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雲笈七籤 > 雲笈七籤 6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雲笈七籖卷六     宋 張君房 撰
  三洞經教部
   三洞并序/
道門大論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𤣥達妙其統有三故
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𤣥第三洞神乃三景之𤣥㫖
八㑹之靈章鳳篆龍書金編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
習者得以還源故玉經隐注云三洞經符道之綱紀本
[006-1b]
際經云若有經文具十二部應三洞者是名正法洞真
以不雜為義洞𤣥以不滯為名洞神以不測為用故洞
言通也三洞上下𤣥義相通洞真者靈祕不雜故得名
真洞𤣥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滯故得名𤣥洞神者召制
鬼神其功不測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聖同契
大乘故得名洞也然三洞所起皆有本跡洞真之教以
教主天寳君為跡以混洞太無元髙上玉皇之氣為本
洞𤣥之教以教主靈寳君為跡以赤混太無元無上玉
[006-2a]
虛之氣為本洞神之教以教主神寳君為跡以𡨕寂𤣥
通元無上玉虛之氣為本也又云天地是𤣥義虛是精
義神是無累之義此既三洞⬤法從仙達聖品級轉遷
之理也謂修學之人始入仙階登無累境故初教名洞
神神寳其次智漸精勝既進中境故中教名洞𤣥靈寳
既登上境智用無滯故上教名洞真天寳也通名寳君
者寳是可尊君是羣義明為羣生之所尊仰也又洞真
法天寳君住玉清境洞𤣥法靈寳君住上清境洞神法
[006-2b]
神寳君住太清境此為三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寳
之所立也今明玉以無雜就體而名玉清也上以上登
逐用而名上清也泰以通泰體事故為太清也又修道
之人初登仙域智用通泰漸昇上境終契真淳故以三
境三名示其階位之始也通名三清者言三清浄土無
諸染⬤其中宫主萬緒千端結氣凝雲因機化現不可
窮也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氣道氣惟一應用分三皆以
誘俗修仙從凡證道皆漸差别故有三名其經題目洞
[006-3a]
神即云洞神三皇洞𤣥即云洞𤣥靈寳洞真即雜題諸
名或言以教⬤文或以聲色著體並是難思知用隨方
立名耳
原夫經教所出按業報經應化經並云天尊曰吾以道
氣化育羣方從劫到劫因時立化吾以龍漢元年號無
形天尊亦名天寳君化在玉清境說洞真經十二部以
教天中九聖大乘之道也玉緯云洞真是天寳君所出
又云以元始髙上玉帝出上清洞真之經三百卷玉訣
[006-3b]
九千篇符圗七千章祕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後傳玉
文付上相青童君封於玉華宫元景元年又封一通於
西城山中又太帝君命榑桑太帝暘谷神王出獨立之
訣三十卷上經三百卷行之於世又襄城小童授軒轅
黄帝七元六紀飛歩天綱之經漢元封元年西王母上
元夫人同授漢武帝靈飛六甲上清十二事又太元真
人茅盈受西城王君所傳玉佩金璫纒璇之經又𤣥洲
上卿蘇林真人受涓子所傳三一之法又真人王褒漢
[006-4a]
平帝時西城王君所傳上清寳經三十一卷晉成帝時
於汲郡傳南嶽魏夫人夫人之子傳茅山楊羲羲傳許
邁邁復師南海太守鮑靚受上清諸經邁弟謐謐子玉
斧皆受三天正法曲素鳳文
天尊曰吾以延康元年號無始天尊亦名靈寳君化在
上清境說洞𤣥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
玉緯云洞𤣥是靈寳君所出髙上大乘所傳按元始天
王告西王母曰太素紫㣲宫中金格玉書靈寳文真文
[006-4b]
篇目十二部妙經合三十六帙又四極盟科云洞𤣥經
萬劫一出今封一通於勞盛山昔黄帝於峩嵋山詣天
真皇人請靈寳五芽之經於青城山詣甯封真君受靈
寳龍蹻之經又九天真玉降於牧徳之臺授帝嚳靈寳
天文帝行之得道遂封祕之於鍾山又夏禹於陽明洞
天感太上命繡衣使者降授靈寳五符以理水檄召萬
神後得道為太極紫庭真人演出大小劫經中山神咒
八威召龍等經今行於世矣時太極真人徐來勒與三
[006-5a]
真人以己卯年正月降天台山傳靈寳經以授葛𤣥𤣥
傳鄭思逺思逺以靈寳及三洞諸經付𤣥從弟少傅奚
奚付子䕶軍悌悌付子洪洪即抱朴子也又於馬跡山
詣思逺告盟奉受洪又於晉建元二年三月三日於羅
浮山付弟子安海君望世等後從孫巢甫晉隆安元年
傳道士任延慶徐靈期遂行於世今所傳者即黄帝帝
嚳禹葛𤣥所受者十二部文未全降世
天尊曰吾以赤明之年號梵形天尊亦名神寳君化在
[006-5b]
太清境說洞神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
玉緯云洞神經是神寳君所出西靈真人所傳此文在
小有之天玉府之中序目曰小有三皇文本出大有皆
上古三皇所授之書亦諸仙人所授以藏名山昔黄帝
東到青丘過風山見紫府真人受三皇内文又黄盧子
西嶽公皆受禁虎豹之術真人介象受乘虎之符八威
使者受䇿虎豹文又鮑靚於晉恵帝永康年中於嵩山
劉君石室清齋思道忽有刻石三皇天文出於石壁靚
[006-6a]
以絹四百尺告𤣥而受後授葛洪又壺公授費長房亦
有洞神之文石室所得與今三皇文小異陸修静先生
得之傳孫㳺嶽㳺嶽傳陶隐居其天中十二部經未盡
出世今傳者是黄帝黄盧子西嶽公鮑靚抱朴子所授
者也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後法三種分别以
教於世夫三洞者盖是一乘之妙㫖三景之𤣥言了達
則上聖可登曉悟則髙真斯陟龍章鳳篆顯至理之良
詮玉簡金書引還元之要術故玉經隐注云三洞經符
[006-6b]
道之綱紀太虛之𤣥宗上真之首經矣豈中仙之所聞
哉正一經又云三洞妙法兼而該之一乘道也
   三洞品格
八素真經云太上之道有三上真之道有七中真之道
有六下真之道有八今出如左
玉清隱書
神虎大符
金虎真符
[006-7a]
 右是太上之道行此真道得為太上之真位為上真
 玉皇君也
太上鬱儀奔日文
太上結璘奔月章
太上八素奔晨隐書
太㣲帝君飛行天綱上經
髙上大洞真經三十九章
金闕靈書紫文上經
[006-7b]
黄老八道九真中經
 右上真之道總而行之其道則為上清上元真人
太丹隐書朝真上經玉帝神符
三天正法鳳真之文九真昇𤣥文
三元布經四真之章太上金䇿
方諸洞房玉字上經六甲靈飛符
靈寳祕符三皇内文天文大字
青要紫書曲素訣詞三五順行經
[006-8a]
 右中真之道總而行之則為上清中道真人
上清九化十變三九素語
丹景道精隐地八術
天闗三圖𤣥皇玉書
神州七變七轉洞經
紫度中方石精玉馬水母經
絳緑黄道玉目龍書衆文
素奏中章五行祕符
[006-8b]
五帝玉女上元五書
 右下真之道總而行之則為上清下元真人也
元始天王告西王母曰太上紫㣲宫中金格玉書靈寳
真文篇目有十部妙經合三十六卷是靈寳君所出髙
上大聖所撰具如靈寳疏釋有二十一卷已現於世十
五卷未出孟法師云髙𤣥大法師夏禹師仙公所撰十
卷及修行要用五卷足為三十六合為六卷即今世所
行其後分有内教十卷即是昇𤣥之文亦世所行也按
[006-9a]
太𤣥都四極盟科曰洞𤣥經萬劫一出今封一通於太
山一通於勞盛山元始天王告西王母云太上紫㣲金
格玉書靈寳真文十部妙經太上所祕不盡傳世王母
所得詎已極源五嶽所藏亦多不備龜山西室王屋南
洞天經備足昔黄帝登峩嵋山詣天真皇人請受此法
駕龍昇𤣥帝嚳之時九天真王駕九龍之輿降牧徳之
臺授帝嚳此法帝後封之於鍾山夏禹所感之書出見
有異今略序者按真一自然經云太極真人夏禹通聖
[006-9b]
達真太上命鈔出靈寳自然經分别有大小劫品經棲
山神咒八威召龍神經云小劫至時必脱大水焉又云
徐來勒等三真以己卯年正月一日日中時於㑹稽上
虞山傳仙公葛𤣥𤣥字孝先後於天台山傳鄭思逺竺
法蘭釋道㣲道㣲傳吳主孫權等仙公昇化令以所得
三洞真經一通傳弟子一通藏名山一通付家門子孫
與從弟少傅奚奚子䕶軍悌悌子洪洪又於馬跡山詣
思逺盟而授之洪號曰枹朴子枹朴以建元六年三月
[006-10a]
三日於羅浮山隆安之末傳道士任延慶徐靈期之徒
相傳於世於今不絶玉緯云昔元始天王以開皇元年
七月七日丙午中時三天玉童傳皇上先生教曰若白
簡青籙之人自然得乎此法又虛無先生傳於唐堯後
聖帝君命小有天王撰集宣行青童君云自唐堯之後
得上文者乃七千人此飛龍𤣥昇或論化潜引不可具
記得道者皆藏文五嶽經内明三劫化主及開皇劫以
此妙經生天立地大聖應於始青之中號元始天尊或
[006-10b]
太上道君人天化主此如三寳科釋今不具詳玉經隐
注云三皇天文或云洞神或云洞仙或云太上玉䇿洞
仙者明此教法能通行者登太清仙故曰洞仙也玉䇿
者是䇿進之名亦是扶持之目謂䇿勤行者扶持使仙
也三皇文者洞神第十四云第一天皇文内字字者志
也明天使人仰觀上文心識覺悟内志習勤外不炫燿
第二地皇内記書文文者明也内學志明記正無惑舒
以廣濟縁明至極也第三人皇文文者明也人能俯察
[006-11a]
地理法地則天定内安外普度無窮同歸𤣥門由學所
得此並經釋也又稱三皇經者謂三皇各受隔世禀行
又八帝之經亦是隨方為化猶如靈寳一文五帝分寳
即為五帝文鮑南海序目云上古初以授於三皇名之
三皇文也洞神第六又云仙人曰皇文乃是三皇已前
鳥跡之始大章者也第三又云皇文帝書皆出自然虛
無空中結氣成字又云本源無異矣至於三皇各受一
部分為三元三才之道也第十三卷云三元八㑹自然
[006-11b]
成文方丈懸空字字各現第十四云得失由人此文不
滅聖真寳之鎮太極宫中也
序目云小有三皇文本出大有皆上古三皇所受之書
也天王一卷地皇一卷人皇一卷凡三卷皆上古三皇
時所授之書也作字似符文又似篆文又似古書各有
字數神寳君所出西靈真人所撰此文在小有之天玉
之中諸仙人授之以藏諸名山石室皆不具足唯蜀
郡峩嵋山具有此文昔仙人智瓊以皇文二卷見義起
[006-12a]
不能解遂還之王公以帛公精勤所得傳之賢達宣行
至今大字序說十四篇是天文次第之訣小有經下記
所載十一卷推部本經分别儀式合一十四卷今孟先
生所録者是其山中所傳猶十一卷此二本並行於世
抱朴子云昔黄帝東到青丘過風山見紫府先生受三
皇内文晉時鮑靚學道於嵩髙以恵帝永康二年於劉
君石室清齋忽有三皇文刋石成字乃依經以四百尺
絹告𤣥而受後亦授葛洪按三皇經序云鮑靚所得石
[006-12b]
室之文與世不同洪或兼受也陸先生時所得初傳弟
子孫㳺嶽有四卷而已孫後傳陶先生先生分析支流
稍至十一卷耳其山中所傳者是命召咒文云三皇治
世各受一卷以理天下有急皆召天地鬼神勑使之號
曰三墳後有八帝次三皇而治人各授一卷凡八卷號
曰八索八帝之治邪鬼逆竄黄帝述以斷邪惡
   七部并序/
夫七部者盖乃總道化之教方統𤣥門之正典包羅羣
[006-13a]
藝綜括衆文六綜之辯莫階五時之說非擬覩斯法海
靡不成真渉此慈波咸皆捨偽者也
七部者今因正一經次一者洞神部二者洞𤣥部三者
洞真部四者太清部五者太平部六者太𤣥部七者正
一部前之三部已如三洞義釋今釋後四言太清者孟
法師云大道氣之所結清虛體大故曰太清以境目經
今謂此經是從所輔之境得名何者此經既輔洞神
洞境是太清故也亦未必示者此經既明金丹之術服
[006-13b]
御之者逺昇太清故言太清也太平者太言極太平謂
和平明六合太通為一正平之氣斯行故太平經云今
平氣行矣平亦是安又云欲復古太平之法先安中氣
也又云三五氣和日月常光明乃為太平爾雅云明成
也此亦可訓明言明君治世成濟品物為太平也或有解
云三階正為太平或有解云景星現曰太平此並一事
為釋耳今明此經現世能使六合同風萬邦共軌君明
物度可謂太平也太𤣥者孟法師云是太𤣥都也今為
[006-14a]
老君既隐太平之鄉亦未詳此是何所必非攝跡還本
遣之又遣𤣥之又𤣥寄名太𤣥耶此經名太𤣥者當是
崇𤣥之致以𤣥為太故曰太𤣥也若言起自𤣥都不無此
義但七部皆爾非獨此文也正一者盟威經云正以治
邪一以統萬又言法文者法以合離文以分理此言衆
生離本所以言離故下文云反離還本合真捨偽由法
乃成言統萬者總攝一切令得還真故下文云一切學
士覺悟少欲欲少近乎道宗宗道在乎戒也治邪文云
[006-14b]
衆生根麤去道賖邈大道慈悲立法訓治⬤令心開兩
半成一一成無敗與常道合真故曰正一法文也通言
部者以部别為義三部通名太正一獨稱正者以三部輔
於三洞大法故言太正一既遍陳三乘簡異邪道故稱
為正也
   四輔
第一太清者太一為宗
老君演說建豐經云㣲妙之㫖出於太清天老祕䜟經
[006-15a]
云生道實妙人不釋誠釋誠不倦昇太清也九君申明
道要云太清中經元始出來出於老君傳付元君九皇
真人祖習不絶皆開此君也正一經云太清金液天文
地理之經四十六卷此經所明多是金丹之要又著緯
候之儀今不詳辯按黑録所明即漢安元年太上以此
經四十六卷付於天師因此至今也
第二太平者三一為宗
老君所說甲部第一云學士習用其書尋得其根根之
[006-15b]
本宗三一為主玉緯云太平者六合共行正道之號也
今宛利世界九州八十一域擺除六天上問神人詳說
古道家國安寧長居慶樂丁部第四云欲知吾道大効
付賢明道徳之君使其按用之立與天地乃響應是其
大明効證驗也甲部第一又云誦吾書灾害不起此古
賢聖所以候得失之文也又云書有三等一曰神道書
二曰覈事文三曰浮華記神道書者精一不離實守本根
隂陽合與神同門覈事文者覈事異同疑誤不失浮
[006-16a]
華記者離本已逺錯亂不可常用時時可記故名浮華
記也又云澄清大亂功髙徳正故號太平若此法流行
即是太平之時故此經云應感而現事已即藏又云聖
主為治謹用兹文凡君在位輕忽斯典然其卷數或有
不同今甲乙十部合一百七十卷今世所行按正一經
云有太平洞極之經一百四十四卷今此經流亡殆将
欲盡此之二經並是盛明治道及證果修因禁忌衆術
等也若是一百四十卷洞極經者按正一經此漢安元
[006-16b]
年太上親授天師流傳兹目若是甲乙十部者按百八
十戒云是周赧王時老君於蜀郡臨卭縣授於瑯琊于
吉爾來又隐近人相傳云海嵎山石函内有此經自宋
梁以來求者不得或往取之每值風雨暝暗雷電激揚
至陳祚開基又屢取不得每至山所風雨如故至宣帝
立帝好道術乃命太平周法師諱智響往取此經法師
挺素清髙良難可序受請至山清齋七日将就取經未
展之頃朝雲暗野曉霧昏山師拜禮進趨天光開朗乃
[006-17a]
命從人數十齊心運力前跪取函函遂不得開法師斂
氣開之乃見此經請還臺邑帝乃具禮迎接安於至真
觀供養經放大光明傾國人民並皆瞻仰帝命法師於
至真觀開敷講說利安天下時稱太平自此以來其盛
矣帝因法師得此經故號法師為太平法師即臧靖法
師之禀業也
第三太𤣥者重𤣥為宗
老君所說故經云𤣥𤣥至道宗然其卷數亦有不同正
[006-17b]
一經云太𤣥道經二百七十卷今玉緯所撰止有一百
三十五卷又非盡是本經餘者不見當時運㑹未行然
此經所明大略以𤣥為致故太𤣥經云無無曰道義極
𤣥𤣥樂真人云道徳五千文兹境之經也舊云道徳經
有三卷玉緯云其中經珍祕部入太清亦未詳此解按
西昇序云列以二篇乃河濵授於漢文又云素書二卷
尹喜所受凡得五卷既說有三時𤣥靖法師開為三部
宗致道徳二卷是先說以道徳為體其致則總以其文
[006-18a]
内無的對揚之㫖故也西昇次說以無欲為體故云當
持上慧源妙真一後說既盛明真一故以真一為體其
源流者所授尹生五卷由漸甚多今不更説通諸一部者
按正一經云太上親授天師太𤣥經有二百七十卷推
檢是漢安元年七月得是經爾來傳世乃至今日但其
零落闕遺亦是運還天府耳
第四正一者真一為宗
太上所說正一經天師自云我受於太上老君教以正
[006-18b]
一心出道法謂之新者物厭故舊盛新新出名異實同
學正除邪仍用舊文承先經教無所改造亦教人學仙
皆用上古之法王長慮後改易法師故撰傳録文名為
正一新出儀故天師云後世男女必改吾法貪財愛色
不施散一切汝曹重檐地獄為家宜各慎之正一經云
正一法文一百卷今孟法師録亦一百卷凡為十帙未
知並是此經不耳斯經所明總述三乘之用故此經云
正一遍陳三乘王長所撰新出之儀四十卷但未有次
[006-19a]
第長既隨師昇𤣥於時多承口訣秪録為卷名未詮次
第也其源流者玉緯云昔元始天王以開皇元年七月
七日丙午中時使玉童傳皇上先生白簡青籙之文自
然得乎此法虛無先生傳於唐堯又後聖帝君命小有
天王撰集宣行青童云自爾之後得此文者乃七千人
皆飛龍𤣥昇或淪化濳引不可具記得道者藏文五嶽
精思積感先得此文極妙得之隨縁文來或出河洛或
戒經方依因結果也漢末有天師張道陵精思西山太
[006-19b]
上親降漢安元年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
又授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
威妙經三業六通之訣重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按正
一經治化品目録云正目經九百三十卷符圗七十卷
合千卷付天師正一百卷即在其内後㑹教重自當具
顯道本尊卑經云真經要妙其文無雙三十六萬四千
正言無數不離正一演氣布化五千為宗真精要妙三
洞為最也然此法雖復久逺論其所盛起自漢朝天師
[006-20a]
既昇天後以此法降與子孫弟子嗣師系師及諸天人
一切内外至信者修行傳習屢有傳道之人今不具載
此文因此行矣謹按正一經圖科戒品云太清經輔洞
神部金丹以下仙業太平經輔洞𤣥部甲乙十部以下
真業太𤣥輔洞真部五千文以下聖業正一法文宗道
徳崇三洞遍陳三乘太平經云輔者父也今言三太輔
三洞者取其事用相資成生觀解若父之能生也衆生
鈍劣聞深教不解更須開說翼成方能顯悟即是扶賛
[006-20b]
之義也
   十二部
夫十二部經者盖是通三乘之妙訓貫七部之鴻規尋
之者知真翫之者悟理實出生死之津梁入大道之途
徑故正一經云三乘所修各十二部
夫十二部道義通於三乘今就中乘為釋餘例可知十
二者第一本文第二神符第三玉訣第四靈圖第五譜
録第六戒律第七威儀第八方法第九衆術第十記傳
[006-21a]
第十一讃頌第十二表奏言本文者即三元八㑹之書
行元起之說其例是也紫㣲夫人云三元八㑹之書
太極髙真所有本者始也根也是經教之始文字之根
又為得理之元萬法之本文者分也理也既能分辯二
儀又能分别法相既能理於萬事又能表詮至理如木
有文亦名為理也不名真文者十二義通三乘真文教
主中洞非通義也神符者即龍章鳳篆之文靈跡符書
之字是也神則不測為義符以符契為名謂此靈跡神
[006-21b]
用無方利益衆生信若符契玉訣者如何上釋柱下之
文玉訣解金書之例是也玉名無染訣語不疑謂决定
了知更無疑染靈圗者如含景五帝之像圖局三一之
形其例是也靈妙也圖度也謂度寫妙形傳流下世譜
録者如生神所述三君立本所陳五帝其例是也譜緒
也録記也緒記聖人以為教法亦是緒其元起使物録
持也戒律者如六情十惡之例是也戒者解也界也止
也能觧衆惡之縛能分善惡之界防止諸惡也律者率
[006-22a]
也直也慄也率計罪愆直而不枉使懼慄也威儀者如
齋法典戒請經軌儀之例是也威是儼嶷可畏儀是軌
式所宜亦是曲從物宜為威法也方法者如存三守一
制魄拘魂之例是也方者方所法者節度修行治身有
方所節度也衆術者如變丹鍊石化形隐景之例是也
衆多也術道也為趣至極之初道也記傳者如道君本
業皇人往行之例是也記誌也傳傳也謂記至本業傳
示學人讃頌者如五真新頌九天舊章之例是也讃以
[006-22b]
表事頌以歌徳故詩云頌者美盛徳之形容亦曰偈偈
憩也以四字五字為憩息也表奏者如六齋啟願三㑹
謁請之例是也表明也奏湊也謂表心事上共湊大道
通言部者以部𩔖為義亦以部别為名謂别其義𩔖以
相從也無方釋義十二互通從通制别意如前釋然十
二部内唯本文有通相别相以十二部皆是文字為得
理之本通名為本文本文猶是經之異名十二部既通
名為經是通相本文也於通相文内則出一部是五篇
[006-23a]
真文有生天立地之能是一切法本為别相本文也不
可言十二部皆是玉訣别出一部是别相玉訣也餘部
例然又有長行為偈本稱本文者餘二乘經望此可知
本文是生法之本數自居前既生之後即須扶養故次
辯神符八㑹雲篆三元玉字若不諳鍊豈能致益故須
玉訣釋其理事也衆生暗鈍直聞聲教不能悟解故立
圖像助以表明聖功既顯若不祖宗物情容言假偽故
須其譜録也此之五條生物義定将欲輔成必須鑒戒
[006-23b]
惡法文弊宜前防止故有戒律既捨俗入道出家簉於
師寳須善容儀故次明威儀也又前乃防惡宿罪未除
故須修齋軌儀悔己生惡也儀容既善宿根已浄須進
學方術理期登真要假道術之妙顯乎記傳論聖習學
以次相從也亦是學功既著名傳竹帛故次記傳始自
生物終乎行成皆可嘉稱故次有讃頌又前言諸教多
是長行散說今論讃頌即是句偈結辭既切功滿徳成
故須表申靈府如齋訖言功之例故終乎表奏也又前
[006-24a]
十一部明出世之行後之表奏祛世間之灾如三元塗
炭子午請命之流皆闗表也
   三十六部
三乘之中乘各有十二部故合成三十六部也論其相
攝者一往大乘具有三十六部中乘具有二十四部小
乘唯十二部何者以大得兼小故也又大乘得學小為
遍行者小不得兼學大故止十二中乘可知此逺論界
内化門意也再論三洞即是㑹前三乘入此一乘故三
[006-24b]
洞大乘唯一耳而又約三洞開三乘者此欲示一乘之
内無所不包又云有二經不同一者太𤣥部老君自然
齋儀云經有三條一曰天經天真所修二曰地經洞天
所習三曰人經世間所行三景之法相通而成一曰三
乘三乘之用各有十二部交㑹相通總曰三十六部十
二條一曰無為二曰有為三曰無為而有為四曰有為
而無為五曰續愛六曰斷愛七曰不斷不續八曰分段
九曰無斷十曰知微十一曰知彰十二曰適用當境而
[006-25a]
曰十二部𨼆顯兼施則有七十二部今謂此文所出前
之三經自可是教後之十二意在行也二者正一所明
十二者一者心跡俱無為二者心無為跡有為三者心
有為跡無為四者捨家處人間五者擕家入川澤六者
出世與人隔絶七者與世和光同塵八者斷欲斯斷九
者不斷而斷十者逰空中十一者在地下十二者住天
上三乘皆有十二故成三十六部也釋此文意已在位
業義科但此兩經名味不同者亦當教義自是一途之
[006-25b]
說耳太𤣥所出多據於心正一所明通論心跡但太𤣥
十二中第八一事言分段考事渉跡又不顯十二部經

 
 
 
 
 雲笈七籖卷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