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會昌一品集 > 李文饒文集 3
 
 㑹昌一品集巻二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㑹昌一品集巻三
            唐 李德裕 撰
  制
 

  宣懿皇太后祔太廟制 奉敕撰
門下朕近因載誕之日展承顔之敬太皇太后謂朕曰
天子之孝莫大於丕承人倫之義莫重於嗣續穆宗睿
聖文惠孝皇帝厭代已久星霜屢遷禰宮曠合食之禮
[003-1b]
惟帝深濡露之感宣懿皇太后長慶之際德冠後宫夙
表沙麓之祥實茂河洲之範先朝恩禮之重中壼莫偕
况誕我嗣君纉承宣宗已協華于先帝方延祚于後昆
思廣詒謀庶𢎞博愛爰遵舊典以慰孝思當以宣懿皇
太后祔太廟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室率是彞訓其敬
承之朕祇奉慈㫖載深感咽宣示中外咸使知聞主者
施行
   仁聖文武章天成功大孝皇帝改名制
[003-2a]
王者照臨萬㝢名豈尚於難知敬順五行理宜避於勝
伏徵諸前史義實炳然昔炎漢之興洛傍去水所都名
號猶乃避之况我國家運昌土徳豈可以王氣勝於君
名所以憲宗繼明之初實已捨水必有冥數叶於禎祥
漢宣帝柔服北夷𢎞宣祖業功德之盛侔於周宣御厯
十年乃從美稱朕逺惟大漢之事近禀聖祖之謀爰擇
嘉名式遵令典敬承天意永保鴻休宜改名為炎仍令
所司擇日分命宰臣告天地宗廟其舊名中外表章不
[003-2b]
得更有回避布告遐邇咸使聞知
   遣王㑹等安撫回鶻制 奉敕撰
敕自古令王撫寧荒服忠於國者則有繼絶之恩順於
道者則有固存之義所以厚其嚮化優以報功回鶻累
代姻親久修臣禮服我聲教保茲信誠昔以國難識其
忠良嚴霜見其貞松疾風知其勁草永言勲力豈忘予
懐如聞為紇扢斯所攻兵折衆叛畜産大耗國人薦饑
流離轉徙逺踰沙漠近因太和公主遣使入朝已知新
[003-3a]
立可汗寓居塞下告窮請命未有所歸毎念艱危載深
憫惻今欲捄䘏窮困撫慰瘡痍使四方知朕不忘舊勲
保其大順昔匈奴乖亂呼韓款塞漢宣帝轉粟賑救權
而施宜故得三代稱藩北邉罷警前代令典可不務乎
宜令右金吾衛大將軍兼御史大夫王㑹持節充安撫
大使宗正少卿兼御史中丞李師偃充副使專徃慰問
仍賑米粟二萬石俾期安輯離㪚漸就漢南再復舊疆
永保恩好宣示中外宜體朕懐
[003-3b]
   討回鶻制 奉宣撰
門下夫天之所廢難施繼絶之恩人之所棄當用侮
之道朕毎思前訓豈忘格言回鶻比者自恃兵强久為
桀驁凌虐諸部結怨近鄰紇扢斯潜師彗掃穹廬瓦解
種族盡膏於原野區落遂至於荆榛今可汗亡逃失國
竊號自立逺踰沙漠寄命邉郵朕深念衰殘尋加賑䘏
毎陳章表多詐諼之詞接我使臣如全盛之日無傷禽
哀鳴之意有困獸猶鬭之心去嵗入朔川大掠牛馬
[003-4a]
今春掩襲振武逼近城池可汗皆自率勁兵首為冦盗
不恥破敗莫顧姻親河東節度使劉沔料敵伐謀乗機
制勝發蠻貊之騎以為前鋒搴翎一本作歙漢書陳/湯傳搴歙侯之旗
之旗弋彼在穴短兵鏖於帳下元惡軼於彀中况乗匪
六驘衆纔一旅儲糧已竭計日可擒太和公主居處不
同情義久絶懐土多畏亟聞黄鵠之歌失位自傷寧免
緑衣之歎念其羈苦常軫朕心今者脫於豺狼再見宮
闕上以攄宗廟之宿憤次以慰太皇太后之深慈永言
[003-4b]
歸寧良用欣感其回鶻既以破滅義在剪除宜令諸道
兵馬並同進討河東立功將士以下優賞續次條䟽處
分應在京外宅及東都修功德回鶻並勒冠帯各配諸
道収管其回鶻及摩尼等莊宅錢物等並委功德使與
御史臺京兆府各差精强幹事官㸃檢収録不得容諸色職掌人及坊市富人輒有影占如有犯者並當極法
錢物納官摩尼等僧委中書門下即時條䟽聞奏於戲
昔漢宣帝值匈奴乖亂推亡固存呼韓單于擕國歸命
[003-5a]
入朝保塞漢后所以有擁䕶之恩郅支單于背叛禮義
傷毁威重漢史所以明可誅之罪二人禍福皆自取焉
四夷百蠻宜以為鑒布告中外深體朕懐主者施行
   討劉稹制 奉宣撰
門下定天下者致風俗於大同安生人者齊法度於畫
一雖晉之欒趙家有舊勲漢之韓黥身為佐命至於干
紀亂律罔不梟夷禁暴除殘古今大義劉悟填居海岱
甞列牙爪屬師道阻兵六師問罪三面開網一境離心
[003-5b]
乗此危機遂能歸命憲宗嘉其誠款授以南燕穆宗待
以腹心委之上黨招致死士固䕶一方逮於末年已虧
臣節劉從諌生禀戾氣動扇剛風因䟦扈之資以專封
壤恃紀綱之律以逞驕恣暫展執珪之儀終無上綬之
請隙駒為樂魏豹姑務於絶河井蛙自居孫述頗聞於
巴蜀大受亡命妄作妖言中詗朝廷圖左道輒謀動
戎師屢奏隂謀顧苕卵之可矜豈泉魚之是察暨乎沉
痼曽靡哀鳴猶駐将盡之魂恣行邪僻之志罔惑舊校
[003-6a]
樹立狡童中使挾醫莫覩其朝服近臣銜命不入於壘
門逆節甚明人神共棄其贈官及先所授官爵并劉稹
在身官並宜削奪成德軍節度使王元逵魏博節度使
何𢎞敬或姻連王室或任重籓維懇陳一志之誠願揚
九伐之命呉漢任職受詔而初無辦嚴卜式朴忠未戰
而義形於内况成德軍甞以驍騎横衝首破朱滔戰勢
方酣再回魯陽之日鼔音不息三周不注之山魏博軍
亦以大斾渉河竟殱師道建十二郡之旗鼔以列降人
[003-6b]
削六十年之厲階盡歸王化士賈餘勇軍有雄名必
禀鄼侯之指蹤成葛亮之心伐咨汝二師朕尤注懐元
逵守本官充北面招討澤潞使𢎞敬守本官充東靣招
討澤潞使潞府曩者烈祖在藩先天唘聖符瑞昭晰繢
事煥於泗亭鑾輅廵游金石烈於代邸實為可封之俗
久為仁夀之鄉艱難以來頗著誠節必非同惡咸許自
新其昭義軍舊將士及百姓等如保初心並赦而不問
昭義軍舊大將等如能舎逆效順以州郡兵衆歸降者
[003-7a]
必厚加封賞如能擒送劉稹者别授土地以振勲庸其
村鄉百姓如所在團結歸順者亦加爵賞劉悟下鄆州
舊將校子孫及劉從諌近招致將士等喻以善道宜聽
朕言凡秉義立名須明大順未有忠於所奉上悖君親
昔郤至有言受君之禄是以聚黨有黨而争命罪孰大
焉田横能得士心人多致命伏於海島莫敢猖狂及漢
髙召之奔走向闕豈甞違拒漢使留止田横唯慕殉以
成仁不相挺而作亂故得其王殁延殊寵光顯令名爾
[003-7b]
等既有義心宜思改悔如能感喻劉稹束身歸朝必當
待之如初特與洗雪爾等舊校亦並甄酬仍委夷行劉
沔茂元各務進兵同力攻討其諸道進軍並不得焚燒
廬舎發掘丘墓擒執百姓以為俘囚桑麻田苖皆許本户為主罪止元惡務安生靈於戲藩維大臣抗䟽於外
髦俊舊老昌言於朝戒朕以祖宗之法不可私一族刑
賞之柄所以正萬邦宜用甲兵陳於原野雖朕以恩不
聽羣臣以義固争詢自僉謀諒非獲已布告中外明體
[003-8a]
朕懐主者施行
   授王宰兼充河陽行營諸軍攻討使制 奉敕/譔
敕淮南勁兵伏灌夫之勇河内雄屏委冦恂之忠各用
所長俾専大任以茲制勝斯為良圖忠武軍節度使銀
青光禄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兼許州刺史御史大夫上
柱國王宰結髪從軍擁旄為将一劍横陳萬筭皆全隂
則難窺勇能重閉亞夫急緩之任繼武綘侯祭彤禦侮
之才為吾子路近者狂冦憑阻屢犯顔行茂元莫遑定
[003-8b]
居驟聞三㨗願言奮旅方展六竒遽屬爽秋暫嬰寒泄
誠威重之可倚顧卧䕶之未任是用改爾乗軒縂齊諸
校隠如敵國禦彼奔衝昔韓信建旗出井陘之隘鄧艾
束馬越隂平之艱皆立竒功稱為名将爾宜自厲無愧
前良
   授劉沔招撫回鶻使制 奉宣撰
昔東漢中夏既寧匈奴饑饉臧宮請命将臨塞圖刻
之功光武報云柔能制强且傳聞之事常多失實雖滅
[003-9a]
大冦不如息人朕毎覽前史為之興嘆又以大禹修徳
有苗歸心周穆徂征荒服不至固存取亂在擇良圖回
鶻頃以本國薦饑落種擕貳紇扢斯乗其衰亂遂覆危
巢既焚老上之庭盡剪名王之族可汗失地逺害來附
塞垣朕言念姻親不忘勲力諭以呼韓款塞漢氏舊章
外不干内國之大典且分兵食捄彼饑人令歸溟南方
議賑贍屬可汗久嬰沉痼酋長異心雖隨畜薦居固無
定所而控弦深入頗亦渝盟邉将戎臣屢抗章䟽策慮
[003-9b]
愊臆咸請驅除朕以王者之師以全取勝匈奴見短嘉
婁敬之善籌馬邑設權戒王恢之兵首推誠含垢亦以
踰時况朔夜沍寒有皸瘃之患隂山遥路多曲折之艱
宜以德綏豈勞兵碎某官劉沔久臨沙漠頗識邉情既
啟十乗之行必致六驘之遁委之告諭方俟成功可守
本官充招撫回鶻使如不自改悔終須驅逐其諸道行
營兵馬使權令指揮主者施行
   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 奉宣撰
[003-10a]
門下古人云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舉得於外則福
生於内朕毎念戎事務安生靈既獲逺圖宜恢長算回
鶻可汗寄託塞上未歸虜庭近者遣使薊門懇陳誠款
宋人病告於子反朝鮮心附於樓船繄我信臣實得要
領幽州盧龍軍節度副使知節度事觀察處置押奚契
丹兩蕃經畧盧龍軍等使銀青光禄大夫撿挍工部尚
書兼幽州大都督府長御史大夫蘭陵郡王食邑三千
户張仲武風雲感契鳬藻協誠自升将壇首剪狂冦戈
[003-10b]
鋋亟聞於彗埽牛馬殆至於谷量故能望影揣情巳探
致虜之術豈止聞風破膽益堅慕義之心遽奏封章願
申告諭彼既率服寧忘懐柔况邉騎徃來疾於風電沙
場夐邈介以山川臨敵應機固難統一昔衛霍之襲葷
允異道而征辛趙之繫䍐羌兩從其志成予廟勝之䇿
在舉髦傑之臣俾爾鷹揚挫其狼顧将復蠻夷之叛固
在七擒勉思将帥之風無忘五利崇以夏官之秩委其
統制之權當竭一心敬茲休命可撿挍兵部尚書兼充
[003-11a]
東面招撫回鶻使其當道行營兵馬使及奚契丹室韋
等並自指揮餘如故主者施行
 
 
 
 
 
 
[003-11b]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