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別本韓文考異 >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 53
此下三聮句方/云見孟東野集
相思繞我心日夕千萬重年光坐婉娩春淚銷顏容郊/
臺鏡晦舊暉庭草滋深茸望夫山上石别劍水中龍愈/
   遣興聮句説見/上
[041-1b]
我心隨月光寫君庭中央郊/月光有時晦我心安所忘
愈/常恐金石契斷為相思腸郊/平生無百嵗岐路有四
愈/四方各異俗適異非所將郊/駑蹄顧挫秣逸翮遺
稻梁愈/時危抱獨沉道泰懷同翔郊/獨居久寂黙相顧
聊慨慷愈/慨慷丈夫志可以耀鋒鋩郊/蘧甯知巻舒孔
顔識行藏愈/殷鑒諒不逺佩蘭永芬芳郊/茍無夫子聽
誰更知音揚愈/
   贈劍客李園聮句同/上
[041-2a]
天地有靈術得之者唯君郊/築爐地區外積火燒氛氲
愈/照海鑠幽怪滿空歊異氛郊/山磨電奕奕水淬龍蝹
愈/太一裝以寶列仙篆其文郊/可用懾百神豈惟壯
三軍愈/有時幽匣吟忽似深潭聞郊/風胡久已死此劒
將誰分愈/行當獻天子然後致殊勲郊/豈如豐城下空
有斗間雲愈/
  遺詩
   同竇牟韋執中/尋劉尊師不遇
[041-2b]
    方云此詩得於五竇聮珠集公時任都官外/郎同洛陽令竇公河南令韋執中以訪之元
    和五年也詩以同尋師為韻/人各一首洪氏年譜亦見
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還隨躡鳬騎來訪馭風襟院
閉青霞入松髙老鶴尋猶疑影形坐敢起竊桃心
   春雪
    方云此詩得於文苑英華其後即以正集中/春雪詩首句云新年都末有芳華者系之疑
    亦公作也已上並方本所載諸本所無者今/悉存之諸本更有遺文一巻方獨取贈族姪
    嘲鼾睡三篇餘並不録今並附見于後/其可疑者亦但存其目而不載其文云
[041-3a]
片片驅鴻急紛紛逐吹斜到江還作水著樹漸成花越
喜飛排瘴胡愁厚葢砂兼雲封洞口助月照天涯暝見
迷巢鳥朝逢失轍車呈豐盡相賀寧止力耕家
   贈族姪上或有/徐州字
我年十八九壯氣起胷中作書獻雲闕辭家逐秋蓬嵗
時易遷次身命多厄窮一名雖云就片禄不足充今者
復何事卑棲寄徐戎蕭條資用盡濩落門巷空朝眠未
能起逺懷方鬱悰擊門者誰子問言乃吾宗自云有奇
[041-3b]
術深妙知天工既往悵何及將來喜還通期吾語非佞
當為佐時雍
   嘲鼾睡
    洪曰李希聲家有退之遺詩數十篇希/聲云皆非也獨嘲鼾二篇似之録于末
澹師晝睡時聲氣一何猥頑飈吹肥脂坑谷相嵬磊雄
哮乍咽絶毎發壯益倍有如阿鼻尸長喚忍衆罪馬牛
驚不食百鬼聚相待木枕十字裂鏡面生痱瘤上音肥/下音㵽
韓曰痱瘤/腫病也鐵佛聞皺眉石人戰摇腿孰云天地仁吾欲
[041-4a]
責真宰幽尋虱搜耳猛作濤翻海太陽不忍明飛御皆
墮怠乍如彭與黥呼寃受葅醢又如圏中虎號瘡兼吼
餒雖令伶倫吹苦韻難可改唯令巫咸招䰟爽難復在
何山有靈藥療此願與採澹公坐卧時長睡無不穏吾
甞聞其聲深慮五藏損黄河弄濆瀑梗澀連拙鮌南帝
初奮槌鑿竅洩混沌韓曰莊子南海之帝儵與中央之/帝混沌善謀報其德曰人皆有七
竅以視所食息此獨無有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逈然忽長引萬丈不可
忖謂言絶於斯繼出方衮衮幽幽寸喉中草木森苯䔿
[041-4b]
上音本下音忖韓曰/苯䔿草木叢生也盜賊雖狡獪亡魂敢窺閫鴻䝉總
合雜詭譎騁戾狠乍如鬬呶呶忽若怨賦形苦不
同無路尋根本何能堙其源惟有土一畚
   晝月
玉盌不磨著泥土青天孔出白石補兔入臼藏蛙縮肚
桂樹枯株女閉户陰為陽羞固自古嗟汝下民或敢侮
戲謿盜視汝目瞽
   贈張徐州莫辭酒
[041-5a]
莫辭酒此㑹固難同請看工女機上帛半作軍人旗上
紅莫辭酒誰為君王之爪牙春雷三月不作響戰士豈
得來還家
   辭唱歌
    諸本注云此篇恐/非公作今姑存之
抑逼教唱歌不解看豔詞坐中把酒人豈有歡樂姿幸
有伶者婦其身如栁枝但令奉君酒如醉如憨癡聲自
肉中出使人能逶隨復奉慳恡者贈金不皺眉豈有長
[041-5b]
直夫喉中聲雌雌君心豈無恥君豈是女兒君教發直
言大聲無休時君教哭古恨不肯復吞悲乍可阻君意
豔歌難可為
   知音者誠希
    韓曰古詩不愁歌/者苦但傷知音希
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曉擕手踏明月
   酬藍田崔丞立之詠雪見寄
京城數尺雪寒氣倍常年泯泯都無地茫茫豈是天崩
[041-6a]
奔驚亂射揮霍訝相纒不覺侵堂陛方應折屋椽出門
愁落道上馬恐平韉朝鼓矜凌起山齋酩酊眠吾方嗟
此役君乃詠其妍水玉清顔隔波濤盛句傳朝飱思共
飯夜宿憶同氊舉目無非白雄文乃獨𤣥
   潭州泊船呈諸公
夜寒眠半覺鼓笛閙嘈嘈闇浪舂樓堞驚風破竹蒿主
人看使範客子讀離騷聞道松醪賤何須恡錯刀
   飲城南道邊古墓上逢中丞過贈禮部衛員外
[041-6b]
    少室張道士
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傾春酒三五杯為逢桃樹相料音/聊
理不覺中丞喝道來
   池上
池上無風有落暉楊花暗後自飛飛為將纎質凌清鏡
濕却無窮不得歸
  記
   監軍新竹亭記今按此文恐非/公作今刪去
[041-7a]
  書
   答侯生問論語書
    補註公作論語傳未成而殁見於張籍祭詩/下於洪慶善之兑者甚明今世所傳如宰予
    晝寢以書作晝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以三月作音浴乎沂以浴作㳂子在回何敢
    死以死作先雖甚鄙賤然/為伊川之學者皆取之
愈白侯生足下所示論語問甚善聖人踐形之説孟子
詳於其書當終始究之若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是
也茍有偽焉則萬物不備矣踐形之道無它誠是也足
[041-7b]
下謂賢者不能踐形非也賢者非不能踐形能而不備
耳形言其備也所謂具體而微是也充實之謂美充實
而有光輝之謂大充實則具體未大則微夫或去聖一
間或得其一體皆踐形而未備者唯反身而誠則能踐
形之備者耳愈昔註解其書而不敢過求其意取聖人
之旨而合之則足以信後生輩耳此説甚為穏當切更
思之
  墓誌
[041-8a]
   相州刺史御史中丞田公故夫人魏氏墓誌銘
    下或注并序字○今按此篇不類公它文且/云元和八年則又非少作其非公作無疑今
    刪/去
  啓
   皇帝即位賀宰相啓
愈啟伏見册命皇帝以閏月三日嗣臨大位以主神人
含生之類孰不䝉賴相公翼輔聖明大慶資始伏惟永
永與國同休愈下情不勝慶躍限以所守不獲隨例拜
[041-8b]
賀謹差某奉啟不宣謹啟
  狀
   奏汴州得嘉禾嘉𤓰狀
    方本有之以附嘲鼾睡詩之後云此篇見/文苑英華蓋為董晉作董晉行狀亦可攷
右謹按符瑞圖王者德至於地則嘉禾生伏惟皇帝陛
下道合天地恩霑動植邇無不協逺無不賔神人以和
風雨咸若前件嘉禾等或兩根並植一穗連房或延蔓
敷榮異實共蒂既叶和同之慶又標豐稔之祥感自皇
[041-9a]
恩微莖何極於造化親逢嘉瑞小臣喜遇於休明無任
   皇帝即位賀諸道狀
伏見勅命皇帝以閏正月三日嗣臨寶位海内惟新凡
在臣庶不勝慶幸惟俯同下情未由拜賀但増馳戀謹
奉狀不宣某再拜或無此/三字
   皇帝即位降赦賀觀察使狀
二月五日恩赦今月二十四日夘時到州當時集百官
僧道百姓宣示訖聖上以繼明之初垂惟新之澤曲成
[041-9b]
不遺於萬物大賚遂延於四海寰宇斯泰品類皆蘇渥
恩普霑逺近同慶蘇渥或乙此/二字非是愈以藩條有制拜賀無
由不勝欣抃之至謹差萍鄉縣丞李某奉狀陳賀某或/作於
   潮州謝孔大夫狀
    此篇見洪氏年譜方氏増考云公既南行家/亦譴逐二月二日已過商州之南而此狀言
    七月二十七日牒則八月作也不知其家何/故猶未至潮又姪孫湘亦從公而南故宿曽
    江口有示湘詩而過始興江口詩謂目前百/口還相逐與狀言妻子孫姪未到者皆不相
    應此狀恐妄也○今按公之到郡既不見年/月之實則此狀亦無由可攷方氏引曽江始
[041-10a]
    興二詩以訂此狀之妄蓋亦有理但恐或是/已過始興留家在後而獨先到郡亦不可知
    但其狀詞頗類袁州申使狀則又未有以/必見其妄故今日存之亦闕疑之意也
伏奉七月二十七日牒以愈貶授刺史特加優禮以州
小俸薄慮有闕乏毎月别給錢五十千以送使錢充者
開緘捧讀驚榮交至顧已量分慚懼益深欲致辭為讓
則乖伏屬之禮承命茍貪又非循省之道進退反側無
以自寧其妻子男女并孤遺孫姪奴婢等尚未到官窮
州使賔罕至身衣口食絹米足充過此以往實無所用
[041-10b]
積之於室非亷者所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恃䝉眷待
輒此披陳
 
 
 
 
 
 别本韓文考異補遺

[042-1a]
欽定四庫全書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
           宋 王伯大 重編
  諸本外集分為十巻凡三十四篇不知何人所編/行狀云有集四十巻小集十巻亦不知便是此
  外集與否方云只據蜀本定録二十五篇其篇目/次弟皆與諸本不同以為可以旁攷而的然知為
  公文者然蜀本劉曄序乃云後集外順宗實録為/十巻則似亦以實録入於其中皆不知其何説也
  唯呂夏卿以為明水賦通解崔虞部書河南同官/記皆見於趙德文録計必德親受於文公者比它
  本最為可信而李漢不以入集則疑凡外集所載/漢亦有所未得未必皆其所不取者其説近是故
[042-1b]
  今且從諸本而考其真偽異同之説以詳註於其/下其甚偽者即雖不載其文而猶存其目使讀者
  猶有考焉其石刻聮句遺詩文等則從方本録之/以補外集之闕又諸本有遺文一巻方本亦多不
  録今亦存之/以附于後
   明水賦
    以𤣥化無宰至精感/通為韵精或作誠
古者聖人之制祭祀也必主忠敬崇吉蠲不貴其豐乃
或薦之以水不可以黷斯用致之於天或無者字無也/字於方作于
其事信美其義惟𤣥月實水精故求其本也明為君德
[042-2a]
因取以名焉於是命烜氏俟清夜或將祀圓丘於𤣥冬
或將祭方澤於朱夏祀方作祭/祭或作祀持鑑而精氣韓曰淮南/子積陰之
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旁射照月而陰靈樊曰謝莊月賦日/以陽德月以陰靈
下視而不見謂合道於希夷挹之則盈方同功於造化
應於有生於無生或/作聲形象未分徒騁離婁之目光華暗
至如還合浦之珠既齊芳於酒醴詎比賤於潢汚芳方/作髙
云禮夏尚明水商尚醴周尚酒今作齊芳非都今按明/水當在酒醴之上不應反言齊髙此蓋以其 無臭味
嫌不足於芬芳故有/齊芳之語方説非是明德惟馨𤣥功不宰于以表誠潔
[042-2b]
于以戒荒怠茍失其道殺牛之祭何為如得其宜明水
之薦斯在宜方作情/薦或作為不引而自致不行而善至雖辭麴
蘖之名實處罇罍之器降於圓魄殊匪金莖之露出自
方諸乍似鮫人之淚匪或作非露或/作靈乍方作已將以贊于陰德配
夫陽燧音遂配上或有非/獨二字夫或作干夜寂天清烟消氣明桂華吐
耀兎影騰精兎影或作玉/兎騰方作流聊設監以取水伊不注而能
盈霏然而象的爾而呈始漠漠而霜積漸微微而浪生
而象或作垂象或作無象的/方作酌漠漠而方作茫茫以豈不以德協于坎同類則
[042-3a]
感形藏在空氣應則通同方作有恐今按同類與氣應/對屬差互 當作類同在或作
於/鶴鳴在陰之理不謬虎嘯于谷之義可崇理方作論/虎方作武
義方作道試今按作虎為是/但當時程 避諱當作武耳足以驗聖賢之無黨知天
地之至公足以驗聖賢方庶令知聖/賢黨或作窮知方作驗竊比大羮之遺味
幸希薦於廟中
   芍藥歌
    方從蜀本刪去今恐/是公少作姑存之
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翠莖紅蕊天力與
[042-3b]
此恩不屬黄鍾家温馨熟美鮮香起似笑無言習君子
霜刀翦汝天女勞何事低頭學桃李嬌癡婢子無靈性
競挽春衫來比並靈性或/作性靈欲將雙頰一晞紅緑窓磨偏
青銅鏡晞或/作稀一罇春酒甘若飴音/怡丈人此樂無人知花
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之
   海水
    水下方/有詩字
海水非不廣鄧林列子夸父逐日渴欲得飲云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
[042-4a]
無枝風波一蕩薄魚鳥不可依海水饒大波鄧林多驚
風豈無魚與鳥巨細各不同海有吞舟鯨鄧有垂天鵬
茍非鱗羽大蕩薄不可能我鱗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
木有餘陰一泉有餘澤我將辭海水濯鱗清泠池我將
辭鄧林刷羽䝉籠枝海水非愛廣鄧林非愛枝風波亦
常事鱗羽自不宜或作不/自疑我鱗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風
波無所苦還作鯨鵬遊
   贈崔立之
[042-4b]
    此篇方/從文苑
昔者十日雨子桑苦寒飢哀歌坐空屋不怨但自悲桑/苦
寒或作來寒且方云考莊/子實作子桑屋或作房其友名子輿忽然憂且思褰
裳觸泥水裹飯往食之入門相對語天命良不宜好事
漆園吏書之存雄辭千年事已逺二子情可推我讀此
篇日正當雨雪時吾身固已困吾友復何為薄粥不足
裹深泥諒難馳曽無子輿事空賦子桑詩或無此/二句
   贈河陽李大夫
[042-5a]
四海失巢穴兩都困塵埃感恩由未報惆悵空一來由/未
或作未能方作能未/ 今按由猶古字通裘破氣不煖馬羸鳴且哀裘破或/作破裘
氣或作竟馬/羸或作羸馬主人情更重空使劍鋒摧
   苦寒歌
黄昏苦寒歌夜半不能休夜半或/作半夜豈不有陽春節氣聿
其周或作嵗聿不其周/節氣或作氣節君何愛重裘兼味養大賢何愛/下疑
有脱字養字/或作成字氷食葛製神所憐神所或/作誠可填窓塞户慎勿
出暄風暖景明年或作需明/年非是
[042-5b]
   贈同遊者已見/正集
   請遷𤣥宗廟議
    方從蜀本舊志或無廟字非是方云舊史禮/儀志長慶四年五月禮儀使奏樊云時穆宗
    當祔公豈以吏部/侍郎為禮儀使邪
右禮儀使奏謹按周禮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
廟而七尚書咸有一德亦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尚書/至觀
德十六字/舊史闕
荀卿子曰有天下者祭七代有一國者祭五代或無卿/字曰上
[042-6a]
或有亦字祭七代或作事七世祭/五代或作事五世或作祭五廟則知天子上祭七廟
典籍通規祖功宗德不在其數廟或/作代國朝九廟之制法
周之文太祖景皇帝始為唐公肇基天命義同周之后
稷髙祖神堯皇帝創業經始化隋為唐義同周之文王
太宗文皇帝神武應期造有區夏義同周之武王應或/作膺
武王下或/有也字其下三昭三穆謂之親廟與太祖而七四時
常饗自如禮文伏以今年宗廟遞遷𤣥宗明皇帝在三
昭三穆之外是親盡之祖雖有功德新主入廟禮合祧
[042-6b]
藏太廟中第一夾室每至禘袷之嵗合食如常藏下或/有遷字
或作祧遷藏太廟/中中下或有從字謹議
   范蠡招大夫種
   詩之序議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一
[043-1a]
欽定四庫全書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二
           宋 王伯大 重編
   上賈滑州書
    賈耽以貞元二年為滑/州刺史此篇方從蜀本
愈儒服者不敢用他術干進術或/作藝又惟古執䞇之禮竊
整頓舊所著文一十五章以為䞇而喻所以然之意於
章或作/首下同曰豐山上有鐘焉祝曰山海經云豐山有九/鐘和霜鳴注云霜降則鐘
[043-1b]
鳴/人所不可至霜既降則鏗然鳴蓋氣之感非自鳴也
或無/既字愈年二十有三讀書學文十五年言行不敢戾於
古人或無有字三或作二讀書學文十五年洪云公與/邢尚書書云生七嵗而讀書十三而能文二十有
五擢第/於春官愚固泯泯不能自計周流四方無所適歸固或/作故
非/是伏惟閣下昭融古之典義含和發英作唐德元簡棄
詭説保任皇極是宜小子刻心悚慕又焉得不感而鳴
和或作華元或作臣方/云周書注元德之首也徒以獻策闕下方勤行役且
有負薪之疾不得稽首軒階遂拜書家僕待命于鄭之
[043-2a]
逆旅僕或作僮逆/上或無之字伏以小子之文可見於十五章之内
小子之志可見於此書與之進敢不勉與之退敢不從
方作/退進退之際實惟閣下裁之
   上考功崔虞部書
    或作上考功宏詞/官虞部崔員外書
愈不肖行能誠無可取行已頗僻與時俗異態抱愚守
迷固不識仕進之門迺與羣士爭名競得失行人之所
甚鄙求人之所甚利其為不可雖童昏實知之失下或/無行字
[043-2b]
如執事者不以是為念援之幽窮之中推之髙顯之上
是知其文之或可而不知其人之莫可也知其人之或
可而不知其時之莫可也不知其人上/方有是字既以自咎又歎
執事者所守異於人人句/廢耳任目華實不兼故有所
進故有所退以方作已廢上或有之字不疑/當作必○今按人字屬上句且執事始
考文之明日浮囂之徒已相與稱曰某得矣某得矣問
其所從來必言其有自一日之問九變其説凡進士之
應此選者三十有二人其所不言者數人而已而愈在
[043-3a]
不言方/作不云及執事既上名之後三人之中其二人者固
所傳聞矣華實兼者也果竟得之而又升焉或無其字/固上或有
則字果或/作畢下同其一人者則莫之聞矣實與華違行與時乖
果竟退之如是則可見時之所與者時之所不與者之
相逺矣然愚之所守竟非偶然故不可變竟非或作僅/非故或作固
凡在京師八九年矣足不跡公卿之門名不譽於大夫
士之口或無譽字於或/作一或無士字始者謬為今相國所第此時惟
念以為得失固有天命不在趍時而偃仰一室嘯歌古
[043-3b]
人今則復疑矣未知夫天竟如何命竟如何由人乎哉
不由人乎哉未上或有又字或無夫字天竟/或作天意人乎或並作乎人欲事干謁
則患不能小書困於投刺欲上或有夫/字於或作乎欲學為佞則患
言訥詞直卒事不成為方作于患下或/有於字卒或作則徒使其躬儳焉而不終日其躬方本如此而舉正躬作窮蓋誤而諸本/作如方云蜀本作而今本皆以表記誤刋作
如然不知古如而同意此語不當以如似之義讀之唐/人惟韓栁知此子厚答韋中立書假而以僕年先吾子
與公此文是也董彥逺曰春秋書星隕如雨左傳室如/縣罄是皆以如為而風俗通國人望君而望嵗鄒陽書
白頭而新是皆以而為如按家語君入廟如右茍子作/而右樂府艾如張亦作艾而張今人所用漣洏攷之李
[043-4a]
善文選乃連而也實用易之泣血漣如為義去古益逺/字義多失惟韓栁文時見一二因為詳之○今按孟子
望道而未之見亦是此例方言又有而如古字通用之/説然陸德明論當時語音之失有曰北人則而如靡異
蓋不以為然也然則此而字須讀為如乃為正耳董引/室如縣磬乃據左傳作罄字而杜預注云如而也言居
室而資糧縣盡故其説如此國語則作縣磬而韋昭注/云府藏空虚但有榱梁如縣磬左傳蓋借罄為磬而杜
氏誤解國語則正作磬字而韋説得之董氏/所引不足據以為説今併論之附見于此是以勞思
長懷中夜起坐度時揣已廢然而返雖欲從之末由也
已又常念古之人日已進今之人日已退常方/作甞夫古之
人四十而仕其行道為學既已大成而又之死不倦故
[043-4b]
其事業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故詩曰雖無老成人
尚有典刑言老成之可尚也可上或/有人字又曰樂只君子德
音不已謂死而不亡也已或作忘亡或/作忘方作已夫今之人務利
而遺道其學其問以之取名致官而已方無夫字遺或/作違問上或無
其/字得一名獲一位則棄其業而役役於持權者之門故
其事業功德日以忘月以削老而益昏死而遂亡位或/作官
亡方/作忘愈今二十有六矣距古人始仕之年尚十四年豈
為晚哉今下或有年始字/豈上或有矣夫字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不
[043-5a]
有得於今必有得於古不有得於身必有得於後用此
自遣且以為知已者之報執事以為如何哉其信然否
為如或/作謂如今所病者在於窮約無僦屋賃僕之資無緼
袍糲食之給驅馬出門不知所之斯道未喪天命不欺
豈遂殆哉豈遂困哉竊惟執事之於愈也無師友之交
無久故之事無顏色言語之情卒然振而發之者必有
以見知爾故盡暴其所志不敢以黙執事下方有者字/愈下方無也字顔
色言語方作言語顔色爾/或作耳以黙或作黙黙又懼執事多在省非公事不
[043-5b]
敢以至是則拜見之不可期獲侍之無時也是以進其
説如是庶執事察之也至下或有於字期下/或有也字庶或作幸
   與張徐州薦薛公達書此篇方本有之今/疑非公作當刪
   與少室李拾遺書
    諸本室下有山子李下有渤字方從蜀苑新/書云此書作於元和三年公時尚 為博士
    新書云洛/陽令誤也
十二月某日愈頓首方無此/八字伏承天恩詔河南敦諭拾
遺公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鳯皇之始見也爭先
[043-6a]
覩之為快拾遺公新書作/遺公篇並内同方今天子仁聖小大之事皆
出宰相樂善言如不得聞小大舉正作大小/恐誤事或作士自即大位
已來于今四年凡所施者無不得宜者或作為凡所施/者新書作凡所出
而施/者勤儉之聲寛大之政幽閨婦女草野小人皆飽聞
而厭道之草或作山人/新書作子愈不通於古請問先生世非太
平之運歟加又有非人力而至者愈方作某於作于無/世字非作匪新書作
兹非太/平世歟年榖熟衍符貺委至若干紀之姦不戰而拘纍
彊梁之兇銷鑠縮栗迎風而委伏其有一事未就正自
[043-6b]
視若不成人四海之所環無一夫甲而兵者新書無自/字視或作
是非是而兵/或作與兵若此時也拾遺公不疾起與天下之士君
子樂成而享之斯無時矣若上或有/未有字昔者孔子知不可
為而為之不已足跡接於諸侯之國即可為之時自藏
深山牢闗而固距即與仁義者異守矣或無足/跡字想拾遺
公冠帶就車惠然肯來舒所蓄積以補綴盛德之有闕
遺利加於時名垂于將来踊躍悚企傾刻以冀闕遺方/作遺闕
新書無有遺二字利下或無加字加於/新書作加于垂下亦無于字傾或作頃又竊聞朝廷之
[043-7a]
議必起拾遺公使者往若不許即河南必繼以行或無/即字
拾遺徵君若不至必加髙秩如是則辭少就多傷於亷
而害於義拾遺公必不為也則或作即新/書無則字人斯進其
類皆有望於拾遺公拾遺公儻不為起使衆善人不與
斯人施也或無使字也或作者/ 今按此句疑有誤由拾遺公而使天子不
盡得良臣君子不盡得顯位人庶不盡被惠利其害不
為細人庶或/作庶人必望審察而逺思之務使合於孔子之道
幸甚而下或有長字/逺新書作諦愈再拜
[043-7b]
   答劉秀才論史書方從/蜀苑
六月九日韓愈白秀才方無此九字或有某月/日韓愈白劉君足下辱問見
愛教勉以所宜務敢不拜賜愚以為凡史氏褒貶大法
春秋已備之矣為或/作謂後之作者在據事跡實録則善惡
自見或復出實録二字/見下或有矣字然此尚非淺陋偷惰者所能就
況褒貶邪孔子聖人作春秋辱於魯衛陳宋齊楚卒不
遇而死齊太史氏兄弟㡬盡或無/氏字左丘明紀春秋時事
以失明司馬遷作史記刑誅班固瘐死孫曰和帝永元/初洛陽令种兢
[043-8a]
以事捕固固死獄中洪曰漢律囚以飢寒死曰瘐/孟堅死獄中故云 瘐音愈今本作瘦傳冩之誤陳壽
起又廢卒亦無所至王隠謗退死家習鑿齒無一足孫/曰
鑿齒字彥威襄陽人以脚疾廢居里巷符堅䧟襄陽大/説之與諸鎮書曰昔晉平呉利在二陸今獲江南獲士
纔一人/有半耳崔浩范𣋌赤誅魏收夭絶宋孝王誅死足下所
稱呉兢亦不聞身貴而今其後有聞也赤或作赤族二/字夭或作□或
無今其字或/無其後字夫為史者不有人禍則有天刑豈可不畏
懼而輕為之哉唐有天下二百年矣聖君賢相相踵其
餘文武之士立功名跨越前後者不可勝數豈一人卒
[043-8b]
卒能紀而傳之邪士上或無之字能上或無復出卒方/云司馬遷傳卒卒無須㬰之間顔曰
促遽之/意也僕年志已就衰退不可自敦率或無就字敦率/方云猶敦勉也
或作敢為或無此二字/今按此二字恐有脱誤 宰相知其無他才能不足用
哀其老窮齟齬無所合不欲令四海内有戚戚者猥言
之上茍加一職榮之耳非必督責迫蹙令就功役也他/上
方無無字就/下或有其字賤不敢逆盛指行且謀引去且傳聞不同
善惡隨人所見傳聞或作/傳云聞甚者附黨惜愛不同巧造語
言鑿空構立善惡事迹於今何所承受取信而可草草
[043-9a]
作傳記令傳萬世乎方無/乎字若無鬼神豈可不自心慚愧
若有鬼神將不福人僕雖騃亦粗知自愛實不敢率爾
為也自心上或有可字/非是或無心字夫聖唐鉅跡及賢士大夫事皆
磊磊軒天地决不沈没或無聖字方從文苑決下有必/字又云蜀本作落落掀天地而
無必字又按决或作決地或作抉地云今按古潮本軒/亦或作掀而無必字盖因栁子厚書 所云磊磊軒天
地者決必沈没故諸本或誤加必字/耳今從栁集作軒從潮本去必字今館中非無人將
必有作者勤而纂之後生可畏安知不在足下亦宜勉
將必或作必將/或脱不在二字愈再拜
[043-9b]
   與大顛師書
    此篇諸本皆無唯嘉祐小杭本有之其篇次/在此與作召顛作顛師作和尚方本列於石
    刻之首今從杭本附此而名篇從方氏杭本/又注云唐元和十四年刻石在潮陽靈山禪
    院宋慶厯丁亥江西袁陟世弼得此書疑之/因之滁州謁歐陽永叔永叔覽之曰實退之
    語它竟不及也方本畧載其語又録歐公集/古録跋尾云文公與顛師書世所罕傳予以
    集録古文其求之博蓋久而後獲其以繫辭/為大傳謂著山林與著城郭無異等語宜為
    退之之言其後書吏部侍郎潮州刺史則非/也蓋退之自刑部侍郎貶潮州後移袁州召
    為國子祭酒兼兵部侍郎久之始遷吏部而/流俗 傳但知為韓吏部爾顛師遺記雖云
[043-10a]
    長慶中立蓋并韓書皆國初重刻故謬為附/益爾方又注云今石刻乃元祐七年重立又
    云按公三簡皆邀速常語耳初無崇信佛法/之説妄者旁沿别譔答問等語以肆誣謗要
    當存此簡以解後世之惑以今按杭本不知/何人所注疑袁自書也更 跋尾參之其記
    歐公之語不謬矣而東坡雜説乃云韓退之/喜大顛如喜澄觀文暢意非信佛法也而或
    者妄撰退之與大顛書其詞凡鄙雖退之家/奴僕亦無此語今一士人又於其末妄題云
    歐陽永叔謂此文非退之不能作又誣永叔/矣蘇公此語蓋但見集注之出於或人而未
    見跋尾之為歐公親筆也二公皆號一代文/宗而其去取不同如此覽者不能無惑然方
    氏盡載歐語而畧不及蘇説其意可見至呂/伯㳟乃於文鑑特著蘇説以備乙覽則其同
[043-10b]
    異之間又益後人之惑矣以余考之所傳三/書最後一篇實有不成文理處但深味其間
    語意一二文勢抑揚則恐歐袁方意誠不為/過但意或是舊本亡逸僧徒所記不真致有
    脱誤歐公特觀其大槩故但取其所可取而/未暇及其所可疑蘇公乃覺其所可疑然亦
    不能察其為誤而直斥以為凡鄙所以其論/雖各有所因而皆未能無所未盡也若乃後
    君子則又往往不能究其本根其附歐説/者既未必深知其所以為可信其主蘇氏者
    亦未必果以其説為然也徒幸其言可為韓/公解紛若有補於世教故特表而出之耳皆
    非可與實事而求是者也至如方氏雖附歐/説然亦未免曲為韓諱殊不知其言既曰久
    聞道德又曰側承道髙又曰所示廣大深逈/非造次可諭又曰論甚宏博安得謂初無崇
[043-11a]
    信其説之意邪韓公之事余於答孟簡書蓋/已論其詳矣故不復論特從方本載此三書
    於别集并録歐公二語而附蘇説方説於其/後且為全載書文於此而考其同異訂其謬
    誤如左方以為讀者以此觀之則其決為韓/公之文而非它人之所能作無疑矣方氏所
    據石本與杭本又自不同則疑傳寫之訛而/歐公所疑官稱之誤亦為得之但愚意猶恐
    當時既謫刺逺州亦未必更帶侍郎舊官也/方氏所駁世俗偽造誣謗之書即今所謂别
    傳者洪氏辨證云别傳載公與大顛往復之/語深詆退之其言多近世經義之説又偽作
    永叔跋云使退之復生不能自解免呉源明/云徐君平見介甫不喜退之故作此文方氏
    又云周端禮曰徐安國自言年二十三四時/戲為此今悔之無及然則其為徐作無疑矣
[043-11b]
    但君平字安道而方云安國未知便是君平/否耳然靈山石刻張繫所撰其間載韓公問
    大顛云西國一真之法何不教人顛云教人/達性离無明貪嗔驕慢不生嫉妬此亦釋子
    常言初無難解但韓公素所未聞而頗中其/病故雖不盡解而適亦有㑹於心耳又載韓
    公責云人生貴賤各有定分何得以三塗之/説誑人而顛答云公何不常守侍郎之任而
    來此為官耶則恐其有/謬誤或其徒所附益也
愈啟方無此/二字孟夏漸熱惟道體安和熱下或/有伏字愈弊劣無
謂坐事貶官到此久聞道德切思見顏切杭作竊方據/石本如此切乃
懇切之意此下大/率多從石本云縁昨到來未獲參謁儻能暫垂見過
[043-12a]
實為多幸杭本無倘能/以下十字已帖縣令具人船奉迎日久竚
帖杭作貼久當作夕/竚方據石本作佇不宣愈白方據石無愈白字今/據石本此下具銜姓
名下云上顛/師四月七日
愈啟方無此/二字海上窮處無與話言側承道髙思獲披接
專輒有此咨屈儻惠能降喻非所敢望也惠字疑衍或/下有然字而
併在能字之下諸/本及石本皆誤至此一二日却歸髙居亦無不可旦
夕渴望杭本無倘惠以下二十七字而有此旬來晴明/不甚熱倘能乗間一訪實謂幸也十八字今按
此旬以下乃下/篇語定從石本不宣愈白方據石本無愈白字今據石/本與前書同但云六月初三
[043-12b]
日/
愈啟方無此/二字惠勻至辱答問珍悚無已所示廣大深逈
非造次可諭杭作/量易大傳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
聖人之意其終不可得而見邪方據石本意作㫖無而/字邪作也 今按易實
作意邪而無終而二字大抵/石本亦自多誤也後放此如此而論讀來一百遍一/字
疑衍蘇氏所謂凡/鄙蓋指此等處耳不如親見顏色隨問而對之易了方/據
石夲如此但無親字處今按親下當有見字而兩本皆/闕故不敢増而空其 以待知者杭但云不如親面而
對之是亦蘇氏所謂凡鄙者然親字乃方本之闕文面/字乃問字之誤筆而又脱去 顔色隨易了六字耳
[043-13a]
此旬來晴明旦夕不甚熱倘能乗閒一訪幸甚旦夕馳
杭本已見上/篇此不復出愈聞道無疑滯行止繫縛茍非所戀著
則山林閒寂與城郭無異此從杭本但郭作隍今㨿歐/公語從方本方據石本止下
有所字□下有愛戀字所下無戀字及則字而著字下/伏出著字及與字異下有邪字皆非是其用邪字尤不
當律令亦所謂凡鄙者也但或疑非字下當有有字言/於行止繫縳若無所戀則静閙一致語尤明白耳或者
又疑非當作有則語意賔主尤順然未/知孰是又諸本皆無不敢輒増改也大顛師論甚宏
愽而必守山林義不至城郭顛杭見上或無師/字義字城作州自激修
行獨立空曠無累之地者非通道也自方作似然細考/之與下文激修行
[043-13b]
四字皆可疑方又以也為矣而并非通道四字屬/於行字之下又以獨為自而立下有於字皆非是勞於
一來安於所適道故如是於杭作于適方據石本與杭/本並作識今得真石本考之
乃如此然則方之所考亦不詳矣蓋適猶便也與唯適/之安之語用字畧同言一來雖勞而既來則當隨其所
便無處不安也道故如是即所以結上文/道無疑滯之意方以如為此亦石本誤不宣愈頓首
方據石本無未三字今據石本與前二書同但云大顛/禪師七月十五日不知韓公之於大顛既聞其語而為
禮益恭如/此何也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二
[044-1a]
欽定四庫全書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三
          宋 王伯大 重編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并詩/
    韓曰董晉為宣武軍節度使俱文珍為監軍/公為觀察推官文珍將如京師作序詩而送
    之樊曰此序不入正集李/漢以文珍故為公諱耶
今之天下之鎮陳留為大屯兵十萬連地四州左淮右
河抱負齊楚濁流浩浩舟車所同故自天寶已來當藩
[044-1b]
垣屏翰之任有弓矢鈇鉞之權皆國之元臣天子所左
屏翰方/作翰屏其監統中貴必材雄德茂榮耀寵光能俯達
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後為之故我監軍俱公輟侍從之
榮受腹心之寄奮其武毅張我皇威遇變出奇先事獨
運偃息談笑危疑以平天子無東顧之憂方伯有同和
之美危疑方/作疑危十三年春將如京師相國隴西公飲餞於
青門之外謂功德皆可歌之也於或作于/或無青字命其屬咸作
詩以頌繹之詩曰
[044-2a]
奉使羌池靜臨戎汴水安或作閒/非是沖天鵬翅闊報國劍
鋩寒曉日驅征騎春風詠采蘭孫曰東晢補亡詩曰循/彼南陔言采其蘭采蘭
以養/親也誰言臣子道忠孝兩全難
   送浮屠令縱西遊序
    方無浮屠字縱/下有上人二字
其行異其情同君子與其進可也方無進/字非是令縱釋氏之
秀者又善為文又上或/有而字浮遊徜徉跡接天下藩維大臣
文武豪士令縱未始不褰衣而負業往造其門下衣或/作裳
[044-2b]
其有尊行美德建功樹業令縱從而為之歌頌典而不
諛麗而不淫其有中古之遺風與樹或作植有中或作/中有古下或有人字
風下或/有可字乗閒致密促席接膝譏評文章商較人士浩浩
乎不窮愔愔乎深而有歸或無乗閒致密四字而有及/字人士或作士人或作人事
於是乎吾忘令縱之為釋氏之子也其來也雲凝其去
也風休方懽而已辭雖義而不求吾於令縱不知其不
可也盍賦詩以道其行
   與路鵠秀才序
[044-3a]
    方云送路鵠贈别二序語意無倫脱誤不可/讀如曰自河南令為博士於公所歴官次亦
    不合故併闕之/今從其説刪去
   贈别序説已/見上
   送毛仙翁十八兄序
    方云直諫表論顧威狀之蠡外集者翁序皆/最未見決非公文 表狀亦
    不録足以知其果偽也/ 今並從方本刪去
 
 
[044-3b]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三
[045-1a]
欽定四庫全書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四
           宋 王伯大 重編
   通解
    洪曰通解釋言解鄠人對或云皆少作陳齊/之云通解之乎者也下皆未當此雖少作然
    亦本/訛也
今之人以一善為行而恥為之慕達節而稱夫通才者
多矣然而脂韋汩没以至於老死者相繼亦未見他之
[045-1b]
他下或有人字○今/按此句疑有脱誤其豈非亂教賊名之術歟亂或/作害
且五常之教與天地皆生然而天下之人不得其師終
不能自知而行之矣地下方有/而字非是故堯之前千萬年天下
之人促促然不知其讓之為美也於是許由哀天下之
愚且以爭為能迺脱屣其九州髙揖而辭堯由是後之
人竦然而言曰雖天下猶有薄而不售者況其小者乎
或作焉/下同故讓之教行於天下許由為之師也為之或作/之為下二
語/同自桀之前千萬年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
[045-2a]
也故龍逢哀天下之不仁覩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
於是進盡其言退就割烹就下或有/其字非是故後之臣竦然而
言曰雖萬死猶有忠而不懼者況其小者乎故忠之教
行於天下由龍逢為之師也忠之上或有/其字非是自周之前千
萬年渾渾然不知義之可以換其生也周或作殷/方無以字故伯
夷哀天下之偷且以彊則服食其葛薇逃山而死之下/或有
人字服或作伏且以彊/則服作一句或有脱誤故後之人竦然而言曰雖餓死
猶有義而不懼者況其小者乎故或作於是義/或作死或作強故義之
[045-2b]
教行於天下由伯夷為之師也是三人俱以一身立教
而為師於百千萬年間其身亡而其教存扶持天地功
亦厚矣或無百字存下或有/於字功上或有而字嚮令三師恥獨行慕通達
則堯之日必曰得位而濟道安用讓為用或/作能夏之日必
曰長進而否退安用死為周之日必曰和光而同塵安
用餓為和光而同塵方/作同塵而和光若然者天下之人促促然而爭
循循然而佞渾渾然而偷其何懼而不為哉是則三師
生於今必謂偏而不通者矣其可不謂之大賢人者哉
[045-3a]
方無則字必字謂偏作為/偏矣作也矣上或無者字嗚呼今之人其慕通達之為
弊也且古聖人言通者蓋百行衆藝備於身而行之者
而上或/有通字今恒人之言通者蓋百行衆藝闕於身而求
合者也是則古之言通者通於道義今之言通者通於
私曲其亦異矣古之今之下/或並有人字將欲齊之者其不猶矜糞
丸而擬質隋珠者乎或無其字或無不/字或無之矜二字且令今父兄教
其子弟者曰爾當通於行如仲尼雖愚亦知其不能也
方無亦字也/或作邪非是曰爾尚力一行如古之一賢雖中人亦希
[045-3b]
其能矣賢上或/無一字豈不由聖可慕而不可齊邪賢可及而
可齊也也方作邪○今按恐上句無/邪字下句也字却當作邪今之人行未能及
乎賢而欲齊乎聖者亦見其病矣夫古人之進修或㡬
乎聖人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恥乎力一行為獨行
且曰我通同如聖人進修或作中人非是我/下或有周字同字疑衍彼其欺心
邪吾不知矣彼其欺人而賊名邪吾不知矣余懼其説
之將深為通解
   擇言解
[045-4a]
    韓曰此篇雖曰擇言甚於水火然曰知理者/必擇於言則未甞欲人緘嘿茍容而已不然
    則幕中之評臺中之/辦公豈遂忘言乎哉
火洩於密而為用且大能不違於道可燔可炙可鎔可
甄以利乎生物及其放而不禁反為災乎乎方作於方/無其字下二
語/同水發於深而為用且遠能不違於道可浮可載可飲
可灌以濟乎生物及其導而不防反為患矣乎方/作於言起
於微而為用且慱能不違於道可化可令可告可訓以
推於生物及其縱而不慎反為禍矣火既我灾有水而
[045-4b]
可伏其熖能使不䧟于灰燼矣䧟或作蹈/或作熖水既我患有
土而可遏其流能使不仆於波濤矣方無而/可字言既我禍
即無以掩其辭能不罹於過者亦鮮矣於過或作其失/過下方有失字
所以知理者又焉得不擇其言歟其為慎而甚於水火
言上方無其/字而字恐誤
   鄠人對
    樊曰新史孝友傳云唐時陳藏器注本草拾/遺謂人肉治棄疾自是民間以父母疾多刲
    股肉以進或給帛或旌門善乎韓愈之論得/父母疾烹藥餌以是為孝未聞毁肢體者也
[045-5a]
鄠有以孝為旌門者乃本其自於鄠人曰彼自剔股以
奉母疾瘳大夫以聞其令尹令尹以聞其上上俾聚土
以旌其門使勿輸賦以為後勸孝下為字疑衍又疑是/而字其門或無其字以
為或作欲為恐按尹謂/京兆尹令字 衍下同鄠大夫常曰他邑有是人乎愈
曰母疾則止於烹粉藥石以為是未聞毁傷支體以為
養在教未聞有如此者或無愈字或無止字母下十二/字 本作父母疾烹藥餌以是
為孝字今按是字或是事字按下文又有/未聞 此未聞字恐衍或是若夫字之類茍不傷於義
則聖賢當先衆而為之也聖賢方/作賢聖是不幸因而致死則
[045-5b]
毁傷滅絶之罪有歸矣其為不孝得無甚乎而下或有/此字 今
按此句上是/字疑是此字茍有合孝之道又不當旌門蓋生人之所
宜為竭竭當/作曷足為異乎茍或作若合下疑/有乎字或無足字既以一家為
孝是辨一邑里皆無孝矣以一身為孝是辨其祖父皆
無孝矣然或䧟於危難能固其忠孝而不茍生之逆亂
以是而死者乃旌表門閭爵禄其子孫斯為為勸已矧
非是而希免輸者乎生之方云劉仲枕謂之當作/於恐或然也表下或有其字習不
以毁傷為罪滅絶為憂不𦝫於市而已黷於政況復旌
[045-6a]
其門為憂或作/其憂非是
   河南府同官記方無/府字
永貞元年愈自陽山移江陵法曹叅軍獲事河東公公
甞與其從事言建中初天子始紀年更元命官司舉貞
觀開元之烈方無下公字烈或/作例或作列非是羣臣惕慄奉職命材登
良不敢私違當時自齒朝之士而上以及下百執事官
闕一人將補必取其良百下方/有吏字然而河南同時於天下
稱多獨得將相五人或無同時二字方無將字人今按/下文所記實為宰相者三 裴均
[045-6b]
未為真相故特著其官職戎馬之/盛則此處宜有將字方本誤故於府之叅軍則得
我公於河南主簿則得故相國范陽盧公邁/於氾水主
簿則得故相國今太子賔客滎陽鄭公餘慶下相國上/方無故字 今
按故故相猶今言前宰相/非亡没之謂方本誤也於陸渾主簿則得相國今吏
部侍郎天水趙公宗儒相國今/或作今相國於登封主簿則得故吏
部尚書東都留守呉郡顧公少連故下方有相國字/今以下文考之非是
公去河南為右補闕其後由尚書左丞至宰相鄭公去
氾水為監察御史佐山南軍其後由工部侍郎至宰相
[045-7a]
罷而又為趙公去陸渾為右拾遺其後由給事中為宰
中為或/作中至顧公去登封為監察御史其後由京兆尹至
吏部尚書東都留守我公去府為長水尉其後由膳部
郎中為荆南節度行軍司馬遂為節度使自工部尚書
至吏部尚書三相國之勞在史冊顧吏部慎職小心于
時有聲在上或/有布字我公愿潔而沉密開亮而卓偉行茂于
宗事修于官嗣紹家烈不違其先作帥荆南厥聞休顯
武志既揚文教亦熙登槐贊元其慶且至帥或作扜/亦方作既
[045-7b]
好語故事者以為五公之始迹也同其後進而偕大也
亦同其稱名臣也又同官職雖分而功德有巨細其有
忠勞於國家也同有若將同其後而先同其初也或無/官職
字分作則屬之下文而無而字/忠上或無有字家下或無也字有聞而問者於是焉書
既五年始立石刻其語河南府叅軍舍庭中方無有字/語下方有
于/字於時河東公為左僕射宰相出藩大邦開府漢南時/或
作/是鄭公以工部尚書留守東都趙公以吏部尚書鎮江
陵漢南地連七州戎士十萬其官宰相也留守之官居
[045-8a]
禁省中嵗時出旌旗序留司文武百官於宫城門外而
衙之守下方/無之字江陵故楚都也戎士五萬三公同時千里
相望可謂盛矣河東公名均姓裴氏
   記宜城驛
    方作宜城驛記下或/有愈代姪孫作五字此驛置在古宜城内驛東北有井傳是昭王井有靈異
至今人莫汲内下或有復出宜/城字方無昭字驛前水傳是白起堰西
山下澗灌此城壞楚人多死流城東陂臭聞逺近因號
[045-8b]
其陂臭陂有蛟害人漁者避之或脱堰字臭陂/上或有曰字井東北
數十步有楚昭王廟有舊時髙木萬株多不得其名歴
代莫敢剪伐尤多古松大竹或無昭字/名方作始于太傅帥襄陽
遷宜城縣并改造南境數驛材木取足此林或無/陽字舊廟
屋極宏盛今惟草屋一區然問左側人尚云每嵗十月
民相率聚祭其前廟後小城蓋王居也後或/作復其内處偏
髙廣員八九十畝號殿城當是王朝内之所也城或作/域朝或
作/廟多甎可為書硯自小城内地今皆屬甄音/真氏甄氏於
[045-9a]
小城北立墅以居甄氏有節行其子逢以學行為助教
元和十四年二月二日題
   題李生壁平/余始得李生於河中今相遇於下邳自始及今十四年
邳或作邽非是洪云下邳/貞觀中屬泗元和中屬徐始相見吾與之皆未冠未
通人事追思多有可笑者與生皆然也今者相遇皆有
妻子昔時無度量之心寧復可有是生之為交何其近
古人也近下方/有於字是來也余黜於徐州將西居於洛陽泛
[045-9b]
舟於清泠池泊於文雅臺下西望商丘東望修竹園入
微子廟求鄒陽枚叔司馬相如之故文久立於廟陛間
悲那頌之不作於是者已久丘或作州非是廟陛間或/作廟下陛間頌之方作之
頌衍今按廟字/疑 或作廟下隴西李翺太原王涯上谷侯喜實同與
涯或/作渥貞元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昌黎韓愈書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四

[046-1a]
欽定四庫全書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五
           宋 王伯大 重編
   除崔羣户部侍郎制
勅地官之職邦教是先必選國華以從人望具官崔羣
體道履仁外和内敏或作内/和外敏清而容物善不近名從容
禮樂之間特達珪璋之表比參密命𢎞益既多及貳儀
曹升擢惟允邁兹令德藹然休聲兹或/作此選賢與能于今
[046-1b]
雖重擇才均賦自古尤難雖方作惟重或/作盛均或作經往慎乃司以
服嘉命可下或有/云云字
   祭董相公文祭下或有/汴州字
維貞元五年嵗次已夘二月乙亥朔某日節度行軍司
馬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知使事呉縣開國男
食邑三百户陸長源呉縣開國或作呉郡/或無食邑三百户字度支營田判
官檢校金部員外郎侍御史孟叔度觀察支使監察御
史裏行丘潁觀察推官守祕書省校書郎韓愈等謹以
[046-2a]
少牢之奠敬祭于故尚書右僕射平章事隴西公之靈
嗚呼天髙而明地厚而平五氣叙行萬彚順成交感旁
暢聖賢以生雨水于雲瀆水于坤蕃昌生物有假有因
坤或作神昌/生或作生庶天睠唐邦錫之元臣肫肫元臣其德孔碩
肫肫或作/盹盹誤不謟不笑不威不赫不謟不笑或作不容不/謟或作不䧟不酷或無
不笑二字而連下文不威為句下文/其敵下别出不讐二字與上求字叶不求其盈不致其
盈方/作用爰立作相訏謨實勒立方/作初出若無辭疇德之聞
德或/作得帝念東土公其來撫乃守洛都乃藩浚郊迺去厥
[046-2b]
疾乃施厥膏不知其勞鰥寡以饒維昔浚郊厥亂維舊
昔或作若厥亂維舊或作/維亂舊政或作維亂政舊有狡有狂其羣孔醜公其來
矣為民父母為民或作/公為非是父誨其義母仁其愚既變既從
孰云其初孰云或作親去/或作親云非是自爾徂逺混然一區公來自
中天子所倚公今不歸誰佐天子公既來止東人以完
公既來止方作既來至止或/作公來至止今依行狀更定公既殁矣人誰與安濁流
渾渾有闢其郛填道歡呼公來之初今公之歸公在喪
車旨酒既盈嘉肴在盛嗚呼我公庶享其誠尚饗
[046-3a]
   雷塘禱雨文此篇乃栁子厚/文此不當録
   祭石名文或作祭石/濬川文
維元和七年嵗次壬辰十月二十七日右補闕宋景國
子博士韓愈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石三學士之
或無/敬字惟君學成于身名彰于人知道之可行見人之
不幸見人或作知命或作/見命不上或無之字不事顧讓以圖就功如何奄
忽永喪其躬此四字或作以喪其良能下或有知微有/議四字或作不負長已誰知曰有義何害
文今按諸本皆無/ 理疑不足據曰景與愈與游為久或無曰字景下/或無與字愈下
[046-3b]
有也字為/久作日久自君之逝相遇輒哀傍無強親子孩妻姖或/作
稚方云姖古文姬/字然義亦不近敢忘分濟念力未任客葬秦原孤䰟
誰附奠以送訣悲何可窮尚饗
   祭房君文房次卿/字蜀客維某年月日愈謹遣舊吏皇甫悦以酒肉之饋展祭于
五官蜀客之柩前方無維某字愈/作某或無日字嗚呼君迺至于此吾
復何言於此或/作於斯若有鬼神吾未死無以妻子為念嗚呼
君其能聞吾此言否君上或/有房字尚饗
[046-4a]
   髙君仙硯銘并序/
儒生髙常與予下天壇中路獲硯石似馬蹄狀外稜孤
聳内發墨色幽奇天然疑神仙遺物寶而用之請予銘

仙馬有靈跡在于石稜而宛中有㸃墨迹文字之祥君
家其昌方云應劭武紀注大苑舊有天馬種蹋石汗血/顔曰蹋石謂蹋石有迹言其蹄堅利宋新仲謂
銘語/本此
   髙君畫讚
[046-4b]
    此篇方從蜀本録之今按/疑非公所作然姑存之
君子温閑骨氣委和迹不拒物心不揚波澄源巻璞含
白瑳瑳遺紙一張德音不忘   潮州請置鄉校牒
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免而無恥不如以德
禮為先而輔以政刑也齊上或有而字或/無則字或無禮字夫欲用德禮
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此州學廢日久進士明經百
十年間不聞有業成貢於王庭試於有司者百十年間/方作百十
[046-5a]
數年非是貢於/試於並無於字人吏目不識鄉飲酒之禮耳未甞聞鹿
鳴之歌孫曰唐制鄉舉試訖長吏以鄉飲酒禮㑹屬僚/設賔主陳俎豆備筦絃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
與耆艾叙/少長焉忠孝之行不勸亦縣之恥也方無目/與耳字夫十室
之邑必有忠信今此州戸萬有餘豈無庶㡬者邪刺史
縣令不躬為之師里閭後生無所從學爾或作耳又或/作矣非是
趙德秀才沈雅專靜頗通經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論
説且排異端而宗孔氏可以為師矣師下方/有友字請攝海陽
縣尉為衙推官或無/官字專勾當州學以督生徒興愷悌之
[046-5b]
風刺史出已俸百千以為舉本收其贏餘以給學生㕑
舉或/作學   直諫表方本無說見第/三巻今從之
   論顧威狀同/上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五

[047-1a]
欽定四庫全書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六
           宋 王伯大 重編
   順宗實録一起藩邸盡貞元/二十一年二月
    方本不載實録云諸本順宗實録皆以附外/集然李漢序謂又有注論語十巻傳學者順
    宗實録五巻列於史書不在集中則知實録/固不必附也 今按李漢之説據當時而言
    之似未為失然其為害已足使筆解亡逸無/復真本實録竄易不成全書是則皆李漢之
    為也方氏不察而從其説既已誤矣況今去/公之時又益以逺比之當日事體又大不同
[047-1b]
    故其片文隻字名為公之作而決可知其非/偽者皆當收拾使無失墜乃為真能好公之
    文者固不當以一時茍簡之論為限斷而直/有所遺也故今於實録姑仍外集而詳加校
    定庶㡬猶足以見/公筆削之大指云史臣韓愈撰 或無此/五字
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德下史有/𢎞道二字諱誦德宗長子
母曰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正月十二日生大厯十
四年封為宣王建中元年立為皇太子史云大厯十四/年六月進封宣
王十二月乙夘/立為皇太子慈孝寛大仁而善斷留心藝學亦微信
尚浮屠法禮重師傅引見輒先拜善𨽻書德宗之為詩
[047-2a]
并他文賜大臣者率皆令上書之德宗之幸奉天倉卒
間上常親執弓矢率軍後先導衛備常辛苦倉或/作蒼上之
為太子於父子間慈孝交洽無嫌每以天下為憂德宗
在位久稍不假宰相權而左右得因縁用事外則裴延
齡李齊運韋渠牟等以姦佞相次進用延齡尤狡險判
度支務刻剥聚斂以自為功天下皆怨怒上每進見候
顔色輒言其不可至陸䞇張滂李充等以毁譴朝臣
懼諫議大夫陽城等伏閣極論德宗怒甚將加城等罪
[047-2b]
内外無敢救者上獨開解之城等賴以免德宗卒不相
延齡渠牟上有力焉貞元二十一年癸已德宗崩 景
申上即位太極殿册曰維貞元二十一年嵗次乙酉正
月辛未朔二十三日癸巳皇帝若曰於戲天下之大實
惟重器祖宗之業允屬元良咨爾皇太子誦睿哲温恭
寛仁慈惠文武之道秉自生之孝友之誠發于天性自
膺上嗣毓德春闈恪慎于厥躬祗勤于大訓必能誕敷
至化安勸庶邦朕寢疾彌留弗興弗寤是用命爾繼統
[047-3a]
俾紹前烈宜陟元后永綏兆人其令中書侍郎平章事
髙郢奉冊即皇帝位爾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懋建皇
極以熙庶功無忝我髙祖大宗之休命上自二十年九
月得風疾因不能言使四面求醫藥天下皆聞知德宗
憂慼形于顔色數自臨視二十一年正月朔含元殿受
朝還至别殿諸王親屬進賀獨皇太子疾不能朝德宗
為之涕泣悲傷歎息因感疾恍惚日益甚二十餘日中
外不通兩宫安否朝臣咸憂懼莫知所為雖翰林内臣
[047-3b]
亦無知者含元殿至日益甚四十一字中云德宗不豫/諸王親戚皆侍醫藥獨上卧病不能侍德宗
彌留思見太/子涕咽久之二十三日上知内外憂疑紫衣麻鞋不俟
正冠出九仙門召見諸軍使京師稍安二十四日宣遺
詔上縗服見百寮二十六日即位上學書於王伾頗有
伾下或有/復出伾字王叔文以碁進俱待詔翰林數侍太子
叔文詭譎多計上在東宮甞與諸侍讀并叔文論政至
宮市事上曰寡人方欲極言之衆皆稱贊獨叔文無言
既退上獨留叔文謂曰向者君奚獨無言豈有意邪叔
[047-4a]
文曰叔文䝉幸太子有所見敢不以聞太子職當侍膳
問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
自解上大驚因泣曰非先生寡人無以知此遂大愛幸
與王伾兩人相依附俱出入東宮聞德宗大漸上疾不
能言伾即入以詔召叔文入坐翰林中使决事詔下或/無召字
文下或無入字/使下或無決字伾以叔文意入言於宦者李忠言稱詔
行下外初無知者以檢校司空平章事杜佑攝冢宰兼
山陵使中丞武元衡為副使宗正卿李紓為按行山陵
[047-4b]
地使刑部侍郎鄭雲逵為鹵簿使或無兼字紓或/作杼逵或作達又命
中書侍郎平章事髙郢撰哀册文禮部侍郎權德輿撰
諡册文太常卿許孟容撰議文 庚子百寮請聽政曰
自漢以來喪期之數以日易月而皆三日而聽政以來/或作
已/來我國家列聖亦克修奉罔或有違況大行皇帝酌於
故實重下遺詔今日至期而陛下□親政事羣臣不敢
安宜存大孝以寧萬國天下之幸不許是月昇泗州為
上州二月辛丑朔中書侍郎平章事臣郢門下侍郎平
[047-5a]
章事臣珣瑜檢校司空平章事臣佑奉疏曰大行皇帝
知陛下仁孝慮陛下悲哀不即人心聽政事故發遺詔
令一行漢氏之制今陛下安得守曽閔匹夫之小行忘
皇王繼親之大孝以虧臣子承順之義猶不許 壬寅
宰臣又上言曰陛下以聖德至孝繼受寶命宜奉先帝
約束以時聽斷不可以久從之 癸卯朝百寮于紫宸
門杜佑前跪進曰陛下居憂過禮羣臣懼焉願一覩聖
顔因再拜而起左右乃為皇帝舉帽百寮皆再拜佑復
[047-5b]
奏曰陛下至性殊常哀毁之甚臣等不勝惶灼伏望為
宗廟社稷割哀強食 景午罷翰林陰陽星卜醫相覆
碁諸待詔三十二人三或/作四初王叔文以碁待詔既用事
惡其與已儕類相亂罷之 已酉易定節度使張茂昭
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餘如故或無使字/可史作兼河北節度自
至德已來不常朝覲前年冬茂昭來朝未還故寵之
辛亥史作/夘詔吏部侍郎韋執誼守左丞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賜紫侍郎史作郎中左/丞史作尚書右丞初執誼為翰林學士知叔
[047-6a]
文幸於東宫傾心附之叔文亦欲自廣朋黨密與交好
至是遂特用為相 乙夘太常奏禮云喪三年不祭惟
祭天地社稷周禮圜鍾之均六變天神皆降林鍾之均
八變地示咸出不廢天地之祭不敢以卑廢尊也樂者
所以降神也不以樂則祭不成今遵遺詔行易月之制
請制内遇祭輟樂終制用樂從之又奏禮三年祭宗廟
今請竢袝廟畢復常從之 辛酉貶京兆尹李實為通
州長史詔曰實素以宗屬累更任使驟升班列遂極寵
[047-6b]
榮而政乖惠和務在苛厲詔下或有詞一道字曰下或/有京尹字實上或有嗣道王
字/比年旱歉先聖憂人特詔逋租悉皆蠲免而實敢肆
誣罔復令徵剥頗紊朝廷之法實惟聚斂之臣歉或/作暵
國哀以來増毒彌甚無辜斃踣深所興嗟朕嗣守洪業
敷𢎞理道寧容蠧政以害齊人宜加貶黜用申邦憲尚
從優貸俾佐逺藩實謟事李齊運驟遷至京兆尹恃寵
強愎不顧文法文或/作乃是時春夏旱京畿乏食實一不以
介意方務聚斂徵求以給進奉毎奏對輒曰今年雖旱
[047-7a]
而穀甚好由是租税皆不免人窮至壞屋賣瓦木貸麥
苗以應官或無/貸字優人成輔端為謡嘲之實聞之奏輔端
誹謗朝政杖殺之實遇侍御史王播於道故事尹與御
史相遇尹下道避實不肯避導騎如故播詰讓導騎者
實怒遂奏播為三原令廷詬之原或作/泉非是陵轢公卿已下
隨喜怒誣奏遷黜朝廷畏忌之陵或/作凌常有詔免畿内逋
租實不行用詔書徵之如初勇於殺害人吏不聊生至
譴市里讙呼皆袖瓦礫遮道伺之實由閒道獲免 壬
[047-7b]
洪云史/作寅誤制殿中丞皇太子侍書翰林待詔王伾可守
左常侍依前翰林待詔書或作讀依前翰林待詔史作/充翰林學士 今按前云上學
書於王伾後云以侍書得幸於/上則此當從史作侍書為是蘇州司功王叔文可起
居舍人翰林學士又以司勲員外郎翰林學士知制誥
鄭絪為中書舍人學士如故又以給事中馮伉為兵部
侍郎以兵部員外郎史館修撰歸登為給事中修撰如
故登伉皆上在東宫時侍讀以師傳恩拜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六

[048-1a]
欽定四庫全書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七
          宋 王伯大 重編
   順宗實録二起二月/盡三月
二月甲子上御丹鳯門大赦天下自貞元二十一年二
月二十四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罪無輕重常赦所不
原者咸赦原之諸色人中有材行兼茂明於理體者經
術精深可為師法者達於吏理可使從政者宜委常參
[048-1b]
官各舉所知其在外者長吏精加訪擇具名聞奏仍優
禮發遣舊事宫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與人為市
隨給其直外物下或/有間字貞元末以宦者為使抑買人物稍
不如本估末年不復行文書置白望數百人於兩市并
要閙坊閲人所賣物但稱宫市即斂手付與真偽不復
可辨無敢問所從來其論價之髙下者率用百錢物買
人直數千錢物其論疑當/作與論仍索進奉門户并脚價錢將
物詣市至有空手而歸者名為宫市而實奪之常有農
[048-2a]
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稱宫市取之纔與絹數尺
又就索門户仍邀以驢送至内農夫涕泣以所得絹付
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内農夫曰我有父母妻子
待此然後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
死而已遂歐宦者待或作得有/死或作必死街吏擒以聞詔黜此宦
者而賜農夫絹十匹然宫市亦不為之改易諫官御史
數奏疏諫不聽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又貞元
中買乳母皆令選寺觀婢以充之而給與其直例多不
[048-2b]
中選寺觀次當出者賣産業割與地買之貴有姿貌者
以徒其徒苦之至是亦禁焉地上與字恐誤或賣產業/是本後改作割地而傳者
不去舊文又/誤増與字貞元末五坊小兒張捕鳥雀於閭里皆為
暴横以取錢物至有張羅網於門不許人出入者或有
張井上者使不得汲水近之輙曰汝驚供奉鳥雀痛歐
之出錢物求謝乃去或相聚飲食於肆醉飽而去賣者
或不知就索其直多被歐罵或時留蛇一囊為質曰此
蛇所以致鳥雀而捕之者今留付汝幸善飼之勿令飢
[048-3a]
渴賣者愧謝求哀乃携而去上在春宫時洞知其弊常
欲奏禁之至即位遂推而行之人情大悦春或/作東乙丑停
鹽鐵使進獻舊鹽鐵錢物悉入正庫一助經費其後主
此務者稍以時市珍翫時新物充進獻以其恩澤其後
益甚嵗進錢物謂之羨餘而經入益少至貞元末逐月
有獻焉謂之月進至是乃罷遂或作/逐非是命右金吾將軍兼
中丞田景度持節告哀於吐蕃以庫部員外熊執易為
副兵部郎中兼中丞元季方告哀于新羅且册立新羅
[048-3b]
嗣王主客員外郎兼殿中監馬于為副 三月庚午朔
出後官三百人 辛未以翰林待詔王伾為翰林學士
 壬申以故相撫州别駕姜公輔為吉州刺史前户部
侍郎判度支汀州别駕蘇弁為忠州刺史追故相忠州
刺史陸贄郴州别駕鄭餘慶前京兆尹杭州刺史韓臯
前諫議大夫道州刺史陽城赴京師德宗自貞元十年
已後不復有赦令左降官雖有名德才望以微過忤㫖
譴遂者一去皆不復叙用至是人情大悦而陸䞇陽城
[048-4a]
皆未聞追詔而卒於遷所士君子惜之聞下或/有於字癸酉出
後宫并教坊女妓六百人聽其親戚迎于九仙門百姓
相聚讙呼大喜 景戌詔曰檢校司空平章事杜佑可
檢校司徒平章事充度支并鹽鐵使以浙西觀察李錡
為浙西節度檢校刑部尚書賜徐州軍額曰武寧制曰
朕新委元臣綜釐重務爰求貳職固在能臣起居舍人
王叔文精識瓌材寡徒少欲質直無隱沉深有謀其忠
也盡致君之大方其言也達為政之要道凡所詢訪皆
[048-4b]
合大猷宜繼前勞佇光新命可度支鹽鐵副使依前翰
林學士本官賜如故賜如或/作餘如初叔文既專内外之政與
其黨謀曰判度支則國賦在手可以厚給諸用事人取
兵士心以固其權驟使重職人心不服藉杜佑雅有㑹
計之名位重而務自全易可制故先令佑主其名而除
之為副以專之藉或作籍或無藉字/除之疑當作除已以户部尚書判度
支王紹為兵部尚書以吏部郎中李鄘為御史中丞武
元衡為左庶子初叔文黨數人貞元末已為御史在臺
[048-5a]
至元衡為中丞薄其人待之鹵莽皆有所憾而叔文又
以元衡在風憲欲使附已使其黨誘以權利元衡不為
之動叔文怒故有所授 庚寅制下或有/曰字門下侍郎守
吏部尚書平章事賈耽可檢校司空兼左僕射守門下
侍郎平章事鄭珣瑜可守吏部尚書守中書侍郎平章
事髙郢可守刑部尚書守尚書左丞平章事韋執誼可
守中書侍郎並依前平章事 癸已詔曰萬國之本屬
在元良主器之重歸于長子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統古
[048-5b]
之制也廣陵王某孝友温恭慈仁忠恕博厚以容物寛明而愛人祗服訓詞言皆合雅講求典學禮必從師居
有令聞動無違德朕獲纘丕緒祗若大猷惟懷永圖用
建儲貳以承宗廟以奉粢盛爰舉舊章俾膺茂典宜册
為皇太子改名某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册命初廣陵王
名從水傍享至册為皇太子始改從今名 丁酉吏部
尚書平章事鄭珣瑜稱疾去位其日珣瑜方與諸相㑹
食於中書故事丞相方食百寮無敢謁見者叔文是日
[048-6a]
至中書欲與執誼計事令直省通執誼直省以舊事告
叔文叱直省直省懼入白執誼執誼逡巡慙赧竟起迎
叔文就其閣語良久宰相杜佑髙郢珣瑜皆停筯以待
郢下或/有鄭字有報者云叔文索飯韋相已與之同餐閣中矣
佑郢等心知其不可畏懼叔文執誼莫敢出言或無不/字非是
珣瑜獨歎曰吾豈可復居此位顧左右取馬徑歸遂不
起前是左僕射賈耽以疾歸第未起珣瑜又繼去二相
皆天下重望相次歸卧叔文執誼等益無所顧忌逺近
[048-6b]
大懼焉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七
[049-1a]
欽定四庫全書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八
           宋 王伯大 重編
   順宗實録三起四月/盡五月
夏四月乙已上御宣政殿册皇太子册曰建儲貳者必
歸于冢嗣固邦本者允屬於元良咨爾元子廣陵王某
幼挺岐嶷長標洵淑佩詩禮之明訓宣忠孝之𢎞規居
惟保和動必循道識達刑政器合温文愛敬奉於君親
[049-1b]
仁德聞于士庶神祗龜筮罔不協從是用命爾為皇太
子於戲惟我烈祖之有天下也功格上帝祚流無窮光
纘洪業逮予十葉䖍恭寅畏日慎一日付爾以承祧之
重勵爾以王鬯之勤以貞萬國之心以揚三善之德爾
其尊師重傅親賢逺佞非禮勿踐非義勿行對越天地
之耿光丕承祖宗之休烈可不慎歟時上即位已久而
臣下未有親奏對者内外盛言王伾王叔文專行斷決
日有異説又屬頻雨皆以為羣小用事之應至將册禮
[049-2a]
夕雨乃止迨行事之時天氣清朗有慶雲見識者以
為天意所歸及覩皇太子儀表班行既退無不相賀至
有感泣者 戊申詔曰惟先王光有天下必正我邦本
以立人極建儲貳以承宗祧所以啟迪大猷安固洪業
斯前代之令典也皇太子某體仁秉哲恭敬温文德協
元良禮當上嗣朕奉若丕訓憲章前式惟承社稷之重
載考春秋之義授之匕鬯以奉粢盛爰以令辰俾膺茂
典今册禮云畢感慶交懷思與萬方同其惠澤自貞元
[049-2b]
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已後至四月九日昧爽已前
天下應犯死罪者特降從流流已下遞減一等文武常
叅并州府縣官子為父後者賜勲兩轉古之所以教太
子以茂選師傅以翼輔之法於訓詞而行其典禮左右
前後罔非正人是以教諭而成德也給事中陸質中書
舍人崔樞積學懿文守經據古夙夜講習庶協于中並
充皇太子侍讀天下孝子順孫先旌表門閭者委所管
州縣各加存䘏 庚戌封皇太子長子寧等六人皆為
[049-3a]
王 癸酉當作/丑贈吐蕃弔祭使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
史館修撰張薦禮部尚書薦字孝舉代居深州之陸澤
祖文成博學工文詞性好詼諧七登文學科薦聰明強
記歴代史傳無不貫通為太師顏真卿所稱賞遂知名
大厯中江東觀察表薦之江或/作浙授左司禦率府兵曹參
軍兼史館修撰貞元初為太常博士四年迴紇求和親
使送咸安公主入迴紇以薦為判官改授殿中侍御史
累遷諫議大夫十一年册迴紇子薦以秘書少監持節
[049-3b]
為使還久之遷秘書監二十年吐蕃贊普死以薦為工
部侍郎兼御史大夫持節弔贈卒于赤嶺東迴紇辟吐
蕃傳歸其柩辟字/恐誤前後三使異國自始命至卒常兼史
職在史館二十年著宰輔傳畧五服圖記寓居録靈怪
集等 景寅罷閩中萬安監先是福建觀察栁冕久不
遷欲立事迹以求恩寵立或/作以乃奏云閩中南朝放牧之
地畜羊馬可使孳息請置監許之收境中畜産令吏牧
其中收或/作牧羊大者不過十斤馬之良者估不過數千不
[049-4a]
經時輒死又斂百姓苦之逺近以為笑至是觀察閻濟
美奏罷之 丁夘命焚容州所進毒藥可殺人者可或/作所
五月已已史作戊辰/無五月字以杭州刺史韓臯為尚書左丞左/或
作/右辛未史作五/月已已以右金吾大將軍范希朝為檢校右僕
射兼右神䇿京西諸城鎮行營兵馬節度使叔文欲專
兵柄藉希朝年老舊將故用為將帥使主其名而尋以
其黨韓泰為行軍司馬專其事主或/作在甲戌以度支郎中
韓泰守兵部郎中兼中丞充左右神策京西都栅行營
[049-4b]
兵馬節度行軍司馬賜紫 乙亥追改為檢校兵部郎
中職如故 甲申史作/丁丑以萬年令房啟為容州刺史兼
御史中丞初啟善於叔文之黨因相推致遂獲寵于叔
文求進用或無/因字叔文以為容管經畧使使行約至荆南
授之云脱不得荆南即與湖南故啟宿留於江陵久之
方行至湖南又久之而叔文與執誼爭權數有異同故
不果尋聞皇太子監國啟惶駭奔馳而往是日以郴州
員外司馬鄭餘慶為尚書左丞是日史/作癸未乙酉以尚書左
[049-5a]
丞韓臯為鄂岳觀察武昌軍節度使以尚下十八字史/作以右丞韓臯為
鄂岳沔蘄團練觀察/使仍日係甲辰下初臯自以為前輩舊人累更重任
頗以簡倨自髙嫉叔文 黨謂人曰吾不能事新貴人
臯從弟幸於叔文以告叔文故出之 辛邜以王叔
文為户部侍郎職如故賜紫初叔文欲依前帶翰林學
士宦者俱文珍等惡其專權削去翰林之職叔文見制
書大驚謂人曰叔文日時至此商量公事若不得此院
職事即無因而至矣王伾曰諾即疏請不從再疏乃許
[049-5b]
三五日一入翰林去學士名又與歸登同日賜紫内出
笏賜登而叔文不霑文珍等所惡獨不得賜今按而/叔文下
數句重復不可讀疑因後來修改已増新字而不去舊/文如買乳母之例也蓋上文已有俱文珍等惡其專權
之句則此不當更有文珍等所惡五字有不霑字則不/當更有獨不得賜四字若并有此九字則上不當有不
霑字且此文珍等字上亦合更有脱字謬誤甚明今/當削去文珍等以下九字則語意明白無復可疑矣
此始懼以衢州别駕令狐峘為秘書少監峘國子祭酒
德棻𤣥孫進士登第司徒楊綰未達時遇之以為賢為
禮部修史引峘入史館自華原尉拜拾遺累遷起居舍
[049-6a]
人大厯八年劉晏為吏部尚書奏峘為刑部員外判南
曹累遷至禮部侍郎峘之判南曹晏為尚書楊炎為侍
郎峘得晏之舉分闕必擇其善者與晏而以惡者與炎
炎固已不平至峘為禮部而炎為相有杜封者故相鴻
漸之子求補𢎞文生炎甞出杜門下託峘以封峘謂使
者曰相公欲封成其名乞署封名下一字峘因得以記
焉炎不意峘賣之署名屬峘峘明日疏言宰相炎迫臣
以威臣從之則負陛下不從即炎當害臣即或/作則德宗以
[049-6b]
問炎炎具道所以德宗怒曰此姦人不可奈欲杖而流
之炎救解乃黜為衡州别駕貞元初李泌為相以左庶
子史館修撰徵至則與同職孔述睿爭競細碎數侵述
睿述睿長告以讓不欲爭告或作者也長/告謂長假泌卒竇參為
相惡其為人貶吉州别駕改吉州刺史齊映除江西觀
察過吉州峘自以前輩懷怏怏不以刺史禮見入謁從
容步進不袜首屬戎器或無袜字或/又作抹非是映以為恨去至府
奏峘舉前刺史過失鞫不得真無政事不宜臨郡貶衢
[049-7a]
州别駕上即位以秘書少監徵未至卒峘在史館修𤣥
宗實録一百巻撰代宗實録三十巻雖頗勤苦然多遺
漏不稱良史初德宗將厚奉元陵事峘時為中書舍人
兼史職奏疏諫請薄其葬有答詔優奬元和三年以修
實録功追贈工部尚書是月以襄州為襄府按元和郡/國志作襄
陽大都督府襄/下當有陽字徙臨漢縣於古城曰鄧城縣
 
 
[049-7b]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八

[050-1a]
欽定四庫全書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九
           宋 王伯大 重編
   順宗實録四起六月/盡七月
六月乙亥乙或/作已貶宣州巡官羊士諤為汀州寧化縣尉
士諤性傾躁時以公事至京遇叔文用事朋黨相煽頗
不能平公言其非叔文聞之怒欲下詔斬之執誼不可
則令杖殺之執誼又以為不可遂貶焉由是叔文始大
[050-1b]
惡執誼往來二人門下者皆懼先時劉闢以劍南節度
副使將韋臯之意于叔文求都領劍南三川謂叔文曰
太尉使某致微誠於公若與其三川當以死相助若不
用某亦當有以相酬使某或作使闢與/其疑當作與某叔文怒亦將斬
之而執誼固執不可闢尚遊京師未去至聞士諤遂逃
尚下或有以字貶或作貶/ 今按士上當或有貶字左散騎常侍致仕張萬福
卒萬福魏州元城人也自曽祖至父皆明經官止縣令
州佐萬福以祖父業儒皆不達不喜書學騎射年十七
[050-2a]
從軍遼東有功為將而還累遷至壽州刺史州送租
賦詣京師至潁川界為盜所奪福使輕兵馳入潁川界
討之入潁川或/作入潁州賊不意萬福至忙迫不得戰萬福悉聚
而誅之盡得其所亡物并得前後所掠人妻子財物牛
馬萬計悉還其家為淮南節度崔圓所忌失刺史改鴻
臚卿以節度副使將兵千人鎮壽州萬福不以為恨許
杲以平盧行軍司馬將卒三千人駐濠州不去有窺淮
南意圓令萬福攝濠州刺史杲聞即提卒去止當塗陳
[050-2b]
莊賊䧟舒州圓又以萬福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盜賊
連破其黨大厯三年召赴京師代宗謂曰聞卿名久欲
一識卿且將累卿以許杲萬福拜謝因前曰陛下以許
杲召臣如河北賊諸將叛以屬何人代宗笑曰且欲議
許杲事方當大用卿即以為和州刺史行營防禦使督
淮南岸盜賊至州杲懼移軍上元杲至楚州大掠節度
使韋元甫命萬福討之未至淮陰杲為其將康自勤所
勤或作/勸下同自勤擁兵繼掠循淮而東擁或/作權萬福倍道追
[050-3a]
而殺之免者十二三盡得其所虜掠金銀婦女等皆獲
致其家女或/作人代宗詔以本州兵千五百人防秋京西遂
帶和州刺史鎮咸陽固留宿衛固或/作因李正已反將斷江
淮路令兵守埇橋渦口江淮進奉船千餘隻泊渦口不
敢進德宗以萬福為濠州刺史萬福馳至渦口立馬岸
上發進奉船淄青將士停岸睥睨不敢動諸道繼進改
泗州刺史為杜亞所忌徵拜左金吾衛將軍召見德宗
驚曰杜亞言卿昏耄卿乃如是徤耶圖形凌烟閣數賜
[050-3b]
酒饌衣服并勅度支籍口畜給其費至賀陽城等于延
英門外天下益重其名二十一年以左散騎常侍致仕
元和元年卒年九十萬福自始從軍至卒禄食七十年
未甞病一日典九郡皆有惠愛 癸丑韋臯上表請皇
太子監國又上皇太子牋尋而裴垍嚴綬表繼至悉與
臯同贈故忠州别駕陸䞇兵部尚書故道州刺史陽城
左常侍䞇字敬輿呉郡人也年十八進士及第又以博
學宏詞授鄭縣尉書判拔萃授渭南尉遷監察御史未
[050-4a]
㡬選為翰林學士遷祠部員外郎德宗幸奉天䞇隨行
在天下搔擾逺近徵發書詔一日數十下皆出於䞇一/日
或作曰/百非是䞇操筆持紙成於須㬰不復起草同職皆拱手
嗟嘆不能有所助常啟德宗言方今書詔宜痛自引過
罪已以感人心昔成湯以罪已致興後代推以為聖人
楚王失國亡走一言善而復其國至今稱為賢者陛下
誠能不恡改過以言謝天下臣雖愚陋為詔詞無所忌
諱庶能令天下叛逆者迴心喻旨德宗從之故行在制
[050-4b]
詔始下聞者雖武人悍卒無不揮涕感激議者咸以為
德宗尅平冦難旋復天位不惟神武成功爪牙宣力蓋
以文德廣被腹心有助焉累遷考功郎中諫議大夫中
書舍人兼翰林學士丁母憂免喪權知兵部侍郎復入
翰林中外屬意旦夕竢其為相竇參深忌之䞇亦短參
之所為且言其黷貨於是與參不能平尋真拜兵部侍
郎知禮部貢舉於進士中得人為多八年春遷中書侍
郎平章事始令吏部毎年集選人舊事吏部每年集人
[050-5a]
其後遂三年一置選選人猥至文書多不了尋勘真偽
紛雜吏因得大為姦巧選士一蹉跌或至十年不得官
而官之闕者或累嵗無人䞇令吏部分内外官員為三
分計闕集人以為常其弊十去七八天下稱之初竇參
出李㢲為常州刺史目迫其行㢲常銜之至參貶為郴
州别駕㢲適遷湖南觀察德宗常與參言故相姜公輔
罪參漏其語參敗公輔因上疏自陳其事非臣之過德
宗詰之知參洩其語怒未有所發㑹㢲奏汴州節度劉
[050-5b]
士寧遺參金帛若干士寧得汴州參處其議士寧常
之故致厚貺德宗以參得罪而以武將交結發怒竟致
參於死而議者多言參死由䞇焉以武當/作與武裴延齡判度
支天下皆嫉怨而獨幸於天子朝廷無敢言其短者䞇
獨身當之日陳其不可用延齡固欲去䞇而代之又知
䞇之不與已多阻其奏請也謗毁百端翰林學士呉通
𤣥故與䞇同職姦巧佻薄䞇與不相能知䞇與延齡相
持有間因盛言䞇短宰相趙璟本䞇所引同對嫉䞇之
[050-6a]
權密以䞇所戢彈延齡事告延齡戢通鑑作或作/談戢彈或作彈戢
齡益得以為計由是天子益信延齡而不直贄竟罷䞇
相以為太子賔客而黜張滂李𠑽等權按史滂充皆以/論裴延齡得罪
此但著黜滂充等而上文不言/其所以得罪之由盖脱漏也言事者皆言其屈皆或/作多
䞇因畏懼至為賔客拒門不納交親士友春旱德宗數
獵苑中延齡疏言䞇等失權怨望言於衆曰天下旱百
姓且流亡度支愛惜不肯給諸軍軍中人無所食其事
奈何以摇動羣心其意非止欲中傷臣而已後數日又
[050-6b]
獵苑中㑹神策軍人跪馬前云度支不給馬草德宗意
延齡前言即迴馬而歸由是貶䞇為忠州别駕滂充皆
斥逐德宗怒未解䞇不可測賴陽城等救乃止䞇之為
相常以少年入翰林得幸於天子長養成就之不敢自
愛事之不可者皆爭之德宗在位久益自攬持機柄親
治細事失君人大體宰相益不得行其事職而議者乃
云由䞇而然䞇居忠州十餘年常閉門不出入人無識
面者避謗不著書習醫方集古今名方為陸氏集驗方
[050-7a]
五十巻卒於忠州年五十二上初即位與鄭餘慶陽城
同徵詔始下而城贊皆卒城字亢宗北平人伐為官族
好學貧不能得書乃求入集賢為書寫吏竊官書讀之
晝夜不出經六年遂無所不通乃去滄州中條山下州/或
作洲/非是逺近慕其德行來學者相繼於道閭里有爭者不
詣官府詣城以決之李泌為相舉為諫議大夫拜官不
辭未至京師人皆想望風采云城山人能自苦刻不樂
名利必諫諍死職下咸畏憚之想或作/相非是既至諸諫官紛
[050-7b]
紛言事細碎無不聞達天子益厭苦之子或作/下非是而城方
與其二弟牟容連夜痛飲人莫能窺其意牟或作并容/或作密二字
或作/并客有懷刺譏之者將造城而問者今按此二句亦衍/一句疑亦以修改
重復而誤也今當削/去譏之者將四字城揣知其意輒彊與酒輒上或有/彊與坐字
容或時先醉仆席上或時先醉卧容懷中不能聽容語
約其二弟云吾所得月俸汝可度吾家有㡬口月食米
當㡬何買薪菜鹽米凡用㡬錢先具之其餘悉以送酒
媪無留也未甞有所貯積雖其所服用切急不可闕者
[050-8a]
客稱其物可愛城輒喜舉而授之陳萇者候其始請月
俸常往稱其錢帛之美月有獲焉至裴延齡讒毁陸䞇
等坐貶黜德宗怒不解在朝無救者城聞而起曰吾諫
官也不可令天子殺無罪之人而信用姦臣即率拾遺
王仲舒數人守延英門上疏論延齡姦佞䞇等無罪狀
德宗大怒召宰相入語將加城等罪良久乃解令宰相
諭遣之於是金吾將軍張萬福聞諫官伏閣諫趨往至
延英門大言賀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直臣或/作直言
[050-8b]
遂徧拜城與仲舒等曰諸諫議能如此言事天下安得
不太平也或無/也字已而連呼太平萬嵗太平萬嵗萬福武
人時年八十餘自此名重天下時朝夕相延齡城曰脱
以延齡為相當取白麻壞之慟哭於庭竟坐延齡事改
國子司業至引諸生告之曰凡學者所以學為忠與孝
也諸生寧有久不省其親乎明日謁城歸養者二十餘
人有薛約者甞學於城狂躁以言事得罪將徙連州客
寄有根蔕吏縱求得城家縱宜當/作蹤坐吏於門與約飲決
[050-9a]
别涕泣送之郊外德宗聞之以城為黨罪人出為道州
刺史太學王魯卿李儻等二百七十人詣闕乞留住數
日吏遮止之疏不得上在州以家人禮待吏人宜罰者
罰之宜賞者賞之一不以簿書介意賦税不登賦税或/作税賦
觀察使數誚讓上考功第城自署第曰撫字心勞徵科
政拙考下下觀察使甞使判官督其賦至州怪城不出
迎以問州吏吏曰刺史聞判官來以為已有罪自囚於
獄不敢出判官大驚馳入謁城於獄曰使君何罪某奉
[050-9b]
命來候安否耳留一兩日未去城固不復歸館門外有
故門扇横地城晝夜坐卧其上判官不自安辭去其後
又遣他判官崔某往按之崔承命不辭載妻子一行中
道而逃按或作/或非是城孝友不忍與其弟異處皆不娶給侍
終身有寡妹依城以居有生年四十餘癡不能如人常
與弟負之以遊生或作甥/或作男初城之妹夫亡在他處家貧
不能塟城親與其弟畀尸以歸葬於其居之側往返千
餘里卒時年六十餘 戊午以户部侍郎潘孟陽為度
[050-10a]
支鹽鐵轉運副使其日王伾詐稱疾自免自叔文歸第
伾日詣中人并杜佑請起叔文為相且摠北軍既不得
請以威逺軍使平章事又不得其黨皆憂悸不自保伾
至其日坐翰林中疏三上不報知事不濟行且卧至有
忽叫曰伾中風矣明日遂輿歸不出戊子以禮部侍郎
權德輿為户部侍郎以倉部郎中判度支陳諫為河中
少尹王伾叔文之黨於是始去 乙未詔軍國政事宜
權令皇太子某勾當百辟羣后中外庶僚悉心輔翼以
[050-10b]
底于理宣布朕意咸使知聞上自初即位則疾患不能
言至四月益甚時扶坐殿羣臣望拜而已未甞有進見
者天下事皆專斷於叔文而李忠言王伾為之内主執
誼行之於外朋黨諠譁榮辱進退生於造次惟其所欲
不拘程度既知内外厭毒慮見摧敗即謀兵權欲以自
固而人情益疑懼不測其所為朝夕伺候㑹其與執誼
交惡心腹内離外有韋臯裴垍嚴綬等牋表垍或/作均而中
官劉光奇俱文珍薛盈珍尚解玉等皆先朝任使舊人
[050-11a]
同心怨猜屢以啟上上固已厭倦萬機惡叔文等至是
遂召翰林學士鄭絪衛次公王涯等入至德殿撰制詔
而發命焉詔或/作誥又下制以太常卿杜黄裳為門下侍郎
左金吾衛大將軍袁滋為中書侍郎並平章事又下制
吏部尚書平章事鄭珣瑜刑部尚書平章事髙郢並守
本官罷相皇太子見百僚於東朝百寮拜賀皇太子涕
泣不答拜 丙申詔宰臣告天地社稷皇太子見四方
使於麟德殿西亭
[050-11b]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九

[051-1a]
欽定四庫全書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十
           宋 王伯大 重編
   順宗實録五起八月盡/至山陵
八月庚子詔曰惟皇天祐命烈祖誕受方國九聖儲祉
萬方咸休肆予一人獲纘丕業嚴恭守位不遑暇逸或/作
給今/從史而天祐匪降匪史/作不疾恙無瘳無或作弗/今從史將何以奉
宗廟之靈展郊禋之禮疇咨庶尹對越上𤣥内愧于朕
[051-1b]
心上畏于天命夙夜祗慄惟懷永圖惟懷史/作深惟一日萬幾
不可以久曠天工人代不可以久違皇太子某睿哲温
文寛和慈惠慈史/作仁孝友之德愛敬之誠通于神明格于
上下愛敬或作敬愛或/作仁愛今從史是用推皇王至公之道遵父子
傳歸之制付之重器以撫兆人必能宣祖宗之重光荷
天地之休命奉若成憲永綏四方宜令皇太子即皇帝
位朕稱太上皇居興慶宮制稱誥所司擇日行册禮
永貞元年八月辛丑太上皇居興慶宫誥曰有天下者
[051-2a]
歸于子前王之制也欽若大典斯為至公式揚耿光
用體文德朕獲奉宗廟臨御萬方降疾不瘳庶政多闕
乃命元子代予守邦爰以令辰光膺册禮宜以今月九
日册皇帝於宣政殿仍命檢校司徒杜佑充册使門下
侍郎杜黄裳充副使仍命下二十/一字史無國有大命恩俾惟新
宜因紀元之慶用覃在宥之澤宜改貞元二十一年為
永貞元年自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昧爽已前天下
應犯死罪特降從流流已下遞減一等 又下誥曰人
[051-2b]
倫之本王化之先爰舉令圖允資内輔式表后妃之德
俾刑窈窕之風兹禮經之大典也良娣王氏家承茂族
德冠中宫雅修彤管之規克佩姆師之訓自服勤蘋藻
祗奉宗祧令範益彰母儀斯著宜正長秋之位以明繼
體之尊良媛董氏備位後庭素稱淑慎進升號位禮亦
宜之號位或/作位號良娣可册為太上皇后良媛宜册為太上
皇德妃仍令所司備禮擇日册命宣示中外咸使知聞
 壬寅制王伾開州司馬王叔文渝州司户並員外置
[051-3a]
馳驛發遣 叔文越州人以碁入東宫頗自言讀書知
理道乗聞常言人間疾苦上將大論宫市事叔文説中
上意遂有寵因為上言某可為將某可為相幸異日用
之密結韋執誼并有當時名欲僥倖而速進者陸質吕
温李景儉韓韓泰陳諫劉禹錫栁宗元等十數人定
為死交而凌準程异等又固其黨而進交遊蹤跡詭祕
莫有知其端者貞元十九年補闕張正買疏諫他事得
召見正買與王仲舒劉伯芻裴茝常仲孺吕洞相善數
[051-3b]
遊止按史王仲舒下更有韋成季三字今詳下文/有成季字則此處當有此三字亦脱漏也正買
得召見諸往來者皆往賀之有與之不善者告叔文執
誼云正買疏似論君朋黨事宜少誡執誼叔文信之執
誼甞為翰林學士父死罷官此時雖為散郎以恩時時
召入問外事執誼因言成季等朋讌聚遊無度皆譴斥
之人莫知其由叔文既得志與王伾李忠言等專斷外
事遂首用韋執誼為相其常所交結相次拔擢至一日
除數人日夜羣聚常或作甞一日/上或無至字伾以侍書幸寢陋呉
[051-4a]
語上所䙝狎而叔文頗任事自許微知文義好言事上
以故稍敬之不得如伾出入無阻叔文入至翰林而伾
入至柿林院見李忠言牛昭容等故各有所主伾主往
來傳授劉禹錫陳諫韓韓泰柳宗元房啟凌準等主
謀議唱和採聽外事上疾久不瘳内外皆欲上早定太
子位叔文黙不發議已立太子天下喜而叔文獨有憂
喜上或/有皆字常吟杜甫題諸葛亮廟詩末句云出師未用
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按杜甫/用作捷因歔欷流涕聞者咸
[051-4b]
竊笑之雖判兩使事未甞以簿書為意日引其黨屏人
切切細語謀奪宦者兵以制四海之命既令范希朝韓
泰總統京西諸城鎮行營兵馬中人尚未悟㑹邊上諸
將各以狀辭中尉且言方屬希朝中人始悟兵柄為叔
文所奪乃大怒曰從其謀吾屬必死其手密令其使歸
告諸將曰無以兵屬人希朝至奉天諸將無至者韓泰
白叔文計無所出唯曰奈何奈何無㡬而母死執誼益
不用其語叔文怒與其黨日夜謀起復起復必先斬執
[051-5a]
誼而盡誅不附已者聞者皆恟懼皇太子既監國遂逐
之明年乃殺之伾杭州人病死遷所其黨皆斥逐叔文
最所賢重者李景儉而最所謂奇才者吕温叔文用事
時景儉持母喪在東都而吕温使吐蕃半嵗至叔文敗
方歸故二人皆不得用叔文敗後數月乃貶執誼為崖
州司馬後二年病死海上執誼杜黄裳子壻與黄裳同
在相位故最在後貶初執誼進士對策髙等驟遷拾遺
年二十餘入翰林巧慧便辟媚幸於德宗而性貪婪詭
[051-5b]
賊其從祖兄夏卿為吏部侍郎執誼為翰林學士受財
求科第夏卿不應乃探出懷中金以内夏卿袖夏
卿驚曰吾與卿賴先人德致名位幸各已達豈可如此
自毁壞已或/作以擺袖引身而去執誼大慙恨既而為叔文
所引用初不敢負叔文迫公議時時有異同輒令人謝
叔文云非敢負約為異同蓋欲曲成兄弟爾約或作終/非是弟疑
當作/事叔文不之信遂成仇怨然叔文敗執誼亦自失形
勢知禍且至雖尚為相當當字疑/是常字不自得長奄奄無氣
[051-6a]
聞人行聲輒惶悸失色以致敗死時纔四十餘執誼自
卑甞諱不言嶺南州縣名為郎官時甞與同舍郎詣職
方觀圖毎至嶺南圖執誼皆命去之閉目不視至拜相
還所坐堂北壁有圖不就省七八日試就觀之乃崖州
圖也以為不祥甚惡之憚不能出口至貶果得崖州焉
永貞二年正月景戌朔戌史作/寅下同太上皇於興慶宫受朝
賀皇帝率百僚奉上尊號曰應乾聖壽太上皇册文曰
維永貞二二或作/元非是嵗次景戌正月景戌朔皇帝臣某
[051-6b]
稽首再拜奉册言臣聞上聖𤣥邈獨超乎希夷彊名之
極猶存乎罔象疆或作/引非是豈足以表無為之德光不宰之
功然稱謂所施簡册攸著涵泳道德感於精誠仰奉法
徽有以自竭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繼𤣥元業纘皇極
膺千載之休厯承九聖之耿光昭宣化源發揚大號政
有敦本示儉慶裕格天政有二/字疑衍恩翔春風仁育羣品而
功成不處褰裳去之付神器於沖人想汾陽以髙蹈體
堯之德與神同符其動也天其靜也地巍巍事表無得
[051-7a]
而言顧兹寡昧屬膺大寶懼忝傳歸之業莫申繼述之
志夙夜兢畏惟懷永圖今天下幸安皆睿訓所被而未
極徽號孰報君親是以台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於内
方伯藩守億兆之衆同詞於外請因壽厯以播鴻名臣
不勝大願謹上尊號曰應乾聖壽太上皇當三朝獻壽之
辰應五紀啟元之始光膺徽稱允協神休斯天下之慶也
元和元年正月甲申太上皇崩于興慶宫咸寧殿年四
十六遺誥曰朕聞死生者物之大歸修短者人之常分
[051-7b]
聞或/作觀古先哲王明於至道莫不知其終以存義順其變
以節哀故存者不至於傷生逝者不至於甚痛謂之達
理以貫通喪朕自弱齡即敦清靜逮乎近嵗又嬰沈痼
甞亦親政益倦于勤以皇帝天資仁孝日躋聖敬爰釋
重負委之康濟而能内睦于九族外勤于萬幾問寢益
嚴侍膳無曠推此至德以安庶邦朕之知子無愧天下
今厥疾大漸不寤不興付託得人顧復何恨四海兆庶
亦奚所哀但聖人大孝在乎善繼樞務之重軍國之殷
[051-8a]
纘而承之不可蹔闕以日易月抑惟舊章皇帝宜三日
而聽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五或作/三非是二十七日
釋服方鎮岳牧不用離任赴哀天下吏人誥至後出臨
三日皆釋服無禁婚嫁祠祀飲酒食肉宫中當臨者朝
晡各十五舉音非朝晡臨時禁無得哭釋服之後勿禁
樂他不在誥中者皆以類從事伏以崇陵仙寢復土纔
終甸邑疲人休功未㡬今又重勞營奉朕所哀矜況漢
魏二文皆著遺令永言景行常志夙心其山陵制度務
[051-8b]
從儉約並不用以金銀錦綵為飾百辟卿士同力盡忠
克申送往之哀宜展事居之禮居或作/君非是布告天下明知
朕懷 七月壬申葬豐陵諡曰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
廟曰順宗
 
 
 
 别本韓文考異外集巻十

[052-1a]
欽定四庫全書
 别本韓文考異附録
           宋 王伯大 重編
  新書本傳        宋景文公
   今以李翺所撰行狀皇甫湜所撰墓誌神道碑/舊史本傳資治通鑑洪興祖所撰年譜程俱所
   撰歴官記方崧卿増攷年譜考其同異詳畧附/注本文之下以見公之行事本末而文之已見
   於集者不/復載云
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七世祖茂有功於後魏封安
[052-1b]
定王父仲卿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縣人刻石頌徳終
祕書郎李白作文公父仲卿去思碑云南陽人而公常/自稱昌黎李翺作公行狀亦云昌黎某人皇甫
湜作墓誌不言鄉里又作神道碑乃云上世嘗居南陽/又𨽻延州之武陽而舊史亦但云昌黎某今按新史盖
因李碑而加鄧州二字也然考漢書地理志有兩南陽/其一河内脩武即左傳所謂晉啓南陽也其一南陽堵
陽即荆州之南陽郡字與赭同在唐屬鄧州者也元和/姓纂唐書世系表有兩韓氏其一漢弓髙侯頽當𤣥孫
騫避亂居南陽郡之赭陽九世孫河東太守術生河東/太守純純四世孫安之晉員外郎二子潛恬隨司馬休
之入後魏為𤣥菟太守二子都偃偃生後魏中郎頴穎/生播徙昌黎棘城其一則頹當裔孫尋為後漢隴西太
守世居潁川生司空稜後徙安定武安至後魏有常山/太守武安成侯耆徙居九門生尚書令征南太將軍安
[052-2a]
定恒王茂茂生均均生晙晙生仁泰仁泰生叡素叡素/生仲卿仲卿生㑹愈而中間嘗徙陳留以此而推則公
固頴川之族尋稜之後而不得承騫之系矣而洪興祖/所撰年譜但以騫之後世嘗徙昌黎遂附新史之説獨
以赭陽為均州小有不同耳及其再考二書而見公世/系之實則遂諱匿不敢復著仲卿㑹愈之名而直以為
不可考今固不得而據也唯方崧卿増攷引董逌説以/為騫乃韓瑗韓休之祖而公自出於尋稜與二書合其
論南陽則又云今孟懐州皆春秋南陽之地自漢至隋/二州皆屬河内郡唐顯慶中始以孟州𨽻河南府建中
中乃以河南之四縣入河陽三城使其後又改為孟州/今河内有河陽縣韓氏世居之故公每自言歸河陽省
墳墓而女挐之銘亦曰歸骨于河南之河陽韓氏墓張/籍祭公詩亦云舊盟津北則知公為河内之南陽人
其説獨為得之公詩所謂舊籍在東都我家本瀍榖則/必以地近而後嘗徙居耳但據此則公與昌黎之韓異
[052-2b]
派而每以自稱則又有不可曉者豈是時昌黎之族頗/盛故隨稱之亦若所謂言劉悉出彭城言李悉出隴西
者邪然設使公派果出昌黎也則其去赭陽已歴數世/其後又屢遷徙不應舍其近世所居之土而逺指鄧州
為鄉里也方又引孔武仲之説亦同董氏而王銍以為/公生於河中之永樂今永樂猶有韓文鄉則其説為已
詳盖其世系雖有不可知者然南陽之為河内/脩武則無可疑者而新史洪譜之誤斷可識矣愈生三
嵗而孤隨伯兄㑹貶官嶺表㑹卒嫂鄭鞠之李漢序云/先生生於
大歴三年戊申三嵗而孤見祭嫂文及乳母誌㑹事見/盧東美誌洪譜云盧志所謂宗兄乃大宗小宗之宗舊
史以為從父兄誤矣又云舊史大歴十二年夏五月起/居舍人韓㑹坐元載貶官栁宗元先友記云㑹善清言
有文章名最髙以故多謗㑹既卒公攜家北歸葬㑹河/陽建中貞元間復避地於江南韓氏有别業在宣城因
[052-3a]
就食焉見歐陽詹哀詞復志/賦祭嫂及老成文示爽詩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
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行狀云讀書能記先生之/所習墓志云先生七嵗好
學言出成文○今按復志賦云值中原之有事兮將就/食於江之南始專專於講習兮非古訓為無所用其心
則公之為學正在/就食江南時也擢進士第洪譜云貞元三年丙寅公/年十九始至京師見祭老
成文歐陽哀詞答崔立之書五年已已有上賈滑州書/六年庚午有河中府連里木頌七年辛未有送齊皥序
八年壬申登進士第時年二十五見上邢君牙書唐科/名記云貞元八年陸贄主司試明水賦御溝新栁詩公
名在榜中見與陸員外書舊史云大歴貞元間文士多/尚古學而獨孤及梁肅最稱淵奥愈從其徒游鋭意鑚
仰而自振於一代洎舉進士投文於公卿間故相鄭餘/慶頗為名譽由是知名是年有争臣論九年癸酉博學
[052-3b]
宏詞試太清宫觀紫極舞賦顔子不貳過論見上考功/崔虞部書及與韋舍人書十年甲戌有省試學生代齋
郎議方攷此議當繫十一年試宏詞下未詳是否洪譜/又云是年常歸河陽省墳墓見祭老成文有贈張童子
序十一年乙亥又試宏詞見答崔立之書有三上宰相/書皆不報是年去京師過潼關有感二鳥賦既歸河陽
有畫記遂自河陽如東都有祭田横文○今按八年以/後此年以前又嘗遊鳳翔以書抵邢君牙不得意去有
岐山詩洪程皆定/為此年六月誤矣㑹董晉為宣武節度使表署觀察推
官晉卒愈從喪出不四日汴軍亂乃去依武寧節度使
張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董晉狀/云十二
年七月晉拜宣武節度使受命遂行韓愈實從公行狀/云董公辟公以行得試祕書省校書郎為觀察推官墓
[052-4a]
誌云先生三十有一而仕神道碑云十四年用進士從/董晉平汴州推官舊史作巡官○洪譜云二狀載公入
汴在十二年丙子與史合而志碑所記皆後二年殊不/可曉豈今年辟公以行至十四年始有成命邪亦不應
如是之緩也方攷蜀本樊本無三十一而仕之文但云/歴官二十有七年爾然自公卒之年逆數之亦當以十
四年三十一嵗為歴官之始故公入汴雖在十二年然/水門記十四年正月作石本猶但稱攝節度掌書記前
進士韓愈是辟命猶未下也計必是年辟命乃下故碑/志之言如此不當以命下之緩為疑也○今按公入汴
之年洪方得之碑志所計年數若以命下之日言之亦/未為失但云十四年從董晉平汴州則誤矣又送俱文
珍序亦在十三年安得言十四年乃入汴乎要當以公/之自言及二狀二史通鑑為正持正狂躁其攷之或有
未審不足據也舊史之作巡官則程記已辨其非矣○/洪譜又云十三年丁丑公在汴有復志賦送汴州監軍
[052-4b]
俱文珍序十四年戊寅公在汴有天星詩水門記楊燕/竒碑十五年已夘董晉行狀云二月三日丞相薨公從
喪行四日而汴州亂有汴州亂詩歴官記云汴軍亂愈/家在圍中尋得脱下汴東趨彭城愈從喪至洛還孟津
渡汜水出陳許間以二月暮抵徐州節度使張建封居/之于符離睢上及秋将辭去建封奏為節度推官試協
律郎至冬建封使愈朝正于京師見歐陽哀詞是年有/此日足可惜汴泗交流詩答李翺書上建封書論晨入
夜歸事後又有諫撃毬書賀白兎狀徐泗豪節度掌書/記㕔石記崔翰墓誌十六年庚辰春公朝正回徐有歸
彭城詩夏去徐西居於洛陽見孟東野書及題下邳李/生壁按公與東野書欲至秋辭去而題李生壁在五月
十四日則不待至秋而已去徐矣舊史亦云公發言真/率無所畏避豈竟以此不合雖建封之知已亦不能容
邪公既去徐而建封卒翌日徐軍亂見白樂天/哀二良文在洛有與衛中行書冬公如京師調四門
[052-5a]
博士洪譜云十七年辛已公在京師從調選三月東還/見與盧汝州薦侯喜状將歸有贈孟東野房蜀客
詩是年有送李愿歸盤谷序李楚金墓誌公自去年冬/參調竟無所成而歸今年冬再往十八年壬午春始有
四門博士之授為博士日嘗謁告歸洛因遊華山即答/張徹詩所謂洛邑得休告華山窮絶徑者也李肇國史
補云愈好竒與客登華山絶峯度不可返發狂慟哭為/書與家人别華隂令百計取之乃下沈顔作聱書以為
肇妄載豈有賢者輕命如此考公詩則知國史補乃實/録也是年有送陸歙州序上巳日燕太學聴彈琴序與
崔羣書施士丐/墓誌馬彚行狀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宫市徳宗怒貶
陽山令有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洪譜云十九/年癸未公年
三十六自博士拜監察御史時有齒落哭楊兵曹陸歙/州傪詩及與陳京給事書禘祫議論權停選舉狀苗氏
[052-5b]
墓誌又上李實書稱前守四門博士時已罷博士未受/御史之命書云愈來京師於今十五年盖公自貞元五
年從鄭滑間復來京師至此十五年矣實録於實詆之/不餘力而此書乃盛稱其所長此又不可曉也方攷唐
制凡居官以四考為滿公在官踰年又不知何故而罷/罷而復遷行狀墓碑皆只言選授四門博士遷監察御
史而此書稱前官又以文投贄於李實似若不得已者/是固嘗罷博士而别遷也是嵗七月公猶任博士乞免
停選狀謂臣雖非朝官月受俸錢可以考也罷免之由/不可詳究終恐不至於媚實以求進也或云徳宗末年
不任宰相所取信者李實韋執誼輩耳公盖未免於屈/身以伸道也然公天旱人飢狀專指李實而言其脩實
録又於實一辭不恕獨於此書抵牾如此又公年十九/始來京師在貞元二年也至貞元十九年實十八年矣
今云來京師於今十五年洪雖以再至言之其實牽合/也併誌所疑以竢知者○洪譜又云是時有詔以旱飢
[052-6a]
蠲租之半有司徴愈急公與張署李方叔上疏言關中/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請寛民徭而免田租天子惻然卒
為幸臣所讒貶連州陽山令幸臣李實也見進學解及/祭張署文舊史云愈嘗上章數千言極論宫市之弊貶
陽山令疏今不傳則公之被黜坐論此兩事也方攷云/公陽山之貶寄三學士詩序述其詳而行狀但云為幸
臣所惡出宰陽山神道碑亦只云因疏關中旱飢專政/者惡之則其非為論宫市明矣今公集有御史臺論天
旱人飢狀與詩正合况翺湜皆從公遊者不應公嘗論/宫市數千言而狀及碑誌畧不一言及也然行狀且謂
為幸臣所惡而公詩云或自疑上疏上疏豈其由則是/又未必皆上疏之罪也又曰同官盡才俊偏善栁與劉
或慮語言泄傳之落寃讐又岳陽樓詩云前年出官由/此禍最無妄姦猜畏彈射斥逐恣欺誑是盖為王叔文
韋執誼等所排矣徳宗晚年韋王之黨已成是年補闕/張正買疏諫他亊得召見與所善者數人皆被譴斥意
[052-6b]
公之出有類此也憶昨行云伾文未揃崖州熾雖得赦/宥常愁猜是其為叔文等所排豈不明甚特無所歸咎
駕其罪於上疏耳洪云宫市旱飢兩事言之而又不考/韋王始末故為申及之○洪譜又云以公詩攷之盖以
年冬末貶官二十年甲申春始到陽山時有同冠/峽貞女峽和張十一功曹送劉生謝李員外諸詩及别
知賦送楊八弟歸湖南序區冊序/答竇存亮書王𢎞中燕喜亭記改江陵法曹參軍洪/譜
及歴官記云二十一年乙酉正月丙申順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八月辛丑改元永貞遷者皆追回愈為觀察
使所抑財徙江陵府法曹參軍見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及張署墓誌河南同官記○洪又云公以今年春
遇赦夏秋離陽山竢命于郴者三月至秋末始受法曹/之命見祭李郴州文時有郴州祈雨及郴口諸詩自郴
至衡有合江亭及謁衡岳廟詩自衡至潭有陪杜侍御/遊湘西寺及湘中諸詩自此泛洞庭有阻風贈張十一
[052-7a]
詩至岳州有别竇司直詩赴江陵有途中寄翰林三學/士詩又有送孟琯序荆潭唱和序上李㢲書鄭夫人殯
表及五箴序云余生三十有八年則其箴盖是年作所/謂幕中之辨盖謂在徐州時臺中之評則謂為御史時
也/元和初權知國子博士分司東都三嵗為真洪譜云/永貞二
年丙戌正月丙寅朔改元元和時憲宗即位之踰年也/公年三十有九其春夏猶在江陵有李花寒食出遊夜
歸贈張十一鄭羣贈簟答張徹諸詩六月自江陵召拜/國子博士還朝後有豐陵行遊青龍寺贈崔立之送文
暢諸詩城南諸聨句及祭十二兄岌文并墓誌二年丁/亥春公為博士有元和聖徳詩并釋言行狀云宰相有
愛公文者將以文學職處公有争先者構公語以飛之/公恐及難遂求分司東都而公作周况妻韓氏墓誌乃
云從兄俞卒開封尉愈於時為博士乞分教東都生以/收其孥於開封界中教畜之飛語即釋言所解之讒而
[052-7b]
竟不能解故以兄喪為辭而求去耳時宰相鄭絪翰林/舍人李吉甫裴垍也公以夏末離京赴東都有酬裴十
六途中見寄詩是年有張中丞傳後叙答馮宿書盧於/陵墓誌三年戊子改真博士見行狀有酬崔十六少府
詩東都遇春詩與少室李渤書裴復墓誌新史渤傳云/洛陽令韓愈遺渤書公時為博士五年方為河南令未
嘗為洛/陽令也改都官員外郎即拜河南令洪譜云四年已丑/公年四十二改都
官員外郎守東都省神道碑云除尚書都官郎中分司/判祠部行狀新舊史皆云員外郎送李正字序亦但云
都官郎碑文誤也方攷公除都官六月十日也制辭亦/作員外郎○洪譜又云神道碑云中官號功徳使司京
城觀寺尚書斂手伏職先生按六典盡索之以歸誅其/無良時其出入禁譁衆以正浮屠歴官記云公判祠部
日與宦者為敵惡言罵辭狼籍公牒乃上書留守鄭餘/慶乞與諸郎官更判不見允在東都有遊嵩洛諸題名
[052-8a]
送李翺侯參謀和盧汀錢徽與竇韋尋劉尊師諸詩送/李正字歸湖南序并詩鄭涵校理序祭薛公達文并墓
志京兆韋夫人墓志河南府同官記五年庚寅授河南/縣令神道碑云魏鄆幽鎮各為留邸貯潜卒以槖罪士
官無敢問者先生將擿其禁以壯朝廷斷民署吏俟令/其發留守尹大恐遽相禁有使還為言憲宗悦曰韓愈
助我者是後鄆邸果謀反東都將署留守以應淮蔡又/有上留守鄭公啟時公以論事失鄭公意既令河南軍
人有罪公追而杖之留守不悦公以啟辨明且力求去/見集中行狀云改河南令日以職分辨于留守及尹故
軍士莫敢犯禁疑鄭公卒聴其言故軍人畏服如此也/在河南有感春詩燕河南秀才序送石洪序并詩及月
蝕招楊之罘河南令舍池臺/諸詩張圓墓碣盧殷墓誌遷職方員外郎洪譜云六/月辛夘行
尚書職方員外郎是年春公尚在河南有送窮文辛夘/年雪寄盧仝誰氏子諸詩送温造序乳母誌至京師有
[052-8b]
酬盧雲失望秋作石鼓歌復/讐狀盧丞房武畢坰墓誌華隂令栁澗有辠前刺史
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後刺
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愈過華以為刺史隂相
黨上疏治之既御史覆問得澗贓再貶封谿尉愈坐是
復為博士洪譜云七年壬辰二月乙未以職方員外郎/復為國子博士年四十五舊史云愈因使過
華上疏理澗公自去年以來未嘗出使或云即公赴職/方時過華覩其事遂疏于朝爾進學解云三年博士冗
不見治舊又作三為博士按公貞元壬午授四門博士/元和丙戌為國子博士丁亥分教東都今年又自郎官
下遷凡四為博士矣此先言暫為御史繼言三為博士/則是丙戌而後三歴此官也若云三年則自元年夏赴
[052-9a]
召至四年春尚為博士首尾已四年矣方攷云丙戌初/除丁亥分教自不必釐而為二其為博士實三遷也當
作三為為是○今按上句言暫為御史而此言三年博/士正以其居官之久近為言恐當作年為是然亦未敢
必也○洪譜又云是年二月有論錢重物輕狀新志云/自建中定兩税而物輕錢重民以為患于是詔百官議
革其弊方攷以為此論在穆宗即位之初通鑑附之長/慶元年秋為得其實今年初無此議也惟㑹要載元和
六年二月制謂建中後貨輕物重許諸道所納見錢五/分量徴二分餘三分兼納實估匹段或當時有此議然
亦非七年也况公六年二月尚在東都洪誤矣○洪譜/又云是年有石鼎聨句贈劉師服詩祭石洪文李素石
洪墓誌路/應神道碑既才髙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喻
執政覧之竒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館脩撰洪譜云此除/在八年癸已
[052-9b]
三月乙亥舊史云執政覧其文而憐之以其有史才故/除是官時宰相武元衡李吉甫李絳也是年有答劉秀
才論史書及烏氏田氏廟碑鄭儋神/道碑李虛中董溪息國夫人墓誌轉考功知制誥洪/譜
云九年甲午十月甲子為考功郎中依前史館脩撰十/二月戊午以考功知制誥是年有元微之書田𢎞正書
送張道士序劉昌裔神道碑王適孟郊扶風郡夫人墓/誌十年乙未公知制誥有和庫部盧曹長元日朝迴及
寒食直歸遇雨二詩與李絳書進順宗實録狀舊史云/愈撰實録繁簡不當敘事拙於取舍按退之作史詳畧
各有意削去常事著其繫於政者其褒善貶惡之㫖明/甚當時議者非之卒竄定無全篇良可惜也史又云愈
説禁中事頗切直内官惡之往往於上前言其不實此/言是也是年有與栁公綽二書論淮西事宜狀説見明
年又有捕賊行賞表藍田縣丞㕔記/獨孤郁衛之立墓誌徐偃王廟碑進中書舍人初憲
[052-10a]
宗將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諸軍按視及還具言賊
可滅與宰相議不合愈亦奏言淮西連年侵掠得不償
費其敗可立而待然未可知者在陛下斷與不斷耳執
政不喜㑹有人詆愈在江陵時為裴均所厚均子鍔素
無狀愈為文章字命鍔謗語囂暴由是改太子右庶子
洪譜云十一年丙申正月丙戌以考功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丙申賜緋魚五月癸未降為太子右庶子行
狀云盜殺武元衡公以為盜殺宰相而遽息兵其為懦/甚大兵不可以息以天下力取三州尚何不可與裴丞
相議合故兵遂用而宰相有不便之者月滿遷中書舍/人後竟以他事改右庶子時宰相李逢吉韋貫之也其
[052-10b]
云月滿遷中書舍人者盖唐制臺郎滿嵗則遷公以去/年冬知制誥至今春竟一嵗矣李漢云收拾遺文無所
失墜公掌綸誥一年無一篇見收者失墜多矣唯後集/有崔羣戸部侍郎制一首爾○今按行狀通鑑○洪譜
論淮西事宜狀在去年知制誥時而神道碑新史則在/遷中書舍人之後但行狀言公所論有殺宰相事乃在
去年六月而狀中實無此語若狀果在六月之後則不/應全不言及則是此狀不惟不在十一年正月之後亦
不在十年六月之後也故通鑑直以繫於五月之下行/狀敘事雖實而記言則誤碑文新史同為失之今當以
通鑑為正○洪譜又云是年有酬盧雲夫曲江/荷花行周况妻韓氏墓誌王用碑科斗書後記及度以
宰相節度彰義軍宣慰淮西奏愈行軍司馬愈請乘遽
先入汴説韓𢎞使協力元濟平遷刑部侍郎行狀神道/碑及舊史
[052-11a]
云十二年丁酉秋以兵老乆屯賊未滅上命裴丞相為/淮西節度使以招討之丞相請公以行賜三品衣魚為
行軍司馬從丞相居於郾城軍出潼關公請先乘遽至/汴感説都統𢎞𢎞説用命師乘遂和公知蔡州精卒悉
聚界上以拒官軍守城者率老弱且不過千人亟白丞/相請以兵三千人間道以入必擒吳元濟丞相未及行
而李愬自唐州文城壘提其卒以夜入蔡州果得元濟/三軍之士為公恨蔡州既平布衣栢耆以計謁公公與
語竒之遂白丞相曰淮西滅王承宗膽破可不勞用衆/宜使辨士奉相公書明禍福以招之彼必服丞相然之
公口占為書使栢耆袖之以至鎮州承宗果大恐上表/請割徳棣二州以獻遣子入侍丞相歸京師以功遷刑
部侍郎詔公撰平淮西碑其辭多敘裴度事時先入蔡/州擒元濟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訴
碑辭不實詔令磨公文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是年有送殷侑序祭張署文并墓誌及東征往還醻
[052-11b]
唱諸詩晚秋郾城夜㑹聨句為刑部時有舉錢徽自代/狀十二年戊戌四月鄭餘慶為詳定禮樂使奏韓愈李
程為副是年有李惟/簡墓誌權徳輿碑憲宗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
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庶奔走膜唄至為夷法灼體
膚委珍貝騰沓係路愈聞惡之乃上表極諫帝大怒持
示宰相將抵以死裴度崔羣曰愈言詆牾罪之誠宜然
非内懐至忠安能及此願少寛假以來諫諍帝曰愈言
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後天子咸夭促
言何乖剌耶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於是中外駭
[052-12a]
懼雖戚里諸貴亦為愈言乃貶潮州刺史既至潮以表
哀謝帝頗感悔欲復用之持示宰相曰愈前所論是大
愛朕然不當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鏄素忌愈直
即奏言愈終狂疏可且内移乃改袁州刺史初愈至潮
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産且盡民是以窮
數日愈自往視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豕投谿水而祝
之是夕暴風震電起溪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里自
是潮無鱷魚患袁人以男女為𨽻過期不贖則没入之
[052-12b]
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没歸之父母七百餘人因與約禁
其為𨽻洪譜云公以十四年已亥正月癸已貶潮州刺/史宰相疑馮宿草疏出宿為歙州刺史時宰相
皇甫鏄程异也公之被謫即日上道便道取疾以至海/上據宜城驛記則以三月二日過宜城據瀧吏詩則以
三月幾望至曲江據謝表則以三月二十五至潮州據/祭文則以四月二十四日逐鱷魚其自曲江至潮以十
許日行三千里盖瀧水湍急故也方攷乃云謝表及祭/神文皆止云今月而逐鱷魚文正本皆但云年月日則
公之到郡實不知何月日也况自韶至廣雖自順流而/自廣之惠自惠之潮水陸相半要非旬日可到故公表
亦云自潮至廣來往動皆經月則公到郡決非三月而/逐鱷魚亦未必在四月二十四日也○今按道理行程
則方説為是但與大顛第一書石本乃云四月七日則/又似實以三月二十五日至郡也未詳其説闕之可也
[052-13a]
洪譜又云公自京師至潮有路傍至藍關示姪孫/湘武關西逢配流吐蕃食曲河驛次鄧州界過南陽隴
吏題臨瀧寺至韶州寄張使君酬張使君惠書過始興/江口感懐贈元十八協律初南食貽元十八答栁栁州
食蝦蟇别趙子諸詩及宜城驛記潮州謝表祭鱷魚文/請置鄉校牒賀冊尊號表是年七月已丑羣臣上尊號
大赦十月已已凖例/量移改授袁州刺史召拜國子祭酒洪譜云十五年庚/子閏正月穆宗即
位公以今年春到袁途中有酬張韶州端公及韶州留/别張使君二詩至袁有袁州謝上賀穆宗即位賀赦賀
册皇太后賀慶雲五表舉韓泰自代狀滕王閣記九月/召拜國子祭酒而閣記乃云十月袁州刺史者盖命下
在九月授命在十月也有祭湘君夫人文祭文所謂復/其章綬者公為行軍司馬時賜金紫後為祭酒始復其
舊也自袁趨京師有次石頭驛寄江西王中丞閣老仲/舒詩至江州有寄鄂岳李大夫程及題西林寺故蕭二
[052-13b]
郎中舊堂詩因話録云蕭穎士子存字伯誠為金部員/外郎惡裴延齡之為人棄官歸廬山公少時嘗受金部
賞知及經江州遊廬山訪金部故居因賦此詩留百縑/以拯之行次安陸有寄隨州周員外君巢二詩至棗陽
縣有題廣昌館詩至㐮州有醉中留别李相公詩以冬/暮至京師是年有南海廟碑與孟簡書論黄家賊事宜
狀及典貼良人男女狀又論夷獠請因改元大慶遣使/宣諭仍擇經畧使撫之又有栁子厚及姪孫滂祭文墓
誌○洪譜又云行狀云公入遷祭酒有直講能説禮而/陋容學官多豪族子擯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召直講
來與祭酒共食學官由此不敢賤直講奏儒生為學官/日使㑹講生徒奔走聴聞者相喜曰韓公來為祭酒國
子監不寂寞矣公在國子有雨中寄張籍詩舉張惟素/自代及請復國子監生徒狀論新注學官牒薦張籍狀
請上尊/號表轉兵部侍郎洪譜云此除在長慶元年辛丑七/月時有舉韋顗自代狀李郱張徹
[052-14a]
祭文李郱鄭羣薛戎墓誌○今按方/氏増攷論錢重物輕狀當在此年秋鎮州亂殺田𢎞正
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衆皆危之元稹言韓愈可
惜穆宗亦悔詔愈度事從宜無必入愈曰安有受君命
而滯留自顧遂疾驅入廷湊嚴兵迓之甲士陳庭既坐
庭湊曰所以紛紛者乃此士卒也愈大聲曰天子以公
為有將帥材故賜以節豈意同賊反邪語未終士前奮
曰先太師為國撃朱滔血衣猶在此軍何負朝廷乃以
為賊乎愈曰以為爾不記先太師也若猶記之固善且
[052-14b]
為逆與順利害不能逺引古事但以天寶來禍福為爾
等明之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梁崇義朱滔朱泚吳元
濟李師道有若子若孫在乎亦有居官者乎衆曰無愈
曰田公以魏博六州歸朝廷官中書令父子受旗節劉
悟李祐皆大鎮此爾軍所共聞也衆曰𢎞正刻故此軍
不安愈曰然爾曹害田公又殘其家矣復何道衆乃讙
曰侍郎語是廷湊恐衆心動遽麾使去因泣謂愈曰今
欲廷湊何所為愈曰神䇿六軍之將如牛元翼比者不
[052-15a]
少但朝廷顧大體不可棄之公乆圍之何也廷湊曰即
出之愈曰若爾則無事矣㑹元翼亦潰圍出廷湊不追
愈歸奏其語帝大悦轉吏部侍郎洪譜云長慶元年七/月鎮州亂殺田𢎞正
立王廷湊命深州刺史牛元翼節度深冀以討之十月/命裴度為鎮州四面行營都招討使元翼為廷湊所圍
二年壬寅二月赦廷湊詔愈宣撫歸而牛元翼果出行/狀云公還於上前奏與廷湊及三軍語上大悦曰卿直
向伊如此道由是有意大用授吏部侍郎○今按先太/師謂故鎮帥王武俊也○神道碑云方鎮反太原兵以
輕利誘迴紇召先生禍福譬引虎齧血直今所患非/兵不足臃遽疏陳得失○今按此數語不可曉他書亦
皆無之未詳何謂恐有誤也○洪譜又云是年有次夀/陽驛次太原呈副使吳郎中次丞天營奉酬裴司空鎮
[052-15b]
州路上酬裴司空重見寄鎮州初歸諸詩及韋侍講盛/山詩序論變鹽法事宜狀二年壬寅九月轉吏部侍郎
行狀云凡令史皆不鎖聴出入或問公公曰人所以畏/鬼者以其不能見也鬼如可見則人不畏矣選人不得
見令史故令史勢重聴其出入故勢輕是年有鄆州/谿堂詩竇司業祭文墓誌楚國夫人墓誌黄陵廟碑
宰相李逢吉惡李紳欲逐之遂以愈為京兆尹兼御史
大夫特詔不臺參而除紳中丞紳果劾奏愈愈以詔自
解其後文刺紛然宰相以臺府不協遂罷愈為兵部侍
郎而出紳江西觀察使紳見帝得留愈亦復為吏部侍
洪譜云三年癸卯六月以吏部侍郎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勅放臺參後不得為例十月癸已為兵部侍
[052-16a]
郎庚子為吏部侍郎行狀云改京兆尹六軍將士皆不/敢犯私相告曰是尚欲燒佛骨者安可忤故盜賊止遇
旱米價不敢上李紳為御史中丞械囚送府使以尹杖/杖之公曰安有此使歸其囚是時紳方幸旦夕且相宰
相欲去之故以臺與府不協為請兩改其官紳既復留/公入謝上曰卿與紳争何事公因自辨數日復為吏部
侍郎○神道碑云復為兵部侍郎銓不鎖入吏選父七/十母六十身七十悉與三利取才財勢路絶○今按碑
失兵部一節此兵字當作吏字不鎖入吏即謂前縱吏/出入事三利取才未詳其義疑銓法有此語或是有脱
誤也○洪譜云公為京兆有舉馬總自代狀賀雨及賀/太陽不虧表祭竹林神曲江祭龍文再為兵部有舉張
正甫自代狀是年有羅池廟碑送鄭權序并詩祭馬/總女挐文并李干女挐墓誌韓𢎞碑論孔戣致仕狀
慶四年卒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曰文洪譜云四年/甲辰正月敬
[052-16b]
宗即位二月有王仲舒碑四月有張徹墓誌八月有孔/戣墓誌是年公没年五十七行狀云得病滿百日假既
罷以十二月二日卒於靖安里第公屬纊語曰某伯兄/徳行髙曉方藥食必視本草年止於四十二某疎愚食
不擇禁忌位為侍郎年出伯兄十五嵗矣如又不足於/何而足自獲終於牖下幸不至失大節以下見先人可
謂榮矣明年張籍祭公詩有云去夏公請告養疾城南/莊籍時官休罷兩月同遊翔又曰共愛池上佳聨句舒
情又曰公為遊溪詩唱詠多慷慨城南莊在長安城/南公之别墅也池上聨句集中無之遊溪詩即南溪始
泛三首是也又曰公有曠達識生死為一綱及當臨終/晨意色亦不荒贈我珍重言傲然委衾裳其於死生之
際如此○神道碑云遺命喪葬無不如禮俗習釋氏畫/寫浮圖日以七數之及拘隂陽所謂吉凶一無汚我○
今按此事可見公之平生謹守禮法排斥異教自信之/篤至死不變可以為後世法而譜不載盖不以為然也
[052-17a]
愈性明銳不詭隨與人交終始不少變成就後進士往
往知名經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愈官顯稍謝遣凡内
外親若交友無後者為嫁遣孤女而䘏其家嫂鄭喪為
服期以報行狀云公氣厚性通論議多大體神道碑云/朝有大獄大疑文武㑹同莫先發言先生援
經引決考合傳記侃侃正色伏其所詞墓誌云公洞朗/軒闢不施㦸級平居雖寢食未嘗去書怠以為枕餐以
飴口講評孜孜以磨諸生恐不完美游以詼笑嘯歌使/皆醉義忘歸嗚呼可謂樂易君子鉅人者矣碑又云内
外惸弱悉撫之一親以仁使男有官女有從不啻於已/生交於人已而我負終不計死則庀其家均食剖資雖
微弱待之如賢戚人詬笑之愈篤未嘗一食不對客閨/人或晝見其面退相指語以為異事未嘗宿貨餘財每
[052-17b]
曰吾前日解衣質/食今存者已多矣每言文章自漢司馬相如太史公劉
向揚雄後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樹立成一
家言其原道原性師説等數十篇皆奥衍閎深與孟軻
揚雄相表裏而佐佑六經云至他文造端置辭要為不
襲蹈前人者然惟愈為之沛然若有餘至其徒李翺李
漢皇甫湜從而效之遽不及逺甚從愈游者若孟郊張
籍亦皆自名於時墓誌云先生之作無圓無方至是歸/工抉經之心執聖之權尚友作者跋
邪觝異以扶孔氏存皇之極知人罪非我計茹古涵今/無有端涯渾渾灝灝不可窺校及其酣放豪曲快字凌
[052-18a]
紙怪發鯨鏗春麗驚耀天下然而栗宻窈眇章妥句適/精能之至入神出天嗚呼極矣後人無以加之矣姬氏
已來一人而止矣○今按知人罪非我計此句中必有/脱誤疑當云人知人罪非我所計○方氏語附程子曰
韓愈亦近世豪傑之士如原道之言雖不能無病然自/孟子以來能知此者獨愈而已其曰孟氏醇乎醇又曰
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若無所見安能由/千載之後判其得失若是之明也又曰退之晚年之文
所見甚髙不可易而讀也古之學者修徳而已有徳則/言可不學而能此必然之理也退之乃以學文之故日
求其所未至故其所見及此其於為學之序雖若有所/戾者然其言曰軻之死不得其傳此非有所襲於前人
之語又非鑿空信口率然而言之是必有所見矣若無/所見則其所謂以是而傳者果何事邪○今按諸賢之
論唯此二條為能極其深處然復考諸臨川王氏之書/則其詩有曰紛紛易盡百年身舉世何人識道真力去
[052-18b]
陳言誇末俗可憐無補費精神其為予奪乃有大不同/者故嘗折其衷而論之竊謂程子之意固為得其大端
而王氏之言亦自不為無理盖韓公於道知其用之周/於萬事而未知其體之具於吾之一心知其可行於天
下而未知其本之當先於吾之一身也是以其言常詳/於外而畧於内其志常極於逺大而其行未必能謹於
細微雖知文與道有内外淺深之殊而終未能審其緩/急重輕之序以決取舍雖汲汲以行道濟時抑邪舉正
為事而或未免雜乎貪位慕禄之私此其見於文字之/中信有如王氏所譏者矣但王氏雖能言此而其所謂
道真者實乃老佛之餘波正韓公所深詆則是楚雖失/而齊亦未為得耳故今兼存其説而因附以狂妄管窺
之一二私竊以為得若以是而論之則於/韓公之學所以為 失者庶幾其有分乎
贊曰唐興承五代剖分王政不綱文弊質窮鼃俚混并
[052-19a]
天下已定治荒剔蠧討究儒術以興典憲薫醲涵浸殆
百餘年其後文章稍稍可述至貞元元和間愈遂以六
經之文為諸儒倡障隄末流反刓以樸剗偽以真然愈
之才自視司馬遷揚雄至班固以下不論也當其所得
粹然一出於正刋落陳言横騖别驅汪洋大肆要之無
抵牾聖人者其道盖自比孟軻以荀卿揚雄為未醇寧
不信然至進諫陳謀排難䘏孤矯拂媮末皇皇於仁義
可謂篤道君子矣自晉訖隋老佛顯行聖道不斷如帶
[052-19b]
諸儒倚天下正議助為怪神愈獨喟然引聖争四海之
惑雖䝉訕笑跲而復奮始若未之信卒大顯於時昔孟
軻拒楊墨去孔子纔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餘嵗撥
亂反正功與齊而力倍之所以過况雄為不少矣自愈
没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文録序           趙徳
昌黎公聖人之徒歟其文髙出與古之遺文不相上下
所履之道則堯舜禹湯文武周孔孟軻揚雄所授受服
[052-20a]
行之實也固已不雜其傳由佛及耼莊楊之言不得干
其思入其文也以是光於今大於後金石燋鑠斯文燦
然徳行道學文庶幾乎古蓬茨中手持目覧飢食渇飲
沛然滿飽顧非適諸聖賢之域而謬志於斯將所以盜
其影響僻處無備得以所遇次之為巻私曰文録實以
師氏為請益依歸之所云實或/作寶
  記舊本韓文後      歐陽文忠公
予少家漢東漢東僻陋無學者吾家又貧無藏書州南
[052-20b]
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彦輔頗好學予為兒童時多游其
家見其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
文集六巻脱畧顛倒無次第因乞李氏以歸讀之見其
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徒見其浩然
無涯若可愛是時天下學者揚劉之作號為時文能者
取科第擅名聲以誇榮當世未嘗有道韓文者予亦方
舉進士以禮部詩賦為事年十有七試于州為有司所
黜因取所藏韓氏之文復閲之則喟然歎曰學者當至
[052-21a]
於是而止爾因怪時人之不道而顧已亦未暇學徒時
時獨念于予心以謂方從進士干禄以養親茍得禄矣
當盡力於斯文以償其素志後七年舉進士及第官于
洛陽而尹師魯之徒皆在遂相與作為古文因出所藏
昌黎集而補綴之求人家所有舊本而校定之其後天
下學者亦漸趨於古而韓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
餘年矣學者非韓不學也可謂盛矣嗚呼道固有行於
逺而止於近有忽于往而貴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惡之
[052-21b]
使然亦其理有當然者故孔孟惶惶於一時而師法於
千萬世韓氏之文没而不見者二百年而後大施於今
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盖其乆而愈明不可磨滅雖
蔽于暫而終耀于無窮者其道當然也予之始得於韓
也當其沈没棄廢之時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時好而取
勢利於是就而學之則予之所為者豈所以急名譽而
干勢利之用哉亦志乎乆而已矣故予之仕於進不為
喜退不為懼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學者宜然也集本出
[052-22a]
於蜀文字刻畫頗精於今世俗本而脱繆尤多凡三十
年間聞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後巻秩不足
今不復補者重増其故也予家藏書萬巻獨昌黎先生
集為舊物也嗚呼韓氏之文之道萬世所共尊天下所
共傳而有也予於此本特以其舊物而尤惜之泉本云/吾少居
漢東年十五六時於里人李堯輔家見一弊筐棄在壁/角中有故書數十册因得韓文於其間皆脱落無次序
吾畧讀之愛其文辨而意深當是時學者方作時文天/下之人無道韓文者予亦將舉進士以觖禄利未暇學
也遂求於李氏而得之以歸補次成帙而藏之數年始/及第遂官于洛而得師魯與之遊因出韓文而學之自
[052-22b]
後天下學者亦稍稍近古吾家所藏書萬巻然獨韓文/最為舊物君為吾愛惜之可也○今按泉州本乃汪彦
章所刻此序獨與諸本不同不知何據其所謂/君者又不知為何人也今并存之以俟知者
  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文忠公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
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矣故
申呂自嶽降而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孟子
曰吾善養浩然之氣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
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
[052-23a]
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
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
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
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
並起歴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
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于正
盖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
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
[052-23b]
浩然而獨存者乎盖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
惟天不容偽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得
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故公之精誠能開衡山
之雲而不能回憲宗之惑能馴鱷魚之暴而不能弭皇
甫鏄李逢吉之謗能信於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
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盖其所能者天也其所不
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徳為之師自是
潮之士皆篤於文行延及齊民至于今號稱易治信乎
[052-24a]
孔子之言君子學道則愛人而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潮
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而廟
在刺史公堂之後民以出入為艱前守欲請諸朝作新
廟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
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民既悅服則出令曰願新公廟
者聴民讙趨之卜地於州之城南七里期年而廟成或
曰公去國萬里而謫于潮不能一嵗而歸没而有知其
不眷戀于潮也審矣軾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
[052-24b]
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焄
蒿悽愴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
也哉元豐七年詔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韓文公
之廟潮人請書其事于石因為作詩以遺之使歌以祀
公其詞曰
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天孫為織雲錦裳
飄然乘風來帝旁下與濁世掃粃糠西遊咸池略扶桑
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參翺翔汗流籍湜走且僵
[052-25a]
滅没倒景不可望作書詆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
歴舜九疑弔英皇祝融先驅海若藏約束鮫鱷如驅羊
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巫陽犦牲雞卜羞我觴
於粲茘丹與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髮下大荒
 
 
 
 
[052-25b]
 
 
 
 
 
 
 
 别本韓文考異附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