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白氏長慶集 > 白氏文集 42
 奏狀二凡二十/四首
   論孫璹神六/切張奉國狀
    孫璹
右伏以鳳翔右輔之地控壓隴蜀又近國門最為重鎮
承前以來多擇有功勲徳望者為之節度使昨者孫璹
[058-1b]
忽除此官臣緣素未諳知不敢輕議可否及制下之後
甚不愜人心孫璹雖久從軍不聞有大功効自居禁衛
亦無可稱至於姓名衆未知有縱有才畧堪任將帥猶
宜且試於小鎮不合便授此重藩豈唯公議之間以為
過當亦恐同類之内皆生倖心况今聖政日明朝綱日
舉每命一官一職人皆側耳聽之則除授之間深宜重
慎今孫璹已受成命未可遽又改移待到鳳翔觀其可
否以後不可不審伏恐聖聰要知
[058-2a]
    張奉國
右奉國當徐州用兵之時巳有殊効及李錡作亂之日
又立大功忠節赤誠海内推服近來將校少有比倫已
蒙聖恩授金吾大將軍以示奬勸以臣所見更宜與一
方鎮以感動天下忠臣之志以摧攝天下姦臣之心何
者奉國之事無人不知方鎮之榮無人不愛若奉國更
得節度使天下聞知人皆為貪寵榮誰不爭効忠順萬
一若一方有事一帥負恩則麾下偏禆競為奉國亂臣
[058-2b]
賊子不敢不息一則明勸忠貞二則闇銷禍亂聖人機
柄正在於斯今奉國聞已有年亦宜速用事不可失臣
深惜之然以奉國未曾為理人官恐未可便授大鎮若
近邊次節度有要替處與奉國最為得宜謹具奏聞謹

   奏所聞狀
    向外所聞事宜
右伏見六七日來向外傳説皆云有進㫖令宣與諸道
[058-3a]
進奏院自今已後應有進奉並不用申報御史臺如有
人勘問便仰錄名奏來者内外相傳不無驚怪臣伏料
事多是虚傳且有此聞不敢不奏伏惟徳音除四節
外非時進奉一切並停如有違越仰御史臺察訪聞奏
今若不許報臺不許勘問即是許進奉而廢徳音也伏
以陛下憂人思理發自深誠徳音中停罷進奉最是大
節昨者裴均所進銀器發在徳音之前猶慮四方不知
將謂容有違越特令送出外庫宣報所司逺近傳呼聞
[058-3b]
於道路此則不獨人心欣躍感動四方實亦國史光明
垂示百代今未踰數月忽有此消息賀徳音之使未絶
於道途許進奉之聲已聞於内外此衆情所以驚愕而
不測也臣訪昨聞又無明勅伏料聖意必無此處分但
恐傳宣之際或致疑誤遂令内外有此流傳實恐旬月
之間散報諸道虧損聖政無甚於斯若此果虚即望宣
示内外令知聖㫖使息虛聲伏願宸衷速有處分謹具
奏聞謹奏
[058-4a]
   奏閿無分/切鄉禁囚狀
    虢州閿鄉湖城等縣禁囚事宜
右伏聞前件縣獄中有囚數十人並積年禁繫其妻兒
皆乞於道路以供獄糧其中有身禁多年妻已改嫁者
身死獄中取其男收禁者云是度支轉運下囚禁在縣
獄欠負官物無可填陪一禁其身雖死不放前後兩遇
恩赦今春又降徳音皆云赦文不該至今依舊囚禁臣
伏以罪坐之刑無重於死故殺人者罪止於死坐贓者
[058-4b]
身死不徴今前件囚等欠負官錢誠合填納然以貧窮
孤獨唯各一身債無納期禁無休日至使夫見在而妻
嫁父已亡而子囚自古罪人未聞此苦行路見者皆為
痛傷况今陛下愛人之心過於父母豈容在下有此窮
人古者一婦懐寃三年大旱一夫結憤五月降霜以類
言之臣恐此囚等憂怨之氣必能傷陛下陰陽之和也
其囚等人數及所欠官物并赦文不該事由臣即未知
委細伏望與宰相商量兼令本司具事由分析聞奏如
[058-5a]
或是實禁繫不虚伏乞特降聖慈發使一時放免一則
使縲囚獲宥生死皆知感恩二則明天聽及卑逺近自
無寃滯事闗聖政不敢不言臣兼恐度支鹽鐵使下諸
州縣禁囚更有如此者伏望便令續條疏其事奏上
   論承璀取猥/切職名狀    承璀充諸軍行營招討處置使
右緣承璀職名自昨日來臣與李絳等已頻論奏又奉
宣令依前定者臣實深知不可豈敢順㫖便休伏望聖
[058-5b]
慈更賜詳察臣伏以國家故事每有征伐專委將帥以
責成功近年以來漸失舊制始加中使命為都監頃者
韓全義討淮西之時以賈良國為都監近日髙崇文討
劉闢之時以劉貞亮為都監此皆權宜且為近例然則
興王者之師徴天下之兵自古及今未有令中使專統
領者今神䇿軍既不置行營節度使即承璀便是制將
又充諸軍招討處置使即承璀便是都統豈有制將都
統而使中使兼之臣恐四方聞之必輕朝廷四夷聞之
[058-6a]
必笑中國王承宗聞之必增其氣國史記之後嗣觀之
陛下忍令後代相傳云以中官為制將都統自陛下始
伏乞聖慮以此思之臣又兼恐劉濟茂昭及希朝從
乃至諸道將校皆恥受承璀指麾心既不齊功何由立
此是資承宗之計而挫諸將之勢也伏乞聖慮又以此
思之臣伏以陛下自春宫以來則曾驅使承璀歳月既
久恩澤遂深望陛下念其勤勞貴之可也陛下憐其忠
赤富之可也至於軍國權柄動闗於治亂朝廷制度出
[058-6b]
自於祖宗陛下寧忍徇下之情而自隳法制從人之欲
而自損聖明何不思於一時之間而取笑於萬代之後
今臣忘身命瀝肝膽為陛下痛言者非不知逆耳非不
知危身但以螻蟻之命至輕社稷之計至重伏乞聖慮
又以此思之陛下必不得已事須用之即望改為都監
且徇舊例雖威權尚重而制度稍存天下聞之不甚驚
聽如蒙允許伏望速宣與中書改為諸軍都監臣不勝
憂迫懇切彷徨之至
[058-7a]
   論元稹第三狀    監察御史元稹貶江陵府士曹參軍
右伏緣元稹左降事宜昨李絳崔羣等再已奏聞至今
未蒙宣報伏恐愚誠未懇聖慮未迴臣更細思事有不
可所以塵黷至於再三臣内察事情外聽衆議元稹左
降不可者三何者元稹守官正直人所共知自授御史
巳來舉奏不避權勢只如奏李公佐等之事多是朝廷
親情人誰無私因以挾恨或假公議將報私嫌遂使誣
[058-7b]
謗之聲上聞天聽臣恐元稹左降已後凡在位者每欲
舉事先以元稹為戒無人肯為陛下當官執法無人肯
為陛下嫉惡繩愆内外權貴親黨縱横有大過大罪者
必相容隱而已陛下從此無由得知其不可者一也昨
者元稹所追勘房式之事心雖奉公事稍過當既從重
罰足以懲違况經謝恩旋又左降雖引前事以為責詞
然外議諠諠皆以為元稹與中使劉士元爭㕔自此得罪至於爭㕔事理已具前狀奏陳况聞劉士元蹋破驛
[058-8a]
門奪將鞍馬仍索弓箭嚇辱朝官承前已來未有此事
今中官有罪未見處置御史無過却先貶官逺近聞知
實損聖徳臣恐從今已後中官出使縱暴益甚朝官受
辱必不敢言縱有被凌辱毆打者亦以元稹為戒但吞
聲而巳陛下從此無由得聞其不可者二也臣又訪聞
元稹自去年以來舉奏嚴礪在東川日枉法收没平人
資產八十餘家又奏王紹違法給劵令監軍神柩及家
口入驛又奏裴玢卑民/切違勅㫖徴百姓草又奏韓皋使
[058-8b]
軍將封杖打殺縣令如此之事前後甚多屬朝廷法行
悉有懲罰計天下方鎮皆怒元稹守官今貶為江陵判
司即是送與方鎮從此方鎮報怨朝廷何由得知臣聞
徳宗時有崔善貞宻告李錡必反徳宗不信送與李錡
李錡大怒遂掘坑縱火燒殺崔善貞未數年李錡果反
至今天下為之痛心臣恐元稹左降後方鎮有過無人
敢言皆欲惜身永以元稹為戒如此則天下有不軌不
法之事陛下無由得知此其不可者三也若無此三不
[058-9a]
可假如朝廷誤左降一御史蓋是小事臣何敢煩黷聖
聽至於再三乎誠以所損者微所闗者大以此思慮敢
不極言陛下若以臣此言為忠又未能別有處置必不
得已則伏望且令追制改與一京師閒官免令元稹却
事方鎮此乃上禆聖政下愜人情伏望細察事情斷在
聖意謹具奏聞謹奏
   請罷兵第二狀五月十日進/
    請罷恒州兵事宜
[058-9b]
右緣討伐恒州事宜前者已具奏聞此事至大至切臣
不合一奏便休伏願聖聰再賜詳省臣伏以河北事體
本不合用兵既已用兵亦希萬一所以人意或望成功
看事勢保必無望何者陛下本用兵之初第一倚望
承璀第二准擬希朝茂昭今承璀自去以來未敢苦戰
已喪大將先挫軍威至今與從史兩軍入賊界下營未
得從史雖經接戰與賊勝負畧均况奏報之間又事恐
非實遷延進退貴引日時不唯意在逗遛兼是力難支
[058-10a]
敵希朝茂昭數月以來方入賊界據所奏到賊新市城
一鎮便過不得又奏深澤縣今却被賊打破則其進討
之勢想亦可知劉濟親領全軍分圍樂夀又奏賊城堅
守卒不易攻師道季安元不可保今㸔情狀似相計㑹
各收一縣便不進軍如此事由陛下具見據其去就豈
有成功未審聖心何如更有所望以臣愚見速須罷兵
若又遲疑其害有四可為陛下痛惜者二可為陛下深
憂者二何則若果有成功即不論用度多少既的知不
[058-10b]
可即不合虚費貲糧悟而後行事亦非晚今遲校一日
有一日之費更延旬月所費滋多終須罷兵何如早罷
臣伏見陛下比來愛人省用發自深心至於聖躬每事
節儉今以府庫錢帛百姓脂膏資助河北諸侯轉令富
貴强大臣每念此不勝憤歎此其為陛下痛惜者一也
臣伏恐河北諸將見呉少陽已受制命必引事例輕重
同詞請雪承宗若章表繼來即議無不許請而後捨模
様可知轉令承宗膠固同類如此則與奪皆由鄰道恩
[058-11a]
信不出朝廷實恐威權盡歸河北臣每念此實所疚心
此其為陛下痛惜者二也今天時已熱兵氣相蒸至於
饑渴疲勞疫疾暴露衣甲暑濕弓箭瘡痍上有赤日前
有白刃驅以就戰人何以堪縱不惜身亦難忍苦况神
䇿官健又最烏雜以城市之人例皆不慣如此忽思生
路或有奔逃一人若逃百人相扇一軍若散諸軍必揺
事忽至此悔將何及此其為陛下深憂者一也臣伏聞
回鶻吐蕃皆有細作中國之事小大盡知今聚天下之
[058-11b]
兵唯討承宗一賊自冬及夏都未立功則兵力之强弱
資費之多少豈宜使西戎北虜一一知之忽見利生心
承虚入寇以今日之勢力可能救其首尾哉兵連禍生
何事不有萬一及此實闗安危臣每思之憂入骨髓此
其為陛下深憂者二也伏帷詳臣此狀察臣此心審賜
裁量速有處分如此則是陛下社稷宗廟之福不獨天
下幸甚謹具奏聞
   請罷兵第三狀六月十五日進/
[058-12a]
    請罷恒州兵馬事宜
右臣所請罷兵前後已頻陳奏今日事勢又更不同比
來日月漸深憂惶轉甚若不極慮若不切言是臣懼罪
惜身上負陛下伏希聖鑒憐察血誠知臣心如此更詳
此狀臣伏以行營近日事體陛下一一具知師道令收
棣州至今竟未奉詔至於表章詞意近者亦甚乖宜季
安等心元不可測與賊計㑹各收一空縣而已相顧拱
手便休聞昨者澤潞潰散健兒其間有入魏博却投邢
[058-12b]
州者季安追捉並按軍令昨所與詔都不禀承據此情
狀畧無形迹但恐今日以後此輩無不辦為又比來所
望有功只在南北兩道今師道希朝等屯軍向欲半年
過新市一鎮未得茂昭又稱兵少特地方請加兵則南
道勢力今亦可見北道承璀竟未立功元陽新到邢州
又奏兵數至少請諸軍兵馬議不可抽假使承璀等竭
力盡忠終恐不副聖意據此事勢萬無成功陛下猶未
罷兵不知更有何所待臣伏恐劉濟近日情似盡忠今
[058-13a]
忽罷兵慮傷其意以臣所見理固不然劉濟大姦過於
羣輩外雖似順中不可知有功無功進退獲利初聞罷
討或可有詞見雪恒州必私懐喜何則於承宗本末之
勢同也假令劉濟實忠實藎陛下難阻其心猶須計量
重輕捨小圗大豈緣劉濟一人惆悵而不顧天下逺圗
况今事情又不至此伏望聖意斷之不疑臣昨日以軍
久無功時又漸熱人不堪命慮有奔逃前狀之中已具
陳奏今果聞神策所管徐泗鄭滑兩道兵馬各有言語
[058-13b]
似少不安臣自聞之不勝憂切一軍若不寧貼必扇諸
軍之心自此動揺何慮不有事忽至於此者則陛下求
不罷討得乎一種罷兵何如早罷必待事不得已然後
罷之只使陛下威權轉銷天下模様更惡如此事勢皆
在目前只合逆防不合追悔今盧從史已歸罪左降王
承宗又乞雪表來元陽方再整本軍劉濟且引兵欲進
因此事勢正可罷兵赦既有名罷猶有勢若又此時不
罷臣實不測聖心臣伏料陛下去年初銳意用兵之時
[058-14a]
必謂討承宗如討劉闢李錡兵合之後坐見誅擒豈料
遷延經年如此然則始謀必尅猶不可知後事轉難更
何所望至於竭府庫以富河北諸將虚中國以使戎狄
生心可為深憂可為痛惜已具前奏不敢再陳况今日
已前所惜者威權財用今日已後所憂者治亂安危國
家有天下二百年陛下承宗社十一葉豈得以小忿而
忘國家大計豈得以小恥而忘宗社逺圗伏願聖心以
此為慮臣前後巳獻三狀不啻千言詞既繁多語亦懇
[058-14b]
切陛下若以臣所見非是所言非忠况又塵黷不休臣
即合便得罪若以臣所見為是所言為忠則陛下何忍
知是不從知忠不納不然則臣合得罪不然則陛下罷
兵伏望讀臣此狀一二十遍斷其可否速賜處分臣不
勝負憂待罪懇迫兢惶之至謹奏
   論嚴綬狀    奉宣令依中書狀撰制除嚴綬江陵節度使
右臣伏以趙宗儒衆稱清介有恒嚴綬衆稱怯懦無恥
[058-15a]
二人臧否優劣相懸宗儒自到江陵雖無殊政亦聞清
淨境内頗安縱要改移即合便擇勝宗儒者且嚴綬在
太原之事聖聰備聞天下之人以為談柄陛下罷其節
制追赴朝廷至今人情以為至當今忽再用又替宗儒
臣恐制書下後無不驚歎兼邪人得計正人憂疑大乖
羣情深損朝政臣前後所奏宣撰制若非甚不可者亦
不敢切論今此除授實甚不可伏望聖意更賜裁量其
制未敢便撰伏待聖㫖謹奏
[058-15b]
   論孟元陽狀
    奉宣令依中書狀撰制除孟元陽右羽林軍
     統軍仍封趙國公食邑三千戸右臣伏以孟元陽激水有功河陽有政自到澤潞戎事
頗修但以老年事須與替比諸流輩事迹不同今所除
官合加優奬昨者范希朝在太原日昬耄不理人情共
知及除統軍衆猶謂屈今元陽事即不同希朝又除統
軍恐似更屈雖加封爵悉是虚名况元陽功効忠勤天
[058-16a]
下有數今以無能者一例除改無所旌別臣恐今日已
後無以勸人以臣所見若改除金吾大將軍輕重之間
實為得所只如栁惟晨李簡之輩有何功業合比元陽
猶居此官動逾年歳伏望聖慈以此裁量其制未敢依
中書狀便撰謹具奏聞伏待聖㫖謹奏
   謝官狀
    新授將仕郎守左拾遺翰林學士臣白居易
     新授朝議郎守尚書庫部貟外郎翰林學
[058-16b]
     士雲騎尉臣崔羣右臣等伏奉恩制除前件官今日守謙奉宣進㫖特加
慰諭并賜告身者聖慈曲被寵命猥加俯以拜恩跪而
受賜蹈舞離次驚惶失圗伏以郎吏諫官古今所重位
當星象職在箴規皆須聞望清方行實端慤然可以佐
彌綸於草昧能正其詞盡獻納於蒭言必直其節苟輕
所選實忝厥官臣等學識庸虚才質愚懦自居近職忝
冐已深况超擢榮班慙惶交至初授殊常之寵聞實若
[058-17a]
驚再思難報之恩感而欲泣唯當奮勵駑鈍補拾闕遺
中誓赤誠上酬𤣥造俯伏憂愧若無所容無任感恩兢
惕之至謹奉狀陳謝以聞謹奏
   奏陳情狀元和五年四月/二十六日進
    翰林學士將仕郎守左拾遺臣白居易
右今日守謙奉宣聖㫖以臣本官合滿欲議改轉知臣
欲有陳露令臣將狀來者臣有情事不敢不言伏希聖
慈俯察愚懇臣母多病臣家素貧甘㫖或虧無以為養
[058-17b]
藥餌或闕空致其憂情迫於中言形於口伏以自拾遺
授京兆府判司往年院中曾有此例資序相類俸禄稍
多儻授此官臣實幸甚則及親之禄稍得優豐荷恩之
心不勝感激輒敢塵黷無任兢惶謹具奏陳伏待聖㫖
   謝官狀元和五年五/月六日進
    新授京兆府户曹參軍翰林學士白居易
右伏奉恩制除臣前件官今日守謙奉宣聖㫖特加慰
諭兼賜告身者俯傴拜恩惕受命戰越跼迹驚惶失
[058-18a]
容蹈舞屏營不知所據臣叨居近職已涉四年自顧庸
昧無禆明聖塵忝歳久憂慚日深况於官禄之間豈敢
有所選擇但以位卑俸薄家貧親老養闕甘馨之費病
乏藥石之資人子之心有所不足昨蒙聖念雖許陳情
敢望天恩遽從所欲况前件官位望雖小俸料稍優臣
今得之勝登貴位此皆皇明俯察𤣥造曲成念臣為子
之誠賜臣及親之禄臣所以撫心知愧因事吐誠烏鳥
私情得盡歡於展養犬馬㣲力誓効死以酬恩榮幸不
[058-18b]
止於一身感戴實深於萬品無任荷恩抃躍之至
   謝蒙恩賜設狀右今日守謙奉宣聖㫖以臣初入院特賜設者臣生長
窮賤才質孱㣲草野鄙夫風塵走吏豈期聖造選在禁
闈煦以天慈賜以御食臣所以凌兢受命俯伏荷恩心
魂不寧手足無措况樽開九醖饌列八珎惠過加籩榮
優置醴金罍引滿將王澤而共深玉饌屬厭與聖徳而
俱飽終食且歎捫心自驚戰汗慙惶隕越于下謹奉狀
[058-19a]
陳謝以聞謹奏   謝恩賜衣服狀
右今日守謙奉宣聖㫖以臣初入院特賜衣服者臣自
入禁司纔經旬月未陳薄効累受殊私况前件衣服等
獻自逺方降從御府既鮮華而駭目亦輕暖而便身臣
實何人堪此榮賜臣必擬祕藏篋笥傳示子孫何則顧
陋質而懐慙貌非稱服撫㣲軀而荷寵力不勝衣因物
感恩無任愧懼謹奉狀
[058-19b]
   三月三日謝恩賜曲江宴㑹狀
右今日伏奉聖恩賜臣等於曲江宴樂并賜茶果者伏
以暮春良月上巳嘉辰獲侍宴於内庭又賜歡於曲水
蹈舞跼地歡呼動天况妓樂選於内坊茶果出於中庫
榮降天上寵驚人間臣等謬列近司猥承殊澤捧觴知
感終宴懐慙肉食無謀未展涓埃之効素餐有愧難勝
醉飽之恩以此兢惶未知所報謹奉狀陳謝以聞謹奏   九月九日謝恩賜宴曲江㑹狀
[058-20a]
右臣今日伏奉進㫖賜臣等於曲江宴㑹特加宣慰并
賜酒脯等者伏以重陽令節大有豐年賜宴於無事之
朝追歡於最勝之地况天厨酒脯御府管絃寵賜忽降
於寰中慶幸實生於望外仍加慰諭曲被輝華臣等各
以凡才同參宻職幸遇休明之日多承飫賜之恩樂感
形骸歡容動而成舞澤均草木秋色變以為春徒激丹
心豈報𤣥澤謹奉狀
    臘日謝恩賜口蠟狀
[058-20b]
右今日蒙恩賜臣等前件口蠟及紅雪澡豆等仍以時
寒特加慰問伏以時逢臘節候屬祁寒豈意聖慈不忘
㣲賤念嚴凝而加之煦嫗慮皸規倫/切之文/切而潤以脂
膏喜氣動中歡容發外挾纊之恩所勉和則體舒不龜
之澤既霑感而手舞臣等省躬懐愧因物諭情豈止飲
徳縈心唯驚寵賜必擬澡身勵節以答鴻私感躍之誠
倍萬恒品謹具奏聞謹奏
   中和日謝恩賜尺狀
[058-21a]
右今日奉宣賜臣等紅牙銀寸尺各一者伏以中和届
節慶賜申恩當晝夜平分之時頒度量合同之令况以
紅牙為尺白銀為寸美而有度煥以相宣逮下明忖度
之心為上表裁成之徳慶澤所及歡心畢同臣等塵忝
日深寵賜歳至雖恩光下濟咫尺之顔不違而尸素内
慙分寸之功未効捧受愧畏倍萬恒情謹具奏聞謹奏
   謝清明日賜新火狀
右今日髙品官唐國珎就宅宣㫖賜臣新火者伏以節
[058-21b]
過藏煙時當改火助和氣以發滯表皇明以燭幽臣顧
以賤㣲荷茲榮耀就賜而照臨第宅聚觀而光動里閭
降實自天非因榆栁之燧仰之如日空傾葵藿之心徒
奉恩輝豈勝欣戴   謝恩賜氷狀
右今日奉宣㫖賜臣等氷者伏以頒氷之儀朝廷盛典
以其非常之物用表特異之恩况春羔之薦時始因風
出當夏蟲之疑日忽自天來煩暑迎消凉飈隨至受此
[058-22a]
殊賜臣何以堪欣駭慙惶若無所措但飲之慄慄常傾
受命之心捧之兢兢永懐履薄之戒以斯惕厲用答皇
慈謹奉狀陳謝以聞   謝賜新厯日狀
右今日蒙恩賜臣等前件新厯日者臣等拜手蹈舞鞠
躬捧持開巻受時見履端之有始披文閱處知御厯之
無窮慶賀既深感戴無極謹奉狀陳謝
   謝恩賜茶果等狀
[058-22b]
右今日髙品杜文清宣進㫖以臣等在院修撰制問賜
茶果棃脯等曲蒙聖念特降殊私慰諭未終賜賚旋及
臣等慙深曠職寵倍驚心述清問以修詞言非盡意仰
皇慈而受賜力豈勝恩徒激丹誠詎酬𤣥造
   謝賜設及匹帛狀
右今日髙品劉全節奉宣進㫖以臣等在院覆策畢特
加慰問并賜設及匹帛者臣等職在掌文詔令考策雖
竭鄙昧猶懼闕遺豈意皇鑒下臨聖慈曲至惠加賜食
[058-23a]
榮及承筐寵厚縑緗仰難勝於𤣥貺恩深醉飽退有愧
於素餐徒積慙惶何酬慶賜   社日謝賜酒餅狀
右今日蒙恩賜臣等酒及蒸餅餅等伏以時唯秋社
慶屬年豐頒上尊之酒漿賜太官之餅餌既非舊例特
表新恩空荷皇慈豈伸丹慊謹奉狀陳謝
 
 
[058-23b]
 
 
 
 
 
 
 
 白氏長慶集巻五十九

[059-1a]
欽定四庫全 白氏長慶集巻六十
            唐 白居易 撰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