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續集卷九
[140-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續集卷九
            宋 章如愚 編
  經籍門
   周禮
周禮周公所制陸曰周禮者周公所制也漢河間獻王
開獻書之路時有李氏上周官五篇失冬官一篇乃購
千金不得取考工記以補之是為周禮釋文/序
[140-1b]
 辨居攝所制之書釋曰云周公居攝而作六典之職
 謂之周禮者按禮記明堂位云周公攝政六年制禮
 作樂頒度量於天下又按書𫝊亦云六年制禮作樂
 所制之禮則此周禮也又云而作六典者下文太宰
 之職掌建邦之六典天官治典地官教典春官禮典
 夏官政典秋官刑典冬官事典是六典之職也正/義
 辨周禮所載之詳鄭伯謙曰周公之經理周家也其
 兵農以井田其取民以什一其教民以鄉遂其養士
[140-2a]
 以學校其建官以三百六十其治天下以封建其威
 民以五刑大本既立然後其品節條目日夜講求而
 増益之其上則六典八法八則九柄九貢九賦九式
 之序其次則祭祀朝覲冠昏喪紀師田行役之詳下
 至於車旗圭璧之器梓匠輪輿之度與夫畫繢刮摩
 塼埴之法又其細者則及於登魚取龍擉鱉之微無
 不備具後之欲講明周家之制者其於周公之書攷
 之
[140-2b]
篇名異見七處其周禮見於周籍其名異者見有七處
按孝經説云禮經三百一也禮器云禮經三百二也中
庸曰禮儀三百三也春秋説云禮經三百四也禮説云
正經三百五也周官外題謂為周禮六也漢書藝文志
云周官經六篇七也七者皆云三百故知俱是周官三
百六十舉其大數而云三百也正/義
周官分合兼攝先王設官分職最當詳考謂其錯綜互
見不可倫類而又有截然一定不可易者如大司冦之
[140-3a]
屬自朝廷之獄大司冦小司冦士師掌之六遂之獄遂
士掌之六郷之獄鄉士掌之甸稍縣封之獄縣士掌之
邦國之獄方士掌之四方之獄訝士掌之凡此謂其皆
獄訟事故雖在鄉之外如甸稍縣封外而邦國逺而四
方皆屬之司冦其他則不然既有司徒以統民掌鄉遂
而掌疆之屬又分之司馬其間分畫職掌若此者衆又
所宜深究也其設官之大數雖曰三百六十然職事員
數不止此而已也以天官考之凡卿大夫命士三百五
[140-3b]
十餘人地官除鄉遂山虞林衡司關司門不可考尚四
百餘人春夏秋三官凡五百餘人凡六官中大畧以春
夏秋官為凖以多乗少皆以五百人為額則凡三千人
矣其間兼攝必相半矣何者先王因事以命官作史者
因官以分職以三公六卿論之如二卿必公一人六卿
各掌其職宜若不成兼而成王時周公以公兼冡宰召
公以公兼宗伯蘇忿生以公兼司冦故書洛誥曰司徒
司馬司空也成王将崩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
[140-4a]
毛公則是六卿中召公毛公畢公亦上兼三公矣由是
推之先王之制其職則不可廢其官亦未必一一有舉
其大畧而言則土訓誦訓無它職事掌葛掌染草人角
人羽人之類止徴一物則其無事時亦多矣軍司馬與
司馬行司馬戎僕戎右有軍旅則用之甸祝田僕有
田獵則用之有喪紀則用夏采有盟詛則用詛祝建
邦國則用土方氏逺方民來則用懷方氏先王豈以禄
無用之官而待有事然後用之哉亦於臨事兼攝耳盟
[140-4b]
府命士也而太公兼之所兼謂載在司盟而太師職之
是也作禮者以其不可廢故各設其官職以待智者决
擇爾又六卿每卿内治一官外兼一鄉而周官每鄉卿
一人每官卿二人若是者皆非事實也
周官文不可行今之𫝊周禮曰周公相成王致太平之
書考其官師之属至射惡鳥殺鼃鼈皆有族然太平之
功若是微猥煩細而後立耶觀今末世之官俚名曲號
猶不能至之甚豈𫝊之非真乎惡鳥之不射鼃鼈之末
[140-5a]
殄於太平之功宜可損益視其文類若煩而不可舉非
於簡治有未盡哉抑徒為其文而不施於事耶荆璞/集
 辨周官立法之善有周官馭吏之法則天下無惰吏
 有周官治兵之法則天下無惰兵有周官勸農之法
 則天下無惰農自六典掌於太宰而官無曠職自九
 法嚴於司馬而兵無虚數自井田制於司農而民之
 不農者亦寡矣
周官職屬煩多周官六属其職三百六十而員數則多
[140-5b]
如六鄉七萬五千家耳自比長以上卿大夫一萬八千
餘人此大可怪學者每非之而疑其説抑序官之妄耶
然鄉州黨族比皆有職又不可闕者則守其官者何等
人也
 辨周官統屬之數周官三百六十六卿分職各率其
 屬一曰天官冡宰二曰地官司徒三曰春官宗伯四
 曰夏官司馬五曰秋官司冦六曰冬官考工邦治則
 掌之冡宰而率其属自太宰小宰以下則六十有二
[140-6a]
 焉邦教則掌之司徒而率其属自大司徒小司徒以
 下則七十有四焉邦禮則掌之宗伯而率其屬自大
 宗伯小宗伯以下則有七十焉邦政則掌之司馬率
 其屬自大司馬小司馬以下則六十有八焉邦刑則
 掌之司冦而率其屬自大司冦小司冦以下則有六
 十五焉以至冬官考工記雖事實零落攷其大槩工
 人之屬則二十有九焉合而記之則三百六十有五
 焉又六鄉之吏自鄉大夫卿至于比長下士凡一萬
[140-6b]
 八千九百三十六人府史胥徒不在其數
周官鄉遂無法周公致太平六年反政成王今可見者
六官之典也建國之法畫為鄉遂自大夫至其長厥職
事聞歳時登斂于王家教帥于民里皆何事耶采地三
等邑於畿者豈復有數乎列卿六考佐其事者豈復有
名乎司徒之属命以鄉者皆别置則疑於無法司馬之
吏取於鄉者皆兼官則詳夫不合書序周公為師召公
為保而師氏保氏非輔弼之任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而
[140-7a]
逺郊近郊殊内外之賦何也荆璞/集
 辨州鄉之長皆鄉官司馬之吏取於鄉官皆兼官則
 悼夫不合司馬之序自軍将至於伍長凡六等軍将
 也師帥也旅帥也卒長也兩司馬也五長也皆比閭
 族黨州鄉之官也故司馬之職中夏苃㑹辨號名之
 用帥以國名縣鄙各以其名鄉以州名鄭氏之説以
 帥謂軍将及帥師旅師至伍長也縣鄙謂縣正鄙師
 至鄰長也鄉謂州長至比長也其兼官可知矣夫三
[140-7b]
 代之制居則民出則軍各親其吏豈有不合者哉鄭/伯
 謙/文
 辨鄉遂用下士為長鄉遂自大夫至所長厥功可得
 聞歟考地官之序鄉大夫則每鄉以卿一人為之一
 鄉之間又有比閭族黨州州長中大夫為之也黨正
 下大夫為之也族師上士為之也閭胥中士為之也
 比長下士為之也此鄉官也遂大夫每遂則以中大
 夫一人為之一遂之間又有鄰里酇鄙縣縣正下大
[140-8a]
 夫為之鄙師上士為之酇長中士為之里宰下士為
 之鄰長五家則一人為之此遂官也鄉官之比長以
 下士為之而遂官之鄰長不言下士者葢尊卑之差
 也何哉卿大夫鄉官差次而下至於比長自然用下
 士矣遂大夫止中大夫之官差次而下至於里宰已
 用下士則鄰固不得用下士也蓋以未命之士為之
 也錢文/子文
鄉遂都鄙之法周制鄉遂用貢法故十夫有溝長底是
[140-8b]
十方底是百長底是千方底是萬都鄙用助法故八家
同井鄉遂則以五為數家出一人為兵以守衛王畿役
次必簡故周禮中惟挽匶則用之此役之最輕者都鄙
則以四起數六七家始出一人故甸出甲士三人歩卒
七十二人馬四匹牛十二頭鄉遂所以必為溝洫而不為
井者即欲起兵數故也五鄙五鄰五伍之後變文言四
里四兩者用四則成百之數復用五則竒零不整齊
矣如曰周制皆井者此欺人之説不可行也文公/經説
[140-9a]
周官為治之煩歐陽曰周之治迹所以尤詳見於後世
者周禮著之故也然漢武以為讀禮不驗之書何休亦
云六國隂謀之説何也然今考之實有可疑者夫内設
公卿大夫下至府史胥徒以相副貳外分九服建五等
差尊卑以相統理此周禮之大畧也而六官之属畧見
於經者五萬餘人而里閭縣鄙之長軍師卒伍之徒不
與焉王畿千里之地為田幾井容民幾家王官王族之
國無幾數民之貢賦幾何而又容五萬人者於其間其
[140-9b]
人耕而織乎如其不耕而何以給之夫為治者固若是
之煩乎此其可疑者也六一/文
周官體制難行歐陽曰秦既非古盡去古制自漢以後
帝王稱號官府制度皆襲秦故以至於今雖有因有革
然大抵皆秦制也未嘗有意於周禮者豈其體大而難
行乎其果不可行乎夫立法垂制将以遺後也使難行
而萬世莫能行與不可行等爾然則反秦制之不若也
脱有行者亦莫能興或因以取敗王莾後周是也則其
[140-10a]
不可用决矣此又可疑也同/前
 辨周禮可致太平有公輸之巧而後可以施斵削之
 功有王良之銜轡而後可以誇馳騁之工有周官六
 典之書而後可以致太平之治
 辨周禮王道之極文中子魏相篇曰子家君未嘗廢
 周禮門人問子子曰先師以王道極是也如有用我
 執此以徃通也周之介也敢忘其禮乎
周禮之書不可信蘇曰言周公之所以治周者莫詳於
[140-10b]
周禮然以吾觀之秦漢諸儒以意損益之者衆矣非周
公之全書也何以言之周之西都今之關中也其東都
今之洛陽也二都居北山之陽南山之隂其地東西長
南北短短長相補不過千里古今一也而周禮王畿之
大四方相距千里如畫棊局近郊逺郊甸地稍地小都
大都相距皆百里千里之方地實無所容之故畿内逺
近諸法類皆空言爾此周禮之不可信者也蘇欒/城文
 辨六典之文難及李曰昔劉子駿鄭康成皆以周禮
[140-11a]
 為周公致太平之迹而林碩謂末世之書何休云六
 國隂謀然鄭義獲申故周官遂行切觀六典之文其
 用心至悉如天焉有象者在如地焉有形者載非古
 聰明睿智誰能及此其曰周公致太平者信矣荆璞/集
六官法天地四時釋曰六官之屬三百六十象天地四
時日月星辰之度數天道備焉成王作周官其志有述
天授位之義故周官設官分職以法之
 辨六官探伺本末治教禮政刑事謂之六官治非天
[140-11b]
 事謂之天官治以道為本也教非地事謂之地官教
 以化為本也禮以仁為本故禮曰春官政以禮為本
 故政曰夏官刑以義為主故刑曰秋官典以智為主
 故事曰冬官本末相因先後相應故則更新終則復
 始天地四時之道也聖人之立六官蓋法天地四時
 理治萬事者也然治有本末不知其本則不能起用
 以應物不事其末則不能反本以復道先王於是以
 官探本以司伺末治官曰天而以道為本教官曰地
[140-12a]
 而以化為本禮官曰春而以仁為本政官曰夏而以
 禮為本此之謂探本教官謂之司徒而教以徒為末
 政官謂之司馬而政以馬為末刑官謂之司冦而刑
 以冦為末事官謂之司空而事以空為末此之謂伺
 末有本有末未嘗偏廢此先王之治所以為大備歟
 王昭/禹
 辨漢儒臆説之非成王言六卿所治之職何嘗以配
 天地四時今以冡宰曰天官而天事反在春官乃曰
[140-12b]
 天取兼總之義天之至尊惟萬乗可稱曰天王曰天
 子豈人臣而稱天乎司徒謂之地官愈無義古者司
 徒掌以教人倫今乃掌土地之事是乃司空掌土也
 非司徒掌教也宗伯掌禮謂之春官春者物之生五
 行以象仁今謂之禮以禮豈能生物也哉司馬掌兵
 而謂之夏夏方物之盛反用兵乎惟司冦掌刑謂之
 秋官猶可矣司空掌土謂之冬官又無理也使成王
 有取於天地四時則書言之矣既不言所取必無義
[140-13a]
 則漢儒臆説可知也
六官首序不同釋曰自惟王建國至以為民極五句六
官之首同此序者以其建國設官為民不異故也王者
臨統無逺故首稱惟王明事皆統之於王王既位矣當
擇吉土以建國為先故次言建國於中辨四方正宫廟
之位復體國經野自近及逺也於是設官分職助理天
工衆人取中以為治體列文先後次第應爾其實建國
之初豈未設官分職也直以作序之意主在設官分職
[140-13b]
為民極耳
 辨六官皆為民立王昭禹曰六官之首皆於以為民
 極之後言乃立某官者葢乃者有以彼而繼以此之
 辭先王之立官凡以因彼民故也然言乃立天官而
 不謂之建者葢立乎上者能大而發下立乎下者能
 一而承上則立者能得位而已非若建則能作而立
 之也
六官職掌互見太宰以六典佐王治邦國以八法治官
[140-14a]
府以八則治都鄙以八柄詔王馭羣臣以八統詔王馭
萬民以九職任萬民九賦斂財賄九式均節財用九貢
致邦國之用司㑹掌六典八法八則八柄九貢九賦九
功九式○司書掌六典八法八則九職九正九事○山
師掌山林之名辨其物與其利○川師掌川澤之名辨
其物與其利害而頒之于邦國
六官互相參錯鄭曰周官率屬互相參錯如太史而下
掌六典八法八則八柄之貳宜屬於天官而乃屬於春
[140-14b]
官司勲掌六卿之賞地宜在地官而乃屬於夏官大行
人小行人司儀掌客宜在春官而乃屬於秋官大僕掌
諸侯之復逆小臣掌王公及孤卿之復逆御僕掌羣吏
之復逆及庶民之復逆夫民臣復逆宰夫既已掌之則
太僕而下宜屬之天官今乃屬之夏官地官掌邦畿之
事凡造封邑建社稷設封疆分州里司徒既掌之矣而
掌固司險掌疆候人乃屬於夏官如理財事自大府至
掌皮盡𨽻於天官則凡財用宜悉領於大宰而泉府廩
[140-15a]
人倉人乃見於地官自膳夫至腊人不過充君之庖爾
而悉領於冡宰至於外朝則百官之廪禄府史胥徒稍
食畨上宿衛之廩給其費實廣而外内朝之冗食亦見
於地官之槁人自内司服至屨人凡王宫服飾之用既
屬於天官而司服掌外朝之服司常巾車之官則屬於
禮官如使各得行其意而不關於冡宰是猶太祖之
三司使以河渠按付之都水監甲胄按付之軍器監恐
無以樽節之
[140-15b]
稱官之名義釋曰周禮之内宗伯之類諸言伯者伯長
也以尊長為名縣師之類言師者皆取可為法也諸稱
人者若輪人車人腊人鼈人之類即冬官鄭云其曰某
人者以其事名官言氏者有二種謂若桃氏為劒築氏
為削之類鄭注冬官族有世業以氏名官若馮相氏保
章氏師氏保氏之類鄭注引春秋官有世功則有氏族
是也諸稱司若司裘司市之類言司者皆是專任其事
事由於已故以司言之也諸典婦功典絲典枲之類言
[140-16a]
典者出入由已課彼作人故謂之為典也諸稱職者謂
若職幣職内職歳財不乆停職之而已凡云掌者有三
義一如他官供物已則蹔掌之而已若幕人供帷幕幄帟
掌次待張事是也二則掌徴歛之官若掌皮掌染草之類
是也三則掌非已所為則掌節掌固掌疆本非已造廢
壞修之而已也
序官之義有二釋曰凡六官序官之法其義有二一則
以義類相從謂若宫正宫伯同主宫中事膳夫庖人外
[140-16b]
内饔同主造食如此之類皆是類聚羣分故連類序之
二則凡次序六十官不以官之尊卑為先後皆以緩急
為次第故此宫正之等士官為前内宰等大夫官為後

嵗時教帥民里所謂教者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
賔興之鄉大夫頒司徒之教法于鄉吏使各以教其所
治州長屬民讀法勸其行義戒其過惡黨正讀邦法以
紏戒其民族師讀邦法以書其孝弟睦姻有徳者閭胥
[140-17a]
讀法書其恭敏任恤者所謂帥者如鄉大夫於大詢之
時帥衆寡而致於朝州長於作民之時則帥而致之黨
正嵗終帥吏而致事族師於萬民之時帥四閭之吏是

六官皆有考釋曰宰夫是太宰之考謂若地官之考為
鄉師春官之考為肆師夏官之考為軍司馬秋官之考
為士師冬官之考為匠師
 辨官考皆謂之師王昭禹曰治官之攷謂之宰夫政
[140-17b]
 官之攷謂之軍司馬而於教官則謂之鄉師禮官則
 謂之肆師刑官則謂之士師者葢宰夫則因大宰而
 名之而攷治者宜以智帥人故曰宰夫軍司馬則因
 大司馬而治之而攷政者特以軍為主故曰軍司馬
 師所以教之而教官所攷者止於六鄉之教事故曰
 鄉師至於禮也刑也無非所以教也故亦皆謂之師
 先王因事以名官各有攸趣爾
周公所立條貫周禮一書周公所以立下許多條貫皆
[140-18a]
是從廣大心中流出文公/語録
是周公意思周禮畢竟是出於一手謂是周公親筆做
成固不可然大綱却是周公意思
可見周家法度周禮一書好㸔廣大精密周家法度在
焉但未敢令初學㸔
建太平之基本今謂周官非聖人之書至如比閭族黨
之法正周公建太平之基本也
為一代之法周禮一書聖人姑為一代之法爾到可用
[140-18b]
處聖人須别有權變之道並同/上
   禮天官
㸔天官太宰天官之職須襟懷洪大方㸔得葢其規模
至大若不得此心欲事事上致曲窮究湊合此心如是
之大必不能得也釋氏錙銖天地可謂至大然不嘗為
大則為事不得若畀之一錢則必亂矣又曰大宰之職
難㸔葢無許大心胷包羅記得此復忘彼其混混天下
之事當如捕龍蛇摶虎豹用心力㸔方可其他五官便
[140-19a]
易看止一職也伊川/遺書
天官象天所立鄭云象天所立之官天者統理萬物天
子立冡宰使掌邦治亦所以總御衆官使不失職不言
司者太宰總御衆官不主一官之事也通釋曰周天有
三百六十餘度天官亦總攝三百六十官故題曰天官

 辨冡宰職關天人鄭曰或問冡宰一官其属六十顧
 未始有一事之關乎天者而冡宰謂之天官何也曰
[140-19b]
 此加官也唐虞官百凡天地之運化四時之作訛成
 易事之關於天者羲和職之教化禮樂之要兵刑財
 榖之司虞工納言之職事之係於人者九官分治之
 事有其官官有其職十有五人之職所以分天下之
 萬事而治之者也
 辨天官之責甚深古之大臣凡論道經邦以轉移人
 主之心術而釐正天下之萬事者皆寅亮之理也皆
 對時育物撫五辰而熈庶績者也是故日月之薄蝕
[140-20a]
 百川之沸騰詩人所以刺卿士榖洛之鬭太子晉亦
 以歸咎於執政焉和同天人之際使之無間然者雖
 聖人之能事而大臣實輔佐之其誰曰人事之非天
 理也加天官於冡宰之上其尊大臣也雖至其所以
 責大臣也葢深
天官先後之次釋曰自太宰至旅下士總馭羣職故為
上自此宫正已下至夏采六十官隨事緩急為先後
故自宫正至宫伯二官主宫室之事安身先須宫室故
[140-20b]
為先也自膳夫至腊人皆供王膳羞飲食饌具之事人
之處世在安與飽故食次宫室也自醫師已下至獸醫
主療疾之事有生則有疾故醫次食饌也自酒正至宫
人主酒飲肴羞之事醫治既畢須酒食養身故次酒肴
也自掌舎至掌次安不忘危出行之事故又次之自太
府至掌皮並是府藏計㑹之事既有其餘理須貯積或
出或内宜計㑹之故相次也自内宰至屨人陳后夫人
已下内教婦功婦人衣服之事君子明以訪政夜以安
[140-21a]
息故言婦人於後也夏采一職記招魂以其死事故於
末言之也
 辨天官叙官不同甸師何以不列地官以共野之薦
 又給薪蒸故次亨人之下凌人藏氷何以不同豳法
 按周之二月夏十二月取氷周三月夏正月藏之
 周四月夏二月頒之藏之既晚出之又早以豳土寒
 故不於一月也凌人以夏十二月藏氷曰之二月頒
 氷也大府玉府何以不列冬官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140-21b]
 大府掌賄故次飲食玉府治玉掌王后首服故與大
 府同列天官奄何以爵内小臣稱士以賢近侍為之
 也
冡宰職不言司鄭注曰天子立冡宰使掌邦治亦所以
總御衆官使不失職不言司者太宰總御衆官不主一
官之事也
 辨不言司有二義釋曰鄭云不言司者太宰總御衆
 官不主一官之事此官不言司對司徒司馬司冦司
[140-22a]
 空皆云司以其各主一官不兼羣職故言司此天官
 則兼攝衆職故不言司也若然則春官亦不言司者
 以其祭祀鬼神鬼神非人所主故亦不言司也
三公無正職釋曰按成王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
三公亦是公有三人之事云三公者内與王論道者成
王周官云茲惟三公論道經邦考工記云坐而論道謂
之王公鄭雖言天子諸侯宫中亦舎三公是其内與王
論道也云中參六官之事者按書𫝊云天子三公一曰
[140-22b]
司徒公二曰司馬公三曰司空公彼注云周禮天子六
卿與太宰司徒同職者則謂之司徒公與宗伯司馬同
職者則謂之司馬公與司冦司空同職者則謂之司空
公一公兼二卿舉下以稱是其中參六官之事云外與
六鄉之教即此經是也云其要為民所以属之鄉焉者
三公無正職是以三百六十官之中不見三公之任惟
此六鄉之内而言三公故云属之鄉焉
 辨三公分主六鄉王曰老子曰容乃公公乃王則公
[140-23a]
 者爵爵盛大而其徳與王同矣鄉老公也尊之於鄉
 憲其言行而不累以事故稱老焉禮賔賢能而獻其
 書於王王再拜而受之則為道之存故也故以鄉老
 帥其事鄉老於司徒之官非属而無職則以事道者
 尊職事者卑故也然鄉老位卿而公一人則三公分
 主六鄉矣書曰三公官不必備惟其人則三公一人
 有時而兼掌六鄉矣
 辨鄭氏兼官之説三公官不列其職兼之師氏保氏
[140-23b]
 三公無職也鄭氏於師氏保氏序官則曰周公為師
 召公為保相成王為左右聖賢兼此官謂三公之職
 下兼師氏之官此説非矣三公取上公九命之職也
 師氏之職中大夫為之耳保氏之職下大夫為之耳
 既曰大夫為之而以公兼之則周公設官為虚名也
 故曰此説非也
内宰統御内治内宰下大夫二人命士十二人自内小
臣㑹竪凡将命洒掃之人自九嬪御婦祝史凡内官自
[140-24a]
典婦功服飾織經凡治内之命士皆屬焉而𨽻於冡宰
蓋女寵近習所以移人主之徳大臣總之則無得踰節
詩稱皇父作相膳夫内史皆得人巷伯之雅詩人雖奄
官亦吝其選晉侯近女而惑毉和以為趙孟之咎古人
致君二南之化其道由此東周宰職不競春秋首書咺
賵妾甚者三公逆后其何足以正王閫乎
玉府内府分職玉府内府所掌金玉兵器凡良貨賄一
也而分為二官何哉葢玉府所掌皆式財所作及獸人
[140-24b]
魚人所入之物専以供王玩好賜予耳邦之大用不與
焉内府所掌乃九貢九功之貨賄及諸侯所獻國珍皆
公家之物以供邦之大用故不可不分為二也
 辨三府供貢之非胡宏曰四方職貢各有定制無非
 王者之財不可有公私之異今大府乃以式貢之餘
 才以供玩好之用不幾有如李唐之君受裴延齡之
 欺罔乎玉府乃有王之金玉好貨兵器不幾如漢靈
 置私庫者乎内府乃有四方金玉之齒革良貨賄之
[140-25a]
 獻而供王之好賜予不幾如唐受四方之羡餘者乎
府史胥徒有無釋曰周禮之内府史大例皆府少而史
多而府又在史上唯有御史百有二十人特多而在府
上鄭云以其掌贊書數多也又有府兼有史以其當職
事繁故也或有史而無府者以其當職事少得史即足
故也至於角人羽人等有府無史以其當職文書少而
有税物須藏之故直有府也腊人食醫之等府史俱無
者以其専官行事更無所須故也周禮之内唯有天府
[140-25b]
一官特多於史以其所藏物重故也周禮上下文有胥
必有徒胥為什長故也腊人之類有徒無胥者得徒則
足不假長帥故也食醫之類胥徒俱無者以其專官行
事不假胥徒也
 辨府史胥徒非王臣釋曰言王臣者自士以上得王
 簡策命之則為王臣也府史胥徒不得王命官長自
 辟除者非王臣也
 辨府史胥徒之職王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史掌官書
[140-26a]
 以贊治胥掌官叙以治叙徒掌官令以召令葢有藏
 則置府有書則置史有召令之事則置徒有徒則置
 胥胥以統徒一胥而十徒從之謂之胥則以其賤而
 在下亦能養人也謂之徒則以其尤卑而行趨走以
 供役也
王后參預外事王后有好事于四方則使往有好令於
卿大夫亦如之胡宏曰婦人無外事以貞潔為行若外
通諸侯内交羣下将安用君者夫人臣尚無境外之交
[140-26b]
曽謂王后可乎殊不知先王之政王后相成未嘗無外
事也按禮天子享諸侯有王后亞獻之禮上公來朝夫
人致八壺八方八豆膳大牢致享大牢侯伯來朝亦如
之子男來朝夫人致禮六壺六豆六籩未始不接羣臣
諸侯也好命其可嫌乎
宫正内宰獨均稍食天官一官惟宫正内宰獨均其稍
食它有司不言周宫朝之序内有六宫外有三朝三朝
之外又有九式九法朝焉六宫之外有九室九卿居之六
[140-27a]
宫之内有九室九嬪居之自六宫而外凡治朝之官皆
宫正掌之自六宫之内凡宫禁之官皆内宰掌之所以
稍食必二人均分以此考先王之世百官宫衛之賤宫
正内宰各受其財分之所屬
序官與分職之辭異王曰大宰佐王治邦國序官曰佐
王均邦國葢治則謂之而已未至於均也王之於邦國
非特治之而已又以道均之則均邦國者王之事非治
典之書所能及也及其帥属以佐王然後可以言均焉
[140-27b]
   禮地官
地官象地所立鄭云象地所立之官司徒主衆徒地者
載養萬物天子立司徒掌邦教亦所以安擾萬民釋曰
既言象地所立則此六十官皆法地與天官言象天義
異矣
 辨地官所立次天官鄭曰天職生覆而為萬物之所
 資始者主乎道地職形載而為萬物之所資生者主
 乎化治無所不覆而以道為本故掌治者謂之天官
[140-28a]
 教無所不載而以化為本故掌教者謂之地官天覆
 則無為而尊父道也地載則有為而親母道也故一
 曰天官而地官次之
五教十二教之别司徒因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一
曰以祀禮教敬二曰以陽禮教讓三曰以隂徳教親四
曰以樂禮教和五曰以儀辨等六曰以俗教安七曰以
刑教中八曰以誓教恤九曰以度教節十曰以世事教
能十有一曰以賢制爵十有二曰以庸制禄教所以親
[140-28b]
百姓訓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
 辨周亦有五教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者有虞氏
 五即舜典所云敬敷五教又文十八年云舜臣堯舉
 八元使敷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
 也而周十有二者據司徒之職云一曰以祀禮教敬
 以下是也按成王周官云司徒敷五典擾兆民則周
 亦有五教而云至周十有二者鄭據此周禮之文言
 十二以對於虞其實立中雖不含十二亦含有五
[140-29a]
鼓人六鼓之用釋曰云六鼔四金之音聲者六鼓四金
與音聲和合故連音聲也云以節聲樂者下云雷鼓靈
鼓路鼓晉鼓皆是也以和軍旅者下云以鼖鼓鼓軍事
是也云以正田役者下云以鼛鼓役事是也田狩所以
習戰則田鼓當與軍事同按大司馬云王執路鼓諸侯
執賁鼓軍将執晉鼔之等是也
 辨六鼓之用無定制王曰六鼓之用其所主雖如此
 變而通之則亦有時而不同故路鼔賁鼓有施於軍
[140-29b]
 者若大司馬教戰而王執路鼓諸侯執賁鼓軍将執
 晉鼓是也路鼓又有施於朝政者若大僕建路鼓于
 大寝門之外待逹窮與遽令是也賁鼓有施於金奏
 者若靈臺之詩曰鼖鼓惟鏞是也由此觀之則義設
 於適斯可矣豈若膠柱調瑟然哉
載師任地之法載師掌任地之法有㕓里有埸圃有宅
田士田賈田有官田牛田賞田牧田有公邑家邑之田
有小都大都之田且國有四民農之受田無疑矣惟工
[140-30a]
商之受田初無明文而二鄭之釋周禮則有異同之議
先鄭謂士大夫之子得而耕之田也賈田吏為縣官賣
材者與之田也後鄭則引漢食貨志之言謂農民户一
人已受田其家衆男為餘夫亦以口受田如此士工商
家受田五口乃當農夫一人據後鄭之意則直謂賈田
為商賈之家所受田也予以為不然夫四民不相易業
亦不相雜處其來乆矣四民之中自農之外惟士為然
田葢使之耕且養也果如後鄭之言以賈為商賈之賈
[140-30b]
則工商一也何載師獨載賈田而不言工田乎嗟夫王
者之所重者農民也所輕者末作也田不耕者出屋粟
宅不毛者出里布莫非設輕重之法使民知農之為優
而工商之不足事也今使為工者得以器械易粟而復
受田焉則誰不為工乎使為商者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而復受田焉則誰不為商乎然則載師無商田工田之
明文而後鄭必為之説予以為深沒先王重本抑末之

[140-31a]
畎澮溝洫之制注曰十夫二鄰之田百夫一酇之田千
夫二鄙之田萬夫四縣之田遂溝洫澮皆所以直通於
川也遂廣深各二尺溝倍之洫倍溝澮廣二尋深二仭
徑畛塗道路皆所以通車於國都也徑容牛馬畛容大
車涂容乗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都之野塗與環
涂同可也萬夫者方三十三里少半里九而方一同於
南畮圖之則遂從溝横洫從澮横九澮而川周其外焉
去山陵林麓川澤溝瀆城郭宫室涂巷三分之制其餘
[140-31b]
如此以至于畿則中雖有都鄙遂人盡主其地
 辨遂人匠人之異鄭曰遂人匠人溝洫之制不同鄭
 氏謂遂人自是井田之制匠人自是溝洫匠人畿内/采地之制
 遂人鄉遂/溝洫之制非也周制井田之法通行於天下安有内
 外之别哉遂人言十夫有溝以直度之也凡十夫之
 田田首必有一溝以㵼水以方度之則方一里之地
 所容者九十夫而其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則凡
 一里之内凡四溝矣而旁各一溝中間兩溝遂人云
[140-32a]
 百畆有洫是百畆之地相連属而同以一溝㵼水以
 方度之則方十里之成所容者九百夫而其間廣八
 尺深八尺者謂之洫則方十里之内凡四洫矣兩旁
 各一洫中間兩洫至於澮亦然若川則非人力所能
 為也故匠人不為川而云兩山之間必有川焉遂人
 所云萬夫有川亦大約言之耳大槩甽水㵼於溝溝
 水㵼於洫洫水㵼於澮澮水㵼於川其縱横因地勢
 之便利遂人匠人以大意言之遂人以長言之故曰
[140-32b]
 以逹于畿匠人以方言之故止一同耳
井地制田之例按司馬法曰六尺為歩歩百為畮畮百
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十為
終終十為同同方百里又按周禮小司徒職曰九夫為
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
康成曰此謂造都鄙也采地制井田異於鄉遂九夫為
井方一里四井為邑方二里四邑為丘方四里四丘為
甸方八里旁加一里則方十里為一成四甸為縣方二
[140-33a]
十里四縣為都方四十里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里乃
得方百里為一同也又按匠人職曰一耦之伐廣尺深
尺謂之甽田首倍之廣二尺深一尺謂之遂九夫為井
井間廣四尺深四尺謂之溝方十里為成成間廣八尺
深八尺謂之洫方百里為同同間廣二尋深二仞謂之
澮康成謂井田之制小司徒經之匠人為之溝洫相包
乃成全又按遂人職曰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
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
[140-33b]
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逹于畿康成謂十夫二鄰之田百
夫一酇之田千夫二鄙之田萬夫四縣之田由是而言
是六遂之地所有田也舉六遂則六鄉明矣此制田之
例也
 辨司馬法與周禮不同然司馬法又與周禮之言有
 異司馬法有歩畮夫屋并周禮如之但不别與屋耳
 司馬法十井為通十通為成周禮則四井為邑四邑
 為丘四丘為甸一甸旁加一里為成司馬法十成為
[140-34a]
 終十終為同周禮則四甸為縣四縣為都四都旁加十
 里為同又司馬法止為一制無近逺之殊周禮則三
 百里以外都鄙為井田鄭云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
 二百里以為鄉遂内十夫百夫千夫萬夫則是殊制
 矣今亦本周禮為定
王賦内外之制孟子曰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
賦周税輕近而重逺近者多役也園廛亦輕之者㕓無
榖園少利也此周載師之法葢指畿内而言之若孟子
[140-34b]
對滕文公之問指周家畿外而言之適與康成匠人之
法同也故康成匠人注曰邦國亦異内外之法耳野九
一國中什一是外内異也周税曰徹通野與國中言之
則共為什一也
宫城大小之制注曰國之所居謂城方也公之城葢方
九里宫方九百歩侯伯之城葢方七里宫方七百歩子
男之城葢方五里宫方五百歩釋曰此經國家及宫室
以九以七以五為節以天子城方十二里而言此九七
[140-35a]
五亦當為九里七里五里為差矣周禮匠人營國方九
里謂天子之城今大國與之同非也然大國七里次國
五里小國三里之城為近可也
 辨匠人九里之非王曰匠人言建國又言營國者謂
 之建言其始也謂之營言其終也方九里言城中之
 制以典命考之上公其國家宫室以九為節上公百
 里之地其城方九里以王畿千里之廣百官之所
 止舎四方之所湊㑹而城中之制反不同於公殆
[140-35b]
 不然也葢天子備天數則城中之制宜以十有二里
 然後其廣足以有容焉謂方九里葢作記者之誤矣
以國服為息注曰有司貸民之物定其賈以與之鄭司
農云貸者謂從官借本賈也故有息使民弗利以其所
賈之國所出為息也假令其國出絲絮則以絲絮償其
國出絺葛則以絺葛償𤣥謂以國服為之息以其於國
服事之税為息也於國事受園㕓之田而貸萬金者則
朞出息五百王莽時民貸以治産業者但計嬴所得受
[140-36a]
息無過嵗什一
 辨後世法與古異王昭禹曰賖之為民也貸之為國
 也以其為民故無息焉但各以其物為抵而已以其
 為國故有息焉而責之以出息必與有司辨而授之
 則辨其可與而後授之以有司能知其有無故也以
 國服為之息則各以其所服國事貢物為息也若農
 以粟米工以器械皆以其所有也孟子曰使民盻盻
 然将終歳勤動不得養其父母又稱貸而益之夫周
[140-36b]
 之衰不能為民正田制地税斂無度又從而貸之則
 凶年饑嵗無以為償而上之人又必責之則稱貸之
 法豈特無補於民哉求以國服為之息則恐收還其
 母而不可得也稱貸之法雖存其實異矣
 
 
 
 羣書考索續集卷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