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後集卷五十六
[122-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後集卷五十六
            宋 章如愚 編
  財賦門
   役類
三代役法莫詳於周周禮五兩軍師之法此兵役也惟
田追胥之法此徒役也府史胥徒之有其人此胥役也
比閭族黨之相保受此鄉役也有司徒焉則因地之善
[122-1b]
惡以均役有族師焉則校民之衆寡以起役有鄉大夫
焉則計年之老少以從役有均人焉則論嵗之豐凶以
行役役云衆矣
秦廢井田開阡陌民始困於役商鞅立法一嵗屯戍一
歳力役三十倍於古
漢髙初興十里一亭十亭一鄉置三老以事相教復勿
經役以嗇夫收賦稅以游徼禁盗賊所以役民者歳不
過三日所謂涆戍也不行者出錢三百以給戍者此因
[122-2a]
秦制也
惠帝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 孝景令男二十而始
傳以給公家徭役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子不
事 武帝天漢四年敷役發七利之論注曰吏有罪一/亡命二贅壻三
賈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 孝昭元鳯中雇役有三
品之號内有卒更踐更/過更三品之號漢末天下大亂民皆役於兵無
復制度至於北齊始定制丁男之役嵗不過二旬又十/五以
下為少者/皆復役 文宣中九等之户富者税其資貧者役其
[122-2b]

後周太祖創制六官掌力役之政令遂分為三等豐年
則役不過三旬中年則二旬下年則一旬起役無過家
一人 武帝頒新令制立保正之法以相檢察焉
魏初髙宗民無官役豪强誅歛李冲上言復立三長五
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海内安之
隋文之制嵗役不過二十日不役則取其資
唐太宗初置租庸調之役謂之庸嵗不過二十日閏加
[122-3a]
二日不役日為絹三尺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免調二
十日租調俱免通正役不過五十日自楊炎變兩税法
取大厯中一年科歛多者總為二稅則昔日之庸固已
在其中矣東坡亦/有是言
宣帝之詔州縣差役不均自今每縣據人貧富及役輕
重作差役簿送刺史標簿輪差則是庸錢已歛而差役
猶在民也武徳中量其産定為三等九年又詔為九等
天寳中勅定戸籍每有差科先從髙等别籍異居者有
[122-3b]
禁客户終年者編籍唐之役法蓋亦詳矣
宋舊法雖因唐制州縣之役悉差鄉户坊郭之間或有
科配然太祖以來未嘗輕於役民浚河通漕凡以為名
上憫其勞日加廪給且立為定式先是多以道路為民
為逓夫而太宗乃詔郡國悉行禁止其不忍於役民者
如此 興國九年赦江南兩浙荆湖南北人户有丁錢
今以二十成丁六十入老其未成丁入老者並與蠲放
真宗時定均役之法所以抑豪强之避徭役也列聖嗣
[122-4a]
守此意不墜南豐曽公所謂民或老死而不知加力政
然憂憐怛惻常謹復除之科急擅興之禁蓋未嘗興一
暴役者此也郷户致力以供上嵗月番休勞逸相代吏
若徇理不以非法加民則被役之家本無大苦然役人
既為稅户家有産業誅求必得吏少亷隅不免侵取此
役法之所以弊而蘓公轍所以拳拳言之也科役既多
人規避免天下始有不均之患
神宗即位之初詔臣僚集議役法更議蓋始於此因三
[122-4b]
司韓絳之請也 熈寧以來始有募役之法錢收上户
緡錢以助役加以二分寛剰為水旱之備人立保伍以
防民姦民以保甲相聫屬而官敷民錢以募役二者若
不相病一時名臣如司馬公蘓文忠公極議其免役之
失而卒不能奪荆公新法之謀熈寧十年知彭州呂陶
奏朝廷欲寛力役立法召募初無過歛之意有司奉行
過當増添科出謂之寛剰自六年行役法至今四年本
州已有寛剰四萬八千餘貫以成都一路計之無慮五
[122-5a]
六十萬推之天下當有六七百萬貫寛剰矣書不報
元豐七年計天下免役嵗收千八百七十餘萬緡而場
稅之入粟帛之收不與焉 元祐更差法間有兼募者
 紹聖又復改議而差法行矣初神宗立役錢嘗名為
即役矣慮名以為助則是未能盡免異時或有循名以
行既差役又歛錢於是槩名曰免役以杜塞之紹聖中
詔諸縣毋得以催稅追甲頭保長毋得以雜事追保正
副在任官不得以承帖為名占彼使令者坐賦輸錢管
[122-5b]
催督租州縣輙令陪偹輸納以違制論崇寧初尚書省
言民戸既以輸錢免役豈可復差前嘗令太保畏催稅
而不給雇直是為差役非免役也於是詔提舉司以元
輸雇錢如舊法均給 元豐舊法有耆長户丁壯丁三
色雇錢耆長管烟火戸長僚稅壯長承文引 紹興十
年後臣僚言増免行雇役錢充軍須收入總制窠名自
後三色無庸錢勸率義役渡江兵興用度不給雇役之
錢非復衰日之舊併與所謂寛剰者皆入經賦而民之
[122-6a]
應役者如故也
唐人有田則有租今之秋苖是也有家則有調今之稅
絹是也有免則有庸今之役錢是也其後併租庸而為
兩稅而役錢蓋在其間今兩稅之外復隨稅起科役錢
 乾道元年指揮官户役錢不以品格髙下並與减半
却於編户増科 乾道三年六月四日聖㫖官户與編
户一等輸納更不减年将所増科錢委諸路常平司拘
收起發由是刋户倍増役錢官户於正科之外復納不
[122-6b]
减半之直是庸錢數倍多取且復役取其/九以充耆户長
此其無藝者唐人水旱損四則免租損六則免調損七
則租庸調俱免今水旱十分去處而夏稅役錢未有减
免之文 出田榖以助義役始於乾道間處之松陽兩
都憚於役者也隨役户之多寡量家力之厚薄輸金植
田遇當役者以田助之
撥官田給當役淳熈中邇臣有請計浙西一路共官田
一百一十五萬四千七百餘畝欲各以縣分均給諸郡
[122-7a]
以充義役
官户混差罷保正以去民害乾道間嘗行之矣選官户
以通差乾道間嘗議之矣卒不能通行於後世
平糴常平義倉齊管仲相威公通輕重之權曰嵗有㓙
穰故榖有貴賤民有餘則輕之人君歛之以輕民不足
則重之人君散之以重輕重歛散之以時則大賈蓄家
不得豪奪吾民矣又曰守國者守榖而已州縣必積委
幣於是縣州里受公錢秋國榖去三之一下令郡縣大
[122-7b]
夫里邑皆籍粟入若干榖價一也以藏於上平糴之法
蓋起於此 李悝為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曰糴甚貴
傷民甚賤傷農善平糴者必觀嵗上中下而糴之使價
平則止小饑則發小熟之歛中饑則發中熟之歛大饑
則發大熟之歛故雖遇水旱糶不貴而人不散行有餘
而補不足也魏國行之富强 晉武帝榖賤而布帛貴
帝欲立平糴法詔曰古有平糴之法久廢令國實散於穰
嵗而上不收貧人困於荒年而國無偹議為條制 宋
[122-8a]
元嘉中彭城王義康請令積蓄之家留一年儲餘皆動
使糶為制平價人頼之矣 後魏孝荘時李彪請析州
郡常調九分之二京師度支嵗用之餘名立官司年豐
則糴積於倉時儉則减私之十二糶之 迨明帝神龜
正光之際收賔資與人和糴為邉偹也 唐天寳中以
錢六十萬緡付諸道榖賤則加價而糴貴則賤價而糶
此和糴之始也 故八年自關内至隴右和糴總一百
一十三萬九千餘石及徳宗時至趙光竒家問民樂對
[122-8b]
曰不樂曰比嵗豐稔何為不樂曰雖云和糴其實强取
至於憲宗時府縣之督甚於稅賦號為和糴其實害民
此歴代平糴之制也
漢宣帝五鳯中耿夀昌請令邉郡皆築倉以榖賤時増
其價而糴以利農貴時减價而糶名曰常平倉民便之
時蕭望之非夀昌之/言以為不知權道也 元帝即位諸侯多言常平倉可
罷無與民争利初元五年罷之
後漢明帝與置常平公卿多以為便劉般云外有利民
[122-9a]
之名内實侵刻百姓置之不便永平五年作常平倉
魏司馬文王時杜預奏興常平倉定穀價
晉武帝四年立常平倉豐糴而儉糶以利百姓 南齊
武帝永明中欲立常平倉詔出上庫錢五千萬於京師
市米絲綿絹布外自南徐州至雍州各出錢市易 後
魏太和中置常平倉
隋開皇三年陜州置常平倉京師置常平監
唐髙祖武徳元年置常平監五年廢之唐志曰倉部以/常平備凶置令丞監事
[122-9b]
 太宗貞觀十三年置常平倉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
濕之地粟五年米三年著於令 髙宗永徽六年京東
西市置常平倉 𤣥宗開元二年令諸路修常平倉法
江淮浙劒南地不堪貯積不在此例七年勅闗内隴右
河南河北五道及餘州並置常平倉其本上州三千貫
中州二千貫下州一千貫宇文融請以所得客户税錢
充常平本至天寶八年自闗南道至山南道常平倉總
四百六十萬三千二百二十碩 代宗廣徳中第五琦
[122-10a]
請天下常平倉置庫以蓄本錢 徳宗建中三年趙賛
言常平倉廢三十年請置之時國用促廹不能偹常平
之積又議稅天下茶漆十取一為常平本錢 憲宗
元和中詔於州府稅地數内十取一二充常平倉 文
宗太和中以回易錢置常平倉此歴代常平倉之法也
北齊制人毎制出義租五斗納郡以備水旱陳文帝亦
用此法河清中令郡皆置富人倉榖賤時量割當年義
租充入榖貴下價糶之賤復糴貯 隋開皇五年長孫
[122-10b]
平請令百姓軍人當社共立義倉勸課入粟及麥饑饉
即以此榖賑給遂詔州縣置義倉十五年詔義倉止防
水旱百姓不許輕費十六年又詔社倉凖上中下三等
稅上户一石中戸七斗下户四斗
唐武徳元年置社倉倉部掌/義倉 太宗貞觀中戴胄言大
業中國用不足並取社倉以充官費故末途無以支給
請自王公以下出粟稻麥納所在立義倉太宗從之令
田畝納二升以偹凶年自是天下州縣始置義倉 髙
[122-11a]
宗永徽二年詔義倉據地取稅實是勞煩令户出粟上
上户五石餘各有差至武后數十年間義倉不許雜用
其後公私窘迫貸義倉支用自中宗神龍之後天下義
倉費用向盡初元中定式畆稅二升以為義倉故天寶
八年自闗内道至山南道義倉總六千三百一十七萬
餘石 徳宗時韋倫請為義倉以捍荒年陸贄亦請以
户部茶稅錢均之諸道穀麥熟則平糴以義倉為名無
牟大利 穆宗長慶中詔義倉所在益用宜令諸州録
[122-11b]
事參軍専主 文宗太和中以天下田義錢置義倉本
錢開成中户部請田别納粟一外添貯義倉此歴代義
倉之法也
宋朝市糴之名有三和糴以見錢給之博糴以他物給
便糴商賈以杪引給之 太祖建隆中河北穀賤添價
散糴以恵貧民自後諸道豐稔必詔諸道漕司增價和
糴 太宗淳化中京畿置場增價糴貯近倉令常參官
領之歳歉減價以糶永為定制仁宗嘗以左藏三十萬
[122-12a]
應河北和糴之用時韓琦論和糴價匪髙於市糴何人
肯糶與官 天聖中淮南江浙置制司請計民稅米一
石量糴四分之一上曰是重歛也不許 皇祐中上曰
轉運惟務誅剥以敷歛為能雖名和糴實抑配爾聖/訓
神宗亦嘗以六十萬充江淮和糴 髙宗紹興中戒漕
臣曰以錢給於民宜戒减尅榖輸於倉無取羡餘則公
私兩便矣委提轉覺察飭州縣給散俸錢又詔三弊一/本
錢不均散二将剰數充/苖米三收取加耗也此宋和糴之良法也
[122-12b]
太宗淳化三年置常平倉置場糴/同前 真宗景徳中於京
淮江浙置倉令轉運司差州縣官專掌之 祥符中諸
路常平倉經二年支作軍糧以新者給之 天禧詔出
糶上以元價為凖又詔蜀廣並置倉 慶歴四年詔天
下有支借者以違制論 嘉祐中詔三司支錢百萬下
諸路助糴米又詔天下置廣惠倉給民之不能自存者
 神宗時專置一司以掌之分𨽻户部右曹郡縣属之
丞貳移用擅發皆有禁至 熈寧中王安石變常平法
[122-13a]
廣惠倉易散青苗每夏秋已前召人請領令隨稅送納
取息 髙宗建炎中詔復常平永勿復行青苗之法此
宋常平之法也
太祖建隆中詔諸州縣各置義倉自今稅每二石别輸
一斗以偹凶歉 乾徳四年罷之 太宗淳化二年令
諸州惠民倉糴稍貴减價以糴咸平中置於福建 仁
宗慶歴中詔天下復立義倉時王琪言宜於正稅外每
二斗别納一升入於倉從之又詔新義倉止令主三等户
[122-13b]
輸之五年罷義倉 熈寧二年詔義倉並廢㑹/要 髙宗
紹興中曰義倉所以偹凶荒比年州縣或侵盗移用或
賑不均令户部措置聖/政此宋義倉之法也宋朝建立常/平自淳化三
年始義倉自/建隆四年始
總論平糴歛散之法出於管仲李悝 漢耿夀昌言於
宣帝請置倉曰常平蓋有受管李之遺業者矣蕭望之
争議是儒者之不通世務也至元帝卒罷之望之之言
果酬何耶 東都立是倉劉般以為外名利民内實侵
[122-14a]
刻明帝却其議而立之又何耶魏晉以降廢興不常永
明擬常平之制出上庫諸郡錢數千萬市其求㧞其自
不徒曰米粟而布帛之属皆在焉是果夀昌之舊乎
隋開皇中置倉偹水旱轉相灌注若衛之黎陽華之廣
通洛之河陽而陜之倉獨名以常平豈歛散之制專行
於陜而不行於他郡乎 常平市糴之本在𤣥宗時取
諸客戸在徳宗時取諸茶漆在憲宗時取諸路地稅在
文宗時取諸回易自唐而上不知於何取之開成修常
[122-14b]
平法淮浙劔南諸道以下温不堪貯積其䇿果可行乎
故祖宗以來常平義倉之法並行不廢淳化中嵗穰物
賤始為市糴於京城景徳中於京東西河東北陜西南
兩浙八路置常平市糴之法其立倉之名初曰惠民淳
化則置場焉景徳之後天下置之始定常平號天禧之
數十八餘萬熈寧以來擇吏以任之置使以紏之此常
平之法也建隆中詔天下置義倉官收二稅每石别輸
一斗以偹凶歉慶歴中詔天下之義倉自第五等以上
[122-15a]
於夏秋正稅外率二十而取一各於州邑擇其地置倉
以貯之此義倉之法也常平截上供之冬使之收糴景/徳之詔可遵也留嵗漕之米預
為之偹祥符/之詔可稽也
茶鹽虞夏之時青州鹽絺之貢載於書至於周山澤有
虞川林有衡為之厲禁而已鹽人一官不過供王之用
度自管仲官山海正鹽筴計煑海之利自一家之食龠
合以累之通之於下以富强其國 秦漢以來禁弛太
史公貨殖一傳所載如烏氏之徒皆以鹽鐵起家富埒
[122-15b]
王者吴王濞煑海為鹽而國用饒自武帝事征伐則用
匱於是孔郡咸陽斡山海募民煑鹽官給牢盆私犯者
斬左趾𢎞羊繼之而鹽鐵之官數十布在郡國 昭帝
即位賢良文學之士皆對願罷鹽鐵而洪羊以為安邉
足用不可廢孝元時雖因諸儒之言不與民争利既罷
而㝷復 後漢張林亦請官自鬻鹽建安初衛覬請置
監鹽官 魏武從之 陳文帝時孔奐奏立莫海鹽稅
 後魏弛鹽禁與民共之而富豪之家乗勢占奪後復
[122-16a]
置監官以監檢焉 後周文帝置掌鹽之政令一曰散/鹽煑海
以成之二曰監鹽引池以化之三曰形/鹽掘地以出之四曰飴鹽於戎以取之百姓取之皆有
稅 隋開皇通鹽池鹽井與百姓共之 唐鹽池十八
井六百四十皆𨽻度支天寳至徳間每斗十錢乾元元
年中鹽鐵使第伍琦初變鹽法近諸州𣙜鹽鐵使盡𣙜
天下鹽斗加價百錢而出之為錢一百一十及兵興劉
晏為鹽鐵使因民所急而稅之乃上鹽法輕重之宜因
舊監置吏亭戸出本商人縱其所之舟所過州縣有稅
[122-16b]
晏奏罷晏之始制也鹽利嵗纔四十萬緡至大歴末六
百餘萬緡天下之賦鹽居其半迨順宗時李巽為鹽鐵
使初嵗之利如晏之季年其後則三倍晏時矣時已稅/茶志云
天下糶鹽稅茶其贏/六百六十五萬云穆宗長慶中張平叔請官自糶鹽
又請将鹽就其糶易又請以鹽多少為刺史縣令殿最
又請據口團結使其四季輸錢韓愈上言以為郭外少
錢糴鹽多以雜物貿易或賖貸徐還令人吏坐鋪非得
見錢必不敢受負者無從得鹽自然坐失常課人吏以
[122-17a]
鹽官家至户到而糴必索百姓供應又刺史縣令職在
分憂豈可以鹽多少為之升黜又據口給鹽貧家或有
淡食者則官吏必用威刑平叔又請行此䇿有商賈喧
呼者重法禁之韋處厚議曰絶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
立禁人之所必犯事必不行議遂寢
初徳宗之時趙賛議稅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為常平
本錢奉天之幸旋即悔罷及正元中張滂復奏行之然
十才稅一嵗得錢不過四十萬緡耳至穆宗時王播增
[122-17b]
天下茶稅率百錢增五十鹽鐵使戸部分領之李珪已
言其不可其後王涯置𣙜茶使徙民茶樹於官場焚其
舊積天下大怨令狐楚代之納𣙜加武宗時又增江淮
茶稅是時茶商所過州縣重稅或掠奪舟車崔珙之榻
地錢于悰之剰茶錢公稅加重私販益起而罪有論死
者矣迨五代晉天福中以百姓犯鹽禁乃以食鹽錢於
諸道計户配之作五等自一貫以至二百乃令人逐便興
販其後鹽貨頓賤斤不上二十於是又重置稅焉五代/㑹要
[122-18a]
張方平言周世宗以河北鹽課均之兩稅有鹽産錢/及仁宗時王拱辰請𣙜河北鹽方平以為再𣙜鹽也
宋茶鹽之禁承五代嚴酷之餘迨太祖肇興日從寛簡
建隆之初首寛鹽禁私犯者或更以輕典偽蜀鹽價既
髙特命减之以優民開寳七年有司請髙湖南茶價上
以困民而弗許也太平興國中罷昌州虚額鹽萬八千
餘斤淳化中許茶商於出茶處市茶自江之南悉免其
筭景徳中有司條制茶事過為嚴急帝諭之使裁損又
臣僚請於興元置𣙜茶場帝以擾民而弗許天聖七年
[122-18b]
上言者請更議茶鹽之法帝謂輔臣曰茶鹽民所食而
彊設法以禁之致犯法者衆但以贍養兵京師經費尚
廣未能弛之耳國朝/會要慶歴三年詔議者多言天下茶鹽
坑冶之有遺利朕懼開掊尅之政常抑而弗宣慮有過
取而傷者皇朝/編年嘉祐四年詔山澤之利與民共之遣使
就問皆驩然願弛茶禁嵗入之課以時上官又於嵗輸
裁减其數剗去禁條俾通商利皇祐中詔三司解鹽通
商因范祥之議也合在嘉祐缺/ 並會要 宋陳執中在西府乞
[122-19a]
寛茶鹽之利富弼在諫垣乞弛茶鹽之禁歐陽脩在舘
職乞通茶鹽之法
𣙜茶茶之有稅起於趙賛茶之有𣙜起於王涯如王播
裴休皆主𣙜茶之議者國家百年茶法之變不知其幾
始嘗𣙜筦矣又嘗行射帖矣又嘗罷射帖而行交引矣
又嘗正三分法矣十分茶價四分給香藥三犀象其茶
引别以二十一色四朝/志云茶法皇朝/編年及天聖元年改茶
法官收浄利錢聽人戸興販自天聖以來屢易至嘉祐
[122-19b]
始行通商雖議者以為不便然更法之意則主於優民
也東南數路皆通商惟蜀中獨禁搉崇寧中蔡京大改
茶法仍舊禁𣙜園戸嵗鬻於官商人於𣙜貨務入納給
引咸平元年茶引錢百三十九萬餘貫五年六𣙜務十
三場收茶引之息百四十萬餘緡王安石曰仁宗時茶
法極弊歳猶得九十餘萬貫政和中收息至四萬貫有

𣙜鹽之議成於漢之孔僅𢎞羊至 唐而劉晏第五𤦺
[122-20a]
皆主𣙜鹽之議者至宋朝𣙜鹽惟海鹽解鹽最資國用
鹽有出於井有出於海有出於池其大畧三種其外又
有出於石者又有出於木者品類不一蜀中之井鹽自
贍一方海鹽方國初鈔法未行置倉於建安軍轉米入
倉空船載鹽散於江浙諸路得鹽資船運而民力寛解
池之鹽朝廷專置使以領之然有契丹西夏之鹽常參
奪解池之利大抵海鹽井鹽則用烹煉而人力可為也
解鹽疏為畦隴决水灌其間南風起而鹽乃熟此資於
[122-20b]
天者也國家天下十八路而鹽之所出者十二路 淮
南 河北 河東 陜西 兩浙 湖北 福建 廣東
 益州 明州 梓州 夔州為池二監十場二十二
井八百二十二嵗入之多自兩稅之外莫大於鹽利
祖宗鹽利大率二千餘緡 仁宗時議臣欲𣙜河北鹽
張方平言為河北再𣙜鹽 周世宗嘗以鹽課均之兩
稅矣 仁宗納其言而不行其後章子厚為相而再行
禁𣙜矣蔡京秉政專利罔民使商賈入納於官自此為
[122-21a]
鈔鹽法然而法數十日一變暨法既及鈔不可用商賈
折閱此海鹽之變也葢徽宗時雨水不常防固不宻而
外水入解池不復成鹽遂失課息後始興工車出外水
此解鹽之一變也 今日閩廣於官鬻淮浙江湖則通
商然則茶自嘉祐收浄利均之茶户輸之使自興販矣
而蔡京又復𣙜茶此𣙜之又𣙜者也河北鹽自五代均
之稅户而通商矣章子厚復行𣙜鹽之法此亦𣙜之又
𣙜者也宣和時淮南鹽利自千五百萬緡今淮南鹽利
[122-21b]
亦同
再考宋朝茶宋之茶唯川陕廣南茶聽民自買賣禁其
出境餘悉𣙜犯者有刑淮南六州官曰為場十三置吏
以總之黄州麻城場蘄州洗馬場石橋場王琪場夀州
霍山場麻歩場開順場舒州羅源場大湖場光州商城
場子安場光山場六州採茶之民皆𨽻焉謂之園戸其
茶皆課園户輸賣或折稅以備𣙜貨務商旅等請也在
江南十州宣歙江池饒/信温撫筠表江西五軍廣徳興國臨/江建昌南康兩浙十
[122-22a]
二州蘓杭越明婺處/温台湖常衢睦荆湖八州荆潭鼎澧/鄂岳歸峽福建二州建/劔
其茶皆轉輸要會之地其六道州軍皆𣙜務或買或折
太祖乾徳二年詔在京建州漢蘄口各置植貨務五年
始禁私賣筆/談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刪定禁法 淳化
二年許商賈就園户買茶於官場貼射始行貼射法
四年行交引法罷貼射又罷𣙜務 仁宗天聖元年改
三分法復行貼射法改淮南山場茶法官不收買聽人
户興販收浄利錢其客旅聽於在京入便見錢於所在
[122-22b]
給之同/上 嘉祐三年時臘茶之禁尤嚴於己䧟罪者衆
茶法屢更嵗課日削宰相陳通商之法命即三司置局
議之 四年韓絳及三司言宜納至和之後一嵗之數
以民得息錢均賦茶民恣其買賣所在無筭後以賦茶
户錢謂之租錢與諸路本錢悉儲以待邉糴自是唯臘
茶禁如舊餘茶四行天下矣續通/鑑 神宗元豐七年福
建路轉運副使王子京言建州臘茶舊立𣙜法遂權聽
通商自此茶户售客之茶甚良官中所得唯常茶稅錢
[122-23a]
極微南劒州亦出二十餘萬欲盡買入官度逐州軍民
戸多少及約隣路民用之數計置即官場賣嚴立告賞
禁建州賣私末茶乞借豊國監分十萬緡為本並從之
長/編始自熈寧七年至元豐八年增廣茶法蜀道茶場四
十一京西路金州為場六陕西賣茶為場三百三十二
熈寧七年稅息分四十萬緡元豐五年五十萬七年増
羡至一百六十萬緡詔定以百萬緡為歳額除充官經
費外並儲陕西以待詔用食貨/志 髙宗紹興二十五年
[122-23b]
言者請於産茶地分差官置場收買庶免私販之患上
問宰執曰今天下一歳茶利所入幾何秦檜曰都茶場
三處共得二百七十餘萬貫上曰比承平少陕西諸路
其數止如此小/歴
交引太祖乾徳二年諸州民有茶附折稅外官悉市之
許民於京師輸金銀錢帛官給劵就𣙜務以茶償之後
以西北用兵又募商人入中粟麥竹木於邉郡給文劵
謂之交引許就沿江𣙜務自請射茶郡所入直十五六
[122-24a]
千至二十千即給劵百千謂之加檯然商人入中者不
知茶利至京皆以茶引鬻於茶商百千纔得二十餘緡
謂之實錢輦下坐賈遂專蓄交引以射利謂之引鋪嵗
月滋深沿江茶務交引坌至茶錢充給計嵗入新茶三
年不能償其弊如此迨至景徳三年邉陲罷守言事者
多言𣙜務非便乃命鹽鐵使林特議更其法特請依時
價官收交引每茶價及百千者官收實錢五十千其執
見交引至務者量抽十之二行之一年 真宗又命三
[122-24b]
司同較利害特等請罷比較茶法商旅無疑惑四年特
等以課増遷官
茶課宋茶利除本外浄入錢𣙜時取一年最中數計一
百九萬四千餘貫 咸平元年一百三十九餘萬貫
始行交引時諸州産茶幾一千百萬斤别以二十一色
六𣙜務十三場收息百四十七萬緡 又云景徳三年
前嵗收錢七十三萬餘貫自林特改法官收交引後行之
三年共收七百九萬貫
[122-25a]
 
 
 
 
 
 
 
 
[122-25b]
 
 
 
 
 
 
 
 羣書考索後集卷五十六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