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續集卷四十一
[172-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續集卷四十一
            宋 章如愚 編
  兵制門
   漢兵
漢京師無養兵之費西漢之世財用沛然正以京師無
重兵爾嘗試以百官志計之南軍緫為一千五百餘人
北軍緫為四千餘人惟城門屯兵數無所稽考以宫掖
[172-1b]
司馬所領者論之多者百八十人少者三十八人况十
二門止領於一校亦可槩見然此是中世以後之制若
髙文之世未有羽林虎賁未有七校其數當益少也若
乃髙帝征黥布發闗中兵及中尉卒三萬人軍霸上文
帝備胡以三将軍軍長安而惠帝末年發車騎材官詣
滎陽是皆調兵民間因事設屯事已即罷非係京師所
養之兵
武帝變兵制初髙帝世南北軍不以出征而民兵散在
[172-2a]
郡國有事檄召甚便也自武帝窮兵興發無窮嵗至以
中尉之材官赴逺恐京師無重兵易以生變也於是内
增七校則又恐中尉之權太重也故又以光祿勲增羽
林期門之兵此武帝以南北軍相制之意異時南北軍
皆郡國畨上無定所之兵也自武帝置八校大抵以習
知胡越之人充之則募兵始此期門羽林皆世家為之
則長從始此葢自是有養兵之患而京師之兵制壊矣
元狩以後兵革數動士卒物故者衆民多買復於是發
[172-2b]
及謫吏元狩/次及謫民太初元/次及謫庶天漢元/次及
七科謫異時以𨽻於都尉者充兵故其伍符甚整也及
常兵不足調及它衆甲五必察而郡國之兵制又壊矣
髙皇寓兵於農之意安在
漢更卒更有三品卒更踐更過更古者正卒無常人皆
當迭為之一月一更是為卒更也貧者欲得雇更錢次
直者出錢雇之一月二千是為踐更也天下之人皆當
戍邊三日律所謂繇役者雖丞相子亦所不免三日戍
[172-3a]
不可人人自行而行者亦不可便還因留一嵗一更諸
不出者出錢三百入官官以給戍者是為過更也陳君/
舉/
漢賦兵漢無計口授田之法故賦兵以丁而不以田丁
衆而無田雖貧者不免為兵故凡為兵者皆家人子起
田中從軍而非素養者也自其年二十三為正卒於是
傳之疇官以給公家繇役給於中都官則為衞士給於
郡縣則為材官給於邊徭則為戍卒皆一嵗而代其給
[172-3b]
於縣則於吏卒一月即更代往來道中衣装悉自補惟
衞士衣食縣官罷遣侑享其餘則否至於年五十六者
謂之罷癃老弱在所不任髙帝紀注/其已仕於郡縣而
已被薦舉者皆不與給兵之選惟戍邊重事雖宰相之
子不免髙祖紀注/而國有倉卒之㓂當兵數少不足辦
事則有一切調發凡其所當免者亦在行中謂之犇命
昭紀/此其賦兵之大畧也
七科謫天漢四年發七科謫張晏注吏有罪一亡命二
[172-4a]
贅壻三賈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
市籍七
漢發兵齊哀王欲發兵誅諸吕中尉曰非有虎符為驗
不可發兵膠西王舉兵弓髙侯詰之亦曰未有詔虎符
而擅教兵王其自圖之柞陽侯擅興繇賦則削爵信陽
侯坐事國人過律則罷免又有為東海太守坐擅發卒
而死者有為上黨太守發兵擊匈奴不以聞而免者夫
漢之兵散在郡國宜為王侯郡國之兵也而嚴為之禁
[172-4b]
若此夫是以兵散天下而權歸一人此漢所以防㣲杜
漸制兵之大畧也古者以牙璋起軍旅漢初則以羽檄
召兵於郡國後用銅虎符
漢軍賦漢軍賦有二其一則丁賦民年七嵗已上嵗賦
口錢二十有三及十五以嵗等百二十也其一賦財若
軍人貲萬錢取等百二十七至於貧民亦以衣服釡甑
為貲計之直而等也至於故吏甞佩将軍都尉及二千
石印者亦給軍賦則又不特取之於民矣葢漢兵出於
[172-5a]
民凡其往來繇戍者道中衣装悉自補從軍旅賫賞廢
或自貲子錢家兵猶未衣食於縣官而其所賦於民者
殆不過於庫兵車馬之資而已調兵逺征則食其所郡
國之粟此其所以無列屯坐食之費也
漢兵權在内則分在外則專漢初軍未有莭制故天子
得以入其壁而奪之軍自韓信始申軍法大抵兵在内
權不属於一人兵在外權專於主将且以南北軍觀之
司馬属於衛尉者也然司馬見衛尉不拜不私於衛将
[172-5b]
軍正次於将軍者然正不属於将軍将軍有罪以聞兵
權散主不偏属於一人此内兵之制也至於閫外之寄
授鉞專征則自偏裨而下皆属焉徙部合軍皆大将之
所令李廣/失道問状惟幕府之所責斬覇陵尉以報私
怨則不以專戮為嫌李廣/嚴細栁營以拒先驅則不以
擁權為僣此又兵之在外者也然則胡建為南北軍正
擅斬監軍衛青為大将軍不敢專斬将正有得春秋殺
舟之僑以徇國之意其與胡建以私意行戮有間矣
[172-6a]
漢用兵掌兵養兵之制或曰班固不志兵止於刑法志
畧言其端者譏漢不能復古也然用兵之法則見於藝
文志掌兵之職則見於百官志養兵之具則見於食貨
志葢漢史事多互見非若後世悉為之目也藝文志有
張良韓信删次要用三十五家後為諸吕所盗至武帝
時楊僕捃摭遺逸紀奏兵錄成帝時任宏撰次兵書分
為四種與夫将之用兵其變態百出則見於信越程李
衛霍等此皆漢世用兵之法也百官表及紀載傳漢初
[172-6b]
韓信為大将曹参為歩将灌嬰為騎将周勃為太尉入
北軍亞夫為将軍屯細栁武帝以光祿勲掌官殿掖戸
期門羽林之兵皆属焉衛尉掌宫門屯衛諸屯衛候之
兵皆属焉城門校尉掌京師十二城門屯兵即南軍/
壘校尉掌歩八校宿衛之兵即北軍/郡國有材官騎士
有樓船邊郡有守将都尉有校尉都護此皆漢世掌兵
之職也貨志及紀傳所載髙祖征叛文景禦侮以中國
之民足中國之兵無不足者十五稅一司農諸倉布在
[172-7a]
郡國筭賦太半卒更平價亦在郡國也武帝北征匈奴
南平百越東伐朝鮮西通西域馳心分界之外乃免亡
秦之禍者惟筭商車惟筭緍錢惟榷酒酤惟榷鹽鐵作
幣造金以贍用賣爵贖罪以入粟朔方六郡廣開田官
以屯田六十萬人而民田租稅實未甞加多也此皆漢
世養兵之制也田官名曰農都尉見東漢志漢末魏初/
日典農/夫自井田封建之制盡滅於秦人之手於是天
子之地與四夷為境天子之兵與四夷為敵用兵之法
[172-7b]
必尚韓信之詐而司馬法無所施矣掌兵之職必循漢
武之侈而周官無所用矣養兵之具必至漢法之刻而
先王中正之制棄置而不問矣此其勢所必至也然一
代之興其初必於三者厚民而自損及其衰也必於三
者刻民以自厚其所異者如斯而已
武帝征匈奴自秦以來中國既與夷狄為敵故彼之盛
衰有候而此之和戰亦有時其勢皆有不能自止者矣
匈奴自戰國至於漢初其勢方張漢自髙恵瘡殘之餘
[172-8a]
至於文景其勢未振一强一弱弱為强制矣五六十年
間恭儉之積既厚而復以英雄之主繼之兩强相值其
勢不得不鬬矣不鬬則已鬬則必非一日之所能解也
甞觀武帝初即位東甌之救不欲出虎符發郡國兵匈
奴和親之議初年葢從韓安國之計义二年始從王恢
伏兵之謀自是以來彼大入㓂邊凡十六七此大出兵
以擊之亦十五六自王恢馬邑之後大抵彼先發此應
之是兵法所謂應兵非師出無名也元狩四年衛霍出
[172-8b]
塞大有功史氏書曰是後匈奴逺遁然是時使任敞於
單于怒而留之未幾復入塞斬狄山頭而去彼何逺遁
之有哉元封元年勒十八萬騎北登單于䑓史氏書曰
匈奴懾焉然是時郭吉諭以上指單于怒而留之元封
四年復留路充國天漢元年復留蘇武遂使破奴沒李
陵降廣利屠彼又何震懾之有哉夫帝與匈奴鬭終身
不解者彼積驕盈之氣此懐雪耻之心其勢皆不能自
止也迨夫五單于争立彼之衰也有候而昭宣繼治此
[172-9a]
之盛也未艾欵塞來朝奉珍入貢斯其時矣武帝甞語
戾太子曰吾當其勞以逸遺汝豈知斯言始驗於宣帝
之世乎帝如知此雖不窮追後人享逸亦自有時耳必
不過於自勞也
趙充國屯田金城置属國處降𦍑於金城不如武帝散/
之於邊郡/文帝用晁錯之䇿入粟塞下武帝内置六郡
田官外此京師之境惟晩年欲田輪䑓而不果然則漢
之用兵未陸抗十七條而守西門之藩也隋之入陳賀
[172-9b]
若弼自廣陸渡江而陳人不知韓擒虎自横江濟采石
而守者皆醉由不能用蕭摩訶逆戰掩襲之䇿而攻守
之偹俱廢也呉與陳君臣昏睡而不覺是以敵能飛渡
耳茍能如孫公君臣逆戰於前設援於後晉隋安得而
逞其志哉不獨此也晉太元中烈宗八年/淝水之役秦
兵旗鼓千里先至項城頴口而凉州蜀漢之卒猶未集
也朱序謂謝石曰若秦兵百萬盡至難與争鋒今乗其
未集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可遂破也石
[172-10a]
從其言於是謝𤣥遣劉牢之趍洛澗謝石等諸軍水陸
繼進遇於淝水秦兵大敗此亦周瑜逆戰之意也人皆
謂昆陽赤壁淝水之戰本之天意而非人力曾不知用
兵之道以少擊衆奔其前而後者不支挫其銳而大勢
瓦解初不論夫衆寡之不敵也若夫魏文臨江而窺呉
㑹魏太武飲江而營𤓰歩對江為陣則此之守禦也易
為力茍如赤壁淝水之役破江而下非逆戰則不可矣
自赤壁之戰又五年而有濡須之役曹公得權箋即退/
[172-10b]
軍其後曹丕再臨江而退呉亦不追躡彼此各張虚聲/
以自固而已葢是時呉蜀自為陣也蜀明帝初年呉蜀/
既合從諸葛駐漢中陸遜大破曹休於夾石未幾亮卒/
大畧如此故自赤壁一戰之後其他小勝負皆不必論/
漢南北軍相制大綱唐舊史志云職官志/漢南軍如唐
諸衛兵北軍如唐羽林北衙禁兵陳氏博議云南軍指
十二城門及三輔所属中尉之兵北軍指郡國材官騎
士番上於衛尉者愚按周勃以一莭入北軍其時吕祿
[172-11a]
雖去北軍而吕産猶在南軍故未敢聲言諸吕事見正/
本通鑑/以見南北軍必有相制者如唐李揆所云也二
漢百官表志曰武帝於光祿勲令郎中也/之属置中壘
校尉掌北軍營壘光武改為北軍中候其属有屯騎長
水二校尉掌宿衛騎兵乂歩兵射聲二校尉掌宿衛歩
乂有虎賁輕車校尉胡騎不常置光武省胡騎虎賁/
是八校者雖剏於武帝而宿衛歩騎之兵則非剏為之
也是所謂北軍也城門校尉掌京師城門屯兵有八屯
[172-11b]
司馬有十二門候是所謂南軍也南軍掌城門屯兵北
軍掌宿衛歩騎内外表裏相制可知矣觀祿産分居南
北軍宋昌為衛将軍鎮撫南北軍張武為郎中令行殿
中此見太尉雖揔其權而衛将軍郎中令衛尉中尉於
南北軍皆有統攝故曰相制云耳諸說當以二漢表志
為正所謂中尉即武帝改為執金吾者也掌徼廵京師/
又李廣程不識為東西宫衛尉前漢南北軍分掌者不/
一而足惟光武止以城門校尉揔南軍以北軍中候揔/
[172-12a]
北軍其職簡易而不雜但以後漢百官志考之則可知/
矣/
漢南北軍本末古者前朝後市一城之中王宫在南故
衛宫之軍以南名之宫城之軍既謂之南京城之軍又
謂之北所以别也南軍衛尉主之百官表衛尉掌宫門/
衛屯兵師古注漢舊儀云衛尉寺在宫内胡廣云主宫/
闕之門内衛士於周垣下為區廬以此攷之則南軍在/
宫内/按百官表衛尉掌宫門屯衛兵而髙后紀言周勃
[172-12b]
既将北軍然尚有南軍乃令平陽侯告衛尉無納吕産
以此知南軍衛尉主之也又按百官表百官志西漢中
壘校尉主北軍營壘之事至光武變為北軍中候而西
漢之初中尉属官有中壘令丞尉而中尉所職乃廵徼
京師以此知北軍為京城兵而中尉主之此漢初之志
漢武帝増八校改中尉名為執金吾/錢曰漢京師惟
有南北二軍亦如唐之南北二衙也唐兵志南衙衛尉/
是北衙禁軍是也/胡廣謂衛尉廵行於宫掖則金吾徼
[172-13a]
於宫外相為表裏東漢兵志注/而唐李揆亦云漢以南
北相制然二軍衛士皆調發郡國材官騎士更番為之
初未始有定在之兵黄覇葢寛饒為衛尉司馬衛卒罷/
遣願留番/自武帝用兵增置八校中壘屯騎歩兵越騎/
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募知胡人事者為胡騎知越人事
者為越騎皆属中尉而北軍始有召募之兵復恐中尉
之權太重乃於光祿勲增置羽林期門為宿衛而與衛
尉同掌軍門而南軍始有長從之兵方漢之初京城兵
[172-13b]
猶未逺出髙帝發中尉卒止軍灞上文帝發中尉材官/
止軍長安或謂此乃調發民間即非南北軍詳見後叚/
内説/至武帝則發中尉卒擊南越元鼎元年/而京師之
兵始從逺調昭宣以來禁旅之列屯如故有警則發雖
金城去京師遼絶而羽林孤児胡騎越騎亦從此而遣
神爵元年西𦍑反發羽林孤児胡越騎詣金城元帝/
以太常任千秋将五校擊西𦍑/自是而後益募外兵以
從軍而更代之法浸弛昭帝募吏民擊益州宣帝選郡/
[172-14a]
國吏三百名伉健者從軍/至光武一切倚重於京師之
兵而郡國都尉省併矣光武省八校作五營時中壘属/
北軍中候掌監五營為宿衛兵郡國無都試惟京師𨽻/
兵如故又罷天下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居邊民伍/而不
知漢初京城之兵亦從郡國而番上也此後所以有列
屯養兵之費歟
   南軍
衛尉寺衛尉 衛士令丞 諸屯衛候 諸屯衛司馬
[172-14b]
郎衛表初皆亡貟多至千人掌守門戸出充軍騎/中郎
五官中郎将 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 侍郎 郎中
車将 郎中户将 郎中騎将
期門府表武帝建元三年初置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
賁/期門郎 虎賁中郎将 期門僕射
羽林府表武帝太初元帝置名曰建章營衛後更名羽/
林騎/羽林郎 羽林孤児 羽林令丞 監羽林中郎
将 監羽林騎郎将 羽林黄頭郎
[172-15a]
都尉通典西漢秦駙馬二都尉並属光祿勲/奉車都尉
 駙馬都尉 騎郎将
   北軍
中尉府表秦官掌徼廵京師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
吾/中壘令丞尉 左右京輔都尉尉丞
城門校尉表掌城門屯兵一人/司馬丞 八屯司馬
門候 城門令史
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馬顔曰城門/中壘校尉多/
[172-15b]
有尉一人/屯騎校尉掌騎士/歩兵校尉 越騎校尉
長水校尉 胡騎校尉 射聲校尉/虎賁校尉 監北軍使者史/
記武帝使任安護北軍/北軍錢官史記任安笞辱北軍/
錢官小吏公孫敬用擅用北軍錢/
揔南北軍車騎将軍 衛将軍 軍正 丞
京師有南北軍之屯賦根本所係京師是尊都有東西
之異軍皆南北之屯仰衆大之奥區曷嚴内偹列前後
之禁旅以䕶周垣
[172-16a]
 按漢刑法志髙祖天下既定踵秦置材官於郡國京
 師有南北軍之屯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外有樓
 船皆以嵗月講肄修武偹云以今攷之東都中興雖
 詔罷郡國兵及都試而京師肄兵如故南北未甞廢
 而亦稍革先漢之舊詳見下注
載觀漢代之兵實鑒秦人之弊重輕深戒於偏倚内外
悉繇於兼制
 漢雖踵秦郡國置材官然京師有南北軍之屯則重
[172-16b]
 可以馭䡖内可以禦外異時變故相踵而卒收破竹
 之效者處兵之得其道也秦人則異是矣始皇并天
 下分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尉掌佐守典武職甲卒
 而軍旅之制徒存虚名至於聚兵咸陽銷為鍾鐻講
 武之禮罷為角觝兵備弛矣而百役荐興北築長城
 四十餘萬南戍五嶺五十餘萬驪山阿房之役亦各
 七十餘萬兵不足用乃至發適先發弛刑之類次又
 發贅人賈人之類次發治獄不直者之類次以隐官
[172-17a]
 刑徒者次以甞有市籍者又其次則大父母父母常
 有市籍者先發里門之左謂之閭左之戍未及發右
 而二世立復調才士五萬以衛咸陽民不聊生天下
 騷動而勝廣起矣是時楚兵百萬而秦發郡縣不及
 乃赦驪山徒奴産子以擊盗及闗東盗賊益熾又發
 闗中以擊之而章邯三嵗将兵亡失已數十萬坑降
 楚者又二十餘萬沛公入闗而秦遂以亡原秦之亡
 皆起於兵備廢弛而倚辦於倉卒髙祖鑒其弊而於
[172-17b]
 郡國京師兵備嚴整且内外有相制之勢重䡖無偏
 倚之失誠漢法之善也
逺因三地已均守相之權近列二軍益壮京師之勢
 刑法志漢踵秦置材官於郡國特舉其畧耳其實不
 惟置材官又曰武帝外有樓船特言用樓船以平百
 粤爾其實髙祖已有之也光武紀注所引漢官儀曰
 髙祖命天下選能引闕蹶張材力武猛者以為䡖車
 騎士材官樓船常以秋後講肄課試各有其數平地
[172-18a]
 因車騎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樓船葢三者之兵各隨
 土宜以漢史攷之大抵巴蜀三河潁川諸處止有材
 官上郡北地隴西諸處止有車騎而廬江潯陽㑹稽
 諸處止有樓船三者之兵雖隨土之所宜而郡國之
 兵其制則一有列郡有王國有侯國郡有守有都尉
 都尉佐太守典武其在王國則相比郡守中尉比都
 尉侯國亦有相秩比天子令長毎嵗郡守尉教兵則
 侯國之相與焉侯國之相既属之郡而王國之兵亦
[172-18b]
 天子所有不可擅用防㣲杜漸如此皆所以尊京師
 也
天闕觀象斗垣驗文地禁而近兵聮以分
 此京師之制也三輔黄圖云武帝太初元年作建章
 宫宫之正門曰閶闔注謂閶闔天門也又云恵帝元
 年正月初城長安宫城五年九月城成城南為南斗
 形城北為北斗形至今呼漢舊京為斗城是也大抵
 宫門為天闗南軍所屯京城為斗垣北軍所屯故云
[172-19a]
武階之峻命大司馬
 或曰北軍属太尉武帝更太尉為大司馬以寵将而
 北軍分八校以中壘領之非也武帝置八校各有校
 尉秩皆中二千石不相統属而中壘校尉自掌北軍
 壘門事非兼領八校此固不待辨而明矣至謂北軍
 属太尉則不可以不辨也彼獨見太尉勃入北軍之
 事故舉而言之耳是時勃以計入北軍而誅吕氏非
 謂以太尉領北軍而後入也葢北軍自属中尉而太
[172-19b]
 尉雖掌武然三公之職初不常置按司馬氏将相表
 髙帝二年太尉盧綰五年罷十一年周勃為太尉攻
 代後官省髙后四年置太尉官文帝三年罷属丞相
 景帝五年復置七年罷武帝建元元年復置二年罷
 後改為大司馬是其或罷或置者葢以三公無所不
 統官不必備惟其人而已豈專領北軍耶
郎衛之嚴𨽻光祿勲
 或曰古者環衛之職有二等宫伯則領貴游子弟宫
[172-20a]
 正則領宫徒役事事在周禮可考也其在漢制則有
 衛郎衛兵亦此制歟其說未為不善至曰衛兵既属
 衛尉為南軍而郎中令均是宿衛故表志皆以冠於
 衛尉之前而論兵制者遂以之編入南軍也若謂郎
 中令之職所領皆郎不可以軍言則守門户充軍騎
 孰謂其非軍也郎而非軍宣帝胡為出之以擊𦍑哉
 此話殆不其然甞攷之郎衛兵衛固均為宿衛之職
 而郎中令衛尉所掌又皆宫門内外之事按郎中令
[172-20b]
 乃秦官武帝更名光祿勲前表光祿勲掌宫殿門户
 衛尉掌宫門衛屯兵後志光祿勲掌宿衛宫殿門户
 衛尉掌宫門衛士宫中徼循事其職實有相闗者舊
 儀曰殿内門舍属衛尉殿外門舍属光祿勲職之相
 闗特有内外之别耳正周官之所謂宫伯宫正也然
 兵衛之属衛尉者號為南軍固可攷而知若遂以光
 祿勲列於南軍則有所不可何者漢光祿勲之職属
 官有大夫郎謁者又期門羽林皆属焉皆親近天子
[172-21a]
 之官别為一府非可謂之南軍也宣帝之擊𦍑特以
 羽林孤兒用之非謂所掌之郎及大夫而盡使之從
 軍不然則光祿勲之属官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
 比二千石中郎有車户騎三将秩比千石議郎中郎
 秩比六百石其下如中郎亦比三百石職任固不䡖
 矣而又以明經孝㢘射䇿甲科賢良方正及軍功良
 家子充之是郎選之官其選實甚重所謂守門戸充
 車騎者若今之環衛出為天子導從儀衛云爾非可
[172-21b]
 以軍名也甞攷文帝自代邸入未央宫拜宋昌為衛
 将軍領南北軍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以是觀之張
 武為郎中令正掌郎衛之職也而宋昌又自别以衛
 将軍領南北軍知宋昌别領南北軍則知郎衛非南
 軍明矣
雖循近代之分職未盡當時之制軍
 此言太尉乃三公之職無所不統非専領北軍之任
 至郎衛乃天子親近之官豈可與兵衛同謂之南軍
[172-22a]
 二説既明則南北軍可攷矣
為宫門為壘門巍巍克壮
 胡廣云衛尉主宫闕之門内衛士於周垣下為區廬
 則知南軍屯於宫門之外前表云中壘校尉掌北軍
 壘門内外則知北軍屯於壘門之内
属衛尉属中尉整整能群
 或曰前百官表衛尉掌宫門衛屯兵中尉掌徼循京
 師初不言其為南北軍若以為南北軍則史無明文
[172-22b]
 是不然外戚傳及吕后紀以吕産為相國居南軍及
 周勃欲討之乃令平陽侯告衛尉毋納産殿門以是
 知宫城之衛士為南軍而衛尉主之也又按胡建及
 戾太子召北軍使者任安發北軍兵是北軍實屯城
 中又監軍御史穿北軍壘垣以為賈區是北軍壘門
 實𨽻於中壘而中壘校尉又統於中尉以是知京城
 兵卒為北軍而中尉主之也烏得謂之史無明文哉
 故胡廣云衛尉廵行宫中金吾徼於宫外金吾即武
[172-23a]
 帝以前之中尉此正南北軍内外之證也
得非體前朝之勢而列衛於南法後市之儀而分營於

 古者前朝後市而王宫居其南故漢於宫門屯衛兵
 則以南名之宫城之軍既謂之南則京城之軍遂謂
 之北所以别也
或發士於京輔
 此北軍之制葢北軍番上與南軍等南軍衛士調之
[172-23b]
 郡國而北軍兵卒調之左右京輔按百官志左右京
 輔都尉丞兵卒皆属中尉夫中尉為天子北軍之統
 帥而其属乃左右京輔都尉其所調亦左右京輔之
 兵卒何也左即扶風右即馮翊京即京兆謂之三輔
 三輔之委寄固重於郡國矣而所領兵事則非郡國
 之比葢漢太守謂之郡将兼領武事都尉掌佐守典
 武職在王國則相比郡守中尉比都尉皆掌兵之任
 若三輔則異是矣夾輔京邑錯列畿甸其勢為甚過
[172-24a]
 則兵事非所掌故都尉丞與兵卒不属左右京輔而
 特属中尉之北軍其番上亦然何以明之黄覇尹京
 兆發騎士詣北軍司馬不適士劾乏軍興連貶秩則
 知左右京輔兵悉皆番上北軍而属中尉無疑也
或調兵於郡國
 此南軍之制葢南軍無常在之兵以郡國民始傳者
 為之髙紀如淳注云律年二十三傅之疇官傅著也
 言著名籍給公家之繇役也又漢儀注民年二十三
[172-24b]
 為正一嵗為衛士即此南軍衛士也武紀建元元年
 詔衛士轉置送迎常二萬人其省萬人鄭氏云去故
 置新常二萬人是即位之初改令如此其後期門羽
 林七校之類增置不一而南軍衛士實有定數是以
 國無重費而民亦不以為病王尊傳常以季秋或正
 月天子行幸曲䑓臨享罷衛士葢寛饒為衛司馬及
 嵗盡交代上臨享罷衛卒數千人皆叩頭自請欲復
 留共更一年則當時之人情可知矣攷韋𤣥成傳則
[172-25a]
 寝園所用已四萬五千一百二十九人至元紀初元
 三年隨即罷甘泉建章宫衛未見其為病民也至光
 武講省兵之制而宫掖門衛士纔二千五百餘人而
 已其後又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而後禮儀志有
 享遣故衛士儀是知光武雖罷郡國之兵而南軍衛
 士仍番上平民也此南軍属衛尉而調兵於郡國之
 證歟
當其番上用以執銳及其更代勸之力穡
[172-25b]
 南北二軍相為表裏番上更代其體則一方其番上
 用以執銳如刑法志曰以嵗時講肄修武備後禮儀
 志曰武官習戰陣之儀斬牲之禮名曰貙劉兵官皆
 肄孫呉法六十四陣名曰乗之此用之執銳者也及
 其更代勸之力穡如元紀罷甘泉建章宫衛令就農
 又後禮儀志享遣衛士儀百官㑹位定謁者持莭引
 故衛士入自端門衛司馬執幡鉦護行行定侍御史
 持莭慰勞以詔恩問所疾苦畢享賜作樂觀以角觝
[172-26a]
 樂闋罷遣勸以農桑此勸之力穡者也兩漢之制兵
 農不分亦近古之良法歟
非惟外暢於皇威抑亦内尊於宸極九重天峙壯為經
為緯之衢萬旅雲屯分居外居中之職
 杜佑通典謂漢氏重兵悉在京師是不然兩漢之初
 正以京師無重兵耳甞以後百官志攷之衛尉士六
 千人南宫北宫衛士共一千八人左右都候衛士共
 七百九十九人宫掖凡七門各有司馬從領衛士南
[172-26b]
 屯七百二人蒼龍四十人𤣥武三十人北屯三十八
 人朱雀二十四人東明百八十人朔平百二十七人
 緫而計之南軍為九千四十六人北軍五校所領騎
 士如屯騎越騎歩兵射聲各七百人長水七百三十
 人又中尉緹騎五百三十人緫而計之為四千五十
 人惟城門屯兵數無所攷以宫掖門司馬所領者推
 之多者七百二人少者止三十八人况十二門止於
 一校必非重兵所在多不過一二千人耳緫是三者
[172-27a]
 而京師之兵不滿二萬人或曰此光武中興之兵制
 也武帝之增置則殆不止是然亦不過倍之云爾若
 髙文之世未有增置則其數當益少於此也豈得云
 重兵悉在京師哉故此以萬旅言之也
大抵圖萬世之安者固有定制處一時之變者姑為預
防當奸謀潜合於長樂及大駕亟趨於未央以北制南
則功擅周勃以南兼北則事顓宋昌雖審安危之尚無
非表裏之相所以右丞相之初除即歸政柄衛将軍之
[172-27b]
隨罷豈紊權綱
 前已論南北軍之制此復詳著髙后末年文帝初年
 南北軍相制之事大抵南北軍之制史所不載無所
 攷證然其雜見於紀傳表志者亦可参攷其一二其
 大要則無出於髙后八年之紀也攷之髙后紀則見
 二軍之權勢内外足以相制表裏足以相應髙帝之
 法可謂規模宏逺矣漢初定天下京師之屯唯此二
 軍諸夏本根所係甚重故於衛尉中尉皆不輕授而
[172-28a]
 必付之酈商周昌髙百官表十一年書衛尉王氏中
 尉戚鰓王氏史失其名而蕭何傳載王衛尉之諌髙
 祖械繫何也其靣折廷争有似王陵或者其陵歟鰓
 者母乃戚夫人之族也歟髙帝鍾愛趙王屈周昌以
 相之及其莫年則以戚氏本兵得非隂為保護趙王
 之計而王陵因髙帝付以托孤之任者故以之主兵
 耶恵帝之初吕氏已顓國政劉澤吕氏之戚属也實
 與衛尉而表於中尉缺焉髙后七年澤既為王之國
[172-28b]
 終吕后之世二官不以除人特以兵權分属於吕氏
 至於長樂衛尉亦属之吕更始軰兵權盡歸吕氏矣
 攷之於史太后病困以趙王祿為上将軍居北軍梁
 王産為相國居南軍且戒之云我崩即據兵衛宫謹
 勿送䘮為人所制故史稱上将軍祿相國産顓兵秉
 政齊王傳又謂居長安中聚兵以威大臣良有以也
 陳平周勃謀誅吕氏太尉勃欲入北軍乃令紀通持
 莭矯内之又令酈寄劉掲說祿解将印而以兵授太
[172-29a]
 尉勃勃既将北軍而尚有南軍衛尉居宫中實專南
 軍之權故令平陽侯告之使毋納産殿門按表髙后
 七年劉澤為王衛尉不以除人不知平陽侯所告
 者何人哉産既顓軍其權不在衛尉審矣恐未易以
 一言之故而能使之抗平日所專事之相國也又按
 表文二年始書衛尉足而文元年詔封諸功臣則已
 云衛尉足等十人矣愚謂平勃區畫南軍宜無異於
 北軍而平陽侯所告之人得非尉足也耶豈平勃欲
[172-29b]
 誅吕氏始除足為衛尉以奪南軍故平陽得以吿之
 而史䇿省文不詳載爾又不然則勃既得北軍其勢
 已足以制南軍故令平陽侯吿衛尉然南軍未附勢
 未可知衛尉守殿門相國雖不得入而猶得徘徊往
 來於殿廷之次是南軍猶冀其入未有奮發而誅之
 者若衛尉於是時不能抗相國則南軍将何如也又
 安知不有起而應之者葢彼皆素所服属者也異時
 陳蕃之舉是矣平陽侯既馳吿太尉而尚恐不勝未
[172-30a]
 敢誦言誅之乃謂朱虚侯急入衛帝請卒千人入未
 央宫掖門見産廷中㑹天大風從官亂莫有鬬者遂
 得殺之於郎中府吏舍又馳斬長樂衛尉吕更始還
 入北軍報太尉至於起而相賀曰所患獨産今已誅
 天下定矣於此見南軍可以制北軍也南軍雖存太
 尉勃得以告衛尉而奪之權竟誅産而清宫掖是北
 軍又可以制南軍矣是時北軍討之於外南軍應之
 於内表裏相應於此可驗然是時誅吕氏北軍之功
[172-30b]
 居多而南軍無大功故文帝褒賞群臣如紀通劉掲
 等皆封列侯已封者益封至二三千户而衛尉足等
 僅四百戸或者以其功為劣歟當是之時勃雖以南
 北軍成誅吕之功及文帝自代邸入未央宫夜拜宋
 昌為衛将軍兼領南北軍則勃已不與兩軍之政其
 後除右丞相亦旋歸政柄是前日之以北軍制南軍
 者特一時之權宜而已南北軍不以相制而文帝以
 宋昌兼領失本意矣然出於倉卒闗防之謀故隨即
[172-31a]
 罷衛将軍仍以其兵分属焉是雖出於一時之權宜
 而於南北之制初未甞有所更易此漢初兵制之善
 者也其後武帝内增七校以壮翼衛之勢又恐北軍
 偏重則置期門羽林與夫城門之兵兵籍紛紛而南
 北軍之制隳矣
是何八屯始置而實重城門
 置城門屯兵以武紀攷之則始於政和二年劉屈氂
 傳云戾太子發兵上賜丞相璽書云堅閉城門毋令
[172-31b]
 反者得出太子兵敗南奔覆盎城門㑹夜司直田仁
 都閉城坐令太子得出要斬以太子在外始置屯兵
 長安諸門長安凡十二門皆有屯兵属之城門校尉
 其属有司馬有候顔師古曰門各有候八屯各有司
 馬是也職任委寄日以浸隆其後孔光以太師領城
 門兵紅陽侯立平阿侯鐔成都侯商皆位特進領城
 門兵而商復得舉吏如将軍府可謂甚重也矣王莽
 僣竊盡更舊制拜春王城校尉王况為震威将軍
[172-32a]
 春王郡向之宣平也是諸門各有校尉矣而莽又以
 城門校尉趙恢為城門将軍豈非又有校尉以揔諸
 門歟後漢雒陽諸門仍有城門屯兵校尉一人踵武
 帝之舊也
七校既增而尤先中壘
 前刑法志曰武帝内增七校今考之表則曰中壘曰
 屯騎曰歩兵曰越騎曰長水曰胡騎曰射聲曰虎賁
 其校尉凡八何也或曰取中尉属官之中壘者陞為
[172-32b]
 校尉其説是矣葢漢初中壘本中尉之属有令丞尉
 至武帝始陞為校尉即舊中壘之職初非武帝之所
 增置當時所增置者止於七校加以中壘則並七為
 八矣或又曰官表雖不明言八校為北軍然攷之後
 官志光武五營即八校之并省者而以北軍中候監
 其營故東漢屢有北軍五校之稱是知武帝之八校
 正北軍也其說固有可疑者大抵軍之在北者皆名
 北軍故八校亦可以北軍名之特非中尉之北軍爾
[172-33a]
 至謂官表不言八校属中尉疑中壘自此專統北軍
 與中尉異司又謂中尉自是不領兵而北軍始不属
 中尉何其説之謬也若謂中尉自是不領兵而北軍
 始不属中尉則武帝改中尉為執金吾果何職歟甞
 攷之執金吾自掌中尉之北軍八校自掌各校之北
 軍以其各有司存故史氏特以校尉列於城門之後
 惟中壘校尉自别掌北軍壘門内特與金吾相闗属
 若所掌西域則無與乎金吾也葢執金吾秩中二千
[172-33b]
 石而八校尉皆秩二千石其位亦重矣按胡建上奏
 曰臣謹按軍法曰正士属将軍有罪以聞二千石以
 下行法焉孟康曰二千石謂軍中校尉之属惟此則
 校尉之不属執金吾法然也然金吾之中壘令丞尉
 仍舊者則以北軍宜門之職實相闗焉若謂光武五
 營即八校之并省者而乃以北軍中候監其營遂證
 八校為中尉之北軍如是則光武省中壘校尉置北
 軍中候遂以此證中壘校尉為北軍之中尉可乎光
[172-34a]
 武中興於先漢制度因革不一沿名失實多矣豈獨
 此一事而信之以為然然則李徳裕撰劉𢎞規碑云
 武帝内增七校中尉實司其任非歟徳裕之言葢亦
 後世諸儒之論爾未可以是而證漢家一代之兵制
 也
凡此紛若殆将何以或伏波下瀨而十萬餘衆或横海
浮沮而二千餘里故戎士之雜出宜軍容之寖弛
 武帝於南北軍之外初置八校又置城門期門羽林
[172-34b]
 之類自是始有養兵之病而京師之兵制壊矣京師
 兵制既壊而郡國兵卒亦奔命不暇武紀元鼎五年
 南越相吕嘉反遣伏波将軍博徳樓船将軍楊僕歸
 義越侯嚴為戈船将軍甲為下瀨将軍皆得罪人江
 淮以南樓船十萬人咸㑹畨禺又元鼎六年東越王
 反遣横海将軍韓説浮沮将軍公孫賀匈河将軍趙
 破奴皆二千餘里不見冦而還以至拔塞因杆浚稽
 强弩祁連蒲類度遼破𦍑名字紛紛不一而足至元
[172-35a]
 狩以後兵革數動士卒物故者衆民多貧復徴發之
 士益鮮於是發及謫吏次及謫民次及謫戍次及七
 科謫又有所謂亡命罪人與夫惡少年之類昭宣以
 後其弊日甚始元元年募民及犇命者擊益州元鳳
 元年遣太常三輔徒免刑擊氏五年發三輔及郡國
 惡少吏有告劾亡者屯遼東本始二年又選郡國吏
 三百石伉健習騎射者從軍師旅屢興兵制益壊而
 民生益困皆武帝啟之也
[172-35b]
胡為尉卒遂從攻越之兵何預孤兒亦預擊𦍑之士
 此言武帝啟用兵之禍昭宣以後其弊日甚非特郡
 國之兵困於征行雖京師南北軍亦不免焉元鼎六
 年發隴西天水安定騎及中尉河南河内卒征西𦍑
 平之復令征西南夷遂定越地則北軍之尉卒已遣
 之攻越矣神爵元年西𦍑反發三輔中都官徒弛刑
 及應募佽飛射士羽林孤兒胡越騎三河潁川沛郡
 淮南汝陽材官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騎士
[172-36a]
 𦍑騎詣金城則南北軍之羽林孤兒胡騎越騎亦遣
 之擊𦍑矣南北軍本以衛京師乃至用之於窮追逺
 討兵制之壊莫甚於此元成以後寖以㣲弱其咎将
 誰執也
厥後痛新室之禍惨懲昆陽之戰酣車騎之省則闗隴
以北樓船之罷則江淮以南始焉禁卒之專恃終也福
階之與参衛士寖㣲由併旅賁之一屯兵漸廢葢除校
尉之三
[172-36b]
 光武中興以幽兾并州兵克定天下始於黎陽立營
 領兵騎甞千人以謁者監之號黎陽兵而京師南北
 軍如故北軍省中國胡騎虎賁三校止為五營謂之
 五營校士以北軍中候監之南軍於衛士省一丞旅
 賁省一令考之紀及志則六年罷郡國都尉并職太
 守無都試之役考之紀及禮儀及注則京師之兵如
 故又明年詔曰國有衆軍並皆精勇其罷天下䡖車
 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悉還民伍九年省闗中
[172-37a]
 都尉十三年罷左右将軍二十二年罷諸邊郡亭候
 吏卒然終建武之世已不能守前法臨時輙復補置
 而邊郡亦往往置都尉明帝復置度遼将軍乂募中
 都官屯朔方五原而罷益州西都尉和帝以南蠻之
 叛則置象林将兵安帝以𦍑犯三輔則置長安雍二
 尉又以鮮卑冠居庸則置漁陽營其後盗賊紛然如
 順帝之縁邊增置歩兵縁海增置屯兵而扶風漢陽
 三百塢魏郡常山一百一十六塢屯兵寖多矣然自
[172-37b]
 建武之罷都試民不知戰四方征討止仰禁旅迄於
 漢末無嵗無匈奴鮮卑之㓂出師屯守奔命不暇大
 抵皆羽林五營黎陽虎牙之士禁旅悉出豈復衛士
 之嚴安帝永初以來募入錢榖得為虎賁羽林緹營
 騎士而營衛之選衰矣桓帝延熹以後減羽林虎賁
 不任事半俸而京師之兵单弱矣上士既已单弱士
 兵又不知戰一方盗起三方騷動兵非素習而取辦
 倉卒是以王師毎戰轉北而𦍑㓂遂熾調兵邊戍而
[172-38a]
 民不堪命其後叚熲雖平東西𦍑而黄巾之亂作矣
 八闗都尉之設固不足以弭亂而大發四方兵卒講
 武於平樂觀果何益哉内而西園八校之兵乃以小
 黄門蹇碩統之雖大将軍亦属焉是時閹宦專兵自
 陳蕃竇武一舉不勝而何進袁紹深戒覆轍一切倚
 辦於外兵閹宦雖除而董卓之禍起義兵四合群盗
 交鬬而漢鼎不守皆光武有以啟之自光武一切罷
 外郡之兵而專倚國軍其後國軍寖衰而又專倚牧
[172-38b]
 鎮外兵既重内兵益弱以至於亡善乎應劭之言天
 生五材誰能去兵自郡國罷材官車騎之後官無警
 備實啟戎心其切於東都省兵之弊云
抑豈知吕氏之誅而北固盛焉霍光之塟而南為重者
然皆審勢於中外夫豈容心於取舍善乎唐李揆之言
漢以南北軍而相制也
 按髙后紀勃欲入北軍乃令㐮平侯紀通持莭矯内
 勃北軍復令酈寄典客欲謁說祿祿遂解印属典客
[172-39a]
 而以兵授太尉勃遂以北軍誅吕氏又按後呉漢傳
 漢薨有詔發北軍五校䡖車送塟如大将軍霍光事
 注引光傳且曰不以南軍重之也或者見北軍可以
 誅吕氏遂謂先漢以北軍為盛南軍不以送呉漢之
 塟遂謂後漢以南軍為重則亦未之思爾北軍居外
 故周勃得以先入南軍在内豈得預大臣塟事中外
 之勢然也然兩軍皆所以翼衛京師豈容有偏重之
 勢哉唐兵志李揆云漢以南北軍相制此之謂也
[172-39b]
漢晉夷夏相報復漢自武帝遣将窮捜匈奴窟穴其後
陳湯傅介子馮奉世皆以一使之任而切致夷王之首
班超復以三十六人開西域竇憲以數千騎空朔庭皆
古所未聞者也東漢自諸𦍑交亂中國馴至於晉胡𦍑
拓跋交據中原者三百年亦古所未聞者也夫中國既
與夷狄為隣中無屏翰之限如兩仇家撤藩墻之蔽豪
奴悍𨽻更出迭入以相挻此既能争彼亦能戰也有國
有家者正宜示之以分限先之以禮義㓂則拒之服則
[172-40a]
舍之而已必欲以詐乗之而導其報復之蹊隧則彼之
受禍猶淺而此之所受者更深耳可不戒哉
光武用兵掌兵養兵之制東漢不志兵亦不志食貨甞
以紀傳及百官志考之乃知光武有見於昆陽之一勝
故兵以少而精有監於武帝之奢廣故官以簡而當有
懲於新莽之煩碎故賦以薄而贍昆陽以寡敵衆誠知
兵在精不在衆明矣於是建武七年隴蜀猶未平詔罷
䡖車騎士材官樓船及軍假吏復還民伍以國有衆軍
[172-40b]
呉漢賈復等軍也/並多精銳故也宜其驅除群盗身經
百戰先勝後戰不甞試於一擲指縱諸将千里外如在
目前此其跌蕩古兵法中當自矜其智力之有餘頋乃
無取於韓白之書而獨以黄石公之戒為法者兵固在
乎精而用尤戒乎黷也故以所任以将兵者非有安集
之功則有勞來之績非有不伐之能則有牧御之才者
也天下既定内省諸校䡖車射聲長水/止令城門校尉
揔南北軍中候揔北軍而已外省郡國都尉及都試之
[172-41a]
法止存邊都尉及障塞尉而已郡國有叛𦍑反㓂則馬
援呉漢軰平蕩之邊境有匈奴鮮卑之擾則王覇守上/
谷二十年/祭彤守遼東三十年/控扼之此皆有監於奢
廣之事也夫用兵既以少而精掌兵既以簡而當宜乎
養兵之具不至於煩且費矣建武六年以往嵗旱蝗廪
給貧民以屯田糧儲差積復令三十稅一十一年詔核
州郡墾田之數又其後也罷均輸而以塩鉄稅属郡國
舊属司農/以敖倉粟属河南尹凡驃騎驍騎虎牙金吾
[172-41b]
五威等将軍事已即罷無非有懲於煩碎之政也夫今
昔共之天下而中興多事復倍於昔時光武處以莭約
之制郡縣十併其三四職官十省其五六文書十去其
八九乃能優游不廹安享太平而武帝新莽反以奢廣
煩碎肇虚耗亂亡何哉傳曰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
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是之謂仁義
之兵循是則治反是則亂而已終東漢之世大畧不變/
光武之制但和帝而下八君皆幼冲孱弱所以有治亂/
[172-42a]
之異張角之亂始復置諸闗都尉又置西園八校初命/
皇甫嵩張奂軰討張角皆謂之中郎将自東漢至于魏/
晉六朝掌兵之職大畧皆同不復論/
又議者謂光武知人之明惟失之龐萌寵鄧奉處事之
宜惟失之罷郡國都尉材官騎士其後諸𦍑擾亂三輔
黄巾揺蕩八州皆其銷兵之過也夫知人自古所難固
也銷兵以息疲民葢適時之宜爾處降𦍑於内地乃馬
援之失䇿在當時未能為甚害而其害乃在桓靈之時
[172-42b]
時則有叚紀明軰勦其類黄巾之變亦在靈帝之代時
則有皇甫嵩軰制其亂上失其道故民有異志豈得盡
歸過於光武哉甞觀建武至於永光和帝/八十餘年偏
師出塞則漢北地空竇憲耿純軰/都護西指則通譯四
方皆光武明章之餘烈也自和殤安順質桓靈獻嗣有
大寳或在襁褓或在髫齓或在丱角未有過十五者母
后臨朝竇鄧閻梁竇何六太后相繼稱制/外氏秉政竇/
憲鄧隲梁商梁冀竇武何進/宦官權倖撓權宦官鄭衆/
[172-43a]
孫程单超曹莭乳母王聖權臣董卓曹操等/百餘年間
小人交亂君子廢錮天地之運盛極則衰固其宜也何
止叛𦍑之梗黄巾之變而已哉必以人事論之光武明
章在七制之列雖其天姿英明亦由春秋鼎盛權出於
己也自和帝而下漸以陵遲雖其天姿孱弱亦由年齒
冲幼政移於人也天理人事當相符而行是尤非光武
之所能盡料也母后外家利於立幼君以自專所以兆/
亂雖鄧隲竇武之賢未免此失非惟敗國亦自䘮身後/
[172-43b]
人可以監矣周勃立文帝時年二十餘霍光立宣帝時/
年十八非惟年盛亦自賢明尤可為後世法/
 
 
 
 
 
 羣書考索續集卷四十一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