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續集卷三十五
[166-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續集卷三十五
            宋 章如愚 編
  官制門
   漢館閣
漢石渠石室延閣廣内蘭臺麒麟天禄之屬皆在内禁
杜佑云漢凡圖書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閣廣内貯之於
外府又有御史中丞居殿中掌蘭臺祕書及麒麟天禄
[166-1b]
二閣藏之於内禁及考三輔舊事石渠閣在未央大殿
北以藏祕書則石渠不得謂之外府劉歆七録亦云外
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閣廣内祕室之府則延
閣廣内皆為禁中之藏明矣武帝建藏書之策置寫書
之官祕府書稍充集成帝復求遺書於天下輯羣書總
之而為七閣而漢之書籍始備於此是以漢之祕書多
在於天禄非大夫侍中不預此選劉向光禄大夫劉歆/侍中揚雄以大夫校
書天/禄閣而石渠則為諸儒講論五經之列而以博士處之
[166-2a]
蘭臺石室則在殿中而為史官著述之所蘭臺掌圖籍
祕書通典云漢中丞在殿中有石室藏祕書圖䜟之屬/司馬遷為太史令紬石室書而明帝亦以班固為
蘭臺令按光武本紀及諸傳記通典又云漢之蘭臺及/後漢東觀皆藏書之室亦著述之所當時文學之士使
校讎於/其下故漢之校書講筵修史三者皆處於内禁其大
畧可睹矣東/萊
漢魏晉唐館閣之職按六典祕書郎四人從六品上分
掌四部書以甲乙丙丁為之目昔漢武帝聚天下文籍
於庫内謂之中祕書魏晉之際祕書與中書或分或合
[166-2b]
故云職近日月宜居三臺之上丞郎之任與南宫相亞
歴代辨論與時輕重唐國初思漢廷延閣之舊制江左
貴遊之選始以岑江陵虞永興褚河南迭為之厥後彬
彬多文學之士然則先王之法志官師之訓典九流百
氏如貫珠然學與仕皆優而還相為用者其在茲權德/輿祕
書郎/壁記
   唐館閣
唐中宗以術士為祕書監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
[166-3a]
葢聖人命官必得其人以居之然後為重茍非其人而
授之何足道哉太宗之世以祕監而命魏徴虞世南顔
師古則祕書之官安得而不重中宗以術士鄭普思為
之則其官安得而不輕林少穎/唐史論
   宋館閣
宋朝語曰寧登瀛不為卿寧抱槧不為監此言館閣之
貴也故兩府闕人取之館閣館閣其育材之地歟真宗
朝出於館臺者必為卿相其不至卿相而為名臣者不
[166-3b]
可悉數其職任不輕也嘗攷祖宗之制三館創於興國
祕閣創於端拱儲積富矣崇文之籍祕閣之書寵榮多
矣有直館有直院有祕閣有校理校勘員職備矣官制
之行併其職於祕書省元祐復之紹聖罷之宣和又復
之中興以來隨罷隨復此其建置之制也而取人之路
凡三焉進士髙科一也大臣論薦二也歳月酧勞三也
舊制進士三人以上及制科及第者一任即試進士第
四五者二任治平以來進士第一人制科第三等加之
[166-4a]
兩任餘不與試至於熈寧則不復試矣舊制兩府初除
各舉三兩人即與召試治平以來大臣所舉籍之於簿
候其有闕方與㸃試至於熈寧則不復試矣此猶未足
慮也館閣華選本育英才而使膏粱子弟育焉此固可
慮也而猶未足深慮也得一魯宗道則不肯以處子弟
矣得一吕公著則雖召試且不屑就矣所可深慮者其
惟貼職乎祖宗朝搢紳宿望治效顯著欲示優恩故令
貼職元豐罷直院直館而有直閣所以存者為貼職也
[166-4b]
元祐初館職雖復貼職尤繁故浸輕其選迨至政和弊
濫之甚
宋三館祕閣四處藏書前世藏書分𨽻數處葢防水火
散亡也今三館祕閣凡四處藏書然同在崇文院其間
官書多為人盜竊士大夫家往往得之嘉祐中乃置編
校官八員雜讎四館書給百人以黄紙寫之自此私家
不敢輙藏校讐累年僅能終昭文一館之書而罷筆/談
宋有龍圖閣祕書監崇文院國子監况今歴代墳籍畧
[166-5a]
無亡逸内則有龍圖閣中則有秘書監崇文院之列三
館國子監之印摹書雖漢唐之盛無以加此文粹/序
宋置昭文集賢史館祕閣之異名祕閣之設其來久矣
晉宋已還皆有其號惟宋朝所以建閣之制實因於漢
唐漢有天禄石渠蘭臺金馬與夫承明著作之庭又有
東觀亦列禁中命名雖殊而所以崇文之意一也宋因
之故有昭文集賢史祕閣之號葢取諸此有唐太宗始
命十八學士更直閣下夜分論藝有補於治宋因之故
[166-5b]
有校理著作祕書正字之異職葢取諸此且五代之後
三館雖存而湫隘喧囂僅蔽風雨惟宋太宗皇帝混一
區宇鋭意文藝太平興國二年車駕臨觀喟然歎曰若
此之弊烏足以待天下賢俊遂命有司度地昇龍門左
督工經營棟宇之制煥然一新三年畢工乃錫名曰崇
文又發明詔求遺書小則償以金帛大則授之以官凡
先聖墨迹與夫古史圖畫不數載間充祕書府端拱元
年又即其中堂建祕閣飛白二字以光其名車駕臨幸
[166-6a]
喜形於天顔至徽宗即位之二年乃詔將作監更加修
營興工於建中靖國之冬昭文集賢史館之異相為環
列所謂祕閣者實總其中而昭文書庫列於東廊集賢
書庫列於南端史館書庫列於西序乃以崇寧元年告
王巖叟重/修祕閣記
宋館閣職任之濫館閣者圖書之府長育英材之地也
從官於此乎次補執政於此乎遞升故士非學術藝文
屹然為一時之望者莫得而居之可謂天下之妙選矣
[166-6b]
今中材凡吏一為大臣之所論薦則得居其位嘗有金
榖之細兵刑之勞則皆得假其名嗚呼近年以來校書
正字之職龍圖集賢之號何其紛紛也秦淮海/文集
同前嘗任臺省之職或任漕刑之司者人心有所不厭
而莫為之寵則往往假以龍圖集賢之號夫龍圖集賢
之號所以待天下文學之士也而以諸吏莫為之寵而
假焉豈非乖資望之甚歟同/上
宋館職不輕於授人人亦不敢輕進宋自孟蜀既平圖
[166-7a]
籍之入於内府者不可勝計校讐之選皆世之聞人廬
陵歐陽公嘗曰館閣儲材之地也請益重其選公非易
夫人也慮其濫而授則人將濫而進金陵王公嘗召試
館職矣力辭而不就公非矯夫俗也慮其例而得則人
必例而求東/萊
宋館閣多為貼職三館招文集賢史館也有學士有修/撰諸閣龍圖天章寶文之類有學士
有直學士待制皆有職掌官/制行始為貼職其職隸祕書考宋舊制惟觀文資政端
明殿學士無官守職掌並以寵大臣之去位者其他三
[166-7b]
館諸閣雖曰職名實有職守所以厲行義文學之士官
制行薦試之法不立校讐之職無與劉公摰有不察流
品之戒王公巖叟有車載斗量之誚蔡京復増其目而
置修撰之虛名凡六等於是詔謂天下人才富盛職名
寡少不足以延多士增置貼職凡九資今後依此遷授
自此而密矣蔡攸方以此夸京之長見於國史外補證
父攘羊又從而文之是可悲矣職名祖宗以來重之以/集賢殿修撰後改右文
與直龍圖閣直祕閣分為三等政和中二浙福建諸路/監司郡守往往變通内官多以應奉有勞遷職遂有未
[166-8a]
嘗朝覲天子忽為待制班從官者蔡京不樂六年因增/其目置修撰與舊為三等曰集賢殿修撰右文殿修撰
祕閣修撰直閣與舊為六等曰直龍圖天章閣寶文閣/顯謨徽猷祕閣朝廷除授自此密矣舊貼職無雜壓至
是増置雜壓於是詔謂云/云此蔡國史外補新義
祕書總論本係監省以與館閣互/有沿革故特附於此宋太平興國中始建
三館及端拱初復置祕書閣擇三館書籍藏之皆在崇
文院然祕書官本為寄禄至元豐則有實職三館本有
職掌至元豐則為貼職由改制之始以崇文院為祕書
省既罷館職盡以三館職事歸祕書故也以彼易此朝
[166-8b]
三暮四猶未害也至於館職之與祕書皆為虛名則甚
害也夫祕書之設即周之大史小史外史漢之天禄東
觀唐之蘭臺麟閣也自劉向揚雄馬融以來世有校讐
撰述今其書具存不徒辨九流七畧守中經四部而已
也元豐既以祕書代館職則自監少丞郎至於正字其
屬有五迨今居是職者復無異於寄禄豈今之學與古
異耶職畧云元豐以著作郎林希為大著著作佐郎豐
稷為小著皆一時選豈盡取一時有用之文士而置之
[166-9a]
無用之地耶
紹興重建祕書省紹興之間十三年十一月建/十四年二月成重建祕
書省右文殿居中列四庫於殿前祕閣居後石渠次之
道山堂又次之著作廷居後宸翰殿閣二牌是歳七月
丙子車駕臨幸焉詞目/要録
   史館
史館總論宋史館又謂之國史院有判館事有修撰官
此常職也宰相監修朝官修撰京官檢討此常制也仁
[166-9b]
宗天聖中修真宗史宰相提舉執政修史㕘/樞殿學閣學
同修三館祕閣校理編修重其事也元豐紹聖國史悉
隸祕書而修史則以别曹翰學為之同修則以侍郎為
之由館閣盡為貼職故史局無定所修史無定員也東
坡詩中嘗有新掃舊巢痕之句葢自歎嘗為館閣之職
至是舊迹一掃而空也故凡元豐紹聖大臣所以為是
紛更者無非顧慮修史者或紀新法官制之非是於是
擇其同己者用之而異己者即擯之耳於是蔡京為左
[166-10a]
史蔡卞為右史元/豐則起居注非其實矣又以林希為大
著豐稷為小注則著作失其真矣坡詩又云朅來東觀
弄丹青聊借舊史誅奸强葢亦微寓其思昔之意焉夫
天子不觀史古道也唐自李林甫置史館於禁中姚璹
請撰時政記以進御而宋遂沿襲以為故事天子不能
無觀史之失矣夫日記起居則為起居注月記時政則
為時政記排次起居時政則謂之日歴總集日歴則為
一朝實録積集累朝實録則為一代全史今也起居郎
[166-10b]
舍人之職不侍左右固無以知言動之實而時政進御
宰臣監修又從而遷就焉作宋一經果何所據而為之
雖然中興以來即祕書省復建史館以修神宗哲宗實
録乾道中改修蔡攸所編宋會要重編入熈寧中事於
是熈豐元祐紹聖之所因革治亂興王之所由係炳然
在眼不啻丹青彼欺君者亦徒為是紛更而已外有玉/局所係
編年以紀帝系及夫政令之因革為玉牒熈寧中於三/班院置局元豐以隸宗正寺又有勅令所編叙勅令格
式乾道中亦復刪削建炎已前/牴牾號為詳定司有刪定官
[166-11a]
唐世崇尚史館故史官記事最詳臣竊考唐貞觀職官
故事天子御正衙則起居郎居左舍人居右有命則臨
陛俯聽退而書之每仗下議政事亦必隨輔臣入殿執
筆記録於前史官隨之及仗在紫宸内閤則夾香案對
立殿下上記得失繇是事之機要言之微密人之忠邪
皆得書之方册昭示將來明主賢臣之事罔或缺遺一
代之典文燦然大備且唐天下垂三百年號稱至治莫
盛於貞觀而謀猷設張制度文采勲績治效必可法於
[166-11b]
後世而當時崇尚史官載録如此繇今考之事之存者
猶十之五六此史官之不可不如故事也石公弼大觀/三年為起居
郎上/徽宗
古者史官皆世掌與久任今史官亟拜亟罷古者史官
皆世掌故司馬談之後則有司馬遷班彪之後則有班
固如揚子雲亦是司馬遷之甥故最為通史其時史官
韋述掌圖書四十年任史官二十三年劉知幾三十年
蔣義二十年葢作史不可造次須是有傳授兼識得他
[166-12a]
本末方可故必當久任今之史院編修與史實録玉牒
等官往往亟拜亟罷著作未成不免棄去故作史不出
一人之手本末易以失序多所乖異要不若久任之善
東萊吕/氏博議
唐韋述只是史才不比春秋時史官忠義韋述只是史
才其為人亦止以一史自是故禄山之亂獨抱國史藏
南山他意思只道職於作史故抱史以往更不思量自
身以上事至於臨陷賊汚偽官卒以貶故不食而死若
[166-12b]
是春秋時人如董狐於趙盾弑君事書法不隠齊崔氏
之事書而死者三人南史執簡而往聞己書而退如此
等人直是寧可死節不肯自屈韋述只知抱史豈知節
義者使董狐諸公處此則禄山之事必將直書於策矣
同/上
古無國無史史未嘗一日無書竊惟自古無國無史史
未嘗一日無書晉謂之乗楚謂之檮杌魯謂之春秋以
此見無國無史也春秋以事係日以日係月以月係時
[166-13a]
以時係年必四時具謂之編年以此見史未嘗一日無
書也漢法太史公位丞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副
上丞相唐及宋宰相皆兼史官其重如此故書榻前議
論之辭則有時政記録柱下見聞之實則有起居注類
而次之謂之日歴修而成之謂之實録所以廣記備言
垂一代之典也龍溪汪内/翰文集
宋史官脩撰多簡畧遺失史者國家之典法也自君臣
善惡功過與其百事之廢置可以垂勸戒示後世者皆
[166-13b]
得書而不隠故自前世有國者莫不以史職為重伏見
宋之史以宰相監修學士修撰又以兩府之臣撰時政
記選三館之士當陞擢者乃命修起居注如此不為不
重矣然近年以來員具而職廢其所撰述簡畧遺漏百
不存一至於事闗大體者皆没而不書此實史官之罪
然其弊在於修撰之官惟據諸司供報而不敢書所見
聞故也時政記雖是兩府臣寮修纂然聖君言動有所
宣諭臣下奏議事闗得失者皆不記録惟書除目辭見
[166-14a]
之類重於起居注亦然與諸司供報文字無異修撰官
祗據此銓次係以日月謂之日歴而已是以朝廷之事
史官雖欲書而不得書也云/云加以日厯時政記起居注
例皆承前積滯相因故纂録者常務追修累年前事而
歳月既逺遺失莫存至於事在目今可以詳於見聞者
又以追修積治不暇及之歐陽修/上仁宗
   寺監
寺監六典之制漢有寺監無六典唐有六典無寺監宋
[166-14b]
兼之而事皆重複既設尚書六曹於上使百司有所凂
屬又置寺監於下而百司復得分隸故六曹之事裁决
已定上翻行於寺監寺監所受聽其符報諸司並無可
否於其間而空有稽留之弊曷若使六曹文符指揮直
抵諸司何其簡且便也文/公
寺監總論周典三孤與六卿合而為九即秦漢以來三
公三省之任也八座六部已不足以况之矣是豈九寺
之卿之比耶即令揆古六部已冗於周而况於寺監乎
[166-15a]
國初寺監猶為寄禄至元豐而備官至崇觀宣政而濫
矣中興併省以光禄鴻臚歸禮部以衞尉歸兵部以太
僕歸駕部是九寺止存其五也以少府入將作太府以
殿中内侍入内侍省以都水歸水部是七監止存其三
祕書不係監/司添改為局以此集事猶覺擾閑雖併於六部可也
梁武帝方循漢制增為十二卿而有春夏秋冬之名是
果非觀美之具耶今九寺止存太常宗正大理司農太/府以入禮刑戸部亦可耳今二監止
存國子將作軍器以入工部亦可也然太常大理自漢/以來多與禮部刑部兼存者禮刑事重體大故中興獨
[166-15b]
不併/省也
唐世建官之繁今唐既有六尚書又有九寺卿合周漢
而並用之不幾於繁乎且一尚書之分為其屬者有四
是為二十四司矣二十四司之屬有侍郎有郎中有員
外郎然則何所不包而亦何所不任也大司農少府户
部職也太常宗正禮部職也大鴻臚禮部之主客也光
禄勲但供良醖禮部之膳部也衞尉掌軍器儀仗帳幙
兵部之庫部也太僕兵部之駕部廷尉刑部也而其餘
[166-16a]
四監以禮兵一部隸之亦可也東萊/議論
唐世置使之贅官制之濫未有如唐之甚也六官周制
也九卿漢制也漢雖不如古其一代制度猶可言者唐
之職官曰省曰部曰臺曰寺曰監何如是其多也六部
擬周而作也九寺五監復兼漢而用之其為美觀乎抑
求備於周漢乎户部司徒也而司農太府則一司徒而
三之也禮部宗伯也而太常鴻臚宗正祕書監則一宗
伯而四之也工部司空也而少監將作軍器都水監則
[166-16b]
一司空而五之也刑部理刑而大理寺復理刑兵部主
兵而六軍十六衞復主兵吏部一職僅免重複之弊内
而知銓外而選補使則其職亦不專矣若夫光禄衞尉
皆非漢之舊殿中省既設則與夫太僕者皆可併矣藉
曰六部所以舉其要而寺監所以分其目則二十四司
果何為者綱紀既煩文移必滯將有所不行其在當時
已病於不振於是皇華四出而百司庶府遂為養賢之
地矣始中外財賦之入户部主之既而移於判度支未
[166-17a]
幾租庸鹽鐵轉運之使出則太府不得知其數比部不
得覆其出入而戸部為具員矣中外監牧之任太僕主
之既而移於殿中省未幾内飛龍閑廐之使出則尚乗
不得預其事監牧不得攷其籍而太僕為具員矣以至
館驛有使則駕部廢禮部有使則祠部廢出納有使則
庫部廢禮儀有使則禮部廢微而至宫苑鑄錢木炭之
屬皆銜命而出則向之所謂省簿寺監不幾於贅員乎
當是之時自内而一司外而列郡無慮皆領於使矣吕/士
[166-17b]
瞻官制/要論
六院四轄倉場庫/務附自六部之外有寺監其間不能無冗
員故中興以來多從併省然寺監之外有所謂院轄者
獨無所損何也葢以治財用者居其半也是故六院之
有糧料審計四轄之有權貨務都茶場雜買場左藏庫
皆為財也其可省者檢院鼓院有名無實進奏官誥
文思不無冗員而已不徒惟是院轄之外又有所謂封
樁庫編估打套局惠民藥局酒庫酒税務省倉豐儲
[166-18a]
倉草料場排岸司無非為財也其可省者車輅騏驥院
御前軍器所與駕部庫部軍器監無不重複而已然則
當今之有院轄倉場庫務有所不可省者大抵皆為財
而財之所給大抵皆為兵其次為官殆不可不推原其
故也
宗司諸王宫/官親王夫宗正古官而寺與司分置自宋朝始
方今宗寺掌宗廟陵寢專以纂修譜牒圖籍為職宗司
則糾叙皇族而睦之違則糾之名同而所掌異其實皆
[166-18b]
周官小宗伯之職爾自元豐改制始不𨽻六曹此其離
合因革之概也至於宋朝之制王宫官屬有翊善講讀
之官直講贊讀/記室教授宗司内外則教訓糾舉之令凡在仕版
不為相不為將其屬親地近者尊以虛名厚以秩禄而
已是故無凌轢王室之變矣然靖康之變亦乏維城屏
翰之助者事不兩立故應如此宋非趙氏不王故期親/封王而屬尊者封郡王
皇子出閤亦封郡王納妃外第則封真王然皆虚名也/異姓惟趙普元勲曹彬潘美以女若孫為后故皆封王
然亦虛名也故相未有封王者蔡京以紹述而封荆公/為舒王何相為清源王又贈韓魏公為魏王以塞朝論
[166-19a]
而童貫亦封王/王爵亦濫矣
國子監本係五監今/以類相從夫熈豐改制不難知也有生於無
實轉為虛不遵古意惟務美名此其志也夫國之有學
自堯舜以來莫之能易也宋朝國子監粗容春秋釋奠
而太學猶未營建然有判監事有直講官天子臨幸師
儒講經實意存焉熈寧初詔用經術取士廣闢黌舍分
為三學元豐正名復置國子監掌三學之政令崇寧立
辟雍以三舍之法而考選其名則美其實則非者葢先
[166-19b]
之以三經之義天下惟知尚同申之以三舍之選天下
惟知字學甚至以舒王配食孔顔復令士女從觀塑像
六經於是乎掃地矣
 
 
 
 
 羣書考索續集卷三十五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