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韓集點勘 > 韓集點勘 卷三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韓集㸃勘巻三
             長洲陳景雲撰
原道 題注 按東坡云云亦伊川語誤以為蘇説自
 蜀本韓仲韶注始及後閩中魏仲舉五百家注本已
 削之此復採入何也
行難 自越州徴拜祠部員外郎 按越州乃浙東治
 所觀察使領之李習之陸歙州述云由侍御史入為
[003-1b]
 祠部員外郎盖自浙東使府御史召為省郎
師説 題注 按栁子厚誌文云衡湘以南為進士皆
 以子厚為師則當時學者之宗仰盛矣何云人不歸
 之耶且言子厚因學者不歸已而歸韓故有答韋嚴
 二書其説尤鄙陋當削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注
 按周禮天官宫正注讀字陸氏釋文云戚如字徐音
 豆戚謂梁戚衮徐謂晉徐邈也山谷盖從戚讀非以
 意創又陸氏列戚於徐前則亦以其讀為長故公羊
[003-2a]
 序中句讀字不音以此文選笛賦注投與逗古字/通音豆投句之所止也
進學解 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注 按此文作於職
 方左遷後史傳甚明似無可疑而方本以時易年其
 説尚有未安盖此句乃伏後三年博士之根作年為
 是此弟子雖假設之辭然唐時國子生亦有久在學
 舍者如何蕃入太學二十餘年陽城諭諸生以歸省
 是也 行雖修而不顯於衆注 按泊字與顯字義
 絶不相近恐是白之誤盖誤白作泊後又轉訛為洎
[003-2b]
 耳 荀卿守正 按守正新史文粹並作宗王東坡
 荀卿論言卿明王道述禮樂則作宗王似較守正尤
 精切非訛也 欲進其豨苓 按豨苓即莊子所謂
 豕苓音義云一名豬苓藥草名也方回猪矢之説妄
 矣
諱辨 與賀争名注 按董説是也元稹為禮部在長
 慶初賀前卒久矣 律文三條皆本禮經故即引鄭
 氏原注釋之下文云考之於經質之於律謂此 不
[003-3a]
 聞又諱治天下之治 按治乃高宗廟諱而此文及
 平淮西碑俱不避盖徳宗祔廟之年高宗已祧矣文
 與碑皆作於後已祧不諱禮也 注傳有五皓之稱
  傳當作博見楚辭招魂王逸注五白博齒也
釋言 為我寫子詩書 按史言公舉進士投文公卿
 間故相鄭餘慶頗為延譽由是知名盖鄭相知公在
 早歲非自江陵召還始受知也公登第之歲鄭入翰
 林其後鄭相自以職親地近遂與公久不相聞及貞
[003-3b]
 元之季公始登朝而鄭相已逺謫再秉國鈞特擢公
 幕掾因悉徴其歴年詩文也 於後之數月 按月
 南宋本作日為是洪譜同公始見鄭相在元和元年
 六月而李翰林以次年正月入相相去僅七月以下
 文再云累月語推之則前當作數日明矣
張中丞傳後叙 愈甞從事於汴徐 按雙廟在宋州
 汴府支郡也又泗州亦徐府支郡從事二句盖貫下
 祭雙廟與過泗州两事言之或本两府作两州非也
[003-4a]
汴州東西水門記 嚚童噭嘑 按嚚童謂李廼也與
 送張道士詩中呼吳元濟為狂童同
藍田縣丞㕔壁記 題下注貞元四年進士下脫六年
 中博學宏辭科一句此條乃樊澤之語其説是也又
 出於人三字亦見栁子厚誌文尤可證樊説之有據
  諺數慢必曰丞注 按公酬崔少府詩云但聞赤
 縣尉不比博士慢與此記慢字同義即公論鹽法狀
 中所謂散慢官也諺數慢必曰丞者盖當時俗語歴
[003-4b]
 數内外官職之慢莫丞若耳數讀上聲方説得之虞
 山錢受之在萬厯末作送楊縣丞序引韓記以慢字
 作慢侮解誤甚 雁鶩行以進 按莊子外篇士成
 綺雁行 一躡故迹 按漢書鄒陽傳人主必襲按
 劒相眄之迹師古注言躡其故迹
科斗書後記 平劉展於淮西 按西當作南
鄆州谿堂詩序 且六十年注 按李納下當删子字
 補傳子師古師古傳師道九字
[003-5a]
爭臣論 為禄仕者也 按詩君子陽陽序君子遭亂
 相招為禄仕鄭箋禄仕者茍得禄而已不求道行
改葬服議 子思曰三年之䘮未葬服不變雖有其文
 未著其人 按子思之説雖出孔叢子而自子思以
 來未有行之者也惟南史張種値侯景亂奉母東奔
 鄉里母卒又廹凶荒未葬服雖畢居家飲食恒若在
 喪王僧辯奏起為中從事并為具葬禮葬訖種方即
 吉史傳中僅有此一事則其事仍以二十七月為斷
[003-5b]
 而未甞不除也外此則未見其人
禘祫議 按時既勅㫖令百寮集議公方官國子博士
 亦百寮之一乃自言賤不及議者盖唐代都省集議
 惟朝官得與國子博士非朝官見公下年論/權停選舉狀故曰賤
 不及議也朝官亦名常參官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
 供奉官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
答楊子書 題注 按栁子厚與楊誨之第二書元和
 六年也時誨之年未二十若當貞元十七年韓子與
[003-6a]
 敬之書時甫數齡耳其非敬之之兄易明矣敬之從
 父憑誨之父也子厚有憑從子承之哀辭作於貞元
 之季承之踰冠而夭所作辭賦書論甚偉見於哀辭
 則謂遠其兄甚者乃指承之耳又哀辭云有弟哀號
 弟即敬之也
上宰相第三書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 按漢書霍
 光傳上曰將軍之廣明都即属耳師古注属耳近耳
 也公語本此顔注之近謂近日也趙憬賈躭盧邁俱
[003-6b]
 於貞元九年五月入相距公上書時已涉三載似不
 得云近而公云然者盖以三相在位歲月較周公之
 輔相七年猶為近耳
代張籍與李浙東書 題下或注巽字當作遜下以巽
 同二人並見唐史遜以元和五年自常州除浙東見
 舊史憲宗紀而遜傳云由衢州遷新史因之並誤也
 栁子厚以元和四年與遜弟建書末有已白常州煦
 僕語謂遜也明年即遷浙東無刺衢事當以憲紀為
[003-7a]
 正
上張僕射書 題注 按少陵在嚴鄭公幕府其遣悶
 呈鄭公詩中有曉入昬歸之句詩以秋日作疑使院
 從事之晨入夜出起九月訖二月乃當時幕府定制
 如此殆恐季秋後晷短事緐故限出入之制耶公雖
 論此事亦未聞見從盖舊制難改也
與崔羣書 書言從一官於此者謂為四門博士也洪
 氏年譜甚明題下注盖本之是時公已去徐三年在
[003-7b]
 徐幕注當削
與陸祠部書 按書末言方今在朝廷者多以游讌娛
 樂為事此謂王仲舒裴茝諸人也王裴輩皆朝賢有
 清望者止以頻聚讌飲遂為䜛人所中斥官此書在
 諸賢未譴之前年盖所見卓矣
答陳商書 按商字述聖官終秘書監甞預修武宗實
 録則大中間事
答吕毉山人書 少安無 按左氏襄七年傳吾子
[003-8a]
 其少安注安徐也
送孟東野序 尸佼 按尸佼魯人秦相商君師之鞅
 死逃入蜀見班史藝文志上眘到注亦據班志但四
 十六篇六當作二
送許郢州序 題注 按以權文公送郢州序參證盖
 從水部郎出守又舉其字曰叔載則仲輿乃名也又
 世系表仲輿作仲容郢州作鄧州誤至或作志雍之
 注亦非志雍乃郢州子見世系表 雖恒相求而喜
[003-8b]
 不相遇 按喜一作苦為是謝叠山文章軌範中無
 此一字覺句法尤健
送竇從事序 鉅海敵其陽 敵南宋臨卭本作敞為
 長海敞其陽謂越地之南風氣宣洩太甚也上句連山
 隔其陰則謂越北風氣與中原否閡不通也故下云
 風氣之殊著自古昔盖䝉上山海言之
送李愿歸盤谷序 可濯可沿注 按本真文章正宗
 引此作眞本為是 同時有两李愿一隠盤谷一為
[003-9a]
 西平王晟子南宋慶元中建安魏本此序後附刋高
 從一記以證所送之非西平子按高䟦即汪季路與
 朱子書中所謂家藏盤谷碑本有後語是也然但以
 韓序及和盧郎中送盤谷子嵗月考之則两李愿事
 跡自明無俟引高記也序作於貞元十七年西平子
 時為宿衛將至和盧詩則元和七年也西平子方官
 節度使皆見唐史無栖隠事
送董邵南序 董生不得志於冇司事在貞元中詳見
[003-9b]
 公詩時仕路壅滯两河諸侯競引豪傑為謀主由是
 藩鎮益強朝廷旰食此開成初宰相李石告文宗云
 爾董生北游正幕府急才王室多事之日文中立言
 尚欲招燕趙之士則鬰鬰適兹土者其亦可以息駕
 矣送之所以留之其辭絞而婉矣
贈崔復州序 按詩碩䑕小序曰刺重歛也其首章曰
 爰得我所二章曰爰得我直此序專為于頔重歛而
 作與詩人所刺同發端先言小民不得其所能自直
[003-10a]
 於鄉里之吏者鮮盖即用詩語而反之民窮歛急惟
 仁人至庻有來蘇之望曰崔君之仁足以蘓復人痛
 乎其言之矣
 張童子序 以及五都之長注 按序中言北過大
 河之陽唐河陽軍治孟津非蒲州也蒲乃河中節度
 使治所地在大河之東非河陽也方説誤 糓梁傳
 水北曰陽孟津在河南而軍有河陽號縁節度使雖
 治孟津而領懐州刺史懐在河北故也
[003-10b]
 何堅序 道之守陽公注 按十九年當從栁集陽
 司業遺愛碣作十五年
 王秀才序 或為事物是非相感發下脫於是有託
 而逃焉者也一句當從諸本増入
 王塤秀才序 馯臂子弓 按論語微子篇朱張陸
 氏音義引王弼注朱張字子弓荀卿以比孔子公指
 子弓為孔門馯臂雖據弟子傳然王注似亦未可廢
 李端公序 貞元間劉禹錫在杜佑淮南幕府與僚
[003-11a]
 友㑹飲聨句李端公益為坐客之首唐人稱御史為
 端公盖是時已為使府御史矣後佑入朝府罷端公
 宦久不調因游河朔入幽帥劉濟幕甞作詩有不上
 望京樓之句盖中之鬰鬰深矣及至東都而韓子送
 之歸府諷其効忠燕帥修開元時藩臣之禮盖深以
 乃心王室朂之觀舊史所載端公在幽州詩則知斯
 序立言之㫖矣 十日十二子相配 按甲乙丙丁
 之属十日為母子丑寅卯等十二辰為子見周禮匠
[003-11b]
 人疏 其將復平 按两平字文粹與宋浙蜀二本
 並同朱子盖暗與古合
送區册序 鳥言夷靣 按周禮夷𨽻掌與鳥言貉𨽻
 掌與獸言鄭司農云夷狄之人或曉鳥獸之言鳥言
 本此
送楊少尹序 後世無工畫者 按晉顧愷之梁張僧
 繇並畫羣公祖二疏圖見舊史禇無量傳 白以為
 其都少尹 按唐以河中府為中都設大尹少尹如
[003-12a]
 東西两都制其都者中都也
送鄭尚書序 風魚 慶元閩本作風雨為是徐偃王
 廟碑無怪風劇雨義同此也 家属百人注 李訓
 當作鄭注朱子引通鑑偶誤
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 題注 按魏文帝及
 陳思王與吳質書中並有所治字正不必乙
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 皆集闕下注 按許康佐歴
 官具見唐史本傳無刺洋尹京事則此使君必非康
[003-12b]
 佐與以嚴謨為嚴武同
石鼎聨句序 龍頭一聨 按菌蠢見選南都賦又易
 大有九四爻辭匪其彭干寶注彭亨驕滿貎見經典
 釋文 磨礲去圭角 按禮記儒行篇毁方而瓦合
 鄭注去已之大圭角與衆人小合磨礲句本此
祭田横文 題注 按晁説非也首句明云貞元十九
 年盖作於未入汴幕之先公既抑於宏詞試光範上
 書復不見省録薄遊鳯翔亦無所遇故發憤太息於
[003-13a]
 横激於時貴之不能得士耳至從裴相平淮西乃此
 後二十餘年事尤不足置辨
歐陽生哀辭 閩越人舉進士由詹始注李成公錡
 按錡當作椅獨孤及福州學碑銘閩本無儒家流公
 至而俗易謂椅也新史宗室世系表蜀王湛五世孫
 椅為福建觀察使 李翺既為之傳 按李習之作
 詹傳歐公云已逸而新史所載事迹有出於哀辭外
 者盖宋子京好採摭小說故也
[003-13b]
祭穆員外文 題注 按篇首不載某年員外之父秘
 書監寧以貞元十年殁又三年母裴太夫人繼亡故
 曰痛毒之懐六年以并也又注中宣州觀察使當作
 秘書監為宣使者乃秘書長子贊員外之兄也
祭郴州李使君文 按權文公李郴州志言時宰盛推
 其理行方圖陟明而韓子祭文則深惜其被䜛欲為
 之雪謗於身後盖甞挂吏議志特微其詞耳 覷鱗
 介之驚透 按驚透二字本左太冲吳都賦揚雄方
[003-14a]
 言透驚也
祭虞部張員外文 存皆表白 按表當從宋本作衰
 又内廹家之亦當從宋本作家私
祭河南張員外文 一又相語 又當從宋本作夕
 七日鹿魚注 鹿魚當作鹿角 首下凥髙 凥當
 作尻注同 丞相南討注 十六年當作十二年
 議兵大梁注 都統下使將二字有誤
祭裴太常文 題注 按文苑此篇乃元和九年作舊
[003-14b]
 史憲宗紀元和六年皇太子寧薨國典無太子薨禮
 司業裴茝精禮學特勅於西内定儀又新史藝文志
 茝元和太常少卿盖從司業遷太常以九年卒官也
 茝所著有内外親族五服儀二巻書儀二巻並詳新
 志則太常為茝無疑舊注云其人無可考非也又茝
 在貞元末為韋執誼所䜛斥官於外亦見本集後順
 宗實録末巻
祭侯主簿文 遣男殿中省進馬佶 按進馬官名属
[003-15a]
 殿中省見新史百官志又續通典云進馬侍衛中資
 蔭官唐舊儀凡大陳設馬在樂懸之北與大象相次
 進馬二人戎服執鞭侍立馬左隨馬進退
祭馬僕射文 命公并侯 按方鎮表元和十三年廢
 淮西節度使忠武軍増領蔡州時總方自蔡移許故
 曰并侯舊注未明 遂殿交州 謂為安南都䕶也
 詩殿天子之邦毛傳殿鎮也公本此注誤
祭鄭夫人文 百口偕行 按公謫潮州有過始興感
[003-15b]
 懐詩云目前百口還相逐舊事無人可共論盖追憶
 音日始興北還後偕行避地之人也以詩証文則他
 本作百日之誤益明矣
祭十二郎文 三世一身 語見北史王慧龍傳
河南少尹裴君墓誌 召公主書記 按公甞記南陽
 公鎮徐州十一年中掌書記者凡三人許孟容杜兼
 李博獨無復名當是復先以記室辟既至而更授他
 職耳公作記之明年南陽捐館觀此誌中三遷句及
[003-16a]
 在徐府勤而有勞諸語則復之從事於徐有年非其
 至在李博後故不獲挂名㕔記也又南陽薨時馮宿
 實主書記此則繼博為之者復之未甞主記更明矣
河南少尹李公墓誌 改度支郎中使注度支或作屯
 田 按使字當属下句讀使侍郎者領度支使之侍
 郎也今誤斷其句更以其下不禮其属觀之則作改
 度支為是屯田非度支属也
江西觀察使韋公墓誌 不如属之河東便 按此河
[003-16b]
 東乃謂蒲州非晉陽也與韓𢎞妻誌公居河東同蒲
 州古河東地以晉陽為河東自唐代始而蒲州則置
 河中府矣
河南府王屋尉畢君墓誌 繼數尹 按徐之從事為
 河南尹謂杜兼也兼以元和四年十一月卒繼之者
 陜虢觀察使房式五年冬式自河南徙宣歙以鄂岳
 觀察使郗士美繼之詳見舊史憲宗紀
河中府法曹張君墓碣 按文先述圓妻語曰妾夫在
[003-17a]
 嶺南其中又曰事宣武軍節度使得官至監察御史
 坐事貶嶺南正與李肇所記合圓之逺貶已大書著
 明而注尚云未甞略及貶謫意何也圓既遷掾河中
 其吏幹日益有聞汴帥忌其向用修隙因㗖以甘言
 斃之逆旅此固情事所有此又詳書其遇害之地亦
 不為無意也
贈司勲員外郎孔君墓誌 一歲再奏 按盧從史以
 貞元二十年帥昭義至元和五年而敗首尾共七載
[003-17b]
 孔戡之去昭義即從史流日南之前一年故曰從史
 居五六歲益驕君争云云則戡之留昭義久矣留字
 若連一歲為句殊與前文不相應留字當属上讀而
 一歲再奏四字絶句盖從史初甚重戡故一歲中奏
 遷其官者再也
河南尹杜君墓誌 字某 按兼字叔通見權文公送
 杜少尹序而史云字處𢎞盖有两字
 韓集㸃勘巻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