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續集卷二十七
[158-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續集卷二十七
            宋 章如愚 編
  禮樂門
   樂
序禮序始自郊廟而後及乎朝廷鄉黨惟樂亦然葢樂
者樂也神祗祖考安樂之則人和可知矣然樂自天作
樂由陽來至和之發也其治心也徳成而後知樂其治
[158-1b]
人也功成而後作樂至和之極也其粗易知其妙難知
姑述所知以為樂志之釋
成周郊廟樂律周官大司樂奏黄鍾歌大吕以祀天神
奏太蔟歌應鍾以祀地祗奏姑洗歌南吕以祀四望奏
㽔賓歌函鍾林鍾/也以祭山川奏夷則歌小吕中吕/也以享
先妣奏無射歌夾鍾以享先祖云者黄鍾子大吕丑太
簇寅應鍾亥也日月㑹於子則斗建丑日月㑹於丑則
斗建子日月㑹於寅則斗建亥日月㑹於亥則斗建寅
[158-2a]
也即術家所謂子與丑合寅與亥合也其餘可以類推
即太師所謂六律六同合隂陽之聲也陽聲黄鍾太簇/姑洗㽔賓夷則
無射隂聲大吕應鍾/南吕林鍾中吕夾鍾古者下奏黄鍾之律登歌大吕之
章所謂聲依永律和聲也聲律合於隂陽之和故能動
天地感鬼神也後世祭祀下奏登歌俱是陽律故趙謹
言以為不應古法誠有以也雖然此特論律吕之相合
者耳必求其變則不可以槩言大司樂又曰冬至之日
祀天圜丘以夾鍾為宫夾鍾房星卯位為天/帝明堂故為天之宫黄鍾為角
[158-2b]
太簇為徴姑洗為羽六變而天神降者此言律之相次
者也天尚道故取其道之自然也又曰夏至之日祀地
方丘以林鍾為宫林鍾井鬼未坤/位故為地之宫太簇為角姑洗為徴
南吕為羽八變而地示出者此言律吕之相生者也隔/八
相/生地尚功故取其功之所生也又曰祀宗廟以黄鍾為
黄鍾虚危之位為/宗廟故為人之宫大吕為角太蔟為徴應鍾為羽九
變而人鬼可得而禮者此言律吕之相合也人尚情故
取諸相合情之所感也止知樂律之相合而不知樂律
[158-3a]
之相次相生則不足以知樂之變通矣尚道尚功尚情/之說按禮書又
王氏隂陽心經/所言與此暗合
歴代樂律秦廢先代之樂故漢初制氏樂有司止能紀
鏗鏘皷舞而不能紀其義東漢雲翹育命之舞後人莫
知其所自出則知後世郊廟所奏樂律所謂相合相次
相生其義安在唐舊志載唐初祖孝孫所制推樂祭圜
丘以黄鍾為宫奏豫和之樂方澤以林鍾為宫奏順和
之樂宗廟以太簇為宫奏雍和之樂已與大司樂正宫
[158-3b]
旋宫之文多所異同而神祗宗廟登歌俱奏肅和之樂
所謂相合相生皆不言其義於是張文収盡遵大司樂
舊制正宫旋宫下奏登歌無不同者其所不同惟不用
雲咸韶夏濩武之舞而自用唐家十二和之曲而已迨
宋朝易和為安祭天以高安祭地以静安宗廟以理安
天地宗廟登歌同用嘉安安與和雖異名而同實者樂
章皆一代之所自制有所不必辨也其所不可不辨者
鍾律也國初所用之樂乃後周王朴之所制也黄帝調
[158-4a]
十二律而為十二均者蓋取旋相為宫之義王朴調十
一律而為十二均者以悉主黄鍾之宫黄帝用宫王朴
虚宫猶用中虚中也十二均八十四調則五聲並行其
毎一均七調十二/均八十四調也十一均八十一調則四聲並足其
徴商/羽角大抵朴之論律以黄鍾為主故言十一聲以宫
為主故止言四也見通/鑑真宗初年太常言郊廟止用黄
鍾一調未甞隨月轉律也樂工單仲辛遂改為八十
四調是仲辛之制與黄帝合矣果孰是孰非耶愚試為
[158-4b]
之辨
漢樂不古漢承秦弊雅樂論亡制氏所掌自鏗鏘之外
無他事其後河間獻王號通樂律推而上之僅備嵗時
荆州杜䕫善知八音攷而正之徒設鍾簴而李延年之
叶律乃無異也
宋朝樂律樂聲高則聲清近於哀思下則聲濁近於緩
散和峴以王朴之樂為聲高遂下一律人尤以為高謂
其黄鍾乃古夾鍾信如或者之言則大司樂奏夾鍾為
[158-5a]
宫以祀天朴豈與此暗合歟仁宗皇祐中詔定新樂是
单仲辛之調必有不合者矣於是李照又下王朴之律
失之太濁歌工賂鑄工宻减銅劑而聲稍清歌乃叶照
初不之知照亦不足謂之知音矣又王朴編鍾皆不圜
而側垂李照改鑄圜其形而下垂叩之揜欎不揚其鑄
鍾長甬震掉不和劉羲叟以為與周景無射之鍾無異
未㡬仁宗以疾其樂遂廢不用先是鑄寫務得古編鍾
一其形不圜而側垂與王朴夷則清聲合乃知朴之所
[158-5b]
知者樂音也故不局於器照之所知者樂器也故不逹
於音何以知其然耶劉㡬定元豐新樂以律生尺也魏
漢律定政和新樂以指生尺也蔡京薦漢律定律以上/中指而為寸生尺取大
禹身為/度之義皆局於器而昧於音者故李照胡安定以尺生
照累黍之從失之長安/定累黍之衡失之短和峴以表定尺阮逸以量求
音皆非也人皆謂房庻以律生尺而黍用一桴二米者
僅得之曽不知庻之言按西漢律厯志一黍之下脫之
起積千二百黍八字故理不通庻乃以黄鍾律長九寸
[158-6a]
其中容千二百黍九寸加一寸以為尺西漢律厯志乃/劉歆三統厯杜
收甞非/之矣故司馬君實以尺生律本之胡安定范蜀公以
律生尺本之房庻亦未免局於器而已處士徐復有言
曰古人寓器以聲不求其聲而更其器不可用也意者
王朴之樂有得於聲而他皆未之或知也
宋朝樂律之議○仁宗廟范公鎮甞論古樂以為聲音
生於無形故後世必假有形之物以傳其法於是有十
不同之辨
[158-6b]
神廟朝劉公㡬甞論樂以為聖人作以紀中和之聲所
以導中和之氣清不可太高重不可太下○宋朝太常
樂之律凡三等王朴之樂一也李照之樂二也阮逸之
樂三也而議者以為王朴阮逸之黄鍾與李照樂之太
簇相當王朴阮逸之樂編鍾編磬各十六雖有四清聲
而實差黄鍾大吕之正聲也李照之樂編鍾編磬各十
二雖有黄鍾大吕而全缺四清聲非古制也○昔范蜀
公司馬文正公議樂律徃復數千言卒莫能定而異時
[158-7a]
崇寧中作大晟樂蜀公一故吏以公舊所改制之說來上
復以古人以身為度之法而大樂以定不愧韶勺孰謂
是學吏猶能之乎
歴代郊廟樂章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又曰拊摶琴瑟
以詠此即詠歌章之詩於堂上所謂貴人聲也樂本傚
人非人傚樂故凡六律八音以歌為本想當時賡歌與
九叙惟歌良哉惰哉戒之董之皆有勸戒之意被之樂
章恊于音律于以和神人格祖考皆可也周官大司樂
[158-7b]
所謂歌大吕以祀天神歌應鍾以祀地示歌夾鍾以享
先祖者即思文清廟執競諸詩恊以鍾律之調被之絃
歌之聲所謂一唱三嘆有遺音也漢初宗廟奏嘉至永
至比古者采齊肆夏之詩乾豆登歌比古者清廟之歌
乃叔孫氏因秦樂人以制之耳高祖有房中之歌七章
乃唐山夫人述楚聲也武帝郊祀十九章之歌備述功
徳格于幽顯乃集秦楚之歌謳相如之詩賦畧論律吕
以合八音而已安得虞周之歌頌勸戒之實意哉自漢
[158-8a]
而下諸史所志歴代郊廟與日月星辰社稷諸祀樂章
皆當時臣下創為大名多為好詞溢美功徳不足多論
亦不必多辨也
郊廟鼓鼗筦絃大司樂雷鼔雷鼗以祀天神靈鼓靈鼗
以祀地示路鼓路鼗以祀人鬼鄭氏注雷鼓雷鼗八靣靈鼔
靈鼗六靣路鼓路鼗四靣唐開元中蜀人有繪圖以獻
者一鼓遂為八靣者既不可考擊乃於縣間别置散鼓
宋朝乾徳四年詔廢不用今太常於郊廟之祭所用之
[158-8b]
鼓可知矣澠水燕談曰神有尊卑則數有多寡幾靣鼓
猶言幾兩車幾區宅耳愚按唐書史思明以腰鼓三百
靣遥脅之豈一鼓而三百靣耶二鄭釋經既已模稜後
人承訛一至此極雖禮樂之節目亦未易言矣况大本
乎是故管有孤竹孫竹隂竹之異琴瑟有雲和空桑龍
門之辨者即黄帝堯舜氏雲咸大韶所奏之八音各隨
樂舞以祀天神人鬼而已苟復如雷鼓强為之說則又
失之矣
[158-9a]
大祭小祀皆用樂天地四方五帝日月星辰斗極宗廟
社稷先農先師山川羣望百神之祀其牲幣器數樂章
樂舞皆有等級諸志各列一代之升降因革自有司存
不必序辨而其所以皆用樂者何也按仁宗嘉祐中禮
官議曰傳稱祭天以煙為歆降之始以血為陳饌之始
祭地以埋為歆神之始以血為陳饌之始祭廟以灌為
歆神之始以腥為陳饌之始然則天地宗廟皆以樂為
歆神之始者合夫祭有三始之義也天地之間虚豁而
[158-9b]
不見其形者陽也鬼神居天地之間不可以人道接也
樂由陽來聲屬於陽故以樂之聲音號發於天地之間
庻幾神明聞之因而來格也商人之祭先求諸陽葢謂
此也周人尚臭四時之祭灌地以求神求諸隂之義也
然則天地神祗人鬼之祀不可去樂明矣所言當理何
李照輩所更樂器未逹此理耶特存之以為祭祀用樂

封禪獨不用樂大祭小祀皆用樂惟封禪非常之祀獨
[158-10a]
不用樂者何也漢武親郊泰畤采詩夜誦昏祠至明異
乎南北郊之正祠矣其登封泰山凡再至焉自有祕祠
其巔而無用樂之文光武登封先令石工刻所為記於
山上而乃燎祭於山之下羣神皆從用樂如南郊事畢
登封璽印玉牒發石泥封乃下唐高祖登封之禮與光
武同是山之下用樂而山之上不用樂也至宋朝真宗
將封泰山有司按故事山上止登歌封安禪安之章山
下則設宫縣二舞其山巔圜臺亞獻終獻例不用樂夫
[158-10b]
登封祭天告厥成功猶南郊祭天以蕆嵗事樂舞均可
用也歴代何為而不同葢秦漢封禪所以祈長年希神
仙所祈之言祕不可宣與南郊之意異趣則樂舞安所
用之觀郊祀志言武帝自有祕祠其巔可以意見矣
樂成感格虞周作樂九成九變祖考格神示降鳯凰儀
百獸舞羽毛鱗介之物山林川澤之示皆可致幽而鬼
神微而鳥獸隨感而應而况於人乎何漢唐以來不聞
有是也葢古者樂律合隂陽之聲樂舞紀功徳之實采
[158-11a]
詩觀民風因而被之樂章伶州鳩曰天子省風作樂器/以鍾之又孔子刪詩皆被之
管/絃又以見安樂怨怒哀思之情故治亂之音足以動天
地感鬼神致諸福之物也自漢人樂律莫能言其義而
樂舞又莫知其所自出凡大風天馬之歌被之樂章自
文功徳又非出於斯民之至情風俗之真機其何能有
所感格哉雖然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嗜慾將至有開必
先民之至情樂之真機有不可泯者如唐武氏未興天
下歌嫵媚娘韋氏未起天下歌桑條韋穉耋之謡其思
[158-11b]
無邪治亂之音哀樂之所由兆宜於是而占之
殿庭通用文武二舞唐樂十二和周曰十/二順故宋朝更為
十二安取治世之音安以樂之義凡/郊廟社稷星辰總以安為名唐初有九功七徳
之舞故宋朝郊廟殿庭通用文徳武功之舞乾徳四年
和峴言國家以揖遜得天下次以征伐請改殿庭所用
文舞為元徳升聞之舞武舞為天下大定之舞遂改唐
太宗舞圖用一百二十八人為八佾分為八行毎行十/六人文舞皆着冠
履服袴褶執笏引舞者二人各執五采纛/武舞皆金甲執㦸引舞者執五采旗象太祖平諸國
[158-12a]
仁宗英宗朝二舞止用六十四人太宗淳化二年和㠓
請改元徳升聞為天下化成改天下大定為威加海内
象太宗/平諸國並與文徳武功之舞郊廟通用其大畧皆因唐
制也唐貞觀中張文收取漢朱鴈天馬之遺為景雲河
清之歌以為燕樂而宋朝和峴亦請譔神龜甘露紫芝
嘉禾玉兎五瑞各為一曲毎朝㑹登歌以之為首亦漢
唐舊制也然則宋朝之樂舞樂章皆因漢唐之舊乎曰
非也漢唐元㑹之侈惟獨宋朝不然已甞備論之矣昔
[158-12b]
太祖及太宗初受朝賀猶用教坊樂未幾而更以雅樂
登歌二舞自是為定制至太宗増琴為九絃取君臣文
武禮樂正民心之意増阮為五絃取金木水火土五材
並用之義且謂鄭聲非中和之道而雅正之音可以治
心而真宗不喜鄭聲或為新詞新聲者未甞宣布于外
故其仁宗及英宗二舞復古八佾之制累聖相承者如
此異乎唐太宗悲悦不由乎樂之言矣惜乎景祐元豐
政和所用新樂非祖宗之舊耳
[158-13a]
朝㑹用雅樂宋朝臨軒之樂為隆安飲食為和安尊號
册寳為正安正冬朝賀為求安此樂章之名也乃竇儼
陶榖太祖/朝蘇易簡太宗/朝晁逈楊億等真宗/朝譔述其樂舞
之名則和峴太祖/朝和㠓太宗/朝之所更定自太祖元㑹用
雅樂設宫縣冬至登歌二舞羣臣禮飲或五行七行/太官賜食
宗及真宗遂為定式葢樂章之所歌詠樂舞之所形容
乃削平僣偽一統之意所謂太常雅樂也大朝㑹大祭
祀則用之其嵗時燕享則用敎坊樂甞觀唐初朝㑹必
[158-13b]
奏秦王破陣樂示以武功定天下也開元天寳升羌部
於堂上即羯鼔噍殺之音涼州甘州伊州之曲也羯鼓/以槌
撃之其聲/透空最逺未幾禄山反涼州甘伊二州皆䧟孰謂聲音
不足為治亂之兆乎宋朝靖康之變未作人間習為畨
笛畨鼓畨舞使當時常如祖宗朝不忘本始以表風俗
安得有是不虞之變哉
讌樂周有嘉魚鹿鳴諸詩所以燕嘉賔漢有黄門鼓吹
所以樂羣臣至宋朝燕樂羣臣嘉賔多用教坊樂開寳
[158-14a]
中平嶺南得内臣之聰警者俾於教坊習樂嶺南多/宫官
曰簫韶部雍熈中改曰雲韶部每宫中内宴則用之其
大曲十三皆太宗之所親製萬年歡中樂普天獻壽等
是也至于仁宗時内傳雲韶部遂不復補以其無與於
羣臣嘉賔歟然於太宗淳化三年命兩制分譔鄉飲樂
章凡三十四章有鹿鳴八章二/八句南陔二章二八/句嘉魚八/章
二四/句崇丘二章二/八句關雎七章二/四句鵲巢六章二/四句諸詩立名
命意與古詩同而措詞演句多倍於古其情親其詞腆
[158-14b]
誠有補於風化考之三朝國史九朝帝紀淳化中雖講
明此理而實未甞行至于真宗朝亦然豈是理終不可
施於今歟宋朝射享之禮雖常行而其樂/章亦是常所用者今不復論辨
清樂唐㑹要論清樂乃九代遺音其始即清商三調是
也漢氏以來舊曲自晉播遷其音分散符氏㓕凉得之
傳于二秦宋武入關收入江南及隋平陳文帝聽之曰
華夏正聲也乃置之清商部總謂之清樂至煬帝乃立
清樂西凉等為九部如白雪白紵庭花春江月夜等是
[158-15a]
也葢自周隋以來多用西凉龜茲樂其曲調世俗所知
也果可謂之九代遺音乎庭花夜月亡國之音豈華夏
正聲一變而為此乎舊唐志云清樂至唐武后時猶存
六十三曲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陳後主所作也堂
堂汎龍舟隋煬帝所作也白雪周曲遺聲也公莫巾舞
象項伯以衣袖蔽劒也巴渝象漢高帝以巴渝人擁盾
伐楚也昭君王嬙入匈奴也白紵吴地所出吴舞吴歌
也子夜團扇懊憹春草烏夜啼石城莫愁採桑皆晉宋
[158-15b]
齊梁歌舞所傳於後者故隋文謂之九代遺音耳按舊
唐志所載如此則知雅聲少鄭聲多自子夜團扇而下
皆滛聲悲思之曲謂之九代遺音則可謂之華夏正聲
未可也
軍樂大司樂王帥大獻則令奏愷樂樂師敎愷歌遂倡
之鏄師鼓愷樂凡軍之夜三鼜皆鼔之所謂軍樂也晉
文公敗楚于城濮振旅愷以入于晉唐太宗平羣盗被
金甲奏愷獻㨗皆愷歌也至宋初有鈞容直取鈞天/之義
[158-16a]
軍中之善樂者廵省遊幸則導車駕而奏樂又有東西
班夜奏樂於行宫祠祀駕回及園苑賜宴舘遇使人分
用諸軍樂諸州亦有衙前樂營皆所謂軍樂也然周禮
太師掌執同律以聽軍聲又非止於軍樂矣武王伐紂
吹律聽聲而知必勝者孟春王於季冬殺氣相并而音
尚宫同聲相應也太史公律書曰六律為萬事根本其
於兵械尤重望敵而知吉凶聞聲而效勝負古今知音
必有妙於此者非徒歌舞之謂也
[158-16b]
樂曲調古樂有三調清調平調側調也唐舊志側調謂/之瑟調漢三調
即周房中遺/音白雪調也隋鄭譯八十四調又有新聲犯聲側聲正
殺寄殺偏字傍字雙字半字之法非古樂調也又五音
宫商角為從聲者律從律吕從吕也徴羽為變聲以律
從吕吕從律也故從聲以配君臣民變聲以配事物六/律
為君聲則商角皆以律應徴羽皆以吕應六/吕為君則商角皆以吕應徴羽皆以律應也隋志載鄭
譯七調之說曰周有七音之律五音與變/宫變徴也漢志有七始
之義黄鍾為天始林鍾為地始太蔟為人始姑洗為春
[158-17a]
㽔賔為夏南吕為秋應鍾為冬是也此以黄鍾為正而
隔八以相生也故黄鍾為十三律之本而七始得七音
之正鄭譯之言可謂正矣何為從聲變聲無復條理而
萬寳常預知其為亡國之音乎想新聲犯聲偏字旁字
不勝煩碎而近乎哀思如庭花月夜等曲也或曰唐人
所為曲哀樂尚相諧㑹今人哀思而歌樂調樂聲而歌
怨詞語雖切而不能感動人心由聲與意不相諧也豈
信然乎愚謂少陵淵明無詩不及酒可也今人無曲不
[158-17b]
及色乃見風俗之薄
五音伶倫取嶰竹斷兩節間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
黄鍾之宫謂之含少次制十二筩寫鳯之鳴辨雌雄而
為律吕夫十二律皆不盈尺黄鍾含少近三寸餘伶倫
吹以寫鳯典同吹以辨隂陽太史公所謂聞聲而知勝
負班志所謂氣合而生風者何由也詩曰鳯凰鳴矣于
彼高岡荀卿曰有鳯有凰其聲若簫葢鳯有中和之氣
高潔之情吹律以寫鳯鳴則律吕之調自應宫商之音
[158-18a]
自和古人以氣聽以聲聽聲氣俱和故可合天地之風
氣而辨隂陽知勝負也淮南子曰黄鍾之律九寸而宫
音調晉志云黄帝作律以玉為管長尺而六孔以為十
二月音是樂律長不過尺也晉荀朂梁武帝制黄鍾之
笛或長二尺八寸餘或長三尺八寸凡十二笛短者不
减二尺餘何哉京房曰截管為律吹以考聲其聲㣲而
體難知故作準以代之荀朂梁武之笛亦京房作準之
意耳以此知古人妙於聽聲故黄鍾含少不四寸而可
[158-18b]
知後世局於形器黄鍾之笛數尺十二鍾之制如是之
大猶不能辨其為宫為商為角也晉志之言曰古者調
律出於耳聽後世據尺度而為之適足易差觀斯言則
知後世鍾律器數之辨不足多較是非惟妙於知音斯
可耳
樂章生於人心韓琦論樂音之起生於人心是以喜怒
哀樂之情感於物則噍殺啴緩之聲隨而應之非器之
然也祖宗以來通用王朴之樂未甞更易以至天下無
[158-19a]
事垂八十載而樂之用非不和頃因燕肅之女加磨鑢
李照再加改作洎阮逸胡瑗繼至盛言照樂穿鑿再令
造律則又圍徑乖古鄧保信續作新法亦復長廣未合
臣竊計之不若窮作樂之源為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簡
民純熈洽海内擊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治古之樂可
得以器象求之乎
   樂律
聲音律笛鍾均五聲八音十二律十二笛十二鍾十二
[158-19b]
均之制與夫京房律準梁武帝四通荀朂錢樂之法其
詳已見律志諸説此不復著大抵樂以人聲為本聲以
能聽為主而已人有所不必辨者如所謂霓裳羽衣曲
觀其名則知其為靡慢之音矣新唐志云開元中河西
節度楊敬忠獻此曲長恨歌以為因楊妃之舞而為此
曲王建詩云聽風聽水作霓裳乃龜茲國王聽風水之
聲而作之故河西得之以獻所謂凉州甘州伊州皆其
類也
[158-20a]
定律始於尺定尺始於黍若世無夔牙則當以法自據
雖有清濁高下其失不逺顧以胡瑗八百一十方分之
法取上黨秬黍之中為據○昔泰始中甞命定律荀朂
以為後世之尺長於古者四分有餘及得古尺騐之果
然夫尺之長短絫黍而為之也黍之小大失其宜則尺
之長短失其度矣尺之長短失其度則樂之高下失其
聲矣此反本窮源之論也
樂律定於近世之儒近世鍾律之議愈舛蔡氏獨究其/本原為之説所以有得於古人之
[158-20b]
意/○古樂之亡久矣然秦漢之間去周未逺其器與聲
猶有存者故其道雖不行於當世而其為法猶未容有
異論也逮于東漢之末以接西晉之初則已浸多説矣
歴魏周齊隋唐五季論者愈多而法愈不定爰及宋朝
功成治定理宜有作建隆皇祐元豐之間葢亦三致意
焉而和胡阮李范馬劉揚諸賢之議終不能以相一也
而况於崇宣之季奸諛之㑹黥湼之餘而能有以語夫
天地之和哉丁未南狩今六十年神人之憤猶有未攄
[158-21a]
是故不遑於稽古禮文之事然學士大夫因仍簡陋遂
無復以鍾律為意者則已甚矣吾友建陽蔡君元定季
通當此之時乃獨心好其說而力求之旁搜逺取巨細
不捐積之累年乃若㝠契著書兩卷凡若干言予甞得
而讀之愛其明白而淵深縝宻而通暢不為牽合傅㑹
之談而横斜曲直如珠之不出於盤其言雖多出於近
世之所未講而實無一字不本於古人已試之成法葢
若黄鍾圍徑之數則漢斛之積分可考寸以九分為法
[158-21b]
則淮南太史小司馬之説可推五聲二變之數變律半
聲之例則杜氏之通典具焉變宫變徴之不得為調則
孔氏之禮䟽因亦可見至於先求聲氣之元而因律以
生尺則尤所謂卓然者而亦班班雜見於兩漢之志蔡
邕之説與夫國朝㑹要以及程子張子之言顧讀者不
深考其間雖或有得於此者而又不能無失於彼是以
晦蝕紛拏無復定論大抵不拘攣於習熟見聞之近即
肆其胷臆妄為穿穴而無所据依季通乃能奮其獨見
[158-22a]
超然逺覽爬梳剔抉參互考尋用其半生之力以至於
一旦豁然而融㑹貫通焉斯亦可謂勤矣及其著論則
又能推原本根比次條理管括機要闡䆒精微不為浮
詞濫説以汨亂於其間亦庻㡬乎得書之體者予謂國
家行且平定中原以開中天之運必將審音叶律以諧
神人當此之時受詔典領之臣能得此書而奏之則東
京郊廟之樂將不待公孫述之瞽師而後備而參摹四
分之書亦無待乎後世之子雲而後知好之矣西山蔡/氏律歴
[158-22b]
新書/序
聲律黄鍾之宫為五聲之/中統乎五聲者也○五聲之序宫最大而沉濁
羽最細而輕清商之大次宫徴之細次羽而角居四者
之中焉然世之論中聲者不以角而以宫何也曰凡聲
陽也自下而上未及其半則屬於隂而未暢故不可用
上而及半然後屬於陽而始和故即其始而用之以為
宫因其毎變而益上則為商為角為變徴為徴為羽為
變宫而皆以為宫之用焉是以宫之一聲在五行為土
[158-23a]
在五常為信在五事為思葢以其正當衆聲和與未和
用與未用隂陽際㑹之中所以為盛若角則雖當五聲
之中而非衆聲之㑹且以七均論之又有變徴以居焉
亦非五聲之所取正也然自其聲之始和者推而上之
亦至於變宫而止耳自是以上則又過乎輕清而不可
以為宫於是就其兩間而細分之則其别又十有二以
其最大而沉濁者為黄鍾以其極細而輕清者為應鍾
及其旋相為宫而上下相生以盡五聲二變之用則宫
[158-23b]
聲常不越乎十二之中而四聲者或時出於其外以取
諸律半聲之管然後七均備而一調成也黄鍾之與餘
律其所以為貴賤者亦然若諸半聲以上則又過乎輕
清之甚而不可以為樂矣葢黄鍾之宫始之始中之中
也十律之宫始之次而中少過也應鍾之宫始之終而
中已盡也諸律半聲過乎輕清始之外而中之上也半
聲之外過乎輕清之甚則又外之外上之上而不可為
樂者也由是論之則審音之難不在於聲而在於律不
[158-24a]
在於宫而在於黄鍾葢不以十二律節之則無以著乎
五聲之實不得黄鍾之正則十一律者又無所受以為
本律之宫也今有極論宫聲之妙而無曰黄鍾云者則
恐其於聲音法制之間猶有所未盡也夫以聲音法制
之粗而猶有未盡則雖有黄帝大舜之君伶倫后䕫之
佐亦如之何徒手而可以議大樂之和哉又有為宫當
配仁之説者恐亦非是迹其所以葢以仁當四徳之元
而有包四者之義耳夫仁木行而角聲者也以之配宫
[158-24b]
則仁既不安而信亦失據然以為可包四者則不害其
有是理也夫五行之序木為之始水為之終而土為之
中以河圖洛書之數言之則水一木三而土五皆陽之
生數而不可易者也故得以更迭為主而為五行之綱
以徳言之則木為發生之性水為貞静之體而土又包
育之母也故木之包五行也以其流通貫澈而無不在
也木之包五行也以其歸根反本而藏於此也若夫土
則水火之所寄金木之所資居中而應四方一體而載
[158-25a]
萬類者也故孔子贊乾之四徳而以貞元舉其終始孟
子論人之四端而不敢以信者列序於其間葢以為無
適而非此也是則宫之統五聲仁之包五常葢有並行
而不悖者矣何必奪彼以予此然後快於其心哉文公/文集
律吕推十二律旋相為宫及十二律/上生下生與夫變宫變徴之説凡十二律各以本
律為宫而生四律如黄鍾為宫則太蔟為商姑洗為羽
林鍾為徴南吕為角是黄鍾一均之聲也若林鍾為宫
則南吕為商應鍾為角太簇為徴姑洗為羽是林鍾一
[158-25b]
均之聲也各就其宫以起四聲而後六十律之聲備非
以黄鍾定為宫太蔟定為商姑洗定為羽林鍾定為徴
南吕定為角也但黄鍾大吕太蔟夾鍾姑洗中吕蕤賔
林鍾夷則南吕無射應鍾為十二律長短之次宫商角
徴羽為五聲長短之次黄鍾一均上生下生長短皆順
故得各用其全律之正聲十二律名今俗樂亦用之合
字即是黄鍾但其律差高耳筆談言之甚詳自林鍾之
宫而生太蔟之徴則林鍾六寸而太蔟八寸徴反長於
[158-26a]
宫而聲失其序矣故以十二律而言雖當為林鍾上生
太蔟而以五聲而言則當為宫下生徴而得太蔟半律
四寸之管其聲方順又自太蔟半律四寸之管而生南
吕五寸有竒之商則於律雖本為下生而於聲反為上
生矣自南吕五寸有竒之商而生姑洗七寸有竒之羽
則於律雖本為上生而於聲則又當用其半而為下生
矣自姑洗半律三寸有竒之羽而生應鍾四寸有竒之
角則於律雖為下生而於聲反為上生矣其餘十律皆
[158-26b]
然然孔疏葢知此法但言之不詳耳半律杜佑通典謂/之子聲者是也
此是古法但後人失之而唯存黄鍾大吕太簇夾鍾四
律有四清聲即此半聲是也變宫變徴始見於國語注
中及後漢樂志乃十二律之本聲自宫而下六變七變
而得之者非清聲也如黄鍾為宫則第六變得應鍾為
變官第七變得蕤賔為變徴如林鍾為宫則第六變得
㽔賔為變宫第七變得大吕為變徴也凡十二律皆有
二變一律之内通前五聲合為七均祖孝孫王朴之樂
[158-27a]
皆同所以有八十四調者葢毎律各添此二聲而得之
也蔡氏新書此説甚詳候氣之説其中亦已論之葢埋
管雖相近而其管之長短入地深淺有不同故氣之應
有先後耳非以方位為先後也但畵一圖朝夕㸔誦仍
於指掌間輪之久久自熟乃見其妙此又可驗凡事皆
然别無竒巧只常久而習熟便是妙處也文公/文集
金聲玉振奏之以金所以極其變/節之以玉所以成其章○金聲或洪或殺清
濁萬殊玉振清越和平首尾如一故樂之作也八音克
[158-27b]
諧雖若無所先後然奏之以金節之以玉其序亦有不
可紊者葢其奏之也所以極其變也其節之也所以成
其章也變者雖殊而所以成者未甞不一成者雖一而
所歴之變洪纎清濁亦無所不具於至一之中聖人之
知精粗小大無所不周聖人之徳精粗小大無所不備
其始卒相成葢如此此金聲而玉振之所以譬夫孔子
之集大成而非三子之所得與也然即其全而論其偏
則纎而不能洪清而不能濁者是其金聲之不備也不
[158-28a]
能備乎金聲而遽以玉振之雖其所以振之者未甞有
異然其所振一全一闕則其玉之為聲亦有所不能同
文公/文集
樂器八音因革按諸志匏瓠也女媧氏列管於匏上納
簧其中爾雅謂之巢大者曰竽小者曰和今以木漆代
匏竹管也三孔曰籥淳古以葦為之簫舜所造爾雅謂
之筊長尺四寸漢世有洞簫又有管長尺圍寸笛漢武
帝工人丘仲所造元出於羗中長尺有咫箎吹孔有觜
[158-28b]
如棗邊箎出於邊吹觱篥本名悲栗其聲悲出於塞外
木柷敔也柷以舉樂敔以止樂今貫為指板絲琴也伏
羲所造舜五絃武王加之為七絃栁渾造一絃琴十二
柱如琵琶形擊之以竹曰擊琴新唐志云琴工猶傳楚
漢舊聲蔡邕五弄楚調四弄瑟太昊所造筝本秦聲或
言蒙恬所造非也如琴而絃少京房造五者准十三絃
乃筝也筑如筝細項以竹擊之如擊琴琵琶四絃漢樂
也秦長城之役有絃鼗而鼓之者漢武帝以宗女嫁烏
[158-29a]
孫以為馬上樂今俗謂之秦子阮咸亦秦琵琶也唐武
后時蜀人得之古冢晉竹林七賢圖阮咸所彈與此同
因謂之阮咸箜篌漢武帝樂人侯調所作竪箜篌羌樂
也體曲而長二十二絃竪抱于懐兩手齊奏俗謂之擘
箜篌又有鳯首箜篌唐善子所作如軫七絃土塤也帝
堯埏土為之形如鵞卵六孔銳上豐下新唐志云土則
附革而為鞚缶形如覆盆古西戎之樂以四杖擊之金
鍾也黄帝工垂所造大曰鎛爾雅謂之鏞小而編之曰
[158-29b]
編鍾中曰瓢小曰醆錞于圜如碓頭鐃木舌揺之以和
鼓石磬也泗濵浮磬是也梁有銅磬葢今方響之類方
響以鐵為之長九寸廣二寸貟上方下架如磬而不設
業倚於架上以代鍾磬人間所用者才三四寸耳銅鈸
出於西戎其圖隱若浮漚貫以韋皮相擊以和樂銅鼓
虚其一靣覆而擊之扶南天竹類皆如此革鼓也雷鼓
路鼓靈鼓以多寡之數言之也夏后氏加之以足謂之
足鼓殷人貫之以柱謂之楹鼓周人縣之謂之縣鼔後
[158-30a]
世從殷制謂之建鼓晉鼓應鼓與金奏相參小鼓有柄
曰鞞大曰鼗揺之以和鼓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廣首
而纎腹本羌鼔齊鼔大如漆桶檐鼔小如甕羯鼓正如
漆桶兩手俱擊以其出羯中故曰羯鼓亦謂之兩杖鼔
都曇鼔小於羯鼓擊之以槌毛貟鼓雞婁鼔皆腰鼓也
樂縣周禮天子宫縣諸侯軒縣大夫曲縣士特縣縣之
横曰簨立曰簴飾簨以飛龍飾簴以飛亷鍾簴以摯獸
磬簴以鷙鳥上列樹羽傍垂流蘇周制也縣以崇牙殷
[158-30b]
制也飾以博山承以花跗覆以華葢上集翔鷺後世之
所加也漢魏晉宋齊梁六朝宫縣凡二十架鏄鍾十二
編鍾四磬四也隋増為三十六簴唐初因之又設熊羆
鼓吹按十二高宗時蓬萊樂縣充庭凡七十二架夫郊
廟百神之祀㑹朝宴享之禮各有器數隋唐尚侈大畧
如此惟宋朝樂縣未甞過三十六簴將相大臣之家歌
兒舞伎容或有之而樂之器數不聞凌僣至今大家猶
然亦足見為國以禮可與天地相為長久也
[158-31a]
樂有八音之節樂有五聲十二律更唱迭和以為歌舞
八音之節其所以蕩滌邪穢消融渣滓者人若無所用
其力也故學者之終必深有得於此然後成焉葢其義
精仁熟而自和順於道徳也文公/語注
聲相聯如貫珠五音六律不具不足為樂五音合矣清
濁高下如五味之相濟而後和合而和矣欲其無相奪
倫然亦豈宫自宫而商自商乎不相反而相連如貫珠
可也文公/語注
[158-31b]
樂未作擊鎛鍾鎛鍾甚大特懸鍾也衆樂未作先擊此
鍾以發其聲衆樂既闋乃擊特懸磬以收其韻文公/語注
六十聲如甲子又曰樂之六十聲如六十甲子凡十二
律毎律管五聲如黄鍾自管五聲大吕太簇夾鍾以下
毎律皆管五聲甲子支干亦然甲子管丙子戊子庚子
壬子乙丑管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以下皆然便是樂一
般以十干合十二支而成六十甲子以五聲合十二律
而成六十聲若不相屬而寔相為用也但術家有納音
[158-32a]
之説不可曉前軰多論此皆定説遺書云三命是律五
星是厯即此説也文/公
論作樂體雷聲地中先有雷然後能出而發其胷中元
無樂如何作樂天雷本發於地則奮然而震驚此亦順
動之象也故先王體此作樂夫樂者亦本諸人心發而
寓諸金石鍾鼓之間今人湏㸔雷之所自發處及樂之
所自起處則豫之義可知不然則徒見震驚之聲則謂
之雷論清濁調其宫角則謂之樂此不足與語雷聲之
[158-32b]
義也上天下澤履此易之言禮雷出地奮豫此易之言
樂大凡天下事不知其理不可便言其無有如栁子厚
言樂不能殖財只為自不見此道理成公/文集
樂者葢本乎政樂者本乎政也政善民安則天下之心
和故聖人作樂以宣暢其和心逹于天地天地之氣感
而大和焉天地和則萬物順故神祗格鳥獸馴周子/通書
 
 羣書考索續集卷二十七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