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皇甫持正集 > 皇甫持正文集 2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甫持正集巻二
            唐 皇甫湜 撰
  夷惠清和論伯夷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非其君不事非其人不使乃
至餓死而不顧是以孟子謂之清柳下惠辱其身降其
志不羞汚君不辭小官乃至三黜而不去是以孟子謂
之和若較之聖人之道可以進則進可以止則止是天
[002-1b]
下之是非天下之非出攣拘之域不凝滯于物通塞若
水變化若龍動之謂聖静之謂道非可以一善目非可
以一行稱安肯立惡人之朝出而不羞恥武王之粟餓
而至死故曰彼之所行皆一方之士也若即而平處在
于清和互有短長請列而辯之彼伯夷者掲標表于不
滅蹈臣子之所難行信道之篤執之如山嫉惡之心惡
之如鬼清風所激有心必動此其所長也至于傳之汎
愛易之随時聖人之權濟物之義豈止未暇亦將有妨
[002-2a]
若柳下惠辱己以求利物潔身以事無道唯斯人是哀
唯吾道是存薰蕕雖同河濟不雜此其所長也至於無
道則隠亂邦不居而飲盜泉水食不仁粟垂傲物之迹
近寛身之仁又君子所不由矣則清和之用于與奪功
雖均然清之流矯于前而激于後使萬年亂臣賊子懼
貪夫惡人耻且衆人之難為者也和之迹疑于往而敝
于今使夫偷苟之輩有容貪利之徒得語且衆人之所
易為者也顔回曰舜何人也孟軻曰謂其身不能是賊
[002-2b]
其身夫然則士之率性飭躬立志希古當以聖人為凖
的中庸為慕尚力苟不足寧中止焉則清與和皆非通
道不可凖則若循迹而辯以矯俗為心不得已願附清

  編年紀傳論論曰古史編年至漢史司馬遷始更其制而為紀傳相
承至今無以移之歴代論者以遷為率私意蕩古法紀
傳煩漫不如編年湜以為合聖人之經者以心不以迹
[002-3a]
得良史之體者在適不在同編年紀傳繫于時之所宜
才之所長者耳何常之有夫是非與聖人同辨善惡得
天下之中不虚羙不隠惡則為紀為傳為編年是皆良
史矣若論不足以析皇極辭不足以杜無窮雖為紀傳
編年斯皆辠人且編年之作豈非以事繫日以日繫月
以月繫時以時繫年者哉司馬氏作紀以項羽承秦以
吕后接之亦以歴年不可中廢年不可闕故書也觀其
作傳之意將以包該事迹參貫話言纖悉百代之務成
[002-3b]
就一家之說必新制度而馳才力焉又編年記事束于
次第牽于混并必舉其大綱而簡于序事是以多闕載
多逸文乃别為著録以備書之語言而盡事之本末故
春秋之作則有尚書左傳之外又為國語可復省左史
于右合外傳于内哉故合之則繁離之則異削之則闕
子長病其然也此後與文苑/段落不同于是革舊典開新程為紀
為傳為表為志首尾具叙述表裏相發明庶為得中將
以垂不朽自漢至今代已更八年㡬歴千其間賢人摩
[002-4a]
肩史臣繼踵㩁今古之得失論述作之利病各耀聞見
競誇才能改其規模殊其體統傳以相授奉而遵行而
編年之史遂廢葢有以也唯荀氏為漢紀裴氏為宋略
強欲復古皆為編年然其善語嘉言細事詳說所遺多
矣如覽正史方能備明則其密漏得失章章于是矣今
之作者苟能遵紀傳之體制同春秋之是非文敵遷固
直如南董亦無上矣儻捨源而事流棄意而徵跡雖服
仲尼之服手絶麟之筆等古人之章句署王正之月日
[002-4b]
謂之好古則可矣顧其書何如哉
  東晉元魏正閏論
論曰王者受命于天作主于人必大一統明所授所以
正天下之位一天下之心舜傳之堯禹傳之舜以德禪
者也桀放于湯受殺於武以時合者也秦滅二周兼六
國以力成者也漢革秦社稷以義取者也故自堯以降
或以徳或以時或以力或以義承授如貫終始可明雖
殊厥跡皆得其正以及魏取於漢晉得於魏史策記載
[002-5a]
彰明可知百王既通行萬代無異辭矣惠帝無道羣胡
亂華晉之南遷實曰元帝與夫祖乙之圮耿盤庚之徙
亳厲王之居平王之避戎其事同其義一矣而拓䟦
氏種實匈奴來自幽代襲有先王之桑梓自為中國之
位號謂之滅耶晉實未改謂之禪耶已無所傳而往之
著書者有帝元今之為録者皆閏晉可謂失之逺矣或
曰元之所據中國也對曰所以為中國者以禮義也所
謂夷狄者無禮義也豈繫于地哉杞用夷禮杞即夷矣
[002-5b]
子居九夷夷不陋矣沐紂之化商士為頑人矣因戎之
遷伊川為陸渾矣非繫於地也晉之南渡人物攸歸禮
樂咸在流風善政史實存焉魏氏恣其暴強虐此中夏
斬伐之地雞犬無餘驅士女為肉籬委之戕殺指衣冠
為芻狗逞其屠刈種落繁熾歴年滋多此而帝之則天
之士有蹈海而死天下之人有登山而餓忍食其粟
而立于朝哉至于孝文始用夏變夷而易姓更法將無
及矣且授受無所謂之何哉又曰周繼元隋繼周國家
[002-6a]
之興實繼隋氏子謂是何對曰晉為宋宋為齊齊為梁
江陵之滅則為周矣陳氏自樹而奪無容於言况隋兼
江南一天下而授之于我故推而上我受之隋隋得之
周周取之梁推梁而上以至於堯舜得天統矣則陳姦
于南元閏于北其不昭昭乎其不昭昭乎
  孟子荀子言性論
論曰孟子曰人之性善荀卿曰其善者偽也是於聖人
皆一偏之論也推而言之性之品有三下愚中人上智
[002-6b]
是也聖人言性之品亦有三可上可下不移是也黄帝
生而神靈幼而狥齊文王在母不憂在師不煩后稷不
坼不副克岐克嶷之謂上智矣齊桓公以管仲輔之則
理以易牙輔之則亂子夏出見紛華而悦入聞仁義而
樂之謂中人矣越椒之生熊虎之狀叔魚之生谿壑之
心謂下愚矣是故有生而惡者得稱性善乎哉有生而
善者得稱性惡乎哉故曰孟子荀卿之言其于聖人皆
一偏之說也窮理盡性惟聖人能之宜乎微言絶而異
[002-7a]
端作大義乖而偏說行孟子大儒也荀卿亦大儒也是
豈特開異門故持曲辯哉蓋思有所未至明有所不周
耳即二子之説原其始而要其終其于輔教化尊仁義
亦殊趨而一致異派而同源也何以明之孟子以為惻
隠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性之生善由水
趨下物誘于外情動于中然後之惡焉是勸人汰心
源返天理者也荀卿曰人之生不知尊親長習于教然
後知焉人之幼不知禮讓長習于教然後知焉是勸人
[002-7b]
黜嗜慾求善良者也一則舉本而推末一則自葉而流
根故曰二子之說殊趨而一致異派而同源也雖然孟
子之心以人性皆如堯舜未至者斯勉矣荀卿之言以
人之性皆如桀跖則不及者斯怠矣書曰唯人最靈記
曰人生而静感于物而動則軻之言合經為多益故為
尤乎
  送丘儒序
吾居河隂丘生敲門請曰儒貴求知予謹自露願以是
[002-8a]
非賜決語其學如猗頓之富聽其文如清廟之樂觀其
刻意厲行如奉商鞅之法而懼秦刑吾驚而與之游踰年鬬其藝于洛下吾逺來逰洛下諭之曰子知市乎懐
貝玉以如名都之肆未有置而不售者也挈而之三家
之墅未有不盜而困矣子將安賈哉京師賢才市也一
人不知子也他門容子謹持其有以往未有不成者也
今子之類固少勢能移事者稀為一不知為一相移白
變而為黒倒上而為下吾末如之何也矣生不信而試
[002-8b]
果困而見吾酌酒而賀之曰謹持貝玉以往之都市可
矣曰諾乃敘其行
  送簡師序
鳳羽而麟毛鳥與獸也經傳以比于聖人豈非以其心
不以其形者耶師雖佛名而儒其行雖夷狄其衣服而
仁義其心雖未齒于士與麟鳯類矣不猶愈于冠朝冠服
服惑溺于淫怪之說以斁彞倫者耶嗚呼師吾獨賢也
刑部侍郎昌黎韓愈既貶于潮浮屠之徒讙快以抃師
[002-9a]
獨憤起訪余求敘行以資適潮不顧蛇山鰐水萬里之
險毒若將朝得進拜而夕死可者嗚呼悲夫吾絆不得
侣師以馳
  送孫生序
浮屠之法入中國六百年天下胥而化其所崇奉乃公
卿大夫野益荒人益飢敎益頽天下將蕪而始渾然自
上下安之若性命固然也孫生天與之覺獨曉然于厚
夜聰然于大醉發憤著書攻而指斥之其詞骫骳痛入
[002-9b]
肝血乃忘力之不足以死為斷庶㡬萬一悟主救人者
嗚呼不得古人而與之必也生乎除古肉刑一女言也能移高山一翁願也彼髠褐雖翳地其無足憂乎西江
之涯值生盡出其說以挈而見余余既悲而異之乃約
其言
  送王膠序
始湜于江陵望見王膠而異之知其為膠又悅其膠名
之不凡然未之諭不忍而問諸膠乃稱曰膠之為言猶
[002-10a]
牢固也膠痛今之人其始之心以利回其始之交以利
遷將固吾初心與吾交勿以利遷將固吾心與吾交猶
懼醉睡病昏之時忽然而忘之故以膠自名欲吾造次
顛沛起居意問記吾心守與交也膠以進士舉進士尤
輕其流懼混然與之化懼書紳銘坐之怠疎故以膠自
名其始望見膠而異之又悦其名而與之交又悦其
誠其意耳又悦其與吾業同遂大悦之徵其文章乃出
累百篇其歌詩高處用古人其錄述詞壯而有竒然後
[002-10b]
吾與膠見其才之全其為人之誠也今侍郎韓公余之
舊知將薦膠而未具于西行序以先之
  唐故著作佐郎顧況集序
呉中山泉氣狀英淑怪麗太湖異石洞庭朱實華亭清
唳與虎丘天竺諸佛寺鉤綿秀絶君出其中間翕輕清
以為性結泠汰以為質喣鮮榮以為詞偏于逸歌長句
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脇意外驚人語非尋常
所能及最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將誰與哉君字
[002-11a]
逋翁諱況以文入仕其為人類其詞章嘗從韓晉公于
江南為判官驟成其磊落大績入佐著作不能慕順
衆所排為江南郡丞累嵗脱縻無復北意起屋于茆山
意飄然將續古三仙以夀九十卒湜以童子見君揚州
孝感寺君披黄衫白絹鞳頭眸子瞭然炯炯清立望之
真白圭振鷺也既接歡然以我為揚雄孟軻顧恨不及
見三十年于兹矣知音之厚曷嘗忘諸去年從丞相涼
公襄陽有曰顧非熊生者在門訊之即君之子也出君
[002-11b]
之詩集二十巻泣請余發之涼公適移涖宣武軍余裝
歸洛陽諾而未副今又稔矣生來速文乃題其集之首
為序 
 
 
 
 皇甫持正集巻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