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續集卷五十一
[182-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續集卷五十一
            宋 章如愚 編
  輿地門
   京都
京東東路春秋戰國之時齊據東海雄制中夏赫然為
五百年之强國逮於秦漢之際形勢益張與陜右相角
天下制勝之地舉在兩隅如河北江南皆不足進焉故
[182-1b]
韓信下趙挈以與張耳而弗顧既襲有全齊遽啟假王
之請漢既䇿命而蒯通遂知楚漢輕重舉在於信垓下
克集西楚遂亡則其地利斷可知矣是故田肯有東西
秦之稱臣初讀戰國楚漢之書殊覺齊地之强意其後
世滋甚然而漢魏而下寥寥千載間青齊之地浸以汨
沒其間擅王張耳/僣帝南燕/與藩臣不軌唐淄青/節度
者各一姓而已而又莫不喘息釡中幸亂茍安僅為嵗
月崛强之計王師壓境遽即芟夷所謂昔日形勢果何
[182-2a]
在也以至漢晉隋唐之季天下盗起如蝟南北五季之
中中原禍亂沈酣奸雄投隙莫甚於此時矣而全齊之
地蔑爾無聞又何其荒凉削弱之甚也夫土壌腴瘠山
川夷險今古不殊而前後强弱相戾若此何哉既而考
歴代户口登耗與夫城邑修廢郡縣增損離合之制然
後知青齊之地一盛一衰葢有自而來方姬周之季有
齊垂九百年斯民久獲休息而為之上者經制緝理又
皆得其道惟太公克慎厥始而桓公克振厥中威王又
[182-2b]
克成厥終三后奮功全底於治斯民浸以蕃息鑿斯池
穿斯城深耕易耨日以赴功而齊國赫赫稱强伯矣當
時齊地不下七十城而臨淄一城已有丁男二十一萬
觸類而長則它城可知故蘇秦稱齊人連衽成帷揮汗
成雨葢言其蕃庶之甚也嘗考西漢之時全齊之地有
二百三十餘縣民户不下二百萬大率當天下之十二
葢其去田氏為未逺也故知春秋戰國楚漢之時齊地
獨稱强伯不為過矣爰自新莽之亂山東盗起而青徐
[182-3a]
首難暨光武中興削平中土而齊實為殿故地已坵墟
户口凋耗建武之初縣邑并省幾半涵養二百年而民
户不踰百萬重以黄巾之亂海岱騷然全齊之民舉為
羣盗拏戰數載殺傷困重而歸䧏曹公者猶百三十餘
萬人籍其勇銳者為兵餘皆漂流失所自是齊地空矣
魏晉之際休息六十年而民户才盈十萬舉全齊之民
僅能當戰國臨淄一城之衆既而又遭五胡之亂王彌
騁亂殺戮如刈瀕海重困雖有州郡之名幾為空地自
[182-3b]
是而後東國汨焉不振勢亦宜也由是觀之天下國家
之輕重特在民户登耗如何茍人物蕃庶則鹵莽惟膏
腴隳廢惟金湯坵墟惟甍棟荒圯惟桑麻狼號鬼哭之
地惟雞犬相聞牛羊群牧之鄉而赫然盛强矣乃若人
民凋耗莫克有為雖雍州之上腴蜀土之天險東國之
纎巧河朔之强捍将安施設哉斯率土之濵莫不皆然
豈惟青齊之地古今盛衰有足慨也抑嘗譬之土地其
軀幹人民其精魄也精魄去矣軀幹猶存其何用哉彼
[182-4a]
有争地以戰殺人盈野是猶舍精魄而争其軀幹豈可
謂知務也哉
京西北路河南之地天下之中其民生禀中和性理安
舒樂逸豫而不能為亂故古名其州為豫自秦漢以還
天下有變常為兵衝而其民不工戰闘大抵易為戡定
王師甫至則簞食交迎雖有奸雄不能割據豈非習俗
和平不能為亂故邪爰自李唐中葉而後兩河殽亂李
忠臣節度淮西統其下暴掠以啟衆心而蔡人始樂為
[182-4b]
不軌忠臣既敗李希烈乘之益逞由是申蔡之人從亂
如歸呉少誠繼世遂以䟦扈淮西之民習久為常但知
為賊之利不復知有逆順之理及王師壓境則城自為
守人自為戰父子相視死不為悔其酣亂錮禍乃與𦍑
夷無異故唐朝環天下兵以事三州歴三世五将五十
餘年僅乃克之顧其人如此則所謂昔日安舒逸豫之
性果何在也嗟乎河南之地自古名為豫州而習俗之
弊乃至甚於幽燕惨殺之氣而况不為豫州者乎為人
[182-5a]
上而以風俗為任者其可不戒哉
京西南北路河南豫州之地平夷洞逹萬有一轂八靣
受敵之場也而戰國之時韓魏以區區陋邦北縈南帶
環繞數千里界於秦楚齊趙四大國之間無再㑹不受
敵而虎狼之秦搏噬尤亟其勢可謂危矣而終能雞唱
荷戈月沉擊柝繼世相承為二百年之戰國及與齊楚
皆亡夫以二百年韓魏之君豈皆賢哉咸能不失疆土
則以生於憂患故耳下至李唐之亂梁主朱温亦割據
[182-5b]
河南潜窺唐室天下環起而攻之腹背首尾舉為敵國
而温轉戰萬里出入十年亦能刼據中原以傾唐祚然
後知無山河之恃者所以固疆埸之防無守禦之志者
所以啟開拓之心天下之勢固有不安之安不固之固
存焉在王者處之如何耳
河北東西路甚矣亂離之勢不可以久而興復之功不
可以緩也葢常人之情駭於驟見而狃於常聞作於始
而怠於終方其禍亂之初天下之人駭然而奮雖匹夫
[182-6a]
匹婦莫不有忠義憤激之心則奸雄之徒刼以從亂也
難及其久也天下之人習亂為常因循顧望之心生而
忠義敢為之氣沮則奸雄之徒刼以從亂也易及其又
久也天下之人蕩而忘反耆舊既沒而少壮生長亂離
視犯順逆節之事以為當然則操戈為仇者唯知各為
其主矣於是有一危而不可復安一亂而不可復理歴
觀前古例有此弊而李唐河北之禍尤為昭然方安史
首亂兩京淪沒宇内大震唐祚不絶僅若綴旒而肅宗
[182-6b]
匹馬北方提孤軍横搏强敵不數年間遂清大憝者葢
民心未變困而取之易以成功故也及代宗𤓰分河朔
付諸叛将涵養二十年間羣起而肆逆則雖窮天下兵
累世事之終不能克葢民心已變力而争之則難以成
功故耳切觀正元之初朱㴞詔燕人以叛號於衆者三
皆不應遂刼之以前既乃大噪而還㴞誅戮數百人然
後定則知河朔之人本無負唐之心不幸因循以至此
耳且以徳宗之初去天寳之亂幾三十年矣而河朔之
[182-7a]
民猶未始㤀唐者豈不以太平之老猶在而斯民猶有
所聞故邪逮四十五年之後耆舊既沒少壮生長亂離
不復知有太平涵養之恩於是狼心始逞而不可如何
矣臣故曰亂離之勢不可以久而興復之功不可以緩
者此也
   兩廣
廣南東西路漢魏以還守官廣南者多以貪墨坐激吏
民之叛啟蠻獠之㓂寔由於此葢古今之同患也抑嘗
[182-7b]
攷其故嬴秦以來以守令為治䑓省銓除莫不以内地
為重以邊逺為輕而廣南之地去京華為尤逺瘴癘蠱
毒種種穢惡内地之人南轅越嶺不啻斥逐必罪戻孱
庸不得已然後膺其選既百舍登途往返重費不過厚
取於民耳而又地産珍竒掌握之物足當數世疆域曠
邈按察稀臨京闕萬里赴訴莫及則無聊汨沒之人何
惮而不為賄乎歴古交廣之間民獠多叛致騷擾江淮
震駭朝省職由此也嘗觀漢順帝永和中日南象林羣
[182-8a]
蠻並反四府議發江淮甲卒致討李固駮之以謂前尹
就討益州叛𦍑蜀人諺曰兵來尚可尹來殺我乃召還
以兵付刺史張喬旬月之間㓂虜殄敗宜精選牧守以
殊俗乃以喬刺史交州祝良為九真守喬至開示慰誘
並皆䧏散良单車入賊䧏者數萬皆為良築起府寺由
是嶺表無虞至靈帝中平中屯兵作亂嶺南大擾三府
乃精選賈琮為刺史琮至蠲復徭役選良吏試守諸縣
逺近翕然巷路為之歌曰賈父來晚使我先反今見清
[182-8b]
平吏不敢飯自後嶺表之民又獲安堵審觀張喬祝良
賈琮之事而人情可見矣然則嶺南歴世多亂豈皆蠻
獠之罪抑當時朝廷制置失宜耳嗟乎監司守令九重
之指臂也所以撫育斯民全頼良吏其休息安危莫不
由之又可易其選耶内地之民伊邇闕庭監司往來如
織號令所宣閭閻必達借使守令或非其人寃抑易訴
詣監司而不獲則裹糧走闕下耳是内地親民之吏猶
可非其人也至嶺表則不然逺者去京華萬里終嵗道
[182-9a]
途僅能一詣闕庭而又荒陬絶域程驛邈焉監司不能
周及守令茍非其人則寃民無由申訴屈抑既甚則其
勢必将為亂是逺地親民之吏不可非其人也而歴代
銓䕃反以内地為重以邊方為輕是何倒置之甚哉切
觀宋朝開寳中太祖命鉞文敏知瀘州召見講武殿謂
文敏曰瀘州最近蠻獠尤宜撫綏聞知州郭思齊監軍
郭重遷掊斂於民恃其遐逺謂朝廷不知爾至為朕鞫
之茍一毫侵民不以逺赦夫瀘州去京師四千一百里
[182-9b]
可謂逺矣而官吏貪墨太祖盡知之雖僻逺小郡凡差
守臣必親自處分其謹重如此則邊民安得不理蠻獠
自何而叛措方有於太平之盛東南一尉西北一候端
有餘矣嗚呼兩廣四十州之地皆宋朝瀘州之地也其
選任守臣可不戒哉
   東南
東南土壌三國之季呉主孫皓自建鄴遡流移都武昌
而土地埆塉民間苦之當時謡曰寧飲建鄴水不食武
[182-10a]
昌魚寧還建鄴死不止武昌居誠以地薄而民窮也據
禹貢荆州厥土塗泥厥田下中而武昌乃荆州之壌即
本朝之鄂州是鄂土之瘠振古則然矣然而李唐長慶
中崔郾為觀察治陜以寛繼治鄂更以嚴或問其故曰
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鄂土沃而民剽非用威莫
治也夫陜郡古雍州之界厥土黄壌厥田上上而鄂土
比之猶且為沃則上腴可知矣彼唐堯以來至於三國
之季二千五百餘年矣鄂土之瘠自若也孫皓而下至
[182-10b]
於崔郾之時纔五百五十年耳而土壌腴瘠若此其不
侔何哉葢二代以前東南荒凉為甚春秋而下又為呉
楚之境兩漢之際未經緝理自呉主孫權以來始倚武
昌為重更三國東晉南朝之時常為重鎮車舟所湊人
物萃焉積壌流膏耕鑿滋利嵗時浸久遂為沃壌則亦
宜然也雖自東漢以還東南民物漸以蕃息至於隋唐
宋朝大為豐美人力既偹皆為沃壌方之往古全不相
侔固非特鄂土為然也按禹貢揚州厥田下下是東南
[182-11a]
之地天下最瘠薄者也而隋志乃稱江浙之間川澤衍
沃有陸海之饒與土相反如此豈不以東晉南朝之時
人力有致於此耶甞觀漢武帝時趙過能為代田比它
畆倍收固非土地有腴瘠而人力有勤怠也特謀畫有
工拙耳振古中原之地種植所加盡為沃壤者詎皆其
質然哉抑由歴代帝王所居朝覲會同九有輻湊百巧
所聚萬貨所通人力脩而地利盡故也及漢魏以還天
下有變常首難於西北則衣冠伎巧轉而南渡四方習
[182-11b]
俗所利舉萃東南農桑工賈曲盡其便人物之繁與京
華無異而圡壤亦從而沃矣加之離亂少弭上下浸安
井里環聚以糞其田雞豚畜之牛羊牧之荆棘芟而草
萊闢種植時而灌溉利雖欲不為沃壤得乎哉且以有
隋盛時揔江浙閩中不盈三十萬户則人力之不寧幾
何自唐朝以來浸以休息更五代至於宋朝以增至五
百餘萬戸州縣墟鎮整焉相望則其陸海之名益不虚
矣故知今之東南全非昔之東南若欲議東南之實必
[182-12a]
舍古之名然後可也
   南北
宋朝南北輕重江河淮漢經乎中國皆自西而東注是
開闢以來南北之形勢已分矣而古今推遷輕重奪移
不可不審也葢普率之間覆載長育各有定限旺於此
則彼衰盛於彼則此謝雖先後不齊其有興廢一也是
皆天地自然之數有非人力所能為者觀秦漢以前天
運旺於北方故天下之美舉萃於西北其冠冕之盛風
[182-12b]
化之美榖粟之豐機巧之利財用之饒户口之登舉在
淮海以北纔越淮漢以南頓然陵替故帝王之興舉在
西北而謂之中國淮漢以南盡為蠻夷之域是以舜分
天下為十二州淮漢以北居其九兖豫青徐雍兾幽并/
營/淮漢以南止居其三荆揚益/周公分天下為九州淮
漢以北居其七兖豫青幽并雍兾/淮漢以南居其二荆/
揚/漢武分天下為十三郡淮海以北居其九兖豫青徐/
雍兾幽并司𨽻/淮漢以南止居其四荆揚益交/元始中
[182-13a]
揔天下千有二百餘萬户而淮漢以北當千有餘萬户
淮漢以南止當二百萬户是秦漢以前萬里南邦僅能
當天下四分之一而已加之三國而下繼以東晉南朝
紛争數百年間斯民重困故晉武平呉籍其民户才盈
五十萬隋文平陳其籍亦不過晉武之初反以三隅兩
淮四川葢可知矣按其道里雖當宋朝十有五路之地
淮南江南荆南湖南廣南八路兩浙路福建路蜀川四路/
及京西南路/而戸口凋耗曽無江浙一路之民加之利
[182-13b]
源匱竭食貨蕭然茶稅未興鹽利無幾酒課既踈商筭
亦䍐其仰以給國家之用者不過農桑之稅而已是數
百年間罄南夏財賦所以曽不及宋朝江浙一路之半
而乃用以提挈天下大半之地以與西北争衡又豈可
得哉爰自李唐而下南北一家蠻荒萬里悉為郡縣而
民物自古凋零山川英靈湮欝而無所發泄由是天地
王氣盡鍾於北海嶽之藏勃焉坌湧動植含靈莫不昌
盛而又蠻夷軌順盗賊浸息更安史之變而無虞歴五
[182-14a]
季之難而獲免其間縱有禍亂旋即削平至於宋朝之
興罰罪弔民拾取諸國州縣晏然不知有軍而聖聖承
承深加涵養民物康寧益用豐泰遂為九圍重地奪往
古西北之美而盡有之是以鄒魯多儒古所同也至於
宋朝則移在閩浙之間而洙泗寂然矣闗輔饒穀古所
同也至於宋朝則移在江浙之間而雍土荒凉矣青齊
冠葢衣履天下亦古所同也至於宋朝則移在蜀漢之
間而海岱蕭然矣古之賦於民者惟桑麻所出而桑麻
[182-14b]
之饒闗河為盛東南無足進焉宋朝則異然酒茶鹽鐡
香藥関津之利嵗入不貲雖兩稅所及殆不能加國家
利源莫重於此而大半在於江淮閩浙川廣之間西北
無足進焉是以熈豐盛時分天下為二十三路淮漢以
北止居其八京西北路京東兩路陜西兩路河北兩路/
河東路共八路/淮漢以南乃居其十有五即東晉南朝/
十五路之地/揔天下餘千有六百五十萬而淮漢以北
纔當五百餘萬户四京餘七十九萬京東兩路垂百三/
[182-15a]
十萬京西北路垂四十九萬河西北路垂九十六萬陜/
西兩路垂一百三十二萬河東路垂五十九萬共五百/
二十六萬户/淮漢以南乃當千有百餘萬户京西南路/
餘三十五萬淮南兩路餘百三十一萬兩浙路垂一百/
八十一萬江南兩路餘二百三十八萬荆湖兩路垂一/
百五十三萬蜀川四路餘一百九十五萬福建路餘一/
百五萬廣南兩路餘八十一萬共千有一百一十九萬/
户/大率當天下三之二是不出東晉南朝之地而增十
[182-15b]
五倍之人以十五倍之人而增三十倍之利舉天下之
美盡萃於南夏其古今相反若此之甚是豈非天運回
旋物莫兩大故輕重奪移一至此也抑嘗譬之人之生世
有幼必有壯有壯必有老秦漢以前西北壯而東南之
稚也魏晉而下壯者之齒益衰稚者之年方長至於宋
朝而壯者已老稚者已壯矣人猶以其昔日之壯也而
未敢輕其老以其昔日之稚也而未知畏其壯是又可
以為常乎故曰古今推遷輕重奪移不可不審也
[182-16a]
 
 
 
 
 
 
 
 
[182-16b]
 
 
 
 
 
 
 
 羣書考索續集卷五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