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續集卷四十七
[178-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續集卷四十七
            宋 章如愚 編
  輿地門
   諸路
東南十路淮南兩路/ 江南兩路/ 荆湖兩路/ 廣南/
兩路/ 兩浙路/ 福建路/ 傳稱善人天地之紀君子
邦家之光又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然則天下國家之
[178-1b]
重端有在於得人也江淮閩廣之地其來尚矣自黄帝
南廵而登湘山宋朝潭州益陽縣内/夏禹東廵而登㑹
宋朝越州/高陽正朔所際南暨交趾唐交州宋朝棄/
之南蠻/是東南之域振古而通中國也然而文身鴃舌
去京華甚遠承太古巢穴之餘未陶王化二代已前邈
為蠻區賢人君子不産其邦帝王公侯未始建國中原
視為遐陬不之齒也逮夫太伯奔荆蠻而呉人化其德
文王之興化行江漢而召公之教明于南國東南之民
[178-2a]
浸沐休風聲教既被君子出焉由是季札歴聘諸華而
先王禮樂達于海隅陳良北學中國而周孔之道遍於
南國若敖蚡冐篳路籃縷以啓山林而荆楚以闢勾踐
種蠡焦勞辛苦牧養其民而揚越以庶子胥之治吳建
倉廪峙兵庫創城郭設守備而江浙之間浸有疆理矣
蒍敖之相楚商農士賈各肄其業德刑政事不易其常
而湘漢之間滋然繁盛矣加之兩漢而下循吏接踵馬
援脩駱越之律張覇興吳㑹之學王景導淮西以牛耕
[178-2b]
韋宙教江西以陶瓦許荆以人倫之教新桂嶺之治任
延錫光以諸華之風移嶺表之俗而東南之邦浸為禮
義矣嗟乎城邑而居倉庫而儲陶瓦以覆服牛以耕父
子夫婦以為家鄉黨庠序以為教斯中原之民自古能
之而東南之民自三代以前漫然未有聞知則與禽獸
何異哉逮夫春秋戰國而下得善人君子以為邦浸革
蠻風而歸諸華而又漢魏以還天下有變常首難於西
北衣冠轉而南渡故西北益耗而東南益盛施于隋唐
[178-3a]
宋朝風教滋美端與中原無異而民物豐夥又復過之
故知今之東南非昔東南昔之東南不能當宋一路而
今之東南乃過於昔之中原又豈可一概論哉方西漢
元始五年嵗在乙丑東南縣户僅當天下十之一時天/
下縣千五百五十餘東南纔百七十餘天下户千二百/
餘萬東南纔百餘萬/後一百三十有九年當東漢建康
九年嵗在甲申東南縣户乃當天下十之二時天下縣/
千一百八十餘東南當二百四十有餘天下户九百七/
[178-3b]
十萬東南當二百四十萬餘/又後一百三十有六年當
西晋太康元年嵗在庚子東南縣户乃過天下十之三
時天下縣千二百有餘東南當四百七十有餘天下户/
二百四十五萬東南八十餘萬/又後四百有六十年當
李唐開元二十八年嵗在庚辰東南縣户乃當天下十
之四時天下縣千五百七十有餘東南當六百有餘天/
下户八百四十餘萬東南二百七十餘萬/又後三百五
十年當宋元豐末東南縣户乃過天下十之五時天下/
[178-4a]
縣千一百三十餘東南當四百七十有餘天下户千六/
百五十萬東南九百萬/觀其縣邑之増民户之庶既若
此其甚而又財貨如山利源百出以今擬古邈焉殊絶
盖自開闢以來東南財用之饒見諸載史者莫盛於唐
而宋朝猶且加増數倍唐時歳運東南粟以寔闗中不
贏二百餘萬石而宋朝運漕大増嵗至六百餘萬石唐
朝出銅鐵銀錫之冶凡六州而五在江浙宣潤饒衢信/
州/嵗鑄錢多止十數萬緡而宋朝鼓鑄大増嵗至百餘
[178-4b]
萬緍唐朝塩利初不過嵗四十萬緍至劉晏斡盡其利
嘗増至六百萬緍盖不常有而宋朝塩利大増多至嵗
二千萬緍而海塩之利居多茶利興自唐季貞元中始
定之額得四十萬緍自後代有増加終唐世不過倍貞
元之額而宋茶利大増歳至二百二十五萬餘緍而皆
在東南此皆熈豐以前國家常賦之嵗額也其後益有
増加至于今則又不然矣嗚呼漢魏以還皇天眷佑東
南宻爲覆護俾斯民日以富庶迄于宋朝物大豐美方
[178-5a]
之西漢盛時縣邑之増幾至三倍民户之増幾至十倍
財貨之増則數十百倍以至庠序之藹興人材之挺出
與夫典禮之脩習俗之美則又與古斬焉不相侔矣雖
往古中原之盛尤有所不逮則知天運去來地無常利
特因時而已然自開闢以來至于宋之興王者之作未
有自於東南故議者不能無惑而不知壅乆必行蓄厚
必發天意所鍾抑有待而然耳且如并州之地自陳隋
以前寥寥數千載未有一王興其間何其㣲也及唐太
[178-5b]
宗㧞起晋陽不踰時遂遷隋鼎綿歴五代五十年間河
東三節度乃相繼為帝又何其盛也閩中之地自陳隋
以前亦寥寥數千載未嘗有顯者出及李唐中葉而後
常衮唱其教歐陽詹為之師於是庠序浸興更五代至
於宋朝而英才軰出傑然為國用者不勝其紀由是觀
之則并州之利始於唐太宗而閩中之利始於常衮又
安知東南之利不始於宋朝哉仰觀俯察酌以民情國
家之勢斷可識已
[178-6a]
中原七路京東二路/ 京東西路/ 京西南路/ 京西/
北路/  北東路/ 河北西路/ 河東路/ 劉石之亂
東晉奄有東南垂百餘年淮漢以南盡為晉土而當時
有志之士常嘆中原之未復豈不以古帝王之墟而重
失之邪然攷其地不過禹貢青徐兖豫兾州之壤而在
唐為河南河北河東三道在宋朝為四京七路及淮南
宿亳海泗諸州與陜西河中府觧州陜虢諸郡是已以
宋疆理校之僅能得天下十三耳何於古而甚重也亦
[178-6b]
嘗考之載史自開闢以來綿于三代其間帝王之作莫
不建國於三河之間户口熈繁田囿腴闢城邑井里粲
然聿脩天下民物於此乎聚四方風教於此乎美更三
皇五帝而益重冠九有四夷而屹崇故歴古以來端為
重地號稱中原捨此以外則蠻夷戎狄之所居中原可
坐而制之以為偏方指臂之地耳逮夫宗周以降陜服
始為王畿春秋而下南國滋為覇土秦漢以還逺斥夷
狄包四海之内盡歸中國疆理而偏方指臂之地浸與
[178-7a]
中原埒矣然而西漢盛時總天下民户千有二百二十
餘萬而中原垂九百萬天下縣三百七十有餘而中原
當一千有餘大率縣户過天下十之七矧三代以前抑
又可知東晋之時去西漢為未逺中原之地雖漸以陵
替而中原之名猶在也當時有志之士深用慨嘆盖以
宜矣然自新室而下更歴魏晉南北隋唐五季之亂三
河亂離寔亟郡邑名物代不如昨中原之名雖因於古
而中原之寔已非古矣何則當西漢元始五年中原縣
[178-7b]
户過天下十之七後一百三十有九年當東漢建康元
年中原縣户乃過天下十之六時天下縣千一百八十/
中原當七百天下户九百七十萬中原當五百七十萬/
又後一百三十有六年當晋太康元年中原縣户乃當
天下十之五時天下縣千二百有餘中原當五百有餘/
天下户二百四十五萬中原纔餘一百二十萬/又後四
百六十有一年當李唐開元二十八年中原縣户乃當
天下十之四時天下縣千五百七十有餘中原當五百/
[178-8a]
有餘天下户八百四十餘萬中原當三百九十萬/又後
三百四十年當宋朝元豐末元祐年中原縣户乃當天
下十之三時天下縣千一百三十有餘中原當四百有/
餘天下户垂千六百五十萬中原四百/ 十萬/夫以宋
朝元豐間去西漢之季纔千一百年耳而昔之民户縣
邑當天下十之七今乃僅能當十之三何古今之殊絶
也盖自秦漢以前天下蕃庶舉在中原而江淮閩浙川
廣之間荒凉為甚漢魏而下三河浸以荒凉而中原蕃
[178-8b]
庶反移於江淮閩浙川廣之間暨于我宋朝虚實推遷
不啻十倍如今瑯琊一郡五十二縣而宋朝存者止三
縣而已諸城安邱二縣屬宋朝宻州宋朝海州東海縣/
即漢贛榆縣也/漢㑹稽治縣一縣也宋朝乃為福建一
路凡四十五縣漢潁川一郡餘四十三萬户宋朝為許
潁二州民户纔贏十萬而已而漢豫章一郡纔六萬户
宋朝乃為江東西十有三州軍江西唯興國軍餘皆豫/
章郡地江東饒信二州及南康軍亦是豫章郡地也/
[178-9a]
至一百七十萬户夫瑯琊潁川皆古中原地也㑹稽豫章
皆古偏方地也畧以此數郡觀之盛衰相反如此然則
中原安得不益輕而偏方安得不益重故今之中原非
古之中原今日之中原已與古偏方無異而古之中原
乃在今東南偏方之域矣狥名而責實必輕重之當議
者可不深考云
川陜六路永興軍路/ 秦鳯路/ 益州路/ 利州路/
䕫州路/ 梓州路/ 粤自蜀江東下黄河南注而天下
[178-9b]
大勢分為南北故河北江南皆天下制勝之地而挈南
北之輕重者又在川陜而已夫江南所恃以為固者長
江也而四川之地據長江上游而下臨呉楚其勢足以
奪長江之險河北所恃以為固者黄河也而陕西之地
據黄河上游而下臨趙代其勢足以奪黄河之險是川
陜二地常制南北之命而况江南之地以淮漢為喉衿
以荆湘為肘腋而巴蜀之地乃控勒湘漢鴻溝千里無
再舍不接畛設令北人兼有巴蜀則南國以湘漢之郊
[178-10a]
為戰守之地而耕桑之民止於江浙之間萬有偏師不
陣一城告奔則冀馬秦鋒馳於呉㑹之郊矣河北之地
以汴洛為喉衿以并汾為肘腋而秦中之地乃與汾洛
踵接百城逶迤𤇺火相望也借令南人兼有秦中則汾
洛之間皆為戰守之地而耕桑之民止於河漳之間萬
有偏師不陣一城告奔則越㦸吳兵騁於趙代之郊矣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正此之謂盖自春秋戰國以來
至于宋朝之興垂千有七百年而南北交爭餘九百載
[178-10b]
而北人能并南者有四大率皆先得四川故秦惠王併
蜀而始皇因以滅楚晋文帝併蜀而武帝因以㓕呉周
文帝併蜀而隋文帝因以㓕陳及宋之興亦乾德中併
蜀而開寳中遂平江南然則四川克固江南可奠枕也
春秋三國東晋南朝之際南兵屢得志於中原矣然而
終不能成功者以其不知先取闗中故也唯宋武常克
長安旋即失之故亦不能濟河盖得河南而未得闗中
則縁河抵闗縱横數十城皆為戰守之地而所向遇敵
[178-11a]
其勢逆矣故自河北而渡河南則易自河南而渡河北
則難自闗中而出河南則易自河南而入闗中則難借
使南人兼有闗中而善用之則河南數千里之地縱在
敵人徒為戰場無險可恃一戰有勝則汴洛百城可傳
檄而下矣故知得闗中則取河南易於反掌不得闗中
雖有河南不能守也而東晉南朝交爭一二百年間君臣
将士日夜圖回雖鋭意收復中原而不知陜西之利故
轉戰河南以徼河朔之功而勝負叛服代如棊變終無
[178-11b]
益也然則自古南北交争而南人終不能併者豈唯力
之不迨固亦謀之不臧也夫然後知南人之守在巴蜀
而戰在陜西北人之守在陜西而戰在巴蜀彼河南江
北之鎮莭舟車往來之地耳非成功制勝之所也故曰
天下大勢分為南北而挈南北之輕重者又在川陜而

 
 羣書考索續集卷四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