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後集卷五十三
[119-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後集卷五十三
            宋 章如愚 編
  賦稅門
   田賦類
論語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
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
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19-1b]
左傳季孫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不對而私
於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
從其薄如是則丘亦足矣且子季孫若欲行而法則周
公之典在若欲茍而行又何訪焉弗聴
禹九等田賦
冀田中中賦上上錯田第五賦第一錯出第二之賦/
兖田中下賦貞田第六州第九賦正欲九相當/
青田上下賦中上田第三賦第二/
[119-2a]
徐田上中賦中中田第二賦第五/
揚田下下賦下上上錯田第九賦第七雜出第六/
荆田下中賦上下田第八賦第三/
豫田中上賦錯上中田第四賦第二又雜出第一/
梁田下上賦下中三錯田第七賦第八雜出第七第九/三等
雍田上上賦中下田第一賦第六人功少/
按冀州賦上上田中中差四等盖冀帝都也百物所聚
事事皆出於此所以賦特重於他州兖州田中下賦貞等
[119-2b]
九作十三載乃同者兖州水患最甚禹八年於外惟此
州十三年乃與諸州同賦孔氏謂禹當水初平制賦各
隨其力後必漸増不知禹於地平天成之時人工未盡
修地力未盡闢制為貢賦之定法後雖人衆地闢賦不
加多藏之於民以均裕民之政與後世俗括隠田之類
異矣
禹貢定田以九等賦亦有九等賦之髙下不與田伯當
說者謂地有定宜而人无常功田上而賦下者人功廢
[119-3a]
也田下而賦上者人功修也審如是則禹之賦亦隨宜
取之而已豈其以為定法哉九等之賦後世莫不相時
而變通豈不為民害歟龍子曰治地莫不善於貢傷其
法之弊也大禹之貢法雖曰校數嵗之中以為常而禹
行之蓋自有道夏諺曰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
吾何以助以此推之當禹之時貢法既定而又有廵狩
之禮以省耕省歛問其疾苦休戚而觀其年之豐㓙厚
薄以補其不足助其不給何不善之有
[119-3b]
禹九等貢法禹别九州任土作貢注任其土地所有定
其貢賦之差
兖貢漆絲篚織文
青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鈆松怪石
徐貢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濵浮磬淮夷蠙珠
暨魚厥篚𤣥纎縞
揚貢金三品金銀銅也/瑶琨美玉/篠簜齒象齒/犀皮/
鳥羽/旄牛尾/惟木楩楠豫章/厥篚織貝織絹紵貝/
[119-4a]
水物/厥包橘柚錫貢錫命乃貢言不常/
荆貢金三品杶木名/柘也/柏葉松身曰栝/柏礪砥
砥綱於礪皆磨石也/砮石中矢鏃/朱顔/惟箘簵美/
竹/中矢幹/三邦底貢厥名三物皆出雲夢之澤近澤/
三國常置貢之其名天下稱善/橘柚也/匣也/菁/
以為菹/茅以縮酒/厥篚𤣥纁此州染𤣥纁色善故貢/
之/珠類/綬類/九江納錫大龜尺二寸曰大龜/
豫貢漆枲絺紵篚纎纊細錦也/錫貢磬錯治玉曰錯治/
[119-4b]
磬錯/
梁貢璆玉名/鐵銀鏤砮磬熊羆狐狸織皮貢四獸之皮/
織金罽/
雍貢球琳皆玉名/琅玕石似玉/
禹貢一書有貢有賦賦出於田而貢則因地所有而不
責其所无非賦之外又有貢也周官角人羽人以齒角/
羽以當邦賦亦此意/故其書揔謂之貢孟子曰夏后氏
五十而貢盖以田賦亦謂之貢也然而八州皆有貢惟
[119-5a]
冀州无貢以畿内王之所食時歛其賦而曰非所謂貢
也邦國有嵗之常貢春入貢是也是以禹貢之言五服
其畿内五百里謂之甸服百里賦納緫二百里納銍三
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皆謂田賦輕重之别
也其外侯服綏服荒服則不言賦盖取之諸侯而貢之
天子天子有常法以受其貢而已 所謂貢者皆隨地
之所產如揚之橘柚荆之大龜必待錫命而後貢示非
常用之物其取田賦皆不過什一此虞夏貢賦之大略
[119-5b]

禹五服之圖
禹定九州量逺近制五服任土作貢分田定稅十一而
賦萬國以康故天子之國内五百里甸服為天子服里/
田/百里賦納揔禾藁曰揔供飼馬/二百納銍銍刈為禾/
穗/三百里納秸服秸槀也服槀役/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所納精者少麤者多/
其外五百里曰侯服侯候也斥候而服事/百里采供王/
[119-6a]
事不王一/二百里男邦男任也/三百里諸侯同為王者/
斥候/ 又其外五百里曰綏服服王者之政教/三百里
揆文教度王者文教而行之/二百里奮武衛奮武衛天/
子所以安也/ 又其外五百里曰要服要束以文教/
百里夷守平常之法/二百里蔡蔡法也法三百里而差/
簡/ 又其外五百里曰荒服言荒又簡略/三百里蠻以/
文徳蠻來之不制以法/二百里流流移也言政教隨其/
俗/
[119-6b]
商助法
殷以天子之地百里之内以供官千里之内曰甸以為
御千里之外曰流設方伯以為属公田藉而不稅七十
而助是以其求也寡其供也易降及辛紂暴虐厚賦以
實鹿臺大歛以積巨橋
周武王貢法
武王伐商而有天下發其財散其粟於是分九畿
侯畿貢祀物 甸畿貢嬪物任嬪以女事貢布帛/ 男
[119-7a]
畿貢器物任工以飭材事/ 采畿貢服物絲纊也/ 衛
畿貢財物龜貝之具/ 蠻畿夷畿貢貨物絲采/ 鎮畿
番畿以其所貴寳為贄
成周國中之征
司徒之職以嵗時登其夫家之衆寡辨其可任者國中
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任之其
舍者國中貴者賢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
嵗時入其書
[119-7b]
成周任地之法
凡任地國宅无征園㕓二十而一近郊十一逺郊二十
而三甸稍縣都皆无過十二唯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凡
宅不毛者有里布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无職事者出
夫家之征不毛謂不樹桑麻也罰以二十五家之泉空/
五者罰以三家之稅夫税者百畝之稅凡稅者出士徒/
車輦給繇役/國中及四郊之人民六十之數以任其力
待其政令以時徵其賦
[119-8a]
成周任民之法
任農以耕事貢九榖 任圃以樹事貢草木 任工以
飭材事貢器物 任商以市事貢貨賄 任牧以畜事
貢鳥獸 任嬪以女事貢布帛 任衡以山事貢其物
 任虞以澤事貢其物
成周立賦稅之名
因其比鄰以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
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以起軍旅以作田役凡役人嵗不
[119-8b]
過三日任其土所以紀地宜也分五服設九畿所以别
逺近也五人為伍所以知衆寡也因井廬以定賦税謂
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人也賦謂供車馬兵甲七徒
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稅給社稷宗廟百神之祀天
子奉養百官禄食庶事之費皆因其所工不求其所絀
農人納其穫工女効其職是以黔首安本而易贍農足
而工有餘也
成周九賦九式九貢之法
[119-9a]
周公作周官而理財之法益詳以九賦歛財賄邦中四郊/
 邦甸/ 家削/ 邦縣/ 邦都/ 闗市/ 山澤/ 幣餘/
以九式均節財用祭祀/ 賔客/ 䘮荒/ 羞服/ 工事/
 幣帛/ 芻秣/ 匪頒/ 好用/
以九貢致邦國之用祀貢/ 嬪貢/ 器貢/ 幣貢/ 材/
貢/ 貨貢/ 服貢/ 斿貢/ 物貢/
皆属於天官冡宰小宰致邦國九貢九賦九式之貳以
均節財用又有太府受其貨賄之入凡頒財以法式授
[119-9b]
之外府掌邦布之出入以待邦之用内府掌貢賦之貨
賄以待邦之大用職内則掌邦賦之入職嵗則掌邦賦
之出其理財之官可謂衆矣
貢助徹之名
孟子夏后氏五十而貢商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
其實皆什一也 古之取民貢助徹三法而已校數嵗
中以為常是為貢一井之地八家皆私百畝同治公田
是為助不為拘俟嵗之成通以什一之法取於百畝是
[119-10a]
為徹吕東莱/
夏后氏五十而貢商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徹者
徹也盖兼貢助而通也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八家皆私
百畝其中謂公田所謂九一而助也國中什一使自賦
則用貢法矣此周人所謂徹也
魯宣税畝
魯宣十五年初稅畝公羊傳曰初者何始也稅畝者何
履畝而税也初稅畝何以書譏何譏尔譏始履畝藉古
[119-10b]
者曷而稅也何譏乎始履畝而稅古者什一也為什一
而藉什一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而頌聲作矣左氏之非
私也杜預云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履其餘畝復十
取其一故哀公曰二吾猶不足遂以為常故曰初
成公丘甲
左傳成公元年三月作丘甲 周禮九夫為井四井為/
邑四邑為丘十六井出戎馬一疋牛三頭四丘為甸甸/
六十四井出長轂一乗戎馬四匹牛十三頭甲士三人/
[119-11a]
歩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賦今魯為齊難議重斂/
哀公田賦
哀公十二年春用田賦 田謂一井之田賦者歛取其/
財物也言用田賦者漢家分民賦以田為率矣/ 言井/
者城郭里巷亦有井嫌悉賦之禮税民公田不過什一/
軍賦十井不過一乗哀公外慕强呉空盡國儲故復用/
田賦過什/
魏文增賦
[119-11b]
孝公十二年初為賦納商鞅説壊井田開阡陌制貢賦
之法
始皇収大半之賦
始皇建守罷侯貴以自奉提封之内撮粟尺布一夫之
役盡專於已徂春歴秋徃還萬里是所得者至寡所失
者至大人用無聊海内咸怨夫夏之貢殷之助周之藉
皆十而取一盖因地而税秦則不然舍地而税人故地
數夫盈其税必備是以貧者辭賦役而逃逸富者務兼
[119-12a]
并而自若加之以内興功作外攘夷狄収大半之賦發
閭左之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贍其欲
也二世承之不變其失反更益之海内愁怨遂用潰畔
漢田租
田有租非古法也自阡陌行而田始有租矣秦初収天
下大半之賦漢氏興而量吏禄度官用以賦民於是十
五税其一文帝世始時行賜租之令至十三年之六月
乃盡除而不収焉及景帝元年始行半租之令至其明
[119-12b]
年則又有三十稅一之令矣故終漢家皆三十稅一者
自景帝始乎其後雖有權益田稅之說而竟不行然亦
衰世之政歟要之漢田大率以寛租為意故流民免而
新田則稍入運租之民又時貸焉若夫田租之外又有
藁稅又有計百物之銖兩則其弊政也
十五税一减田租十五税一鄧展注曰漢家初十五税
一儉於周十税一也中間廢今復云也如淳曰秦作阿
房之宫収大半之賦遂行至此乃復十五税一師古曰
[119-13a]
鄧説是也惠紀/ 漢興民失作業天下既定民无蓋藏
髙帝於是輕田租十五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賦於民
賜租文帝二年詔云今兹親率羣臣農以勸之其賜天
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十二年詔曰且吾農民甚苦而
吏莫之省將何以勸焉其賜八年農民田租之半並文/
紀/ 宣帝甘露二年賜民无出今年租 本始元年五
月賜天下租税勿収並宣紀/
除租文十三年六月詔曰農有租税之賦其除田之租
[119-13b]
文紀/ 景帝元年令半田租本紀/
三十税一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稅一也食/
貨/莽下令曰漢代减輕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賦疲
癃咸出而豪民分田却假厥名三十實税五也
權益田園税成帝賜方進朕惟往時之用與今一也君
不量多少奏一切增賦税城郭堧及園田過更張晏注
曰一切權時也堧城郭旁地園田入多益其税也翟方/
進傳/
[119-14a]
貲不過三萬免平帝時天下民貲不滿二萬及被灾之
郡不滿十萬勿租稅
行所過免元封元年行所廵至博奉髙蛇丘歴城亢父
民田租逋賦貨已除 四年賜汾隂夏陽中都三縣及
楊氏毋出今年租賦太初四年夏四月赦天下行所過
毋出田租本紀/ 神爵元年詔賜行所過毋出田租宣/
紀/初元四年三月幸河東祠后土所過毋出租賦 永
光元年幸甘泉郊泰畤所過毋出租賦元紀/ 永始四
[119-14b]
年幸河東祠后土賜所過毋出田租成紀/
初郡免武帝時初置郡十七以其故俗治無賦稅食貨/
灾郡免元帝時于定國爲丞相責以職事曰民田有灾
害吏不肯除収趣其租以故重困定國傳/ 昭帝即位
二年秋八月詔曰往年灾害多今年蠶麥傷毋令民出今
年田租昭紀/ 本始三年大旱郡國旱甚者民毋出租
宣紀/ 四年詔地震破壞甚者勿収賦租 元康二
年五月詔令郡國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稅並宣紀/
[119-15a]
初元元年關東穀不登民多困乏令郡國被灾害甚者
毋出租稅 二年詔郡國被地動灾甚者毋出租賦並/
元紀/ 建始元年十二月郡國被灾什四以上毋収田
成紀/ 哀帝詔他郡國灾害十四以上民貲不滿十
萬皆毋出今年租賦 平帝時天下被灾之郡不滿十
萬勿收租税本紀/
給軍免二年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勿復租稅二嵗
假田免初元元年江海陂湖園池属少府者以假貧民
[119-15b]
勿租賦
新田稍入武帝時河東渠田廣予越人令稍入稍漸也
貸逋租成帝建始二年諸逋租賦所振貸勿収又河平
四年成紀/
藁稅已奉穀租又出藁稅貢禹傳/
田稅外有雜稅除其租銖之律師古曰租稅之法皆依
田畝不雜計百物之銖兩貢禹/
漢山澤園池稅
[119-16a]
古者山澤與民共財而臺池苑囿之與民共樂芻蕘雉
兔皆得以往者亦以天地之財非人主所得私也而所
謂虞衡之設者要以理之使不咈生之使不息以為天
下不可勝用而已此所謂禁民為非之義也舉而税之
其自戰國之君始乎殺郊闗之麋鹿如殺人之罪據天
地之有以私人主之身而又立法以征之與民共財此
意其替矣哉 漢之山澤園池之租本以給供養而少
府掌之其後倣古虞衡之意而置水衡方始取少府之
[119-16b]
所謂山林苑囿之稅而付水衡以平之然他日猶有江
海陂池属少府者而海丞果丞猶掌之於少府之下則
亦盡之也惟文帝時稍弛其賦而後世猶有増益其稅
而故為六筦之令其増預行廢固有時節
少府掌山海池澤稅百官表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
給供養師古注曰大司農供軍國之用少府以養天子
也 山林池苑稅水衡都尉應劭曰古山林之官曰衡
掌諸池苑故稱水衡師古曰衡平也主平其稅入又曰
[119-17a]
水衡掌山林苑池
海丞果丞平帝時置少府海丞各一人師古曰海丞主
海税果丞主果實
弛賦文帝時六年大旱蝗令諸侯無入貢弛山澤 取
出澤者有税初設六筦之令諸采取名山澤衆物者税
王莽/
魏武帝初平袁氏以定鄴都令収田租以粟四升户絹
二疋綿二斤餘皆不得擅與
[119-17b]
晉食貨志晉武帝平呉之後制户調之式丁男之户嵗
輸絹三疋綿三斤及女次丁男為户者半輸 晉成帝
時權賦民男丁嵗穀三斛女半之疾病又半之户調絹
不過數丈綿數兩事少役希民多富實新附者皆給復
通鑑/
北齊田制未娶者輸半衣租調有妻者輸一床無者半
床陽翟一郡户至數萬籍多無妻有司劾之帝不許由
是奸欺尤甚户口租調十已六七清河三年定令乃率
[119-18a]
以十八人受田輸租調二十充兵六十免租役六十六
還田免租調率人一床調絹一匹綿八兩凡十斤綿中
折一斤作絲墾租二石義租五斗奴婢準良人之半牛
調二丈墾租一斗義租五升墾租送臺其義租納郡以
備水旱
後周文帝覇府初開制司賦掌賦均之政令凡人自十
八至六十四與輕疾者皆賦之其賦之法有室者嵗不
過絹一匹綿八兩粟五斛丁者半之其丱桑土有室者
[119-18b]
布一匹麻十斤丁者又半之豐年則全賦中年半之下
年一之皆以時徵焉若艱㓙札則不徵其賦司徒掌力
役之政令凡人自十八至五十九皆任力役豐年不過
三旬中年則二旬下年則一旬起徒役無過家一人通/
典/
唐制髙祖太宗初制為租庸調法田制二百四十歩為
畝三百為頃男年十八已上人一頃八十畝為口分二
十畝為永業凡受田者丁嵗輸粟二斛稻三斛謂之租
[119-19a]
丁隨鄉所出嵗輸絹二匹輸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
兩麻三斤丱蠶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用人之力嵗
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為絹三尺謂之庸水旱霜
蝗耗十四者免租桑麻盡者免調田耗十之六者免租
調耗七者諸役皆免租以斂穫險易遠近為差庸調輸
以八月發以九月同時輸者先逺民皆自槩量州府嵗
市土所出為貢
還買地𤣥宗開元中頒租庸調法於天下好不過精惡
[119-19b]
不至濫於是詔買者還地而罰之
括羨田是時天下户未嘗升降監察御史宇文融獻䇿
括籍户口羨田逃户自占者給復五年每丁稅錢千五
百以攝御史分行括實陽翟尉皇父景上書言其不可
𤣥宗方用融乃貶景諸道所括客户八十餘萬田亦稱
是州縣給㫖張虚數以正田為羨編户為客嵗終籍錢
數百萬緡 初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為本自開元以後
天下户籍乆不更迭丁口轉死田畝賣易貧富升降不
[119-20a]
實其後國家侈費無節盜起兵興財用益屈租庸調法
弊壞自代宗時始以畝定稅而歛以夏秋大厯元年詔
流民還者給復二年田園盡則授以法田天下苗一畝
稅錢十五以國急不及秋方苗青則征之號青苗錢又
有地頭錢每畝二十通名青苗錢 徳宗時趙賛請以
諸道律㑹置吏閱商賈錢每緡税錢二十竹木茶漆稅
十之一以贍常平復請稅間架筭除陌而民益怨及涇
原兵反皆罷之 陸贄說徳宗曰請革其大甚者大畧
[119-20b]
有六一曰國家賦稅之法曰租曰調曰庸其取法逺其
歛財均其役人固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
庸天下之法均一雖轉死莫容其奸故人無恤心又曰
榖帛人所為也錢貨官所為也人所為者租稅取焉官
所為者賦歛捨焉國朝著令稅出租庸出絹調出繒纊
布麻葛嘗禁人鑄錢而以錢為賦徳宗終不聽 徳宗
相楊炎遂作兩税法夏稅無過六月秋稅無過十一月
置兩稅使以揔之户無主客以居為簿人無下中以貧
[119-21a]
富為差商稅三十之一與居者均役曰稅視大厯十四
年墾田之數為定遣黜陟使按比諸道丁產等級免鰥
寡孤獨不濟者敢有加歛以枉法論税法既行民力未
及寛方鎮合從而叛用益不給而借商之令出矣
分三賦憲宗分天下之賦以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
三曰留州宰相裴洎又令諸道節度觀察調費取於所
治州不足則取於属州而属州送使之餘與其上供者
皆輸度支唐志/
[119-21b]
本朝税賦有四品
穀之品五稻麥黍禾菽雜子/帛之品十羅綾絁絲綿紬/
布等共十/金鐵之品六金銀鐵銅鑞鉛錢等/物產之品
六牲齒革羽毛齒州萊/
均租太宗至道三年勅應天下荒田許民請射開耕不
計嵗月未議均稅直俟人户開耕勝任起稅即於十分
之内定二分為永額出垂拱元龜/ 真宗祥符六年上
言者謂天下曠土甚多請差官檢括上曰今天下賦稅
[119-22a]
不均豪富形勢之家田多租少貧弱之户地薄租重實
為憾事寳訓/
蠲租太祖開寳六年詔廣南州縣嵗輸米稅舊每石加
率錢一百六十令每石止十文餘並放 髙宗紹興二
年詔書可將建康四年應在前殘租積欠除形勢及官
户州縣公人外餘不問有無專法一切蠲除 又二十
九年詔書諸路人户積年欠負昨郊祀赦文放至二十
五年今將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分第四等人户所欠夏
[119-22b]
秋租稅和買丁產諸色官物並與除放聖政/ 夀皇凡
郊恩明堂赦皆放第五等户欠租
寛閒田之税 髙宗紹興二年詔曰昨詔諭淮東八郡
人户佃田并免二年租稅將來合行權納之嵗可止據
當年已種頃畝計數起納其後逐嵗添展墾闢到田畝
亦據實數添納庶人户曉然易以安業如或州縣過數
催追並依違制之罪仍許人户越訴聖政/
孝宗淳熙元年劄子竊見兩淮自經踐蹂以來都國殘
[119-23a]
弊田畝荒蕪長民之吏不以勞來安集之政為先是以
寛恤之詔今尚勤九重之軫念夫為民病者莫甚於根
括田畝而重増租稅何者兩淮之地異時率多荒梗彼
四方之民指規嵗棄鄉井而樂於遠至者以地利厚而
官賦輕雖勞不憚方其請射之初實久廢不耕之地未
暇計其畝歩積以嵗月盡力墾闢方稍獲利其勤若亦
甚矣比年以來州縣見民間漸次成業以其不無寛剰
之數每行括責復増征歛其實公家所得至微而令民
[119-23b]
煩擾不安甚非撫字惠養之意淮甸之間民非土著平
時極意存恤猶恐不能寧居一或擾之則率而之他矣
此地之所以不加闢民之所以不加多也近者朝廷行
下湖北路闢墾荒田不許通檢仰見聖徳矜念元元之
意又况兩淮之地與湖北事不同先宜存撫欲望聖慈
令兩淮湖北已得指揮今後民户墾闢田畝止令送納
舊稅不得剏法増添庶幾民被實惠漸成富實奉聖㫖
依準
[119-24a]
緩下限之租又八年劄子竊見今州縣催科之責皆在
縣令得人彼固自有處若非其人其權盡出於胥吏之
徒多䕶其黨且如監司州郡人吏有產者未嘗納官物
假使納破未嘗足數蓋縣邑之庇也至於縣邑人吏又
復自庇又各庇其親黨拖欠官物嵗嵗有之豈獨此哉
攬納等人攬民户錢物在已不盡以輸官例是計㑹鄉
司互相蒙蔽而鄉司等人亦復與之為市膠固深結牢
不可破此两色者所欠稅賦初未嘗足祥符三年郊赦
[119-24b]
與夫水旱異恩放至某年則彼固皆脱然無累矣至於
貧民下户初未嘗沾尺寸升斗之恩故朝廷實恵悉為
虚文者良由此蓋有說彼縣邑催科既庇其大者雖多
不問乃治其小者至絲粟不貸安得有隔嵗不納者乎
故小民所欠尺寸升合往往出引追逮絡繹道路不問
其數多少與已納未納並行决撻流血盈庭所不堪聞
又分委佐官謂之比校所欠税户纍纍枷錮口無漿飯
而身被楚毒往往狼狽而死倚郭大邑大抵如是人不
[119-25a]
為怪而况山僻小邑又可知已然則和氣安得不傷水
旱安得不作臣愚以為宜令州縣索簿㸃對有人吏之
不納攬户之不輸者並行斷罪即時監納仍出榜令人
陳吿至扵下户所欠稅賦夏稅二尺以下苗米一斗以
下令各縣不得追呼及行决撻如此則所欠多者不得
容隱所欠少者庶免追擾矣夏稅二尺以下苗米一斗
以下止是數百文上下錢利害又自各有大保長催納
必不至拖少臣所以致免其追呼决撻者有利於民無
[119-25b]
損於官故也令夏稅未及下限苗米亦未及下限苗亦
未起催朝廷約束政可施行㐲望聖慈以臣所言利病
行下州縣仍令監司太守覺察所部有催科不擾撫字
有方者具實薦聞有催科煩擾為害小民者以名申奏
庶幾州縣之間有所懲勸不至循習以傷和氣聖㫖依
禁受納情弊仁宗慶厯七年四月二十三日臣寮上言
竊見諸路轉運司廣要出剰求媚於上民之輸租已是
大半之賦厚有加耗謂之潤官江西諸州軍體例百姓
[119-26a]
納米一石出剰一斗徃徃有聚斂之臣加耗之外更要
一斗以萬數積累則所聚之數不少且江西路嵗百萬
石為准若每石米一斗以百萬石出剰已及十萬石米
數若在民間米價必不至騰貴一旦於民間取十萬耗
入官則民下必食貴米理為均然此只粗引一路之弊
如此况天下之廣其弊可知臣願陛下閱其奏目或有
横加收斂以為出剰乞賜貶黜使民知陛下之意上諭
之曰古稱聚斂之臣過於盗賊今如此掊斂是與朕結
[119-26b]
怨於民也遂下諸路止禁之
髙宗紹興元年即位赦文内云比來州縣受納稅賦務
加槩量以規出剰可並行禁止 紹興七年進呈論諸
路和采米加耗太多如饒州一石至収四斗下提刑司
體究上曰郡守謂誰候體究得實當痛與懲戒 二十
四年進呈臣寮言諸路州縣受納物帛官吏作弊邀難
人户將中程好物沮抑不受至用柿油等退印損壞縱
容攬子多取民錢將紕疎之物納官上察其為民害命
[119-27a]
有司申嚴見行條法行下令監司御史臺次第糾劾民
有越詞者聴之聖政/ 淳熙四年勅訪聞諸路州縣月
納人户苗米徃徃過數多収斗面顯是違法重困民力
四月六日三省同奉聖㫖令諸路監司常切約束覺察
如有違戾去處按劾以聞
哲宗輕重太祖開寳八年詔紬絹不滿疋許納價錢仁
宗慶厯六年詔諸路轉運司夏秋折賣自今於未納半
年前榜諭之
[119-27b]
紹興二十六年上宣諭曰前日臣寮有論川中折帛錢
太重絹一疋私直不及五千而官估則取十千他物率
皆稱是去嵗裕民所蠲减價直不過一千而已須量與
减損若只令行下看詳未濟事不若便劄與四川總領
司令契勘合蠲减數目申朝廷庶幾民受實惠聖政/
减上供數目建炎元年即位赦文内云上供悉有常數
後因臣寮奏請嵗有増加不勝其弊仰諸路轉運司開
具祖宗上供舊制及増添數目聞奏當損以舒民力
[119-28a]
三年知婺州蘇遲乞奏减年額上供羅上問祖宗額幾
何輔臣對皇祐編勅一萬匹問今幾何輔臣指遲奏言
五萬八千七百九十七匹上驚歎曰民將何堪時遲奏
乞减半上曰盡依皇祐法輔臣奏今用度與祖宗時不
同上復曰與减二萬匹併八千有餘今數因著為定制
仍令給以本錢聖政/
詔令監司通融州縣淳熙六年三月御筆手詔朕躬節
儉以先天下無暴征無苛取期吾元元躋於富庶之域
[119-28b]
郡國之間宜若公私交裕矣今顧不然豐年樂嵗中外
少事或未免於匱乏州廹於縣縣廹於民其故安在無
乃賦入寡而用費衆歟吏二千石有能有不能歟將輕
費妄用莫知撙節歟汝等得不深思視所部為一家周
知其經費而通融其有無廉察其能否而裁抑其耗蠧
數者備矣郡計何患乎不足郡計足則属邑寛属邑寛
則民力裕則吾宵旰之慮釋國有信賞於汝何吝若乃
有餘者取之不足者聽之逮其乏事然後從而劾之斯
[119-29a]
亦晩矣是則黜陟之行奚獨郡守而已諸道轉運其明
知朕意
漕臣條具州縣取民色目劄子臣恭覩今年三月二十
四日親手詔曰豐年樂嵗中外少事或未免於匱乏州
廹於縣縣廹於民其故安在故分道置臺寄耳目於爾
漕臣職當計度欲其計一道盈虚而經度之也職當按
察欲其早正奏定毋使病民也聖意惻怛何其知民疾
苦如是之深切也臣久在州縣粗知色目試論其所以
[119-29b]
然大率守令下車未循民事首請属邑督責財賦必欲
如數遵依方許還邑此之謂獻助錢又不測委郡丞職
幕官乍邑㸃檢責辦邑官認寢錢制抑無為有増少為
多此之謂剛刷錢二稅就州輸納創為色目既倍収合
耗重價折科又刷具合令就整一寸納一尺一合納一
升謂之畸令錢酒稅不照用祖額止從重數謂之逓年
課利錢至於催到上供錢物之類申發鈔狀到州多行
截留先填舊欠别行催發謂之改鈔錢及當支散春衣
[119-30a]
賜抛降數目拘催謂之軍衣錢又有無額經總制補
虧州用之類不一而足籍為定數按月解發曰板帳
曰綱目曰格目又有所謂月樁并青冊子錢所在州縣
名雖不同是皆州廹於縣之色目也督促之期急於星
火每月輸委丞簿尉催發稍有所虧動輒監繫大率不
過敦請上户勸誘預借非理科罰籍沒家產積欠既放
而復催常賦已足而重納寄納官庫少有給還理索賷
到納官例多乾沒和買役錢嵗有定額今平江諸邑無
[119-30b]
故追索人户砧基簿驅磨虚具失納和買役錢監催三
年六科人户遇有交易方可買契今台州諸邑則有預
借稅契錢候有契日銷還甚者多賣於人價増數倍應
詞訟及胥吏行遣供責必勒令責買方與受理此風則
江西盛行又有年計廣造惡酒應皂𨽻行舖僧道倡優
皆無幸免此風則秀州尤甚是皆將廹於民之色目也
臣欲乞自今以徃取見州縣逓年収支之數量其入以
為出凡縣道匱乏當自州郡假借苗税容其從便輸納
[119-31a]
酒税使之隨宜措置少寛其積欠凡州縣財無渗漏有
餘贏者則照對文厯申朝廷不可作寛剰而刷不可作
羨餘而獻雖牋目之數未能遽革其間有名無實不便
於民違戾三尺如前所陳必痛行蠲除或守令有愛民
之實則使之論薦其並縁為姦者按劾上聞如此則奉
行詔㫖裁抑其耗蠧也七月十七日奉聖㫖令諸路漕
臣約束所部不得違矣如有科擾之處即具名按劾
漕臣失覺察亦重寘典憲
[119-31b]
修貢籍之利淳熙四年户部侍郎韓彦古劄子奏天下
貢賦之籍朝廷不能盡知州縣所入之虚實州縣不能
必知百姓所輸之多寡所謂帳目者皆臨時以應故事
而已是以州縣可以欺民間而恣其所欲朝廷不能制
州縣盈虚之數且當取於百姓迺薄鈔所書之數而此
外巧立名色大率増倍今朝廷所憑者州郡之帳籍州
郡所憑者縣鄉之胥吏多寡任情輕重無制隱落竄易
其弊如麻豪民大斛與之為一則可以属饜貧户細民
[119-32a]
所操有限則任其誅剝於是富者日益富貧者日益貧
而國始病矣臣嘗考唐制合天下之稅租其用有三其
一曰上供今之户部所入是也其一曰留州今州郡係
省得用錢是也其一曰送使今轉運所得是也今户部
所知之數則上供而已其留州送使盖無得而考焉若
州郡處處得人不為官吏侵耗不為豪強隠落則雖竭
民力而取之亦是文遣不辨何益於事不但此弊而已
朝廷不知取民之實數多寡任情輕重無制民間合輸
[119-32b]
一石不止兩石合納一疋不止兩疋多取之罪則一律
而不言法禁縱弛民間將何所措手足哉今二稅之額
秋苗自正數之外有所謂正耗有所謂義倉有所謂本
州耗又有所謂合令又有所謂隨蘿斛面出剰及倉例
掃撮又有頭子勘合朱墨水脚市例縻費夏税正額外
有所謂和買有所謂合令就整又有畸令折帛又有寛
剰布帛又有頭子勘合朱墨市例縻費亦何理哉此姑
舉二説而言爾其他征求又不止此為今之計謂且取
[119-33a]
見諸路大都財賦之所入稍依唐制分為三等視其用
度多寡而為之制自上供為始上供所餘則均之留州
留州所餘則均之送使送使所係則𣲖分逓减悉蠲於
民朝廷不利其贏焉然則自朝廷至於郡國取於民者
皆有成數不可得而利出剰於其間然後整齊天下之
帳目外而責任轉運使内而責户部量入為出嵗攷其
能否而為之殿最州縣不得多取於民朝廷亦不多取
於州縣上下相恤有無相通無廢事無傷財貢籍之成
[119-33b]
太平之基立矣此誠長治久安之至計也伏惟聖朝採
擇而行之天下幸甚奉御筆批韓彦古所陳周知民隱
其造貢籍可擇一才力通敏者先次施行一郡俟已就
緒當頒降諸路依倣行之正月二十一日三省同奉聖
㫖令薛元鼎前去秀州依此將錢絹米斛等數帳目聞

論稅簿之弊高宗紹興二年三月癸丑詔曰朕於民事
未嘗敢緩而守令監司弗之察也訪聞造簿之弊或奸
[119-34a]
藏狼籍民被其苦苛自今後應逃亡死絶詭名挾佃産
去税存之户不待造簿書特依法倚閤檢察推割庶使
斯民猶堪給養而不被無藝之横歛也如違令佐公吏
並竄海島知通監司隱庇不舉發者同罪并許民户越

 
 
 
[119-34b]
 
 
 
 
 
 
 
 羣書考索後集卷五十三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