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天中記 > 天中記 卷十三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天中記巻十三
            明 陳耀文 撰
  都邑
都邑都者國君所居人所都會也邑猶俋聚會之稱也
釋/名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築都曰城
左莊二/十八
京師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師者何衆也
[013-1b]
天子之居必以衆大之辭言之公羊/桓九地方千里周城千
雉宫室官府制度廣大四方各以其職來貢莫不備具
所以必自有地者治自近始註/
徑千里京師者千里之邑號也法日月之徑千里王制
曰天子之田方千里或曰夏曰夏邑殷曰商邑周曰京
師尚書曰率割夏邑謂桀也在商邑謂殷也白虎/通爾雅
丘之絶髙大者為京謂非人力所能成乃天地性自然
也左傳莫之與京國語趙文子與叔向游於九京今京
[013-2a]
兆京師其義取於此風俗/通
甸服天子畿方千里曰甸服甸服之内曰京師世/紀五百
里甸服禹/貢祭公謀父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甸服者
周/語晉文公請隧襄王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
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
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上/千里之内曰甸京邑在
其中央王/制甸王田也服服其職業也國語/注
統四方王者受命創始建國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揔天
[013-2b]
地之和㩀隂陽之正均統四方旁制萬國者也五經/要義
建王城昔先王之經邑也掩觀九隩靡地不營土圭測
景不縮不盈總風雨之所交然後以建王城東京/賦
神州崑崙東南方五千里謂之神州中有和姜鄉方三
千里五岳之城帝王之宅聖人所生也王嬰古/今通論
赤縣崑崙東南有赤縣之州風雨有時寒暑有節苟非
此土南則多暑北則多寒東則多隂故聖人宅西焉靈/憲
廣州凡立國都非大山之下必廣州之上髙無近旱而
[013-3a]
水用足下無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國不
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凖繩管/子
翼翼詩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極殷/武此成湯所以建至治
保子孫化異俗而懐鬼方也前匡/衡傳
三亳殷有三亳二亳在梁國一亳在河南也榖熟為南
亳即湯都也蒙為北亳即景亳湯所盟地偃師為西亳
則盤庚所徙也世/紀
宗周周自后稷至於文武皆都闗中號為宗周博物/志
[013-3b]
二周王城者何西周也成周者何東周也公羊/昭河南即
郟鄏武王遷九鼎周公營以為都是為王城洛陽周公
所營下都以遷頑民是為成周平王東遷之後所謂西
周者豊鄗也東周者洛都也威烈王以後所謂西周者
河南也東周者洛陽也何以稱河南為西周自洛陽下
都視王城則在西也何以稱洛陽為東周自河南王城
視下都則在東也大事/記
地中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
[013-4a]
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
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隂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
建王國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樹之周禮/地官畿方千里取
象於日注/土方氏以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
而建邦國都鄙夏/官
造邑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為九州營國城郭營后
宫量市朝道巷門渠造都邑亦如之夏/官
營國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
[013-4b]
軌左祖右社靣朝後市冬/官
鄷鄗文王作鄷武王作鄗其民有先王之遺風地理/志
邑在豊水之西鎬京在豊水之東詩文王/有聲注周自武王克
殷都於鄷鎬雍州為王畿及平王東遷洛邑以岐鄷之
地賜秦襄公則秦地累世都之晉地/理志
四塞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自繆公以來
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豈世世賢哉其勢居
然也過秦/論
[013-5a]
金城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始皇踐華為城
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天下已定
自以為闗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上/
搤肮髙祖在洛陽婁敬説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
比隆哉成王即位而營成周洛邑以此為天下之中也
有徳則易以王無徳則易以亡夫與人鬬不搤其肮拊
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闗而都案秦之故此亦
搤天下之肮而拊其背也史敬/傳
[013-5b]
天府劉敬説高帝都闗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東人
多勸上都洛陽曰東有成臯西有殽澠倍河向洛其固
亦足恃張良曰雒陽四靣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闗
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宛
之利阻三靣而守獨以一靣東制諸侯此所謂金城千
里天府之國也史/
百二秦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縣隔千里持㦸百萬秦
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髙屋之
[013-6a]
上建瓴木也前/紀
陸海漢興去三河之地止灞滻以西都涇渭之南此所
謂天下陸海之地秦之所以虜西戎兼山東者也東方/朔傳
教化原本長安天子之都親承聖化然其習俗無以異
於逺方郡國來者無所法則或見侈靡而放效之此教
化之原本風俗之樞機宜先正者也匡衡/傳
御外大漢之崇世藉廱之饒得御外理内之術夫廱州
本帝皇所以育業霸王所以衍功戰士角難之場也闗
[013-6b]
梁之險多所衿帶一卒舉礧千夫沈滯肇十有二是為
贍腴斯固帝王之淵囿而守國之利器也後漢杜篤/論都賦
上都漢之初經營也實用西遷作我上都西都/賦
帝畿漢之西都在於雍州實曰長安華實之毛則九州
之上腴焉防禦之阻則天地之隩區焉是故横被六合
三成帝畿周以龍興秦以虎視上/
彊幹弱枝英俊之域紱冕所興彊幹弱枝隆上都而觀
萬國上/畿内數州實惟邦本地狹人稠儲蓄未多特宜
[013-7a]
優矜令得休息彊本弱枝自古常事舊唐髙/季輔傳
天邑漢氏初都在渭之涘秦里其朔實為咸陽廣衍沃
野厥田上上實為地之奥區成臯髙帝圖時意亦有慮
乎神祗宜其可定以為天邑兩京/賦逆胡劉曜縱逸西都
敢肆犬羊陵虐天邑劉琨勸/進表肆予敢求爾天邑商尚/書
天府之國淳于定説南陽王模曰闗中天府之國霸王
之地今以不能綏撫而還於聲望有虧晉傳/七
天下樞秦地天下樞八分湊才賢袁淑白/馬篇范子見秦王
[013-7b]
曰今韓魏天下之樞也戰國/策
神明之奥雍州之地古稱天府右控隴蜀左扼崤函前
有終南太華之險後有清渭濁河之固神明之奥王者
所都此用武之國非諸夏所同秦漢因之卒成帝業間
者狂逆構亂九服分崩河北河南盡從逆命然而先帝
仗朔方之衆慶緒奔亡陛下藉西土之師朝義就戮豈
唯天道助順抑亦地形使然舊唐郭/子儀傳
王業根本今之闗中即古者邦畿千里之地也王業根
[013-8a]
本於是在焉秦嘗用之以傾諸侯漢嘗因之以定四海
盖由慿山河之形勝宅田里之上腴弱則内保一方當
天下之半可以養力俟時也彊則外制東夏據域中之
大可以蓄威昭徳也陸宣公闗/中事宜狀
居重馭輕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左師/服語
畿者四方之本也京邑者又王畿之本也其勢當令京
邑如身王畿如臂四方如指斯乃居重馭輕天子之大
權也太宗列置府兵分𨽻禁衛大凡諸府八百餘所而
[013-8b]
在闗中殆五百焉舉天下不敵闗中則居重馭輕之意
明矣上/
内史秦京師為内史前地/理志師古曰京師天子所都畿内
也秦并天下改立郡縣而京畿所統特號内史言其在
内以别於諸郡守也
厭權逺難翼奉元帝初上疏曰天道有常王道亡常亡
常者所以應有常也願陛下徙都於成周左據成臯右
阻黽池前鄉崧髙後介大河建滎陽扶河東南北千里
[013-9a]
以為闗而入敖倉地方百里者八九足以自娱東厭諸
侯之權西逺羗胡之難陛下共己已為按成周之居兼
盤庚之徳萬嵗之後長為髙宗前/漢
東都召伯相宅卜惟洛邑周公初基其繩則直泝洛背
河左伊右瀍西阻九阿東門于旋太室作鎮掲以熊耳
底柱為流鐔以大岯東京/賦増周舊修洛邑扇巍巍顯翼
翼光漢京於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且夫僻界西戎險
阻四塞修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平夷洞達萬方輻凑
[013-9b]
秦嶺九嵕涇渭之川曷若四瀆五嶽帶河泝洛圖書之
東祁/賦
大湊周公將致政南繫于洛水北因于郟山以為天下
之大湊周書作/雒解
天室武王曰我南望過於三塗我北望過於有嶽丕願
瞻過於河宛瞻於伊洛無逺天室其曰茲曰度邑度邑/解
武王平商維定保天室規擬伊洛作度邑序/
淳瀯杜篤以闗中表裏山河先帝舊京不宜改營洛邑
[013-10a]
乃上奏論都賦塪井之潢汙固不容夫吞舟且洛邑之
渟瀯曷足居乎萬乗哉咸陽守國利器不可以乆虚以
示姦萌後/漢成周之隆乃即中洛知而不從乆都墝埆上/
寧姬董卓議遷都長安黄琬駮議之曰昔周公營洛以
寧姬光武卜東都以隆漢天之所啓神之所安大業既
定豈宜妄有遷動以虧四海之望後/漢卓謂陳紀曰三輔
平敞四靣險固土地肥美號為陸海今欲西遷何如紀
曰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宜修徳政以懐不附若欲徙萬
[013-10b]
乗以自安将有累卵之危峥嶸之險也上/
深根固本荀彧曰昔髙祖保闗中光武據河内皆深根
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
而終濟大業魏/志
王里魏孝文外示南伐意在謀遷謂任城王澄曰國家
興自北土徙居平城用武之國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
洛王里因茲大舉光宅中原任城意以為何如澄曰伊
洛中區均天下所據陛下制馭華夏輯平九服蒼生聞
[013-11a]
此應當大慶本/傳
神都孝文議移都南安王禎曰廓神都以延王業度土
中以制帝京周公啓之於前陛下行之於後固其宜也
李冲/傳則天光宅元年九月改東都為神都唐/書
紫縣孝文自代還洛詔司州主簿裴仲規曰朕開置神
畿郡望優重卿既首膺司𨽻美舉復督我名邦何能自
致也仲規曰陛下窮神盡聖應天順民棄彼𤣥壤來宅
紫縣臣方罄心力躍馬吳會豈一郡而已帝笑曰冀卿
[013-11b]
必副此言延儁/傳
伊域崔僧淵復族兄恵景書曰主上安遷靈荒兆變帝
基維新中壤宅臨伊域河洛之間重隆周道𤣥伯/傳
四塞隋煬帝幸洛陽詔曰安安而能遷民用丕變是故
姬邑兩周如武王之意殷人五徙成湯后之業雒邑自
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隂陽之所和控以三河
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等故漢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
見雒陽成周墟塉弗堪葺宇今可于伊雒營建東京便
[013-12a]
即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也隋/紀初煬帝登北邙觀伊闕顧
曰此龍門耶自古何為不建都於此僕射蘇威對曰自
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然其地北據山麓南望天
闗水木滋茂川源形勝自古都邑莫有此也兩京/記
形勝不如闗内貞觀四年詔發卒修洛陽宫張𤣥素上
書曰昔漢髙將都洛陽婁敬一言即日西駕豈不知地
惟土中貢賦所均但以形勝不如闗内也太宗顧謂房
𤣥齡曰洛陽土中朝貢道均朕故修營意在便於百姓
[013-12b]
今𤣥素上表實亦可已所有作役宜即停之舊/唐
東都髙宗嘗謂韋機曰兩京朕東西二宅往來不恒卿
宜善思修建始作上陽等宫兩京/記建東都詔曰朕聞踐
華固徳百二稱乎建瓴卜洛歸仁七百崇乎定鼎是以
稱膏腴於天府啟黄圖於渭濵襟沃壤於王城摛緑宇
於河渚市朝之城麗皇州之九緯丹紫之原邈神臯之
千里二京之盛其來自昔此都心茲宇宙通賦貢於四
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曲阜之規猶勤測圭之地
[013-13a]
戴華豈得宅帝之鄉獨稱雄於四塞里王之邑匪建國
於三川宜改洛陽宫為東都
帝宅判官韋損曰東都帝宅侍中何不守之舊/唐始乎周
卜今自隋革進十八里作唐東宅籠故地之銅駝抱舊
里之玉雞季庾東/都賦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帝宅夾清
洛丹霞捧朝暾韋應物/望洛詩
洛賦尋歴代之規兆仍險塞之自然被崑崙之洪流據
伊洛之雙川挾成臯之嵓阻扶二崤之崇山砥柱囘波
[013-13b]
綴於後三塗太室結於前鎮以嵩髙岳峻極於天傳/毅
南都於顯樂都既麗且康陪京之南居漢之陽割周楚
之豐壤跨荆豫而為疆武闕闗其西桐栢揭其東流滄浪
而為隍廓方城以為墉湯谷涌其後濟永蕩其西推瀨
引湍三方通張衡/賦
蜀都蜀都之地古曰梁州上稽乾度則井絡儲精下按
地紀則巛宫奠位東有巴賨綿亘百濮銅梁金堂火井
龍湫揚雄/賦夫蜀都者盖兆基於上世開國於中古廓靈
[013-14a]
闗而為門包玉壘而為宇帶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
阻水陸所湊兼六合而交會焉豊蔚所盛茂八區而菴
藹焉左思/賦
吳都張紘言於孫權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為金陵地
勢岡阜連石頭訪故老云昔秦始皇東廵會稽經此縣
望氣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氣故掘斷連岡改
名秣陵處所具存地有其氣天之所命今宜為都邑權
善之未能從也後劉備之吳宿於秣陵周觀地形亦勸
[013-14b]
權都之權曰智者意同遂都焉江表/傳
龍盤虎踞劉備曽使諸葛亮至京因觀秣陵山阜乃嘆
曰鍾山龍盤石頭虎踞帝王之宅也吳/録王導曰建康古
之金陵舊為帝里又孫仲謀劉𤣥徳俱言王者之宅晉/傳
四靣東以赤山為成臯南以長淮為伊洛北以鍾山為
曲阜西以大江為黄河藝/文
建業水孫皓以建業宫不利謀移都從歩闡表徙武昌
揚土百姓泝流供給以為患苦陸凱上疏曰武昌土地
[013-15a]
實危險而塉确非王者安國養民之處船泊則沈漂陸
居則峻危且童謡言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
業死不止武昌居是明天意知民所苦矣皓還都建業
志紀/傳
魏都魏都者畢昴之所應虞夏之餘人先王之桑梓列
聖之遺塵考之四隈則八埏之中測之寒暑則霜露所
左思/賦文帝太和十八年卜遷都鄴登銅雀臺魏御史
大夫崔吉等曰鄴城平原千里運漕四通有西門史起
[013-15b]
舊迹可以饒富在徳不在險請都之孝文曰君知其一
未知其二鄴城非長乆之地石虎傾於前慕容㓕於後
國富主奢暴成速敗且西有枉人山東有列人縣北有
栢人城君子不飲盗泉惡其名也遂止乃都洛陽後魏/書
中都唐𤣥宗開元九年五月置中都改蒲州為河中府
時揚州功曹參軍韓覃上疏曰建國都乃長乆之大業
也若兩都舊制分官衆多費耗用度尚以為損豈况更
建中都乎夫河東者國之股肱郡也勁鋭彊兵盡出於
[013-16a]
是其地隘狹今又置都使十萬之户將安投乎且陋東
都而幸西都自西都而造中都取樂一君之欲以遺萬
人之患務在都國之多不恤危亡之變悦在逰幸之便
不顧兆庶之困非所以深根固蔕不㧞之長䇿矣昔漢
帝感鍾離之言息事徳陽之殿趙主採續咸之諫止造
鄴都之宫臣願詔罷中都則福履無疆天下幸甚至六
月三日詔停通典一百/七十九注
北都十一年并州置北都詔曰我國家龍躍晉水鳯翔
[013-16b]
太原猶成湯之居亳有周之興岐昔堯理唐郊式建丹
陵之地漢居洛邑更表南陽之都今王業正興宫觀猶
在列於編郡情所未安其并州宜置北都改州為太原
册/府
汴都汴州水陸所湊邑居龐雜號為難理舊唐李/勉傳汴都
日月所會天地之中禹畫為豫周封鄭地觜觹臨而上
直實沉分以為次惟蓬澤之固境昔合縻之所至芒碭
渙渦截其靣金隄玉渠累其脊雷夏灉沮繞其脇罍丘
[013-17a]
訾婁夾其胰蜀險漢坌荆惑閩鄙惟此中峙不首不尾
利過百二嶮踰四塞鄙秦人之踐華陋荆州之却月周/邦
彦/賦汴州水陸要衝山河形勝乃萬庾千箱之地是四通
八達之郊晉天福/元年詔東京華夷溱湊水陸㑹通周顯徳/元年詔
轂之下謂之浩穰萬國駿奔四方繁會三年/詔
燕都蘇秦説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
煩西有雲中九原東有滹沱易水南有碣石雁門之饒
北有棗栗之利此所謂天府者也史/記燕薊南通齊趙渤
[013-17b]
碣石間一都會也前地/理志因内海以為池即瓊島而為囿
近則東有潞河之饒西有香山之阜南有栁林之區北
有居庸之口逺則易河滹水帶其前龍門狐嶺屛其後
葘時鴨緑浮其左五臺恒山阻其右黄文仲/大都賦
夀春周馥成都王頴以為河南尹馥覩洛陽孤危乃與
祖納華譚等建策迎天子遷都夀春曰殷人有屢遷之
事周王有岐山之徙方今河朔蕭條崤函沮澀宛都多
敗江左多虞惟淮揚之地北阻塗山南抗靈嶽名川四
[013-18a]
帶有重險之固是以楚人東遷遂宅夀春徐邳東海亦
足戍禦且漕運四通無患空乏宜相土遷宅以享永祚
晉/書彼夀陽者南引荆汝之利東連三吳之富北接梁宋
平塗不過七日西援陳許水陸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
阻内保淮肥之固龍泉之陂良疇萬頃舒六之貢利盡
蠻越金石皮革之具萃焉苞木箭竹之族生焉山湖藪
澤之隈水旱之所不害土産草滋之實荒年之所取給
此則係乎地利者也伏滔正/淮論
[013-18b]
天心遷徙隋文帝嫌舊城制度偪小宫内多鬼妖夜與
髙熲蘇威定議遷都庾季才旦而奏曰仰觀𤣥象俯察
圖記龜兆允襲必有遷都且漢營此城經今將八百嵗
水皆鹹鹵不甚宜人願恊天人之心為遷徙之計帝愕
然謂熲等曰是何神也朕自今以後信有天道矣本/傳
皇二年移入新邑在漢故城之東南萬年縣界南直終
南山子午谷北枕龍首原今朝堂即舊楊興村村門大
樹今見在兩京/記
[013-19a]
襄鄧乾寧初朱樸上書議遷都曰古之王者不常厥居
皆觀天地興衰隨時制事闗中隋家所都我實因之廣
明巨盗䧟覆京闕髙祖太宗之制蕩然矣夫襄鄧乃形
勝之地沃衍之墟自古中興之君去已衰之衰就未王
而王今南陽光武雖起而未王也江南土薄水淺人心
囂浮輕巧不可以都河北土厚水深人心彊愎狠戾不
可以都惟襄鄧實惟中原人心質良去秦咫尺而有上
洛為之限永無夷狄侵軼之虞此建都之極選也唐/書
[013-19b]
思退以金人議和欲棄唐鄧海泗手詔謂唐鄧非險要
可置度外虞允文奏議鄧為襄漢之藩籬南陽又為鄧
州之藩籬古形勝之國也
大勢議者曰洛陽四戰之地既將不可蒲坂虞舜舊國
表裏山河江陵亦嘗設都控壓吳蜀逺導避翟寧不堪
居荅曰蒲坂土瘠人貧困竭甚於洛邑江陵本非要害
梁主數嵗國亡夫臨制萬國尤借大勢秦川是天下之
上腴闗中為海内之雄地若居之則勢大而威逺捨之
[013-20a]
則勢小而威近恐人心因斯而摇矣非止於危亂乎哉
通典一百/七十四
京兆京兆絶髙曰京京大也十億曰兆欲令帝都殷盈
也左輔右弼蕃翊承風也張掖始開垂張臂掖也漢官/儀
絶髙曰京十億曰兆人衆所聚也登瀛秘/錄注
輦轂王鳯疏云臣當靡骨輦轂下前元/后傳至止之日馳心
輦轂曹植責/躬詩表谷永疏曰薛宣為御史中丞執憲轂下漢/書
轂下喻在輦轂之下京城之中也胡廣漢官/觧故注神臯載穆
[013-20b]
轂下以清任彦升竟/陵王狀自我違京輦四載迄于斯潘安仁/懐縣詩
佳麗壯哉帝王居佳麗殊百城曹植贈/王粲詩兩京愧佳麗三
都豈能似謝靈運/㑹吟行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謝𤣥暉/鼓吹曲
近華陽金壇之陵故云金陵建康/録六代帝王國三吳佳
麗城謂金陵也李白/詩
皇州升髙臨四闗表裏望皇州鮑明/逺詩宛洛佳遨逰春色
滿皇州謝𤣥/暉
皇邑清晨發皇邑日夕過首陽曹子建贈白/馬王彪詩祇役出皇
[013-21a]
邑相期憩甌越謝靈/運詩
京華京華㳺俠窟山林隠遁棲郭璞/詩昔余游京華未嘗
廢丘壑謝靈/運務恊華京想詎存空谷期上/火燎神州洪
流華域劉/琨
京洛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子建名/都篇京洛多風塵素
衣化為緇陸/機誰能乆京洛緇塵染素衣謝𤣥/暉京洛多妖
麗玉顔侔瓊㽔陸/機
京室京室密清㒺有不韙東京/賦引領望京室南路在伐
[013-21b]
潘安/仁引顧見京室宫雉正相望謝𤣥/暉
京縣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𤣥/暉太微凝帝宇瑶光正
神縣江淹/雜體
上游項羽陽尊懐王為義帝曰古之王者地方千里必
居上㳺徙之長沙都郴前/傳
四方之統王者居中國何順天地之和而同四方之統
譙周/法訓
名都燕之涿薊趙之邯鄲魏之温軹韓之滎陽齊之臨
[013-22a]
淄楚之宛丘鄭之陽翟二周之三川富冠海内皆為天
下名都居五諸侯之衢跨街衝之路也鹽鐵/論
居中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禮也
荀大/畧
奠枕昔在姬公用於周而四海皇皇奠枕于京楊廣/見
根本京師者諸夏之根本詩民/勞箋京師以諸夏為障蔽苕/之
華/箋京師諸夏之本也將以觀治而豪猾踰檢劉蕡/傳左襄
四年魏絳諌晉侯曰諸華必叛注諸華中國詩正義曰
[013-22b]
猶諸夏也上/京師者諸侯之父母也詩沔/水傳
王化之始杜預為河南尹以京師王化之始自近及逺
凡所施論務崇大體晉/書
百官之府文帝詔京師百官之府四海歸向隋/紀
衣冠所聚張九齡云京師衣冠所聚身名所出從容附
會不勤而成是大利在于内而不在于外也本/傳
朝宗𤣥宗時京城糓貴裴耀卿曰國家帝業本在京師
萬國朝宗百代不易之所舊/唐國家大本在京師秦地狹
[013-23a]
水旱易匱新/唐
天下本李晟云長安宗廟所在為天下本若皆執羈勒
誰復京師舊/唐京師天下之本新/書
寰内寰内諸侯尹更始曰天子以千里為寰榖/梁
古三都堯治平陽舜治蒲坂禹治安邑三都相去各二
百餘里俱在冀州春秋/疏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虞及
夏殷皆都焉是天子之常居鄒衍著書云九州之内名
曰赤縣赤縣之畿從冀州而起榖梁/疏
[013-23b]
三河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
在天地之中若鼎足王者之所居也建國各數百千嵗
史貨/殖傳周在中樞三河之分風雨所起四險之國博物/志
三川張儀曰争名者於朝争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
下之朝市也奉/策韋昭曰有河洛伊曰三川今注/無
漢五都五都之貨殖西都/賦王莽於長安及五都立五均
官更名長安東西市令及洛陽邯鄲臨甾宛成都市長
皆為五均司市稱師東市稱京西市稱畿洛陽稱中餘
[013-24a]
四都各用東西南北為稱食貨/志
魏五都魏黄初二年正月改長安譙許昌鄴并洛陽為
五都立石表西界宜陽北行太行東北界陽平南循魯
陽東界郯為中都之地魏志/注魏因漢祚復都洛陽以譙
為先人本國許昌為漢之所居長安為西京之遺跡鄴
為王業之本基故號五都水經/注
唐五都肅宗寳應元年詔曰五都之號其來自乆宜以
京兆為上都河南為東都鳯翔為西都江陵為南都太
[013-24b]
原為北都志/
  州
州州疇也各疇其土而生也説/文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
釋/名州之言殊也合同類異其界也春秋説/題辭周禮五黨為
州州疇也州有長使之周相足也風俗/通
神州地中央曰崑崙其東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中
有五岳地圖帝王居之括地/象
九州黄帝受命風后受圖割地布九州置十二國周公/成名
[013-25a]
録/自神農已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等名至黄帝
以來徳不及逺惟於神州之内分為九州周禮職/方疏顓帝
帝嚳建萬國而制九州帝王/世紀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髙土
故曰九州説/文
州域河漢之間為豫周也兩河之間為冀晉也河濟之
間兖衛也東方為青齊也泗上為徐魯也東南為揚越
也南方為荆楚也西方為雍秦也北方為幽燕也吕覽/有始
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荆州
[013-25b]
江南曰揚州濟河間曰兖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
曰營州爾/雅
星主北斗七星主九州春秋文/耀鈎五星流為兖鉤鈐星别
為豫昴畢散為冀箕星散為幽營室流為并參伐流為
益虚危流為青天氐流為徐軫星散為荆牽牛流為揚
元命/包
繫台摘輔象曰兖豫屬上台九州繋/於三台荆揚屬下級上之/下等
一台名/有上下梁雍屬中上中台/之上冀州屬錯中台之下/下台之上青州屬
[013-26a]
下上下台/之上徐州屬下下下台/之下
異氣九州之水泉剛柔各異青徐角羽集寛緩舒遲人
聲緩其泉鹹以酸荆揚角徴㑹氣漂輕人聲急其泉酸
以苦梁州商徴接剛勇慓人聲騫其泉苦以辛兖豫宫
徴合平静有慮人聲端其泉甘以苦雍冀合商羽端駃
烈人聲揵其泉辛以鹹河/圖
舜十二州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
大分置并州燕齊遼逺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
[013-26b]
為十二州史記/注
禹九州堯遭洪水分為十二州今虞書是也及禹平水
土還為九州今禹貢是也帝王/世紀禹登王位還置九州正/義
魯班石為禹九州圖今在格城石室山東北岩中述異/記
九牧王孫滿曰昔夏之方有徳也貢金九牧左宣/三
殷九州商頌帝命式于九圍互見/地門
周九州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
星以觀妖祥注星土星所主土也己見/星門
[013-27a]
 周敬王魯哀公之時吳為越所滅其後六十九年至
 威烈王始命韓魏趙為諸侯後十七年安王之時三
 國共滅晉而分其地後五十六年顯王之時而越為
 楚所滅又按所列諸國分野具於班固漢書及皇甫
 謐帝王世紀下分區域上配星躔固合同時不應前
 後當吳之未亡天下列國尚有數十其時韓魏趙三
 卿又未為諸侯晉國猶在豈分其土地自吳滅至分
 晉凡八十六年時既不同若何分配又按諸國地分
[013-27b]
 考所在封疆辯詳𨽻屬甚為乖互不審二子何不依
 漢書漢書又云今之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
 日南皆越分野夏少康庶子封于㑹稽後二十餘代
 至勾踐滅吳稱伯後六代而亡後十代至閩君摇漢
 復立為越王都夷甌則今永嘉郡也是時秦南海尉
 趙他亦稱王五嶺之南皆他所有也又按越之本封
 在於會稽至勾踐彊盛有江淮之地天子致胙號稱
 霸王正當戰國之時凡得百四十二嵗後至秦漢方
[013-28a]
 有閩摇雖虚引其歴代興亡而地分星躔皆不相渉
 及趙佗奄有時代全乖未知取舎何所准的凡為著
 述誠要詳審者也通/典
王者規摹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
其物土制其疆域此盖王者之規摹也後魏地/形志
増益禹貢有青徐梁而無并幽營爾雅有徐幽營而無
青梁并職方有青幽并而無徐梁營三代不同故也釋/文
漢興武帝開拓三方立十三州通并梁之數而増交益
[013-28b]
物理/論
州十二師古者處師八家而為鄰三鄰而為朋三朋而
為里五里而為邑十邑而為都十都而為師州十有二
師焉家不盈三口者不朋由命士以上不朋洛誥/大傳
  郡
郡郡羣也人所羣聚也秦改諸侯置郡縣隨其所在山
川土形而立其名釋/名
立郡秦始皇廢五等之爵立郡縣之官以公國為大以
[013-29a]
侯伯為小大郡曰守小郡曰都尉史/記
周制周制天子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故左氏傳
曰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風俗/通至秦始置三十六郡
以監縣矣邑君聲説/文
取名郡之言君也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郡守
專權君臣之禮彌崇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為
元首邑以載民故取名於君謂之郡黄義仲十/三州記
三十六郡秦用李斯議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凡郡或以
[013-29b]
列國陳魯齊吳是也或以舊邑長沙丹陽是也或以山
陽太山山陽是也或以川原西河河東是也或以所出
金城城下得金酒泉泉味如酒豫章樟樹生庭雁門雁
之所育是也或以號令禹合諸侯大計東冶之山㑹計
國名㑹稽是也漢官/儀敦煌酒泉其水甘若酒味故也張
掖言張國臂掖以威羗狄應劭地理/風俗記又曰昔者天子建
國名都或以合名或以山林故豫章以樹氏都酸棗以
棘名邦水經/注
[013-30a]
郡縣城渾出周至楚新城説其令曰王何不以新城為
主郡也邉邑甚利之楚/䇿甘茂曰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
積之乆矣名為縣其實郡也秦/策春秋時郡屬於縣趙簡
子所謂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是也戰國時縣屬於
郡所謂上郡十五縣者是也大事/記
 按此則郡縣之設自春秋已然矣栁子厚封建論乃
 云秦有天下裂都㑹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
 宰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㳺攝制四海運於掌
[013-30b]
 握之内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載而天下大壊其有
 由矣夫左傳楚子入陳因縣陳策中楚有新城令趙
 有上黨守靳黈且下有四太守字是郡縣守宰俱不
 始於秦也司馬索隠云漢景時始稱太守然賈誼傳
 河南守吳公又先于景帝矣
  縣
縣周禮百里曰同所以奬王室恊風俗總名為縣縣者
𤣥也首也從系倒首與縣易偏矣言當𤣥靜徭役也上/
[013-31a]
縣懸也懸於郡矣釋/名
取名縣絃也絃以貞直言下體之居臨民之位不輕其
誓施繩用法不曲如絃絃聲近縣故以取名今縣字在
半也黄義仲十/三州記
子男縣萬户以上為令則子國也千户為長男國也今
人呼縣為百里子男本方百里也故言今之百里古之
諸侯黄恭十/四州記
縣有四郡郊甸方六百里因西土為方千里分以百縣
[013-31b]
縣有四郡郡有四鄙鄙不過百室以便野事周/書
邢丘武王伐紂到于邢丘乃修武勒兵於甯更名邢丘
曰懐甯曰修武行克紂于牧之野韓詩/外傳
武丘武王祭南嶽廻至汝水西野宿于武丘夜夢云築
城在此兼祭天地可王七百年遂城于武丘北因名武
隂在沉丘縣城/記
猗氏猗氏縣猗丘所居之地猗頓魯窮士也問術于陶
朱公公教之蓄五牸遂富漢因之名縣郡國/志
[013-32a]
九門九門縣本為九室而居趙武靈王改之為九門縣
戰國/策
新豊京兆新豊秦曰驪邑髙祖七年置漢/志太上皇不樂
闗中思慕鄉里髙祖徙豊沛酤酒煮餅商人立為新豊
三輔/舊事高帝既作新豊并移舊社衢巷棟宇物色惟舊士
女老㓜相㩦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雞鴨於通塗亦競
識其家其匠人胡寛所營也移者皆悦其似而徳之西/京
雜/記
[013-32b]
聞喜武帝元鼎六年將幸緱氏至左邑桐鄉聞南越破
以為聞喜縣漢/紀
獲嘉七年春至汲新中鄉得吕嘉首以為獲嘉縣上/
懐徳太興三年七月丁亥詔先公武王先考恭王臨君
琅邪四十餘年恵澤加百姓遺愛結人情朕創基江表
兆庶宅心繦負子來琅琊國人近有千户在此今立為
懐徳縣統丹陽郡優復之科一依漢氏沛及南頓故事
晉元/紀
[013-33a]
昭應唐𤣥宗幸温泉見白鹿升天改會昌為昭應縣會/昌
觧/頓會昌新豊也
平陸天寳中上以三河道險束漕運艱難乃旁北山鑿
石為月河以避湍急傳信/録陜州刺史李齊物開砥柱之
險以通流運於石中得古鐵犁鏵有平陸字因改河北
縣為平陸縣舊/唐
咸陽咸陽縣本秦舊縣也山南曰陽水北曰陽在北山
之南渭水之北故曰咸陽元和郡/縣圖志
[013-33b]
錢塘秦始皇三十七年東㳺丹陽至錢塘臨浙江史/記
塘屬會稽郡西部都尉治漢/志防海大塘在縣東一里符
郡議曹華信家議立此塘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致一
斛土者即與錢一千旬月之間來者雲集塘未成而不
復取於是載土石者皆棄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錢塘
錢塘/縣記錢塘在餘杭初為潮水所損州人華信云云九域/志
 希通録云錢塘史漢但作唐字今人以唐為塘非也
 其失本於世説注云晉人沈姓而令其縣者詭令致
[013-34a]
 土云云不知秦漢已有此名豈至晉而然乎
 世説雅量篇云褚裒送人投錢唐亭住爾時吳興沈
 充為縣令遇之云云注云錢塘縣記云縣近海為潮
 漂沒縣諸豪姓歛錢顧人輦土為塘因以為名沈令
 未詳今謂以唐為塘其失本於世説注且云晉人沈
 姓而令其縣者為之句義俱差不有誤於後學耶
陳留陳留郡鄭邑後為陳所併故曰陳留瓚曰宋亦有
留彭城留是也留屬陳故稱陳留也漢/志
[013-34b]
浚儀浚儀縣北有浚水像而儀之故曰浚儀縣有倉頡
師曠城上有列仙之吹臺北有牧澤中出蘭蒲土多儁
髦今帶牧澤方一十五里俗謂之蒲闗澤陳留風/俗傳
尉氏圈稱云尉氏鄭國之東鄙尉獄官名也鄭大夫尉
氏之邑故欒盈曰盈將歸死于尉氏也水/經
洛陽周公相成王以鄷鎬偏在西方職貢不均乃使邵
公卜居洛水之陽以即中土帝王/世紀八方之廣周洛為中
於是遂築新邑營定九鼎以為王之東都援神/契周在中
[013-35a]
樞西阻崤谷東望荆山南靣少室北有太嶽三河之分
風雨所起四險之國博物/志互見都
江都廣陵之江都縣城臨江應劭地里風俗記曰縣為
一都之會故曰江都也水/經
馮翊馮翊翊蕃故以為名應劭漢/官觧詁
盩厔山曲曰盩水曲曰厔故以名縣圖/經
梓潼東倚梓林西枕潼水故以名縣
南陽南陽劉善曰在中國之南而居陽地故以為名水/經
[013-35b]
青田青田縣有草葉似竹可染碧名為竹青此地所産
故名青田永嘉/記
古田屬福州開元以前嘗為土豪所據至二十八年始
建為縣有謝能者十餘户言因古田畝懇闢而居故曰
古田又曰青田者其地有青田鄉父老言田中嘗得青
圖/經
兩當鳯州兩當縣古老相傳嘉陵江與牛洹水相會於
縣界故縣界名兩當又云東京西蜀至此皆三十程故
[013-36a]
名兩當上/兩當縣水出陳倉縣之大散嶺西南流入故
道川謂之故道水縣因水取名或云縣西有兩山相當
故名之也水/經
陽曲陽曲屬太原應劭曰黄河千里一曲當其陽故曰
陽曲漢/書
九原正平縣有九原一名九京即趙簡子觀處十道/志
封丘封丘衛地故燕之延鄉也髙祖與項羽戰於延鄉
有翟母免其難故以延鄉封翟母焉國都/記
[013-36b]
晉江泉州屬邑漢平粤之後其地既虚而晉之衣冠避
地者多㳂江以居故以名之
盧奴安喜縣即古盧奴縣也有黒水故池深而不流俗
謂黒水為盧不流為奴圖/經
壯哉髙帝北征南過曲逆上其城望室屋甚大曰壯哉
縣吾行天下獨見雒陽與是耳更封陳平為曲逆侯漢/書
章帝北巡北岳以曲逆名不善改為蒲隂後/漢
鄙小韓安國傳即以嫮鄙小縣師古曰鄙小縣言在外
[013-37a]
鄙之小縣也前/漢
六等大唐縣有赤畿望𦂳上中下六等之差京都所治
為赤縣京之旁邑為畿縣其餘則以户口多寡資地美
惡為差郡國/志開元中以近畿之州為四輔同華岐蒲其
餘為六雅十望十𦂳及上中下之差六雄鄭陜汴絳懐
魏十望宋毫渭許汝晉洛號衛相初有十𦂳州後入𦂳
者甚多
麗水麗水縣有惡道惡道有突星瀨謝靈運與弟書曰
[013-37b]
聞惡道溪中九十九里有五十九灘永嘉記曰王右軍
遊惡道歎其奇絶遂書突星灘於石圖/經
松陽松陽縣東南臨大溪有松陽樹大八十一圍腹中
空容三十人坐故取此為名王右軍嘗徃看之云吳地/記
 漢晉以後帝王之割據無常州郡之更置不一其載
 在本志者固可考而知也藝文畧具九州初學止叙
 十道嗣後類集各依本朝或語焉而不詳或棼紜而
 無統誠亦有難于述志者今按舊籍少存梗概以備覽云
[013-38a]
  城
城城以盛民也墉城垣也説/文城盛也盛受國都也城上
垣謂之睥睨言於孔中睥睨非常也亦曰陴言禆助城
之髙也亦曰女牆言其卑小比之於城若女子之於丈
夫也釋/名堞城上女垣説/文雉堞也以白堊之故曰粉堞増/韻
雉鄭叔段居京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
之害也左隠/元家不蔵甲邑無百雉之城雉者何五板而
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公羊定/十二天子之城千雉髙七雉
[013-38b]
公侯百雉髙五雉子男五十雉髙三雉五經/異義
仞天子之城髙九仞公侯七仞伯五仞子男三仞五經/異義
崇城天子曰崇城言崇髙也諸侯曰干城言不敢自專
禦於天子也白虎/通
周城天子周城諸侯軒城軒城者缺南靣以受過也春/秋
説/文
城始堯聴四岳之言用鮌修水鮌曰帝遭天灾厥黎不
康乃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吳越/春秋
[013-39a]
為三仞之城淮南/子處士東里槐責禹亂天下事禹退作
三城彊者攻弱者守敵者戰城郭盖禹始也博物/志
堯城故堯城在濮洲鄄城縣東北十五里竹書云昔堯
末德衰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縣西北十五
里竹書云舜囚堯復偃丹朱使不得與父相見也括地/志元
和志云十道志已/録今不欲去之小城陽城在陽城西南半里許俗云
囚堯城續述/征記王僧辨上元帝表云閶闔受白登之辱象
魏致堯城之疑梁/書
[013-39b]
鶴城長垣縣有鶴城昔夏累養鶴于此遂號鶴城城塜/記
保民夏城中丘榖梁曰城為保民為之也民衆城小則
益城益城無極凡城之志皆譏也注夫保民以徳不以
城也如民衆而城小輙益城是無極也隠/七
亟城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處民罷而弗堪則曰某㓂
將至乃溝公宫曰秦將襲我民懼而潰秦遂取梁僖十/九
城惡楚子重自陳伐莒圍渠丘渠丘城惡衆潰奔莒莒
城亦惡莒潰楚遂入鄆莒無備故也君子曰恃陋而不
[013-40a]
備罪之大者也備豫不虞善之大者也莒恃其陋而不
修城郭浹辰之間而楚克其三都無備也夫左成/九
飾城古者大國過小邑必飾城而請罪禮也榖襄二/十五
城成周王使富辛與石張如晉請城成周晉士彌牟營
成周計丈數揣髙卑度厚薄仞溝洫物土方議逺邇量
事期計徒庸慮材用書餱糧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
書以授帥左昭三/十二孟懿子會城成周宋仲幾不受功士
伯怒乃執仲幾以歸城三旬而畢宣/元
[013-40b]
城叛中行穆子圍鼓鼓人有以城叛者不許軍吏曰師
徒不勤可得城奚故不受曰有以吾城叛者吾所甚惡
也人以城來我獨奚好焉賞所以甚惡是失賞也説/苑
馬城昔秦人築城於武周塞内以備胡將成而崩者數
矣有馬馳走周旋反覆父老異之因依馬跡以築城城
乃不崩遂以名焉捜神/記
城沂楚令尹蒍艾獵城沂使封人慮事以授司徒量功
命日分財用平板榦稱畚築程土物議逺邇畧基址具
[013-41a]
餱糧度有司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宣十/一
羊城廣州㕔事梁上畫五羊像又作五榖囊隨像懸之
云昔髙固為楚相五羊銜榖萃於楚庭故圖其像為瑞
六國時廣州屬楚廣州/記固為楚相有五仙人騎五色羊
各持糓穂一莖六出以遺州人騰空而去今呼為五羊
其城周十里初尉佗築之歩陟修之既而為黄巢所焚
寰宇/記吳修為廣州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負
五榖而來令州庭上圖之為瑞故廣南謂之五羊城五/部
[013-41b]
龜城初張儀築成都城城屢壊不能立忽有大龜周旋
行走巫言依龜行處築之城乃得立所掘處成大池龜
乃復入於中龜毎出則州境有賊刺史或病寰宇/記益州
城張儀所築錦州城在州南蜀時故宫也亦為錦里益/州
記/蜀王孟昶於成都城上種芙蓉花開爛漫如錦因以
為名一曰以江山明媚錯雜如錦也一曰以蜀有錦官
如銅官鹽官之類故名亦曰錦里
代城盧植去代城始築版幹一夜亡去西南五十里大
[013-42a]
澤中營城自護結葦為九門於是就以為治城圓匝而
不方周四十七里開九門更名其故城曰東城博物/志
雲中城武侯自五源河曲築長城東至隂山又於河西
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隂山河曲而禱焉晝見羣
鵠逰于雲中徘徊經日見大光在其下武侯曰此為我
乎乃即于其處築城今雲中城是也虞氏/記
新城韓氏城新城期十五日而成叚為司空有一縣
後二日叚執其吏而囚之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髙
[013-42b]
曰惟先生能活臣父之死願委之先生封人子髙曰諾
乃見叚自扶而上城封人子髙左右望曰美哉城乎
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賞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
能無有罪戮者未嘗有也封人子髙出叚使人夜觧
其吏之束縛也而出之吕氏春/秋開春
長城秦始皇使蒙恬北築長城西屬流沙東至弱水以
捍胡史御/覽恬築長城因地險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
延袤萬餘里恬將吞藥自殺嘆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
[013-43a]
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里此其中不能無絶地脉哉本/傳
始皇使蒙恬築長城死者相屬民歌曰生男慎弗舉生
女哺用餔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柱陽泉物/理論秦所築長
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者焉古今/注
 趙成侯六年中山築長城史/記太山西北有長城縁河
 徑太山千餘里至瑯瑯臺入海太山/郡記齊宣王乗山嶺
 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洲千餘里以備楚齊/記
 王築防以為長城竹/書齊之長城巨防足以為塞韓非/子史
[013-43b]
 注/秦昭王滅義渠築長城以備胡漢匈/奴傳梁惠成王十
 二年龍賈帥師築長城于西邉竹/書唐劉貺武指云朔
 塞之上多古長城未知起自何代七國分争國有長
 城趙簡子起長城以備胡燕秦又築長城以限中外
 則長城之築其來逺矣通典/二百
 據此諸書則長城之築固非止于始皇也而邉防之
 利萬世且永頼焉乃儒書之劇秦者率以是為言鳴
 呼惡居下流始皇固以之矣功過相準耳學者類習
[013-44a]
 非哉
赤色長安城中地皆黒壤今城赤何也且堅如石如金
父老所傳云盡鑿龍首山中土以為城及諸城闕亦然
三秦/記
斗城長安故城漢之舊都髙帝七年方修長安宫城自
櫟陽徙居此城本秦離宫也初置長安城本狹小至惠
帝更築之周廻六十五里城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
至今人呼漢舊京為斗城三輔/黄圖長安城靣三門四靣十
[013-44b]
二門皆通達九逵以相經緯衢路平正可並列車軌十
二門並洞闢隠以金椎周以林木左右出入為往來之
徑行者升降有上下之别三輔/决録城郭之制則旁通三門
參塗夷庭方軌十二街衢相經西京/賦披三條之廣路立
十二之通門西都/賦
廣陵廣陵城吳王濞所築王逸廣陵/郡圖經城周十四里半後/志
注/侈秦法佚周令劃崇墉刳濬洫板築雉堞之殷井幹
烽櫓之勤格髙五嶽袤廣三墳崪若斷岸矗似長雲製
[013-45a]
磁石以禦衝糊赬壤以飛文觀基扄之固䕶將萬祀而
一君蕪城/賦
雎陽梁孝王築雎陽城方十三里鼔倡節杵而後下和
之者稱雎陽曲今踵以為故今之樂家雎陽曲是其遺
晉太康/地記
金城金城郡漢昭元始六年所置應劭云築城初得金
故曰金城凡城皆稱金言其固也故墨子稱金城湯池
秦州/記安陽有金城城皆如金色堅勁不崩摧先儒云上
[013-45b]
古時天雨黄金也述異/記
𤣥菟昭帝元鳯六年春正月募郡國徒築遼東𤣥菟城
漢/紀
疑城魏文帝之在廣陵吳人大駭乃臨江為疑城自石
頭城至於江乗以木為植衣以葦席加彩飾焉一夕而
干寶/晉紀
石頭石頭城吳時悉土塢義熈初始加磚累甓因山以
為城因江以為池地形險固尤有竒勢亦謂之石頭城
[013-46a]
丹陽/記
白下齊武帝欲修白下城難於動役劉係宗啓謫役在
東者上從之後武帝講武白下履行其城曰係宗為國
家得此一城南/史白下城本江乗之白石壘武帝以其地
𢃄江負山移琅邪居之輿地/志武徳九年更金陵曰白下
唐地/里志
夫人晉朱序鎮襄陽苻堅遣兵攻之序母自登城履行
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餘婢并城中女子於其角
[013-46b]
斜築城二十餘丈賊攻西北角果潰衆守新城賊遂引
退襄陽人謂此城為夫人城晉/書
遷城吳興郡城秦時為下菰城又為項王故城晉郭璞
欲移郡於東遷璞女亦善於地理啓璞無從因舊址損
益之可以永無殘破之慮璞從之初璞欲移城于東遷
每立標輙為飛鳥銜去會其女又啓遂定於今處女號
遷城小娘子從璞廟祀宋知州鄭建撰/郭尚書璞記
江陵江陵城地東南傾故縁以金隄自靈溪始桓温令
[013-47a]
陳遵造遵善於防攻使人打皷逺聴之知地勢髙下依
傍創築畧無差矣城西有棲霞樓俯臨通隍吐納江流
水經/注
統萬赫連勃勃以叱於阿利領將作大匠營統萬城阿
利乃蒸土築城以錐刺之錐入土數寸沒其錐而并築
之不入即殺行錐者勃勃以為忠晉載/記
栁城魏太武伐蠕蠕軍中有告失驢去者楚之曰必覘
賊截之為驗耳賊將至矣乃伐栁為城灌水令凍城立
[013-47b]
而賊至不可攻逼乃走散北/史
五利魏太和八年中書監髙閭請於六鎮築長城云長
城有五利罷逰防之苦一也北部放牧無抄掠之患二
也登城觀敵以逸待勞三也省境防之憂息無時之備
四也嵗常逰運永得不匱五也帝優詔荅之本/傳
城精梁武帝攻郢城夜郢城有數百毛人踰堞且泣因
投黄鵠磯盖城之精也及旦城降南史/紀
六壁六壁府魏太平真君五年討胡於六壁即此城俗
[013-48a]
以城有六靣因以為名焉郡國/志
玉壁絳州稷山縣後周置勲州有玉壁城後周王思政
所築為重鎮齊神武再攻圍不克韋孝寛代思政鎮玉
壁髙歡攻之智力皆困周書/二傳
六合隋何稠為煬帝制行殿及六合城帝於遼左與賊
相對夜中施功其城周廻八里城及女垣合髙千仞上
布甲士立仗建旗四隅置闕靣别一觀觀下三門遅明
而畢髙麗望見謂若神功本/傳
[013-48b]
受降景雲三年朔方總管張仁愿於河北築三受降城
絶虜南冦路六旬而三城就本/傳吕温銘曰俯視隂山仰
看昭回一夫登陴萬里洞開仁愿封韓公制曰横却月
於天街劃長雲於地脉
奉天建中元年五月築奉天城四年十月上避難於奉
天初術士桑道茂奏請城奉天為王者之居至是方驗
唐/書
江夏牛僧孺出為鄂州刺史江夏城風土散惡難立垣
[013-49a]
墉每年加板築賦菁茒以覆之吏縁為姧蠧弊綿嵗僧
孺至計菁茒板築之費嵗十餘萬即賦之以塼以償板
築之價凡五年墉皆甃葺蠧弊永除舊/唐
三城李徳裕出為滑州節度使徙劒南西川築仗義城
以制大度青溪闗之阻作禦侮城以控榮經犄角勢作
柔逺城以扼西山吐蕃新/唐
大𤣥髙駢徙劍南西川節度成都城嵗壊駢易以塼甓
陴堞完新負城丘陵悉根平之以便農桑訖功筮之得
[013-49b]
大畜駢曰畜者養也濟以剛徤篤實輝光日新吉孰大
焉文宜去下存上因名大𤣥城上/
獻圖王使陳章城衢州工畢以圖獻王視西門樟樹密
謂左右曰此樹不入城章終非我畜其後章果叛備/史
青澗真宗時种世衡知延州築青澗城初苦無水鑿地
百五十尺至石屑石得泉城成賜名青澗城
鬼工魏鑵侍郎知廣州子城一角忽頺一古塼有四大
字云委於鬼工是魏字公感其字大築新之罷還未㡬
[013-50a]
儂㓂廣州外城一擊而圮獨子城堅民頼以生賊平以
公有前知之備加諌議大夫再知五羊公以築城之功
自論乆不報作感懐詩内云螭頭賜對恩雖厚雉堞論
功事己空文潞公採詩呈加龍圖閣學士尹應天府古今/詩話
人為長城宋文帝有疾義康矯詔收檀道濟付廷尉道
濟引飲一斛脱幘投地曰乃壊汝萬里長城魏人聞之
皆曰道濟已死吳子輩不復足憚後魏軍至𤓰歩文帝
登石頭城望甚有憂色嘆曰若道濟在豈至此南/史
[013-50b]
金城唐邕字道利晉陽人有治世才具齊文宣嘗登童
佛寺望并州城曰此是何等城或曰此是金城湯池天
府之國帝云我謂唐邕是金城此非金城也北齊/書犬吠
不驚命曰金城常避危殆命曰不侮説/苑賈誼云上設亷
耻禮義以遇其臣故化成俗定父兄之臣誠死宗廟法
度之臣誠死社稷輔翼之臣誠死君上守圄扞敵之臣
誠死城郭封疆故曰聖人有金城者此物此志也注云
言聖人厲此節行以御郡下則人皆懐徳戮力同心國
[013-51a]
家安固不可毁状若金城也漢/書建金城之萬雉呀周池
而成淵西都/賦
石城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歩帶甲百萬而
無粟弗能守也食貨/志
亞字吳罷城作亞字形周敬王六年丁亥造其城南北
長十二里東西九里城中有大河三横四直蘇州名摽
十望地號六雄八門皆通水陸郡郭三百餘巷吳地/記
却月沌陽縣至沔口水北有却月城西一里有馬騎城
[013-51b]
周廻五里髙一丈荆州/記
太平朔方太平城後魏穆帝治也太極殿琉璃臺及鴟
尾悉以琉璃為之郡國/志
千秋張掖郡竇融築千秋城萬嵗城上/
織錦梁山宫在好畤城皆文石名織錦城三秦/記
益陽益陽城魯肅築也云登之望見長沙城邑人馬形
色宛然相去三百里故老云長沙益陽一時相望
李城秦圍邯鄲急傳舎吏子李同説平原君得敢死士
[013-52a]
三千人與赴秦軍秦兵遂罷李同戰死趙封其父為李
平原/傳徐廣曰河内成臯有李城正義曰懐州温縣本
李城也李同父所封昭明名士悦傾城詩經居李城北
來往宋家東元稹㑹真詩因逰李城北偶向宋家東
夏口江夏郡所治夏口城其西南角因磯為髙墉枕流
上則廻眺山川下則激浪﨑嶇是曰黄鵠磯荆州/圖經
羅娑北方秃髪譯語謂吐蕃其王為贊普其國都羅娑
城重兵死惡病終以累世戰沒者為甲門臨陣奔北者
[013-52b]
懸狐尾於首以表其性似狐之性唐㑹/要
鷰子北燕人趙應良者為偽丞相髙公堂後官常從公
至鷰于城登重閣注鷰子城北燕留都于此海/録
泥犁泥犁城梁言寄條城又云閉城也文句云地獄北
名梵稱泥犁秦言無有或言卑下或言堕落
郭或謂之郛郛者亦大也風俗/通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
説/文内謂之城外謂之郭管/子
鐵郭金城鐵郭上下同力㓂不敢賊焦贑/易林
[013-53a]
表城夫城之有郭猶裏之有表骨之有皮表裏各異則
保障不完皮骨分離則一體不具王肅/表
壕城下道曰壕壕翺也言都邑之内翺翺祖駕之處也
釋/名
櫓櫓露也露上無覆屋也上/洛陽城周公所制東西十
里南北十三里城上百歩有一樓櫓外有溝渠陸機洛/陽記
隍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易曰城復於隍説/文
  宫
[013-53b]
宫釋名曰宫穹也言屋見於垣上穹崇然也郭璞云宫
謂圍繞之記曰君為廬宫之是也爾雅云室謂之室宫
謂之宫詩云作於楚宫又曰入此室處是也風俗通曰
宫室一也秦漢以來尊者以為常號下乃避之也吕覽
慎大云武王克殷靖箕子之宫禮記曰由命士以上父
子皆異宫又曰儒有一畝之宫環堵之室又曰季夫子
入宫不敢哭是士庶人皆有宫稱也
便生上古之人未知為宫室就陵而居處下潤傷民故
[013-54a]
聖人作為宫室之法髙足以避潤濕中足以禦風寒上
足以待霜雪牆髙足以别男女故以便生不以為樂也
今之為宫室必厚歛百姓暴奪民財為曲直之室青黄
刻鏤之餙故國貧而人難訴也墨/子
合宫黄皇有合宫以廣政堯開衢室聴於民管/子欲觀黄
帝之行於合宫觀堯舜之行於總章尸/子黄帝合室有虞
總期東京/賦昔黄帝有合宫之聴堯有衢室之問舜有總
章之訪皆議之謂也文中/子
[013-54b]
作宫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濕白虎/通堯使禹作宫世/本
貳宫堯見舜處於貳宫帝王接禮貳宫考庸太室王元/長曲
水詩/序
撝宫堯垂貝殻於撝宫嚴助相/貎經
鑣宫天命湯於鑣宫有神來告曰夏徳大亂往攻之予
必使汝大戡之墨/子初學記云湯所受命之宫
長夜夏桀之時為長夜宫於深谷之中男女雜處三旬
不出聴政其後大風飄沙一夕填此宫谷博物/志
[013-55a]
傾宫紂造傾宫作瓊室瑶臺飾以美玉七年乃成其大
十里其髙千丈其大宫百其小宫七十三處宫中九市
帝王/世紀
蒿宫周時徳澤洽和蒿茂大以為宫柱名為蒿宫也大/戴
禮/周徳既隆草木茂盛蒿堪為宫室因名蒿室既有天
下遂都於鎬竹/書
 吕覽云周明堂茅茨蒿柱土堦三等以示節儉正此
 事也注云茅可覆屋蒿非柱任雖云節儉實所未聞
[013-55b]
 誤
紫㣲周穆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謁王同㳺王乃執化
人之袪騰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
搆以金銀絡以珠玉出雲雨之上王寶以為清都紫微
鈞天廣樂帝王之所居列/子
楚宫公作楚宫穆叔曰大誓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君
欲楚也夫故作其宫若不復適楚必死是宫也六月辛
巳公薨于楚宫左襄/三十
[013-56a]
銅鞮子産相鄭伯如晉盡壊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
文伯讓之子産曰今銅鞮之宫數里而諸侯舎於𨽻人
門不容車而不可踰越若獲薦幣修垣而行趙文子曰
是吾罪也上/
虒祁石言於晉晉侯方築虒祁之宫叔向曰是宫也成
諸侯必叛君必有咎十年晉侯卒昭/八
碣石鄒衍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
築碣石宫身親往師之作主運史/記
[013-56b]
春宵夫差築姑蘇臺立春宵宫造千石酒鍾洞㝠/記載
館娃闔閭城西硯石山上有館娃宫吳越春秋/吳地記美女為
娃吳有館娃宫方/言幸乎館娃之宫張女樂而娛羣臣吳/都
賦/秀峯寺盖吳館娃宫也蘇/志
美人美人宫周五百九十歩土城句踐所習教美女西
施鄭旦宫室也女出於苧蘿山欲獻於吳自謂東垂僻
陋恐女樸鄙故近大道居越絶/書
阿房阿房宫東西三里南北五百歩庭中可受十萬人
[013-57a]
車行酒騎行炙千人唱萬人和置銅人十二於宫前三/輔
舊/事阿房以木蘭為梁以磁石為門懐刃者止之黄/圖磁石
門西門在阿房前悉以磁石為之故專其目令四夷朝
者有隠甲懐刃入門而脅之以示神故亦曰却胡門水/經
注/一名却胡臺恬地/志製磁石以禦衝兼城/賦下可建五丈
史/記
未央蕭何治未央宫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
匈勞苦數嵗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宫室過度也何曰天
[013-57b]
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
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後世有以加也上悦遂自櫟陽
徙都之漢/書營未央宫因龍首山以制前殿至孝武以木
蘭為棼橑文杏為梁柱金鋪玉户華欀璧璫雕楹玉磶
重軒鏤檻青瑣丹墀左槭右平黄金為璧帶間以和氏
珍玉風至其聲玲瓏然也三輔/黄圖未央宫周旋三十三里
街道十七里有臺三十二池十二土山四宫殿門八十
一掖門十四宫殿及臺皆疏龍首山上以作之殿基出
[013-58a]
長安城上非築也闗中/記覽秦制跨周法正紫微於未央
表嶢闕於閶闔䟽龍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業西京/賦
央者前限未到之辭故漢有未央宫古詩有樂未央詩/正
義/未央一名紫微宫三秦/記
三雍武帝時河間獻王來朝因獻雅樂對三雍宫本/傳
建章太初元年栢梁殿災粤巫勇之曰粤俗有火災復
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於是作建章宫度為千門萬户
前殿度髙未央武紀郊/祀志栢梁既災越巫陳方建章是經
[013-58b]
用厭火祥營宇之制事兼未央西京/賦建章宫周圍數十
里殿東别起閣髙二十五丈慿髙以望逺三輔/舊事秦漢規
模廓焉泯毁唯建章鳯闕聳然獨存雖本象魏之制亦
一代之巨觀也繁欽建章/鳯闕賦序陛下以城中為小圖起建章
左鳯闕右神明號稱千門萬户土木衣錦繡撞萬石之
鐘擊雷霆之鼓使民不奢侈難矣方朔/傳
甘泉建元三年武帝因齊人少翁言作甘泉宫中為臺
室畫天地太乙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郊祀/志武帝
[013-59a]
起超仙之臺於明庭宫北明庭者甘泉别名思趙㨗仔
起通靈臺於甘泉宫洞㝠/記甘泉宫一曰雲陽宫一曰林
光宫本秦造在今池陽縣西甘泉山宫以山為名周匝
十餘里漢武建元中増廣之周十九里去長安三百里
望見長安城黄帝以來員丘祭天處闗輔/記甘泉山天下
顯敞之處也前接大荆後臨北極左撫仁鄉右望素域
王褒甘/泉頌甘泉山名下有甘泉水因以名之文選/注冠以九
嵕陪以甘泉乃有靈宫起乎其中秦漢之所極觀淵雲
[013-59b]
之所頌歎西都/賦公孫卿曰黄帝接萬靈明庭明庭者甘
泉也志/廻天門而鳯舉躡黄帝之明庭劉歆/賦武帝以五
月避暑於此八月乃還元和郡/縣志
五柞五柞宫漢之離宫也黄/圖宫中有五柞樹皆連三抱
上枝䕃覆數十畝西京/雜記
長楊長楊宫本秦舊宫漢修飾之以備行幸宫中有垂
楊䕃數畝因以為名門曰射熊秦漢㳺獵之所黄/圖司馬
相如嘗從武帝至長楊獵天子好自擊熊豕馳壄獸因
[013-60a]
上䟽諌本/傳振師五柞習為長楊揚/雄會集乎長楊之宫相
羊乎五柞之館西京/賦建元三年微行北至池陽西至黄
山南獵長楊東逰宜春私置更衣從宣曲以南十二所
中休更衣投宿諸宫長楊五柞倍陽宣曲尤幸方朔/傳
古曰皆宫名倍陽即萯陽也
桂宫未央宫漸臺西有桂宫中有光明殿皆金玉珠璣
為簾箔綴明月珠金戺玉階晝夜光明三秦/記武帝為七
寶牀雜寶案寶屛風列寶帳設於桂宫時人謂之四寶
[013-60b]
西京/雜記桂宫在未央宫北周匝十餘里中有明光殿走
狗臺土山複道從宫中西上城西至建章宫神明臺蓬
萊山三輔/故亊輦路經營修除飛閣自未央而連桂宫北彌
明光而亘長樂西都/賦鉤陳之外閣道穹隆屬長樂與明
光徑北通於桂宫西京/賦
明光上起明光宫發燕趙美女三千人充之取年十五
以上二十以下滿三十者出嫁掖庭令總其籍時有死
出者隨補之凡諸宫美人可有七八千建章未央長樂
[013-61a]
三宫皆輦道相屬懸棟飛閣皆不由徑路漢武/故事明光殿
以金為戺玉為階秦秦/記
長樂髙帝五年都長安九月治長樂宫漢/書漢七年長樂
宫成諸侯羣臣朝十月儀惠帝為東朝長樂宫及間往
數蹕煩民作複道方築武庫南通奏事乃詔立原廟叔/孫
通/傳梁孝王嘗上書願賜容車之地徑至長樂宫自使梁
國士衆築作甬道朝太后鄒陽/傳
長信長信宫漢太后嘗居之黄/圖武帝夜出夕還齎五日
[013-61b]
糧㑹朝長樂宫方朔/傳五日一朝長信宫故齎五日糧長
信太后之宫也注/成帝母王太后居長信宫班婕妤求
共養太后長信宫上許之退處東宫作賦曰奉共養於
東宫托長信之末流本/傳長信詹事掌皇太后宫景帝中
六年更名長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更名長樂少府百/官
表/張晏曰以太后所居官為名也居長信宫則曰長信
少府居長樂宫則曰長樂少府也注/帝祖母稱長信宫
帝母稱長樂宫後曰永樂宫漢官/儀后宫在西秋之象也
[013-62a]
秋主信故宫殿皆以長信長秋為名又永夀永寧殿皆
后所處也黄/圖
長門顧成廟逺無宿宫爰叔教董偃白竇太后獻長門
園上大説更名竇太后園為長門宫方朔/傳武帝陳皇后
擅寵驕貴十餘年而無子元光五年冊曰皇后失序惑
於巫祝罷退居長門宫外戚/傳陳后時得幸别在長門宫
愁悶悲思司馬相如因作解悲愁之辭以悟主上皇后
復得幸文/選温泉不到憶拾翠之舊逰長門深閉嗟青鸞
[013-62b]
之信修
駘蕩駘蕩宫春時景物駘蕩滿宫中也黄/圖
馺娑馺娑宫馺娑馬行疾貎馬行迅疾一日之間遍宫
中言宫之大也
枍詣枍詣宫枍詣木名宫中美木茂盛也
天梁天梁宫梁木至於天言宫之髙也上/
集靈宫華隂集靈宫宫在華山下武帝所造欲以懐集
仙者王赤松子故名殿為存仙端門南向署曰望仙
[013-63a]
相譚/仙武帝巡省五岳禋祀豐備故立宫其下號曰集
靈宫西岳/記集靈宫集仙宫存仙殿存神殿望仙臺望仙
觀俱在華隂縣界皆武帝宫觀名也黄/圖
 漢西嶽華山廟碑畧云孝武修封禪之禮巡省五嶽
 立宫其下宫曰集靈宫殿曰存仙殿門曰望仙門集
 古録云集靈唯見此碑按地里志華隂有集靈宫武
 帝起水經注云敷水北逕集靈宫引地理志則不獨
 見於此碑矣所謂存仙殿望仙門者諸書不載金石/録
[013-63b]
 按集靈存仙各見載記而二公之説若此
望仙元封三年起望仙宫洞㝠/記
歩高京兆有歩髙宫黄/圖
望逺長安有望逺宫上/
陽靈天子穆然瑶臺澄心儲精捜述索耦相與齊乎陽
靈之宫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祗之堂揚雄甘/泉賦
神光入西園神光蹂蕙圃踐蘭臺羽獵/賦張晏曰神光
宫名也
[013-64a]
濯龍桓帝延熹九年祠黄老於濯龍宫紀/祠老子於濯
龍宫用郊天樂續漢/志飾芳林而考濯龍之宫設華盖以
祠浮圖老子斯將所謂聴於神乎論/
承光順帝擢种暠監太子於承光宫本/傳
太初昭明吳有太初宫方三百丈權所起也昭明宫方
五百丈皓所作也太康/地記吳志避晉諱改曰顯明
逍遥慕容熈造逍遥宫髙閭/燕志
九華鄴縣銅雀臺北石虎建宫以三三為位謂之九華
[013-64b]
宫梁沈約詩照耀三雀臺徘徊九華宫圖/經
十宫十宫在江都縣北五里長阜苑内依林傍澗因髙
跨阜隨地形置焉並隋煬帝立也曰歸雁宫囘流宫九
里宫松林宫楓林宫大雷宫小雷宫春草宫九華宫光
汾宫是曰十宫十道志夀/春圖經
大明上都大明宫本永安宫貞觀九年改曰大明宫以
備太上皇清暑百官獻貲以助役髙宗厭西内湫濕龍
朔二年始大興葺改曰蓬萊宫咸亨元年改曰含元宫
[013-65a]
地理/志大明宫髙宗命司農少卿梁孝仁制造北據髙原
南望爽磑每天晴日朗南望終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
街陌俯視如在檻内長安/志元象著明帝坐維三皇唐設
位俯察仰參翼室正中游宫次南北起含元其容耽耽
總而言之如山之夀則曰蓬萊如日之升則曰大明李/華
含元/殿賦
太和長安縣南太和谷有太和宫武徳八年置貞觀二
十一年公卿請修太和廢宫可以清暑詔遣將作大匠
[013-65b]
閻立本毁壊順陽王第取林瓦以建之包山為苑改為
翠㣲宫地志/會要
玉華貞觀二十一年建玉華宫於宜君縣之鳯凰閣舊/紀
即潤䟽隍慿巖建宇土無文繢木不彫鎪矯鋪首以荆
扉變綺窻於甕牖詔/徐賢妃疏諫曰為政之本貴在無
為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闕初建南營翠㣲曽未逾時
玉華創制雖復因山藉水非無架築之勞損之又損頗
有工力之費終以茅茨示約猶興木石之煩假使和雇
[013-66a]
取人不無煩擾之弊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
以樂樂身舊/傳二十一年正月玉華宫李木連理隔澗合
會/要
長春大業十三年髙祖起義兵次長春宫紀/視河外之
離宫信寰中之特美飛重樓之㳫秀繚長垣而層趾長
者仁夀之符春者發生之所長春/賦
九成貞觀六年孟夏皇帝避暑九成之宫此則隋之仁
夀宫也冠山抗殿絶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巗竦闕髙閣
[013-66b]
周建長廊四起漢之甘泉不能尚也十六日上及中宫
歴覽臺觀閒歩西城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
之有泉隨而涌出乃承以石檻引為一渠其清若鏡味
甘如醴魏徴/銘扄牖六合奔走八神梯霄架極考遺基於
汶上稽故典於淹中陽靈開避暑之宫景福制追凉之
殿洞龍對霤鐵鳯連甍王勃/頌馬周上䟽曰明勅以二月
幸九成宫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髙陛下宜朝夕視膳
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宫去京三百餘里鑾輿逺出動輒
[013-67a]
經旬非可以旦暮至也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見陛
下者將何以赴之且車駕今行本為避暑然則太上皇
尚留熱所而陛下自逐涼處温凊之道臣竊未安然勅
書既出業已成就願示速返之期以開衆惑舊/傳
上陽髙帝時初造蓬萊上陽合璧等宫倉庫漸虚張文
瓘因進諫曰人力不可不惜百姓不可不養養之逸則
富以康使之勞則怨以叛秦皇漢武廣事四夷多造宫
室使土崩瓦觧户口減半臣聞制化於未亂保邦於未
[013-67b]
危人㒺常懐懐於有仁臣願稍安撫之無使生怨舊/傳
陽宫在皇城西南東苑苑東垂南臨洛水西距糓水上
元中韋機充使所造列岸修廊連亘掘地得銅器似盆
而淺中有隠起雙鯉之狀魚間有四篆字曰長宜子孫
時人以為李氏再興之符髙宗末常居此宫以聴政也
東京/記上陽别宫丹粉多狀霄倚霞連屹屹言言翼太和
而聳觀側賔曜而䟽軒李庾東/都賦㳫雲宇而承天擎露盖
而洗日賈登上/陽宫賦
[013-68a]
紫桂儀鳯四年造紫桂宫於澠池縣西是年帝入洛乃
移御洛北隂殿尚書左僕射劉仁軌謂侍御史狄仁傑
曰古之陂池臺榭皆在深宫重城之内不欲外人見之
恐傷百姓之心也韋𢎞機之作列岸修廊在於城堞之
外萬方朝謁無不覿之此豈致君堯舜之意哉𢎞機聞
之曰天下有道百司各奉職輔弼之臣則思獻替之事
府蔵之臣行詔守官而已吾不敢越分也間/府調露二年
改曰避暑宫永淳元年改曰芳桂宫地理/志新書以𢎞機
[013-68b]
事附上陽宫
三陽宫武三思以則天厭居深宫又欲與張易之昌宗
等扈從馳騁以㺯其權乃請創造三陽宫於嵩髙山興
泰宫於萬夀山請則天每嵗臨幸前後工役甚重百姓
怨之舊/傳乆視元年則天幸三陽宫自夏渉秋不時還都
張説上疏諫曰三陽宫去洛城一百六十里有伊水之
隔崿坂之峻過夏渉秋水潦方積道壊山險不通轉運
奈何去宗廟之上都安山谷之僻處是猶倒持劒㦸示
[013-69a]
人鐏柄臣竊為陛下不取説/傳
 舊事本自明白新書乃為艱澁之詞云后逭暑三陽
 宫故知震雷不暇掩聰不獨札闥洪休之誚矣
 夫逭暑三陽已不成語而孔帖復云后造逭暑宫抑
 又誤已
華清貞觀十八年詔閻立徳建温泉宫太宗臨幸製碑
咸亨三年名温泉宫十道/志房琯天寳五年為給事中時
元宗有逸志數巡幸廣温泉為華清宫環宫置百司區
[013-69b]
舎以琯資機算詔總經度驪山疏巖剔藪以為天子逰
本/傳楊妃每十月帝幸華清宫五宅車騎皆從家别為
隊隊一色俄五家隊合爛若萬花川谷成錦繡遺鈿墮
舄瑟瑟璣琲狼藉於道香聞數十里本/傳
望春西京禁苑内有望春宫在髙原之上東臨灞滻今
上曽登北亭賦春臺詠朝士奉和凡數百西京/記代宗時
姚南仲䟽曰王者必據髙明燭幽隠先皇所以因龍首
而建望春也本/傳青門之左層谷嶙峋標上苑而獨出儼
[013-70a]
複道而明望南山之翠色盈前渭水之素光在下李景/遜賦
魚藻順宗為皇太子後侍宴魚藻宫張水嬉綵艦宫人
為擢歌衆樂間發徳宗驩甚顧太子曰今日何如太子
誦詩好樂無荒以為對順/紀元和十五年八月壬辰幸魚
藻宫發神䇿軍二千人浚魚藻池九月辛丑大合樂於
魚藻宫觀競渡穆舊/紀
玉清古之離宫别館而已踵事相増迄無究極至于後
人金帛作離宫游獵故時劉氏有南宫大明昌華甘泉
[013-70b]
玩華秀華玉清太微諸宫凡數百不可悉紀五代/史
紫宫閌閬閬其廖廓兮似紫宫之峥巆師古曰紫宫天
帝之宫也甘泉/賦體象乎天地經緯乎隂陽據坤靈之正
位放太紫之圓方東都/賦煥若列宿紫宫是環上/天宫紫
微宫北極天一太一鉤陳後宫也樂汁/圖徴王者師天地體
天而行是以明堂之制内有太室象紫㣲宫南出明堂
象太微七/畧紫之言此也宫之言中也言天神圖法隂陽
開閉皆在此中也春秋元/命苞紫宫太帝室太一之精也春/秋
[013-71a]
合誠/圖中宫天極星環之匡衛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也
漢/書青丘山上有紫宫天真仙女多逰於此十洲/記
琉璃方丈洲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處十/異
天地東方有宫青石為牆髙三仞左右闕髙百丈畫以
五色門有銀榜以青石碧鏤題曰天地長男之宫西方
有宫白石為牆五色黄門有金榜而銀鏤題曰天地少
女之宫西南方有宫以金為牆門有金榜以銀鏤題曰
天皇之宫南方有宫以赤石為牆赤銅為門有銀榜題
[013-71b]
曰天地中女之宫北方有宫以黒石為牆題曰天地中
男之宫東南有宫以黄石為牆以黄碧鏤題曰天地少
男之宫西南有宫以黄銅為牆題曰地皇之宫神異/經
珠宫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珠宫楚/辭鈴絛無響閉珠
鄭畋/請序
行宫自襄國至鄴二百里中四十里輒立一宫宫有一
夫人侍婢數十黄門宿衛石虎下輦即止凡虎所造内
外大小殿臺觀行宫四十四所鄴中/記
[013-72a]
汾陽大業十六年自江都還洛陽勅於汾州北臨汾水
起汾陽宫即管涔山汾河源所出之處當盛暑之時臨
河盥潄即凉風凛然如八九月其地多雨經夏罕有晴
日一日之中倐忽而雨倐忽而晴晴雨未曽經日雖髙
嶺千仞嶺上居人掘地深二三尺即得清泉用之隋圖/經
三宫廬山有三宫上宫在懸崖之表人所不及次宫在
山岩下兩邉有隂陽溝有石羊馬夾道相對下宫在彭
蠡湖際郡國/志
[013-72b]
五宫大秦國城中有五宫相去各十里宫室皆以水晶
為柱食器亦然魏/畧
秦漢宫秦有蘄年宫信/宫梁山宫並始皇所居史/記漢有沛
宫林光宫龍泉宫交門宫萬嵗宫池陽宫蒲陶宫竹宫
昭臺宫黄山宫太一宫思子宫漢/書夜光宫棠梨宫七里
宫増城宫修池宫扶荔宫長定宫囘中宫黄/圖鼎湖宫谷
口宫望仙宫通天宫漢武/故事長安有皷簧宫承光宫延夀
宫祈年宫長平宫漢宫/闕名後漢有南宫北宫胡桃宫東觀/漢記
[013-73a]
魏有鄴宫魏/畧此諸宫皆範金合玉而為之初學/記
首山漢武元封元年封禪後夢髙祖坐明堂朝羣臣於
是祀髙祖於明堂以配天還作首山宫以為髙靈館黄/圖
夀宫北宫有神仙宫夀宫張羽旗設供具以禮神君神
君來則肅然風生帷帳皆動上/
七業七業宫大霞宫太素宫琅華宫滄浪宫丹臺/新録
逃夏宫今太守舎者春申君所造後壁屋以為逃夏宫
越絶/書
[013-73b]
宵逰宫漢成帝好微行於太液池傍起宵遊宫好夕出
逰造飛行殿方一丈如今之輦選羽林之士負之以趨
帝於輦上覺其行快疾聞其中若風雷之聲言其行疾
也名曰雲雷宫拾遺/記
  殿
殿殿大堂也蒼頡/篇殿堂之髙大者説/文漢書黄霸令郡國
上計吏有舉孝子弟弟貞婦者為一輩先上殿師古曰
丞相所坐屋也古者屋之髙嚴通呼為殿不必宫中也
[013-74a]
本/傳殿共也取衆屋擁從如軍之殿蘇氏/演義
稱殿商周以前其名不載商子定分篇云臣侍殿上兵
陳殿上兵陳殿下史荆軻傳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
持尺寸之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始皇紀先作前殿
阿房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殿陛凡大殿乃有陛堂則有階無陛也左墄右平平者
以文磚相亞次墄者為陛級也九錫之禮納陛以登謂
受此陛以上殿堂之正者為路寢凡殿堂坐位以近尊
[013-74b]
為上無尊者則東向者以北為上南向者以西為上西
向者以南為上北向者以東為上也殿堂之上唯天子
居牀其餘皆匍匐席前設筵禮天子之殿東西九筵南
北七筵摯虞决/疑要注天子殿髙九尺階九齒各為九級薛綜/西京
賦/注
象井殿堂象東井形刻作荷菱菱水物也所以厭火風/俗
通/
明光甘泉殿函徳殿明光殿臯門殿麒麟殿白虎殿金
[013-75a]
華殿漢/書
椒房未央宫有椒房殿長樂宫前殿宣徳殿通光殿髙
明殿三輔宫/殿名
朱鳥長安有臨華殿神仙殿髙明殿朱鳥殿曽城殿宣
室殿永明殿鳯皇殿飛雲殿昭陽殿鴛鴦殿釣臺殿合
歡殿蕭何曹參韓信並有殿漢宫/閣名
温明光武居邯鄲宫晝卧温明殿耿弇入造牀下請間
後/傳趙王如意之殿也故基在今洺州邯鄲縣内注/
[013-75b]
 玉海歴代殿名書此於六國趙下誤
承明孝文皇帝躬行節儉其時未有甘泉建章及上林
中諸離宫館也未央宫又無髙門武臺麒麟鳯凰白虎
玉堂金華之殿獨有前殿曲臺漸臺宣室温室承明耳
前翼/奉傳
宣室宣室未央前殿正室也淮南子曰周武王殺紂於
宣室漢取舊名也漢書曰文帝受釐宣室夜半前席賈
生問鬼神之事即此也黄/圖
[013-76a]
靈光魯靈光殿者盖景帝程姬之子恭王餘之所立也
初恭王始都下國好治宫室遂因魯僖基兆而營焉遭
漢中㣲盗賊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隳壊而
靈光巋然獨存意者豈非神明依慿支持以保漢室者
也然其規矩制度上應星宿亦所以永安也宫殿/賦孔子
廟東南立百歩雙石闕即靈光之南闕北百餘歩即靈
光殿基東西二十丈南北二十丈髙丈餘東西廊廡别
舎中間方七百餘歩闕之東北有浴池池方四十二歩
[013-76b]
池中有釣臺方十歩池臺之基岸悉石也遺基尚整故
王延夀賦曰周行數里仰不見日者是也水經/注
温室温室殿武帝建冬處之温煖也黄/圖温室以椒塗壁
被之文繡香桂為柱設火齊屛風鴻羽帳規地以罽賔
氍毹西京/雜記
清凉清凉殿夏居之則清凉也亦曰延清室漢書曰清
室則中夏含霜即此也
 曹子建七啓温房則冬服絺綌清室則中夏含霜此
[013-77a]
 云漢書誤
栢梁武帝太初元年栢梁殿災於是作建章宫前殿下
視未央其西則唐中殿受萬人又有䟽圃鳴鑾竒華銅
柱函徳二十六殿黄/圖
鴛鴦未央殿東有鴛鴦殿潘岳闗/中記
紫殿帝又於甘泉宫起紫殿雕文刻鏤黼黻以玉飾之
黄/圖成帝設雲帳雲幄雲幕於甘泉紫殿世謂三雲殿漢
掖庭有雲灮殿九華殿不在簿籍皆繁華窈窕之所棲
[013-77b]
宿焉西京/雜記
明光尚書奏事於明光殿省中以丹朱漆地故曰丹墀
尚書伏其下奏事黄門侍郎揖䟽受事漢官/儀
金華班伯少受詩於師丹大將軍王鳯薦班伯宜勸學
召見宴昵殿拜為中常侍時上方鄉學鄭寛中張禹朝
夕入講尚書論語於金華殿中詔伯受焉數年金華之
業絶叙/傳劉尹與桓𤣥共聴講禮記桓云時有入心處便
覺咫尺𤣥門劉曰此未闗至極自是金華殿之語世説/新語
[013-78a]
八區武帝時後宫八區有招陽飛翔増城合歡蘭林披
香鳯凰鴛鴦等殿後有増修安處常寧茝若椒風發越
蕙草等殿為十四位黄/圖
昭陽成帝趙皇后居昭陽殿黄/圖後寵少衰而弟絶幸為
昭儀居昭陽殿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髤漆砌皆銅㳫冐
黄金塗白玉階壁帶往往為黄金釭函藍田璧明珠翠
羽飾之自後宫未嘗有焉前/傳昭陽特盛隆於孝成屋不
呈材牆不露形西都/賦
[013-78b]
靈波甘泉宫南有昆明池池中有靈波殿皆以桂為殿
柱風來自香黄/圖
陽明嚴遵字子陵建武五年詔召遵設宴陽明殿命宴
會暮留宿其夜客星犯天子宿會稽/典録
徳陽明帝欲起北宫尚書僕射鍾離意上書諫出為魯
相後起徳陽殿殿成百官大會上謂公卿曰鍾離尚書
若在不得成此殿東觀/漢記正月旦天子幸徳陽殿臨軒公
卿將相大夫百官各陪朝賀蠻貊胡羌朝貢畢見屬郡
[013-79a]
計吏皆陛覲庭燎宗室諸劉雜㑹蔡質/漢儀偃師去宫四十
三里望朱雀五闕徳陽其上鬱律與天運洛陽宫/閣疏逮至
顯宗既新崇徳遂作徳陽啓南門之特闈立應門之將
將其内則含徳章臺天祿宣明温飭迎春夀安永寧飛
閣神行莫我能形東京/賦皇穹垂象以示帝王紫微之側
靈誕彌光大漢體天承以徳陽崇髙𢎞麗包受萬方内
摠朝貢外供遐荒李尤徳陽/殿賦銘徳陽殿周旋容萬人激洛
水於殿下漢官/典職
[013-79b]
九龍明帝青龍三年洛陽崇華殿災丁巳行還洛陽宫
命有司復崇華殿改名九龍殿魏/志帝復崇華殿時郡國
有九龍見故改曰九龍殿髙堂/隆傳
太極魏明帝上法太極於洛陽南宫起太極殿於漢崇
徳殿之故處水經/注魏有太極九龍芙蓉九華承光諸殿
洛陽宫/殿簿太極殿周制路寢也秦漢曰前殿今稱太極曰
前殿洛宫之號始自魏案史記秦皇改命宫為廟以擬
太極魏號正殿為太極盖採其義而加以太亦猶漢夏
[013-80a]
門魏加曰大夏耳咸康中散騎侍郎庾闡議求改大為
泰盖謬矣山謙之/丹陽記
百子景福殿賦遂及百子後宫攸處注韋誕景福殿賦
曰美百子之時居嘉休之令名毛詩箋云太姒十子
衆妾則宜百子殿名盖取於此文/選
神龍太初宫中有神龍殿去縣三里左太冲吳都賦云
抗神龍之華殿施榮楯而捷獵是也建康宫/殿簿
赤烏赤烏殿在縣東北五里吳昭明宫内制度上應星
[013-80b]
宿呉都賦云崇臨海之崔嵬飾赤烏之暐曜是也上/
謙光張駿霸西河於姑臧起謙光殿畫以五色飾以金
玉窮盡珎巧四靣各起一殿東方曰宜春青殿南方曰
朱陽赤殿西方曰政刑白殿北方曰𤣥武黒殿各同方
色各以時居之晉/書
清暑烈宗起清暑殿䜟者曰清暑反語楚聲也為殿以
酸楚之聲為號非吉也頃烈宗崩桓𤣥自號楚晉中/興書
太極孝武太元三年僕射謝安作新宫太極殿欠一梁
[013-81a]
有梅木流至石頭城下因取用之畫梅花於梁上以表
瑞焉因名梁殿厯宋齊後為梁武帝所居金陵/覽古孝武帝
造太極殿郭璞筮云二百十年此殿為奴所壊後梁武
帝毁之捨身為奴晉中/興書
 璞明帝時為王敦所殺已五十餘年誤
玉燭宋永初所居唯稱西殿及孝武更造正光玉燭紫
極諸殿雕欒綺節珠窻網户南/史
玉夀齊東昏出㳺火燒璿儀曜靈諸殿乃大起芳樂仙
[013-81b]
華等殿又别為潘淑妃起神仙永夀玉夀三殿皆帀飾
以金璧其玉夀中作飛仙帳四靣繡綺牕間盡畫神仙
南史/紀
樟柱初侯景之平也火焚太極殿梁元議欲營之獨缺
一柱至陳永定二年有大樟木大十八圍長四丈五尺
流泊陶家後渚監軍鄒子度以聞詔中書令沈衆大府
卿蔡儔起太極殿陳/書昔晉朝繕造文杏有闕梅梁瑞至
畫以摽花自是迄今又獲神物即樟樹□殿之某間即
[013-82a]
某柱是也太極/殿銘
麟趾宗懍名重南土江陵平與王褒等入闗明帝初與
褒等在麟趾殿刋定羣書數蒙宴賜周/書武帝開麟趾殿
招集學士蕭大圜預焉上/
觀風隋煬帝北巡宇文愷造觀風行殿上容侍衛者數
百人離合為之下施輪軸推移倐忽有若神功戎狄見
之莫不驚駭本/傳
中華武徳九年四月甘露降於中華殿之桐木泫如氷
[013-82b]
雪以示羣臣會/要永徽初髙宗召宰臣𢎞文館學士坐中
華殿問何修而王何若而伯令狐徳棻曰王任徳霸任
舊/傳
丹霄太宗宴羣臣於丹霄殿命魏公圍棊賜尚乗馬并
金裝鞍轡勒魏公/鍊録
飛霜貞觀二十年七月宴五品已上於飛霜殿絲竹遞
奏羣臣上夀賜綾錦殿在元武門北因地形髙敞層閣
三成引水為潔淥池以滌炎暑實/録
[013-83a]
兩儀貞觀十六年帝謂侍臣曰因覽劉聰傳為劉后將
起䳨儀殿陳元達諌朕於藍田市木將别為一殿取制
兩儀仍建重閣逺想聰事而止舊/唐中宗宴兩儀殿令胡
人唱合笙武平一上書諫曰兩儀承慶殿者陛下受朝
聴訟之所比大饗羣臣不宜以倡優媟狎上/
瑶池太宗嘗御瑶池殿顧謂侍臣曰西蕃通來幾時魏/鄭
公諫/録
相思貞觀十六年薛延陀真珠可汗請使其姪實利設
[013-83b]
納幣及獻饌上御相思殿大饗羣臣設十部樂通/鑑
紫㣲貞觀二十一年七月帝逰幸勅奉御王孝積於顯
道門内起紫㣲殿十三間文甓重基髙敞宏壯帝見之
甚悦實/録
紫宸龍朔三年四月移仗就蓬萊宫始御紫宸殿聴政
百寮奉賀會/要
麟徳明皇天性順睦雖讒説無以摇時有鶺鴒千數集
麟徳殿廷木翔棲浹日魏光乗作頌以為天子友悌之
[013-84a]
祥帝喜亦為作頌寧王/憲傳金鑾西南曰長安殿長安北曰
仙居殿仙居西北曰麟徳殿此殿三靣故以三殿名大
福殿在三殿北拾翠殿在大福殿東南兩京/記
金鑾李白天寳中賀知章言於𤣥宗召見金鑾殿論當
世事奏頌一篇賜食親為調羹本/傳大明宫紫宸殿北曰
蓬萊殿西龍首山支隴起平地上有殿名金鑾殿殿旁
坡名金鑾坡兩京/記殿因金鑾坡以為名與翰林院相接
五代/㑹要
[013-84b]
含元大明宫龍朔三年移伏就蓬萊宫新作含元殿會/要
含元路寢大朝會之所御也五行/志含元殿左右立栖鳯
翔鑾二閣有龍尾出於閣前殿門去南門五里元會來
朝者仰瞻玉座如在霄漢康駢劇/談録
九龍馬希範作九龍殿以八龍繞柱自言身一龍也
太和玉清宫中有寥陽殿太和殿登真/隠訣
 
 天中記卷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