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南華真經口義 > 南華真經口義 5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莊子口義卷五
            宋 林希逸 撰
外篇天道第十三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
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内服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
辟於帝王之徳者其目為也昧然無不静者矣聖人之
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静也
[005-1b]
水静則明燭鬚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猶明而况
精神聖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
 帝道聖道本難分别莊子之意蓋以帝為三皇聖為
 五帝也運而無積即是純亦不已無積字更分曉此
 叚主意却在静字上至静之中運而無積何嘗是枯
 木死灰但讀者不察之耳六通四辟猶言東西南北
 上下無所障礙也昧然者冥然之意也聖人之静也
 非曰静也善故静也此一句最精神言聖人非以静
[005-2a]
 為好事故欲如此静萬物不足以撓動其心故不求
 静而自静也鐃與撓同以水以鏡為静之喻即眼前
 說話但是文字精到
夫虛静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
王聖人休焉休則虚虚則實實者倫矣虚則静静則動
動則得矣静則無為無為也則任事者責矣無為則俞
俞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夀長矣夫虚静恬淡寂寞無
為者萬物之本也明此以南鄉堯之為君也明此以北
[005-2b]
面舜之為臣也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
𤣥聖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閒逰江海山林之士服
以此進為而撫世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
 虚静恬淡寂寞無為把一静字演作八字要得分曉
 也平定也至極也言此乃天地一定之理道德極至
 之事也休止也言帝王聖人之心止於此也亦猶曰
 止於至善也休則虚即惟道集虚吉祥止止也但此
 下又言虚則實實者倫矣發得又精神虚則實即禪
[005-3a]
 家所謂真空而後實有也倫理也實理之中自有條
 理便是渾然之中有粲然者上句發了虚則實下句
 又言虚則静静則動便是一動一静互為其根動而
 無不當其宜故曰動則得矣任事者責言各任其事
 而盡其責是無為而無不為也俞俞安樂之貌憂患
 不能處言不入於憂患也處有陷入之意憂患不能
 入便是仁者不憂年夀長久便是静者夀也四句以
 虚静無為字相生成文此莊子筆法也到此又提起
[005-3b]
 虚静恬淡八字而斷之以萬物之本本者初也言此
 理出於未有萬物之初處上即南鄉之君也處下不
 仕者也𤣥聖素王言有聖人之德無聖人之位也退
 居而閒逰𨼆者也進為而撫世用於時者也觀此一
 句其意何嘗不欲用世何嘗不以動静為一
静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争
美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和者
也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
[005-4a]
天和者謂之天樂
 静則為聖動則為王即是内聖外王四字無為也而
 尊尊貴也言天下之道莫貴於無為也樸素無文采
 也雖若樸素而天下之美莫過於此故曰樸素而天
 下莫能與之争美明白者言曉然如此也若知此天
 地之德則可以與天為徒故曰與天和者也和合也
 大本大宗即是贊美自然之德與自本自根意同均
 調天下則與人合亦猶堯曰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
[005-4b]
 也既曰天和人和又曰人樂天樂鼓舞發越其筆勢
 大抵如此
莊子曰吾師乎吾師乎⬤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世而
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夀覆載天地刻彫衆形而不
為巧此之謂天樂
 此數句與大宗師篇同却又着莊子曰三字前曰許
 由之言今以為自言可見件件寓言豈可把作實話
 看
[005-5a]
故曰知天樂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與隂同
德動而與陽同波故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
無鬼責故曰其動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
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萬物服言以虚静推於天
地通於萬物此之謂天樂天樂者聖人之心以畜天下

 天行行乎天理之自然也物化隨萬物而化也静則
 為隂動則為陽同波同流也聖門只曰不怨天不尤
[005-5b]
 人此又添無物累無鬼責兩句愈自精神鬼出而見
 於人則曰祟其鬼不祟言神藏而不露也其魂不疲
 言精神不倦也曰鬼曰魂即精神是也心定則精神
 自定萬物自服以虚静之理而行於天地萬物之間
 故曰推於天地而通於萬物以畜天下即以善養人
 者服天下也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無
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故
[005-6a]
古之人貴夫無為也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是下與上
同德下與上同德則不臣下有為也上亦有為也是上
與下同道上與下同道則不主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
必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天地道德皆無為之理而已此叚又將無為與有為
 對說以無為為君之道以有為為臣之道下與上同
 德則不臣者言臣當勞也上與下同道則不主者言
 君當佚也用天下君也為天下用臣也如此說臣主
[005-6b]
 又是一意不可與在宥篇天道人道同說若如此拘
 泥便讀莊子不得且如此篇既言君當無為臣當有
 為而前章又曰明此以北面舜之為臣也又曰以此
 進為而撫世則功大名顯則臣道亦無為矣豈其說
 自相戾乎所以道若如此拘泥則讀莊子不得
故古之王天下者知雖落天地不自慮也辯雖彫萬物
不自恱也能雖窮海内不自為也天不産而萬物化地
不長而萬物育帝王無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於天莫
[005-7a]
冨於地莫大於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
馳萬物而用人羣之道也
 落天地言籠絡也絡與落同彫萬物者言其巧也萬
 物自生非天生之萬物自長非地長之故曰天不生
 地不長帝王以無為而成天地之功亦與天地同也
 乘天地者猶曰乗六龍以御天也馳萬物者役使羣
 動也此叚只是贊說君道無為
本在於上末在於下要在於主詳在於臣三軍五兵之
[005-7b]
運德之末也賞罰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禮法度數
刑名比詳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哭
泣衰絰隆殺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須精神之運心
之動然後從之者也末學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

 自此以下又說有為蓋以無為為本而以有為為末
 要在主君道無為也詳在臣臣道有為也威武文德
 之輔助故曰三軍五兵之運德之末也五兵弓殳矛
[005-8a]
 戈㦸也明刑以弼教故曰賞罰利害五刑之辟教之
 未也度數等差也刑名名物也比𩔖例也詳纎悉也
 禮法度數鐘鼓羽旄皆非禮樂之本猶曰玉帛鐘鼓
 云乎哉也哀之末也即與其易也寧戚之意此數句
 甚平正精神之運心術之動然後從之蓋言皆由内
 心以生非由外鑠我也末學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
 先此一句尤好看得莊子何嘗欲全不用兵刑禮樂
君先而臣從父先而子從兄先而弟從長先而少從男
[005-8b]
先而女從夫先而婦從夫尊卑先後天地之行也故聖
人取象焉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先秋冬後四時
之序也萬物化作萌區有狀盛衰之殺變化之流也夫
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後之序而况人道乎宗廟尚親
朝廷尚尊鄉黨尚齒行事尚賢大道之序也語道而非
其序者非道也語道而非其道者安取道
 因上面一先字與一從字又說許多譬喻蓋言當先
 者先當後者後皆天地自然之理也故聖人取而法
[005-9a]
 之故曰尊卑先後天地之行也聖人取象焉天地四
 時亦喻說也化作化生也詩言薇亦作止是也萌萌
 芽也區區别也言物生而其狀不同也隨時變化先
 盛後衰亦是譬喻先後之序殺等也盛者非一時而
 盛衰者非一時而衰皆有次第故曰盛衰之殺因先
 後而及尊卑尊卑亦先後也行事尚賢言任職事以
 賢為先也齒爵親賢亦天下自然之理故曰大道之
 序安取道者言既不知其序又安得有道也宗廟尚
[005-9b]
 親昭穆世次也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
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
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
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賞罰已明而
愚知處宜貴賤履位仁賢不肖襲情必分其能必由其
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脩身知謀不用
必歸其天此之謂太平治之至也
[005-10a]
 此段自言為治之序凡有九等以天為第一道德為
 第二仁義為第三分守為第四形名為第五因任為
 第六原省為第七是非為第八賞罰為第九分守職
 守也形名名稱也形與刑同因任是因其所職而大
 任之也原免也省减也不任其事則免之則省去之
 矣是非旌别淑慝也賞罰撻以記車服以彰之𩔖也
 莊子其言為治之序如此不知天討有罪天命有德
 賞罰何嘗非天豈九變而後及之如此議論便去聖
[005-10b]
 賢逺甚但言先明天次道德其下又有此數節亦不
 是捨粗而求精愚知處宜言當其任也履位亦猶當
 位也襲安也安其情實則君子小人各有所處也必
 由其名循名責實也知謀不用必歸其天言事事雖
 各有處而無容其心皆歸於自然而已此太平之世也
故書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古
之語大道者五變而形名可舉九變而賞罰可言也驟
而語形名不知其本也驟而語賞罰不知其始也倒道
[005-11a]
而言迕道而說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驟而語形名
賞罰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用於天下不以用
天下此之謂辯士一曲之人也禮法數度刑名比詳古
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
 書古書也古書之中雖有形名之說而未嘗捨本以
 求末故曰非所以先若不知先後驟然而言之則失
 其本始矣倒倒置也迕逆也若逆此自然之道倒置
 其說則是治於人者是為天下用也非用天下者也
[005-11b]
 以形名賞罰為治之具以分守仁義為治之道何嘗
 差錯但說得衮雜爾一曲一偏也上所以畜下則是
 君道下所以事上則是臣道
昔者舜問於堯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堯曰吾不敖無告
不廢窮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婦人此吾所以用心已
舜曰美則美矣而未大也堯曰然則何如舜曰天德而
出寧日月照而四時行若晝夜之有經雲行而雨施矣
堯曰然則膠膠擾擾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夫天
[005-12a]
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黃帝堯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
天下者奚為哉天地而已矣
 敖嫚侮也苦哀憐之也嘉喜之也婦人寡婦也既與
 孺子對說雖無寡字而意自明天德自然之德也出
 寧者首出庶物萬國咸寧也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
 來日月照而四時行也既晝而夜夜而復晝常常如
 此經常也雲行雨施隨時自然此皆形容無為而為
 之意膠膠擾擾言撓亂也堯曰我之所為未及於汝
[005-12b]
 未免自為撓亂所以只合於人而未合於天也然則
 下三句謂堯自嘆之辭也天地者古之所大言天地
 自然之理自古及今莫大於此也共美者共好之也
 王天下者無他為但法天地則可矣前言堯舜既有
 抑揚此又與黃帝同說殊無輕重若泥其名字則窒
 礙不通矣
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
耼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孔子曰善往
[005-13a]
見老耼而老耼不許於是繙十二經以說老耼中其說
曰太謾願聞其要孔子曰要在仁義老耼曰請問仁義
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則不成不義則不生仁
義真人之性也又將奚為矣老耼曰請問何謂仁義孔
子曰中心物愷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老耼曰意幾
乎後言夫兼愛不亦迂乎無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
天下無失其牧乎則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
辰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羣矣樹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
[005-13b]
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掲仁義若擊鼓
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亂人之性也
 西藏書於周室者言西至周而欲觀其藏書也繙反
 覆言之也中其說者言方及半而老子以為太繁太
 謾言太汙漫也物愷者以物為樂與物為一之意也
 後言猶曰淺近之言也幾乎危乎也物之不齊何由
 兼愛此迂曲難行之說也纔有無私之名胸中便有
 箇私字有此無私字便是有心故曰無私焉乃私也
[005-14a]
 牧養也欲使天下無失其所養則天地之間物物皆
 有自然之造化何可容力但當依放自然之德循行
 自然之道能如此已為極矣故曰已至矣亡子逃也
 擊鼓而求言勞苦而驚動世俗也如此乃是亂人之
 性故嘆而言之意嘆也夫子猶吾子也偈偈勞力之
 貌
士成綺見老子而問曰吾聞夫子聖人也吾固不辭逺
道而來願見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吾觀子非聖人也
[005-14b]
䑕壤有餘蔬而棄妹不仁也生熟不盡於前而積歛無
崖老子漠然不應士成綺明日復見曰昔者吾有刺於
子今吾心正郤矣何故也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
自以為脫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
謂之馬茍有其實人與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
恒服吾非以服有服
 百舍重趼而不敢息言其勞也趼足跟厚皮也食蔬
 之餘棄於䑕壤暗昧不明之地妹與昧同暗也是不
[005-15a]
 愛物也故以為不仁生熟不盡於前而積歛無崖言
 其積蓄有餘也生熟者生物熟物在目前者用不盡
 也猶且收積不已故曰積歛無崖老子漠然不應是
 以不答答之也刺者譏也郤退也向有所譏今其心
 盡退然無有謂既見之後忽然有覺也巧知神聖有
 為之學也脫者離也言出乎其上也我既無心呼馬
 呼牛聽汝而已茍有其實人與之名而弗受再受其
 殃此一句最純粹我若實有此事人以譏我而我乃
[005-15b]
 拒之是兩重罪過也即是恥過作非又翻出此語服
 行也吾之所行常常如此非以為當行而行之謂不
 自知也故曰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即非曰静
 也善故静之意却如此下四箇服字皆是竒筆處
士成綺雁行避影履行遂進而問脩身若何老子曰而
容崖然而目衝然而顙頯然而口闞然而狀義然似繫
馬而止也動而持發也機察而審知巧而覩於㤗凡以
為不信邊境有人焉其名為竊
[005-16a]
 雁行避影形容其側身之貌履行一步躡一步也履
 行遂進形容其躡足漸行漸進之貌崖然有崖異之
 狀衝然有突視之狀闞然口呿之狀義然堅固之狀
 馬性欲馳雖繫止而自有奔突之意即坐馳之意也
 形容得最好動而持舉動之間有矜持之貌也發也
 機即所謂其發若機括其司是非之謂也察而審者
 好用明察而又精審略不藏蓄也知巧而覩於泰自
 恃其智巧而驕泰之意見於外也凡此十事皆不誠
[005-16b]
 所致故曰凡以為不信不信不誠實也若見實理則
 無此病矣邊境之間若有此等人必指之以為賊謂
 其機心太重不循乎自然處世能招禍也
夫子曰夫道於大不終於小不遺故萬物備廣廣乎其
無不容也淵乎其不可測也形德仁義神之末也非至
人孰能定之
 夫子老子也大而無極曰大不終細而無餘曰小不
 遺即語大莫能載語小莫能破也萬物不能外此道
[005-17a]
 故曰萬物備廣廣乎大也淵乎深也形而為德為仁
 為義皆其妙用之餘也形形見也神妙用也定審定
 也非至人孰能定其本末也
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為之累天下奮㨀而
不與之偕審乎無假而不與利遷極物之真能守其本
故外天地遺萬物而神未嘗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
退仁義賔禮樂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有世有天下也雖有天下之大而不足累其心㨀權
[005-17b]
 也雖奮而執天下之㨀此心亦不與之偕往言心不
 動也不為利遷言不計利害也究極萬物真實之理
 故能守其本然之静外天地遺萬物不動於外也其
 心不動神又何所困乎通同也道德自然也退仁義
 以仁義為後而非其所先也賔禮樂所主者情性而
 禮樂為賔也定静也此至人之心所以静定也
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
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
[005-18a]
言傳書世雖貴之哉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故
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者名與聲也悲夫世
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
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
 書能載道世所以貴之然貴在道而不在書也以道
 為言故其言可貴然所貴者意而不在言隨嚮也意
 之所向言不得而𫝊則言之與書皆不足貴矣以此
 為貴皆不足貴故曰為其貴非其貴也名名言也形
[005-18b]
 色則可見名聲則可聞道豈有形色名聲哉以不可
 見不可聞之道而世人欲以見聞得其實可悲也哉
 情實也果斷也見聞斷然不足以得之故知道者必
 不言而有言者必非知道者也今世之人其識見豈
 及此所以可悲也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斵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
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
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
[005-19a]
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
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斵輪徐則甘而不固
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
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
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斵輪古之人與其不
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此叚只前叚之意謂道不可以言傳而設喻如此極
 為精妙甘滑也苦澁也徐寛也疾𦂳也寛則甘滑易
[005-19b]
 入而不堅𦂳則澁而難入要得不寛不𦂳自有分數
 存乎其間但是說不出雖父之於子亦不可𫝊書載
 古人之言耳其人不存則其不可𫝊者何從得之糟
 粕之餔豈知酒味哉道而可獻人莫不以獻諸其君
 道而可𫝊人莫不以傳於其子亦此意也大凡著書
 所載所言必非一事此書翻來覆去只說一箇自然
 之理而撰出許多說話愈出愈竒别無第二題目若
 如此看愈見莊子不可及處讀佛書者亦然
[005-20a]
外篇天運第十四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争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
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
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雲者為雨乎雨者為雲乎
孰隆施是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風起北方一西一東
有上彷徨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
 此數行句句精絶五箇乎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
 行一日一周天之自運乎地有四游上下豈一定而
[005-20b]
 處乎日往月來却喚作争其所言如人相追奪也此
 三字誰下得主張維綱但是着力之意機緘不得已
 運轉不能自止言亦不由他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所以為雲為雨但不知雲為雨乎雨為雲乎如此設
 問豈不竒特隆施隆起也施止也與張弛同言或作
 或止孰為之也淫樂淫放也樂戲劇也勸助也言何
 人為放意戲樂之事而助成此雲雨也四方皆有風
 此言起北方者順天形而言之天倚於北則風自北
[005-21a]
 來或西或東或上或下彷徨往來之貌言上不言下
 文法也披拂揺蕩也
敢問何故巫咸祒曰來吾語汝天有六極五常帝王順
之則治逆之則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備監照下土天下
戴之此謂上皇
 發問不言人名又是自變箇筆法六極六氣也五常
 五行也六氣五行皆自然之理也九洛九州也洛聚
 洛也洛與落同古字通用治成德備言帝王順此自
[005-21b]
 然之理以治九州功成而德備照臨天下而人皆戴
 之此乃三皇向上人也故曰此謂上皇
商太宰蕩問仁於莊子莊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謂也莊
子曰父子相親何為不仁曰請問至仁莊子曰至仁無
親太宰曰蕩聞之無親則不愛不愛則不孝謂至仁不
孝可乎莊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
非過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
 以虎狼為仁便與盜亦有道意同此皆排抑儒家之
[005-22a]
 論但其言雖偏亦自有理諺云惡虎不食子豈非虎
 狼之仁乎至仁無親者言仁主於相親而不知其所
 以相親乃謂仁之至孝不足言者非不孝也蓋至於
 至仁則孝不待言矣至仁則在孝之上過於孝矣若
 太宰所問乃是不及孝之言也言汝未能盡仁則於
 孝為不及我能盡仁則過之矣
夫南行者至於郢北面而不見冥山是何也則去之逺
也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而忘親難忘親
[005-22b]
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
使天下兼忘我難夫德遺堯舜而不為也利澤施於萬
世天下莫知也豈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夫孝弟仁義
忠信貞亷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故曰至
貴國爵并焉至富國財并焉至願名譽并焉是以道不

 冥山在北自北而南行至於郢則望北山皆不見矣
 此是去之已逺非不及也等閑小小譬喻以發過孝
[005-23a]
 不及孝之意亦自竒特敬孝猶有迹也愛孝則相忘
 矣自此以上曰忘親曰忘天下天下忘我但要一節
 髙一節此書筆法例如此皆以有迹不若無迹有心
 不若無心遺棄也蔑視之意蔑視堯舜不足以為德
 澤及萬世不足以為仁又豈以仁孝自誇美哉太息
 而言嗟嘆自夸也孝弟仁義忠信亷貞八者世人以
 為美德其實相勸勉以自苦而已故曰自勉以役其
 德不足多也役勞也不足多不足尚也我之至貴何
[005-23b]
 取於國爵我之至富何取於國財我之至願何取於
 名譽并音屏言皆屏去之也至貴至富至願無為之
 道也國財埒國之財也不渝不變也即所謂常然也
 八者有為以自役而我常無為也
北門成問於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吾始
聞之懼復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黙黙乃不自得
 此叚把樂來粧撰一項說話又是一般竒特始而懼
 繼而怠終而惑言我聞此樂如此三變蕩蕩精神散
[005-24a]
 也黙黙口噤也不自得不自安也為此樂所驚駭也
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徽之以天行之以禮義
建之以太清四時迭起萬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倫經
一清一濁隂陽調和流光其聲蟄蟲始作吾驚之以雷
霆其卒無尾其始無首一死一生一僨一起所常無窮
而一不可待汝故懼也
 汝殆其然哉言我之樂而汝聽之冝其如此三變也
 奏作也徽猶琴徽也行之建之動作聳起也人人事
[005-24b]
 也天天理也禮義聲有條理也太清合造化也謂始
 作之聲平正如此自四時迭起以下又言作用之時
 變化驚動可喜可愕且作且止而未見歸宿之地也
 發生文也肅殺武也倫經次序也四時生殺萬物循
 序而生長既盛復衰猶樂聲之有文武倫序也琴有
 文武絃即此文武之𩔖故曰文武倫經流光流暢光
 華也調其隂陽清濁之聲如此流暢光華若蟄蟲將
 奮而雷發聲之時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終故
[005-25a]
 曰其卒無尾其始無首首尾即終始也死生僨起所
 常無窮言或作或止既常且變故其常者無窮也求
 其歸一之地而未得故曰一不可待汝之初聞所以
 懼者如此
吾又奏之以隂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
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阬滿阬
塗郤守神以物為量其聲揮綽其名髙明是故鬼神守
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紀吾止之於有窮流之於無止子
[005-25b]
慮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見也逐之而不能及
也儻然立於四虚之道倚於槁梧而吟目知窮乎所欲
見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矣形充空虚乃至委蛇
汝委蛇故怠
 隂陽之和日月之光亦只是和暢光華之意長短剛
 柔同為變化不可指定故曰變化齊一不主故常齊
 一同也故舊也不主故常言愈出愈新也滿阬滿谷
 言塞乎天地之間也塗郤塞其聰明也郤與隙同言
[005-26a]
 七竅也黜其聰明而守之以神隨萬物而為之劑量
 言我之作樂不用智巧而循自然也其聲揮動寛綽
 自然有髙明之名鬼神守其幽即其鬼不祟其魂不
 疲也日月星辰行其紀往來自然也若有止而又若
 無止故曰止於有窮流而無止欲慮不知欲望不見
 欲逐不及皆形容其似有物而非有物之意四虚即
 太虚也我當是時立於太虚之中𨼆几而吟且欲見
 而不可窮欲逐而不可及其形雖充滿而自忘其身
[005-26b]
 若空虚然乃至於委蛇放弛而况汝乎汝惟如此放
 弛所以怠也儻然無心貌也
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調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叢
生林樂而無形布揮而不曵幽昏而無聲動於無方居
於窈冥或謂之死或謂之生或謂之實或謂之榮行流
散徙不主常聲世疑之稽於聖人聖也者達於情而遂
於命也天機不張而五官皆備此之謂天樂無言而心
恱故有焱氏為之頌曰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
[005-27a]
充滿天地苞裹六極汝欲聽之而無接焉而故惑也
 無怠不已也自然之命即自然之理也若混逐叢生
 者如萬物之叢生而混同相追逐也林樂林然而樂
 言林林摠摠無非樂也而不見其形布散揮動而不
 容力以牽曵幽昏而不可聞變動而無方所其所居
 乃在於窈窈冥冥不可窮極不可窺測之地非生非
 死非華非實行流散徙言不定也不主常聲即不主
 故常也世人至此凝而不曉乃以問於聖人稽考也
[005-27b]
 問之意也達於情者達於實理也遂於命者極於自
 然也身之五官皆備而天機不動謂耳目手足雖具
 而見聞動作皆不自知此則得其自然之樂故曰天
 樂楞嚴經云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即天機不張五官
 皆備之意也無言而心恱謂其恱樂有不容言者汝
 於此雖欲聽之而無所接所以惑也到此又撰出一
 頌此乃文字紬繹之妙處充滿天地苞裹六極即是
 塞乎天地此頌四句本無别意添作一轉便成節奏
[005-28a]
 此是作文之法
樂也者始於懼懼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於
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載而與之俱也
 前言懼怠惑未見其意到歸結處方說愚而可以入
 道這一轉尤妙蓋言人之求道須經歴如此境界方
 有進步處祟森爽之意怠而遁是欲罷不能之時惑
 而愚是意識俱亡六用不行之時看此三節便似禪
 家作用其間說樂雖作三叚亦無大分别但鼓舞其
[005-28b]
 言而已
孔子西逰於衛顔淵問師金曰以夫子之行為奚如師
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窮哉顔淵曰何也師金曰夫芻狗
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
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將復取而
盛以篋衍巾以文繡逰居寢卧其下彼不得夣必且數
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陳芻狗取弟子逰居寢卧
其下故伐樹於宋削迹於衛窮於商周是非其夣邪圍
[005-29a]
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死生相與鄰是非其眯邪
 此叚議吾聖人在孔子時已有荷蓧丈人楚狂接輿
 長沮桀溺皆是此一種人芻狗結草為狗以解厭也
 祭時所用已則棄之篋筐也衍笥也蘇取草也眯塵
 入其目也蓋謂儒者所學皆古昔陳言不足用於今
 世也
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陸行莫如用車以舟之可行於水
也而求推之於陸則沒世不行尋常古今非水陸與周
[005-29b]
魯非舟車與今蘄行周於魯是猶推舟於陸也勞而無
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無方之傳應物而不窮者也
 川陸舟車之喻言時不同也無方之傳不執一之道
 也自古所傳自有隨時不執一之道所以應世而不
 窮
且子獨不見夫桔橰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彼人之
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於人
 俯仰隨人而無所容心即無方應物之喻也
[005-30a]
故夫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不矜於同而矜於治故譬
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
皆可於口故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
 柤梨橘柚人皆美之而其味各不同此喻三王不同
 禮五帝不同樂之意柤果屬似梨而酸
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齕齧挽裂盡去而後
慊觀古今之異猶猨狙之異乎周公也
 以古人之禮樂而強今人行之是強猨狙而衣以人
[005-30b]
 之服也不曰人之服而曰周公之服意在譏侮聖賢
 故多如此下字周公制禮有冠冕衣裳之制故曰周
 公之服
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
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
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美矉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
乎而夫子其窮哉
 矉蹙額也以今人而學古人猶以里女而學西施之
[005-31a]
 矉矉之所以美者必有西施而後可道之所以行必
 見古人而後可而夫子言汝夫子也此叚凡六譬喻
 節節皆好為文莫難於譬喻王臞軒邁嘗云平生要
 自做箇譬喻不得才思量得皆是前人已用了底莊
 子一書譬喻處件件竒特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耼老耼
曰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
未得也老子曰子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度數五年
[005-31b]
而未得老子曰子又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隂陽十
二年而未得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
於其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於其親使道而可
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
不與其子孫
 度數禮樂也隂陽萬物之理也五年十二年初無義
 理但曰精粗求之乆而未得爾自道而可獻以下四
 句發得極妙即是道不可傳乃如此發出這般言語
[005-32a]
然而不可者無他也中無主而不止外無正而不行由
中出者不受於外聖人不出由外入者無主於中聖人
不𨼆
 中無主而不止非自見自悟也言學道者雖有所聞
 於外而其中自無主非所自得雖欲留之不住也外
 無正者無所質正也今禪家所謂印證也在我既有
 所自得而質之有道之人得其印證則可以自行我
 無所得則何以印證於人此兩句雖分中外其實只
[005-32b]
 要自得也由中出者不受於外此謂教人者我之言
 雖自中出而汝不能受吾與回言終日不違能受者
 也汝不能受則聖人不告汝矣故曰聖人不出由外
 入者無主於中此言受教者我言雖自外而入汝之
 聽汝未有見而中無所主雖聞其言亦無得也即禪
 家所謂從門而入者不是家珍汝既無得則但以聖
 人為𨼆聖人實不𨼆也二三子以我為𨼆乎吾無𨼆
 乎爾便是此意此四句儘自精微須子細參究道之
[005-33a]
 不可傳無他故也其病在此四句而已故先曰然而
 不可者無他也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義先王之蘧廬也止可以一宿
而不可以乆處覯而多責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
義以逰逍遥之墟食於茍簡之田立於不貸之圃逍遥
無為也茍簡易養也不貸無出也古者謂是采真之逰
 名不可多取此譏儒者好名也蘧廬草屋也仁義不
 可久處言有迹者不可乆也覯見也纔有聲迹可見
[005-33b]
 則禍患之所由生故曰覯而多責假道託宿不可久
 處也過則化之意茍簡茍且也言隨時而易為贍也
 不貸者猶今諺言不折本也易養易足也無出不費
 力無費於我也采真采取真實之理也
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禄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
不能與人柄操之則慄舍之則悲而一無所鑒以闚其
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此即是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死權之意操之而
[005-34a]
 患失則恐慄舍之而迷戀則自悲三者皆然無所鑒
 者略無所見也闚視也所不休迷而不知返也心無
 明見而不能反視其迷此天奪其魄之人也天之戮
 民言天罰之以此苦也
怨恩取與諫教生殺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變無所湮
者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弗
開矣
 君臣之間曰諫師友之間曰教有此人世則有此八
[005-34b]
 者之用器用也用所當用曰正必無心者方能用之
 循大變順造化也無所湮無所汨也我能循造化而
 無所汨則在我者正而後可以正物我未能無心而
 以自然之理為不然則是其胸中之天已昏塞矣故
 曰天門不開詩曰天之牖民便是天門之意
孔子見老耼而語仁義老耼曰夫播糠眯目則天地四
方易位矣蚊虻⬤膚則通昔不寐矣夫仁義⬤然乃憤
吾心亂莫大焉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吾子亦放風而
[005-35a]
動摠德而立矣又奚傑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
 ⬤膚眯目偏說逆心之喻也昔即夕也左傳曰居則
 備一昔之衛⬤然毒之狀也言自苦也憤吾心逆吾
 心也亂莫大焉言自亂性也放風順化也順化而行
 故曰放風而動摠執也若使天下不失其本然之樸
 則皆順化而行執德而立又何待教之乎王建路鼓
 于寢門建鼓言所建之鼓也招呼天下之人而教之
 猶負大鼓而求亡子也傑然自髙之貌
[005-35b]
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黒黒白之樸不足以為
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
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鵠之白烏之黒自然而然不待浴之黔之此二喻最
 佳黔染黒也黒白之樸言黒白皆有自然之質無美
 無惡不足致辨以名譽而觀示於天下便有是非之
 意有譽則有毁此心便不廣大矣黒白是非之喻也
 魚之呴濡共能幾何若處之江湖則相忘於水中矣
[005-36a]
 至道之世各循自然無所是非則上下亦相忘矣
孔子見老耼歸三日不談弟子問曰夫子見老耼亦將
何規哉孔子曰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
成章乘乎雲氣而養乎隂陽予口張而不能嗋予又何
規老耼哉
 規諫也合而成體渾然者也散而成章粲然者也龍
 在天地之間可見而不可見故有散合之喻乗乎雲
 氣在造化之上也養乎隂陽言以天地之道自樂也
[005-36b]
 嗋合也張而不合無所容言也
子貢曰然則人固有尸居而龍見雷聲而淵黙發動如
天地者乎賜亦可得而觀乎遂以孔子聲見老耼老耼
方將倨堂而應微曰予年運而往矣子將何以戒我乎
子貢曰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共係聲名一也而
先生獨以為非聖人如何哉老耼曰小子少進子何以
謂不同對曰堯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湯用兵文王順
紂而不敢逆武王逆紂而不肯順故曰不同老耼曰小
[005-37a]
子少進余語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黃帝之治天下使
民心一民有其親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堯之治天下使
民心親民有為其親殺其殺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
使民心競民孕婦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
孩而始誰則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變人有
心而兵有順殺盜非殺人自為種而天下耳是以天下
大駭儒墨皆起其始作有倫而今乎婦女何言哉
 以孔子之聲見老耼稱夫子之門人而脩謁也倨堂
[005-37b]
 居於堂上而自倨有傲物之意應微言其問答之聲
 甚微也黃帝之治順乎自然自此以下一節下一節
 前篇亦屢有此意於此又添出數句頗竒特制服以
 其親之輕重為降殺故曰為其親殺其殺蓋言古無
 服而今制禮也古人十四月而生兩嵗而後言十月
 而生五月而言謂早也誰問也未至於孩提而早能
 問人為誰矣始早也誰謂誰何也使民心變變於古
 也人有心人人各有私心也兵有順以用兵為順事
[005-38a]
 也為盜之人可殺則殺不以為罪法禁詳矣當此時
 也人皆自分種𩔖各親其親各子其子也特共此天
 下而居故曰而天下耳其作始有倫言其始如此作
 為之時人倫之道猶在今其弊也至於亂倫而以女
 為婦又何可言哉謂其不容說也禮記大道為公一
 叚亦有此意但莊子說得太甚
余語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亂莫甚焉三
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暌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
[005-38b]
其知⬤於⬤蠆之尾鮮規之獸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
而猶自以為聖人不可恥乎其無恥也子貢蹵蹵然立

 三皇之知亦拂天地造化之理前此多尊三皇而抑
 五帝到此又和三皇罵了⬤蠆即蜂𩔖也其尾有毒
 鮮少也規求也小獸之求不過鮮少如狐狸之𩔖言
 此等智巧其為毒也亦如此小虫小獸而已皆譏侮
 而卑抑之言⬤毒也蹵蹵然不安之貌也
[005-39a]
孔子謂老耼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
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論先王之道而明周
召之迹一君無所鉤用甚矣夫人之難說也道之難明
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經先王之
陳迹也豈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猶迹也夫迹履之
所出而迹豈履哉
 禮記中亦有老子呼聖人以名處想問禮於老耼而
 師之孰知其故者孰知其典故也鉤取也幸不遇者
[005-39b]
 若有上古聖人更笑汝也有履則有迹得其迹而不
 得其履亦猶糟粕之喻也
夫白鶂之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蟲雄鳴於上風雌應
於下風而風化𩔖自為雌雄故風化性不可易命不可
變時不可止道不可壅茍得於道無自而不可失焉者
無自而可孔子不出三月復見曰丘得之矣烏鵲孺魚
𫝊沫細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與化為人不
與化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005-40a]
 此一叚文之極竒者白鶂之雌雄不交而生子但眸
 子相視而已凡物皆風氣所生風字從虫便有生物
 之義故曰風化言生子也鳴於上風應於下風謂在
 上在下也黃帝順下風而行却與此同此風字與風
 化字又别𩔖自為雌雄言其雌雄在萬物之中自為
 一𩔖故能如此風化螟⬤之於蜾蠃則非𩔖而以呪
 化此則以相視而化也性命時道皆言自然之理不
 可違也烏鵲孺孺交尾也魚𫝊沫者相濡以沫而生
[005-40b]
 子也細要蜂也化化生也有弟而兄啼兄弟同母必
 乳絶而後生兄不得乳而後有弟故曰兄啼此句下
 得尤竒絶佛經中多有此𩔖要盡文章之妙此𩔖皆
 不可不知不與化為人者言知人而未知天不能與
 造化為一也此章以造化生生之理喻自然之道蓋
 謂儒者所學皆有為之為而非無為之為無為之為
 則與造化同功也佛經所言胎生卵生化生濕生其
 樂必出於此其意却欲人知此身自無而有與萬物
[005-41a]
 皆同所以破世俗自私自戀之心又與此不同也
外篇刻意第十五
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髙論怨誹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
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語仁義忠信恭儉
推讓為脩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逰居學者之
所好也語大功立大名禮君臣正上下為治而已矣此
朝廷之士尊主強國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就藪
澤處間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
[005-41b]
人閒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
夀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夀考者之所好
也若夫不刻意而髙無仁義而脩無功名而治無江海
而閒不導引而夀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澹然無極而衆
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
 刻雕刻也工苦用意以行為尚也為亢為髙也怨誹
 憤世嫉邪也非世議論世事是非也枯槁寂寞也赴
 淵投赴淵静也即入林恐不宻入山恐不深之意為
[005-42a]
 脩好脩潔也教誨之人為師於世也致功并兼是莊
 子當時目擊之語避世閒暇𨼆者也逃世逺去超出
 是非之外故與為亢非世者不同熊經鳥申即華佗
 五禽之戲也無不忘無不有即無為無不為也無極
 無定止也衆美從之備萬善也聖人得天地自然之
 道故如此也
故曰夫恬惔寂漠虚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
也故曰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平易則恬惔矣平易恬
[005-42b]
惔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
 此篇只是一片文字自此以下連下許多故曰字臨
 末用一譬喻却以野語有之為結須子細看他筆勢
 波瀾道德之質本然者曰質平易恬淡即是無為之
 意神不⬤即是德全着此三字愈見精神
故曰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與隂同德動
而與陽同波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後應迫而後動
不得已而後起去知與故循天之理故無天災無物累
[005-43a]
無人非無鬼責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慮不豫謀光
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神純粹
其魂不罷虚無恬惔乃合天德
 天行順天理而行也物化視身猶蛻也同波同流也
 隨所感而後應我無容心故超出乎禍福之外矣迫
 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無心應物之意也知私智也
 故事迹也去其私智離於事迹則循乎自然矣若浮
 若休即泛然無着之意不思慮不豫謀即何思何慮
[005-43b]
 也光而不耀自晦也信而不期不取必於物也其神
 全故純粹其魂静故不勞罷與疲同
故曰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德之失故
心不憂樂德之至也一而不變静之至也無所於迕虚
之至也不與物交淡之至也無所於逆粹之至也
 有所悲樂有所喜怒有所好惡則非自然矣憂樂不
 係於心方為至德一而不變便是主一而無適也無
 所於忤順自然也忤逆也不與物交感而後應雖與
[005-44a]
 物接而不為物所累也曰静曰虚曰淡曰粹即是一
 箇自然之德如此發揮忤與逆同但忤深而逆差淺
 故作兩句下粹無疵也
故曰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水之
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鬱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
象也故曰純粹而不雜静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
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形勞則弊精用則勞此養生家切實之語即前篇不
[005-44b]
 揺其精乃可長生是也勞而不已必至於竭故曰勞
 則竭以水為喻雖似尋常之說但曰鬱閉而不流亦
 不能清則非全然如枯木死灰矣不雜則清莫動則
 平此無為也不流不能清此無為之中有為也香嚴
 所謂喚做閑坐又不得也鬱閉而不流則是禪家所
 謂坐在以此下鬼窟裏所謂黙照邪禪也天之行也
 一日一周非無為之有為乎故曰天德之象也養神
 即是養生提起一箇神字便親切了此便是道家之
[005-45a]
 學釋氏却不肯說這般神字如曰無始以來生死本
 癡人喚作本來身便是罵破這般神字
夫有干越之劎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寳之至也精神
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化育萬物不
可為象其名為同帝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
神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倫
 寳愛其劎則柙而藏之劎且如此况精神乎此精用
 則勞之譬也四達旁流下蟠上際言精神之用如此
[005-45b]
 也化育萬物亦此神也然而無迹可見故曰不可為
 象同帝者謂功用與天帝同也為純素之學者其始
 則唯神是守守而勿失因功久也久則與神為一矣
 此大而化之之時也守而未化猶與道為二也化則
 與道為一矣天倫即天理也一而至於精通則與天
 合此聖而不可知之謂神也此一章頗與吾書合但
 說得鼓舞變動遂成異端
野語有之曰衆人重利亷士重名賢士尚志聖人貴精
[005-46a]
故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純也者謂其不⬤其神也
能體純素謂之真人
 野語田野之語猶里語也聖人貴精精即神也以利
 名志三句形此一句也素一色也故曰無所雜純渾
 全也故曰不⬤純素即乾之純粹精也真人至人也
 前曰聖人之德此又曰真人便如内篇所謂至人無
 已神人無名皆只是聖人字却換許多名字非曰真
 人至人又髙於聖人也
[005-46b]
 刻意言養神而有天行物化之論繕性言存身而有
 時命行謬之說以養神存身分作兩篇此其分别學
 問工夫處讀者不曽子細為之參究其孤莊子千載
 之意
外篇繕性第十六
繕性於俗學以求復其初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謂之蔽䝉之民
 繕性治性也繕性以俗學譏當時儒墨之言性也初
[005-47a]
 自然之理性也滑汨沒也滑欲於俗以利欲滑沒於
 世俗之中也明虚明之理也以俗學治性而求復其
 理性之初滑於利欲而思欲致虚明之地此至愚而
 無知者也蔽蒙之民以此名俗學之愚者也文字起
 語最難如此喝起三句方說古之治道者真是好文
 字東坡言因讀莊子而悟作文之法履之而後知也
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
恬知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
[005-47b]
無不容仁也道無不理義也義明而物親忠也中純實
而反乎情樂也信行容體而順乎文禮也禮樂偏行則
下亂矣彼正而蒙已德德則不冐冐則物必失其性

 恬静定也定能生慧故曰以恬養知知吾有生之初
 本來無物何以知為如此而後能静定故曰以知養
 恬二者交相養而後得其自然之性理順也和理猶
 曰和順也静定而得其本然和順之性故曰和理出
[005-48a]
 於性性字即自然字恬養知知養恬此六字最妙釋
 氏有曰戒生定定生慧却未說慧能生定也如此等
 處當子細讀道德即是和順故曰德和也道理也無
 不容即無不愛也無不理即各得其宜也義明於中
 而後能與物親便是盡己之謂忠也情發見者也以
 中心之真純而見於外以其發見者而反求之中心
 即是樂則生矣生則烏可已也故曰中純實而反乎
 情樂也信其容體之所行而有自然之節文即是動
[005-48b]
 容周旋皆中禮也故曰信行容體而順乎文禮也信
 任也信行猶安行也外求禮樂而不知其本故曰偏
 行猶言只見得一半也蒙晦也德積於己不自眩露
 而彼物自正故曰彼正而蒙己德彼正即物正也不
 冐者言我非以德加諸人也德不自晦而求以加諸
 人則失其自然者矣故曰冐則物必失其性以善服
 天下不若以善養天下便是此意徧平音從/彳誤也
古之人在混芒之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當是時也隂
[005-49a]
陽和静鬼神不擾四時得節萬物不傷羣生不夭人雖
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當是時也莫之為而常自

 混芒之中即晦藏不自露之意澹然漠然上下不相
 求之意舉世皆純全而於道無所欠闕故曰至一莫
 之為者言無所容力也鬼神不擾山川鬼神莫不寧
 也四時得節天地節而四時成也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德又
[005-49b]
下衰及神農黃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德又下衰
及唐虞始為天下興治化之流⬤醇散樸離道以善險
德以行然後去性而從於心心與心識知而不足以定
下然後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滅質博溺心然後民
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
 三箇下衰其文自竒知有理之可順則其純者一已
 離矣故曰順而不一人各以理為安則知有已知有
 已則離於道矣故曰安而不順作意於為天下而興
[005-50a]
 其教化則非無為自然者故曰⬤醇散樸⬤漓也有
 善之名則逺於道矣有行之可見則德不平易自然
 矣故曰離道以善險德以行險不平易也去其自然
 之性而從其有為之心故曰去性而從於心我以有
 心為彼以有心應故曰心與心識識相識察也似此
 心字皆⬤心也文者文華也博者名物之多也禮樂
 庶事備也用其知不足又附益之以禮樂故曰知而
 不足以定天下附之以文益之以博博繁多而寡要
[005-50b]
 也用心於此則猶陷溺也
由是觀之世喪道矣道喪世矣世與道交相喪也道之
人何由興乎世世亦何由興乎道哉道無以興乎世世
無以興乎道雖聖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𨼆矣𨼆故不
自𨼆
 道與世交相喪言兩不相入也既不相入則有道之
 人何能作興世俗之聞見世俗之人又何由而知道
 舉世皆不知道則聖人雖在目前亦不知矣非聖人
[005-51a]
 自𨼆也人不知之不求隐而自𨼆矣故曰𨼆故不自
 𨼆言其所以𨼆者非聖人故意自𨼆也在目前而人
 不識之也此五字下得亦竒
古之所謂𨼆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
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當時命而大行
乎天下則反一無迹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
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因上面𨼆字又拈起𨼆士來説𨼆士非欲伏身閉言
[005-51b]
 藏知時不可也
古之行身者不以辯飾知不以知窮天下不以知窮徳
危然處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為哉道固不小行徳固
不小識小識傷徳小行傷道故曰正己而己矣樂全之謂得志
 因存身字又説箇行身存不用之時也行用之時也
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
已矣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
也物之儻來寄也寄之其來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