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續集卷十六
[147-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續集卷十六
            宋 章如愚 編
  諸史門
   諸史
正史史記始於談而備於遷為之訓釋者前後十四家
斐駰徐廣劉伯/莊王元感等也卒無以易遷之為也西漢書權輿於彪
而成就於固為之訓釋者前後三十家服䖍應劭晉灼/孟康韋昭顔師
[147-1b]
古等/也卒無以易固之為也後漢書自謝承迄于范曄作
者八人而後曄之書始行謝承薛瑩司馬彪劉義慶/華嶠謝沈袁山松范曄
書自虞預迄於唐太宗作者八人而後名為御撰者始
虞預朱鳳謝靈運臧縈緒/于寶蕭子雲何法盛太宗作宋書者四人徐安孫亷
沈約王智深是也作齊書者三人蕭子顯劉陟呉兢
是也謝呉姚察姚思亷呉兢俱作梁書顧野王傅縡姚
思亷呉兢俱作陳書王劭等隋書在唐而屢變王劭張/大素令
狐徳棻皆作隋書孔頴逹作隋志云是長孫無/忌奉勅撰無忌長官也呉兢亦作隋史二卷呉兢等
[147-2a]
唐史至五代本朝而再更晉劉照等修本朝/歐陽公宋公重修以至三國
五代史王沈作魏書陳夀作三國志韋昭作/呉書薛居正作五代史歐陽公刪脩後魏北齊
後周之書南史北史小史統史之别梁武帝作通史李/延夀作南北史髙
氏作小史姚康復作統史魏收魏澹張大素斐安時並/作北魏書李徳林張大素李百藥並作北齊書令狐徳
棻呉兢並/作後周書悉非一人為之何遷固之書後世不能易自
遷固而下歴代之史何作者紛紛不一也蓋西都之治
遷固得之見知聞知者為甚詳其與後世之史臆測於
數百年之下者不同也西都之文大畧近古故遷固之
[147-2b]
史事實文核其與後世雕飾駢儷文工而實不至者又
不同也遷固父子家學相傳用法專一發凡起例動有
法度其與後世之史出於衆口而筆於衆手者又不同
也有是三不同遷固之書安得不永傳不朽而後世人
之史安得不屢更而無定耶
編年隋志謂之古史/唐謂之編年春秋古史皆編年也易編年而為
紀傳自遷固始遷固之後紀年出於汲冡漢紀作於荀
悦故張潘袁宏作後漢紀習鑿齒作漢晉春秋干寶陸
[147-3a]
機之晉紀裴子野之宋畧呉兢韋述唐春秋近世司馬
公通鑑皆編年也驗之唐志作者無慮四十餘家後世
觀者多嗜紀傳而厭讀編年編年之書自春秋及左氏
通鑑之外如荀悦漢紀之類至有耳不聞目不覩者何
也意者紀傳之體隨其人之終始事之綱目即於一紀
一𫝊見之故觀者易知也編年之法具一代之本末而
其人之始終事之表裏則間見雜出於其間故觀者難
於遽見又紀傳多載竒怪不經之語而編年則不可以
[147-3b]
泛紀也愛竒厭常舎難就易文人才子之習云耳必有
史才者欲知去取予奪之大法則編年之書目熟而心究
之矣
偽史偽史者僣偽之事也隋唐志有常璩華陽國志有
漢之書常璩撰蜀漢/偽官故事也二石書燕秦凉趙事幾二十家隋
謂之僣史唐謂之偽史按史通因習篇曰阮氏七録以
劉石符姚等書為偽史及隋氏海内為家而撰隋經籍
志者還依阮録與此不同蓋隋書内自有數本也
[147-4a]
雜史隋唐/志同雜史者隋志云不與春秋史記漢書相似率
爾而作非史之正也劉向戰國策陸賈楚漢春秋子貢
越絶書後漢趙曄呉越春秋司馬彪九州春秋之類是
也漢志以戰國策等入春秋經類其時經籍史部未多
故不得不附于此耳唐志如貞觀政要明皇政録亦謂
之雜史者此等書言其政之大畧耳善惡是非未必盡
見也
起居注隋唐/同隋志云起居注者君舉必書記録人君言
[147-4b]
行動止之事也漢武帝有禁中起居注後漢明徳皇后
撰明帝起居注然則漢時起居注似在宫中為女史之
職然皆零亂不可復知今之存者有漢獻帝及晉代已
來起居注皆近侍之臣所録晉時又得汲冡書有穆天
子傳體制與今起居注正同以上並/隋志云故隋唐志所載自
穆天子傳而下漢晉宋齊梁隋唐皆有起居注其唐姚
璹脩時政記亦其類也
實録隋志無/唐志有隋志如梁太清録周興嗣謝昊梁皇帝實
[147-5a]
録之類並入雜史類唐志則别立實録故唐家十八君
皆有實録韓愈亦修/順宗實録意者起居注者日記之史也實録
則集日記而為一朝之史也韓愈沈傳師宇文籍撰順/宗實録李吉甫監修事不
歸一故退之托之人/禍天刑之説云耳
故事隋志曰百司庶府各藏其事太史之職又總而掌
之漢定律令章程儀法晉初甲令已九百餘卷武帝命
賈充引羣儒刪采其要増律十篇其餘不足經逺者為
法施行制度者為令品式章程者為故事各還其官府
[147-5b]
縉紳之士撰而録之遂成篇卷故謂之舊事等書是也
詔令晉雜詔宋幹詔集温彦愽古今詔集唐徳音録明
皇制詔録等書見官志隋無此門
職官隋唐/志同隋志云古之仕者名書于所臣之策各有分
職以相統治周官冡宰掌建邦之六典而御史數凡從
政者然則冡宰總六卿之属以治其政御史掌其在位
名數先後之次焉今漢書百官表列衆職之事記在位
之次蓋亦古之制也漢末王隆應劭等以日官表不具
[147-6a]
乃作漢官觧詁漢官儀等書是後相因正史表志無復
百僚在官之名矣縉紳之徒或取官曹名品之書撰而
録之别行于世宋齊以後其書益繁故刪其見存可觀
者編為職官
 因隋志之言而觀唐志職官類有開元六典注云開
 元十年陸堅被詔修六典𤣥宗手冩六條曰理典教
 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張説知院集賢/院委徐堅經歳
 無規制乃命毋煚余欽韋述等參撰始以令式象周
[147-6b]
 禮六官為制蕭嵩張九齡李林甫相代知院二十六
 年成自開元十年止/此實十六年夫漢周設是官故有是制有是
 制故著是書以成制而為成書何難之有哉王隆有
 漢官觧詁應劭作漢官儀注徐勉梁朝選簿沈約梁
 朝新定官品皆述一代之官而為一代之書也雖一
 人為之亦足矣至於唐之建官本非周官之制元宗
 一旦手書六典令文臣修撰宜乎徐堅等經歳無規
 制也韋述等始以令式象周禮六官為制蕭嵩張九
[147-7a]
 齡李林甫相繼知集賢閲一十六年而書始成是知
 唐志與周志異六典特象周為制耳如唐制與周同
 而不必倣象則修書者旦夕可就何必更易數十人
 綿延十六年而後成哉王方慶尚書考功簿裴行儉
 選譜有唐循咨格簿太寶/中定沈既濟選舉志此則有唐
 官制也至於六典則非唐制而象周制者也更以唐/官制實
 證與周/不同處
元和國計簿唐志職官類有元和國計簿按通鑑憲宗
[147-7b]
元和二年李吉甫奏元和國計簿自鳳翔至淄青一十
五道不申户口之數鳳翔鄜坊邠寕振武涇原銀夏靈/塩河東易定魏博鎮冀范陽滄景
淮西淄青十五/道七十一州也由浙江至湖南四十九州倚辦賦税之
浙江東西宣歙淮南淮西鄂岳/福建湖南共八道四十九州也輸税之户比天寶則
四分减三仰食之兵比天寶則三分増一元和之兵八/十三萬餘人
輸税之户二百四十四萬大率二户資/一兵其水旱所傷非時調發不在此數更有非時之調
不在常賦之科此吉甫論元和地狹而税廣户少而兵
多之説也元和六年吉甫又論中原宿兵八十餘萬商
[147-8a]
賈僧道十居五六以三分勞筋苦骨之軰奉十分待衣
坐食之人况内外之官不下萬員而權臣月俸幾至萬
九千緍也其刺/史則月俸千緍遂以一鄉之民而為縣復以一縣之
地而為州宜减入仕之塗及省吏員之數此吉甫論元
和農少而仰食者多民稀而入仕者衆之弊也于時遂/詔李絳
等詳定併省内外官八百員諸/司流外一千七百六十九人兵多官冗當時大弊吉
甫國計簿之作是欲憲宗知其弊之所自來也然則此
書唐志何為而列諸職官之間哉是蓋官兵之大數與
[147-8b]
俸廩之大計所係也今日之地雖兼江淮呉蜀而有之
蜀中之賦不至京都所倚以辦官兵之資亦止於元和
中所謂浙江八道之數元和之弊與今日正同故詳著
其始末云太和國計簿亦在唐官職門宋朝有/丁謂景徳㑹計録田况皇祐㑹計録
儀注儀注者君臣父子六親九族上下親踈之别養生
送死弔恤賀慶及進嵗儀之數也即唐虞之三禮周官
之五禮也三禮五禮既入禮經類自漢而下所謂儀注
書儀二禮五禮及天子駕鹵簿衣服志等書乃附史家
[147-9a]
儀注類者豈後之禮儀不足以配古歟
刑法漢建武律令故事漢名臣奏廷尉决事陳夀漢名
臣奏事賈充杜預刑法律本宋齊梁陳隋唐皆有律書
夫諸史既有刑法志而藝文志史家復有刑法類者刑
法志言律令更革與用刑重輕之意也藝文志所載皆
刑法書名而已
唐律令格式始於隋/見隋志武徳中詔裴寂等撰定律令流罪
三皆加千里居作三嵗至三嵗半者悉為一嵗餘無改
[147-9b]
焉貞觀中又詔房𤣥齡等撰定律令格式降大辟為流
者九十二流為徒者七十一以為律定令千五百餘條
以為令又刪武徳以來敕三千餘條為七百條以為格
又取尚書省列曹以諸寺監十六之計帳以為式又太
宗以笞杖徒流死為五刑去斷趾法為加役流三千里
居作二年又詔罪人無得鞭背皆在未定律令格式之
前既定律令格式則縱死囚寛黨仁宏之死唐之法汰
重為輕亦已甚矣由隋人之法盗一𤓰者至死盛夏六
[147-10a]
月猶且行刑至唐屢加减汰方可耳貞觀所定行令格/一有留司格者以
尚書省諸曹為目其常務留本司者為留司格也永徽/所定律令格式有散頒天下格者天下所共也有留本
司格者以曹司/常務為行格也
唐律疏唐志有律疏三十卷注云長孫無忌李勣于志
寕唐臨段志𤣥等七人奉詔撰髙宗永徽四年上刑
法志髙宗初即位詔律學之士撰律䟽又詔長孫無忌
等増格敕其曹司常務曰留司格頒之天下曰散頒格
是知刑法志散頒留司格在撰律䟽之後而藝文志散
[147-10b]
頒留司格在律䟽之前藝文以所上年月為定也又刑
志以律䟽為律學之士所撰此云是無忌等撰其實律
學之士為之無忌等總攝其事故題以長官之名耳
   國史
國朝之史聖宋之史國初始有内庭日厯樞宻院抄録
送付史館然不過對見辭謝而已而帝王言動莫得而
書扈蒙始乞委㕘政抄録言動並付史館至太宗朝張
泌始請置起居院復左右史之職以記録為起居注與
[147-11a]
時政記逐月終送史館以備修日厯自是以來國史常
以宰相監修學士修撰又以兩府之臣撰時政記選三
館之士當升擢者乃命修起居注如此不為不重矣然
修撰之官非據諸司供報不敢書所聞見而撰述成又
必録本進呈歐陽修建論○仁宗朝史館有欲書而不
得書者有欲書而不敢書者因請史得以據所聞見而
書之更不敢進呈其本○李昉扈蒙同修太祖實録錢
若水楊億同修太宗實録李維晏殊孫奭同修真宗實
[147-11b]
録富弼總類三朝編為三朝典故范祖禹編仁宗訓典
進讀三朝寶訓
神宗實録至髙宗始定紹聖初蔡卞曽布等以乆不得
進用欲乞改元祐諸臣所為盡復王安石政事故指范
祖禹趙彦若等所修之神宗實録為詆誣先烈因請用
王安石日録改修其言皆出一時私意變亂是非於是
元祐史官皆得罪迨夫徽宗初陳瓘陳次升相繼論列
雖常降詔刪修然卒為卞京所蔽不克是正在紹興間
[147-12a]
我髙宗皇帝灼見邪正之實乃命范冲等重修天下之
議始定
記注漢有起居注唐亦有起居注宋朝淳化置之禁中
漢制也而元豐之二史分注則唐之制也先唐有時政
記後唐亦有時政記宋朝開寶委之宰臣先唐制也興
國之二府分注則後唐之制也帝王之言動必書臣下
之是非必録其記述之職乎雖然有異唐者二史所注
止於後殿舊制也而宋仁祖許前後殿皆立則凡有言
[147-12b]
行皆得與聞之矣樞密所記止於内庭舊制也而宋真
宗俾宰樞别撰則凡有言行皆得並書之矣雖然又有
大異於此者古者天子不觀史天子觀史自唐始宋朝
起居注撰集時政記亦進御其㳂唐之制乎而宋仁祖
不使之進而孝宗又不使之進則凡所記無䛕辭而所
注皆直筆矣嘉祐以前時政惟書辭見雖起居注亦然
其畧而不得書若此歐陽一言仁祖亟從有以也紹興
間柄臣當國起居注廢而不修者十五年耳記時政又
[147-13a]
可知已其畏而不敢書若此胡銓一言孝宗聴之意蓋
有激也夫史不進本則無曲筆史得悉書則無遺事斯
不亦盡善盡美矣乎
修撰史之目不一而其凡有二曰紀載之史曰纂修之
史時政有記起居有注其紀載之史乎纂修之史名目
滋多實録云者左氏體也正史云者司馬體也紀其大
事則有玉牒書其盛美則有聖政總其樞轄則有㑹要
其曰日厯合紀注而編次之也其曰寶訓於實録正史
[147-13b]
之外而撰定之也其為書也詳其為職也重任是責者
豈容以易為哉世嘗謂天子觀史則史不敢書宰臣監
史則史不得書唐之制然也宋朝之制亦然也吁有是
哉宋朝天子雖亦觀史然一物之名必令其書則凡所
書皆直筆也又况不使進本其仁宗嘗行之矣宋朝宰
臣雖號監修然一字之易聴史官自執則凡所書者非
私意也又况不立監修宋神宗又嘗行之矣唐以觀史
而私宋朝以觀史而公唐以監史而紊宋朝以監史而
[147-14a]
定故凡執唐以議論宋朝者皆未之攷也是故王元之
直書吾取之扈蒙之多遜吾無取之司馬公之記事吾
取之荆公之日録吾無取焉吾有公非碧雲騢之妄相
抵毁吾不問也有公是伊川雜録之妄相推美吾不信
也昔太祖嘗謂内臣曰爾謂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
誤失史官必書之昔人謂史官之權與天與君之權均
矣信矣哉
玉牒登封告成必用玉檢法令明奥號為玉條天下之
[147-14b]
至堅而不可磨者玉也史以玉牒名其殆鋪張對天之
閎休揚厲無前之偉績乎玉牒名書自唐開成始上自
帝系下及祥瑞凡大制作大除拜咸書之春秋之法大
事則書之策或者其遺意歟聖明迭興璇源流衍設局
於祥符之六年謹㑹粹也建殿於祥符之八年重秘藏
也景祐之制參㑹要而修纂之慮遺失也元豐之制合
日厯而節録之重記注也瑶編金軸藻飾愈崇寶鑰縹
囊緘護愈密祖宗之隆重若此亦恐尊聖徳隆世系在
[147-15a]
是故爾中興以來尤加崇重宰臣提舉曩未有也而今
有之從臣兼修曩未有也而今有之曩宗正所掌凡數
書今三書合而一獨玉牒不之合以玉牒異於三書也
曩玉牒成書聖徳居一今所修聖徳名為中興聖統以
中興異於昔時也曩諸司供報動至稽時今也加之
督促廢職舉矣曩成書來上動十年今也不拘乆近怠
心去矣
實録史以實録稱古無是也而稱之自漢始史以實録
[147-15b]
名漢無是也而名之自唐始祖漢唐之舊號成宋朝之
一經蘭臺石室有直筆而無隱情寶軸牙籖有全書而
無逸典可不謂之盛徳事乎然嘗恠太祖太宗之舊録
事多遺闕其失也畧神宗哲宗之舊録事多竄易其失
也誣嘗攷其故事實未見於津涯翰墨或多於漏畧而
張伯所修僅止一卷迨李沆重修而始備獻贊雖著於
話言親决不聞於策府而錢若水所修止用九月迨王
旦増修而猶闕此其失之畧可知矣自安石日録附入
[147-16a]
正史神宗本意鬱而不明迨攷異之書著而去取始定
自京卞諸人妄出私意宣仁盛徳抑而不宣迨辨誣之
書作而汙衊始潔此其失之誣可知矣若夫真宗之百
五十卷修之者孫奭也仁宗之二百卷典之者韓公琦
也英宗之三十卷領之者曽公亮也徽宗之六十卷髙
宗之二百二十卷則紹興嘉泰之臣實定之也紀述之
詳議論之當無復有前二者之弊矣迨孝宗之在位
凡二十有六載豐功偉徳宏模懿範皎皎乎其不可誣
[147-16b]
也嘉定天子克紹前烈乃命儒臣討論而潤色之今之
遷固其才賈董其筆者誠有人矣然採摭舊聞網羅遺
逸惡可書也或慮子孫之讐隙而不敢書善可書也或
疑子孫之虚飾而不敢書若此則雖備猶未備也若乃
提舉以宰臣修撰以侍從檢討校勘以本省官或置院
或寓史館斯特其制然爾
㑹要日厯始於唐時政記始於唐玉牒實録亦始於唐
史之有㑹要其亦自唐始乎有唐㑹要蘇冕創之崔鉉
[147-17a]
續之至于宋朝王溥而後成之嗟夫此一代之典耳人
更三手世厯數代而其書始就緒甚矣㑹要之難成也
宋朝之㑹要慶厯三年以上王洙修之熈豐間王珪續
之亦既續之矣而洙之所修又取而増損焉熈寕十年
以後蔡攸修之乾道間汪大猷繼之亦既繼之矣而攸
之所修且盡從而刪定焉葢嘗攷之洙之紀載也多遺
事其修撰也多羡文遺事可増也羡文可逸也此珪所
以必加之増損也攸之修定止於三門其所改易本於
[147-17b]
時好止於三門非成書也本於時好非正論也此大猷
所以必加之刪定也熈豐之増損乾道之刪定於是得
其當矣若夫始於帝系終於蕃夷類而總之彼離而此
合王洙㑹要總類十五帝系三卷禮三十六卷樂四卷
輿服四卷學校四卷運厯瑞異各一巻職官三十三卷
選舉七卷食貨十六卷刑法八卷兵九卷方域八卷蕃
夷三卷王珪㑹要凡二十二類如后妃王洙入在帝
系中王洙自為一類别而分之前畧而後詳王珪㑹
[147-18a]
要總二十一類八百五十五門此又其精者也紹興天
子嘗曰㑹要祖宗故事之總轄不可闕也舊書分門極
有法似不湏改大哉王言是以定史筆之權度也成則
一定厯世由之中興㑹要成於乾道九年孝宗㑹要成
於淳熈七年嘉定天子因而續之提綱属之大臣振範
資之時宰成書來上軌範具存紫宸進讀縉紳拱聴嗚
呼盛矣
日厯莫詳於建炎紹興之所録時政有記起居有注合
[147-18b]
記注而兼修之其惟日厯乎記注之厯外廷之言行書
焉内庭之機密書焉然後舉而委之史館以日係月以
月係時以時係年此日厯之所由作也或𨽻秘書省或
不𨽻秘書省而所𨽻無定属或秘書預修或秘書不預
纂修而所預無定員有以修撰専修者有不以修撰修
者又有以修撰與判館直館分修者而所修亦無定職
監修以宰臣重其事也論撰以從官謹其職也檢討闕
官則置之編類員少則増之詳其任也此特其制之粗
[147-19a]
也而紀述之嚴揄揚之盛猶有可論者向也史官不記
言動自張泌一言而忠邪書矣向也史官惟慿供報自
歐陽一言而後書所聞見不止於供報也有大於此者
太宗日厯一字不易而真宗已與王旦議之矣繼自今
已往史臣其敢妄書乎神宗日厯一渉私筆而誤髙宗
已命范冲修之繼自今以往史臣其敢繆論乎至若信
𫝊信疑𫝊疑筆則筆削則削若建炎紹興之所録者又
古今之所無也
[147-19b]
寶訓寶訓云者於國史之外採摭故典而作之也根荄
於唐之呉兢建明於宋朝之王曽李淑王舉正之纂修
其因曽之言歟林希曽鞏之續修其倣曽之意歟淑可
責也而舉正為足重也希不足貴也而鞏為不可及也
若夫蔡京之所陳乞則異是矣舉正之所修以真宗
正史既成而後修之也鞏之所修亦兩朝正史既成而
後修之也然神宗之史未成而先修寶訓京何見哉舉
正所修首以政體徳居其三尚政也曽鞏所修首以孝
[147-20a]
徳政居十二尚徳也京於正史猶加之誣何有於寶訓
哉中興以來洗瑕滌穢雲霧一開日月照矣而堯言布
天下繼此又有光也歳在甲子特加纂集嘉泰始年修
髙宗寶訓嵗在丁丑特命進讀嘉定十一年進讀
髙宗寶訓猗歟盛哉三墳五典三代之書皆寶訓也而
堯典又有首稱者歟誦堯之言行堯之行亦堯而已矣
正史且正史之修始於景徳之初年景徳四年詔修宋
太祖及太宗正史當是時也史館文書先時編次二府
[147-20b]
紀録及時供報一禮制之文未備未害也而必求之則
凡典故之疎漏者畢録矣一州郡之名未當未害也而
必易之則凡典故之㳂革者悉著矣人務為甄官鐘鼓
樓為陋室細事也而今直書則凡有大於此者無飾辭
矣自時厥後真宗國史成於王曽一美政之有疑不
敢書也五朝國史成於曽鞏一事迹之未究不敢書也
一語之褒春風和氣一字之貶秋霜烈日公論之在史
筆昭昭乎其不可揜也熈寕元豐正邪迭勝元祐紹聖
[147-21a]
編輯各殊甚者補天洗日之功曖昧而不宣者數十年
然尊堯有集辨誣有書公議之在天下也不可磨也不
獨此也紹興權臣所書聖語多出己意未幾而刪去之
矣開禧之初權臣妄貪天功貿亂國典未幾而更定之
矣人心之公議如此哉
 
 
 
[147-21b]
 
 
 
 
 
 
 
 羣書考索續集卷十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