近者志在憂國慮及安邉請率精兵親防黠虜朕以
卿當管軍鎮寄重事殷實藉撫綏用安封部雖未允所
請而深嘉乃誠今又宻奏恒州具申事體曲盡忠勤之
節備知丹赤之心言念再三發于嗟嘆眷重之至併在
予懐想宜知悉
   與潘孟陽詔勅孟陽卿夙懐才畧早振聲猷厯踐班行累彰績効自
[056-27a]
守闗輔克舉藩條恵及蒸黎威行軍鎮永言所任未展
其能朕以東川蜀門重鎮弊承軍後雄壓險中思得忠
勤之臣撫此凋殘之俗量才注意無以易卿今授卿劒
南東川節度觀察使并賜官告往想宜知悉
   荅宰相杜佑等賀徳音表
古先聖王託于人上與百姓同其欲與天下共其憂唯
推是心可底于道朕臨御萬國迨兹五年惕厲之懐雖
勤于夙夜愆伏之候猶害於嵗時思革弊以救災在濟
[056-27b]
人而損己是用欽刑緩死責巳䘏貧罷郡國之貢珍省
宫廏之煩費延春令而布仁行恵先南風而解愠阜財
庶憑歡心以召和氣卿等或匪躬獻替或悉力弼諧唘
沃之間已申霖雨之用爕理之際佇見陰陽之和各宜
勉之以輔予理所賀知   荅宗正卿李詞等賀徳音表
朕統承鴻緒子育蒼生累嵗有秋今春不雨在陰陽之
數雖有盈虚為父子之心敢忘惻隠俾除人弊以盪嵗
[056-28a]
災卿等任重宗卿恩連屬籍省兹陳賀深見忠誠
   荅将軍方元蕩等賀徳音表
朕以時陽舛候春澤愆期思備旱之方無如貶省務動
天之徳莫若精誠是以修已䘏人去煩節用冀荅天戒
以致時和卿志竭邦家職修軍衛省茲表章深用嘉之
所賀知
   與迴鶻可汗書
皇帝敬問迴鶻可汗夏熱想比佳適可汗有雄武之姿
[056-28b]
英果之畧統制諸部君長一方纂承前修繼守舊好故
得邑落藩盛士馬精强連挫西戎永藩中夏况嚮風之
義毎勤于朝聘事大之敬常見於表章動皆由𠂻言必
合禮朕所以深嘉忠欵遐想風䂓至於寢興不忘嘆矚
勉宏令徳用副誠懐達覧将軍等至省表其馬數共六
千五百匹據所到印納馬都二萬匹都計馬價絹五十
萬匹縁近嵗以来或有水旱軍國之用不免闕供今數
内且方圓支二十五萬匹分付達覧将軍便令歸國仍
[056-29a]
遣中使送至界首雖都數未得盡足然来使且免稽留
貴副所須當悉此意頃者所約馬數葢欲事可久長何
者付絹少則彼意不充納馬多則此力致歉馬數漸廣
則欠價漸多以斯商量宜有定約彼此為便理甚昭然
况與可汗禮在往来義存終始親鄰既通于累代恩好
于往時所以萬里推誠期于一言見信逺思明智
固體朕心其東都太原置寺此令人勾當事縁功德理
合精嚴又有彼國師僧不必更勞人撿挍其見撚拓勿
[056-29b]
施鄔達于等今並放歸所令帝徳将軍安慶雲供養師
僧請住外宅又令骨都禄将軍充撿挍功德使其安立
請隨般次放歸本國者並依来奏想宜知悉今賜少物
具如别録内外宰相及判官摩尼師等並各有賜物至
宜准數分付内外宰相官吏師僧等並存問之遣書指
不多及
   與韋丹詔
勅韋丹竇從直至省所陳賀并奏江饒等四州旱損其
[056-30a]
所欠供軍留州錢米等並已放免又奏權减俸及修造
陂堰并勸課種蒔粟麥等事宜具悉朕頃緣時旱慮害
農功雖推咎已之心敢望動天之徳而未逾浹日膏澤
沛然仰荷𤣥休俯增祗惕卿喜深稱慶忠切分憂既覽
賀陳兼詳奏請至如蠲逋以䘏人隠减俸以濟軍須抑
末業而移風務兹菽麥防旱年而歉雨修利陂塘皆合
其宜並依所奏非卿公勤奉上仁惻發中則共理之心
不能至此再三興歎一二難申勉于始終以副朕意想
[056-30b]
宜知悉   與從史詔
敇從史史澣至省所陳謝具悉卿亡父早踐班榮久著
偉績永言褒贈自叶典常况卿孝友承家勤勞事國念
兹忠節皆禀義方将慰匪莪之心宜流自葉之澤豈為
殊渥頻至謝章
   荅宰相杜佑等賀徳音表
朕以春候發生歳功資始順陽和而布政賑貧乏而勸
[056-31a]
農載念罪人因除弊事隨其所利施以為恩富庶之端
實漸于此卿等義敦宗戚誠竭君親省兹賀陳用增嘉

   與孫璹詔
敇孫璹劉徳恵至省所進隴右地圖兼進戰車陣圖車
様及奏陳収復河湟事宜者具悉卿尹兹右輔固乃西
疆創制戎車繕修軍實思収故地誓立殊勲載覽陣圖
兼詳所奏誠得開邉之畧益加報國之心斯謂盡忠彌
[056-31b]
增注意眷言所至無忘于懐   與李良僅詔
敇李良僅卿久在軍門習知邉事居常恭恪動必忠勤
眷乃才良可分憂寄今授卿延州刺史兼安塞軍使并
賜官告往延州既兼軍鎮且雜蕃戎防遏撫綏兩須得
所宜勉所任用副朕懐
   答京兆府二十四縣耆夀謝賑貸表
朕勤求人隠慎䘏農功念播植之時必資首種慮懸罄
[056-32a]
之日多乏見糧将便公私宜從歛散卿等名登庶老業
守先疇各勉農人以副朕意所謝知 
 
 
 
 
 
[056-32b]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七

[057-1a]
欽定四庫全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八
            唐 白居易 撰
  奏狀凡十首/
   初授拾遺獻書元和三/年進
五月八日翰林學士將仕郎守左拾遺臣白居易頓首
頓首謹昧死奉書于施扆音/倚之下臣伏奉前月二十八
日恩制除授臣左拾遺前充翰林學士者臣與崔羣同
[057-1b]
狀陳謝但言忝冐未吐𠂻誠今者再黷宸嚴伏惟重賜
詳覽臣按六典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凡發令舉事有
不便于時不合于道者小則上封大則庭諍其選甚重
其秩甚卑所以然者抑有由也大凡人之情位髙則惜
其位身貴則愛其身惜位則偷合而不言愛身則苟容
而不諌此必然之理也故拾遺之置所以卑其秩者使
位未足惜身未足愛也所以重其選者使上不忍負恩
下不忍負心也夫位未足惜恩不忍負然後能有闕必
[057-2a]
規有違必諌朝廷得失無不察天下利病無不言此國
朝置拾遺之本意也由是而言豈小臣愚劣闇懦所宜
居之哉况臣本鄉里䜿儒府縣走吏委心泥滓絶望煙
霄豈意聖慈擢居近職每宴飫無不先及毎慶賜無不
先霑中廏之馬代其勞内厨之膳給其食朝慙夕愓已
逾半年塵曠漸深憂愧彌劇未伸微効又擢清班臣所
以授官已来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
以荅殊寵但未獲粉身之所耳今陛下肇建皇極初受
[057-2b]
鴻名夙夜憂勤以求致理每施一政舉一事無不合于
道便于時故天下之心顒顒然日有望于太平也然今
後萬一事有不便于時者陛下豈不欲聞之乎萬一政
有不合于道者陛下豈不欲革之乎候陛下言動之際
詔令之間小有遺闕稍闗損益臣必宻陳所見潜獻所
聞但在聖心裁㫁而己臣又職在中禁不同外司欲竭
愚𠂻合先陳露伏希天鑒深察赤誠無任感恩欲報懇
欵屏營之至謹言
[057-3a]
   論制科人狀
    近日内外官除改及制科人等事宜
右臣伏見内外官近日除改人心甚警逺近之情不無
憂懼喧喧道路異口同音皆云制舉人牛僧孺等三人
以直言時事恩奨登科被落第人怨謗加誣惑亂中外
謂為狂妄斥而逐之故並出為闗外官揚於陵以考策
敢収直言者故出為廣府節度韋貫之同所坐故出為
果州刺史裴垍以覆策又不退直言者故免内職除戸
[057-3b]
部侍郎王涯同所坐出為虢州司馬盧坦以數事舉為
人所惡因其彈奏小誤得以為名故黜為左庶子王播
同之亦停知雜臣伏以裴垍王涯盧坦韋貫之等皆公
忠正直内外咸知所宜授以要權致之近地故比来衆情私相謂曰此數人者皆人之望也若數人進則必君
子之道長若數人退則必小人之道行欲卜時事之否
臧在數人之進退也則數人者自陛下嗣位已来並䝉
奬用或任之耳目或委以腹心天下人情日望致理今
[057-4a]
忽一旦悉踈棄之或降于散班或斥于逺郡設令有過
猶可優容况且無瑕豈宜黜退所以前月以来上自朝
廷下至衢路衆心洶洶驚懼不安直道者疚心直言者
杜口不審陛下得知之否凡此除改傳者紛然皆云裴
垍等不能委曲順時或以正直忤物為人之所媒孽本
非聖意罪之不審陛下得聞之否臣未知此説虚實但
獻所聞所聞皆虚陛下得不眀辨之乎所聞皆實陛下
得不深慮之乎虚之與實皆恐陛下要知臣若不言誰
[057-4b]
當言者臣今言出身戮亦所甘心何者臣之命至輕朝
廷之事至大故也臣又聞君聖則臣忠上明則下直故
堯之聖也天下已太平矣尚求誹謗以廣聡明漢文之
眀也海内已理矣賈誼猶比之倒懸可謂痛哭二君皆
容納之所以得稱聖眀也今陛下眀下詔令徴求直言
反以為罪此臣所以未諭也陛下視今日之理何如堯
與漢文之時乎若以為及之則誹謗痛哭尚含容而納
之况徴之直言索之極諌乎若以為未及則僧孺等之
[057-5a]
言固宜然也陛下縱未能推而行之又何忍罪而斥之
乎此臣所以為陛下流涕而痛惜也徳宗皇帝初即位
年亦徴天下直言極諌之士親自臨試問以天旱穆質
對云兩漢故事三公當免卜式著議宏羊可烹此皆指
言當時在權位而有恩寵者德宗深嘉之自第四等拔
為第三等自畿尉擢為左補闕書之國史以示子孫今
僧孺等對策之中切直指陳之言亦未過于穆質而遽
斥之臣恐非嗣祖宗承耿光之道也書諸史策後嗣何
[057-5b]
觀焉陛下得不再三省之乎臣昨在院與裴垍王涯等
覆策之時日奉宣令臣等精意考覆臣上不敢負恩下
不忍負心唯秉至公以為取捨雖有讐怨不敢棄之雖
有親故不敢避之唯求直言以副聖意故皇甫湜雖是
王涯外甥以其言直合収涯亦不敢以私嫌自避當時
有狀具以陳奏不意羣心嗷嗷搆成禍端聖心以此察
之則或可悟矣儻陛下察臣肝膽知臣精誠以臣此言
可以聴採則乞俯迴聖覽特示寛恩僧孺等准任例與
[057-6a]
官裴垍等依舊職奨用使内外人意歡然再安若以臣
此言理非允當以臣覆策事涉乖宜則臣等見在四人
亦宜各加黜責豈可六人同事唯罪兩人雖聖造優容
且過朝夕在臣懼惕豈可苟安敢不自陳以待罪戾臣
今職為學士官是拾遺日草詔書月請諌紙臣若黙默
惜身不言豈唯上孤聖恩實亦下負神道所以宻緘手
䟽潜吐血誠苟合天心雖死無恨無任憂懼激切之至
   論于頔裴均状
[057-6b]
    于頔裴均欲入朝事宜
右臣聞諸道路皆云于頔裴均累有進奉並請入朝伏
聞聖恩已似允許臣側聽時議内酌事情為陛下謀恐
非稳便晝夜思慮不敢不言伏見貞元以来天下節将
兵守土少肯入朝自陛下刑服三兇威加四海是得
諸道節度使三二年來朝廷追則追替則替奔走道路
懼承命之不暇斯則聖徳皇威大被于四方矣夫謀宜
可久事貴得中當難制之時則貴欲令其朝覲及可制
[057-7a]
之日則不必使之盡来何則安衆心収衆望在調馭之
得其宜也臣伏見近日節度使或替或追稍似煩數今
又許于頔等入奏或慮便留在朝臣細思之有三不可
何者竊見外使入奏不問賢愚皆欲仰希聖恩傍結權
貴上須進奉下須人事莫不减削軍府割剝疲人每一
入朝甚于兩税又聞于頔裴均等數有進奉若又許来
荆襄之人必重困於剥削矣奪軍府疲人之不足奉君
上權貴之有餘伏料聖心知之深所不忍此不可一也
[057-7b]
臣又竊聞時議云近日諸道節度使或以進奉希㫖或
以貨賄藩身謂恩澤可圖謂權位可取以入覲為請以
戀闕為名須來即来須住卽住要重位即得重位要大
權即得大權進退周旋無求不得天下節度使盡萌此
心不審聖聰聞此議否今于頔等以入覲為請若又許
之豈非須來即來乎既來必以戀闕為名若又許之豈
非須住即住乎則重位自然合加况必求之乎大權不
得不與况必圖之乎重位大權人誰不愛于頔既得則
[057-8a]
茂昭求之臣聞茂昭又欲入朝已謀行計茂昭亦宰相
也亦國親也若引于頔為例獨不可乎若盡與之則陛
下重位大權是以人情假人也授之可乎若獨與彼不
與此則忿爭怨望之端自此而作今倖門已開矣速杜
之又令于頔等開之臣必恐聖心有時而悔矣其不可
二也臣又竊見自古及今君臣之際權太重則下不得
所勢太逼則上不甚安今于頔任兼将相來則總朝廷
之權家通國親入則連戚里之勢勢親則疎者不敢諌
[057-8b]
權重則羣下不敢言臣慮于頔未来之間内外迎附之
者其勢已赫赫炎炎矣况其巳来乎臣于頔未到之
間内外合言者已不敢言矣况其已到乎脱或至此陛
下有術以制馭之耶若用術制之不如不制之安也若
又無術將如之何且于頔身是大臣子為駙馬性靈事
迹陛下素諳一朝到来權兼内外若䋲以規制則必失
君臣之心若縱其作為則必敗朝廷之度進退思慮
貽聖憂其不可三也凡此三不可事實不細伏乞聖覽
[057-9a]
再三思之今臣所言皆君臣之宻機安危之大計伏望
秘藏此狀不令左右得知况臣以踈議親以賤論貴語
多不便動有悔尤言出身危非不知耳但以職居近宻
身被恩榮苟有聞知即合陳露倘言而得罪亦臣所甘
心若默而負恩則臣所不忍伏希聖鑒俯察愚誠謹具
奏聞謹奏   論和糴狀
    今年和糴折糴利害事宜
[057-9b]
右臣伏見有司以今年豐熟請令畿内及諸處和糴令
収賤榖以利農人以臣所觀有害無利何者凡曰和糴
則官出錢人出榖両和商量然後交易也比来和糴事
或不然但令府縣散配户人促立程限嚴加徴催苟有
稽遅則被追捉迫蹙鞭撻甚于税賦號為和糴其實害
人倘依前而行臣故曰有害無利也今若有司出錢開
塲自糴比于時價稍有優饒利之誘人人必情願且本
請和糴以圖利人人若有利自然願來利害之間可以
[057-10a]
此辯今若除前之弊行此之便是真得和糴利人之道
也二端取捨伏惟聖㫖裁之必不得巳則不如折糴折
糴者折青苖税錢使納斛斗免令賤糶别納見錢在於
農人亦甚為利况度支比来所支和糴價錢多是雜色
匹段百姓又須轉賣然後將納税錢至于給付不免侵
偷貨易不免折損所失過本其弊可知今若量折税錢
使納斛斗既無賤糶麥粟之費又無轉賣匹段之勞利
歸於人美歸于上則折糴之便豈不昭然由是而論則
[057-10b]
配戸不如開塲和糴不如折糴亦甚眀矣臣久處村閭
曾為和糴之戸親被廹蹙實不堪命臣近為畿尉曾領
和糴之司親自鞭撻所不忍覩臣頃者常欲䟽此人病
于天聰踈逺賤微無由上達今幸擢居禁職列在諫
官苟有他聞猶合陳獻况備諳此事深知此弊臣若緘
黙隠而不言不惟上孤聖恩實亦内負夙願猶慮愚誠
不至聖鑒未迴即望試令左右可親信者一人潜問鄉
村百姓和糴之與折糴孰利而孰害乎則知臣言不敢
[057-11a]
苟耳或慮陛下以敇命已下難于移改以臣所見事有
不然夫聖人之舉事也唯務便人唯求利物若損益将
半則不必遷移若利害相懸則事須追改不獨于此其
他亦然伏望宸𠂻審賜詳察謹具奏聞謹奏
   論太原事狀三件/
    嚴綬輔光
右嚴綬輔光太原事迹其間不可逺近具知臣前日對
時巳仔細靣奏今奉宣輔光已替嚴綬續追此皆聖鑒
[057-11b]
至眀左右不能惑聽合於公議㫁自宸𠂻内外人心甚
惬當其嚴綬早須與替不可更遲縁與輔光久相交
結軍中補署職掌比来盡由輔光今見别除監軍小人
乍失依託或恐嚴綬相黨曲為妄陳軍情事宜之間須
過防慮伏望聖恩速令貞亮赴本道便許嚴綬入朝
    貞亮
右貞亮原是舊人曽任重職陛下以太原事弊使替輔
光然臣伏聞貞亮先充汴州監軍日自置親兵數千又
[057-12a]
任三川都監日專殺李康兩節度使事迹深為不可為
性自用所在專權若貞亮處事依前即太原却受其弊
雖将追改難以成功其貞亮發赴本道之時須以承
前事切加約束令其戒懼此事至要伏惟聖心不忘
    范希朝
右希朝前在振武威令大行至今蕃戎望風畏伏况又
勤儉信實所在士卒歸心今若太原要人無出希朝之
右伏恐聖意慮其有年臣又訪聞希朝筋力猶堪駈使
[057-12b]
但且令鎮撫必惬軍情待其一二年間威制成立然後
擇能者則必易守成規則雖老年事須且用其靈武比
太原雖小亦是要鎮如納臣愚見伏便須擇人與希
朝相代謹具奏聞
   奏請加德音中節目二件/
    縁今時旱請更减放江淮旱損州縣百姓今
     年租税
右伏以聖心憂軫重降徳音欲令實恵及人無如減放
[057-13a]
租税昨正月中所降德音量放去年錢米伏聞所放數
内已有納者縱未納者多是逃亡假令不放亦徴不得
况旱損州縣至多所放錢米至少百姓未經豐熟又納
今年税租疲乏之中重此徴迫人力困苦莫甚于斯却
是今年伏望聖恩更與宰臣及有司商量江淮先旱損
用作分數更量放今年租税當疲困之際降惻隠之恩
感動人情無出于此敢竭愚見以副聖心
    請㨂放後宫内人
[057-13b]
右伏見大厯已来四十餘嵗宫中人數稍久漸多伏慮
駈使之餘其數猶廣上則虚給衣食有供億縻費之煩
下則離隔親族有幽閉怨曠之苦事宜省費物貴遂情
頃者已䝉聖恩量有揀放聞諸道路所出不多臣伏見
自太宗𤣥宗已来每遇災旱多有㨂放書在國史天下
稱之伏望聖慈再加處分則盛明之德可動天心感悦
之情必致和氣光垂史册美繼祖宗貞觀開元之風復
見于今日矣非小臣愚懇不能發此言非陛下英眀不
[057-14a]
能行此事如䝉允許便請于徳音中次苐處分謹具奏
聞伏待聖㫖謹奏
   論于頔所進歌舞人事宜狀右臣三五日来聞于時議云前件所進者並是于頔愛
妾被普寜公主闇欲選進今于頔所進事非獲已者臣
未知此説虚之與實再三思之皆為不可何則于頔自
入朝来陛下待之深得其所存其大體故加寵位知
其性惡故不與威權中外人情以為至當在於于頔亦
[057-14b]
自甘心今因普寜奪其愛妾衆人既有流議于頔得以
為詞臣此事不益聖德在臣愚見豈敢不言伏見陛
下數月以来分别邪正所有制㫁所有處置無不合扵
公論無不惬于人情唯此一事實乖時體闗於損益臣
實惜之今道路云云皆有此説是于頔自進亦恐外人
不知去就之間恐須却賜于頔内足以辨眀聖意外足
以止息浮詞又令于頔有所感戴臣所聞所見如此伏
恐陛下要知輒敢宻陳庶裨萬一謹具奏聞謹奏
[057-15a]
   論魏徴舊宅狀    李師道奏請出私財収贖魏徴舊宅事宜
右今日守謙宣令撰與師道詔所請収贖魏徴宅還與
其子甚合朕心允依来奏者臣伏以魏徴是太宗朝宰
相盡忠輔佐以致太平在于子孫合加優䘏今縁子孫
窮賤舊宅典賣與人師道請出私財収贖却還其後嗣
事闗激勸合出朝廷師道何人輒掠此美依宣便許臣
分非宜况魏徴宅内舊堂本是宫中小殿太宗特賜以
[057-15b]
表殊恩既又與諸家不同尤不宜使師道與贖計其典
賣其價非多伏望眀勅有司特以官錢収贖使還後嗣
以勸忠臣則事出皇恩美歸聖徳臣苟有所見不敢不
陳其與師道詔未敢依宣便撰伏待聖㫖謹具奏聞謹

   論王鍔欲除官事宜狀
右臣竊有所聞云王鍔見欲除平章事未知何故有此
商量臣伏以宰相者人臣極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
[057-16a]
功不合輕授王鍔既非清望又無大功若加此官深為
不可昨日裴均除平章事内外之議早已紛然今王鍔
若除則如王鍔之軰皆生兾望之心矣若盡與則典章
大壊又未感恩若不與則薄有殊或生怨望倖門一
啓無可奈何臣又聞王鍔在鎮日不䘏凋殘唯務差税
淮南百姓日夜無憀五年誅求百計侵削錢物既足部
領入朝號為羡餘親自進奉凡有耳者無不知之今若
授同平章事臣恐四方聞之皆謂陛下得王鍔進奉而
[057-16b]
與宰相也臣又恐諸道節度使今日已後皆割剥生人
營求宰相私相謂曰誰不如王鍔邪故臣以為深不可
也其王鍔歸鎮與在朝伏望並不除宰相臣尚未知所
聞信否貴欲先事而言或恐萬一已行即言之無及伏
惟聖鑒俯察愚衷謹具奏聞謹奏
   論裴均進奉銀器狀
右臣伏聞向外傳説云裴均前月二十六日于銀臺進
奉前件銀器雖未審知虚實然而物議喧然既有所聞
[057-17a]
不敢不奏伏以陛下昨因時旱念及疲人特降徳音停
罷進奉天意如感雨澤應期巷舞途歌咸呼萬嵗伏自
徳音降後天下顒望遵行未經旬月之間裴均便先進
奉若誠有此事深損聖德臣或慮有人云裴均所進銀
器發在徳音之前遂勸聖恩不妨収納以臣所見事固
不然臣聞衆議皆云裴均性本貪殘動多邪巧毎假進
奉廣有誅求料其深心不願停罷必恐即日修表倍程
進来欲試朝廷甞其可否何者前月三日降徳音准諸
[057-17b]
道進奏院報事例不過四五日即裴均合知至二十六
日進物方到以此詳察足見姦情今若便容果落邪計
况一處如此則逺近皆知臣恐諸道依前從此不守法
度則是陛下明降制㫖又自棄之何以制馭四方何以
取信天下臣反覆思慮深為陛下惜之伏唯徳音節文
除四節及㫖條外有違越進奉者其物送納左藏庫仍
委御史臺具名聞奏若此事果實則御史臺必准制彈
奏諫官必諌宰相必論天下知之何俾聖政以臣所見
[057-18a]
伏望眀宣云裴均所進銀器雖在徳音之前恐四方不
宜送左藏庫収納如此則海内悦服天下歡心事出
宸衷美歸聖徳又免至御史諌官奏論之然後有䖏置
在于事體深以為宜伏願聖心速賜裁㫁謹具奏聞謹

 
 
 
[057-18b]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八

[058-1a]
欽定四庫全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九
            唐 白居易 撰
  奏狀二凡二十/四首
   論孫璹神六/切張奉國狀
    孫璹
右伏以鳳翔右輔之地控壓隴蜀又近國門最為重鎮
承前以來多擇有功勲徳望者為之節度使昨者孫璹
[058-1b]
忽除此官臣緣素未諳知不敢輕議可否及制下之後
甚不愜人心孫璹雖久從軍不聞有大功効自居禁衛
亦無可稱至於姓名衆未知有縱有才畧堪任將帥猶
宜且試於小鎮不合便授此重藩豈唯公議之間以為
過當亦恐同類之内皆生倖心况今聖政日明朝綱日
舉每命一官一職人皆側耳聽之則除授之間深宜重
慎今孫璹已受成命未可遽又改移待到鳳翔觀其可
否以後不可不審伏恐聖聰要知
[058-2a]
    張奉國
右奉國當徐州用兵之時巳有殊効及李錡作亂之日
又立大功忠節赤誠海内推服近來將校少有比倫已
蒙聖恩授金吾大將軍以示奬勸以臣所見更宜與一
方鎮以感動天下忠臣之志以摧攝天下姦臣之心何
者奉國之事無人不知方鎮之榮無人不愛若奉國更
得節度使天下聞知人皆為貪寵榮誰不爭効忠順萬
一若一方有事一帥負恩則麾下偏禆競為奉國亂臣
[058-2b]
賊子不敢不息一則明勸忠貞二則闇銷禍亂聖人機
柄正在於斯今奉國聞已有年亦宜速用事不可失臣
深惜之然以奉國未曾為理人官恐未可便授大鎮若
近邊次節度有要替處與奉國最為得宜謹具奏聞謹

   奏所聞狀
    向外所聞事宜
右伏見六七日來向外傳説皆云有進㫖令宣與諸道
[058-3a]
進奏院自今已後應有進奉並不用申報御史臺如有
人勘問便仰錄名奏來者内外相傳不無驚怪臣伏料
事多是虚傳且有此聞不敢不奏伏惟徳音除四節
外非時進奉一切並停如有違越仰御史臺察訪聞奏
今若不許報臺不許勘問即是許進奉而廢徳音也伏
以陛下憂人思理發自深誠徳音中停罷進奉最是大
節昨者裴均所進銀器發在徳音之前猶慮四方不知
將謂容有違越特令送出外庫宣報所司逺近傳呼聞
[058-3b]
於道路此則不獨人心欣躍感動四方實亦國史光明
垂示百代今未踰數月忽有此消息賀徳音之使未絶
於道途許進奉之聲已聞於内外此衆情所以驚愕而
不測也臣訪昨聞又無明勅伏料聖意必無此處分但
恐傳宣之際或致疑誤遂令内外有此流傳實恐旬月
之間散報諸道虧損聖政無甚於斯若此果虚即望宣
示内外令知聖㫖使息虛聲伏願宸衷速有處分謹具
奏聞謹奏
[058-4a]
   奏閿無分/切鄉禁囚狀
    虢州閿鄉湖城等縣禁囚事宜
右伏聞前件縣獄中有囚數十人並積年禁繫其妻兒
皆乞於道路以供獄糧其中有身禁多年妻已改嫁者
身死獄中取其男收禁者云是度支轉運下囚禁在縣
獄欠負官物無可填陪一禁其身雖死不放前後兩遇
恩赦今春又降徳音皆云赦文不該至今依舊囚禁臣
伏以罪坐之刑無重於死故殺人者罪止於死坐贓者
[058-4b]
身死不徴今前件囚等欠負官錢誠合填納然以貧窮
孤獨唯各一身債無納期禁無休日至使夫見在而妻
嫁父已亡而子囚自古罪人未聞此苦行路見者皆為
痛傷况今陛下愛人之心過於父母豈容在下有此窮
人古者一婦懐寃三年大旱一夫結憤五月降霜以類
言之臣恐此囚等憂怨之氣必能傷陛下陰陽之和也
其囚等人數及所欠官物并赦文不該事由臣即未知
委細伏望與宰相商量兼令本司具事由分析聞奏如
[058-5a]
或是實禁繫不虚伏乞特降聖慈發使一時放免一則
使縲囚獲宥生死皆知感恩二則明天聽及卑逺近自
無寃滯事闗聖政不敢不言臣兼恐度支鹽鐵使下諸
州縣禁囚更有如此者伏望便令續條疏其事奏上
   論承璀取猥/切職名狀    承璀充諸軍行營招討處置使
右緣承璀職名自昨日來臣與李絳等已頻論奏又奉
宣令依前定者臣實深知不可豈敢順㫖便休伏望聖
[058-5b]
慈更賜詳察臣伏以國家故事每有征伐專委將帥以
責成功近年以來漸失舊制始加中使命為都監頃者
韓全義討淮西之時以賈良國為都監近日髙崇文討
劉闢之時以劉貞亮為都監此皆權宜且為近例然則
興王者之師徴天下之兵自古及今未有令中使專統
領者今神䇿軍既不置行營節度使即承璀便是制將
又充諸軍招討處置使即承璀便是都統豈有制將都
統而使中使兼之臣恐四方聞之必輕朝廷四夷聞之
[058-6a]
必笑中國王承宗聞之必增其氣國史記之後嗣觀之
陛下忍令後代相傳云以中官為制將都統自陛下始
伏乞聖慮以此思之臣又兼恐劉濟茂昭及希朝從
乃至諸道將校皆恥受承璀指麾心既不齊功何由立
此是資承宗之計而挫諸將之勢也伏乞聖慮又以此
思之臣伏以陛下自春宫以來則曾驅使承璀歳月既
久恩澤遂深望陛下念其勤勞貴之可也陛下憐其忠
赤富之可也至於軍國權柄動闗於治亂朝廷制度出
[058-6b]
自於祖宗陛下寧忍徇下之情而自隳法制從人之欲
而自損聖明何不思於一時之間而取笑於萬代之後
今臣忘身命瀝肝膽為陛下痛言者非不知逆耳非不
知危身但以螻蟻之命至輕社稷之計至重伏乞聖慮
又以此思之陛下必不得已事須用之即望改為都監
且徇舊例雖威權尚重而制度稍存天下聞之不甚驚
聽如蒙允許伏望速宣與中書改為諸軍都監臣不勝
憂迫懇切彷徨之至
[058-7a]
   論元稹第三狀    監察御史元稹貶江陵府士曹參軍
右伏緣元稹左降事宜昨李絳崔羣等再已奏聞至今
未蒙宣報伏恐愚誠未懇聖慮未迴臣更細思事有不
可所以塵黷至於再三臣内察事情外聽衆議元稹左
降不可者三何者元稹守官正直人所共知自授御史
巳來舉奏不避權勢只如奏李公佐等之事多是朝廷
親情人誰無私因以挾恨或假公議將報私嫌遂使誣
[058-7b]
謗之聲上聞天聽臣恐元稹左降已後凡在位者每欲
舉事先以元稹為戒無人肯為陛下當官執法無人肯
為陛下嫉惡繩愆内外權貴親黨縱横有大過大罪者
必相容隱而已陛下從此無由得知其不可者一也昨
者元稹所追勘房式之事心雖奉公事稍過當既從重
罰足以懲違况經謝恩旋又左降雖引前事以為責詞
然外議諠諠皆以為元稹與中使劉士元爭㕔自此得罪至於爭㕔事理已具前狀奏陳况聞劉士元蹋破驛
[058-8a]
門奪將鞍馬仍索弓箭嚇辱朝官承前已來未有此事
今中官有罪未見處置御史無過却先貶官逺近聞知
實損聖徳臣恐從今已後中官出使縱暴益甚朝官受
辱必不敢言縱有被凌辱毆打者亦以元稹為戒但吞
聲而巳陛下從此無由得聞其不可者二也臣又訪聞
元稹自去年以來舉奏嚴礪在東川日枉法收没平人
資產八十餘家又奏王紹違法給劵令監軍神柩及家
口入驛又奏裴玢卑民/切違勅㫖徴百姓草又奏韓皋使
[058-8b]
軍將封杖打殺縣令如此之事前後甚多屬朝廷法行
悉有懲罰計天下方鎮皆怒元稹守官今貶為江陵判
司即是送與方鎮從此方鎮報怨朝廷何由得知臣聞
徳宗時有崔善貞宻告李錡必反徳宗不信送與李錡
李錡大怒遂掘坑縱火燒殺崔善貞未數年李錡果反
至今天下為之痛心臣恐元稹左降後方鎮有過無人
敢言皆欲惜身永以元稹為戒如此則天下有不軌不
法之事陛下無由得知此其不可者三也若無此三不
[058-9a]
可假如朝廷誤左降一御史蓋是小事臣何敢煩黷聖
聽至於再三乎誠以所損者微所闗者大以此思慮敢
不極言陛下若以臣此言為忠又未能別有處置必不
得已則伏望且令追制改與一京師閒官免令元稹却
事方鎮此乃上禆聖政下愜人情伏望細察事情斷在
聖意謹具奏聞謹奏
   請罷兵第二狀五月十日進/
    請罷恒州兵事宜
[058-9b]
右緣討伐恒州事宜前者已具奏聞此事至大至切臣
不合一奏便休伏願聖聰再賜詳省臣伏以河北事體
本不合用兵既已用兵亦希萬一所以人意或望成功
看事勢保必無望何者陛下本用兵之初第一倚望
承璀第二准擬希朝茂昭今承璀自去以來未敢苦戰
已喪大將先挫軍威至今與從史兩軍入賊界下營未
得從史雖經接戰與賊勝負畧均况奏報之間又事恐
非實遷延進退貴引日時不唯意在逗遛兼是力難支
[058-10a]
敵希朝茂昭數月以來方入賊界據所奏到賊新市城
一鎮便過不得又奏深澤縣今却被賊打破則其進討
之勢想亦可知劉濟親領全軍分圍樂夀又奏賊城堅
守卒不易攻師道季安元不可保今㸔情狀似相計㑹
各收一縣便不進軍如此事由陛下具見據其去就豈
有成功未審聖心何如更有所望以臣愚見速須罷兵
若又遲疑其害有四可為陛下痛惜者二可為陛下深
憂者二何則若果有成功即不論用度多少既的知不
[058-10b]
可即不合虚費貲糧悟而後行事亦非晚今遲校一日
有一日之費更延旬月所費滋多終須罷兵何如早罷
臣伏見陛下比來愛人省用發自深心至於聖躬每事
節儉今以府庫錢帛百姓脂膏資助河北諸侯轉令富
貴强大臣每念此不勝憤歎此其為陛下痛惜者一也
臣伏恐河北諸將見呉少陽已受制命必引事例輕重
同詞請雪承宗若章表繼來即議無不許請而後捨模
様可知轉令承宗膠固同類如此則與奪皆由鄰道恩
[058-11a]
信不出朝廷實恐威權盡歸河北臣每念此實所疚心
此其為陛下痛惜者二也今天時已熱兵氣相蒸至於
饑渴疲勞疫疾暴露衣甲暑濕弓箭瘡痍上有赤日前
有白刃驅以就戰人何以堪縱不惜身亦難忍苦况神
䇿官健又最烏雜以城市之人例皆不慣如此忽思生
路或有奔逃一人若逃百人相扇一軍若散諸軍必揺
事忽至此悔將何及此其為陛下深憂者一也臣伏聞
回鶻吐蕃皆有細作中國之事小大盡知今聚天下之
[058-11b]
兵唯討承宗一賊自冬及夏都未立功則兵力之强弱
資費之多少豈宜使西戎北虜一一知之忽見利生心
承虚入寇以今日之勢力可能救其首尾哉兵連禍生
何事不有萬一及此實闗安危臣每思之憂入骨髓此
其為陛下深憂者二也伏帷詳臣此狀察臣此心審賜
裁量速有處分如此則是陛下社稷宗廟之福不獨天
下幸甚謹具奏聞
   請罷兵第三狀六月十五日進/
[058-12a]
    請罷恒州兵馬事宜
右臣所請罷兵前後已頻陳奏今日事勢又更不同比
來日月漸深憂惶轉甚若不極慮若不切言是臣懼罪
惜身上負陛下伏希聖鑒憐察血誠知臣心如此更詳
此狀臣伏以行營近日事體陛下一一具知師道令收
棣州至今竟未奉詔至於表章詞意近者亦甚乖宜季
安等心元不可測與賊計㑹各收一空縣而已相顧拱
手便休聞昨者澤潞潰散健兒其間有入魏博却投邢
[058-12b]
州者季安追捉並按軍令昨所與詔都不禀承據此情
狀畧無形迹但恐今日以後此輩無不辦為又比來所
望有功只在南北兩道今師道希朝等屯軍向欲半年
過新市一鎮未得茂昭又稱兵少特地方請加兵則南
道勢力今亦可見北道承璀竟未立功元陽新到邢州
又奏兵數至少請諸軍兵馬議不可抽假使承璀等竭
力盡忠終恐不副聖意據此事勢萬無成功陛下猶未
罷兵不知更有何所待臣伏恐劉濟近日情似盡忠今
[058-13a]
忽罷兵慮傷其意以臣所見理固不然劉濟大姦過於
羣輩外雖似順中不可知有功無功進退獲利初聞罷
討或可有詞見雪恒州必私懐喜何則於承宗本末之
勢同也假令劉濟實忠實藎陛下難阻其心猶須計量
重輕捨小圗大豈緣劉濟一人惆悵而不顧天下逺圗
况今事情又不至此伏望聖意斷之不疑臣昨日以軍
久無功時又漸熱人不堪命慮有奔逃前狀之中已具
陳奏今果聞神策所管徐泗鄭滑兩道兵馬各有言語
[058-13b]
似少不安臣自聞之不勝憂切一軍若不寧貼必扇諸
軍之心自此動揺何慮不有事忽至於此者則陛下求
不罷討得乎一種罷兵何如早罷必待事不得已然後
罷之只使陛下威權轉銷天下模様更惡如此事勢皆
在目前只合逆防不合追悔今盧從史已歸罪左降王
承宗又乞雪表來元陽方再整本軍劉濟且引兵欲進
因此事勢正可罷兵赦既有名罷猶有勢若又此時不
罷臣實不測聖心臣伏料陛下去年初銳意用兵之時
[058-14a]
必謂討承宗如討劉闢李錡兵合之後坐見誅擒豈料
遷延經年如此然則始謀必尅猶不可知後事轉難更
何所望至於竭府庫以富河北諸將虚中國以使戎狄
生心可為深憂可為痛惜已具前奏不敢再陳况今日
已前所惜者威權財用今日已後所憂者治亂安危國
家有天下二百年陛下承宗社十一葉豈得以小忿而
忘國家大計豈得以小恥而忘宗社逺圗伏願聖心以
此為慮臣前後巳獻三狀不啻千言詞既繁多語亦懇
[058-14b]
切陛下若以臣所見非是所言非忠况又塵黷不休臣
即合便得罪若以臣所見為是所言為忠則陛下何忍
知是不從知忠不納不然則臣合得罪不然則陛下罷
兵伏望讀臣此狀一二十遍斷其可否速賜處分臣不
勝負憂待罪懇迫兢惶之至謹奏
   論嚴綬狀    奉宣令依中書狀撰制除嚴綬江陵節度使
右臣伏以趙宗儒衆稱清介有恒嚴綬衆稱怯懦無恥
[058-15a]
二人臧否優劣相懸宗儒自到江陵雖無殊政亦聞清
淨境内頗安縱要改移即合便擇勝宗儒者且嚴綬在
太原之事聖聰備聞天下之人以為談柄陛下罷其節
制追赴朝廷至今人情以為至當今忽再用又替宗儒
臣恐制書下後無不驚歎兼邪人得計正人憂疑大乖
羣情深損朝政臣前後所奏宣撰制若非甚不可者亦
不敢切論今此除授實甚不可伏望聖意更賜裁量其
制未敢便撰伏待聖㫖謹奏
[058-15b]
   論孟元陽狀
    奉宣令依中書狀撰制除孟元陽右羽林軍
     統軍仍封趙國公食邑三千戸右臣伏以孟元陽激水有功河陽有政自到澤潞戎事
頗修但以老年事須與替比諸流輩事迹不同今所除
官合加優奬昨者范希朝在太原日昬耄不理人情共
知及除統軍衆猶謂屈今元陽事即不同希朝又除統
軍恐似更屈雖加封爵悉是虚名况元陽功効忠勤天
[058-16a]
下有數今以無能者一例除改無所旌別臣恐今日已
後無以勸人以臣所見若改除金吾大將軍輕重之間
實為得所只如栁惟晨李簡之輩有何功業合比元陽
猶居此官動逾年歳伏望聖慈以此裁量其制未敢依
中書狀便撰謹具奏聞伏待聖㫖謹奏
   謝官狀
    新授將仕郎守左拾遺翰林學士臣白居易
     新授朝議郎守尚書庫部貟外郎翰林學
[058-16b]
     士雲騎尉臣崔羣右臣等伏奉恩制除前件官今日守謙奉宣進㫖特加
慰諭并賜告身者聖慈曲被寵命猥加俯以拜恩跪而
受賜蹈舞離次驚惶失圗伏以郎吏諫官古今所重位
當星象職在箴規皆須聞望清方行實端慤然可以佐
彌綸於草昧能正其詞盡獻納於蒭言必直其節苟輕
所選實忝厥官臣等學識庸虚才質愚懦自居近職忝
冐已深况超擢榮班慙惶交至初授殊常之寵聞實若
[058-17a]
驚再思難報之恩感而欲泣唯當奮勵駑鈍補拾闕遺
中誓赤誠上酬𤣥造俯伏憂愧若無所容無任感恩兢
惕之至謹奉狀陳謝以聞謹奏
   奏陳情狀元和五年四月/二十六日進
    翰林學士將仕郎守左拾遺臣白居易
右今日守謙奉宣聖㫖以臣本官合滿欲議改轉知臣
欲有陳露令臣將狀來者臣有情事不敢不言伏希聖
慈俯察愚懇臣母多病臣家素貧甘㫖或虧無以為養
[058-17b]
藥餌或闕空致其憂情迫於中言形於口伏以自拾遺
授京兆府判司往年院中曾有此例資序相類俸禄稍
多儻授此官臣實幸甚則及親之禄稍得優豐荷恩之
心不勝感激輒敢塵黷無任兢惶謹具奏陳伏待聖㫖
   謝官狀元和五年五/月六日進
    新授京兆府户曹參軍翰林學士白居易
右伏奉恩制除臣前件官今日守謙奉宣聖㫖特加慰
諭兼賜告身者俯傴拜恩惕受命戰越跼迹驚惶失
[058-18a]
容蹈舞屏營不知所據臣叨居近職已涉四年自顧庸
昧無禆明聖塵忝歳久憂慚日深况於官禄之間豈敢
有所選擇但以位卑俸薄家貧親老養闕甘馨之費病
乏藥石之資人子之心有所不足昨蒙聖念雖許陳情
敢望天恩遽從所欲况前件官位望雖小俸料稍優臣
今得之勝登貴位此皆皇明俯察𤣥造曲成念臣為子
之誠賜臣及親之禄臣所以撫心知愧因事吐誠烏鳥
私情得盡歡於展養犬馬㣲力誓効死以酬恩榮幸不
[058-18b]
止於一身感戴實深於萬品無任荷恩抃躍之至
   謝蒙恩賜設狀右今日守謙奉宣聖㫖以臣初入院特賜設者臣生長
窮賤才質孱㣲草野鄙夫風塵走吏豈期聖造選在禁
闈煦以天慈賜以御食臣所以凌兢受命俯伏荷恩心
魂不寧手足無措况樽開九醖饌列八珎惠過加籩榮
優置醴金罍引滿將王澤而共深玉饌屬厭與聖徳而
俱飽終食且歎捫心自驚戰汗慙惶隕越于下謹奉狀
[058-19a]
陳謝以聞謹奏   謝恩賜衣服狀
右今日守謙奉宣聖㫖以臣初入院特賜衣服者臣自
入禁司纔經旬月未陳薄効累受殊私况前件衣服等
獻自逺方降從御府既鮮華而駭目亦輕暖而便身臣
實何人堪此榮賜臣必擬祕藏篋笥傳示子孫何則顧
陋質而懐慙貌非稱服撫㣲軀而荷寵力不勝衣因物
感恩無任愧懼謹奉狀
[058-19b]
   三月三日謝恩賜曲江宴㑹狀
右今日伏奉聖恩賜臣等於曲江宴樂并賜茶果者伏
以暮春良月上巳嘉辰獲侍宴於内庭又賜歡於曲水
蹈舞跼地歡呼動天况妓樂選於内坊茶果出於中庫
榮降天上寵驚人間臣等謬列近司猥承殊澤捧觴知
感終宴懐慙肉食無謀未展涓埃之効素餐有愧難勝
醉飽之恩以此兢惶未知所報謹奉狀陳謝以聞謹奏   九月九日謝恩賜宴曲江㑹狀
[058-20a]
右臣今日伏奉進㫖賜臣等於曲江宴㑹特加宣慰并
賜酒脯等者伏以重陽令節大有豐年賜宴於無事之
朝追歡於最勝之地况天厨酒脯御府管絃寵賜忽降
於寰中慶幸實生於望外仍加慰諭曲被輝華臣等各
以凡才同參宻職幸遇休明之日多承飫賜之恩樂感
形骸歡容動而成舞澤均草木秋色變以為春徒激丹
心豈報𤣥澤謹奉狀
    臘日謝恩賜口蠟狀
[058-20b]
右今日蒙恩賜臣等前件口蠟及紅雪澡豆等仍以時
寒特加慰問伏以時逢臘節候屬祁寒豈意聖慈不忘
㣲賤念嚴凝而加之煦嫗慮皸規倫/切之文/切而潤以脂
膏喜氣動中歡容發外挾纊之恩所勉和則體舒不龜
之澤既霑感而手舞臣等省躬懐愧因物諭情豈止飲
徳縈心唯驚寵賜必擬澡身勵節以答鴻私感躍之誠
倍萬恒品謹具奏聞謹奏
   中和日謝恩賜尺狀
[058-21a]
右今日奉宣賜臣等紅牙銀寸尺各一者伏以中和届
節慶賜申恩當晝夜平分之時頒度量合同之令况以
紅牙為尺白銀為寸美而有度煥以相宣逮下明忖度
之心為上表裁成之徳慶澤所及歡心畢同臣等塵忝
日深寵賜歳至雖恩光下濟咫尺之顔不違而尸素内
慙分寸之功未効捧受愧畏倍萬恒情謹具奏聞謹奏
   謝清明日賜新火狀
右今日髙品官唐國珎就宅宣㫖賜臣新火者伏以節
[058-21b]
過藏煙時當改火助和氣以發滯表皇明以燭幽臣顧
以賤㣲荷茲榮耀就賜而照臨第宅聚觀而光動里閭
降實自天非因榆栁之燧仰之如日空傾葵藿之心徒
奉恩輝豈勝欣戴   謝恩賜氷狀
右今日奉宣㫖賜臣等氷者伏以頒氷之儀朝廷盛典
以其非常之物用表特異之恩况春羔之薦時始因風
出當夏蟲之疑日忽自天來煩暑迎消凉飈隨至受此
[058-22a]
殊賜臣何以堪欣駭慙惶若無所措但飲之慄慄常傾
受命之心捧之兢兢永懐履薄之戒以斯惕厲用答皇
慈謹奉狀陳謝以聞   謝賜新厯日狀
右今日蒙恩賜臣等前件新厯日者臣等拜手蹈舞鞠
躬捧持開巻受時見履端之有始披文閱處知御厯之
無窮慶賀既深感戴無極謹奉狀陳謝
   謝恩賜茶果等狀
[058-22b]
右今日髙品杜文清宣進㫖以臣等在院修撰制問賜
茶果棃脯等曲蒙聖念特降殊私慰諭未終賜賚旋及
臣等慙深曠職寵倍驚心述清問以修詞言非盡意仰
皇慈而受賜力豈勝恩徒激丹誠詎酬𤣥造
   謝賜設及匹帛狀
右今日髙品劉全節奉宣進㫖以臣等在院覆策畢特
加慰問并賜設及匹帛者臣等職在掌文詔令考策雖
竭鄙昧猶懼闕遺豈意皇鑒下臨聖慈曲至惠加賜食
[058-23a]
榮及承筐寵厚縑緗仰難勝於𤣥貺恩深醉飽退有愧
於素餐徒積慙惶何酬慶賜   社日謝賜酒餅狀
右今日蒙恩賜臣等酒及蒸餅餅等伏以時唯秋社
慶屬年豐頒上尊之酒漿賜太官之餅餌既非舊例特
表新恩空荷皇慈豈伸丹慊謹奉狀陳謝
 
 
[058-23b]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九

[059-1a]
欽定四庫全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
            唐 白居易 撰
  奏狀三凡七/首
   論重考科目人狀
    今年吏部應送科目及平判人所試文書等
右臣等奉中書門下牒稱奉進㫖令臣等重考定聞奏
者臣等竊有所見不敢不奏伏以今年吏部科第不置
[059-1b]
考官唯遣尚書侍郎二人考試吏部事至繁劇考送固
難精詳所送文書未免瑕病臣等若苦考覆退者必多
韓臯累朝舊臣伏料陛下不能以小事致責臣等又以
朝廷所設科目雖限文字其間收採兼取人材今吏部
只送十人數且非廣其中更重黜落亦恐事體不𢎞以
臣所見兼請不考已得者不妨儌倖不得者所勝無多
貴收人材務存大體伏乞以臣等此狀宣付宰臣重賜
裁量伏聽進㫖元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重考定科/目官將仕郎守尚書祠部員外郎臣白
[059-2a]
居易等狀奏重考定科目官將仕郎守/尚書祠部員外郎上䕶軍臣李虞仲
   舉人自代狀
    中書省朝議郎權知尚書兵部郎中騎都尉
     楊嗣復
右臣伏准建中元年正月五日勅文武常參官上後三
日舉一人自代者伏以前件官有辯政之學有體要之
文文可以掌王言學可以待顧問名實相副輩流所推
選備侍臣參知制命酌其宜稱誠合在先臣既諳詳輒
[059-2b]
舉自代謹具聞薦伏聽勅㫖長慶元年正月四日新授/朝議郎守尚書主客郎中
知制誥臣白/居易狀奏
   論重考試進士事宜狀
右臣等伏料自欲重試進士巳來論奏者甚衆伏計煩
黷聖聽之外必以為或親或故同為黨庇臣今非不知
但以避嫌事小隱情責深所以冒犯天威不敢不奏伏
希聖鑒試詳臣言伏以陛下慮今年及第進士之中子
弟得者僥倖平人落者受屈故令重試重考乃至公至
[059-3a]
平凡是平人孰不慶幸况臣等才識淺劣謬蒙選充考
官自受命以來夙夜惶懼實憂愚昧不副天心敢不盡
力竭誠苦考得失其間瑕病纎毫不容猶期再三知臣
懇盡然臣等別有愚見上禆聖聰反覆思量輒敢密奏
准禮部試進士例許用書策兼得通宵得通宵則思
慮必周用書䇿則文字不錯昨重試之日書策不容一
字木燭只許兩條迫促驚忙幸皆成就若比禮部所試
事校不同雖詩賦之間皆有瑕病在與奪之際或可矜
[059-3b]
量倘陛下垂仁察之心降特逹之命明示瑕病以表無
私特全聲名以存大體如此則進士等知非而愧恥其
父兄等感激而戴恩至於有司敢不懲革臣等皆蒙寵
擢又忝職司實願禆補聖明敢不罄竭肝膽謹具奏聞
伏待聖裁謹奏長慶元年四月十日重考試進士官朝/議郎守尚書主客郎中知制誥臣白居
易等奏重考試進士官朝散大夫/守中書舍人上輕車都尉臣王起
   讓絹狀長慶元年八/月十三日進
    恩賜田布與臣人事絹五百匹
[059-4a]
右田布以臣宣慰進㫖敬命荷恩遂與臣前件絹臣不
敢受尋以奏陳昨日中使第五文岑就宅奉宣令臣受
取者臣以當時進狀陳謝訖感戴聖恩昨日不敢不謝
酌量事理今日不敢不言臣家素貧非不要物但以昨
者陛下遣臣宣諭田布不同常例田布今日之事不同
諸家何者未報父讐未雪國恥凡人有物猶合助之况
取其財有所不忍又昨除田布魏博節度制中誡云一
飯之飽必均於士卒一毫之費必用於戈矛今以五百
[059-4b]
匹絹與臣臣若便受則是有違制命不副天心臣又以
凡節將之臣發軍討叛大費雖資於公給小用亦藉其
家財今陛下方欲使田布誓心報讐捐軀殺賊伏料宣
諭慰問使者道路相望若奉使之人悉須得物臣恐鎮
州賊徒未殄田布財產已空欲救將來乞從臣始此則
求田布物者必息而田布感聖渥倍深責其成功必有
可望臣食國家之厚禄居陛下之清官每月俸錢尚慙
尸素無名之貨豈合苟求伏願天鑒照臨知臣不是飾
[059-5a]
讓臣又非不知如此小事不合塵黷尊嚴心實不安不
敢不奏其前件絹臣尋已却還田布伏乞聖慈許臣不
敢取仍望宣示田布令知聖恩謹録奏聞伏待進㫖
   論左降獨孤朗等狀長慶元年十二/月十一日奏    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獨孤朗可富州刺史
     起居舍人温造可朗州刺史司勲員外郎
     李肇可灃州刺史刑部員外郎王鎰可郢
     州刺史
[059-5b]
右今日宰相送詞頭左降前件官如前令臣撰詞者臣
伏以李景儉因飲酒醉詆忤宰相既從逺貶已是深文
其同飲四人又一例左降臣有所見不敢不陳伏以兩
省史館皆是近署聚飲致醉理亦非宜然皆貶官即恐
太重况獨孤朗與李景儉等皆是僚友旦夕往來一飯
一飲蓋是常事景儉飲散之後忽然醉發自猶不覺何
况他人以此矜量情亦可恕臣又見貞元之末時政嚴
急人家不敢歡宴朝士不敢過從衆心無憀以為不可
[059-6a]
自陛下臨御及此二年聖慈寛和天下欣戴臣恐此詔
或下衆情不免驚憂兼恐朝廷官寮從此不敢聚㑹四
方諸逺不知事由奔走流傳事體非便伏惟宸鑒更賜
裁量免至貶官各令罰俸感恩知失亦足戒懲臣不揆
惷愚輒敢塵黷豈不懼罪豈不惜身但緣進不因人出
於聖念自忠州刺史累遷中書舍人已涉二年一無禆
補夙夜慙惕實不自安前後制勅之間若非甚不可者
恐煩聖聽多不備論今者所見若又不奏是圗省事有
[059-6b]
負皇恩伏希天慈以此詳察知臣所奏不是偶然其獨
孤朗等四人出官詞頭臣已封訖未敢撰進伏待聖㫖
   論行營狀應緣鎮州行營利/害事宜謹具如後
    一請專委李光顔東面討逐委裴度四面臨
     境招諭事
右臣等伏見自幽鎮有事以來詔太原魏博澤潞易定
滄州等五道節度各領全軍又徴諸道兵馬計士八十
萬四面圍繞已逾半年王師無功賊勢猶盛弓髙已失
[059-7a]
州甚危者豈不以兵數太多反難為用節將太衆則
心不齊莫肯率先遞相顧望又以朝廷賞罰近日不行
未立功者或先封官已敗衂女穴/切者不聞得罪既無懲
勸以至遷延若不改張必無所望今李光顔既除陳許
節度盡領本軍伏請抽諸道勁兵通前約與三四萬人
從東速進開弓髙粮路合下博諸軍解深邢重圍與元
翼合勢令裴度領太原全軍兼招討舊職四面壓境觀釁而動若乗虚得便即令同力剪除若戰勝賊窮亦許
[059-7b]
受降納欵如此則鎮州來攻以分其力招諭以動其心
未及誅夷自生變改况光顔久諳戰陣素有威名裴度
為人忠勇果決加以明懸賞罰使其憂責在身事勢驅
之自須死戰若比向前模様用命百倍相懸破賊責功
無出於此况太原興王之地天下勁兵今既得人足當
一面以此計度無如二人    一請抽揀魏博澤潞易定滄州四道兵馬分
     付光顔事
[059-8a]
右伏請詔光顔於前件四道揀選馬步精鋭者每軍各
取三四千人並令光顔専統一則藉其兵力討襲鎮州
二乃每軍抽人不為不用其餘放去理亦無妨况令守
疆亦足展効或聞澤潞魏博兵馬同討淮西之時素諳
光顔勤䘏將士必樂為用可望成功今光顔得到下博
後即陳許先有八千人昨又發三千人光顔又領鳳翔
馬軍一千三百人加以徐泗鄭滑河陽等軍悉皆勁鋭
堪用况兼魏博等四道所抽兵馬約有三四萬人盡付
[059-8b]
光顔足以成事其襄陽陜府東都汝州等道兵馬仍委
光顔揀擇可否若不堪用不如放還豈唯虛費資糧兼
恐撓敗軍陣今既只留東西二師請各置都監一人諸
道兵馬監軍伏請一時停罷如此則衆齊令一必有成
    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却守本界事
右伏以朝廷本用田布之意以𢎞正遇害令報父仇望
其感激衆心先立功効今領全師出界供給度支數月
[059-9a]
已來都不進討非田布固欲如此抑有其由或聞魏博
一軍累經優賞兵驕將富莫肯為用况其軍一月之費
計實錢二十七八萬貫今天下百計求取不足充其數
月衣糧若且依前將何供給則不如使退守本境自供
給衣糧省費之間利害明矣其澤潞易定等雖經接戰
勝負畧均且昭義全軍收臨城一縣不得則其兵力亦
可知矣滄州新經敗挫叔良又乏將謀勢不支任必無
可望今請魏博等四道各歸本界嚴守封疆如此則不
[059-9b]
獨减無用之兵亦可以省有限之費就中魏博尤要退
軍虚費貲糧最可痛惜者也
    一請省行營糧料事
右伏以行營最切者豈不以國用將竭軍費不充更至
春夏已來實恐計無所出今若兩道共留六萬其餘退
食本道衣糧即每月所費僅减其半一月之用可給兩
月唯供六萬所費無多既易支持自然豐足責其死戰
敢不盡心臣以為當今至切無過於此
[059-10a]
    一請因朱克融授節後速討王庭湊事
右克融庭湊同惡相濟物情事理斷在不疑今朝廷特
赦克融新授節鉞縱終助援必恐遲疑當逗留克融之
時是經營庭湊之日遲則心固久則計成三數月間須
有次第延引入夏轉難用兵今正是時時不可失以臣
等所見謹具如前伏以行營今日事宜真可謂急危極
矣其間變故逺不可知但恐如今救已遲晚若猶可及
無出於此何者苟兵數不抽軍費不减食既不足衆何
[059-10b]
以安不安之中何事不有伏料陛下覽臣此狀必有二
疑一者以臣等悉是儒生不諳兵事縱知誠懇的未信
行臣亦以此自疑久未敢奏今既事切不敢不言若攻
戰機宜非臣所習而軍國利害雖愚亦知况察羣情兼
聽衆議與臣此奏所見多同伏望不以臣等儒生輕而
不用也二者伏恐行營事勢奏報不真皆云賊徒計日
合破又陛下以制置既久難於改移前事若得其宜即
合旋有成績至今既無次第安得不務改圖古人云收
[059-11a]
之桑榆事猶未晚若因循且過即救療轉難臣又切有
過憂敢不盡吐肝肺實恐軍困不濟更須百計誅求日
引月加以至困極今天下諸色錢内每貫巳抽减三百
茶鹽估價有司並已增加水陸闗津四方多請率税不
許即用度交闕盡許則人心無憀自古安危皆繫於此
伏乞聖慮察而念之不以重難改移忽於大計也臣等
又憂深州久圍救兵不至弓髙新陷糧道未通下博諸
軍致於窮地光顔兵少欲入無由外既救援不來内即
[059-11b]
餱糧罄竭各求生路誰向死門無可奈何忽然奔散即
聖心雖悔其可及乎其鑒不遥在貞元中韓全義五樓
之敗是也伏望陛下詳臣此狀思臣此言若以為然速
賜裁斷臣等受恩日久憂國情深志在懇切言無方便
伏望聖鑒俯察愚衷無任感激悃欵之至謹同詣延英
門進狀以聞伏聽勅㫖謹奏長慶二年正月五日朝散/大夫守中書舍人上柱國
臣白居/易狀奏
   論姚文秀打殺妻狀長慶二年五/月十一日奏
[059-12a]
據刑部及大理寺所斷准律非因鬪爭無事而殺者名
為故殺今姚文秀有事而殺者則非故殺據大理司直
崔元式所執准律相爭為鬪相擊為毆交鬭致死始名
鬪殺今阿王被打狼籍以致於死姚文秀檢驗身上一
無損傷則不得名為相擊阿王當夜已死又何以名為
相爭既非鬪爭又蓄怨怒即是故殺者右按律疏云不
因爭鬪無事而殺名為故殺此言事者謂爭鬪之事非
該他事今大理刑部所執以姚文秀怒妻有過即不是
[059-12b]
無事既是有事因而毆死則非故殺者此則唯用無事
兩字不引爭鬪上文如此是使天下之人皆得因事殺
人殺人了即曰我有事而殺非故殺也如此可乎且天
下之人豈有無事而殺人者是明事謂爭鬪之事非他
事也又凡言鬪毆死者謂事素非憎嫌偶相爭鬪一毆
一擊不意而死如此則非故殺以其本原無殺心今姚
文秀怒妻頗深挾恨既久毆打狼籍當夜便死察其情
狀不是偶然此非故殺孰為故殺若以先因爭罵不是
[059-13a]
故殺即如有謀殺人者先引相罵便是交爭一爭之後
以物毆殺了則曰我因有事而殺非故殺也又如此可
乎設使因爭理猶不可况阿王巳死無以辨明姚文秀
自云相爭有何憑據又大理寺所引劉士信及駱全儒
等毆殺人事承前寺斷不為故殺恐與姚文秀事其間
情狀不同假如畧同何妨誤斷便將作例未足為憑伏
以獄貴察情法須可久若崔元式所議不用大理寺所
執得行實恐被毆死者自此長寃故殺者從今得計謹
[059-13b]
同參酌件録如前奉勅姚文秀殺妻罪在十惡若從宥免是長兇愚其律縱
有互文在理終須果斷宜依白居易狀委所在决重杖
一頓處死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

[060-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一
            唐 白居易 撰
  奏狀四表附凡/十七首
   為宰相賀赦表長慶元年正月/就南郊撰進
臣某等言伏奉今日制書大赦天下者臣與百執事奉
揚宣布與億兆衆蹈舞歡呼自天降和率土同慶臣等
誠歡誠抃頓首頓首伏惟皇帝陛下出震御極建元發
[060-1b]
號大明升而六合曉一氣薫而萬物春肆𤯝措刑滌瑕
蕩穢凡在圓首納於歡心矧又祗祀天地孝享宗廟蠲
減租賦䇿徴賢良褒徳及先賞功延嗣敬賓養老念舊
睦親生人之積弊盡除有國之頽綱必舉况陛下承二
百祀鴻業之重纂十一聖耿光之初始奉嚴禋新開寳
厯天下之目專專然觀陛下之動天下之耳顒顒然聽
陛下之言斯則陛下出一言不終日必達於朝野舉一
事不浹辰必聞於華夷當疲人求安思理之秋是陛下
[060-2a]
敬始慎㣲之日苟行一善則可以動人聽而式歌舞况
具衆美信足以感人心而致和平康哉可期天下幸甚
臣等謬居重位幸屬鴻休慙竊股肱喜深骨髓歡忻悚
躍倍萬常情無任鼔舞慶幸之至
   為宰相請上尊號第二表
臣某等言今月二十四日臣等巳陳表章請上尊號愚
誠雖懇聖鑒未迴蹐地跼天不勝大願臣等誠惶誠恐
頓首頓首臣聞大道者無求於物物尊而不辭至公者
[060-2b]
非欲其名名生而不讓不讓故與天合徳不辭故率土
歸心斯所謂應乎天而順乎人者也伏惟皇帝陛下嗣
興一徳統牧萬方致時俗之和平納生靈於富夀金革
已偃銷七十載之厲階玉燭方調啟一千年之聖運天
人合應書軌混同而鴻名未加盛典猶缺華夷失望史
策無光此誠君上之謙然亦臣下之罪也今臣所以上
稽天意下酌人情再黷皇明重陳丹慊臣謹按書曰思
作睿睿作聖又曰乃聖乃神乃武乃文經曰明王以孝
[060-3a]
治天下凡此五者厯觀列辟雖甚盛徳莫能兼之伏以
陛下自即大位及此二年無巾車汗馬之勞而坐平鎮
冀無亡弓遺鏃之費而立定幽燕仁和一薫獷亡猛/切
盡化可不謂睿文乎削平天下震耀八荒北虜求婚以
稟命西戎乞盟而納欵威靈四及奔走來賓可不謂神
武乎陛下以萬乗之尊四海之富供養長樂道光化成
推而置之可塞天地可不謂孝徳乎故臣等敢冒死稽
首上尊號曰睿文神武孝徳伏惟陛下略撝謙之小節
[060-3b]
𢎞祖宗之大猷惟十一聖在天豈忘繼其志以億兆人
為子寧忍阻其心特迴宸𠂻俯受徽號在𤣥功不為主
宰於盛徳有所形容煥乎大哉垂裕無極此實天下之
幸甚非獨臣之幸也臣等無任誠願懇禱之至
   為宰相讓官表
臣某言伏奉今日制書授臣某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者寵擢非次憂惶失圖蹐地跼天不知所措臣某誠兢
誠惕頓首頓首臣聞上理陰陽下平法度外撫夷狄内
[060-4a]
親黎元使百官各修其職一物不失其所此宰相之任
也臣有何功徳有何才能越次超倫忽承此命下乖人
望上紊朝經致寇速尤無甚於此臣謬因文學忝列班
行先朝乏人擢居内職星霜屢改爵秩驟加未逾十年
忽登相位名浮於實任過其才豈唯覆餗蘇谷/切是憂實
累知人之鑒况陛下肇開厯數將致升平輔弼之臣尤
宜慎擇臣粗知古今敢言本末樞衡要地初不得人則
理化勞心終無成日此所以重陳手疏再血誠乞迴
[060-4b]
此官别授能者臣若得請便不負恩情見於辭非敢飾
讓皇天白日實鑒臣心無任懇欵屛營之至謹奉表陳
讓以聞
   為宰相賀雨表
臣某言臣聞聖明在上刑政叶中則天地氣和風雨時
若常聞其語今見其時臣某等誠歡誠躍頓首頓首臣
伏以陰陽氣數盈縮相隨去秋多霖今春少雨宿麥猶
茂農功未妨陛下念物憂人先時戒事靡神不舉有感
[060-5a]
必通故雲出于山月離于畢初灑塵以霢霂漸破塊而
圃囿田疇無不霑足雨之所致臣知其由自上而
來雖因天降從中而得實與心期發於若厲之誠散作
如膏之澤凡在率土孰不懽心臣等位忝鈞衡職乖燮
理仰陰陽而增懼顧霖雨而懐慙無任兢惕之至
   為宰相賀殺賊表
臣某等言伏承某道逆賊某一某月某日已被某殺戮
訖皇靈震耀兇孽梟夷率土普天歡呼鼓舞臣等誠喜
[060-5b]
誠忭頓首頓首臣聞亂臣賊子阻兵干紀者明則有天
討幽則有鬼誅遲速之間罔不殱殄伏惟文武孝皇帝
陛下君臨八表子育羣生合天覆地載之德順春生秋
殺之令宿寇遺孽闇然銷亡四海九州廓然清晏逆賊
某乙一介賤𨽻兩河叛人苞藏禍心竊弄凶器戕害主
帥䖍劉善良幕燕鼎魚偷活頃刻顛木之餘呼罪/切
才何/切子余/切之遺種斧斨千羊/切欲加而先折鍼石未攻
而自潰不有弔代孰知徳威不有妖氛孰知神算則天
[060-6a]
下之心有以知順存逆亡其猶影響者也臣伏以某一
既已斬首某一將何保身若不乞降即應生變輔之或
在車則相依皮既不存毛將安附况我乗破竹彼繼覆
車止戈之期翹足可待無任喜慶忭躍之至
   賀雲生不見日蝕表為宰相作/
臣某等謹言臣聞堯湯之逢水旱陰陽定數也宋景之
感熒惑天人相應也蓋天地大統不能無災皇王至誠
可以銷慝嘗聞此説今偶其時臣等誠欣誠幸頓首頓
[060-6b]
首伏見司天臺奏今月一日太陽虧者陛下舉舊章下
明詔避正殿降常服禮行於巳心禱于天天且不違物
寧無應况正陽月朔亭午時中和氣周流密雲布濩蒙
然暫蔽赫矣復明屏翳朝隮但驚若煙之涌曜靈晝掩
不見如月之初所謂誠至於中而感通於上也臣等敢
不再陳事理重考徴祥三光忌盈必有時蝕萬物莫覩
與無灾同慶生交感之間喜浹照臨之内雖卿雲五色
瑞景再中除沴致祥曾何足比百辟伏賀萬人仰觀事
[060-7a]
彰天鑒孔明道配日新其徳臣等幸遭昌運謬荷殊私
皆乏濟時之才同居待罪之地日月薄蝕自慙燮理無
功山川出雲實賴聖明有感感賀忻戴倍萬常情無任
忭躍竦踴之至   為崔相陳情表
臣植言臣有情事久未敢言今輒陳露伏增戰灼臣亡
父某官亡妣某氏是臣本生亡伯某官某贈某官臣今
承後建中初徳宗皇帝念臣亡伯位髙無後以猶子之
[060-7b]
義命臣繼紹仍賜臣名嗣襲雖移孝思則在上荷君命
永承繼絶之宗中奪私恩遂阻劬勞之報歳月曠久情
禮莫伸自去年以來累有慶澤凡在朝列再蒙追榮或
有陳乞皆許迴授况臣猥當寵擢謬陟台階爵禄之榮
實有踰於同輩顯揚之命獨未及於先人飲泣茹悲哀
慙兩極臣今請以在身官秩并前後合叙勲封特乞聖
慈迴克追贈倘允所請無幸於斯則臣烏鳥之心猶再
生而展養犬馬之力誓萬死以酬恩地仰天不勝感
[060-8a]
咽披陳誠懇煩黷宸嚴無任惶懼激切之至謹奉表陳
露以聞
   忠州刺史謝上表元和十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臣某言臣以去年十二月二十日伏奉勅㫖授臣忠州
刺史以今月二十八日到本州當日上訖殊恩特奬非
次陞遷感戴驚惶隕越無地臣誠喜誠懼頓首頓首臣
性本疎愚識惟褊狹早蒙採録擢在翰林僅厯五年每
知塵忝竟無一事上答聖明及移秩宫寮卑冗疎賤不
[060-8b]
能周慎自取悔尤猶蒙聖慈曲賜容貸尚加禄食出佐
潯陽一志憂惶四年循省晝夜飲食未嘗敢安負霜枯
葵雖思向日委風黄葉敢望霑春豈意天慈忽加詔命
特從佐郡寵授專城喜極魂驚感深泣下方今淮蔡底定
兩河乂寧臣得為昇平之人遭遇已極况居符竹之寄
榮幸實多誓當負刺慎身履氷勵節下安凋瘵上副憂
勤未死之間期展㣲効跼身地逺仰首天髙螻蟻之忱
伏希憐察無任感激懇欵彷徨之至謹遣某官某一奉
[060-9a]
表陳謝以聞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賀平淄青表元和十四年/四月九日
臣某言伏見二月二十二日制書逆賊李師道已就梟
戮者皇靈有截睿算無遺妖氛廓清遐邇慶幸臣某誠
歡誠喜頓首頓首臣聞亂常干紀天殛神誅李師道包
藏禍心暴露逆節罪盈惡稔衆叛親離未勞師徒自取擒
戮伏惟睿聖文武皇帝陛下文經天地武定華夷凡是
猖狂無不除剪兩河清晏四海㑹同昇平之風實自此
[060-9b]
始臣名參共理職忝分憂忭舞歡呼倍萬常品守官有
限不獲稱慶闕庭無任慶快踊躍之至謹具奏聞謹奏
   賀上尊號後大赦天下表
臣某言伏奉七月十三日制書大赦天下跪捧宣布蹈
舞歡呼自天降休率土同慶中謝/臣聞𤣥功盛徳非鴻
名不能形容物厲人疵非皇澤不能滌蕩自非上聖莫
能兼之伏惟元和聖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陛下纂承
大業子育羣生信及豚魚威殱梟獍削平寰海混一車
[060-10a]
書億兆一心願崇大號從人欲而俯膺盛禮賜時和而
廣洽皇恩蠲減賦租收拔淹滯命黜陟而別能否開諫
議而策賢良宿弊必除舊章咸舉帝王能事盡集於今
凡在生靈孰不幸甚臣謬當委擢職在頒條忭躍之誠
倍萬常品限以守官不獲稱慶闕庭無任慶忭之至
   杭州刺史謝上表長慶/二年
臣某言去年七月十四日蒙恩除授杭州刺史屬汴路
未通取襄漢路赴任水陸七千餘里晝夜奔馳今月一
[060-10b]
日到本州當日上任訖上分憂寄内省庸虚仰天戴恩
跼地失次臣某中謝/臣謬因文學忝厠班行自先朝黜
官以來六年放棄逢陛下嗣位之後數月徴還生歸帝
京寵在郎署不踰年擢知制誥未周歳正授舍人出泥
登霄從骨生肉唯有一死擬將報恩旋屬方隅不寧朝
廷多事當陛下旰食宵衣之日是㣲臣輸肝寫膽之時
雖進獻愚衷或期有補而退思事理多不合宜臣猶自
知况在天鑒忝非土木如履氷泉合當鼎鑊之誅尚忝
[060-11a]
藩宣之寄才小官重恩深責輕欲荅生成未知死所唯
當夙興夕惕焦思苦心恭守詔條勤䘏人庶下蘇凋瘵
上副憂勤萬分之恩莫酬一二仰天舉首望闕馳心葵
藿之志徒傾螻蟻之誠難達無任感恩激切之至謹奉
表稱謝以聞
   為宰相謝恩賜酒脯餅果等狀
右中使某奉宣聖㫖賜臣等前件物等俯僂受賜竦躍
荷恩天酒來以分甘御羞降而示惠臣等省躬知感因
[060-11b]
物言情寵過加籩懼多尸素之責榮同置醴慙無麴糵
之功徒瀝丹誠豈酬𤣥造   為宰相謝恩賜吐蕃信物銀器錦綵等狀
右臣等材愧庸虚職叨輔弼遇天下削平之日當西戎
即敘之時遂使殊方致兹逺物此皆率由𤣥化感慕皇
風人臣既絶外交問遺敢言已有今蒙重賜益荷聖慈
况來自外夷知徳廣之所及降從中㫖仰深恩而不勝
感戴慙惶倍萬常品
[060-12a]
   為段相謝恩賜設及酒脯等狀伏蒙聖慈特加寵錫珍羞出於内府㫖酒降於上尊捧
戴歡容不知所措臣久叨台鼎新忝節旄勤勞無展於
股肱醉飽有慙於口腹
   為段相謝借飛龍馬狀
伏以出從内厩行及中塗假飛龍之駿駒代跛鼈之蹇
步執鞭拜命借馬喻身取其戀主之心以表為臣之節
恩深易感情懇難陳
[060-12b]
   為段相謝手詔及金刀狀
詔賜累加慙惶交集寵來天上感動人間且金藴其堅
奉之而永貞王度刀宣其利操之而逺耀天威豈唯佩
作身榮實可藏為家寳况臣望闕漸逺受恩轉多比堅
而報國有時効死而殺身無地
   為宰相謝官表為㣲/之作
臣某言伏奉今月日制書授臣守本官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者殊常之命非望之恩出自宸衷加於凡陋竦駭
[060-13a]
震越不知所為中謝/臣伏准近例宰相上後合獻表陳
謝臣今所獻與衆不同伏唯聖慈特賜留聽臣伏聞𤣥
宗即位之初命姚元崇為宰相元崇欲救時弊獻事十
條未得請間不立相位𤣥宗明聖盡許行之遂致太平
實由於此陛下視今日天下何如開元天下㣲臣自知
才用亦逺不及元崇若又僶俛安懐因循保位不惟恩
德是負實亦軍國可憂臣欲候坐對時便陳當今切事
下捄時弊上酬君恩臣之誓心為日久矣陛下許行則
[060-13b]
進不許則退進退之分斷之不疑敢於事前先此陳啟
况臣才本庸淺遭遇盛明天心自知不因人進擢居禁
署訪以宻謀恩奬太深讒謗並至雖内省行事無所愧
心然上黷宸聽合當死責豈意憐察曲賜安全螻蟻之
生得自兹日今越流輩授以台衡拔於萬死之中致在
九霄之上捫心撫已審分量恩陛下猶不以衆人之心
待臣臣豈敢以衆人之心事上皇天白日實鑒臣心得
獻前言雖死無恨無任感恩懇欵之至
[060-14a]
 
 
 
 
 
 
 
 
[060-14b]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一

[061-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二
            唐 白居易 撰
  策林一有序二凡/二十 道
元和初予罷校書郎與元㣲之將應制舉退居於上都
華陽觀閉户累月揣摩當代之事構成策目七十五門
及㣲之首登科予次焉凡有應對者百不用其一二其
餘自以精力所致不能棄捐次而集之分為四巻命曰
[061-1b]
策林云耳   一策頭一道/
臣伏見漢成帝以朱雲庭辱張禹令持下殿雲攀檻檻
折成帝容之後嘗理檻帝命勿易以旌直臣臣每覽漢
史至此未嘗不三復而歎息也豈不以臣不愛死雖憐
其死而必諫乎君能納諫雖折其檻而必容乎不然何
雲之竭忠也如此而帝之見容也又如此伏惟陛下以
至誠化萬國以至明臨兆人故數年之間仍降詔至四
[061-2a]
海之内累徴賢良思酌下言樂聞上失諭以旁求之意
詢以無隠之辭是則陛下納諫之㫖逺出於漢朝㣲臣
獻言之罪不虞於折檻矣况清問之下條對之中苟言
有可觀策有可取陛下必光揚其名氏優崇其爵秩與
夫勿易折檻以旌直臣之意又相萬也賤臣得不有犯
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㫖乎殫思極慮以盡㣲臣獻言
之道乎唯以直詞昧死上對臣生也幸沐聖朝垂覆育之惠當陛下無忌諱之日斯
[061-2b]
則朝聞夕死足矣而况於充賦王庭者乎伏念庸虚謬
膺詔選誠不足以明辯體用對揚徳音欲率爾而言適
足重小臣狂簡之過若黙黙而退又何以副陛下虚求
之心是以窺玉旒讀金策慙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
然以愚慮之中千或一得而往古之成敗耳或妄有所
聞當今之得失目或妄有所見進不敢希㫖退不敢隱
情唯以直言昧死上對
   二策項二道/
[061-3a]
臣聞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故億兆
之所趨在一人之所執是以恭黙清淨之政立則復朴
保和貴徳賤財之令行則上讓下兢恕已及物之誠著
則蒼生可致於至理養老敬長之教洽則皇化可升於
大寧由是言之蓋人之在教若泥金之在陶冶器之良
窳由乎匠之巧拙化之善否繫乎君之作為伏惟陛下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則太平之風大同之俗可從容而
馴致矣
[061-3b]
臣聞教無常興亦無常廢人無常理亦無常亂蓋興廢
理亂在君上所教而已故君之作為為教興廢之本君
之舉措為人理亂之源若一出善言則天下之人獲其
福一違善道則天下之人罹其殃若一肆其心而事有
以階於亂一念於徳而邦有以漸於興交應之間實猶
影響今陛下以懋建皇極為先則大化不得不流矣以
欽若前訓為本則大樸不得不復矣以緝熙庶績為念
則五刑不得不措矣以祗奉宗廟為心則五教不得不
[061-4a]
敷矣而尚有未流未措未復未敷之問自懋建以下皆/疊䇿問中事
此乃陛下勞謙之徳太過故不自見其益也求理之心
太速故不自見其功也臣何以知之然臣聞有始有卒
者其惟聖人乎此言王者行道非始之難終之實難也
陛下又能終之則太平之風大同之俗如指掌耳豈止
化流樸復刑措教敷而已哉
   三策尾三道/
臣鄙人也生仁夀之代沐文明之化始以進士舉及第
[061-4b]
又以拔萃選授官臣之名既獲二成君之禄已受一命
雖天地不求仁於芻狗而畎澮思委潤於滄溟惓惓之
誠蓄之久矣幸遇陛下發旁求之詔垂下濟之恩詳延
謨猷親覽條對逢不諱之日雖許極言當無過之朝不
知所述無禆清問有負皇明仰冒宸嚴伏待罪戾謹對
臣幸逢昭代得列明庭慙無嘉言以充清問輒罄狂瞽
惟陛下擇之謹對
臣生聖代三十有五年蒙陛下子育之恩覩陛下昇平
[061-5a]
之化謬膺詔選充賦天庭安足親承徳音條對清問逢
旁求之日雖許直言當已理之朝將何極諫塵黷聖鑒
伏待罪謹對
   四美謙讓摠策問中事/連贊美之
臣聞王者之有天下也自謂之理非理也自謂之亂非
亂也自謂之安非安也自謂之危非危也何者蓋自謂
理且安者則自驕自滿雖安必危自謂亂且危者則自
戒自强雖亂必理理之又理安之又安則盛德大業斯
[061-5b]
不逺矣伏惟陛下嗣建皇極司牧蒼生夙興以憂人夕
惕而修巳以今日之理陛下視朝廷未以為理以今日
之安陛下視海内未以為安而又思酌下言樂聞上失
弊無不革利無不興今則嚴禋郊廟猶謂敬之不至愛
養黎庶猶謂惠之不𢎞省罷進獻猶憂人之困窮蠲免
逋租猶慮農之勤匱搜揚俊乂猶畏賢之遺逸滌蕩罪
戾猶念獄之非辜底定兵戈猶懼其未戢懐柔夷狄猶
恐其未賓大化參乎陰陽猶慙之以寡徳重光並乎日
[061-6a]
月猶讓之以不明斯乃陛下勞謙之心合天運之不息
也勤䘏之徳合地道之無疆也如臣者何所知焉何所
述焉伏以聖聰貴聞庶議苟有愚見敢不極陳
   五塞人望歸衆心 在慎言動之初
夫欲使人望塞衆心歸者無他焉在陛下慎初之所致
耳臣聞天子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言動不書
非盛徳也書而不法後嗣何觀焉若王者言中倫動中
則千里之外應之百代之後歌之况其邇者乎若言
[061-6b]
非宜動非禮則千里之外違之百代之後笑之况其邇
者乎是以古之天子口不敢戯言身不敢妄動動必三
省言必再思况陛下初嗣祖宗新臨兆庶臣伏見天下
之目專專然以觀陛下之動也天下之耳顒顒然以聽
陛下之言也則陛下出一言不終日而達於朝野動一
事不浹辰而聞於華夷蓋是非之聲無翼而飛矣損益
之名無脛而走矣陛下得不慎之哉伏惟觀於斯察於
斯使一言一動無所苟而已矣言動不苟則天下之望
[061-7a]
塞焉天下之心歸焉
   六教必成化必至 在敬其終
問先王之教布在方䇿事雖易舉政則難成豈文之空
垂將行之未至思臻其極佇質所疑
夫欲使政必成化必至者無他焉在陛下敬始慎終之
所致耳臣聞先王之訓不徒言也先王之教不虛行也
淺行之則小理深行之則大和淺深小大之應其猶影
響矣然則天下至廣王化至大增減損益難見其形是
[061-7b]
以政之損者雖不見其日損必有時而亂也教之益者
雖不見其日益必有時而理也陛下但推其誠勤其政
慎其始敬其終日用而不知自臻其極此先王終日所
務者也終日所行者也不可月㑹其教化之深淺歳計
其風俗之厚薄焉臣又聞易曰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
化成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此言王者之教待久而
成也王者之化待終而至也陛下誠能久而終之則何
慮政不成而化不至乎
[061-8a]
   七不勞而理 在順人心立教
問方今勤䘏憂勞夙夜不怠而政教猶缺懲勸未行何
則上古之君無為而理令不嚴而肅教不勞而成何施
何為得至於此臣請以三五之道言之臣聞三皇之為君也無常心以
天下心為心五帝之為君也無常欲以百姓欲為欲順
其心以出令則不嚴而理因其欲以設教則不勞而成
故風號無文而人從刑賞不施而人服三五所以無為
[061-8b]
而天下化者由此道也後代反是故不及者逺焉臣請
以三代以後之事言之臣聞後代之天下三五之天下
也後代之人三五之人也後代之位三五之位也居其
位得其人有其天下而不及三五者何哉臣竊驚怪之
然亦粗知其由矣豈不以已心為心抑天下以奉一人
之心也以已欲為欲咈百姓以從一人之欲也苟或心
與道未合政與時並行得失交爭利害相半如此則雖
宵衣旰食勞體勵精纔可以致小康不足以𢎞大道故
[061-9a]
出令而吏或犯設教而人敢違刑雖明而寡懲賞雖厚
而鮮勸此由捨人而從欲是以勤多而功少也伏惟陛
下去彼取此執古御今以三五之心為心則政教何憂
乎不洽以億兆之欲為欲則懲勸何畏乎不行政教洽
則不殷憂而四海寧懲勸行則不勤勞而萬人化此由
捨巳而從衆是以事半而功倍也臣又聞太宗文皇帝
嘗曰朕雖不及古然以百姓心為心臣以為致貞觀之
理者由斯一言始矣伏願陛下從而鑑之嗣而行之則
[061-9b]
天下幸甚天下幸甚   八風行澆朴由教不/由時
問甿俗之理亂風化之盛衰何乃得扵往而失於來薄
於今而厚於古或曰興替之道執在君臣又云澆朴之
風繫於時代二説相反其誰可從
臣聞代之澆漓人之朴畧由上而不由下在教而不在
時蓋政之臧否定於中則俗之厚薄應於外也何以驗
覈伏請以周秦以降之事言之臣聞周德寖衰君臣凌
[061-10a]
替蠶食𤓰割分為戰國秦氏得之以暴易亂曽未旋踵
同歸覆亡炎漢勃興奄有四海僅能除害未暇化人迨
于文帝景帝始思理道躬行慈儉人用富安禮讓自興
刑罸不試昇平之美隣於成康載在漢書陛下熟聞之
矣降及魏晉迄於梁隋喪亂𢎞多殆不足數我髙祖始
建區夏未遑緝熙迨於太宗𤣥宗抱聖神文武之姿用
房杜姚宋之佐謀猷啟沃無怠於心徳澤施行不遺於
物所以刑措而百姓欣戴兵偃而萬方悦隨近無不安
[061-10b]
逺無不服雖成康文景無以尚之載在國史陛下熟知
之矣然則周秦之亂極矣及文景繼出而昌運隨焉梁
隋之弊甚矣及二宗嗣興而王道融焉若謂天地生成
之徳漸衰家國君臣之道漸喪則當日甚一日代甚一
代不應衰而復盛澆而復和必不爾者何乃清平朴素
之風薄於周秦之交而厚於文景之代耶順成和動之
俗喪於梁隋之際而獨興於貞觀開元之年耶由斯言
之不在時矣故魏徴有云若言人漸澆訛不反質樸至
[061-11a]
今應為鬼魅寧可復得而教化耶斯言至矣故太宗嘉
之又按禮記曰教者人之寒暑也事者人之風雨也此
言萬民之從王化如百穀之委歳功也若寒暑以時則
禾黍登而菽麥熟若風雨不節即稂莠植而秕稗生故
教化優深則謙讓興而仁義作刑政偷薄則訛偽起而
宄臻雖百穀在地成之者天也雖萬物在下化之者
上也必欲以涼徳弊政嚴令繁刑而求仁義行姦宄息
亦猶飄風暴雨愆陽伏陰而望禾黍豐稂莠死其不可
[061-11b]
也亦甚明矣故曰堯舜率天下以仁比屋可封桀紂率
天下以暴比屋可戮斯則由上在教之明驗也伏惟聖
心無疑焉
   九致和平復雍熙 在念今而思古也問今欲感人心致和平致王化於朴厚何思何念得至
於斯
臣聞政不念今則人心不能交感道不思古則王化不
能流行將欲感人心於和平則在乎念今而已伏惟陛
[061-12a]
下知人安之至難也則念去煩擾之吏愛人命之至重
也則念黜苛酷之官䘏人力之易罷也則念省修葺之
勞憂人財之易匱也則念減服御之費懼人之有餒也
則念薄麥禾之税畏人之有寒也則念輕布帛之征慮
人之有愁苦也則念損嬪嬙之數故念之又念之則人
心交感矣感之又感之則天下和平矣將欲致王化於
雍熙則在乎思古而巳伏惟陛下仰羲軒之道也則思
興利而除害侔唐虞之聖也則思明目而達聰師夏禹
[061-12b]
之徳也則思泣辜而䘏人法殷湯之仁也則思祝網而
愛物鑒漢之盛也則思罷露臺而海内流化觀周之興
也則思𦵏枯骨而天下歸心𢎞貞觀之理也則思聞房
杜之讜議以致昇平嗣開元之政也則思得姚宋之嘉
謀而臻富夀故思之又思之則王澤流行矣行之又行
之則天下雍熙矣
   十王澤流人心感 在恕已及物
夫欲使王澤旁流人心大感則在陛下恕已及物而已
[061-13a]
夫恕已及物者無他以心度心以身觀身推其所為以
及天下者也故已欲安則念人之重擾也已欲夀則念
之嘉生也已欲逸則念人之憚勞也已欲富則念人
之惡貧也已欲温飽則念人之凍餒也已欲聲色則念
人之怨曠也陛下念其重擾則煩暴之吏退矣念其嘉
生則苛虐之官黜矣念其憚勞則土木之役輕矣念其
惡貧則服御之費損矣念其凍餒則布帛麥禾之税輕
矣念其怨曠則妓樂嬪嬙之數省矣推而廣之念一知
[061-13b]
十蓋聖人之道也始則恕已以及人終則念人而及已
故恕之又恕之則王澤不得不流矣念之又念之則人
心不得不感矣澤流心感而天下不太平者未之聞也
   十一黄老術 在尚寛簡務清淨則人儉朴俗
    和平
夫欲使人情儉朴時俗清和莫先於體黄老之道也其
道在乎尚寛簡務儉素不眩聰察不役智能而已蓋善
用之者雖一邑一郡一國至於天下皆可以致清淨之
[061-14a]
焉昔宓賤得之故不下堂而單父之人化汲黯得之
故不出閤而東海之政成曹參得之故獄市勿擾而齊
國大和漢文得之故刑罸不用而天下大理其故無他
清淨之所致耳故老子曰我無為而人自化我好靜而
人自正我無事而人自富我無欲而人自樸此四者皆
黄老之要道也陛下誠能體而行之則人儉朴而俗清
和矣
   十二政化速成 由不變禮不易俗
[061-14b]
夫欲使政化速成則在乎去煩擾𢎞簡易而已臣請以
齊魯之事明之臣聞伯禽之理魯也變其禮革其俗三
年而政成太公之禮齊也簡其禮從其俗五月而政成
故周公歎曰夫平易近人人必歸之魯後代其北面事
齊矣此則煩簡遲速之効明矣伏惟陛下鑒之
   十三號令 令一則行推誠則化
問號令者所以齊其俗一其心故聖人專之慎之然則
號令既出而俗猶未齊者其故安在號令既行而心猶
[061-15a]
未一者其失安歸欲使下令如風行出言如響應導之
而人知勸防之而人不踰將致於斯豈無其要
臣聞王者發號施令所以齊其俗一其心俗齊則和心
一則固人於是乎可任使也傳曰人心不同如其面焉
故一人一心萬人萬心若不以令一之則人人之心各
異矣於是積異以生疑積疑以生惑除亂莫先乎令者
也故聖王重之然則令者出於一人加於百辟被於萬
姓漸于四夷如風行如雨施有往而無返也其在周易
[061-15b]
渙汗之義言號令如渙汗然一出而不可復也故聖王
慎之然則令既出而俗猶未齊者由令不一也非獨朝
出夕改晨行暮止也蓋謹於始慢於終則不一也張於
近弛於逺則不一也急於賤寛於貴則不一也行於疎
廢於親則不一也且人之心猶不可以不一而理况君
之令其可二三而行者乎然則令既一而天下之心猶
未悦隨者由上之不能行於已推於誠者也凡下從上
也不從口之言從上之所好也不從力之制從上之所
[061-16a]
為也蓋行諸已也誠則化諸人也深若不推之於誠雖
三令五申而令不明也苟不行之於已雖家至户曉而
人不信矣聖王知其如此故以禮自修以法自理慎其
所好重其所為有諸已者而後求諸人責於下者必先
禁於上是以推之而往引之而來道之斯行禁之斯止
使天下之心顒顒然唯望其令聽其言而已故言出則
千里之外應如響令下則四海之内行如風故曰禁勝
於身則令行於人者矣又曰下令如流水發源蓋是謂
[061-16b]
也如此則何慮乎海内之令不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者哉
   十四辨興亡之由 由善惡之積問萬姓親怨之由百王興亡之漸將獨繫於人乎抑亦
繫於君乎
臣觀前代邦之興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
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其所由來者漸矣天地不
能頓為寒暑必漸於春秋人君不能頓為興亡必漸於
[061-17a]
善惡善不積不能勃焉而興惡不積不能忽焉而亡善
與惡始繫於君也興與亡終繫於人也何則君苟有善
人必知之知之又知之其心歸之歸之又歸之則載舟
之水由是積焉君苟有惡人亦知之知之又知之其心
去之去之又去之則覆舟之水由是作焉故曰至髙而
危者君也至愚而不可欺者人也聖王知其然故則天
上不息之道以修已法地下不動之徳以安人修已者
慎於中也慄然如履春氷安人者敬其下也凜乎若馭
[061-17b]
朽索猶懼其未也加以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
憂人亦憂其憂憂樂同於人敬慎著於已如是而不興
者反是而不亡者自生人已來未之有也臣愚以為百
王興亡之漸在於此也
   十五忠敬質文損益
問忠敬質文百代循環之教也五帝何為而不用三王
何故而相承將時有同異耶道有優劣耶又三代之際
損益不同所祖三才其義安在豈除舊布新務於相反
[061-18a]
相異乎復扶衰救弊其道不得不然乎又國家祖述五
帝憲章三代質文忠敬大備于今然而人鮮朴而忠俗
多利而巧欲救斯弊其道如何
臣聞步驟殊時質文異制五帝以道化三王以禮教道
者無為無為故無失無失故無革是以唐虞相承無所
改易也禮者有作有作則有弊有弊則有救故殷周相
代有所損益也損益之教本乎三才夏之教尚忠忠本
於人人道以善教人忠之至也故曰忠者人之教也忠
[061-18b]
之弊其民野救野莫若敬故殷之教尚敬敬本於地地
道謙卑天之所生地敬養之故曰敬者地之教也敬之
弊其人詭救詭莫若文故周之教尚文文本於天天道
垂文而人則之故曰文者天之教也文之弊其人僿救
僿莫若忠然則三王之所祖不同者非欲自異而相反
也蓋扶衰救弊各隨其運也運苟有異教亦不同雖忠
與敬各繫於時而質與文俱致於理標其教則殊制
其極則同歸亦猶水火之相形同根於㝠化共濟於人
[061-19a]
用也寒暑之相代同本於元氣共成於歳功也三王之
道亦如是焉我國家欽若五帝憲章三代典謨不易之
道祖述而大用忠敬迭救之教具舉而兼行可謂文質
協和禮樂明備之代也然臣聞孔子曰殷因於夏禮周
因於殷禮損益始終若循環然其繼周者百代可知也
臣觀周之弊也爵賞黷刑罸窮而秦反用刑名祚因中
絶及漢雜以霸道徳又下衰迨于魏晉以還未有繼而
救者是以周之文弊今有遺風故人鮮朴而忠俗猶利
[061-19b]
而巧伏願陛下以繼周為己任以行夏為時宜稍益質
而損文漸尚忠而救僿斟酌於教經緯其人使瞻前而
道繼三王顧後而光垂萬葉則盡善之道大同之風不
專於上古矣
   十六議祥瑞 辨妖灾問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斯豈國之
興滅繫於天地之災祥歟將物之妖瑞生於時政之昬
明歟又天地有常道災祥有常應此必然之理也何則
[061-20a]
桑穀之妖反為福於太戊大鳥之慶竟成禍於帝辛豈
吉凶或僭在人將休咎不常其道儆戒之徴安在改悔
之効何明又祥必偶聖妖必應昬何以明時不能為無
災亂代或聞其有瑞報施之道何繆濫哉
臣聞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者非孽
生而後邦喪非祥出而後國興蓋瑞不虚呈必應聖哲
妖不自作必候淫昬則昬聖為祥孽之根妖瑞為興亡
之兆矣文子曰陰陽陶冶萬物皆乗人氣而生然則道
[061-20b]
之休明德動乾坤而感者謂之瑞政之昬亂腥聞上下
而應者謂之妖瑞為福先妖為禍始將興將廢實先啟
焉然有人君徳未及于休明政不至于昏亂而天文
異地物不常則為瑞為妖未可知也或者天示儆戒之
意以寤君心俾乎君修改悔之誠以荅天鑒如此則轉
亂為治變災為祥自古有之可得而考也臣聞髙宗不
聰飛雉雊于鼎宋景有罸熒惑守于心及乎懋懿徳以
修身出善言而罪已則升耳之異自殄退舍之慶自臻
[061-21a]
天人相感可謂明矣速矣且髙宗三代之賢主也有一
徳之違亦謫見于物宋景列國之常主也有一言之感
亦㝠應乎天則知上之鑒下雖賢主也苟有過而必知
下之感上雖常主也苟有誠而必應故王者不懼妖之
不滅而懼過之不悛不懼瑞之不臻而懼誠之不至足
明休徴在德吉凶由人矣失君道者祥反成妖悟天鑒
者災亦為瑞必然而巳矣抑臣又聞王者之大瑞在乎
天地泰陰陽和風雨時寒暑節百穀熟萬人安賦役輕
[061-21b]
服用儉兵革偃刑罸措賢者出不肖者退聲教日被謳
歌日興此之謂休徴此之謂嘉瑞也王者之大妖在乎
兩儀不泰四氣不和風雷不時水旱不節五穀不稔百
塍不藏徭役煩征賦重干戈動刑獄作君子隱小人見
政令日缺怨讟日興此之謂咎徴此之謂妖孽也至若
一星一辰之瑞一雲一露之祥一鳥一獸之妖一草一
木之怪或偶生於氣象或偶得於陶鈞信非休咎之徴
興亡之兆也何則隱見出處亦不干常明聖之朝不能
[061-22a]
無小災小沴衰亂之代亦或有小瑞小祥固未足質帝
王之疑明天地之意耳王者但外思其政内省其身自
謂徳之不修誠之不著雖有區區之瑞不足嘉也自謂
政之能立道之能行雖有瑣瑣之妖不足懼也臣竊謂
妖祥廢興之由實在於此故雖辭費不敢不備而言之
   十七興五福銷六極問昔周著九疇之書漢述五行之志皆所以精究天人
之際窮探政化之源然則五福之祥何從而作六極之
[061-22b]
沴何感而生將欲辨行可明本末又今人財耗費既貧
且憂時沴流行或疾而夭思欲銷六極致五福敺一代
於富夀納萬人於康寧何所施為可致於此
臣聞聖人興五福銷六極者在乎立大中致大和也至
哉中和之為德不動而感不勞而化以之守則仁以之
則神巻之可以理一身舒之可以濟萬物然則和者
生於中也中者生於不偏也不邪也不過也不及也若
人君内非中勿思外非中勿動動靜進退皆得其中故
[061-23a]
君得其中則人得其所人得其所則和樂生焉是以君
人之心和則天地之氣和天地之氣和則萬物之生和
於是乎三和之氣訢合絪緼積為夀蓄為富舒為康寧
敷為攸好德益為考終命其羡者則融為甘露凝為慶
雲垂為德星散為景風流為醴泉六氣叶乎時七曜順
乎軌迨于巢穴羽毛之物皆煦嫗而自蕃草木鱗介之
祥皆叢萃而繼出夫然者中和之氣所致也若人君内
非中是思外非中是動動靜進退不得其中故君不得
[061-23b]
其中則人不得其所人不得其所則怨歎興焉是以君
人之心不和則天地之氣不和天地之氣不和則萬物
之生不和於是乎三不和之氣交錯堙鬱伐為凶短折
攻為疾聚為憂損為貧結為怨耗為弱其羡者潛為伏
陰淫為愆陽守為彗星發為暴風降為苦雨四序失其
節三辰亂其行迨于襁褓卵胎之生皆夭閼阿葛/切而不
遂木石華蟲之怪皆揉雜而畢呈夫然者不中不和之
氣所致也則天人交感之際五福六極之來豈不昭昭
[061-24a]
然哉臣伏見比者兵賦未減人鮮無憂時沴所加衆或
有疾徳宗皇帝病人之病憂人之憂於是救之以廣利
之方悦之以中和之樂將使易憂為樂變病為和惠化
之恩莫斯甚也然臣竊聞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
絶其源伏惟陛下欲紓人之憂先念憂之所自欲救人
之病先思病之所由知所自以絶之則人憂自弭也知
所由以去之則人病自瘳也然後申之以救療之術則
人易康寧鼔之以安樂之音則人易和悦斯必應疾而
[061-24b]
化速利倍而功兼六極待此而銷五福待此而作如是
可以陶三才繆濫之氣發為休祥敺一代鄙夭之人臻
乎仁夀中和之化夫何逺哉
   十八辨水旱之災 明存救之術
問狂常雨若僭常暘若此言政教失道必感於天也又
堯之水九年湯之旱七年此言陰陽定數不由於人也
若必繫於政則盈虚之數徒言如不由於人則精誠之
禱安用二義相戾其誰可從又問陰陽不測水旱無常
[061-25a]
將欲均歳功於豐凶救人命於凍餒凶歉之歳何方可
以足其食災危之日何計可以固其心將備不虞必有
其要歴代之術可明徴焉
臣聞水旱之災有小有大大者由運小者由人由人者
由君上之失道其災可得而移也由運者由陰陽之定
數其災不可得而遷也然則小大本末臣粗知之其小
者或兵戈不戢軍旅有强暴者或誅罸不中刑獄有寃
濫者或小人入用讒佞有得志者或君子失位忠良有
[061-25b]
放棄者或男女臣妾有怨曠者或鰥寡孤獨有困死者
或賦歛之法無度焉或土木之功不時焉於是乎憂傷
之氣憤怨之心積以傷和變而為沴古之君人者逢一
災遇一異則回視反聽察其所由且思乎軍鎮之中無
乃有縱暴者耶刑獄之中無乃有寃濫者耶權寵之中
無乃有不肖者耶放棄之中無乃有忠賢者耶内外臣
無乃有幽怨者耶天下窮人無乃有困死者耶賦入
之法無乃有過厚者耶土木之功無乃有屢興者耶若
[061-26a]
有一於此則是政令之失而天地之譴也又洪範曰狂
常雨若僭常暘若言不信不乂亦水旱應之然則人君
苟能改過塞違率德修政勵敬天之志䖍罪已之心則
雖踰月之霖經時之旱至誠所感不能為灾何則古人
或牧一州或宰一縣有暴身致雨者有救火反風者有
飛蝗去境者郡邑之長猶能感通况王者為萬乗之尊
居兆人之上悔過可以動天地遷善可以感神明天地
神明尚且不違而况於水旱風雨蟲蝗者乎此臣所謂
[061-26b]
由人可移之灾也其大者則唐堯九載之水殷湯七年
之旱是也夫以堯之大聖湯之至仁于時徳儉人和刑
清兵偃上無狂僭之政下無怨嗟之聲而卒有浩浩滔
天之災炎炎爛石之沴非君上之失道蓋陰陽之定數
爾此臣所謂由運不可遷之灾也然則聖人不能遷灾
能禦灾也不能違時能輔時也將在乎廩積有常仁惠
有素備之以儲蓄雖凶荒而人無菜色固之以恩信雖
患難而人無離心儲蓄者聚於豐年散於歉歳恩信者
[061-27a]
行於安日用於危時夫如是則雖陰陽之數不可遷而
水旱之灾不能害故曰人强勝天蓋是謂矣斯亦圗之
在旱備之在先所謂思危於安防勞於逸若患至而方
備灾成而後圗則雖聖人不能救矣抑臣又聞古者聖
王在上而下不凍餒者何哉非家至日見衣之食之蓋
能均節其衣食之源也夫天之道無常故歳有豐必有
㓙地之利有限故物有盈必有縮聖王知其必然於是
作錢刀布帛之貨以時交易之以時斂散之所以持豐
[061-27b]
濟凶用盈補縮則衣食之費穀帛之生調而均之不啻
足矣蓋管氏之輕重李悝之平糴耿夀昌之常平者可
謂不涸之食不竭之府也故豐稔之歳則貴糴而以利
農人凶歉之年則賤糶以活餓殍若水旱作沴則資為
九年之蓄若兵甲或動則餽為三軍之糧上以均天時
之豐凶下以權地利之盈縮則雖九年之水七年之旱
不能害其人危其國矣至若禳禱之術凶荒之政歴代
之法臣粗聞之則有雩天地以牲牢禜為命切禳/風雨祭山川
[061-28a]
以圭璧祈土龍於𤣥寺舞羣巫於靈壇徙市修城貶食
徹樂緩刑省禮務嗇勸分殺哀多婚弛力舍禁此皆從
人之望隨時之宜勤䘏下之心表恭天之罸但可以濟
小災小弊未足以救大危大荒必欲保邦邑於危安人
心於困則在乎儲蓄充其腹恩信結其心而已蓋羲農
唐虞禹湯文武皆由此塗而王也
 
 
[061-28b]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二

[062-1a]
欽定四庫全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三
            唐 白居易 撰
  策林二凡二十/七首
   十九息游惰 勸農桑議賦税復租庸罷緡錢
    用穀帛
問一夫不田天下有受其餒者一婦不蠶天下有受其
寒者斯則人之性命繫焉國之貧富屬焉方今人多游
[062-1b]
心地有遺力守本業者浮而不固逐末作者蕩而忘歸
夫然豈懲戒游惰之法失其道耶將敦勸農桑之教不
得其本耶臣伏見今之人捨本業趨末作者非惡本而愛末蓋去
無利而就有利也夫人之趨利者甚矣苟利之所在雖
水火蹈焉雖白刃冒焉故農桑苟有利也雖日禁之人
亦歸矣而况於勸之乎游惰苟無利也雖日勸之亦不
為矣而况於禁之乎當今游惰者逸而利農桑者勞而
[062-2a]
傷所以傷者由天下錢刀重而穀帛輕也所以輕者由
賦斂失其本也夫賦斂之本者量桑地以出租計夫家
以出庸租庸者穀帛而已今則穀帛之外又責之以錢
錢者桑土不生銅私家不敢鑄業於農者何從得之至
乃吏胥追徴官限迫蹙則易其所有以赴公程當豐歳
則賤糴半價不足以充緡錢遇凶年則息利倍稱不足
以償逋債豐凶既若此為農者何所望焉是以商賈大
族乗時射利者日以富豪田壟罷人望歳勤力者日以
[062-2b]
貧困勞逸既懸利病相誘則農夫之心盡思釋耒而倚
市織婦之手皆欲投杼而刺文至使田卒汚萊室如懸
罄人力罕施而地利多鬱天時虚運而歳功不成臣常
反覆思之實由穀帛輕而錢刀重也夫糴甚貴錢甚輕
則傷人糴甚賤錢甚重則傷農農傷則生業不專人傷
則財用不足故王者平均其貴賤調節其重輕使百貨
通流四民交利然後上無乏用而下亦阜安方今天下
之錢日以减耗或積於國府或滯於私家若復日月徴
[062-3a]
求歳時輸納臣恐穀帛之價轉賤農桑之業轉傷十年
以後其弊或甚於今日矣非所謂平均調節之道也今
若量夫家之桑地計穀帛為租庸以石斗登降為差以
匹夫多少為等伹書估價並免税錢則任土之利載興
易貨之弊自革弊革則務本者致力利興則趨末者囘
心游手於道途市肆者可易業於西成託迹於軍籍釋
流者可返躬於東作欲其浮惰其可得乎加以陛下念
稼穡之艱難則薄斂而人足食矣念紡績之勤苦則省
[062-3b]
用而人豐財矣念異貨之敗度則寡欲而人著誠矣念
奇器之蕩心則正徳而人歸厚矣其興利除害也如彼
又修己化人也如此是必應之如響荅順之如風行斯
可謂下令如流水之源繫人於苞桑之本者矣欲其浮
惰其可得乎
   二十平百貨之價 陳斂散之法請禁銷錢為
    器
問今田疇不加闢而菽粟之佑日輕桑麻不加植而布
[062-4a]
帛之價日賤是以射時利者賤收而日富勤力穡者輕
用而日貧夫然豈殖貨歛散之節失其宜耶將泉布輕
重之權不得其要也
臣聞穀帛者生於農也器用者化於工也財物者通於
商也錢刀者操於君也君操其一以節其三三者和均
非錢不可也夫錢刀重則穀帛輕穀帛輕則農桑困故
散錢以斂之則下無遺穀遺帛矣穀帛貴則財物賤財
物賤則工商勞故散穀以收之則下無廢財棄物矣歛
[062-4b]
散得其節輕重便於時則百貨之價自平四人之利咸
遂雖有聖智未有易此而能理者也方今闗輔之間仍
歳大稔此誠國家散錢歛穀防險備凶之時也時不可
失伏惟陛下惜之臣又見今人之弊者由銅利貴於錢
刀也何者夫官家採銅鑄錢成一錢破數錢之費也私
家銷錢為器破一錢成數錢之利也鑄者有程銷者無
限雖官家之歳鑄豈能勝私家之日銷乎此所以天下
之錢日減而日重矣今國家行挾銅之律執鑄器之禁
[062-5a]
使器無用銅銅無利也則錢不復銷矣此實當今權節
重輕之要也
   二十一人之困窮由君之奢欲
問近古以來君天下者皆患人之困而不知困之由皆
欲人之安而不得安之術今欲轉勞為逸用富易貧究
困之由矯其失於既往求安之術致其利於將來審而
行之以康天下
臣聞近古以來君天下者皆患人之困而不知困之由
[062-5b]
皆欲人之安而不得安之術臣雖狂瞽然粗知之臣竊
觀前代人庶之貧困者由官吏之縱欲也官吏之縱欲
者由君上之不能節儉也何則天下之人億兆也君者
一而已矣以億兆人之奉其一君則君之居處雖極土
木之功殫金玉之飾君之衣食雖窮海陸之味盡文采
之華君之耳目雖慆鄭衛之音厭燕趙之色君之心體
雖倦畋漁之樂疲轍迹之游猶未全擾於人傷於物何
者以至多奉至少故也然則一縱一放而弊及於人者
[062-6a]
又何哉蓋以君之命行於左右左右頒於方鎮方鎮布
於州牧州牧達於縣宰縣宰下於鄉吏鄉吏轉於村胥
然後至於人焉自君至臣等級若是所求既衆所費滋
多則君取其一而臣已取其百矣所謂上開一源下生
百端者也豈直如此而巳哉蓋亦君好則臣為上行則
下效故上苟好奢則天下貪冒之吏將肆心焉上苟好
利則天下聚歛之臣將寘力焉雷動風行日引月長上
益其侈下成其私其費盡出於人人實何堪其弊此又
[062-6b]
為害十倍於前也夫如是則君之躁靜為人勞逸之本
君之奢儉為人富貧之源故一節其情而下有以獲其
福一肆其欲而下有以罹其殃一出善言則天下之心
同其喜一違善道則天下之心共其憂蓋百姓之殃不
在乎鬼神百姓之福不在乎天地在乎君之躁靜奢儉
而已是以聖王之修身化下也宫室有制服食有度聲
色有節畋遊有時不狥己情不窮己欲不殫人力不耗
人財夫然故誠發乎心徳形乎身政加乎人化達乎天
[062-7a]
下以此禁吏則貪欲之吏不得不亷矣以此牧人則貧
困之人不得不安矣困之由安之術以臣所見其在茲

   二十二不奪人利 議鹽鐵與𣙜酤誡厚歛及
    雜税
問鹽法之謀𣙜酤之法山海之利闗市之征皆可以助
佐征徭又慮其侵削黎庶捨之則乏用於軍國取之則
奪利於生人取捨之間孰為可者
[062-7b]
臣聞君之所以為國者人也人之所以為命者衣食也
衣食之所從出者農桑也若不本於農桑而興利者雖
聖人不能也苟有能者非利也其害也何者既不自地
出又非從天來必是巧取於人曲成其利利則日引而
月長人則日削而月脧至使人心窮王澤竭故臣但見
其害不見其利也所以王者不殖貨利不言有無耗羡
之財不入於府庫析毫之計不行於朝廷者慮其利穴
開而罪梯構然則聖人非不好利也利在於利萬人非
[062-8a]
不好富也富在於富天下節欲於中人斯利矣省用於
外人斯富矣故唐堯夏禹漢文之代雖薄農桑之税除
闗市之征棄山海之饒散鹽鐵之利亦國足而人富安
矣何則欲節而用省也秦皇漢武隋煬之時雖入大半
之賦徴逆折之租建𣙜酤之法出舟車之筭亦國乏
人貧弊矣何則欲不節而用不省也蓋所謂山林不能
給野火江海不能實漏巵夫利散於下則人逸而富利
壅於上則人勞而貧故下勞則上無以自安人富則君
[062-8b]
孰與不足禮記曰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詩曰愷悌
君子民之父母由此而言未有聖勞而心逸者也未有
子富而父貧者也臣又聞地之生財多少有限人之食
利衆寡有常若盈於上則耗於下利於彼則害於此而
王者四海一家兆人一統國無異政家無異風若奪其
利則害生害不加於人欲何加乎若除其害則利生利
不歸於人欲何歸乎故奪之也如皮盡於毛下本或不
存與之也同囊漏於貯中利將焉往與奪利害斷可知
[062-9a]
焉是以善為國者不求非農桑之產不重非衣食之貨
不用計數之吏不蓄聚斂之臣臣聞𣙜筦之謀則思侵
削于下見羡餘之利則念誅求於人然後徳澤流而歌
詠作矣故曰利出一孔者王利出二孔者强利出三孔
者弱此明君立國子民者貴本業而賤末利也
   二十三議鹽法之弊 論鹽商之幸
臣伏以國家鹽之法久矣鹽之利厚矣蓋法久則弊起
弊起則法隳利厚則奸生奸生則利薄臣以為隳薄之
[062-9b]
由由乎院塲太多吏職太衆故也何者今之主者歳考
其課利之多少而殿最焉賞罸焉院塲既多則各慮其
商旅之不來也故羡其鹽而多與焉吏職既衆則各懼
其課利之不優也故慢其貨而苟得焉鹽羡則幸生而
無厭之商趨矣貨慢則濫作而無用之物入矣所以鹽
愈費而官愈耗貨愈虚而商愈饒法雖行而奸縁課雖
存而利失今若减其吏職省其院塲審貨帛之精麄謹
鹽量之出入使月有常利歳有常程自然鹽不誘商則
[062-10a]
出無羡鹽矣吏不爭課則入無濫貨矣鹽不濫出貨不
濫入則法自張而利復興矣利害之効豈不然乎臣又
見自闗以東上農大賈易其資產入為鹽商率皆多藏
私財別營禆販少出官利唯求𨽻名居無征徭行無𣙜
税身則庇於鹽籍利盡入於私室此乃下有耗於商農
上無益於筦𣙜明矣蓋山海之饒鹽鐵之利利歸於人
政之上也利歸於國政之次也若上不歸於人次又不
歸於國使幸人姦黨得以自資此乃政之疵國之蠧也
[062-10b]
今若剗革弊法沙汰奸商使下無僥倖之人上得柝毫
之計斯又去弊興利之一端也唯陛下詳之
   二十四議罷漕運可否
問秦居上腴利號近蜀然都畿所理征賦不充故歳漕
山東穀四百萬斛用給京師其間水旱不時賑貸貧乏
今議者罷運穀而收脚價糴户粟而折税錢但未知利
彼乎而害於此乎
臣聞議者將欲罷漕運於江淮請和糴於闗輔以省其
[062-11a]
費以便於人臣愚以為救一時之弊則可也若以為長
久之法則不知其可也何者方今自淮以南逾年旱歉
自洛而西仍歳豐稔彼人困於艱食此穀賤於傷農困
則難於發租賤則易於乞糴斯則不便於彼而無害於
此矣此臣所謂救一時之弊則可也若舉而為法徇以
為常臣雖至愚知其不可何者夫都畿者四方所湊也
萬人所㑹也六軍所聚也雖利稱近蜀之饒猶未能足
其用雖田有上腴之利猶不得充其費况可日削其穀
[062-11b]
月朘其食乎故國家歳漕東南之粟以給焉時發中都
之廩以賑焉所以瞻闗中之人均天下之食而古今不
易之制也然則用舍利害可明徴矣夫賫斂糴之資省
漕運之費非無利也蓋利小而害大矣故久而不勝
害輓江淮之租贍闗輔之食非無害也蓋害小而利大
矣故久而不勝其利大凡事之大害者不能無小利也
事之大利者不能無小害也蓋恤小害則大害不去愛
小利則大利不成也古之明王所以能興利除害者非
[062-12a]
他蓋棄小而取大耳今若恤汎舟之役忘移穀之用是
知小計而不知大㑹矣此臣所謂若以為長久之法則
不知其可也   二十五立制度 節財用均貧富禁兼并止盜
    賊起亷讓
問天地之利有限也人之欲無窮也以有限奉無窮則
必地財耗於僭奢人力屈於嗜欲故不足者為奸為盜
有餘者為驕為濫今欲使食力相充財欲相稱貴賤別
[062-12b]
而禮讓作貧富均而亷恥行作為何方可至於此
臣聞天有時地有利人有欲能以三者與天下共者仁
也聖也仁聖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夫制度者先王所以
下均地財中立人極上法天道者也且天之生萬物也
長之以風雨成之以寒燠聖人之牧萬人也活之以衣
食濟之以器用若風雨淫寒燠甚則反傷乎物之生焉
若衣食奢器用費則反傷乎人之生焉故作四時八節
所以時寒燠節風雨不使之過差為沴也聖人制五等
[062-13a]
十倫所以倫衣食等器用不使之踰越為害也此所謂
法天而立極者也然則地之生財有常力人之用財有
常數若羡於上則耗於下也有餘於此則不足於彼也
是以地力人財皆待制度而均也尊卑貴賤皆待制度
而別也大凡爵禄之外其田宅棟宇車馬僕御器服飲
食之制暨乎冠㛰祀𦵏之度自上而下皆有數焉若不
節之以數用之以倫則必地力屈於僭奢人財消於嗜
欲而貧困凍餒奸邪盗賊盡生於此矣聖王知其然故
[062-13b]
天下奢則示之以儉天下儉則示之以禮俾乎貴賤區
别貧富適宜上下無羡耗之差財力無消屈之弊而富
安温飽亷恥禮讓盡生於此矣然則制度者出於君而
加於臣行於人而化於天下也是以君人者莫不唯欲
是防唯度是守守之不固則外物攻之故居處不守其
度則峻宇崇臺攻之飲食不守其度則殊滋異味攻之
衣服不守其度則奇文詭製攻之視聽不守其度則奸
聲艷色攻之喜怒不守其度則僭賞淫刑攻之翫好不
[062-14a]
守其度則妨行之貨蕩心之器攻之獻納不守其度則
讒諂之言聚斂之計攻之道術不守其度則不死之方
無生之法攻之夫然則安得不内固其守甚於城池焉
外防其攻甚於寇戎焉將在乎寢食起居必思其度思
而不已則其下化之詩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孚此之謂
   二十六養動植之物 以豐財用以致麟鳳龜
   龍
[062-14b]
臣聞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力無極以有時
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
乏用矣先王惡其及此故川澤有禁山野有官養之以
時取之以道是以豺獺未祭罝網不布於野澤鷹隼未
擊矰弋不施於山林昆虫未蟄不以火田草木未落不
加斧斤漁不竭澤畋不合圍至於麛忙皮/切魯管/切胡/田
切百足蟲似蜈/蚣而小能毒人于權切螽/蝗之類五穀百果不中殺者皆有
常禁夫然則禽獸魚鼈不可勝食矣財貨器用不可勝
[062-15a]
用矣臣又觀之豈直若此而已哉蓋古之聖王使信及
豚魚仁及草木鳥獸不狘切/驚走貌胎卵可窺麟鳳效靈
龜龍為畜者亦由此塗而致也
   二十七請以族類求賢
問自古以來君者無不思求其賢賢者罔不思効其用
而君求賢而不得臣効用而無由豈不以貴賤相懸
朝野相隔堂逺於千里門深於九重雖臣有慺盧侯切/又音閭
慺之誠何由上達雖君有孜孜之念無因下知上下茫
[062-15b]
然兩不相遇如此則豈唯賢者不用矧又用者不賢所
以從古以來亂多而理少者職此之由也臣以為求賢
有術辨賢有方方術者各審其族類使之推薦而已近
取諸喻其猶線與矢也線因鍼而入矢待弦而發雖有
線矢苟無鍼弦求自致焉不可得也夫必以族類者蓋
賢愚有貫善惡有倫若以類求必以類至此亦猶水流
濕火就燥自然之理也何則夫以徳義立身者必交於
徳義不交於險僻以正直克巳者必用於正直不用於
[062-16a]
頗邪以貪冒為意者必比於貪冒不比於貞亷以悖慢
肆心者必狎於悖慢不狎於恭謹何者事相害而不相
利性相戾而不相從此乃天地常倫人物常理必然之
勢也則賢與不肖以此知之伏惟陛下欲求而致之也
則思因鍼待弦之勢欲辨而別之也則察流濕就燥之
徒得其勢必彚征而自來審其徒必羣分而自見求人
之術辨人之方於是乎在此矣
   二十八尊賢 請厚禮以致大賢也
[062-16b]
問國家歳貢俊造日求賢良何則所得者率尋常之才
所來者非師友之佐豈時無大賢乎將求之不得其道

臣聞致理之先先於行道行道之本本於得賢得賢之
由由乎審理若禮之厚薄定於此則賢之優劣應於彼
故黜位而朝西面而事則師之才至矣先之以身下之
以色則友之才至矣展皮幣之禮盡揖讓之儀則大臣
之才至矣南面而坐使者先焉則左右之才至矣憑几
[062-17a]
據杖以令召焉則厮役之才至矣是以得師者帝得友
者王得大臣者霸得左右者弱得厮役者亂然則求師
而得友求友而得臣者有矣未有求臣而得友求友而
得師者也是故圗帝而成王圗王而成霸者有矣未有
圗霸而成王圗王而成帝者也夫以夷吾之賢為不可
召之臣桓公所以霸齊也孔明之才為非屈致之士劉
氏所以圗蜀也夫欲霸一國圗一方猶審其禮行其道
焉况開帝王之業垂無疆之休苟無尊賢之風師友之
[062-17b]
佐則安能𢎞其理恢其化乎國家有天下二百年政無
不施徳無不備唯尊賢之禮未與三代同風陛下誠能
行之則盡美盡善之事畢矣
   二十九請行賞罸以勸舉賢
問頃者累下詔㫖令舉所知獻其狀莫匪賢能授以官
罕聞政績將人不易知耶將容易其舉耶
臣伏見頃者徳宗皇帝頒下詔㫖令舉所知自是内外
百寮歳有聞薦有司各詳其狀咸命以官語其數誠得
[062-18a]
多士之名考其才或非盡善之實何則得賢由舉擇慎
審慎審由賞罸必行自十年以來未聞有司以得所舉
賞一人以失所舉罪一人則内外之薦恐未專精出處
之賢或有違濫斯所以令陛下尚有未得賢之歎也伏
惟申命所舉深詔有司量其短長之材授以大小之職
然後明察臧否精考殿最得人者行進賢之賞謬舉者
坐不當之辜自然上下精詳逺近懲勸謹闗梁以相保
責轅輪以相求俾夫草靡風行達於上下天下之耳盡
[062-18b]
為陛下聽天下之目盡為陛下視明其視則舉不失徳
廣其聽則野無遺賢而後官得其才事得其序如此則
陛下但凝神端拱而天下理矣   三十審官 量才授職則政成事舉
問官既備而事未舉才既用而政未成者由官與才不
相得也且官有大小繁簡之殊才有短長能否之異稱
其任則政立枉其能則事乖故先王立庶官而後求人
使乎各司其局也辯衆才而後入仕使乎各盡其能也
[062-19a]
如此則官雖省才雖半可得而理矣若以短任長以大
授小委其不可而望其可强其不能而責其能如此則
官雖能才雖倍無益於理矣故曰任小能於大事者猶
狸摶虎而刀伐木也展長才於短用者猶驥捕鼠而斧
剪毛也所不相及豈不宜哉王者誠能量衆才之短長
審庶官之小大俾操鑿枘如稅/切者無圎方之謬備輪轅
者適曲直之宜自然人盡其能職修其要彛倫日敘庶
績日凝又何患乎事不舉而政未成哉
[062-19b]
   三十一大官乏人 由不慎選小官也
問國家台衮之才臺省之器胡然近日稍乏其人將欲
救之其故安在
臣伏見國家公卿將相之具選於丞郎給舍丞郎給舍
之材選於御史遺補郎官御史遺補郎官之器選於祕
著挍正畿赤簿尉雖未盡是十常六七焉然則畿赤之
不獨以府縣之用求之祕著之官不獨以挍勘之用
取之其所責望者乃丞郎之椎輪公卿之濫觴也則選
[062-20a]
用之際宜得其人臣竊見近日祕著挍正或以門地授
畿赤簿尉唯以資序求不商較其器能不研覈其才行
至使頃年以來臺官空不知所取省郎闕不知所求豈
直乏賢誠亦廢事且以資序得者僅能參於簿領以門
地進者或未任於鉛黄臣恐台衮之才臺省之器十年
以後稍乏其人又頃者有司懲趨競之流塞徼倖之路
俾進士非科第者不授挍正挍正欠資考者不署畿官
立而為文權以救弊蓋一時之制非可久之術今者有
[062-20b]
司難於掄材易於注擬因循勿改守以為常至使兩畿
之中數縣之外雖資序皆當其任而名實莫得而聞故
每臺省缺員曾莫敢議則守文之弊一至於斯伏願思
以後難革其前失正丞郎椎輪之本疏公卿濫觴之源
如此則良能之才必足用矣要劇之職不乏人矣
   三十二議庶官遷次之遲速
問先王建官升降有制遷次有常此經久之道也或云
賞善罸惡者不踰時月又曰為官吏者可長子孫豈今
[062-21a]
古之制殊乎不然何遲速之異如此也今欲速遷而勸
善恐誘躁求之心將令久次而望功慮興滯用之歎疾
徐之制何以為中臣聞孔子曰苟有用我者三年而有成舜典曰三載考
績三考黜陟幽明雖聖賢為政未及三年不能成也雖
善惡難知不過九載必自著也由此而論為官吏者不
可速遷也不可久次也若未三年而遷則政未立績未
成且躁求之心生而馴致之化廢矣若過九載而不轉
[062-21b]
則明不陟幽不黜且勸善之法缺而懲惡之典隳矣大
凡内外之官其略如此然則最與天子共理者莫先於
二千石乎臣竊見近來諸州刺史有未兩考而遷者豈
為善成政之速速於聖賢耶將有司考察之不精耶不
然何遷之遽也又有踰一紀而不轉者豈善惡未著莫
得而知耶將有司遺忘而不舉耶不然何轉之遲也臣
伏見順宗皇帝詔曰凡内外之職四考遞遷斯實革今
之弊行古之道也然臣猶以為吏能有聞者既以四考
[062-22a]
遷之政術無取者亦宜四考黜之將欲循其名辨其實
則在陛下奬糾察之吏督考課之官使別其否臧明知
白黒仍命曰雖久次者不得逾於四載雖速遷者亦待
及於三年此先王較能之大方致理之要道也伏惟陛
下試垂意而察焉
   三十三革吏部之弊
問吏部之弊為日久矣今吏多於員其故何因官不得
人其由何在奸偽日起其計何生馳騖日滋其風何自
[062-22b]
欲使吏與員而相得名與實而相符趨競巧濫之弊銷
公平政理之道長妍媸者不能欺於藻鏡錙銖者不敢
詐於銓衡豈無良謀以救其弊
臣伏見吏部之弊為日久矣時皆共病不知其然臣請
備而言之臣聞古者計户以貢士量官而署吏故官不
乏吏士不乏官士吏官員必相參用今則官倍於古吏
倍於官入色者又倍於吏也此由每歳假文武而筮仕
者衆冒資廕而出身者多故官不得人員不充吏是以
[062-23a]
爭求日至奸濫日生斯乃為弊之一端也臣又聞古者
州郡之吏牧守選而舉之府寺之寮公卿辟而署之其
餘者乃歸有司有司所領既少則所選必精此前代所
以得人也今則内外之官一命以上歳羡千數悉委吏
曹吏曹案資署官猶懼不給則何暇考察名實區別否
臧者乎至使近代以來寖而成弊真偽爭進共徴循資
之書賢愚莫分同限停年之格才能者淹滯而不振巧
詐者因緣以成奸此又為弊之一端也今若使内外師
[062-23b]
長者各選其人分署其吏則庶乎官得其才矣使諸色
入仕者量省其數或間以年則庶乎士不乏官矣官得
其才則公平政理之道所由長也士不乏官則趨競巧
濫之弊所由銷也矧又減銓衡之偏重則力不撓而易
平矣分藻鏡之獨鑒則照不疲而易明矣與夫千品折
於一面百職斷於一心功相萬也得失相懸豈不逺矣
臣以為芟煩剗弊莫尚於斯
   三十四牧宰考課 議殿最未精又政不由巳
[062-24a]
問今者勤䘏黎元之隱精求牧宰之才亦既得人使之
為政何以撫字之方尚未副我精求之㫖疲困之俗尚
未知我勤䘏之心豈才未稱官將人不求理備陳其故
以革其非臣聞王者之設庶官無非共理者也然則庶官之理同
歸而牧宰之用為急蓋以邦之賦役由之而後均王之
風教由之而後行人之性命繫焉國之安危屬焉故與
夫庶官之寄輕重不可齊致也臣伏見陛下勤䘏黎元
[062-24b]
之心至矣慎擇牧宰之㫖深矣然而黎元之理尚未副
陛下勤䘏之心牧宰之政尚未稱陛下慎擇之㫖非人
不求理非才不稱官以臣所窺粗知其由矣臣聞賢者
為善不待勸矣何哉性不忍為惡耳愚者為不善雖勸
而不遷也何哉性不能為善耳賢愚之間謂之中人中
人之心可上可下勸之則遷於善捨之則陷於惡故曰
懲勸之廢也推中人而墜於小人之域懲勸之行也引
中人而納諸君子之塗是知勸沮之道不可一日無也
[062-25a]
况天下牧宰中人者多去惡遷善皆得勸沮伏以方今
殿最之法甚備黜陟之令甚明然則就備之中察之者
未甚精也就明之中奉之者未甚行也未甚精則臧否
同貫未甚行則善惡齊驅雖有和璞之貞不能識也雖
有齊竽之濫何由知之如此則豈獨利淫亦將失善善
苟未勸淫或未懲欲望副陛下勤䘏之心稱陛下慎擇
之㫖或恐難矣臣又請以古事驗之臣聞唐虞之際也
敷求俊乂而四兇見用及三考黜陟而四罪乃彰則知
[062-25b]
雖至明也尚或迷真偽之徒雖至聖也不能去考察之
法故其法張則變曲為直如蓬生於麻也其法弛則變
香為臭使蘭化為艾也且聖人之為理豈盡得賢而用
之乎豈盡知不肖而去之乎將在夫秉其樞操其要剗
邪為正削觚為圓能使善之必遷不謂善之盡有能使
惡之必改不謂惡之盡無成此功者無他懲勸之所致
也則考課之法其可輕乎臣又見當今牧宰之内甚有
良能委之理人亦足成政所未至者又有其由臣聞牧
[062-26a]
宰古者五等之國也於人有父母之道焉於吏有君臣
之道焉所宜弛張舉措由其心威福賞罸懸於手然後
能鎮其俗移其風也今縣宰之權受制於州牧州牧之
政取則於使司迭相拘持不敢專達雖有政術何由施
行况又力役之限賦斂之期以用之費省為求不以人
之貧富為度以上之緩急為節不以下之勞逸為程縣
畏於州州畏於使雖有仁惠何由撫綏此猶束舟楫而
望濟川絆騏驥而求致逺臣恐龔黄卓魯復生於今日
[062-26b]
亦不能為理矣
   三十五使百職修皇綱振 在乎革慎黙之俗
夫百職不修萬事不舉皇綱弛而不振頽俗蕩而不還
者由君子讜直之道消小人慎黙之道長也臣伏見近
代以來時議者率以拱黙保位者為明智以柔順安身
者為賢能以直言危行者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為凝
滯故朝寡敢言之士庭鮮執咎之臣自國及家寖而成
俗故父訓其子曰無介直以立仇敵兄教其弟曰無方
[062-27a]
正以賈悔尤識者腹非而不言愚者心競而是効至使
天下有目者如瞽也有耳者如聾也有口者如含鋒刃
也慎黙之俗一至於斯此正士直臣所以退藏而長太
息也豈直若此而已哉蓋慎黙積於中則職事廢於外
强毅果斷之心屈畏忌因循之性成反謂率職而舉正
者不達於時宜當官而行法者不通於事變是以殿最
之文雖書而不實黜陟之法雖備而不行欲望善者勸
惡者懲百職修萬事舉不可得也然臣以為歴代之頽
[062-27b]
俗非國朝不能革也國朝之皇綱非陛下不能振也革
振之術臣粗知之何者夫人之蚩蚩唯利是務若利出
於慎黙則慎黙之風大起若利出於讜直則讜直之風
大行亦猶冬月之陽夏日之陰不召物而自歸之者無
他温涼之利所在故也伏惟陛下以至公統天下以至
明御羣臣使情偽無所逃言行無所隱有若讜直强毅
舉正彈違者引而進之有若慎黙畏忌吐剛茹柔者推
而逺之使此有利彼無利安得不去彼取此乎斯所謂
[062-28a]
俾人日從善逺罪而不自知也如此則百職修萬事舉
皇綱振頽俗移太平之風由斯而致矣 
 
 
 
 
 
[062-28b]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三

[063-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四
            唐 白居易 撰
  策林三凡十/九首
   三十六達聰明致理化
夫欲達聰明致理化則在乎奉成式不必乎創新規也
臣聞堯之所以神而化者聰明文思也舜之所以聖而
理者明四目達四聰也蓋古之理化皆由聰明出也自
[063-1b]
唐虞以降斯道寖衰秦漢以還斯道大喪上不以聰接
下下不以明奉上聰明之道既阻於上下則訛偽之俗
不得不流於内外也國家承百王已弊之風振千古未
行之法於是始立匭使始加諫員始命待制官始設登
聞鼓故遺補之諫入則朝廷之得失所由知也匭使之
職舉則天下之壅蔽所由通也待制之官進則衆臣之
謀猷所由展也登聞之鼓鳴則羣下之寃濫所由達也
此皆我烈祖所剏累聖所奉雖堯舜之道無以出焉故
[063-2a]
貞觀之太和開元之至理率由斯而馴致矣自貞元以
來抗疏而諫者留而不行投書於匭者寢而不報待制
之官經時而不見於一問登聞之鼔終歳而不聞於一
聲臣恐衆臣之謀猷或未盡展朝廷之得失或未盡知
壅蔽者有所未通寃濫者有所未達今幸當陛下踐祚
體元之始施令布和之初則宜申明舊章條舉廢事使
列聖之述作不墜陛下之聰明惟新以初為常今其時
矣時不可失惟陛下惜而行之則堯舜之化祖宗之理
[063-2b]
可得而致矣臣故曰達聰明致理化在乎奉成式不必
乎剏新規也
   三十七決壅蔽在不使人知所欲/
臣聞國家之患患在臣之壅蔽也壅蔽之生生於君之
好欲也蓋欲見於此則壅生於彼壅生於彼則亂作其
間歴代有之可略言耳昔秦二代好佞趙髙飾謟諛之
以壅之周厲好利榮夷公陳聚歛之計以壅之殷辛
好音師涓作靡靡之樂以壅之周幽好色褒人納豔妻
[063-3a]
以壅之齊桓好味易牙蒸首子以壅之雖所好不同同
歸於壅也所壅不同同歸於亂也故曰人君無見其意
將為下餌蓋謂此矣然則明王非無欲也非無壅也蓋
有欲則節之有壅則決之節之又節之以至於無欲也
決之又決之以至於無壅也其所以然者將在乎静思其
故動防其㣲故聞甘言則慮趙髙之諛進於側矣見厚
利則慮榮夷公之計陳於前矣聽新聲則慮師涓之音
誘於耳矣顧豔色則慮褒氏之女惑於目矣嘗異味則
[063-3b]
慮易牙之子入於口矣夫如是安得不晝夜慮之寤寐
思之立則見其參於前行則想其隨於後自然兢兢業
業日慎一日使左不知其所欲右不知其所好雖欲壅
蔽其可得乎此明王節欲決壅之要道也   三十八君不行臣事委任/宰相
臣聞建官施令者君所執也率職知事者臣所奉也臣
行君道則政專君行臣道則事亂專與亂其弊一也然
則臣道者百職至衆萬事至繁誠非一人方寸所能盡
[063-4a]
也故王者但操其要擇其人而巳將在乎分務於羣司
各令督責其課受成於宰相不以勤倦自攖然後謹殿
最而賞罸焉審幽明而黜陟焉則萬樞之要畢矣故失
君道者雖多夕惕若厲之慮而彛倫未必序也行臣事
者雖多日昃不食之勤而庶績未必凝也得其要逸而
有終非其宜勞而無功故也臣又聞坐而論道三公之
任也作而行之卿大夫之職也故陳平不肯知錢穀邴
吉不問死傷者此有司之職也非宰相之任也夫以宰
[063-4b]
相尚不可侵有司之職况人君可侵宰相之任乎可侵
百執事之事乎臣又聞宰相之任者上代天工下執
柄羣職由之而理亂庶政由之而弛張君之心膂待宰
相而啟沃君之耳目待宰相而聰明設其位不可一日
非其人得其人不可一日無其寵疑則勿用用則勿疎
然後能訢合其心馴致其道蓋先王所以端拱凝旒而
天下大理者無他焉委務於有司也仰成於宰相也
   三十九使官吏清亷在均其禄/厚其俸
[063-5a]
臣聞為國者皆患吏之貪而不知去貪之道也皆欲吏
之清而不知致清之由也臣以為去貪致清者在乎厚
其禄均其俸而已夫衣食闕於家雖嚴父慈母不能制
其子况君長能儉其臣吏乎凍餒切於身雖巢由夷齊
不能固其節况凡人能守其清白乎臣伏見今之官吏
所以未盡貞亷者由禄不均而俸不足也不均者由所
在課料重輕不齊也不足者由所在官長侵刻不已也
其甚者則有官秩等而禄殊郡縣同而俸異或削奪以
[063-5b]
過半或停給而彌年至使衣食不充凍餒並至如此則
必冒白刃蹈水火而求私利也况可使撫人字物斷獄
均財者乎夫上行則下從身窮則心濫今官長日侵其
利而望吏之不日侵於人不可得也蓋所謂渴馬守水
餓犬䕶肉則雖日用刑罸不能懲貪而勸清必矣陛下
今欲革時之弊去吏之貪則莫先於均天下課料重輕
禁天下官長侵刻使天下之吏温飽充於内清亷形於
外然後示之以恥糾之以形如此則縱慾為非者百無
[063-6a]
一二也
   四十省官併俸減使職
臣聞古者計人而置官量賦而制禄故官之省繁必稽
人户之衆寡禄之厚薄必稱賦入之少多俾乎官足以
理人人足以奉吏吏有常禄財有常征財賦吏員必參
相得者也頃以兵戎屢動荒沴薦臻户口流亡財征減
耗則宜量其官而省之併其禄而厚之故官省則事簡
事簡則人安禄厚則吏清吏清則俗阜而天下所由理
[063-6b]
也然則知清其吏而不知厚其禄則飾詐而不亷矣知
厚其禄而不知省其官則財費而不足矣知省其官而
不知選其能則事壅而不理矣此三者迭為表裏相須
而成者也伏惟陛下詳而行之臣又見兵興以來諸
使府或因權宜而置職一置而不停或因暫勞而加俸
一加而無減至使職多於郡縣之吏俸優於臺省之官
積習生常煩費滋甚今若量其職員審其禄秩使衆寡
有常數厚薄得其中故禄得其中則費不廣而下無侵
[063-7a]
削之患矣職有常數則事不煩而人無勞擾之弊矣此
又利害相懸逺者伏惟陛下念而救之
   四十一議百司食利錢臣伏見百司食利利出於人日給而經費有常月徴而
倍息無已然則舉之者無非貧戸徴之者率是逺年故
私財竭於倍利官課積於逋債至使公食有闕人力不
堪弊既滋深法宜改作且王者惡言求利患在不均况
天下之錢一也謂之曰利曷若謂之曰征乎取之於寡
[063-7b]
曷若取之於衆乎今若日計其費歳㑹其用舉為定數
命曰食征隨兩税以分徴使萬民而均出散之天下其
數幾何均之於衆則貧戸無倍息之弊矣入之有程則
公食無告闕之慮矣公私交便其在兹乎
   四十二議百官職田
臣伏以職田者職既不同田亦異數内外上下各有等
差此亦古者公田稍食之制也國家自多事已來厥制
不舉故稽其地籍而田則具存考以户租而數多散失
[063-8a]
至有品秩等官署同廩禄厚薄之相懸近乎十倍者矣
今欲辨内外之職均上下之田不必乎創新規其在乎
舉舊典也臣謹按國朝舊典量品而授地計田而出租
故地之多少必視其品之髙下租之厚薄必視其田之
肥墝如此則沃瘠齊而戸租均等列辨而禄食足矣今
陛下求其典而典存焉索其田而田在焉誠能申明舉
而行之則前弊必自革矣
   四十三議兵用捨逆順興亡/
[063-8b]
問傳曰誰能去兵兵之設久矣又曰先王耀徳不觀兵
二者古之明訓也然則君天下者廢而不用且涉去兵
之非資以定功又乖耀德之美去就之理何者得中
又問兵不妄動師必有名議之者頗辨否臧用之者多
迷本末故有一戎而業成王霸一戰而禍及危亡興滅
之跡何由逆順之要安在
臣聞天下雖興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妄戰必危不好不
忘天下之王也祭公曰先王耀徳不觀兵老子曰兵者
[063-9a]
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斯則不好之明訓也傳曰誰
能去兵兵之設久矣又周定天下偃武修文猶立司馬
之官六軍之衆以時教戰斯又不忘之明訓也然則君
天下者不可去兵也不可黷武也在乎用之有本末行
之有逆順逆順之要大畧有三而兵之名隨焉夫興利
除害應天順人不為名先義然後動謂之義兵相時觀
釁取亂侮亡不為禍先敵至而應謂之應兵恃力宣驕
作威逞欲輕人性命貪人土田謂之貪兵兵貪者亡兵
[063-9b]
應者强兵義者王王之兵無敵於天下也故有征無戰
焉强之兵先弱敵而後戰也故百戰百勝焉亡之兵先
自敗而後戰也故勝與不勝同歸於亡焉然歴代君臣
惑於本末聞王者之無敵則思耀武是獲一兔而欲守
株也見亡者之自敗則思弭兵是因一咽而欲去食也
曾不知無敵者根於義自敗者本於貪而欲歸咎於兵
責功於武不其惑歟興廢之由逆順之要昭然可見唯
陛下擇之
[063-10a]
   四十四銷兵數省軍費在斷召募除虛名/
臣伏見自古以來軍兵之衆資糧之費未有如今日者
時議者皆患兵之衆而不知衆之由皆欲兵之銷而不
得銷之術故散之則軍情怨而戎心啟聚之則財用竭
而人力疲為日既深其弊亦甚臣以為銷兵省費者在
乎斷召募去虚名而已伏以貞元軍興以來二十餘年
陛下念其勞効固不可散棄幸以時無戰伐又焉用增
加臣竊見當今募新兵占舊額張虚簿破現糧者天下
[063-10b]
盡是矣斯則致衆之由積費之本也今若去虚名就實
數則一日之内十已減其二三矣若使逃不補死不填
則十年之間又十減其三四矣故不散棄之則軍情無
怨也不增加之則兵數自銷也去虛就實則名不詐而
用不費也故臣以為銷兵之方省費之術或在於此唯
陛下詳之
   四十五復府兵置屯田分兵權存戎備助軍食/
夫欲分兵權存戎備助軍食則在乎復府兵置屯田而
[063-11a]
已昔髙祖始受隋禪太宗既定天下以為兵不可去農
不可廢於是當要衝以開府因隙地以營田府有常官
田有常業俾乎時而講武歳以勸農分上下之番遞勞
逸之序故有虞則起為戰卒無事則散為農夫不待徴
發而封域有備矣不勞饋餉而軍食自充矣此亦古者
尉侯之制兵賦之義也况今闗畿之内鎮壘相望皆仰
給於縣官且無用於戰伐若使反兵於舊府興利於廢
田張以簿書頒其廪積因其卒也安之以田宅因其將
[063-11b]
也命之以府官始復於闗中稍置於天下則兵權漸分
而屯聚之弊日銷矣戎備漸修而訓習之利日興矣軍
食漸給而飛輓之費日省矣一事作而三利立唯陛下
裁之
   四十六選將帥之方
臣聞君明則將賢將賢則兵勝故有不能理兵之將而
無不可勝之兵有不能選將之君而無不可得之將是
以君功見於選將將功見於理兵者也然則選將之術
[063-12a]
乎因人之耳而聽之因人之目而視之因人之好惡
而取捨之故明王選將帥也訪于衆詢于人若十人愛
之必十人之將也百人悦之必百人之將也萬人伏之
必萬人之將也臣以為賢愚之際優劣之間以此而求
十得八九矣
   四十七御功臣之術
臣聞明王之御功臣也量其功而限之以爵審其罪而
糾之以法限之以爵故爵加而知榮矣糾之以法故法
[063-12b]
行而知恩矣恩榮並加畏愛相濟下無貳志上無疑心
此明王所以念功勞而全君臣之道也若不限之以爵
則無厭之心生矣雖極人臣之位而不知榮也若不糾
之以法則不忌之心啟矣雖竭人主之寵而不知恩也
恩榮不知畏愛不立而望奉上之心盡念功之道全或
難矣故傳曰報者倦矣施者未厭此由爵無限而法不
行使之然也唯陛下察之
   四十八禦戎狄徴歴代之策陳當今之宜/
[063-13a]
問戎狄之患久矣備禦之畧多矣故王恢陳征討之謀
賈生立表餌之術婁敬興和親之訃晁錯建農戰之策
然則古今異道利害殊宜將欲採之孰為可者
又問今國家北虜欵誠南夷請命所未化者其唯西戎
乎討之則疲頓師徒捨之則侵軼邊鄙許和親則啟貪
而厚費約盟誓則飾詐而不誠今欲遏彼䖍劉化其桀
驁來逺人於朔漠復舊土於河湟上策逺謀備陳本末
臣聞戎狄者一氣所生不可剪而滅也五方異族不可
[063-13b]
臣而蓄也故為侵暴之患久矣而備禦之畧亦多矣考
其要㫖大較有四焉若以選將練兵長驅深入之謀自
王恢始建以三表誘以五餌之術自賈誼始厚以賂遺
結以和親之計自婁敬始徙人實邊勸農教戰之策自
晁錯始然則用王恢之謀則殫財耗力罷竭生人禍結
兵連功不償費故漢武悔然而下哀痛之詔也用賈誼
之術則𦍑胡之耳目心腹雖誘而荒矣而華夏之財力
風教亦隨而弊矣故漢文知其不可而不行也用婁敬
[063-14a]
之計則啟寵納侮厚費偷安雖侵畧之患暫寧而和好
之約屢背故漢氏四代為匈奴所欺也用晁錯之䇿則
邊人有安土之患未免攻戰之勞匈奴無得志之虞亦
絶歸心之望故漢武猶病之有廣武之役也是以討之
以兵不若誘之以餌誘之以餌不若和之以親和之以
親不若備之有素斯皆前代以驗之事可覆而視也以
今參古棄短取長亦可擇而用焉然臣終以為近算淺
圖非帝王久逺安邊之上策何者臣觀前代若政成國
[063-14b]
富徳盛人安則雖六月有北伐之師不足憂也若政缺
國貧徳衰人困則雖一時無南牧之馬不足慶也何則
國富則師壯師壯則令嚴人安則心固心固則思理如
此久久則天子之守不獨在於諸侯將在於四夷矣則
暫雖有事何足憂焉若國貧則師弱師弱則不虞人困
則心離心離則思亂如此久久則天子之憂不獨在於
邊陲或在於蕭墻矣則暫雖無事何足慶焉蓋古之王
者慶在本而不在末憂在此而不在彼也今國家柔中
[063-15a]
懷外近恱逺來北虜嚮風南蠻底貢所未化者其餘幾
何伏願陛下畜之如臣妾視之如蜂蠆不以士馬强而
才力盛恃之而務戰爭不以亭障靜而煙塵銷輕之而
去守備但且防其侵軼遏其䖍劉去而勿追來而勿縱
而已然後畧四子之小術𢎞三王之大猷以政成徳盛
為圗以人安師壯為計故徳盛而日聞則服服必懷柔
師壯而時動則威威必震讋夫然可以不縻財用不煩師徒不盟誓而外服不和親而内附如此則四海之内
[063-15b]
五年之間要荒未服之戎必匍匐而來河隴已侵之地
庶從容以歸上策逺謀不出於此矣
   四十九備邊併將置帥
臣伏見方今備邊之計未得其宜何則京師之兵其數
頗衆域堡甚備器械甚精以之遏侵掠禁奪攘則可矣
若犬戎大至長驅而來臣恐將卒雖多無能抗者今所
軫陛下慮者豈非此乎其所以然者蓋由鎮壘太多
主將太衆故也夫鎮多則兵散兵散則威不相合而力
[063-16a]
不相濟矣將衆則心異心異則勝不相讓而敗不相救
矣卒然有事誰肯當之今若合之為五將統之以一帥
將合則戮力帥一則同心仍使均握其兵分守其界明
察功罪必待賞罸然後據便宜之地扼要害之衝以逸
待勞以寡制衆則雖黠虜無能為也臣又以為自古
今有不能守塞之兵而無不可守之塞有不能備戎之
將而無不可備之戎故曰十圍之木持千鈞之屋得其
宜也五寸之闗能制其開闔居其要也伏惟陛下握戎
[063-16b]
之要操塞之闗則西陲之憂可以少息矣
   五十議守險徳與險兼用/
問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記曰在徳不在險然則用
之則乖在徳之訓棄之則違守國之誡二義相反其㫖
何從又問以山河為寳者萬夫不能當也以道徳為藩者四
夷為之守也何以苗恃洞庭負險而亡漢都天府用險
而昌又何故也今欲鑒昌亡審用舍復何如哉
[063-17a]
臣聞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又秦得百二以吞天下
齊得十二而霸諸侯蓋恃險之論興於此矣史記曰在
徳不在險傳曰九州之險是不一姓蓋棄險之議生於
此矣臣以為險之為用用舍有時恃既失之棄亦未為
得也何者夫險之為利大矣為害亦大矣故天地閉否
守之則為利天地交泰用之則為害蓋天地有常險而
聖人無常用也然則以道徳為藩以仁義為屏以忠信
為甲胄以禮法為干櫓者教之險政之守也以城池為
[063-17b]
固以金革為備以江山為襟帶以丘陵為咽喉者地之
險人之守也王者之興也必兼而用之昔漢髙帝除害
興利以安天下自謂徳不及於周而賢於秦故去洛之
易即秦之險建都創業垂四百年是能兼而用之也桀
紂三苗之徒負大河憑太行保洞庭而不修徳政坐取
覆亡者是專恃其險也莒子恃其僻陋不修城郭浹辰
之間喪其三都者是怠棄其險也由斯而觀之山河之
阻溝墉之固可用而不可恃也可誡而不可棄也智以
[063-18a]
險昌愚以險亡昌亡之間唯陛下能鑒之
   五十一議封建論郡縣問周制五等其弊也王室衰㣲秦廢列國其敗也天下
崩壞漢封子弟其失也侯王僭亂何則為制不同同歸
於弊也故自古及今議其是非者多矣今若建侯開國
恐失隨時之宜如置守專城慮乖稽古之義考其要㫖
其誰可從
又問封建之制肇自黄唐郡縣之規始於秦漢或沿或
[063-18b]
革以至國朝今欲子兆人家四海建不拔之業垂無疆
之休大鑒興亡從長而用無論古今擇善而行侯與守
而何先郡與國而孰愈具書于策當舉行之
臣聞封建之廢久矣是非之論多矣異同之要歸于三
科或曰周人制五等封親賢其弊也諸侯擅戰伐陪臣
執國命故聞蠶食𤓰剖以至於衰滅也而李斯周青之
議繇是興焉又曰秦皇廢列國棄子弟其敗也萬民無
定主九族為匹夫故魚爛土崩以至於覆亡也而曹冏
[063-19a]
士衡之論繇是作焉又曰漢氏侯功臣王同姓其失也
爵號太尊土宇太廣故䲭張瓦解以至於悖亂也而晁
錯主父之計繇是行焉然則秦懲周之弊也既以亡而
易衰漢鑒秦之亡也亦矯枉而過正厯代之説無出於
此者以臣所觀竊謂知其一未知其二也何者臣聞王
者將欲家四海子兆人垂無疆之休建不拔之業者在
乎操理柄立人防導化源固邦本而巳蓋刑行徳立近
悦逺安恩信推於中惠化流於外如此則四夷為臣妾
[063-19b]
况海内乎雖置守罷侯亦無害也若法壞政荒親離賢
棄王澤竭於上人心叛於下如此則九族為讐敵况天
下乎雖廢郡建邦又何益也故臣以為周之衰滅者上
失其道天厭其徳非為封建之弊也秦之覆亡者君流
其毒人離其心非唯郡縣之咎也漢之禍亂者寵而失
教立不選賢非獨强大之故也繇是觀之苟固其本導其源雖郡與國俱可理而安矣苟踰其防失其柄雖侯
與守俱能亂且危矣伏惟陛下慮逺憂近鑒古觀今以
[063-20a]
敦睦親族為先不以封王為急以優勸勞逸為念不以
建侯為思以尊賢寵徳為心不以開國為意以安撫黎
元為事不以廢郡為謀則無疆之休不拔之業在於此
矣况國家之制垂二百年法著一王理經十聖變革之
議非臣敢知   五十二議井田阡陌息游惰止兼并實版圗/
問三代之牧人也立井田之制別都鄙之名其為名制
可得而知乎其為功利可得而聞乎
[063-20b]
又問自秦壞井田漢修阡陌兼并大啟游惰實繁雖厯
代因循誠恐弊深而害甚如一朝改作或慮失業而擾
人既廢之甚難又復之非便斟酌其道何者得中臣聞王者之貴生於人焉王者之富生於地焉故不知
地之數則生業無從而定財征無從而平也不知人之
數則食力無從而計軍役無從而均也不均不平則地
雖廣人雖多徒有貴之名而無富之實是以先王度土
田之廣狹畫為夫井量人尸之衆寡分為邑居使地利
[063-21a]
足以食人人力足以闢土邑居足以處衆人力足以安
家野無餘田以啟專利邑無餘室以容游人逃刑避役
者往無所之敗業遷居者來無所處於是生業相因食
力相濟其出財征也不待徴書而已平矣其起軍役也
不待料人而已均矣然後天子可以稱萬乗之貴四海
之富也洎三代之後厥制崩壞故井田廢則游惰之路
啟阡陌作則兼并之門開至使貧苦者無容足立錐之
居富强者專籠山給野之利故自秦漢迄於聖朝因循
[063-21b]
未遷積習成弊然臣以為井田者廢之頗久復之稍難
未可盡行且宜漸制何以言之昔商鞅開秦之利也蕩
然廢之故千載之間豪奢者得其計王莽革漢之弊也
卒然復之故一時之間農桑者失其業斯則不可久廢
不可速成之明驗也故臣請斟酌時宜參詳古制大抵
人稀土廣者且修其阡陌户繁鄉狹者則復以井田使
都鄙漸有名家夫漸有數夫然則井邑兵田之地衆寡
相維門閭族黨之居有亡相保相維則兼并者何所取
[063-22a]
相保則游惰者何所容如此則庶乎人無浮心地無遺
力財產豐足賦役平均市利歸於農生業著於地者矣
   五十三議肉刑可廢不可用/
問肉刑者其來尚矣其廢久矣前賢之論是非紛然今
欲棄之而不行法或乖於稽古若舉而復用義恐失於
隨時取捨之間何者為可臣伏以漢除肉刑迨今千有餘祀其間博聞達識之士
議其是非者多矣其欲廢之者則曰刻膚革斷支體人
[063-22b]
主忍而用之則愷悌惻隱之心乖矣此緹縈所謂雖欲
改過自新其道亡繇者也其欲復之者則曰任箠令用
鞭刑酷吏倚而行之則專殺濫死之弊作矣此班固所
謂以死罔人失本惠者也臣以為議事者宜徴其實用
刑者宜酌其情若以情實言之則可廢而不可復也何
者夫肉刑者蓋取劓腓黥刖之類耳書所謂五虐之刑
也昔苗人始淫為之而天既降咎及秦人又虐用之而
天下亦離心夫如是則豈無濫死者耶漢文帝始除去
[063-23a]
之而刑罸以清我太宗亦因而棄之而人用不犯夫如
是則豈有罔人者耶此臣所謂徴其實者也臣又聞聖
人之用刑也輕重適時變用舍順人情不必乎反今之
宜復古之制也况肉刑廢之久矣人莫識焉今一朝卒
然用之或絶筋或折骨或面傷則見者必痛其心聞者
必駭其耳又非聖人適時變順人情之意也徴之於實
既如彼酌之於情又如此可否之驗豈不明哉傳曰君
子為政貴因循而重改作又曰利不百不變法臣以為
[063-23b]
復之有害而無利也其可變而改作乎
   五十四刑禮道迭相為用/
問聖王之致理也以刑糾人惡故人知勸懼以禮導人
情故人知恥格以道率人性故人反淳和三者之用不
可廢也意者將偏舉而用邪將並建而用邪從其宜先
後有次耶成其功優劣有殊耶然則相今日之所宜酌
今日之所急將欲致理三者奚先
臣聞人之性情者君之土田也其荒也則薙之以刑其
[063-24a]
闢也則蒔之以禮其植也則穫之以道故刑行而後禮
立禮立而後道生始則失道而後禮中則失禮而後刑
終則修刑以復禮修禮以復道故曰刑者禮之門禮者
道之根知其門守其根則王化成矣然則王化之有三
者猶天之有兩曜歳之有四時廢一不可也並用亦不
可也在乎舉之有次措之有倫而已何者夫刑者可以
禁人之惡不能防人之情禮者可以防人之情不能率
人之性道者可以率人之性又不能禁人之惡循環表
[063-24b]
裏迭相為用故王者觀理亂之深淺順刑禮之後先當
其懲惡抑淫致人於勸懼莫先於刑剗邪窒欲致人於
恥格莫尚於禮反和復朴致人於敦厚莫大於道是以
衰亂之代則弛禮而張刑平定之時則省刑而𢎞禮清
淨之日則殺禮而任道亦如祁寒之節則踈水而附火
徂暑之候則逺火而狎水順歳候者適水火之用達時
變者得刑禮之宜適其用達其宜則天下之理畢矣王者之化成矣將欲較其短長原其始終順其變而先後
[063-25a]
殊備其用而優劣等離而言之則異致合而理之則同
功其要者在乎舉有次措有倫適其用達其理而已方
今華夷有截内外無慮人思休和俗巳平泰是則國家
殺刑罸之日崇禮樂之時所以文易化成道易馴致者
由得其時也今則時矣伏惟陛下惜而不失焉
 
 
 
[063-25b]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四
[064-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五
            唐 白居易 撰
  策林四凡二十/一道
   五十五止獄措刑 在富而教之
問成康御宇囹圄空虚文景繼統刑罸不用太宗化下
而人不犯成此功者其効安在桀紂在上比屋可誅秦
氏為君赭衣滿道致此弊者其故安在今欲鑒桀紂秦
[064-1b]
氏之弊繼周漢太宗之功使人有恥且格刑措不用備
詳本末著之于篇
臣聞仲尼之訓也既庶矣而後富之既富矣而後教之
管子亦云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然則食足財
豐而後禮教所由興也禮行教立而後刑罸所由措也
蓋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元龜臣請以前事明之當周成
康之時天下富夀人知恥格故囹圄空虛四十餘年當
漢文景之時節用勸農海内殷實人人自愛不犯刑法
[064-2a]
故每歳决獄僅至四百及我太宗之朝勤儉化人人用
富庶加以徳教至于昇平故一歳斷刑不滿三十雖則
明聖慎刑賢良恤獄之所致也然亦由天下之人生厚
徳正而寡過也當桀紂之時暴征讐斂萬姓窮苦有怨
無恥奸宄並興故是時也比屋可戮及秦之時厚賦以
竭人財逺役以殫人力力殫財竭盡為寇賊羣盜滿山
赭衣塞路故每歳斷罪數至十萬雖則暴君淫刑姦吏
弄法之所致也然亦由天下之人貧困思奸而多罪也
[064-2b]
由是觀之刑之繁省繫於罪之衆寡也教之廢興繫於
人之貧富也聖王不患刑之繁而患罪之衆不患教之
廢而患人之貧故人苟富則教斯興矣罪苟寡則刑斯
省矣是以財產不均貧富相併雖堯舜為主不能息忿
爭而省刑獄也衣食不充凍餒並至雖咎陶為士不能
止姦宄而去盜賊也若失之於本求之於末雖聖賢並
生臣竊以為難矣至若察小大之獄審輕重之刑定加
減於科條得情偽於察色此有司平刑之要也非王者
[064-3a]
䘏刑之徳也至若盡欽䘏之道竭哀矜之誠使生者不
怨死者不恨此王者䘏刑之法也非聖人措刑之道也
必欲端影於表澄流於源則在乎富其人崇其教開其
亷恥之路塞其寃濫之門使人内樂其生外畏其罪則
必過犯自省刑罸自措斯所謂致羣心於有恥立大制
於不嚴古者有畫衣冠異章服而人不犯者由此道素
行也
   五十六論刑法之弊 升法科選法吏
[064-3b]
問今之法貞觀之法今之官貞觀之官昔何為而太和
今何為而未理事同効異其故何哉將刑法不便於時
耶抑官吏不得其人耶
臣伏以今之刑法太宗之刑法也今之天下太宗之天
下也何乃用於昔而俗以寧壹行於今而人未休和臣
以為非行法不便於時是官吏不循其法也此由朝廷
輕法學賤法吏故應其科與補其吏者率非君子也甚
多小人也蓋刑者君子行之則誠信而簡易簡易則人
[064-4a]
安小人習之則詐偽而滋彰滋彰則俗弊此所以刑一
用二法同而理殊者也矧又律令塵蠧於棧鉏限切/棚也亦
閣/也閣制勅堆盈於案几官不徧覩法無定科今則條理
輕重之文盡詢于法直是使國家生殺之柄假在於小
人小人之心孰不可忍至有黷貨賄者矣有怙親愛者
矣有陷讐怨者矣有畏權豪者矣有欺賤弱者矣是以
重輕加減隨其喜怒出入比附由乎愛憎官不察其所
由人不知其所避若然則雖有貞觀之法苟無貞觀之
[064-4b]
吏欲其刑善無乃難乎陛下誠欲申明舊章剗革前弊
則在乎髙其科重其吏而巳臣謹按漢制以四科辟士
其三曰明習律令足以决狐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
者辟而用之伏惟陛下懸法學為上科則應之者必俊
乂也升法直為清列則授之者必賢良也然後考其能
奬其善明察守文者擢為御史欽䘏用情者遷為法官
如此則仁恕之誠亷平之氣不散於簡牘之間矣掊
之心舞文之弊不生於刀筆之下矣與夫愚詐小吏竊
[064-5a]
而弄之者功相萬也臣又聞管仲奪伯氏之邑没無怨
言季羔刖門者之足亡而獲宥孔明黜廖立之位死而
垂泣三子者可謂能用刑矣臣伏思之亦何代無其人
哉在乎求而用之考而奬之而巳伏惟陛下再三察焉
   五十七使人畏愛悦服理大罪赦小過問政不可寛寛則人慢刑不可急急則人殘故失於恢
恢則漏網而為弊務於察察則及泉而不祥將使寛猛
適宜疎宻合制上施畏愛之道下有悦服之心刑政之
[064-5b]
中何者為得
臣聞聖人在上使天下畏而愛之悦而服之者由乎理
大罪赦小過也書曰宥過無大况小者乎刑故無小况
大者乎故宥其小者仁也仁以容之則天下之心愛而
之矣刑其大者義也義以糾之則天下之心畏而服
之矣臣竊見國家用法似異於是何則急察之政急於
朝官而寛於外官懲戒之刑加於小吏而縱於長吏是
則權輕而過小者或反繩之寄重而罪大者或反捨之
[064-6a]
臣復思之恐非先王宥過刑故之道也然則小大之喻
其猶魚耶魚之在泉者小也察之不祥魚之吞舟者大
也漏之不可刑煩猶水濁水濁則魚喁政寛猶防決防
決則魚逝是以善為理者舉其綱疎其網綱舉則所羅
者大矣網疎則所漏者小也伏惟陛下舉其綱於長吏
疎其網於朝官舍小過以示仁理大罪而明義則畏愛
悦服之化闇然而日彰於天下矣
   五十八去盜賊 在舉徳選能安業厚生
[064-6b]
臣聞聖王之去盜賊也有二道焉始則舉有徳選有能
使教化大行姦宄者去次又安其業厚其生使亷恥大
興貪暴者息故舜舉皋陶不仁者逺晉用士㑹盜奔于
秦此舉徳選能之效也成康阜其俗禮讓興行文景富
其仁盜賊屏息此安業厚生之驗也由是觀之則俗之
貪亷盜之有無繫於人之勞逸吏之賢否也方今禁科
雖嚴桴鼓未靜敓與奪/同如羊切/盜也者時聞於道路穿窬
者或縱於鄉閭無乃陛下之人有多困窮凍餒者乎無
[064-7a]
乃陛下之吏有非循良明白者乎伏惟陛下大推愛人
之誠廣喻稱善之㫖厚其生業使俗知恥格舉以賢徳
使國無倖人自然亷讓風行姦濫日息則重門罕聞於
擊析外户庶見於不扃者矣
   五十九議赦
臣謹按書曰𤯝災肆赦又易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
宥罪斯則赦之不可廢也必矣管子曰赦者奔馬之委
轡也不赦者痤才何/切女余/切乃鹽/切石也又諺曰一
[064-7b]
歳再赦婦兒喑啞倚下/切斯又赦之不可數也明矣然則
赦之為用用必有時數既失之廢亦未為得也何者赦
之為徳大矣為賊亦甚矣大凡王者踐祚改元之初一
用之則為徳也居常致理之際數用之則為賊也故踐
祚而無赦則布新之義缺而好生之徳廢矣居常而數
赦則惠姦之路啟而召亂之門開矣由此而觀蓋赦者
可疎而不可數也可重而不可廢也用捨之要其在兹

[064-8a]
   六十救學者之失 禮樂詩書
問學者教之根理之本國家設庠序以崇儒術張禮樂
而厚國風師資肅以尊嚴文物煥其明備何則學詩書
者拘於文而不通其㫖習禮樂者滯於數而不達其情
故安上之禮未行化人之學將落今欲使工祝知先王
之道生徒究聖人之心詩書不失於愚誣禮樂無聞於
盈減積之為言行播之為風化何為何作得至於斯臣聞化人動衆學為先焉安上尊君禮為本焉故古之
[064-8b]
王者未有不先於學本於禮而能建國君人經天緯地
者也國家删定六經之義裁成五禮之文是為學者之
先知生人之大惠也故命太常以典禮樂立太學以教
詩書將使乎四術並舉而行萬人相從而化然臣觀之
太學生徒誦詩書之文而不知詩書之㫖太常工祝執
禮樂之器而不識禮樂之情遺其㫖則作忠興孝之義
不彰失其情則合敬同愛之誠不著所謂去本而從末
棄精而好粗至使陛下語學有將落之憂顧禮有未行
[064-9a]
之嘆者此由官失其業師非其人故但有修習之名而
無訓導之實也伏望審官師之能否辨教學之是非俾
講詩者以六義風賦為宗不專於鳥獸草木之名也讀
書者以五代典謨為㫖不專於章句詁訓之文也習禮
者以上下長幼為節不專於爼豆之數禓襲之容也學
樂者以中和友孝為徳不專於節奏之變綴兆之度也
夫然則詩書無愚誣之失禮樂無盈減之差積而行立
者乃升之於朝廷習而事成者乃用之於宗廟是故温
[064-9b]
柔敦厚之教疏通知逺之訓暢於中而發於外矣莊敬
威嚴之貌易直子諒之心行於上而流於下矣則覩之
者莫不承順聞之者莫不率從管乎人情出乎理道欲
人不化上不安其可得乎   六十一黜子書
臣聞仲尼没而㣲言絶七十子喪而大義乖大義乖則
小説興㣲言絶則異端起於是乎岐分𣲖別而百氏之
書作焉然則六家之異同馬遷論之備矣九流之得失
[064-10a]
班固敘之詳矣是非取舍較然可知今陛下將欲抑諸
子之殊途遵聖人之要道則莫若𢎞四術之正義崇九
經之格言故正義著明則六家之異見不除而自退矣
格言具舉則九流之偏説不禁而自隱矣夫如是則六
家九流尚為之隱退况百氏之殊文詭製得不藏匿而
銷盪乎斯所謂排小説而扶大義斥異端而闡㣲言辨
惑嚮方化人成俗之要也伏惟陛下必行之
   六十二議禮樂
[064-10b]
問禮樂並用其義安在禮樂共理其効何徴禮之崩也
何方以救之乎樂之壞也何術以濟之乎臣聞序人倫安國家莫先於禮和人神移風俗莫尚於
樂二者所以並天地參陰陽廢一不可也何則禮者納
人於別而不能和也樂者致人於和而不能別也必待
禮以濟樂樂以濟禮然後和而無怨別而不爭是以先
王並建而用之故理天下如指諸掌耳志曰六經之道
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故前代有亂亡者由不能知之
[064-11a]
也有知而危敗者由不能行之也有行而不至於理者
由不能達其情也能達其情者其唯宗周乎周之有天
下也修禮達樂者七年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負扆垂拱
者三百年龜鼎不遷者八百年斯可謂達其情臻其極
也故孔子曰吾從周然則繼周者其唯皇家乎臣伏聞
禮減則銷銷則崩樂盈則放放則壞故先王減則進之
盈則反之濟其不及而洩其過用能正人道反天性奮
至徳之光焉國家承齊梁陳隋之弊遺風未弭故禮稍
[064-11b]
失於殺樂稍失於奢伏惟陛下慮其減銷則命司禮者
大明唐禮防其盈放則詔典樂者少抑鄭聲如此則禮
備而不偏樂和而不流矣繼周之道其在茲乎
   六十三沿革禮樂
問禮樂之用百王共之然則歴代以來或沿而理或革
而亂或損而興或益而亡何述作之跡同而得失之効
異也方今大致雖立至理未臻豈沿襲損益未適其時
宜將文物聲明有乖於古制思欲究盛禮之㫖審至樂
[064-12a]
之情不和者改而更張可繼者守而不失具陳其要當
舉而行
臣聞議者曰禮莫備於三王樂莫盛於五帝非殷周之
禮不足以理天下非堯舜之樂不足以和神人是以總
章辟雍冠服簠簋之制一不備於古則禮不能行矣干
戚羽旄屈伸俯仰之度一不修於古則樂不能和矣古
今之論大率如此臣竊謂斯言失其本得其末非通儒
之達識也何者夫禮樂者非天降非地出也蓋先王酌
[064-12b]
於人情張為通理者也苟可以正人倫寧家國是得制
禮之本意也苟可以和人心厚風俗是得作樂之本情
也蓋善沿禮者沿其意不沿其名善變樂者變其數不
變其情故得其意則五帝三王不相沿襲而同臻於理
失其情則王莽屑屑習古適足為亂矣故曰行禮樂之
情者王行禮樂之飾者亡蓋謂是矣且禮本於體樂本
於聲文物名數所以飾其體器度節奏所以文其聲聖
人之理也禮至則無體樂至則無聲然則苟至於理也
[064-13a]
聲與體猶可遺况於文與飾乎則本末取舍之宜可明
辨矣今陛下以上聖之資守烈祖之制不待損益足以
致理然苟有沿革則願陛下審本末而述作焉蓋禮者
以安上理人為體以別疑防欲為用以玉帛爼豆為數
以周旋禓襲為容數與容可損益也體與用不可斯須
失也樂者以易直子諒為心以中和孝友為德以律度
鏗鏘為飾以綴兆舒疾為文飾與文可損益也心與徳
不可斯須失也夫然則禮得其本樂達其情則沿襲損
[064-13b]
益不同同歸于理矣
   六十四復樂古器古曲
問時議者或云樂者聲與器遷音隨曲變若廢今器用
古器則哀淫之音息矣若捨今曲奏古曲則正始之音
興矣其説若此以為如何
臣聞樂者本於聲聲者發於情情者繫於政蓋政和則
情和情和則聲和而安樂之音由是作焉政失則情失
情失則聲失而哀淫之音由是作焉斯所謂聲音之道
[064-14a]
與政通矣伏覩時議者臣竊以為不然何者夫器者所
以發聲聲之邪正不繫於器之今古也曲者所以為樂
樂之哀樂不繫於曲之今古也何以考之若君政驕而
荒人心動而怨則雖舍今器用古器而哀淫之聲不散
矣若君政善而美人心平而和則雖奏今曲廢古曲而
安樂之音不流矣是故和平之代雖聞桑間濮上之音
人情不淫也不傷也亂亡之代雖聞咸濩韶武之音人
情不利也不樂也故臣以為銷鄭衛之聲復正始之音
[064-14b]
者在乎善其政和其情不在乎改其器易其曲也故曰
樂者不可以偽唯明聖者能審而述作焉臣又聞若君
政和而平人心安而樂則雖援蕢桴擊野壤聞之者亦
必融融洩洩矣若君政驕而荒人心困而怨則雖撞大
鐘伐鳴鼔聞之者適足慘慘戚戚矣故臣以為諧神人
和風俗者在乎善其政歡其心不在乎變其音極其聲

   六十五議祭祀
[064-15a]
問聖王立郊廟重祭祀者將以展誠敬而事鬼神乎將
欲禆教化而利生人乎
又問近者敬失於鬼祭祀以淫禳禱者有僭濫諂媚之
風蒸嘗者失疏數豐儉之節今欲使俗無淫祀家不黷
神物省費而厚生人守義而不惑何為何作可以救之
臣聞祭祀之義大率有三禋於天地所以示人報本也
祠於聖賢所以訓人崇徳也享於祖考所以教人追孝
也三者行於天下則萬人順百神和此先王所以重祭
[064-15b]
祀者也臣又觀之豈直若是而巳哉蓋先王因事神而
設教因崇祀以利人俾乎人竭其誠物盡其美美致於
鬼則利歸於人焉故阜其牲牷則牛羊不得不蕃矣豐
其黍稷則倉廩不得不實矣美其祭服則布帛不得不
精矣不畜者無牲不田者無盛則游惰者不得不懲矣
勤本者不得不勉矣四者行於天下雖曰事鬼神其實
厚生業也故曰禮行於祭祀則百貨可極焉斯之謂矣
然則物力有餘則奢淫之弊起祀事不節則諂黷之萌
[064-16a]
生先王又防其然也是以宗廟有數豐約有度疏數有
時非其度者則鬼不享而禮不容非其類者則神不歆
而刑不舍二者行於天下則人與神不相黷矣不相傷
矣近代以來稍違祀典或禮物失於奢儉或巫史假於
淫昬追逺者昧從生之文徼福者有媚神之祭雖未甚弊亦宜禁之伏惟陛下崇設人防申明國典蒸嘗不經
者示之以禮禳禱非鬼者糾之以刑所謂存其正抑其
邪則人不惑矣著其誠謹其物則人厚生矣斯以齊風
[064-16b]
俗和人神之大端也惟陛下詳之
   六十六禁厚𦵏
臣伏以國朝參古今之儀制喪𦵏之紀尊卑豐約煥然
有章今則鬱而不行於天下者久矣至使送終之禮大
失其中貴賤昧從死之文奢儉乖稱家之義况多藏必
辱於死者厚費有害於生人習不知非寖而成俗此乃
敗禮法傷財力之一端也陛下誠欲革其弊抑其淫則
宜乎振舉國章申明喪紀奢侈非宜者齊之以禮凌僭
[064-17a]
不度者董之以威故威行於下則壞法犯貴之風移矣
禮適其中則破產傷生之俗革矣移風革俗其在茲乎
   六十七議釋教 僧尼問漢魏以降像教寖興或曰足以耗蠧國風又云足以
輔助王化今欲禁之勿用恐乖誘善崇福之方若許之
大行慮成異教殊俗之弊禆化之功誠著傷生之費亦
深利病相形從其逺者
臣聞上古之化也大道惟一中古之教也精義無二蓋
[064-17b]
上率下以一徳則下應上無二心故儒墨六家不行於
五帝道釋二教不及於三王迨乎徳既下衰道又上失
離𣲖別樸散器分於是乎儒道釋之教鼎立于天下
矣降及近代釋氏猶甚焉臣伏覩其教大抵以禪定為
根以慈忍為本以報應為枝以齋戒為葉夫然亦可誘
掖人心輔助王化然臣以為不可者有以也臣聞天子
者奉天之教令兆人者奉天子之教令令一則理二則
亂若參以外教二三孰甚焉况國家以武定禍亂以文
[064-18a]
理華夏執此二柄足以經緯其人矣而又區區西方之
教與天子抗衡臣恐乖古先惟一無二之化也然則根
本枝葉王教備焉何必使人去此取彼若欲以禪定復
人性則先生有恭黙無為之道在若欲以慈忍厚人徳
則先王有忠恕惻隱之訓在若欲以報應禁人僻則先
王有懲惡勸善之刑在若欲以齋戒抑人淫則先王有
防欲閒邪之禮在雖臻其極則同歸或能助於王化然
於異名則殊俗足以貳乎人心故臣以為不可者以此
[064-18b]
也况僧徒月益佛寺日崇勞人力於土木之功耗人利
於金寳之飾移君親於師資之際曠夫婦於戒律之間
古人云一夫不田有受其餒者一婦不織有受其寒者
今天下僧尼不可勝數皆待農而食待蠶而衣臣竊思
之晉宋齊梁以來天下凋弊未必不由此矣伏惟陛下
察焉
   六十八議文章 碑碣詞賦問國家化天下以文明奬多士以文學二百餘載文章
[064-19a]
煥焉然則述作之間久而生弊書事者罕聞於直筆褒
美者多覩其虚辭今欲去偽抑淫芟蕪剗穢黜華於枝
葉反實於根源引而救之其道安在
臣謹按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記曰文王以文治
則文之用大矣哉自三代以還斯文不振故天以將喪
之弊授我國家國家以文徳應天以文教牧人以文行
賢以文學取士二百餘年煥乎文章故士無賢不肖
率注意於文矣然臣聞大成不能無小弊有美不能無
[064-19b]
小疵是以凡今秉筆之徒率爾而言者有矣斐然成章
者有矣故歌詠詩賦碑碣讚誄之製往往有虚美者矣
有媿辭者矣若行於時則誣善惡而惑當代若傳於後
則混真偽而疑將來臣伏思之大非先王文理化成之
教也且古之為文者上以紉王教繫國風下以存炯戒
通諷諭故懲勸善惡之柄執於文士褒貶之際焉補察
得失之端操於詩人美刺之間焉今褒貶之文無覈實
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
[064-20a]
雖雕章縷句將焉用之臣又聞稂莠秕稗生於穀反害
穀者也淫辭麗藻生於文反傷文者也故農者芸稂莠
簸秕稗所以養穀也王者删淫辭削麗藻所以養文也
伏惟陛下詔主文之司諭養文之㫖俾辭賦合炯戒諷
諭者雖質雖野採而奬之碑誄有虚美媿辭者雖華雖
麗禁而絶之若然則為文者必當尚質抑淫著誠去偽
小疵小弊蕩然無遺矣則何慮乎皇家之文章不與三
代同風者歟
[064-20b]
   六十九採詩 以補察時政
問聖人之致理也在乎酌人言察人情而後行為政順
為教者也然則一人之耳安得徧聞天下之言乎一人
之心安得盡知天下之情乎今欲立採詩之官開諷刺
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子大夫以為如何
臣聞聖王酌人之言補已之過所以立理本導化源也
將在乎選觀風之使建採詩之官俾乎歌詠之聲諷刺
之興日採於下歳獻於上者也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
[064-21a]
者足以自誡大凡人之感於事則必動於情然後興於
嗟歎發於吟詠而形於歌詩矣故聞蓼蕭之篇則知澤
及四海也聞禾黍之詠則知時和歳豐也聞北風之詩
則知威虐及人也聞碩鼠之刺則知重斂於下也聞廣
袖髙髻之謡則知風俗之奢蕩也聞誰其穫者婦與姑
之言則知征役之廢業也故國風之盛衰由斯而見
也王政之得失由斯而聞也人情之哀樂由斯而知也
然後君臣親覽而斟酌焉政之廢者修之闕者補之人
[064-21b]
之憂者樂之勞者逸之所謂善防川者決之使導善理
人者宣之使言故政有毫髪之善下必知也教有錙銖
之失上必聞也則上之誠明何憂乎不下達下之利病
何患乎不上知上下交和内外胥悦若此而不臻至理
不致昇平自開闢以來未之聞也老子曰不出户知天
下斯之謂歟
   七十納諫 上封章廣視聽
問國家立諫諍之官開起沃之路久矣而謇諤者未盡
[064-22a]
其節謀猷者未竭其誠思欲取天下之耳目禆我視聽
盡天下之心智為我思謀政之壅蔽者決於中令之絶
滅者通於外上無違徳下無隱情何為何方得至於此
又問先王立訓唯諫是從然則歴代君臣有賢有否至
若獻替之際是非之間若君過臣規固宜有言必納如
上得下失豈可從諫如流以是訓人其義安在臣聞天子之耳不能自聰合天下之耳聽之而後聰也
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合天下之目視之而後明也天子
[064-22b]
之心不能自聖合天下之心思之而後聖也若天子唯
以兩耳聽之兩目視之一心思之則十步之内不能聞
也百步之外不能見也殿庭之外不能知也而况四海
之大萬幾之繁者乎聖王知其然故立諫諍諷議之官
開獻替起沃之道俾乎補察遺闕輔助聰明猶懼其未
也於是設敢諫之鼓建進善之旌立誹謗之木工商得
以流議士庶得以傳言然後過日聞而徳日新矣是以
古之聖王由此塗出焉臣又聞不棄死馬之骨然後良
[064-23a]
驥可得也不棄狂夫之言然後嘉謀可聞也苟臣管見
之中有可取者陛下取而行之苟臣蒭言之中有可採
者陛下採而用之則聞之者必曰如某之言如某之見
猶且不棄况愈於某之徒歟則天下謀猷之士得不比
肩而至乎天下謇諤之臣得不繼踵而來乎故覽其謀
猷則天下之利病如懸於握中矣納其謇諤則朝廷之
得失如指諸掌内矣所謂用天下之耳聽之則無不聰
也用天下之目視之則無不明也用天下之心識思謀
[064-23b]
之則無不聖神也聖神啟於上聰明達於下如此則何
壅蔽之有耶何絶滅之有耶臣又嘗觀歴代人君有愚
有賢舉事非盡失也人臣有能有否出言非盡得也然
則先王勤勤懇懇勸從諫誡自用者又何哉豈不以自
古以來君雖有得未有愎諫而理者也况其有失乎臣
雖有失未有從諫而亂者也况其有得乎勤懇勸誡之
義在於此矣伏惟陛下鑒之
   七十一去諂佞 從讜直
[064-24a]
問天地無私賢愚間生焉理亂有時邪正迭用焉然則
理代豈無愚邪者耶將有而不任耶亂代豈無賢正者
耶將有而不用耶思決所疑可徴其騐
又問歴代之君無不知用賢則理用愚則亂從諫興從
佞亡也而取舍之際紛然自迷故誅放者多非小人寵
用者鮮有君子至使衰亡危亂歴代相望豈臣之邪正
惑其心乎將已之愛惡昬其鑒乎昬惑之由必有其故
臣聞昬明不並興邪正不兩廢蓋賢者進則愚者退矣
[064-24b]
曲者用則直者隱矣亦由晝夜相代寒暑相推必然之
理也然則盛明之代非無小人小人之道消不能見而
為亂也昬衰之代非無君子君子之道消不肯出而為
理也故殷紂之末三仁在朝虞舜之初四㐫在位雖仁
在朝不能用之所以喪天下速於旋踵也雖㓙在位卒
能去之所以理天下易如覆方六/切掌也用舍興亡之驗
唯明主能察之然則歴代之主莫不知邦以賢盛以愚
衰君以諫安以佞危然則有前車覆而後車不誡者何
[064-25a]
也蓋常人之情悦其從命遜志者惡其違已守道者又
君子難進而易退况惡之乎小人易進而難退况悦之
乎是則常主之待君子也必敬而疎其遇小人也必輕
而狎狎則恩易下及疎則情難上通是以面從者日親
動則假虎威而自負也骨骾者日疎言則犯龍鱗而必
死也故政令日以壞邦家日以傾斯所以變盛為衰轉
安為危者矣是以明王知君子之守道也雖違於巳引
而進之知小人之徇惑也雖從於命推而逺之知讜言
[064-25b]
之為良藥也雖逆于耳恕而容之知佞言之為美疹止/忍
切/也雖遜于心忍而絶之故政令日以和邦家日以理
斯所以變衰為盛轉危為安者矣盛衰安危之効唯明
主能鑒之
   七十二使臣盡忠人愛上 在乎明報施之道
夫欲使臣節盡忠人心愛上則在乎明報施之道也傳
曰美惡周必復又曰其事好還然則復與還皆報施之
謂也夫日月不復則晝夜不生陰陽不復則寒暑不行
[064-26a]
善惡不復則君臣不成昔者五帝接其臣以道故其臣
致君以徳也三王使其臣以禮故其臣事君以忠也秦
漢以降任其臣以利故其臣奉君以賈道賈道者利則
進不利則退故君昬寡救惡之士國危鮮致命之臣是
以其君獨安獨危其臣亦獨憂獨樂君臣之道既阻於
上則兆庶之心不得不離於下也故曰君視臣如股肱
則臣事君如元首君待臣如犬馬則臣待君如路人君
愛人如赤子則人愛君如父母君視人如土芥則人視
[064-26b]
君如寇讐孔子云審吾之所以適人知人之所以來我
也則盡忠愛上之䇿在於此不在於彼矣   七十三養老 在使之夀富貴
臣聞昔者西伯善養老而天下歸心善養者非家至戸
見衣而食之蓋能為其立田里之制以安其業導樹畜
之產以厚其生使生有所養老有所終死有所送也近
代之主以為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而特頒其布帛
肉粟之賜則謂養老之道盡於是矣臣以為此小惠也
[064-27a]
非大徳也何則賜之以布帛仁則仁矣不若勸其桑麻
之業使天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賜之以肉粟惠則惠
矣不若教其雞豚之畜使天下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然
後牧以仁賢慎其刑罸雖不與之年而老者得以夀矣
不奪其力不擾其時雖不與之財而老者得以富矣使
幼者事長少者敬老雖不與之爵而老者得以貴矣此
三代盛王所以不遺年而興孝者用此道也
   七十四睦親 選用
[064-27b]
臣聞聖人南面而理天下自人道始矣人道之始始於
親親故堯之教也睦九族而平百姓文王之訓也刑寡
妻而御家邦斯可謂教之源理之本也今陛下誠欲推
其恩廣其愛使惠洽九族化流萬人則宜乎先親後疎
自近及逺者也然後置其師傅閑之以教訓選其賢能
授之以官政或出為牧守入為公卿如此則雖無三代
封建之名而有三代翼戴之實也使棣華之詠協于内
麟趾之風著于外所謂枝葉茂而根本可庇骨肉厚而
[064-28a]
家國俱肥則天下之人相從而化矣故曰未有九族睦
而萬人叛者也未有九族離而萬人和者也蓋先王所
以布六順而化百姓敷五教而協萬邦者由此道素行

   七十五典章教令
問子大夫才膺間出副我旁求宜當悉心靡有所隱其
或典章有違於古禁令不便於今爾無面從予將親覧
臣伏以今之典章百王之典章也安有戾於古道者歟
[064-28b]
今之禁令列聖之禁令也安有乖於昔時者歟但在乎
奉與不奉行與不行耳陛下之念至此誠思理之心切
好問之㫖深也此臣所以極千慮昧萬死而獻狂直者
以副天心之萬一焉臣聞典章不能自舉待教令而舉
教令不能自行待誠信而行今百王之典具在列聖之
法明備而禁未甚止令未甚行者臣愚以為待陛下誠
信以將之昔宓賤行化徳及泉魚非嚴刑所致也推其
誠而已魯恭為理仁及春翟非猛政所驅也委其信而
[064-29a]
已今以陛下上聖之資仁惠之力令行禁止之勢萬萬
於一邑一宰也何慮教不敷而化不洽乎臣聞周公之
理也周年而變三年而化五年而定陛下苟能勤教令
以撫之推誠信以奉之則三年化成五年理定臣竊未
以為遲矣伏惟陛下少垂意而待焉
 
 
 
[064-29b]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五

[065-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卷六十六
            唐 白居易 撰
  判凡五十/一道
   得甲去妻後妻犯罪請用子䕃贖罪甲怒不許
二姓好合義有時絶三年生育恩不可遺鳳雖阻於和
鳴鳥豈忘於返哺旋觀怨偶遽抵明刑王吉去妻斷絃
未續孔氏岀母疎網將加誠鞠育之可思何患難之不
[065-1b]
救況不安爾室盡孝猶慰母心薄送我畿贖罪寧辭子
䕃縱下山之有怒曷陟屺之無情想芣苡之歌且聞樂
有其子念葛藟之義豈忍不庇于根難抑其辭請敦不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殺盗者而為之妻或
    責其失貞行之節不伏
親以恩成有讐寜捨嫁則義絶雖報奚為辛氏姑務雪
寃靡思違禮勵釋憾之志將殄萑朱惟/切蒲蓄許嫁之心
[065-2a]
則乖松竹況居喪未卒改適無文苟失節于未亡雖復
仇而何有夫讐不報未足為非婦道有虧誠宜自恥詩
著靡他之誓百代可知禮垂不嫁之文一言以蔽無效
尤於邾婦庶繼美于恭姜
   得乙與丁俱應拔萃乙則趨時以求名丁則勤
    學以待命互有相非未知孰是
立已徇名則由進取修身俟命寧在躁求智乎雖不失
時仁者豈宜棄本屬科懸拔萃才選出羣勤苦修辭乙
[065-2b]
不能也吹嘘附勢丁亦恥之躁靜既殊性習遂逺各從
所好爾由徑而方行難强不能吾捨道而奚適觀得失
之路或似由人推通塞之門誠應在命所宜勵志焉用
趨時若棄以菲葑失則自求諸已儻中其正鵠得亦不
媿于人母尚苟求盍嘉自致
   得丁冒名事發法司准法科罪節度使奏丁在
    官有美政請免罪授真以勸能者法司以亂
    法不許
[065-3a]
宥則利淫誅則傷善失人猶可壊法實難丁僣濫為心
僶俛從事始假名而作偽咎則自貽終勵節而為官政
將何取節使以功惟補過請欲勸能憲司以仁不惠姦
議難亂紀制宜經久理貴從長見小善而必求材雖苟
得踰大防而不禁弊將若何濟時不在于一夫守法宜
遵乎三尺盍懲行詐勿許拜真   得乙上封請求不用赦大理云廢赦何以使人
    自新乙云數赦則姦生恐弊轉甚
[065-3b]
刑乃天威赦惟王澤于以御下存乎建中上封以宥過
利淫倖門宜閉大理以盪邪除舊權道當行皆推濟國
之誠未達隨時之義何則政包寛猛法有弛張習以生
常則起為姦之弊廢而不用何成作解之恩請思砭石
之言兼詠蓼蕭之什數則不可無之亦難
   得景居喪年老毁瘠或非其過禮景云哀情所
    鍾
孝乃行先則當銜恤子為親後安可危身景喪則未終
[065-4a]
老其將至懷荼蓼之慕誠合盡哀迨桑逾之光豈宜致
毁所以爰資肉食惟服麻縗況血氣之既衰老夫耄矣
縱哀情之㒺極吾子忍之苟滅性而不勝則傷生而非
孝因殺立節庶畢三年之喪順變從宜無及一朝之患
既虧念始當媿或非
   得辛奉使遇昆弟之仇不鬭而過為友人責辭
    云銜君命
居兄之仇避為不悌銜君之命鬭則非忠將滅私而奉
[065-4b]
公宜棄小而取大辛時惟奉使出乃遇讐斷手之痛不
忘誠難共國飲冰之命未復安可害公節以忠全情由
禮抑未失使臣之體何速諍友之規臾駢立言嘗聞之
矣子夏有問而忘諸乎是謂盡忠于何致責
   聞軍帥選將多用文儒士兵部詰其無武藝帥
    云取其謀也
忘身死節誠重武夫制敵伐謀則先儒士將籌策而可
尚奚騎射之足稱軍帥明以知兵精於選將以為彎弧
[065-5a]
學劎用無出於一夫悦禮敦詩道可𢎞於七徳功宜保
大理貴從長若王師之有征以謀則可苟戎畧之無取
雖藝何為況晉謀中軍選於義府漢求上將舉在儒流
豈惟我武惟揚誠亦斯文不墜元戎舉徳未爽能軍兵
部執言恐為辱國
   得甲至華嶽廟不禱而過或非其違衆甲云禱
    非禮也
嶽則配天自修常事神雖福善安可苟求宜率道以去
[065-5b]
邪豈從衆而失正甲志惟守義言乃合經以為視以三
公實天子之所饗降其百福寧匹夫之可禳如修蘋藻
之誠是用秕補委/切兵媚/切之禮況人之僣濫徒欲乞靈
而神實聰明豈歆淫祀非鬼是為諂也黷神無乃吐之
旅于泰山古猶致誚禱于華嶽今豈不非諒正直之難
誣雖馨香而勿用將勸來者所宜救歟
   得乙隠居徵辟不起子孫請以所辟官用䕃所
    司不許
[065-6a]
修身獨善寵則可驚制爵尊賢命其難廢形雖遺於軒
冕䕃宜及於子孫乙貞以自居辟而不起鶴書莫顧雖
忘䘏後之心爵命已行寧闕賞延之典若使死無用䕃
生不及榮何成旌善之風且是廢君之命埸苗不食誠
自絶于縶維葛藟有隂義難虧於燕翼請優後嗣以奬
外臣
   得江南諸州送庸調四月至上都户部科其違
    限訴云冬月運路水淺故不及春至
[065-6b]
賦納過時必先問罪淹䘏有故亦可徵辭月既及于正
陽事宜歸於宰旅展如澤國盖納地徵嵗有入貢之程
敢忘慎守川無負舟之力寧免稽遲苟利涉之惟難雖
愆期而必宥地官致詰虚月其憂江郡執言後時可愍
然恐事非靡盬辭或憑虛請驗所届公文而後可遵令

   得景為縣令教人煑木為酪州司責其煩擾辭
    云以備凶年
[065-7a]
事不舉中有災寧救政或擾下雖惠何為景念在濟時
動非率法且煩人而不恤是昧烹鮮何歉嵗以為虞將
勤煑酪信作勞於無用豈為教之有方必也志切救災
道敦行古周官荒政自可擇其善者新室弊法焉用尤
而效之宜聴責言勿迷知過
   得丁為郡守行縣見昆弟相訟者乃閉閣思過
    或告其矯辭云欲使以田相讓也化本自家政先為郡禮寧下庶宜寛不悌之刑訓在知
[065-7b]
非是得長人之道況天倫不睦地訟攸興利方競於膏
腴恩難虧於骨月教宜引古過貴自新雖聞爭以䦧許/激
切/墻有傷魯衛之政庶使媿而讓畔將同虞芮儒税/切
風苟無訟之可期則相容而何逺推田以讓爾誠謝於
孟光閉閣而思吾何慙於延夀宜嘉靜理勿謂矯誣
   得甲獻弓蹲甲而射不穿一扎有司詰之辭云
    液角者不得牛戴牛角
貫革乖方則宜致詰相角失理亦可徵辭甲奠體以成
[065-8a]
執簫而獻中規不撓六材雖則合三舍拔有愆七扎不
能穿一宜恐傷人之甲不曰堅乎而非戴牛之弓無自
入也液信虧于巧者射遂爽于臧兮周典足徵彼自乖
於三色楚君明試此無愧于二臣咎且有歸責之非當
   得乙有同門生喪親將往弔之其父怒而撻之
    使遺縑而已或詰其故云交道之難
子道貴恭當從理命交游重義盖䘏哀情孝不在於詭
隨仁豈忘於惻隠乙父訓乖愛子道昧擇交況求益之
[065-8b]
初無友不如已者及居喪之際凡人猶合救之既㒺念
於一哀是不遵於久要苟知生而不弔雖贈死以何為
舊館遇喪宣父尚宜出涕同門在戚王丹未可忘情縱
申遺帛之誠豈補贈蒭之義肆一杖之怒父兮既爽義
方杜三諫之辭子也亦虧孝道宜哉或詰允兮知言
   得轉運使以汴河水淺運水不通請築塞兩河
    斗門節度使以當軍營田悉在河次若斗門
    築塞無以供軍
[065-9a]
川以利涉竭則雍税水能潤下塞亦傷農將捨短以從
長宜去彼而取此汴河決能降雨流可通財引漕運之
千艘實資積水生稻粱於一溉亦藉餘波利既相妨用
難兼濟節度使以軍儲務足思開竇而有年轉運司以
邦賦貴通恐負舟而無力辭雖執競理可明徵壅四國
之征其傷多矣専一方之利所獲幾何贍軍雖望於秋
成濟國難虧于日用利害斯見與奪可知
   得景為宰秋雩刺史責其非時辭云旱甚若不
[065-9b]
    雩恐為災
居常授時政則行古恤人救弊道在從宜旱將害於粢
盛雩難拘于秋夏景象雷是職不雨其憂苟旱魃之愆
時虐既太甚雖蓐收之戒序雩亦何傷冀有聞於鸛鳴
庶無慮於狼顧馨香以感夕且望於月離稼穡其傷時
難遵於龍見雖事乖魯史而義合隨時製錦執言是亦
為政褰帷致詰未可與權
   得丁為郡嵗凶奏請賑給百姓制未下散之本
[065-10a]
    使科其専命丁云恐人困臨邦匡乏情本由衷為國救災美終歸上丁分條出守
求瘼居心嵗不順成人既憂於二鬴與釡/同公有滯積户
將餼於一鍾是輸濟衆之誠允協分憂之政然以事雖
上請恩未下流稍違主守之文遽見職司之舉使以未
有君命何其速歟郡以苟利國家専之可也䘏貧振廪
鄧攸雖見免官矯制發官汲黯不聞獲罪請宥自専之
過用旌共理之心
[065-10b]
   得戊兄為辛所殺戊遇卒不殺之或責其不弟
    辭云辛以義殺兄不敢返殺
捨則崇讐報為傷義當斷友于之愛以遵王者之章戊
居兄之仇應執兵而不返辛殺人以義將倳資四/切刃而
攸難雖魯策垂文不可莫之報也而周官執禁安得苟
而行之將令怨是用希實在犯而不校揆子産之誠損
怨為忠徵史駢之言益仇非智難從不弟之責請聴有
孚之辭
[065-11a]
   得甲為將以簞醪投河命衆飲之或非其矯節
    甲云推誠而已何必在醉
將主軍情酒存人欲推誠之義必在於均飽徳之文不
専於醉甲寄分外閫令出中權九醖投河義山獨斷一
瓢飲水惠在同霑倘師人之多寒恩逾挾纊如戰士之
載渴功倍望梅分少以表無頗和衆寧宜及亂豈資滿
腹所貴歸心少卿絶甘見稱漢代子反獨醉實敗楚軍
苟臧否之必由何古今之有異非其矯節是不知言
[065-11b]
   得乙有罪丁救以免乙不謝或責之乙云不為
    已
在公而行誠非為已懷惠以謝則涉徇私彼既求仁而
得仁此宜以直而報直乙惟獲戾丁乃解紛以為非罪
而拘冶長見稱于尼父直言以免叔向寧謝於祁奚論
恩則邱山不勝在道而江湖可忘況情非私謁可以不
媿于人義在公行實以無求于我合嘉遺直勿聴責言
   得景妻有喪景於妻側奏樂妻責之不伏
[065-12a]
喪則有哀見必存敬樂惟飾喜舉合從宜夫婦所貴同
心吉凶固宜異道景室方在疚庭不徹懸鏗鏘無倦於
鼔鐘好合有傷於琴瑟既愆夫義是棄人喪儼麻縗之
在躬是吾憂也調絲竹以盈耳於汝安乎如賓之敬頗
乖若往之哀斯凟遂使倡和不應憂喜相干道路見縗
猶聞必變鄰里有殯亦為不歌誠無惻隠之心宜受庸
奴之責
   得甲年七十餘有一子子請不從政所由云人
[065-12b]
    户減耗徭役繁多不可執禮而廢事
役且有辭信非懋力老而不養豈謂愛親戀若阻於循
陔怨必興於陟岵顧惟甲子及此丁年户減事繁政宜
勤于晝夜家貧親老養難闕於晨昬在子道而可矜雖
王徭之宜免事聞諸禮情見乎辭天子敦風猶勸養其
三老庶人從政亦何假于一夫況當孝理之朝難抑親
人之請所由之執愚謂不然
   得景於逆旅食噬腊遇毒而死其黨訟之主人
[065-13a]
    云買之有處
生不可保死必有因盍知命于喪予豈尤人於食我景
秋蓬方轉朝薤何戒/切欲晞旅次爰來將受餐而已生涯
溘盡當終食之間且非祭地之疑自是逢天之戚永言
其黨不察所由死且焉知徒云噬腊之毒買而有處請
無寘堇之嫌誠虐士之可哀在主人而何咎幸思恕物
無妄罪人
   得詔賜百寮資物甲獨以物委地而不拜有司
[065-13b]
    劾其不敬云本贓物故不敢拜賜表主恩拜明臣禮苟臨事而不敬雖有辭而勿聴甲
列在朝行頒其資物宜荷天而受賜何委地而如遺曾
是姦贓誠可惡於清徳今為寵錫諒難拒于鴻私既為
善而近名亦失恭而逺禮必也志疾貪冐節勵貞廉自
當辭讓有儀豈得棄捐不拜況人不易物鍾離委珠而
徒為心苟無瑕伯夷飲泉而可爽宜許有司之劾用懲
不恪之辜
[065-14a]
   得乙為大夫請致仕有司詰其未七十乙稱羸
    病不任事
時制未及尚可俟朝疾疹所加固難陳力乙位參食采
志在懸車揆以紀年桑榆之光未暮驗其羸病蒲栁之
質先零既稱量力而行所謂奉身以退雖髮未種種告
老無乃速歟而心既諄諄致政固其宜矣請髙知止無
强不能
   得景為縣官判事案成後自覺有失請舉牒追
[065-14b]
    改刺史不許欲科罪景云令式有文
政尚從寛過宜在宥苟昨非之自悟則夕改而可嘉景
乃寀寮叅諸簿領當推案務劇詎免毫釐之差屬褰帷
政苛不容筆削之改誤而不隠悔亦可追縣無罔上之
姦州有刻下之虐先迷後覺判事雖不三思苟有必知
牒舉明無二過揆人情而可恕徵國令而有文將欲痛
繩恐非直筆   得甲替乙為將甲欲到乙嚴兵守備不出迎發
[065-15a]
    制書勘合符以法從事御史糾其無賓主之
    禮科罪不伏
師律貴貞兵符示信苟未㑹合敢忘戒嚴乙奉中權甲
承後命推輪相代言赴及𤓰之期衷甲自防猶軫前茅
之慮且信惟守器權在隠情符節既未合同軍衛如何
徹警所宜慮逺安可徇私闕於將迎雖乖主禮究其守
備是叶軍謀無責建牙恐非直
   得鄉老不輸本户租税所司詰之辭云年八十
[065-15b]
    餘嵗有頒賜請預折輸納所司以無例不許
丹制既登誠宜加惠嵗賦不入何以奉公苟布常而是
違雖移用而不可鄉老年叅耆耋名繫版圖天賜未頒
且有躁求之請地征合納非無苟免之心曾是徇私固
難違例況時逢恤老節合勤王尚齒肆筵我嵗敦於善
養食毛入賦爾奚忘於樂輸受賜任待於時頒量入難
虧於嵗杪不從妄請誠謂職司
   得乙女將嫁於丁既納幣而乙悔丁訴之云未
[065-16a]
    立婚書
女也有行義不可廢父兮無信訟所由生雖必告而是
遵豈約言之可爽乙將求佳壻曾不良圖入幣之儀既
從五兩御輪之禮未及三周遂違在耳之言欲阻齊眉
請況卜鳳以求士且靡咎言何奠鴈而從人有乖宿
諾婚書未立徒引以為辭聘財已交亦悔而無及請従
玉潤之訴無過桃夭之時
   得景請與丁卜丁云死生付天不付君也遂不
[065-16b]
    卜或非之
聖人建易雖用稽疑君子樂天固宜知命苟吉凶之罔
僣何中否之足詢丁執心不回出言有中爾考前知之
兆識足決疑吾從昆命之文必先蔽志以為旤福由已
休咎則繫於慎行生死付天修短乃存乎陰騭當脱身
於木鴈寧問命於蓍龜言既中倫理亦窮性況詹尹釋
策有問焉知鬭廉立言不疑何卜不從握粟是謂忘筌
   得耆老稱甲多智縣司舉以理人或云多智賊
[065-17a]
    也未知合用否
道雖棄智政且使能苟養之以恬則用之不惑甲稱予
智縣舉爾知時老者之審才得賢斯美何或人之懵理
為賊是虞誠蔽蕩之無聞庶利仁之可取然以智殊小
大用有否臧識若限於挈瓶或當害物道能𢎞於樂水
何爽理人請審兩端方從一見
   得乙為邊將虜至若涉無人之地監軍責其無
    勇略辭云内無糗糧外無掎角
[065-17b]
封疆貴安伍候尚警苟不固吾圉則速即爾刑乙登以
將壇鎮于邊壘誠可戒嚴走集罔有敵于我師何乃啟
納寇戎若無人于吾地是昧安邊之略信貽失律之凶
拳勇蔑聞罪戾誰執如或寇强師老食絶城孤期盡敵
而還且勤于堅守苟知難而退猶愈於覆亡宜矜掎角
之辭難議建牙之罪
   得景進柑子過期壞損所由科之稱于浙江揚
    子江口各阻風五日
[065-18a]
進獻失期罪難逃責稽留有説理可原情景乃行人奉
兹錫貢薦及時之果誠宜無失其程阻連日之風安得
不愆于素覽所由之語聴使者之辭既異遑寧難科淹
恤限滄波於于役匪我愆期販朱實於厥苞非予有咎
捨之可也誰曰不然
   得丁喪所知於野張帷而哭鄰人詰云夫子惡
    野哭者
死喪有别哭泣從宜情或異于親疎禮則殊于内外丁
[065-18b]
義勤交道動循容止未忘半面嘗同傾盖之歡永念重
泉遂展張帷之哭雖聲非有慟而分止所知未乖夫子
之言何致鄰人之詰如或肆號咷于路左物或惡之今
則具威儀于野中禮無違者允符前志奚恤斯言
   得甲妻於姑前叱狗甲怒而叱之訴稱非七出
    甲云不敬
細行有虧信乖婦順小過不忍豈謂夫和甲孝務恪恭
義輕好合饋豚明順未聞爽於聴從叱狗愆儀盍勿庸
[065-19a]
於疾怨雖怡聲而是昧我則有尤若失口而不容人誰
無過雖敬君長之母宜還王吉之妻
   得乙為軍昧夜進軍諸將不發欲罪之辭云不
    見月章
表旗示信戎政貴明在九章而或乖雖三令而惟反乙
是稱戎帥未達軍容奉明罰之辭無聞月捷月潜師之
計方事宵征徒欲董以爪牙曾不明其耳目況將經武
在昭文夜號未申有虞固宜不進月章莫舉毁匵自
[065-19b]
可當辜訴非失辭責乃當罪
   得景嫁殤鄰人告違禁景不伏
生而異族死豈同歸且非合祔之儀爰抵嫁殤之禁景
夭㛰是恤窀穸斯垂以處子之舜華遷他人之蒿里曾
靡卜於鳴鳳各異室家胡為相以青烏欲同宅兆徒念
幼年無偶豈宜長夜有行況生死寧殊男女貴别縱近
傾倒之嵗且未從人雖有遊岱之䰟焉能事鬼既違國
禁是亂人倫請徵媒氏之文無抑鄰人之告
[065-20a]
   得丁陳計請輕過移諸甲兵省司以敗法不許
    丁云宥罪濟時行古之道何故不可
軍興事亟則務益兵時泰教成固難敗法丁志崇陳計
識昧相時當兵戢之朝詎資凶器在刑行之日寧利幸
人是廢國章欲崇軍實禍闗黷武弊起惠姦宥罪未若
行濟軍不如經國況王霸道異古今代變小哉管氏
之器㑹是行權哿矣省司之言孰非經久得失斯在用
捨可知
[065-20b]
   得甲在獄病久請將妻入侍法曹不許訴稱三
    品以上散官
獄雖慎守病則哀矜苟或無瘳如何罔詔甲罪抵刑憲
身從幽縶憂能成疾膏肓之上未痊危則思親縲絏之
中有請勢窮揺尾念切齊眉卧或十旬既軫彌留之懼
惟三品宜從侍執之辭敢請法曹式遵令典
   得乙聞牛鳴曰是生三犧皆用之矣問之皆信
    或謂之妖不伏
[065-21a]
上禀天性旁通物情是謂生知孰云行怪況形雖異類
心則同歸四鳥分飛聴音既稱有信三犧皆用聞鳴豈
可為妖且叶前言殊非左道爾惟不講我則有辭揆以
周官業將同於夷隸詳夫魯史責不及於葛盧獸語可
徵人言奚恤
   得丁母乙妻俱為命婦每朝叅丁母云母尊婦
    卑請在婦上乙妻云夫官髙不合在下未知
    孰是
[065-21b]
肅恭成徳卑則敬尊著定辨儀賤無加貴眷彼母妻之
品視其夫子之官敬將展於君前禮且殊於門内閨閫
垂訓長幼雖合有倫朝廷正名等列豈宜無別婦道雖
云守順國章未可易班母則失言妻惟得禮且子兮位
下尚欲宗予而夫也官崇如何卑我請依序守無使名

   得景請預駙馬所司糾云景庶子也且違格令
    欲科家長罪不伏
[065-22a]
冒婚儌倖既抵官刑罔上失忠亦虧臣節在幼賤而不
禁豈尊長之無辜屬下嫁王姬旁求都尉選吹簫之匹
雖則未獲貞人預傅粉之郎豈可濫收庶子況姻連天
族榮冠人倫詞既異於承祧禮難當於釐降掩藏庶孽
唯慮其不諧貪冒寵榮詎思於有罪豈非或益而損曾
是欲盖而彰國章寧捨於面欺家長宜從於首坐
   得甲夜行所由執之辭云有公事欲早趨朝所
   由以犯禁不聴
[065-22b]
趨朝有時則當蚤作防姦以法寧縱晨行雖夙夜之自
公豈警巡之可犯甲陳力是念相時斯昧方鳴三鼓知
行夜之猶嚴未闢九門信將朝而尚早趨進合遵於辨
夙興宜同其啓明既爽時然後行必是動而有悔非
巫馬為政焉用出以戴星同宣子俟朝胡不坐而假寐
宜遵街禁用表司存
   得郡舉乙清髙廉使以為通介無常罪舉不當
    郡稱往通今介時人無常乙有常也
[065-23a]
退藏守道自合銷聲待用濟時則難背俗乙行藏未達
通介不常若徳至而無稱固當滅跡既名彰而見舉誠
合隨時徒立身以清髙且於物而凝滯無固無必盍守
宣尼之言獨清獨醒信貽漁父之誚兼濟豈資於絶俗
全真未爽于同塵宜從不當之科俾慎無常之舉
   得景於私家陳鐘磬鄰人告其僣云無故不徹
    懸
器不假人易而生亂樂惟節事過則有刑禮既異於古
[065-23b]
今法且禁其鐘磬景苟求飾喜罔念速尤竊筍簴以陳
樂由奢失僣金石而奏罪以聲聞雅當犯貴之辜難許
徹懸之訴然恐賜同魏絳僣異于奚且彰北闕之恩何
爽南鄰之擊是殊國禁無告家藏
   得丁氏有邑號犯罪當贖請同封爵之例所司
    不許辭云邑號不因夫子而致
邑號旌賢國章議貴如或不能自庇則將焉用其封丁
氏恩降閨門罪罹邦憲寵非他致既因表以勲賢咎雖
[065-24a]
自貽亦可免於刑戮若不從其寛典則何貴於虚封漢
䘏緹縈猶聞贖父齊分石豈不庇身宜聴輯矣之辭
難奪贖兮之請
   得景與乙同賈景多收其利人刺其貪辭云知
    我貧也
仁無貪貨義有通財在潔身而雖乖於知已而則可景
乙竒贏何業氣類相求競以錐刀始聞小人喻利推其
貨賄終見君子用心情表深知事符往行如或貧富必
[065-24b]
類自當興讓立廉今則有無相懸固合損多益寡是為
狥義豈曰竭忠受粟益親孔氏用敦吾道分財損已叔
牙嘗謂我貧無畏人言俾彰交態
   得景夜越闗為吏所執辭云有追捕
設以闗防辯其出入既慎守而無怠豈偽遊而能過景
勤恪居懷夙夜奔命以謂寇攘事切宜早圖之罔思呵
察戒嚴不可踰也雈朱惟/切蒲乃司敗小事襟帶實國家
大防仰老氏之文雖知善閉稽周公之制尚曰不征責
[065-25a]
已具於有司理難辭於靡盬盍從致詰無信飾非
   得乙以庶男冒婚丁女事發離之丁理饋賀衣
    物請以所下聘財折之不伏
婚以匹成嫡庶宜别訟由情察曲直可知將令人有所
懲必在弊之不及隠其庶孽冒乃婚姻情以矯誣始聞
好合事斯彰露旋見仳離既生非偶之嫌遂起納徵之
訟詞多執競理有適歸乙則隠欺在法而聘財宜没丁
非罔冒原情而饋禮可追是非足明取與斯在
[065-25b]
   得乙在田妻餉不至路逢父告飢以餉饋之乙
    怒遂出妻妻不伏
象彼坤儀妻惟守順根乎天性父則本恩饌宜進於先
生饍可輟於田畯夫也望深饁彼方期相敬如賓父兮
念切囂然旋聞受哺於子義雖乖于齊體孝則見於因
心盍喜陟岵之仁翻肆送畿之怒孰親是念難忘父一
之言不爽可徵無效士二其行犬馬猶能有養爾豈無
聞鳳凰欲阻于飛吾將不取
[065-26a]
 
 
 
 
 
 
 
 
[065-26b]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六

[066-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卷六十七            唐 白居易 撰
  判凡五/十道
   得丁上言豪富人畜奴婢過制請據品秩為限
    約或責其越職論事不伏
品秩異倫臧獲有數苟踰等列是紊典常丁志在作程
惡夫過制爰陳誠於白奏俾知禁於素封將使豪富之
[066-1b]
徒資雖積於鉅萬僮僕之限數無踰於指千抑淫義叶
於隋時革弊道符於漢日責其論事無乃失辭若守職
以越思則為出位將盡忠于陳計難伏嘉言楚既失之
鄭有辭矣
   得甲為邠州刺史正月令人修耒耜廉使責其
    失農候訴云土地寒
教有權節業無易宜地苟異于寒温農則殊于早晩甲
分憂率職從俗勉人天時有常農宜先定地氣不類寒
[066-2a]
則晩成雖愆揉木之時未違把草之候正惟廉使何昧
遺風縱稼器之已修先成焉用苟土膏之不起欲速何
為誠宜嘉乃辨方豈可詰其行古循諸周禮修耒雖在
於季冬訓此豳人于耜未乖於正月責則迂也訴之宜

   得乙掌宿息井樹客至不誅相翔者御史糾之
    辭云罪在守塗之人
姦或不誅吏將焉用苟欲科其官失必先辨以司存乙
[066-2b]
慎守無聞尤徒有怠嘉賓戾止誠宜慮以相翔暴客聿
來固合擒而勿佚既隳官禁是縱公行且戒事之前不
嚴於聚托慢官之後欲移過於守塗誠乖率屬之方
宜甘責帥之罰然以官雖聮事等列或殊罪不同科重
輕宜别比夫所屬請以異論
   得景為私客擅入館驛欲科罪辭云雖入未供
傳舍是崇使車攸處將供行李必辨公私何彼客遊欲
從公食豈無逆旅宜受饋於盤飱既匪使臣何苟求於
[066-3a]
館糓信饕餮而是啟寧濫之可容同周官之廬入宜
銜命非鄭氏之驛置豈延賓法既自干咎將誰任然則
不應入而妄入刑固難逃而已供與未供罪宜有别請
從減降庶叶科條
   得洛水暴漲決破中橋往來不通人訴其弊河
    南府云雨水猶漲未可修橋縱苟施功水來
    還破請待水定人又有辭
大水為災中橋其壞車徒未濟誠有阻於往來修造從
[066-3b]
宜亦相時之可否顧兹浩浩阻彼憧憧人訴川梁不通
壅而為弊府慮水沴薦至毁必重勞苟後患之不圖則
前功之盡棄將思濟衆固合俟時徵啓塞之文雖必葺
於一日防懷襄之害未可應乎七星無取人辭請依府

   得景為將敵人遺之藥景受而飲之或責失人
    臣之節不伏
軍尚隠情臣宜守道況握中權之要當絶外交之嫌景
[066-4a]
受命建牙遇敵飲藥直雖可舉忠則不知且事君在公
訓旅貴信失人臣之節爾豈自明惑士卒之心吾將安
仰況兵惟尚詐人不易知同饋醪而無他推誠猶可苟
流毒而不察雖悔寧追無謀既昧三思不伏恐涉貳過
勿疑以飲徒徇陸抗之名未達而嘗且墜宣尼之訓是
違師律難償鄰言
   得丁將在别屯士卒有犯每専殺戮御史舉劾
    訴稱曾受棨㦸之賜
[066-4b]
將非處右莫敢示威軍或别屯則宜専命丁位雖佐理
分以戎行執専征之權錫弓於周典操司獄之柄受棨
於漢儀既有命而必行信無瑕而可戮實握兵之能政
奚執簡之舉違如或禀命於連營畏予不敢今則分部
而賜㦸無我有違宜崇魏絳之威勿議秦彭之罪
   得甲告老請立長為嗣長辭云不能請讓其弟
    或詰之云弟好仁
讓賢雖仁廢長非順徒聞建善則理其如亂嗣不祥甲
[066-5a]
告老於朝立子為後雖急難自舉必有可觀者焉而長
幼以倫無所苟而已矣況欲正其爵位豈宜越以鴈行
于弟克恭厥兄徒見好仁之請知子莫若於父盍從立
長之言無忌雖欲傳家季札終當棄室諒可致詰罔聴
不能
   得甲出妻妻訴云無失婦道乙云父母不悦則
    出何必有過
孝養父母有命必從禮事舅姑不悦則出乙親存為子
[066-5b]
年壯有妻兆啓和鳴授室之儀雖備徳非柔淑宜家之
道則乖若無爽於聴從曷見尤於譴怒信傷婉娩武綰/切
理合仳離且聞莫慰母心則宜去矣何必有虧婦道然
後棄之未息游詞請稽往事姜詩出婦盖為小瑕鮑永
去妻亦非大過明徵斯在薄訴何為   得景有姊之喪合除而不除或非之稱吾寡兄
    弟不忍除也
喪雖寧戚禮宜節哀俾不足與有餘必跂及而俯就景
[066-6a]
愛深血屬禮過時制興鮮兄之歎情既鍾於孔懐及居
姊之喪服將除而不忍雖志崇敦睦而事越典彜況儀
貴適中哀不在外宜抑情而順變多奚以為苟在禮而
或踰過猶不及請遵仲尼之訓無執季路之辭   得丁陷賊庭守道不仕賊帥逼之辭云堯舜在
    上下有巢許遂免所司欲旌其節大理執不
    許
臣節貴忠國經懋賞宜遵善道難廢彛章丁陷在賊庭
[066-6b]
强其禄仕敦在三之義因時難而名聞守無二之忠經
嵗寒而節見逼夷齊以周粟引巢許於唐臣身以道存
情非利動所當厚奬何乃深疑且人無不臣之心所謂
順也邦有惟重之典其可廢乎從亂則必論辜守道豈
無旌善野哉大理信乃執迷展矣所司誠為勸沮
   得景為大夫有喪丁為士而特弔或責之不伏
官有常尊禮無不敬位若殊於等列弔則異其節文景
為大夫丁乃元士居喪而哭合遵朝夕之期特弔以行
[066-7a]
奚越尊卑之序既乖前典乃速斯言且禮貴明徵位宜
慎守俟非其事信干食菜之榮儀失其宜徒展贈蒭之
意是曰無上將何以觀
   得吏部選人入試請繼燭以盡精思有司許之
    及考其書判善惡與不繼燭同有司欲不許
    未知可否
旁求俊造迨將筮仕歴試文辭俾從卜夜苟狂簡而無
取宜確執而勿聴萃彼羣材登于㑹府惟賢是急慮失
[066-7b]
寳于握珠有命則從許借光于秉燭及乎考覈罕有菁
英屬辭既謝於揀金待問徒煩於舉火將期百鍊之後
思苦彌精何意一場之中心勞逾拙曷如早已焉用晩
成敢告有司勿從所請
   得乙貴達有故人至坐於堂下進以僕妾之食
    或誚之乙曰恐以小利而忘大名故辱以激
    之也
貴賤苟合曾是汎文窮達相致乃為執友乙既登貴任
[066-8a]
爰有故人以為念舊追歡知已之心未至行權勵節成
人之美則多不登夫子之堂乃進僕人之食苟推誠而
相激雖屈辱以何傷安實敗名重耳竟慙於子犯感而
成事張儀終謝於蘇君是勉後圖且符往行如或識纔
半面契未同心雖發憤以達人必取怨於謗已以斯致
誚亦謂合宜
   得景領縣府無蓄廪無儲管郡詰其慢職景云
    王者富人藏於下故也
[066-8b]
賦斂異名君臣殊政藏諸百姓在王者而則然虚我千
倉於職司而不可景匱兹國用豐彼家財人不誅求誠
為寛政府無儲蓄寧匪慢官況今征税有常公私兼濟
苟能取之以道則下自樂輸何必藏之于人使上將乏
用既爽奉公之節宜甘掠美之科罔縱縣辭請依郡詰
   得丁食於喪者之側而飽或責之辭云主人食
    我以禮故飽
飲食以陳庶無求飽齊衰可恤仁豈忘情丁靡念人喪
[066-9a]
故求主禮遇加籩之膳誠可療飢對泣血之哀亦宜忘
味既念吉蠲之饎是忘惻隠之心況舂於其鄰相猶違
禮而食於其側飽亦非仁徒嘉施氏之儀且昧宣尼之
教勿思變色當顧戚容
   得甲為獄吏囚走限内他人獲之甲請免罪
圜土不嚴罪人其遁亡而由已誠曰慢官獲則因人其
何補過相維彼甲所謂攸司不念恪居儆于羑里旋聞
失守逸乃楚囚雖非故縱所為曾是慢常而致徒稱勿
[066-9b]
佚未可塞違得於他人自是疎網無漏失其所職豈可
出匣不科無貪假手之功固合甘心於罰
   得乙川游所由禁之云有故要渡
示衆知防必修水禁救人鮮死無縱川游乙行險不思
馮河無悔慕吕梁之術習於浮水違周官之令忌彼危
身將不弔而是虞雖有故而宜禁忘子産喻政爾則狎
而翫之引仲尼格言吾恐蹈而死者既殊利涉當戒善
游未可加刑且宜知懼
[066-10a]
   得景為將每軍休止不繕營部監軍使劾其無
    備辭云有警軍陣必成何必勞苦
將苟有謀勞而後逸師不用律臧亦為凶況未靖方隅
尚勤征伐即戎推轂既崇四七之名臨敵屯營何乖什
伍之列是使人慢孰謂戎昭薄威雖欲恤勞徹警恐為
懈怠且有嚴有翼猶奪先人之心不備不虞寧救長蛇
之尾必也權能制勝謀必出竒亦待臨事有成然後斯
言可信監軍之劾舉未失中彼景之辭試可乃已
[066-10b]
   得丁乗車有醉吐車茵者丁不科而吏請罪之
    丁不許
克寛克仁所謂易事不知不愠是曰難能況乎醉起甕
間嘔盈車上小人沉湎自貽誚于彼昏君子𠲒𢎞乃忘
情于斯怒宥過所宜無大知非庶使有慙未乖觀過之
仁雅叶諦思之義且恕當及物察貴用情絶纓繼淫醉
而猶捨吐茵及亂誤豈不容無從下吏之規庶叶前賢
之美
[066-11a]
   得甲牛觝乙馬死請償馬價甲云在放牧處相
    觝請陪半價乙不伏
馬牛于牧蹄角難防苟死傷之可徵在故誤而宜别況
日中出入郊外寢訛既品量以齊驅或風逸之相及爾
牛孔阜奮騂角而莫當我馬用傷踠駿足而致斃情非
故縱理合誤論在皁棧以來思罰宜惟重就桃林而招
損償則從輕將息訟端請徵律典當陪半價勿聴過求
   得景娶妻三年無子舅姑將出之訴云歸無所
[066-11b]
    從
承家不嗣禮許仳離去室無歸義難棄背景將崇繼代
是用娶妻百兩有行既啓飛鳳之兆三年無子遂操别
鵠之音將去舅姑終鮮親族雖配無生育誠合比於斷
絃而歸靡適從庶可同於束藴固難効於牧子宜自哀
於鄧攸無抑有辭請從不去
   得丁喪親賣宅以奉葬或責其無廟云貧無以
    為禮
[066-12a]
慎終之道必信必誠死葬之儀有豐有省諒欲厚於卜
宅亦難輕於慮居丁昊天降凶逺日叶吉思葬具之豐
備欲祔九原顧家徒之屢空將鬻五畞愛雖深於送死
義且涉於傷生念顔氏之貧豈宜厚葬覽子游之問固
合稱家禮所貴於從宜孝不在于益侈盍伸破産之禁
以避無廟之嫌
   得甲之周親執工伎之業吏曹以甲不合仕甲
    云今見修改吏曹又云雖改仍限三年後聴
[066-12b]
    仕未知合否
業有四人職無二事如或居肆則不及任甲爰有周親
是稱工者方恥役以事上且思祿在其中有慕九流雖
欲自遷其業未經三載安可同升諸公難違令甲之文
宜守吏曹之限如或材髙拔俗行茂出羣豈惟限以常
科自可登乎大用以斯而議誰曰不然
   得乙請用父䕃所司以贈官降正官䕃一等乙
    云父死王事合與正官同
[066-13a]
官分正贈蔭别品階如酬死繼之勲則厚賞延之寵追
思乙父勵乃臣節捐軀致命尚克底定爾功繼代勸能
豈忘勤䘏我後椒聊既稱有實桃李未可無隂忠且忘
身優宜及嗣如或病捐館舍贈官當合降階今則死衛
國家叙䕃所宜同正庶旌義烈用叶條章
   得景為録事參軍刺史有違法事景封狀奏聞
    或責其失事長之道景云不敢不忠於國
守位居常小宜事大持法舉正卑可糾尊景名署外臺
[066-13b]
身由中立直而自守郡郵之政必行明不相蒙州將之
邪無隠且六條枉撓百事滋昏苟不提綱是為漏網雖
舉違犯上虧敬長之小心而陳奏盡忠得事君之大節
既非下訕難抑上聞
   得丁私發制書法司斷依漏泄坐丁訴云非密
    事請當本罪
君命是専刑其無小王者非密罪則從輕丁乃攸司屬
當行下不慎厥徳擅發如綸之言自災于身難求疎網
[066-14a]
之漏然則法通加減罪有重輕必也志在私行唯當専
達之責如或事闗樞密則科漏洩之辜請驗跡於紫泥
方定刑於丹筆
   得甲為所由稽緩制書法直斷合徒一年訴云
    違未經十日
王命急宣行無停晷古委/切制書稽緩罪有常刑將欲正
其科繩必先揆以時日甲懈位敗度慢令𨒪尤蓄怠棄
之心既虧臣節壅駿奔之命自犯國章然則審時勾稽
[066-14b]
考程定罪法直以役當期月所由以違未浹辰將計年
以斷徒恐乖閱實請據日而加等庶叶公平是曰由文
俾乎息訟
   得乙盜買印用法直斷以偽造論訴云所由盜
    賣因買用之請減等
賄以公行印惟盗用罪之大者法可逃乎伊人無良同
惡相濟所由既敗官為墨予取予求彼乙乃竊器成姦
不畏不入潜謀斯露竊弄難容猶執薄言將求末減用
[066-15a]
因於買比自作而雖殊情本於姦與偽造而何以兹降
等誠恐利淫
   得有聖水出飲者日千數或謂偽言不能愈疾
    且恐爭鬭請禁塞之百姓云病者所資請從
    人欲
執禁之要在乎去邪為政之先必也無訟毖彼泉水流
于道周飲瓢之人孔多蔑聞病間濫觴之源不足必起
爭端訟所由生欲不可縱上善未能利物左道足以惑
[066-15b]
人且稽以祥符徵之時事地不藏寳當今自出醴泉天
之愛人從古未聞聖水無聴虛誕之説請塞訛偽之源
   得景有志行隠而不仕為郡守所辟稱是巫家
    不當選吏功曹按其詭詐景不伏
鶴鳴處隂聲聞于外元豹隠霧樂在其中此將適於退
藏彼何强之維縶景業敦道行志薄宦情太守以舉爾
所知將申蒲帛之聘夫子以從吾所好不顧弓旌之招
懼俗吏之徒勞引巫家以自穢冀其言遜獲免翻以行
[066-16a]
詐論辜況商洛拂衣漢且求之不得潁川洗耳堯亦存
而勿論天子尚不違情功曹如何按罪
   得丁為刺史見冬涉者哀之下車以濟之觀察
    使責其不順時修橋以徼小惠丁云恤下津梁不修何以為政車服有命安可假人丁職是崇班
體非威重輕漢臣之寵失位於髙車徇鄭相之名濟人
於大水志雖䘏下道昧叶中與其熊軾涉川小惠未遍
曷若虹橋通路大道甚夷啓塞既闕於日修揭厲徒哀
[066-16b]
其冬涉事闗失政情近沽名宜科十月不成庶辨二天
無政
   得甲告其子行盜或誚其父子不相隠甲云大
    義滅親法許原親慈通隠惡俾恩流于下亦直在其中甲忝齒
人倫忍傷天性義方失教曾莫愧於父頑攘竊成姦尚
不為其子隠道既虧於庭訓禮遂闕于家肥且情比樂
羊可謂不慈傷教況罪非石厚徒云大義滅親是不及
[066-17a]
情所宜致誚
   得州府貢士或市井之子孫為省司所詰申稱
    羣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惟賢是求何賤之有況士之秀者而人其舍諸惟彼郡
貢或稱市籍非我族類則嫌雜以蕭蘭舉爾所知安得
棄其翹楚誠其惡於稗敗諒難捨其茂異揀金於砂礫
豈為類賤而不收度木於澗松寧以地卑而見棄但恐
所舉失徳不可以賤廢人況乎識度冠時出自牛醫之
[066-17b]
後心計成務擢於賈豎之中在往事而足徵可常科而
是限州申有據省詰非宜   得乙充選人職官選人代試法司斷乙與代試
    者同罪訴云實不知情
官擇賢良選稽名實苟作偽而心拙必代斵而手傷乙
情非容姦行乖周慎將如吾面遂充識以不疑未見子
心果代試而有悔既彰聞而貽戚乃連坐以論辜察情
諒不同謀詰罪誠應異罰法無攸赦選者當准格論人
[066-18a]
不易知職官所宜情恕削奪恐為過當貶降庶叶決平   得甲與乙爵位同甲以齒長請居乙上乙以皇
    宗不伏在甲下有司不能斷
庠序辨儀則先長長朝廷列位必尚親親惟彼周行是
名同位德非心競禮失肩隨甲以桑榆年髙何以卑我
乙以葛藟族貴奚獨後予各興爭長之辭遂昧常尊之
位然禮經尚齒且王室貴親晉鄭同儕信髙卑之或等
滕薛異姓諒先後之可知難遵少長之倫宜守親疎之
[066-18b]

   得選用舉司取有名之士或云不息馳騖恐難
    責實
聲雖非實善豈無名不可苟求亦難盡棄屬時當側席
任重掄材思得士於聲華懼誘人於奔競若馳騖而方
取慮非嵗貢之賢如寂寥而後求恐失日彰之善將期
摭實必在研精但取舍不私是開乎公道則吹噓無益
自閉其倖門名勿論於有無鑒自精于舉措
[066-19a]
   得太學博士教胄子毁方瓦合司業以非訓𨗳
    之本不許
教惟馴致道在曲成將遜志以樂羣在毁方而和衆況
化人由學成性因師雖和光以同塵徳終不雜苟圓鑿
以方枘物豈相容道且尚於無隅義莫先於不呼對/切
司業以訓𨗳貴别或慮雷同學官以容衆由寛何傷瓦
合教之未墜盖宣尼之言然文且有徵則戴氏之典在
將勸學者所宜韙之
[066-19b]
   得甲居家被妻毆笞之鄰人告其違法縣斷徒
    三年妻訴云非夫告不伏
禮貴妻柔則宜禁暴罪非夫告未可麗刑何彼無良於
斯有怒三從罔敬待以庸奴之心一杖所加辱於女子
之手作威信傷於婦道不告未爽為夫和招訟於鄰誠
愧聲聞于外斷徒不伏未乖直在其中雖昧家肥難從
縣見   得乙居家理廉使舉請授官吏部以無出身不
[066-20a]
    許使執云行成於内可移於官
調選正名誠宜守序敷求懋徳安可拘文乙積行於中
闇彰於外廉使以道敦知已欲致我於青雲天官以限
在出身將棄予於白屋事雖異見理可明徵掄瑣瑣之
材則循舊格刈翹翹之楚寧守常科幸當側席之求無
惑刻舟之執況自家刑國移孝入忠既聞道不虚行足
見舉非失徳所宜堅決無至深疑
   得景定婚訖未成而女家改嫁不還財景訴之
[066-20b]
    女家云無故三年不成
義敦好合禮重親迎苟定婚而不成雖改嫁而無罪景
謀將著代禮及問名二姓有行已卜和鳴之兆三年無
過竟愆嬿婉之期桃李恐失於當年榛栗遂移於他族
既聞改適乃訴納徵揆情而嘉禮自虧在法而聘財不
返女兮不爽未乖九十之儀夫也無良可謂二三其徳
去禮逾逺責人斯難
   得丁為大夫與管庫士為友或非之云非交利
[066-21a]
    也
見賢不稱且虧事上之節非義苟合則涉黷下之嫌丁
貴乃立家友其管庫不思進善徒務降尊若接而或非
自貽交利之責儻知而不舉則速蔽賢之尤既未覈於
非故欲紊乎貴賤況公叔薦士家臣尚見同升雖文
子好能管庫不聞為友信乖慎守宜及或非
   得四軍帥令禁兵於禁街中種田御史劾以無
    勅文辭云因循嵗久且有利於軍
[066-21b]
為國勸農田疇有制示人知禁衢路攸先瞻彼三農藝
斯五稼且町他頂切/田踐處土旱切禽/獸所踐處是務豈是贍軍雖轍
跡不加未為曠土輦轂必資于平易康莊難縱以荒蕪
務有畔之農秋成而利亦盖寡侵如砥之道嵗久而弊
則滋多請論環衛之非式表鐵冠之劾
   得甲為郡守部下漁色御史將責之辭云未授
    官已前納采
諸侯不下用戒淫風君子好逑未乖婚義甲既榮為郡
[066-22a]
且念宜家禮未及於結褵責已加於執憲求娶於本部
之内雖處嫌疑定婚於授官之前未為縱欲況禮先納
足明嬿婉之求聘則為妻殊非强暴之政宜聴隼旟
之訴難科漁色之辜
   得乙為三品見本州刺史不拜或非之稱品同
桑梓攸重必在恪恭官品斯同則宜抗禮乙班榮是踐
威重可觀況衣錦還鄉已崇三品之秩雖剖符臨郡應
無再拜之儀豈以州里版圖而紊邦家典制如或商周
[066-22b]
不敵敢不盡禮事君今且晉鄭同儕安得降階卑我既
不愆素何恤或非
   得景為獸人冬不獻狼責之訴云秦地無狼
鮮或不給既曠乃官辭且無徵是重而罪景獸人斯掌
禽獸㒺供當路可求曾不思於疐尾充庖為用遂有闕
於充腸既愆冬獻之期難償西鄰之責載詳地産重振
國章薦必以時吾能言於周有生靡常所子勿謂其秦
無縦口給之不慙在面欺而無
[066-23a]
   得景負丁財物丁不告官强取財物過本數縣
    司以數外贓論之不伏
人縦於貪動而生悔物非其道取則有贓丁放利欲贏
景逋債未償懐不忌而强取姑務豐財逞無之過求
豈非黷貨情難容於强暴法必禁以奪攘以交易而求
多尚宜准盗在倍稱而過數孰謂非贓若以律論當從
縣斷   得乙請襲爵所司以乙除喪十年而後申請引
[066-23b]
    格不許乙云有故不伏
爵命未墜嗣襲有期在紀律而或愆當職司而宜舉乙
舊徳將繼新命未加所宜纂彼前修相承以一子何乃
廢其後嗣自棄於十年嵗月既已滋深公候固難必復
然以法通議事理貴察情如置身於宴安則宜奪爵若
居家而有故尚可策名須待畢辭方期析理   得丁為士葬其父用大夫禮或責其僣辭云從
    死者
[066-24a]
禮惟辨貴孝不貶親是謂奉先孰云僣上丁慶加一命
憂及三年凶降昊天且結茹荼之痛吉從逺日方追食
菜之榮既貴賤之殊宜亦父子之異道同曾元易簀正
符於大夫殊宴嬰遣車見非於君子未爽慎終之義允
符從死之文辭則有徵責之非當   得甲將死命其子以嬖妾為殉其子嫁之或非
    其違父之命子云不敢陷父於惡
觀行慰心則禀父命辨惑執禮宜全子道甲立身失正
[066-24b]
沒齒歸亂命子以邪生不戒之在色愛妾為殉死而有
害於人違則棄言順為陷惡三年之道雖奉先而無改
一言以失難致親於不義誠宜嫁是豈可順非況孝在
慎終有同魏顆理命事殊改正未傷莊子難能宜忘在
耳之言庶見因心之孝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七

[067-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八
            唐 白居易 撰
  碑志序記表論衡書凡十/三首
   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
天地間有粹靈氣焉萬類皆得之而人居多就人中文
人得之又居多盖是氣凝為性發為志散為文粹勝靈
者其文冲以恬靈勝粹者其文宣以秀粹靈均者其文
[067-1b]
蔚温雅淵疏朗麗利檢不扼達不放古淡而不鄙新竒
而不怪吾友居敬之文其殆庶幾乎居敬姓元名宗簡
河南人自舉進士歴御史府尚書郎訖京亞尹二十年
著格詩一百八十五律詩五百九賦述銘記書碣讃序
七十五總七百六十九章合三十卷長慶三年冬疾彌
篤將啓手無他語語其子途云吾生平酷嗜詩白樂天
知我者我殁其遺文得樂天為之序無恨矣既而途奉
理命號而告予無幾何㑹予自中書舍人出牧杭州嵗
[067-2a]
餘改右庶子移疾東洛明年復刺蘇州四年間三換官
往復奔命不啻萬里席不遑煖矧筆硯乎故所託文久
未果就及刺蘇州又劇郡治數月政方暇因發閱篋袠
睹居敬所著文其間與予唱和者數十首燭下諷讀憯
惻久之怳然疑居敬在旁不知其一生一死也遂援筆
草序序成復視涕與翰俱悲且吟曰黄壤詎知我白頭
徒念君唯將老年淚一灑故人文重曰遺文三十軸軸
軸金玉聲龍門原上土埋骨不埋名嗚呼居敬若職業
[067-2b]
之恭慎居處之莊潔操行之貞端襟靈之曠淡骨肉之
敦愛邱園之安樂山水風月之趣琴酒嘯咏之態與人
久要遇物多情皆布在章句中開巻而盡可知也故不
序時寳厯元年冬十二月乙酉夕在吳郡西園北齋東
牖下作序
   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并序/
夫人贊皇縣君李氏趙郡髙邑人也六代祖素立安南
都䕶五代祖休烈趙州刺史髙祖諱至逺天官侍郎曾
[067-3a]
祖畬國子司業祖諱承工部尚書河南觀察使考諱藩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贈户部尚書夫人諱娥相國長女
也適河東裴君克諒今為海州刺史一子曰鐬左衛騎
曹參軍一女適隴西李遂遂為夀州錄事參軍由此而
上得於國家史牒云夫人為相門女邦君妻不以華貴
驕人能用恭儉克巳撫下若子敬夫如賓衣食之餘旁
給五服親族之饑寒者又有餘散霑先代僕使之老病
者又有餘分施佛寺僧徒之不足者澣衣菲食服勤禮
[067-3b]
法禮法之外諷釋典持真言棲心空門等觀生死故治
家之日欣然自適捐館之夕恬然如歸寳厯三年三月
一日疾終于海州官第其嵗十一月十四日歸祔于某
所先塋年五十有四夫人之從裴君也歴官九任凡三
十一年族睦家肥輔佐之力也由此而上得於裴君狀
云夫源逺者流長根深者枝茂噫李氏之世祿世徳有
所從來矧相國端方廉雅孝友忠肅自從事彭城登庸
宰府不以夷險而遷其道宜乎居極位享名賢也夫人
[067-4a]
敬恭勤儉柔順慈惠自女於室婦於家不以初終而怠
其行宜乎啓封邑光徳門也裴君修文達政潔已愛人
自佐邑從軍連牧二郡不以寒暑而易其心宜乎荷百
祿號良二千石也嗚呼非此父不生此女非是夫不稱
是妻斯所謂類以相從合而具美者也論譔表誌其可
闕乎銘曰髙邑之祥降于李氏相門之慶鍾于女子女子有行歸于
裴君君亦良士宜賢夫人夫人雖殁風躅具存勒名泉
[067-4b]
户作範閨門
   如信大師功徳幢記
有唐東都臨壇開法大師長慶四年二月十三日終于
聖善寺華嚴院春秋七十有五夏臈五十二是月二十
二日移窆于龍門山之南崗寳厯元年某月某日遷葬
奉先寺祔其先師塔廟穴之上不封不樹不廟不碑
不勞人不傷財唯立佛頂尊勝陀羅尼一幢幢髙若干
尺圜若干尺六隅七層上覆下承佛儀在上經咒在中
[067-5a]
記讃在下皆師所囑繫門人奉遺志也師姓康號如信
襄城人始成童授蓮花經於釋巖既則戒學四分律於
釋晤後傳六祖心要於本院先師淨名楞伽俱舍百法
經根論枝㒺不通焉由是禪與律交修定與慧相飬蓄
為通粹揭為僧豪自建中訖長慶凡九遷大寺居十補
大徳位莅法㑹主僧盟者二十二年勤宣佛令卒復祖
業若貴賤若賢愚若小大中乗人游我門繞我座禮我
足如羽附鳳如水㑹海於戲非夫動為儀言為法心為
[067-5b]
道塲則安能使化縁法衆悦隨欣戴一至於是耶同學
大徳繼居本院者曰智如弟子上首者曰嚴隠暨歸靖
藏周常賁懷嵩圓恕圓昭貞操等若干人聚謀幢事瑑
刻既成將師理命請蘇州刺史白居易為記記既訖因
書二四句偈以讚云
師之度世以定以慧為醫藥師救療一切師之闇維不
塔不祠作功徳幢與衆共之
   華嚴經社石記
[067-6a]
有杭州龍興寺僧南操當長慶二年請靈隠寺僧道峯
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至華藏世界品聞廣博嚴淨事操
歡喜發願願於白黑衆中勸十萬人人轉華嚴經一部
十萬人又勸千人人諷華嚴經一卷每嵗四季月其衆
大聚㑹於是攝之以社齊之以齋自二年夏至今年秋
凡十有四齋每齋操捧香跪啓於佛曰顧我來世生華
藏世界大香水海上寳蓮金輪中毗盧遮那如來前與
十萬人俱斯足矣又於衆中募財置良田十頃嵗取其
[067-6b]
利永給齋用予前牧杭州時聞操發是願今牧蘇州時
見操成是功操自詣蘇凡三請於予曰操八十一矣朝
夕待盡恐社與齋来者不能繼其志乞為記誡俾無廢
墜予即十萬人中一人也宜乎志而賛之噫吾聞一毛
之施一飯之供終不壞滅況田千畞齋四時用不竭之
征備無窮之供乎噫吾聞一願之力一偈之功終不壊
滅況十二部經常出於千人口乎況十萬部經常入於
百千人耳乎吾知操徒必果是願若經之句義若經之
[067-7a]
功神則存乎本傳若社人之姓名若財施之名數則列
于别碑斯石之文但叙見願集來縁而已寳厯二年九
月二十五日前蘇州刺史白居易記
   吳郡詩石記
貞元初韋應物為蘇州牧房孺復為杭州牧皆豪人也
韋嗜詩房嗜酒每與賓友一醉一詠其風流雅韻多播
於吳中或目韋房為詩酒仙時予始年十四五旅二郡
以幼賤不得與游宴尤覺其才調髙而郡守尊以當時
[067-7b]
心言異日蘇杭苟獲一郡足矣及今自中書舍人間領
二州去年脱杭印今年佩蘇印既醉於彼又吟於此酣
歌狂什亦往往在人口中則蘇杭之風景韋房之詩酒
兼有之矣豈始願及此哉然二郡之物狀人情與曩時
不異前後相去三十七年江山是而齒髮非又可嗟矣
韋在此州歌詩甚多有郡宴詩云兵衛森畫㦸燕寢凝
清香㝡為警策今刻此篇于石傳貽將來因以予旬宴
一章亦附于後雖雅俗不類各詠一時之志偶書石背
[067-8a]
且償其初心焉寳厯元年七月二十日蘇州刺史白居
易題
   吳興靈鶴贊事具黄錄/齋記中
有鳥有鳥從西北來丹腦火綴白翎雪開遼水一去緱
山不迴噫吳興郡孰為來哉寳厯之初三元四齋天無
微飈地無纖埃當白晝下與紫雲偕三百六十拂壇徘
徊上昭𤣥貺下屬仙才誰其居之太守姓崔
   錢塘湖石記
[067-8b]
錢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條具列如左
錢塘湖一名上湖周迴三十里北有石凾南有筧凡放
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十五餘頃每一復時可溉五十
餘頃先須别選公勤軍吏二人立於田次與本所由田
户據頃畝定日時量尺寸莭限而放之若嵗旱百姓請
水須令經州陳狀刺史自便押帖所由即日與水若待
狀入司符下縣縣帖鄉鄉差所由動經旬日雖得水而
旱田苗無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隄防如
[067-9a]
法蓄洩及時即瀕湖千餘頃田無凶年矣闕/
州圖經云湖水溉田五百餘頃謂係田也/今按水利所及其公私田不啻千餘頃也自錢塘至
官界應溉夾官河田湖放湖入河從河入田淮鹽鐵使
舊法又湏先量河水淺深待溉田畢却還本水尺寸往
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築湖隄髙加數尺水亦隨
加即不啻足矣晩或不足即更決臨平湖添注官河又
有餘矣雖非澆田時若官河乾淺但/放湖水添注可以立通舟船俗云決放湖水不
利錢塘縣官縣官多假他詞以惑刺史云魚龍無所託
[067-9b]
或云菱芡失其利且魚龍與生民之命孰急菱芡與稻
粱之利孰多斷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無水亦
妄也且湖底髙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數十眼湖耗則泉
湧雖盡竭湖水而泉用有餘況前後放湖終不至竭而
云井無水謬矣其郭中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
利於人與湖相通中有隂竇往往堙塞亦宜數察而通
理之則雖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無税田約十數頃
湖淺則田出湖深則田没田户多與所由計㑹盗洩湖
[067-10a]
水以利私田其石亟南筧并諸小筧闥非澆田時並須
封閉築塞數令巡檢小有漏泄罪責所由即無盗洩之
弊矣又若霖雨三日已上即往往堤決須所由巡守預
為之防其筧之南舊有缺岸若水暴漲即於缺岸洩之
又不減兼於石凾南筧洩之防堤潰也大約水去石凾/口一尺為限過
此須/泄之予在郡三年仍嵗逢旱湖之利害盡究其由恐來
者要知故書于石欲讀者易曉故不文其言長慶四年
二月十九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記
[067-10b]
   蘇州刺史謝上表
臣居易言伏奉三月四日恩制授臣使持節蘇州諸軍
事守蘇州刺史臣以某月二十九日發東都今月五日
到州當日上訖時當明盛寵在藩條祗命荷恩以感以
懼臣某誠歡誠幸頓首頓首伏惟皇帝陛下嗣膺厯數
重造寰區將至昇平在先政化詢求牧守勤恤黎元實
陛下慎選惟良之秋責成共理之日也臣以微陋早忝
班行前自中書舍人出為杭州刺史幸免敗闕實無政
[067-11a]
能已蒙寵榮入改宫相今奉恩寄又分郡符奬飾具載
於詔中慶幸實生於望外況當今國用多出江南江南
諸州蘇㝡為大兵數不少税額至多土雖沃而尚勞人
徒庶而未富宜擇循良之吏委以撫綏豈臣瑣劣之才
合當任使然既奉成命敢不誓心必擬夕惕夙興焦心
苦節唯詔條是守唯人瘼是求諭陛下憂勤之心布陛
下慈和之澤則涵育之下疲人自當感恩而嵗時之間
微臣式希報政塵凟皇鑒吐露赤誠寵至空驚恩深未
[067-11b]
答無任慙惶懇激之至謹差軍事散將某乙奉表陳謝
以聞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三教論衡
太和元年十月皇帝降誕日奉勅召入麟徳殿内道場
對御三教談論畧錄大端不可具載
   第一座 秘書監賜紫金魚袋白居易安國寺
    賜紫引駕沙門義休太清宫賜紫道士楊𢎞
    元
[067-12a]
   序
中大夫守秘書監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白居易言談
論之先多陳三教讃揚演説以啓談端伏料聖心飽知
此義伏計聖聴飫聞此談臣故畧而不言唯序慶誕賛
休明而已聖唐御區宇二百年皇帝承祖宗十四葉太
和初嵗良月上旬天人合應之期元聖慶誕之日雖古
者有祥虹流月瑞電繞樞彼皆瑣㣲不足引諭伏惟皇
帝陛下臣妾四夷父母萬姓恭勤以修已慈儉以養人
[067-12b]
戎夏乂安朝野無事特降明詔式㑹嘉辰開達四聰闡
揚三教儒臣居易學淺才微謬列禁筵猥登講座天顔
咫尺隕越于前竊以釋門義林法師明大小乗通内外
學靈山嶺岫苦海津梁於大衆中能獅子吼所謂彼上
人者難為酬對然臣稽先王典籍假陛下威靈發問既
來敢不響答
   僧問
義休法師所問毛師稱六義論語列四科何者為四科
[067-13a]
何者為六義其名與數請為備陳者
   對
孔門之徒三千其賢者列為四科毛詩之篇三百其要
者分為六義六義者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
曰雅六曰頌此六義之數也四科者一曰徳行二曰言
語三曰政事四曰文學此四科之目也在四科内列十
哲名徳行科則有顔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科則
有宰我子貢政事科則有冉有季路文學科則有子游
[067-13b]
子夏此十哲之名也四科六義之名數今已區别四科
六義之㫖義今合辨明請以法師本教佛法中比方即
言下曉然可見何者即如毛詩有六義亦猶佛法之義
例有十二部分也佛經千萬巻其義例不出十二部中
毛詩三百篇其㫖要亦不出六義内故以六義可比十
二部經又如孔門之有四科亦猶釋門之有六度六度
者六波羅密六波羅密者即擅波羅密尸波羅密羼提
波羅密毗棃耶波羅密禪定波羅密般若波羅密以唐
[067-14a]
言譯之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也故以四
科可比六度又如仲尼之有十哲亦猶如來之有十大
弟子即迦葉阿難須菩提舍利弗迦旃延目乾連阿那
律優波離羅㬋羅是也故以十哲可比十大弟子夫儒
門釋教雖名數則有異同約義立宗彼此亦無差别所
謂同出而異名殊途而同歸者也所對若此以為何如
更有所疑請以重難
   難
[067-14b]
法師所難十哲四科先標徳行然則曾參至孝孝者百
行之先何故曾參獨不列於四科者
   對
曾參不列四科者非為徳行才業不及諸人也盖繫於
一時之事耳請為終始言之昔者仲尼有聖人之徳無
聖人之位栖栖應聘七十餘國與時竟不偶知道終不
行感鳳泣麟慨然有吾已矣夫之歎然後自衛反魯刪
詩書定禮樂修春秋立一王之法為萬代之教其次則
[067-15a]
叙十哲倫四科以垂示將來當此之時顔閔游夏之徒
適在左右前後目擊指顧列入四科亦一時也孝經云
仲尼居曾子侍此言仲尼閒居之時曾參則多侍從曾
參至孝不忍一日離其親及仲尼旅游歴聘自衛反魯
之時曾參或歸養於家不從門人之列倫擬之際偶獨
見遺由此明之非曾參徳行才業不及諸門人也所以
不列四科者盖一時之闕耳因一時之闕為萬代之疑
從此辨之又可無疑矣
[067-15b]
   問僧
儒書奥義既已討論釋典㣲言亦宜發問   問
維摩經不可思議品中云芥子納須彌須彌至大至髙
芥子至微至小豈可芥子之内入得須彌山乎假如入
得云何得見假如却出如何得知其義難明請言要㫖
僧答/不錄
   難
[067-16a]
法師所云芥子納須彌是諸佛菩薩解脱神通之力所
致也敢問諸佛菩薩以何因縁證此解脱修何智力得
此神通必有所因願聞其説僧答/不錄
   問道士
儒典佛經討論既畢請迴餘論移問道門臣居易言我
太和皇帝祖𤣥元之教挹清浄之風儒素緇黄鼎足列
座若不講論𤣥義將何啓迪皇情道門楊𢎞元法師道
心精微真學奥秘為仙列上首與儒爭衡居易竊覽道
[067-16b]
經粗知𤣥理欲有所問冀垂發䝉   問
黄庭經中有養氣存神長生久視之道常聞此語未究
其由其義如何請陳大畧道士答/不錄
   難
法師所答飬氣存神長生久視之大畧則聞命矣敢問
黄者何義庭者何物氣養何氣神存何神誰為此經誰
得此道將明事驗幸為指陳道士答/不錄
[067-17a]
   道士問法師所問孝經云敬一人則千萬人悦其義如何者
   對
謹按孝經廣要道章云敬者禮之本也敬其君則臣悦
敬一人則千萬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衆此之謂要道
也夫敬者謂忠敬盡禮之義也悦者謂悦懌歡心之義
也要道者謂施少報多簡要之義也如此之義明白各
見於經文其間别有所疑即請更難
[067-17b]
   難
法師所難云凡敬一人則合一人悦敬二人則合二人
悦何故敬一人而千萬人悦又問所悦者何義所敬者
何人
   對
孝經所云一人者謂帝王也王者無二故曰一人非謂
臣下衆庶中之一人也若臣下敬一人則一人悦敬二
人則二人悦若敬君上雖一人即千萬人悦何以明之
[067-18a]
設如人有盡忠於國盡敬於君天下見之何人不悦豈
止千萬人乎設如有人不忠於國不敬於君天下見之
何人不怒亦豈止千萬人乎然敬即禮也禮即敬也故
傳云見有禮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如此
則豈獨空悦乎亦將事而養之也見無禮於其君者誅
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如此則豈獨空不悦乎亦將逐
而誅之也由此而言則敬不敬之義悦不悦之理了然
可見復何疑哉
[067-18b]
   退
臣伏惟三教談論承前舊例朝臣因對𫾻之次多自敘
不能及平生志業臣素無志業又乏才能恐煩聖聰不
敢自叙謹退
   沃洲山禪院記
沃洲山在剡縣南三十里禪院在沃洲山之陽天姥岑
之隂南對天台而華頂赤城列焉北對四明而金庭石
鼔介焉西北有支遁嶺而養馬坡放鶴峯次焉東南有
[067-19a]
石橋溪溪出天台石橋因名焉其餘卑巖小泉如子孫
之從父母者不可勝數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
天姥為眉目夫有非常之境然後有非常之人棲焉晉
宋以來因山洞開厥初有羅漢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
焉次有髙僧竺法潜支道林居焉次又有乾興淵支遁
開威藴崇實光識裴藏濟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髙士
名人有戴逵王洽劉恢許𤣥度殷融郄超孫綽桓彦表
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謝長霞袁彦伯王䝉衛玠謝萬
[067-19b]
石蔡叔子王羲之凡十八人或游焉或止焉故道猷詩
云連峯數千里修林帶平津茒茨隠不見雞鳴知有人
謝靈運詩云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髙髙入雲霓還
期安可尋盖人與山相得於一時也自齊至唐兹山寖
荒靈境寂寥罕有人游故詞人朱放詩云月在沃洲山
上人歸剡縣江邊劉長卿詩云何人住沃洲此皆愛而
不到者也太和二年春有頭陀僧白寂然來遊兹山見
道猷支竺遺蹟泉石盡在依依然如歸故鄉戀不能去
[067-20a]
時浙東廉使元相國聞之始為卜築次廉使陸中丞知
之助其繕完三年而禪院成五年而佛事立正殿若干
間齋堂若干間僧舍若干間夏臈之僧嵗不下八九十
安居遊觀之外日與寂然討論心要振起禪風白黑之
徒附而化者甚衆嗟乎支竺殁而佛聲寢靈山廢而法
不作後數百嵗而寂然繼之豈非時有待而化有縁耶
六年夏寂然遣門徒僧常贄自剡抵洛持書與圖詣從
叔樂天乞為禪院記云
[067-20b]
昔道猷肇開兹山後寂然嗣興兹山今日樂天又垂文
兹山異乎哉沃洲山與白氏其世有縁乎   修香山寺記
洛都四野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
山首焉香山之壞久矣樓亭騫崩佛僧暴露士君子惜
之予亦惜之佛弟子恥之予亦恥之頃予為庶子賓客
分司東都時性好閒遊靈跡勝概靡不周覽每至兹寺
慨然有葺完之願焉迨今七八年幸為山水主是償初
[067-21a]
心復始願之秋也似有縁㑹果成就之噫予早與故元
相國㣲之定交於生死之間冥心於因果之際去年秋
㣲之將薨以墓誌文見託既而元氏之老狀其臧獲輿
馬綾帛洎銀鞍玉帶之物價當六七十萬為謝文之贄
來致於予予念平生分文不當辭贄不當納自秦至洛
往返再三訖不得已迴施兹寺因請悲知僧清閒主張
之命謹幹將士復掌治之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橋一
所連橋廊七間次至石樓一所連廊六間次東佛龕大
[067-21b]
屋十一間次南賓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間凡支壞補
缺壘隤覆漏朽墁之功必精赭堊之飾必良雖一日必
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長者壞宅鬱為導師化城於是龕
像無燥溼陊泐之危寺僧有經行宴坐之安遊者得息
肩觀者得寓目闗塞之氣色龍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
石樓之風月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士君子佛弟子
豁然如釋憾刷恥之為清閒上人與予及微之皆夙舊
也交情願力盡得知之憾往念來歡且贊曰凡此利益
[067-22a]
皆名功徳而是功徳應歸微之必有以滅宿殃薦㝠福
也予應曰嗚呼乗此功徳安知他刼不與㣲之結後縁
於兹土乎因此行願安知他生不與㣲之復同遊於兹
寺乎言及於斯漣而涕下唐大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
尹太原白居易記
   薦李宴韋楚狀    朝議大夫前使持節海州諸軍事守海州刺
     史上柱國李宴
[067-22b]
右前件官比任海州刺史被本道節度使配諸州税麥
一例加估徵錢宴頻申奏恐損百姓本使稱用軍事切
不得已而從之及被人論朝廷勘覆責不聞奏除替削
階在法誠合舉行於宴即為獨屈況宴累為宰牧皆著
良能清白公勤頗聞於衆自經停罷已涉三年退居洛
陽窮餓至甚身典三郡家無一金據此清廉别堪優奬
又建中初李正已與納連反汴河阻絶轉輸不通宴先
父洧即正已堂弟為徐州刺史當畔亂之時洧以一郡
[067-23a]
七城歸國効順棄一家百口任賊誅夷開運路之咽喉
斷兇渠之右臂遂使逆謀大挫妖寇竟消從此徐州埇
橋至今永為内地如洧之子實可念之臣以洧之忠功
不可忘宴之吏材不可棄伏希聖念量授一官庶使廉
吏忠臣聞之有所激勸
    伊闕山平泉處士韋楚
右件人隠居樂道獨行善身斂跡市朝息機名利況家
傳簮組兄在班行而楚獨棲山卧雲練氣絶粒滋味不
[067-23b]
接於口塵埃不染其心二十餘年不改其樂志齊箕潁
節類顔原搢紳之間多所稱歎臣為尹正合具薦論雖
飛鴻入冥自忘飲啄而白駒在谷亦貴縶維儻䝉寘彼
周行糜之好爵降羔鴈之禮命助鵷鷺之羽儀足以厚
貞退之風遏躁進之俗兹亦盛事有禆聖朝
以前件如前臣伏以念功振滯前王之令猷貢士推能
長吏之本職其李宴韋楚並居府界不踐公門臣實諳
知輙敢論薦有涉塵凟無任兢惶謹具奏聞伏聴勅㫖
[067-24a]
太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河南尹臣白居易狀奏   與劉蘇州書
夢得閣下前者枉手札數幅兼惠答憶春草報白君以
下五六章發函披文而後喜可知也又覆視書中有攘
臂痛拳之戲笑與抃㑹甚樂甚樂誰復知之因有所云
續前言之戲耳試為留聴與閣下在長安時合所著詩
數百首題為劉白唱和集卷上下事具集/解中去年冬夢得
由禮部郎中集賢學士遷蘇州刺史氷雪塞路自秦徂
[067-24b]
呉僕方守三川得為東道主閣下為僕税駕十五日朝
觴夕詠頗極平生之歡各賦數篇視草而别嵗月易邁
行復周星一往一來忽又盈篋誠知老醜冗長為少年
者所然吳苑洛城相去二三千里舍此何以啓齒而
解頥哉嗟乎微之先我去矣詩敵之勍者非夢得而誰
前後相答彼此非一彼雖無虛可擊此亦非利不行但
止交綏未嘗失律然得雋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唱此
中得之他人未嘗能發也所以輒自愛重今復編而
[067-25a]
次焉以附前集合前三巻題此巻為下遷前下為中命
曰劉白吳洛寄和卷自太和六年冬送梦得之任之作
始居易頓首 
 
 
 
 
[067-25b]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八

[068-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九
            唐 白居易 撰
  碑序解祭文記凡十/二首
   故饒州刺史呉府君神道碑銘并序/
汨市朝溺妻子非達也困山林擯血屬亦非達也若有
人與羣動處一代間彼為我我為我不自潔不自汙不
巢許不伊吕水其心雲其身浮沉消息無往而不自得
[068-1b]
者非達人乎吾友呉君從事於斯矣君諱丹字真存太
子通事舍人覽之曾孫睦州司馬庶之孫太子宫門郎
贈工部尚書銓之長子以進士第入官官歴正字協律
郎大理評事監察殿中侍御史太子舍人水部庫部員
外郎都官駕部郎中諫議大夫大理少卿饒州刺史職
歴義成軍節度推官浙西道節度判官潼闗防禦判官
鎮州宣慰副使匭函使階至中大夫勳至上柱國讀書
數千卷著文數萬言寳歴元年六月某日薨於饒州官
[068-2a]
次其年十月某日葬于常州晉陵縣仁和鄉北原從遺
志也君生四五嵗弄泥沙時所作戲輒象道家法事八
九嵗弄筆硯時所出言輒類詩家篇章不自知其然盖
宿集儒𤣥之業明矣既冠喜道書奉真籙每専氣入静
不粒食者累嵗顥氣充而丹田澤飄然有出世心既壯
在家為長屬有三幼弟八稚姪嗸嗸慄慄不忍見其飢
寒慨然有干祿意乃曰肥遁不可以立訓吾將業儒以
馳名名競不可以恬神吾將體𤣥以育徳凍餒不可以
[068-2b]
安道吾將强學以狥祿祿位不可以多取吾將知足而
守中由是去江湖來京師求名得名求祿得祿身榮家
給之外無長物無越思素琴在左黄庭在右澹乎自處
天和始終歴仕途二十七年享夀命八十二嵗無室
家累無子孫憂屈伸寵辱委任而已未嘗一日戚戚其
心至于歸全反真故予所謂達人之徒與信矣仲弟湖
州長史某以兄辱與其兄游既為同門生又為同舍郎
周知初終託為碑記噫先生之道吾能引古以明之銘
[068-3a]

漢中大夫東方曼倩夏侯湛髙之作廟貌讃唐中大夫
真存先生白樂天知之作神道銘嗚呼二大夫異代而
同途其皆達者乎
   蘇州重𤣥寺法華院石壁經碑文
碑在石壁東次石壁在廣徳法華院西南隅院在重𤣥
寺西若干步寺在蘇州城北若干里以華言唐文譯刻
釋氏經典自經品衆佛號以降字加金焉夫開士悟入
[068-3b]
諸佛知見以了義度無邉以圓教垂無窮莫尊于妙法
蓮華經凡六萬九千五百五言證無生忍造不二門住
不可思議解脱莫極於維摩經凡二萬七千九十二言
攝四生九類入無餘涅槃實無得度者莫先於金剛般
若波羅密經凡九千二百八十七言壞罪集福浄一切
惡道莫急於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凡三千二十言應念
順願願生極樂土莫疾於阿彌陀經凡一千八百言用
正見觀真相莫出於觀音普賢菩薩法行經凡六千九
[068-4a]
百九十言詮自性認本覺莫深於實相法密經凡三千
一百五言空法塵依佛智莫過於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凡二百五十八言是八種經具十二部合一十一萬六
千八百五十七言三乗之要㫖萬佛之秘藏盡矣是石
壁積四重髙三尋長十有五常厚尺有咫有石蓮敷覆
其上下有石神固䕶其前後水火不能燒漂風日不能
揺消所謂施無上法盡未來際者也唐長慶二年冬作
太和三年春成律徳沙門清晃矢厥謀清海繼厥志門
[068-4b]
弟子南容成之道則終之寺僧契元捨藝而書之郡守
居易施詞而讃之讃曰
佛涅槃後世界空虚惟是經典與衆生俱説有人書貝
葉上藏檀龕中非堅非久如蠟印空假使人刺血為墨
剝膚為紙即壊即滅如筆畫水噫畫水不若文石印蠟
不若字金其功不朽其義甚深故吾謂石經功徳契如
來付囑之心   池上篇并序/
[068-5a]
都城風土水木之勝在東南偏東南之勝在履道里里
之勝在西北隅西閈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樂天退老
之地地方十七畝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
島樹橋道間之初樂天既為主喜且曰雖有臺無粟不
能守也乃作池東粟廩又曰雖有子弟無書不能訓也
乃作池北書庫又曰雖有賓朋無琴酒不能娯也乃作
西琴亭加石樽焉樂天罷杭州刺史時得天竺石一
華亭鶴二以歸始作西平橋開環池路罷蘇州刺史時
[068-5b]
得太湖石白蓮折腰菱青板舫以歸又作中髙橋通三
島逕罷刑部侍郎時有粟千斛書一車洎臧獲之習筦
磬絃歌者指百以歸先是潁川陳孝山與釀法酒味甚
佳博陵崔晦叔與琴韻甚清蜀客姜發授秋思聲甚淡
𢎞農楊貞一與青石三方長平滑可以坐卧太和三年
夏樂天始得請為太子賓客分秩於洛下息躬於池上
凡三任所得四人所與洎吾不才身今率為池中物矣
每至池風春池月秋水香蓮開之旦露清鶴唳之夕拂
[068-6a]
楊石舉陳酒援崔琴彈姜秋思頽然自適不知其他酒
酣琴罷又命樂童登中島亭合奏霓裳散序聲隨風飄
或凝或散悠揚於竹烟波月之際者久之曲未竟而樂
天陶然已醉睡於石上矣睡起偶詠非詩非賦阿龜握
筆因題石間視其粗成韻章命為池上篇云爾
十畆之宅五畆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謂土狹勿
謂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亭有橋有船有書
有酒有歌有絃有叟在中白鬚飄然識分知足外無求
[068-6b]
焉如鳥擇木姑務巢安如龜居坎不知海寛靈鶴怪石
紫菱白蓮皆吾所好盡在吾前時飲一杯或吟一篇妻
孥熈熈雞犬閒閒優哉游哉吾將終老乎其間
   因繼集重序
去年㣲之取予長慶集中詩未對答者五十七首追和
之合一百一十四首寄來題為因繼集卷之一因繼之/解具㣲
之前/序中今年予復以近詩五十首寄去㣲之不踰月依韻
盡和合一百首又寄來題為因繼集卷之二卷末批云
[068-7a]
更揀好者寄來盖示餘勇摩礪以須我耳予不敢退舍
即日又收拾新作格律共五十首寄去雖不得好且以
供命夫文猶戰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㣲之轉戰
迨兹三矣即不知百勝之術多多益辦耶抑又不知鼓
衰氣竭自此為遷延之役耶進退惟命㣲之㣲之走與
足下和答之多從古未有足下雖少我六七年然俱已
白頭矣竟不能捨章句抛筆硯何癖習如此之甚歟而
又未忘少年時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忽忽自哂況他
[068-7b]
人乎因繼集巻且止於三可也忽恐足下懶發不能成
就至三前言戲之者姑為巾幗之挑耳然此一戰後師
亦老矣宜櫜弓匣刃彼此與心休息乎和晨興一章錄
在别紙語盡於此亦不修書二年十月十五日樂天重

   劉白唱和集解
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予不量力
往往犯之夫合應者聲同交爭者力敵一往一復欲罷
[068-8a]
不能由是每制一篇先相視草視竟則興作興作則文
成一二年來日尋筆硯同和贈答不覺滋多至太和三
年春以前紙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其餘乗興扶
醉率然口號者不在此數因命小姪龜兒編錄勒成兩
巻仍冩二本一付龜兒一授夢得小兒崙郎各令收藏
附兩家集予頃以元㣲之唱和頗多或在人口常戲㣲
之云僕與足下二十年來為文友詩敵幸也亦不幸也
吟咏情性播揚名聲其適遺形其樂忘老幸也然江南
[068-8b]
士女語才子者多云元白以子之故使僕不得獨步於
吳越間亦不幸也今垂老復遇夢得得非重不幸耶夢
得夢得文之神妙莫先於詩若妙與神則吾豈敢如夢
得雪裏髙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沉舟側畔千帆
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句之類真謂神妙在在處處應
當有靈物䕶之豈惟兩家子姪秘藏而已巳酉嵗三
五日樂天解
   祭中書韋相公文
[068-9a]
維太和三年嵗次已酉六月已酉朔三十日戊寅中大
夫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上柱國晉陽縣開國男食邑
三百户賜紫金魚袋白居易謹以茶果之奠致祭于故
中書侍郎平章事贈司空韋公徳載維公忠貞大節輔
弼嘉謨倚注深恩哀榮盛禮伏見冊贈制中已詳惟公
世祿官業家行士風茂學清詞沖襟宏度伏見碑誌文
中已詳此不重書但申夙願公佩服世教棲心空門外
為君子儒内修菩薩行常接餘論許追髙蹤元和中出
[068-9b]
守開忠二郡日公先以喻金鑛偈相問往復再三由是
法要心期始相㑹合長慶初俱為中書舍人日尋詣普
濟寺宗律師所同受八戒各持十齋由是香火因縁漸
相親近及公居相位走在班行公府私家時一相見佛
乗之外言不及他誓趨菩提交相度脱去年臈月勝業
宅中公云必結佛縁無如願力因自開經篋出大方廣
佛華嚴經中十願品一通合掌焚香口讀手授云自持
䕶始傳一人曾未經旬公即捐館追思覆視似不偶然
[068-10a]
今即日於道場齋心持念一願一力如公在前以至他
生不敢廢墜若與公同科第聯官寮奉笑言蒙推奬窮
通榮悴之感離合存殁之悲盡成虚空何足言歎今兹薦奠不設葷腥庶幾降臨鑒察精意噫浮生是幻真諦
非空靈鷲山中既同前㑹兜率天上豈無後期嗚呼韋
君先後間耳伏惟尚饗
   祭弟文
維太和二年嵗次戊申十二月壬子朔三十日辛巳二
[068-10b]
十二哥居易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郎中二十三郎
知退之靈日月不居新婦龜兒等釁酷如昨俯及嵗暮
過大祥禮制云終追號永逺哀纒手足悲裂肝心痛
深痛深孤苦孤苦嗚呼自爾去來再周星嵗前事後事
兩不相知今因奠設之時粗表一二吾去年春授秘書
監賜紫今年春除刑部侍郎孤苦零丁又加衰疾殆無
生意豈有宦情所以僶俛至今待終龜兒服制今已請
長告或求分司即擬移家盡居洛下亦是夙意今方決
[068-11a]
行養病撫孤聊以終老合家除蘇蘇外普疋通健龜兒
頗有文性吾每自教詩書二三年間必堪應舉阿羅日
漸成長亦勝小時吾竟無兒窮獨而已茶郎叔母以下
並在鄭滑職事依前蘄蘄卿娘盧八等同寄蘇州免至
飢凍遥憐在符離庄上亦未取歸宅相得彭澤塲官各
知平善骨兜竹石香鈿等三人久經驅使昨大齋祥日
各放從良尋收膳娘新婦看養下邽楊琳庄今年買了
并造院堂已成往日亦曾商量他時身後甚要新昌西
[068-11b]
宅今亦買訖爾前後所著文章吾自檢尋編次勒成二
十巻題為白郎中集嗚呼詞意書迹無不宛然惟是䰟
神不知去處每開一卷刀攪肺腸每讀一篇血滴文字
擬憑崔二十四舍人譔序他日及吾文集同付龜羅收
傳前年以來合家所造齋供功徳皆領得否朔望晨夕
饗奠復嘗来無不諭音容潜殁已久乃至夢寐相見全
稀豈幽冥道殊莫有拘礙將精爽遷散杳無覺知不然
何一去三年而茫昧若此吾今頭白眼闇筋力日衰黄
[068-12a]
壤之期亦應不逺但恐前後乖隔不知得見爾無下邽
北村爾塋之東是吾他日歸全之位神縦不合骨且相
依豈戀餘生願畢此志嗚呼奠筵將徹幃帳欲收此生
之間豈有見日未死之際應無忘期仰天一號心骨破
碎猶冀萬一聞吾此言痛心痛心千萬千萬尚饗   祭李司徒文
維太和四年嵗次戊戌七月癸酉朔十九日辛夘中大
夫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白居易
[068-12b]
内從表弟朝請大夫守少府監上柱國李翺謹以清酌
庶羞之奠致祭于故相國興元節度贈司徒李公惟公
之生樹名制節忠貞諒直天下所仰惟公之殁遭罹禍
亂寃憤痛酷天下所知雖千萬其言終不能盡故兹奠
次但寫私誠居易應進士時以鄙劣之文䝉公稱奬在
翰林日以拙直之道䝉公扶持公雖徇公愚則受賜或
中或外或合或離契濶綢繆三十餘載至於豆觴之㑹
軒盖之游多奉光塵㝡承歡惠眷遇既深於常等痛憤
[068-13a]
實倍於衆情永訣奈何長慟而已翺情兼中外分辱眷
知綿以嵗時積成交舊敢申薄奠庶鑒㣲忠嗚呼哀哉
伏惟尚饗
   祭㣲之文維太和五年嵗次已亥十月乙丑朔十日辛巳中大夫
守河南尹上柱國晉陵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賜紫金
魚袋白居易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相國鄂岳節
度使贈尚書右僕射元相微之惟公家積善慶天鍾粹
[068-13b]
和生為國禎出為人瑞行業志略政術文華四科全才
一時獨步雖歴將相未盡謩猷故風華但樹於藩方功
利不周於夷夏噫此蒼生之不遇也在公豈有所不足
耶詩云淑人君子胡不萬年又云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此古人哀惜賢良之懇辭也若情理憤痛過於斯者則
號呼抑鬱之不暇又安可勝言哉嗚呼微之貞元季年
始定交分行止通塞靡所不同金石膠漆未足為喻死
生契濶者三十載歌詩唱和者九百章播於人間今不
[068-14a]
復敘至於爵祿患難之際寤寐憂思之間誓心同歸交
感非一布在文翰今不重云唯近者公拜左丞自越過
洛醉別愁淚投我二詩云君應恮我留連久我欲與君
辭别難白頭徒侣漸稀少明日恐君無此歡又曰自識
君來三度别這回白盡老髭鬚戀君不去君須㑹知得
後回相見無吟罷涕零執手而去私揣其故中心惕然
及公捐館於鄂悲訃忽至一慟之後萬感交懷覆視前
篇詞意若此得非兆先知之乎無以繼寄悲情作哀
[068-14b]
詞二首今載於是以附奠文其一云八月涼風吹白幕
寢門廊下哭㣲之妻孥親友來相弔唯道皇天無所知
其二云文章卓犖生無敵風骨精靈殁有神哭送咸陽
北原上可能隨例作埃塵嗚呼㣲之始以詩交終以詩
訣絃筆而絶其今日乎嗚呼㣲之三界之間誰不生死
四海之内誰無交朋然以我爾之身為終天之别既往
者已矣未死者如何嗚呼㣲之六十衰翁灰心血淚引
酒再奠撫棺一呼佛經云凡有業結無非因集與公縁
[068-15a]
㑹豈是偶然多生以來幾離幾合既有今别寧無後期
公雖不歸我應繼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
乎嗚呼㣲之言盡於此尚饗
   唐故湖州長城縣令贈户部侍郎博陵崔府君
    神道碑銘并序/
公諱孚字某古太嶽𦙍也今博陵人也唐虞之際因生
為姜姓暨周封齊分類曰崔氏長源逺派大族清門珪
組賢俊凖繩濟美斯崔氏所以綿千祀而甲百族也隋
[068-15b]
散騎常侍諱洽六代祖也唐兾州武强令諱紹曾祖也
監察御史諱預王父也常州江隂令育皇考也公幼以
門䕃子補太廟齋郎初調授汝州葉縣尉再調改宋州
單父尉時天寳末盗起燕薊毒流梁宋屠城殺吏如火
燎原單父之民將墜塗炭公感激奮發仗順興兵挫敗
賊徒保全鄉縣拳勇之旅歸之如雲方欲糾合貔虎敺
誅虵豕京觀羣盗金湯一方本道節度使竒之將議上間
㑹有同事者爭功隂相傾奪公超然脱屣遂以族行東
[068-16a]
游江淮安時俟命屬吳王出閤領鎮求才撫人常聞公
名試以吏事遂表請為宋城尉事舉移假漣水令賞緋
魚袋縣政修轉常州録事參軍糾察課賦浙東採訪使
聞之奏授越州餘姚令吏畏人悦嵗未滿浙西採訪使
知之奏改湖州長城令長城之理又加於前二邑焉政
成秩滿解印罷去優游自得獨善其身興元元年疾殁
於宋太和五年遷葬於洛享年若干詔贈尚書户部侍
郎夫人隴西李氏追封岐國夫人皆從子貴也公為人
[068-16b]
儀表魁梧氣概倜儻負不羈之才慕非常之功始發軔
於單父志立而功不就終税駕於長城道行而位不達
善慶所積實生司空司空諱𢎞禮公之幼子也以學發身以文飾吏以幹蠱克家以忠壯許國典十郡領二鎮
再釐東土追命上公雖天與之位亦由公義方之訓輔
而成焉大丈夫貯蓄財術樹置功利鎡錤富貴焯燿邦
家不當其身而得於後父析子荷相去幾何嗚呼崔公
何不足之有按國典官五品以上墓廟得立碑又按喪
[068-17a]
葬令凡諸贈官得同正官之制其孫彦防彦佐等奉父
命述祖徳揭石于墓勒銘于碑銘曰天無全功賢無全福既享天爵難兼世祿矯矯崔公道
積厥躬大志長畧巻于懐中黄綬遏寇思奮竒功銅印
字人躬行古風才髙位下步濶途窮竟戢羽翮不展心
胸天道有知善積慶終昭哉報施其在司空
   大唐泗洲開元寺臨壇律徳徐泗濠三州僧正
    明逺大師塔碑銘并序/
[068-17b]
婆娑世界中有釋迦如来出為上首如來滅後像法中
或羅漢僧或菩薩僧在在處處出為上首佛道未喪間
生其人故泗州開元寺臨壇律徳大師實一方上首也
大師醮郡酇人世姓㬥氏僧號明逺七嵗依本郡霈禪
師出家十九從泗洲靈穆律師受具戒五夏通四分律
俱舍論乃升講座乃登戒壇元和元年衆請充當寺上
座明年官補為本州僧正統十二部開元寺北地二百
步作講堂七間僧院六所又淮泗間地卑多雨潦嵗有
[068-18a]
水害師與郡守蘇遇等謀於沙湖西隙地創避水僧坊
建門廊㕔堂厨厩二百間植松杉楠檉檜一萬本由是
僧與民無墊溺患旋屬災焚本寺寺殲像滅僧潰者數
年師與徐州節度使王侍中有縁侍中名/智興遂合願叶力
再造寺宇乃請師為三郡僧正奏乞連置戒壇因其施
利廓其規度侍中又以家財萬計助而成之自殿閣堂
亭廊庖廪藏洎僧徒臧獲傭保馬牛之舍凡二千若干
百十間其中像設之儀器用之具一無闕者長慶五年
[068-18b]
春作太和元年秋成輪奐莊嚴星環棊布如自地踊若
從天降供施無虚日鐘梵有常聲四衆知歸萬人改觀
於是增上慢者起敬種善根者發心利喜饒益巨能具
舉若非大師於福智僧中而得第一若非侍中於敬信
人中亦為第一則安能大作佛事而中興像教者乎故
如來所謂我滅後我法傳授於弟子囑於大臣斯言信
矣師以太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齋時終於本寺本院
是月二十九日道俗衆萬輩恭敬悲泣備涅槃威儀遷
[068-19a]
全身歸于湖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報年七十僧
臈五十有一始出家訖于遷化志業行願道力化縁引
而伸之隨日廣大前後臨戒壇者八登律座者十有五
僧尼得度者三萬衆江淮行化者四十年或疑是人如
來所使羅漢菩薩吾焉知之初大師以功徳為心既成
而化侍中以譔録見託未就而薨今按弟子僧僧亮元
素行狀序而銘之嗚呼所以滿大師之願終侍中之志
也銘曰
[068-19b]
平地踊塔多寳示現險路化城導師方便翳我大師亦
有大願像法是𢎞塔廟是建佛人交接兩得相見法有
毗尼象有僧尼承教於佛得度於師宣傳戒藏振起律
尼四十餘載勤而行之福徳如空不可思議縁合而来
功成而去知性不動色身無住示有遷化非實滅度表
塔勒銘門人戀慕
   東都十律大徳長聖善寺鉢塔院主智如和尚
    茶毗幢記
[068-20a]
浮圖教有茶毗威儀事具涅槃經陁羅尼門有佛頂呪
功徳事具尊勝經經文甚詳此記不載今但載大師僧
行佛事興建幢義趣而已大師姓吉號智如絳郡正平
人自孩及童不飲酒不茹葷不食肉不兒戲年十二授
經於僧皎二十二受具戒於僧晤學四分律於曇徒含/切
濬律師通楞伽思益心要於法凝大師貞元中寺舉省
選累補昭成敬愛等五寺開法臨壇大徳由是行寖髙
名寖重僧尼輩請以聖善寺勅置法寳嚴持院處之居
[068-20b]
十年而法供無虛日律講無虚月使疑者信墮者勤增
上慢者退僧風驟變佛事勃興實我師傳授誘誨之力
也太和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終於本院報年八十六
僧夏六十五明年正月十五日合都城道俗萬數具涅
槃儀移窆於龍門祖師塔陂又明年某月某日用闍維
法遷祔于奉先寺祖師塔西而建幢焉噫大師自出家
至即世前後講毗尼三十㑹度覔筆/切蒭百千人乗律
登壇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載而身相長大面相端嚴心
[068-21a]
不放逸口無戲論四部瞻仰敬而畏之矧又以直心坐
道場以密行傳法藏為東王城十大徳首為南贍部八
闗戒師名冠萬僧利及百衆所謂提智慧劍破煩惱賊
莊加/切無畏鼓降内外魔凛乎佛庭之直臣鬱乎僧壇
之大將者也初師之將遷化也無病無惱宴坐齋心領
一童詣諸寺遇像致敬逢僧與遊口雖不言心若黙别
後數日而化識者異之及臨盡滅也告弟子言我殁後
當依本院先師遺法勿塔勿墳唯造佛項尊勝陁羅尼
[068-21b]
經一幢置吾茶毗之所吾形之化吾願常在願依幢之
塵之影利益一切衆生吾願足矣今院主上首弟子振
公洎傳法受遺侍者弟子某等若干人合力建幢以畢
師志振輩以居易辱為是院門徒者有年矣又十年以
還䝉師授八闗齋戒見託為記附于真言盖欲以奉本
教而滿先願尋往因而集來果也欲重宣此義以一偈贊
之偈云
幢功徳甚大師行願甚深孰見如是幢不發菩提心
[068-22a]
 
 
 
 
 
 
 
 
[068-22b]
 
 
 
 
 
 
 
 白氏長慶集卷六十九

[069-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巻七十
            唐 白居易 撰
  銘誌贊序祭文記辭傳凡十/八首
   酒功贊并序/
晉建威將軍劉伯倫嗜酒有酒德頌傳於世唐太子賓
客白樂天亦嗜酒作酒功贊以繼之其詞云
麥麯之英米泉之精作合為酒孕和産靈孕和者何濁
[069-1b]
醪一樽霜天雪夜變寒為温産靈者何清醑一酌離人遷客轉憂為樂納諸喉舌之内淳淳泄泄醍他禮/切洪/孤
切/何黨/切何戒/切沃諸心胷之中熙熙融融膏澤和風
百慮齊息時乃之徳萬縁皆空時乃之功吾嘗終日不
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且飲
   唐故武昌軍節度處置等使正議大夫檢挍戸
    部尚書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賜紫金魚袋
    尚書右僕射河南元公墓誌銘并序/
[069-2a]
公諱稹字㣲之河南人六代祖巖隋兵部尚書封昌平
公五代祖𢎞隋北平太守髙祖義端魏州刺史曾祖延
景岐州參軍祖諱悱南頓縣丞贈兵部員外考諱寛比
部郎中舒王府長史贈尚書右僕射妣滎陽鄭氏追封
陳留郡太夫人公即僕射府君第四子後魏昭成皇帝
十五代孫也公受天地粹靈生而岐然孩而嶷然九嵗
能屬文十五明經及第二十四試判入四等署秘省挍
書二十八應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遺即日獻教本書數
[069-2b]
月閒上封事六七憲宗召對言及時政執政者疑忌出
公為河南尉丁陳留太夫人憂哀毀過禮杖不能起服
除之明日授監察御史使平蜀按任敬仲獄得情又劾
奏東川帥違詔條過籍税又奏平塗山甫等八十八家
寃事名動三川三川人慕之其後多以公姓字名其子
朝廷病東諸侯不奉法東御史府不治事命公分臺而
董之時有河南尉離局從軍職尹不能止監察使死其
柩乗傳入郵郵吏不敢詰内園司械繫人踰年登府不
[069-3a]
得知飛龍使匿趙氏亡命奴為養子主不敢言浙右帥
封杖杖安吉令至死子不敢愬凡此者數十事或奏或
劾或移嵗餘皆舉正之内外權寵臣無奈何咸不快意
㑹河南尹有不如法事公引故事奏而攝之甚急先是
不快者乗其便相噪嗾坐公専逞作威黜為江陵士曺
掾居四年徙通州司馬又四年移虢州長史長慶初穆
宗嗣位舊聞公名以膳部員外郎徵用既至轉祠部郎
中賜緋魚袋知制誥制誥王言也近代相沿多失於巧
[069-3b]
俗自公下筆俗一變至於雅三變至於典謨時謂得人
上嘉之數召與語知其有輔弼才擢授中書舍人賜紫
金魚袋翰林學士承㫖尋拜工部侍郎旋守本官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公既得位方將行已志答君知無何有憸
人以飛語構同位詔下按驗無狀上知其誣全大體與
同位兩罷之出為同州刺史始至急吏緩民省事節用
嵗收羡財千萬以補亡户逋租其餘因弊制事贍上
利下者甚多二年改御史大夫浙東觀察使將去同同
[069-4a]
之耆幼鰥獨泣戀如别慈父母遮道不可通詔使𨗳呵
揮鞭有見血者路闢而後得行先是明州嵗進海物其
淡蚶呼甘/切禮之味尤速壞課其程日馳數百里公至
越未下車趨奏罷自越抵京師郵夫獲息肩者萬計道
路歌舞之明年辨沃瘠察貧富均勞逸以定税籍越人
便之無流庸無逋賦又明年命吏課七郡人各築陂塘
春貯水雨夏溉旱苗農人賴之無餓殍在越八載政成
課髙上知之就加禮部尚書降璽書慰諭之示旌寵又
[069-4b]
以尚書左丞徵還旋改户部尚書鄂岳節度使在鄂
載其政如越太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遇暴疾一日薨
于位春秋五十三上聞之軫悼不視朝贈尚書右僕射
加賻贈焉前夫人京兆韋氏懿淑有聞無禄早世生一
女曰保子適挍書郎韋絢今夫人河東裴氏賢明知禮
有輔佐君子之勞封河東郡君生三女曰小迎未笄道
衛道扶齠田聊/切初謹/切一子曰道䕶三嵗仲兄司農少
卿積姪御史臺主簿某等銜哀襄事裴夫人韋氏長女
[069-5a]
暨諸孤等號䕶廧慈良/切即涉/切以六年七月十二日祔
葬於咸陽縣奉賢鄉洪瀆原從先宅兆也公著文一百
巻題為元氏長慶集又集古今刑政之書三百巻號類
集並行於代公凡為文無不臻極尤工詩在翰林時穆
宗前後索詩數百篇命左右諷詠宫中呼為元才子自
六宫兩都八方至南蠻東夷國皆寫傳之每一章一句
出無脛而走疾于珠玉又觀其述作編纂之㫖豈止於
章刀筆哉實有心在于安人治國致君堯舜致身伊
[069-5b]
皋耳抑天不與耶將人不幸耶予嘗悲公始以直躬律
人勤而行之則坎壈而不偶謫瘴鄉凡十年髮斑白而
歸来次以權道濟世變而通之又齟齬而不安居相位
僅三月席不煖而罷去通介進退卒不獲心是以法理
之用止于舉一職不布于庶官仁義之澤止于惠一方
不周于四海故公之心不足也逢時與不逢時同得位
與不得位富貴與浮雲同何者時行而道未行身遇而
心不遇也執友居易獨知其心以泣濡翰書銘于墓曰
[069-6a]
嗚呼㣲之年過知命不謂之夭位兼將相不謂之少然
未康吾民未盡吾道在公之心則為不了嗟乎哉道廣
而俗隘時矣夫心長而運短命矣夫嗚呼㣲之已矣夫
   唐故虢州刺史贈禮部尚書崔公墓誌銘唐有通四科達三教者曰惟崔公公諱𤣥亮字晦叔其
先出於炎帝至裔孫穆伯受封于崔因而命氏漢初始
分為清河博陵二祖故其後稱博陵人曾祖悦洛州司
户參軍贈太子少保祖光迪贈贊善大夫考杭揚州司
[069-6b]
馬兼通事舍人贈太子少師妣太原王氏贈晉陽郡太
夫人公即少師季子解褐補秘書省挍書郎宣越二府
奏授協律郎大理評事朝廷知其才徵授監察轉殿中
歴侍御史膳部駕部員外郎洛陽令密州刺史公既至
密密民之凍餒者賑䘏之疾疫者救療之胔骼各額/切
殯者命葬藏之男女過時者趨讀曰/促嫁娶之三月而政
立二年而化行密人悦之發于謡詠換歙州刺史其政
如密先是歙民畜馬牛而生駒犢者官書其數吏縁為
[069-7a]
姦公既下車盡焚其籍孳息貨易一無所問先是歙民
居山險而輸税米者擔負跋涉勤苦不支公許其計斛
納緡賤入貴出官且獲利人皆忘勞農人便之歸如流
水朝廷聞其政徵拜刑部郎中謝病不就俄改湖州刺
史政如密歙加之以聚羡財而代逋租則人不困謹茶
法以防黠吏則人不苦修堤塘以備旱嵗則人不飢罷
氓賴之如依父母入為秘書少監改曹州刺史兼御史
中丞謝病不就拜太常少卿遷諫議大夫屢上封章言
[069-7b]
行職舉上召對加金紫以奬之假貂蟬以寵之未幾朝
有大獄人心惴駭勢連中外衆以為寃百辟在廷無敢
言者公獨進及霤力救/切危言觸鱗天威赫然連叱不去
遂置笏伏陛極言是非血淚盈襟詞竟不屈上意稍悟
容而聴之卒使罪疑惟輕實公之力既而真拜因旌
忠臣由是正氣直聲震耀朝右搢紳者賀皆曰國有人
焉國有人焉公以為名不可多取退不必待年決就長
告徑遵歸路朝廷不得已在途拜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公
[069-8a]
濟源有田洛下有宅勸誨子弟招邀賓朋以山水琴酒
自娛有終焉之志無何又除虢州刺史盖執政者惜其
去將欲馴𦤺而復用之太和七年七月十一日遇疾薨
于虢州廨舍天子廢朝一日贈禮部尚書周行士林聞
者相弔宗族交友靡不出涕遺直遺愛公兼有焉嗚呼
公之將終也遺誡諸子其書大畧云吾年六十六不為
無夀官至三品不為不達死生定分何足過哀自天寳
已還山東士人皆改葬兩京利於便近唯吾一族至今
[069-8b]
不遷我殁宜歸全于滏扶古/切陽先塋正首邱之義也送
終之事務從儉薄保家之道無忘孝悌吾玉磬琴留别
樂天請為墓誌云爾夫人范陽盧氏先公而殁有子九
人長曰熅於云/切通事舍人次曰芻言罕言舉進士次曰
緩中牟尉其下皆幼稚熅等哀毁孝敬號䕶轜乳兗/切
即涉/切以九年四月二十八日用大葬之禮歸窆于磁州
昭義縣磁邑鄉北原遷盧夫人而合祔焉遵理命也公
之丁少師憂也退居髙郵其地卑溼泣血卧苫者三載
[069-9a]
因病痺其兩股焉逮于終身竟不能趨拜從祖弟仁亮
竄謫巴南殁而後歸公先命長男煴䕶喪歸葬後命幼
子聴繼絶承祧自宗族及朋執間有死無所歸孤無所
依者公或葬之祭之或衣之食之或㛰之嫁之侯齊二
家之類是也故閨門稱其孝羣從仰其仁交游服其義
可不謂徳行乎公幼嗜學長善屬文以詞賦舉進士登
甲科以書判調天官入上等前後文集凡若干巻尤工
五言七言詩警䇿之篇多在人口其餘著述作者許之
[069-9b]
可不謂文學乎公之典密歙湖也理化如彼可不謂政
事乎居大諫騎省也忠讜如此可不謂言語乎公夙慕
黄老之術齋心受籙伏氣鍊形暑不流汗冬不挾纊膚
體顔色氷清玉温未識者望之如神仙中人也在湖三
嵗嵗修三元道齋輒有彩雲靈鶴迴翔壇上久之而去
前後致齋七八而鶴來儀者凡三百六十其内修外感
也如此可不謂通於大道乎公之晩年又師六祖以無
相為心地以不二為法門每遇僧徒輒論真諦雖耆年
[069-10a]
宿徳皆心伏之及易簀之夕大怖將至如入三昧恬然
自安仍於遺疏之末手筆題云暫榮暫悴敲石火即空
即色眼生花許時為客今歸去大厯元年是我家解空
得証也又如此可不謂達于佛性乎總而言之故曰通
四科達三教者也居易不佞辱與公游者三十餘年年
老分深定為執友況奉遺札託為斯文且慙鄙陋不敢
辭讓銘曰
滏山之陽鼓山之下吉日吉土載封載樹嗚呼博陵崔
[069-10b]
君之墓
   唐故溧水縣令太原白府君墓誌銘并序/
公諱季康字某太原人秦武安君起之裔胄北齊五兵
尚書建之五代孫也曾祖諱士通皇朝利州都督祖諱
志善尚衣奉御父諱鏻離珍/切揚州錄事參軍公即錄事
府君次子歴華州下邽尉懷州河内丞徐州彭城令江
州潯陽令宿州虹縣令宣州溧水令没于官舍明年某
月某日歸葬于華州下邽縣某鄉某原享年若干嗚呼
[069-11a]
公為人温恭信厚為官貞白嚴重友于兄弟慈于子姪
鄉黨推其行交游讓其才自尉下邽至宰漂水皆以潔
廉通濟見知郡守流譽於朋寮才不偶時道屈於位而
徒勞於州縣竟不致于青雲命矣夫哀哉公前夫人河
東薛氏先公若干年而沒生二子一女女號鑒虛未筓
出家長子某杭州於潛尉次子某睦州遂安尉後夫人
髙陽敬氏父諱某某官生一子二女女皆早夭子曰
中進士出身前試大理評事歴河東鄭滑邠寧三府掌
[069-11b]
記夫人在室以孝敬奉親為淑女既嫁以柔和從夫為
順婦及主家以慈正訓子為賢母故敏中遵其教飭其
身升名甲科歴聘公府以文行稱於衆以祿養榮於親
雖自有兼才然亦由夫人訓𨗳之所致也夫人以太和
七年正月某日寢疾終于下邽别墅享年若干明年
某月某日啓漂水府君薛夫人宅兆而合祔焉禮也時諸
子盡殁獨敏中號泣襄事託從祖兄居易銘于墓石銘

[069-12a]
繄我叔父漂水府君治本於家事施政於縣民繄我叔
母髙陽夫人德修於室家慶積於閨門訓著趨庭善彰
卜鄰故其嗣子休有令聞
   序洛詩
序洛詩白樂天自序在洛之樂也予歴覽古今歌詠自
風騷之後蘇李以還李陵蘇武始/為五言詩次及鮑謝徒迄于李杜
輩其間詞人聞知者累百詩章流傳者鉅萬觀其所自
多因讒寃譴逐征戍行旅凍餒病老存殁别離情發於
[069-12b]
中文行於外故憤憂怨傷之作通計今古什八九焉世
所謂文士多數竒詩人尤命薄於斯見矣又有以知理
安之世少離亂之時多亦明矣予不佞喜文嗜詩自幼
及老著詩數千首以其多矣故章句在人口姓氏落詩
流雖才不逮古人然所作不啻數千首以其多矣作一
數竒命薄之士亦有餘矣今夀過耳順幸無病苦官至
三品免罹飢寒此一樂也太和二年詔授刑部侍郎明
年病免歸洛旋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居二年就領河
[069-13a]
南尹事又三年病免歸履道里第再授賓客分司自三
年春至八年夏在洛凡五周嵗作詩四百三十二首除
喪眀哭子十數篇外其他皆寄懷於酒或取意於琴閒
適有餘酣樂不暇苦詞無一字憂歎無一聲豈牽强所
能致耶盖亦發中而形外耳斯樂也實本之於省分知
足濟之以家給身閒文之以觴詠絃歌飾之以山水風
月此而不適何往而適哉兹又以重吾樂也予嘗云治
世之音安以樂閒居之詩泰以適苟非理世安得閒居
[069-13b]
故集洛詩别為序引不獨記東都履道里有閒居泰適
之叟亦欲知皇唐太和嵗有理世安樂之音集而序之
以俟夫採詩者甲寅嵗七月十日云爾
   畫彌勒上生幀側迸/切并序/
南贍部州大唐國東都城長夀寺大苾芻道嵩存一惠
闕/等六十人與優婆塞士良惟儉等八十人以太和八
年夏受八戒修十善設法供捨淨財畫兜率陁天宫彌
勒上生内衆一鋪眷屬圍繞相好莊嚴於是嵩等曲躬
[069-14a]
合拳焚香作禮發大誓願願生内宫劫劫生生親近供
養按本經云可以除九十九億劫生死之罪也有彌勒
弟子樂天同生願遇是縁爾時稽首當來下生慈氏世
尊足下致敬無量而説讚曰
百四十心合為一誠百四十口發同一聲仰慈氏名願
我來世一時上生
   繡西方幀讚并序/
西方阿彌陀佛與閻浮提有願此土衆生與彼佛有縁
[069-14b]
故受一切苦者先念我名祈一切福者多圖我像至於
應誠來感隨願往生神速變通與三世十方諸佛不侔
噫佛無若干而願與縁有若干也有女弟子𢎞農郡君
姓楊號蓮花性發𢎞願捨浄財繡西方阿彌陀佛像及
本國土眷屬一部奉為故李氏長姊楊夫人滅宿殃追
冥祐也夫範銅設繪不若刺繡文之精勤也想形念號
不若覩相好之親近也即造之者誠不得不著感不得
不通受之者罪不得不滅福不得不集爾時蓮花性焚
[069-15a]
香合掌跪唱贊云
金方刹金色身資聖力福幽䰟造者誰𢎞農君受者誰
楊夫人
   祭崔相公文
維太和六年嵗次壬子十月庚申朔二十四日癸未中
大夫守河南尹上柱國晉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賜
紫金魚袋白居易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相國
吏部尚書贈司空崔公敦詩惟公德望事業識度操履
[069-15b]
為時而生作國之紀巖廊匡輔藩部政治父母黎元股
肱天子斯皆談在人口播於人耳今所敘者眷知而已
嗚呼自古及今實重知音故詩美伐木易稱斷金始愚
與公同入翰林因官識面因事知心獻納合章對揚聯
襟以忠相勉以義相箴朝案同食夜牀並衾綢繆五年
情與時深及公登庸累分閫鎮愚亦去國出領符印徐
宣逺部忠杭遐郡鴈去寄書潮來傳信無由㑹合祗望
音問未卜後期但敦前分余太和之初連徵歸朝公長
[069-16a]
夏司愚貳秋曹玉徳彌溫松心不凋南宫多暇屢接遊
遨竹寺雪夜杏園花朝杜曲春晚潘亭月髙前對青山
後携濁醪微之夢得慕巢師皋或徵雅言酣詠陶陶或
命俗樂絲管嘈嘈藉草䕃松枕麴餔糟曾未周嵗索然
分鑣卑遙/切公又授鉞南撫荆蠻報政入覲復總天官愚
因謝病東歸澗瀍方從四皓旅守三川時蒙問訊日奉
周旋豈無要約良有由縁洛城東隅履道西偏修篁迴
合流水潺湲與公居第門巷相連與公齒髮甲子同年
[069-16b]
兩心相期三徑之間優游擕手而終老焉嗚呼易失者
時難忱者天既奪我志又殲我賢邱園未歸館舍先捐
百身莫贖一夢不還鬱鬱佳城茫茫九原淒淒簫鼓慘
淡風煙祖奠遲遲泣涕漣漣平生親友羅拜柩前賢人
已矣天地蒼然嗚呼哀哉敦詩尚饗
   祭崔常侍文
維太和元年嵗次乙夘二月丙午朔七日壬子中大夫
守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白居易謹
[069-17a]
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故秘書監贈禮部尚書崔公
惟公之世禄家行文華政事播於時論此不復云今但
敘舊好寫衷誠而已嗚呼居易弟兄與公伯仲前後科
第同登者四五屬為僚友三十餘年又膳部房與公同
聲塵之游定膠漆之分兩家不幸十年以來哀亹所鍾
零落殆盡我老君病惟餘二人天不憗魚覲/切遺公又即
世不登大位不享永年夙志莫伸幽憤何極居易方屬
疾恙不遂執紼遣姪阿龜往展情禮此如不祭永痛奈
[069-17b]
何嗚呼重易平生知我寢門一慟可得而聞乎嗚呼重
易平生嗜酒奠筵一酌可得而歆乎嗚呼哀哉伏惟尚
   磐石銘并序/
太和九年夏有山客贈余磐石轉寘于履道里第時屬
炎暑坐卧其上愛而銘之云爾
客從山來遺我磐石圓平膩滑廣袤六尺質凝雲白文
拆烟碧莓苔有斑麋鹿其跡置之竹下風掃露滴坐待
[069-18a]
禪僧眠留醉客清冷可愛支體甚適便是白家夏天床

   東林寺白氏文集記昔余為江州司馬時常與廬山長老於東林寺經藏中
披閱逺大師與諸文士唱和集巻時諸長老請予文集
亦置經藏唯然心許他日致之迨兹餘二十年矣今余
前後所著文大小合二千九百六十四首勒成六十巻
編次既畢納于藏中且欲與二林結他生之緣復曩嵗
[069-18b]
之志也故自忘其鄙拙焉仍請本寺長老及主藏僧依
逺公文集例不借外客不出寺門幸甚太和九年夏太
子賓客晉陽縣開國男太原白居易樂天記
   聖善寺白氏文集記
中大夫守太子少傅馮翊縣開國侯上柱國賜紫金魚
袋太原白居易字樂天與東都聖善寺鉢塔院故長老
如滿大師有齋戒之因與今長老振大士為香火之社
樂天曰吾老矣將尋前好且結後縁故以斯文寘於是
[069-19a]
院其集也帙六十五巻凡三千二百五十五首元相公/先作集
序并目録/一巻在外題為白氏文集納于律疏庫樓仍請不出院
門不借官客有好事者任就觀之開成元年五月十三
日樂天記
  看題文集石記因成四韻以美之
   中散大夫守河南尹賜紫金魚袋李紳
寄玉蓮花藏緘珠貝葉扃院閒容客讀講倦許僧聴部
列雕金榜題存刻石銘永添鴻寳集莫雜小乗經
[069-19b]
   唐銀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安定皇甫公墓誌
    銘并序/
公姓皇甫諱鏞以中/切字龢戸戈/切卿始封祖㣲子也周克
殷封于宋九代至戴公戴公之子曰皇父因字命族為
皇父氏至秦徙茂林改父為甫及漢遷安定期那其後
為朝那人五代祖珍義資建二州刺史曾祖文房髙陵
令祖鄰幾賜汝州刺史考愉累贈尚書左僕射太子太
保妣洛陽賈氏贈姑臧郡太夫人公由進士出身補夏
[069-20a]
陽主簿試左武衛兵曺充宣歙觀察推官轉大理評事
詔徵授監察御史改秘書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始賜
朱紱銀印充鳳翔節度判官營田副使旋又徵還真拜
殿内改比部員外郎河南令都官郎中河南少尹歴太
子左右庶子並分司東都俄又徵拜國子祭酒未幾謝
疾改太子賓客轉秘書監分司又就拜檢挍左散騎常
侍兼太子賓客轉秘書監分司始加命服正三品又遷
太子少保分司封安定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始立家廟
[069-20b]
享三世公先娶博陵崔氏後娶范陽盧氏二夫人皆有
淑徳先公而殁有二子曰璥居影/切曰珧餘招/切一女適太
原王諲伊真/切以開成元年七月十日寢疾薨于東都宣
教里第享年七十七皇帝廢朝一日是嵗十月三日用
大葬之禮歸全于河隂縣廣武原從太保府君先塋以
盧夫人合祔焉公自將仕郎累階至銀青光祿大夫自
武騎尉累勲至上柱國自布衣而佩服金紫自旅食而
廟饗祖考封爵被乎身褒贈及乎先官品䕃乎後大其
[069-21a]
門肥其家儒者之榮無闕焉皆求已稽古之力自致耳
公為人器宇甚宏衣冠甚偉寡言正色人望而敬之至
於燕遊觴詠之間則其貌温然如春其心油然如雲也
初元和中公始因郎官分司東洛由是得伊嵩趣愜吏
隠心故前後歴官八九凡二十有五年優游洛中笑哂
無意得喪窮達與道始終澹然不動其心以至于考終
命聞者慕之謂為達人當憲宗朝公之仲居相位操利
權也從而附離者有之公獨超然雖貴介之勢不能及
[069-21b]
及仲之失寵得罪也從而縁坐者有之公獨皦吉了/切
雖骨肉之親不能累識者心伏號為偉人公好學善屬
文尤工五言七言詩有集十八卷又著性言十四篇居
易辱與公遊迨二紀矣自左右庶子歴賓客訖于少保
傅皆同官東朝分務東周在寮友間聞知最熟故得以
實錄誌而銘曰
賢哉少保令聞令儀金璧其操鸞凰其姿徳如斯夀如
斯位如斯嗚呼人爵天爵實兼有之廣武之原大河之
[069-22a]
湄龜告筮從吉土良時封于兹樹于兹嗚呼少保之墓
百代可知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曲江縣開國伯贈
    禮部尚書范陽張公墓誌銘并序/
公諱仲芳字靖之其先范陽人晉司空茂先之後永嘉
南遷始徙居于韶之曲江縣後嗣因家焉唐朝贈太常
卿諱𢎞愈公之曾祖也嶺南節度使廣州刺史殿中監
諱九皋公之王父也贈尚書右僕射諱抗公之皇考也
[069-22b]
贈潁川郡夫人陳氏公之皇妣也都昌令仲端以下四
人公之兄也監察御史仲孚以下二人公之弟也博陵
郡夫人崔氏公之夫人也右清道率府曺胄景宣進士
茂𤣥明經智周公之子也監察御史裏行楊澥挍書郎
陸賓虞公之壻也公即僕射府君第五子貞元中進士
舉及第博學選登科補集賢院挍書郎丁内憂喪除復
補正字選授咸陽尉鄜坊節度使辟為判官奏授監察
御史裏行俄而真拜歴殿中轉侍御史倉部員外郎金
[069-23a]
州刺史度支郎中駁宰相事議出為遂州司馬移復州
司馬俄遷刺史改曺州刺史河南少尹鄭州刺史入為
諫議大夫福建觀察使兼御史中丞徵還為太子賔客
再為左散騎常侍京兆尹華州刺史兼御史大夫秘書
監勲至上柱國階至銀青光祿大夫封至曲江縣開國
伯食邑七百户開成二年四月某日薨于上都新昌里
第詔贈禮部尚書以某年八月某日歸葬于河南府某
縣某鄉某村僕射府君之封域焉公幼好學長善屬文
[069-23b]
俯取科第如拾地芥著文集三十卷藏於家纂制詔一
百巻行於代尤工五言章句詩家流稱之嘗譔先僕射
府君神道碑及丞相文獻始興公廟碑由文得禮秉筆
者許之文獻始興公九齡即公之伯祖開元中以儒學
詩賦獨步一時及輔弼明皇帝號為賢相餘慶濟美
在于公公沿其業襲其文而不嗣其位惜哉況公為人
温良沖淡恬然有君子徳立朝直清貞諒肅然有正人
風在官寛重易簡綽然有長吏體為子弟孝敬為伯父
[069-24a]
慈和與朋友信寵辱不驚其心喜愠不形於色入仕四
十載歴官二十五享年七十二才如是禄如是夀如是
宜哉居易與公少同官老同游結交慕徳久而彌篤故
景宣等以論譔先徳見託為文式序且銘勒于墓石銘

在唐張氏世為儒宗文獻既沒鬱生我公我公渢渢符/中
切/學奥詞雄縁情體物有文獻風慶集于家道積厥躬
駿足逸翮天驥㝠鴻始自筮仕迄于達官六刺藩部再
[069-24b]
珥貂蟬大諫選重尹京才難賓于望苑寵在蓬山凡所
踐歴皆有可觀終然允臧已矣歸全嗚呼洛郊北阡邙
阜西原佳城一閉陵谷推遷所不泯者令名藹然   齒落辭并序/
開成二年予春秋六十六瘠黑衰白老狀具矣而雙齒
又墮慨然感歎者久之因為齒落辭以自廣其辭曰
嗟嗟乎雙齒自吾有之而俾爾嚼肉咀蔬銜盃潄水豐
吾膚革滋吾血髓從幼逮老勤亦至矣幸有輔車非無
[069-25a]
魚巾/切逆各/切胡然捨我一旦雙落齒雖無情吾豈無
情老與齒别齒隨涕零我老日來爾去不迴嗟嗟乎雙齒孰謂而來哉孰謂而去哉齒不能言請以意宣為口
中之物忽乎六十餘年昔君之壯也血剛齒堅今君之
老矣血衰齒寒輔車齗齶日削月朘上參差而下
曾何足以少安噫君其聴哉女長辭姥莫補/切臣老辭主
髮衰辭頭葉衰辭樹物無細大功成者去君何嗟嗟獨
不聞諸道經我身非我有也盖天地之委形君何嗟嗟
[069-25b]
又不聞諸佛説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由是而言君何
有焉所宜委百骸而順萬化胡為乎嗟嗟於一牙一齒
之間吾應曰吾過矣爾之言然
   醉吟先生傳
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鄉里官爵忽忽不知吾為誰也
宦遊三十載將老退居洛下所居有池五六畆竹數千
竿喬木數十株臺榭舟橋具體而㣲先生安焉家雖貧
不至寒餒年雖老未及耄性嗜酒耽琴淫詩凡酒徒琴
[069-26a]
侣詩客多與之遊遊之外棲心釋氏通學小中大乗法
與嵩山僧如滿為空門友平泉客韋楚為山水友彭城
劉夢得為詩友安定皇甫朗之為酒友每一相見欣然
忘歸洛城内外六七十里間凡觀寺邱墅有泉石花竹
者靡不遊人家有美酒鳴琴者靡不過有圖書歌舞者
靡不觀自居守洛川韋布衣家以宴遊召者亦時時往
每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過必為之先拂酒
罍次開篋詩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宫聲弄秋思一遍若
[069-26b]
興發命家僮調法部絲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若歡甚
又命小妓歌楊栁枝新詞十數章放情自娯酩酊而後
已往往乗興履及鄰杖於鄉騎遊都邑肩舁雲俱/切適野
舁中置一琴一枕陶謝詩數巻舁竿左右懸雙酒壺尋
水望山率情便去抱琴引酌興盡而返如此者凡十年
其間日賦詩約千餘首嵗釀酒約數百斛而十年前後
賦釀者不與焉妻孥弟姪慮其過也或譏之不應至於
再三乃曰凡人之性鮮得中必有所偏好吾非中者也
[069-27a]
設不幸吾好利而貨殖焉以至于多藏潤屋賈禍危身
奈吾何設不幸吾好博奕一擲數萬傾財破産以致于
妻子凍餒奈吾何設不幸吾好藥損衣削食鍊鉛燒汞
胡孔/切以至于無所成有所誤奈吾何今吾幸不好彼而
自適于杯觴諷詠之間放則放矣庸何傷乎不猶愈於
好彼三者乎此劉伯倫所以聞婦言而不聴王無功所
以遊醉鄉而不還也遂率子弟入酒房環釀甕箕踞仰
面長吁太息曰吾生天地間才與行不逮於古人逺矣
[069-27b]
而富於黔婁夀於顔淵飽於伯夷樂於榮啓期健于衛
叔寳幸甚幸甚餘何求哉若捨吾所好何以送老因自
吟咏懐詩云抱琴榮啓樂縦酒劉伶達放眼看青山任
頭生白髮不知天地内更得幾年活從此到終身盡為
閒日月吟罷自哂揭甕撥醅又引數杯兀然而醉既而
醉復醒醒復吟吟復飲飲復醉醉吟相仍若循環然繇
是得以夢身世雲富貴幕席天地瞬息百年陶陶然昬
昬然不知老之將至古所謂得全於酒者故自號為醉
[069-28a]
吟先生于時開成三年先生之齒六十有七鬚盡白髮
半禿齒雙缺而觴詠之興猶未衰顧謂妻子云今之前
吾適矣今之後吾不自知其興何如
   蘇州南禪院千佛堂轉輪經藏石記
千佛堂轉輪經藏者先是郡太守居易發心蜀沙門清
閒矢謨吳僧常敬𢎞正神益等僝功商主鄧子成梁華
等施財院僧法𢎞惠滿𢍆元惠雅等蕆事太和二年秋
作開成元年春成堂之費計緡萬藏與經之費計緡三
[069-28b]
千六百堂之中上葢下藏葢之間輪九層佛千龕彩繪
金碧以為飾環盖懸鏡六十有二藏八面面二門丹漆
銅鍇居諧/切以為固環藏敷座六十有四藏之内轉以輪
止以柅經函二百五十有六經巻五千五十有八南閻/浮提
内大小乗經凡八萬四千巻按唐開元經錄/名數與此經藏同於閻浮大數二千之一也藏成經具
之明年蘇之緇白徒聚謀曰今功徳如是誰其尸之宜
請有福智僧越之妙喜寺長老元遂禪師為之主宜請
初發心人前本郡守白少傅為之記僉曰然師既來教
[069-29a]
行如流僧至如歸供施達嚫初覲/切隨日而集堂有羡食
路無飢僧游者學者得以安給惠利饒益不可思量師
又曰與苾芻衆升堂焚香合十指禮千佛然後啓藏發
函鳴犍椎唱伽陀授持讀諷十二部經經聲洋洋充滿
虚空上下近逺有情識者法音所及無不蒙福法力所
攝鮮不歸心佻然巽風一變至道所得功徳不自覺知
由是而言是堂是經是藏之用信有以表旌覺路也脂
轄法輪也示火宅長者子之便門也開毛道凡夫生之
[069-29b]
大竇也亶其然乎又明年院之僧徒三詣雒都請予為
記夫記者不惟記年月述作焉亦在乎辨興廢示勸誡
也我釋迦如來有言一切佛及一切法皆從經出然則
法依於經經依於蔵蔵依於堂若堂壞則蔵廢蔵廢則
經墜經墜則法隠法隠則無上之道幾乎息矣嗚呼凡
我國土宰官支提上首暨摩摩帝輩得不䖍奉而䕶念
之乎得不保持而増修之乎經有缺必補蔵有隙必葺
堂有壞必支若然者真佛弟子得福無量反是者非佛
[069-30a]
弟子得罪如律開成二年二月一日記
   蘇州南禪院白氏文集記
唐馮翊縣開國侯太原白居易字樂天有文集七袠合
六十七巻凡三千四百八十七首其間根源五常枝派
六義恢王教而𢎞佛道者多矣然寓興放言縁情綺語
者亦往往有之樂天佛弟子也備聞聖教深信因果懼
結來業悟知前非故其集家蔵之外别錄三本一本寘
于東都聖善寺鉢塔院律庫中一本寘于廬山東林寺
[069-30b]
經蔵中一本寘于蘇州南禪院千佛堂内夫惟悉索弊
文歸依三藏者其意云何且有本願願以今生世俗文
字放言綺語之因轉為將來世世讃佛乗轉法輪之縁
也三寳在上實聞斯言開成四年二月二日樂天記
 
 
 
 白氏長慶集卷七十
[070-1a]
欽定四庫全書
 白氏長慶集卷七十一
            唐 白居易 撰
  碑記銘吟偈凡九/首
   淮南節度使檢挍尚書右僕射趙郡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