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東雅堂昌黎集註 > 東雅堂昌黎集註 卷十八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東雅堂昌黎集註巻十八
  書
   與鳳翔邢尚書書或作京西節度使邢/尚書邢謂邢君牙也
愈再拜布衣之士身居窮約不借勢於王公大人則無
以成其志王公大人功業顯著不借譽於布衣之士則
無以廣其名是故布衣之士雖甚賤而不諂王公大人
雖甚貴而不驕其事勢相須其先後相資也今閤下為
[018-1b]
王𤓰牙為國藩垣威行如秋仁行如春戎狄棄甲而逺
遁朝廷高枕而不虞是豈負大丈夫平生之志願哉豈
負明天子非常之顧遇哉下豈上或/有是字赫赫乎洸洸乎或/無
洸洸乎三字/ 洸音光功業逐日以新名聲隨風而流宜乎讙呼
海隅高談之士奔走天下慕義之人使或願馳一傳傳/驛
逓也周禮太僕傳/達於四方音轉或願操一戈操上或無/或願二字納君於唐虞
收地於河湟或作/隍然而未至乎是者蓋亦有説云蓋亦/或作
亦蓋説上有/其字非是豈非待士之道未甚厚遇士之禮未甚優
[018-2a]
請粗言其事閤下試詳而聽之夫士之來也必有求於
閤下夫以貧賤而求於富貴正其宜也閤下之財不可
以徧施於天下在擇其人之賢愚而厚薄等級之可也
假如賢者至閤下乃一見之愚者至不得見焉則賢者
莫不至而愚者日逺矣或無/日字假如愚者至閤下以千金
與之賢者至亦以千金與之則愚者莫不至而賢者日
逺矣亦或作又杭本無賢者至/與之九字非是日或作亦欲求得士之道盡於此
而已欲求士之賢愚在於精鑒博采之而已得或作待/已下或並
[018-2b]
有矣/字精鑒於已固巳得其十七八矣或無/固字又博采於人
百無一二遺者焉若果能是道能或/作行天下之下之竹帛
不足書閤下之功德下或有/矣字天下之金石不足頌閣下
之形容矣愈也布衣之士也布上或有固字/士下或無也字生七嵗而
讀書十三而能文二十五而擢第於春官以文名於四
方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於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
留於意也常以天下之安危在邊常或/作嘗故六月于邁來
觀其師及至此都徘徊而不能去者此上或無至字不/上或無而字能下
[018-3a]
或有速字去或作進不/能去或作不敢遽進誠悦閤下之義願少立於堦墀
之際或作/下望見君子之威儀也居十日而不敢進者誠
以左右無先為容進下或有謁字誠字或在容字下容/下或有也字或無以左至為容七字
皆非/是懼閤下以衆人視之則殺身不足以滅恥徒悔恨
於無窮故先此書序其所以來之意閤下其無以為狂
而以禮進退之幸甚幸甚愈再拜先下或有陳字書下/或有陳字皆非是來
之下或復有之字其無以或無其字或無以字十洪慶/善年譜云公以貞元八年壬申二十五嵗中第 一年
乙亥二十八嵗上宰相書求官不得而歸出潼闗作二/鳥賦又據程致道説既出潼闗因遊鳯翺上邢君牙書
[018-3b]
月今按程説大誤蓋賦序言五月過潼闗而此書言六/ 至鳯翔潼闗在長安之東鳯翔在長安之西相距六
百餘里豈有五月方東出潼闗而六月遽能復西至鳯/翔之理此書决非此年所作必是八年以後十年以前
嘗至鳯翔而有此書/及岐山下等詩也
   為人求薦書
某聞木在山馬在肆遇之而不顧者遇或/作過雖日累千萬
人未為不材與下乗也及至匠石過之而不睨匠石字/見莊子
伯樂遇之而不顧伯樂顧馬事/見戰國策然後知其非棟梁之材
超逸之足也以某在公之宇下非一日而又辱居姻婭
[018-4a]
之後是生於匠石之園長於伯樂之廐者也於是而不
得知假有見知者千萬人亦何足云或無有字云下或/有耳字或有爾字
今幸頼天子每嵗詔公卿大夫貢士若某等比咸得以
薦聞若下或有干字而/無比字或無等字是以冐進其説以累於執事亦
不自量已然執事其知某如何哉昔人有鬻馬不售於
市者知伯樂之善相也從而求之伯樂一顧價増三倍
某與其事頗相類是故終始言之耳某再拜諸本皆如/此獨閣杭
本以其知某如何哉為其如某何哉而無昔人以下四/十三字 今按此書本為人求薦而杭本曰執事其如
[018-4b]
某何哉則似决以其人力不能薦巳矣故諸本或作執/事其知某何如哉語意似恊而亦未有懇切必求之意
又無結末收拾之語故又繼以鬻馬之説文意方似粗/足然亦重複無竒文意首尾不甚通暢恐尚有脱誤處
更詳/之
   應科目時與人書或作與韋舍人即貞/元九年宏詞試也
月日愈再拜一云應博學宏詞前進士韓/愈謹再拜上書舍人閤下天池之濱大
江之濆扶文/切曰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彚匹儔
匹或/作比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天下或/有地字
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髙山大陵曠途絶險為
[018-5a]
之闗隔也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為獱獺之笑者禮/記
獺祭魚選獱獺晱/乎匳空 獱音賓蓋十八九矣或無十字矣或作年/方从謝本云唐舉子
禮部及第例須守選選未滿或就制舉或書判拔萃方/獲出仕此書謂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是專指宏
詞試也言世之嗤笑者十而八九乃上宰相書所謂/得其所者争笑之是也本多作八九年其義非也
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
是物也負其異於衆也且曰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
俛首帖耳揺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
之熟視之若無覩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今又有
[018-5b]
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庸詎知有力者不
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而轉/或作
而輸轉之清波/作轉致之波濤 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
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鳴或作呼鳴下或有/且字或作而鳴且號愈今者
實有類於是是以忘其疎愚之罪而有是説焉閣下其
亦憐察之
   答劉正夫書正或作嵒此書謂賢尊給事者劉/伯芻也伯芻三子寛夫端夫嵒夫
    無名正犬者故蜀本刋作嵒/豈正夫即嵒夫邪今且从舊
[018-6a]
愈白進士劉君足下辱牋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賜且愧
其誠然幸甚幸甚凡學進士者於先進之門或無/凡字何所
不徃先進之於後輩茍見其至寧可以不答其意邪來
者則接之舉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獨有接後
輩名接後輩下/或有之字名之所存謗之所歸也有來問者不敢
不以誠答或問為文宜何師必謹對曰宜師古聖賢人
曰古聖賢人所為書具存辭皆不同冝師必謹對曰師
其意不師其辭又問曰文宜易宜難必謹對曰無難易
[018-6b]
惟其是爾如是而已諸本無爾如是字已下有矣字謝/枝矣作爾或作耳李習之云天下
之語文章其愛難者則曰文章宜深而不當易其愛易/者則曰文章宜通不當難此皆偏滯而不流未識文章
之所主也書曰朕聖讒説殄行震驚朕師詩曰苑彼柔/桑其下侯旬此非易也書曰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
上下詩曰千畝之閒兮/桑者閑閑兮此非難也非固開其為此而禁其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見者人皆不注視也及覩其異者則共
觀而言之夫文豈異於是乎漢朝人莫不能為文獨司
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為之最然則用功深者其收
名也逺若皆與世沈浮或作/浮沈不自樹立雖不為當時所
[018-7a]
怪亦必無後世之傳也李習之云義雖深理雖當辭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傳也文理
義三者兼并乃能獨立於一時而不泯减於/後代能必傳也仲尼曰言之不文傳之不逺足下家中
百物皆頼而用也然其所珍愛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
於文豈異於是乎今後進之為文或無/進字能深探而力取
之以古聖賢人為法者雖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馬相如
太史公劉向揚雄之徒出若上或/無要字必自於此不自於尋
常之徒也不下或/無自字若聖人之道不用文則已用則必尚
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樹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來
[018-7b]
誰不為文然其存於今者必其能者也顧常以此為説
顧常或作必/當或作顧當愈於足下沗同道而先進者又常從遊
於賢尊給事既辱厚賜又安得不進其所有以為答也
足下以為何如或作/如何愈白
   答殷侍御書殷侑也或注銜字非是公嘗薦侑/堪任御史大夫太常博士後又有
    序送其自太常博士遷尚書虞部員外即兼/侍御史副李孝誠使回鶻則知殷侍御為侑
    無疑序作於元和十二年此書/曰八月益凉則明年八月歟
某月日愈頓首辱賜書周覽累日竦然増敬蹙然汗出
[018-8a]
以慙愈於進士中粗為知讀經書者一來應舉事隨日
生雖欲加功竟無其暇遊從之類相熟相同不教不學
悶然不見已缺日失月亡以至於老月或/作日所謂無以自
别於常人者每逢學士真儒歎息踧踖上子六反/下資昔反愧生於
中顔變於外不復自比於人句/前者蒙示新注公羊春
前者或作/前人非是又聞口授指略私心喜幸恨遭逢之晚願
盡傳其學職事羈纒未得繼請怠惰因循不能自彊此
宜在擯而不教者今反謂少知根本其辭章近古可令
[018-8b]
叙所注書惠出非望承命反側善誘不倦斯為多方敢
不喻所指八月益凉時得休假或作/暇儻矜其拘綴不得
走請務道之傳而賜辱臨執經座下獲卒所聞是為大
幸况近世公羊學幾絶何氏注外不見他書後漢何休/作春秋公
羊觧/詀聖經賢傳屏而不省要妙之義無自而尋非先生
好之樂之味於衆人之所不味務張而明之其熟能勤
勤綣綣若此之至綣綣或/作拳拳固鄙心之所最急者如遂蒙
開釋章分句斷其心曉然直使序所注挂名經端自託
[018-9a]
不腐其又奚辭或作/詞將惟先生所以命愈再拜
   答陳商書公為國子先生時商未第以文求益/而答之也商後元和九年進士第唐
    志有商集/十七巻
愈白辱惠書語高而㫖深三四讀尚不能通曉茫然増
愧赧又不以其淺弊無過人知識且喻以所守幸甚知/或
作智且/或作具愈敢不吐情實然自識其不足補吾子所須也
齊王好竽有求仕於齊者操瑟而往或無/者字立王之門三
年不得入叱曰吾瑟鼔之能使鬼神上下吾鼔瑟合軒
[018-9b]
轅氏之律呂諸本皆如此方獨以閣杭木以律吕二字/為宫字云國語琴瑟尚宫鐘尚羽重者從
細輕者從大其今按方氏所引國語是也然凡作樂者/八音並奏而 一音之中大者為宫細者為羽莫不皆
有五聲之序又以六律六吕節之然後聲之大細得其/次第而不差書所謂聲依永律和聲而八音克諧是也
其曰琴瑟尚宫者非謂琴瑟只有宫聲也但以絲聲太/細恐其掩於衆樂而不可聽故大其器使其聲重大而
與衆樂相稱耳其中固自有五聲而聲必中律吕也方/意似以琴瑟專為宫聲而不用它律吕者故特取此誤
本耳今/从諸本客罵之曰王好竽而子鼓瑟雖工如王不好何
瑟字句絶諸本如此方獨以鼓為瑟而為句絶其下/瑟字乃屬下句曽本上亦作瑟而下作之皆非是
所謂工於瑟而不工於求齊也求齊或作竽或/無也字皆非是今舉進
[018-10a]
士於此世求禄利行道於此世求上或有也字道/於下或無此字而為
文必使一世人不好得無與操瑟立齊門者比歟文雖
工不利於求雖或作誠或/雖上有誠字求不得則怒且怨不知君子
必爾為不也故區區之心每有來訪者皆有意於不肖
者也略不辭讓遂盡言之言下或/無之字惟吾子諒察愈白
   與孟尚書書孟下一有簡字孟簡字幾道徳州/平昌人最嗜佛嘗與劉伯芻歸登
    蕭俛譯次梵言者公元和十四年以言佛骨/貶潮州與潮僧大顛遊人遂云奉佛氏其冬
    移袁州明年簡移書/言及公作此書答之
[018-10b]
愈白行官自南迴過吉州元和十五年貶太子賓/客分司孟簡吉州司馬得吾
兄二十四日手書數畨忻悚兼至未審入秋來眠食何
似伏惟萬福來示云有人傳愈近少信奉釋氏此傳之
者妄也或無吉州二字下云被吾兄二十四日手示披/讀數番閣杭本無行官至來示三十八字但云
蒙惠書之今按閣杭乃節本諸本乃其本/文今从 信此傳之閣杭蜀本無此四字潮州時元和/十四
年正月公/謫潮州有一老僧號大顛頗聰明識道理逺地無可
與語者無下或有所/字無與者字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數日實能
外形骸以理自勝不為事物侵亂司馬温公書心經後佛/曰世稱韓文公不喜
[018-11a]
嘗排之予觀其與孟尚書論大顛云能以理自勝不為/事物侵亂乃知公於書無所不觀蓋嘗徧觀佛書取其
精粹而排其糟粕耳不然何以知/不為事物侵亂為學佛者所先耶與之語雖不盡解要
自胷中無滯礙以為難得因與來往要自至難得十一/字諸本皆如此閣
杭蜀本刪胷中無滯礙五字自又或作且太今按此書/稱許大顛之語多為後人妄意隱避刪節 過故多脱
落失其正意如上兩條猶無大利害若此語中刪去五/字則要自以為難得一句不復成文理矣盖韓公之學
見於原道者雖有以識夫大用之流行而於本然之全/體則疑其有所未暏且於日用之間亦未見其有以存
養省察而體之於身也是以雖其所以自任者不為不/重而其平生用力深處終不離乎文字言語之工至其
好樂之私則又未能卓然有以自拔於流俗所與遊者/不過一時之文士其於僧道則亦僅得毛于暢觀靈惠
[018-11b]
之流耳是其身心内外所立所資不越乎此亦何所據/以為息邪距詖之本而充其所以自任之心乎是以一
旦放逐憔悴亡聊之中無復平日飲博過從之樂方且/鬱鬱不能自遣而卒然見夫瘴海之濱異端之學乃有
能以義理自勝不為事物侵亂之人與之語雖不盡解/亦豈不足以蕩滌情累而暫空其滯礙之懐乎然則凡
此稱譽之言自不必諱而於公所謂不求其福不畏其/禍不學其道者初亦不相妨也雖然使公於此能因彼
稊稗之有秋而悟我黍㮨之未熟一旦飜然反求諸身/以盡聖賢之藴則所謂以理自勝不為外物侵亂者將
無復羡於彼而吾之所以自任者/益恢乎其有餘地矣豈不偉哉及祭神至海上遂造
其廬及來袁州留衣服為别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
福田利益也孔子云丘之禱久矣凡君子行已立身自
[018-12a]
有法度聖賢事業具在方冊可效可師仰不愧天俯不
愧人内不愧心積善積惡殃慶自各以其類至慶下或/無自字
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
利也詩不云乎愷悌君子求福不回見詩旱/麓篇傳又曰不
為威惕不為利疚見左氏昭/公二十年假如釋氏能與人為禍祟
或作/福非守道君子之所懼也况萬萬無此理且彼佛者
果何人哉其行事類君子邪小人邪若君子也必不妄
加禍於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靈天地
[018-12b]
神祗昭布森列非可誣也布森或作森布有今按公進/平淮西碑狀亦 森列字可
考又肯令其鬼行胷臆作威福於其閒哉進退無所據
而信奉之亦且惑矣或作非/大惑歟且愈不助釋氏而排之者
其亦有説孟子云子下或/有有字今天下不之楊則之墨楊墨
交亂而聖賢之道不明或複出聖賢之/道不明六字則三綱綸而九
法斁都故/切禮樂崩而異端横戸孟/切幾何其不為禽獸也
故曰能言拒楊墨者皆聖人之徒也揚子雲云或作/曰
者楊墨塞路孟子辭而闢之廓如也夫楊墨行正道廢
[018-13a]
且將數百年以至於秦卒滅先王之法燒除其經至或/作竢
非是其經或作經/書或下有書字坑殺學士天下遂大亂及秦滅漢興
且百年尚未知修明先王之道其後始除挾書之律稍
求亡書招學士經雖少得尚皆殘缺十亡二三尚皆或/無尚字
或作/皆尚故學士大夫多老死新者不見全經不能盡知先王之
事各以所見為守分離乖隔不合不公二帝三王羣聖
人之道於是大壞後之學者無所尋逐以至於今泯泯
也其禍出於楊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雖賢聖不
[018-13b]
得位空言無施雖切何補然頼其言而今學者尚知宗
孔氏崇仁義貴王賤覇而巳崇方作貴上又有知字上/今按宗上已有知字王
又有貴字不應/複出方本非是其大經大法皆亡滅而不救壞爛而不
收所謂存十一於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無孟氏
向或/作茍則皆服左袵而言侏離矣後漢南蠻傳衣裳班闌/語言侏離 侏音朱
故愈嘗推尊孟氏以為功不在禹下者為此也蘇軾曰/孟子曰
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而予距楊墨盖以是配禹也自/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孟子之言行而揚墨之道廢孟
子既没申商韓非之學遂行秦以是䘮至於勝廣劉項/之禍天下蕭然洪水之患蓋不至此也使楊墨得志於
[018-14a]
天下其禍豈減於申韓哉由/此言之雖以孟子配禹可也漢氏已來或無/氏字羣儒區區
修補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其危如一髪引千鈞綿綿延
延䆮以微滅於是時也而巳釋老於其間鼓天下之衆而
從之嗚呼其亦不仁甚矣甚或/作耳釋老之害過於楊墨韓
愈之賢不及孟子木鴈鄭少微曰孟韓之功其同二而/立言行巳其異五孟子於楊墨方其
始也禽獸視之而愈則曰火其書廬其居人其人一旦/逃而歸也孟子受之而巳矣而愈則序文暢詩澄觀此
其同者二也孟子曰堯舜不徧愛急親賢也愈則曰一/視而同仁孟子言必稱堯愛愈則曰王易王覇易覇也
孟子曰性本善也而愈品為三孟子曰墨亂孔也而愈/合為一孟子藐大人輕萬鍾召之則不往也愈則佞于
[018-14b]
頔干宰相此其異者五也其曰韓/之賢不及孟子可謂能自知矣孟子不能救之於未
亡之前而韓愈乃欲全之於已壞之後嗚呼其亦不量
其力且見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雖然使其道由愈
而粗傳而或/作且雖滅死萬萬無恨天地鬼神臨之在上質
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從於邪也籍湜
輩雖屢指教不知果能不叛去否辱吾兄眷厚而不獲
承命惟増慙懼死罪死罪愈再拜鄧瑀曰韓愈始論佛/骨似有闢邪説距詖
行之意斥守潮陽與大顛往來海濱及得孟簡書文過/飾非至今往往傳其真與大顛對釋氏之徒撰大顛之
[018-15a]
辭以非之誠自取/也交可以不擇哉
   答吕毉山人書
愈白惠書責以不能如信陵執轡者史記魏公子無忌/昭王少子安釐王
異母弟也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魏有隱士侯/嬴為大梁夷門監者公子從車騎虚左自迎侯生攝弊
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欲以觀/公子公子執轡愈恭 信音申夫信陵戰國公子欲以
取士聲勢傾天下而然耳如僕者僕下或/無者字自度若世無
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
意恐未礱磨以世事又自周後文弊百子為書各自名
[018-15b]
或無書各自/名四字非是亂聖人之宗後生習傳雜而不貫或作/實
故設問以觀吾子其巳成熟乎將以為友也其未成熟
或作/邪將以講去其非而趨是耳趨下或/有其字不如六國公
子有市於道者也方今天下入仕惟以進士明經及卿
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習熟時俗工於語言識形勢善候
人主意方從閣本意下有仕字云意在謂意之所嚮也/左氏晉君少安不在諸侯趙穿有寵而弱不在
軍事漢書王莽意不在哀義祖此也竒今按但如諸本/語意已足不假在字為竒也政使能 亦復幾何而巳
不勝其贅矣此近世所謂古文者之弊而謂韓公為之/哉恐閣本初亦失誤而方乃曲為之説以誤後人故不
[018-16a]
可以不辨或者又疑在亦/草書者字之誤更詳之故天下靡靡日入於衰瓌恐
不復振起務欲進足下趨死不顧利害去就之人於朝
以争救之耳非謂當今公卿間無足下輩文學知識也
不得以信陵比然足下衣破衣繫麻鞋破上或無衣字/繫上或有脚字
率然叩吾門吾待足下雖未盡賓主之道不可謂無意
下或有/也字足下行天下得此於人蓋寡乃遂能責不足
於我此真僕所汲汲求者議雖未中節其不肯阿曲以
事人者灼灼明矣阿曲或無曲字或作效俗或/阿上仍有效字或作效阿俗方將坐
[018-16b]
足下三浴而三熏之聽僕之所為少安無躁愈頓首
   答渝州李使君書或注方古二字方古貞元十/二年進士書所言河南事迹
    或以公嘗為河南今疑其指此然觀書意當/是李使君以河南事迹囑公有言於朝也
乖隔年多不獲數附書下或有/狀字慕仰風味未嘗敢忘使
至連辱兩書連辱或作/辱連紙告以恩情廹切不自聊賴重序
河南事跡本末文字綢密曲實可尋而推䆒之明萬萬
無一可疑者河南謂房式也式為河南尹其卒也謚曰/傾式始刺蜀州劉闢作難暑牒首曰闢副
曰式參謀曰符載意使君/欲辨河南之事跡者此耳欽想所為欽上或/有重字益深勤企
[018-17a]
豈以愈為粗有知識可語以心而告之急哉是比數愈
於人而收之於下或/有古字何幸之大也愈雖無節概知感激
知上疑/脱一字若使在形勢親狎於要路有言可信之望雖百
悔吝不敢黙黙信或作伸或云信音伸之下或無望字/敢下或無複出黙字 今按衆本皆未
安疑本用易有言不信之語若作言有/可信而讀如字則其義通矣更詳之今既無由縁進
言言之恐益累高明是以負所期待竊竊轉語於人不
見成效此愈之罪也然不敢去心期之無巳去心或作/忘去其心
或無期之/無巳四字以報見待惟且遲之勿遽捐罷幸甚捐或作/止 今
[018-17b]
按捐罷字疑衍用又按此書題一/作狀故其詞亦 俗體不甚作文莊子云知其無可奈
何而安之若命者聖也傳曰君子竢命然無所補益進
其厭飫者祗増愧耳良務寛大愈再拜
   荅元侍御書公拜比部郎中史館修撰元稹以/書言甄濟父子事丐公筆之於史
    公以此答之此書蓋元/和九年在史館時作
九月五日愈頓首微之足下前嵗辱書論甄逢父濟甄/音
真/識安禄山必反即詐為喑棄去棄或/作亡禄山反有名號
又逼致之濟死執不起卒不汙禄山父子事又論逢知
[018-18a]
讀書刻身立行勤巳取足不干州縣斥其餘以救人之
急足下繇是與之交欲令逢父子名迹存諸史氏或作/事非
是/足下以抗直喜立事抗或/作伉斥不得立朝失所不自悔
元和五年稹以監察御史分司東都執/政以其年少務作威福貶江陵府士曹喜事益堅微之
乎子真安而樂之者謹詳足下所論載校之史法若濟
者固當得附書附字疑衍蓋濟自合/立傳不應言附書也今逢又能行身幸
於方州大臣以標白其先人事白或/作目載之天下耳目徹
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赫然驚人逢與其父俱當得
[018-18b]
書矣濟逢父子自吾人發春秋美君子樂道人之善夫
茍能樂道人之善則天下皆去惡為善善人得其所共
功實大足下與濟父子俱冝牽聮得書足下勉逢令終
始其躬而足下年尚彊嗣德有繼將大書特書屢書不
一書而巳也愈既承命又執筆以竢愈再拜
 
 
 東雅堂昌黎集註巻十八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