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别集卷十七
[204-1a]
欽定四庫全書卷
 羣書考索别集卷十七  宋 章如愚 撰
  厯門
   渾天儀
古制至宋朝而備厯代以来其法漸宻宋朝因之為儀
三重其在外者曰六合備平置單環上刻十二辰八十
四隅在地之位以凖地而面地四方側立黑雙環具刻
去極度數以中分天脊直跨地平使其半出地上半入
[204-1b]
地下而結扵其子午以為天經斜倚赤單環具刻赤道
度數以平分天腹横繞天經亦使半出地上半入地下而
結扵其卯酉以為天緯二環表裏相結不動其天經
之環則南北二極皆為圎軸虚中而内向以挈三辰四
逰之環以其上下四方扵是可考故曰六合次其内曰
三辰儀側立黑雙環亦刻去極度數外貫天經之軸内
挈黄赤二道其赤道則為赤單環外依天緯亦刻宿度
而結扵黑雙環之夘酉其黄道則為黄雙環亦刻宿度
[204-2a]
而又斜倚扵赤道之腹以交結扵卯酉而半入其内以
為春分後之日軌半出其外以為秋分後之日軌又為
白單環以承其交使不傾墊下設機輪以水激之使其
日夜隨天東西運轉以為象天行以其日月星辰扵是
可考故曰三辰其最在内者曰四逰儀亦為黒雙環如
三辰儀之制以貫天經之軸其環之内則兩面當中各
施直距外趾指兩軸而當其要中之内又為小窽以受
玉衡要中之小軸使衡既得隨環東而運轉又可隨䖏
[204-2b]
南北低昂以待占候者之仰窺焉其以東西南北無不
周徧故曰四逰此其法之大畧也書說/
名儀象觀揚子雲八事之難則盖天不如渾天觀蔡邕
無師法之譏則宣天亦不如渾天觀晉志好音狥異之
語則昕安穹天皆不如渾天夫渾天乃顓帝之始造者
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此則為渾天之名上以璣運下
以衡窺此則為渾天之儀日月更迭星宿蟠羅此則為
渾天之象究其名驗其儀考其象定三光之出入逆隂
[204-3a]
陽之升降推嵗序之往来有不必造緹室之律以候氣正陽
城之土圭以測景矣是故梁置扵重雲殿隋置扵觀象
殿太宗置扵凝暉閣皆所以寓崇重之意也魏永興有
銘唐𤣥宗有銘崔子玉亦有銘皆所以示不朽之𫝊也
虞帝用璣張衡用銅梁令瓚用木魏永興用鐵皆所
以為造器之驗也平子轉之以水葛衡動之以機張
思訓代之以水銀皆所以成轉運之法也有六合儀有
三辰儀又有四㳺儀李淳風所造之儀也有雙環規有
[204-3b]
單横規又有單規梁人所置之規也有陽經環有隂經
環又有璇極環僧一行所製之環也渾天造化精深㣲
妙又豈容以淺識肆其喙哉彼梁武帝立新意以排渾
天王仲壬以掘地有水駁渾天是皆未知渾天之妙者
顔達龍/
衡窺璣仰之制以衡窺璣仰占天象之實自是一器而
今人所作小渾象自是一器不當并作一說也元祐之
制極精然其書亦有不備乃最是𦂳切䖏必是造者秘
[204-4a]
此一節不欲盡以告人耳文公荅江徳明/
天體圎象之制天經之說正坐以天形為可低昂反覆
耳不知天形一定其間隨人所望固有少不同䖏而其
南北髙下自有定位正使人能入扵彈圎之下以望之
南極雖髙而北極之在北方只有更髙扵南極决不至
反入地下而後遇南方也但入單圎下者自不有見耳/
盖圗雖古所創然終不似天體孰若一大圎象鑚宂為
星而虚其常隠之規以為甕口乃設短軸於北極之外
[204-4b]
以綴而運之又設短柱於南極之北以承甕口設四柱小
梯以入其中而扵梯未架空北入以為地平使可仰窺
而不失渾體耶古人未有此法杜撰可笑試一思之恐或
為即著其說以示後人亦不為無補也文公荅蔡季通/
   渾象疏
堯典月令昏星遲速按堯典仲夏星火至秦月令仲夏
昏亢中大率遲二十六度今仲夏昏軫中又遲十七度
 疏曰先儒論堯典中星多牽合月令月令乃吕不韋
[204-5a]
 以秦厯増損周公時訓而為之者也大抵季月中星
 與堯典仲月中星多合盖其嵗差使然爾嵗差之說
 有以四十五年差一嵗者宋大眀厯是也有以百八
 十六年差一度者梁虞厯是也有以百八十三年
 差一度者梁祖沖之大同厯是也有以八十四年差
  一度者唐開元之大衍厯是也虞喜謂五十年差一
 度何承天謂百年差一度皆未得其實宋朝紀元厯
 以七十八年差一度最為宻凖唐志有云考古史及
[204-5b]
 日官候簿以通法計之三千四十分度之三十九
 為一嵗之差盖亦七十八年而差一度也崇天厯慶
 厯甲申冬至日在斗五度以嵗差之法推而上之自
 慶厯甲申去唐開元甲子凡三百二十一年日差五
 度故唐志云開元甲子日在赤道斗十度是也又推
 而上之自開元甲子至漢太初元年丁丑凡八百二
 十七年日差十度故唐志云以開元大衍厯嵗差引
 而退之則太初元年冬至日在斗二十度是也其太
[204-6a]
 初厯云日在牽牛初為術疎矣自太初丁丑推而上
 之去秦荘襄王元年一百四十五年日差二度冬至
 日當在斗二十二度故月令云日在斗也自秦荘㐮
 王元年推而上之去堯之甲子凡二千二十八年日
 差二十六度冬至日當在虚一度日沒而昴中故堯
 典云日短星昴是也盖月令之中星不宗堯典固已
 用嵗差之法自漢以来迄扵晉唐諸儒皆以日在斗
 牛互為膠柱之說雖厯家亦不括其非至宋梁以来
[204-6b]
 厯家雖論其差儒者猶未深察故唐臣疏月令中星
 參以堯典謂七星畢見果然則中星之度數不必考
 而玉衡為無用也至宋朝命儒臣修唐志而嵗差之
 法始眀矣然先儒言日至所在星度多舉冬至為例
 此獨舉仲夏中星者愚扵月令仲冬中星有疑故闕
 之
中星遲則黄道隨夫中星遲則日至所在不同而黄道
隨之矣
[204-7a]
 疏曰黄道者光道也日之所行故曰光道晉志載葛
 洪渾天儀注謂黄道與赤道東交扵角五少弱西交
 扵奎十四少強南至斗二十一度北至井二十五度
 唐志云黄道春分與赤道交奎五度多秋分與赤道
 交扵軫十四度少南至斗十度北至井十三度愚按
 葛洪所引渾天儀注似是漢人所作其論黄道東西
 交南北至度數近太初元年日行之度唐志則㩀開
 元甲子而云所以不同也至扵漢志謂光道北至東
[204-7b]
 井南至牽牛東至角西至婁其北至東交與葛洪同
 其南至西交與葛洪異盖班固主太初厯而云其太
 初厯謂冬至日在牽牛初東漢賈逵已論其疎矣葛
 洪與賈逵一說也此所謂日至所在不同而黄道隨
 之矣
按堯典以著其端按堯典以著演紀之端也
 疏曰凡厯數所起謂之演紀之端皇甫謐曰帝堯以
 甲辰之嵗即帝位皇極經世所載亦然凡在位七十
[204-8a]
 年二十一年而得甲子即以為演紀之端是年天正
 冬至日在虚一度以紀元厯步之一萬分度之百二
 十八為一嵗之差凡七十八年日差一度自帝堯演
 紀之端至漢太初元年丁丑積二千一百九十四年
 日差二十七度八千二百七十二分至唐開元甲子
 積三千一年日差凡三十八度四千一百二十八分
 至宋朝乾徳甲子積三千二百四十一年日差凡四
 十一度四千八百四十八分至慶厯甲申積三千三
[204-8b]
 百二十一年日差凡四十二度五千八十八分至紹
 興甲子積三千四百二十一年日差凡四十三度七
 千八百八十八分若不存演紀之端則積分計差之
 法何所從始此所以只依堯典而著演紀之端也春
 秋文曜鈎云唐堯即位羲和作渾儀王蕃亦云渾天
 儀者羲和之舊器也愚按堯典所載有厯有象故作
 渾象渾象者羲和之舊器也安得不著堯典之中
 星以為演紀之端乎
[204-9a]
七政皆緯星日月五星是為七政皆緯星也
 疏曰不動者為經星動者為緯星張衡曰文曜麗乎
 天其動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故曰七政皆緯星也
今著黄道南北至去赤道各二十四度以驗日晷之短

 疏曰後漢志載張衡渾儀赤道横帶天之腹黄道斜
 帶其腹去赤道表裏各二十四度晉志載葛洪渾天
 儀注赤道帶天之紘黄道出入赤道極逺者去赤道
[204-9b]
 二十四度唐志載一行黄道儀云赤道帶天之中以
 分列宿之度黄道斜運以眀日月之行五代司天考
 載王朴曰赤道者天之紘帶也其勢圜而平紀宿度
 之常數焉黄道者日軌也其半在赤道内半在赤道
 外去極二十四度此所以著黄道南北至去赤道各
 二十四度也日晷短長之說漢志曰日近極故晷短
 日逺極故晷長日去極逺近難知要以晷景晷景者
 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按周禮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
[204-10a]
 深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先儒皆謂地中
 今陽城是也立八尺之表日永景尺五寸日短景丈
 三尺其鄭康成注及考靈曜周髀靈憲王蕃陸績諸
 書並云日景扵地千里而差一寸隋志載宋元嘉十
 九年遣使往交州測景夏至日影出表南三寸三分
 何承天計陽城去交州路當萬里而影差一尺八寸
 二分是六百里而差一寸也唐太史議曰交州去洛
 九千里盖山川回折使之然以表考其弦當五千乎
[204-10b]
 開元十二年遣使天下候影太史監南宫說擇河南
 平地設水凖繩墨植表以引度之大率五百二十六
 里晷差二寸餘南候林邑冬至晷六尺九寸夏至在
 表南五寸七分北候鐵勒夏至晷四尺二寸三分冬
 至晷二丈九尺二寸六分計陽城南距林邑徑六千
 一百二十二里五月日在天頂北六度北距鐵勒與
 林邑正等則五月日在天頂南二十七度四分舊說
 千里而差一度疏矣然則日晷短長之說不必以尺
[204-11a]
 寸為較大約測其晷極長則知日南至測其晷極短
 則知日北至如斯而已矣
書次以求晦朔書十二次以求月之晦朔而嵗成矣
 疏曰十二次亦曰十二辰日月之所㑹也晉志云班
 固取三統厯十二次配十二野其言最詳又有費直
 說周易蔡邕月令章句所言頗有先後魏太史令
 陳卓更言郡國所入宿度今附而次之自軫十二度
 至氐四度為夀星扵辰在辰鄭之分野屬兖州自氐
[204-11b]
 五度至尾九度為大火扵辰在夘宋之分野屬豫州
 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為析木扵辰在寅燕之分
 野屬幽州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扵辰
 在丑吴越之分野屬揚州自須女八度至危十五度
 為𤣥枵扵辰在子齊之分野屬青州自危十六度至
 奎四度為陬訾扵辰在亥衞之分野屬并州自奎五
 度至胃六度為降婁扵辰在戍魯之分野屬徐州自
 胃七度至畢十一度為大梁扵辰在酉趙之分野屬
[204-12a]
 冀州自畢十二度至東井十五度為實沈扵辰在申
 魏之分野屬益州自東井十六度至栁八度為鶉首
 扵辰在未秦之分野屬雍州自桞九度至張十六度
 為鶉火扵辰在午周之分野屬三河自張十七度至
 軫十一度為鶉尾扵辰在已楚之分野屬荆州此班
 固所志也其費直蔡邕之說所先後或一二度或三
 四度多不過六度又陳卓范蠡鬼谷先生張良諸葛
 亮譙周京房張衡並云角亢氐辰鄭兖州房心邜宋
[204-12b]
 豫州尾箕寅燕幽州斗牛女丑吴越揚州虚危子齊
 青州室壁亥衞并州奎婁胃戍魯徐州昴畢酉趙冀
 州觜參申魏益州井鬼未秦雍州栁心張午周三河
 翼軫已楚荆州皆不計星度舉其大綱耳夫天運一
 周日移一度月移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日舒月速
 當其同謂之合朔舒先速後近一逺三謂之弦相與
 為衡分天之中謂之望以速及舒光盡體怯謂之晦
 凡十二晦朔而嵗成焉張衡靈憲曰日譬則火月譬
[204-13a]
 則水火則外光水則含景故月光生扵日之所照魄
 生扵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皇極外
 書言月本黑受日之光而白與靈憲之說合矣此所
 以有晦朔也星家扵諸緯行度皆能著厯惟月行最
 速未及八刻已移一度不可著厯其為算法積分成
 度求之久逺易致差謬欲明其要不若求之晦朔日
 之所次則月之所㑹也自朔日計之每日行十三度
 十九分度之七至晦又求之㑹則弦望所次皆可得
[204-13b]
 而推雖不中不逺矣日月之行皆有盈縮日盈月縮
 則後中而朔月盈日縮則先中而朔故曰雖不中不
 逺矣日月之㑹是為十二次十二次之所㑹則十二
 朔之所紀也十二晦朔雖曰成嵗常有餘分盖日行
 三百六十五日有二十五刻而周天月行二十九日
 有五十三刻強而與日㑹凡三百五十四日有三十
 七刻而十二晦朔終矣每嵗餘十日有八十八刻三
 嵗餘三十二日有六十四刻而置閠受二十九日有
[204-14a]
 五十三刻尚餘三百有十一刻通十九嵗計之共餘
 二百六日有七十二刻凡置七閠受二百六日有七
 十一刻乃無餘分故揚雄太元十九嵗為一章一章
 者閠分盡也按六厯諸緯與周髀云日月同起扵端
 度日舒月速凡日行十九周月行二百五十四周而
 復㑹子端是為一章後漢制曰閠七而受其嵗十九
 名曰章是也四章為蔀蔡邕月令章句曰七十六
 年為蔀首是也二十蔀曰紀紀法一千五百二十年
[204-14b]
 三紀為元韓子曰四千五百六十嵗為元是也此所
 以書十二次以求月之晦朔而嵗成也
緯星可以數測其餘緯星自可隨其遲速以數步之也
 疏曰上文既眀日月之行矣其餘緯星謂五星也木
 東方曰嵗星火南方曰熒惑金西方曰太白水北方
 曰辰星土中央曰鎮星張衡靈憲曰日者陽精之宗
 月者隂精之宗五星五行之精也日行黄道日與五
 星皆出入黄道也隋志載宋元嘉十七年作小渾天
[204-15a]
 其日月五星悉居黄道不著出入之度盖為之大約
 云耳唐志載李淳風黄道儀以玉衡璇規别帶日道
 旁列二百四十九交以擕月逰一行更造㳺儀黄道
 内施白道月環其法太煩所以難述然則月與五星
 大約出入黄道其纎悉則付之造厯者考其出入之
 度以推日月之交蝕五星之留速有差則以渾天占
 之盖渾天者象也厯紀其詳象著其晷厯象與天合
 而七政齊厯象不與天合則黄道差而七政不齊其
[204-15b]
 厯與象皆當脩也按漢志月有九行者黒道二出黄
 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赤道二出
 黄道東一行考月行出入黄道為圗三十六究九道
 之増損作大衍厯五代司天考載王朴明九道以步
 月作欽天厯曰九道者月軌也其半在黄道内半在
 黄道外去極逺六度出黄道謂之正交入黄道謂之
 中交自古雖有九道之說盖亦知而未詳徒有祖述
 之文而無推步之用今以黄道一同分為八節一節
[204-16a]
 之中分為九道盡七十二道而使日月無所隠其邪
 正之勢焉盖月之出入黄道時異而日不同非渾天
 所能述要之極逺不過六度則大數可知矣五星行
 度有舒有速金水輔日而行謂之輔星一嵗一周天
 火曰熒惑二嵗周天木曰嵗星嵗易一次十二嵗而
 周天土曰鎮星三十嵗而周天其盈縮也近日而疾
 逺日而遲去日極逺勢盡而留此其大畧也或曰七
 政不齊則厯當脩固矣渾象亦有修乎曰安得無修
[204-16b]
 觀堯典與月令中星不同則黄道之交至凡七十八
 年一修矣黄道定而七政齊故曰其餘緯星自可隨
 其遲速以步之也
經星或㣲或著經星有㣲有著凡萬有一千五百二十
 疏曰前漢志云凡天文在圗籍昭昭可見者經星常
 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皆有
 州國官宫物類之象張衡靈憲曰星也者體生扵地
 積成扵天列宿錯峙各有所屬中外之官常明者百
[204-17a]
 有二十四可名者二百二十為星上千五百而海人
 之占未存焉㣲星之數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庶物
 蠢蠢皆得繫命晉志云武帝時太史令陳卓總其
 石巫咸三家所著星圗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
 六十四星以為定紀盖靈憲所謂常明可名之星也
 唐志云使者六相元太言交州望極纔髙二十餘度
 八月海中望見老人星下列星粲然眀大者甚衆古
 所未識乃渾天家以為常沒地中者也大率去南極
[204-17b]
 二十度以上之星則見盖靈憲所謂海人之占未存
 焉者也㣲星不可勝窮故舉而當諸萬物之數曰萬
 有一千五百二十也
南北樞以象二極今斜倚南北樞去地髙深各二十六
度以象二極
 疏曰王蕃曰天地之體状如鳥卵天包地外猶殻果
 黄也周旋無端渾渾然故曰渾天也又曰渾象之設
 地當在天中其勢不便故反觀其形地為外國扵已
[204-18a]
 解者無異在内盖自古作渾象皆然惟吴葛洪與宋
 錢樂之所作使地居扵天中後之人亦不用其法盖
 其勢不便也今置木櫃以為地平盖從古法葛洪曰
 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南極入地三十六度兩極相去
 一百八十二度半強繞北極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隠
 繞南極七十二度常隠不見唐志曰地三百五十一
 里八十步而極差一度林邑極髙十七度四分周圎
 三十五度常隠鐵勒極髙五十二度周圎百四度
[204-18b]
 常見不隠然則南北極去地髙深各距三十六度據
 陽城而言也
著赤道以定昏旦之中星著赤道帶天之腹書二十八
舍以分周天之度而昏旦之中星定矣
 疏曰二十八舎者二十八宿之度數也以日月五星
 之所次舍故諸志亦曰二十八舍也東漢志載永元
 太史黄道銅儀以角為十三度亢十氐十六房五心
 五尾十八箕十斗二十四四分度之一牽牛女須女
[204-19a]
 十一虚十危十六營室十八東壁十奎十七婁十二
 胃十五昴十一畢十六觜三參八東井三十輿鬼四
 栁十四星七張十七翼十九軫十九唐志一行大衍
 厯南斗二十六牛八婺女十二虚十大危十七營室
 十六東壁九奎十六婁十二胃十四昴十一畢十七
 觜觽一參十東井三十三輿鬼三栁十五星七張十
 八翼十八軫十七角十二亢九氐十五房五心五尾
 十八箕十一為赤道度其畢觜觽參輿鬼四宿度數
[204-19b]
 與古不同舊經角距星去北極九十一度亢八十九
 度氐九十四度南斗百一十六度牛百六度虚百四
 度危九十七度營室八十五度東壁八十六度奎七
 十六度婁八十度胃昴七十四度畢七十八度觜觽
 八十四度參九十四度東井七十度輿鬼六十八度
 栁七十七度七星九十一度張九十七度翼九十七
 度軫九十八度一行大衍厯角距星去北極九十三
 度半亢九十一度半氐九十八度房百一十度半心
[204-20a]
 百一十度尾百二十四度箕百二十度南斗百一十
 九度牽牛百四度須女百一度虚百一度危九十七
 度營室八十三度東壁八十四度奎七十三度婁
 七十七度胃昴畢七十六度觜觽八十二度參九
 十三度東井六十八度輿鬼六十八度栁八十度半
 七星九十三度半張百度翼百三度軫百度今用一
 行大衍厯更定度數較之扵古尤為精矣此所以著
 赤道帶天之腹書二十八舎以分周天之度也定昏
[204-20b]
 旦之中星其法尤詳舜典曰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鄭康成云其轉運者為璣其持正者為衡皆以玉為
 之七政者日月五星也以璣衡視其行度以觀天意
 也馬融曰渾天儀可旋轉故曰璣所謂衡者其横蕭
 也所以視星辰也璇為璣玉為衡貴天象也日月五
 星皆以此度知其盈縮進退愚按二說皆謂衡以視
 星辰之行度非謂以衡望璣也惟蔡邕盖天說謂圎
 者為璣其徑八尺以美玉為之懸而運之以象天之
[204-21a]
 行直者為衡其長八尺以美玉為之孔徑一寸從下
 望璣以視星辰唐孔頴達疏遂采蔡說謂懸璣以象
 天而以衡望之轉璣窺衡以知星宿且邕謂璣為黄
 天懸而運之其徑八尺盡圗列宿固已稠穊管窺則
 亂矣況在函丈之内安用八尺之管窺之乎其說殊
 不可曉然則當從鄭康成馬融之說以衡視星辰之
 行度得之矣今求諸家之說為圗以附于後又按隋
 志載梁天監中祖于錯綜經注以推地中其法曰
[204-21b]
 先驗昏旦定刻漏分辰次乃立表於凖平之地名曰
 南表候日中更當立表扵南表影中名曰中表夜依
 中表以望北極樞而立北表今參相直三表皆以懸凖
 定乃觀三表直者其立表之地即當子午之正三表
 曲者當東求之又以春秋二分之旦日始出半體乃
 立表扵中表之東名曰東表是日之夕日入西方半
 體又立表扵中表之西名曰西表乃觀三表直者則
 其地䖏夘酉之正也南北經之東西緯之各經百有
[204-22a]
 二十一尺四分尺之三規而圜之周三百有六十五
 尺四分尺之一以象周天之度漏刻上求正日之昏
 從中表之北望之以候二十八宿之先至使與南表
 及中表相直為中星也至眀日昏時更望之星則西
 過一度乃移南表一尺以望之又明日星復西過一
 度又移南表一尺以望之至後星當表即是前星度
 分之盡也如是為法至三百六十五日始候之星還
 而當中盖太史占候中星之法至是為特詳愚謂三
[204-22b]
 表之設善矣更當以玉衡望之其法始備 玉衡之
 說與璇璣為二器互相為用不可闕一故舜典並言
 之若共為一器安得並言哉先儒皆知璇璣為渾儀
 玉衡為横簫然而必欲以二者合為一器則謬矣按
 張衡作渾天儀扵宻室中轉之以告靈臺觀天者皆
 如合符則如渾儀之轉在宻室而横簫之觀在靈臺
 二者互相為用不可闕也至吴時王蕃制渾儀乃設
 㳺筩扵其中謂之玉衡其說以為有璣而無衡者但
[204-23a]
 謂之渾象不謂之渾儀此強分别也儀謂儀形法謂
 法象儀謂豈有二哉隋志采王蕃之說謂張衡所造
 止是渾象而譏何承天莫辨儀象之異以為乖失此
 乃蔽扵王蕃之新論而不觧張衡等之舊制云耳所
 載偽劉曜光初六年孔挺作鐵儀其規有六其外四
 規不動其内兩規徑八尺其運動屬雙軸之間置衡
 長八尺通中有孔圎徑一寸當衡之半兩旁有關各
 注著雙軸衡既随内規東西轉運又自扵雙軸之
[204-23b]
 間得南北低昂觀此之云玉衡在渾儀之中乃為贅物
 有之無用去之無損果何為哉又載後魏晁崇所作
 與劉曜大同盖互相攷述也唐李淳風作銅儀其外
 四規不動號曰六合儀其内雙規徑八尺轉扵六合
 之内號曰三辰儀𤣥樞為軸傍轉於内貫玉衡在𤣥樞
 之間而南北㳺號曰四㳺儀觀此之云與劉曜所作
 無以異矣一行銅儀徑四尺五寸九分玉衡長四
 尺五寸八分旋扵軸中其制亦與劉曜相類皆附
[204-24a]
 㑹王蕃之率合璣衡以為一器其實無義理也王蕃
 之說曰渾儀以察三光以分宿度渾象以著天體以
 布星辰愚請更之曰衡以察三光以分宿度璣
 以著天體以布星辰斯二者以考扵天盖宻矣如此
 然後昏旦之中星定也
經星可以象占其餘經星自可因其出沒以象占之也
 疏曰上文既明北極及二十八宿之方位度數矣其
 餘經星謂如靈憲所載常明可名之星也方位度數
[204-24b]
  既定則出沒之時可知矣出沒之時定則其疎宻鱗
  次之象皆可按圗而占之矣舊經文昌二星在輿鬼
  四星在東井北斗樞在七星一度璇在張二度璣在
  翼二度權在翼八度衡在軫八度開陽在角七度杓
  在亢四度天關在黄道南四度天尊天桴在黄道北
  天江天髙狗國外屏雲雨虚梁在黄道外天囷土公
  吏在赤道外上台在東井中台在七星建星在黄道
  北半度天苑在昴畢王良在壁外屏在觜觽雷電在
[204-25a]
 赤道外五度霹靂在赤道外四度八魁在營室長垣
 羅堰當黄道唐一行測文昌四星在栁一星在輿鬼
 一星在東井北斗樞在張十三度璇在張十二度半
 璣在翼十三度權在翼十七度太衡在軫十度半開
 陽在角四度少杓在角十二度少天關天尊天桴天
 江天髙狗國外屏皆當黄道雲雨在黄道内七度虚
 梁在黄道内四度天囷當赤道土公吏在赤道内六
 度上台在栁中台在張建星在黄道北四度半天苑
[204-25b]
  在胃昴王良四星在奎一星在璧外屏在壁雷電在
  赤道内二度霹靂四星在赤道内一星在外八魁五
  星在壁四星在營室長垣在黄道北五度羅堰在黄
  道北凡圗星辰之象其法有二一曰渾天其圓如丸
  一曰盖天其圓如盖渾天本象天體盖天南方之度
  反濶所以不類漢末揚子雲難盖天八事以通渾天
  其後桓譚鄭𤣥蔡邕陸績各陳周髀之遺周髀即盖
  天之說也其本包羲氏立周天厯度其所度則周公
[204-26a]
 受扵殷商周人志之故曰周髀髀股也股者表也其
 言天之居如倚盖極在天之中而今在北此所以知
 天之形如倚盖也天旁轉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
 隨天左轉譬之蟻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蟻右去磨
 疾而蟻遲故不得不隨磨而左廻焉此其說亦可取
 又謂日朝出陽中暮入隂中夏時隂少故日長冬至
 隂多故日短此則疎而未詳也愚謂今之星圗凡可
 以鋟木勒石者皆盖天之遺也渾天不可以鋟木勒
[204-26b]
 石亦有以二分二至為四圗而鋟木勒石者反不如
 盖天之圗歸一然則是盖天渾天之說可以並行之也
 惟是盖天之圗南方之度當狭而反濶其星當宻
 而反疎亦勢不得不爾觀者以意㑹之可也按隋志
 髙祖平陳得善天官者周墳乃命參校周齊梁陳官
 私舊圗刋其小大正彼疎宻依凖甘石巫咸三家星
 位以為盖圗旁摛始分甄表常度并具赤黄二道内
 外兩規懸象著眀王度攸次星之隠顯天漢昭回宛
[204-27a]
 若穹蒼将為正範唐志李淳風以為盖天之說天地
 中髙而四隤日月相隠蔽以為晝夜遶北極常見者
 謂之上規遶南極常隠者謂之下規赤道横絡者謂
 之中規 盖天之說與渾天並行扵世其外又有宣
 夜之說謂天本無質仰而瞻之髙逺無極眼瞀精絶
 故蒼蒼然也日月衆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
 止遲疾任情其無所繫著可知矣若綴附天體不得
 不然虞喜因宣夜之說作安天論虞聳又立穹天論
[204-27b]
 姚信造昕天論隋志載劉焯曰盖及宣夜二說並驅
 平昕安窮四天騰沸大抵四天之說皆宣夜之遺晉
 志蔡邕之說曰宣夜之學絶無師法周髀術數具存
 考驗天状多所違戾惟渾天近得其情又曰渾天之
 設其来乆矣綿代相𫝊史官禁宻學者不覩故宣盖
 沸騰是故儀象昭著莫如渾天其次盖天猶有考焉
 至扵宣夜其說無取所以世莫𫝊也
總論渾天之制
[204-28a]
 疏曰自古渾天之作其尺度之廣者莫如晁崇李淳
 風其機械之巧者莫如張衡一行古舊渾象以二分
 為一度凡周七尺三寸半分或曰洛下閎之所作也
 張衡更制以四分為一度凡周一丈四尺六寸一分
 王蕃折衷二家以三分為一度凡周一丈九寸五分
 之三也宋太史令錢樂之放述吴葛衡之說鑄銅為
 儀使地居扵天中以機動之天動而地止比古制差
 失亦不過以五分為一度凡周一丈八尺二寸五分
[204-28b]
 大而已惟晁崇鐵儀李淳風銅儀各有内外規其内
 規各經八尺凡周二丈四尺故曰尺度之應無如晁
 崇李淳風也錢樂之晁崇李淳風之儀雖大皆須人
 運非能自運也惟漢張衡唐一行渾儀各以漏水轉
 之衡為闗捩轉瑞輪蓂荚扵堦下隨月盈虚依厯開
 落程子玉稱其制作侔造化一行立二木人扵平地
 上前置鍾鼓以候辰刻每一辰則自然撞鍾每一刻
 則自然擊鼔皆扵櫃中關鎻相持此運雖同而遲速
[204-29a]
 各異使臣稱其妙過前古無幾銅鐵亦澁不能自轉
 故曰萬機千械不足以盡之也大抵渾天之設欲知
 日出沒之時某星始見某星當中某星已沒如斯而已
 矣以水運之當昏而日未沒或未昏而日沒則如之
 何未免節其漏水以求其齊孰若以人運之及齊
 而止不亦易且簡乎盖渾儀與刻漏不同刻漏遂刻
 候之故不可以人運渾儀推昏旦候之日中及夜中
 皆不候故不必以水運則機械之巧可以已矣不然
[204-29b]
 自衡與一行之外為渾儀者衆矣何為皆不以水運
 也且王蕃言張衡渾天儀為器傷大難可動移一行
 言李淳風黄道儀法頗難述遂致寝廢然則為兹器
 者非不務為簡易也盖患夫星辰之稠概焉耳愚采
 古法作小渾天書星名而不畫其象所以著易簡之
 理也以一分為三度象太極函三之道徑四寸有竒
 以象四時周一尺二寸有竒以象十二月其竒以象
 閠故曰舉其綱而知衆目之隨則是亦足矣本其綱
[204-30a]
 者謂中星正而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之星皆正也扵
 戯以天地之大而述之以四寸之儀天地之道可運
 之掌矣愚作渾象而患夫器之不能常存也又為之
 圗圗亦豈能常存矣當明其理至扵理則無時而不
 存矣中庸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
 則其生物不測又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宋朝
 太平興國中命巴人張思訓創渾儀大率依倣一行
 之法激水運機加以樓數層髙丈餘以藏闗柱冬月
[204-30b]
 用水銀代水以防凝澁撞鍾擊鼔之外復有揺鈴執
 牌之報太宗詔置扵文眀殿題曰太平渾儀自思訓
 死機䋲斷壊無復知其法制者至道中韓顯符皇祐
 中周琮及熈寜元豐所造渾儀皆不以水運以是知
 機械之巧可以已也元祐初吏部尚書蘓頌舉吏部
 守當官韓公亷更造渾儀復用水運著新儀象法要
 三卷藏之太史謂水運者為渾天儀不以水運者止
 曰銅候儀其說以至道皇祐熈寜新舊渾儀當時翰
[204-31a]
 林天文院及太史局所用皆是銅候儀不得為渾天
 儀盖信用韓公亷矜尚機巧之過非通論也其制木
 閣五層司辰擊鼓揺鈴執牌出沒扵閤内皆依倣張
 思訓之舊兩極内置直距直距中夹望筒使南北低
 昂旋運持正窺七人皆因循一行之法以望筒在渾
 儀腹中實無所用也乃出新意使望筒常指日日體
 常在筒竅中所謂窺測七曜者如是而已矣且望筒
 果能扵渾儀中窺測七曜又何用臺上測驗哉今必
[204-31b]
 使人於其旁驗星在之次與臺上測驗者相應以不
 差為凖是窺測七曜者常在臺上不在望筒也由是
 觀之望筒當設扵司天臺上不當在渾天腹中眀矣
  或問劉智云渾天之制周制衡管用考三光之分
 所以揆正宿度凖步盈虚者也自王蕃以来孔挺淳
 風一行張思訓韓公亷所造皆周旋衡管扵渾天腹
 中窺測七曜今曰衡管在渾儀之中乃為贅物何以
 知其無窺測之用乎曰窺測七曜者當在露天空曠
[204-32a]
 之中其衡管之下必通人来往窺測今淳風儀置之
 凝暉閤一行儀置之武成殿張思訓儀置之文眀殿
 韓公亷儀置之集英殿皆在禁中又作版屋覆之其
 儀表裏三重衡管在三重之中周旋遮蔽載以龍柱鰲
 雲充塞其下不通往来以是知其無窺測之用也且
 衡貴持正以定觀動今使隨規東西運回又自扵雙
 軸之間得南北低昂其勢揺揺然靡所定正是動中之
 動也安取持正之義乎此所以知其無窺測之用也
[204-32b]
總論七政之運行
 奚自混元之初七政運行嵗序變易有象可占有數
 可推由是厯數生焉夫日月星辰有形而運乎上者
 也四時六氣無形而運乎下者也一有一無不相為
 侔然而二者實相撿押以次嵗功盖日窮于次月窮
 于紀星回于天此有形之運扵上而成嵗者也五日
 為候三侯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嵗此無形之運扵
 下而成嵗者也混元之初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204-33a]
 自此運行迨今未嘗復㑹如合璧連珠者何也盖七
 政之行遲速不同故其復㑹也甚難日之行天也一
 嵗而一周月之行天也一月而一周嵗星之周也常
 以十二年世俗以年為嵗者盖本於此/鎮星之周也
 以二十八年熒惑之周也以二年惟太白辰星附日
 而行或速則先日或遲則後日速而先日昏見西方
 遲而後日晨見東方要之周天僅與日同故亦嵗一
 周天焉夫惟七政之行不齊如此此其所以難合也
[204-33b]
 世之觀漢史者見其論太初厯之宻日月如合璧五
 星如連珠而遂以謂五星㑹扵太初之元年殊不知
 此乃論太初厯之周宻推而上至扵混元之初其數
 之精無有餘分故有是言在太初之年實未嘗如合
 璧如連珠也何以言之五星之㑹嘗從鎮星五星之
 行鎮星最遲故諸星從之而㑹以厯攷之漢髙祖之
 元年五星聚扵東井盖鶉首之次也自髙祖元年至
 太初元年凡百有年也鎮星二十八年而一周當是
[204-34a]
 之時鎮之周天盖已三周而復行半周有餘凡八次
 矣進在元枵之次安得有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起扵牽牛之初乎牽牛星紀之次也/夫日舒而月速
 其相㑹也以速而及舒月之㑹日常以二十九日半
 強而相及半強謂四百四十九分也/盖月行速而日
 行遲故也是故一嵗之周凡十有二㑹焉以其序而
 言之十有一月㑹扵星紀之次十有二月㑹于元
 枵正月㑹訾娵二月㑹降婁三月大梁四月實沈五月
[204-34b]
 鶉首六月鶉火七月鶉尾八月夀星九月大火十月
 析木夫㑹則為晦晦而復蘓眀扵是乎生焉是之謂
 朔月之行速漸逺扵日以周天言之其日近也九十
 一度有竒其逺扵日也二百七十四度有竒是之謂
 近一逺三謂之弦此盖謂上弦也其行上逺而與日
 對去日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有竒是之謂相與為
 衡分天之中謂之望盖日與月相望故也其行過中
 逺扵日也二百七十四度有竒其近日也九十一度
[204-35a]
 有竒亦謂之近一逺三謂之弦此盖下弦也上弦在
 於八日下弦在扵二十二日望在扵十五日此其常
 也上弦或進則在七日或退則在九日下弦或進則
 在二十一日或退則在二十三日望或進在十四日
 或退在十六日此皆其變也
 
 
 
[204-35b]
 
 
 
 
 
 
 
 羣書考索别集卷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