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續集卷十九
[150-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續集卷十九
            宋 章如愚 編
  律厯門
   律厯
律厯志書黄帝使伶倫造律吕大撓作甲子當時已有
述而著之者晉志云炎帝分八節以始農功軒轅紀三/綱而開書契乃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車
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吕大撓作甲子𨽻首作筭數容/成綜斯六術察發斂正閏餘述而著之謂之調厯
[150-1b]
及唐虞堯正厯象舜同律度二典所載大畧可知然則
律厯之書自代易結繩以來已有之矣漢藝文志術數
類有律厯術等書有黄帝五家厯三十/卷顓帝五星厯十/四
卷/夏商周魯厯十四/卷於以見重黎義和昆吾夏/巫咸商/
史佚周/之徒厯世相傳考正天象欽授人時必資是書
以相證驗衰周之季天子不頒朔諸侯不告朔日官不
授時日御不知閠夫子乃述夏時作春秋假日月以定
厯數丘明同聖人之好惡因發凡起例以明之宋之子
[150-2a]
韋齊之甘徳魏之石申亦皆有星經以傳於後其書並/見漢唐
藝文志隂陽家有宋司星韋三篇景公/史也漢天文志論五星皆據甘石經云迨漢太史公始
定其名曰律書厯書班固叙劉氏三統厯譜更謂之律
厯志漢魏而下迄于隋唐皆仍其名而損益其法是知
律厯志無代無之歐陽公脩作唐志乃謂夏商周以三
統改正朔厯法不傳其作五代司天考又謂三代中間
千有餘歲遺文曠廢六經無術孔子之徒亦未嘗道也
是果孔子之徒之意乎黄帝而下六家之厯與律厯等
[150-2b]
書又曷嘗曠廢而無傳乎必以秦火之餘殘缺不全則
易以卜筮之書得存而秦人猶用顓帝厯其不遭煨燼
可知矣必以六厯等書出於諸子之妄為則武帝太初
以前古厯已具而六經䜟緯至西漢之末始出其非諸
子之妄為可知矣味歐陽公之言殊未詳所謂謂六經/無術孔
子不道者不明言所以起律厯之術也三代厯法不傳/遺文曠廢則非矣○晉志曰黄帝使羲和占日堯典曰
乃命羲和夏書曰羲和湎滛厯書曰顓帝命/重黎重黎與羲和乃官名初非人之名也○史律書
論八風六律六吕二十八宿○史厯書言三王之正及
[150-3a]
五德之傳以漢為水徳
前漢律厯志後漢/附一曰偹數二曰和聲三曰審度四曰
嘉量五曰權衡○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筭數事物
順性命之理也本起於黄鍾之數始於一而三之三三
積之○聲者宫商角徴羽也陽六為律隂六為吕律以
統氣類物吕以旅陽宣氣有三統之義焉三統者天施
地化人事之紀十一月乾之初九故黄鍾為天統律長
九寸六月坤之初六故林鍾為地統律長六寸正月者
[150-3b]
乾之九三故太簇為人統律長八寸象八卦其於三正
也黄鍾子為天正林鍾末之衝丑為地正太蔟寅為人
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量者龠合升斗斛也衡權
者衡平也權重也○數職在太史羲和掌之聲職在太
樂太常掌之度職在内官廷尉掌之量職在太倉大司
農掌之衡權職在太行鴻臚掌之○漢興以張蒼言用
顓帝厯武帝募治厯者造太初厯廼選治厯鄧平與民
間治厯者唐都落下閎與焉其法以律起厯淳于陵渠
[150-4a]
復覆太初厯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遂用鄧平厯元
鳯三年詔雜候上林清臺課諸歴䟽宻凡十一家太初
厯第一自漢厯初起盡元鳯六年三十六嵗而是非堅
定○漢成世劉向總六厯作五紀論歆作三統厯及譜
○後漢元和二年制曰史書用太初鄧平術冬至之日
日在斗二十二度而厯以為牽牛中星先立春一日則
四分數之立春也而以折獄斷刑於氣已遷今改行四
分漢靈帝時劉洪始悟四分踈闊皆斗分太多故也作
[150-4b]
乾象厯見晉/志
總論書志所由起太史公律厯書即太初厯法也班孟
堅律厯志即劉歆三統厯譜也司馬彪云揚雄太𤣥亦/效三統或云本之太初
厯/蔡邕與劉洪共述律厯記著之漢史其後范曄則集
録以為東漢志司馬彪亦嘗/集以為志矣魏氏以來杜䕫荀朂皆推
音律韓翊黄初/厯揚偉景初/厯晉劉智正/厯王朔之通/厯羗岌三/紀
厯/之徒皆著厯法其後房𤣥齡等集為晉志而名曰御
撰長孫無忌等用劉歆舊式叙述宋錢樂之後齊芳深
[150-5a]
隋牛𢎞何妥之律何承天宋元/嘉祖冲之宋甲子元厯/梁武帝用之
夫李業興西/魏甄鸞周/馬文顯張賔張胄元隋/之厯以為
隋志而宋朝歐陽公脩取傅仁均晉志以/為帝嚳李淳風僧一
行之厯以為唐志其五代司天考則馬重績曹士蒍王
樸之成法也夫深於律厯之術而作為律厯之書志自
漢而下太史公一人而已蔡邕抑又次焉其餘盖有不
知而作之者班固之徒是也杜預之言曰劉氏三統厯
班固不覺其踈而更以為宻司馬亦云三統尤為踈闊
[150-5b]
而揚雄心惑其説採為太𤣥班固謂之最宻而著于漢
志其不知而妄言之者歟杜預之言見東漢志/劉昭補注司馬彪同吁諸史
書志惟天文律厯注釋不同讀之者難以遽曉暇日悉
抄所疑以待知者非曰能之願學焉此其志也揚雄太/𤣥或言
其本之太初厯雄與歆俱事王/莾故司馬彪謂傚其三統也
諸志皆祖太史公太史公嘗言六律為萬事根本故太
初厯法皆本於律班固之論五則梁武之制四通京房
準以六十錢樂之轉為三百皆推而廣之也太史公嘗
[150-6a]
言天運三紀而大偹天官書曰天運三十年而小變百/年中變五百年大變三大變一紀
三紀而大偹四/千五百年也故太初厯元以三紀為率四千六百一/十七年并閏
月皆在其中也是謂/上元甲子貴三五也劉歆之三統甲子甲辰甲申也/見三統異同説
邕之紀元東漢志述蔡邕劉洪之法曰二十/蔀為紀三紀為元正與太初厯同羗岌之紀
以甲子甲辰甲申為三紀甲子/元厯此亦太史公貴三五之意皆推而廣之也大抵
歴代之談天文律厯者皆祖述太史公之法而推廣其
所未偹其或變更損益第第相非其説固不為無所據
而亦未可盡信也唐一行倚太衍之數以起厯與太史/公推律之法不同至其演起元亦本
[150-6b]
之太史公耳晉志曰司馬遷八書言律吕/粗舉大經則後世所推者皆其節目也
唐史志厯不志律太史公作律書亦以/太初厯起於律故也○兩漢晉隋書
志皆兼律厯惟新唐史志厯而不志律何也按唐于厯
凡八改自高祖戊寅厯訖于昭宗崇元厯是也戊寅厯
作傅仁均行之未幾李淳風盡更蔀紀元日分度之舊
而立總法千三百四十以一之盖其法已主乎數而不
專乎律矣一行倚大衍之數立推歩之術與遷固以律
起厯之説愈不同矣自此以下所謂五紀代/宗正元厯徳/宗
[150-7a]
觀象憲/宗宣明穆/宗崇元厯昭/宗皆因大衍之數而微加増益
焉耳此唐家起厯之法主乎數而不主律故新史志厯
而不志律也唐律見/樂志夫太史公以六律為萬事根本後
之言厯皆基焉惟一行推易數作歴十二篇而不議以
律起厯之意其間止有律/生於辰一句者又何也唐志曰厯起於數
數者自然之用其用無窮則無所不通以之於律於易
皆可以合也斯言得之矣
漢厯之數起於黄鍾之龠龠之狀似爵酒爵/也一龠之黍
[150-7b]
入諸黄鍾律管之中無欠無餘故曰黄鍾之龠也五量
起於黄鍾之龠耳厯何以起於黄鍾之龠哉按落下閎
筭法其法以律起厯曰律容一龠積八十一寸則一日
之分也是知黄鍾之律容一龠長九寸九九八十一則
為八十一分漢厯統母日法則本諸此也分一日之度
為八十一分是一日之分之數起於黄鍾之龠也其厯
法大綱皆起於黄鍾之律矣唐志曰漢造厯始以八十
一分為統母其數起於黄鍾之龠盖其法一本於律此
[150-8a]
言此意甚曉然而學者不悟乃曰漢厯起於此而不曰
漢厯之數起於此差之毫釐謬已千里
   律
候氣律樂律笛律異同淳古之葦龠女媧之笙簧此律
吕之制所由起也見晉/隋志伶倫取于竹斷兩節間長三寸
九分而吹之以為黄鍾之宫調之/含少次制十二筩寫鳯之
鳴辨雌雄為律吕夫十二律皆不盈尺而黄鍾含少三
寸餘伶倫吹以聽鳯典同吹以辨隂陽之聲太史公所
[150-8b]
謂聞聲而知勝負之數班志所謂氣合而生風之由果
樂律耶果候氣之律耶詩曰鳯凰鳴矣于彼髙崗荀卿
曰有鳯有凰其聲若簫盖鳯有中和之氣有高㓗之情
吹律以寫鳳鳴則律吕之調自應宫商之音自和古人
以氣聽以聲聽聲氣俱和故可合天地之風氣而辨隂
陽知勝負也黄鍾之宫自三寸餘而至於九寸吹以命
之為和聲之律可也為候氣之律亦可矣淮南子曰黄
鍾之律九寸而宫音調晉志曰黄帝作律以玉為管長
[150-9a]
尺而六孔以為十二月音於此見二者無異議矣至於
漢章帝時史奚景於舜祠下得玉律六孔反以為尺此
正與黄帝所制玉律同然則古者所謂樂律長不過尺
所謂候氣之律長不過九寸晉荀朂制黄鍾之笛其長
三尺八寸凡十二笛之制短者不减二尺餘較之古者
之制何如哉曰此笛律也與古者樂律候氣律皆不同
也今人或以十二笛為古人樂律候氣律者皆非也昔
京房有言曰截管為律吹以考聲術家以其聲微而體
[150-9b]
難知其分數不明故作凖以代之觀斯言則知梁武帝
荀朂笛律之制甚長亦以樂律分寸皆不盈尺其體難
知故更制十二笛也古人妙於聽聲故黄鍾含少不四
寸而可知後世拘於形器黄鍾之笛雖數尺餘其聲未
必真也晉志曰古人調律出於耳聽後世則據尺度以
為之適足易差斯言盡之矣太史公律書以兵言律以
神言律其亦得律外之意歟
律度長短不同班志黄鍾律長九寸太簇八寸林鍾六
[150-10a]
其餘相生/皆有定數京房律法司馬彪律志鄭𤣥注月令蔡邕
月令章句及杜䕫荀朂所論皆與漢志同夫太史公厯
書既言九九八十一為宫則是黄鍾律長九寸明矣及
其論律數也乃謂黄鍾長八寸七分一為宫太蔟七寸
二為商林鍾五寸七分四為角者此特以黄鍾九九八
十一之數故其長八寸七分一也三分損一下生林鍾
五十四之數故曰林鍾五寸七分四也林鍾三分益一
上生太蔟七十二之數故太蔟七分二也假律寸之分
[150-10b]
以生律數爾非所以論制律長短之定式也又按隋書
志和聲類曰司馬遷以黄鍾長八寸七分之一太簇長
七寸七分二林鍾長五寸七分三皆樂之三始十二律
之本末也前律厯志權衡類云七始者天地人四時之/始也樂以黄鍾太簇林鍾為天地人三始
觀隋志之言則知太史公又以黄鍾律數損益相生而
著作樂七始之義亦不可拘以制律長短之定式也夫
然則制律長短之定式黄鍾九寸太蔟八寸林鍾六
寸也宋何承天新率乃謂太蔟八寸二釐林鍾六寸一
[150-11a]
釐惟黄鍾無加損隋劉焯校定鍾律乃謂太簇八寸一
分四釐而黄鍾林鍾亦無損益二子所制三始之律或
遵定式或加餘分者又何歟盖二子各以己意推測律
吕而求合於古人不宜以古人之式曲從二子也兼古/今尺
度長短亦自不同見下律圍周經嘉量/古斛之制不同黄鍾容黍多寡數説
律圍周徑不同圍徑之説如量木之小大自外圍之設/若得九寸則徑三寸但是三分得一而
已/○月令鄭氏箋云元律空皆圍九分徑三分隋志引
班固云黄鍾圍九分意謂長九寸故圍九/分也餘律皆倣此林鍾圍六分
[150-11b]
太簇圍八分後魏安豐王依班固志作律吹之皆不合
是則班固之説非鄭𤣥之説是矣攷之隋志云開皇中
牛𢎞等參攷古律度各依時代制其黄鍾之管俱徑三
分長九寸度有損益故聲有高下圎徑長短與度而差
見隋志律直日/毛爽鍾譜云又以知十二律雖皆徑三分圍九分度
有損益無恠乎古今之制不同也又嘗觀隋志之言曰
古之九數圎周率三圎徑率一其術䟽舛自劉歆張衡
等各設新率未臻折𠂻惟宋祖冲之約率圓徑七圎周
[150-12a]
二十二加一/分毫釐盈朒女六/反無所不辨然後知古者周
三徑一乃律管自然之數文竹所生非人之為也古人
推以起度以徑一則圍三徑三則圍九言大畧然也隋
志所謂祖冲之法辨析毫忽施於起度之際則可知其
制律而不因其周徑之自然則不可也烏可例以古術
為䟽舛哉茍不因其周徑之自然而旁庣其腹求合宻
率則容黍有多寡其差益逺矣旁庣之説見/後律嘉量論
律吕上下生不同隔八相生謂如黄鍾為宫宫生四音/并變宫變徵為七音未一音變徵即
[150-12b]
蕤賔也窮則反/反則重上生也○梁武帝鍾律紀論云見隋/志京房馬融
鄭𤣥蔡邕至蕤賔並上生大吕而班固志至㽔賔仍以
次下生若從班義則夾鍾惟長三寸七分有竒律若過
促則夾鍾之聲成一調中吕復去調半是過於無調仲
春孟夏正當生養其氣舒緩不容短促求聲索實班義
為乖又晉志曰淮南京房鄭𤣥諸儒言律吕者皆上下
相生至㽔賔又重上生大吕夷則上生夾鍾無射上生
中吕此三吕於司馬遷班固所生之寸數及分皆倍焉
[150-13a]
餘則並同斯則伶州鳩所謂六間之道揚沈伏黜散越
假之用者也變通相半隨事之宜賛助之法也晉志謂
吕不韋春秋上下生之説亦然晉志列十二辰之律上
下相生止言兩未兩酉兩亥兩丑两夘之所生不言午
申戍子寅辰六辰晉志又曰凡音之體務在和韵益加
倍損則减半其於本音常為無爽然則言一上一下者
相生之道也言重上生者吹候之用也於㽔賔重上生
適㑹為用之數故言律者因焉非相生之正也○通典
[150-13b]
至㽔賔亦重上生大吕所謂五下六上也○六律為陽
六律為隂陽生隂為下生隂生陽為上生所謂律娶妻
吕生子也至㽔賔重上者生賔陽律當三分損一下生
大吕今而曰上生則三分益一而生大吕也一損一益
長短之相去倍半異同之論何者為是以上生下者三/分生二分所謂
三分損一也以下生上皆三/分生四分所謂三分益一也晉志之言曰一上一下者
相生之道也言重上生者吹候之用也於㽔賔重上生
者適㑹為用之數故言律者因焉非相生之正斯言得
[150-14a]
之矣何者十一月一陽生故陽生隂皆為下生五月一
隂生故隂生陽皆為下生㽔賔五月陽律也于時隂為
主故陽生隂為上生也吹律候氣變通之法當然也黄
鍾為宫隔八而生七音至㽔賔而終窮則反故蕤賔重
上生也班固論隂陽相生之正然不可施之推候之用
京馬鄭蔡論吹候之用然不可施之相生之正若依班
志陽律皆謂之下生隂吕隂吕皆謂之上生陽律則以
損益計之十一月黄鍾律長九寸而十二月大吕止長
[150-14b]
四寸二分而已正月太簇律長八寸而二月夾鍾止長
三寸七分而已三月姑洗律長七寸二分而四月中吕
止長三寸三分而已不應長短之相間厠如是之不齊
也依京馬鄭蔡之説自黄鍾以往陽生隂為下生自㽔
賔以往隂生陽為下生則黄鍾九寸大吕八寸四分太
簇八寸夾鍾七寸五分姑洗七寸一分中吕六寸七分
陽氣自下逹上漸得其序律管以次而减之亦有次第
矣用以推律候氣則此是而彼非矣又况京馬鄭蔡以
[150-15a]
中吕長三寸三分則縱益其一烏能復生黄鍾九寸之
律哉是知班志論隂陽相生之正理則可而必施之吹
候之用則當從京馬蔡鄭之説太史公律書㽔賔上生/大吕律長七寸五分餘
亦自㽔賔重上生也晉志乃曰上生大吕司馬遷班固/之寸數皆倍焉何也夫十二辰之律隔八相生舊矣今
晉志論大吕太簇皆未宫所下生上生之律夾鍾姑洗/皆酉宫所下生上生之律中吕㽔賔皆亥宫所下生上
生之律應鍾為已宫所下生之律至於黄鍾獨不言所/生之自不知午申戌子寅辰六位何以不與豈二位同
一致/耶
律候氣之法不同東漢志及晉志並云候氣之法為室
[150-15b]
三重户閉塗釁周宻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毎律各一
内卑外髙從其方位加律於上以葭莩灰抑其端氣至
者灰去隋志云髙祖遣毛爽等以律著室中以木為案
十有二具毎取律吕之管隨十二辰位置于案上而以
土埋之上平于地中實葭灰而以輕緹素覆律吕毎其
月氣至與律宜符今世有言候氣法者以為十二笛隨
方置于室中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八風從律而不奸則
灰飛應候自然不爽此候氣之法有三説也必以人情
[150-16a]
推之則隨律長短埋于地中之説為正盖隂陽之氣甞
先萌於九泉之下氣之至也距地而有淺深故律管之
度有長短隨時而應自然不差必謂律置虚案之上不
入地中而氣候自應已似迂闊之談至於候氣之管自
黄鍾而下未有過九寸者今世謂十二笛律可以候氣
此又失之誣也不然古人權土炭之低昻盖以陽氣燥
而土炭輕隂氣濕而土炭重後齊芳深作輪扇二十四
候中節之氣亦置諸地中而驗之也律書論八風應八/節之律即所謂八
[150-16b]
風從律也必謂笛律足以候之固有此/理特不如地中候氣律易驗之為佳耳
律氣盛㣲不同晉志論律吕氣至吹灰動榖小動為和
大動君弱臣強不動君嚴暴之應至隋髙祖令毛爽候
氣律灰或三五夜而盡或一月纔飛少許牛𢎞遂謂灰
飛半出為和氣其政平全出為猛氣其臣縱吹灰不出
為衰氣其君暴髙祖駮之曰臣縱君暴其政不平豈由
月别而有異耶𢎞不能答夫氣應有盛有微故灰飛有
遲有速此特中節之氣不齊與隂陽太少之不等耳非
[150-17a]
如常燠常寒時暘時雨足以驗政治之得失也隂陽家
使人拘而多忌諱遂以君暴臣縱月異而時不同歸咎
於律氣之盛微則非矣宜乎牛𢎞不能答髙祖之問也
天地人三統不同班志曰黄鍾為天統林鍾為地統太
族為人統又曰厯數三統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
申天既以子丑寅為三統而又以子辰申為三統者何
哉按班志本文天施復於子故曰甲子地化自丑畢於
辰故曰甲辰物生三/月畢人生自寅成於申故曰甲申以施/工
[150-17b]
畢於七/月也不言丑而言辰不言寅而言申亦猶地統林鍾
不言丑而言未之衝也自子至辰凡五數自辰至申亦
五數自申至子復得五數是班志所謂三五相包即太
史公所謂王者必貴三五之説也以三正論之則子丑
寅也以三五論之則子辰申是也三五以用言三正以
體言其實三統無異義也李竒韋昭注釋班志所謂甲
子夏四月朔也甲辰殷正月朔也甲申周正月朔也然
班固論律厯三統而李竒等乃以月朔為言豈必夏殷
[150-18a]
周正月凡係朔日皆是甲子甲辰甲申耶况夏建寅人
統也今乃曰天統以甲子為夏朔日周建子天統也今
乃曰人統以甲申為周朔日似與本文相戾不若本文
天施地化人生之説為有據也又按晉志晉孝武時後
秦羗岌推上元甲子至太元九年甲申嵗凡八萬四千
四百餘年有甲子紀甲辰紀甲申紀謂之三紀厯正合
班志所謂厯數三統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之
説知此説又何必以朔日為言哉李竒以朔日為言是/非固未可辨特不可
[150-18b]
以朔日為三統也或謂為起厯之元按東漢志/厯法夏用丙寅周用丁巳亦非甲辰甲申明矣
三統之實與三始之義按漢志天數九黄鍾九寸九九
八十一此黄鍾所以統母也十九年為一章八十一章
為一統此黄鍾之實也實者言其極/數之所成也地數六林鍾六寸
六六三十六乘之以十則三百六十當朞之日此林鍾
之實也人數八八卦之位八佾/之音之謂也太蔟八寸八八六十四
卦此太簇之實也夫天數九地數六人數八此三統本
然之數也推而廣之極其數之所成則八十一章為黄
[150-19a]
鍾之實三百六旬為林鍾之實六十四卦為太蔟之實
劉歆班固論易天人道多附㑹牽合惟三統之實無疑
太史公論黄鍾九寸九九八十一故又云/八寸七分一也與八十一章之意同也漢志權衡
類以天地人為樂律之三始盖黄鍾為宫天之始也太
族為商人之始也林鍾為角地之始也此即太史公舊
法也夫黄鍾為宫則林鍾徴今而曰林鍾為角乃以宫
商角為樂之三始非論相生之正也又七始説附見和/聲類天地人四時
也又見聲始於/宫窮於角説
[150-19b]
黄鍾律數三復而得甲子落下閎運筭以律起厯曰律
容一龠積八十一寸則一日八十一分也以長相終律
長九寸凡百七十一分而終復三復而得甲子夫律長
九寸而為九十分也又加之一日之法八十一分則合
為一百七十一分也三復則合為五百一十三分也一
甲子六十日也九甲子則五百四十日校之三復之數
多二十七日而已意者以九寸之律乗六十日之數凡
九六五十四而甲子復也
[150-20a]
 
 
 
 
 
 
 
 
[150-20b]
 
 
 
 
 
 
 
 羣書考索續集卷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