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雲笈七籤 > 雲笈七籤 120

[120-1a]
欽定四庫全書
 雲笈七籖卷一百二十  宋 張君房 撰
  道教靈驗記
   處州青田縣清溪觀古鐘自歸驗
處州青田縣清溪觀古有銅鐘因𡊮晁亂後失其所在
有墨書青田字人或記焉其後温州島嶼山下水中舟
人時聞鐘聲幽咽不逺一旦有人忽見水中一物如半
鐘之形側露水上盪槳視之既近即覆矣露其一半認
[120-1b]
其模範之跡蒲牢之形乃鐘也以物觸之沈於水中矣
與人語其異好事者乗舟看之天氣晴霽亦時一見州
寺僧結綵舫具幡花致齋迎之或經宿水上道場禮懴
而請或得見之尋又沈去道門亦備幡花舟舫香火迎
之見而不得清溪道士時亦有迎鐘衆中稽首祝之曰
此州觀寺皆自有鐘唯清溪觀無鐘多年極是闕事逺
地不辦香花丹心而已鐘若有靈願泝流自往某旬日
即歸於觀前溪中奉候衆聞其説皆笑之十餘日道士
[120-2a]
歸青田鐘已在觀前清溪中矣焚香迎之汎汎就岸重
千餘斤數人挽拽懸掛若百許斤爾自後時亦飛去旬
日却迴今以大鎖繫之不復去矣其上墨書青田字久
在水中宛然不滅井邑老人詳認其字乃觀中舊鐘也
   青城山宗𤣥觀銅鐘不能損驗
青城山宗𤣥觀古跡銅鐘三千餘斤隱花文飛仙幢節
之狀工甚精好劉闢據成都取管内銅像大鐘鑄兵器
及錢此鐘差縣人挽拽下山磨其上隱起花文欲盡頻
[120-2b]
以巨石捶擊終不能損拽至江干將入竹筏力敵萬斤
亦不動縣狀申闢闢異之令送山中三二十人牽送
上山纔若一二百斤爾既復懸掛時或擊之立致雲雨
至今見在
   温江縣太平觀鑄鐘道士得道驗
温江縣太平觀有任尊師者於市中每日户乞一錢鑄
鐘萬斤數年鐘成尊師年已八十餘矣作大齋表讃扣
鐘數百下辭決而去即大厯年中也其後劉潼僕射擁
[120-3a]
旄西川觀寺鐘上皆鐫刻陁羅尼咒至是任尊師復歸
領巧工於咒邉刻云觀家銅鐘不合妄刻佛咒别立誓
詞數句而人見任状貌益少壯於當時信是得道者
   眉州故彭山市觀大鐘傷寺匠驗
眉州故彭山市觀有大鐘重千斤觀去州二十餘里每
扣鐘之時聲應州郭頃年僧輩誑陳文状云觀無道士
鐘在草中當用運之時官無正理遂移於州寺懸掛上
鐘之時折匠人之足人以為靈驗寺當州門扣擊之聲
[120-3b]
不聞州内羣僧别鑄大鐘此鐘不還本觀賣與嘉州寺
中下樓之時傷其二匠㫁足折腰入船出岸皆有傷損
聾俗不以為靈驗至今流俗未還良可惜也
   浴爰赤木古鐘水洗瘡驗古鐘/驗附
爰赤木古鐘開元中所進云赤木莊在玉山之下時聞
地中𨼆隱然有鐘聲尋求莫能致一旦赤木患瘡疾且
甚醫不能祛夢一青童曰得浴鐘水洗之即愈赤木就
近觀寺中以水洗鐘用器盛之歸以洗瘡微加痛劇乃
[120-4a]
令人於常聞鐘聲處聴之果聞鐘在地下掘數尺而得
形上有坐師子為鼻鼻下平闊其頂圎大圍三尺餘六
七寸頓小如腰鼓形向下復大竒文𨼆鏤萬狀千名殆
非鎔範所作既得以水浴去泥土取其水洗瘡即日痊
愈夜有光影時或自鳴為鄰里所異不敢蔵隱奉表進
焉勅賜景龍觀黄巢前此鐘猶在寶應中盩厔縣居人
耕地亦得古鐘百餘斤上有伏虎形為鼻自鼻以下頓
大數寸而小殺之如是再殺三成共髙一尺八九寸徧
[120-4b]
身天花雲葉工用殊妙比赤木所得圎厚而重既得夜
夜有光或飛於空中聲韻清越亦表上進詔送𤣥真觀
乆之取留内殿
   渝州南平縣道昌觀古鐘竒巧驗
渝州南平縣道昌觀有古鐘焉以二獅子對立捧花座
蛟螭為鼻蛟尾分繞獅之足盤於鐘上鐘形再殺三成
如盩厔古鐘之状於其殺處細花文五條當中一條黄
色明浄纍纍若珠貫焉次珠條之外作花片之狀屈曲
[120-5a]
相縈又外一重雲葉纒繞蹤跡竒巧工甚周細若非人
工此外周身有花不可細記云是湘東王送與𨼆居陶
貞白近因亂離鐘已遺失
   黔南鹽井古鐘多年無毁蝕驗
黔南鹽井中因摧損修築得一古鐘長三四尺中細而
實如腰鼓瓦腔之狀兩頭圎厚扣之皆有聲竒音響亮
與常鐘異在鹽井多年益加光膩無毁蝕之勢時有金
色精明異常節度使僖公留鎮府庫焉
[120-5b]
   天台山玉霄宫古鐘僧偷而卒驗
天台山玉霄宫古鐘髙二尺重百餘斤制度渾厚形如
鐸上有三十六乳隱起之文亦甚精妙相傳云夏禹所
鑄或云是越王樂器頃年於空中夜夜飛鳴人皆聞之
忽墮於禹廟内蔵之府庫綿歴七八十年累有名僧求
請欲彰其異而皆嫌間不與咸通中左常侍李綰為浙
東觀察使請玉霄宫葉尊師修齋受籙於使宅立壇出
此鐘以擊之既而水部貟外栁韜白上京得老君夾紵
[120-6a]
像髙三四尺聖相竒妙乃重装修作盝頂寶帳以白金
香鴨香龜數事送於玉霄亦便留籙壇内供養齋畢李
乃命賔為鐘銘具以嵗日刻於鐘上并老君像皆送山
中所刻之處燦然金色禹跡寺僧頻求此鐘不得既知
鐫勒銘篆已送天台計無所出乃揚言曰天台所得古
鐘乃真金也匠人所刻之末是數兩金況於鐘乎又有
香鴨器皿計其所直多矣因有衲僧與不道輩十餘人
夜入玉霄宫伏於版閣之下中夜踰欄干而上於道場
[120-6b]
中取香鴨香龜金龍道具實於囊中縻鐘於背出門羣
呼而去尊師知之不許徒弟追之僧等約行三十餘里
憩一大𣗳下良乆天明只在閣柱之側衆小師往視之
背鐘者已殭死矣其餘徒黨癡懵凝然不辨人物鐘及
金帛一無所失尊師咒水灑之良乆僧亦稍醒羣賊乃
蘇發願立誓乞不聞於官乃盡釋之扶舁病僧而去僧
至山下乃卒
   開州龍興觀鐘雪寃驗雲安/鐘附
[120-7a]
開州龍興觀鐘七八千斤未有鐘樓懸於殿上而已相
傳云州中有⬤⬤之徒遺失之物爭訟不決之事沈滯
抑屈之情焚香叩鐘立有明效至有囚徒刑獄推鞫不
得其實者即入欵請擊鐘便可分雪明白余頃駐泊觀
忽見官吏押領囚徒來於鐘前焚香告誓援槌将擊
之際有人抑止之更令取款如是數四都不擊鐘論訟已
得其理矣因問其故云累有公案不決者請撃此鐘擊
鐘之後旬日之内誣罔寃抑於人者必暴病而死情有
[120-7b]
相黨事有連累者一年之中無孑遺矣有理被抑之人
宛然無苦由是刑獄大小無敢有欺以鐘為凖的也雲
安白鶴觀鐘亦𩔖於此逺近傳焉
   施州清江郡開元觀鐘見夢驗
施州清江郡開元觀有鐘焉其形絶古用麟為鼻以系
於簴狀若懸匏扣之初則清音纎逺俄而震然響聞數
里然不知何代之器也初有郡民牧牛於郡南田間忽
聞有異聲自地中發民與牧童數輩聞之皆驚走辟易
[120-8a]
其後民熱病旬餘夢一丈夫衣青襦告之曰汝遷我於
開元觀民亦不悟其㫖又到田間再聞其聲如前而宻
誌其地即以事白於郡守郡守封君怒曰此民昏妄輒
以不急之事上我耶叱去之是夕民又夢青襦者曰吾
委跡於地下有年矣汝不速出者必有大咎民大懼及
曉與其子皆往鑿其地深丈餘得此鐘色青如所夢丈
夫色也遂再白郡守置於開元觀是日辰時不撃自鳴
震響極逺郡人俱異而歎之郡守以其事上聞明皇詔
[120-8b]
編於國史復命宰臣李林甫寫其奏以頒示天下焉
   洪州遊帷觀鐘州官彊取入寺驗
洪州遊帷觀有二鐘一是觀司特勅所鑄一是許真君
修行鐘歴代傳之在真君殿稍小於觀鐘爾節度使嚴
譔創置節制威令風行素重緇徒長老増修其院長老
欲取許真君鐘嚴令官吏取而授之道士皆不敢論其
曲直取鐘之日雷風震擊是時大設齋筵費用極廣風
雨暴至曽不施張頃刻水溢數尺及扣其鐘如擊土木
[120-9a]
並無音響長老謂嚴曰此州道士例多妖法必是禁鐘
使無聲爾嚴怒捕諸道士所在禁繫責其邪幻將加重
法官吏畏威無敢諫者嚴忽沈然思寐夢見許真君與
二從者來至其前謂嚴曰無知無道彊取我鐘又加法
於道士若不送鐘還觀禮謝大道令侍者斷其頭來即
見授劒於侍者嚴驚覺汗流而侍者持劒髣髴在其前
遽釋諸道士送鐘還觀自詣遊帷焚香致謝迴顧見持
劒侍者謂之曰汝為不道加害於人上帝所責斷頭之
[120-9b]
事恐將不免言訖而去不乆已開江事敗斷鞅而死
   天師劒愈疾驗
天師劒五所鑄狀若生銅五節連環之柄上有𨼆起符
文星辰日月之象重八十一兩嘗用誅制鬼神降翦兇
醜昇天之日留劒及都功印傳於子孫誓曰我一世有
子一人𫝊於印劒及都功籙唯此非子孫不傳於世頂
上有朱髮十數莖以表竒相于今二十一世矣其劒時
有異光或聞吟吼乍存乍亡頗彰靈應至十六世天
[120-10a]
師好以慈恵及人憂軫於物以神劒靈效每有疾苦者
多借令供養即所疾旋祛鄰家夜産性命危切亦以此
劒借之既至産家有神光如燭閃然照一室之中墮地
而折經數十年十八世孫恵欽性温和守謙退與物無
競俗機世務泛然不經其心人有所言雖譎詐者亦皆
信用略無疑慮一旦有人挈布囊入雲錦山仙居觀周
行廊廡之下瞻禮功徳云解磨鏡釘鉸門人令其綴銲
小銅鎖子師見之問曰我有折劒銲綴得乎此人請劒
[120-10b]
看之云可矣請别掃一室須炭數斤反扃其門以巨石
為碪熾炭鎚擊聲聞於外門人皆股慄心戰憂此劔碎於
其手師殊不為慮頃之鎚鍛聲絶工人執劒以呈果完
綴如舊所銲之處微有黒痕如絲髮爾師以錢半千酬
之此人得錢愧謝致於老君前負囊而去出門數步尋
失所在識者疑是天師化見降於人間自續其劔不然何得
重新若此而鎚擊不傷完復如故
   張讓黄神印救疾驗
[120-11a]
張讓家於桂州客遊湘鄂間因得心疾初則迷忘在途
忘行在室㤀坐惑於昏曉迷其東西累月之後復多狂
怒詬責鬼神凌突於人至於裸露馳騁不知避忌履水
火冒鋒刃不為憂患時亦燒灼害之傷割及之道士𡊮
歸真新刻黄神越章印醮祭方畢試為焚香依法以印
印之印心及背讓正狂走執而印焉昏然而睡歸真知
印之效也復染丹炷香再印其心倐然疾愈有物如鶻從
其口中飛去數丈之外墜於地上衆往視之乃大蝙蝠
[120-11b]
耳背上印字宛然讓乃平復如舊歸真持此印所在救
疾大獲靈驗
   范希越天蓬印祈雨驗
范希越成都人也事北帝修奉之術雕天蓬印以行之
祭醮嚴潔逾於常法廣明庚子嵗三月不雨五月踰望
人心焦然穀稼将廢願於萬嵗池試行神印為生靈祈
雨於是詣至真觀致齋是日庚辰以戌時投印池中陰
風遽起雲物周布亥時大雨達曉及辰大雷迅電驚震
[120-12a]
數四至已少霽乃得歸府昇遷橋水漸及馬腹羅城四
江平岸流溢螟蝗之屬淹漬皆死自是有年矣駕駐成
都上知其道術召對問以逆冦誅鋤宫城尅復之事命
持印於内殿奏醮積雨之中雲霽月朗是夕夢神人示
以誅冦復城之兆上大悦授太常寺奉禮郎累遷主客貟
外郎衛尉少卿錫以朱紱黄巢捷至果符聖夢之㫖特加
寵異自言初居煮膠巷印篆初成而蠻冦凌突居人奔散
蔵印於堂屋瓦中蠻去之後四鄰焚燼其所居獨在疑印
[120-12b]
之靈也
   越州上虞縣鐘時鳴地中驗
越州上虞縣郛郭間有隙地數畆時聞鐘鳴地中咸通
年縣令夏侯頗傾心崇道以縣邑無觀買其地創造觀
宇掘地獲古鐘百餘斤上有文字曰正觀是冬賜額以
降誕節祝夀所奏賜名延慶觀焉
   王謙據蜀隋文帝黄籙齋尅平驗
隋文帝開皇之初干戈不施寰海克定唯王謙後周舊
[120-13a]
臣勲名素重畏憚隋祖恐禍及身遂據三蜀以圗變帝
出師征之頻戰不克兵士多病死者相枕乃於内殿脩
黄籙道場祈天請祐三日夜夢神人降曰帝王上承天
命下順人心天人合符然後有國今陛下革周立隋天
所命也一方之力何以敵於四海之力乎帝曰剋蜀弔
民盖不獲已但主師疾疫以此為憂爾神人曰疾疫者
北人不堪瘴毒所以多病壇中法水可救億兆況偏師
乎即見神人取壇中禁水向西南噀之曰雨至即愈無
[120-13b]
煩聖慮也子日進軍必當剋蜀旬日軍中奏某夜雷雨
麗營壘之上三軍疾者皆愈無復疾疫矣其後王謙傳
首三蜀底寧果是子日也
   青城丈人授黄帝龍蹻并降雨驗
青城山黄帝詣龍蹻真人寗先生受龍蹻經得御飛雲
之道乃封先生為五嶽丈人戴盖天之冠著朱衮之袍
佩三庭之印為五嶽之上司與潜山司命廬山使者為
三司之尊勅五嶽神一月再朝虚中灑水以代晷漏其
[120-14a]
後歴代帝王雖置祠齋祭未再加封號僖宗皇帝中和
元年辛丑七月十五日詔内臣𡊮易簡刺史王兹縣令
崔正規與朕詣山脩醮封為五嶽丈人希夷真君是時
縣境亢旱苗穀將焦封醮之夜龍吟於觀側溪中風雨
大至枯苗再茂縣境乃豐以事上聞編於國史矣
   天師葉法善設醮攝魅驗
天師葉法善括州人也三世為道士皆有神術攝養登
真之事法善符籙尤能劾役鬼神顯慶中髙宗徵入内
[120-14b]
道場恩禮優異時駕幸東都法善於陵空觀作大壇設
大醮城中士女咸往觀之俄有數十人奔投火中衆皆
大驚救之而免亦無傷損法善曰此人皆有魅病為吾
法所攝及問之果然盡為劾之其病皆愈法善自髙宗
中宗則天睿宗明皇五朝來往名山累召入内先天二
年拜鴻臚卿越國公贈其父歙州刺史焉
   范陽盧蔚醮本命驗
范陽盧蔚弱冠舉進士有日者言其年夀不永常宜醮
[120-15a]
本命以増年禄蔚素崇香火勤於脩醮未嘗輟焉年二
十五寢疾於東都逾月益困忽夢為親友所招出門乗
馬其行極速疑為冥司所攝有一人乗馬奔來所在留
滯必為撝解遮救言㫖懇切及到所司此人又懇為請
託因得却還部署行李有如親吏焉所還道中見兵士
數千初頗疑懼此人曰此皆他日郎君所主兵士也將
至所居自後垣乗虚而入徑及庭中有門旗麾鎗武器
之屬此人曰他日當用之瘞於兩階之下將别去蔚曰
[120-15b]
素未相識何憂勤之甚也答曰某乃本命神爾郎君為
冥官所召大限欲及某已於天司奏陳必及中夀疾亦
就痊無以為憂也蔚愧謝而去疾亦尋愈其後䇿名金
紫亦享中年除宿州刺史角橋都知兵馬指揮使不到
任死以其瘞武器門旗故也
  崔圖脩黄籙齋救母生天驗
崔圗者坊州中都人好遊獵馳馬於野中獵次馬忽不
行鞭箠數下亦不進圖怒下馬欲射之馬作人言曰吾
[120-16a]
是汝之母也不得相害曽竊取汝三十千錢私與小女
為嫁資不告於汝吾死冥司罰吾與汝為馬八年今限
已畢吾將死矣圗聞之舉身自撲迷悶良乆悲告母曰
兒之不孝致令我母見受如斯罪馬亦流淚曰吾為馬
身報汝未了更罰與汝為瞽目之婢仍復喑啞圗聞之
號哭言曰如何免得此罪業母曰吾聞罪障重者須作
黄籙道場懴悔即得免苦言訖而死圗收𦵏其馬焚射
獵之具請道流脩黄籙道場三日三夜至第三夜圗聞
[120-16b]
叩門之聲甚急出看乃是其母還現本形立於門外謂
其夫婦曰人生世間願作善業勿為惡事冥司報應一
一分明母用子錢尚被責罰况他人非已之物豈可偷
盜乎吾受此罪苦痛萬般不可言説賴汝夫婦為吾修
無上黄籙寶齋功徳一切吾乗此功徳已得生天故來
相别於是乗虚而去圖自此知罪福必應大道可依夫
婦詣王屋山同志脩道矣
   赫連寵脩黄籙齋解父罪驗
[120-17a]
赫連寵者靈州定逺縣人也父悰領軍於邉上殺降兵
一千餘人武徳二年八月死於邉上冥司論對受諸罪
苦寵總不知寵為靈州押衙貞觀八年奉使入京因與
友人遊終南山行至炭谷口有道士楊景通結廬修行
三百餘嵗寵醉歇廬前謂景通曰吾饑有何所食景通
素不飲食笑而不對寵令左右取火焚其廬室景通曰
汝父屈殺生民見受罪地府不能修善救父更害於吾
寵曰何以知之景通曰汝坐於此吾與汝喚令汝見之
[120-17b]
言訖書一符擲於空中逡巡有黒雲至於廬前雲中有
二十餘鬼領一人枷杻鎖械來景通前曰汝子不孝不
能救汝寵見之果父悰也悲泣謂父曰何故受苦如斯
父曰吾殺降兵被他寃訟於地獄下受諸罪苦汝何故
更毁真人令吾轉轉罪重寵乃匍匐悲泣懴悔謝過乞
捨已身之罪救亡父之魂景通曰汝要免父之罪脩黄
籙道場可以救拔必得汝父生天免此罪報逡巡父被
諸鬼領去寵乃禮謝景通入城於三洞觀設黄籙道場
[120-18a]
七日七夜至第五日見父乗雲氣而來謂寵曰吾奉天
符乗黄籙功徳已生天堂凡是所殺寃魂皆已託生人

   唐獻脩黃籙齋母得生天驗
唐獻者蔡州平輿縣人也年二十三隋大業四年授導
江縣尉寵狎侍婢春紅不親官務公事數闕兼患風勞
乆未痊瘥母曰我兒狂疎疾病皆嬖婢所致也母令貨
此婢婢告於獻獻恨母擬貨其婢與婢為計遂鴆其母
[120-18b]
母死月餘獻亦暴死三日心暖家人不敢便𦵏忽即起
活曰我有大罪毒母之過也冥司令我生受罪報自是
每夜有二鬼使領夜义數人舁大鑊於堂中良乆火起
湯沸夜义义獻於鑊湯之中痛楚號呌至五更方息如
此三年萬般捨施功徳終不能免忽有賣藥道士獻問
其方術道士曰衆生罪業重大無過黄籙道場祈告天
地三日三夜燒香散花懸諸旛盖歌讃禮願懴悔拔罪
救度亡魂解除寃對最為勝妙之法爾獻遂請道士置
[120-19a]
黄籙道場三日之後鬼使夜义不復更至身心安愈
復憂患忽見黄衣使者一人曰昨奉天符以脩齋之力
母生天堂汝大逆之罪亦已原赦唯罪婢春紅令瘡疥
三年爾自此春紅果患三年方愈獻棄家於晉州羊角
山請為道士志脩道矣
   李承嗣解妻兒寃脩黄籙齋驗
李承嗣者鄂州唐年人也家富巨萬而娶妻貌醜有子
年十嵗仍患腰脚承嗣常惡之乃娶小婦四人終日伎
[120-19b]
樂忽因酒醉小婦佞言與醜妻一百千錢令其離異妻
欲詣官訟之因此方免承嗣遂與小妻為計夜飲之次
以毒藥殺其醜妻及兒葬後旬日以來每至午時即見
二烏來啄承嗣心痛不可忍驅之不去迷悶於地乆而
方定如此一年萬法不能救青城道士羅公逺遊淮泗
間承嗣請命至家問禳救方術公逺曰寃魂所為皆上
告天帝奉天符來報人間方術不能免之只有修黄籙
道場拜表奏天可解斯罪爾承嗣遂脩黄籙道場三日
[120-20a]
三夜二日之後烏鳥不復來其妻與兒現於夢中曰汝
枉殺我母子二人併命毒藥我上訴於天帝許報汝寃
今以黄籙善功太上降敕我已生天受諸福報與汝永
解寃結留一玉合子可收之覺後於寝室中得玉合子
一枚承嗣捨於鄂州開元觀大脩道門功徳塑尊像葺
理觀宇以報道恩矣
   吴韜脩黄籙齋却兵驗
吴韜者汴州開封人也家富為魏大將軍領兵三萬泝
[120-20b]
江入蜀至戎州值蜀漢大將縂師五萬拒之與韜水陸
大戰韜素好道常持黄帝陰符經是日陣敗告天曰吾
聞持陰符者危急之日有陰靈助之喪敗如此願賜救
䕶言訖有二白衣謂韜曰汝自入峽縱意殺人幽魂咨
怨致此亾敗韜曰危既如此何以免之二神人曰汝速
為寃鬼告天發願請脩黄籙大齋拔贖亡者如此當免
失利韜如其言即為發願蜀將亦已收軍韜收合敗卒
直至夷陵屯集乃脩黄籙道場三日前二神人復見謂
[120-21a]
之曰寃魂並已託生諸方汝亦沾此餘福神兵宻衛必
得大勝慎勿殺人夫天地生萬物一草一木尚欲其生
長成遂况人命至重上應星辰豈可非理致殺恣汝胷
襟也古今名將不及三世者為其心計陰謀殺人利己
雖立功為國亦須道在其間善分逆順不枉物命使功
過顯明即必征伐有功神明祐助今蜀不乆坐見敗亡
矣旬月蜀將兵至收夷陵交兵之次風雷震擊大雨忽
至蜀兵潰散韜開門納降得蜀兵三千擒其裨将蜀將
[120-21b]
領兵却迴自兹蜀亦削弱矣
   公孫璞修黄籙齋懴悔宿寃驗
公孫璞者雍州髙陵人也武徳二年為⬤州司馬年四
十餘沈湎酒肉荒淫財色常令家童漁釣弋獵恣殺物
命甘其口腹忽夢千餘人持刀劒弓矢入其家擒璞殺
之璞流汗驚懼因成瘡疾遍身有瘡皆有口及舌日夜
楚痛求死不得璞表兄華陰令賈宣古見其所疾驚曰
未嘗見有此瘡當是殺生太多宿業所致然也華山道
[120-22a]
士姚得一多記神方可使人一往求問也璞依教令其
長子到華山具述所疾涕泣求救得一曰此疾是殺生
害命衆寃所為可脩黄籙大齋懴悔宿寃疾可冀愈爾
其子以此告璞便於所居脩黄籙道場七日至第五日
璞夢青童二人引至一處門闕宏麗有如府署良久天
上有黄光如日直照地司其門大開即見魚鼈鳥獸豬
羊牛馬竒形異狀者千百頭從門中出乗此黄光旋化
為人飛空而去逡巡化盡青童曰此是汝之所殺寃魂
[120-22b]
今天符既下乗功徳力託生為人汝罪已除瘡疾亦愈
旬日之間璞乃平復遂入華山禮謝姚尊師看覽雲泉
戀慕幽境直至日晚得一曰山中無食可以延留長者
若住宿宵必恐僕從飢餒此有徑路可以還家取一卷
仙經擲之展於崖上化為一橋二青龍負之放五色光
其明如晝送璞與僕從此而去須臾到家明日差人入
山致謝已失得一所在璞全家脩道居於華陽山焉
 雲笈七籖卷一百二十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