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选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汉语字典 | 汉语大词典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异体字字典 | 史部 | 子部 | 集部 | 诗部 | 儒部 | 易部 | 艺部 | 医部 | 丛部 | 道部 | 佛部
     搜作品集     搜编撰者      搜卷章节      影印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羣書考索 > 群書考索 後集卷四十九
[115-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考索後集卷四十九
            宋 章如愚 編
  兵門
   漢邊兵
漢世邊戍之兵掌之無定官髙祖陳豨以代相監趙代
邊兵傅寛為代相國將屯張蒼為代相國備邊冦本傳/
髙祖時/武帝時李廣本傳/程不識俱以邊郡太守將屯
[115-1b]
趙充國昭帝時/以中郎將屯上谷此掌之無定官也吕/
祖謙大事記/吕后五年始令戍卒嵗更文帝十三年除
戍卒令及武帝中世乃詔減隴西上郡戍卒之半而宣
帝時盖寛饒為司𨽻子自行戍北邊何邪攷韓安國傳
安國與王恢議擊匈奴曰陛下復遣子弟乗邊守塞觀
此則戍卒之復其殆武帝之時乎盖漢鴈門雲中以備
北狄隴西諸郡以備西羗巴蜀諸郡以備西南夷遼東
燕齊諸郡以備朝鮮㑹稽諸郡以備南越此漢邊備之
[115-2a]
大畧也及詳攷之邊郡增置長史掌兵馬/則異於他郡吏
任事者得賜武庫兵則異於他吏都尉司馬不治民則異
於他職其於邊吏如此其優也有事則廷臣集議上奏則
不日報可充國傳事/其於邊事如此其急也大司農調給
費用或續以少府或令入粟於邊而受錢都内武帝通西/
南夷租賦不足乃募豪民西南夷入粟縣官而受錢都内/
見食貨志/其於邊費如此其備也太守將萬騎行塞兵庫
則專置令官三十六苑分布西北有失亡則廷尉史按驗
[115-2b]
亭徼不治則太守伏誅於以見其嚴邊備也民徙邊者則
予冬夏衣晁錯論邊備/廪屯田則予犁牛昭元鳳三年詔/
應劭注/止胡人所驅則予其半錯論邊備/於以見其厚邊
民也從軍五尺以上賈誼封事曰今西北二邊之郡五尺/
以上不得輕息/戍卒一歲而一更晁錯曰今逺方之卒守/
塞一歲而更/此又邊兵之大畧也以至北邊諸郡特藏兵
成紀建興元年如淳注/西北二邊分養苑馬漢儀注/
郡有守有丞而已邊吏又有長史以掌兵内郡郡縣有令
[115-3a]
丞而已邊郡則又置障塞尉後百官志/内郡則太守都試
而已邊郡則又將萬騎行障塞而駕御邊吏鎭撫邊民每
加委曲丞相東曹實掌邊吏之𤨏丙吉傳/或有邊冦則按
視邊𤨏而科條長吏每除邊吏則五府舉人以充之西域
都䕶缺則簽舉段㑹宗䕶羗校尉缺則簽舉辛湯邊戍正
卒一歲則更邊吏則三歲而更其有任事者則取古者賜
斧鉞之義而予之武庫之兵器毋將隆傳隆奏/至於徙邊
之民廪食給衣食貨志/北邊騎士軺車不筭邊民被害
[115-3b]
飢寒相失則天下共給其費蕭望之傳/而六郡良家子
則選以為郎以給羽林期門之選/以為邊人榮大氐漢
世之經理邊郡詳矣葢西漢備禦西邊以為三輔捍蔽
其法最宻與内郡不同葢自周衰而西方廹近戎狄民
習戰備髙上氣力漢因其俗取六郡之内騎射異等者
謂之良家子補以為羽林期門名將之選由此出使其
俗相欣慕葢有以鞍馬騎射為官而登將相者太僕所
掌牧師諸苑三十六所養馬三十六萬四分置河西六
[115-4a]
郡屯田殖榖有農都尉以領之宜禾效榖取之以為官
名邑號一郡所積不下百餘萬斛榖内尉雖廣止置一
尉而西邊都尉増置特多又有兵吏以佐守掌兵馬胡
騎伉徤則又有属國都尉以領之東漢之興專意文治
公卿大夫徃徃鄙棄勇力是時西邊之備虚矣問其牧
馬則漢陽一苑之外餘郡無有也里有牧師苑皆令官/
主養管分在河西六郡界中中興皆省惟漢陽有流馬/
苑但以羽林郎監領/問其屯兵則平原度遼一營之外
[115-4b]
餘郡無有也兵馬一職無長史農田之職無都護酒醴
之㑹不通於上下而民始踈於内郡公府辟召皆尚文
行而西周豪傑不取也羽林期門不以黄門鼓吹選補
則入錢榖者即得之而叚紀明皇甫規之徒乃以文學
之䇿選於是可見故曰明帝罷緣邊屯兵之後永平元/
年以野無風塵而罷/北胡有變則置度遼營明帝永平/
八年用鄭衆之言置/南蠻有變則置上林兵和帝紀十/
四年置/羗犯三輔則置長安雍二尉安帝永初四年置/
[115-5a]
鮮卑為冦則置漁陽營安帝建初元年置/其後盗賊浸
作緣邊緣海稍稍増兵順帝泰定元年緣邊増歩兵陽/
嘉元年増沿海屯兵/而扶風漢陽三百塢順帝紀永和/
五年令扶風等築隴道塢三百所置屯兵/魏郡常山六
百塢皆置屯長西羗傳詔魏郡趙國常山中山繕作塢/
堠六百十六所/而西園八校乃以小黄門統之其事無
足言矣
   漢兵將
[115-5b]
天下之患莫大於兵無事而聚食將有權而專兵先王
必於其所自出者深為之思曲為之備設鄉遂井田之
制以寓兵設比閭族黨之官以寓將於四時之隙命有
司講武而教民以鼓鼙鐃鐲之節諸侯卿大夫朝聘燕
享從容歡欣之際而猶不忘弓矢之事故方其有事則
取兵於農以執干戈取將於士大夫以典軍旅事已則
將還其職以治民兵散於野而力耕是以兵無聚食之
費將無專兵之虞此其綱紀大意之所在者而見於節
[115-6a]
目之間則征行者限其數調發者從其方備邊防者甚
嚴制畿兵者甚衆其别又有四焉且通籍於司徒者若
彼其衆征於司馬者不能什一是限其數也而未嘗悉
民以為兵伐楚以荆伐淮以江漢是從其方也而未嘗
調民以戍逺薇作而征雨雪而歸是邊防不以無事而
暫止葢恐其一旦有倉卒之變元戎啟行不過十乗是
畿兵不以有故而輕出葢恐其内外有輕重之患此先
王之深意寓諸節目者又如此求其綱維而循其節目
[115-6b]
類皆無有隙之可議此其所以經久而無後患而為先
王之制歟自周衰一變而為齊之内政再變而為晉之
爰田先王之制其綱維節目掃地盡矣漢興吾殆有望
於復古者抑嘗深考其制則夫紀綱所在吾固以先王
之遺意尚存而猶有不滿於吾心者亦以其節目之不
詳而一代良法未能無累也何以言之民年二十則傅
於籍而嵗及立秋則嚴兵法之𨽻公卿子弟執㦸以備
宿衛而博士郎中皆課之射當是時民與士大夫有不
[115-7a]
閑軍旅者或為卒更或為踐更或為過更民皆已練之
兵或取之於大農或取之於宗正或取於太僕而士大
夫皆可命之將以是觀之大抵漢制之善者在於兵不
常聚而將無常員故將官騎士布滿郡國有事檄召否
則罷歸衛霍勲大績重身奉朝請兵皆散去夫是以終
漢之世上無叛將下無驕兵彼其綱紀大體猶有先王
之遺意吾於漢亦何敢議若乃以軍擊冦預郡國材官
之數者發之可也奈何吏無告敕父母有市籍彼獨無
[115-7b]
名而一切征行甚而列侯封君吏二千石皆有所不免
是悉用以為兵也得無困於征行之憂乎戍邊備冦如
上郡北地隴西之兵調之可也奈何淮南之於漢汝南
之於金城相去幾何里而一切調發而其東方之卒亦
所不免是驅民以戍逺也得無困於調發之勞乎時平
若不可以弛備矣而赤白囊一至始科𤨏邊吏倉卒必
有不可用者何以為外防之道戍卒若可實邊矣而中
尉北軍亦出擊胡王旅將無鎭衛之職何以為内重之
[115-8a]
權漢之節目不謹者吾葢於此而見之嗚呼漢去古未
逺有意於先王之制則既正綱維之本而復察於節目
之間以無聚食之兵無握兵之將而又征行者限其數
調發者從其方備邊防者甚嚴制畿兵者甚重則漢之
兵制非漢之兵制三代之兵制也夫惟綱維僅立而其
節目見於數者大率踈畧而不加意是以漢之兵制雖
少近古而卒不能遂如古也以此觀之古今之兵制大
抵欲詳宻而不宜踈畧也方其盛時京師有南北二軍
[115-8b]
之屯諸陵有六國豪傑之徒而其根本既强郡國有都
尉掌兵邊郡復立長史而其法制甚備加以御兵之制
簡肅精明六級之差而雲中之賞不行七日之速而金
城之奏已報輪䑓之功敗亡不掩衛霍行封得䘮相除
而無壅蔽之欺雖其節目之不周而大體既正又得是
數者維持之故未見其弊自中興以來而兵制浸失都
試之法不可罷者罷之三校尉之官不可廢者廢之葢
至於郡兵不練而專倚南北二軍以集事是兵非曩時
[115-9a]
比也士大夫不閑武事至引邊將以入朝是將非曩時
比也漢家之初不詳於節目纎悉而今也又并與其綱
維大體者一切廢去烏得而不衰
   漢唐邊備 形勢/ 兵旅/ 軍食/ 將帥/
漢之邊備莫善於西漢自東漢以來則不可以言備矣
唐之邊備莫善於唐初自天寳以來則不可以言備矣
西漢之時鴈門雲中以備北狄隴西諸郡以備西羗巴
蜀諸郡以備西南夷㑹稽諸郡以備南越此邊備之形
[115-9b]
勢如此也丞相之子均調戍邊司𨽻之子親行戍邊太
守將行塞將兵萬騎三十六苑分置焉此備邊之兵旅
如此也屯田殖榖有農都尉以領之一郡所積不下百
餘萬斛入粟塞下糴榖湟中此邊備之糧食如此也陳
豨以爲代相監趙代邊兵張蒼以代相國備邊寇李廣
程不識俱以邊郡太守將屯此備邊之將如此也至於
東都中興之後緣邊屯兵惟存度遼一營餘悉罷去視
西漢形勢之備為如何罷車騎材官即郡兵已虚罷都
[115-10a]
試法即兵不習戰邊郡亭候吏卒悉從減省視西漢兵
旅之偹為如何農之職不置都䕶而邊計無可儲之積
鄧隲任尚發兵㑹衆則至於借俸侯王其視西漢兵食
之備為如何自隴蜀既平之後絕不言兵公府辟召皆
尚文行而西州豪傑不與也叚紀明皇甫規乃文學進
士大夫不閑武士其視西都將帥之備為如何故曰漢
之邊備莫善於西都自東漢以後不可以言備矣有唐
之初邊要地皆置總管寧朔要地或置大使以䕶突厥
[115-10b]
單于瀚海置都䕶府以禦北邊此其備邊之形勢如此
也邊戍之軍軍城守捉總之於道戍邊之兵三年一代
三時耕稼一時習武此其備邊之兵旅如此也太原屯
田始於竇静太宗之時増屯并州足省餽運此其備邊
之糧食如此也李世勣都督并州而邊塵不警太宗謂
其賢於長城此其備邊之將如此也自開元天寳以來
諸道節度盡用胡人精兵咸聚北邊而天下之勢偏重
則其形勢視唐初如何也折衝諸府無可交之兵而戍
[115-11a]
卒更代多不以時故杜子美一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
十西營田則其兵旅之備視唐初如何也兵卒驕恣或
逐主帥徳宗之時以邊兵𨽻神䇿由是塞上稱神䇿行
營皆統於中人則其將帥視唐初又如何也唐初三邊
之兵止於十萬自李林甫導人主以邊功而三邊之師
蓋四十九萬衣糧之給以私勞費其後陸䞇言備邊六
失以為財匱於兵衆則其糧食視唐初如何故曰唐之
邊備莫善於唐初自天寳以來則不可以言備矣惟我
[115-11b]
藝祖皇帝用李漢初屯闗南以捍北敵郭進振西山以
禦太原姚内斌守慶州以備西戎此所以為備邊之形
勢也開寳之初制更戍之令使熟知邊塞之制或三年
一更或閱講武殿所以為備邊之軍旅也何繼筠屯棣
州二十餘年董遵誨屯通逺軍四十年其餘皆不減十
年邊障頼之所以為備邊之將帥也西北二邊軍市之
租多賜諸將不問出入徃徃賞賚又輙千萬是又備邊
之軍食也蓋形勢張則可以固中國之勢兵旅振則可
[115-12a]
以壯中國之威有軍食則緩急無轉餉之勞有將帥則
戎卒皆可用之士備邊之䇿莫先於此矣宋何承天備
邊之對大要欲田淮泗以實青徐築城邑以壯形勢計
丁役以給鎧仗堅壁以俟其來整甲以乗其弊周王朴
上開邊䇿亦謂羣材既集政事既成財用既充士民旣
附然後舉而用之則有必取之勢愚敢以爲獻雖然形
勢也兵旅也軍食也將帥也是四者固邊備之不可缺
者然得其人則形勢不患其不强軍食不患其不足兵
[115-12b]
旅不患其不振茍無其人徒𤨏𤨏於是數者之間事愈
不可具舉矣昔先零諸羗嘗為漢患而漢之所以為備
者惟一充國耳今以其傳攷之馳至金城以圖上方畧
四望陿中而知敵之不能守則形勢之强愚知其在漢
而不在羗矣以淮陽汝南之歩兵分屯要害條上便宜
十二事以省運輸則兵旅之強軍食之豐愚知其在漢
而不在羗矣其後先零諸羗稽首請命金城属國以處
降羗是漢之邊備得一充國而有餘吐蕃蠻夷常為唐
[115-13a]
患而唐之所以為備者一德裕耳今以其傳攷之於南
劒西川建籌邊樓以山川險要列為二圖召習邊事者
典之指畫商訂則形勢之强愚知其在唐不在冦矣雄
邊子弟使之習戰而飛星流電總十一軍不聞乏食之
患則兵旅之强兵食之豐愚知其在唐而不在冦矣其
後南詔恐懼請還所俘吐蕃維州卒以城降是唐之邊
備得一德裕而有餘然則今日之言邊備者於是可得
其要矣
[115-13b]
   唐府兵
吾觀李泌告徳宗曰府兵之制史册不詳於是參稽傳
記以類焉葢府兵之制始於西魏蘇綽/因於周隋而大
備於唐二十為兵六十而免唐志貞觀十年/而民無常
兵之勞三時耕稼一時治武見杜牧原十六衛/而兵無
常聚之患六家而賦一兵李泌曰府兵皆於六户中等/
以上家有三丁選材力一人為之及糧牛驢皆六家共/
備/是不悉民以為兵也六家而供一兵上注/是不仰給
[115-14a]
次官也宿衛者一月而更貞觀十一年宿衛者畨上皆/
一月而更/戍兵者三年而代李泌曰戍邊舊制三年而/
代又曰闗東之人西戍者皆人齎練數百匹隨為三年/
之計/則所以役民者甚簡也置府六百而居闗中者三
百六十陸䞇以為太宗列置府兵八百餘所在闗中者/
殆五百焉杜牧原十六衛以為貞觀中内有十六衛蓄/
養戎臣外開折衝果毅府五百七十四與此數不同也/
此以通監并見唐志/舉天下不敵闗中所以明乎輕重
[115-14b]
之勢兵散於府將歸於朝而無握兵之重所以杜乎禍
亂之原見唐志/若夫器甲則出於民唐志兵甲皆自備/
輸之庫征行則給之/戎兵衣糧則又取辦於民劉仁軌/
日士卒咸言初發日惟令備一年資装/國無養兵之費
惟元從禁兵與畨上衛兵或出征者有所給焉孫唐論/
又劉仁軌言徃在海西百姓爭欲從軍或請自辦衣糧/
謂之義征則征伐之際衣糧當從官給也/至於教戰調
發亦有可考者折衝以農隙教戰陣按閱不精則罪至
[115-15a]
折衝并及刺史李泌家傳/此其教戰者也國家有所召
發則下符契於郡府參驗乃發此其調發者然也唐兵/
志/夫府有三等千二百人為上千人為中八百人為下
府有折衝都尉左右果毅都尉又有别將長史兵曹校
尉旅師等官以其等級相統治則有坊團隊火之制居
無事時耕於野有事則命以出兵解輙罷其所以纎悉
委曲為維持經久之計者誠三代而下近古之良法也
故李泌謂徳宗曰貞觀中北滅突厥延陀西取龜兹盡
[115-15b]
臣西域滅吐谷渾髙宗滅髙麗百濟新羅皆府兵也自
置府兵未有外叛内侮殺帥自擅者正以經畫得宜而
區處之盡善也杜牧作原十六衛亦曰國家始踵隋制
開十六衛將軍属官各守分部夾峙近省自貞觀至於
開元百三十年間戎臣兵伍未始逆命此聖人所能柄
統輕重制鄣表裏聖筭神術也古今以還法術最長其
置府立衛乎然不一再傳而弊端已見接於開元其制
因以廢墜是豈立法之不善葢所以守之者失其制也
[115-16a]
且始者宿衛之士月上而歲徧至髙宗則番役更代
多不以時唐志/始者番上宿衛謂之侍官至武后則
悉假姻戚以充役使宿衛之士固亦有亡匿之患矣
李泌家傳/始者出征多不踰時逺不經歲髙宗命劉
仁軌鎭洮河而兵始困於久戍李泌/始者戰没行陣
則官其子孫髙宗以後官不記錄劉仁軌論兵疏/
兵非樂於征戰又州縣調發類不以實壯而富者以
財免貧雖老弱者亦不得而逃焉州縣之兵於是又
[115-16b]
有逃亡之患矣劉仁軌論兵疏/逮至於元宗之時衛
士不給唐志/府兵寡弱李泌家傳/是以張說募彍騎
以爲長從宿衛而番士之制已廢李林甫募長征兵
以息山東之戍而邊戍之制又廢自是而後兵農既
分不可復合於是有養兵之費矣故開元之時歲供/
邊兵而衣糧已二百萬至天寳以後益兵浸多爲費/
浸廣天寳以後養兵毎歲用衣千二百匹糧百九十/
萬斛又天寳九年朔方節度使張齊丘給糧失宜軍/
[115-17a]
士怒毆其判官兵馬使/至其甚也止受甲見唐志/
寳以後彍騎之法又稍變廢士失拊循折衝諸府至
無兵可交李林甫請停邊上下魚書方鎭篇/其後徒
有兵額而戎器並廢祿山之變至無兵可以受甲至
永泰建中之世其弊尤甚故獨孤及陸敬輿諸人皆言
其弊以為竭天下之財以供無用之兵財利匱於養兵
稅法壊於奉軍豈非兵民既分其弊遂至於此歟加以
天寳以後人主甘心邊功調發逺戍民亦無以為生杜
[115-17b]
子美所謂一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
正與褁頭歸時頭白還戍邊亦可見矣世之說者見府
兵後日之弊遂歸咎於太宗立法之不詳葢亦未深攷
焉耳張說不能因時救弊以復貞觀之舊顧乃立茍簡
之制以便目前畧不思異時之患遂使古人良法美意
因不復見終唐之世根本不固國勢動揺失居重馭輕
之意者說亦不得不任其責焉其後雖李泌與德宗議
復府兵非不拳拳而終不可復杜牧傷其廢壊恢然作
[115-18a]
原十六衛以自見意而一代之制竟無有能興起者豈
非其原一失後世難於復攷歟識者觀古制之不存後
世葢不無恨於張說也
   唐藩鎭
唐自太宗參酌西魏周隋之制以防天下之變而府兵
之制遂為一代之大法分置諸府以布列内外更畨迭
上以分𨽻禁衛總天下凡八百餘府而環京畿者殆五
百餘所以防外重内輕之憂隊伍火長各有等差折衝
[115-18b]
果毅各有定序所以立上下相維之勢四方有警則命
將以出事已輙罷則又所以防䟦扈專恣之漸至於邊
防之制則城捉鎭守率皆有使一道則又有大將以總
其權當是時進退伸縮罔不惟朝廷之命而將帥重臣
無不奔走以承要束京邑嚴固而四方無虞此貞觀之
世所以為有唐極盛之時也自府兵法壊而節度之權
浸浸日重而藩鎭之禍始蟠結而不可解終唐之世與
國更為消長而一代之變其大節有可論者方永徽之
[115-19a]
初都督帶使持節者始曰節度斯時有節度之名矣猶
未具其官也再傳景雲之初薛訥為西州節度使斯時
有節度之職矣猶未重其權也接於開元文武迭用不
久任不遥授專領貞觀故事猶有存者此葢𤣥宗之初
年也奈何遥授之端一啟於王嗣眞之寵兼領之設復
溺於葢加運之私愛攘郤四夷之意始銳然以自奮而
為邊將者十餘年而不易方鎭之權於是乎重使𤣥宗
講求立一國之舊制使無外重内輕之弊則復可維持
[115-19b]
而不亂惜其募廣騎以宿衛而無可交之兵在内之勢
日輕置長征於邊而精銳咸聚西北在外之勢日重十
道置使偏於邊陲而藩鎭有强盛之勢節度之職盡用
胡人而國家無藩籬之助漁陽之變豈待智者而後知
哉肅宗起兵靈武初造唐室是宜正上下之分以紀綱
四方而偷取一時之安不思永久之患彼命將帥統藩
鎭國之重事也王元志之亡乃委一介之使狥行伍之
請不問賢否惟其所欲與者授之節鉞甚至偏裨逐主
[115-20a]
帥亦因以位授任之爵祿廢置不出於上而出於下則
禍亂又庸有極乎廣徳之際安史之亂既已削平河北
諸州既已賓服此正因事置變之機也子儀之在當時
力請解罷節度以收兵權其所以為後日慮至深逺也
代宗一切不之聽卒使僕固懐恩養冦以自封而薛嵩
李寳臣之徒皆分帥河北以自固其黨於時朝廷厭苦
兵革茍冀無事因以授之此所以復兆後日之亂也徳
宗慷慨發憤痛懲積弊即位之初罷貢獻省樂工雖足
[115-20b]
以警動淄青之亂卒然不思因時之制以隄防人心是
李惟岳欲世襲於成徳一不如志而田恱之徒遂相顧
而起向使紀綱素立則彼奔走聽命之不暇又安有四
王一帝之僣哉陸敬輿在深為國慮論闗中形勢之要
居重馭輕之說而且拳拳於府兵之舊此正維持久長
之深計也徳宗之制皆出於權不足以知此而乃却而不
用奉天之幸亦其勢之必至也洎反都邑而姑息愈甚
此所以養成藩鎭之禍若夫憲宗能用杜黄裳諸人故
[115-21a]
能以威武起衰弊殆非前數君所比者劉闢阻兵巴蜀
則既平之李錡之守長江則又平之楊惠琳據夏州則
又平之呉元濟之擅兵淮蔡則又平之所向無前所征
必克是以王承宗以德棣二州自獻於上程權以滄景
一州鎭而自歸於朝烏重嗣之在横海又舉支郡之兵
盡屬刺史向時相與䟦扈以拒朝命者垂六十年今皆
拱手以遵約束直以處置得宜能服其心耳異時河朔
之歸劉總之䇿𤓰分其地而禀命於朝慨然欲為諸鎭
[115-21b]
倡首者是豈無故而然哉正以憲宗威畧在人者未冺
也惜乎穆宗溺於宴安而崔植杜元頴軰又恬不知省
遂激成朱克融之亂至於王庭湊之擅魏博史憲成之
擅成徳合從方命故河朔再失以迄唐之亡當是時魏
洪簡居中用事將不得專令而授方畧於禁中雖以裴
晉公之元臣宿望竟不能以成功終於師老財匱而止
其後澤潞之役李德裕許河朔世襲以安其心自貞觀
開元百三十年間戎臣兵伍未始有變然則開元天寳
[115-22a]
之後其所以兆亂稔禍者其本末於是而可觀矣
   南北衙制神䇿左右十軍/
唐書志曰唐有天下二百餘年而兵之大勢三變其始
盛時有府兵府兵後廢而為騎兵騎兵又廢而方鎭之
兵盛矣及其末也强臣悍將徧滿天下而天子亦自置
兵於京師曰禁軍以今攷之曰左右羽林軍曰左右龍
武軍曰左右神武軍總曰北衙六軍葢唐有南北衙兵
南衙諸衛兵是也北衙者禁軍也初髙祖已定天下其
[115-22b]
義兵願從宿衛者三萬人號元從禁軍至貞觀特擇其
善射者曰百騎髙宗時則置羽林軍武后時則曰千騎
睿宗時則曰萬騎此羽林之制也𤣥宗以萬騎平難改
為左右龍武於是而有龍武之號肅宗時靈武之後調
補北軍置左右神武於是有神武之名廣德之初代宗
以避吐蕃而幸陜魚朝恩舉在陜之兵而迎扈悉號神
䇿元泰之初吐蕃入寇朝恩又以神䇿軍屯苑中自是
浸盛分為左右勢居北軍右遂為天子禁軍非他軍比
[115-23a]
自肅宗以後北軍増置威武長興等名類頗多而廢置
不一惟羽林龍武神武神䇿神威最盛總曰左右十軍
若夫李德裕之在蜀則有雄邊子弟李抱眞之在澤潞
則有昭義歩兵方德裕之在劒南也建籌邊樓以左右
二圖而圖其險要率户二百而取一人使習戰事緩則
農急則戰謂之雄邊子弟故南詔吐蕃悉以城降方抱
眞之在澤潞也以上黨正為正衛乃籍民每三丁選一
壯者使農隙習射比三年而得精兵二萬遂雄山東此
[115-23b]
又在外之軍者也
   三國晉宋兵
晉置二衛左右前後驍騎七軍皆以中軍將軍而統之
呉多舟師而兵有車下虎士甘寧傳/丹陽青巾沈瑩傳/
交州義士見歩隲傳/及健兒武射之名非一赤壁之敗
兵八十萬須濡之屯兵亦四十萬蜀兵率十萬呉兵三
十三萬通三國之兵僅視其户之數斯民得無病乎晉
武之制大抵内强宿衛領之貴戚外削州牧統於宗藩
[115-24a]
皆懲魏也未幾宗王横肆而宿衛散於外府禁軍單虚
而州牧轉為强鎭是以闗門無結草之固晉陽有屢舉
之甲欲强而反弱將削而滋大何哉事不師古急於矯
弊崇私廢公而患生所偏也比及江左江州之兵至或
單丁俱上不得番休民滋胥怨是以宗室誘之則為八
王之亂夷狄攘之則為五胡之擾方鎭聚之則為王蘇
庾元之亂自昔禍敗至晉滋極職兵之由終晉之世惟
陳勰馬隆得諸葛亮古陣遺法畧試一二隆以募兵三
[115-24b]
千平西凉厥功彌著勰事雖不概見然徒校幖幟兵之
一物耳當凉闗倉皇之中而白虎幡一麾衆皆解甲麾
弓素信收歛至此孰謂古法不可施之後世而軍政之
無益於國哉方五胡亂華之時民間豪傑各推塢主以
冦抄為事元帝南渡依江以立國祖逖北討藉以為重
自用刁叶議後率以奴為兵庾翼所統六州奴北伐百
姓嗟愁戰輙奔敗終元帝世惟謝𤣥一戰有功葢所謂
北府兵也劉牢之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㨗劉裕亦
[115-25a]
以北府兵有功皆北兵也自劉裕以荆居上流甲兵半
朝廷而刁崇丘襁褓迭據方岳文帝元嘉之政最爲可
觀置宣武場挍獵講武然而亟用其民猜防智將殺檀
道濟使王元謨等北伐再舉再敗邑里蕭條當是時惟
荆州尚全後以藩州太重分荆楊别置二州而晉人上
流中流重鎭之意掃地於此葢自元嘉以來王糺始自
十五至十六為半丁十七而全丁而何承天備邊之論
亦云一城千家堪戰之士不下二千計丁課役葢稍稍
[115-25b]
欲裁制矣然文帝銳志中原不暇息民方其一舉悉發
六州倩使暫行而白丁不教輕進易退卒至敗衂帝猶
不已由是盡户發丁王公子弟亦皆從役重以將由上
御士無專統元嘉北伐常授成律交戰日時亦待中詔
嗚呼無惑乎斯民至此極也
   將貴在一將帥之心/
昔者鞌之戰此晉兵也邲之戰此亦晉兵也夫晉豈强
於鞌而弱於邲哉而勝負異變功業相反何哉吾觀鞌
[115-26a]
之役也韓厥戮人郤克分謗郤克流血張侯并轡至於
振旅入國士爕後歸䇿勲勞將郤克先遜由是范叔歸
功於荀庚欒書歸功於范爕有將如此烏得而不勝若
邲之戰則異於此矣方與楚遇荀林父欲還隨武子亦
欲還先縠欲進韓子亦欲進至於鄭人如師彘子欲許
欒武子亦欲不許趙括趙同欲許甚者魏錡求公族而
未得戰而敗趙旃求卿未得而怨欲戰而敗夫如是雖
㣲楚晉固先潰况以楚師壓之則其敗也無足怪由是
[115-26b]
觀之晉之兵非有變也將帥之心不一勝負必至此也
漢武之世兵數大出元朔五年衛青以三萬騎有功元
狩四年青以五萬騎而無功盖元朔之後諸校力戰公
孫敖李蔡李沮李恩軰皆從大將軍而有功至於蘇建
無功青不專誅三子封侯青不受賞皆謝曰諸校之力
夫元戎與列校如此以之克獲雖三萬不為之寡元狩
之行霍去病始寵青之眷始衰分兵異出而敢戰深入
之士皆属去病青由是心不平矣李廣欲先當匈奴而
[115-27a]
青使並出東道廣固辭青固遣卒以失期死青以不見
敵不封而去病日盛當是時兩軍出塞馬凡十四萬匹
而後入塞者不滿三萬則不知足以致此故曰選兵不
如選將一士心不如一將心雖然士卒有心將帥一之
將帥有心其誰能一葢至於此則事歸於廟堂而功係
於君相趙充國上屯田之奏將持久以敵先零非魏弱
翁任其說則不能以成功諸葛孔明出師一表反覆議
論大抵望左右之得人以祖逖之績著於河南而以戴
[115-27b]
若思代之則以憤卒郭子儀李光弼之忠見於復兩京
而以魚朝恩統之則以衆敗李晟以張延賞私憾而失
兵柄卒使渾瑊為吐番所詐賀蘭進明以房琯之素嫌
而不敢復出兵卒使張廵許逺為安祿山所殺故曰擇
將不如擇兵
   擇將
以周瑜之望曹公不啻虎狼而呉兵捷於赤壁以劉𤣥
德之視陸遜甚於嬰雛而蜀師衂於白帝是不在乎敵
[115-28a]
之堅脆也東西異壤也而鄧艾以縋兵取成都南北異
習也而王鎭惡以舟師平闗中是不在乎地之逺近也
夫以東晉之衰而謝𤣥得志於淝水開元之盛而哥舒
翰失利於潼闗是又不在乎時之治亂也故善將者勢
無强弱任無久近敵無堅脆地無逺近時無治亂不用
之則已用之無不勝焉惟其將而已矣然則擇將之術
宜如何東坡蘇公進卷曰天下之實材不可求之於言
語又不可較於武力獨見之於戰爾戰不可得而試也
[115-28b]
是故見之於治兵子玉之治兵於蔿終日而畢鞭七人
貫三人耳蔿賈觀之以為剛而無禮知其必敗孫武始
見試以婦人而猶足以取信於闔閭知其可用故凡欲
觀將帥之才否莫如治兵之不可欺也或舉方畧之類
以求之親兵以試之觀其顔色和易則足以見其氣
約束堅明則足以見其威也坐作進退各得其所則足
以見其能凡此者皆不可强也前代以六十萬勝楚以
四十萬勝秦惟王翦項籍二人而多多益辦者獨韓信
[115-29a]
能之自餘兵至三十萬未有得志者趙括以四十五萬
敗於長平漢初合五諸侯兵五十六萬敗於彭城以三
十萬困於白登王恢引三十二萬伏馬邑無功王尋王
邑以百萬敗於昆陽符堅以八十萬敗於合肥隋以九
十萬敗於遼東其衆愈多而敗愈盛然猶有可諉者曰
將不善若曹公可謂善將矣復以水軍六十萬而敗於
烏林是時戰艦相接故為敵人所撓大衆屯聚故疫死
者過半此兵多為累之明驗也雖然漢擇將之法猶可
[115-29b]
取焉漢選置將帥不與他官比非昔之所習知則出於
一時之論薦嘗試而泛使之鮮有不敗者漢之將帥多
由於環衛使其出入於周廬殿陛之間其果毅沈鷙忠
義勇武皆天子之所熟識隨其材而器使之可也故夏
侯嬰以奉車李廣以騎郎將趙充國甘延夀以羽林郎
衛青霍去病以侍中其朝夕扈從久為天子見知無不
為漢名將韓信為治粟都尉數與丞相蕭何言而竒之
卒拜為大將李陵將兵於外天子召見於武䑓而卒用
[115-30a]
以伐單于葢至於設六郡良家子以為求將之方置羽
林期門以為蓄將之地最為良法夫取之於山西出將
之地而養之以宫禁扈從之中一旦有警則選諸環衛
而用之眞可謂頗牧在禁中者耶雖然又有儒將焉鄧
禹受詩長安光武循河北為將軍馮異好讀書而通孫
子法賈復習尚書朱祐習儒學祭遵雖在軍旅不忘俎
豆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陸凱統軍好太元論杜預
征南通左氏傳婁師德擢進士第及吐蕃犯塞從軍西
[115-30b]
討裴行儉舉明經為朔方總管以儒而能將者也
 
 
 
 
 
 
 羣書考索後集卷四十九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沪ICP备15009860号