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道德經註 > 道德經註 卷下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道徳經註卷下
           吳江 徐大椿 撰
 下經
  上徳不徳第三十八
上徳不徳是以有徳上徳徳之最上者也不徳以與徳/合體而相忘於徳者也如此則徳
常在我而終/身不離矣下徳不失徳是以無徳不失徳言保守其/徳惟恐失之則身
與徳為二而徳/終不在我也上徳無為而無以為下徳為之而有以
[002-1b]
上徳之人徳既在我無待強有所為而天下自化本/不待有所為也下徳之人徳不在我必有所以行其
徳則勸化訓迪/之事正多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
仁義徳之有迹而散殊者也愷悌惻怛謂之仁仁者/易入於人心故雖不能如上徳之無為然灭下亦自
化故亦如上徳之無以為也節制裁度謂之/義必有所以強於人則亦如下徳之有為矣上禮為之
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修飾文采謂之禮禮者其事/本非人所固有故雖大有所
為而天下終有莫之從者於是不勝忿激發於心而現/於外必攘臂而就之攘臂而就為之甚而見諸形者也
故失道而後徳道者神化自然徳乃體道/而有得於道故次於道失徳而後仁
徳則渾全/仁則一端失仁而後義仁則和易/義則謹嚴失義而後禮義惟整/肅禮近
[002-2a]
虚/飾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惟内之忠信不足故強/飾於外以掩之如是則
中外判殊詐偽日起/禍亂因之而起矣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前識多/識前言
往行以為識此乃道之華采而道之本體不在焉執/此以為道體如是反足以汨其真知乃愚之端也
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
取此大丈夫識見髙逺不惑於世者也處厚不處薄從/事於道徳不曲循乎禮也居實不居華深求夫道
體而不徒識乎陳迹也彼/指薄與華此指厚與實
  昔之得一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一者數之始道之見端其實即道/體也昔往古也得一即得乎道矣天得一
[002-2b]
以清清者天/之體地得一以寧寧者地/之體神得一以靈靈者神/之體
谷得一以盈谷本空虚然空虛之處皆/一為之充足也故曰盈萬物得一以生
一以生/萬物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一以正/天下其致一也言天/地萬
物總不/能外也天無以清將恐裂裂剖/散也地無以寧將恐發發解/釋也
神無以靈將恐歇歇斷/絶也谷無以盈將恐竭無物以充乎/其中則空虛
者不能長存而/谷亦閉竭矣萬物無以生將恐滅生而不繼/將滅絶矣侯王無
以為正而貴髙將恐蹷無以正天下而徒處貴/居髙將有隕越之虞也故貴以
賤為本髙以下為基人必由賤以至貴是賤乃貴之本/也物必由卑以至髙是下乃髙之
[002-3a]
基/也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榖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雖/侯
王之貴而自稱則皆卑下之/辭舎貴居賤不忘乎本也故致數車無車不欲琭琭
如玉落落如石凡事渾融乃有藏身之地如車之為物/總名之則曰車若分數之則為輪為輻
而車之利用反無矣故王者之治天下美惡貴賤不必/太為區别如指琭琭者定之為玉落落者定之為石惟
長使之渾然在樸玉石不分可也碌/碌貴而少之意落落賤而多之意
  反者道之動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相反之處乃道之動機如春/煖欲至先有冬寒之𩔖是也弱者道之用
弱者乃道之作用如/將取先與之𩔖是也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首章/云有
[002-3b]
無同出而異名先有有而後有萬物所謂有名萬/物之母也有之前為無所謂無名天地之始也
  上士聞道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信之篤而/行之力也中士聞道若存若亡疑/信
相叅不/能行也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下士智卑/識陋聞道
體之淵㣲則驚駭以為妄而大笑之惟其必笑乃見道/之髙妙若聞而不笑者必其説甚庸淺反不足以為道
矣/故建言有之古之立言/者有此語明道若昧直明乎道者其/外若昧昧然
道若𩔖夷平也大夷之道與萬/物若等𩔖無分别者進道若退精進乎道/反若退然
徳若谷徳充於中反若/空虚無所有也大白若辱潔白之至不為皎皎/之形反若處於垢辱
[002-4a]
也/廣徳若不足能廣布其徳反/若不能徧及建徳若偷能建立其徳/反若偷竊者
然/質真若渝中心真實反/若渝變者然大方無隅有隅而後成為方/若大方則冺其方
之/形大器晚成器大則難/就故晚成大音希聲聲大則難鳴/故其聲希大象無
象大則目力不能及/其全形不可見得道𨼆無名天下無往非道然實/隠而不可見無名之
可/指夫惟道善貸乃成貸假也如上文所謂皆假相反之/形而後能成其為道其真實之處
誠不易窺所以無識之/下士聞而必大笑之也
  道生一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常無名無從而數一者名之/始數之端乃道之所生也由此
[002-4b]
積之以至於三/而數體定矣三生萬物一為一二為二合一二為三/一三為四二二亦為四二三
合為五三一一二亦為五一一二二亦為五二三為六/三二亦為六三一二二為七一三二二亦為七一二二
三為八三二二一亦為八三三為九三二一三亦為九/二二二三為十一一三三亦為十其中尚有不能盡數
者推而廣之只此三數已不/可勝紀而萬物之數盡矣萬物負隂而抱陽萬物背/為隂二
即隂也面為/陽三即陽也沖氣以為和雖負隂而抱陽然隂陽非各/為體也相交之際有沖融之
氣以/和之人之所惡唯孤寡不榖而王公獨以為稱王公至/貴反以
孤寡不榖自/稱和之至也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損之反益/益之反損
盈虚之道自然如此故孤/寡不榖所以不失其尊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人之所/以教人
[002-5a]
之法我亦/無他異説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強梁者不/和之至自
尊自大非惟無益且有大害吾以此為/教人之宗則無往不和而有益無損矣
  天下之至柔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馳騁驅/而用之
也柔能制剛堅者反為所用矣若道之為體則空/虛無有體物不遺無有間隙并不止於柔而已吾是
以知無為之有益柔之能用堅如此因知治天下之道/莫過於無為葢有為則有迹可循若
無為則誠任自然歸於/神化其益為最大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
教而以言則教者未必能盡聴者未必能率惟不言/之教與無為之益天下無有及之者也夫教而不言
[002-5b]
政而無為非天/下之至柔乎
  名與身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名者身外之物/身一而貨無盡
與其得名與貨而/亡身病乎不病乎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蔵必厚亡有所/愛而
求必得則所費甚大蔵而不散犯天/道惡盈之忌必盡其所蔵而失之知足不辱知止不
殆可以長久明者知之唯能知足則不為非分之事以/至取辱唯能知止則不為無厭之求以至
危殆如此則視物輕而視身/重有得無亡身可長存矣
  大成若缺第四十五
[002-6a]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成器之大者反若有所缺損故/能善蔵其用而終不至於弊敗
盈若沖其用不窮盈滿之極者其中反若空虚故/能不盡其用而終不至於窮匱大直
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推之至於行事言語盡如/此此即四十一章之義
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凡事相反則能相制如人/躁甚則雖寒亦不覺而足
以勝寒心靜則雖熱亦不覺而足以勝熱由此推之則/天下紛紛紜紜若我亦用智術以相逐則愈亂而不可
理矣惟以清靜處之則無為/而自化亦如靜之勝熱矣
  天下有道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有道則兵革不興馬/無所用故棄之如糞土天下
[002-6b]
無道戎馬生於郊天下無道兵戎四起四郊/多壘郊闗之地皆戎馬也罪莫大於
可欲天下所以無道之故何也以其嗜欲之多則/必求所以饜其欲而荒淫之事興罪莫大焉禍莫
大於不知足意願甚奢不知饜足則/忮求無已禍莫大焉咎莫大於欲得好/貨
無厭專於利己則傷/之者至矣咎莫大焉故知足之足常足足無盡境愈多/愈貪唯能不以
貨足為足而不知足為足則足在心而不在境/其足可以長存而不匱斯為有道之天下矣
  不出户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天下甚逺不出户庭而/能知之天道甚廣不必
窺牖而能見之葢耳目之所及/有限而一心之真識無窮也其出彌逺其知彌少若/必
[002-7a]
待出户牖以求知則所知者止於見聞之内/不能及於見聞之外故其出愈逺而知愈少是以聖人
不行而至不必身有所行而天/下之境無不能周不見而名不必目有所/見而天下之
物無不/能名不為而成不必有所作為而天下之事無不/成功此乃聖人神運之妙用也
  為學日益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博聞廣見之謂學學在於外故為/學必日有所取益虚空𤣥妙之謂
道道在於内故為/道必日有所裁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
為矣日有所損至於損之盡而無所為夫能至於無為/則為以神而不以事而天下之事無不在為之中
矣/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無/事
[002-7b]
即無為也天下必以道取故能無事然後可以/取天下若有事則離道逺矣何以取天下哉
  聖人無常心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無常心者心無偏主也百/姓之心即我心則廣博浩
大而天下之心/皆為我心矣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
百姓之善者我固善遇之則善者勸即不善者我亦/善遇之將不善者亦化於善則能得百姓之善矣
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百姓之信者吾固/信任之則信者勸
即不信者吾亦信任之將不信者/亦化於信則能得百姓之信矣聖人之在天下惵惵
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惵惵恐/懼貌猶
[002-8a]
惴惴也渾不分别也百姓皆出其耳目之知巧以嘗聖/人聖人視之直如孩提不與分别計較則天下之心皆
釋然而無所/用其奸偽矣
  出生入死第五十
出生入死利害之地超出/則生陷入則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
三民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徒𩔖也言生之𩔖與死/之𩔖及由生而之死之
𩔖皆居十/分之三也夫何故以其生之之厚言死之數與生之數/相等者何也以其求
生之心太甚則嗜欲不能遏而/縱情越分反蹈於死之地矣葢聞善攝生者陸行不
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
[002-8b]
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凡人之所以觸於/死機者必先有所
以取死之因若能無求生之念無畏死之心與物相/忘則殺機自無由而動無死地謂無得死之道也
  道生之第五十一
道生之虚無謂之道無能生有/故萬物皆道之所生徳畜之物有得於道/謂之徳有徳
而後能長養故萬/物皆徳之所畜物形之勢成之生畜之後皆得成物/物體既成道乃即物
而寓物之形即道之形也有物之後即有髙下大小之/不齊此之謂勢而萬物各以𩔖分有相生相制之用矣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徳以其生我故尊之/以其畜我故貴之道之尊
徳之貴莫之命而常自然尊其所生貴其所畜此出於/情之所固然不必有命令之
[002-9a]
而後/從也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由/長
育以至成熟始終愛養覆䕶/之無一時不仰賴於道也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
不宰是謂𤣥徳生之而不以為巳有為之而不恃為/巳功長之而不為物主是其為徳寧
不深逺而/𤣥妙乎
  天下有始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天下萬物其必有初生之始其/始之者乃萬物之母即所謂有
名萬物/之母也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
不殆既知生萬物之源則所生之物始終洞悉是因母/而知子也但徒知其子而因形順性則漸離其母
[002-9b]
而與道離惟能知其子而仍守其所生之道/則道終在我雖至沒身而無危殆之日矣塞其兑閉
其門終身不勤兑通行之處門出入之地塞而閉之使/不逐於欲不趨於外則終身安處不勤
勞/矣開其兑濟其事終身不救逐於物欲騖於事功則徇/物喪已終身不可救藥矣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目能見小方謂之明/力能守柔方謂之強用其光復歸
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用其光以照萬物而不為物/眩以失其明之體則常能自
見必不罹於殃咎是能還於/常道得知子守母之術矣
  使我介然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為政必悶悶則其/民醇醇若使我介
[002-10a]
然光明有所知識以行大道於天/下則凡所為必至叛道而可畏也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大道本自夷坦/而民偏好邪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虚服文采帯利劍
厭飲食資財有餘是謂盜誇非道哉務本崇樸斯謂之/道乃朝廷之宫室
甚治田野甚荒倉廩匱乏惟知華服帯劍貪口腹而競/貨財棄本崇末困乏立至爭奪以起此乃道跖相誇尚
之法道豈如是哉以此/行道何施而不可畏也
  善建者不拔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孫祭祀不輟建樹立也能/不拔方為善
建不脱方為善抱故能/歴世永久享祀無窮修之身其徳乃真修之家其徳
[002-10b]
乃餘修之鄉其徳乃長修之國其徳乃豐修之天下其
徳乃普徳本於身故修之必從身始能修於身則徳實/在我而無虚假然後推而近及於家鄉逺及於
國天下總不外於我身之徳也餘者有餘長者引/伸而不窮豐大也普徧也至此而徳無不周矣故以
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我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徳之及於天下非人人而/訓誨之也以人之身觀我
之身而身修人各有家以家觀家而家修推之鄉國天/下無不盡然非以已之徳與人也此即人人親其親而
長其長之義以人治人隨在各足所/以知天下之必化於我者葢以此耳
  含徳之厚第五十五
[002-11a]
含徳之厚比於赤子含容之徳與/赤子無殊毒蟲不螫猛獸不據
攫鳥不搏無心於害物則物亦無心以相殘又/神氣完固不震不懾物亦不敢犯也骨弱筋
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䘒作精之至也䘒童子隂/也雖骨弱
筋柔而兩手則固握而不舒雖未知牝牡交合之道而/陽事亦有時而動此乃精氣充足之至故自然堅守蠢
動/也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號啼終日而嗌喉不嗄/此乃血氣和利潤澤初
無勉強故聲出而氣道不傷也以上/皆指赤子言而至人皆與之相比也知和曰常知和之/能不傷
則知常/久之道知常曰明知常久之道則/為明智之人益生曰祥知常則能/益其生氣
而久存乃/為吉祥心使氣曰強氣不可以強使若以/心使氣即為強制矣物壯則老
[002-11b]
是為不道不道早己萬物盛極則衰既壯則老即隨之/斷不可以長生久視矣若含徳比
於赤子則不為其/壯寧至於老乎
  知者不言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之深者自不輕於言論屑屑/多言者必其心未嘗真知也
其兑閉其門挫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𤣥同
塞其多言之口則不以議論招尤閉其出入之門則不/以奔逐勞形挫折其鋭氣則柔弱自安解除其紛亂則
清凈自守和其光華同其塵濁不欲異物此/則與𤣥妙之道合為一體無入而不自得矣不可得而
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
[002-12a]
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𤣥同之道能用物而不為物用/親疏利害貴賤皆非天下所得
而操則髙出於天下而天/下莫能役貴莫貴於此矣
  以正治國第五十七
以正治國以竒用兵以無事取天下道之所用各不同/正宜以治國竒宜
以用兵惟取天下則竒正俱不可用/惟以無事為事則天下自不能外矣吾何以知天下之
然哉以此吾何以知天下之可以無事取哉葢以/天下本無事故不可事我而有事耳天下
多忌諱而民彌貧防閑禁忌愈多非但不/足以致富而反益貧人多利器國
家滋昬天下各蔵利器所以防/姦而國家昬亂日甚民多技巧奇物滋起民/技
[002-12b]
能愈巧則新奇之物/日増全無補於日用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法令日明所/以禁暴而盜
賊益/多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
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聖人知其然也故不民/以法令而以無為則
自化於善不恃利器而惟好靜則民自歸於正不必忌/諱而惟無事則財自節而富不尚技巧而惟無欲則民
自返於樸此所謂無/事取天下之道也
  其政悶悶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其民醇醇悶悶者不為苛細作聰明也則民/亦安於朴俗不生奸智以欺上矣
醇和/粹也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察察𩔖𤨏也缺缺虧玷也上/以欺偽防民民之操行反多
[002-13a]
掩飾而俗/遂漓矣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不特治/民為然
也凡天下禍福之道其互相乗伏往往在於人/所不見之地雖明智亦不能知其所終極也其無正
邪正復為竒善復為妖民之迷其日固已久矣若此者/其終無
一定之正道邪要之事變無定正亦可以為竒譎善亦/可以為妖妄變化不測自古已然民之迷惑不自今日
始/也是以聖人方而不割㢘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唯聖人善蔵其用而不盡其能未嘗不方而不至於剥/害未嘗不㢘而不至於傷物未嘗不直而不至於肆行
不顧未嘗無光而不至於輝逺有耀/如此則留有餘之地禍無由而伏矣
  治人事天第五十九
[002-13b]
治人事天莫如嗇嗇儉嗇也不盡其用而留其有餘以/此治人則人性不漓以此事天則天
心嘗/眷夫惟嗇是以早復早復謂之重積徳嗇則離道不/逺欲返於道
甚易故為早復復之既/久則徳日積於身矣重積徳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
知其極徳積既多則無所不能以之治人而人安/以之事天而天應莫可量其所終極矣莫知
其極可以有國其徳之所及既不可量/雖俾以治國亦何難哉有國之母可以
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所以能有國之道/即所謂母也知此
者不但可以治人而實可以修已永守不渝/所謂深其根固其柢長生久視不外此也
  治大國第六十
[002-14a]
治大國若烹小鮮國愈大則事愈煩治之愈當用簡若/烹小鮮五味畧備不必醯醢雜陳也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以道/臨天
下則上無失徳陽道盛而隂道衰其鬼神皆退聴而不/靈非真不靈也其靈而不為民禍福也鬼字兼鬼神言
神字指/靈感言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
徳交歸焉鬼神之不傷人由於聖人之不擾害乎民則/鬼神之徳皆聖人之徳也故民皆歸徳於聖
人而鬼/不與焉
  大國者下流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為大國者能自處於卑/下則為天下所交㑹也天下之
[002-14b]
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觀於萬物牝牡之道牝者/常以靜處牡者常以躁求
而牝常勝牡葢靜/受即能為之下也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
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言大國能下/於小國則取
小國而有之小國能下大國則取大國/而附之以取取之也而取為其所取也大國不過欲兼
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
宜為下大國以兼畜為心小國以得事人為急今下之/而仍畜之則卑而不失其尊故大國尤宜居下
流以交/天下也
  道者萬物之奥第六十二
[002-15a]
道者萬物之奥善人之寳不善人之所保道為萬物之/奥妙善人固
以為寳而珍重之即不善人/亦保守而不敢明棄之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
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美言似道之言也托道以欺人/如市之取利也尊行假道之行
也以之加於人之上而人不敢不服也然則不善之為/不善亦必借道為名以行其不善之實何嘗敢棄道乎
此所謂不善/人之所保也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
如坐進此道天子立則必用三公為輔其聘三公也先/之以拱璧而後駟馬隨之其榮極矣然終
不如坐而/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
以免邪故為天下貴從古之所貴乎此者何也豈不以/道在則無求不可得遵道則無罪
[002-15b]
不可免此乃真為可貴而非若三公/之予奪由人者所謂善人之寳也
  為無為第六十三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未嘗不有為而為無為之為未/嘗不作事而事無事之事未嘗
不嗜味而味/無味之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徳以大視小以多視少/愼之至也以徳報怨
厚之/至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
事必作於細難事先於易時圖之大事先於細時為之/葢天下之事難大必有其漸能先事而豫
籌則無覆/敗之虞矣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聖人/終身不為
大事當其細時聖人已先為之及其大也/聖人反安俟其成焉所謂為大於細也夫輕諾必寡
[002-16a]
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凡人之輕/於許諾者
必不能踐言視事忽畧者必至於阻隔是以聖人雖至/易之事亦必以極難處之所以終身無難事所謂圖難
於其/易也
  其安易持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勢未危則/易持事未
兆則易謀質未堅則/易破體未成則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此二句/總括上
文之義乃謹/幾之道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言凡事皆漸而積不可/欲速此慎始之道也為者敗之
[002-16b]
執者失之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為則不循自/然執則不能
變通皆矯強欲速之病聖人俱無/之所以無敗無失此應事之道也民之從事常於幾成
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民情無恒半途而廢則前/功盡棄終始克慎乃能無
敗此保終/之道也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
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敗為欲人之所不/欲故貨之難
得者人皆寳之而聖人棄之不以為貴學人之所不學/故事之易忽者人皆過而不問而聖人反覆以求其道
葢難得之貨適足以敗道衆人所過皆道之所存聖人/如此所以輔佐萬物自然之道並非矯揉有所作為也
  古之善為道第六十五
[002-17a]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善為道善於以道/治國者也不欲民
 明而欲民愚下/文乃申言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葢民之所以難治/者以其智巧多端
 則上之人不能禦之故/欲其愚而後可治也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
國之福以智治國民亦各出其智以相角而巧詐成習/非國之賊乎不以智治國民亦各抱其樸以相
守而淳風日篤/非國之福乎知此兩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謂𤣥徳
能知去智而用愚即治國之/楷式矣𤣥㣲之徳豈外是哉𤣥徳深矣逺矣與物反矣
乃至於大順𤣥徳深微不易窺逺大不易窮能/與物反乎其真即為大順之世矣
  江海為百谷王第六十六
[002-17b]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下之謂卑下/於百谷也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
以身後之上民謂上乎民先民謂先乎民下之而反得/上後之而反得先此聖人之所以為善下也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
推而不厭居民之上而民不以為重居民之前/而民不以為害非惟安之而且樂之以其不
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謂先下之先後之天下徒/見其先下先後而不見其已處
上處前矣舎名而得實/聖人之所以善下也
  天下皆謂第六十七
[002-18a]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肖似也以道之寛裕/廣博無所比似也夫惟大
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大甚則難肖故似不肖若肖/則有物可比祇可為細徳而
不足以稱/大道矣夫我有三寳持而寳之持身之寶/葢有三焉一曰慈立/心
以/慈二曰儉處事/以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待物/以謙慈故能勇慈/則
殺伐出於不得/已故威武莫敵儉故能廣儉則儲蓄有餘/故濟用不匱不敢為天下
先故能成器長謙則人情推戴故能為物之君長/以上三者所謂大似不肖者也舎慈
且勇舎儉且廣舎後且先死矣且姑且為之也恃勇務/奢而爭先此乃取死之
術其畔/道逺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衞之
[002-18b]
人心所向戰守皆宜非特人事天之所以為天亦一慈/而已故天而將救萬物則必先有慈心以愛䕶之則萬
物得以遂其生長聖人法天舎慈何以/哉獨舉慈則儉與不敢先可𩔖而推矣
  善為士第六十八
善為士者不武士介胄之士士以武勝/而善為士者則不武善戰者不怒戰/以
怒接而善戰/者則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勝則必矜其力而善/勝敵者則不與其功善用
人者為之下用人之人必挾勢力而強使/之若善用人者則反為之下是謂不爭之
徳是謂用人之力不武不怒不與乃不爭之至/徳為之下乃用人之力量是謂配
天古之極不爭而能用人惟天與古聖人為然故能如/是則其道與天配而古聖之極則不外是矣
[002-19a]
  用兵有言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用兵之言兵法之言也/主者起釁之人客者應
敵之/人也不敢進寸而退尺言不敢少進/唯有善退也是謂行無行所行/者不
行之/地攘無臂所攘者無/臂之人仍無敵所就者無/敵之境執無兵所執/者無
兵之寇皆言/莫我禦也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寳凡天下之/禍莫大於
輕敵輕敵則我所以取勝之/道必至於喪失而寶亡矣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抗舉/也兩
國舉兵以相加強弱未決也唯能於未戰之前/而思哀思懼者必能為客而善退其勝可必矣
  吾言甚易知第七十
[002-19b]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
言之宗事之君所以宰乎言行之/先而為所以言所以行之本也夫惟無知是以不
我知人惟不知宗君之所在所以我之/言行雖易知易行而卒莫能知也知我者希則我
貴矣是以聖人被褐懷玉唯其知我者少則我獨異於/人而足貴於天下矣聖人蔵
道而不眩於外猶之被褐/而懐玉而人莫或知之也
  知不知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真知而不以為/知道之上也不知知病不知而自以為/知學之病也
惟病病是以不病人能以病為病乃能不恃其知/而益求其知所以不至於病聖人
[002-20a]
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之所以能不病者惟其/以病為病是以真知而若不
知終無不/知之病也
  民不畏威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小民不畏上之威則放縱犯法/而禍患益深大威必及其身矣
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凡所以安身之處為所居必令/寛廣無自狹小使到處不能容
其身凡所以立命之地為所生必當/愛䕶無自厭棄使一旦不能保其命夫惟不厭是以不
夫惟不自厭其生/故長生而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
貴故去彼取此聖人知處世之難也所以自知其能而/深蔵不露不自表見自愛其身而謙恭
[002-20b]
善下不自矜貴所以隨處身安而/與物無害其取舎之審為何如哉
  勇於敢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以進為勇則見殺/以退為勇則自全此兩者
或利或害活則利殺則/害其故顯然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敢而殺者/以天道惡
強故見殺此其/故孰能知之是以聖人猶難之聖人知其然故雖有/勝人之才智而退然
不敢/先天之道不爭而善勝未嘗有所爭/而無不勝不言而善信未/嘗
有所言而/無不信不召而自來未嘗有所召/而無不來坦然而善謀其心/坦然
而事無/不豫謀天⬤恢恢疎而不漏恢大也天之道包羅萬物/譬之四布其網恢擴而無
[002-21a]
不包雖其目甚疎然終無一物能出其範圍者/順我則生逆我則死所以敢則殺不敢則活也
  民不畏死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民趨於利欲雖死不畏/在上者奈何以死禁之若使
民常畏死而為竒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此二句申明/不畏死之實
言使民果畏死則為袤邪之人執而殺之其餘俱不為/竒矣乃殺者自殺而為竒者終不絶則民之不畏死明
矣/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斵夫代大
匠斵者希有不傷手矣夫民生必有死乃造物自能殺/之所謂司殺者殺也今乃以吾
而殺之是猶之代大匠斵木夫代大匠斵木鮮有不傷/其手葢傷人必至於自傷也則治民之術不在於殺可
[002-21b]
思/矣
  民之饑第七十五
民之饑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饑民自食其力養身有/餘其所以饑者以其
上食税之多則取/之無度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民自事其事淳朴無爭其所以難治者以/上法制之繁開其利欲之萌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
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民本畏死以其求養生之具太/厚則不避刑戮而求之反忘其
身所以/輕死夫惟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夫惟能不重其/生則安分守己
不求樂生之具反能長/保其身是賢於貴生矣
[002-22a]
  人之生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
枯槁此二者皆指/形體而言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此/二
句推廣/言之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兵強則恃勇而取/敗木強則成拱而
將/伐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凡天下之物強大者皆處於下/柔弱者皆處於上理勢然也
  天之道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髙者抑之下者舉之張弓之法以/滿為準抑髙
舉下令滿/而圓也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此即上/二句意天之道損
[002-22b]
有餘而補不足虧盈益謙/天之常理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
有餘人道則惟知強兼弱衆暴寡/富併貧貴凌賤與天道相反孰能有餘以奉天下
惟有道者若能以已之有餘以益天/下則惟有道之士能之是以聖人為而不
有為而不/恃其能功成而不處成功而不/居其勞其不欲見賢葢不/欲自
見其賢於天下亦猶天之生/長萬物而天下莫名其徳也
  天下柔弱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體甚柔/而無堅不
剥潰隄穿石/皆其驗也其無以易之豈可得而/易視之弱勝強柔勝剛天
[002-23a]
下莫不知莫能行二者之效天下共見莫不知之然人/情好勝必不能處其弱與柔者此其
所以終/敗也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之不祥
是為天下王能受垢辱之事方可為一國之主/能受不祥之實方可為天下之主正言若
此言確然不可易乃正道也然驟聞/之若反背者此在知道者自審之
  和大怨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有大怨於人而強顔以/和之則其怨終不忘豈
足稱/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聖人知怨之生由/於有所求於人也
故所為之事可以必得於人而聴其自盡而我不求之如/操契而不取償然左契古人凡有要約同書一簡一人
[002-23b]
執左一人執右/合以為信者也有徳司契無徳司徹故有徳之人專司/其契若無徳之人
則秋毫必計必祈於明/徹而不肯稍留餘地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天道則/喜厚而惡
薄無專親之人善者則常與之故司/契者久而終償司徹者目前已盡也
  小國寡民第八十
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逺
治世之法當立國甚小分民甚少其器物則什伯於/人而無所用之重視其死而不輕生重違其土而不
逺/去雖有舟輿無所乗之無行旅/之役雖有甲兵無所陳之無/爭
鬭之/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古者結繩而治/今則復用其法甘其食其食/不必
[002-24a]
甘而自/以為甘美其服其服不必美/而自以為美安其居其居未必安/而自以為安樂其
其俗無可樂而自以為樂不/見可欲則嗜好無從而生也鄰國相望鷄狗之聲相
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自足有餘無求於外雖鄰國甚/近無事相及何往來之有如此
則無見無聞還淳守/朴安有不治者乎
  信言不美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實有諸中不假於外故不求美若/徒飾諸外者必其中無其實者也
善者不辨辨者不善善言者以少勝多無所用其辨/若惟恃口給乃不善言者也
者不博博者不知道一而已既已知之何必務博若/惟知博求者必其無得乎道者也
[002-24b]
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聖人通天/下於一身
無待蓄積凡事必先為人而已未/嘗無凡物必先與人而已未嘗少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
専主利物/而不害物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聖人盡力為/民而無爭心
 
 
 
 
 道徳經註卷下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