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續集卷八
[139-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續集卷八
            宋 章如愚 編
  經籍門
   禮記曲禮
多出孔門弟子禮記多出於孔子弟子然必去吕不韋
之月令及諸儒之王制仍博集名儒擇冠昏喪祭鄉相
見之經典以類相從然後可為一書若大學中庸則孟
[139-1b]
子之倫也不可附之禮篇至於學記樂記閒居燕居緇
衣表記格言甚多非經解儒行之比當以為大學中庸
之次也禮運禮器玉藻郊特牲之類又其次也伊川/先生
五禮之所由始遂皇在伏羲之前始王天下是尊卑之
禮始於遂皇也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是嫁娶嘉禮
始於伏羲神農氏始教天下種榖始為蜡則祭祀吉禮
始於神農也黄帝與蚩尤戰於涿鹿則有軍禮也易繫
辭𫝊第二章云古者𦵏諸中野則有凶禮也又論諸撰
[139-2a]
考云軒知地利九牧倡教既有九州之牧當有與聘是
賔禮也正/義
禮有三起之義禮有三起禮理起於太一禮事起於遂
皇禮名起於黄帝其禮理起於太一其義通也其禮事
起於遂皇禮名起於黄帝其義乖也且遂皇在伏羲之
前禮運燔黍捭豚在伏羲之後何得以祭祀在遂皇之
正/義
禮記雜出記録禮記之作出自孔子但正禮殘缺無復
[139-2b]
能明至孔子沒後七十二子之徒共撰所聞以為此記或
録舊禮之義或録變禮所由或兼記體制或雜序得失
故編而録之以為記也中庸是子思伋所作緇衣公孫
尼子所撰鄭康成云月令吕不韋所修盧植云王制
漢文時博士所録其餘衆篇皆如此例但未能盡知而
記之也正/義
 辨諸儒折難之非禮記之書雜出諸儒其所師𫝊或
 異故有兩存之説如吕不韋月令漢博士王制王制
[139-3a]
 又皆刺經而作兼有時王之制學者考其説間與周
 官牴牾不知秦漢諸儒采古參今未嘗施用乃持其
 説以相折難此聚訟所由起也然先王之制頗在於
 是乃刪摘詆訾如柳宗元時令論苛碎刻裂不知議
 者之在後其弊至於㑹稽夏休破禮記之書此如子
 孫不聞前世之事而臆度祖父之傳為非是謂吾獨
 見聖人之心乃聖人所謂不知而作非吾所敢同也
 唐仲/友文
[139-3b]
非禮書者七篇漢興諸儒搜求於脱畧之中禮得於淹
中樂𫝊於制氏所謂禮樂者無復聖人之制作也於是
合禮樂之可知者編為禮記之書曲禮郊特牲祭義祭
法喪服等篇古之禮書也樂記一篇古之樂書也若乃
檀弓月令文王世子學記中庸表記大學等篇可謂之
禮書乎可謂之樂書乎非禮書而謂之禮記無怪乎學
者之疑也
篇目各有所属曲禮王制禮器深衣属制度檀弓禮運
[139-4a]
玉藻中庸表記緇衣儒行大學經解哀公問燕居坊記
大𫝊學記屬通論投壺冠義婚義射義樂義聘義鄉飲
酒屬吉禮郊特牲祭法祭統祭義屬祭禮月令屬明堂
隂陽記屬文王世子法樂記屬樂記明堂位屬明堂記
内則屬文王世子法
曲禮所記五禮之疑按鄭目録云名曰曲禮者以其篇
記五禮之事祭祀之説吉禮也喪荒去國之説凶禮也
致貢朝㑹之説賔禮也兵車旌鴻之説軍禮也事長欽
[139-4b]
老執贄納女之説嘉禮也此於别録屬制度按鄭此説
則此曲禮篇中有含五禮之義是以經云禱祀祭祀之
説當吉禮也送喪不由徑歳凶年榖不登又云大夫士
去國如此之類是喪荒國之説當凶禮也五官致貢曰
享天子當宁主人拜迎之類是賔禮須敬也軍中之拜
肅拜之類是軍禮須敬也冠昏飲酒皆有賔主答拜之
類是嘉禮須敬也兵車不式乗玉輅不式鄭云大事不
崇曲敬者謂敬天神及軍之大事故不崇曲小之敬熊
[139-5a]
氏以為唯此不敬者恐義不然也既云曲禮曰是引儀
禮正經也正/義
禮有經有變禮有經有變經者常也變者常之變也先
儒以曲禮為變禮看來全以為變亦不可葢曲者委
曲之義故以曲禮為變然毋不敬安定辭安民哉豈可
以此三句為變禮只是禮各有經有變先儒以儀禮為
經禮儀禮中亦有變然所謂變禮者又自有經不可一
律㸔也禮記聖人問答處多是説禮之變又曰上古禮
[139-5b]
書極多如河間獻王收拾得五十八篇後來藏在秘府
鄭𤣥輩尚及見之今注疏中有引援處後來遂失不𫝊
可惜可惜今儀禮古時亦多有今所餘十七篇但士禮
文公/經説
毋不敬是統言毋不敬是統言主宰處儼若思敬者之
貌也安定辭敬者之言也安民哉敬民之事也此只言
大綱本領而事無過舉自在其中若只以事無過舉可
以安民為説則氣象淺廹無含蓄矣同/前
[139-6a]
   記王制月令
王制載事之非爵位建國三/監田狩祭林曰孟子以天子一位公
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王制則以子
男為二位不及天子孟子以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
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彼則不言君
一位而惟五等此則異矣至其餘文則録孟子之辭可
以大國次國小國無異制皆有上士二十七人孟子以
上士中士下士各一位安得上士如此之多若諸侯上
[139-6b]
士皆二十七人則中士下士又當幾人矣此不可也又
曰凡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國
六十五十里之國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國併九州計
之則為千七百七十三國周封諸侯之數不得知也其
見於春秋者并附庸不過百八十國見於左氏者不過
倍加之數爾借謂僻陋小國無事見經與見呑於强大
然安得千七百國之多乎又以天子之縣内方百里之
國九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國六十有三凡
[139-7a]
九十三國古者畿内不以封建諸侯雖有六卿采地而
謂之百里七十里計凡十有三國此又不可也又曰天
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於方伯之國國三人古無三監
之官獨周封武庚於商慮其煽亂乃命管叔蔡叔霍叔
監殷安得國各有三監乎若周禮有立其監之語乃謂
諸侯自監一國也引書與周禮為據俱非又不可也又
曰天子諸侯無事則歳三田無事而不田曰不敬田狩
之事雖因農隙以講武事然天子一日萬幾焦勞不暇
[139-7b]
何必三時親田也文王不暇盤于遊田而謂無事不田
曰不敬又不可也又曰諸侯礿則不禘禘則不嘗禘之
為祭大祭也王者審禘其祖之所自出乃謂之禘春秋
書禘皆記其僣也何得為諸侯之祭乎若曰虞夏之制
則雖帝王至異不至於天子之祭為諸侯之祭又不可

   記月令
月令之説不經林曰月令之書出於秦漢之間拘於陋
[139-8a]
學不知道者為之也鄭氏以為吕不韋為之葢以孟夏
有太尉又是秦官也季秋有來歳又是秦制也或者又
曰秦始皇十二年不韋死至十六年秦始并天下以十
月為嵗首方秦以建亥首嵗而不韋已死數載矣不得
為不韋所作予謂此不必詳其人觀其言不可為道不
過出於秦漢之陋儒爾唐柳子厚嘗辨其非矣曰事有
當俟時而行者有不得俟時而行者而月令一書反時
令則有灾異此乃瞽史之説離聖人之道已逺古之儒
[139-8b]
者未有柳子厚之知道者也然惜其所辨者小至其乖
戾大者未之辨也夫四時所主之帝所祀之處所祭之
牧天子所居之所所乗之車所駕之馬所載之旂所衣
之衣所服之玉所食之榖與牲所用之器各謂不同此
皆不經之語古無有也
月令中星之疑按二十八宿隨天當春分時昏中之星
各正其位厯夏至秋冬一時差一方一日差一度以東
漢周天度考之月令所言中星節氣之星也後漢志云/中星加二
[139-9a]
十四氣二月初氣昏井中中氣昏鬼中五月初昏亢中/中昏氐中八月初中皆昏斗中十一月初昏壁中中昏
奎/中堯典所言中星氣之星也堯典曰春日中星鳥夏日/永星火秋日中星虚冬日
短星/昴一氣十五日一差一度月令仲春昏弧中弧九星
在狼東南狼一星在東井弧星近東井自東井三十度
至星一度隔十八度節氣之星固宜弧中矣月令仲夏
昏亢中亢十度至房一度隔十三度節氣之星固宜亢
中矣月令仲秋昏牽牛中自牽牛七度至虚六度隔十
六度節氣之星固宜牽牛中矣月令仲冬昏東壁中自
[139-9b]
東壁十度至昴一度隔四十四度况自虚十度至壁一
度止隔三十四度豈有時幾一季而星度止差三十四
度初疑戴經之誤及按石氏星經云弧與建星非二十
八宿而昏明舉之弧星近井建星近斗井有三十三度
斗有二十六度從奎第五度為二月節數至井第十五
度得九十一度是弧星之當井之十六度建星在斗十
度尚書云日中星鳥南方七宿總為鳥星井鬼鳥星之
分也仲夏昏亢中尚書云日永星火日永星火非謂心
[139-10a]
星也昴之三十度總為大火月令舉其月初尚書總舉
一月故也仲秋昏牽牛中尚書云宵中星虚仲冬昏東
壁中尚書云日短星昴月令舉其初朔尚書總舉一月
之中孔安國注尚書與此則别尚書所舉星者自取畢
見之義不謂南方之中也正/義
   記文王世子
文王何以稱三朝文王之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正義
曰案緯候之説文王年九十六始稱王崩後謚之曰文
[139-10b]
則為世子之時未得為文王也記者於後追而書之下
記世子朝父母每日唯二又内則云命士以上昧爽而
朝日入而夕者朝禮具夕禮簡故言夕今三皆曰朝者
以其禮同故通言朝凡常世子朝父母每日唯二今文
王朝於王季日三者増一時又三者皆稱朝並是聖人
之法也
   記禮運
禮運之言訛謬淇水文曰禮運雖有夫子之言二十一
[139-11a]
冠篇言大道與三代之治其語雜而不倫以正君臣篤
父子而為起兵賊亂之本取老子之言為証
   記明堂位
明堂位載事之疑林曰禮記一書其典正無牴牾者中
庸大學而已其次坊記可也自曲禮樂記祭法祭義射
義等篇並漢儒之語戾古已多而王制月令又居其下
然其悖禮亂教未有如明堂之甚也成王㓜周公為冡
宰攝政以王命賞罰天下何嘗去北面之禮而居非常
[139-11b]
之位哉明堂乃曰周公朝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負斧
依南面而立又曰周公踐天子位而果有是乎金縢曰
武王既喪管叔及其弟流言於國曰公将不利於孺子
公乃為詩以貽王蔡仲之命曰惟周公位冡宰正百工
羣叔流言繼以蔡仲克庸祗徳周公以為卿士乃命諸
王邦之蔡書言公作詩以貽王言乃命之王而後封仲於
蔡周公未嘗負斧依南面而立當時何從以為天子哉以
周公為天子則成王何以處此周公特輔政耳羣叔且
[139-12a]
有不利之言使實踐祚而朝諸侯豈特羣叔流言而已
哉謬之甚也又曰成王以周公有勲勞於天下封周公
於曲阜地方七百里命魯公世世祀以天子禮樂此又
不知禮之謬亂予嘗辨其不然矣魯昭公曰吾何僣哉
子家駒曰設兩觀乗大輅朱干玉戚以舞大夏八佾以
舞大武皆比天子之禮也觀春秋書初獻六羽書郊書
望書新作南門新作雉門及兩觀無非惡魯人之僣夫
子所謂禮樂征伐自諸侯出也何得謂魯用天子禮樂
[139-12b]
兼虞夏商周之制孟子以魯儉於百里彼乃以為七百
里周書以唐虞官百夏商官倍彼則以有虞官五十夏
后官百戾經違古莫此為甚至其大可怪者乃曰魯之
君臣未嘗相弑也天下以為有道之國春秋魯只十餘
君隱為桓所弑子般閔公公子赤皆戕於亂臣昭公哀
公皆見逐焉十二公之中而相弑害己如此而謂未嘗
相弑葢彼未嘗觀春秋妄説至此後世不察乃據以為
禮經彼之謬不足道也後儒酷信之者陋又居其下矣
[139-13a]
誠使逹於理者削而去之則先王之禮可尋易春秋詩
書之㫖自彰明矣
   記樂記
樂記作於漢世漢興制氏以雅樂聲律世為樂官頗能
記其鏗鏘鼓舞而已不能言其義理武帝時河間獻王
好愽古與諸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云樂事者以作樂
記也其内史丞王度𫝊之以授常山王禹成帝時為
謁者數言其義獻二十四卷樂記劉向校書得樂記二
[139-13b]
十三篇與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故劉向所校二十三
篇著於别録今樂記所斷取十一篇餘有十二篇其名
猶在二十四卷記無所録也
論樂記之一篇樂記曰人生而靜天地之性也感於物
而動性之欲也何也曰此言性情之妙人之所生而有
者葢人受天命之正以生其未動感也純粹至善萬理
具焉所謂性也然有是性則有是形有是形則有是心
而不能無感於物感而動則性之欲者出焉而善惡於
[139-14a]
是乎分矣性之欲即所謂情也又曰物至知知然後好
惡形焉何也曰上言情性之别此指情之動處為言而
性在其中也物至而知知之者心之感好好惡惡者情
也形焉者其動也所以好惡而有自然之節者性也又
曰好惡無節於内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何也
曰此言情之所以流而性之所以失也情之好惡本有
自然之節惟其不自覺知無所涵養而大本不立是以
天則不明於内外物又從而誘之此所以流濫放逸而
[139-14b]
不自知也茍能於此覺其所以然者而反躬以求之則
其流庶乎其可制也不能如是而惟情是狥則人欲熾
盛而天理滅息尚何難之有哉此一節正天理人欲之
幾間不容髪處惟其反躬自克念念不忘則天理益
明存養自固而外誘不能奪矣文/公
   記儒行
儒行非孔子言儒行非孔子之言也葢戰國時豪士所
以髙世之節耳考一篇之内雖時與聖人合其稱説多
[139-15a]
過其施於父子兄弟夫婦若家若國若天下粹美之道
則無見矣聖人之行如斯而已乎或謂哀公輕儒孔子
有為而言也曰多自夸大以授其君豈所謂孔子哉
   記鄉飲酒
鄉飲酒有四事正義曰鄉飲酒一篇凡有四事一則三
年賔賢能二則鄉大夫飲國中賢者三則州長習射飲
酒也四則黨正蜡祭飲酒總而言之皆謂之鄉飲酒
   雜辨
[139-15b]
禮書逸亡篇數逸禮者漢書藝文志漢興始於魯中得
古禮五十七篇其十七篇與今儀禮正同其餘四十篇
藏在秘府謂之逸禮其投壺禮亦此類也又六藝論云
漢興髙堂生得禮十七篇後孔子壁中得古文禮五十
七篇其十七篇與前同而字多異以此言之其不入於
記者此為逸也禮記/表
厯代禮樂存亡禮樂之制盛于三代備於周三代之興
皆數百年而周最久迨武王周公修太平之業畫天下
[139-16a]
以為六服自天子至於庶人皆有法度方其郊祀天地
開明堂以㑹諸侯其車旂服器文章爛然何其盛哉及
幽厲之亂周室衰其後諸侯漸大然齊侯受胙而拜晉
文不敢必請隧以禮維持又二百餘年禮之功亦大矣世
更戰國禮樂殆絶漢興禮出淹中后戴諸儒共為補拾
得百餘篇三鄭王肅之徒皆精其學而説或不同夫禮
極天地朝廷宗廟凡人之大倫可謂廣矣雖百家殊説
豈不愽哉自漢已來㳂革之制有司之𫝊著于書者可
[139-16b]
考也自漢以來樂之㳂革惟見史之志其書不備隋唐
所録今著其存者云廬陵/文
 
 
 
 
 
 羣書考索續集卷八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