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東雅堂昌黎集註 > 東雅堂昌黎集註 外集註卷二
[042-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雅堂昌黎外集註巻二
   上賈滑州書舊史云賈耽以貞元二年改檢校/右僕射兼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
    使此篇從蜀苑書稱年二十三則貞元六年/也八年而公登第九年而耽入相十一年公
    三上宰相書耽時正當國亦不報誠/以暗投人耶義成今改為武成矣
愈儒服者不敢用他術干進術或/作藝又惟古執贄之禮竊
整頓舊所著文一十五章以為贄章或作/首下同而喻所以然
之意於此曰豐山上有鐘焉人所不可至霜既降則鏗
[042-1b]
然鳴或無既字山海經云豐山有九/鐘知霜鳴註云霜降則鐘鳴蓋氣之感非自鳴
也愈年二十有三讀書學文十五年或無有字三或作/二讀書學文十五
年洪慶善云公與邢尚書書云生七歲而讀/書十三而能文二十有五而擢第於春官言行不敢
戾於古人愚固泯泯不能自計或作故/非是周流四方無所
適歸伏惟閤下昭融古之典義含和發英和或/作華作唐徳
或作/臣簡棄詭說保任皇極是冝小子刻心悚慕又焉
得不感而鳴哉徒以獻䇿闕下方勤行役且有負薪之
疾不得稽首軒階遂拜書家僕待命于鄭之逆旅僕或/作僮
[042-2a]
逆上或/無之字伏以小子之文可見於十五章之内小子之志
可見於此書與之進敢不勉與之退敢不從或作/退進退
之際實惟閤下裁之
   上考功崔虞部書或作上考功宏詞官虞部崔/員外書或云崔元翰也元翰
    史有傳名鵬以字行舉進士博學宏辭賢良/方正皆異等獨不載為虞部員外郎或畧之
    也公貞元八年登第明年以博學宏詞試/于吏部而作此書故書云年二十有六矣
愈不肖行能誠無可取行已頗僻與時俗異態抱愚守
迷固不識仕進之門廼與羣士争名競得失行人之所
[042-2b]
甚鄙或無/行字求人之所甚利其為不可雖童昏實知之如
執事者不以是為念援之幽窮之中推之髙顯之上是
知其文之或可而不知其文之莫可也知其人之或可
而不知其時之莫可也下知其人上/或有是字既以自咎以或/作已
歎執事者所守異於人人句/廢耳任自廢上或/有之字華實不
不疑當/作必故有所進故有所退且執事始考文之明日
浮囂之徒已相與稱曰某得矣某得矣問其所從來必
言其有自一日之間九變其説凡進士之應此選者三
[042-3a]
十有二人其所不言者不言或/作不云數人而已而愈在焉及
執事既上名之後三人之中其二人者或無/其字固所傳聞
固上或/有則字華實兼者也果竟得之而又升焉果或作/畢下同
一人者則莫之聞矣實與華違行與時乖果竟退之如
是則可見時之所與者時之所不與者之相逺矣然愚
之所守竟非偶然故不可變竟非或作慬/非故或作固凡在京師八
九年矣足不跡公卿之門名不譽於大夫士之口或無/譽字
於或作一/或無士字始者謬為今相國所第此時惟念以為得失
[042-3b]
固有天命不在趨時而偃仰一室嘯歌古人今則復疑
矣未知夫天竟如何命竟如何由人乎哉不由人乎哉
未上或有又字或無夫字天竟/或作天意人乎或並作乎人欲事干謁欲上或/有夫字則患
不能小書困於投刺於或/作于欲學為佞則患言訥詞直卒
事不成為或作于患下或/有於字卒或作則徒使其躬儳焉而不終日其/躬
方本如此而舉正躬作窮蓋誤而諸本作如方云蜀本/作而今本皆以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如不終
日語刋作如然不知古而如同意此語不當以如似之/義讀之唐人惟韓桞知此子厚答韋中立書假而以僕
年先吾子與公此文是也董彦逺曰春秋書星隕如雨/左氏室如縣罄是皆以如為而風俗通國人望君而望
[042-4a]
歲鄒陽書白頭而新是皆以而為如按家語君入廟如/右荀子作而右樂府艾如張亦作艾而張今人所用漣
洏攷之李善文選乃漣而也實用易之泣血漣如為義/去古益逺字義多失惟韓柳文時見一二因為詳之
今按孟子望道而未之見亦是此例方言又有而如古/字通用之説然陸徳明論當時語音之失有曰北人則
而如靡異蓋不以為然也然則此而字須讀為如乃為/正耳董引室如縣磬乃據左傳作罄字而杜預註云如
而也言居室而資糧縣盡故其説如此國語則作縣磬/而韋昭註云府藏空虛但有榱梁如縣磬左傳蓋借罄
為磬而杜氏誤解國語則正作磬字而韋説得之/董氏所引不足據以為說今併論之附見于此是以
勞思長懷中夜起坐中一/作終度時揣已廢然而返雖欲從
之末由也已又常念古之人日已進今之人日已退常/或
[042-4b]
作/甞夫古之人四十而仕其行道為學既已大成而又之
死不倦故其事業功徳老而益明死而益光故詩曰雖
無老成人尚有典刑言老成之可尚也可上或/有人字又曰樂
只君子徳音不已謂死而不亡也已或作忘亡或/作忘方作已夫今
之人務利而遺道或無夫字/遺或作違其學其問問上或/無其字以之取
名致官而已得一名獲一位或作/官則棄其業而役役於
持權者之門故其事業功徳日以忘月以削老而益昏
死而遂亡忘或/作亡愈今二十有六矣今下或有/年始字距古人始
[042-5a]
仕之年尚十四年豈為晚哉豈上或有/年始字行之以不息要
之以至死不有得於今必有得於古不有得於身必有
得於後用此自遣且以為知已者之報執事以為如何
哉其信然否也為如或/作謂如今所病者在於窮約無僦屋賃
僕之資無緼袍糲食之給糲蘭未厲/賴二音驅馬出門不知所
之斯道未喪天命不欺豈遂殆哉豈遂困哉竊惟執事
之於愈也執亊下或有者字/愈下或無也字無師友之交無久故之事
無顔色言語之情顔色言語或/作言語顔色卒然振而發之者必有
[042-5b]
以見知爾或作/耳故盡暴其所志不敢以黙以黙或/作黙黙又懼
執事多在省非公事不敢以至是則拜見之不可期至/下
或有於字期/下或有也字獲侍之無時也是以進其説如此庶執事
察之也庶或作幸之/下或無也字
   與張徐州薦薛公逹書此篇疑非/公作當刪
   與少室李拾遺書諸本室下有山字李下有渤/字今從蜀苑新書此書作於
    元和三年公時尚為博士據新史渤有傳字/濬之刻志於學隠少室元和初户部侍郎李
    巽諫議大夫韋况交章薦之詔以右拾遺召於/是河南少尹杜兼遣使特詔幣即山敦促渤
[042-6a]
    上書謝昔屠羊説有位三旌禄萬鐘知貴於/屠羊然不可使妄施彼賤賈也猶能忘已愛
    君臣雖欲盜榮以濟所欲得無愧屠羊乎不/拜洛陽令韓愈遺書云云渤心善其言始出
    家東都每朝廷有缺政輙附章列上即此書/也然公甞為河南令而未甞為洛陽令史之
    誤類如此以公之集考史之載其差誤蓋不/止此云耳此書雖不見於正集而史載之則
    知外集之文亦未可輕議其非也渤元和/九年起為著作郎太和中終太子賔客
十二月某日愈頓首或無此/八字伏承天恩詔河南敦諭拾
遺公拾遺公新書作/遺公篇内並同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鳯皇
之始見也争先覩之為快方今天子仁聖小大之事小/大
[042-6b]
舉正作大小恐/誤事或作士皆出宰相樂善言如不得聞自即大位
已來於今四年憲宗以永貞元年即位至/今四年即元和三年也凡所施者無
不得冝者或作為凡所施者新/書作凡所岀而施者勤儉之聲寛大之政幽
閨婦女草野小人草或作山人/新書作子皆飽聞而厭道之愈不
通於古愈或作某/於或作于請問先生世非太平之運歟或無世/字非作
匪新書作兹/非太平世歟加又有非人力而至者年榖熟衍符貺委
至若干紀之姦不戰而拘纍彊梁之兇銷鑠縮栗迎風
而委伏其有一事未就正自視若不成人新書無自字/視或作是非
[042-7a]
是/四海之所環無一夫甲而兵者而或/作與若此時也若上/或有
未有/字拾遺公不疾起與天下之士君子樂成而享之斯
無時矣昔者孔子知不可為而為之不已足跡接於諸
侯之國或無足/跡字即可為之時自藏深山牢闗而固距即
與仁義者異守矣想拾遺公冠帶就車惠然肯來舒所
蓄積以補綴盛徳之有闕遺或作遺闕新書/無有遺二字利加於時
利下或無加字加/於新書作加于名垂於將來踊躍悚企傾刻以冀傾/或
作/頃又竊聞朝廷之議必起拾遺公使者往若不許即河
[042-7b]
南必繼以行或無/即字拾遺徴君若不至必加髙秩如是則
辭少就多則或作即新/書無則字傷於廉而害於義拾遺公必不
為也善人斯進其類皆有望於拾遺公拾遺公儻不為
起使衆善人不與斯人施也或無使字也或作者/ 今按此句疑有誤由拾
遺公而使天子不盡得良臣君子不盡得顯位人庶不
盡被惠利其害不為細人庶或/作庶人必望審察而逺思之而/下
或有長字逺/新書作諦務使合於孔子之道幸甚愈再拜
   答劉秀才論史書劉秀才或云名軻字希仁集/中不他見公是時為史館修
[042-8a]
    撰劉作此書以勉之桞子厚有與公論史官/書曰前獲書言史事云具與劉秀才書及今
    乃見書藁私心甚不喜云云反復論辨皆以/公為不肯任作史之責則桞所見即公此書
    也李漢自謂收拾遺文無所失墜乃逸此篇/于正集之外豈以其甞為子厚所辨駁而遂
    棄歟或問張子韶曰退之與劉秀才論史書/謂為史不有人禍必有天殃子厚作書闢之
    其説甚有理退之於理似屈子韻曰此亦退/之說得未盡處想其意亦不專在畏禍但恐
    褒貶足以貽禍故遷就其説/而失之泥冝為子厚所攻也
六月九日韓愈白秀才或無此九字或作某月/日韓愈白劉君足下辱問見
愛教勉以所冝務敢不拜賜愚以為凡史氏褒貶大法
[042-8b]
春秋已備之矣為或/作謂後之作者在據事跡實録則善惡
自見或複出實録二字/見下或有矣字然此尚非淺陋偷惰者所能就
况褒貶邪孔子聖人作春秋辱於魯衛陳宋齊楚卒不
遇而死齊太史氏兄弟幾盡或無氏字左傳襄二十五/年太史書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左丘明紀春
秋時事以失明司馬遷與任安書曰/左氏失明厥有國語司馬遷作史記刑
漢書天漢二年李陵降匈奴遷盛/言陵忠武帝以遷誣罔下遷蠶室班固瘐死和帝永/元初洛
陽令种兢以事捕固固死獄中洪慶善云瘐音愈囚/以飢寒死也諸本誤作疲或作瘦或作廢皆非是
[042-9a]
夀起又廢卒亦無所至壽字承祚仕蜀為觀閣令史遭/父䘮有疾使婢侍藥鄉黨以為
貶議後以母憂母遺言塟洛陽夀/遵其志又坐不歸塟竟被貶議王隠謗退死家隠字/處叔
晉太興初官著作令為虞預/所斥竟以謗黜歸死于家習鑿齒無一足鑿齒字彦/威襄陽人
以脚疾/居里巷崔浩范煜赤誅浩字伯淵後魏人著國書三十/巻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以
罪夷其族嘉字蔚宗宋人刪衆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文帝元 二十二年謀反伏誅赤或作赤族二字
收夭絶收字伯起著後魏書一百三十巻北/齊後主武平三年卒無子夭或作天宋孝王誅
孝王事髙齊為北平王文學撰闗東風俗/傳三十巻周大象初預尉遲逈事誅死足下所稱
呉兢兢撰梁齊周史各十巻陳史五巻隋/史二十巻天寳八載卒於恒王傅亦不聞身貴
[042-9b]
而今其後有聞也或無今其字/或無其後字夫為史者不有人禍則
有天刑豈可不畏懼而輕為之哉唐有天下二百年矣
聖君賢相相踵其餘文武之士士上或/無之字立功名跨越前
後者不可勝數豈一人卒卒能紀而傳之邪能上或無/複出卒字
司馬遷傳卒卒無須㬰/之閒顔曰促遽之意也僕年志已就衰退不可自敦率
或無就字敦率猶敦勉也或作敢為或/無此二字 今按此二字恐有脱誤宰相知其無他
才能不足用他上或/無無字哀其老窮齟齬無所合不欲令四
海内有戚戚者猥言之上茍加一職榮之耳非必督責
[042-10a]
迫蹙令就功役也就下或/有其字賤不敢逆盛指行且謀引去
且一/作自且傳聞不同善惡隨人所見傳聞或作/傳云聞見甚者附黨
憎愛不同巧造語言鑿空構立善惡事迹於今何所承
受取信而可草草作傳記令傳萬世乎或無/乎字若無鬼神
豈可不自心慙愧自心上或有可字/非是或無心字若有鬼神將不福
人僕雖騃亦粗知自愛實不敢率爾為也夫聖唐鉅跡
或無/聖字及賢士大夫事皆磊磊軒天地決不沈没亦苑決/下有必
字又云蜀本作落落掀天地而無必字又按決或作決/地或作抉地 今按古潮本軒亦作掀而無必字蓋因
[042-10b]
桞子厚書云所云磊磊軒天地者決必不沈没諸/本或誤加必字耳今從栁集作軒從潮本去必字今館
中非無人將必有作者勤而纂之將必或/作必將後生可畏安
知不在足下或脱不/在二字亦宜勉之愈再拜
   與大顛師書此書諸本皆無唯嘉祐小杭本有/之其篇次在此與作召顛作巔師
    作和尚方本列於石刻之首今從杭本附此/而名篇從方氏杭本又註云唐元和十四年
    刻石在潮陽靈山禪院宋慶厯丁亥江西袁/陟世弼得此書疑之因之滁州謁歐陽永叔
    永叔覧之曰實退之語它意不及也方本畧/載其語又録歐公集古録跋尾云文公與顛
    師書世所罕傳予以集録古文其求之博蓋/乆而後獲其以繫辭為大傳謂著山林與著
[042-11a]
    城郭無異等語冝為退之之言其後書吏部/侍郎潮州刺史則非也蓋退之自刑部侍郎
    貶潮州後移袁州召為國子祭酒遷兵部侍/郎久之始遷吏部而流俗相傳但知為韓吏
    部爾顛師遺記雖云長慶中立蓋并韓書皆/國初重刻故謬為附益爾方又註云今石刻
    乃元祐七年重立又云按公三簡皆邀速常/語耳初無崇信佛法之説妄者旁沿别譔答
    問等語以肆誣謗要當存此簡以解後世之/惑 今按杭本不知何人所註疑袁自書也
    更以跋尾參之其記歐公之語不謬矣而東/坡雜説乃云韓退之喜大顛如喜澄觀文暢
    意非信佛法也而或者妄撰退之與大顛書/其詞凡鄙雖退之家奴僕亦無此語今一士
    人又於其末妄題云歐陽永叔謂此文非退/之不能作又誣永叔矣蘇公此語蓋但見集
[042-11b]
    註之出於或人而未見䟦尾之為歐公親筆/也二公皆號一代文宗而其去取不同如此
    覽者不能無惑然方氏盡載歐語而畧不及/蘇説其意可見至吕伯㳟乃於文鑑特著蘇
    説以備乙覽則其同異之間又益後人之惑/矣以余考之所傳三書最後一篇實有不成
    文理處但深味其間語意一二文勢抑揚則/恐歐袁方意誠不為過但意或是舊本亡逸
    僧徒所記不真致有脱誤歐公特觀其大概/故但取其所可取而未暇及其所可疑蘇公
    乃覺其所可疑然亦不能察其為誤而直斥/以為凡鄙所以其論雖各有以而皆未能無
    所未盡也若乃後之君子則又往往不能究/其本根其附歐説者既未必深知其所以為
    可信其主蘇氏者亦未必果以其説為然也/徒幸其言可為韓公解紛若有補於世教故
[042-12a]
    特表而出之耳皆非可與實事而求是者也/至如方氏雖附歐説然亦未免曲為韓諱殊
    不知其言既曰久聞道徳又曰側承道髙又/曰所示廣大深逈非造次可喻又曰論甚宏
    博安得謂初無崇信其説之意邪韓公之事/余於答孟簡書蓋已論其詳矣故不復論特
    從方本載此三書於别集并録歐公二語而/附蘇説方説於其後且為全載書文於此而
    考其同異訂其謬誤如左方以為讀者以此/觀之則其決為韓公之文而非它人之所能
    作無疑矣方氏所據石本與杭本又自不同/則疑傳冩之訛而歐公所疑官稱之誤亦得
    為之但愚意猶恐當時既謫刺逺州亦未必/更帶侍郎舊官也方氏所駁世俗偽造誣謗
    之書即今所謂別傳者洪慶善辨證云別傳載/公與大顛往復之語深詆退之其言多近世
[042-12b]
    經義之説又偽作永叔䟦云使退之復生不/能自解免呉源明云徐君平見介甫不喜退
    之故作此文方氏又云周端禮曰徐安國自/言年二十三四時戲為此今悔之無及然則
    其為徐作無疑矣但君平字安道而方云安/國未知便是君平否耳然靈山石刻張繫所
    撰其間載韓公問大顛云西國一真之法何/不教人顛云教人逹性離無明貪嗔驕慢不
    生嫉妬此亦釋子常言初無難解但韓公素/所未聞而頗中其病故雖不盡解而適亦有
    㑹於心耳又載韓公責云人生貴賤各有定/分何得以三塗之説誑人而顛答云公何不
    常守侍郎之任而來此為官耶則/恐其有謬誤或其徒所附益也
愈啟或無此/二字孟夏漸熱下或有/伏字惟道體安和愈弊劣無
[042-13a]
謂坐事貶官到此久聞道徳切思見顔切杭作竊據石/本如此切乃懇
切之意此下大/率多從石本云縁昨到來未獲參謁儻能暫垂見過實
為多幸杭本無儻能/以下十字已帖縣令具人船奉迎日久竚瞻
帖杭作貼久當作/夕竚據石本作佇不宣愈白據石本無愈白字今據石/本此下具銜姓名下云上
顛師四/月七日
愈啟或無此/二字海上窮處無與話言側承道髙思獲披接
專輙有此咨屈儻惠能降喻非所敢望也惠字疑衍或/下有然字而
并在能字之下諸/本及石本皆誤至此一二日却歸髙居亦無不可旦
[042-13b]
夕渴望杭本無儻惠以下二十七字而有此旬來晴明/不甚熱儻能乗閒一訪實謂幸也十八字今按
此旬以下乃下/篇語定從石本不宣愈白據石本無愈白字今據石本/與前書同但云六月初三日
愈啟或無此/二字惠匀至辱答問珍悚無已所示廣大深逈
非造次可諭杭作/量易大傳曰或無易大二/字曰一作云書不盡言言
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終不可得而見邪據石本意/作㫖無而
字邪作也氐今按易實作意邪而無終/而二字大 石本亦自多誤也後放此如此而論讀來
一百遍一字疑衍蘇氏所謂/凡鄙蓋指此等處耳不如親□顔色隨問而對
之易了據石本如此但無親字而今按親下當有見字/而兩本皆闕故不敢増 空其處以待知者杭
[042-14a]
但云不如親面而對之是亦蘇氏所謂凡鄙者然親字/乃方本之闕文面字乃問字之誤筆而又脱去口顔色
隨易了/六字耳此旬來晴明旦夕不甚熱儻能乗閒一訪幸甚
旦夕馳望杭本已見上/篇此不復出愈聞道無疑滯行止繫縛茍非
所戀著則山林閒寂與城郭無異此從杭本但郭作隍/今據歐公語據石本
止下有所字縛下有愛戀字所下無戀字及則字而著/字下複出著字及與字異下有邪字皆非是其用邪字
尤不當律令亦所謂凡鄙者也但或疑非字下當有有/字言於行止繫縛若無所戀著則静閙一致語尤明白
耳或又疑非當作有則語意賔主尤順然/未知孰是又諸本皆無不敢輙増改也大顛師論甚
宏博而必守山林義不至城郭顛杭見上或無師字/杭無義字城作州
[042-14b]
激修行獨立空曠無累之地者非通道也自或作似然/細考之與下
文激修行四字皆可疑或又以也為矣而并非通道四/字屬於行字之下又以獨為自而立下有於字皆非是
勞於一來安於所適道故如是於杭作于適方據石本/與杭本並作識今得真
石本考之乃如此然則方之所考亦不詳矣蓋適猶便/也與唯適之安之語用字畧同言一來雖勞而既來則
當随其所便無處不安也道故如是即所以結/上文道無疑滯之意方以如為此亦石本誤不宣愈
頓首據石本無末三字今據石本與前二書同但云大/顛禪師七月十五日不知韓公之於大顛既聞其
語而為禮益/㳟如此何也
 東雅堂昌黎外集註巻二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