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尚書疏衍 > 尚書疏衍 卷三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疏衍卷三      明 陳第 撰
三江旣入震澤厎定
 三江者何北江中江南江也嶓冡之漢為北岷山之
 江為中豫章之川歴彭蠡而入者為南經言江漢下
 文備矣何以不言南江蓋豫章諸川注彭蠡而入江
 漢者乃其順流之故迹非禹所嘗導故經不著然與
 江漢合流同至揚州京口入海安得而廢之鄭𤣥以
[003-1b]
 為三江旣入入於海不入震澤斯言得之矣孔安國
 謂三江入震澤復由震澤而入海旣不知地勢之相
 隔韋昭以京口江為一吳淞江為二錢塘江為三贅
 矣蔡仲黙又以松江婁江東江當之是舍岷嶓之大
 而紀吳越之小水也可乎夫三江入海則跨江南北
 之洪水皆除而中吳之水得鍾于太湖故曰三江旣
 入震澤厎定而揚州之水條貫明矣
嶓冡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
[003-2a]
别南入于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岷山導
江東别為沱又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東迆北會
于匯東為中江入于海
 嶓冡之漢何以為北江經云南入于江故為北也然
 岷山之江經云北會于匯何以云中江以有彭蠡豫
 章之水為南江故曰中江也故自彭蠡以上江漢自
 為南北彭蠡以下江漢列為南北中矣此其首尾脉
 絡至為明悉先儒或求北江於漢水之外豈可得乎
[003-2b]
 且所謂匯者廻㳬之義凡兩水相入其衝激震盪之
 狀必㢠廻洑㳬轉故於漢曰東匯澤為彭蠡與蠡合也
 於江曰北會于匯與漢合也蓋省文以互見矣先儒
 謂北會于匯亦會于彭蠡夫與彭蠡會曰東則可曰
 北則不可至于九江之說古今不一孔安國蘓子瞻
 皆以潯陽九江當之然經云過九江至于東陵東陵
 者岳州巴陵也在潯陽之上逺甚若過潯陽九江無
 復逆至東陵之理矣按水經九江在長沙下雋西北
[003-3a]
 曾氏蔡氏皆云即洞庭也洞庭合沅漸元辰叙酉湘
 資澧九水為湖故名九江斯言得之矣如此不惟地
 之相次有序亦水之順流不爽斷斷乎其不可易也
 况禹貢所表識必名山大川豈以洞庭大于彭蠡而
 反不叙及乎蓋北方之水莫大於河故凡水皆曰河
 南方之水莫大於江故凡水皆曰江洞庭之水未必
 止於九江九江其槩耳昔為九江今為洞庭所謂九
 江孔殷九江納錫大龜過九江至于敷淺原皆是物
[003-3b]
 也潯陽之江雖亦有九皆眇小短近之水且在揚州
 之界矣又經内方至于大别過三澨至于大别杜預
 云大别不知何處據左傳吳楚夾漢而陳自小别至
 于大别意其近漢也愚嘗登黃鶴樓隔江漢陽郡東
 北山實名大别正漢水入江之處預偶未考耶愚於
 是而信禹之神聖也當洪荒時主名山川若指諸掌
 後世案經索之往往錯誤何耶蓋禹乘四載歴九州
 皆得諸親見儒者雖博稽載籍口耳而已矣無惑乎
[003-4a]
 言之不詳也哉故曰讀萬卷書不行萬里道不足以
 知山川
導渭自鳥䑕同穴
 愚讀山海經有鳥䑕同穴之山讀爾雅釋鳥云鳥䑕
 同穴其鳥為鵌其䑕為鼵郭璞釋鼵如人家䑕而短
 尾鵌似鵽而小黃黑色穴入地三四尺䑕在内鳥在
 外孔氏尚書傳曰共為雌雄張氏地理記云不為牝
 牡山在隴西首陽縣西南渭水所出蔡氏注云同穴
[003-4b]
 山名鳥䑕者同穴之枝山也夫鵌鼵之為雌雄牝牡
 則不可知故郭璞並存之然同穴而處則明明可據
 也山實以是得名分為二山可乎漢之首陽今之渭
 源縣也屬臨洮
朔南曁聲教訖于四海
 孔傳朔南曁聲教句訖于四海
威侮五行
 問威侮五行之狀何以為罪曰五行者水火木金土
[003-5a]
 天之所生民之所用最不可闕者也君人者必兢兢
 然愼修五行之政以治國而利民故水之政修則灌
 溉博火之政修則積聚完木之政修則山林茂金之
 政修則泉貨廣土之政修則稼穡成而養生喪死無
 憾也求之五事貌言視聽思以端其本參之庶徵雨
 暘燠寒風以考其詳故五事不正則五行不脩庶徵
 不應則五行不修誠其修也民得所而物咸寧四時
 和而八風暢是之謂至治之國使其暴殄之輕忽之
[003-5b]
 而不修也則泛濫橫流而民病水熛燀煽爀而民病
 火山童澤涸而民病木輕重兼并而民病金田野荒
 蕪而民病土以其狂僭豫急蒙者而召咎徵則黎庶
 愁苦而灾異並興是之謂至亂之國夫國家大治王
 者所貴也國家大亂王者所伐也故曰天生五材民
 並用之順之則得福逆之則得禍誓師數罪莫此為
 重矣其可赦乎孔安國曰五行之德王者相承所取
 法有扈與夏同姓恃親而不恭是則威虐侮慢五行
[003-6a]
 也孔頴達曰月令孟春三日太史謁于天子曰某日
 立春盛德在木夏云盛德在火秋云盛德在金冬云
 盛德在水此五行之德王者雖易姓相承其所取法
 同也有扈氏獨侮慢所以為大罪也意似緩而不切
 矣
怠棄三正
 孔傳以為怠惰棄廢天地人之正道言亂常也似得
 之矣蓋三正當時必有所指如三才三綱之類此而
[003-6b]
 怠棄之則身不修家不齊國不治是悖逆天常而滅
 絶人理所謂罪大而不可解者也或曰夏禹養民惟
 六府三事是亟威侮五行廢六府也怠棄三正廢三
 事也此意亦近之乃馬融云建子建丑建寅為三正
 蔡注因之彼不奉有夏之正朔則罪矣于子丑何與
 蔡又曰子丑之建唐虞之前當已有之鑿益甚矣
五子之歌
 夫歌本韻語也但古今音不同不知古音以今音讀
[003-7a]
 則齟齬弗諧非韻矣愚因列古音并證于左庶幾其
 可讀焉
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
見是圖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
何不敬
 下古讀虎予古讀舞圖古讀覩馬古讀母義則不異
 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一/韻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予
[003-7b]
 視天下此承上接/下二韻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三/韻一人三失
 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四/韻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
 六馬五/韻為人上者奈何不敬此結語不韻如周南麟
 之趾振振公子古讀/止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
 嗟麟兮葢趾子定姓為韻而于嗟麟兮不韻也又如
 召南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乎騶虞彼茁者蓬壹
 發五豵于嗟乎騶虞蓋葭豝蓬豵為韻而于嗟騶
 虞則不韻也
[003-8a]
  下讀虎詩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
  氏勞苦禮運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
  鼎俎
  予讀舞詩鴟鴞徹彼桑土綢繆牖户上/聲今女下民
  或敢侮予陸機與弟士龍詩永安有昨軌承明子
  棄予俯仰悲林薄慷慨含辛楚
  圖讀覩詩蒸民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
  上/聲之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焦氏易林為𨽻所
[003-8b]
  圖與衆庶伍
  馬讀母詩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
  秣其馬屈原九歌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
  鳴鼓
其四曰闗石和鈞王府則有荒墜厥緒覆宗絶祀
 有古讀以祀古讀倚兩相韻義亦不異
  有讀以詩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
  莫我有封禪頌馳我君輿帝用享祉三代之前葢
[003-9a]
  未嘗有
  祀讀倚詩周頌於薦廣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綏
  予孝子古讀/止邯鄲淳答贈詩見養賢侯於今四祀
  既庇西伯永誓没齒
 愚讀五子之歌其一賦而婉其二簡而詳其三直而
 切其四怨而傷其五哀而不可為情惜乎太康之不
 悟也孟子曰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悲
 夫
[003-9b]
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慙德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
 夫伐暴救民湯之亟也惟有慙德其心容有不自安
 者乎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欲嚴萬世君臣之防
 也仲虺作誥推上天立君之意極夏氏矯誣之罪本
 善惡不兩立之勢狀盛德得民之深而終之以謙冲
 保命之道詳哉其言之矣然終不能解其慙曰後世
 必以是為法也其義何居噫君臣之際難言之矣商
 始祖契興於虞夏之間自昭明相土以來屬役於夏
[003-10a]
 久矣湯亦親北面事之矣今畏天憂民放之南巢也
 謂拯民於水火則可耳謂媿天下後世人臣使無懷
 二心也者湯亦不敢自負乎曰慙曰恐道其心矣故
 當湯武之事以為適遭其窮不得已而行之是也以
 為順適吾志一無所累於心非也何者救世之道不
 能與尊君並行也孟子曰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弑君
 也使夏商之太史執簡而書其事將曰商誅桀周誅
 紂乎抑曰履弑其君某發弑其君某乎未可知也春
[003-10b]
 秋如陳靈齊莊禽獸行滅人理豈復有君道乎徵舒
 崔杼殺之夫豈非其自取夫豈非所以安民孔子書
 之曰弑然徵舒崔杼猶不賢也趙盾非古之良大夫
 乎亦以弑書於此見聖人不以仁而廢義矣知是道
 者惟漢之黃生黃生之難轅固也曰冠雖敝必加於
 首履雖新必闗於足上下之分也今桀紂雖失道然
 君上也湯武雖聖臣下也因過而誅之代立踐南面
 非弑而何於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
[003-11a]
 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故孔子於革曰湯武
 順乎天而應乎人於傳曰伯夷叔齊古之賢人也交
 與之矣且自漢以來亂臣賊子夫孰不借口於湯武
 也湯之為來世慮其㫖不亦嚴乎故孔子贊湯武仁
 道也易道也其與伯夷義道也春秋道也
矧予之德言足聽聞
 孔傳作一句讀謂道德善言足聼聞也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祇見厥
[003-11b]

 孔安國傳云太甲太丁子湯孫也太丁未立而卒及
 湯没而太甲立此據經也史記太丁未立卒湯崩太
 丁之弟外丙立二年崩外丙之弟仲壬立四年崩伊
 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與經不同蘇氏據史記而謬
 安國孔頴達據孔傳而妄史記愚謂經無明文則信
 傳記經有明文則止依經此不易之論也且考之帝
 系圖湯以乙未伐桀滅夏即天子位十三年丁未崩
[003-12a]
 太甲湯孫以戊申嗣立三十三年庚辰崩太甲子沃
 丁以辛巳嗣立此以六甲紀年無所謂外丙仲壬也
 孔傳信矣
 問嗣王祗見厥祖曷為於十二月乎曰商以建丑為
 正故以十二月為正朔謁祖復辟以正朔之月行之
 重其事也問既以建丑為正何不改十二月乎曰夏
 正以寅為一月卯為二月遞數之至子丑為十一十
 二月以寅夘辰為春遞數之至亥子丑為冬此自唐
[003-12b]
 虞以來未之有改也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達道也若
 一改之則日時紊其序寒暑失其節何以欽若昊天
 而敬授民時乎蔡仲黙知之矣其言曰三代雖正朔
 不同然以寅月起數蓋朝覲會同頒厯授時則以正
 朔行事至於紀月之數皆以寅為首也又曰改正朔
 而不改月數於經史尤可考周建子矣而詩言四月
 維夏六月徂暑則寅月起數周未嘗改也秦建亥矣
 而史記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夫臘
[003-13a]
 必建丑月也秦以亥正則臘為三月云十二月者則
 寅月起數秦未嘗改也且秦史制書謂改年始朝賀
 皆自十月朔漢初仍秦正亦書曰元年冬十月則正
 朔改而月數不改亦已明矣噫此義宋儒多未達善
 乎仲黙之推言之也
 元祀者太甲之元年也孔安國云湯没而大甲立稱
 元年孔頴達云此見祖十二月者是湯崩之踰月復
 亳十二月者是服闋之踰月蓋三年之喪二十五月
[003-13b]
 而畢故知湯崩於十一月而改元即於十二月也蘇
 子瞻曰崩年改元亂世之事不容伊尹在而有之此
 言似也不知商以十二月為正則十二月年之始而
 十一月者年之終也湯崩適在年之終無容不改十
 二月為元年矣何者正之始也况上古淳風未散不
 以改元為重秦始皇即位二十六年始併天下稱皇
 帝未嘗改次年為元年也漢髙以入闗稱漢元年至
 五年誅項籍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
[003-14a]
 曰吾聞帝賢者有也吾不敢當帝位羣臣固請於是
 即位于汜水之陽然亦未嘗改元不似後世之張皇
 甚也質故也惟其不以改元為重故太甲之改不嫌
 於太亟秦漢不改不嫌於不尊
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爾惟不德罔大墜厥宗
 夫事有成敗德無大小故不可以德之小而忽之一
 念之德萬邦之慶恒於斯亦不可以不德之大而後
 畏之一念之不德七廟之墜恒於斯此非空言實有
[003-14b]
 其事昔中山君饗都士大夫羊羮不遍司馬子期怒
 而走楚説楚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隨其
 後中山君顧謂二子奚為者也對曰臣有父嘗餓且
 死君下壺飱食臣父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故來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嘆曰與不期衆少其於
 當厄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盃羊羮亡國以
 一壺飱得士二人詩曰民之失德乾餱以愆無言不
 讐無德不報
[003-15a]
王徂桐宫居憂克終允德
 君薨亮隂三年不言禮也在他嗣君本宅憂於宫中
 伊尹以太甲不惠故居之於桐欲其處靜土而興思
 顧湯墳而克念祖德也喪紀方畢君過已復故迎之
 卽位亦禮也伊尹始終以禮事其君太甲始終以禮
 自匡正至於百官總已以聽冡宰古之人皆然何必
 伊尹後世謂太甲不賢伊尹放之太甲賢又反之綜
 其實皆非矣愚獨有感於亮隂之制之善也何者天
[003-15b]
 下大器也主器大事也著代大變也故納之幽憂寂
 寞則善心易生服之衰絰苴屨則侈心易息㗖之飦
 粥蔬食則欲心不流觀之用人行政則國是易習故
 教之居父母之喪實所以厲君人之德也歴考殷周
 之君不類者多克肖者寡以其僅守舊儀而弗克致
 誠以行之耳禮曰武丁者殷之賢王也繼世卽位而
 慈良於喪當此之時殷衰而復興禮廢而復起故謂
 之髙宗也漢文至德謙譲懼人以毁而廢事也遺詔
[003-16a]
 已葬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纎七日釋服自是
 天子不行三年之喪矣固以朝無可信之臣不敢恭
 黙而久任之亦以情有不篤於所哀而虛文無益也
 其惟晉之武帝北魏之孝文乎外雖御事内實居喪
 且其所以答羣臣文辭郁然可觀議於千載之上而
 千載之下興於孝也不謂之賢且難乎故亮隂之禮
 未廢當法太甲髙宗三年之喪不行當法晉魏二帝
克享天心受天明命
[003-16b]
 孔傳云享當也所征無敵謂之受天命孔頴達曰德
 當神意神乃享之故以享為當也天道逺而人道邇
 天之命人非有言詞文誥正以神明祐之使之所往
 無敵謂之受天命也緯候之書乃稱有黃龍𤣥龜白
 魚赤雀負圖衘書以授聖人正典無其事也漢自哀
 平之世緯候始起假托鬼神妄稱祥瑞孔時未有其
 説縱使時已有之亦非孔所信有識哉其言之也夫
 上古以人徵天以德徵人故克諧以孝克勤克儉舜
[003-17a]
 禹所以禪帝也克寛克仁同心同德湯武所以興王
 也虞夏殷周之書具在曷嘗有㣲渺竒異可以駭人
 見聞者乎自王莽矯符命欲以惑世而言緯候者始
 紛然緯七緯也候尚書中候也易緯如稽覽圖乾鑿
 度書緯如璇璣鈐考靈曜詩緯如紀歴樞含神霧禮
 緯如含文嘉稽命徵樂緯如動聲儀叶圖徵孝經緯
 如援神契鉤命决春秋緯如元命包嵗精符之類皆
 託於聖人所作而肆談怪妄不可窮詰光武以赤伏
[003-17b]
 符興故篤信不疑大儒如鄭𤣥何休以之通經曹褒
 以之定禮卓然深嫉之以為亂中庸之典者不過桓
 譚張衡數子孰知受天明命者在克享天心克享天
 心者在聿修厥德乎
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篤於保民君德也篤於承辟臣德也内外不二始終
 不變是之謂一君心或動於奢滛而政必移於末路
 臣意或分於寵利而官必敗於宦成是之謂二三語
[003-18a]
 曰上帝臨汝無貳爾心又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
 不可以事一君言貴一也一則常二三則不常天命
 之去留民情之向背其幾總在於此故曰始終惟一
 惟和惟一協于克一一哉王心申重以教戒之老成
 臣長慮却顧之藎心也豈惟太甲永念之千載之帝
 範臣鑑在是乎在是乎
王若曰格汝衆
 蘇東坡云書凡言若曰者非盡當時之言大意若此
[003-18b]
 而已蔡注用之自後㣲子武成大誥㣲子之命康誥
 酒誥洛誥多士君奭多方立政君陳畢命君牙冏命
 文侯之命凡十七篇俱有若曰孔傳例以為順其事
 而言之愚謂若曰者蓋述其意而有未盡之詞史臣
 之約說也故周公以武王成王之命誥天下多繫之
 若意可想矣孔傳專以順訓於武成則曰順其祖業
 於大誥則曰順大道以誥天下衆國於㣲子之命則
 曰順道本而稱之於康誥則曰順康叔之德於酒誥
[003-19a]
 多士君陳伯冏皆曰順其事於洛誥則曰順周公意
 於君奭立政皆曰順古道於多方則曰順大道於文
 侯之命則曰順其功而命之似牽繞而鑿矣無亦泥
 爾雅釋言之文而過乎
無傲從康
 愚按盤庚三篇詞雖佶屈理實顯明上篇告在位之
 臣也無傲從康盡之矣傲慢上也康懷安也羣臣之
 所以不遷坐此然懷安猶可言也慢上不可言也舎
[003-19b]
 刑不足以威之矣故曰服田力穡乃亦有秋不服田
 畝越其罔有黍稷皆言燕安之不可懷曰聒聒起信
 險膚不惕予一人不畏戎毒于逺邇不和吉言于百
 姓弗告朕而胥動以浮言侮老成人弱孤有幼皆言
 傲慢之不可長也夫上無所畏則何安之不懷夫既
 懷安則震動以遷必有所弗聽矣此不惟蔑視厥后
 實不顧綏先公之所以臣服于先王也罪其可救乎
 故曰用罪伐厥死罰及爾身弗可悔
[003-20a]
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觀火予亦
拙謀作乃逸
 君不思利民荒廢其德也臣不行君之令而布之民
 含藏君德也予不敢自荒其德而汝含德豈惟不愛
 民不畏我故也國之宜遷予知之審矣若觀火然予
 豈有他長哉圖謀遷都作成汝之終逸而已宜讀予
 亦拙句/孔讀拙謀為句謂逸過也我不威脅汝徙是
 我拙謀成汝過儒者多用之竊以為未當
[003-20b]
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
 人求舊而器不求舊何也人舊則益習於事器舊則
 不全於用故也今國都亦器也既蕩析而敝壞矣安
 得不舍舊以圖新乎故盤庚用舊人遷新邑於遲任
 之㫖而有合矣引之宜哉愚於是獨有感於遷都之
 事也夫國家莫重於卜宅人情莫憚於轉徙今考書
 序與史記湯自商邱遷亳矣七傳而仲丁遷囂居河
 南再傳而河亶甲遷相居河北一傳而祖乙遷耿居
[003-21a]
 河東六傳而盤庚渡河而南復居成湯之故都何其
 遷徙之亟也夫置器不定徙而之他猶以為擾况湯
 至盤庚十六代而五遷國是屢挈鼎器而屢徙移之
 民何以堪盤庚適遭其窮幸而賢君也故不以斧鑕
 齊之而以文誥格之是以勞來安集商道復興噫亦
 難矣竊意仲丁及河亶甲及祖乙其必有不當遷而
 遷者也不然何湯之故都而盤庚終不忍棄乎詩云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003-21b]
予迓續乃命于天予豈汝威用奉畜汝衆予念我先神
后之勞爾先予丕克羞爾用懷爾然失于政陳于兹高
后丕乃崇降罪疾曰曷虐朕民汝萬民乃不生生曁予
一人猷同心先后丕降與汝罪疾曰曷不曁朕幼孫有
比故有爽德自上其罰汝汝罔能迪古我先后旣勞乃
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汝有戕則在乃心我先后綏乃
祖乃父乃祖乃父乃斷棄汝不救乃死兹予有亂政同
位具乃貝玉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
[003-22a]
孫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耿圯而不可居天之將絶民命也予遷之殷迓續乃
 命於天也豈威汝乎用畜養爾也且爾之身非始於
 今日始於爾之先我之畜爾亦非惟為爾亦念我先
 神后之勞來爾先故大克羞爾用懷爾者思無忝厥
 祖故也然我固以先祖故而懷爾先祖尤以爾我故
 而昭示於赫赫使殷可遷而不遷為失於政耿不可
 久而故久為陳於兹髙后降我罪疾謂虐汝也今不
[003-22b]
 失不陳所以生汝汝不肯生生而外心於我先后不
 降與汝罪疾乎盤庚告羣臣曰爾祖其從與享之言
 有功之臣配享於廟告民曰先王既勞乃祖乃父言
 子子孫孫相繼為君民以相聽令也不奉我令先自
 棄已爾祖父其救乃死乎此非汝民之罪由亂政在
 位之臣據土地貨殖之利聚寳貝金玉之富動浮言
 以惑衆聽爾祖父且告我髙后而崇降弗祥耳神之
 所禍孰能解之乎記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
[003-23a]
 而后禮此之謂也愚讀予丕克羞爾用懷爾句/然失
 于政然字帶下詞矯健意深遠
各設中于乃心
 中猶中央不偏也不偏則正矣古人舉事思其利必
 雜以害圖其安必參以危故謀克當而行無不順也
 今臣民之不從盤庚者但見不遷之為是而不知其
 中之有非但見遷之為非而不知其中之有是所以
 胥動浮言而不顧君人惠恤之徳意也偏故也使其
[003-23b]
 設中于心易地而互思之將不終朝而耿然悟矣詩
 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夫一方非中也各執一方以
 相怨其害寧有涯哉故曰汝猷黜乃心曰汝克黜乃
 心曰惟汝自生毒曰汝曷弗念我古后之聞曰乃咸
 大不宣乃心曰汝不謀長以思乃災曰恐人倚乃身
 迂乃心曰曁予一人猷同心總之設中之意委婉哉
 其說之長欲以悅服衆志也不然遷之利害兩言决
 矣何至諄諄一千二百八十有餘言而後止乎
[003-24a]
惟口起羞
 夫至道必精至言必簡愚於傅說見之矣自惟口起
 羞至事神則難天下之道備是乎謹言也慮變也重
 賞也愼罰也擇人也從善也趨時也守謙也豫防也
 戒䙝也訟過也化民也敬祀也式禮也經緯治道劘
 切君身凡一十四事而以一百一十九言該之可不
 謂簡乎西漢通達國體莫若賈誼其治安䇿千古所
 膾炙也以今觀之大都論衆建諸侯制馭匈奴閭閻
[003-24b]
 奢侈風俗偷薄豫教太子禮貎大臣六事耳乃至五
 千八百二十言雖古今事勢不同用說命於漢文之
 朝則拙然亦見簡約詞章之難也善乎蘇子瞻曰傅
 說之言若散而不一一言一藥皆足以治天下之公
 患豈獨以訓武丁哉人至於今誦之也
旣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曁厥終罔顯
 孔傳以為髙宗之遯非也惟蘇子瞻得之其說曰古
 之君子明王之世而不肯仕蓋有之矣許由不仕堯
[003-25a]
 舜夷齊不仕周商山之老不仕漢懷寳迷邦以終其
 身是或一道也武丁為太子則學于甘盤武丁即位
 而甘盤遯去隱于荒野武丁使人求之迹其所徃則
 居河濵自河徂亳不知其所終若云武丁遯於荒野武丁
 為太子而遯决無此理遯則如吳太伯豈復立也哉
 學者徒見書云其在髙宗時舊勞于外故以武丁為
 遯小乙使武丁劬勞于外以知艱難决非荒野之遯
 斯言也足以解千古之惑矣
[003-25b]
說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
 孔傳王者求多聞以立事是以王人為王者猶言君
 人人君之類此本無可疑者蔡注謂說稱王而告之
 曰人求多聞以王為句且引林氏之說與禹稱舜曰
 帝光天之下文勢正同似鑿矣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堯舜其
心愧恥若撻于市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
 甚哉髙宗能言伊尹之心也孟子序伊尹曰予天民
[003-26a]
 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思天下之民匹
 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已推而内之溝中本
 髙宗之說矣夫伊尹曷為能然蓋伊尹所樂堯舜之
 道堯舜以天下與人彼其視天下一芥也伊尹慎取
 與外寵利所以澡雪其心者素也夫人惟貪没於利
 也則不恤其君為桀紂惟其盡絶乎利也則必望其
 君為賢聖此自然之效也故無堯舜之心而欲建唐
 虞之業無伊尹之志而欲成救民之功不可得也已
[003-26b]
 今之論學者動以孔子為法然不知江漢秋陽之謂
 何而遑遑於載贄之憂汲汲於及門之廣是優孟之
 學叔敖也悲哉
西伯旣戡黎
 書序只云作西伯戡黎未嘗明指其人孔蔡皆以為
 文王孔傳又云文王率諸侯以事紂内秉王去/聲心紂
 不能制其言益謬矣史記膠鬲觀兵問西伯曷為而
 來是謂武王為西伯蓋文王薨武王立其稱西伯固
[003-27a]
 宜文王脱羑里之囚紂賜弓矢鈇鉞得專征伐故嘗
 伐崇伐宻伐阮伐犬戎矣然崇即豐土密阮犬戎皆
 西北荒裔之地伐之得也若黎則不然紂都朝歌黎
 在上黨相去三百餘里伐黎則震於王畿之鄰矣豈
 以文王之至德為之故黎無罪則不伐有罪必請命
 天子而使郊圻無恐本征伐之大義也今觀祖伊之
 詞曰天訖殷命曰大命不摯訖畢摯持也謂殷之大
 命已畢而不能自持是旦夕滅亡之兆矣非武王之
[003-27b]
 事而何哉先儒吳氏以戡黎之師在伐紂之時此非
 有明文可據然不為文王則斷斷可知也
今殷民乃攘竊神祗之犧牷牲用以容將食無災
 孔傳曰色純曰犧體全曰牷牛羊豕曰牲器實曰用
 盗天地宗廟牲用相容將食之無災罪之者言政亂
 也正義曰犧牷牲爼實也粢盛器實也泰誓曰犧牲
 粢盛既于凶盗是犧牷牲用為句至明晰犧牷牲句/
 用以容句/其可通乎
[003-28a]
 
 
 
 
 
 
 
 
[003-28b]
 
 
 
 
 
 
 
 尚書疏衍卷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